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纪念端午心得体会怎么写(大全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08:19:42 页码:12
2023年纪念端午心得体会怎么写(大全19篇)
2023-11-18 08:19:42    小编:ZTFB

通过总结和概括经验,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尽快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编写一份完美的总结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方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

纪念端午心得体会怎么写篇一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又称端阳、重五、端五节。今天端午节的众多活动都与纪念我国伟大的文学家屈原有关。

屈原(公元前340-278年),战国时代楚国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爱国诗人。他一生忧国忧民,不屈服恶势力。当看到自己的政治主张不能被昏庸的楚怀王所接受,写出了《离骚》、《天向》等不朽诗篇。而强大的秦军又终于打败楚国时,他满怀悲愤地于汨罗江投河自尽,终年六十二岁。

江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此风俗日后演变成赛龙舟。人们纷纷拿出家中的粽子投入江中,让鱼吃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尸身,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

从此,每年五月初五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喝雄黄酒,以此来纪念诗人,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

老师们、同学们!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xx多年历史。 据《史记》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强烈反对,屈原去职,被赶出成都,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等,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 五月五日 ,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些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效仿。后来因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业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以后每年5月5日定位端午节。

端午节,门查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酒.龙舟下水喜洋洋,这些,都是曾经在端午节上最热闹的活动。

当我们还沉寖在西洋节日的欢声笑语中时,据可靠消息说"亚洲某国准备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端午节为本国的文化遗产,目前以将其列入国家遗产名录,听了这些,中国人除了惊讶只有尴尬,这不仅仅是一个传统节日的得失,不仅仅是少了几项庆祝的活动,更重要的是,这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丰富,留存着华夏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每一次传统节日,就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强和洗礼,如今,这个拥有20xx多年的历史的传统佳节眼瞅着即将成为他国的国家遗产,我们将有多么尴尬? 毋庸讳言,这些年来,我国的传统节日总离不开吃,端午节吃粽子,清明节吃青团,元宵节吃汤圆,中秋节吃月饼,春节更不在话下。--大鱼大肉让你吃到你不想吃,农耕社会时饥饿的恐惧形成了我国传统节日最鲜明的风俗——吃。如今,满足了温饱需求的人们正在奔向全面小康,什么时候都有的.吃,想吃多少都可以。传统节日的吸引力一下子失去了特有的魅力,在继承传统文化方面,我们守着"聚宝盆"却不善于保护和挖掘,比如文字,当代青年有几个熟识并能运用繁体字?都不认识,又如何了解古代文化?再比如造纸术,我国造纸工业生产的结果是传统手工业的流失,许多高质量的宣纸要到日本和韩国才能买到,他们不但继承了我们传统造纸技术,还有新的发展。就拿端午节来说,它已融入各个临近国家的文化中,形成了独特的生命力,在新加坡,每年端午节举行的国际龙舟邀请赛闻名于世;在韩国,端午节被称为手轮节,是插秧结束后祈求丰年的日子。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人眼于创新,却往往容易忽视对传统文化的坚持,文化的缺失必然导致精神断层甚至扭曲,而精神的再次断层又将带来什么?有句话说的好:只又民族才是世界的,在面临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该如何保护与继承我们传统文化,显然已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而现时的洋节兴盛与传统节日衰落间的反差,更凸显了这个问题的迫切性。

种大事大非的事。但你是否考虑过在我们平常生活中其实又时刻都体现着忠,不计报酬与代价的忠与你自己,忠于你所爱的人,忠于爱你的人。平凡,朴实没什么不好,就看你如何走出自己的路,放出那属于自己的光芒。

纪念端午心得体会怎么写篇二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起源于古代,这一天也是为了纪念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而每到端午节,人们都会怀着无比的激动和热情,参加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品尝美食,以表达对屈原的敬意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通过参与这些活动,我深感纪念端午体悟到的宝贵精神启示,使我更加坚定了中华文化的自豪感以及对家国之爱的未来历程思考,这些体会对我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纪念端午给我带来的最深刻的体会就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端午文化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同时也是我们的民族精神的象征。在今天这个全球化的时代,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传统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在这种背景下,纪念端午就更加显得重要和必要了。通过参与纪念活动,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端午文化的博大精深,更直观地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意义,使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

其次,纪念端午也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家国之爱的伟大力量。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他的爱国精神和忠诚精神一直在国人心中发扬光大。在纪念活动中,我看到了人们对故乡的眷恋,对家乡的情感,对祖国的热爱。端午节以龙舟竞渡为特色,这场比赛不仅是对屈原的纪念,更是表达了人们热爱国家和家乡的决心和勇气。这种家国之爱的力量是无穷的,它能够凝聚人心,激发人们奋发向前的动力,也能够让人们更加热爱我们的国家和民族。

再次,纪念端午不仅让我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也使我对未来的历程产生了新的思考。作为一个传承者,我深感责任重大。我们生活在一个正在迅速变化的时代,传统文化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面对激烈的全球竞争,我们需要立足于传统文化的瑰宝,同时又要与时俱进,创造出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形态。纪念端午让我明白,只有通过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继承,才能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最后,纪念端午给我带来的最大的收获就是对自身的成长与发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通过参与纪念活动,我看到了许多杰出的人物,他们以不懈的努力和坚持,成为了伟大的人物。这让我明白,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努力,才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同时,纪念端午也让我更加明确了自己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对家国之爱的责任感,这将成为我未来人生道路上的重要动力。

总之,纪念端午是一次让我受益匪浅的经历。通过参与纪念活动,我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对家国之爱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对未来发展有了更深入的思考。纪念端午不仅在精神层面给予了我满满的正能量和感召力,同时也对个人成长和进步有着重要的影响。我将继续在未来的日子里努力学习,努力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纪念端午心得体会怎么写篇三

