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观看二十八岁的你心得体会范文(优质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0 02:52:31 页码:11
最新观看二十八岁的你心得体会范文(优质16篇)
2023-11-20 02:52:31    小编:ZTFB

通过心得体会的整理和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并把握自己的成长轨迹,为自己的发展设立更清晰的目标。写心得体会时,可以在开头引入引人入胜的故事或事件,增加亲和力。接下来是一些写心得体会的优秀范例,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考。

观看二十八岁的你心得体会篇一

展开信纸,“繁森弟”落于笔下,陈孝忠再次写下这一称呼,却清楚再也不会收到回信了。

今年87岁的陈孝忠是聊城老干部局原局长,比孔繁森大10岁,是孔繁森的“老大哥”,也是他的至交好友。

生前至交好友陈孝忠说“繁森这一生,想的大部分都是别人”。

1944年,孔繁森出生于聊城堂邑镇五里墩村。陈孝忠认识他是在1970年春节,孔繁森从部队退伍到聊城粮食局工作。在陈孝忠的印象中,“这个年轻人,好学好问,爱好文艺,能吃苦,可以跟老乡们打成一片”。

1978年,中央号召内地干部去西藏工作,孔繁森积极报了名。“那时西藏的条件很艰苦,繁森却有这种抱负和勇气。我就说,你愿意去就去吧,我支持你。”陈孝忠说。然而这个“老大哥”内心却很是不舍,从聊城乘坐客车把孔繁森送到了济南,孔繁森一行从济南乘坐火车到西藏。

临别时,陈孝忠对孔繁森殷殷嘱托:“你去西藏,主要有两条。一是,一定要注意安全,西藏很艰苦;再一个,约法三章,你爱接济别人,一定要有计划。”

1979年,孔繁森作为援藏干部赴日喀则地区任地委宣传部副部长,后改任岗巴县委副书记兼县检察院检察长。一封信,从西藏到聊城,辗转数十天才能到陈孝忠手中。在陈孝忠收藏的孔繁森来信中,孔繁森给他介绍西藏的情况,还有自己工作的情况。“我给他去信无非是两个内容,一个是别出事,注意安全;再一个是多学习,多看书。”陈孝忠告诉记者。

“他第二次进藏时,家里有老母亲,爱人身体不好,孩子还上学,我们商量着不同意他去。但是,他政治上成熟,有领导能力,对西藏熟悉,对西藏有感情,他坚决愿意再去。”1988年,在党的召唤面前,在人民需要的时候,孔繁森第二次挺身而出,欣然赴藏,并于1992年底留任阿里地委书记。为了探索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路子,他跑遍98个乡,行程8万多公里。“远征西涯整十年,苦乐桑梓在高原。只为万家能团圆,九天云外有青山。”正是他十年的生动写照。

1994年8月24日,是陈孝忠一生难忘的日子。当时孔繁森去北京开会,顺道回老家看望老母亲。“那天晚上,我们一直聊到后半夜。分别的时候,我劝他尽快回来。他只说回去争取。‘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还乡。’这都是他日记里写的。”陈孝忠讲到这里,哽咽着沉默了。没有想到,那次竟是他与老友的最后一面。

1994年11月29日,孔繁森殉职,时年50岁。“繁森这一生,想的大部分都是别人。”陈孝忠这样评价他的繁森弟。

观看二十八岁的你心得体会篇二

他肩负着发展我国近代力学和尖端科学事业的重任,郭永怀始终有一种紧迫感。因此,他总是不知疲倦地工作着。他的工作日程表永远是排得满满的,力学所和有关单位的业务问题,事无巨细,他都要亲自过问;大批文件和科研报告需要他处理。他从不午休,晚上经常工作到深夜;他没有节假日,不是照样到所里上班,就是在家里埋头书案,博览群书。正因为他无休无止地追求着新的知识,所以对国际上近代力学和尖端技术发展的新动向总是了如指掌,对各种复杂的课题总能做具体入微的指导。在国外,他有过一些业余爱好:喜欢集邮,对于音乐有很高的鉴赏力,回国后,由于工作繁忙,就很难得有时间去过问他珍藏的'邮集或欣赏优美的乐曲了。

他自己勤奋,也希望别人勤奋。他时常用自己的亲身体会告诫青年:“天才是没有用的,关键在于刻苦学习。学问是无止境的,只有下苦功夫才能占领科学堡垒。”他还用牛顿与鸡骨头的故事教育过大家,要大家用一股“傻劲”去学习、工作。言传身教,使他周围的同志们深受感染,而他的公而忘私的献身精神也长留在人们的记忆之中。

在学术问题上,郭永怀以严谨著称,从不容许含糊其辞、模棱两可,更不容许草率从事,滥竽充数。他毕生发表的科学论文为数不多,但每篇都有一定的份量和价值;在发表之前,他总要反复核实,斟字酌句,非常慎重。回国以后,为了教学的需要,也为了系统介绍国外流体力学的经典著作,他亲自动手翻译普朗特著的《流体力学概论》(1952年版),他给自己提出了信、达、雅的高要求;为了使译著准确流畅,他反复对照了德文原版和英文译本,和有关同志商讨了数十次;对原书疏漏之处,还加上了注释。这样,前后历时8年,直至他牺牲后才正式出版。这本高水平的译著出版之后,连续印刷两次,畅销海内外,得到了各方面的好评。在指导科研工作的过程中,他要求制订工作计划时必须有指标,有进度,而且切实可行,如果空洞无物或言过其实就要退回重新制订;对于学术报告,他要求论点鲜明,论据充足,在一定条件下给出肯定或否定的结论;学术讨论中,他绝不放过一个细微的错误。有一次一个青年同志在报告工作时,需要画一条湍流情形下的速度分布曲线,就随便画了一条。郭永怀立即指出,它不能反映湍流的特点,要这位青年同志纠正过来。

