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原子物理学第一期心得体会精选 原子物理学总结(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5 07:02:58 页码:14
原子物理学第一期心得体会精选 原子物理学总结(8篇)
2023-01-05 07:02:58    小编:ZTFB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对于原子物理学第一期心得体会精选一

1.本学期,我所教的班级是高三、xx班,这两个班虽是重点班级,但是学生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物理科目比较薄弱,特别是xx班,上课睡觉人数多,同学们不太爱学习,对高考的意识也不高。由于学生思维维能力、认识水平、学习基础等发展不平衡,导致有些学生的物理成绩很差,历次的考试都在分以下占绝大多数,这就给教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然而,做为一名教师,应该要看到学习的积极的一面,对于消极的一面要扬长避短,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高整个班级的物理教学成绩。

2.高三第一轮复习选用的复习教材,用设计。优点:教材中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都有比较详细的解答,如果教师不够时间讲练习时,学生就可以较方便的自学;基础知识的介绍与讲解都很详细,学生在以后的自我复习时,可以很好地使用。不足:部分例题、练习的难度过大,不太适合本校的学生,所以要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题目讲,和让学生做。

二、工作目标

⑴ 每一个学生能将教材中的所有实验进行熟练地操作,使他们基本上具有一般物理知识的操作能力;

⑵ 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一些常见的计算题目,能够较为清晰地进行解答;

⑶ 学生能运用所的物理知识去解答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得到提高。

三、教学研究

积极参加物理教研备课组的每次活动,从中学习有关的教学理论和方法,探讨有关的教学问题,相互学习,互相促进。多听课,吸取他人教学之长,本学期力争外出听课学习,还要上了一节校级公开课。整理一份适合本校高三学生复习用的练习题,为以后的高三教学省下宝贵的时间。发表一篇校级以上的教学论文,努力提高自我的专业水平。

四、工作方法与措施

1、重视主干知识,强化学科内综合,同时兼顾非主干知识。一轮复习突出物理学的主干知识,其中包括运动规律、牛顿定律、机械能、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的运动、电磁感应定律等。强化学科内综合,其中,出现频率较高的综合点往往表现为:

(1)牛顿定律与圆周运动和万有引力定律综合和能量转化的综合;

(2)以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为模型的电学与力学的综合;

(3)从运动和力、能量观点分析解决电磁感应现象与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综合;

(4)串、并联电路规律与实验的综合。兼顾非主干知识中的重要知识,一般以选择出现。其中,交变电流、选修3-3热学、选修3-4动量、原子物理等章节内容都是相对容易拿分的,复习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2、要切实加强实验综合能力和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

理科综合考试中物理实验题,既要考查独立完成实验能力,还要考查设计简单实验的能力。要适当做一些实验题,其中包括设计性的实验题,想一想怎样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实验方法和仪器,设计出所要求的简单实验。在平时教学中注意联系实际应用,拓展学生视野,设计、挑选、搜集理论联系实际的习题,增加学生对这类习题的训练,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收集和整理生活、生产实际中涉及到物理知识素材。培养学生能正确地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物理模型的能力。

3、讲练结合中倡导独立思考和规范性解题,提高表达能力。

少讲、精讲、多练,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多讲些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高考真题,讲、练、考相结合,注重效益。用基础题来训练学生的解题方法,培养学生正确、良好的解题习惯,要正确分析学生知识和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设计好针对性的练习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训练学生的具体数字运算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要加强解题规范性指导和训练,力争收写清洁工整,语言表述简练,符号运用合理,所列方程准确规范,不断提高表达能力。

4、加强开放性、叙述性和讨论性练习的作答训练,特别强化图象、图表类习题的训练。近年高考图象、图表类问题明显增加,要求应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考查不断加强;从近年高考趋势看,考查叙述性和讨论性问题的可能也在增大;应引起注意并加以训练。

5、关注陈题中传统的典型模型和课本中的典型模型,强调回归教材。

近几年的理科综合试卷中,出现过不少曾经考过的,或者是常见的优秀模型,只是在这些模型的基础上或是稍作改编,或是拼凑而成的新题。我们在组织复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引导学生回归课本,要重视课本中的模型,发挥课本上这些模型的典型作用,将它们与常见的问题联系起来,挖掘这些模型的发展功能和应用功能,借以提高学生正确运用基础物理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做到举一反三,精讲精练。今年高考的最后一题就是高考题改编,其中有两题半我们在最后的复习中有复习到。

6、应该加强与当前课改相关问题的研究,重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以及应变能力和应试技巧的培养,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使学生在高中有积极的心态,信心百倍地迎接高考。

对于原子物理学第一期心得体会精选二

课题《分子和原子》教学需要2课时,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分子和原子的存在;重点理解其概念和基本性质;并能联系实际加以运用。

本次课堂教学设计意图是:由老师巧设悬念和问题,学生通过小组实验和讨论,采用活跃的分组比赛等形式总结和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实施当中,主要采用探讨、研究、学生实验、分组比赛等参与教学,效果较好。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活跃的分组比赛形式进行尝试教学。它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兴趣和动力。学生在比赛学习过程中有“比”法,不知不觉中就自己努力发挥,参与到其中来。因为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初中学生毕竟是很好强的。

(二)是采用探讨、研究和学生参与实验来进行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让学生自行研究和解决有关问题,充分尊重和体现学生的能力及结论。向“民主化”方向发展。体现以学生为主的原则,施行合作学习,交流探讨。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和增强其能力。例如,在教学中对“分子基本性质”的学习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去探讨,自己动手去参与实验得出结论,会比老师讲解和演示来得容易接受和掌握。因为学生的实验和讨论发自自己的努力和发现而得到的。老师应从原来的扮演“演员”的角色向“导演”发展。这样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能亲身体验并学会方法,无形中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这才是所谓的“素质”教育。

探讨方式教学在引导学生对知识的拓展及联系实际运用方面也有很大发展。本次教学在联系实际生活方面也有所突破,能联系“臭味”微粒运动等环境问题展开,并有机进行德育教育。使学生热爱美的环境和积极保护环境。

(三)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方面能巧设伏笔。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把知识点以问题形式存在,让学生发现问题的同时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掌握更深刻。

当然,本次课堂缺点和漏洞很多。比如由于化学实验的成分较多,导致时间把握不好。对知识的传授有些零乱,深、广度不够等等。

总之,此次教学还不是设想中的理想课堂。只因本人的教学水平和能力有限,有待提高。因为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要真正做到“激趣、求异、探法、迁移”这一创新基本理念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有待加强教师素质和基本功。

对于原子物理学第一期心得体会精选三

教学设计思路:这是八年级物理教材(沪教版)中第一节概念课,对学习物理是一个很重要的开端,同时对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学习习惯、方法的养成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开端。所以,如何引导学生大胆地参与教学活动,如何使学生能认识并理解有关运动、静止、参照物、运动的相对性等物理概念是很重要的。教好这节课也将为学生学好力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1、学习任务

本课程是八年级物理教材(沪教版)中第二章第一节课,在知识的要求上,主要是“知道”和“了解”,本课程的内容不多,但对于初学物理的学生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如何恰到好处的设计好教学方案,让学生能有较高的兴趣来参与教学活动;如何深入浅出的教学,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学习物理,这是两个很重要的问题,解决的好,就能上好这节课。同时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决问题,还要让学生初步领略到自然现象的美妙与和谐,形成对自然的亲近、热爱、和谐共处的情感。

(1)教学重点:如何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

(2)教学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学习者分析

学生会有以下特点:

1平时常能接触到相对地面运动或静止的物体,对运动与静止有初步认识。

2缺乏对参照物的认识,基本不懂“参照物”这个概念。

3不了解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3、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知道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一个的世界,能举例说明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与运动的关系。

2了解人们以多种方式描述运动的世界(如词汇、诗歌、画、音乐)。能说出一些常用的描述运动的词语和诗句。

3知道如何科学描述物体的运动、静止;知道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2)过程和方法

1通关生活中的例子并配合多媒体课件来证明我们是生活在运动的世界中的,从而引入课题。

2通过多媒体课件使学生认识人们从不同角度(文字、诗歌、音乐、绘画等)对运动的描述。

3举例说明运动的形式是多样性的,最简单的运动就是机械运动。物理学研究问题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从简单到复杂,从而引入机械运动的概念。

4利用机械运动的定义来判断骑车、小鸟等的运动,从而说明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

5举例说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6举几个生动有趣的例子来说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相关应用。

7让学生利用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设计高速列车活动站台。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提阿度。

2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4、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器材(电脑,投影仪等)

5、教学过程设计

【运动的世界】

1、介绍宇宙

师:我们生活在宇宙中,什么是宇宙呢?我国古代《淮南子·原道训》书中说:“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以喻天地。”(出现字幕: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以喻天地。)也就是说,宇宙是天地万物的总称。用现代的话说:“宇宙是广漠空间和其中存在的各种天体以及弥漫物质的总称。”(出现字幕:宇宙是广漠空间和其中存在的各种天体以及弥漫物质的总称。)

师:宇宙是怎么形成的?科学家伽莫夫于1946年创立了宇宙“大爆炸理论”。他认为宇宙是由大约150亿年前发生的一次大爆炸形成的。在爆炸发生前,宇宙内所有的物质和能量都聚集到一起,并浓缩成很小的体积,温度极高,密度极大。大爆炸使得物质四散出击,以很大的速度运动,宇宙空间不断膨胀,温度也相应下降。后来相继出现的所有星系、恒星、行星乃至生命,都是在这种不断膨胀冷却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字幕出现:宇宙“大爆炸理论”:宇宙是由大约150亿年前发生的一次大爆炸形成的。在爆炸发生前,宇宙内所有的物质和能量都聚集到一起,并浓缩成很小的体积,温度极高,密度极大。大爆炸使得物质四散出击,以很大的速度运动,宇宙空间不断膨胀,温度也相应下降。)

2、宇宙在运动

1多媒体课件出现星系图像。

师:大爆炸形成的成千上万个星系,科学家通过观测发现,许多星系正远离我们而去。目前人类测量到的宇宙中拥有数十亿个星系,银河系只是其中的一个。太阳也不过是银河系中几千亿颗恒星中的一员。

2多媒体课件出现太阳系图像。

师:同学们请看,这就是太阳系。中间有太阳,周围有行星围绕它运动。这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教师指示)

3多媒体课件出现自转与公转的地球图像

师:同学们再看,这是太阳,这是地球。(教师指示)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同时也在绕太阳公转。正是地球的自转与公转,使地球上不断发生日出日落、月盈月亏、斗转星移、冬去春来等自然现象。(可插入相关图片,亦可不要)

4多媒体课件出现大陆版块的运动图像

师:地球在自转和公转的同时,地壳内部的物质也在运动。地壳的运动产生了高山与峡谷,江河的流动形成了沟壑与平原。正是大陆版块的运动与挤压,产生了雄伟壮丽的喜马拉雅山脉。

3、生命在于运动

5多媒体课件出现动物奔跑图像(录像)。

师:请同学们看,看到了什么情景。

生:动物在奔跑。

师:我们再看一段录像。

6多媒体课件出现一田径运动(短跑等)的录像

师:在录像中我们看到了什么?

生:(田径运动的名称、内容)

师:我们从刚才的两个图像(录像)中看到,动物在奔跑,人在运动。也就是说,地球上的生命都在运动。现在请同学们说说看,我们生活在怎样的世界里?

生:我们生活在运动的世界里。

(板书:一、运动的世界)

【运动的描述】

1、运动描述的不同方式

师:人类既然生活在运动的世界里,当然会对运动产生巨大的兴趣,会对运动进行研究和描述,而不同的人们是用不同的方式来描述运动的。

(板书:二、运动的描述)

师:看看诗人是怎样描述运动的。先看画面(出现小船运动的画面),在画面中看到了什么?

生:小船在运动。

师:诗人是怎样描述运动的 让我们来看看李白的一首诗。

1多媒体课件出现李白的《早发白帝城》的画面图片和诗。

师:请一位同学把这首诗朗诵一下。

生:(朗诵)

师:诗句描写了诗人乘船顺流而东下,行船速度之快的美妙的运动感受。诗人是用语言的韵律和意境来赞美运动的。

师:那么,音乐家又是如何用音乐来表现运动的?这是著名的古琴曲《流水》的一段旋律。

2多媒体课件出现古琴曲《流水》的五线谱和音乐。

师:音乐家是怎样表现出流水的?他用的是旋律和节奏来表现运动的。

师:古今的画家都想在静止的画面上表现出运动来。下面请大家欣赏梵高的《星夜》,看看他是怎么描述变幻的星空的。

3多媒体课件出现梵高的画《星夜》

师:这幅油画通过旋转扭曲的形态变化、冷暖色彩的强烈对比,展现了一个浩瀚神秘,惊心动魄的运动世界。画家是用形态和色彩描绘运动的。

师:那么,科学家用什么来描述运动?科学家用特定的概念、数学工具以及实验的方法来描述与研究运动。

2、机械运动和参照物

师:运动的形式是多样的,例如:机械运动、分子运动(产生热现象)、电荷运动(产生电和磁现象)、原子核内部的运动(释放巨大的能量)等等,其中,最简单的运动就是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研究问题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从简单到复杂。今天,我们先来研究下机械运动。

(板书:三、机械运动)

师:那么,什么是机械运动呢?在物理学中,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出现字幕:物理学中,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

(板书:1、定义)

师:你能在日常生活中举出一些机械运动的例子吗?

生1:在公路上行驶的汽车。

师:为什么汽车在做机械运动?

生1:因为汽车相对于地面有位置的改变,所以它在做机械运动。

师:很好。那么,还有谁能再举出例子?

生2:小鸟在树林里飞。

师:你又是如何判断小鸟在做机械运动的?

生2:小鸟相对树木位置发生变化,所以小鸟在做机械运动。

生3:老师在讲台前走动也是机械运动。

师:为什么我在做机械运动?

生3:因为老师在走动时相对房屋有位置变化。

师:说的很好。刚才同学们都很好的运用了机械运动的定义,举出了些做机械运动例子。大家都用到了另一个物体做标准,来看看物体的位置有没有改变。第一个同学的例子,是地面;第二个同学的,是树木;第三个同学的,是房屋。(副板书:地面、树木、房屋)那么,大家想一想,这些不动的房屋、树木、地面是不是也在做机械运动?为什么?

生:它们都跟随着地球自转,同时绕太阳公转,而整个太阳系,以至银河系,也都在不停的做机械运动。

师:因此,我们可以得到一个什么结论?

