手机阅读

公文心得体会页码和方法 公文有页码吗(九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8 03:05:53 页码:12
公文心得体会页码和方法 公文有页码吗(九篇)
2023-01-08 03:05:53    小编:ZTFB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对于公文心得体会页码和方法一

一、会议纪要的含义

会议纪要是记载会议主要精神和议定事项,要求与会单位共同遵守、执行的一种公文。 党的机关公文和行政机关公文,都把会议纪要作为法定文种。

《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规定,会议纪要:

用于记载会议主要精神和议定事项。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会议纪要:

适用于记载、传达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

二、会议纪要的特点

1.内容的纪实性

会议纪要是根据会议的宗旨、议程、决议等整理而成的公文,它是对会议基本情况的纪实。 会议纪要的撰写者,不能更动会议议定的事项,更不能随意改动会议上达成的共识和形成的决定。除此之外,撰写者也不能对会议内容进行评论。总之,会议纪要必须忠实反映会议的基本情况,传达会议议定的事项和形成的决议。

2.表达的概括性

会议纪要并不是把会议的所有内容都原原本本地记录下来,它要有所综合、有所概括、 有所选择、有所强调。会议纪要重点说明会议的主要参加者、基本议程、与会者有哪些主要观点、最后达成了什么共识、形成了什决定或决议,切忌记流水帐。

3、作用的指导性

因为会议纪要的纪实性特点,决定了其有凭证、备查作用。同时,多数会议纪要具有指导工作的作用。它要传达会议情况、会议精神,要求与会单位和相关部门以此为依据开展工作,落实会议的议定事项。

4、称谓的特殊性

会议纪要一般采用第三人称写法。由于会议纪要反映的是与会人员的集体意志和意向,常以“会议”作为表述主体,“会议认为”、“会议指出”、“会议决定”、“会议要求”、“会议号召”等就是称谓特殊性的表现。

三、会议纪要的分类

会议纪要的种类较多,按照会议的类型,可分为:办公会议纪要、工作会议纪要、座谈会议纪要、经验交流会议纪要、学术会议纪要等;

按照会议议定的内容,可分为:综合性会议纪要、专题性会议纪要等;

按照会议的任务与要求,可分为:决议性会议纪要、通报性会议纪要、协议性会议纪要、研讨性会议纪要等。

实际上,每一份会议纪要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不同的分类。现将几种常见的会议纪要分述如下:

(一)办公会议纪要

办公会议也称为例会,多数是机关单位的领导班子成员在每周(或半月、一月等)的固定日期开会,研究机关、单位的工作安排、工作进度等事项。记载这种会议的讨论情况和议定事项的纪要称为办公会议纪要。它是在会议结束后由会议秘书整理成文,经会议主持人签发后生效的文件。它是反映机关集体领导活动、主要决策和对日常工作处理情况的一种内部文件。

(二)工作会议纪要

又称决议性会议纪要、指示性会议纪要。它是以会议形成的决定、决议或者议定事项为主要内容的会议纪要。为解决或协调工作中某些实际问题,召集有关单位和部门召开的专门性工作会议,会后把会议讨论、议定的事项整理成文,要求与会单位共同遵守、执行,就成为工作会议的会议纪要。这种会议纪要的特点是指导性强,会议上确定的工作重点,对工作的步骤、方法和措施的安排,都要求与会单位共同遵守或执行。这种会议纪要的内容有些类似于指示和安排工作的通知,只是发出的指导性意见不是由领导机关作出的,而是由会议讨论议定的。这样的会议纪要,除大家共同遵守的内容外,还常常会有一些工作分工,每个与会单位除完成共同任务之外,还要完成会议确定自己承担的那些工作。

(三)交流会议纪要

以思想沟通或情况交流为主要内容的会议纪要,属于交流性会议纪要。它的主要特点是:以 统一思想、达成原则共识或树立学习榜样为目的,而不布置具体工作,有明显的思想引导性。一些理论务虚会、经验交流会形成的会议纪要,大多属于这种类型。这样的会议纪要,往往多处采用“会议认为”的说法来表达会议在原则问题上达成的共识。或者将会议上介绍的先进经验以及与会单位的评价、态度作为主要内容。

(四)研讨会议纪要

这种会议纪要的鲜明特点是并不以共识和议定事项为主要内容,而是以介绍各种不同的观点和争鸣情况为主。研讨会和学术讨论会的纪要多是这种类型。会议开完了,各家的观点也发表过了,但是并没有形成统一意见,当然更谈不上确定什么议定事项,在这种情况下,仍然有必要发会议纪要,以便让更多的人了解会议的情况,了解不同的观点及其争鸣过程。这对 启发和活跃思想,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空气的形成是有促进作用的。

对于公文心得体会页码和方法二

(一)公司领导、综合管理部部长签发文件

1.直接签发:签发人批示“发”、“同意”、“速发”等,签字并注明年月日。(如不同意发文,可批示“不发”、“缓发”、“修改后重报”等,签字并注明年月日。)