他生前兼任《力学学报》主编,审稿时严格把关,不分亲疏也不看投稿人“来头”大小,一律秉公办理。有一次对力学界一位权威的来稿发生了分歧,审稿者提出了肯定的意见,有一位青年人却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为此郭永怀特意组织了一次学术讨论会,倾听各方面的意见,结果发现基本方程有误,郭永怀就坚决支持了这位素不相识的“小人物”的意见。1963年,力学学报编辑部接到一封对一篇论文持有歧见的批评信,而论文作者是在郭永怀指导下工作的两位青年。郭永怀仔细地看了来信,并让两位作者认真考虑别人的观点,给予答复。他说:“我主张发表论文,就是为了进行学术交流,以期引起讨论。别人的批评意见,只能使我们对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

郭永怀为人实事求是,他从不人云亦云,一旦发现真理不在自己这一边,却能及时修正错误。郭永怀对人严格,一丝不苟,但却平易近人。有时,即使他的意见是正确的,但客观上难以实现,他也会及时收回。有一次,他要一个实验室进行风洞湍流度的测试工作,当他发现国内电子仪器信噪比比较低,一时无法进行这项工作时,就不再坚持自己的意见了。他曾不止一次地对青年们说:“我给你们提的建议看法仅供你们参考,不一定按我的办法做,一切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正因为他实事求是,坚持真理,虚怀若谷,不以势压人,所以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威望更高了。

他是我们华夏的英雄,因为有他的存在而多了一束曙光!

观看二十八岁的你心得体会篇三

近日,在大银幕上上映的电影《二十八岁的你》引起了广泛关注,讲述了一位女主角在28岁时回到十八岁的故事。这部电影给观众带来了许多触动,引发了我很多思考。在观看这部电影后,我深深感觉到了时间的流逝与成长的酸甜苦辣,同时也体悟到了人生的不同阶段带来的情感变化和思考。

首先,这部电影揭示了时间流逝对于个体的影响。在电影中,女主角回到18岁的时候,回到过去重新面对许多曾经经历过的事情。她用现在的成熟和经验,不再对自己那个时候盲目又无知的决定感到自责与自我厌恶。这让我想起了自己曾经犯下的错误与后悔,也让我对未来充满了希望。时间的流逝让我们经历了各种各样的情感波动,而每一个阶段所带来的体验和教训,都为我们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电影中女主角回到十八岁时的经历也引发了我对人生的思考。曾经我们都是青涩的十八岁,充满了激情和冲动。遗憾和错误是难以避免的,我们总是希望有更多的机会去重新思考和选择。电影中的女主角有幸能够回到18岁,没有再次犯下那个时候的错误,但是她对于自己的过去也并不遗憾。这让我明白了人生的不同阶段都有其独特的价值,每一个选择都会给我们带来不同的阳光和风雨,而我们应该学会接受并珍惜这些。

第三,电影中展示的情感让我深思。女主角回到18岁后,阅历丰富的她对曾经青涩的恋爱方式有了重新的思考。她坦然面对了失恋和痛苦,学会了脚踏实地地去追求自己的幸福。这让我想起了自己曾经的爱情观,也让我明白了过去的爱情经历都是人生的财富。在人生的道路上,爱情给予我们力量和勇气,同时也带来了痛苦和成长。我们应该用成熟和智慧去面对感情中的挫折和磨难,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在爱与被爱之间找到自己的幸福。

最后,电影中展示的对未来的畅想和追求也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女主角通过回到18岁重新找回了自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梦想和目标。她放弃了过去艰难的爱情,并投身于她热爱的事业中,用自己真实的才华追求着自己的梦想。这让我想起了自己对未来的追求和期待。回顾过去,我发现很多时候我们会因为种种原因而放弃自己的梦想,追逐着名利和物质的虚幻快乐。而这部电影提醒了我,我们需要珍惜并坚持追求我们的梦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活出自己。

在观看《二十八岁的你》后,我深深思考了时间的流逝和成长以及人生的不同阶段所带来的体验和教训。这部电影让我明白了每一个选择都会对我们的人生产生影响,我们应该学会接受并珍惜这些。同时,电影中展示的情感和对未来的追求也对我有所启示。我希望能够在未来的日子里,用更加成熟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并坚持追求自己的梦想。只有这样,我才能真正活得精彩。

观看二十八岁的你心得体会篇四

电影《二十八岁的你》是一部讲述女主角因为一张老照片回到过去时光,重返2008年与男友分手的故事。这部电影让我深受触动,带给了我许多的思考和启示。以下将从影片的剧情和人物塑造、情感表达、人生观以及我的个人思考等方面,对电影《二十八岁的你》发表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在影片的剧情和人物塑造方面,《二十八岁的你》做得非常成功。女主角祁佳明通过一个神奇的相机回到过去,看到了那个自己经历青春懵懂的2008年。在那一年,她与男友分手,却一直无法释怀。通过回到过去重新经历这段感情,祁佳明重新回忆起当时的点点滴滴,也明白了离开并非错误的决定。影片不仅在细节上刻画了过去和现在的对比,也在人物塑造上设置了深度,让观众更加容易产生共鸣。

