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推进冬奥心得体会和方法 冬奥知识心得体会(五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7 17:03:02 页码:12
推进冬奥心得体会和方法 冬奥知识心得体会(五篇)
2023-01-07 17:03:02    小编:ZTFB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关于推进冬奥心得体会和方法一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关于从严治党要求,确立“培养廉洁高效、公道正派的机关作风”为目标,培育政治过硬、业务精练、作风优良的干部队伍,营造文明、规范、和谐的工作环境,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工作形象,营造崇廉尚洁的从政环境和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1、准备部署阶段(5月上旬—5月中旬):开展活动前期调研,研究制定活动计划,做好活动开展的相关准备工作。

2、组织实施阶段(5月下旬—11月底):按照活动计划表,全面组织实施清廉文化建设。

3、小结验收阶段(12月份):对清廉文化建设开展情况进行整理汇总,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明确方向。配合做好市直机关党工委对活动开展情况的检查验收工作。

1、抓学习教育,夯实从严治党思想政治基础。认真执行机关干部周一夜学制度,制定夜学计划;按照“每月一提示”的部署,指导全体机关党员干部逐字逐条学懂弄通党章党规党纪;开展学习经验交流,每月撰写心得体会,开展经验交流,每名机关党员每年至少报送一篇以上廉政教育心得体会;组织参加庭审、参观监狱等实地警示教育活动,增强干部规矩意识和敬畏之心;强化干部“八小时外”廉洁自律教育,树良好家风,促廉洁从政。

2、抓阵地建设,潜移默化增强干部防腐意识。要将清廉文化纳入机关党建示范点建设内容,按照因地制宜、科学合理的原则,利用大厅、走廊等场所,建成清廉文化长廊,利用办公室的墙面、桌面,设置廉洁警示牌,以“倡廉于有形、润物于无声”的方式增强党员干部的防腐意识,浓郁清廉机关氛围。适当投入经费,购置一批清廉文化书籍、影像制品,为机关干部提供丰富的清廉文化精神食粮。

3、抓活动载体,开展富含清廉内涵的“六个一”活动。开展清廉文化进机关“六个一”活动:讲好“一句话”。要求机关党员干部结合岗位廉政风险点开展“一句话”提醒,做成廉洁警示牌,以提醒鞭策行动;读好“一本书”。机关党支部每季度向党员推荐一本廉政题材书目,并督促撰写学习心得体会;上好“一堂课”,“一把手”每半年上一堂廉政党课;走好“一次亲”。鼓励机关干部在“返乡走亲”活动中,把“清廉诸暨”宣传深入一线,促进崇廉向善的社会风尚形成。此外,组织机关全体年轻干部开展一次廉洁自律知识竞赛,强调年轻干部在做好业务同时一定要注意“抬头看路”,主动吃透中央、省里关于纪律规矩方面的文件精神,入脑入心。

4、抓宣传引导,营造弘扬清廉文化的舆论氛围。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网络媒体、自媒体等新媒体,通过短信群发、微博撰文等形式,向机关干部推送清廉文化元素,构筑舆论宣传阵地;加大清廉文化建设的信息采集、编辑和报送,加强清廉文化宣传,引领舆论导向,让清廉文化真正入耳、入脑、入心;充分结合“返乡走亲”活动,动员机关干部主动下基层,深入村落民居宣传清廉文化,在清廉文化引领乡村文化健康发展中,体现机关智慧、提供机关方案;要深入挖掘一批默默无闻、埋头苦干、勤政廉政的“老黄牛”式好干部,配合做好全市廉政先锋、廉洁模范、清廉文化示范岗等先进模范的评选表彰活动,坚持典型引领,用这些典型干部的先进事迹和可贵精神,激励全体机关干部对标“好干部”标准,争当“为民、务实、清廉”的新时代好干部。

1、加强领导。成立由机关党委书记任组长,机关党委副书记任副组长,其它机关党委委员任组员的活动领导小组,强化组织领导,确保活动有序有效开展。

2、高度重视。要高度重视抓好此项工作,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清廉诸暨”建设,省厅、绍兴市局关于“清廉国土”建设,市纪委关于清廉文化建设的相关要求及本方案总体规划,科学制定本部门活动具体方案计划,细化工作,强化责任,深化落实,确保活动各个阶段工作内容得到扎实推进。

3、积极参与。各科室、单位要把开展廉政文化建设作为塑造党员干部良好人格形象和执政形象,增强反腐倡廉意识和拒腐防变能力的一项重要措施,切实摆上位置,抓实抓好。全体人员要积极参加各项廉政文化活动,各科室及干部职工活动参与率将列为年终评优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关于推进冬奥心得体会和方法二

一、乡村振兴战略总体部署情况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明确提出“20字总要求”、“七条道路”和“五个振兴”。前不久,总书记专门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让乡村振兴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这些都为我们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围绕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进行了专题研究,__书记、__省长先后深入基层调研,并召开座谈会提出明确要求。目前,我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蓝图”已经确定,各项工作布局已经全面展开。在战略部署方面,召开全省农村工作会议。4月8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农村工作会议,对我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全面部署,__书记、__省长作了讲话,缪瑞林副省长作了总结讲话,会议阐明了我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定位、实施路径和任务举措。在宏观指导方面,出台今年省委1号文件。4月23日,省委、省政府正式出台《关于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苏发﹝20__﹞1号),确定了我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个时间节点”的目标任务。在科学引领方面,编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为进一步明确我省乡村振兴的路线图、施工图和时间表,由省发改委牵头,组织编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目前,规划(草稿)已经形成,正在广泛征求各地各部门各有关方面的意见。规划的编制,注重中央要求和__实际的结合,注重当前和长远的结合,注重宏观指导性和微观可操作的结合。在载体抓手方面,实施乡村振兴十项重点工程。省委、省政府研究决定,组织实施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农民收入新增万元、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乡风文明提升、万村善治推进、乡镇功能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脱贫致富奔小康、农村改革创新、农村基层党建创新提质十项重点工程,并以此为主要抓手,做到工程化实施、项目化推进,推动乡村振兴任务落地见效。