生: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做机械运动。

师: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因此,我们研究机械运动是有重要的意义的。在物理学中,把前面我们所说的“另一个物体”叫做参照系。(板书:2、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师:既然一切物体都在做机械运动,那么我们平时又说这个物体是运动的,那个物体是静止的,这又是怎样一回事呢?现在请同学们看一段动画。

1多媒体课件出现旧课本中《谁在动》的图像

师:这是一辆小车,车里有一个乘客(教师指示),这个乘客是我们研究的对象;路边有一个小孩(教师指示);这个是司机(教师指示);他们都来观察乘客的运动情况。现在让汽车运动。当车运动时,司机说他沒动,反而路边的孩子赞叹他运动得真快。那么,你认为谁说的对?请大家分组讨论下。(学生分组讨论)

生:他们说的都对,因为他们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司机以车厢作为参照物,看到乘客相对车厢沒有位置变化,所以他说乘客是静止的。而路边的孩子是以地面为标准,看到乘客相对地面有位置的变化,因此孩子认为乘客是运动的。

(副板书:司机——以车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

小孩——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

师: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要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来讲的。参照物不同,所得到结论是不一样的。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板书: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师:因此,我们描述物体“运动”或“静止”时,要特别说明是以什么为参照物。当然,在很多情况下都是以地面为参照物,所以说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都是以地面为参照物的。

【运动和静止相对性的应用】

师:下面,我们就用运动和静止相对性的有关知识来解决几个实际问题。

(板书:四、应用)

师:我们先看下问题一,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多媒体课件显示问题一,出现字幕:问题一:有一次巴黎报纸上登出了一则广告,说是每人花四分之一法郎,就可以作一次的长途旅行。许多人把钱寄去了,结果每人只得到一封回信。回信说:“亲爱的先生(小姐),请您躺在床上让地球带您开始这次旅行把,您要记住,我们的地球每昼夜要跑4万公里呢!”许多人有受骗上当的感觉,于是告到法院,说商人犯了欺诈罪。问:如果你是法官,将如何审批?)

师:如果你是法官,你会判这个商人犯欺诈罪吗?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下。

(学生分组讨论)

生1:我认为商人沒罪。因为你躺在床上时是与地球一起运动的,而且速度还很大,每昼夜跑4万公里。当然是在旅行啊。

生2:我认为商人有罪。因为我躺在床上不动,还要寄钱给你;如果你在床上,会把钱寄给我么?

生3:我认为商人有罪。因为我们平时认为的旅行,是要离开家的,坐车到外面看山、看水、看风景的。而没出门,躺在床上能算是旅行么?

师:大家都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很好。其实,商人有没有犯罪,关键在于判断躺在床上是否是旅行。如果是,那么这四分之一法郎就是商人所应得的,他就沒罪。如果不是,那么这四分之一法郎就是被商人骗走的,他就犯了欺诈罪。那么,什么是旅行?人要离开家,乘坐各种交通工具到某地观光,这才叫旅行。也就是说,必须以家为参照物,人相对家要有位置变化,这才叫旅行。所以,商人是犯了欺诈罪。这个商人是应用了物理学里参照物的选取不同来进行诈骗的,可以说是高智商犯罪。因此,要判其有罪,法官也要有相应的物理知识。

师:现在再看一个真实的故事。

(多媒体课件显示问题而,出现字幕:问题二:在国外的一次汽车越野赛中,当飞快的赛车穿过郊外的村子时,村民十分高兴,他们向车手奉送西瓜。他们看准迎面飞驶来的赛车,轻轻地抛出一个西瓜,但是谁也没想到,西瓜落在车上,砸坏了汽车,使得车手受了重伤。为什么一个西瓜会产生那么大的威力?)

师:为什么轻轻抛出的西瓜会产生那么大的力量?现在我们竞赛一下,看看谁最先回答出答案。

生1:因为冲击力很大。

生2:因为速度飞快。

师:谁的速度快?

生3:汽车的速度快。

生4:西瓜的质量大。

师:很好。现在我们用刚学到的知识来分析一下:轻轻抛出的西瓜,以地面为参照物,它的速度很小;那如果以汽车为参照物,结果又如何呢?

生:一样大。

师:村民轻轻抛出的西瓜,对地面来说,速度很小。如果汽车是静止的,那么西瓜相对汽车的速度还是很小,沒什么威力的。但是,汽车是以很快的速度飞驰而来的,如果西瓜不动,车飞快的开过来,与车不动,西瓜以与车一样大的速度飞过来的效果是一样的。西瓜质量很大,速度又那么大,自然就产生了极大的威力了。

师:再看问题三。

(多媒体课件显示问题三,出现字幕:问题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一位法国飞行员在轰炸了德国后返航的途中,突然发现脸边上有一个小东西在游动。他顺手一抓,发现抓到的竟然是一颗射向他的德国子弹。试问,飞行员为什么能够抓到飞行的子弹?)

师:为什么这位飞行员能够抓到子弹呢?大家分组讨论下。

(学生分组讨论)

生:因为子弹的速度、方向与飞机的速度和方向是一样的。

师:飞行员能随手抓到一颗飞行的子弹,说明他们之间是相对静止的,这时飞行员的速度与子弹的速度大小相同,方向也相同。也就是说,以飞机作为参照物,子弹是静止的,以子弹作为参照物,飞行员也是静止的,即他们保持相对静止。所以飞行员能抓到子弹。

师:由问题三中得到的启示,我们来解决下这个实际问题:

(多媒体课件显示问题四,出现字幕:问题四:快速列车速度可达到170公里/小时,若列车到站时要停下来让旅客上下车,将是很费时的。你能否想个办法让列车进站时不停下来,同时旅客又能安全的上下车?)

师:(出现动画情景,教师介绍情景)这时站台,这是一列快速列车经过站台。现在,应该怎样解决上诉问题?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师:这个问题要解决的的关键是“列车进站时不停下来,同时旅客又能安全的上下车”

(学生分组讨论)

生:要让站台动起来。

师:对。那么要怎么动?对速度有什么要求?

生:速度与列车的要一样大,方向还要一样。

师:也就是说,要让它们报纸相对静止。

师:没错,要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要让列车和车站保持相对静止。那么就要设计一个活动站台,当列车快要进站时,站台动起来,当站台与列车的速度大小相同,方向也相同时,旅客就能安全上下车了。

【小结】

对本课所学习的知识点再次进行提点。

【形成性练习】

1、如图2-2所示,三辆小车以图甲的位置开始行驶,经过一段时间后,三辆小车位置变成了图乙的形态,通过对甲乙两种形态的位置对比,根据我们学过的知识,讨论并指出各车相对的运动状态有几种?

2、电视、电影中正是利用了运动的相对性原理,拍摄出了孙悟空的“腾云驾雾”。孙悟空“驾云飞奔”,是先拍摄出孙悟空在“云朵”(布景)上的镜头,再拍出天空上的白云、地上的山河湖泊等镜头,然后将两组画面放到“特技机”里叠合。叠合时迅速地移动作为背景的白云和山河湖泊。我们看电视是以白云和山河湖泊作参照物,于是就产生了孙悟空腾云驾雾飞奔的效果。

想想看,如何拍摄人坐在开动的飞机和火车里观看沿途风光的镜头?如何拍摄武艺“高强”的人“飞檐走壁”的镜头?