其次,在情感表达方面,《二十八岁的你》令人感动。电影通过展现女主角对过去的思念和自我的成长,将观众代入了她的内心世界。女主角的情感经历了从迷茫、困惑到接受和放下的过程,她明白了生活不断前行,我们也需要不断前进。这种情感表达在电影中被细腻地呈现出来,让观众产生了共鸣和感动。特别是在影片的结尾,女主角通过看到未来的自己,明白了过去的分手是为了更好的未来,这种成长和启示让观众也感受到了情感的力量。

再次,在人生观方面,《二十八岁的你》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思考。电影中女主角因为回到过去,重新审视了过去和现在的人生,对于自己的选择和未来有了更多的思考。这也启示了观众,在人生的道路上要勇敢面对自己的选择,不要一味追求过去的回忆,要积极面对现实和未来。通过这部电影,我也明白了,过去不可能重来,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价值,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积极面对未来。

最后,由于观看《二十八岁的你》,我也产生了许多个人思考。这部影片让我反思了自己的青春和成长。每个人都会经历二十八岁的那个时刻,而我们在那个年纪的状态和所经历的事情都各不相同。这部电影提醒了我,在年轻时要珍惜和把握好每一个阶段,不要为了过去的遗憾而放弃未来的可能。同时,也要学会放下过去的痛苦,迎接未来的可能性。通过观看这部电影,我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多的思考和认识。

综上所述,《二十八岁的你》以其剧情和人物塑造、情感表达、人生观以及个人思考等方面的出色表现,给观众带来了许多思考和感悟。对于我个人而言,它让我认识到了青春的珍贵,理解了过去和现在的不同,也启示我要积极面对未来和自己的选择。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影片,更是对观众生活和成长的一种思考和鞭策。希望未来能有更多这样的电影能够唤起观众对生命的思考和热爱。

观看二十八岁的你心得体会篇五

他们一家人终于踏上中国的土地,钱学森早已给他安排好了住所,是位于中关村西北角一个刚建成不久的单元楼。

虽然面积不大,也没有泳池、草坪,周围更是一片荒凉,在美国时的所有便利与浪漫,在这里都成了不可能。但郭永怀和李佩却觉得,这才是最好的地方。

站在自家国土上,为自己的国家工作,他们觉得心情格外舒畅。

安顿好一切后,郭永怀马上就和钱学森、钱伟长等人投身到刚刚组建的中科院力学研究所的科技领导工作中。随着研制发射地球卫星的事宜提上日程,他又开始负责人造地球卫星的设计领导工作。同时,郭永怀在中国科技大学创立后,还担任中科大化学物理系首任系主任,并经常给力学系的学生授课。

而李佩回国后,为了能更好地照顾女儿和丈夫,决定留在离家近的地方担任行政工作。她第一份工作是中科院行政管理局设在中关村的西郊办公室副主任。

都说,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会有一个默默付出的女人,李佩就是那个站在郭永怀背后的女人。

她像个小女人一样,每日里上班努力工作,下班后一心一意照顾丈夫和女儿。担心郭永怀忙起来不记得吃饭,她还每天在他的包里装上一个苹果,这事在他的学生圈中都传为了佳话。

但这种平静安稳的日子不久就被打破了。

1959年6月,苏联单方面提出拒绝向中国提供原子弹的数学模型和技术资料,并撤走所有技术专家,于是钱学森就把郭永怀推荐给了钱三强。

1960年3月的一天,钱三强来找郭永怀,两个人在书房里足足谈了三个小时。正是因为这次谈话,郭永怀的生命和中国核武器工业联系在了一起。他开始变得更加忙碌,在家的时间越来越少,更别提和妻子一同欣赏古典音乐和散步了。

随着核武器研制步伐的加快,中央开始在青海进行试验。郭永怀常常奔波于北京和青海之间,两人因此聚少离多。郭永怀和李佩之间也不再是无话不谈,工作话题成了郭永怀的禁忌,他从来不讲自己在干什么,而李佩也从来不问。

他们都是从革命风雨中走过的人,无需多言,心有灵犀。她知道,他不说,自是不能说,不该说;他也知道,她不问,并非不关心自己,而是将所有的担心和惦记藏在心里,独自承受。

每次李佩只要看到楼下停着车,就知道他又要走了。郭永怀总是默默地收拾几件衣服,放进那个出门专用的小手提箱,随后跟李佩简简单单告个别。

他不说行程,她不问归期。好像他仅仅是拎包去上班,并不是一去数月,一走千里。

但是,思念却成了李佩生活的主题。她看着爱人被高原气候折磨后日渐消瘦的身体,还有那过早被风霜染白的头发,她的心好疼。

1964年10月16日,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郭永怀和钱学森等人聚在一起开心地喝酒。此时的李佩才知道爱人究竟在做什么,他的身上肩负着怎样的重担和责任,她更加心疼却又无比自豪。

观看二十八岁的你心得体会篇六

我爱我的祖国,我爱我的家,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感到自豪。

中国人,在日本人侵略我们中国的时候,我们的八路军,我们的红军,他们英勇奋战,他们用自己的生命,自己那鲜红的鲜血,染红了祖国的大地,让我们祖国的人民过上了幸福安定的生活。虽然他们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但是他们让我们祖国的人们得到了自由!

我爱我的祖国,作为一个中国人,虽然中国现在水平有点弱后,但是我们有信心,我们有恒心,我们会坚持。我们相信自己国家总有一天会变得科技发达。因为我们是中国人!

中国人,十分爱国,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身上流着中国的血,我们是爱过的人,我相信,世界上没有什么人比中国人更爱国了!

中国,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一个大国,每个民族都很团结,每个民族都会爱自己的祖国,因为我们是一家人,我们是永不分离的一家人!