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节日。

与诗人有关的而且是全民族的节日,恐怕也只有屈原了。如今我们对于屈原的理解或已离历史上真正的屈原很远,我们所能记录的也只是他生平事迹中支离破碎的一角,但是他的精神却被许多人怀念着。

不同的人眼中有不同的屈原,屈原的意义也因为有这些理解,而越来越丰富,其影响也越来越深远。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汨罗江自尽殉国。屈原并不是一个成功的.政治家,但屈原之所以如此深刻地影响历史,也许正是因为他的失败。这是理想对现实的失败。我们每一个人都有面临质疑和失败的时候,当我们的独特个性与大多数人发生冲突时,坚持自己的意见和观点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我们往往会选择避免发生冲突。唯独屈原,既要坚持个性,又要坚持以自己的个性去改变世界,以个性去融化冰冷的现实。他以古代的圣贤作为自己的榜样,但是却感受到了无限的委屈和孤独,他的作品大多数都是在诉说这种委屈和孤独,甚至觉得没有一个人能理解他。他为大多数人谋福利,但大多数人都不能理解他,甚至他的亲人都骂他、不支持他,还要他屈服。在别人的眼中,他太固执、太钻牛角尖,不容易沟通,屈原就只能死在孤独之中。而在他逝后,却被人们怀念和追悼,正是因为他的这种无所畏惧的勇气和永不妥协的执着。

端午节对屈原的纪念使我们永远记住了这个悲剧而光辉的英雄,也铸就了我们国家和民族珍贵的文化传统。鲍鹏山说:“是我们以血肉之躯支撑着真理与正义,而不是真理与正义在支持着我们的事业!”端午时节忆屈原,我要学习这种固执和倔强,也要学习他作为诗人的温暖和善良,让他激励着我,陪伴着我,一路前行。

纪念端午心得体会怎么写篇四

小时候,总听母亲给我讲屈缘由为楚平王而投汨罗江,从此便有了端午节,我也似懂非懂地知晓了:原来端午节是由屈原而产生的。

相传屈原是一个爱国诗人,投江后,汨罗江畔的百姓们纷纷去打捞屈原的尸体,因此有了赛龙舟的风俗;百姓们把饭团等投入江中,因此有了吃粽子的风俗,百姓们把兄雄黄酒倒入江中,因此有了喝雄黄酒的风俗。

虽然端午节已经过去,可是在我的内心深处,还是保留着对端午的无限向往和那个我小时候听过的古老的传闻。

纪念端午心得体会怎么写篇五

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鉴赏:端午为农历五月初五,五月是仲夏,白昼越来越长,所以说“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时当端午,用盐佐食梅子,饮酒欢乐,木槿茂盛,芦苇发出清香,心情愉快的唐明皇祝愿天下安康长寿,以显示皇恩浩荡。

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唐·李隆基。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股肱良足咏,风化可还淳。

鉴赏:唐代人将五色丝线编织成带,佩在身上,称为“长命缕”或者“续命缕”,所以说“长丝续命人”。而“九子粽”源于九子蒲(一种蒲草),“粽子”又与“种子”谐音,寓意得子,所以用九子蒲叶包裹粽子,表达多子多孙的美好祝愿。“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说的是唐代皇帝会在端午召请群臣宴饮。

竞渡诗。

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鉴赏:“竞渡”就是现在赛龙舟活动的前身。为了衡量竞渡的胜负,唐人创造了“锦标”的比赛制度,指在龙舟划到终点的时候,以抢夺浮标来判断胜负,抢得头标的人就是比赛的冠军,鼓声擂动,船只齐发,争先恐后,惊吓得水鸟乱飞,只为夺得锦标。

竞渡歌(节选)。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桡。

鉴赏:这首诗是写“竞渡”的名篇,把竞渡活动写得最为传神,洋洋洒洒几十字,把竞渡的激烈场面、围观的喧嚣氛围描写得淋漓尽致。

端午日。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鉴赏:端午起源的一种说法是为了纪念屈原。诗人感叹屈原作为忠诚的臣子所受到的冤屈。

端午日礼部宿斋。

有衣服彩结之贶以诗还答。

唐·权德舆。

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

彩缕同心丽,轻裾映体鲜。

寂寥斋画省,款曲擘香笺。

更想传觞处,孙孩遍目前。

鉴赏:唐人有端午赠物的习俗,不仅在君臣之间,一般社会成员和家人之间也有。权德舆做官需要值班,不能和家人一起过端午,家人就送来了衣服(轻裾)和彩结(彩缕)等节日礼物。

表夏十首(其十)。

唐·元稹。

灵均死波后,是节常浴兰。

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

逝者良自苦,今人反为欢。

哀哉徇名士,没命求所难。

鉴赏:“浴兰”指古人端午“浴兰汤”的习俗,用草药煎汤淋浴。因为粽子用丝线缠裹,所以说“彩缕碧筠粽”。早期的粽子是用黍米做的`,也称粽子为“角黍”。唐代开始用糯米代替黍米来制作粽子,色泽变白,味道香甜,所以形容粽子为“香粳白玉团”。

端午日伏蒙内侍赐晨服。

唐·杨巨源。

彩缕纤仍丽,凌风卷复开。

方应五日至,应自九天来。

在笥清光发,当轩暑气回。

遥知及时节,刀尺火云催。

鉴赏:唐代皇帝在端午日会赏赐大臣衣服、扇子和百索等礼物,官员也要向皇帝进奉礼物,也以衣服为最常见。

端午日恩赐百索。

唐·窦叔向。

仙宫长命缕,端午降殊私。

事盛蛟龙见,恩深犬马知。

馀生倘可续,终冀答明时。

鉴赏:“百索”又名五彩、长丝、长命缕,是用五色丝线编织而成,据说可以增寿续命。端午系百索是古人驱邪避灾的重要习俗。这首诗将皇宫比作“仙宫”,将自己比作“犬马”,来表明自己在端午被皇帝恩赐而感激的心情。

五丝。

唐·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

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

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谁荐屈原祠。

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鉴赏:这里的“五丝”就是指百索、长命缕,表达了人们对长寿的一种期盼,反映出唐人乐生、重生的人生态度,他们追求幸福快乐的生活。

和端午。

宋·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鉴赏:龙舟竞赛为的是深切纪念屈原的千古冤屈,忠烈之魂一去,不能回还,国破身死现在还有什么呢?只留下千古绝唱之《离骚》在人世间!

