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银河期货心得体会如何写 银河期货工作(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6 16:53:04 页码:12
银河期货心得体会如何写 银河期货工作(5篇)
2023-01-06 16:53:04    小编:ZTFB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推荐银河期货心得体会如何写一

文|毛菊红

最近热映的一部电影《银河补习班》,在儿子外出的假期,和老公约好一起观看,坐在电影大厅,我和他都不约而同的流下泪来。

影片中的父亲马皓文用最走心的方式演绎了最深沉浓烈的父爱。马皓文是一名建筑工程师,因设计建造的大桥坍塌,替单位顶罪做了6年牢狱,妻子离去,错过了儿子马飞6年的成长教育,出狱后儿子成为顽劣不恭、名副其实的差生。

父亲用自己独特的教育方式把一个倒数第一的儿子,培养成为年级前十名,最后实现了自己当宇航员的梦想。

我感动于故事中父亲马皓文(邓超饰演)所展示出伟大的父爱,更感动于故事中的马飞在人生的“绝境”中总是忆起父亲对他的鼓励:“你的脑子要一直想,一直想,看看身边有什么可用的东西,永远不要认输”。

毁掉孩子,一句话就够了

这不影片虽然抨击了应试教育存在的弊端,但同时揭露了时下教育的变形,唯分数是从。

小时候的马飞被老师说成“缺根弦”,这三个字深深刻在了他的心中,总认为自己比别人笨,脑子转不过来;

故事中的教导主任阎主任总是带着有色的眼光看待马飞:“煤球再怎么洗,永远变不成钻石。”

你要知道老师的一句话就可能毁掉一个孩子的一生,父亲马皓文却耐心地引导马飞:你是这个地球上最聪明的孩子。”

现实中很多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上缺乏耐心、爱心,常常用言语辱骂孩子“笨死了”“蠢得像猪”……

其实这些带有负面强化的语言可能会让你的孩子形成思维定势,我就是最笨的,我就是最蠢的那一个。

塑造孩子,梦想很重要

现实中作为父母我们常常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唠叨,长大考清华北大,随着孩子升入小学、初中,许多父母在残酷的现实教育中,开始降低了要求,考上985、211也很好啊,高中三年,也许父母们就盼着孩子能够考上大学,一切就ok了。

然而在马飞成长的经历中,他的母亲也是这样的恐吓:“你好好读书,将来考清华北大,考不上清华北大,你就去楼下卖烧饼。”

父亲马皓文却是这样引导他:“考上清华北大不是你的目标,那只是通往成功的过程。”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两个人的教育方式截然不同,难怪马皓文不放心把儿子交给他的妈妈。

马皓文把梦想的种子种在了儿子的心中,伴随着父爱的浇灌、滋养,种子慢慢生根、发芽、生长,最后长成了儿子心中的参天大树。

个人认为这部影片父亲一定要去观看,因为在家庭教育中,父爱的缺失是一个普遍现象。

尤其是步入青春期,孩子更需要从父亲那里汲取力量。曾经有一项统计:如果三岁以前你没有被父亲举过头顶,那么在你的成长历程中将会缺乏胆量和勇气。

马皓文错过了儿子的童年时期,父爱的缺失让马皓文变得孤僻、调皮,但是父亲的及时补位让儿子马飞逐渐走向正规。

陪伴孩子,是最好的教育

幼年时期马皓文给予儿子深深的父爱,作为亚运会火炬传递的接力棒,为了送给儿子一个生日礼物---用足球做的地球仪,竟然忘记了火炬的传递;

他一出狱就把儿子接到身边,即使身无分文,也要拼命挣钱照顾孩子一日三餐,风雨无阻地骑车送孩子上学;

儿子觉得学习很难,马皓文就用小尺量了所有的课本,并告诉他每天就要学习0.1厘米的知识,每天在没有灯下绘图设计,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儿子自觉学习;

为了帮助儿子写作文积累素材,早晨带着儿子到山坡上附地嗅闻草香,感受自然的力量;

也许有的人会说,影片中的父亲不着调,孩子成绩差,也不给儿子报补习班补习,临近期末考试还带着孩子瞎转悠,差点命丧洪水。

但是作为父亲马皓文错失了儿子成长的6年,他很珍惜和儿子在一起的点滴时光。

作为父亲,他没有继父的耍大款,更没有学校阎主任的铁石心肠,但是他懂得陪伴和言传身教就是最好的补习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像箭靶子,连箭靶子都找不到在哪,你每天拉弓有什么用。”这是《银河补习班》中一句经典的台词。

父亲马皓文帮助儿子马飞找到了人生的箭靶,充分尊重孩子的兴趣。

儿子对电脑感兴趣,希望爸爸给他买一台586的电脑,他不惜卖血、卖表,做苦力也要送给儿子一台电脑;