二、乡村振兴战略任务举措推进落实情况

今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全省上下按照省委、省政府既定部署,坚持以实施十项重点工程为抓手,有力有序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

(一)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坚持把城镇和乡村作为有机整体,大力实施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乡镇功能提升、农村改革创新三项重点工程,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积极实施“四好农村路”建设行动,截至目前全省行政村双车道农村公路覆盖率达到75%。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开展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改造升级村级配电网,让农村“水电网”同步跟上时代发展要求。实施乡村教育提升行动和健康乡村建设行动,提升农村教育、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优化乡镇功能作用,重点推进100个产城融合特色小镇、100个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100个省级重点镇及特色镇建设。深化农村改革创新,积极探索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有效实现形式,出台《关于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颁布实施《__省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条例》,深化农村金融、供销社、国有林场和农垦等改革,为乡村振兴提供制度性供给。

(二)加快推动农民增收。坚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大力实施农民收入新增万元工程和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持续增强农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大力推进农民就业增收,深入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健全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完善最低工资增长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积极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引导支持农民创业创新,实施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培训5年行动计划。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省建设。打赢脱贫攻坚战,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脱贫攻坚等三大攻坚战,研究制定《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实施意见》,聚焦尚未达标的125万低收入人口、341个省定经济薄弱村,以及六个重点片区和黄桥茅山老区,精准施策、加大力度,确保全省新一轮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全面实现。

(三)加快推动质量兴农。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实施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工程,全面提升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加快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划定建设,积极培育优质稻麦、绿色蔬菜、特色水产、规模畜禽、现代种业、林木种苗和林下经济、休闲观光农业和农业电子商务8大千亿元级优势特色产业。着力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制定实施高标准农田规模开发、整市整县推进计划,持续开展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省推进行动。着力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启动“百园千村万点”休闲农业精品行动,扎实开展农业信息进村入户整省示范,推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开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创建。实施农业质量年建设行动,启动农产品质量安全整省创建,建立农业品牌目录制度,大力推介“苏米”等品牌。

(四)加快推动乡村绿色发展。牢固树立并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实施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工程,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实施绿色生态农业建设行动,研究建立农业绿色发展评估体系,加大农业资源保护力度,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系统治理。强化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机制,完善公益林、湿地、重要水源地等生态补偿机制。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改善行动,聚焦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生活污水处理、村容村貌整治,有针对性地抓好落实。大力推进“厕所革命”,加强村庄绿化、建筑风貌、田园风光、环境整洁、面源污染治理等方面工作,全面提升村容村貌和生态环境水平。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首批45个村庄试点正在深入实施,大部分村庄已初现成效。上半年确定了第二批25个试点村庄,已陆续进入项目实施阶段。

(五)加快推动乡村文化兴盛。大力实施乡风文明提升工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总结推广徐州市贾汪区马庄村经验,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着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深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村入户行动,深化文明村镇创建,实施“城乡结对、文明共建”工程,打造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示范县(市、区)。广泛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活动,弘扬家庭美德,讲好家风故事,以良好家风带动乡风民风。推进乡村移风易俗,引导党员带头形成文明治丧、从简办丧、文明低碳祭扫的风气。发挥农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的作用,营造乡村文明新风尚。传承发展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组织实施农村传统文化保护传承提升行动,举办传统文化展示活动,打造地域特色文化品牌。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实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建设行动,以村民学堂、道德讲堂、文化礼堂等阵地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

(六)加快推动乡村善治。围绕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大力实施农村基层党建创新提质工程、万村善治推进工程,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让农村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实施镇村书记“双培育双提升”五年行动计划,组织实施“定制村官”培育工程,开展“寻找老支书精神”活动,有效提升基层组织力。构建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推动乡村治理重心下移,“政社互动”、村务监督实现全覆盖。实施平安乡村建设行动,推动社会治安防控力量下沉。扎实开展新一轮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推进农资打假专项行动,加强农村宗教事务管理,打击农村非法宗教活动和境外宗教渗透活动。加大农村普法力度,增强农民法治意识。加强农村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深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专项治理,重点健全会计科目设置、财务预决算、收支管理、产权交易“四项制度”。