端午三首。

宋·赵蕃。

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

尝闻求福木居士,试向艾人成祝呵。

忠言不用竟沉死,留得文章星斗罗。

何意更觞昌歜酒,为君击节一长歌。

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我欲于谁论许事,舍南舍北鹁鸠喧。

鉴赏:都说众人作诗是纪念屈原,可是全都乐呵呵的是为什么。曾经听说对木雕神像祈福,试着向艾人求福吧!

忠言不被楚王采纳,最后投江而死,留下的文章像星斗一样不朽。再倒一杯昌歜酒,为屈原击节歌唱吧!

每年端午都会下雨刮风,像是为屈原喊冤陈情。想要找人谈谈这些心事,只听到屋舍南北的鹁鸠鸣叫。

乙卯重五诗。

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鉴赏:诗人在端午日,看看山村中盛开的石榴花,然后包粽子、挂艾草、采药草,也在额上点了雄黄酒,傍晚忙完了,准备喝一杯。

端午即事。

宋·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鉴赏:五月五日端午,你赠与我一枝艾草。故人看不到,新结交的知己在万里之外。

往日为国尽忠的人,现在白发苍苍。尽管三湘和这里相隔很远,仍然想要从屈原那里获得慰藉和力量。

元·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鉴赏:“端阳”即端午。“海榴”即石榴,古人因为石榴从海外传来,所以称“海榴”。端午日风雨大作,天昏地暗;汨罗江上无处可以竞渡龙舟,来凭吊屈原的英灵。石榴花盛开,应该会笑话我,“陶渊明既使不喝酒,也一样仰慕屈原卓然不群的清醒。”

午日观竞渡。

明·边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

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

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

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

醉讽离骚不解愁。

鉴赏:岸上人惊讶地看着群龙在水上嬉戏,其实是装饰成龙形的小船,船上彩旗猎猎作响,在空中翻飞,锣鼓喧闹在清清的水流上。屈原的冤屈终究不散,楚国的风俗至今仍存。闲暇的日子正适合在江亭喝酒聚会,诵读《离骚》,不觉得其中有什么忧愁。

节令门·端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鉴赏:诗中提到的端午的习俗:饮用菖蒲酒,雄黄酒点额,门上贴驱邪符。

喜迁莺·端午泛湖。

宋·黄裳。

梅霖初歇。乍绛蕊海榴,争开时节。

角黍包金,香蒲切玉,是处玳筵罗列。

斗巧尽输年少,玉腕彩丝双结。

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

奇绝。难画处,激起浪花,飞作湖间雪。

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

望中水天日暮,犹见朱帘高揭。

归棹晚,载荷花十里,一钩新月。

鉴赏:上阕写端午日,石榴花盛开,丝线包裹粽子,佩香囊,悬菖蒲,拴五色丝线,龙舟竞渡等,下阕重点描写竞渡场景,最后是嗅着荷香,身披月牙微光而回。

渔家傲。

宋·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

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

叶里黄郦时一弄。

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鉴赏:五月里石榴花儿红艳艳,绿杨雨中默默站立,丝线缠裹的粽子盛放在金盘里,扇子上面画着双凤凰,正是端午时节,浴兰汤,喝菖蒲酒,树叶丛中黄鹂的叫声惊醒了朦胧中的好梦。

纪念端午心得体会怎么写篇六

风雨端午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当一种局面和结果无法挽回时,就只好选择纪念。端午就是一个为了纪念的日子,纪念孤臣泪,纪念楚人悲,纪念汨罗水,纪念曾经那“孤忠报楚国,余风波及汉湘人”的屈原。

尽管这天已从凭吊和纪念逐渐演变成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等活动和迷信,尽管屈原这个名字在人们的记忆中相对淡远,至少汨罗江水多少年来一直在翻腾奔流着,千百年不变,为屈夫子唱着铿锵的挽歌,浪声滚滚,浩浩荡荡,正如他辉煌的一生。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很多年后,依然会有人来到当年楚江边,听他凄凄惨惨戚戚的故事,回味他“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想象他“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原是一代贤能啊!却落得如此地步,多少次便对着汨罗江,终难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意境和心境。再如何也只能是良辰美景虚设,总有满怀壮志,更与何人说?屈原一生不像李白,苏轼的怀才不遇,屈原曾经拥有过,曾为楚国立下汗马功劳,他亲自出使,使曾经战火不断,争城夺地的战国七雄联盟,深受怀王重用,但终成浮光掠影,在多少个无眠之夜的黑暗和颓然之中,灰飞烟灭。

有时候,如果辉煌过后注定是悲哀,还不如一直就没辉煌过。但屈原是前者。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后来所发生的,我想屈原应会料及,或许他还期待着一丝转机?公子子兰,郑袖夺断专权,张仪趁虚而入,借齐杀楚,几番联盟拆盟,楚国国势大弱。顷襄王二十一年国都被占的噩耗不过是预言的实现,毁灭就是这么简单,这么绝决。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吾宁可赴之长流葬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猛世俗之温蠖乎?