有这五十六个民族,这是其他国家不能相比的,而且我们的民族多,我们的民族也团结,这更是其他国家不能相比的!

中国,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

来源:网络整理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content_2();。

观看二十八岁的你心得体会篇七

历史的车轮滚滚,共产党员的精神却永不消逝,总有一种感动让我无法言喻,总有一种震撼使我久久不能平息,“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还乡”,这是孔繁森书记离家进藏满怀雄心壮志的激昂之作,而1994年11月底,拉萨的高原之上,许多群众站在一座堆满哈达的墓碑前,送走了他们最敬爱的孔繁森书记最后一程。这位在西藏高原奉献了一生的共产党员,最后也在他挂念的藏族人民的簇拥下,把鲜血和生命献给了雪域高原,走完了这短短的一生。

1944年7月,孔繁森在山东聊城出生,1966年9月,孔繁森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到了1979年,国家要从内地抽调一批干部到西藏工作,时任地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孔繁森便主动报名,踏上了离家进藏的前程。

1979年,孔繁森第一次进藏,当时的西藏,环境艰苦的令人难以想象,恶劣的寒风,雪山荒野还有成片的泥塘,但孔繁森清楚地知道,这是祖国和人民的需要,这是党的召唤。孔繁森进藏本来是作为日喀则地委宣传部副部长选调的,报到后,区党委见他年轻体壮、意气风发,决定改派他到海拔4700多米的岗巴县担任县委副书记。征询他的意见,回答仍很痛快:“我年纪轻,没问题,大不了多喘几口粗气。”就这样,在岗巴3年,他几乎跑遍了全县的牧区,扶贫解济,宣传党的政策,和群众一起劳作,下地。就这样,在岗巴的1000多个日日夜夜里,孔繁森与藏族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奉调回山东时,藏族同胞们排队相送,更是让他心里十分难受。

1988年,孔繁森已经任聊城地区行署副专员。这时,严峻的考验又一次来了。组织上在选派援藏干部时,认为他工作能力强,又有进藏经验,便想让他带队。孔繁森义不容辞的应下了,可是该如何给家里交代?老母亲已至耄耋之年,生活无法自理;妻子做过好几次大手术,病痛缠身;而家中的三个孩子年岁尚小,仍需照看,这一走,他怎么有脸面对家人?一天夜里,他终于鼓起勇气向妻子说明一切,王庆芝难过的眼泪像珠串子一般往下滴,为他收拾行李的双手却一刻也不停歇。要走的那一天,孔繁森默默的站在老母亲的身前,轻轻梳理母亲稀疏的白发,贴在老人的耳边颤抖的说:

“娘,儿又要出远门了,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要翻好几座山,过好多条河。”

“不去不行吗?”年迈的母亲抚摸着他的头舍不得的问。

“不行啊,娘,咱是党的人。”孔繁森的声音哽咽了。

“那就去吧,公家的事误了不行。多带些衣服、干粮,路上可别喝冷水……”

于是,1988年,孔繁森第二次进藏。任职期间,他跑前跑后,为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殚精竭虑。1991年,一次车祸把他摔成了严重的脑震荡,颅骨骨折,高烧昏迷。住院治疗期间,一天,他得知一所学校发生了问题时,便不顾高烧未退、眼睛充血,骑着自行车赶到学校现场处理;孔繁森进藏十载在阿里地界,他不间断听取汇报,结合贯彻党的十四大会议精神,商讨如何发挥当地优势,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途径;为了寻找阿里的发展优势,全地区106个乡,他跑了98个,雪域高原上留下了他的深深足迹。这位老共产党员,在阿里任职期间,让当地的经济飞速发展,让电厂发电、工厂崛起,开放口岸,打通公路,甚至用他微薄的收入收养了三个藏族孤儿……这样的事情,没人记得清孔繁森做了多少件,大家只知道,他们敬爱的孔书记,把一颗最火热的心,都献给了这片土地,把一份最真挚的情,都献给了碧云蓝天。

观看二十八岁的你心得体会篇八

孔繁森是一个了不起的人。1992年拉萨附近发生地震。曲尼、曲印和贡桑三个藏族孩子失去了亲人,成了孤儿。拥有一颗善良的心的孔繁森领养了他们并用献血得到的营养费来抚养他们上学。还有一次,他妻子和儿子给他带来家乡的肉包子,他却一个也没有舍得吃,都带进了敬老院。当他看见了一位老人的鞋子破了,脚冻得冰凉时,孔繁森看到后心疼极了,他抱起老人的脚,放进自己的怀里捂着。看到这儿,我留下了感动的泪水。

他作为一个丈夫,在妻子住院时他狠心在外;他作为一个父亲,在女儿的千万次乞求后狠心的挂断了电话;他作为儿子,没有时间孝敬母亲,甚至母亲走时都不知道她的儿子已先她而去。所以对他的家庭来说,他不合格!这也许是他终生的遗憾!

他对不起妻子和女儿,是因为他在抗击雪灾;他没有时间照顾母亲,但有时间照顾孤寡老人;他没有尽到父亲的责任,但他却收养了孤儿!他可能对不起家庭,但对得起国家对的起党;他可能对不起自己,但对得起西藏的人民。

党的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

他也是一名共产党员,是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为了他爱的国家和人民,他做到了。

为人民服务——在他身上得到了的诠释。

看最近的重庆"打黑",看最近的腐败高官接连落马,无数人拍手称快。但我却喜忧参半,喜的是我们的国家终于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敢毫不留情的为民伸张正义;忧的是也许这只是冰山一角。

过去,我们的党员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为人民服务,在他们的生命中这代表着一种责任、爱和信仰!可是现在呢,我们的部分官员带着的却是金钱、欲望和残忍!