儿子对飞机感兴趣要飞机模型,他就拼命挣钱买;

马飞对航天飞机展产生浓厚兴趣,他毅然决然地带着儿子走出教室,参观博物馆、游览故宫,选择最佳位置观看航展,满足了儿子的心愿。

也就是从这时候起,马飞找到了自己人生的“箭靶”,立志要做一名宇航员,飞上天空。

但是生活中许多家长不懂得尊重孩子的兴趣和天赋,一味用分数来要求孩子,格局太小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巴菲特说:“父母唯一应该为孩子多的事情,就是找到孩子的热情所在,鼓励他全力以赴地追求,并发挥得淋漓尽致。”

但是光有兴趣还不够,因为爱迪生说过:天才是99%的血汗加1%的灵感。相信马皓文说的那句话“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更加努力,这个世界一定会因为我们而改变。”

独立思考是教育的本质

影片中马皓文一直都不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但是在父亲的影响下,他学会了独立思考。

洪水中遇险,父亲的话语萦绕耳畔:“一直想,一直想,你一定会想到办法的”;

太空中为了解决线路板问题,马飞更是独自行动,拯救了飞船和两个人的生命。

是啊,一直想一直想,马飞可以干地球上所有的事情,这是马皓文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爱因斯坦说:“学会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比获得知识更重要。”

比教孩子标准答案更重要的是教孩子独立思考。只有独立思考才能面对人生各种困难和问题。

期末马飞写的那篇作文:“不可错过的时光”不仅展现了他的见识,更展现了他对未来的探索。多么有思考力的孩子啊!

推荐银河期货心得体会如何写二

黄河

您闪烁着华厦儿女的精神

您曾经欢笑过

也曾经把泪流

黄河

您用乳汁把我喂养成人

不论走到哪里

我都是您的人

黄河

您破开迷瘴

驱走了倭寇

开启了民族的灵魂

黄河

您是华厦儿女的生母

您不以自己的浩大而骄傲

不因自己的浑浊而俯首

黄河

您是液体的长城

您是长夜里的银河

抚平了祖国的坎坷

黄河

您秉承了您的人格

历史印证了您的诗歌

向着民族复兴召手

推荐银河期货心得体会如何写三

今天,我和妈妈一起看了一场,让人从头哭到尾的电影——《银河补习班》。

电影从这里开始演起,主人公马飞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差生,幼儿园老师都说他“缺根弦儿”,但马飞的爸爸马皓文却不这么认为,他认为马飞是世界上最聪明的孩子,在给马飞极大的鼓励。

初中时,马飞因为太淘气而被阎主任劝退,马飞的妈妈一个劲儿求阎主任,甚至都要给阎主任跪一下了,严主任也没同意。马飞的爸爸马皓文和阎主任打赌,马飞会在期末考试时考出年级前十的好成绩,阎主任答应了。马飞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出了前十的好成绩,马皓文特别高兴。

高中时,马飞靠着自己的实力考出来全校最好的成绩,阎主任说只有他才能去争得状元的名次,但马飞却选择了朝着自己的梦想前去——做了飞行员,最后他又努力的考上了航天员。在一次执行任务中飞船突然坏了,马飞用一种不认输的精神再一次创造了奇迹,修好飞船并安全地回到地面。

看过这场后,让我深深地感悟到:在任何困难面前,我们永远不要放弃。

其实,在生活中、在学习上,我们有许多挫折,比如说学英语,英语的单词特别不好背,有的还容易串,有的还太长,这是我们孩子学习的一大难点,但是学英语、背单词是有技巧的,用好了方法,学英语就会很简单。只要你坚持努力就没有什么难的。

遇到困难,一直想办法,就会成功。我学古筝就是如此,你从一年级开始学,遇到问题了我就去克服,现在已经学到八级了,我决心要一直学下去,我也会在自己梦想之旅上,努力奋进!永不放弃的!加油!

推荐银河期货心得体会如何写四

影片《银河补习班》讲述的是孩子马飞认定自己是个“会把爸爸蠢哭”的孩子,爸爸马皓文用自己独特的教育方法和满满的爱给予儿子马飞自由成长的空间,教会了儿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和面对困难的勇气;在爸爸的鼓励下,马飞逐渐变得自信,终于发现了学习知识的乐趣,就像父亲所说的:“每天进步0.1厘米,整个高中课本也就11厘米左右”;马飞从最初的垫底到逆袭考上飞行员,最后成为一名优秀的航天员的故事。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社会、学校、家庭、学生本人的共同努力,其中家庭教育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影片中父亲马皓文的一句“我不认输”和对生活的乐观,深深影响着马飞的一生。孩子天生具有模仿力,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于孩子良好生活习惯养成与性格的形成至关重要。父母平时在家要注重自己的言谈举止、一言一行,切记不可顺口说脏话、休息在家起床不收拾、物品乱放等;带孩子外出要带头遵守交通安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要按顺序排队、主动给年长者和孕妇、行动不便的乘客让座;就餐时要践行“光盘”行动;去公共场所要遵守公共秩序、不大声喧哗等。如果家长带头做到了上述各项,那孩子也一定会做的更好,好的习惯会传染,好的言传身教胜过一万句大道理。