2.请他人审阅后再发:签发人批示“请××阅后发”,签字并注明年月日。

3.改请他人签发:在发文单“签发”栏之外批示“请××签发”。

4.请补充、修改后发:签发人批示需要补充或修改的意见后,先行签字并注明年月日。(只适用于做简单补充修改的情况。如果需要做较多重大修改,则应批示退回办文部门重办。)

(二)请公司领导签发文件

1.直接签发:“请××签发。”

2.请他人审阅后再报签发人签发:“请××(单位或个人)审阅并报××签发。”

3.先会签(复核)后签发:“请××(单位)会签(复核)并报××签发。”(适用于各会签单位事先已经基本协调一致的情况。)

(三)请综合管理部签发文件

1.直接签发:“综合管理部签发。”(如确知部长在署内,也可直接批示“请××部长签发”、“请××同志签发”。)

2.请他人审阅后再签发:“请××(部门或个人)审阅并请综合管理部签发。”

3.先会签后签发:“请××(单位)会签并请综合管理部签发。”(适用于会签部门事先已经基本协调一致的情况。综合管理部签发文件即已包含自己的会签职能在内,无须在此处另外出现“请综合管理部会签”字样。)

(四)批示阅读文件

认为需要送他人阅读的文件,通常批示“请××阅”、“请××、××阅”、“请××阅研”。如必要,可以注明送阅的理由或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要求。(此类阅件通常不须回复意见。)

(五)批示办理文件

1.对需要由上级作出批示的办件,可批示拟办意见“拟„„,请××阅示”、“建议„„,请××批示”;上级批复“同意”或其他意见。

2.对一般办件,通常批示“请××阅处”、“请××办理”。

3.对需要研究的办件,通常批示“请××研办”、“请××提出意见”,也可以在批示中提出自己的意见。

4.对需要部门间会商、会签的办件,通常批示“请商××办理”、“请××提出意见,并送××会签”、“请××办理,可先请××提出意见”;派出项目部送审的业务文书,可批示“请××部(主管该派出项目的部门)审核,并送××部(相关部门)复核”。

5.对需要他人共同作出批示的办件,在自己作出批示后,可写“请××核批”。

6.对有时限要求的办件,通常批示“请××于×年×月×日前研复”、“请××于×年×月×日前办结”。

(六)批示送审文件

1.送审征求意见的文件,对上级通常批示“请××阅示”、“请××审示”;对平级或下级通常批示“请××审阅”、“请××阅改”。

2.送审内容已经基本确定的文件,对上级通常批示“请××审定”,对平级或下级通常批示“请××审核”、“请××复核”。

(七)批示会签文件

1.单方会签的,通常批示“请××会签”、“请××审签”。

2.多方会签的,一般批示“请××、××、××会签”。

(八)请示的结束语

1.请示由自己办理的事项,结束语通常为“请批复”、“请指示”、“妥否,请批示”。

2.请示需要他人办理的事项,结束语可为“以上如可行,建议批转××办理”。

(九)其他规定

1.签署需本部门或本人批示、审阅、会商、会签、研究等,必须签署具体意见,不能只签署“已阅”等不表明态度的、模能两可的话语。

2.对于需要本部门办理的公文,在办理完毕后必须签署落实情况,如“根据批示精神,已办理完毕”、“已与××部门协同办理完毕”等。

对于公文心得体会页码和方法三

文种使用上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文种使用上存在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少文种

一是公文无标题;二是公文标题三要素不全,有的公文标题只有一个要素,即事由。

(二)使用非法定文种

不选用法规中规定的文种,而使用总结、要点、方案、计划、安排、纲要、规划、建议、答复等文种,如:《××市××区人民政府20xx年工作总结》,就犯了把非正式文种当正式文种使用的错误。非正式文种要上报或下发时,应从正式文种中寻求一个文种作为它的载体,承载其行文,大都由“命令(令)”、“通知”(下行时)或“报告”(上行时)来担任。此例的正确写法应是:《××市××区人民政府关于报送20xx年工作总结的报告》,其后则应附该单位的《20xx年工作总结》。作为附件上报的总结,其格式只有标题、正文、落款和日期。

(三)文种重叠

如请示报告、意见报告、请示函等,又如转发通知类公文,因转发环节多,经常出现“通知的通知的通知”。

(四)生造文种

如情况报告、总结报告、申请报告、任免通知、汇报等,甚至把批转、转发也拿来当文种使用。

(五)文种作为公文标题

如将函、通知(会议通知或开会通知)、请示、报告等作为公文标题,违背法规中有关标题拟制的原则要求。

(六)文种混用

日常行文的实践中此问题也较多见,主要表现为请示与报告不分、决定与决议相混、公告与通告乱用、决议与会议纪要等同,等等。

(七)错用文种

1.拿着“请示”当“函”用,即该用“函”申请批准的却错误地使用了“请示”。 如:

××市科委关于追加农业科研基金的请示

××市财政局:

为了做好我市“菜篮子工程”的建设,20xx年市财政局拨给我们农业科研基金80000元人民币,使我们的研究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并取得了关键性的成果。现在研究工作进入了后期的试验阶段,但经费已经用完。经测算,后期经费缺口20xx0元人民币。为使研究工作顺利完成,并把优良品种尽快投产,使我市“菜篮子工程”建设好,满足全市居民生活需要,盼能满足我们的要求。

