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中华典故心得体会及收获(精选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14:46:37 页码:13
最新中华典故心得体会及收获(精选8篇)
2023-11-18 14:46:37    小编:ZTFB

写心得体会能够激发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和认知,进一步激发个人的潜能和能力。写心得体会时,可以根据读者的需求和背景进行针对性的思考和总结,更贴近读者的实际情况。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挑选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

中华典故心得体会及收获篇一

中华典故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通过学习与理解中华典故,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其中所蕴含的智慧和哲理。近期,我在课堂上学习了一些中华典故,让我受益良多,领悟到了许多道理。下面将从“阿鼻地狱”、“掩耳盗铃”、“杯弓蛇影”、“守株待兔”和“画蛇添足”五个典故中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阿鼻地狱”典故向我们揭示了人们在贪欲、欺诈和作恶中所受到的报应。这个典故告诉我人应该遵循道德之路,为人诚实守信,不能贪欲无度,不要追求短暂的物质享受,更不应欺诈他人。只有以一颗善良的心待人,不断修炼自己的道德底线,才能够走上幸福之路,得到真正的快乐。

“掩耳盗铃”典故告诉我们有时候我们要正视事物的本质,而不是仅仅看表面。它是通过一个盗贼试图通过把耳朵掩起来来防止听到铃声来偷窃闯入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我们怎样忽略或者否认问题的存在,它仍然是存在的。只有面对现实,才能解决问题。忽略和逃避只是让问题变得更加严重,我们应该拿出勇气与智慧,去正视和解决问题。

“杯弓蛇影”典故警示人们要谨慎对待周围的事物,不要因为主观臆测而将一些简单的事情复杂化。正如典故中的故事,一个人在夜晚听到杯子掉在地上的声音,他却下意识地认为是蛇,被杯子的倒影弄得惊慌失措。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遇到类似的情况,可能会因为自己的臆测而感到恐惧和焦虑。因此,我们要保持一颗冷静的头脑,客观地看待事物,避免主观臆测和不必要的担忧。

“守株待兔”典故告诉我们不能依靠运气而不付出努力。典故中描述的是一个种地的农夫守在一株死去的树旁边,希望能捕到路过的兔子。但他只是依赖幸运,没有付出努力,最终一无所获。这个典故启示我们要珍惜机遇,但更要付出努力去争取并利用它。只有通过辛勤的努力和持久的坚持,才能够取得成功。

“画蛇添足”典故揭示了我们在做事情时不要过分追求完美。典故中讲述了一个人在画蛇时不满足于它的现状,认为蛇少了一只脚,于是他又画了一只脚,结果画得蛇不像蛇了。这个寓言告诉我们,在做事时要适可而止,不要过分执着于细节,否则我们可能会因为一味地追求完美而失去整体。

通过学习中华典故,我深深地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智慧。每个典故背后都蕴藏着深刻的道理和价值观念,它们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获得智慧和引导的宝贵资源。我相信只要我们在生活中运用这些智慧,去践行这些价值观念,我们就能够获得更丰富、更有意义的生活。

中华典故心得体会及收获篇二

中华成语是我国独有的文化瑰宝,它们短小精悍、富有哲理,凝结了中国人智慧的结晶。每个成语都有其独特的典故,背后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价值观。通过学习中华成语典故,我深深感受到了其深远的思想内涵和实践价值。首先,中华成语典故有助于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其次,中华成语典故可以激发思考和智慧,帮助我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最后,中华成语典故还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使我们的表达更生动、准确。

学习中华成语典故,首先让我对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例如,“君子之交淡如水”这个成语典故中,讲述了孔子与颜回的关系,强调了君子之交应该淡薄如水。这种“淡”即指追求真实、纯粹的人际关系,而不是背后藏着利益和算计。通过这样的典故,我们意识到应当用一种清醒的眼光去看待人际关系,与背信弃义的人保持距离,与真诚善良的人结交。而“有志者,事竟成”这个成语典故告诉我们,只要志向坚定,付诸行动,困难和逆境都能被克服,最终追求的目标一定会达成。这样的成语让我明白了价值观念的重要性,同时也激励我坚持自己的信念和理想。

