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八年级地理复习提纲(实用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0 00:00:35 页码:7
八年级地理复习提纲(实用10篇)
2023-11-10 00:00:35    小编:ZTFB

音乐是一种通过声音和乐器演奏来表达情感和观念的艺术形式。阅读过程中,积极思考和提出问题,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著名企业家总结了自己的创业经历和经验,与大家分享。

八年级地理复习提纲篇一

1.地理区域与地理界线。

2.秦岭与淮河。

3.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二、四大地理区域。

1.四大地理区域的界线。

2.四大地理区域。

第二节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

一、北方地区。

1.区域概况。

(3)面积:约占全国的20%。

(4)人口:约占全国的40%。

2.自然环境特征。

(1)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主要地形区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等。

(2)本区大部分属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暖湿润。

3.农业生产特征和主要农产品。

(2)耕地类型:旱地为主。

(5)温带水果和地方特产。

温带水果:苹果、梨、桃、杏、柿、枣、葡萄等;。

地方特产:东北“三宝”(人参、鹿茸、貂皮)、洛阳牡丹、兰州白兰瓜等。

(6)重要农业地区和林区。

我国重要的农业地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关中平原。

我国重要的林区:东北的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

4.矿产资源与工业生产。

(1)矿产资源: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

(2)工业区:东北重工业区、京津唐工业区和山东半岛工业区。

(3)工业中心:太原、郑州、西安、兰州等。

二、南方地区。

1.区域概况。

(2)范围:长江中下游地区、南部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

(3)面积:约占全国25%。

(4)人口:约占全国55%。

(5)民族:西部分布有30多个少数民族,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

2.自然环境特征。

(2)平原地区具有典型的南国水乡特色。

(3)山地丘陵区大多植被繁茂,景色秀丽。

(4)本区属亚热带及热带季风气候。

3.农业生产特征和主要农产品。

(1)农业生产条件:热量充足,降水丰沛。

(3)商品粮基地: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成都平原。

4.有色金属矿产资源。

铜矿:云南东川、江西德兴。

铝土:广西平果。

钨矿:江西大余。

汞矿:贵州铜仁。

锡矿:云南个旧。

锑矿:湖南冷水江锡矿山。

铅锌矿:湖南常宁水口山。

5.水能资源:分布在本区中西部地区,蕴藏量极为丰富。

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一、西北地区。

1.区域概况。

(3)面积:约占全国的30%。

(4)人口:约占全国的4%。

2.自然环境特征。

(1)干旱是本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

(2)自然景观由东向西大致呈现出由草原向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

(3)河流稀少,多为内流河(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

(4)太阳辐射强,气温冷热变化剧烈。

3.农牧业生产状况。

(1)畜牧业:我国主要的牧区,内蒙古草原、河西走廊、天山牧场是重要的畜牧基地。

二、青藏地区。

1.区域概况。

(3)面积:约占全国的25%。

(4)人口:约占全国的1%。

(5)民族:藏族的主要聚居区。

2.自然环境特征。

(1)“高寒”是本区自然环境的突出特征。

(2)亚洲众多大江大河的源头。

(3)多珍稀动物,但自然环境严酷,生态脆弱。

3.农牧业生产状况。

(1)我国重要的牧区,主要牲畜有牦牛、藏绵羊、藏山羊等。

4.交通运输条件。

(1)川藏、青藏、新藏、滇藏、中尼等公路构成了一个以拉萨为中心的公路网。

(2)青藏铁路(2005年10月全线铺通)。

(3)以拉萨为中心的航空网络。

5.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2)成为旅游观光和科学考察的宝地。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八年级地理复习提纲篇二

海陆位置—亚欧大陆东部,东临太平洋。

半球位置——位于北半球、东半球。(p2)。

2、我国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世界第三,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

3、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

4、我国行政区域分为省、县、乡三级。

5、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5个自治区:宁、藏、新、桂、内蒙古。

4个直辖市:京、津、沪、渝。

2个特别行政区:港、澳(p7、p10)。

北回归线穿过省区自西向东依次是:云南、广西、广东和台湾。(p7)。

7、我国人口特点:人口基数大(占世界人口1/5以上);人口分布不均(东多西少)。

8、人口基本国策:实行计划生育。

9、人口分界线:黑河(黑龙江)—腾冲(云南)。

10、人口最多的是河南省,人口密度最小的是西藏。

11、我国共有56个民族,55个少数民族。

12、汉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壮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

13、各民族分布总特点:大杂居、小聚居。少数民族: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

(民族数目最多的省区——云南省)。

二、中国的自然环境。

1、地势总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一、二级阶梯的分界山脉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3、二、三级阶梯的分界山脉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4、主要山脉走向:(p26)。

东西走向:天山―阴山昆仑山脉―秦岭南岭。

5、p27页表格。

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冰川广布,世界屋脊)、

内蒙古高原(地面平坦,一望无垠)。

黄土高原(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云贵高原(地形崎岖、梯田)。

6、四大盆地:

塔里木盆地——我国最大的盆地【天山南侧,西气东输的起点】。

准噶尔盆地——我国第二大盆地{纬度最高的盆地,天山北侧}。

柴达木盆地——地势最高的盆地“聚宝盆”

四川盆地——“紫色盆地”

7、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

山脉。

两侧的地形区。

西侧。

东侧。

横断山。

青藏高原。

云贵高原、四川盆地。

巫山。

四川盆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

太行山。

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

大兴安岭。

内蒙古高原。

东北平原。

山脉。

两侧的地形区。

北侧。

南侧。

天山。

准噶尔盆地。

塔里木盆地。

昆仑山。

塔里木盆地。

青藏高原。

8、地形特点: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9、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