有人说现在的社会充满了诱惑,官员们已经没有了爱,没有了信仰,但他们拿着我们纳税人的钱,我们没有那么高的要求,只要求他履行责任。而让他们履行责任的方式就是——-法律!

我们呼吁有关方面制定完善的法律,并坚决有力的执行。

孔繁森那样的干部现在太少了——-这就是他的不凡!

孔繁森牺牲的那一天,人们顶着大风,冒着大雪,为他默哀、送行。在场的每一个人都眼含热泪。

孔繁森永远人们心间!

观看二十八岁的你心得体会篇九

“郭永怀精神是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历久弥新,永远都不会过时,为我们荣成广大党员干部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荣成市委书记江山说。

抚今追昔珍贵展品讲述动人故事。

一进入陈列馆,一尊郭永怀汉白玉半身雕塑首先映入眼帘,神态坚毅而安详,目光深邃。他仿佛仍在思考和关注着我国导弹航天事业的新发展,期待着涌现出一批批拔尖创新人才。

“永萦江山堪称民族脊梁,怀忘九霄不愧中华英魂。”两侧柱子上的嵌名对联,取自四川绵阳29基地,由国防部原部长张爱萍将军手书题字的“永怀亭”上,这也是对郭永怀辉煌一生最生动的注脚。

陈列馆中,400多张图片、200多件珍贵文物资料,展现着郭永怀的杰出贡献、感人事迹和崇高品格,铸成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令观者心生景仰。

“家穷国贫,只能说明当儿子的无能!作为中国人,我有责任回到祖国。”1956年国庆节的前一天,郭永怀毅然放弃在美国的优越科研条件和生活待遇,动身返回祖国。

上个世纪50年代初,刚刚成立的新中国仍然受到战争的威胁,包括核武器的威胁。1960年,我国105名专家学者组成了一支特殊队伍。郭永怀被任命为二机部九所副所长,九所正是现在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当时首要任务是在一无图纸、二无资料的情况下,迅速掌握原子弹的构造原理,开展原子弹的理论探索和研制工作。

“两弹”研制所在的青海二二一基地,海拔3800米,最低气温零下40摄氏度。五十多岁的郭永怀和科研人员一起,粗茶淡饭,同甘共苦,他们喝碱水、住帐篷,睡铁床,风餐露宿。

在展馆内模拟的核爆区,只见一道红色的强烈闪光出现在遥远的罗布泊腹地,接着升起一个巨大火球,惊天动地的响声震耳欲聋,轰隆隆地滚过天际,刹那间,冲击波的狂飙席卷了无边的戈壁滩。

1964年10月,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枚原子弹爆炸成功。当蘑菇云腾空而起时,全体测试人员欢呼雀跃、一片沸腾,广大科研人员用青春、汗水乃至生命,换来了新中国原子弹的第一声爆响。而此时,郭永怀却因劳累过度瘫软在试验场,被工作人员架到了临时帐篷里。

随后,郭永怀又陆续参与了氢弹研制和“东方红”人造卫星的设计。1968年12月4日,郭永怀在试验中发现一个重要线索,连夜乘机赶往北京汇报。不幸飞机失事,壮烈殉国。

找到遗体时,在场每个人都失声痛哭,他们看到了令人震惊的一幕。郭永怀与警卫员牟方东紧紧抱在一起,费了很大力气将他们分开后,人们赫然发现一个装有绝密资料的公文包,就夹在两人中间,数据资料完好无损。

大到导弹,机械,小到一块破损的怀表复制品,一份旧得发黄的信件……一张张照片,一幕幕场景,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故事,将历史的记忆镌刻成为永恒,点燃了爱国热情。

观看二十八岁的你心得体会篇十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外部环境出现更多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已经如期实现,党带领人民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正在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要夺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性胜利,还需要久久为功,付出更大努力。新时代更需要发扬光大孔繁森精神,需要更多像孔繁森那样亲民爱民、忠诚正直和靠得住、有本事、过得硬、不变质的领导干部担当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新时代弘扬孔繁森精神,就要把提高政治能力放在第一位。有了过硬的政治能力,才能做到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提高政治能力,就要有孔繁森同志那样信念坚定、献身使命的忠诚品质,对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怀有敬畏之心,自觉加强政治历练,增强政治自制力,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

新时代弘扬孔繁森精神,就要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要像孔繁森同志那样心怀百姓、求真务实,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坚持到群众中去、到实践中去,倾听基层干部群众所想、所急、所盼,了解和掌握真实情况,认真落实党中央各项惠民政策,把小事当作大事来办,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

新时代弘扬孔繁森精神,就要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我们党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磨难挫折中成长,在攻坚克难中壮大。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的政治品格,也是我们的政治优势。孔繁森同志生能舍己、死亦无畏的牺牲精神,在新时代激励着广大党员干部,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英勇奋斗。

新时代弘扬孔繁森精神,就要勇挑重担,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要像孔繁森同志那样,创新进取、担当作为,把初心落在行动上,把使命担在肩膀上,在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中勇当先锋,善于作为,凝聚起亿万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也是中国共产党赶考应考的时代。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如何继续秉承赶考意识,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孔繁森精神给了我们清晰的召唤和示范,时刻激励鞭策着党员领导干部坚守初心本色,牢记使命担当,更好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