以上,请批准。

××市科委

××××年××月××日

市科委与市财政局是平级单位,它们之间不是上下级领导关系,也不存在上下级的业务指导关系,因此根本不存在要“请示”的问题。为什么会出现上述情况?一是不清楚平行机关之间不是上下级领导与被领导关系;二是出于对这两个文种使用规范掌握不准;三是明知不对,不得已而为之,出于无奈,因为这样有利于申请事项获得“绿灯”。日常行文中,确有不少申请事项因使用了函而被收文单位退回的现象,而一旦改用了请示,就会马上得到对方的“恩准”。

2.把“报告”当“请示”用

报告是向上级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时使用的文种。在实际工作中经常看到一种合并使用的文种,如《关于××××的请示报告》。实际上它根本不是报告,而是请示。由于作者在“请示”的后面又加了“报告”两字,结果把一个独立的请示文种变为报告,拿着“报告”当“请示”用,这就给公文正式文种的使用造成混乱。

在“请示”后面加“报告”,不仅仅是个文种如何使用的问题,它还给上级机关受文后的处理带来一定困难。按照行文规则,上级机关对报告一般不作批示,更不需要批复,但这类行文实际上是请示,是要求上级机关作出批复的,这种行为往往会给领导机关的工作带来不必要的误会和矛盾。

对于公文心得体会页码和方法四

1、公文标题。

由发文机关名称、概括而成的公文主要内容和公文种类组成,如《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民营科技企业的决定》、《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春季农业生产和当前农村经济工作的通知》等。公文标题是文件内容的高度概括,文字要求准确、简要、概括,书写时要居中书写,用2号小标宋体字。回行时要注意做到词意完整,排列居中对称,间距恰当,做到既有美感,又要避免产生异义。除法规、规章名称加书名号外,公文标题一般不用标点符号。

2、主送机关。

指公文的主要受理机关,书写时应当使用全称或规范化简称、统称。上行文一般只写一个主送机关,必须同时报送几个主送机关的,可以用抄送形式;下行文可以有两个以上的主送机关,但是,如果主送机关过多,则一般用规范的统称,如“各地行政公署,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等。标识位置在标题下空1行处,左侧顶格用3号仿宋体字标识,回行时仍顶格;最后一个主送机关名称后标全角冒号。如主送机关名称过多而使公文首页不能显示正文时,应将主送机关名称移至版记中的主题词之下,抄送之上,标识方法同抄送。

3.公文正文。

标识在主送机关名称下一行,每自然段左空2字,回行顶格。数字、年份不能回行。

4.附件。

公文如有附件,在正文下空一行左空2字处,用3号仿宋体字标识,后标全角冒号和名称。附件如有序号,使用阿拉伯数码,如“附件:1、”。附件名称后不加标点符号。附件应与公文正文一起装订,并在附件左上角第l行顶格标识“附件”,有序号时标识序号。如附件与公文正文不能一起装订,应当在附件左上角第1行顶格标识公文的发文字号并在其后标识附件(或带序号)。

5.成文日期。

以负责人签发的日期为准,联合行文以最后签发机关负责人的签发日期为准。电报以发出日期为准。成文日期需要完整写出年、月、日,而且必须用汉字书写(“零”写为“o”)。成文时间标识时,右边要空4字。

6、发文机关印章。

按照《省实施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细则(试行)》“公文除以电报形式发出的加盖发报专用章外,其他公文一律加盖印章。单一机关制发的公文盖印的位置一般应上距正文2mm~4mm。,以端正、居中、下压成文时间为标准。当印章下弧无文字时,采用下套方式,即仅以下弧压在成文时间上;当印章下弧有文字时,采用中套方式,即印章中心线压在成文时间上。联合行文的印章:当联合行文需加盖两个印章时,应将成文时间拉开,左右各空7字;主办机关印章在前;两个印章均压成文时间。两印章间互不相交或相切,相距不超过3mm。当联合行文需加盖3个以上印章时,应将各发文机关名称排在发文时间和正文之间。主办机关印章在前,每排最多排3个印章,两端不得超出版心;最后一排如余一个或两个印章,均居中排布。最后一排印章之下右空2字标识成文时间。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而旧《办法》只是规定,联合上报的非法规性文件由主办机关加盖印章。

7、附注。

指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公文如有附注,用3号仿宋体字,居左空2字加圆括号标识在成文时间下一行。上行文的“请示”文种中,应当在附注处注明联系人的姓名和电话。