10、1月0℃等温线大致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11、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的漠河镇,夏季最热的地方是新疆的吐鲁番。

12、我国从北到南划分为5个温度带是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还有一个高原气候区。(见书p33)。

13、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

14、800mm等降水量线即秦岭—淮河一线。

15、降水最多的地方—台湾火烧寮;降水最少的地方—新疆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

16、根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我国分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见书p36)。

17、根据夏季风影响范围的不同,分为:

季风区非季风区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

18、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初形成梅雨季节,7、8月份,又会出现伏旱。

19、额尔齐斯河是我国唯一注入北冰洋的河流。

20、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

珠江:汛期最长的河流。

黄河: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黑龙江:结冰期最长的河流。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湖泊,最大的咸水湖。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

21、四大淡水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巢湖。

22、黄河发源—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注入—渤海。

23、上游、中游分界点——河口(内蒙古)。

中游、下游分界点——孟津(河南)。

24、由西往东依次经过的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

25、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成为“塞上江南”。

26、支流—汾河(山西)与渭河(陕西)的位置;主要水电站—三门峡、小浪底。

27、黄河的开发与治理:中游的水土保持是治理黄河的根本。

28、黄河在流经中游河段后,产生的泥沙最多,原因是流经的地形是黄土高原。

29、黄河的忧患。

上游:荒漠化严重、凌汛;。

中游:水土流失严重;。

下游:地上河、凌汛、断流、水污染。

30、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

31、长江源地—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注入—东海。

32、长江上游、中游分界点——宜昌(湖北)。

中游、下游分界点——湖口(江西)。

33、长江由西往东依次经过的地形区:青藏高原、横断山脉、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

35、长江有“黄金水道”之称。水能资源丰富,被称为“水能宝库”。

36、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

三、中国的自然资源。

1、土地利用类型: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

2、土地不利条件: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

各类土地所占比例不尽合理。尤其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人与耕地的矛盾尤为突出。

3、土地资源的分布:

耕地——东部季风区平原及丘地区。

林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山地。

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内陆地区。

4、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

5、土地问题:水土流失;乱占耕地;土地荒漠化。(结合p77活动题1)。

6、我国土地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7、针对我国水资源严重紧缺的问题,节约用水尤为重要。

8、水资源分布特征:

a时间:夏秋多,冬春少—解决措施:兴建水库。

b空间:东多西少,南丰北缺—解决措施:跨流域调水(如引滦入津工程、南水北调工程等)。

四、中国的经济发展。

1、交通运输方式:公路运输、铁路运输、管道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等。

2、铁路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

3、交通运输为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4、铁路干线——熟记“三横五纵”p91图。

南北向:京沪线、京九线、京哈—京广线、焦柳线、宝成—成昆线。

东西向:京包—包兰线、陇海—兰新线、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

5、重要铁枢纽:北京、郑州、徐州、株洲、成都和兰州(经过的铁路线)(见书p91)。

6、农业的部门分为: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业。

7、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8、我国四大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新疆牧区和内蒙古牧区。

9、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地区在长江中下游平原。

10、三大林区:西南和东北是天然林区;东南是人工林区。

11、工业——国民经济的主导。

12、工业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区集中在沿海地区。

13、四个工业基地:辽中南工业基地。

沪宁杭工业基地——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上海是全国最大的城市,是沪宁杭工业区的核心。)。

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

14、北京的中关村是我国最早建立的高新技术试验区。

八年级地理复习提纲篇三

初一地理中包含了整个地理学习的最基础的知识,非常重要。比如经纬网,等高线,地球运动,世界气候等重要知识。这些知识在地理学科的后期学习也是经常运用到的,所以要打好基础。

2、上课要认真听讲。

不要指望着上课睡觉而课下背背课本上的条条框框就想提高地理成绩,那是妄想!地理原理是要理解的,你课堂上认真听课了,真正理解了,课下就不用再费大力气去自学了。况且很多重要的知识和原理隐含在“活动”中,课本中根本没有给出直接的答案,你必须认真听课才能学到有用的知识。充足的睡眠是你提高听课效果的重要保障。

3、直观理解。

在整个地理学习过程中,都要对书上出现的各种地图彻底理解,做到看到图就知道它在说什么。心里有图,把地图和地理知识(地形、气候、人口分布、经济发展等等)对照起来,这是学好地理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要求。这一点都还没有做好的,需要理解回到课本,从头开始梳理一些课本上的各种地图。

4、课后巩固练习。

练习很重要,习题中有很多与教材所举的例子是同类型的,做习题的同时尽量不要看资料书,凭记性和理解去练习同时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点,一环紧构一环,这样学习能起到事半功倍。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为大家带来的5篇《2022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

八年级地理复习提纲篇四

1、我国疆域辽阔,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差异很大。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2、季风区大致包括我国四大地理区域里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非季风区大致包括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3、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界限大致通过(秦岭)和(淮河),与一月(0)度等温线和(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体一致。

4、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北方和南方地区的人们,在(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也有很大的差异。北方农田多为(旱地),以种植(小麦、大豆)为主,熟制(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交通运输以(陆路运输)为主。南方多(水田),以种植(水稻、油菜)等为主,熟制(一年两熟)或(三熟)。交通运输以(水运)为主。