观看二十八岁的你心得体会篇十一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我们共产党人,要时刻想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惦记着绝大多数人民群众。从点点滴滴小事做起,正如影片中所说:“孔繁森给曲珍老人暖脚,就是温暖了所有老人的心。”孔繁森流泪了,同行的县长乡长流泪了,坐在电视机前的我也流泪了,他为手下的官员树立了光辉的榜样。那位老人更是哽咽得泣不成声,她用藏语一遍又一遍地说:“大干部,活菩萨,大干部,活菩萨……”那一幕感人肺腑,催人泪下。只有我们共产党的干部才能这样急人民所急,想人民所想,和人民心连心。孔繁森暖的不止是一位孤寡老人的脚,更暖了千千万万个x人民的心呀!

x地区遭受了50年来最大的雪灾,牧民们的生命受到极大的威胁。孔繁森冒着暴风雪视察灾情,被困在雪地里一天一夜,可他刚刚苏醒过来,就带领工作人员把生活用品送到被暴风雪困在山上的师生手里,老师们含着泪让孩子们读书给这位可亲可敬的孔爷爷听,稚嫩的童声响彻山谷,那一刻仿佛连时间都凝固了,似乎连肆虐的风雪都为之动容了!而此时他的妻子正躺在x的病床上,生命危急,她千里迢迢从x到x来看他,已经6天了,可他没有时间去看她,他心里放不下x的老百姓呀!他难道真的不想家吗?不是的,因为他最喜欢唱的歌就是《说句心里话》。可谓自古忠孝难两全,他顾的是x这个大家,却无法顾及自己的小家。在他内心深处,总是掩饰不住对妻子、对儿女们、对九十岁高龄的老母亲的那份浓浓深情。“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还乡”这就是我们共产党员的心声!

他到高原海拔最高的学校去视察,得知那里的两位老师已经好几个月没有发工资了,他认为这是自己工作的失职,他当即掏出身上所有的钱给教师顶工资,同行的工作人员说那是他和收养的两个藏族孤儿一个月的生活费。我看到了孔繁森眼里的点点泪花,看到了老师们眼里的泪花,更看到了他一心为民的赤胆忠心。这就是我们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他从口袋里掏出来的带着体温的不仅仅是几张纸币,更是一颗闪亮的、共产党员的心啊!

观看二十八岁的你心得体会篇十二

1960年5月,郭永怀被调到核武器研究院(九院),并兼任该院副院长。他在处理好力学所日常工作的同时,把大量精力花费在研制核武器这项对我国政治、国防和科技发展有重大意义的事业中。在原子弹研制初期,郭永怀主要负责力学方面的领导工作。

在原子弹理论探索阶段,郭永怀对一些关键问题的解决作出了重大贡献。例如,当时在第一颗原子弹采取什么样的引爆方式上存在不同意见,郭永怀通过比较两者的优劣,大力支持“争取高的,准备低的”的方针,即以较高级的“内爆法”作为主攻方向。又如,在炸药爆轰波的理论计算上,郭永怀正确地提出用一维特征线法进行,解决了一大批理论和技术难题。为了使大家了解爆轰学,郭永怀还亲自讲授了爆炸力学。

在爆轰物理试验过程中,郭永怀经常深入试验现场,指导工作并协助开展试验。当时,为确定原子弹爆轰聚焦技术方案,争论是很热烈的。年轻的物理学家陈能宽提出了一个难度和风险都很大、但却能少走弯路的聚焦方案。许多人对此持怀疑态度。郭永怀从力学角度反复估算,大胆支持采纳这个方案。为了配合爆轰试验,郭永怀还指导设计部人员进行不同试验元件的结构设计,使爆轰试验得以顺利进行。

郭永怀十分重视并经常在九院的会议上反复强调核弹的武器化和系列化,指出要努力做好核武器的后期发展工作。在此后的进程中,他一直负责总体结构设计、外型设计以及环境模拟实验的指导与把关。他很早就安排了一系列与武器化有关的预研课题,包括结构设计、外型设计、飞行弹道、物理引信、环境试验项目与设备等。在弹体结构设计中,郭永怀提出了许多独特的设想,包括薄壳结构、通用核航弹等。它们都在后来的工作中逐步得以实施,对核武器的轻型化、实战化和系列化以及新原理实验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环境试验方面,郭永怀在建立我国核武器环境试验设备及分析研究上起了主导作用。他从技术人员的配备、课题的安排、试验项目的确定和试验设备的筹建等多方面入手,使我国有了一整套大型、精密、试验范围较广的设备,包括冲击、噪声、振动、过载、温湿度、霉菌、盐雾的组合试验设备和大型离心试验机等。他还亲自出马,找有关单位协商研制专门设备。

郭永怀的科研眼光长远,在他心中始终装着武器化阶段的长远计划。他提出动态环境试验要开展随机振动、高速冲击和噪声试验。为了提高核武器的适应性,他提出开展拓宽温度试验。九院当时分工不分家,郭永怀的注意力也常常超出力学领域之外。他特别关心“安全论证”课题的研究。“安全论证”就是研究当飞机投下核武器后,能否以及怎样安全躲过光辐射、冲击波的威胁。为了保证绝对安全,郭永怀极力主张理论计算与模型空投试验结合进行。为此他还亲自过问并参与计算核航弹和氢弹空投过程中的飞行弹道、伞—弹弹道特性。在他的倡导下,经过严格的计算与分析,每次核试验飞机都安全返航。

他对我国核武器事业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例如,他对核武器系列化发展提出许多建议和设想;他指导进行了反潜核武器的水中爆炸力学研究、水洞试验以及调研工作;对研究发展潜地导弹也作出了贡献。此外,郭永怀还应两弹结合时期的需要,对我国核武器科研体制提出了重要设想。