其次,中华成语典故可以激发思考和智慧,帮助我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例如,“班门弄斧”,这个成语典故讲述了一个人去大厦下红楼雨转定能弄来一把斧子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能太过自负,要时刻保持谦虚和谦逊的态度。而“破釜沉舟”这个典故则告诉我们在面对困境时要勇往直前,全力以赴。通过理解这些中华成语典故,我们可以得到启示和帮助,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展现出智慧和勇气。

最后,中华成语典故还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使我们的表达更生动、准确。例如,“画蛇添足”这个成语典故告诉我们在处理事情时不能浪费精力,做一些多余的工作。而“名满天下”这个典故则表达了一个人的名声在全世界都被人所熟知。成语典故的朴实而形象的表达方式,让我们的语言更具有文采和表现力,更能够引人入胜,并且也有助于加深对成语含义的理解。

总而言之,中华成语典故不仅有助于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也能够激发思考和智慧,帮助我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同时,它还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使我们的表达更生动、准确。通过学习中华成语典故,我深刻感受到了其深远的思想内涵和实践价值。它们不仅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当代人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只有我们掌握了这些成语典故,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

中华典故心得体会及收获篇三

典故是一种寓意深远、历久弥新的文化符号,凝结了民族智慧和文化底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留给后人的典故丰富多样,自古以来广为流传。通过研究中华典故,我深刻感受到了其丰富的智慧和深刻的道理,对我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中华典故教会我“不忘本”,保持初心。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千百年来的文化传统是中华民族的根基和灵魂。许多典故中的人物或事件都是历史的缩影,如《滥竽充数》中的“西门豹”和《杀鸡取卵》中的“邓艾”,他们都是历史时期的英雄人物。通过了解他们的故事,我明白了中华民族有许多优秀的先辈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我应该铭记历史、传承文化,不忘本始终。

其次,中华典故教会我“知进退”,研究策略方法。在中国古代,善于谋略和智慧是很重要的品质。诸如《刻舟求剑》中的故事,告诉我们时代在进步,不断变化,我们应该根据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思维。在人际关系中,我学会了用“忍耐”与“委婉”处理矛盾问题。在学习中,我发现一味强调读书的速度和压力,并不是明智的做法,而是要有度和深思熟虑。

第三,中华典故教会我“有为风范”与“智慧品格”。中国古代的典故中,为人处世之道是一个重要的主题。比如《空城计》,诸葛亮的智慧和胆识成为无数人所佩服和推崇的典范。通过学习他们宽容沉稳、以智慧处理事物的精神,我深深体会到做人的智慧,做事的本领是我们应当追求的理想。

第四,中华典故教会我“难得糊涂”,对待人生的态度。《聋子摸象》这则典故告诉我们,人们在生活中应当虚心向他人请教,有时也许需要放下既有的想法和知识,去重新审视问题。很多时候,事实远比想象复杂,我们并不具备所有的信息和知识,但如果我们固执己见、一意孤行,可能会导致不必要的错误。因此,我学会了虚心、学习态度去对待困难和未知。

最后,中华典故教会我“立志报国”,肩负责任。中国古代的许多典故中,都表现出了人们对国家和社会繁荣的渴望。比如《西施送吴太子》中的西施为了追求国家的和平和统一,主动献身。这种为国家负责、献身国家的精神和态度令我深深感动。作为当代年轻人,我们应该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关注社会的发展,为国家的繁荣尽自己的努力。

通过学习中华典故,我不仅对中华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更发现了其中蕴含的智慧和人生哲理。典故让我明白了传统的力量和价值,也教会了我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以及如何正确处理问题。在典故的世界中,我看到了一个个不屈不挠、智慧无限的英雄,我为之肃然起敬,也希望自己在未来的成长中能够传承和发扬这些中华文化的精髓。

中华典故心得体会及收获篇四

中华成语是中国语言文字的精华,充分体现了中国人的智慧和文化底蕴。其中的典故更是给人们提供了许多启示和反思。通过对中华成语典故的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了其中的智慧和价值观念,让我更加热爱和珍视中国的传统文化。