5、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平原、高原)为主。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南方地区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南部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湿润的(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地形多为交错分布的(平原、丘陵、盆地和高原)。

6、西北地区包括(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大部、甘肃)省北部。气候以(干旱、半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东部高原以(草原、荒漠)景观为主;西部盆地中有大面积(沙漠)分布,只有盆地边缘出现星星点点的(绿洲)。西北地区河流很少,而且多为(内流河)。

7、青藏地区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四川)省西部;气候以(高寒气候)为主;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称。

8、西北和青藏地区都是我国主要的(牧区),牧场和主要畜种有各具特色。内蒙古主要是(温带草原牧场);新疆主要是(山地牧场);青海和西藏主要是(高寒牧场)。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的(三河马、三河牛),新疆的(细毛羊),青藏的(牦牛)、(臧绵羊)和宁夏的(滩羊)都是的畜种。

9、在西北的(河套地区、宁夏平原、河西走廊和天山)山麓,人们利用(河水和高山冰雪)融水,发展了(灌溉农业);在青藏地区的(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等海拔较低的地区,分布着(河谷)农业。

第六章认识省级区域。

1、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北部,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国际交往)中心。是我国(公路、铁路、航空交通)的枢纽。

2、北京旧城格局形成于(元、明)两代,城内建筑排列成(棋盘状)状,(皇宫)居于城市中心,是我国历代都城规划和建设的代表。

3、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地处珠江下游入海口的东、西两侧,其中位于东侧的是(香港),西侧的是(澳门)。

4、香港由(香港岛、九龙半岛、新界)三部分及其周围200多个岛屿组成,是国际贸易中心、(运输中心、金融中心)、信息服务和(旅游)中心。

6、澳门由(澳门半岛、凼仔岛和路环岛)组成,(博彩旅游业)是澳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7、台湾省包括(台湾岛),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台湾)岛是我国面积的岛屿。它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它也是一个富饶的宝岛,自然环境优越,(森林、矿产、水产)等资源十分丰富,被誉为“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

8、台湾岛属(亚热带、热带)气候,温暖湿润,西部的(平原)土地肥沃,盛产(稻米、甘蔗、茶叶和热带、亚热带)水果。(森林)面积广阔,有“亚洲天然植物园”的美誉。(樟树)是台湾最的树种,(樟脑)产量居世界首位。此外台湾岛还有(海上米仓、东方甜岛、水果之乡、森林之海、东南盐库)的美誉。

9、从60年代开始,台湾利用自己的优势条件,重点发展(出口加工)工业,形成“进口——加工——出口”型的经济。工业产品在出口贸易中的比重稳步上升。其中工业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

10、位于我国(西北)边陲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面积的省区,这里是以(维吾尔)族、(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素有(歌舞之乡、瓜果之乡)的美称。这里有中国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最热的地方(吐鲁番盆地),的盆地(塔里木盆地)。

11、新疆境内高山与盆地相间分布,北有(阿尔泰山脉),中有(天山山脉),南有(昆仑)山脉,雄伟的天山南北分别是(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

12、由于远离海洋,周围又有高大山脉环抱,来自海洋的气流不易到达,所以新疆(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在(盆地)边缘的山前平原和部分(沿河)地区,分布着星星点点的(绿洲)。他们的水源主要来自(山区)降水和(冰雪)融水。

13、新疆(绿洲)是最主要的农业生产基地,这里夏季(高温),(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适合多种农作物的种植。人们利用古老的引水工程(坎儿井),发展了特色鲜明(灌溉)农业。(小麦、玉米、高粱)等是这里的主要农作物。基于特有的光热条件,(棉花、甜菜和多种瓜果)成为新疆绿洲的特色农产品。

14、在沙漠广布的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丰富,其中天然气占全国陆地天然气资源总量的(22)%。随着国家“稳定(东部),大力发展(西部)”的能源战略决策的逐步实施,新疆有望成为中国重要的(石油及天然气)工业基地。

15、(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将促进塔里木盆地周围城市、乡村使用天然气等洁净能源,缓解周边地区因薪柴砍伐而带来的(环境)压力。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第七章省内区域。

1、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东南部,珠江下游,邻港澳,与东南亚隔海相望,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

2、珠江三角洲的经济特区是深圳和珠海,沿海开放城市是广州。

3、珠江三角洲和西双版纳都是高温多雨的热带季风气候,但夏季风的风向不同。

4、珠江三角洲的产品以港、澳为贸易渠道,出口至东南亚、欧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等地区,20世纪末,这里成为全球的电子产品和日用消费品出口基地。

5、珠江三角洲是外向型经济,与港澳合作的基本模式是“前店后厂”。

6、近年来,外商投资的热点由珠江三角洲转移到长江三角洲。

7、珠江三角洲加工制造业的发展,促进了服务业的发展,吸纳了大量的外地。

劳动力,加快了城镇化速度。

8、我国目前的城镇化水平不到40%,与发达国家的70%有一定的差距。

9、西双版纳位于云南省横断山脉的南部,南邻缅甸、老挝,有澜沧江流过。

10、西双版纳是我国除海南省以外,热带雨林保存最完好的地方,雨林植被种类多,有层次性。

11、西双版纳主要少数民族是傣族,住竹楼,吃竹筒饭,过泼水节,跳孔雀舞。

12、西双版纳长期以农业生产为主,现在旅游业发展成主导产业。

八年级地理复习提纲篇五

一、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洋流、地形。

二、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1)气温从低纬度向两极递减。(影响因素:纬度)(最高气温并非在赤道上,在非洲撒哈拉沙漠,所以不能说气温从赤道向两极降低)。