6、板书设计

一、运动的世界

二、运动的描述

三、机械运动

1、定义副板书:地面、树木、房屋

2、参照物副板书:司机——以车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

小孩——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

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四、应用

7、资源及媒体的应用

本次课程设计,极多的运用到了多媒体课件,课件本身包含了文字、图片、动画、音乐的视听内容,可以说是全方位的给予学生一刺激,这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及活跃课堂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同时,作为一种形象的展示,多媒体课件对于教学内容的辅助效果是极其明显的。如若多媒体课件,那么在一些运动形式的展示中,将不好操作,经管可以用微缩模型展示,但由于模型的大小的限制等,效果应该是不如多媒体展示的。

8、教学设计后记

作为一节概念课,如果只是死板的叙述知识内容并加以一些练习,效果可能是不会太好。本课程教学设计,从实际出发,从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出发,通过例子,引导学生从实例中总结出规律,引发对规律的思考,从而使学生掌握知识,并且在解决一些实际的例子的时候,掌握对知识的运用。课堂上,用多样的多媒体课件,来展示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对学生的感官予以较为强烈的刺激,加深其对知识的印象。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多次进行分组讨论,教师给予一定的引导,培养学生一种进行探索并合作讨论的科学研究精神。并且,课堂上给予的问题多来自现实生活中的实际的例子,以培养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练联系,将理论运用于实际的应用能力。还在课堂上告知学生一种物理学研究的方法:从简单到复杂。

对于原子物理学第一期心得体会精选四

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我国初中物理教学对学生的教育模式往往停留在传统教学的模式中。但是,自从近年新课改实施以来,我国的初中物理教学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改革成效,新课改理念与传统教学相比起来,更加注重物理教学观念的转变,注重学生的发展,提倡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此外,新课程改革也对当前的初中物理教材进行了相应的改革,教材根据初中生的认知特点,采用了大量生动形象的插图,这就时初中物理教学更加的生动,也更具趣味性。在新课改的理念学,教师的“教”以及学生的“学”较之以往都有了很大的不同,教师的教学手段更加丰富,学生的学习也更具独立性和主动性,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也更加频繁,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相互启发、相互沟通,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也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初中物理的力学学习是力学基础性教学,可以为学生高中、大学的力学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初中物理的力学教学为学生传达一些牛顿运动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等一些力学的基础性规律,这些规律和原理便是力学中最为基本的概念,学生只有全面的掌握力学中的基础规律,才能学好后续的物理学知识。

初中物理的力学教学是物理教学的基础性教学,也是教学中难点和重点的集中所在。在试卷中,力学题目占的分值比重也是最大的。在初中物理力学的学习中,很多学生对力学学习的兴趣不高,甚至出现了逆反心理,虽然教师努力的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但是仍然难以解决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这样,学生学得辛苦、教师教得辛苦,确都无法达到目标教学效果。新课程改革理念要求,初中物理教学的目的应该是提升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以及科学素养,让学生的知识技能、学习态度和价值观都能够得到本质的发展和提高,即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从生活中的力学出发,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主动学习的兴趣。

为了更好的完善物理力学的教学效果,必须要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为此,教师必须要设计好课堂教学的内容。教学内容的设计是激发学生提问意识的重要方式之一,提问则是搭建教师和学生之间交流和互动的平台。因此,教师在设置课堂内容时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提问空间,让学生能够独立思考,促进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主动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在帮助学生解答问题的过程之中,一定要在学生的思维角度进行思考,根据学生对力学掌握的实际水平来解决问题,努力促进学生对力学知识的思考和领悟。此外,教师在解答学生问题的同时,要根据具体情况针对教学中的难点、重点和容易出错的部分向学生提问,根据力学教学的侧重点将其设计成问题,运用变题和组题的提问形式,给学生搭好台阶,问题的提问应当由浅入深,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力学中的难点、重点。与此同时,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也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索时间,保障每个学生都有足够的时间来思索答案,这样就可以很好的启发学生力学思维活动,实现自我探索和发现。

力学是初中物理的重要知识点,是整个初中物理的基础,并与电学、原子物理、气体等知识相结合贯穿于整个初中物理课程中,如果学生力学知识掌握的不好,基础没有打好,对以后物理知识的学习也会难以理解,造成一种恶性循环。为此,教师可以将课堂中随处可见的道具利用起来来提高力学教学的效果。例如,可以将课堂中常用的工具“粉笔”全面的利用起来,粉笔是教师与学生最为重要的沟通工具,除了书写功能以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粉笔的其他功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消化抽象的知识,增加力学教学的趣味性和科学性。例如,要帮助学生理解自由落体运动中空气阻力、物体 量与物体下落速度的大小就可以利用粉笔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取一张纸和一只粉笔,在一样的高度释放令其自由下落。这时,发现粉 笔的下落速度比纸要快,教师向学生提一定的问题,自由落体不是不论物体质量,下落速度都是一样么,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由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回答完问题之后,教师再将纸揉成纸团,与粉笔一起放在同样的高度释放,这个时候粉笔和纸团就是同时着地的,这样就很好的让学生理解了自由落体运动,并把空气阻力对自由落体运动的影响很直观的展现出来,从而印证教材上的结论。另外,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惯性定律,教师可以采用粉笔和纸相结合的方式跟学生演示,首先准备一张平整光滑的桌子,将几支粉笔压在白纸的一端将白纸的三分之一固定在桌子上。由教师演示,迅速的将纸抽离,这时候纸抽离出来,但是粉笔还是屹立不倒的,这就是惯性定律的一种表现形式。随后,教师可以由学生自愿上台的形式让学生来自己实践,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惯性定律的概念和意义。

对于原子物理学第一期心得体会精选五

教学设计思路:这是八年级物理教材(沪教版)中第一节概念课,对学习物理是一个很重要的开端,同时对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学习习惯、方法的养成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开端。所以,如何引导学生大胆地参与教学活动,如何使学生能认识并理解有关运动、静止、参照物、运动的相对性等物理概念是很重要的。教好这节课也将为学生学好力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1、学习任务

本课程是八年级物理教材(沪教版)中第二章第一节课,在知识的要求上,主要是“知道”和“了解”,本课程的内容不多,但对于初学物理的学生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如何恰到好处的设计好教学方案,让学生能有较高的兴趣来参与教学活动;如何深入浅出的教学,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学习物理,这是两个很重要的问题,解决的好,就能上好这节课。同时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决问题,还要让学生初步领略到自然现象的美妙与和谐,形成对自然的亲近、热爱、和谐共处的情感。

(1)教学重点:如何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

(2)教学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学习者分析

学生会有以下特点:

1平时常能接触到相对地面运动或静止的物体,对运动与静止有初步认识。

2缺乏对参照物的认识,基本不懂“参照物”这个概念。

3不了解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3、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知道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一个的世界,能举例说明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与运动的关系。

2了解人们以多种方式描述运动的世界(如词汇、诗歌、画、音乐)。能说出一些常用的描述运动的词语和诗句。

3知道如何科学描述物体的运动、静止;知道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2)过程和方法

1通关生活中的例子并配合多媒体课件来证明我们是生活在运动的世界中的,从而引入课题。

2通过多媒体课件使学生认识人们从不同角度(文字、诗歌、音乐、绘画等)对运动的描述。

3举例说明运动的形式是多样性的,最简单的运动就是机械运动。物理学研究问题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从简单到复杂,从而引入机械运动的概念。

4利用机械运动的定义来判断骑车、小鸟等的运动,从而说明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

5举例说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6举几个生动有趣的例子来说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相关应用。

7让学生利用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设计高速列车活动站台。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提阿度。

2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4、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器材(电脑,投影仪等)

5、教学过程设计

【运动的世界】

1、介绍宇宙

师:我们生活在宇宙中,什么是宇宙呢?我国古代《淮南子·原道训》书中说:“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以喻天地。”(出现字幕: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以喻天地。)也就是说,宇宙是天地万物的总称。用现代的话说:“宇宙是广漠空间和其中存在的各种天体以及弥漫物质的总称。”(出现字幕:宇宙是广漠空间和其中存在的各种天体以及弥漫物质的总称。)