三、存在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工作总体进展顺利,但与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在资源环境约束方面,我省人多地少、环境承载能力较弱,人均耕地仅为0.86亩,逼近联合国0.8亩的粮食安全警戒线,农业复种指数高,化肥农药用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二是在农业产业发展方面,我省农业产业基础较好,但优势产业不突出,整体竞争力不强,农业龙头企业多而不强,与农民利益联结不够紧密。三是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方面,尽管城乡居民收入的比例在缩小,但差距的绝对值还在扩大,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要在现有较高平台上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难度增大,全省还有125万年收入6000元以下的低收入人口。四是在城乡发展不平衡方面,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的体制机制尚不健全,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向乡村流动的动力有待释放,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差距仍然明显。五是在思想认识方面,我省工业化、城镇化发达,实际工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对“三农”工作用心用力不够,一些地方和部门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大意义认识不够,全社会参与支持乡村振兴的氛围也需要进一步营造。我们将紧紧围绕这些问题和不足,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乡村振兴是一篇大文章,也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我们将以省人大此次审议和专题询问为重要契机,在中央和省委的领导下,在省人大的监督关心下,以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扎实的举措,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不断取得新成效、实现新突破。近期,将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抓紧出台规划。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前不久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正式印发实施。7月5日召开的全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工作推进会议,再次强调要坚持规划先行。我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已经编制完成,省委、省政府审定后将尽快发布,并认真组织实施,确保规划明确的各项重点任务有效落实到位。

(二)细化任务分工。为推动省委1号文件落实,由省政府办公厅牵头,会同省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了《〈省委省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重点任务分工方案》,近期将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对省委1号文件提出的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逐项进行梳理,分别明确牵头部门和参与单位。对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乡村振兴十项重点工程实施方案,督促各地抓紧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将工作任务工程化、项目化、节点化,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可实施、可操作、可考核。

(三)培育示范典型。围绕我省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要求,突出示范引领,注重典型培育,以点带面、推动全局,有效提升乡村振兴战略组织实施水平。一方面,认真总结近年来我省“三农”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让一些典型经验推广开来,带动面上工作;另一方面,以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为载体,进一步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加大支持力度,并组织编制《__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考核验收评价标准(试行)》,严格考核验收,真正建出“特色”、形成“样板”,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四)健全政策体系。积极调整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信贷资金投放结构,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乡村振兴多元投入格局。全面落实中央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管理规定,提高对农业农村的投入比例。抓紧研究提出完善土地增减挂钩政策支持的具体意见,为推动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提供有力政策支撑。组织制定《关于探索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实施方案》和《关于统筹整合涉农资金集中支持乡村振兴十项重点工程建设的实施办法》,大力推进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使资金支持更加集中、更加高效。

(五)完善推进机制。督促各地全面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建立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健全乡村振兴10项重点工程组织推进机制,督促各牵头部门真正负起责任,抓部署、抓检查、抓落实。根据中央要求,研究制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办法,并建立日常督查、季度调度和年度通报制度,层层传导压力、逐级压实责任。同时,进一步加强宣传引导,营造全社会参与支持的浓厚氛围,齐心协力把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一步一步变为现实。

关于推进冬奥心得体会和方法三

同志们:

今天的会议是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主要任务是统一思想、动员部署,在全市迅速掀起新型城镇化建设高潮。市委、市政府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会前,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深入调研,先后召开市委常委扩大会、党政联席会,认真学习省委领导同志有关讲话精神,对推进我市新型城镇化战略部署、目标任务、政策措施等进行专题研究,形成了《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意见(讨论稿)》。此稿已在会上印发,待征求意见后正式下发执行。稍后,段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希望大家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根据会议安排,我先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意志,勇于担当,迅速掀起新型城镇化建设新高潮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是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部署,站位中原经济区建设全局,准确研判形势,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顺应发展规律,满足群众热望,是一场重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我们必须深刻理解、准确把握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充分认识其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战略意义。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新型城镇化是相对传统城市化而言的。城市化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程度,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内在需求,是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传统城市化在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加剧、交通拥堵等诸多“城市病”。推进新型城镇化,就是要克服传统城市化的弊端,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持续发展,这也是由我们人口众多、人均资源不足的省情、市情决定的。新型城镇化“新”在四个方面:一是发展理念新。新型城镇化,是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宜居、协调发展的新路子。二是城镇体系新。新型城镇化所构建的是四级城镇体系,增加了新型农村社区这一层次,强调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发挥县域中心城市的综合承载作用,发挥小城镇的关键支撑作用,发挥新型农村社区的战略基点作用,构建各层级城市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现代城镇体系。三是实现途径新。新型城镇化坚持中心城市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并重,强调农民进城和就地转化并行,是包含了农村的城镇化,是包含着工业和农业发展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着眼于农民、涵盖了农村,实现农民“离土不离乡、就业不离家、进厂不进城”,就地“市民化”。四是产业支撑新。新型城镇化四级城镇体系的产业支撑各有侧重、互为补充。强调产业集聚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紧密结合,强调现代农业对新型农村社区的支撑作用,将现代农业纳入了支撑新型城镇化的产业体系之中,实现了各层次的产城融合,产城互动。新型城镇化不等于新型农村社区。新型农村社区是新型城镇化的战略基点和重要组成部分,推进新型城镇化不仅仅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也注重大中小城市的协调发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不等于新农村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不是新村建设,不是简单的迁村并居,是按城市标准规划建设的社区,实现了农民就地“市民”化。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对于促进持续求进、奋力赶超具有战略意义。

首先,加快新型城镇化是推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内在要求。,我市人均gdp已超过4000美元,进入了国际公认的城镇化加速发展的关键阶段,具备了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客观基础和条件。但从总体上看,受多种因素影响,我市城镇化发展相对滞后,服务业比重偏低,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不强,已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我市未来发展的最大空间在新型城镇化,经济增长的最大潜力也在新型城镇化。我们必须顺应趋势,遵循规律,把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作为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大事要事来抓。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形势复杂严峻的大背景下,在赶超发展的关键时期,迅速启动新型城镇化,不仅能够产生大规模的生产性投资需求,而且能够释放巨大的的生活性消费需求。据测算,每增加1个城镇人口,可以带动1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带动3倍于农民的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具有强劲的拉动作用。抓住了新型城镇化就抓住了经济快速增长和赶超发展的“牛鼻子”。

