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支农调研心得体会如何写 支农惠农政策心得体会(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7 23:50:55 页码:13
支农调研心得体会如何写 支农惠农政策心得体会(7篇)
2023-01-07 23:50:55    小编:ZTFB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推荐支农调研心得体会如何写一

我镇领导自县上20xx年10月17日视频会议后,及时召集相关部门人员研究部置自查自纠工作。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镇长亲自抓,分管领导和涉及的相关部门财政所扶贫办工作人员具体抓,主要对20xx年全镇财政支农资金进行全面清理,具体从项目的计划、批复、组织实施、资料的完善报帐归档、整个资金的来源去向、通过内查外查抽查、从镇上到村组农户、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反反复复本着高度重视,认真的开展自查自纠工作,并对清理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

我镇属全县的农业大镇,财政支农资金涉及面广、内容多,此次清查了财政支农资金,重点是扶贫工赈救灾救济等,及代县水务局监管和支付的51个小农水项目资金9636380.00。其中:20xx年小农水项目2个使用资金2750100.00,小农水项目49个使用资金6886280.00也进行全面自查。

1、20xx年安排的新农村建设县级项目新建泥结石公路资金170000元(村3公里80000.00、村3.5公里90000.00)虽然项目已实施,但村报账资料不够完善规范,村未及时报账。

2、20xx年安排的能繁母猪补贴29900.00,由于业务部门兽医站上报数与兑现时的审核公示数有差异,造成资金滞留闲置8100元。

3、20xx年通过预算股安排汇龙社区5户火灾居民户生活救助及房屋恢复补助总额是147812.00元。由于5户居民处于古镇保护核心区,其房屋应恢复为古建筑,因种种原因至今尚未恢复,所以造成其建房补助122971.00滞留。

4、存在专户扶贫项目配套工作经费中列支烟、酒、笋干及生活费36130.00。

5、救灾资金使用不及时,20xx年末帐面余额为49332.04元,经核实帐户上已于20xx年5月前全部安排使用。造成的原因是属农财股以外县上安排的。

6、20xx年度小农水项目资金尚有25317.00滞留于账上未支付;20xx年安排小农水项目资金尚有3520.00滞留于账上未支付。

我们经过认真细致自查总结,针对这次自查暴露出来的问题,提出如下整改方案。

1、能繁母猪补贴滞留于帐户上的8100.00,已在自查过程中书面专题报告请示县财政局批复纠正建议进行纠正。

2、扶贫项目配套工作经费中列支烟、酒、笋干及生活费36130.00纠正后,立即、及时从预算一般户中安排足额资金归垫。

3、20xx年度小农水项目资金尚有25317.00滞留于账上未支付;20xx年安排小农水项目资金尚有3520.00滞留于账上未支付。纠正后立即、及时足额安排出去。

4、通过预算股安排的火灾救灾资金滞留于帐户上的余额122071.00当时研究的意见是恢复重建验收后才支付。

5、关于20xx年安排的新农村建设县级项目新建泥结石公路资金170000元村3公里80000.00、村3.5公里90000.00)整改村及时查证完善相关报帐资料,村抓紧结算报帐完善资料。

推荐支农调研心得体会如何写二

调研报告讲求事实。它通过调查得来的事实材料说明问题,用事实材料阐明观点,揭示出规律性的东西,引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调研报告的基础是客观事实,一切分析研究都必须建立在事实基础之上,确凿的事实是调研报告的价值所在。因此,尊重客观事实,用事实说话,是调研报告的最大特点。写入调研报告的材料都必须真实无误,调研报告中涉及的时间、地点、事件经过、背景介绍、资料引用等等都要求准确真实。一切材料均出之有据,不能听信道听途说。只有用事实说话,才能提供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方法,研究的结论才能有说服力。如果调研报告失去了真实性,也就失去了它赖以存在的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下面是应届毕业生网小编收集整理的调研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欢迎借鉴阅读。

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县委关于扎实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总体部署,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根据xx党委、政府的安排和要求,我对xx村村情进行了实际调研。为了掌握村里在组织建设、农民思想状况和文化程度、村集体经济收入以及道路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等各方面的具体情况,我采取与村干部座谈会、实地考察、走访农户等形式,深入开展调研活动。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xx村基本情况

xx村位于东部川区,全村共有5社135户540口人,其中贫困户44户,五保户2户,贫困人口168人;耕地面积3685.43亩,其中川地1528.62亩,山地2156.83亩,人均耕地6.82亩(川地2.83亩、山地3.99亩)。该村地处灵新路沿线,距离街道约2公里,位于达溪河川区,自然条件较差,基础设施滞后,生产生活条件极为不便。

1、村组织建设情况

xx村“两委”班子成员共8人,其中村党支部书记一人,村委主任1人,村党支部副书记1人,委员8人,计生专干1人,平均年龄45岁;文化程度:大学文化1人,高中文化1人,初中文化6人。全村党员人数共有43人, 其中流动党员10人,其中困难党员6人。村的党组织及村的行政管理组织基本健全,能够正常开展党组织活动及村务管理工作。

2、劳动力资源状况

全村共有劳动力184人,其中男103人,女81人。劳动力中小学文化程度者居多。今年外出务工者53人,42人从事建筑行业,11人从事服务业,年人均收入1.8万元。留守劳动力基本从事传统的种植业和养殖业,养殖业效率下滑。

3、农村经济发展情况

全村以种植业、劳务输出为主导产业,主要种植豆类、小麦、玉麦等作物,饲养牛、生猪、家禽等。近年来,由于党的政策好,落实到位,加之上级党委和政府的关怀,该村在基础设施上有所改善,全村各社都通有有线电视,自来水入户率达到30%以上,有四社已经通了硬化路面,医疗卫生室1所,村级活动室1所。20xx年底,xx村种植业收入占经济总收入的54%;养殖业收入占经济总收入的19.4%;二三产业收入占经济总收入的26.5%。从产业比重看,xx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种植业。而外出务工人员及从事二、三产业者,养殖业者偏少,经济收入来源单一,经济总量偏小,贫困面较大。

种植业:xx村种植业主要以玉米等经济作物为主,年均种植玉米2360亩,占全村耕地总面积的83%。另种植少量小麦、豆类、蔬菜约477亩。

草畜产业:目前,全村共有牛存栏112头,户均0.8头;羊存栏240只,户均1.7只;猪存栏30头。

4、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全村5个社133户通电;由于该村自然条件所限,群众用水均在各社建有饮水池,全村于20xx年两社接通自来水;通讯设备基本普及,全村现有固定电话12部,移动手机150部;“村村响”工程覆盖全村;全村尚有纯窖洞住户8户,21人,22孔;有房有窑洞户36户,132人,房屋间数130间,窑洞37孔;纯土木结构房屋户数34户,130人,194间;纯砖混结构房屋户数15户,72人,104间;楼房户数1户,1人,四间;彩钢房户数2户,6人,4间。