师:宇宙是怎么形成的?科学家伽莫夫于1946年创立了宇宙“大爆炸理论”。他认为宇宙是由大约150亿年前发生的一次大爆炸形成的。在爆炸发生前,宇宙内所有的物质和能量都聚集到一起,并浓缩成很小的体积,温度极高,密度极大。大爆炸使得物质四散出击,以很大的速度运动,宇宙空间不断膨胀,温度也相应下降。后来相继出现的所有星系、恒星、行星乃至生命,都是在这种不断膨胀冷却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字幕出现:宇宙“大爆炸理论”:宇宙是由大约150亿年前发生的一次大爆炸形成的。在爆炸发生前,宇宙内所有的物质和能量都聚集到一起,并浓缩成很小的体积,温度极高,密度极大。大爆炸使得物质四散出击,以很大的速度运动,宇宙空间不断膨胀,温度也相应下降。)

2、宇宙在运动

1多媒体课件出现星系图像。

师:大爆炸形成的成千上万个星系,科学家通过观测发现,许多星系正远离我们而去。目前人类测量到的宇宙中拥有数十亿个星系,银河系只是其中的一个。太阳也不过是银河系中几千亿颗恒星中的一员。

2多媒体课件出现太阳系图像。

师:同学们请看,这就是太阳系。中间有太阳,周围有行星围绕它运动。这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教师指示)

3多媒体课件出现自转与公转的地球图像

师:同学们再看,这是太阳,这是地球。(教师指示)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同时也在绕太阳公转。正是地球的自转与公转,使地球上不断发生日出日落、月盈月亏、斗转星移、冬去春来等自然现象。(可插入相关图片,亦可不要)

4多媒体课件出现大陆版块的运动图像

师:地球在自转和公转的同时,地壳内部的物质也在运动。地壳的运动产生了高山与峡谷,江河的流动形成了沟壑与平原。正是大陆版块的运动与挤压,产生了雄伟壮丽的喜马拉雅山脉。

3、生命在于运动

5多媒体课件出现动物奔跑图像(录像)。

师:请同学们看,看到了什么情景。

生:动物在奔跑。

师:我们再看一段录像。

6多媒体课件出现一田径运动(短跑等)的录像

师:在录像中我们看到了什么?

生:(田径运动的名称、内容)

师:我们从刚才的两个图像(录像)中看到,动物在奔跑,人在运动。也就是说,地球上的生命都在运动。现在请同学们说说看,我们生活在怎样的世界里?

生:我们生活在运动的世界里。

(板书:一、运动的世界)

【运动的描述】

1、运动描述的不同方式

师:人类既然生活在运动的世界里,当然会对运动产生巨大的兴趣,会对运动进行研究和描述,而不同的人们是用不同的方式来描述运动的。

(板书:二、运动的描述)

师:看看诗人是怎样描述运动的。先看画面(出现小船运动的画面),在画面中看到了什么?

生:小船在运动。

师:诗人是怎样描述运动的 让我们来看看李白的一首诗。

1多媒体课件出现李白的《早发白帝城》的画面图片和诗。

师:请一位同学把这首诗朗诵一下。

生:(朗诵)

师:诗句描写了诗人乘船顺流而东下,行船速度之快的美妙的运动感受。诗人是用语言的韵律和意境来赞美运动的。

师:那么,音乐家又是如何用音乐来表现运动的?这是著名的古琴曲《流水》的一段旋律。

2多媒体课件出现古琴曲《流水》的五线谱和音乐。

师:音乐家是怎样表现出流水的?他用的是旋律和节奏来表现运动的。

师:古今的画家都想在静止的画面上表现出运动来。下面请大家欣赏梵高的《星夜》,看看他是怎么描述变幻的星空的。

3多媒体课件出现梵高的画《星夜》

师:这幅油画通过旋转扭曲的形态变化、冷暖色彩的强烈对比,展现了一个浩瀚神秘,惊心动魄的运动世界。画家是用形态和色彩描绘运动的。

师:那么,科学家用什么来描述运动?科学家用特定的概念、数学工具以及实验的方法来描述与研究运动。

2、机械运动和参照物

师:运动的形式是多样的,例如:机械运动、分子运动(产生热现象)、电荷运动(产生电和磁现象)、原子核内部的运动(释放巨大的能量)等等,其中,最简单的运动就是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研究问题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从简单到复杂。今天,我们先来研究下机械运动。

(板书:三、机械运动)

师:那么,什么是机械运动呢?在物理学中,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出现字幕:物理学中,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

(板书:1、定义)

师:你能在日常生活中举出一些机械运动的例子吗?

生1:在公路上行驶的汽车。

师:为什么汽车在做机械运动?

生1:因为汽车相对于地面有位置的改变,所以它在做机械运动。

师:很好。那么,还有谁能再举出例子?

生2:小鸟在树林里飞。

师:你又是如何判断小鸟在做机械运动的?

生2:小鸟相对树木位置发生变化,所以小鸟在做机械运动。

生3:老师在讲台前走动也是机械运动。

师:为什么我在做机械运动?

生3:因为老师在走动时相对房屋有位置变化。

师:说的很好。刚才同学们都很好的运用了机械运动的定义,举出了些做机械运动例子。大家都用到了另一个物体做标准,来看看物体的位置有没有改变。第一个同学的例子,是地面;第二个同学的,是树木;第三个同学的,是房屋。(副板书:地面、树木、房屋)那么,大家想一想,这些不动的房屋、树木、地面是不是也在做机械运动?为什么?

生:它们都跟随着地球自转,同时绕太阳公转,而整个太阳系,以至银河系,也都在不停的做机械运动。

师:因此,我们可以得到一个什么结论?

生: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做机械运动。

师: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因此,我们研究机械运动是有重要的意义的。在物理学中,把前面我们所说的“另一个物体”叫做参照系。(板书:2、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师:既然一切物体都在做机械运动,那么我们平时又说这个物体是运动的,那个物体是静止的,这又是怎样一回事呢?现在请同学们看一段动画。

1多媒体课件出现旧课本中《谁在动》的图像

师:这是一辆小车,车里有一个乘客(教师指示),这个乘客是我们研究的对象;路边有一个小孩(教师指示);这个是司机(教师指示);他们都来观察乘客的运动情况。现在让汽车运动。当车运动时,司机说他沒动,反而路边的孩子赞叹他运动得真快。那么,你认为谁说的对?请大家分组讨论下。(学生分组讨论)

生:他们说的都对,因为他们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司机以车厢作为参照物,看到乘客相对车厢沒有位置变化,所以他说乘客是静止的。而路边的孩子是以地面为标准,看到乘客相对地面有位置的变化,因此孩子认为乘客是运动的。

(副板书:司机——以车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

小孩——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

师: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要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来讲的。参照物不同,所得到结论是不一样的。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板书: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师:因此,我们描述物体“运动”或“静止”时,要特别说明是以什么为参照物。当然,在很多情况下都是以地面为参照物,所以说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都是以地面为参照物的。

【运动和静止相对性的应用】

师:下面,我们就用运动和静止相对性的有关知识来解决几个实际问题。

(板书:四、应用)

师:我们先看下问题一,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多媒体课件显示问题一,出现字幕:问题一:有一次巴黎报纸上登出了一则广告,说是每人花四分之一法郎,就可以作一次的长途旅行。许多人把钱寄去了,结果每人只得到一封回信。回信说:“亲爱的先生(小姐),请您躺在床上让地球带您开始这次旅行把,您要记住,我们的地球每昼夜要跑4万公里呢!”许多人有受骗上当的感觉,于是告到法院,说商人犯了欺诈罪。问:如果你是法官,将如何审批?)