一切都结束了,国亡,屈原岂有不亡之理?离开之前,他为自己写下了最好的墓志铭。从此他在每个人人生路上一回头就可以看见的地方,他微笑着告诉我们,时间在变,但他一直没有变过,就算所有人都变了,变得人云亦云,顾影自怜,他也始终只做他自己,永远守候着他的国家。所以一直觉得他的死有种“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的飘逸,对生与死的界限看得如此淡然。为国而生,为国而亡,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一代贤臣就用这种方式结束了他不朽的一世,疑惑这也是他留给后人最好的结果。节分端午向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在当今如此物质化的世界里,我想知道每个人心中是否还存在着一个尚未崩坏的地方,不肯腐烂的土壤,可以用来坚守静默与了望远方,坚定梦想而不被遗忘。是否还可以做到屈原的从容,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怀沙流水魂安在,汨罗江上楚人悲。

江水无言,远方君安否?

纪念端午心得体会怎么写篇七

在今年的端午节,我参加了一场纪念活动,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也是我第一次真正地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文化内涵。通过这次活动,我不仅学习到了一些历史知识,更体验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该纪念活动主要由传统的赛龙舟、悬挂艾草和沐浴花露水等环节组成。我首先参加了赛龙舟活动,这是一个团队合作的项目,每个人都需要努力划船,才能确保龙舟顺利前行。在艾草挂饰环节,我了解到,艾草是一种可以祛病驱毒的药材,端午节悬挂艾草是为了祈求健康平安。最后,我沐浴了花露水,这是一种以花香为主的香水,据说沐浴后可以散发芳香、保持清爽。

第三段:学到的历史知识。

通过这次活动,我了解到了端午节的来历和文化内涵,这个节日起源于古代中国,是为了纪念屈原这位爱国诗人。屈原在一次政治斗争中失去了官位,最终选择了投江自尽,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在端午节的当天,放龙舟抢救屈原的身体。此外,我还了解了粽子的历史由来,粽子是端午节必备的食物之一,传说它起源于为了让屈原的身体不被鱼虾啃食而制作的。

第四段:体会和感悟。

这次端午节的纪念活动让我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让我进一步了解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底蕴。通过参加活动,我学到了很多历史知识,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体能。这种活动不仅让我感到快乐,更让我感悟到健康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第五段:结语。

总的来说,这次端午节的纪念活动让我受益匪浅,我不仅了解了一些历史知识,更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参与这个节日庆典,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所积淀的传统文化。我相信,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更加重视和尊重传统文化,更加关注永久的历史遗产。

纪念端午心得体会怎么写篇八

星期天的早上,我和妈妈去早市,一进早市就看到卖香包、粽叶、江米和煮熟的粽子。哦!原来一年一度的端午节要到了,又能帮妈妈包粽子了,每年的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还有很多地方举行赛龙舟、喝黄酒等,来庆祝这个节日。记得去年端午节的时候我和妈妈包粽子,妈妈包的粽子又快又漂亮,它只有我的拳头大小,用粽叶包成三角形,用一根根草绳把它们紧紧地绑住,包好之后放到锅里煮一到两小时就可以吃了,轻轻将粽叶扒开,便露出又白又嫩的江米饭,忍不住吃一口,又香又甜,好吃极了。

我和妈妈边买江米,妈妈还边给我讲了端午节的由来: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最长听到的`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屈原是春秋战国时期楚怀王的大臣,楚怀王非常信任他,可是楚国的大奸臣看屈原不顺眼,于是就陷害他,不久他就被赶出了都城。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

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投江而死,屈原死后楚国百姓非常伤心,纷纷来到江边吊念他。相传赛龙舟是为了挽救投江而死的爱国大诗人屈原,把粽子投入江河是为了让鱼虾吃饱了,不再去吃屈原的尸体。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赛龙舟、吃粽子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端午节是我最喜欢的节日,不仅仅是因为能吃到粽子,更因为它是对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

纪念端午心得体会怎么写篇九

有人喜爱中秋节,有人喜好着春节,有人喜欢着元宵节,而我则钟情于那挂艾叶、吃粽子的端午节。

五月初四,我刚一起床,就赶紧洗脸刷牙。知道我为什么要这么快吗?因为妈妈要教我做茶叶蛋了!

我吃完早餐来到厨房,妈妈已经在等候我了。这时,我看到旁边有几个圆圆的鸡蛋,就问:“妈妈,茶叶蛋怎么做?”妈妈指了指鸡蛋:“先把蛋洗干净。我拿那光溜溜的鸡蛋拿到清水那边给鸡蛋“洗澡”。妈妈又指导我:“再放在平底锅里煮一会儿,煮熟后放到冷水里泡一下,这样蛋壳和蛋白就会分离开,不然蛋壳就粘在蛋白上。”我用水勺往平底锅里加了一些水,再往锅里放了鸡蛋。煮了一会儿,在冷水中给鸡蛋洗个“冷水大澡”。不一会儿,鸡蛋有点硬了。我猜测它里面肯定已经变成了固体鸡蛋。妈妈又吩咐我:“再把蛋壳敲得只剩下一点点耐久先。”蛋壳好像很脆弱,被我一鼓弄,就剩一点点的'耐久了。这时,我会把它们放到炖锅里,里面放上水,这时,妈妈就会把美味的香料请出来:茶叶包、羊腿、五香干……到了中午厨房里扑面而来的香气直冲我的鼻子。“好香啊!”我暗暗地想。想着,我便拿了一个吃。咬了一口,啊!美味的蛋黄好吃极了,就像融化的金子一般。自己亲手做的和外面买的真是天壤之别!

到了五月初五,妈妈就会把准备好的粽子、茶叶蛋、水果统统摆上桌,可真好吃。我喜欢自己做的茶叶蛋!