没有哪个孩子天生就爱学习,就拿父母来说,也是在经历了生活中的种种不易之后,才发现学习是相对“容易”的事。影片中父亲马皓文不像传统家长那样一个劲儿的催促孩子学习学习再学习,他允许孩子早睡,甚至允许孩子玩电脑,带孩子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他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和兴趣,引导孩子将学习当成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尤为重要的是他相信自己的孩子一定能做得更好。如果成绩不好就遭到歧视甚至辱骂,这样只会让孩子更不想学习,甚至讨厌学习。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如果父母能够看到孩子的优点,从而进行正确的教导,那么结果就会有所不同。保持希望,坚信理想,即使生活并不简单,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每天对准目标拉弓放箭,把努力平均到时间的每分每秒。作为父母,要循循善尽,先易后难,使出浑身解数逐步引导孩子一点一点地“爱”上学习。父母要和孩子一起去探索知识的奥秘,一起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在探索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满足感”,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激发学习的动力,孩子才会愉快地学习。

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家的温馨。影片中在父子二人看完航展返回途中,他们遇上了特大洪灾,当马飞被困在洪水中时,父亲的引导让他快速冷静下来,找到了求生的办法,马飞有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有自己想要追求的梦想。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学会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比获得知识更重要。孩子要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而家长最难做到的就是如何去引导孩子独立思考。作为家长要尊重孩子,要与孩子平等相待、相互顺畅交流各自的看法,从孩子的个性差异出发,因材施教。对孩子不成熟的行为要进行限制,并坚持正确的观点,错的就不能顺从,哪怕让孩子受点委屈,也得让其明白是非。家庭成员之间要互敬互爱,为人处世通情达理,家庭气氛安定和睦、融洽温暖。在这样的家庭环境熏陶下,孩子才能养成平等、仁爱、独立性、自信心强等好的性格特点。

家庭教育和学校老师的教育两者是有机联系、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两者要互相配合,紧密联系,互相支持,缺一不可。影片中马飞面临学业问题,父亲马皓文从未放弃,鼓励孩子找到心中的梦想并为之努力,马皓文向教导主任求情,打算用一个月时间将马飞的学业提高,证明马飞不是不可救药的学生。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学校专业化的管理、系统化的教育和老师的辛勤汗水,毕竟父母不是“专业人士”,系统性、专业性的工作还是由专业人士来完成。但父母不能因此而成为“甩手掌柜”,放弃家庭教育的“责任”,而是要主动加强与学校、老师的沟通、联系,积极了解孩子在学校、班级的动态,使家庭和学校形成一股教育合力,配合学校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育的目的。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有力助手和必要补充,只有家校联手、各负其责,才能更好地教育好孩子,达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一致性,让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做一个有责任心,对社会有用的人。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是国家的未来。敬爱的周总理年少时的理想“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深深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为祖国的富强而奋斗。父母和老师应该用爱去言传身教,告诉孩子如何爱自己、爱他人、爱家、爱国,这样才能培养出祖国真正的栋梁之才。从小就埋下努力践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正如影片中父亲马皓文所说的,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座桥,修好这座桥,是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每个人,包括自己,加油。最好的教育从来不全是课本上的文化知识,还有能扛事的能力,孩子能扛多大事,就能成多大事。影片中父亲的终极使命,其实是培养出能扛事的孩子,既教会孩子怎么成功,也教会孩子如何勇敢面对困难和失败,并最终战胜自己。

未来社会的人才应该是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不仅具有高智商及丰富的知识,而且还应该具有高情商:身心健康、有责任心,对社会有用的人。

推荐银河期货心得体会如何写五

算是后知后觉吧,因同事的推荐走进影院的时候,不知道《银河补习班》早在全国多处点映,已在网上炒得火热。不愿在网上事先了解剧情的梗概,是想不经意间能够更多地体验到电影带来的震撼,就像当年误打误撞和儿子观看《寻梦环游记》一般,少些剧透反倒更容易收获更多的感动与惊喜。

看得出,这是一部用心了的作品尽管有些场景太过夸张,有些逻辑不够合理,但仍觉得这是一部令人欣喜的好电影。甚至觉得它对于中国教育类电影的价值就像《流浪地球》对于中国科幻电影一般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电影讲述了父亲马皓文因设计的大桥崩塌,替单位背黑锅入狱,错过了儿子马文7年的成长,出狱后,以自己的方式教育孩子,成功将儿子从一名学渣培养成学霸,并最终成为宇航员的故事。

观影的过程中多次落泪,也心生惊喜。感动于父亲对孩子的理解,感动于导演对于当下教育的理性思考。《一个也不能少》、《老师好》也都是国内教育类电影,但它们更多关注的是师爱,是老师的责任与奉献,而缺乏对教育理念与教育目标的解读与呈现。《银河补习班》突破了这样的局限,他明确表达了教育的价值:教育不是为了培养高分的学霸,而是要培养能够独立思考,具有健全人格的人!