第二,加快新型城镇化是实现“三化”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新型城镇化一肩挑两头,一头连着新型工业化,一头连着新型农业现代化,在“三化”协调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双向带动作用,居于引领地位。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能够加速各类生产要素集聚,实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为新型工业化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能够促进农村土地流转,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为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创造条件。市委作出了“两轮”驱动、“三化”协调发展的战略部署,新型工业化这一“轮”,我们通过扩大开放、招商引资、狠抓产业集聚区建设,正在逐步做大做强;新型城镇化这一“轮”驱动力还不够强,尤其是县域中心、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抓得还不够,还不能真正发挥对“三化”协调发展的引领作用。我们必须把新型城镇化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新型城镇化的加快推进,实现资源要素的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拓展持续发展空间,引领新型工业化,带动新型农业现代化,促进“三化”协调科学发展。

第三,加快新型城镇化是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区域间的竞争主要是中心城市实力的竞争,比的是中心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我市地处豫鲁冀三省交界,是中原经济区对接京津、融通沿海的前沿,在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分工中正在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与功能作用。目前,我市与周边相比,中心城市规模偏小,首位度不高,辐射带动作用和综合承载能力不强,与我市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战略定位和承担的发展责任不相适应。面对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我们必须强力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做大做强市、县、镇三级中心城市,培育整体竞争优势,把我市打造成石油化工、煤化工、盐化工“三化”融合链接示范区、中原经济区重要的出海通道、中原经济区与环渤海经济圈衔接融合的前沿、省际交会区域性中心城市。

第四,加快新型城镇化是顺应群众对幸福生活新企盼的重大举措。享有均等化的公共服务,追求高品质的城市生活,是民之所需、民之所盼,是广大群众的迫切愿望,更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这些年来,我们坚持科学发展、统筹城乡,持续办好了一大批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改善了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使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得到不断提高。但是,与先进地区相比,距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广大农村仍然保持着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与日新月异的城市发展存在着巨大反差,随着新生代农民进城务工,接触城市文明,这种反差更加强烈。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市、县、镇、社区四级城镇体系建设,就是要变革农民传统的生存方式,让广大农民过上城市生活。我们必须顺应群众意愿,组织带领群众,坚定不移地走出一条符合实际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凡必干之事,越早干越主动,越晚干越被动,晚干不如早干。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新型城镇化对于推进赶超发展的重大战略意义,讲政治、讲大局,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迅速行动,掀起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高潮。

关于推进冬奥心得体会和方法四

同志们:

今天,县委、县政府在这里召开全县工业经济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省经贸、市工业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xx年全县工业经济工作,表彰20xx年度工业发展先进单位,分析我县工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全面部署今年工业经济工作,努力实现“十二五”我县工业工作开好局、起好步。对这次会议,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曹书记、朱县长等主要领导都参加会议,等一下还将作重要讲话,大家务必认真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根据会议安排,我先讲三点意见:

过去的一年,我县切实加强工业经济运行分析和调度,集中力量做大做强现有优势企业,强力推进招商引项目,工业发展为近几年来最快的一年。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1、工业加快发展态势明显。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20.7亿元,比增34.2%;全部工业增加值6.04亿元,占全县gdp比重24.9%,增长24.3%,比全县gdp增速快11.8个百分点,对gdp增长贡献率达46.9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6.2亿元,增加5.1亿元,增长40.2%,比上年提高了16.6个百分点,增幅居全市第一位。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2家,新增9家。

2、工业用电和贷款稳步增长。20xx年,全县大工业用电5033.94万kwh,增长28.63%。电力设施建设有效推进,110kv松源变电站扩建及35kv郑墩、旧县变电站建设全面完成,电力配送难问题将逐步得以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得到缓解,全县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信贷品种的创新,满足多元需求,为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达18.19亿元,增长30.9%,其中工业贷款余额1.61亿元,比增8.6%。汇鑫、金企担保公司为企业担保贷款余额1.2亿元,比增71.8%。

3、工业质量和效益显著。20xx年,全县工业品产销衔接较好,规模工业销售产值15.16亿元,产销率达94.1%;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85.2,比上年提高42个百分点;税性收入占一般预算收入比重达85.8%,财政结构进一步优化。目前,全县注册登记私营企业达502家,增长26.3%;注册资金12.5亿元,增长21.7%。

4、工业贡献能力有效提高。全县工业企业税收收入5052万元,增长18.9%,占全县税收的38.1%。合同利用外资1000万美元,增长6倍,增幅全市第一;实际利用外资461万美元,增长8.2倍,增幅全市第一;外贸出口1510万美元,增长24.5%。工业拉动经济增长5.9个百分点,比2009年同期提高2.1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从上年的34.33:29.26:36.41调整为33.34:31.78:34.88,第二产业的比重上升了2.52个百分点,工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持续增强。