(2)同纬度地区,海陆气温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比海洋高;冬季则相反(影响因素:海陆)。

(3)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约0.6℃。(影响因素:地形)。

(4)暖流经过的沿岸地区气温高(增温作用),寒流经过的沿岸地区气温低(影响因素:洋流)。

世界炎热中心:撒哈拉沙漠;世界寒冷中心:南极洲(世界的"寒极")。

注意:等温线的分布呈东西走向,与纬线平行,说明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纬度因素;

南半球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主要是因为南半球海洋面积广阔。

三、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1)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影响因素:纬度)。

(2)中纬度地区,内陆地区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影响因素:海陆)。

(3)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影响因素:地形;地形雨)。

(4)暖流经过的沿岸地区降水偏多(增湿作用),寒流经过的沿岸地区降水偏少(影响因素:洋流)。

世界"雨极"---印度的乞拉朋齐(在喜马拉雅山南坡,迎风坡,地形因素)。

世界"湿极"---怀厄莱阿莱(在太平洋中的夏威夷,海陆因素)。

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西侧,秘鲁寒流经过,洋流因素)。

四、降水的类型:

(1)全年多雨型(2)全年少雨型(3)夏季多雨型(4)冬季多雨型(5)全年湿润型。

第二节世界气候类型。

一、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二、气候与人类活动。

(1)气候与农业:气候决定种植作物的种类、耕作制度,决定饲养的动物的种类。

(2)气候与生活:气候影响人们的衣食住行。(高架屋、冰屋、牦牛、骆驼、雪撬等)。

八年级地理复习提纲篇六

1、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中国)。

2、2、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人口数为(13.40亿)。

3、我国的基本国策是(计划生育)。

4、我国人口分布特点是(东多西少)。

5、20,我国平均人口密度为(143人∕平方千米),约为世界平均人口密度(47人∕平方千米)的(3)倍多,是世界人口密度(较大)的国家之一。

6、我国人口密度的分界线(黑河——腾冲)。

八年级地理复习提纲篇七

(1)要明确学习的内容。

学会使用地图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它能将我们不能亲眼见到的广大地理环境变得一目了然。地图又是学习地理的工具,通过分析地图,可以认识地理特征、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径,要学会读、用各种地图,首先要记住最基本的地图。对于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2)要知道所学习的那个区域在什么地方?

这就要充分利用地球仪和地图,知道所学上述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和空间联系。

学会使用课本教科书既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工具,又是培养自学能力的依据。目录提示着全书的要领和前后的联系,要经常翻阅,以便对全书内容心中有数。精读课文、常看深思,抓住要点,记下问题,要特别重视插图和表格,领会图表所说明的问题。

(3)要了解所学地理事物产生的原因。

比如,为什么一个地区同另一个地区有差别,为什么有些地区又很相似??

重视地理观察观察就是边思考边细看。看一看当地的地理环境的面貌,以及人们在当地是怎样活动的。通过报刊、电视节目、图片获得地理信息,锻炼我们的才智。

(4)要了解所学地理事物带来的影响。

是有利,还是不利。

要认识学地理的重要性,才能自觉地对待学习。我们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不具备中国地理知识是不行的。试想一个地方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一点不懂,何以动手去搞建设?要知天下大事,不知世界地理,同样不行。

要学好地理,最重要的是读图和学习绘图,用图来帮助自己理解和记忆,做到“心中有图”。

其次,要用联系的观点学习,例如,气候和农业有密切的关系,矿产和工业有密切的关系,人口的分布和自然环境有关系。各种自然条件彼此又有关系,如:气候和水文,水文和植被等等,不能孤立地学习,不能死记硬背。,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八年级地理复习提纲篇八

第一节辽阔的疆域。

1.我国位于哪个半球呢?(东半球,北半球)。

2.我国的纬度位置是?(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3.我国的海陆位置是?(在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4.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很大的原因是?(南北跨纬度大)。

5.为什么帕米尔高原上还是满天星斗的黑夜时,乌苏里江面已经散落着阳光了呢?(因为我国东西跨经度广)。

6.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为多少呢?(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几位呢?(第三)。

7.我国一共有多少个邻国呢?(14个)。

8.我国的14个邻国分别是?。(可简单记为:哈吉塔阿巴,尼印不缅老,越朝俄蒙)(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尼泊尔,印度,不丹,缅甸,老挝;越南,朝鲜,俄罗斯,蒙古)。

9.我国一共有多少个隔海相望的国家呢?(6个)。

10.我国的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从北到南分别是?(可简单记为:日韩,菲马,文印)(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11.我国濒临的四大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什么?(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中国的内海有哪些呢?(渤海,琼州海峡)。

12.我国面积第一和第二的岛屿分别是?(台湾岛,海南岛)。

13.我国的行政区划基本分为哪三级呢?(省,县,乡)。

14.我国的省级行政区一共有多少个呢?(34个)。其中省有多少个?(23个)。

15.我国的2个特别行政区分别叫做什么?(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16.我国的4个直辖市分别叫做什么?(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

17.我国的5自治区分别是什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

18.中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面积最小的是?(澳门特别行政区)。

第二节众多的人口。

1.我国人口总数是多少呢?(13.39亿);居世界第几位呢?(第一)。

2.我国人口最多的省区是?(广东省)。

3.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什么?(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4.我国的人口国策是什么?(实行计划生育)。