曾有位想择校的家长问我:什么是好学校啊?她认为大家都抢着上的学校就是好学校,名校就是好学校。这其实是很普遍的现象,对于教育,许多家长都是跟风而行,别人说哪所学校好,就削尖脑袋跟着去;别人说要给孩子补习,就赶紧给孩子报班,而对于教育本身却懒得探究与思考。如果这部电影能给家长带去关于教育的思考,从而改变固有的教育观念和方式,无疑是件功德无量的事。但我也有两种担心:担心因为电影一些脱离实际的逻辑硬伤,会成为许多人全盘否定的借口,从而否定了电影所传达的正向的理念;担心电影中呈现的学校是有一所走极端的名校,家长会映射到现实中来,也学着马爸爸干预学校的教育,反而贻误了孩子也伤害了学校。但愿是杞人忧天!

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成绩无疑都是最被看重的。择校的竞争、中考的分水岭、高考的指挥棒催生着教育的焦虑与功利。一些自媒体为了抢流量、蹭热度更是在招生季四处搜集各校的考试排名,且广而告之,更是加剧了追求升学率的热潮。

对于学校教育一直以来似乎都存在着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之争,其实,应试能力本身就是人必备的一种素养,素质教育包含了应试,也包含了追求应试成绩。只是相对于“考什么就教什么,不考就不教”的应试教育,素质教育还重视应试和成绩以外更丰富的素养,如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不可否认,不少做教育的人也对素质教育的认知不够明晰,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多组织活动,就是不考试。李镇西说:只要目中有人,就是素质教育!他强调:不管素质教育的内涵多么丰富,它都指向人的全面而主动的发展。只要心中随时真正装着“人”——人的心灵、人的个性、人的尊严、人的未来……而不只是分数,那么你教育的举手投足,时时刻刻都是素质教育。

这是比较贴近实际和接地气的定义,事实上也无需将素质教育过分地抬高,它只是一种教育的常识,是一种对教育朴素的认知,是对教育本原的回归。学校需要考试,但学校如果考试至上,过分功利化,倡导一切围绕考试而转则会让人不寒而栗。当看到有老师领着一群孩子走进我办公室,只是为了举证某个孩子如何之“坏”;当看到班主任老师发动全班同学向我告状,只是为了让我看清某个孩子所谓的品行恶劣“真面目”时。我震惊了,想象不出这竟是为人师者的行为。老师把孩子完全放在了自己的对立面,就像影片中的闫主任一样,追求的不是理解与包容,不是如何引导和转化,而是想尽办法证明自己的判断正确,证明学生的愚蠢与恶劣。老师本身都是这样的认知,又如何带给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

印度电影《地球上的星星》中小男孩伊夏有着阅读和书写障碍,再怎么努力,他的学习还是没有办法跟上同龄人。没有人能够理解他,家人、老师、同伴都认为他是态度问题,是调皮、是顽劣。他遭受的是无尽的打击与歧视,直到碰到那位乐观、包容的美术老师尼克,他才看到了阳光,看到了自身的价值,找到了快乐。

学习过心理学,知道阅读与书写障碍,却似乎从没想过我们自己的学生会有这样的障碍,而学校教育的评价体系对特殊孩子的包容度远远不够。这样的孩子也往往要遇上包容、睿智的老师或父母才能拥有光明和出路,就如《放牛班的春天》中顽劣的皮埃尔·莫安琦碰到了克莱门特老师,最终成为著名的指挥家;《叫我第一名》中天生患有妥瑞氏症的拉德·科恩碰到了开明的校长,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而很多时候,许多老师无法站在更高的角度去审视自己的教育,没有更多的耐心去接纳和包容不太听话的学生,让我们的教育带给学生的不是成长,而是伤害,是摧残!

为邓超能拍摄这样的电影点赞,觉得它会比一部著作、一次讲座更有意义,对人的启发更大。也许它没有《三傻大闹宝莱坞》《摔跤吧爸爸》那么成熟,但它是基于中国教育的思考,已经有了中国本土的特色。《银河补习班》应该是家长的补习班,也是教师的补习班。

教育需要包容,需要智慧,需要真正的爱,而作为教育者的我们,需要学习,需要提升自己的格局、眼界,提高我们能够给予支持孩子适合的教育的能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