5、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去年我县继续把做大做强存量工业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对年初确定的19家重点促进企业、9家成长型企业实行领导挂点、部门联系等措施,促进领导和部门工作力量相对向重点项目集中和倾斜,全年培育上规模企业9家,全县规上企业目前已达62家。推动了亚达食品、三信食品、沃瑞仪表、精密铸造等一批企业进一步做大,亚达集团通过融资型反向收购(apo)在美国上市融资,全年实现产值3.88亿元,比增11.3%。认真开展“招商引资月”活动,充分用好省、市招商引资政策及发挥上海商会、广州商会、福州商会等的窗口作用,全县新上工业项目25个,计划投资1亿元以上1个、2000万元以上5个。

6、支柱产业支撑凸显。出台了规范竹木加工企业管理、加快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发展和机电工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从供地、融资、税收、品牌奖励等方面扶优扶强竹木加工、食品加工和机械电子三大产业,规模以上竹木产值3.51亿元、食品产值6.05亿元、机电产业产值3.23亿元,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21.7%、38%和20%;规模以上竹木、食品、机电产业税收分别为521万元、779万元和683万元,分别占全县规模工业企业税收14.9%、22.3%和19.5%。

机遇和优势有:各级支持工业发展的力度不断加大。

1、国家对企业的支持力度加大,财政部、国家发改委近日印发通知,决定自20xx年2月1日起,在全国统一取消31项涉及企业负担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全省上下对工业发展的意识高度统一,氛围浓厚,在全省经贸工作会议上,黄省长就明确提出“工业要挑大梁、急行军、快提升、大平台、优服务”。省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鼓励和扩大民间投资的若干意见(试行)》、《关于营造优良环境提供优质服务支持民营企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关于扩大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通知》,提出对工业企业在原址增资扩建、搬迁置换所需的工业用地等难以招标、拍卖或挂牌出让的情形,可通过“专业评估、集体研究、结果公示”的原则办理协议出让手续。对历史上未批先建的基础设施、工业等项目用地,在符合城市规划、村镇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依法处理后,按规定给予补办有关审批和权属登记手续。取消和停止征收一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减征一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规范和降低中介机构的服务性收费,对中介机构的测绘服务费、招标代理和交易服务收费在规定的基准价格的基础上按下浮30%执行。对有条件的县(市、区),可组建1家小额贷款公司(目前,我县已完成小额贷款公司的筹建准备工作,待省上审批)。政策汇编刚才已发给企业家,希望企业家好好研究,有关部门要不折不扣执行政策。全市经济发展也持续向好,进入跃升发展阶段。一是省上政策支持力度将持续增大。省上近期正在研究制定支持南平产业发展的政策,重点是建立沿海帮扶南平发展的机制,在资金支持,产业、项目布局及要素保障上对南平倾斜,该政策预计今年上半年可以出台。二是立体交通网络逐步形成。“十x五”时期,我市将形成以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快速铁路、国(省)道和武夷山国际机场为架构的立体交通网络,南平作为海西绿色腹地的地位和作用逐步凸显,极大地缩短与发达地区的时空半径,降低物流成本,有利于引进区外大企业、大集团。三是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后金融危机时代,发达国家和国内相对发达地区由于竞争成本太大,都面临产业转型升级问题,一部分产业向外转移乃大势所趋,南平作为后发地区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这些都将为我县加快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条件。

2、县里对企业的支持力度加大。2009年全县兑现加快工业发展奖励金40.33万元,20xx年兑现加快工业发展奖励金70.22万元。今年我们将加大力度开展工业行业龙头企业评选,对获得县工业行业龙头企业荣誉称号的,一次性奖励企业10万元,并在项目用地方面给予优先保障。继续落实关于实施品牌带动产业发展、加快机电工业转型升级及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发展的实施意见。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福建省著名商标”称号的企业,一次性分别给予10万元、3万元奖励。对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福建名牌产品”称号的企业,一次性分别给予10万元、3万元奖励。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年上缴税金50万元以上的企业,以上年实际上交税金同比增长20%为基础,超基数县级收入部分的50%全额奖励企业用于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对新获得自营出口权且当年出口额超100万美元的企业,给予奖励2万元。对本年度产值上亿元,且销售收入达亿元、纳税达400万元以上企业,给予一次性15万元奖励。对上市的企业,给予一次性10万元奖励。加大金融机构对工业发展的信贷支持,以各金融机构当年支持我县各项工业类贷款为主要考核内容,对在考评中获奖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县财政资金给予倾斜调节。

3、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交通方面,县道830旧回线交战路建设、省道302线松溪段改造全面竣工;县道831旧溪公路改造全面展开,建成通车后,将实现全县乡乡通二级公路目标;高速公路征迁工作始终走在全市前列,目前全线工程在加紧建设中,预计2012年下半年可通车;经多方努力,衢宁铁路确定经过我县并设站。电力方面,110kv松源变电站扩建及35kv郑墩、旧县变电站建设全面完成。

4、工业用地保障有力。省级工业园区正待省政府批准,随着城东园东扩征地的全面完成,我县可供熟地695亩,将为待落地的33个项目提供用地保障,园区承载能力得到有力增强,使园区真正成为产业集群、产业发展的聚集地。

5、我县一大批在外经商的成功人士,经过多年的打拼和积累,资金比较雄厚,回乡创业的欲望比较强烈,将强力拉动我县经济的发展,尤其是上海、广州、浙江、俄罗斯回国的一拨人。

困难和压力有:

1、国家政策调控从紧、压力加大。2011年国家将继续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严格控制新开工项目,全国各省市纷纷降低gdp考核指标;实施 “稳健的货币政策”和信贷调控,2011 年2月24日存款准备金率上调0.5个百分点,达19.5%创历史新高,显示央行货币政策加速回归“稳健”,是紧缩政策继续收紧的表现,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将进一步加大。国家严格控制“两高”行业扩张和产品出口过快增长,大幅度调整出口退税,取消一秕“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降低了一批易引起贸易磨擦的商品出口退税,这对我县竹木加工、食品加工等产业的发展将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2、规模偏小,企业市场抵御能力不强。我县企业投资规模普遍较小,其中注册资金500万元以上的企业36户,仅占注册企业总数的7.2%;固定资产投资1000万元的企业11户,仅占规上企业总数的17.7%;年产值3000万元的企业10户,仅占规上企业总数的16.1%,迄今我县仅亚达1家企业年产值超亿元。大部份企业仍集中在投资少、风险小、技术简单、劳动密集的领域,习惯于定单加工,配套能力差,企业产品科技含量、附加值低,整体市场竞争能力较弱。

3、用工难问题依然突出。主要体现在机电和竹木加工企业的用工短缺上。据初步调查,我县这两个行业用工短缺率在20%左右。因担心用工不能保证,导致许多有扩张欲望的企业不敢扩张。

4、征地难,征地成本高。前年,我县决定实施城东工业园区东扩,计划新征土地695亩作为新的工业用地,但在具体征地过程中难度很大,农户补偿要求越来越高,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但进展不快。

5、节能减排要求更高、压力加大。国家继续将节能减排任务作为经济发展的硬指标,节约资源已成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按照我县“十二五”年度节能目标要求,20xx年我县单位gdp综合能耗要低于0.571吨标煤/万元,工业在有限的环境容量下实现又好又快发展,面临着产业结构性调整优化的挑战。

6、要确保完成今年经济发展目标,工业必须做出更大的贡献。按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8%的要求,今年每月要实现工业总产值1.6亿元以上,工业发展的任务重、压力大。

为此,我们要认清今年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要有更加强烈的责任感、紧迫感和危机感,正视困难,把握机遇,以敢拼、敢闯、争先的气势,强化工作措施,狠抓工作落实,全力推动20xx年我县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0xx年全县工业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当先锋,打头阵,挑大梁,作贡献,以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为主题,以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为突破点,着力培育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完善产业配套,推进产业集聚,发展产业集群,推进工业总量做大。

工业经济主要预期目标是:力争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5亿元,新增产值4.3亿元,增长20%,占全县gdp比重28%,增长2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0.6亿元,新增产值4.5亿元,增长28%;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95 ,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合同利用外资2000万美元,增长100%,实际到资验资口径550万美元,增长20%,外贸出口2000万美元,增长23%;工业固定资产投资4.5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0%,单位gdp综合能耗低于0.571吨标煤/万元。

为实现上述目标,县委、县政府在认真分析全县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出台了《关于2011年全县工业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对今年工业发展工作进行细化,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下面,根据该意见精神,我就今年工业经济发展讲五点:

(一)更加注重做大做强优势企业,着力确保工业存量持续增长。要继续把做大做强企业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加大工业发展力量,加强协调服务,想方设法满足企业扩张需求,促其达产达能,对全县20家重点促进工业企业和乡(镇、街道)确定的9家成长型企业实行领导挂点、单位联系、下派党建指导员的措施,集中领导精力、部门优势、干部力量,及时了解企业生产和发展动态,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重点是加快投资6000万港币的亚达集团与香港美莎实业有限公司合作的农产品工贸园建设,积极推进亚达集团尽快实现主板上市;积极帮助沃瑞仪表争取机电产品出口贴息资金,促进亿田硅业大容量工业硅生产项目尽快建成投产,加快被列入福建省生物质能产业规划的武汉凯迪公司生物质能源综合项目建设。全面落实关于实施品牌带动产业发展、加快机电工业转型升级及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发展的实施意见,从资金、政策、服务、人才等方面加大对食品加工、机械电子两大产业扶持和培育力度,力争今年实现规模以上食品、机电产业产值分别达7.56亿元和4.03亿元,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43%和25%。整合竹木、精密铸造行业,打造竹木、铸造产业集中区,使其成为松溪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开展县级龙头企业评选,做大做强现有规模企业,培育领军企业,在项目用地、资金等方面给予优先保障。鼓励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定,建设国家、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

(二)更加注重工业园区的规范管理,着力打造工业发展有效载体。加强与省上沟通联系,争取福建松溪工业园区上半年获得省政府批准。建立健全园区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工业项目管理,新引进工业项目,原则上入驻工业园区,入园项目需每亩年均缴税2万元以上,缴交用地预申请保证金2万元/亩和履约保证金1万元/亩。实施园区建设“收支两条线”管理,规范园区内部运作,促进园区建设规范化、制度化。加快推进“一区三园”建设,城东工业园,重点做好扩区工作,通过各种手段来破解征地难问题,推进新征用地695亩的任务完成。(所涉及的乡(镇、街道)和县直部门应集中力量,集中时间,把它作为压倒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全力以赴、群策群力投入到征地工作中) 同时抓紧抓好新征地块地面附着绿化苗木的补偿、迁移,尽快与各业主签订迁移合同,限期完成苗木迁移任务,使园区东扩工作顺利进行;做好新征地块“三通一平”及完善园区基础设施;优化布局,规范园区行业集中区建设;加快推进金色年华、义溪纺织、百奥生化等项目建设进度,争取尽快投产;妥善解决已入驻企业耕地占用税的缴交问题,为企业办好土地使用权证。旧县工业园区,继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是要加快园区自来水厂的建设;督促凯迪阳光生物能源有限公司、华盛节能建材有限公司、恒丰塑胶有限公司建成投产;完成五里牌自然村的整体搬迁,争取新增180亩工业用地。三和工业园区,结合松建高速公路林屯互通口建设,做好规划论证,及早启动建设。