5.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如何呢?(东多西少)。

6.我国人口的分界线是什么呢?(黑河-腾冲)。

第三节多民族的大家庭。

1.我国一共有多少个民族呢?(56个)。

2.我国人口最多也是世界人口最多的民族是?(汉族)。

3.我国少数民族中那个民族人数最多呢?(壮族)。

4.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是什么?(云南省)。

5.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是什么呢?(大杂居,小聚居)。

6.我国的民族政策是?(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

7.汉族在我国的分布情况如何?(遍及全国,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

8.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我国哪里呢?(西北,西南,东北)。

9.以下节日或风俗习惯分别属于那个民族呢?泼水节和孔雀舞?(傣族),摔跤和那达慕大会?(蒙古族)。集体舞和献哈达?(藏族)。长鼓舞?(朝鲜族)。喜欢弹奏冬不拉?(维吾尔族)。

10.大多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有哪些呢?(维吾尔族,回族)。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地势和地形。

1.我国的地势特征如何?(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

2.这样的地势有会产生什么影响呢?(利于夏季风的推进带来了丰沛降水,使大江大河往东流沟通东西交通,产生巨大水能)。

3.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是什么?(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4.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什么?(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5.在我国复杂多样的五种地形——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中,哪种所占的比例最大呢?(山地)。

6.我国的四大高原以及其各自特点分别是?(青藏高原-雪山连绵,内蒙古高原-地面平坦,黄土高原-千沟万壑,云贵高原-地面崎岖)。

7.我国的四大盆地分别是?(柴达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

8.我国的三大平原从北到南、面积从大到小的排列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9.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哪些呢?(崩塌,滑坡,泥石流)。

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

1.我国冬季南北的气温差异如何呢?(温差大)。原因是?(纬度因素)。

2.我国夏季南北的气温如何呢?(全国普遍高温)。

3.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是?(漠河镇)。

4.我国夏季最热的地方是?(吐鲁番)。我国夏季气温较低的地方是?(青藏高原)。

10.我国从北向南分布的5个温度带分别是?(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在青藏高原有一个寒冷的高原气候区,这里气温低的原因是什么呢?(海拔高)。

5.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如何呢?(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6.我国的干湿地区以及对应的植被从东南到西北的分布分别是?(湿润地区-森林,半湿润地区-森林草原,半干旱地区-草原,干旱地区-荒漠)。

7.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海陆位置)。

8.受什么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叫做季风区?(夏季风)。

9.冬季风发源于哪里?(西伯利亚,蒙古)。夏季风发源于哪里?(太平洋,印度洋)。

10.冬季风的特点及影响是?(寒冷干燥)。夏季风的特点及影响是?(温暖湿润,高温多雨)。

11.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

12.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气候灾害是什么呢?(旱涝)。主要原因是什么?(夏季风不稳定)。

13.秦岭-淮河一线大致与哪些线相一致呢?(1月0°c等温线,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中国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

第三节河流和湖泊。

1.外流河与内流河哪个最终会流入海洋呢?(外流河)。

2.我国大多数河流都属于?(外流河)。

3.外流河主要分布在我国哪里呢?(东部季风区)。内流河呢?(西北非季风区)。

4.外流河的河水主要是由什么补给的呢?(大气降水)。内流河呢?(冰雪融水)。

5.外流湖一般是淡水还是咸水呢?(淡水)。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是?(鄱阳湖)。

6.内流湖一般是淡水还是咸水呢?(咸水)。我国最大的咸水湖也是我国最大湖泊是?(青海湖)。

7.中国最长的内流河是?(塔里木河)。

8.黄河发源于哪里,注入哪个海呢?(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注入渤海)。

9.黄河上游与中游的分界处是?(河口)。中游与下游的分界处是?(孟津)。

10.黄河的泥沙主要来源于?(中游的黄土高原)。

11.由于下游水流变缓,泥沙沉积,导致黄河下游形成了什么?(地上河)。

12.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在于?(中游植树种草,保持水土)。

13.中国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被称作中国第一大河流,指的是?(长江)。

14.长江发源于哪里,注入哪个海呢?(发源于唐古拉山,注入东海)。

15.长江的上游和中游的分界处是?(宜昌)。中游和下游的分界处是?(湖口)。

16.长江主要有哪些价值呢?(灌溉,水能发电,航运)。

17.长江和黄河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哪一段呢?(上游)。位于长江上游的世界最大水电站是?(三峡水电站)。

18.“黄金水道”和“水能宝库”指的是?(长江)。

19.“万里长江,险在荆江”的原因是?(荆江河道“九曲回肠”)。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1.土地、矿产、森林、水等是自然资源吗?(是)。

2.闪电、钢铁、蔬菜、汽车是自然资源吗?(不是)。

3.土地、森林、水和水能等属于哪类资源?(可再生资源)。

4.石油、煤炭、铁矿等矿产资源属于哪类资源?(非可再生资源)。

5.中国自然资源的情况是?(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6.3月22日是什么日?(世界水日)。

7.6月25日是什么日?(全国土地日)。

第二节土地资源。

1.农业用地有哪些呢?(耕地,林地,草地);非农业用地有哪些呢?(建设用地)。

2.中国土地资源的优势是?(总量丰富,种类齐全);劣势是?(人均不足,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3.我国东部地区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是?(耕地、林地);西部地区呢?(草地)。

4.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的问题有哪些?(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乱占耕地);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做?(珍惜土地,合理利用土地,保护耕地等)。