首先,我从中华成语典故中体会到了诚实守信的重要性。例如,成语“一诺千金”告诉我们要言出必行,信守承诺,这是做人的基本原则。在现实生活中,也经常可以见到一些人不守承诺,言而无信的情况,这不仅会破坏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也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正常运转。因此,我们应该像典故中的人物一样,保持一颗诚实守信的心,做到言行一致,言出必行。

其次,中华成语典故还教会了我如何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例如,成语“以德报怨”和“以德报德”告诉我,要用善良和宽容来对待他人,不论他人对自己有何种行为,都要有一颗宽宏大量的心。“以德报怨”中的“敌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往往是指那些与我们存在矛盾或者有意见的人,而“以德报德”则是指我们要对待那些对我们友好、帮助我们的人。通过正确的处理人际关系,不仅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冲突,也能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网,为自己创造更多的机会和资源。

再次,中华成语典故更是大师们留下的精神财富,对我而言,它们是我的精神寄托和源泉。例如,成语“心灵手巧”和“笨鸟先飞”告诉我要保持学习的热情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心灵手巧”中的“心灵”强调的是内在的思维方式和创造力,而“手巧”则强调实际动手能力。“笨鸟先飞”告诉我要主动出击,不断积极地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和能力,使自己能够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正是这些成语典故的引导和启示,让我时刻保持着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对知识的渴望。

此外,中华成语典故也让我深刻认识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成语象征着中国文化的智慧之光,每一个成语背后都蕴含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例如,成语“独具只眼”和“百花齐放”都揭示了中国人对审美的追求和对多样性的崇尚。独具只眼就是指一个人在欣赏和品味事物时具有独特的眼光和见解,能够看出别人看不出的美。而“百花齐放”则强调了多样性和包容性对于文化繁荣的重要性。通过学习这些成语典故,我深深体会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

最后,中华成语典故还教会了我如何正确看待和面对挫折和困难。例如,成语“蛟龙得水”告诉我,要抓住机遇,善于利用环境和条件,达到最好的效果。“蛟龙得水”中的“蛟龙”就是指那些具有潜力和优势的人和事物,而“水”则是指适合这些人和事物发展的环境和条件。通过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个典故,我明白了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要善于找到机会和优势,以最佳的方式应对,克服困难并取得成功。

总之,中华成语典故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智慧的结晶。通过学习和领悟其中的意义和价值观念,我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也从中汲取了智慧和力量。它们不仅对我的成长和发展有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还让我更加热爱和珍视中国的传统文化。

中华典故心得体会及收获篇五

中华成语是中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这些成语不仅言简意赅,而且富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智慧。通过对中华成语典故的学习,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并汲取到了许多宝贵的人生智慧。

第二段:成语的美妙之处。

中华成语以其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方式,生动形象的寓意,深入人心。例如,“拔刀相助”、“临危不惧”等成语,都通过短短几个字能够传达出人们面对困难时的勇气和坚定。这种言之凿凿的力量,让人印象深刻,使成语成为了人们交流中的一把金钥匙。

第三段:典故的故事性。

成语的背后多有动人的故事。例如,“破釜沉舟”这个成语,讲述了战国时期楚国诸葛武侯攻打赵国时的故事,他为了激励士卒,下令破坏后方的锅具,表示将与敌人决一死战。这个故事不仅鲜活地展现了当时的历史场景,更传达了诸葛武侯“不破釜沉舟、无出重围”的决心和魄力。这种寓意丰富的典故,使成语不仅有了点睛之笔,还增添了生动感和故事性。

第四段:成语的智慧启示。

中华成语典故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启示。例如,“忍辱负重”这个成语,讲述了南宋时期名将岳飞被辱后积极鞠躬修身,借敌以力的故事。这个成语告诉我们,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我们应该坚忍不拔,不屈不挠,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超越困境。这种智慧启示,让我们懂得了在面对逆境时应保持一颗坚毅的心,以及如何以智慧和勇气来应对困难。

第五段:成语的传承和发展。

中华成语是我国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新的成语和典故不断涌现,丰富了人们的交流方式和表达能力。而我们作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者和发扬者,应该积极学习和运用中华成语,将其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总结:

通过对中华成语典故的学习,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智慧。成语的简练对白、独特的寓意和丰富多彩的典故,让成语成为了中华文化的瑰宝。同时,成语也教会了我如何面对困难,追求真理和道义,并以坚毅的心态去追求自己的梦想。作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者和发扬者,我将继续学习和运用中华成语,用智慧与勇气去书写自己的人生。

中华典故心得体会及收获篇六

成语,是我国的一种特殊的词汇,它一般以四字的为主,当然,也有六字的,如“此一时彼一时”等,也有八字的,如“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等,甚至有其他字数的。今日要说的成语,它的背面都有一个小故事,如刚刚所说的“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既然说到了这个词,那就给大家讲有关这个的故事吧!

相传,东汉时的班超奉朝廷之命出使西域,先到鄯善国商对此进行破坏。班超察觉到这个情景后,认为必须消灭掉这些人,并比方说:“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当夜他就带了一些壮士,攻入匈奴行营,杀死匈奴秘史和随从。第二天,他再去与鄯善国王谈判,最终完成使命。“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常用作“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中华典故心得体会及收获篇七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典故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智慧。通过学习中华典故,我深受启迪,体会到其思想价值的独特魅力。以下将从启示思维、丰富词汇、增长见识、培养情操、借鉴行为五个方面,谈一下我对中华典故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启示思维。

中华典故中蕴含的智慧和人情世故,常常给我以思考的启示。例如,《左传》中“微言大义”一词,告诉我不论是友情、爱情还是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微不足道的一句话可能会影响到我们的关系,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谨慎言行,妥善处理人际关系。

再例如,《增广贤文》中的“宁折不弯”故事,告诉我在面对不公正、不正义的时候,即便面临压力和困难,也要坚守自己的原则,不妥协,不能低头,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

第三段:丰富词汇。

中华典故所使用的词汇,不仅富有文化底蕴,还表达了丰富的情感和思维方式。比如《红楼梦》中的“贾母”一词,形象地描绘了一个温和、睿智、慈祥的母亲形象,给人一种亲切感和温暖感。学习中华典故不仅能够丰富我们的词汇量,还能够让我们在表达自己的思想感受时更加地准确和精准。

第四段:增长见识。

中华典故所蕴含的深邃思想和历史智慧,不仅让我获得了丰富的人文知识,还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比如《孙子兵法》中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体现了战争策略的智慧,让我对军事战争有了更清晰的认识。通过学习中华典故,我不仅开阔了视野,还能够以历史的眼光审视和理解当下的社会,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第五段:培养情操。

中华典故中所体现的人文情怀和道义准则,对我的心灵修养有很大的影响。比如《史记》中“有容乃大”一词,教导我们待人宽容,不计较小节,从容应对人生的起伏。这种培养情操的力量对于我个人的道德修养和文明素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学习中华典故,我学会了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处事态度端正,提高了自己的情操素养。

总结:

总体而言,通过学习中华典故,我们不仅能够从中汲取智慧,培养思考能力和情操,还能够丰富我们的词汇量,增长见识。中华典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深层次的思想和价值观念,为我们提供了思考和成长的机会。作为当代的中华子孙,我们应该珍惜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财富,将中华典故这个瑰宝传递给更多的人,并融入到我们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和活力,为更美好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华典故心得体会及收获篇八

人们常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故事源远流长。”看完了以上的精美展示,相信大家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我国的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古代发展过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

其实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正是我们经常耳熟能详的传统节日。比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等,都是我们所熟知的节日。“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传统文化中有很多优秀的东西,我们需要坚守的是传统文化中那些优秀的富有民族精神的东西,物质文化如国画、书法、碑刻,精神文化如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坚守的。

然而,随着社会的变革,一个严峻的现实是,我们很多传统节日都被冷落了,诚然,圣诞节、复活节等“洋节”的到来带给了我们新鲜活跃的西方文化,拓宽了我们的视野,丰富了我们的见闻,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如今的人们,尤其是年轻人,似乎对“洋节”过分偏爱从而忽视了我们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在这个农业文明向城市文明、工业文明转化的时代,传统节日仪式上的淡化虽难以避免,但节日若是被人们淡忘,甚至寻觅不到一息对传统节日的记忆,那将是危险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需要优秀传统文化滋养,不尊重不善待传统文化,难免逐渐丧失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在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如何坚守传统文化,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重视的课题。