1968年10月,郭永怀再次赴青海,筹划我国第一颗导弹热核武器试验工作。在离开青海之前,他对这次国家试验进行过评价发言。当时,试验的理论方面有“过早点火几率”问题;实验方面有设计内球新结构问题;材料加工方面正考虑产品自热和装配贮存问题;在整体系统方面有“弹、伞、机”的协同配合问题。郭永怀从这次热试验的准备情况瞻望1969年和以后的任务,大胆提出今后设计要重新考虑上述各方面的问题,为我国核武器的机动、安全、和小型化指明了方向。12月5日,郭永怀从兰州乘飞机返京。当飞机在北京机场着陆时,发生了一等事故,郭永怀不幸以身殉职。

郭永怀为我国的力学事业、国防科技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他在回国后的短短12年时间里所做的工作之多令人叹服。他参与了我国小型地空导弹、氢氧发动机和反导导弹的研制;他翻译并出版了普朗特的名著《流体力学概论》,组织翻译了《爆炸力学》;他担任了《力学学报》和《力学译丛》两个杂志的主编;他是中国力学学会理事和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郭永怀的学术成就和高尚品德受到人们的敬仰和钦佩。为了纪念他,中国科学出版社分别于1982年和1990年出版了《郭永怀文集》和《郭永怀纪念文集》。1988年12月5日,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大院东侧绿荫丛中为郭永怀树立了一尊汉白玉雕像。郭永怀的光辉形象将永存人间。

观看二十八岁的你心得体会篇十三

早在回国以前,郭永怀就同谈镐生探讨过回国后如何培养力学人才的问题。回国后,他始终把培养科技人才当作头等大事来抓。

1956年,我国恢复建立研究生制度。郭永怀积极筹划力学所的研究生培养。在第一批招生中,他一人就带了5名研究生,以后又亲自带过几批。他主张:培养人才要“言教、身教,以身教为主”。在教学和科研中,他自己做表率,经常同年轻人一道解决一个个具体的技术问题。在培养研究生和助手时,他注重使他们在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两个方面都得到提高。他对年轻人的指导和帮助是启发式的、循序渐进的,重点强调掌握科研方法,提高科研本领,而不仅仅是解决某些具体问题。在他的培养下,研究生中有不少已成为所级学术领导人或博士研究生的导师。

1957年,郭永怀和钱伟长组织并领导了清华大学力学研究班。他除负责研究班的日常组织工作外,还亲自执教,讲授流体力学概论。开课前,他把辅导教员找来,亲自带领他们到有关高等院校的实验室参观,对一些关键问题给予一些启示,再让他们为课程安排一个实验计划,使这门课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临毕业前,郭永怀亲自指导安排学员们的毕业论文题目,并设法每周都同辅导教员和学员碰头,了解进展情况,帮助解决问题。清华大学力学研究班前后共办了三届,毕业生达290多名。现在这些学员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各个部门,特别是在国防科研单位和重点院校的力学系或力学专业教研室,他们起着顶梁柱的作用。

郭永怀在培养人才方面不遗余力。1958年,他兼任中国科技大学化学物理系主任和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教授,讲授高速边界层。执教中,每堂课都凝结了他的心血。他评论和分析学者们成功与失败的经验,使初入门的研究人员都深受启发,甚至终生受用。在讲到求解各种形式的n—s方程时,他总是眉飞色舞,侃侃而谈,指出采用什么样的变换有希望获得成功,走哪一条路是徒劳的`,会遇到什么问题,症结何在。凡听过他课的人都感到回味无穷。陆士嘉也常常赶来听郭永怀的讲课。她当时曾评价说:“只有他能讲得这样传神。”

郭永怀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他将自己比作一颗石子,甘愿为青年人的成长铺路。他深感大批培养优秀人才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培养学术接班人这一艰巨任务在他的工作安排上占有突出的地位。他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这一点。1961年,他曾写道:“当前的打算是早日培养一批骨干力量,慢慢形成一支专业队伍。”随后他欣慰地说:“由于几年的工作,已经见到效果。”

观看二十八岁的你心得体会篇十四

电视剧《激情的岁月》里面的钟爱国原型是“两弹一星”的元勋郭永怀。郭永怀,中共党员,著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于1909年4月4日生于x荣成。1935年毕业于x大学物理系。1945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1957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68年12月5日因飞机失事不幸牺牲,同年12月25日被追认为烈士。2018年7月,国际小行星中心已正式向国际社会发布公告,编号为212796号的小行星被永久命名为"郭永怀星"。

郭永怀当年和钱学森一样,是某国不想轻易放走的尖端科技人才。被拘留了五年的钱学森,当时打算归国的时候,临行前,他和郭永怀约定一年后在大陆共同为祖国崛起效力。等钱学森回国后不久,郭永怀就座不住了,天天想着和钱学森的约定。许多朋友都劝他,康奈尔大学教授的职位已经非常不错了,孩子以后在美国也可以受到更好的教育,这里也有更好的生活条件。郭永怀却说: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鸦有反哺义,羊有跪乳恩,游历在外的游子总有一天要回到家乡。朋友见他如此坚决便也不再劝阻。郭永怀要走的时候为了避免被找麻烦,晚上把他的研究资料都给烧了,这些资料他已经深深的刻在了脑子里。1956年的9月郭永怀一家坐船回国的时候,一群士兵闯入轮船对郭永怀的行李大肆搜查,这时他的妻子才知道他烧研究资料的原因。回国后郭永怀更是受到了毛主席和周总理亲自接见。

郭永怀“两弹一星”的头衔是这样来的,1963年,为了加快核武器的研制步伐,党中央决定将集中在x的专业科研队伍,郭永怀迁往在x新建的核武器研制基地。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成功。1965年9月,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研制工作再次启动,郭永怀受命参与“东方红”卫星本体及返回卫星回地研究的组织领导工作。1970年4月24日,在郭永怀牺牲一年多后,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祖国的发展与壮大离不开像郭永怀同志这样的功勋,向郭永怀同志致敬。感谢阅读,感谢关注!