对于公文心得体会页码和方法五

公文写作基础知识:公文写作与处理

【公文写作与处理】

单项选择题

1.公文的主题是公文制发者所要表达的 ( )

a 政策和法规的观念

b 重视本单位利益的观念

c 意图或主张

d 通报有关事件的细节

2.公文的作者是指( )。

a 制发文件的机关

b拟制公文的秘书工作人员

c 参与文件形成过程的全体机关工作人员

d 审核鉴发文件的机关工作人员

3.公文的作者以什么名义才可以制发公文( )。

a 法人代表的名义

b 国家公民的名义

c 机关的名义或其代表人的名义

d 其他社会组织与个体结合的名义

4.公文在传达制发机关决策与意图,体现制发机关的意志与权力方面的重要特征是 ( )。

a 法定性

b.权威性

c 公开性

d 制约性

5.公文在执行上的重要要求是 ( )。

a 实践性

b 强制性

c 时间限度

d 指导作用

6.指示不具有下列哪一特点( )。

a 内容广泛,具有普发性质

b 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强调及时快捷

c 作者广泛,不限制发权限

d 具有强制约束作用

7.以下标题哪一个符合通报的撰写要求?( )

a《关于打击盗掘和走私文物活动的通报》

b《国务院关于进行三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报》

c《国务院关于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的通报》

d《国务院关干部分地区违反国家购销政策的通报》

8.批复是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的 ( )。

a 下行文

b平行文

c上行文

d 具有行政约束力的规章

9.处置办毕公文是依据一定标准对已办毕的文件的( )作出安排。

a 过程

b 手续

c 归宿

d 方案

10.在公文处理活动中,各级各类工作人员应接受( )的领导指导。

a 上级领导机关

b 群众一致拥戴

c 集中统一

d 党的基层组织

11.向级别与本机关相同的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某事项应使用 ( )。

a 请示

b 报告

c 通报

d 函

12.公文中的祈使句常常依靠( )

a 语气调表述

b 惯用的句式表达

c 感叹词表达

d 无主句表达

13.为了维护政令一致,凡下行公文( )。

a 都要向上级请示

b 都要和有关机关协商

c 内容涉及其他机关的职权范围时,行文前应与其协商一致

d 都与有关部门联合发文

14.联合行文时,作者应是( )。

a 同级机关

b 同一系统的机关

c 三个以上的机关

d 行政主管机关与业务指导机关

15.地方性行政法规的制发,应由( )制发。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 国务院

c 国家主席

d 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政府

16.商洽性文件的主要文种是( )。

a.请示

b通知

c 函

d 通报

17.联合行文时,作者应是( )。

a 上级机关

b 层次级别较高的主管部门或机关

c 同级机关

d 主送机关

对于公文心得体会页码和方法六

有人说,标点是文字间跳动的音符。其实,标点和文字一样,是文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文中起着辅助文字进行表达的作用。标点的使用,有它自己的“章法”。

在公文写作中,有几种容易出错的标点用法,今天,思响哥带你细细梳理。

括号,你该这样用

括号的使用,意在解释、说明。它是夹在正文中间,为使读者有个更深入的了解的注释性符号。括号根据不同的使用情况,有多种形式。

如,大括号“{ }”、中括号“[ ]”、小括号“()”。此外,还有六角括号“〔〕”、尖括号“”和方头括号“【】”等。

同类括号一处用一次

无论括号的形式多么繁复,在文章中,同一个地方,同类括号只能出现一次,切记不要出现同类括号套用的现象。一般来说,很多人在公文写作中,容易出现在小括号中再次使用小括号的情况。

例:结合局党组决策部署,认真开展自查自纠(责任单位:各司局(单位))(错误)

结合局党组决策部署,认真开展自查自纠[责任单位:各司局(单位)](正确)

不与其他标点“共处”

在公文写作中,有时括号内的句子成分较多,很多人容易在句子结尾加其他标点。如果括号中的句子成分是对前文的解释补充,且括号前边并无其他标点,则括号中句末不宜使用其他符号。

例:为加强对全区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综合治理工作的领导,决定成立××区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常务副区长兼任,副组长由××局局长兼任。),负责该项工作的协调处理。(错误)

为加强对全区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综合治理工作的领导,决定成立××区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常务副区长兼任,副组长由××局局长兼任),负责该项工作的协调处理。(正确)

六角括号易用错

有一些括号,在其他地方不常见,但在公文写作中使用比较广泛,比如,六角括号〔〕。六角括号〔〕很容易错误地打成中括号[]或者方头括号【】,甚至打成圆括号()。

公文写作中,对六角括号的使用主要是发文字号中对年份的标注,基本格式是:

国发〔2018〕1号文件

所谓发文字号,可以理解为公文的特定编号。

发文字号在公文中主要出现在两个地方:“红头”、正文。在正文中的使用,主要是引用文件标题后需要注明该文件的发文字号,例如: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物流降本增效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73号)的有关要求

除了以上两种用法外,公文的附件标注中也会用到六角括号。

需要说明的是,这个六角括号在国家标准《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和《标点符号用法》中都有明确要求。

句号,你用对了吗?