5、公共服务设施

村部建筑面积七间105平方米;目前村级卫生所、文化广场等配套设施基本齐全。

贫困现状:(20xx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不足3826元的贫困户44户,涉及人口168人,贫困面居全乡偏中水平。全村享受低保政策的农户有32户116人,社会保障水平远不能达到群众的期望值。全村现有60岁以上老人68名,全部享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每人每年可领取养老金660元。)

6、计划生育工作情况:全村计生人口500人,共有育龄妇女89人,其中无孩6人,一孩40人,独生子女户3户,二孩44人,二女户10户,多孩12人。落实节育措施89人,其中放环31人,结扎58人。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xx村在目前的发展过程中,主要存在着以下困难和问题:

一是该村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作为主要经济来源,但由于自然条件所限,山地、台地、陡坡地居多,机械化程度低,土壤品质差,水土流失严重,广种薄收的现象比较突出,玉米亩产量约500公斤左右,小麦亩产量不超过220公斤,种植业经济效益微薄。群众养牛多为耕役用,黄牛品质差,黄牛养殖以散养居多,饲养方式比较粗放,年出栏量偏少,未形成规模,经济效益及不明显。

二是由于该村地处偏僻,全村总户数仅为133户,并且人户分离户居多,人口稀少,项目建设很少涉及,致使全村基础设施建设因资金短缺、条件太差而长期停滞不前,目前村社道路全为土路,且沟壑纵横,溪流蜿蜒曲折,地形复杂,遇阴雨天气群众出行困难,全村房屋大部分系80年代土坯房,年久失修,抗灾害度较差。

三是由于该村位于偏僻山区,环境封闭,对外交流机会少,信化工程难以落实,群众思想保守,安于现状,脱贫致富的欲望不强,人口文化素质相对较差,青壮年小学文化程度者占80%;对新生事物接受能力低,缺乏致富技术,这些问题直接制约着村域经济的健康向前发展。随着近年来国家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深入实施,以及我乡牛产业发展的进一步推进,少部分农户已通过发展养牛业自力更生,提高了生产生活水平,实现了脱贫致富。但大部分群众目前家庭经济状况需要进一步改善。水自然灾害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障碍,突发性暴雨和洪水给群众造成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姚家湾社全社有纯山地530亩,全社有5户25口人全住半山腰,饮水、生产、生活、文化教育、政策落实难以发展,水土流失浪费资源,人口素质越来越差,如不移民,难以发展。

(二)发展前景和优势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基本条件,提升牛产业。根据该村实际,重点应抓好温棚牛舍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达到户户养牛,乡村道路硬化建设、群众文化活动设施建设,从基本面对群众生活生产现状进行加固和提升,从而为脱贫致富打好坚实的基础。一要提倡和推广温棚养牛,真正做到科学养牛,全面提升经济效益。二要加强村内道路建设,俗话说:“要想富先通路”,要全面提升村内道路建设和外界交通连接建设,促使村内有能力,有资源的农户大力发展运输业,拓宽家庭收入来源。三要加强村卫生所、文化书屋建设,通过配备必须的医疗设备和药品,选用德才兼并的村医,配备专业的农业技能书籍、配备全面的信息传播设备,实现小病不出村就能得到有效医治,知识不出村就能得到深入学习,信息不出村就能得到全面收集的效果。通过上述措施的落实,真正达到改善该村农户生存环境,降低生产生活成本的目的。

2.大力发展养牛业,增加群众经济收入,实现脱贫致富。虽然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牛产业在该村农户经济收入中已经占有较大比重。但目前全村实有5社23户养牛,牛存栏112头,其中基础母牛98头,能繁母牛87头,依然处于“原始”阶段;出售依然单靠上门贩子拉运,农户对周边市场无掌握。因此,要在省、市、县、乡支农惠农政策的引导下,按照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的整体思路,精心组织,科学规划,建立养牛专业合作社,建立完善销售网络。确保产出、销好、收益。同时,要充分利用农闲时机组织村内部分群众外出考察效益养殖学习,解放思想,转变思路,实现规模养殖。

3.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户整体素质,实现小康生活。一要推进基层组织建设,深化“和谐五星”创评活动。将“五星”户逐步将其培养成入党的积极分子,进一步壮大村级党员队伍。同时加大对村上干部和农村党员的培训,使他们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常用的法律法规、致富信息等知识。要持之以恒的把培训农户、提高素质作为治本之策,着力增强农民的致富本领,把简单的“需输血”变为“能造血”。二要通过谈心、交友等方式,向农户讲解知识的重要性和读书学习的必要性,使农户转变观念,重视学校教育,从长远上提高农户家庭整体素质,为全家生活水平的中长期改善打好基础。三要加大种植业、养殖业等各行业实用技术知识的培训,为农户发展多种增收产业、扩大就业渠道提供智力支撑。

三、对策及建议

(一)因户制宜,合理采用增收措施

该村的低收入户,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可造血型”,另一类是“需输血型”。 “可造血型”低收入户是指家庭中有劳动力,有能力通过自身的劳动脱贫。对这类低收入户,主要考虑从就业、创业方面进行帮扶。帮助就业有两种可用形式。1、充分利用本村的种养大户,给予他们更多的优惠政策,增加他们对低收入农户中的劳动力就业帮扶的积极性,让低收入农户中的劳动力能从当地得到稳定收入。这样即帮助了低收入户通过自身劳动解决贫困问题,同时又能促使他们掌握一到两门实用技术,为有条件的低收入户的创业积累经验。2、对外劳务输出,对低收入户家庭中哪些能外出打工,又找不到途径的劳动力,把他们组织起来,根据用人单位的需要进行岗前培训,统一管理、安排就业。“需输血型”低收入户是指家庭中没有劳动力的低收入户。这类低收入户多为“五保户”,还包括部分因“病残”、“因小孩上学”致贫的低收入户,他们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无生存的本领,无经济来源。对这类低收入户的帮扶,着重从政策方面进行帮扶。第一、政府的民政部门要向他们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做到应保尽保,并不断提高最低标准。第二、政府还要通过财政预算、向社会募捐等方式,为他们建立各类生存保障基金,不断提高这部分低收入户的生活待遇和生活质量,让他们“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学有所教”。