纪念端午心得体会怎么写篇十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今年又要来了。端午节的前一天,家家户户都在忙着包粽子。

今天早上我一起床就看到妈妈已经把好吃的粽子和热鸡蛋放在桌子上了。我随便洗了把脸,让爸爸吃粽子。爸爸也很快上桌了,我们一家人边吃边聊粽子。我对爸爸说:“粽子的形状很特别。它既不是正方形也不是圆形。是什么形状?”爸爸没有回答我,只是随口跟我说了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

爸爸说:“据说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古代诗人屈原。屈原一生写了许多著名的诗歌,提出了许多爱国的政治主张,但楚王拒绝采纳。最后楚国的土地被占领了,他跳进河里自杀了。为了怀念他,尊重他,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会把粽子和许多好吃的东西扔进河里,这意味着鱼是不允许吃屈原的尸体的。”

爸爸完了。我说:“屈原真好!可是妈妈,蝎子是怎么裹的?”母亲说:“粽子是用嫩绿的芦苇叶裹上白糯米和鲜红枣做成的。如果不包枣,可以用豆代替。需要一个晚上才能做好。煮的时候,把绿色的芦苇叶剥下来,看到里面白色的饭团,好吃又不腻。它既是开胃食品,又是营养滋补剂。”

啊!端午节不仅难忘,而且粽子好吃又有营养。

纪念端午心得体会怎么写篇十一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放假六天,我们有幸回到老家,这是我自出生以来在家乡度过的第一个端午节!

离家门口还好远呢,我就发现院门上插着一大把碧绿秀颀的艾叶,妈妈说门口插艾草是多年以来老家人端午节的风俗,据说艾叶能灸百病,而且还能防止毒虫入屋。一进厨房,就闻见粽叶的清香和糯米的味道,哦,原来是外公外婆正在有条不紊地包粽子啊。青青的大竹叶,红红的豆沙馅,还有白白的浸糯米,一看就能勾起人的食欲。只见外婆手脚麻利,将粽叶卷成一个锥形,满满一勺的糯米灌满粽叶的三分之一,然后再放三分之一的粽馅,接着又将空着的地方用糯米填满,再拿剩余的粽叶把上面的缺口一盖,多余的竹叶就顺着粽子的边沿慢慢绕过去,直至整个粽身被服服帖帖的包裹起来,最后,细长的棕榈叶派上了关键的用场,它就是捆绑粽子最好的天然的绳子——之后,一个小巧玲珑结结实实的`粽子就完成了。粽馅分好多种,根据个人的口味添加,咸的有腌肉和香肠,甜的有蜜枣和豆沙。

我想:这还不容易吗?我胸有成竹的提出了要帮外婆包粽子,我试着包了几个,但是粽子一到我手上就不那么乖巧听话了,不是馅料放的太多就是糯米外泄,而且由于捆绑的力度不够,所以,我包出来的粽子显得是那么的笨拙无形,外表很难看,动作不麻利没有外婆包的好看,也没外婆包得娴熟,最后想想还是放弃吧!

中午时分,太婆手里端着一口碗过来了,我很好奇的问她碗里是什么东西,太婆边告诉我这是雄黄酒边拿艾草蘸着雄黄酒洒到我和弟弟的身上,还有院子屋里的每个角落。妈妈给我解释说雄黄酒有辟邪和杀毒的功效,在孩子的身上喷洒雄黄酒的寓意是让孩子远离邪气,顺利成长的意思。

我只知道端午节和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有关,没想到老家的端午节还有那么多风俗啊,真的很有意思!

几个小时之后,喷香的粽子就上桌了,就着可口的蔬菜点心,品尝着家乡的美食美味,大人们谈笑风生,孩子们嬉戏玩耍,一片其乐融融的景象!

纪念端午心得体会怎么写篇十二

端午节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节日,作为一名中学生,我有幸参加了学校举办的端午纪念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我深深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进一步感悟到了生命的意义。

第一段:了解端午的传统文化。

在活动前,我对端午节的传统文化知之甚少。通过老师的讲解和专门的介绍,我深入了解了端午节的历史和传统文化。我知道了屈原为了抒发忠诚、为国捐躯的精神,跳入了汨罗江而不惧牺牲,赢得了后人的敬仰和怀念。我也知道了粽子的来历和制作过程,以及如何用艾叶和菖蒲叶来驱除瘟疫和保护家庭。

第二段:亲身参与端午的习俗活动。

在学校的纪念活动中,我和同学们一起制作粽子、穿插艾叶、扭麻花等活动。我们一边学习传统文化知识,一边体验传统文化活动。我喜欢把粽子捏成不同的形状,学校老师还教我们了不同地方的粽子形状和特色口味,令我对中国各地文化更感兴趣。穿插艾叶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我尝试了很多遍,才能够将艾叶粘在衣服上。虽然活动过程中很多同学穿等来的艾叶也不知道掉了多少回,但我们仍然从中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古朴和神秘,深刻领悟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第三段:端午文化处处体现生命意义。

端午节不仅与中华传统文化有关,更是一个传承着生命意义的节日。从屈原为国家和人民牺牲自己的事迹中,我们可以看到爱国主义精神和奉献精神的体现;从食用艾蒲叶和菖蒲叶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人们对生命和健康的追求和保护;而从吃粽子这个细节里,则可以看到人们对家庭团聚和亲情的珍视。端午节中传统文化的每一个细节都蕴含着生命的意义。我们在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也深入地触及到生命的深层次。