(三)更加注重招商实效,着力增强工业发展后劲。

第一、进一步转变招商的方式,实现招商渠道多元化。一要立足县情特点,开展以商招商、以情招商,上门招商,通过各地商会和社团联络客商,重点对实力强、投资大、前景好的可创电子、乐邦科技等投资意向较强的项目,加大跟进力度,确保落地。借助“5·13”、“6·18”、“9·8”等重大招商平台,增强招商选资实效。拓宽与晋江市、集美区山海协作领域,深化经济项目协作,提升协作实效。二要通过网络加大宣传招商力度,特别是要把招商项目加入到我们的网站去建设。三要认真抓好“回归工程”,积极向在外成功人士推介家乡的经济发展态势、优势、政策和前景,鼓励和吸引他们回乡创业,动员和引导熟练技术的产业工人回乡就业。

第二,要做细做透项目前期工作。为什么我们现在的招商引资谈判效果不佳?就是很多项目前期工作做的不够细。前期工作一定要做细,客商来投资,我们要做到让客商2-3个月就可以动工。我们的前期工作没做透,一旦时间被拉长,投资者信心就没有。所以,招商引资工作不单单是招商局要做,各部门更要重视。

第三,要加大对招商引资项目的跟踪。检验最后结果的关键是实效,看的就是实际到资,是否真正的动工建设。投资的大项目好项目,关键是在跟踪落实。前段时间为了抓百奥生化项目,总共开了至少5次的会议,项目落地前期工作要求相关责任单位定时限时完成,这样投资者才有信心。

第四,要提高招商项目的门槛。入园项目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境保护要求、安全生产要求、园区总体规划和功能布局的基础上,项目每亩年均缴税要达2万元以上。全县9个乡(镇、街道)和11个招商引资一类单位引进的项目,注册资金达150万元,当年固定资产投资达500万元以上。单独选址项目,国土、建设、环保等部门应严格把关,同时,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亩均缴税2万元以上。经县工业发展协调领导小组研究同意准入和备案后,参照《关于规范工业项目管理的实施意见》(松委[20xx]26号),由县经贸局与项目业主签订合同和管理。

第五,依托创业竞赛平台,细化分解全年招商任务,建立健全以签约率、到资率、开工率为目标的招商考核机制。2011年工业发展目标及招商引资任务考评奖励办法中,加大招商引资任务的考评工作力度,对完成招商引资任务的乡(镇、街道)、县直一类单位由原来分别得30分、60分提高到得50分、70分,对全面完成工业发展任务的乡(镇、街道)、县直单位,按考评分数由高到低顺序排名,评出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分别给予奖励2万元、1.5万元、1万元。

(四)更加注重品牌打造,着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快建立品牌培育、运营、管理、保护的长效机制,引导企业开展品牌创建和品牌经营,鼓励企业参与国家行业标准制定,支持品牌企业、品牌产品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重点是抓好“亚达”牌水煮笋驰名商标,“松溪红茶”集体证明商标,“金毛猴”红茶、“日丰”牌绿茶、“宇乐”牌水煮笋、“旺象”牌酱油、“天缘”牌筷子等省著名商标申报;“一品状元”、“湛龙茗韵”、“湛峰”牌红茶s“金凉山”牌竹木覆膜板、“宇乐”牌水煮笋(复评)、“好管家”牌筷子等省名牌产品申报。推进商标品牌专用权质押贷款,拓展企业融资新途径,以品牌带动促进产业发展、增进效益、提升水平,为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夯实基础。

(五)更加注重提升服务水平,着力打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一是加强工业经济运行调度,每月召开一次县工业发展协调领导小组会议,积极应对国家产业、用地、金融等宏观政策调整,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各种问题。二是严格兑现《松溪县人民政府工作关于加快实施商标品牌带动产业发展工作的意见》、《松溪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机电工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和《松溪县人民政府关于县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发展的实施意见》中的品牌、出口、税收等奖励政策。继续落实《松溪县人民政府关于规范工业项目管理的实施意见》,国土、建设等部门要提前介入,主动服务,为入园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和建筑方案等的办理提供便捷服务。对能带动地方发展、投资额度大、综合条件优的“龙头”企业,给予“一厂一策”。三是依托县劳动就业中心、乡(镇、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职业技术学校等载体,加强劳动力资源的动态管理,构建企业与用工之间信息快速传递渠道,做好与企业用工需求,与经济增长点项目用工需求,与招商项目用工需求的对接,协助企业多渠道组织用工,缓解“用工难”问题。(当前我县有这么一种局面,一方面企业招工难,招不到工,另一方面我们有许多农村劳动力肓目外流。我想主要是信息不畅通、不对称,县劳动保障局、乡(镇、街道)劳动保障所及所有为企业服务的领导及相关人员都应掌握了解各企业的用工需求,利用会议、传单等形式把企业的用工要求尽可能及时、准确地发布到各村、各组和各户。县广电局应尽可能开辟企业用工信息发布专栏,滚动播放) 四是加强政银企三方合作,定期举行三方联席会,推动银企联姻。探索贷款新模式,积极推广仓储贷款、出口退税质押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创新“行业互助联保+信用贷款”方式,充分发挥县城投公司、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和典当行的作用,千方百计地为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五是加快电网建设步伐,实施松源110kv主变增容,改造城关35kv变电工程及旧渭变输线路,着手旧县110kv变电站建设;成立电网建设组织机构,开展新一轮农网升级改造工作,制定县电网建设征占用地及青苗补偿标准,积极向上争取电网建设资金和项目;加强电力调度,引导企s主动错峰、避峰生产,将可能的限电影响降到最低程度,保障企业生产需求。六是强化人才支撑。积极推动企业与大中专院校的合作,形成培养和需求相适应的人才供应渠道。积极帮助企业培养和引进一批有现代企业意识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科技研发人才和技术实用人才。督促企业加大培训力度,提升企业的整体素质。七是切实减轻企业负担。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压缩审批时限,创新审批机制,规范涉企收费,切实把国家和省上各项减负政策落到实处。