(二)积极引导,大力提倡自主创业

继续扩大养殖规模,改进黄牛饲养方式,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品种,不断提高牛产业经济效益。村内80%以上的农户养牛在3头以上。目前该村存栏基础母牛98头,以计划增购能繁母牛50头以上,总体达到能繁母牛150头。按照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的整体思路,建立养牛专业合作社,建成养殖示范点2处,温棚牛舍50栋,完善销售网络。通国家扶持,出台一些行之有效的奖补政策,确保温棚养牛人均年增收3000元。

从长眼看,低收入户的脱贫应以自主创业为主。根据目前现状,帮助低收入户自主创业的最佳办法是“政府投入、农户承包、公司销售”。对一些能够自主创业的低收户家庭,政府要为他们提供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便利的条件,不断提高他们自主创业的主动性。政府应采用优惠的政策,依托本地区的农业企业、种养大户,建立一批种植、养殖小区,将本地区的低收入户集中起来,共同创业,并为他们提供产前的生产资料供应、产中的技术指导、产后的销售等一条龙的高效、优质服务。

(三)积极争项改善基础条件

一是该村3社农田水土流失严重,耕作非常困难,致使产量逐年下滑,争取水保部门分年度列项整修标准化梯田1500亩;二是该村姚家湾社现还居住在山顶,全社7户实际居住不到4户,饮水、生产生活都很困难,积极争取移民搬迁项目。

(四)抓好农业科技文化的培训、推广

一方面加大利用科技文化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力度,要积极推广运用各种集约、高效、节约型农业技术,提高农业资源和投入品的使用效率。如积极推广配方施肥等农业科技实用技术。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农村劳务的开发,全面实施外出打工人员培训工程,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积极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增加农民的收入。

推荐支农调研心得体会如何写三

一、摘要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市场逐渐成为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机制,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农民外出务工,产生了留守儿童群体的教育问题.由于家庭教育的长期缺失、留守儿童特殊群体存在安全隐患多、学习成绩差、心理障碍凸显等诸多问题.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关系到国家社会稳定与发展,关系到农村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各级政府为彻底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担负主要的责任.国家应改革户籍制度、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等,各级地方政府应通过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来消除农村留守儿童就学障碍;农村基层政府结合当地具体情况,建立灵活、多元化的教育教学方式等等.

二、关键词

农村 留守儿童 剩余劳动力 农民工 工业化 城市化 户籍制度教育投入 灵活、多元的教育教学

三、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的调查

1.导语

伴随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流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问题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话题。为促进留守儿童发展,中央和地方出台了相关法规和政策。各地学校和社区进行了不懈探索,形成了多元化关爱模式。为正确认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寻求有效的解决之道,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角度对现有留守儿童进行调查,寻求解决的政策。

2.调查的方法

问卷调查法,问卷法是调查者运用统一设计好的问卷,向被调查者了解情况的一种资料收集方法。查者实现设计好的书面的标准化的调查问卷,因而,它有着自身吐出的特点:(1).不受地域空间的限制,能在广阔的范围内对地域上相隔千里的众多的调查对象同时进行调查,评课在脚断掉时间内搜集到大量的信息。(2).具有很好的匿名性。(3).便于资料定量分析。(4).能够排除人为干扰。(5).节省人力财力和时间。

3.结果分析

(1)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亲情缺失,性格叛逆。留守儿童均“十分想念父母亲”,但几个月、一年甚至几年见不到父母亲是家常便饭。长期得不到父母亲的抚慰与关怀,这些孩子往往焦虑紧张,暴燥叛逆,不服临时监护人和老师的管教。

二是道德滑坡,价值扭曲。由于父母外出务工,没有时间陪伴孩子,心理上对孩子有歉疚,总是以金钱来弥补,使得一些留守儿童养成了好逸恶劳、奢侈浪费的陋习。

三是不爱学习,不守规章。临时监护人往往重养轻教,把对留守儿童的教育责任全部推到学校方面,教育渠道单一,缺乏家庭、社会的配合,很难达到教育的目的。这些留守儿童,不爱学习、不守规章,长期寻衅滋事,同学之间打架斗殴事件时有发生。现在学生之间打架,动不动就是铁棍、砍刀。

四是管理空档,早恋成风。留守儿童缺失亲情,缺乏安全感,他们一方面寻求亲情,寻求保护,另一方面管理空档,他们行为自由,行事懵懂,早恋成风。

五是监护不力,存在安全隐患。在留守儿童中,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乏对儿童的安全监管,加之部分监护人和代养人对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不够、意识不强、监护不力,导致部分留守儿童的安全难以得到保障。特别是在双休、寒暑假期间,脱离了学校管理回到家中,临时监护人和代养人的管理难以到位,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甚至出现安全事故。

(2)留守儿童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是家庭教育意识薄弱和教育方式不当。家庭教育作为儿童受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作为联系学校和学生的纽带,在儿童的成长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留守学生教育问题,与其缺少来自家庭的正确教育和指导有极大的关系。中小学生,对学习、生活、自身的变化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但家庭不能充分给予他们以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识上的解答。

二是学校教育来看,课程设置与儿童身心发展不相适应。 教师的关注是儿童形成学习动机的外部动因之一。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与问题,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需要通过教师、集体的温暖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但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农村学校很少开 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这些教育内容不但对留守儿童是必要的,对生活在社会飞速变化,媒体迅猛发展时代的所有儿童都是必要的。

4.讨论

对策与建议

一是政府应积极作为,加强主导。政府的责任主要是在政策层面上采取措施。一是要加强政府的主导作用。大力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保证教育公平。增加教育投入,加强农村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和合格学校的建设。二是要推进政策的完善配套。加强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特别是要杜绝网吧和游戏厅接纳未成年学生的行为。三是要加强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发展农村寄宿制学校,让农村留守儿童寄宿在学校,是解决留守儿童系列问题的有效途径。

二是学校应尽职尽责,担当使命。学校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上应担当“主角”。首先要确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在留守儿童教育过程中,学校应主动承担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双重责任。其次要注重培育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针对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对老师进行相关心理指导培训,使他们有能力对学生定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定期聘请有关专家为学生讲授青春期健康知识。通过老师与学生对话,帮助学生坦然面对成长的烦恼,对遭遇挫折或困难的孩子及时给予心理抚慰,特别帮助留守儿童克服孤僻、胆怯、冷淡等心理,以弥补父母不在身边的亲情缺失。再则要努力架起畅通的家校桥梁。要组织老师多走访留守儿童家庭,指导家长或亲属如何教育孩子。建立留守儿童家校联系卡,利用现代发达的信息通讯工具,加强与家长的联系。除此,学校还可以利用春节、假期孩子父母返乡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与家长充分交流,形成合力。