句号,表示一句话结束,使用比较广泛。但在以下一些情况中,需要谨慎处理。

并列句,用“句”时不用“分”

在并列句中,如果分项列举的各项或多项已包含句号时,各项的末尾不能再用分号。

例:一是养老保险安置。对进入企业工作的失地农民要同企业员工一样纳入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二是医疗保险安置。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已建立,可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错误)

一是养老保险安置。对进入企业工作的失地农民要同企业员工一样纳入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二是医疗保险安置。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已建立,可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正确)

图表名称、注释、附件名处不用“句”

在一些图表处一般会有一些标识图表名称或对图表进行注解的字样,有时也会在文中或文末出现提示文章使用的附件名称,在这些文字结尾处,不宜再添加句号。

例:(图表略)

注:以上各项数据统计截至时间为2018年12月31日;城市人口指常住户籍人口;规模工业企业个数统计为新口径。(错误)

注:以上各项数据统计截至时间为2018年12月31日;城市人口指常住户籍人口;规模工业企业个数统计为新口径(正确)

标题换行不用“句”

在公文写作中,由于逻辑表达的需要,也会用到多级标题。如果已经对小标题进行分段换行,那么在标题末就不再使用句号了。

例:(一)整合监管职能和机构。

为减少监管环节,保证上下协调联动……(错误)

(一)整合监管职能和机构

为减少监管环节,保证上下协调联动……(正确)

(一)整合监管职能和机构。为减少监管环节,保证上下协调联动……(正确)

顿号,听说你还在这样用

顿号,表示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的停顿。在公文写作中,往往会出现下面几种错误的用法。

书名号、引号、数字之间

很多人由于一些自身的写作习惯使然,在连续的书名号和引号之间,喜欢使用顿号隔开,但这样是不符合中文标点的使用规范的。如果书名号和引号连续出现,则中间不使用顿号,如果书名号、引号之间还有其他句子成分,则使用顿号。相邻的两数字连用表示概数时,中间也不宜用顿号。

例1:理想信念是“压舱石”、“定盘星”、“风向标”。(错误)

理想信念是“压舱石”“定盘星”“风向标”。(正确)

我们要筑好理想信念“压舱石”、把稳“定盘星”、定好“风向标”。(正确)

例2:飞机在6000米高空水平飞行时,只能看到两侧八、九公里和前方一、二十公里范围内的地面。(错误)

飞机在6000米高空水平飞行时,只能看到两侧八九公里和前方一二十公里范围内的地面。(正确)

书名号内

在一些书名号中间,由于句子成分比较复杂,为了实现表达上的停顿,人们往往也会使用顿号。其实,在书名号中间,如果想要表达停顿,用一个空格即可。

例:根据《xx省物价局、xx省财政厅关于xx市建制镇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征收标准的批复》(xx规〔2012〕59号)文件要求,特制定本管理办法。(错误)

根据《xx省物价局xx省财政厅关于xx市建制镇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征收标准的批复》(xx规〔2012〕59号)文件要求,特制定本管理办法。(正确)

逗号,请勿这么用

逗号,是文章中最常用的符号,表示对句子的分割,用途最广泛,用法最灵活,也最难掌握。要注意在下面的情形中,不要用错逗号。

并列分句,逗号统领

在使用分号并列的句子中,很多人喜欢用逗号来统领或者作为首句总结。这样是不合适的。如果在首句想表达总结之意,可以用冒号。

例:各职能部门在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工作中要各司其职、互相配合,工商部门负责查处取缔未取得有效许可证擅自从事经营活动的行为;工信部门负责依法监督管理无线电和电子电器产品维修行业;公安部门负责依法监督管理旅馆业、公章刻制业。(错误)

各职能部门在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工作中要各司其职、互相配合:工商部门负责查处取缔未取得有效许可证擅自从事经营活动的行为;工信部门负责依法监督管理无线电和电子电器产品维修行业;公安部门负责依法监督管理旅馆业、公章刻制业。(正确)

该用句号仍用逗号

有些人在文章写作中,习惯于“一逗到底”,在完整表达一句话后,仍然用逗号。这样容易引起读者对文章意思的误解,甚至给人逻辑混乱的感觉。在一句话表达完毕后,应该使用句号以示结束。

逗号和问号混用

当出现一系列连续的问句时,则应该在每一句话后面用问号,不能用逗号。当一个句子是选择疑问句时,则应在句子最后用问号,其他部分用逗号。

例1:看到祖国的强盛,怎么能不激动呢,我们的国家发展得这样好,难道不催人奋进吗,作为中国人,不会感到骄傲吗?(错误)

看到祖国的强盛,怎么能不激动呢?我们的国家发展得这样好,难道不催人奋进吗?作为中国人,不会感到骄傲吗?(正确)

例2:这件事,是你做的?还是他做的?(错误)

这件事,是你做的,还是他做的?(正确)

一些数字和序号中的标点使用

数字和年限之间的连号

为了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在文中也往往会用到数字。数字和年限之间的连号,稍不注意,也会出现用错的情况。标示时间、地域的起止一般用一字线(占一个字符位置),标示数值范围的起止一般用浪纹线。

例1:制定并实施学校安防达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错误)

制定并实施学校安防达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正确)

例2:要加快工程进度,确保科技园3-5年内建成。(错误)

要加快工程进度,确保科技园3~5年内建成。(正确)