5.我国关于土地资源的国策是?(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第三节水资源。

1.地球上的水,97%是什么水呢?(海洋水);而淡水中98%难以利用的什么水呢?(冰川、深层地下水);人类可直接利用的,仅占0.3%的淡水资源主要来自?(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2.中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从时间方面看,我国水资源分配的情况是?(夏秋多,冬春少);针对这个问题的对策是?(兴建水库)。

3.从空间方面看,我国水资源分布的情况是?(南丰北缺);针对这个问题的对策是?(跨流域调水)。

4.缓解我国北方地区缺水问题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是?(南水北调);这个引水工程主要是把长江水系的水引到缺水严重的什么地方呢?(华北、西北地区)。

5.针对我国水资源严重紧缺的问题,哪种措施尤为重要呢?(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6.我国水资源利用上主要存在哪些问题呢?(供应紧张,浪费惊人,污染严重)。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一节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

1.经济发展的“先行官”指的是?(交通运输)。

2.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是?(铁路运输)。

3.我国交通线路的分布特点是?(东密西稀)。

4.我国铁路干线的“三横”指的是?(京包-包兰线,陇海-兰新线,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

5.我国铁路干线的“五纵”自西向东依次指的是?(京沪线,京九线,京哈-京广线,焦柳线,宝成-成昆线)。

6.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线是?(青藏铁路)。

7.青藏铁路的起点和终点分别是?(西宁,拉萨)。

8.航空、公路、铁路、水路四种运输方式中,按运速从高到低排列为(航空、公路、铁路、水路);按运费从高到低排列为(航空、公路、铁路、水路);按运量从大到小排列为(水路、铁路、公路、航空)。

第二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1.支撑国民经济建设的基础产业是?(农业)。

2.我国东部地区主要有哪些农业部门呢?(种植业、林业、渔业)。

3.我国西部地区主要有哪些农业部门呢?(畜牧业)。

4.我国东部和西部农业分区的分界线大致沿着哪条线呢?(400mm年等降水量线)。

5.中国西部地区的四大牧区分别是?(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牧区)。

6.我国的三大林区是?(东北林区、西南林区、东南林区)。

7.北方的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分别是?(小麦、花生、甜菜)。

8.南方的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分别是?(水稻、油菜、甘蔗)。

9.棉花的主要产地是?(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新疆南部)。

10.花生的主要产地是?(华北平原、山东)。

11.甜菜的主要产地是?(东北、西北);甘蔗呢?(广西、广东、海南、台湾)。

12.油菜的主要产地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

13.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比如在地形陡峭的山区适宜发展哪种农业呢?(林业);在地形平坦的平原适宜发展哪种农业呢?(种植业);在降水少但牧草生长良好的地方适宜发展哪种农业呢?(畜牧业);在河湖较多的地方适宜发展哪种农业呢?(渔业)。

14.鱼塘中养育,塘泥培基,给桑树提供养料,蚕粪又是鱼的食料,这种农业生产模式称为什么呢?(基塘生产)。

第三节工业的分布与发展。

1.国民经济的主导是什么?(工业)。

2.食品工业、纺织工业等以提供生活资料为主的产业叫做?(轻工业)。

3.钢铁工业、汽车工业等以提供生产资料为主的产业叫做?(重工业)。

4.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是?(沪宁杭工业基地);。

5.沪宁杭工业基地的优势和劣势分别是什么?(优势:交通发达,技术雄厚,市场广阔;劣势:矿产资源缺乏)。

6.我国最重要的重工业基地在哪里呢?(辽中南工业基地)。

7.辽中南工业基地的优势和劣势分别是什么?(优势:交通发达,矿产丰富,市场广阔;劣势:结构老化,管理落后)。

8.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在哪里?(京津唐工业基地)。

9.我国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在哪里呢?(珠江三角洲地区)。

10.高新技术产业的“龙头”是什么?(电子和信息类产业)。

11.我国最早建立的高新技术开发试验区是?(北京中关村)。

12.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多依附于什么?(大城市);其分布特点是?(大分散,小集中)。

八年级地理复习提纲篇九

1,地理就是地+理,意思就是扎实的基础知识积累加上足够的理解。

2,扎实的基础知识积累,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基础知识不扎实的话,你无法把知识点串联起来,理解就难了,用起来更是难。再说没扎实的基础知识的话,社会地理那块肯定过不了关,在现行考试制度下,你不得不去服从于它,这是无法避免的。

3,足够的理解,理解在于去发现和归纳那些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很多都是可以推理出来的,并不是单一存在的,这点政治书上的哲学也告诉你了,只是可能你没注意到而已。这个部分最关键得就是去看地图了,看地图不是背,当然你要是能背下来那也是很虎了,但是用处不大而已,而且费事。地图你要多张相关地图结合起来看,理解,去弄清楚里面的逻辑联系。

4,上课注意听,比你下了课自己啃书效率高多了,如果你上课真认真听了,听进去了,以后遇到了,就会有个潜意识,另外你平时在学习复习的时候都会有一个印象在里面,自然就轻松多了,特别是历史和政治,单靠背累死人,上课听比课后背书来得划算多了。

八年级地理复习提纲篇十

2、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3、经纬度位置:4°n—53°n;73°e—135°e,东西跨经度60多度(跨5个时区,相差4个小时),南北跨纬度近50度。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4、领土的四端:最北:漠河镇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最南:曾母暗沙。

最西:帕米尔高原;最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汇合处。

5、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居第3位。陆界线:2万多千米。

6、濒临的海洋:从北往南有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及太平洋。海岸线长1.8万千米。内海有渤海和琼州海峡。