三是家庭应善于作为,履行职责。家庭教育是启蒙教育,也是影响人一生的至关重要的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有利于培养出身心健康的一代。留守儿童的父母要增强教育子女的责任意识。家庭的教育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思想教育不好,就是危险品,对家庭和社会的危害极大,父母有责任将自己的孩子教育好。留守儿童的父母要学会心灵的沟通。关心孩子,要从“心”开始。父母要走进孩子的“心”里去,去了解他们心里想些什么,需要什么,不但要当好父母,还要当好孩子们的知心朋友。长期在外的父母应充分利用电话定期和孩子进行沟通,对其进行教育。留守儿童的父母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爱国爱民、尊老爱幼、勤劳节俭等优良品德,以身示范。

四是社会应奋力敢为,形成合力。加强社会教育组织或机构建设,充分发挥其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缺失的弥补作用,使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位一体,互补共生。要构建监护体系。构建一支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和监护队伍。利用多种宣传渠道,大力宣传各地各部门的好经验好做法,引起社会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广泛关注。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让更多的农民就近务工。鼓励帮助农民返乡创业,使父母双方或一方能留在家里,减少留守儿童的产生。这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最好出路和长久之计。

四、小结

善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问题,对于提高全民素质、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对留守儿童的生活和成长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推荐支农调研心得体会如何写四

一、摘要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市场逐渐成为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机制,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农民外出务工,产生了留守儿童群体的教育问题.由于家庭教育的长期缺失、留守儿童特殊群体存在安全隐患多、学习成绩差、心理障碍凸显等诸多问题.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关系到国家社会稳定与发展,关系到农村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各级政府为彻底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担负主要的责任.国家应改革户籍制度、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等,各级地方政府应通过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来消除农村留守儿童就学障碍;农村基层政府结合当地具体情况,建立灵活、多元化的教育教学方式等等.

二、关键词

农村 留守儿童 剩余劳动力 农民工 工业化 城市化 户籍制度教育投入 灵活、多元的教育教学

三、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的调查

1.导语

伴随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流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问题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话题。为促进留守儿童发展,中央和地方出台了相关法规和政策。各地学校和社区进行了不懈探索,形成了多元化关爱模式。为正确认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寻求有效的解决之道,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角度对现有留守儿童进行调查,寻求解决的政策。

2.调查的方法

问卷调查法,问卷法是调查者运用统一设计好的问卷,向被调查者了解情况的一种资料收集方法。查者实现设计好的书面的标准化的调查问卷,因而,它有着自身吐出的特点:(1).不受地域空间的限制,能在广阔的范围内对地域上相隔千里的众多的调查对象同时进行调查,评课在脚断掉时间内搜集到大量的信息。(2).具有很好的匿名性。(3).便于资料定量分析。(4).能够排除人为干扰。(5).节省人力财力和时间。

3.结果分析

(1)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亲情缺失,性格叛逆。留守儿童均“十分想念父母亲”,但几个月、一年甚至几年见不到父母亲是家常便饭。长期得不到父母亲的抚慰与关怀,这些孩子往往焦虑紧张,暴燥叛逆,不服临时监护人和老师的管教。

二是道德滑坡,价值扭曲。由于父母外出务工,没有时间陪伴孩子,心理上对孩子有歉疚,总是以金钱来弥补,使得一些留守儿童养成了好逸恶劳、奢侈浪费的陋习。

三是不爱学习,不守规章。临时监护人往往重养轻教,把对留守儿童的教育责任全部推到学校方面,教育渠道单一,缺乏家庭、社会的配合,很难达到教育的目的。这些留守儿童,不爱学习、不守规章,长期寻衅滋事,同学之间打架斗殴事件时有发生。现在学生之间打架,动不动就是铁棍、砍刀。

四是管理空档,早恋成风。留守儿童缺失亲情,缺乏安全感,他们一方面寻求亲情,寻求保护,另一方面管理空档,他们行为自由,行事懵懂,早恋成风。

五是监护不力,存在安全隐患。在留守儿童中,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乏对儿童的安全监管,加之部分监护人和代养人对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不够、意识不强、监护不力,导致部分留守儿童的安全难以得到保障。特别是在双休、寒暑假期间,脱离了学校管理回到家中,临时监护人和代养人的管理难以到位,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甚至出现安全事故。

(2)留守儿童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是家庭教育意识薄弱和教育方式不当。家庭教育作为儿童受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作为联系学校和学生的纽带,在儿童的成长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留守学生教育问题,与其缺少来自家庭的正确教育和指导有极大的关系。中小学生,对学习、生活、自身的变化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但家庭不能充分给予他们以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识上的解答。

二是学校教育来看,课程设置与儿童身心发展不相适应。 教师的关注是儿童形成学习动机的外部动因之一。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与问题,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需要通过教师、集体的温暖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但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农村学校很少开 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这些教育内容不但对留守儿童是必要的,对生活在社会飞速变化,媒体迅猛发展时代的所有儿童都是必要的。

4.讨论

对策与建议

一是政府应积极作为,加强主导。政府的责任主要是在政策层面上采取措施。一是要加强政府的主导作用。大力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保证教育公平。增加教育投入,加强农村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和合格学校的建设。二是要推进政策的完善配套。加强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特别是要杜绝网吧和游戏厅接纳未成年学生的行为。三是要加强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发展农村寄宿制学校,让农村留守儿童寄宿在学校,是解决留守儿童系列问题的有效途径。

二是学校应尽职尽责,担当使命。学校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上应担当“主角”。首先要确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在留守儿童教育过程中,学校应主动承担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双重责任。其次要注重培育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针对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对老师进行相关心理指导培训,使他们有能力对学生定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定期聘请有关专家为学生讲授青春期健康知识。通过老师与学生对话,帮助学生坦然面对成长的烦恼,对遭遇挫折或困难的孩子及时给予心理抚慰,特别帮助留守儿童克服孤僻、胆怯、冷淡等心理,以弥补父母不在身边的亲情缺失。再则要努力架起畅通的家校桥梁。要组织老师多走访留守儿童家庭,指导家长或亲属如何教育孩子。建立留守儿童家校联系卡,利用现代发达的信息通讯工具,加强与家长的联系。除此,学校还可以利用春节、假期孩子父母返乡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与家长充分交流,形成合力。