序号之后

我们常常在一些标题的序号之后使用标点,其实,这些标点的使用也是有一定“讲究”的。汉字“一”后面用顿号,数字“1”后面用英文句号。

(一)和(1)后面则不用任何符号。

对于公文写作中容易用错的标点,今天就先介绍到这里。思响哥在此提醒大家,写材料时,一定要遵照标点的使用规则,否则会因为标点的使用不当,影响文章的风采哦。

对于公文心得体会页码和方法七

公文写作格式

培训内容:1.公文的概念

2.日常公文的分类

3.公文拟写的步骤与方法

4.电子公文

5.公文范例

6.尝试写作

.课程长度:6时

.培训方式:讲解法+范文欣赏+模拟练习

.教材内容:

引言

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经济竞争日趋激烈,人类社会快步走向信息时代的今天,公文在为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实施领导、处理公务、沟通信息、联系事务、传达企业决策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公文的写作也正在从旧模式中解放出来,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什么是公文?

所谓公文,它是公务文书的简称,它是国家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为处理公务而按规定格式制作的书面材料。公文的种类主要包括:命令、议案、决定、公告、通告、通报、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

在各类企业中,所指的公文一般为商务公文,主要分为介绍报告、请示、会议纪要、工作计划要点、公司及产品介绍、信函、讲话稿、可行性报告、工作总结、市场调查报告、说明等

公文拟写的步骤与方法

公文拟写的步骤与方法大体同一般文章的写作方式相似,但是由于公文在性质、作用上及其写作要求上的不同,拟写时也有一些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公文的拟写通常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 明确发文主旨

任何一份公文都是根据工作中的实际需要来拟写的。因此,在动笔之前,首先要弄清楚 发文的主旨,即发文的主题与目的,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1.文件的中心内容是什么?比如相关工作的改善,主要提出目前情况怎样?存在哪些问题,解决方式、需协助事项;再如请求事项,拟请上级机关答复或解决问题等。

2.根据文件内容,准备采用什么文种?比如,汇报工作情况,是写专题报告还是写情况简报;针对下级来文所反映的问题,是写一个指示或复函,还是一个带规定 性质的.通知等。

3.明确文件发送范围和阅读对象。比如,向上级汇报工作,还是向有关单位推广、介绍经验;是给领导、有关部门人员阅读,还是向全体人员进行传达。

4.明确发文的具体要求。例如,是要求对方了解,还是要求对方答复,是供收文机关贯彻执行,还是参照执行、研究参考、征求意见等。

总之,发文必须明确采取什么方式,主要阐述哪些问题,具体要达到什么目的,只有对这些问题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够落笔起草。

二、收集有关资料,进行调查研究

发文的目的和主题明确之后,就可以围绕这个主题搜集材料和进行一定的调查研究当然,这也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并不是拟写每一份公文都要进行这一步工作。例如,拟写一份简短的通知、公告,一般来说不需要专门做搜集材料和调查研究工作,在明确发文主旨之后,稍加考虑就可以提笔写作了。但对于问题较为复杂,还要进行具体的分析和归纳;如拟订篇幅较长的文件,拟订工作计划、进行工作总结、起草规章、条例、拟写工作指示等,往往都需要搜集有关材料和进行进一步调查研究工作。

怎??庑垂?乃鸭?牧虾徒?械鞑檠芯磕兀恳皇鞘占?驮亩劣泄氐奈淖植牧希欢?堑绞导实敝兴鸭?畈牧稀@?纾??菽獗静棵诺哪甓裙ぷ骷苹??紫刃枰?樵娜ツ甑墓ぷ骷苹?肮ぷ髯芙幔?约安慰加泄叵冉?笠档耐?喙ぷ骷苹?龋?挂?芯勘静棵沤衲晁?媪俚男问疲?衲甑闹行娜挝裆霞兑?蟮取?

对于公文心得体会页码和方法八

领导干部职务任免的公文是机关、单位运转和干部履职的现实依据,是公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约占机关、单位公文总数的10%左右。不但是干部领导职务的历史凭证,而且还是编写组织沿革和史书、志书的基本史料。这类公文的篇幅一般较短,词句较少,错的机率相对较低,但若不精益求精,往往也容易出错,带来一系列不良后果。本文试从这类公文的写作技法着墨,就其5个方面进行探究,并就教于各位专家与同仁。

一、职务任免与任免职务。职务任免是编正词组,强调的重点是“任免”;任免职务是谓宾词组,“任免”是谓语,职务是宾语。这两个词组相对行为的主持者与支配者来说,是完全不同的,切不可互用,也不可省去“职务”二字,只用任免。譬如某单位干部任职的公文,其文题是关于任免职务的决定,某单位是主语,文题是谓语部分,在定语中的任免职务是一个主谓宾句子,是主语,任免是谓语,职务是宾语,也就是说这个职务任免的行为动作是由主使的,这显然严重背离了此公文的主旨。如果将此文的“任免职务”改为“职务任免”,那就符合句法和发文主旨了。“职务任免”还有下列几种写法,一是“任职”,二是“免职”,三是“人事任免”,四是实写某人某职务,如关于担任保卫处处长的决定。