8、陆上邻国:14个:朝、俄、蒙、哈、吉、塔、阿、巴、印、尼、不、缅、老、越。

9、隔海相望的国家:日、韩、菲、马、文、印尼。

10、三级行政区划:省、县、乡三级及特别行政区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

11、34个省级行政单位:23个省、5个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4个直辖市(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和2个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

12、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和行政中心:p8。

13、人口数量世界第一:2000年达12.95亿;占世界21.2%。省区分布:最多:河南省;最少:澳门。

15、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增长快的主要原因:(1)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2)死亡率下降,出生率上升。

盆地交通和经济发达等地区人口多)。

17、我国人口总量仍持续增长的原因:人口基数大,青少年比重高。

18、我国人口的基本国策: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19、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汉族人口占92%,少数民族占8%。56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不一:壮族人口最多。

21、我国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汉族主要分布在东部的中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

蒙古族——那达慕大会汉族——赛龙舟朝鲜族——跳跳板苗族侗族——芦笙节。

23、我国地势的突出特征: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

阶梯名称平均海拔地形类型分界线。

第一阶梯4000米以上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第二阶梯1000—2000米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塔里木盆地、

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准噶尔盆地。

第三阶梯500米以下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三大丘陵。

24、西高东低的地势对气候、河流、交通、经济、水能的影响:

(1)对气候:使暖湿气流从东至西深入内地形成降水;。

(2)对河流:许多大江大河自西向东流入海洋;。

(3)对交通:东西向的河流沟通了东西交通;。

(4)对经济: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

(5)对水能:在阶梯的交界处,落差大,水能丰富,有利发电。

25、山脉两侧的地形区。

27、中华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28、我国地形特点:复杂多样,五种地形类型齐全(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盆地),山区面积广大。

29、四大高原:青藏高原——世界屋脊,雪山连绵,冰川广布,大江大河发源地;内蒙古高原——地表坦荡,一望无际。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黄土广布;云贵高原——石灰岩广布,地表崎岖。

30、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内有我国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和丰富的油气资源;准噶尔盆地——绿洲和垦区,受大西洋湿润气流影响。柴达木盆地——内陆高原盆地,四川盆地——紫色盆地,内有成都平原(天府之国)。

31、三大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

34、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南北温差大。成因:纬度位置。

35、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南北普遍高温。成因:纬度位置。

36、我国的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高原气候区。

37、空间上分布即地区分布:从东南沿海向西内陆递减。成因:受夏季风影响。

38、时间上分布即季节变化与年际变化: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降水年际变化大。

39、我国的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山高原气候。

40、我国洪涝灾害的原因:(1)夏季风与雨带进退的“失常”,往往会造成旱涝灾害。如果夏季风推进迟缓,久久徘徊在南方,则会导致“南涝北旱”;(2)如果夏季风推进迅速,且在北方滞留时间长,则容易出现“北涝南旱”

41、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划分:大兴安岭—阴山—冈底斯山为界线。

42、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位于的大陆亚欧大陆东南部和的大洋太平洋之间,海陆热力差异大。

45、主要外流河及注入的海洋。

注入太平洋:黑龙江、乌苏里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闽江、珠江、澜沧江。

注入印度洋:雅鲁藏布江、怒江。注入北冰洋:额尔齐斯河。

46、外流河的水文特征:随着雨带由南向北推移,河流水量骤增,水位上涨,形成汛期。随着冬季风……枯水期。

47、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夏季,随着冰雪融化,内流河水量增多;冬春季节河流流量减少,甚至断流。内流河大部分属于季节性河流。(注意:我国东北的河流有两个汛期,即春汛和夏汛)。

48、主要内流河:塔里木河:我国最长的内流河,位于塔里木盆地北部。

49、我国的主要湖泊。

(1)青藏高原湖区:青海湖是我国第一大内流湖,也是我国的湖泊。

(2)东部平原湖区:鄱阳湖(第一大淡水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

50、长江发源地: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源头:沱沱河。(黄金水道)。

流经省区:青、川、藏、滇、渝、鄂、湘、赣、皖、苏、沪(6300千米,中国第一,世界第三。)。

流经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主要支流:雅砻江、大渡河岷江(宜宾)、嘉陵江(重庆)、汉江(武汉)、乌江、沅江湘江(洞庭湖)、赣江(鄱阳湖)。

上、中、下游分界点:宜宾——宜昌——湖口。

初中地理地名快速记忆方法。

1.兴趣记忆法。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有了兴趣注意力必然集中,记得快,记得牢。因此一定要把“死”地名变成“活”地名,学得生动活泼,记忆地名轻松而有兴趣。例如美国的圣弗兰西斯科可以这样讲:

(1)首先在地图上指出该城市的位置,并拼写拼读数遍。

(2)理解:圣弗兰西斯科是美国西海岸的大港口。中国人习惯叫它“旧金山”。旧金山的开发与华工的血汗劳动是分不开的。1848年在这附近发现大金矿,美国掀起了采金热,大量招募华工。我国东南沿海农村有不少贫苦农民背井离乡,来到这里当苦工。他们栉风沐雨,披荆斩棘,修筑铁路,建设城市。因为该城是在采金业中迅速发展起来的,所以华侨最初称它为“金山”。后以区别于澳大利亚墨尔本新发现的大金矿,便改名“旧金山”。旧金山是美国华人的最大集中地,市内有一条“唐人街”,聚居着华侨及华裔7万多人。这条街充满了中华民族的乡土色彩,到处可以见到广东酒家、北京饭店和馄饨店、豆腐店等;每逢春节,街上就有耍龙灯、玩狮子、打腰鼓、放鞭炮的,说明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团结力。这样有目的地串插历史故事,就能使学生兴趣盎然,注意力集中,既进行了政治思想教育,又为难记的地名,打下了记忆的基础。