三是家庭应善于作为,履行职责。家庭教育是启蒙教育,也是影响人一生的至关重要的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有利于培养出身心健康的一代。留守儿童的父母要增强教育子女的责任意识。家庭的教育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思想教育不好,就是危险品,对家庭和社会的危害极大,父母有责任将自己的孩子教育好。留守儿童的父母要学会心灵的沟通。关心孩子,要从“心”开始。父母要走进孩子的“心”里去,去了解他们心里想些什么,需要什么,不但要当好父母,还要当好孩子们的知心朋友。长期在外的父母应充分利用电话定期和孩子进行沟通,对其进行教育。留守儿童的父母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爱国爱民、尊老爱幼、勤劳节俭等优良品德,以身示范。

四是社会应奋力敢为,形成合力。加强社会教育组织或机构建设,充分发挥其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缺失的弥补作用,使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位一体,互补共生。要构建监护体系。构建一支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和监护队伍。利用多种宣传渠道,大力宣传各地各部门的好经验好做法,引起社会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广泛关注。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让更多的农民就近务工。鼓励帮助农民返乡创业,使父母双方或一方能留在家里,减少留守儿童的产生。这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最好出路和长久之计。

四、小结

善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问题,对于提高全民素质、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对留守儿童的生活和成长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推荐支农调研心得体会如何写五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是发展现代农业的迫切需要,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措施。农村实用人才是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优秀代表,是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骨干力量。切实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对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人才观,扎实推进我镇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按照获得农民专业技术职称、高中(含中专以上)毕业学历、对当地经济发展有突出贡献者等基本条件来认定农村实用人才。据各村不完全统计上报,我镇农村实用人才391人,占全镇农业人口12950人总量的3.02%。具体划分如下:(1)从事行业岗位划分:生产能手195人、经营能人42人、能工巧匠26人、其他人才128人;(2)享受教育程度划分:初中以下学历291人、高中(含中专)学历95人、大专学历0人、大学本科学历5人;(4)按年龄段来划分:30岁以下15人、31至40岁149人、41至50岁168人、51至60岁45人、60岁以上14人;(5)政治面貌、职务划分:党员151人,村组干部97人;(6)按性别划分:男性350人、女性41人。

近年来,我镇大力实施“人才强镇”战略,面向农村、

服务农业,大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加快推进我镇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进程。

1.开展农村实(2019年 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用人才集中培训。组织各类不同对象参加“绿色”证书培训、ipm培训、农函大、农村劳动技能等培训。近三年,举办培训各类人员4109人,培训班21期,发放“绿色”证书317本。

2.促进农村实用人才快速成长。一是涉农部门帮助农村实用人才引进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新设备。二是围绕粮油、蔬菜(食用菌)、畜禽等产业,不定期开展科技下乡巡回服务活动。一年来,开展科技宣传咨询4场,现场咨询人数达4620人。

3.发挥农村实用人才辐射作用。积极引导农村实用人才领办创办各种协会或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将农村实用人才组织起来,引导他们搞好联合经营,改变农村实用人才分散状态,发挥群体优势,实现农村科技共享、共同致富。目前,我镇建立了荷兰豆协会1个,聚集农户60户,扩大了技术辐射半径。

我镇农村实用人才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产业经济结构调整中起到带头作用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作用。仅举下列两名农村实用人才在农村经济发展的事例来说明。

六街镇王家湾村委会单永福同志从20xx年注册“昆明天诚矿业有限公司”,注册资金为500元,原有员工40余人,公司建立时从建筑和矿业开发生产开始,经过多年的经营管理、开拓创新、逐步发展、不断完善和改进生产、经营方式,现今公司已经发展成为当地富有影响力的非公经济组织,固定资产已增至上亿元,员工已增至80余人;产业结构也从原来的单一型,转变为复合型多样产业结构,并集合养殖、酿酒、机械劳务、林业绿化等为一体的多种经营模式。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格局,20xx年与镇内的大庄村委会签定种植合同1300多亩,实现经济总价值约为2500万

龙王塘村委会徐尧同志,于20xx年由5万元起家建大棚2个做蔬菜漂苗,发展到今天的产值达上百万元;月出售蔬菜育苗20多种60多万株;带动转移本地农村剩余劳动力1000多人。是当地有名的科技带头人,“土专家”。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通过农村实用人才的传、帮、带,实现了专业化、规模化、节约化的大提升,经济效益得到明显提高,从而推动现代农业更好更快的发展,促使我镇农业持续增收得到保障。

近年来,我镇对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虽然采取了一些措施,加强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资源开发和利用,推进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建设,但仍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

1.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结构不尽合理。从行业分布上看,生产能手较多,特别是从事传统种植、养殖的占较大比重,分别占49.9%,而农村能工巧匠较少,占6.65%。从享受教育程度上看,大专以上学历0人,高中(含中专)95人、占24.3%,初中及以下291人、占74.4%。大部分农村实用人才土生土长,靠自学成才,属实践型、经验型,对当地情况比较了解,但由于缺乏系统、全面教育、理论知识和基础薄弱,难以适应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发展的需要。

2.培训力度需要加大。近几年,虽然我镇农村实用人才培训面广、载体多、培训人次数多,但也存在不足:一是多头培训。对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缺乏整体规划,培训工作比较无序,培训资源没有整合,既有农口部门组织的培训,又有各种协会组织的培训,各类培训相互交叉,造成培训资源浪费。二是集中培训难度较大。农村实用人才分布在不同区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业,他们比较难处理好工学矛盾,腾出更多的时间参加培训。三是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由于农村实用人才技术种类繁多,集中教育培训的课程设置受到影响,课程设置还停留在种植、养殖等大众化项目上,没有根据行业和农事生产季节需求开展,特别是对企业经济、信息技术等方面知识培训不够,不能完全适应农村实用人才培训需要。

3.作用发挥需要加强。受小农经济思想的影响,大部分农村实用人才的思想观念滞后于经济发展,埋头致富,不愿带富,其发挥作用的范围受到局限,一般只能在家庭作坊劳作中得到运用,造成生产经营、大批量带动辐射的农村经济领域“领军人物”少。