第四段:加强家庭传承和文化素养的重要性。

传统文化是民族优秀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肩负起继承与发扬中华文化的历史责任。家庭作为社会化传承的基础,更应当充分发挥作用,向孩子们传递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内涵。太多的家庭已经把五一劳动节、国庆节变成了休闲或纯消费的的日子,在端午这个传统佳节里,家庭一定要抽出时间进行重要场合。下次端午可以自己做粽子,或者带孩子到公园里和其他孩子互动体验各种端午习俗。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也可以继承和传承民族文化,强化文化素质。

第五段:对个人的文化修养的提高。

对于个人而言,更应该注重学习传统文化,强化自身文化修养。只有了解传统文化,才能更好地感受人类发展史上的心灵智慧和宝贵财富,也才能更好地理解现代社会的价值,拥有更深层次的审美与思考能力。不同于浮躁、短暂的时光,传统文化是家庭、学校更为本质、更深刻的精神滋养,让我们在接下来的人live中能够更加真实、坚定地应对问题和挑战。

总之,参加学校举办的端午纪念活动使我受益匪浅。这不仅是一次学习传统文化的机会,更是一次领悟生命意义的体验。我希望今后能够继续学习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用自己的力量为中华文化的弘扬贡献自己的力量。

纪念端午心得体会怎么写篇十三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鹂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

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纪念端午心得体会怎么写篇十四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每年端午节来临之际,人们纷纷参加各种庆祝活动,共同纪念这个重要的节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更能够体会到端午节所带给我们的丰富心得和深刻体会。

首先,纪念端午能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端午节起源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它最早是为了纪念屈原这位忠贞爱国的楚国大臣而设立的。从此,人们通过划龙舟、吃粽子等方式来纪念屈原的牺牲与忠诚。通过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相关的传统习俗,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和传承我们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其次,纪念端午还能培养我们的集体观念和团队精神。在端午节期间,人们常常会组织划龙舟比赛。这个活动不仅考验选手的力量和技巧,更需要队员们的密切配合和默契。只有当所有人都齐心协力,艰苦拼搏,才能取得好成绩。这无形中培养了我们的集体观念和团队精神,让我们意识到只有团结一心,才能共同奋斗、取得更大的成功。

此外,纪念端午也让我们反思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在当今的科技时代,传统文化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我们年轻人往往追求新潮的事物,忽略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而端午节的到来,让我们重新回归到传统文化的源头,反思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传统文化不仅是我们的文化根源,更是我们身份认同和精神寄托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纪念端午,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传统文化的珍贵和独特之处,激发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之心。

最后,纪念端午也是传递友爱和传统美德的好机会。在这个节日里,人们常常会互相赠送粽子,表达着对彼此的祝福和关心。这种亲友间的交流传达出一种友爱的情谊,让人们更加珍惜身边的亲人和朋友。同时,端午节也是传统的节日之一,传统美德在其中得以传承。在端午节期间,人们会展开各种传统技艺的展示和传授,如包粽子、织彩线等,这样的活动使我们不仅能够触摸到传统技艺的独特魅力,更能够学习到传统美德和礼仪之道。

总之,纪念端午是一种重要的传统文化体验,它寓意深远,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心得和体会。通过纪念端午节,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培养集体观念和团队精神,反思传统文化的意义,传递友爱和传统美德。希望每个人都能从纪念端午中收获更多的感悟与启发,将这份传统美好传承下去,传递给后代。

纪念端午心得体会怎么写篇十五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人们都会在这一天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包括包粽子、赛龙舟和挂艾草等等。这些活动富有浓厚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底蕴,让人们有机会重新认识和回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每年端午节,我都会参与各种活动,这让我体会到了许多关于纪念端午的心得体会。

首先,纪念端午让我了解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作为一名年轻人,我长期生活在都市的繁忙和现代化的氛围中,对于传统文化了解甚少。然而,纪念端午的活动让我才猛地发现,这个节日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比如包粽子,这是一个老少皆宜的活动,既有儿童的童趣,也有老人的智慧。通过亲手包粽子,尝试去体验一个古老的传统,我才明白端午这个节日所体现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之处。

其次,纪念端午让我体会到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在这一天,我们要参与龙舟比赛,这需要团队合作和默契。这个团队合作的过程让我深有体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和分工,只有相互配合,才能完成龙舟的划桨动作。而在整个比赛中,要保持整齐的节奏,并确保所有队员都能同步划桨,这需要相互信任和默契。从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团结合作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在任何一个领域都是如此。

第三,纪念端午让我重拾家庭的温暖。端午节是一个传统的家庭节日,人们会借此机会回家和亲人团聚。在这一天,我也会和家人一同包粽子、赛龙舟等等。这样的亲身体验让我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重要性。平日里由于工作或学习的忙碌,我们常常无法和家人团聚。通过纪念端午的活动,我不仅能够和家人一起共度时光,还能更加珍惜和感受家庭的温暖,体会到家人间的亲情是何等重要。

第四,纪念端午让我对于中华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通过参与纪念端午的活动,我了解到了端午节的起源和相关的传说。例如屈原的故事和龙舟赛的由来。这些传说和故事中蕴含着溢满智慧和人情味的中国传统文化,让我对于中华传统文化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这也让我明白到,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瑰宝,我们有责任传承和弘扬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最后,纪念端午让我对于传统节日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现代社会,许多传统节日逐渐被商业化甚至忽视,但纪念端午的活动保留了传统,让人们有机会重新认识和回归这些传统价值观。传统节日的重要性在于它们能够让人们焕发出对传统文化和价值的珍惜和热爱,让人们了解自己的根和身处的文化环境。只有保持对传统节日的重视和传承,才能让我们的民族文化得以延续。

总之,纪念端午让我有机会重新认识和体会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家庭的温暖、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以及传统节日的重要意义。这样的体验不仅丰富了我的生活,还让我更加自豪和珍惜自己所属的民族文化。希望纪念端午的活动能够继续进行下去,让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其中,去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温暖。

