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发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心得体会的结构应该合理清晰,条理分明,使读者容易理解。请大家放下身段,积极思考,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中秋节心得体会级由来精选篇一
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它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正好是秋季的中间,所以又叫中秋节。据史籍记载,在唐朝初年它已经是国家的固定节日。
因为这一天的月亮又圆又亮,所以中秋节又叫做团圆节,中秋节是仅次于春节的团圆大节,古人说:“每逢佳节倍思亲”,每到这一天思念亲人的感情更加深切,所以我们不要忘了问候远方的亲友。
古人用月圆、月缺来表达悲欢离合,诗人游子常常以月寄情,比如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代诗人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南宋诗人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千古名句。
今天的中秋节已经成为我国的法定节假日,全国人民、全家团圆放假休息的佳节!
火锅的历史和由来。
三国人物由来研讨。
有关歇后语的由来。
国际护士节的由来。
中秋节心得体会级由来精选篇二
中秋节是我国一个古老、传统的节日。每当此时,合家团聚,其乐融融。关于中秋节的来历,其说法很多,且又多有趣味。
拜月说:根据史籍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中,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轻松的欢娱。
嫦娥说:据史书记载:“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每年八月十五月圆夜清之时,嫦娥便返回人间与夫君团聚,但天明之前必须回到月宫。后世人在焚香拜月之时,祈求“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
驱除鞑虏说:有人认为,中秋节原本是推翻元朝统治的一次起义纪念日。元朝末年,汉人打算起来反抗蒙古人的统治,却苦于无从传递消息。后来刘伯温想出一条计策,到处散布流言,说有冬瘟流行,除非家家户户都在中秋节买月饼来吃,才能避免。人们买了月饼回到家中,发觉里面藏着纸条,上面写着:“中秋夜,杀鞑子,迎义军!”于是众人纷纷起义反抗统治者,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就是这样留下来的。
2.借助网络媒体和报刊,查找一下关于中秋的来历还有哪些说法?请写出一个在下面。
答案:
1.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热爱,对和平安康合家团聚的向往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2.示例:拜土地说: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内容的能力。学生阅读材料时要注意每段材料的内容,然后概括三段材料的共点:无论是“拜月说”“嫦娥说”还是“驱除鞑虏说”都说明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无限热爱,对和平安康合家团聚的向往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2.本题考查学生由课内到课外知识的迁移能力。学生只要举例正确,叙述有道理就行。
中秋节心得体会级由来精选篇三
1、中秋节,中国传统节日,为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传说是为了纪念嫦娥奔月。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一年有四季,每季三个月,分别被称为孟月、仲月、季月三部分,因此秋季的第二月叫仲秋,又因农历八月十五日,在八月中旬,故称“中秋”。
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
2、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一年月色最明夜,千里人心共赏时”。中秋因恰值三秋之半而得名,又叫团圆节或月夕、仲秋节、八月节等。有关中秋节的来历众说不一,据专家考证,在中国传统的三大节日——春节、端午和中秋中,中秋节形成最晚。
3、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月圆时设月光马于庭,供以瓜果、月饼、毛豆枝、鸡冠花、萝卜、藕、西瓜等品,唯供月时男子多不叩拜,谚云:“男不拜月,女不祭灶”。
供月毕,家人团坐,饮酒赏月,谓之“团圆节”。
4、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
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心得体会级由来精选篇四
第一段:引入中秋节的由来和重要性(200字)。
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之一,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瑰宝,由古代中国人所创造。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和端午节并称中国的传统四大节日。中秋节起源于中国古代祭月的习俗,是一个拥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传统节日,主要是为了庆祝秋季的丰收和感恩祖先。
第二段:我对中秋节的了解(200字)。
在我看来,中秋节不仅是一个传统节日,更是一个传统文化的体现。在这一天,人们会在家中守岁,还有将自己制作或买来的月饼分给亲朋好友,一起品尝并分享着彼此的喜悦。从小到大,我都在这个节日里,尝到了丰富的月饼,看到了美轮美奂的花灯,感受到了人们所表达的祝福。从中,我明白了感恩、团聚、分享、祝福等这些传统价值观的精髓所在。
第三段:中秋节的重要意义(200字)。
中秋节活动举行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庆祝丰收和彼此之间的亲情友谊,还有一些崇高的意义。比如,祭祀天地、祖先等,希望把福祉分享给家人和亲朋好友,并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此外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常常都忽略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这个节日恰好提醒我们关注亲情友情的重要性。