4.激励机制、管理机制亟待完善。一是扶持政策不健全。农村实用人才在创业中普遍遇到资金、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困难,希望得到政府与社会的关心和扶持,以促进产业发展不断升级,但目前我镇扶持政策还不够健全完善。由于资金短缺的影响,农村实用人才难以实现规模化发展,加上信息闭塞,生产的产品很难走进大市场。二是开展各类优秀农村实用人才活动不多,激励农村实用人才作用发挥的社会氛围不够浓厚。三是镇、村没有相对应人员主抓农村实用人才工作,未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四是资金投入机制不健全。尚未形成以政府投入、社会和个人捐助为辅的多元化投入体系。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紧紧围绕我镇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完善选拔、培养、服务、激励和管理机制推进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增加农村实用人才总量,改善农村实用人才结构,提高农村实用人才能力,为农村经济社会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1.建立健全农村实用人才职业教育培训体系。逐步建立起一个结构合理、功能齐全、设施完备,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农村实用人才科技教育培训体系,形成“政府统筹、农业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体制健全”的新型农村实用人才科技教育培训运行机制。完善农业职业教育体系,逐步形成农业高、中、初级职业教育体系;完善农业远程教育体系,运用现代传媒实施教学,打破空间和地域限制,把学校办到农村实用人才的家门口,把知识送到田间地头;完善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教育体系。建议建立由镇政府主抓、镇农科站、企业办、水管站、林业站、农机站、文化站、农经站、科委、教委联合承办、参与的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协调机制,成立一支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师资队伍,统一调度使用。充分利用县农广校、县劳转办、县科委等一切教育资源,在农业生产的重大环节,有计划地组织农村实用人才开展多种形式、不同专业的培训或短训,有条件的镇、村可组织赴外地参观学习或培训。

2.实行“八个结合”。一是把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与现代农业发展结合起来。积极有序地培养出一批懂经营、善管理,熟悉市场规则、能闯荡江湖的复合型农村实用人才,要始终把农村实用人才资源作为推动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动力和保证。二是把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结合起来。大力开展农业科技教育培训,把科学技术送到农村实用人才家中、送到农村实用人才手里,使科学研究与成果转化,技术推广与教育培训密切结合,提高各类技术项目的整体效益。真正做到推广一项技术,培训一批人才,带动一个产业,致富一方农户。三是把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与实施农民教育工程结合起来。农业项目是资金的载体,也是科技转化的载体。四是把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与发展农村远程教育结合起来。要针对农村实用人才居住分散、集中培训难的特点,积极开发、引进现代传媒技术,充分利用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函授等远程教育手段,增加农村实用人才接受各层次教育培训的机会,增强致富的本领。五是把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与发展农业职业教育结合起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产业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的种粮、种菜、加工、营销、专合等相对独立出来,对农民自身的职业技能要求越来越高。要充分利用县农广校、县劳转办、县科委的学校培训资源,培养不同层次的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的职业技术人才。六是把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结合起来。加快转移农村劳动力,是现阶段拓宽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要通过农村实用人才创造的产业平台,提高农村劳动力资源利用率,提高农民就业和增收,让更多的农民走向致富之路。七是把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与采取“人才+基地”、“人才+项目”、“人才+基金”的做法,做大做强农村实用人才领办企业(基地)的新格局。

3.健全四个机制。一是健全农村实用人才的激励机制。鼓励和支持农村实用人才兴办开发型经济实体,扶持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在创业培训、科技立项、税费优惠、信贷支持、金融服务等方面,给予优惠和支持;对在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发展中做出较大贡献的农村实用人才,要及时给予表彰奖励。二是健全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机制。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农业科技培训班或农业知识讲座,不断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的科技素质;组织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外出参观学习,解放思想,开阔视野。不管采取哪一种形式,关键是要形成制度,坚持下去,始终做到有章可循。三是健全农村实用人才选拔机制。加强探索把农村实用人才的选拔和推广农业新技术、新产品、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保持农村大局稳定有机结合起来,按照“有素养,有影响,有贡献,有效益,有创新”的标准,搞好农村实用人才的选拔工作。四是健全农村实用人才的社会化管理机制。农村实用人才不仅数量多,作用也越来越突出。不但要把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素质提高纳入人才工作范畴,还要把服务和管理摆到同样重要的位置,探索和建立农村实用人才的社会化管理机制。

4.为农村实用人才搭建农业综合服务体系平台。将现有的农业、林业、水务、畜牧、农机、劳动就业服务资源配置进行整合,切实为农村实用人才所想,真心实意为“三农”服务。通过资源配置的整合组建一个综合服务站,“手把手”“面对面”,充分利用农村实用技术人才推广一批农业、畜牧业新品种和新技术、示范推广农机新机具,试验示范农产品精深加工,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实用人才有什么要求,有什么难处,可以到服务站反映求助,服务站能解决的就要想方设法解决,不能解决的就向相关部门反映求得帮助解决,使六街镇农村的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做大做强。

推荐支农调研心得体会如何写六

古人说“食为政先、农为邦先”。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安天下的战略产业。尤其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农业的安全、粮食的安全至关重要,“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面性和根本性问题。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们党一贯的战略思想,党的xx大以来,我们党强调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统筹城乡发展,提出“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制定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 的方针,采取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更有效的政策措施,财政部门加大了对“三农”的投入。随着财政支农资金规模的不断扩大,宣传支农政策、管好用好资金、促进民主理财、提高使用效益、加强乡村财政财务精细化管理愈发重要。为此,我县着力以宣传财政支农政策为出发点,结合提升农村财会人员专业素质,以多渠道、多种形式围绕贯彻落实相关财经法规制度开展培训。

一、领导高度重视,部门协调配合

为了加强全县农村财会人员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增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县财政局成立了全县农村财会人员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局长毛华君同志任组长,其他党组成员任副组长,小组成员由办公室、综合股、预算股、国库股、教科文股、经建股、农业股、社保股、企业外经股、综改办、政工股、金融与债务办、乡财局主要负责人组成,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乡镇财政管理局,负责培训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

为了推进全县农村财会人员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我县于20xx年4月16日由县常务副县长主持召开了各乡镇分管财税的常务副乡镇长、财政所长及县局相关股室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关于农村财会人员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工作会议,传达省、市农村财会人员财政支农政策会议精神,部署了我县农村财会人员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工作,县财政局相关股室和乡镇财政所均指定了专人为财政支农政策信息联络员,并把农村财会人员财政政策培训作为乡镇财政工作目标管理的一项考核内容之一。