纪念端午心得体会怎么写篇十六

纪念端午节演讲稿五篇五月五日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它产生于战国时期,经过很多朝代,一直源远流长,至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纪念端午节演讲稿。

大家好!我是木瑾瑾!马上我们迎来的就是端午节,听到这个节日大家应该都很熟悉吧。但我还是要为大家介绍介绍!端午节是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也是六月十二日,端午节也被称为端阳节,午日节,五月天等。

你们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吧!归纳起来,大概有几点吧:一,纪念屈原,屈原是楚国诗人,他在这天汩罗江殉国。二,迎接伍子胥,当时人们把伍子胥视为河神。三,纪念孝女曹娥,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她只有十四岁,每日每夜沿江痛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投江,五日后抱出她父亲的尸体。四,迎涛神,伍子胥含冤死后,化为涛神,后来人们把伍子胥的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江。

在端午节我们会吃粽子,都是用艾叶包的,家人在一起吃,其乐融融,大家吃得津津有味。粽子的品种很多,有蛋黄粽,有肉粽,还有蜜枣粽等。我们还会在端午节这一天划龙舟,划龙舟是为了祭祀屈原,曹娥。划龙舟不是一个人在划,而是十几个人一起划,有一个人在前面击鼓。龙舟的样子更是美轮美奂,非常精致,都是用木雕成,雕刻家们都是精雕细琢。我们还会看到街上的妇女都带着艾虎,人们认为艾虎可以驱邪,小孩子们还会戴着香囊,可以驱避毒虫。今天就讲到这里了,端午节大家也知道了不少吧,我就不介绍喽!纪念端午节演讲稿篇二各位师生:

大家好!今年的5月28日是农历五月初五,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人们会通过赛龙舟、包粽子、喝雄黄酒等形式来来纪念一颗不朽的灵魂--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在流放中,他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屈原死后,楚国百姓非常哀痛,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身体。有的渔夫拿出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希望鱼龙虾蟹吃饱了,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有的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希望晕倒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为棕子。

美人之迟暮"的香草美人传统。他奔流肆意的想象,源源不绝的才情,似河流汇聚成海一般,浩瀚无垠。我国文史上最长的抒情诗--《离骚》,就是他集毕生心血所成的作品。

屈原死了已有2300年了,今天我们来纪念他,主要是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与日月争辉"的人格。屈原作为一个改革家,他的政治理念,他的改革期望,都因当时客观残酷的社会条件而失败了。但作为一个伟大的爱国者、思想家和文学家,他却成功了。"举世皆浊我独清,举世皆醉我独醒"是他的气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他的伟岸。他如菊的淡雅,如莲的圣洁,强大的精神力量,为后人颂扬,激励感染了无数中华儿女前行的脚步!屈原的伟大,不仅是他刻骨铭心的诗句,更是他矢志不移的爱国精神,不与奸佞小人同流合污的高风亮节。五千年中华文明史少不了屈原,灿烂的中国文学史少不了屈原。

屈原的精神是不朽的。不管时光如何变迁,他永远上生活在岁月的长河里,永远铭记在人们的心中!纪念端午节演讲稿篇三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国旗下的讲话的主题是:纪念屈原,过端午节。

大家都知道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那端午节到底是怎么来的呢?端午亦称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

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事实也正是这样的。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为了传承屈原的爱国传统,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谢谢大家。

纪念端午节演讲稿篇四老师们,同学们:早上好!再过几天就是端午节了。我今天在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端午节的随想。

端午节让我想起爱国诗人屈原。我怀想,滔滔汨罗水,悠悠数千年,拳拳赤子心,感天动地情。我仿佛看到:战国时,楚王宠信奸臣,屈原仗义直言,却被革职流放。秦国趁此机会进攻楚国,楚国千里疆域毁于一旦。看到国破家亡,百姓流离失所,屈原有心报国,无力回天。悲愤之下,他抱着一块巨石投汩罗江而去。当地百姓听说屈原投江了,纷纷前来救助,他们顺流而下,一直追到洞庭湖,也没有找到屈原的尸体,湖面上大小船只往来穿梭,百舸争游,蔚为壮观。这一天是农历五月初五。后来,每到这一天,人们就在江河上赛龙舟,怀念屈原。人们还把粽子投入水中,只为了喂饱鱼龙虾蟹,保全屈原的尸体不被吞噬。

宵、重阳等传统节日本来就在圣诞节、情人节等洋节的大举进攻下渐显颓势,如果连端午节今后都改姓了洋,真是愧对祖宗啊。"后来经过查证,韩国申报的是他们本国的传统节日"端午祭",并不是想抢我们的传统节日。不过,韩国的申报,可以说给我们提了一个醒:韩国保护端午祭的经过至少告诉我们,一个国家对本土文化态度的转变有多么可贵。因此,这也是一种激励,激励我们去保卫祖宗的"遗产",去体悟它们的弥足珍贵。

同学们,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已经纳入我国法定假日的议案。我认为,以立法手段保护传统节日是积极传承民族文化的一种举措。但同时我也觉得,申报和立法只是一种外在的行动模式。我们需要的,是一种内在的驱动力,一种从内心生发出来的力量和自信。有了这种内驱力,民族的传统文化就能得到延伸与丰富,民众的心态也会变得健康、美好和开放。

怎样才能让民族文化资源融入我们的生活,永远保持新鲜的活力呢?要有文化内在的驱动力。内在的驱动力从哪里来?提高国民教育,加强个人的修行。整体的国民教育得到提升,国民就会对本民族的文化资源有一种广泛的认同。个人的修身齐家到一定层次,民族文化的种子就会在心灵生根发芽。能在个人的心灵生根发芽的文化资源,就会鲜活而永恒。

让我们怀着敬爱之心和珍爱之情来看待中华的每一个传统佳节吧!因为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留存着华夏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每过一次传统节日,就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强和洗礼。

由端午节想到屈原,想到了端午之争,想到保护民族文化关键在于教化。这些就是我今天站在国旗下的感悟。

感谢大家耐心的倾听,请接受我对各位的端午祝福:祝大家端午节快乐!

