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开阔思维心得体会实用 如何开阔思维(二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7 14:53:24 页码:14
开阔思维心得体会实用 如何开阔思维(二篇)
2023-01-07 14:53:24    小编:ZTFB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对于开阔思维心得体会实用一

我一直认为互联网+教育它只是一种高大上的东西,我们只能对它敬而远之,并不实用。现在才真正认识到,互联网+教育=智慧教育。智慧教育内涵丰富,我们又该如何理解,窃以为我们首先应该理解何为互联网+教育,真正意识到信息化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我们教育领域中,一场信息化的颠覆性变革正悄悄地发生着。著名经济学家汤敏曾有这样一个设想:如果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的课程被大部分印度年轻人掌握了,10年后几千万甚,至上亿的印度年轻人都是哈佛或斯坦福毕业的。而中国的青年人才还是传统教育教出来的,怎么跟人家竞争?

时下,上网逐渐成为中小学生们学习和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在青岛开发区实验中学,昌乐二中哪里的学生在学校网站上下载作业,在qq群里讨论功课以及上网搜寻资料等等已成为中小学生们学习和生活的习惯。可以说,随着时代的变迁和高科技的发展,以及家庭电脑和网络越来越普及,网络已成为中小学生们学习和生活中的好帮手。通过网络,既有利于同学与同学之间的互相讨论、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同时,还可进一步增强

与老师以及父母之间理解、沟通与交流,让他们健康茁壮地成长。是的这些东西我们我们不能复制,但我们是否可以借鉴一些呢? 互联网具有高效、快捷、方便传播的特点,这一特点我们不能否认。互联网在中小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并成为中小学生们学习的好帮手。这不但有利于提高中小学生上网学习和交流的能力,帮助孩子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启迪智慧,而且还能更有效地刺激孩子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更能有效地养成中小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行为习惯。这样的一个好工具我们应该怎样利用,怎样开发,这是我们应该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

我在网上看到一则消息:“截止20xx年底,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达到5.57亿,占中国网民的85.8%。互联网用户从pc端向移动端迁徙已成定局。在线教育从pc到移动再到智慧互联也已是可预见的未来。”我们是否也能在这方面做些文章呢?我们实验小学也作了尝试,例如:我们建立了各种群,教师群,班主任群,家族群。我们是否还能向更深更广的维度开发呢?

我们应让“互联网+教育”托起实验小学未来和希望。我们学校要想成为更广区域的名校,强校,我们可以制定“互联网+教育”计划,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大力发展智慧教育,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影响,增强孩子驾驭网络和通过网络进行学习和交流的能力,教育他们逐步掌握从网络获取、传递、加工和处理各种有益信息的能力,从网络上获取新知识,不断增强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和竞争力,充分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互相

交流学习和方法,提高学习质量和效果,以达到学习和教育的目的,真正让网络为我们的孩子所用,促进中小学生健康茁壮地成长。

我们要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且教师要适应这种要求。首先,教师应该摆脱传统教育模式的心态和思想。互联网教育时代,教师应调整好心态,应该以学生的视角,以服务者的姿态进行教学,打造互动、个性、灵活的课堂氛围。其次,不排斥互联网技术,把互联网做为提升教学质量的方式。个性化教学,是互联网教育区别于线下教育的最大特点之一,教师要善于主动运用大数据进行个性化辅导。可以预见,未来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教学,必将成为行业发展的大趋势,教师需要善于利于互联网技术,让自己重塑,使教学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这样教师的竞争力才会不可撼动,才会使教师的职业得到不可想像的发展空间,让互联网技术回归为教学辅助利器的本质,终归人的智慧是一切新事物的起源。

我们的每一位教师具有了互联网+教育的思维,技术层面的问题将会迎刃而解,但这还不够,我们还应该有新的教学理念,我们不照办翻转课堂的模式,但我们可以引进翻转课堂的观念。观念决定行为。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只要我们去做,我们还是大有可为的,我们的学生在预习 的时候把预习部分转化为观看视频,其效果我相信会更好。其实这就是先学后教的预习化,仔细剖析该教学模式,基本上与我们的先学后教非常相识。,从这点上看,翻转课堂有相识之处,异曲同工,形式相识,目的一样。最终还是让学生先预习,只不过是学生预习的材料丰富一些,伴有教师的指导和

建议,把预习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更有利于学生的预习罢了。从课堂教学的流程来看,都是先学后教,然后课堂上学生探究,体现了学生学习的小组合作化。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教师就是布置好任务,然后有学生进行研究讨论,合作探究,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教师只是一个任务的安排着,学生是任务的研究者、执行者和探索者。 从该种教学模式来看,他的起源还是源于我们的杜郎口。俗话说:“懒人推进了世界的发展”。正是这种原因,由于“懒教师”的出现,才产生了“勤学生”。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以学为本的教学观,以生为本的学生观。只有定好位,才能做好“在其位谋其政”。才能真正在课堂上把老师解放出来,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才能让以学定教得以实现!