师:如果你是法官,你会判这个商人犯欺诈罪吗?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下。

(学生分组讨论)

生1:我认为商人沒罪。因为你躺在床上时是与地球一起运动的,而且速度还很大,每昼夜跑4万公里。当然是在旅行啊。

生2:我认为商人有罪。因为我躺在床上不动,还要寄钱给你;如果你在床上,会把钱寄给我么?

生3:我认为商人有罪。因为我们平时认为的旅行,是要离开家的,坐车到外面看山、看水、看风景的。而没出门,躺在床上能算是旅行么?

师:大家都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很好。其实,商人有没有犯罪,关键在于判断躺在床上是否是旅行。如果是,那么这四分之一法郎就是商人所应得的,他就沒罪。如果不是,那么这四分之一法郎就是被商人骗走的,他就犯了欺诈罪。那么,什么是旅行?人要离开家,乘坐各种交通工具到某地观光,这才叫旅行。也就是说,必须以家为参照物,人相对家要有位置变化,这才叫旅行。所以,商人是犯了欺诈罪。这个商人是应用了物理学里参照物的选取不同来进行诈骗的,可以说是高智商犯罪。因此,要判其有罪,法官也要有相应的物理知识。

师:现在再看一个真实的故事。

(多媒体课件显示问题而,出现字幕:问题二:在国外的一次汽车越野赛中,当飞快的赛车穿过郊外的村子时,村民十分高兴,他们向车手奉送西瓜。他们看准迎面飞驶来的赛车,轻轻地抛出一个西瓜,但是谁也没想到,西瓜落在车上,砸坏了汽车,使得车手受了重伤。为什么一个西瓜会产生那么大的威力?)

师:为什么轻轻抛出的西瓜会产生那么大的力量?现在我们竞赛一下,看看谁最先回答出答案。

生1:因为冲击力很大。

生2:因为速度飞快。

师:谁的速度快?

生3:汽车的速度快。

生4:西瓜的质量大。

师:很好。现在我们用刚学到的知识来分析一下:轻轻抛出的西瓜,以地面为参照物,它的速度很小;那如果以汽车为参照物,结果又如何呢?

生:一样大。

师:村民轻轻抛出的西瓜,对地面来说,速度很小。如果汽车是静止的,那么西瓜相对汽车的速度还是很小,沒什么威力的。但是,汽车是以很快的速度飞驰而来的,如果西瓜不动,车飞快的开过来,与车不动,西瓜以与车一样大的速度飞过来的效果是一样的。西瓜质量很大,速度又那么大,自然就产生了极大的威力了。

师:再看问题三。

(多媒体课件显示问题三,出现字幕:问题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一位法国飞行员在轰炸了德国后返航的途中,突然发现脸边上有一个小东西在游动。他顺手一抓,发现抓到的竟然是一颗射向他的德国子弹。试问,飞行员为什么能够抓到飞行的子弹?)

师:为什么这位飞行员能够抓到子弹呢?大家分组讨论下。

(学生分组讨论)

生:因为子弹的速度、方向与飞机的速度和方向是一样的。

师:飞行员能随手抓到一颗飞行的子弹,说明他们之间是相对静止的,这时飞行员的速度与子弹的速度大小相同,方向也相同。也就是说,以飞机作为参照物,子弹是静止的,以子弹作为参照物,飞行员也是静止的,即他们保持相对静止。所以飞行员能抓到子弹。

师:由问题三中得到的启示,我们来解决下这个实际问题:

(多媒体课件显示问题四,出现字幕:问题四:快速列车速度可达到170公里/小时,若列车到站时要停下来让旅客上下车,将是很费时的。你能否想个办法让列车进站时不停下来,同时旅客又能安全的上下车?)

师:(出现动画情景,教师介绍情景)这时站台,这是一列快速列车经过站台。现在,应该怎样解决上诉问题?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师:这个问题要解决的的关键是“列车进站时不停下来,同时旅客又能安全的上下车”

(学生分组讨论)

生:要让站台动起来。

师:对。那么要怎么动?对速度有什么要求?

生:速度与列车的要一样大,方向还要一样。

师:也就是说,要让它们报纸相对静止。

师:没错,要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要让列车和车站保持相对静止。那么就要设计一个活动站台,当列车快要进站时,站台动起来,当站台与列车的速度大小相同,方向也相同时,旅客就能安全上下车了。

【小结】

对本课所学习的知识点再次进行提点。

【形成性练习】

1、如图2-2所示,三辆小车以图甲的位置开始行驶,经过一段时间后,三辆小车位置变成了图乙的形态,通过对甲乙两种形态的位置对比,根据我们学过的知识,讨论并指出各车相对的运动状态有几种?

2、电视、电影中正是利用了运动的相对性原理,拍摄出了孙悟空的“腾云驾雾”。孙悟空“驾云飞奔”,是先拍摄出孙悟空在“云朵”(布景)上的镜头,再拍出天空上的白云、地上的山河湖泊等镜头,然后将两组画面放到“特技机”里叠合。叠合时迅速地移动作为背景的白云和山河湖泊。我们看电视是以白云和山河湖泊作参照物,于是就产生了孙悟空腾云驾雾飞奔的效果。

想想看,如何拍摄人坐在开动的飞机和火车里观看沿途风光的镜头?如何拍摄武艺“高强”的人“飞檐走壁”的镜头?

6、板书设计

一、运动的世界

二、运动的描述

三、机械运动

1、定义副板书:地面、树木、房屋

2、参照物副板书:司机——以车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

小孩——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

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四、应用

7、资源及媒体的应用

本次课程设计,极多的运用到了多媒体课件,课件本身包含了文字、图片、动画、音乐的视听内容,可以说是全方位的给予学生一刺激,这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及活跃课堂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同时,作为一种形象的展示,多媒体课件对于教学内容的辅助效果是极其明显的。如若多媒体课件,那么在一些运动形式的展示中,将不好操作,经管可以用微缩模型展示,但由于模型的大小的限制等,效果应该是不如多媒体展示的。

8、教学设计后记

作为一节概念课,如果只是死板的叙述知识内容并加以一些练习,效果可能是不会太好。本课程教学设计,从实际出发,从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出发,通过例子,引导学生从实例中总结出规律,引发对规律的思考,从而使学生掌握知识,并且在解决一些实际的例子的时候,掌握对知识的运用。课堂上,用多样的多媒体课件,来展示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对学生的感官予以较为强烈的刺激,加深其对知识的印象。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多次进行分组讨论,教师给予一定的引导,培养学生一种进行探索并合作讨论的科学研究精神。并且,课堂上给予的问题多来自现实生活中的实际的例子,以培养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练联系,将理论运用于实际的应用能力。还在课堂上告知学生一种物理学研究的方法:从简单到复杂。

对于原子物理学第一期心得体会精选六

本学期,我担任高三(9)、(10)班物理教学工作。兢兢业业,为人师表,积极参加各类政治和业务学习,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学工作者。高三物理复习课不同于一般课堂教学,主要任务是:在会考复习的基础上,根据《高考说明》对学生已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加深、拓宽、查漏补缺,使学生更加系统地掌握知识,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以备高考。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整体的教学工作,

第一个阶段:从开学到3月份中旬,完成第一轮复习。主要是在上学期的的基础上继续全面复习基础知识,突出重点,以重点带动全面。这一阶段的复习,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巩固、加深、拓宽,使学生更加深刻系统地掌握知识,为下阶段复习打下坚实基础。

第二个阶段:从3月中旬到4月结束,完成第二轮的复习。主要是进行专题复习,针对在第一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性训练,对一些重点、热点的专题强化训练。比如:振动和波的专题、光学专题、原子物理专题、动量专题,这些是高考必考的知识点且我校的学生比较容易拿到的。