松溪要跨越发展,关键在工业,工业是主力军,县委、县政府对工业寄予厚望,我们一定牢记使命,不负重托,在松溪跨越发展中当先锋,打头阵,挑大梁,做贡献,在大干“十x五”开局之年做出更大的贡献!

这里,我还想说一下安全生产工作。去年,全县安全生产工作按照国务院“安全生产年”和“责任落实年”的决策部署,强化“一岗双责”,扎实开展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打非治违、专项整治等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累计全年全县共发生各类事故65起,死亡10人,受伤43人,直接经济损失134.4万元,各类指标均能控制在市政府下达的范围内。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县安全生产工作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部分企业安全基础还比较薄弱,一些企业安全生产意识还不够强,安全设施设备配备不全,隐患排查治理不主动。二是部分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健全,不重视职工的三级教育,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和技能较弱。三是一些县直部门、乡(镇、街道)和企业对开展安全生产级别评定活动认识不到位、工作不主动、积极性不高,普遍存在畏难情绪,未采取有效措施督促企业积极参与。

下阶段,我县安全生产工作着重要实现“三个确保”。确保全县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三项指标“零增长”;确保亿元国内生产总值事故死亡率、工矿商贸企业十万从业人员死亡率、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等指标稳步下降;确保不突破市政府下达的安全生产控制指标。要实现以上目标,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抓好企业评估分类管理。按照“a、b、c、d”四个级别,对企业的安全状况实施评估分类管理。今年,市政府安委会根据企业工商注册数给我县下达的企业评级任务数为605家。各部门、各乡(镇、街道)要按照省市政府目标“a级企业占企业总数30%,b级企业占企业总数50%”的要求,制定企业级别评定工作计划,抓好落实,特别要对被评为c、d级的企业,严格采取相应约束措施,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和存在的问题,督促企业认真抓好整改落实。

二是加强对企业的安全监管。积极开展执法检查活动,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等手段,依法严厉打击非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严格按照“四不放过”原则,依法从严查处事故,严肃追究有关事故责任人员的责任;健全完善执法协调机制,形成执法合力,充分发挥联合执法的整体功能。

三是建立安全培训长效机制。监督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以及特种作业人员及时参加培训取证。督促、指导企业认真落实“三级教育”制度,提高企业从业人员的管理水平和安全生产操作技能。

四是建立严格的安全生产考核和问责机制。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合理设置考核分值,优化责任制考核办法,发挥考核作用,促进各级监管责任体系完善。加强对安全控制指标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考核,通过激励和约束,促进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层层落实。

同志们,安全生产工作责任重于泰山,我们要踏踏实实,尽职尽责,富有成效地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为我县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关于推进冬奥心得体会和方法五

一、总体思路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_精神,学习贯彻_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贯彻落实省、市、县党代会精神,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防止返贫致贫、巩固脱贫成果为首要工作任务,积极建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进一步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二、主要打算

一是进一步完善各项帮扶政策。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对现有帮扶政策进行研究评估,该延续的延续、该优化的优化、该调整的调整,确保政策连续性。

二是进一步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加强四级网格化监测管理,聚焦“三类户”等重点群体,做好预警监测、跟踪走访、精准帮扶、动态管理等工作,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

三是进一步巩固提升“三保障一安全”成果。落实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工作责任,健全控辍保学、因病返贫致贫风险防范、农村住房安全动态监测、农村供水工程长效管理四项机制,坚持做到动态清零。

四是进一步发展壮大特色产业。继续加强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四带一自”产业帮扶机制,拓展销售渠道,创新流通方式,促进稳定销售。

五是进一步做好脱贫人口稳岗就业。拓宽就地就近就业渠道,统筹用好乡村公益岗位,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确保脱贫人口稳定就业、持续增收。

六是进一步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加大搬迁脱贫人口产业、就业后续帮扶,加强安置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七是进一步加强资金项目资产管理。聚焦衔接资金支出、项目实施调度、项目库建设、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等工作,压实责任,统筹管理,强化调度,确保资金项目资产管理工作落实到位。

八是进一步抓好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分层分类实施社会救助,以现有社会保障体系为依托,织密兜牢丧失劳动能力人口基本生活保障底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