翻转课堂它是一种理念,它是是对传统课堂的一种翻转,只要我们去不断探索,我相信我们会找到我们独具特色的翻转课堂。而对互联网+教育思考和利用则会为我们的教改插上腾飞的翅膀。

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一定要加强信息技术的学习,特别是网络新技术,积极探索互联网+教育在教学中的应用,我将尝试一下微信与教学的融合,探索出微信的潜在的教学资源。同是要充分利用家庭教育资源和技术支持。在教学中要深入贯彻“以学定教”的理念,加大预习环节的力度,努力提高课堂效率,积极探索翻转课堂本土化融合。

对于开阔思维心得体会实用二

课堂教学过程应该师生之间情感、思维互动及交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都得到发展,教师的人格魅力也得到充分展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应用各种教学方法创设有趣的学习情景,启发学生创新思考。例如,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时,可以这样设计:学生口算出“36÷12=3”之后,再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在36和12的后面同时添上5个零或10个零,想一想除得的商还会是3吗?学生思考后,有的认为商的后面也应该添上同样的5个零或10个零,有的则认为商还是3。对此可以不作任何评价,只是启发学生,你们能说出各自的理由吗?能不能从较简单的几个例子中,去发现规律并运用解决刚才的问题呢?接着让学生各自写出几个商是3的算式,从中寻找被除数和除数的变化规律。通过让学生观察、比较作出“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商不变”的猜想后,老师再问:对于任何一个除法算式是否都是有这样的规律?学生通过再举例验证,更加清晰完整地提示了商不变的性质,并运用这个性质很快回答了上面的问题。这种寓学习方法、学习策略于具体的数学知识教学之中,不仅使学生获得了商不变的性质,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到了从简单的事例中寻找并运用规律解决问题的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数学思想方法,这对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问题研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努力使每一个结论都是学生自己的探究得来的,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数学教学的目的。

数学的原型是生活,生活中离不开数学。因此,数学教学应与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树立开放意识,把生产和社会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进行教学,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这才识我们现代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例如:(课件出示:图1)小蚂蚁回家走哪条路近?为什么?学生甲说:走拐弯少的路近。

学生乙说:走拐弯多的路近。学生丙说:两条路一样长。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数学上的知识,把两条路转化成了一个个小长方形,根据长方形对边相等,惊奇地发现两条路确实同样长。又如:(课件出示:图2)一天,小红和小丽相约一起到游乐园里去游玩。她们两家分别在公路的两侧,要使两人到公路上的距离和最短,她们两人应约在哪一处见面最好?根据数学上“连接两点的所有线中,线段最短。”也就是说两家连线与公路的交点就是两人见面的最好地点。很多表面复杂的生活问题,引导学生创新地转化为数学知识,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学生通过观察、大胆想象、沿着不同的思路,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这中间往往闪烁着创新火花。

要使工作、学习获得成功,首要的是树立信心和勇气,创新思维的培养更是如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应用带有激励性、期望性的语言,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和探索精神。比如,“你的想法真秒!”“你为同学们树立了榜样!”“谁还有更多的更好的解法?”等,这些充满激励性的语言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注意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新、求知欲,对学生提出奇特的想法、不要训斥,轻易否定。那些看起来似乎很奇怪的,出乎老师意料之外的想法或问题,真实学生一瞬间产生的创造火花。例如,在教学“比较数的大小”时,比较0.28和0.3谁大?我教给学生从高位起往下比的方法,因为0.3和0.28比较,十位上的3比2大,所以0.3这个数就大,也有同学想到0.3可以转化成0.30,那么0.30就比0.28大。虽然我 觉得加0的方法可能麻烦一点,但想到加0后学生看起来比较直观、容易理解,所以我这支持种方法,并表扬了这位爱动脑的学生。这样,当学生小有进步时,辅以表扬,使学生有勇气和信息战胜困难,勇于创新,这本身就是创造发明的良好开端。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学习的开始,有疑问才会去探索。学生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敢疑敢问的良好习惯,教育学生对于一个问题,要敢于生疑,用自己的脑子去反思,内化知识。同时在教师还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以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让学生敢于质疑问难。例如,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首先通过三组平行四边形面积大小的比较,第一组等底不等高,第二组等高不等底,第三组既不等底也不等高,对第三组的两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大小进行比较时,学生一下子茫然,短暂的思考后,一学生提出:“如果能知道它们的面积大小具体是多少就好了。”教师抓住这个问题,“你能想办法知道它的面积吗?能大胆的试一试吗?”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分组研究,共同探究出可以用数方格的方法,可以剪拼成已学过的长方形的方法……。”那么,“你有办法知道一块很大的平行四边形菜地的面积吗?”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发现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可见,在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形成与发展,让学生亲自体验知识的产生,只有提供体验的空间,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才会深刻。由此可见,由有疑到敢问,由敢问到联想,正是创新思考的过程。学生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受到启发,触发联想,产生迁移,形成新的观点,也就萌发了创新。

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思维过程,它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的起点。加强联想能力的训练可以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学生具有一定的想象能力,如何将他们的想象有机联系起来,加工整理,引发出比较高层次的联想,这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开阔学生思路的关键环节。例如,“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39×0.8 ,学生从39可以联想到(40-1)原式变式为:(40-1)×0.8 =40×0.8-1×0.8=32-0.8=31.2;或可以联想到(1-0.2 ),原式变式为:39×(1-0.2 )=39×1-39×0.2 =39-7.8 =31.2 。又如,学生计算12÷4%时,学生常常把4%化成0.04后计算,学生观察后发现12和4是倍数关系,4%直接看成25 ,原式可以看成:12×25 =300直接口算,又快又对。心智技能较强的学生大多具有充分发展的联想能力。教者可以要求学生通过联想,寻求不同的解题途径,再进行筛选,选择最佳的解题思路,以此来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