观看二十八岁的你心得体会篇十五

郭永怀,山东荣成市滕家镇西滩郭家村人,中共党员,伟大的科学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他是该群体中唯一一位在核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三个领域中均作出重要贡献并被授予烈士称号的科学家。1968年因飞机失事不幸牺牲,终年59岁。

在空难坠机起火的一瞬间,他把装有科研数据的公文包放在胸前,和警卫员牟方东紧紧抱在一起,用血肉之躯把文件保护下来。人们从机身残骸中寻找到郭永怀时,吃惊地发现他的遗体同警卫员紧紧粘在一起。烧焦的两具遗体被吃力地分开后,发现中间有一个公文包,竟然完好无损。

在那特殊的历史阶段(核武器研制的秘密时期)对于这样一位英烈没有做太多的宣传和报道,他的事迹一度鲜为人知。直到中央授予23名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时,许多人对于郭永怀这个名字也还是陌生的。

郭永怀上世纪30年代就离开家乡远渡重洋求学,于1956年放弃了国外舒适的生活和优厚的待遇,突破重重阻力回到了积贫积弱的祖国,领导和参与了我国核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工作,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力学人才,为我国国防、科技、教育事业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共和国没有忘记这位为“两弹一星”做出重要贡献的伟大科学家,荣成人民没有忘记这位以身许国的英雄。荣成人民在市政府广场东侧为之竖立了《郭永怀雕像》,修建了《郭永怀事迹陈列馆》。据介绍,该馆是山东省首个院士纪念馆,是国内展示新中国科学家风采的重要展馆。在他的故乡——滕家镇西滩郭家村重新修缮了《郭永怀故居》,使该村成为山东省百名红色文化特色村之一。

展室中的一件件展品浓缩了他“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两弹一星”精神,展示了他从少年求学、海外成名、报效国家、甘为人梯、为国牺牲、爱在天际的人生历程和光辉事迹。这一切已成为对社会各界进行国防教育、红色教育、科普教育的重要场所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

郭永怀家乡的父老乡亲们,一提到郭永怀,敬仰之情便溢于言表。每逢牺牲纪念日和清明节,人们都会用各种形式纪念缅怀他。他是中国人民的骄傲,更是荣成人民的骄傲。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我和几位退伍老兵怀着崇敬的心情先后参观了《郭永怀事迹陈列馆》和《郭永怀故居》。我不仅为郭永怀无私奉献、以身许国的崇高精神所感动,也为警卫员牟方东英勇献身的精神而动容。

观看二十八岁的你心得体会篇十六

近日,我观看了电影《二十八岁的你》,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二十八岁的女主角在醒悟人生的过程中经历了许多抉择和成长的故事。通过观影,我深感这部电影对当代年轻人所面临的困惑和挣扎进行了深刻的揭示。下面将从女主角的成长、社会压力、自我价值、友情和爱情五个方面展开论述,以便更好地呈现这部电影所传达的感悟。

首先,电影中的女主角通过自己的经历和成长,展现了一个二十八岁女性的内心困惑和寻找自我的旅程。在女主角面对职场的困扰时,她毅然辞去了看似成功而又无趣的工作,选择了追逐自己真正热爱的事业。这种勇气和决心令人动容,也让我们意识到每个人都有权利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

其次,社会压力是现代年轻人普遍面临的问题之一,这也在电影中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展现。女主角在生活中不断遭受各种压力的迫使和生活的困顿,她不得不思考和选择如何平衡事业和家庭、追求梦想和过日子的矛盾。这种社会压力无形中塑造了她现实主义的心态,也让观众感到深深的触动。

接下来,电影中关于自我价值的探讨令人深思。女主角经历了一段感情失败的经历后,陷入了低谷。然而,在朋友的鼓励下,她逐渐找到了重新寻找自我价值的勇气。电影通过展现她的复原和振作过程,传达了一个重要的信息:每个人都值得被尊重和关爱,而我们也应该学会真正尊重和照顾自己。

同时,友情也贯穿于整个电影中,成为女主角在困境中的重要支撑。角色之间的深情友谊让人感叹,而且这种友谊的维系也象征着年轻人对于友情的渴求和珍视。电影通过真实展现友谊的温暖和力量,让观众重新思考朋友在自己生活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最后,爱情无疑也是这部电影中的一大亮点。电影通过女主角与男主角之间的爱情故事,展现了二十八岁的人懵懂和单纯的感情世界。两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和最终的团聚让观众沉浸其中,也唤起观众对于年轻时代爱情的美好回忆。同时,电影也提醒我们年轻时的爱情无需过于复杂和纠结,真心相爱就足以让人感到幸福。

总的来说,电影《二十八岁的你》通过女主角的成长、社会压力、自我价值、友情和爱情等多个层面,生动地呈现了现代年轻人在追逐梦想和寻找人生真谛中所面临的挑战和无奈。这部电影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思考和启示,同时也引发了我们对于年轻时代的再次思考和回忆。希望这种观影体验能够引发更多人对于自己生活的思考,为每个二十八岁的人注入信心和勇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