每一个佳节都寄托着华夏儿女源自民族本性的希望和祝愿。在中国,每个传统节日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寓意,每个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都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里面所蕴含的是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智慧的结晶。当下,只要我们记住传统节日内涵,牢记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深刻韵味,改变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未尝不可。

当然,坚守传统文化内涵意在守住民族文化的深刻内涵,这并不意味着墨守陈规或固步自封,而应是呼应时代、顺应发展要求、创新形式和突破。

节日是一种文化习俗,节日的意义,主要在于弘扬一种文化,倡导一种精神,如果借节日安排休息度假,那就忽略了节日的文化价值,让节日埋没于集中进行的物质消费中,依附于它的休闲活动,自然会变得乏味。节日,不能仅仅被当作是消费和休闲,人们更应注重享受文化的滋养。因此,“黄金周”不能只有“黄金”,好淡忘了“文化”!

春节,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心结。春节,这高悬在民族天幕上的古老明灯,以其独特而永恒的光芒映照着当代社会生活。这样的光芒,明亮又温暖,从满满羁旅风雪夜归,到春运期间滚滚人潮,构成了从古到今中国春节来临之际永恒的景观。回家过年,不仅仅是亲人的聚会,也是精神的洗礼与伦理关系的更新。现代化的进程可以改变人们的生活,但是改变不了春节返乡的汹涌人潮,改变不了天下游子们的一片归心。它是中国民众一年一度的情感释放日,我们应该努力使充满活力与温情的传统春节,永远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的期盼。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在全球化浪潮中坚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在文化多样性中闪现出民族文化的光彩。

清明节,也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不仅是人们祭祀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清明节祭祖扫墓、追念先人功德的活动,与中国文化深层的祖先崇拜、孝的文化之间有着深刻的关系。而这种文化正是中国社会几千年来得以和谐稳定的支柱。清明更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催护新生的季节仪式。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大节。起源与人们对月亮天体的崇拜,复合了古代秋尝与祈求子嗣等内容,蕴含了中国人家庭团聚、分享亲情、向往美好的人伦理想,具有整合与调节社会关系的重要意义。赏月是人与自然的对话、沟通良机,也是实现人际关系协调的有效途径。在人心日渐疏远的今天,中秋赏月仍然寄托着中国人“天上月团圆,地上人团圆”的情怀。对于今日的中国人来说,每年一度的中秋佳节仍是不可缺少的精神文化。

有人说:“只有整个社会具有文化良心,我们的文化才有希望。”所以在我成长的路上,我那不变的初衷——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始终伴我左右、牵着我的手,于是我成长的脚步更沉稳、更坚定!

我非常之荣幸的参加了宁海县的首届公民道德公益大讲堂,本次大讲堂的主题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做有道德的人”,大讲堂的目的是“构建和谐社会,再现中华盛世”。

谈起“中华文化”这四个字,使人自然而然的想起了一句话叫“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这是教科书中常见的用来描述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句话,可是,要是问到什么是中华传统文化,又有几个人能回答上来呢?就是这样一个问题,引起了我的反思,身为一名中国人,炎黄子孙,华夏儿女,却不知道什么是中华传统文化,我想这是让我自愧的事情,更是让我痛心的事情。

虽是短短四天的学习时间,却是让我受益匪浅,感悟颇深,我是没有什么资格和能力来向大家阐述什么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因为连我也正处在认识和学习中华文传统化的道路上,我知道,要想要真正的领悟几千年前的古圣先贤传承下来的智慧和真理,是要我的用一生时光来学习和践行的!我能做的就是做好一个中国人的本分——弘扬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和做一个有道德的中国人!

就谈谈我这四天来学习的感受吧!