二、创新培训形式,贯彻支农政策

形式多样的培训方式,保质保量地开展培训工作。一是积极开展调研,掌握培训需求。在对农村财会人员培训之前,我们深入农村基层调查研究,走访农村财会人员,摸清了农村财会人员具体情况,同时发放了调查表了解到农村财会人员最需要、最贴近工作实际的培训内容,制定了农村财会人员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工作实施方案。二是“请上来,走下去”。20xx年我们取得了市财政局培训中心的大力支持,我们把村账乡代理服务中心主任、代理会计、资金会计、村级会计报账联络员205人先后分三批委托市财政局培训中心进行培训,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老师授课,使学员们受益匪浅,至今仍赞口不绝。“走下去”,对于年龄偏大的村级会计报账联络员,如广发乡、莲荷乡32个行政村70%的村级会计报账联络员将近70岁左右,不宜舟车劳顿。于是我们按乡镇分片,利用乡镇中学教室假日集中进行培训,并带他们到乡镇“村账乡代理服务中心”进行实际操练,现教现学,现场解答,体现直观性、逻辑性和规范性,提高了教学效果。三是乡村设置了美观规范的政务公开栏、

对外宣传栏或便民服务橱窗,进行宣传、解答财政支农政策。

三、加大财政投入,坚持免费培训

近年来,我们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坚持免费培训,开展多层次、多期的全覆盖的培训,把全县农村财会人员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工作办好、抓实。 2019年县财政拨出专款10万元,20xx年财政拨出专款15万元,对全县村账乡代理会计、资金会计和村级报账员免费进行了分期分批培训。2019年村级村支两委换届,我们将继续加大财政投入,对全县村级报账员以及村支两委主要干部进行一次全面培训,切实巩固农村财会人员财政支农政策培训效果。

推荐支农调研心得体会如何写七

调研报告讲求事实。它通过调查得来的事实材料说明问题,用事实材料阐明观点,揭示出规律性的东西,引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调研报告的基础是客观事实,一切分析研究都必须建立在事实基础之上,确凿的事实是调研报告的价值所在。因此,尊重客观事实,用事实说话,是调研报告的最大特点。写入调研报告的材料都必须真实无误,调研报告中涉及的时间、地点、事件经过、背景介绍、资料引用等等都要求准确真实。一切材料均出之有据,不能听信道听途说。只有用事实说话,才能提供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方法,研究的结论才能有说服力。如果调研报告失去了真实性,也就失去了它赖以存在的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下面是应届毕业生网小编收集整理的调研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欢迎借鉴阅读。

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县委关于扎实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总体部署,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根据xx党委、政府的安排和要求,我对xx村村情进行了实际调研。为了掌握村里在组织建设、农民思想状况和文化程度、村集体经济收入以及道路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等各方面的具体情况,我采取与村干部座谈会、实地考察、走访农户等形式,深入开展调研活动。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xx村基本情况

xx村位于东部川区,全村共有5社135户540口人,其中贫困户44户,五保户2户,贫困人口168人;耕地面积3685.43亩,其中川地1528.62亩,山地2156.83亩,人均耕地6.82亩(川地2.83亩、山地3.99亩)。该村地处灵新路沿线,距离街道约2公里,位于达溪河川区,自然条件较差,基础设施滞后,生产生活条件极为不便。

1、村组织建设情况

xx村“两委”班子成员共8人,其中村党支部书记一人,村委主任1人,村党支部副书记1人,委员8人,计生专干1人,平均年龄45岁;文化程度:大学文化1人,高中文化1人,初中文化6人。全村党员人数共有43人, 其中流动党员10人,其中困难党员6人。村的党组织及村的行政管理组织基本健全,能够正常开展党组织活动及村务管理工作。

2、劳动力资源状况

全村共有劳动力184人,其中男103人,女81人。劳动力中小学文化程度者居多。今年外出务工者53人,42人从事建筑行业,11人从事服务业,年人均收入1.8万元。留守劳动力基本从事传统的种植业和养殖业,养殖业效率下滑。

3、农村经济发展情况

全村以种植业、劳务输出为主导产业,主要种植豆类、小麦、玉麦等作物,饲养牛、生猪、家禽等。近年来,由于党的政策好,落实到位,加之上级党委和政府的关怀,该村在基础设施上有所改善,全村各社都通有有线电视,自来水入户率达到30%以上,有四社已经通了硬化路面,医疗卫生室1所,村级活动室1所。20xx年底,xx村种植业收入占经济总收入的54%;养殖业收入占经济总收入的19.4%;二三产业收入占经济总收入的26.5%。从产业比重看,xx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种植业。而外出务工人员及从事二、三产业者,养殖业者偏少,经济收入来源单一,经济总量偏小,贫困面较大。

种植业:xx村种植业主要以玉米等经济作物为主,年均种植玉米2360亩,占全村耕地总面积的83%。另种植少量小麦、豆类、蔬菜约477亩。

草畜产业:目前,全村共有牛存栏112头,户均0.8头;羊存栏240只,户均1.7只;猪存栏30头。

4、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全村5个社133户通电;由于该村自然条件所限,群众用水均在各社建有饮水池,全村于20xx年两社接通自来水;通讯设备基本普及,全村现有固定电话12部,移动手机150部;“村村响”工程覆盖全村;全村尚有纯窖洞住户8户,21人,22孔;有房有窑洞户36户,132人,房屋间数130间,窑洞37孔;纯土木结构房屋户数34户,130人,194间;纯砖混结构房屋户数15户,72人,104间;楼房户数1户,1人,四间;彩钢房户数2户,6人,4间。

5、公共服务设施

村部建筑面积七间105平方米;目前村级卫生所、文化广场等配套设施基本齐全。

贫困现状:(20xx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不足3826元的贫困户44户,涉及人口168人,贫困面居全乡偏中水平。全村享受低保政策的农户有32户116人,社会保障水平远不能达到群众的期望值。全村现有60岁以上老人68名,全部享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每人每年可领取养老金660元。)

6、计划生育工作情况:全村计生人口500人,共有育龄妇女89人,其中无孩6人,一孩40人,独生子女户3户,二孩44人,二女户10户,多孩12人。落实节育措施89人,其中放环31人,结扎58人。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xx村在目前的发展过程中,主要存在着以下困难和问题:

一是该村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作为主要经济来源,但由于自然条件所限,山地、台地、陡坡地居多,机械化程度低,土壤品质差,水土流失严重,广种薄收的现象比较突出,玉米亩产量约500公斤左右,小麦亩产量不超过220公斤,种植业经济效益微薄。群众养牛多为耕役用,黄牛品质差,黄牛养殖以散养居多,饲养方式比较粗放,年出栏量偏少,未形成规模,经济效益及不明显。

二是由于该村地处偏僻,全村总户数仅为133户,并且人户分离户居多,人口稀少,项目建设很少涉及,致使全村基础设施建设因资金短缺、条件太差而长期停滞不前,目前村社道路全为土路,且沟壑纵横,溪流蜿蜒曲折,地形复杂,遇阴雨天气群众出行困难,全村房屋大部分系80年代土坯房,年久失修,抗灾害度较差。