二、免去职务与自然免去。这两个词组是领导干部职务任免公文中常用的。其中免去职务用得更多,常见的下列5种情况都应下文“免去职务”。其一,调任新的领导职位,原任领导职务免去,属于递进职务的,应全部免去,如市委委员、书记;其二,新担任非领导职务,原领导职务免去,如由副厅长职务改任巡视员;其三,由领导职务改任技术或业务工作职务,原领导职务免去,如由副局长改任总工程师;其四,领导职务已达卸任年龄,原领导职务免去;其五,领导干部试用期满,经考核不合格,原领导职务免去。上述5种情况必须发文“免去原任职

务”,不适用“自然免去”。“自然免去”主要适用于下述4类状况。其一,实行选举制的领导职位,如党委正副书记、人大正副主任等,新一届领导人选举产生以后,前一届领导人职务自然免去;其二,在同一机关的同一领导岗位上由副职升为正职,副职自然免去:其三,原任领导职务的机构撤销,原机构领导职务自然免去;其四,由某一主体领导职务衍生的另外相关的若干个领导职务,当主体领导职务被免去,其衍生领导职务自然免去。如省级精神文明指导委员会主任、省级哲学社会科学领导小组组长等领导职务,都是由省委副书记兼任的,也就是说,上述的主任、组长都是由省委副书记衍生出来的,如果省委副书记职务免去了,那主任、组长这些衍生职务自然免去了。自然免去,一般不要专门下文,但有的机关和单位却按常规下文,给人以画蛇添足之感。

三、机构调整与职务任免。某些机构调整时名称变了,职务名称应跟着发文改变。但有时机构名称调整变化下了文,而这个机构的领导干部职务名称却没有下文改变,而到新机构运转一段时间后,领导干部调换需要下文任免,职务任免的机构名称肯定是新机构,却发现调整机构前的职务在机构名称变化时没有下文,这个问题笔者姑且叫作领导干部职务任免公文前后失去照应。这不仅给领导干部职务名称带来混乱,而且给档案利用、编研、以及编史修志带来很多麻烦。因此,凡机构调整名称发生变化时,该机构领导干部的职务名称均应发文明确,其中机构级别上升或下降了的,还要重新明确领导干部的级别。

四、机构名称与职务级别。一般情况下,机构名称与职务级别是对应的,稳定的,如人事司与人事司长,人事司是正厅级机构,人事司司长是正厅级干部。但是有的机构名称与职务级别既不对应,也不稳定,一般应在公文中标明职级为准。常见的有下述3种:第一种,有的机构名称在一个系统或一个地域内是相同的,但在这个机构内任入,党内任职文件,可在人名之后加“同志”,行政任职文件可加“同志”,也可以不加,直写其名。二是党内任职文件与行政任职文件用词雷同,如任命担任党委组织部长、任命担任科研处长。其实是应该加以区别的,党内任职的行文不用“任命”,而多用“决定”,也可用通知,如关于任党委组织部长的通知,而行政任职文件则用“任命”。三是乱用简称。如中共*党委,其中“中共”与“党”字的内含是重复的,应为中共委员会,或*党委。又如某单位党委决定下属党支部书记的任职文件中有“行政机关支部”的句子,支部之前省去了一个“党”字,虽然从整个文件的意思中可以推断出是党支部,但单独从这个句子中理解,意思表达并不完整,因为团支部也是支部,民主党派基层组织也称支部,所以这个“党”是不能省的,以免发生歧义。二类是错别字的问题。一般来说,因领导干部职务任免的公文字数较少,错别字相对来说也比较少,但又客观存在,其中最突出的是姓名用字,如将“阳”写成“杨”,把“受”写成“授”,还有“建”写成“见”的,“亨”写成“享”的,“尤”写成“龙”的。主要是“音”同字不同或字型相似而出现的问题,在文件起草和校对时要特别重视,防止这类问题的发生。

上述5个方面的事项,虽有正面的立论,但其主要倾向是针对领导干部职务任免公文写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解决的方法,大都是笔者的粗陋之见,用以抛砖引玉,期望公文的起草者、审批者、打印者、校对者都能引起重视,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逐步消除这类问题,切实提高领导干部职务任免公文的质量,以便充分发挥此种公文的现实效用和历史效用。

职的领导干部的级别并不一定相同,如工会副主席,按有关规定,可以由这个单位内设行政机构的正职担任,也可由副职担任,假如将一个没有职级的一般干部提拔为工会副主席,下发公文任职时就必须在职务名称后用括号标明职级。第二种,机构名称与职级不对应,如在一些县市设立的局级机构,下设了科,这种科的级别并不与处级机构设立的科相同,而是低一个级别,与“股”是同级的。如果对这种科长的任职下文,一般来说,是应在职务之后用括号写明职级的,如不写明,一旦过了若干年这个干部调到别的不设科的县市局级机构任职,其职级的确认就会费尽周折。第三种,一个机构名称的领导干部属两种职级的。如一个省属局,有段时期为正厅级机构,有段时期改为副厅级机构,是副厅级机构时,正职属于副厅级干部,副职属于正处级干部,其内设机构的领导干部,正职属于副处级干部,副职属于正科级干部。一般来说,这种机构领导干部的任职文件也应在职务之后用括号写明职级。否则,有可能对在这些机构任职的领导干部职级,或后人编史修志时带来困惑。另外新设机构与新配领导干部时,应先就新设机构下文,明确机构的级别与职责,然后再就新任职的领导干部发文,而不能将新设机构与新配领导干部在一个文里下达,更不能先将新配领导干部下任职文件,再补发新设机构级别与职责的文件。