2.读练记忆法。

要想牢记地名,单听教师口讲不行,应该眼、耳、口、手一齐活动,互相配合,共同参加记忆。一般教地名可遵循如下几个步骤:

(1)在地图上指出地名的正确位置。

(2)在地图册或课本插图上找出同一地名的位置。

(3)工整地写出地名(有条件的还可以写出外文进行对照)。

(4)工整地进行填图或记笔记。

(5)拼读地名(由慢到快,反复念读)。

(6)在课前、课后进行指图练习或填板图。

3.分散记忆法。

一堂地理课上往往会出现很多地名,在短时间内要求学生全部记忆是有困难的。最好的方法是分散记忆,就是先统计教材中出现的所有地名。对于其中必须记的、不一定要记的、应该先记的或后记的都要心中有数,然后集中力量,逐个解决。这样既可减轻负担,又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北美洲”一章中出现的地名有很多,但如果仔细分析,就能发现其中有的可以暂时不记(如伯利兹和一些州名等),有的是已学过的(如格陵兰岛等)。经过这样化繁为简,记忆这些地名就不会感觉困难了。

4.联想记忆法。

联想记忆包括联想和对比: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因此教地名必须注意联系:地理学科具有区域性,因此教地名又必须注意对比,联系与对比的过程,实际就是训练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扩大思路和发展智力的过程。例如亚马孙河水量最大,应与刚果河水力最丰作比较;阿塔卡马沙漠最干旱,应与乞拉朋齐雨水最多作比较;巴拿马的科隆港,应联系到西德的科隆市……如此等等。这样既是讲新课,又是温习旧知识,天长日久,不知不觉就记忆了很多地名。

5.特点记忆法。

任何地名都具有其特有的历史、宗教、位置、轮廓、自然、经济、交通等特点。如能注意这些特点,引起并激发兴趣,也能起到帮助记忆地名的作用。例如西亚死海,一听名称就感到惊奇,油然起兴。读到死海附近地势最低,湖水盐分最高,湖内鱼虾绝迹,周围草木不生,失足跌入湖中并不沉没的奇怪现象时,自然想象出“死海死海真奇怪,不会游泳也能玩”的意境,从而可以牢记不忘。此外墨西哥是“仙人掌之国”,威尼斯是“水上城市”,摩纳哥是世界小赌国,梵蒂冈是世界最小的宗教国等等,都属于特点记忆。

6.分类记忆法。

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养成善于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归纳和综合的能力,属于发展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在总复习时编制地理表解,从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经济、城市、交通等方面进行列表对比,这样一方面可使知识系统化,另一方面又可在比较中加深对地名的记忆。

7.理解记忆法。

理解记忆是最好的记忆方法,为了把机械的记忆变为理解的记忆,可了解一些地名的由来。例如落基山原意是“岩石山”;苏必利尔湖意为“上边的湖”、“高的湖”,指该湖位于五大湖的上游,湖水下注休伦湖和密执安湖;太平洋意即“平静的海洋”,因麦哲伦环球航行时途经此地,一路风平浪静,未遇风暴而取名;再如洛阳在洛水之北(江北岸为阳),江阴在长江之南(江南岸为阴),这样顾名思义都是有助于记忆的。

8.无意记忆法。

就是给学生造成必学的环境,使他们不自觉地、被迫地进行学习和记忆。例如在教室或一些公共场所挂上中外地图及图片、塑制地形模型,放置地球仪等。学生经过长期耳濡目染,反复刺激,有意无意间会记忆很多地名。这对学生并不增加困难和负担,是记忆地名的好方法之一。

此外还有很多方法,如成立绘图小组,出地理谜语,举行象征性的“环球大旅行”游戏等等,都可以加强对地名的记忆,但必须围绕学习目的和学习要求进行。

初中地理背诵技巧和方法。

一.浓缩记忆法。

对学习材料进行提炼、概括、抓知识主要特征,用简要的语言高度浓缩,然后再展开记忆。

二.比较记忆法。

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才能有记忆。比较记忆法即把相反或相近的知识点进行对比,从而找出异同点进行归纳。获得感性的地理知识,形成新的地理概念。例如在中国地理中,把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以北的地理环境,等特点进行综合比较:秦岭一淮河以南地貌以盆地、丘陵为主,一月最冷月均温大于0℃,大于等于10℃积温4500℃以上,温度带是亚热带,干湿地区为湿润地区,年降水量大于800毫米,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耕地类型以水地为主等;而秦岭一淮河以北地貌以平原、高原为主,一月最冷月均温小于0℃,大于等于10℃积温4500℃以下,温度带是温带,干湿地区为半湿润地区,年降水量小于800毫米,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耕地类型以旱田为主等。

三.图文结合记忆法。

地图是理解、分析和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依托,文字是思想意识的反映。只有图文并茂,图文结合,才能使地图变得易懂,文字变得有所依托,才能更好地拓展创造性思维,培养地理学科能力。比如学习中国省、自治区、直辖市,看“中国政区”图,就容易学习,从而尽快地掌握各省、区、市的相互位置、方位、图形等。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