大讲堂的整个学习过程是不收取任何费用的,除此之外还有免费的午餐和学习资料,还有免费的纪念品!这样的公益活动已经很少见了。据我所知,参加大讲堂的义工是五百多人,想必大家都知道什么是“义工”,就是除了要干最脏最累的活以外,他们的付出是没有任何报酬的,我所要讲的不仅仅是义工的概念,而是他们身上令人尊敬的品德,见人鞠躬一定达到九十度,无论对方年龄大小都称呼为“老师”,每一次台下观众鼓掌,站在一旁的义工们必是鞠躬表示感谢,四天来,我看见的加上我没看见的,我不知道他们每一个义工鞠了多少次躬,真的是数也数不清。在这些义工当中,上至八十多岁的老人,下至十一二岁的儿童,在我看来,我们这些人哪里称得上是“老师”啊?他们,才是我要学习和尊重的老师啊!

这些义工们,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只想说一句,感恩,感谢!

在每天到达会场之后,都会诵读《弟子规》,全场三千多人,诵读经典,有些甚至过目不忘,我记忆最深的就是“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是为人子的道理。有一位讲师说,中华传统文化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孝”字,两个字就是“道德”二字,还有一位讲师说过,《弟子规》不仅仅是儿童的规,更是做人的规,确实,《弟子规》中许多都是做人处事的道理。对待父母要“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对待兄弟朋友要“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对待自己的行为要“朝早起,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与他人相处则要“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等等做人处事的道理不胜枚举。

讲课的内容我就不详细说了,因为仅凭我三言两语是无法阐述和描述清楚的。

在一场场的讲课中,感动之处可以让人痛哭流涕,激动之处可以让人手掌发麻,几次我都是眼含热泪,哽咽低头,就在举行闭幕式,观看讲课花絮时,我从屏幕上看到一行字:义工们不忍心浪费一粒粮食。屏幕上出现的是收拾饭盒的义工们,面带微笑的在吃从观众手中收回的饭盒中的剩菜剩饭,有些还看见镜头不好意思的躲开了,这时,我再也无法把他们吃剩菜剩饭的镜头看完了,我再也无法忍住自己眼中的泪水,低下头,任由泪水在我的脸颊上滑落,脸上是痛苦的表情,心中更似针扎。满脑子都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虽然我这四天把自己的饭菜全吃的一干二净,但是还是觉得内心是深深地自责和痛苦。

也许,面对这五千多年传承下来的中华传统文化,我还很小,还很不懂事,但是我知道,我有义务和责任,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在现在的今天,尤为重要!

当时间的沙漏漏下最后一粒沙粒,金子的本色才会如此灿烂;当贝壳的泪痕划过最后一瞬,珍珠的色彩也会如此耀眼。当六年的养分在体内积累,毛竹的生机也会如此蓬勃。

正是由于历史的洗礼,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最终诞生了华夏女儿的独一无二的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人的使命。材料中所说的那个歌星的经历,正是由于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观念的更新形成的。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现如今,知道重阳节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感恩节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情人节的人越来越多,可知道七夕节的人越来越少了。对于我们先辈留下来的许多传统节日,我们中的许多人都几乎全都置于脑后了,这难道不是一种崇洋媚外吗?这难道是我们口口声声说到的责任感吗?然而,我们身边其实有许多人在为我们做榜样,他们能坚守自己的信念,鼓励人们学习继承优秀传统文化,著名学者马寅初不就是吗?他积极提倡我们青少年应当多多学习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虽然世界正在多元化,但是,我们传统的中化文化不能丢!因此,我们是否想过,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否会被他国文化所取代?这个答案须靠我们用行动来回答。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继续发展的基石,是我们共同保护,共同继承的使命。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让我们坚定信念,共创美好未来!忆往昔,若不是司马迁的沥尽心血,怎会有《史记》的鸿篇警后人,若不是李时珍的跋山涉水,怎会有《本草纲目》的福祉遗万年代;若不是曹雪芹的五次易稿,怎会有《石头记》的哀婉催人泪?看今昔,是谁苦心钻研十余载,终使两星成?是谁奋斗十八年,终抱金牌归?是钱学森!是申雪与赵宏博。他们是继承了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中的坚定,他们是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典籍中的不懈。正是由于继承和传扬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精神,才使得他们能够这般坚定,这般执着。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虽如一根小小的火柴,但仍能点亮一片星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虽如一片绿叶,但能点缀整个春天;传统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虽若驾一叶扁舟,但仍能惊动一片大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