三是由于该村位于偏僻山区,环境封闭,对外交流机会少,信化工程难以落实,群众思想保守,安于现状,脱贫致富的欲望不强,人口文化素质相对较差,青壮年小学文化程度者占80%;对新生事物接受能力低,缺乏致富技术,这些问题直接制约着村域经济的健康向前发展。随着近年来国家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深入实施,以及我乡牛产业发展的进一步推进,少部分农户已通过发展养牛业自力更生,提高了生产生活水平,实现了脱贫致富。但大部分群众目前家庭经济状况需要进一步改善。水自然灾害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障碍,突发性暴雨和洪水给群众造成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姚家湾社全社有纯山地530亩,全社有5户25口人全住半山腰,饮水、生产、生活、文化教育、政策落实难以发展,水土流失浪费资源,人口素质越来越差,如不移民,难以发展。

(二)发展前景和优势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基本条件,提升牛产业。根据该村实际,重点应抓好温棚牛舍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达到户户养牛,乡村道路硬化建设、群众文化活动设施建设,从基本面对群众生活生产现状进行加固和提升,从而为脱贫致富打好坚实的基础。一要提倡和推广温棚养牛,真正做到科学养牛,全面提升经济效益。二要加强村内道路建设,俗话说:“要想富先通路”,要全面提升村内道路建设和外界交通连接建设,促使村内有能力,有资源的农户大力发展运输业,拓宽家庭收入来源。三要加强村卫生所、文化书屋建设,通过配备必须的医疗设备和药品,选用德才兼并的村医,配备专业的农业技能书籍、配备全面的信息传播设备,实现小病不出村就能得到有效医治,知识不出村就能得到深入学习,信息不出村就能得到全面收集的效果。通过上述措施的落实,真正达到改善该村农户生存环境,降低生产生活成本的目的。

2.大力发展养牛业,增加群众经济收入,实现脱贫致富。虽然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牛产业在该村农户经济收入中已经占有较大比重。但目前全村实有5社23户养牛,牛存栏112头,其中基础母牛98头,能繁母牛87头,依然处于“原始”阶段;出售依然单靠上门贩子拉运,农户对周边市场无掌握。因此,要在省、市、县、乡支农惠农政策的引导下,按照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的整体思路,精心组织,科学规划,建立养牛专业合作社,建立完善销售网络。确保产出、销好、收益。同时,要充分利用农闲时机组织村内部分群众外出考察效益养殖学习,解放思想,转变思路,实现规模养殖。

3.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户整体素质,实现小康生活。一要推进基层组织建设,深化“和谐五星”创评活动。将“五星”户逐步将其培养成入党的积极分子,进一步壮大村级党员队伍。同时加大对村上干部和农村党员的培训,使他们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常用的法律法规、致富信息等知识。要持之以恒的把培训农户、提高素质作为治本之策,着力增强农民的致富本领,把简单的“需输血”变为“能造血”。二要通过谈心、交友等方式,向农户讲解知识的重要性和读书学习的必要性,使农户转变观念,重视学校教育,从长远上提高农户家庭整体素质,为全家生活水平的中长期改善打好基础。三要加大种植业、养殖业等各行业实用技术知识的培训,为农户发展多种增收产业、扩大就业渠道提供智力支撑。

三、对策及建议

(一)因户制宜,合理采用增收措施

该村的低收入户,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可造血型”,另一类是“需输血型”。 “可造血型”低收入户是指家庭中有劳动力,有能力通过自身的劳动脱贫。对这类低收入户,主要考虑从就业、创业方面进行帮扶。帮助就业有两种可用形式。1、充分利用本村的种养大户,给予他们更多的优惠政策,增加他们对低收入农户中的劳动力就业帮扶的积极性,让低收入农户中的劳动力能从当地得到稳定收入。这样即帮助了低收入户通过自身劳动解决贫困问题,同时又能促使他们掌握一到两门实用技术,为有条件的低收入户的创业积累经验。2、对外劳务输出,对低收入户家庭中哪些能外出打工,又找不到途径的劳动力,把他们组织起来,根据用人单位的需要进行岗前培训,统一管理、安排就业。“需输血型”低收入户是指家庭中没有劳动力的低收入户。这类低收入户多为“五保户”,还包括部分因“病残”、“因小孩上学”致贫的低收入户,他们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无生存的本领,无经济来源。对这类低收入户的帮扶,着重从政策方面进行帮扶。第一、政府的民政部门要向他们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做到应保尽保,并不断提高最低标准。第二、政府还要通过财政预算、向社会募捐等方式,为他们建立各类生存保障基金,不断提高这部分低收入户的生活待遇和生活质量,让他们“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学有所教”。

(二)积极引导,大力提倡自主创业

继续扩大养殖规模,改进黄牛饲养方式,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品种,不断提高牛产业经济效益。村内80%以上的农户养牛在3头以上。目前该村存栏基础母牛98头,以计划增购能繁母牛50头以上,总体达到能繁母牛150头。按照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的整体思路,建立养牛专业合作社,建成养殖示范点2处,温棚牛舍50栋,完善销售网络。通国家扶持,出台一些行之有效的奖补政策,确保温棚养牛人均年增收3000元。

从长眼看,低收入户的脱贫应以自主创业为主。根据目前现状,帮助低收入户自主创业的最佳办法是“政府投入、农户承包、公司销售”。对一些能够自主创业的低收户家庭,政府要为他们提供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便利的条件,不断提高他们自主创业的主动性。政府应采用优惠的政策,依托本地区的农业企业、种养大户,建立一批种植、养殖小区,将本地区的低收入户集中起来,共同创业,并为他们提供产前的生产资料供应、产中的技术指导、产后的销售等一条龙的高效、优质服务。

(三)积极争项改善基础条件

一是该村3社农田水土流失严重,耕作非常困难,致使产量逐年下滑,争取水保部门分年度列项整修标准化梯田1500亩;二是该村姚家湾社现还居住在山顶,全社7户实际居住不到4户,饮水、生产生活都很困难,积极争取移民搬迁项目。

(四)抓好农业科技文化的培训、推广

一方面加大利用科技文化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力度,要积极推广运用各种集约、高效、节约型农业技术,提高农业资源和投入品的使用效率。如积极推广配方施肥等农业科技实用技术。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农村劳务的开发,全面实施外出打工人员培训工程,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积极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增加农民的收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