第三个阶段:从5月初到五月下旬,完成第三轮复习,主要是综合考练、试卷讲评,

通过讲练结合,指导各种题型的解题方法,训练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全面复习,强化重点、难点。

第四个阶段:5月下旬到6月初:

1、回归课本,专门编写了一份复习提纲,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并对所有内容排队归类,参考外地资料,就题目内容,题目类型再拾遗补缺。

2、在回归课本的同时配合综合科的老师进行综合性训练。

二、高考物理试题分析

题型稳定,重点突出。试题难度较去年略有下降,试题包括必修部分8个选择题(单选和多选分开),两个实验题,两个计算题;选修部分都是一个选择题加一个计算题,与往年没有变化,且常规型题目所占比重较大。从必考知识点分布上看,今年试题电磁学部分分值增多,电场问题所占比重增加。

注重对“双基”的考查。第14题考查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第15题考查安培力的概念;第16题考查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规律;第21题考查静电场中的概念;实验题第23题为力学实验题,是考纲中明确要求的实验,没有任何变形;第23题则采用一箱一表法测量电路,是由课本实验原型迁移而来,这些内容都属于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范畴。其中有一部分试题是来自于课本或往年高考试题的改编,让考生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但又充满了新意。

注重与实际相结合。如第19题“行星冲日”问题、第24题汽车雨天安全行驶时速问题,都与实际密切相关,体现了物理学科的学科价值。

注重方法,考查能力。如第14题取材物理学发展的重要实验,关注物理规律的建立过程;第19题考查学生从图表中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模型化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及运用万有引力定律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第22、23两道题均涉及物理模型、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及图像三者之间的相互转换,突出了数学思维和物理思维相结合的特点。

侧重应用,有所创新。如第17题巧妙地将牛顿运动定律与平衡、胡克定律结合起来;第25题创造性地把抛体运动、复合场、与动能定理相结合,显得既基础又灵活,更有运用基本观点综合分析问题的难度。

三、通过今年高考,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应注意以下一些方面:

1、认真分析和研究近三年的《考试说明》和高考《考试大纲》,研究三至五年的高考试题以及各地的模拟试卷。更好地把握高考的特点。通过研究高考试题,在高一高二的教学过程中:能准确把握考试要求,教学重难点,教学深度,习题选编等等。在高三的复习备考过程中:能把握大局,突出重点,在主干知识点花更多时间,下更大功夫,避免平均使用力量

2、在教学中应注重细节,包括教学细节,知识细节,学生学习,阶梯细节的培养,如:①注意解题格式的训练。很多学生格式混乱,方程不规范,满篇数学符号等,这些问题都及时纠正,否则造成会做而丢分的现象。②在备课时精心设计问题,提出的问题有深度,一环套一环,逐渐深入,使学生的思维即有深度又有广度,充分利用学生对因果关系感兴趣的心理特点,使学生积极思考,提高课堂效率。③不完全放弃教材,注意回归教材,特别是热、光、原三部分要强调学生看书。④加强多媒体的运用,对于难以理解的物理过程要编成动画,这样可以提高效率,降低难度。⑤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思考,不满堂灌。

3、物理要处理好讲和练的关系。热点专题要形成系列,形成书面文字,老师要围绕主线适当点拨,精讲多练,围绕热点主线设置背景材料,组织各种题型,对同一热点,可以从不同角度用多种题型进行分析。

4、特别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高考把对能力的考核放在首要位置,通过对知识及其运用的考核来鉴别学生能力的高低。考试说明中明确告诉我们要考查学生五方面的能力,即: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

5、注意物理学特殊方法的训练,如:对称法、守恒法,可逆思想,整体与隔离,矢量三角形法,图像法,等效法等训练。强调一题多解,一法多用,从中体会不同方法,处理不同问题的优劣。现在高考越来越重视理论联系实验能力的考查,重视理论联系实际题目的分析和训练。

四、加强校本研修

1、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念,高效课堂理论,使自身业务素质进一步全面,自己的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

2、积极参加校本教研培训,参加上级组织的学科培训,不断丰富本学科专业理论知识,不断增强课堂实践能力,不断提高化学“高效课堂”实效,不断探索教书育人新途径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

3、教师承载着教育教学,以及管理的责任,因此教育,管理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因此在平时不断阅读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书籍,深化教育艺术,提升教育理念。

对于原子物理学第一期心得体会精选七

本学期,我担任高三(9)、(10)班物理教学工作。兢兢业业,为人师表,积极参加各类政治和业务学习,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学工作者。高三物理复习课不同于一般课堂教学,主要任务是:在会考复习的基础上,根据《高考说明》对学生已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加深、拓宽、查漏补缺,使学生更加系统地掌握知识,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以备高考。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整体的教学工作,

第一个阶段:从开学到3月份中旬,完成第一轮复习。主要是在上学期的的基础上继续全面复习基础知识,突出重点,以重点带动全面。这一阶段的复习,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巩固、加深、拓宽,使学生更加深刻系统地掌握知识,为下阶段复习打下坚实基础。

第二个阶段:从3月中旬到4月结束,完成第二轮的复习。主要是进行专题复习,针对在第一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性训练,对一些重点、热点的专题强化训练。比如:振动和波的专题、光学专题、原子物理专题、动量专题,这些是高考必考的知识点且我校的学生比较容易拿到的。

第三个阶段:从5月初到五月下旬,完成第三轮复习,主要是综合考练、试卷讲评,

通过讲练结合,指导各种题型的解题方法,训练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全面复习,强化重点、难点。

第四个阶段:5月下旬到6月初:1、回归课本,专门编写了一份复习提纲,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并对所有内容排队归类,参考外地资料,就题目内容,题目类型再拾遗补缺。2、在回归课本的同时配合综合科的老师进行综合性训练。

二、20xx年高考物理试题分析

题型稳定,重点突出。试题难度较去年略有下降,试题包括必修部分8个选择题(单选和多选分开),两个实验题,两个计算题;选修部分都是一个选择题加一个计算题,与往年没有变化,且常规型题目所占比重较大。从必考知识点分布上看,今年试题电磁学部分分值增多,电场问题所占比重增加。

注重对“双基”的考查。第14题考查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第15题考查安培力的概念;第16题考查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规律;第21题考查静电场中的概念;实验题第23题为力学实验题,是考纲中明确要求的实验,没有任何变形;第23题则采用一箱一表法测量电路,是由课本实验原型迁移而来,这些内容都属于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范畴。其中有一部分试题是来自于课本或往年高考试题的改编,让考生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但又充满了新意。

注重与实际相结合。如第19题“行星冲日”问题、第24题汽车雨天安全行驶时速问题,都与实际密切相关,体现了物理学科的学科价值。

注重方法,考查能力。如第14题取材物理学发展的重要实验,关注物理规律的建立过程;第19题考查学生从图表中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模型化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及运用万有引力定律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第22、23两道题均涉及物理模型、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及图像三者之间的相互转换,突出了数学思维和物理思维相结合的特点。

侧重应用,有所创新。如第17题巧妙地将牛顿运动定律与平衡、胡克定律结合起来;第25题创造性地把抛体运动、复合场、与动能定理相结合,显得既基础又灵活,更有运用基本观点综合分析问题的难度。

三、通过今年高考,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应注意以下一些方面:

1、认真分析和研究近三年的《考试说明》和高考《考试大纲》,研究三至五年的高考试题以及各地的模拟试卷。更好地把握高考的特点。通过研究高考试题,在高一高二的教学过程中:能准确把握考试要求,教学重难点,教学深度,习题选编等等。在高三的复习备考过程中:能把握大局,突出重点,在主干知识点花更多时间,下更大功夫,避免平均使用力量

2、在教学中应注重细节,包括教学细节,知识细节,学生学习,阶梯细节的培养,如:①注意解题格式的训练。很多学生格式混乱,方程不规范,满篇数学符号等,这些问题都及时纠正,否则造成会做而丢分的现象。②在备课时精心设计问题,提出的问题有深度,一环套一环,逐渐深入,使学生的思维即有深度又有广度,充分利用学生对因果关系感兴趣的心理特点,使学生积极思考,提高课堂效率。③不完全放弃教材,注意回归教材,特别是热、光、原三部分要强调学生看书。④加强多媒体的运用,对于难以理解的物理过程要编成动画,这样可以提高效率,降低难度。⑤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思考,不满堂灌。

3、物理要处理好讲和练的关系。热点专题要形成系列,形成书面文字,老师要围绕主线适当点拨,精讲多练,围绕热点主线设置背景材料,组织各种题型,对同一热点,可以从不同角度用多种题型进行分析。

4、特别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高考把对能力的考核放在首要位置,通过对知识及其运用的考核来鉴别学生能力的高低。考试说明中明确告诉我们要考查学生五方面的能力,即: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

5、注意物理学特殊方法的训练,如:对称法、守恒法,可逆思想,整体与隔离,矢量三角形法,图像法,等效法等训练。强调一题多解,一法多用,从中体会不同方法,处理不同问题的优劣。现在高考越来越重视理论联系实验能力的考查,重视理论联系实际题目的分析和训练。

四.加强校本研修

1、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念,高效课堂理论,使自身业务素质进一步全面,自己的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

2、积极参加校本教研培训,参加上级组织的学科培训,不断丰富本学科专业理论知识,不断增强课堂实践能力,不断提高化学“高效课堂”实效,不断探索教书育人新途径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

3、教师承载着教育教学,以及管理的责任,因此教育,管理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因此在平时不断阅读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书籍,深化教育艺术,提升教育理念。

对于原子物理学第一期心得体会精选八

紧张忙碌的高一上学期结束了。回首半年来的物理教学工作,可以说有欣慰,更有许多无奈。这是第二次带高一,虽说对教材内容比较熟悉,并且也有了一点教学经验,但是有些知识总感觉在进行课堂设计时不是很顺手,有些内容在讲解时感觉不是很好。如何教学高一物理,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回顾一下这学期的教学,我把我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注意初高中教学的衔接

初中物理教学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使学生了解力学、热学、声学、光学、电学和原子物理学的初步知识以及实际应用,因此,初中物理教材内容多是简单的物理现象和结论,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定义与解释简单粗略,研究的问题大多是单一对象、单一过程、静态的简单问题,易于学生接受;高中物理教学则是采用观察实验、抽象思维和数学方法相结合,对物理现象进行模型抽象和数学化描述,要求通过抽象概括、想象假说、逻辑推理来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和变化规律,研究解决的往往是涉及研究对象(可能是几个相关联的对象)多个状态、多个过程、动态的复杂问题,学生接受难度大。

高中物理教材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表述严谨简捷,对物理问题的分析推理论述科学、严密,学生阅读难度较大,不宜读懂。所以,高一物理教师要研究初中物理教材,了解初中物理教学方法和教材结构,知道初中学生学过哪些知识,掌握到什么水平以及获取这些知识的途径,在此基础上根据高中物理教材和学生状况分析、研究高一教学难点,设置合理的教学层次、实施适当的教学方法,降低“台阶”,保护学生物理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学好物理的信心。

教学中要坚持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原则。正如高中物理教学大纲所指出教学中“应注意循序渐进,知识要逐步扩展和加深,能力要逐步提高”。高一教学应以初中知识为教学的“生长点”逐步扩展和加深;教材的呈现要难易适当,要根据学生知识的逐渐积累和能力的不断提高,让教学内容在不同阶段重复出现,逐渐扩大范围加深深度。

二、讲清讲透物理概念和规律,使学生掌握完整的基础知识,培养物理思维能力

在衔接教学中,要重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使学生知道它们的由来;对每一个概念要弄清它的内涵和外延,来龙去脉。讲授物理规律要使学生掌握物理规律的表达形式,明确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和单位,规律的适用条件及注意事项。了解概念、规律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如:运动学中速度的变化量和变化率,力与速度、加速度的关系等,通过联系、对比,真正理解其中的道理。

通过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科学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中,要努力创造条件,建立鲜明的物理情景,引导学生经过自己充分的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过程,从直观的感知进入到抽象的深层理解。

三、要重视物理思想的建立与物理方法的训练

中学物理教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是: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简化建立物理模型,在一定范围内研究物理模型,分析总结得出规律,讨论规律的'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例如:平行四边形法则、牛顿第一定律建立都是如此。

物理思想的建立与物理方法训练的重要途径是讲解物理习题。讲解习题要注意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的指导,要把重点放在物理过程的分析,并把物理过程图景化,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形成清晰的物理过程。物理习题做示意图是将抽象变形象、抽象变具体,建立物理模型的重要手段,从高一一开始就应训练学生作示意图的能力,如:运动学习题要求学生画运动过程示意图,动力学习题要求学生画物体受力与运动过程示意图等,并且要求学生审题时一边读题一边画图,养成习惯。

解题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答物理问题的能力。如在运动学中,应注意矢量正、负号的意义以及正确应用;讲解相遇或追击问题时,注意引导学生将物理现象用数学式表达出来;讲运动学图象时,结合运动过程示意图讲解,搞清图象的意义,进而学会用图象分析过程、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各方面的习惯和能力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是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与能力。学习物理要重在理解,只是教师讲解,而学生没有经过独立思考,就不可能很好地消化所学知识,不可能真正想清其中的道理掌握它。在高一阶段首先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独立钻研教材,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多的给予学生自己思考、讨论、分析的时间与机会,使他们逐步学会思考。

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使其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在高一阶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应从指导阅读教材入手,使他们学会抓住课文中心,能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阅读物理教材不能一扫而过,而应潜心研读,边读边思考,挖掘提炼、对重要内容反复推敲,对重要概念和规律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记忆,养成遇到问题能够独立思考以及通过阅读教材、查阅有关书籍和资料的习惯。

3、培养学生养成先预习再听课,先复习再作业,及时归纳作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首先要上好高一开学第一节的绪论课,教师对学生提出要求;每节课布置课后作业时,讲明下一节授课内容,使学生心中有数以便进行预习;实验坚持写预习报告,无预习报告不能做实验。要求学生能够逐步做到不论多忙,也要在课前先预习教材。一章学完主动地整理所学知识,找出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要指导学生课后及时归纳总结。

4、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1)通过课堂提问和分析论述题,培养学生根据物理概念与规律分析解答物理问题、认识物理现象的习惯,要求学生“讲理”而不是凭直觉。

(2)通过课堂上教师对例题的分析和学生分析、讨论、解答物理题,使学生注重物理过程的分析,养成先分析再解题的习惯。

(3)严格做题规范,从中体会物理的思维方法,养成物理的思维习惯。

5、强调科学记忆,反对死记硬背。现在学生不重视知识的记忆,或是什么都不记,或是死记硬背,许多学生到了高三才发现高一、高二时学的知识没有记忆造成的困难。所以,从高一开始就要要求学生重视记忆,尤其是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记忆。

总之,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顺应学生思维的发展规律,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坚持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方能顺利的完成高一物理教学任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