谢谢。

纪念端午节演讲稿篇五以前,我们家过端午节都是吃吃粽子就没了,但去年端午节我却用电脑赛龙舟,却使我记忆犹新。

记得去年端午节那天,我起了个大早,兴致勃勃地打开赛龙舟活动的现场直播,电脑视屏里,小河两岸早已经是人山人海了。老人们从家里搬出靠椅,端坐着静静地等待。姑娘们如同参加一次盛会,各个穿着利落的新装,唧唧喳喳地探讨着这次比赛谁会是赢家。青年小伙虽然没有能亲身参加赛龙舟,却也是热情不减,脸上充满了欢喜。小孩子们更是兴奋,在人群中钻来钻去,有一些调皮的男孩甚至爬到河边的高树上,占据着好位置,居高临下地往河中眺望。而河中早已浮着四只最美丽的龙舟,船只狭而长,船舷上描绘着朱红的线条。

比赛在人们的翘首以待中终于开始了。青年滑手们意气风发,头上腰上各缠着一束红布,在朝阳的光线下熠熠生辉。鼓声响起,龙舟便如一支离弦的箭,在平静无波的塘河上来去如飞。两岸看龙舟的人都大声呐喊,有的还把家中的锣鼓都拿出来,重重敲打助威,更有好事的年轻人把事先准备好的"连环响"鞭炮挂到树上点燃。一时间,呐喊声、锣鼓声、劈劈啪啪的鞭炮声交汇在一处,在河面上回荡,震耳欲聋。

摄像机把直播放大了点,我清楚地看到青年桡手们奋勇挥桨,动作整齐划一,坚实的肌肉随着动作一起一伏,额上布满汗珠污渍反射着太阳的光辉。击鼓的人更是兴奋异常,纵身一跃,双槌齐下,恨不得把全身的力气都使上去,让人担心那鼓会不会被敲破。赛到紧张处,更是精彩异常,两只龙舟齐头并进,争先恐后,岸上的呼声一阵盖过一阵,待到分出胜负,又是一阵的欢呼声夹杂几声懊丧的叹息声。

龙舟直播结束了,我却仍坐在椅子上回想比赛盛况。

我想,龙舟活动不就是要考验人与人之间团结互助的合作精神吗?如果把它用在学习上,那才最好。我们真要学习这种赛龙舟的精神,让我们在学习上有一个新的突破。

纪念端午心得体会怎么写篇十七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

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

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股肱良足咏,凤化可还淳。

纪念端午心得体会怎么写篇十八

3、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吴文英《澡兰香·林钟羽淮安重午》。

5、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苏轼《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

6、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十五夜观灯》。

7、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殷尧藩《端午日》。

8、玉台金盏对炎光,全似去年香。——朱翌《朝中措》。

9、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10、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刘克庄《贺新郎·端午》。

11、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杜甫《端午日赐衣》。

12、谁家儿共女,庆端阳。——舒頔《小重山·端午》。

13、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苏轼《浣溪沙·端午》。

14、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李隆基《端午》。

15、旧俗传荆楚。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许及之《贺新郎》。

16、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赵蕃《端午三首》。

18、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赵蕃《端午三首》。

19、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生查子·元夕》。

20、明诏始端午,初筵当履霜。——储光羲《大酺得长字韵时任安宜尉》。

21、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汤显祖《午日处州禁竞渡》。

22、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23、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褚朝阳《五丝》。

24、五日长蛟虚问祭,九关雕虎枉招魂。——宋祁《屈原祠》。

25、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舒頔《小重山·端午》。

26、香蒲角黍,对暑悄无言,梅雨细,麦风轻,怅望空垂泪。——杨无咎《蓦山溪》。

27、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苏轼《浣溪沙·端午》。

28、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权德舆《端午日礼部宿斋有衣服彩结之贶以诗还答》。

29、仙宫长命缕,端午降殊私。——窦叔向《端午日恩赐百索》。

30、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苏轼《浣溪沙·端午》。

纪念端午心得体会怎么写篇十九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五月五过端午》。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一些地方又将端午节称之为五月节、艾节、夏节。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x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主要有: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和纪念曹娥说;据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赛龙舟和吃粽子,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今天我就给同学们介绍一下屈原说: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流放。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亡,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蛟龙水兽喝醉晕倒,就不会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今天的粽子。

而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压邪。

端午节除了人们所共知的吃粽子外,各地还有丰富的.食俗。吃黄鳝吃面扇子吃茶蛋江西南昌地区,端午节要煮茶蛋和盐水蛋吃。蛋有鸡蛋、鸭蛋、鹅蛋。蛋壳涂上红色,用五颜六色的网袋装着,挂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意谓祝福孩子逢凶化吉,平安无事。吃打糕吃煎堆等等。我最喜欢吃粽子了,南北各地风俗习惯不同,粽子大小不一,有甜有咸,大的有达二、三斤的巨型兜粽,而小的也有小巧玲珑,长不及两寸的甜粽。我吃过咱们四川乐山产的肉粽子吃,黄澄澄的糯米里夹着腊肉,肥而不腻,吃起来一股花椒和竹叶的清香,口齿留香,味道悠长。最可贵的是价格低廉,每个重有八两,才二元五角钱。

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从20xx年开始,我国为宏扬民族文化,保留民族传统,将五月初五列为法定节假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