五、职务任免公文中的其它用词。领导干部职务任免公文用词的首要条件是准确,因为只有用词准确方可能起到应有作用,从全局来说,公文的起草者和批准者做得很不错,但差错也不少见。主要有3类,一类是用词的规范化问题,表现有三:一是职称、学衔写入任职文件,如博士任主任,*教授任处长。其实职称、学衔都不要写。

对于公文心得体会页码和方法九

1、公布令的格式

2、行政令的格式

3、通令的格式

4、指令的格式

命令通常由三部分构成:

(1)命令的标题

直接标明什么命令(令);也可在命令(令)的前面标明发布命令(令)的机关名称或领导人的职务。

发文机关标志由发文机关全称加“命令”或“令”字组成,居中排布,上边缘至版心上边缘为20 mm,推荐使用红色小标宋体字。

(2)命令的正文

发文机关标志下空二行居中编排令号,令号下空二行编排正文。

命令的正文多由“原因”和“使命指挥”构成。前者说明为什么要发布该项命令,后者要说明命令所属机关必须遵照执行的事项,生效与执行的时限。

(3)命令的签署

标示签发此项命令的机关或法定作者,签发的日期,并盖上印章。

命令的撰写,要求文字非常简明扼要,篇幅简短,主要传达领导机关的决定,不必作具体意义的阐发。行文结构要严谨,文句要精炼准确,语气要坚决肯定,不能使用商量或模棱两可的口吻。

签发人职务、签名章和成文日期的编排见党政机关公文格式(gb/t 9704-20xx)7.3.5.3加盖签发人签名章的公文。

公布令的格式

公布令由四部分构成:

(1)标题

公布令的标题通常也包括发文机关、发文事由和文种类别三部分,但使用时只写明发文机关与文种即可。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等等。

(2)正文

公布令的正文一般很简短,主要写明经过什么机关或会议,在什么日期通过批准了何种法令文件,开始生效与执行的日期。属于修订的文件,也应在正文中说明。

(3)签署

标明签署公布令的发文机关或法定作者,签署日期。如需盖印的,要盖上公(私)印章。

(4)附件

公布令是为颁布某项法律制度而发出的,所以必须附上所颁布的法制文书。

公布令的写作,要求简短明确,在颁布法律条文时甚至连理由和目的也无需说明。公布令的附件,应随令文同时公布。

公布令正文结尾处,一般要用“特令公布施行”、“现予公布”、“现予公布施行”等惯用语,以作简明的肯定。

行政令的格式

行政令由三部分构成:

(1)标题

行政令的标题也由发文机关、事由、文种类别三部分组成,且三部分必须俱全,不可简略为两部分或一部分。如“国务院关于实行棉花计划收购的命令”,不能简略为“关于实行棉花计划收购的命令”或“命令”。

(2)正文

正文一般先写发令目的、实施的起始时间和范围,后列具体内容,最后写明对违令者的处罚。

(3)签署

落款可以是机关也可以是机关领导人,领导人前要写明职务。同时,要写明签发日期。

行政令的写作通常不如公布令简短,对于正文中的具体法令事项,要写得既明确简练又清楚周密。

通令的格式

通令的写作一般包括三部分:

(1)标题

通令的标题通常要求发文机关、发文事由、文种类别三部分齐全,不可省略。

(2)正文

通令的正文一般由如下内容构成:即主要执行这项命令的机关、发文的目的、通令的内容等。还要在正文的结尾,写上“以上通令,应公告全体公民周知,切实遵照执行”等语。

(3)落款法定作者、日期。

通令是需要全民皆知的行政法令,所以行文明白晓畅、深入浅出是极其重要的。

指令的格式

指令应由标题、正文和签署三部分组成。

1.标题

标题中发文机关、事由和文种类别均要标明。

2.正文

指令的正文,开头多数要列出受文单位,但也可以不列,一般根据需要决定。接着要扼要说明发文的缘由、依据、意义和目的。再下来是正文的中心部分,主要提出具体的任务、要求、措施和规定。

正文中说明发布指令缘由与目的的部分,要写得简明扼要,富于概括性,在开始提出具体指令之前,多用“特发布如下指令”一句,以提示下文。写作正文的中心部分,即具体指令内容时,要把具体要求、规定的施行范围、日期和执行机关,拟得条理清楚、明确无疑,以便执行和检查。

3.签署发文机关、日期。

指令多用于国家对经济、科研、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管理,因而涉及到一定的专业性术语和某些专业理论知识,不仅要求撰写者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还要求他能在指令中正确地运用这方面的知识。专业术语既不能用得太少,讲不清楚问题;更不能用得太多,给管理者和执行者造成理解障碍,影响文件效力的发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