第四段:中秋节对我的启示(200字)。
中秋节也对我产生了很深的影响。每年这个时候,我总是会想起远在老家的爷爷奶奶,想起他们在月光下祭拜祖先的场景。此时,我也会对自己的生活状态做出反思,重新审视自己的情感关系和自己的生活方式,关注自己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同时,我也会更努力地学习,向积极向上的目标迈进。
第五段:结语(200字)。
总之,中秋节是我们传统文化中重要的节日之一,在庆祝丰收的同时,也渗透了对自己祖国、对家人亲友和互相关系的尊敬、感恩及祝福等价值观念,更涵盖了对自身个体、自然和人文环境的思考。在中秋节的气息中,我们也更应该更加认真对待自己、他人和自然环境,表达我们的感恩之心,传承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共同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秋节心得体会级由来精选篇五
中秋节赏月的风俗,据历史学家推断,最初是古代宫廷文人兴起,然后扩散到民间的。早在魏晋乐府《子夜四十歌》中,就有一首《秋有月》描写道:“仰头望明月,寄情千里光”。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中秋节开始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就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传说唐玄宗梦游月宫,得到了霓裳羽衣曲,民间才开始盛行过中秋节的习俗。
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并出现“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而且“弦重鼎沸,近内延居民,深夜逢闻笙芋之声,宛如云外。间里儿童,连宵婚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吴自牧《梦梁录》说:“此际金凤荐爽,玉露生凉,丹桂香飘,银蟾光满。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楼,临轩玩月,或开广榭,玳筵罗列,琴瑟铿锵,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欢。至如铺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围子女,以酬佳节。虽陋巷贫篓之人,解农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此夜天街卖买,直至五鼓,玩月游人,婆婆于市,至烧不绝。”更有意思的是,《新编醉翁谈录》记述拜月之俗:“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眼眼饰之,登楼或中庭焚香拜月,各有所朝;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
明清两朝的赏月活动,盛行不衰。“其祭果饼必圆”;各家都要设“月光位”,在月出方向“向月供而拜”。陆启泓《北京岁华记》载:“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宫符象,符上免如人立;陈瓜果于庭,饼面绘月宫蟾免;男女肃拜烧香,旦而焚之。”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云:“是夕,人家有赏月之宴,或携柏湖船,沿游彻晓。苏堤之上,联袂踏歌,无异白日”;“民间以月饼相邀,取团圆之义”。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称:“中秋月饼,以前门致美斋者为京都第一,他处不足食也。呈供月月饼到处皆有。大者尺余,上绘月宫蜡兔之形。”“每届中秋,府第朱门皆以月饼果品相馈赠。至十五月圆时,陈瓜果于庭以供月,并祀以毛豆、鸡冠花。是时也,皓魄当空,彩云初散,传杯洗盏,儿女喧哗,真所谓佳节也。唯供月时男子多不叩拜。”同时这五百多年中还推出“烧斗香”、“走月亮”、“放天灯”、“树中秋”、“点塔灯”、“舞火龙”、“曳石”、“卖兔儿爷”等节庆活动;其中的赏月,吃月饼、团圆饭等习俗,一直流传到今天。
月饼是汉族人民喜爱的传统节日特色食品,月圆饼也圆,又是合家分吃,象征着团圆和睦,在中秋节这一天是必食之品。古代月饼被作为祭品于中秋节所食。据说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于唐朝开始。北宋之时,该种饼被称为“宫饼”,在宫廷内流行,但也流传到民间,当时俗称“小饼”和“月团”。发展至明朝则成为全民共同的饮食习俗。时至今日,品种更加繁多,风味因地各异。其中京式、苏式、广式、潮式等月饼广为我国南北各地的人们所喜食。
古代月饼被作为祭品于中秋节所食。据说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于唐朝开始。北宋之时,该种饼被称为“宫饼”,在宫廷内流行,但也流传到民间,当时俗称“小饼”和“月团”。后来演变成圆形,寓意团圆美好,反映了人们对家人团聚的美好愿望,也是对亲朋好友深深的思恋。
汉族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饮食习俗。据说起源于唐代。《洛中见闻》曾记载:中秋节新科进士曲江宴时,唐僖宗令人送月饼赏赐进士。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有诗句“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赞美月饼,从中可知宋时的月饼已内有酥油和糖作馅了。到了元代,相传人们曾利用馈赠月饼的机会,在月饼中夹带字条,约定八月十五夜,同时行动,杀死赶走蒙古“鞑子”。到了明代,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更加普遍。明·沈榜《宛署杂记》载:“士庶家俱以是月造面饼相遗,大小不等,呼为月饼。”《酌中志》说:“八月,宫中赏秋海棠、玉簪花。自初一日起,即有卖月饼者,……至十五日,家家供奉月饼、瓜果。……如有剩月饼,乃整收于干燥风凉之处,至岁暮分用之,曰团圆饼也。”经过元明两代,中秋节吃月饼、馈赠月饼风俗日盛,且月饼有了“团圆”的象征义。经清代到现代,月饼在质量、品种上都有新发展。原料、调制方法、形状等的不同,使月饼更为丰富多彩,形成了京式、苏式、广式等各具特色的品种。现在,月饼不仅是别具风味的节日食品,而且成为四季常备的精美糕点,颇受人们欢迎。
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梦梁录》中,那时的月饼是菱花形的,和菊花饼、梅花饼等同时存在,并且是“四时皆有,任便索唤,不误主顾”。可见这时的月饼,还不只是在中秋节吃。至于月饼这个名词的来历,已无从考证。但是北宋著名文人苏东坡留有“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诗句,或许这是月饼这个名称的来源以及月饼做法的根据。
明代起有大量关于月饼的记载,这时的月饼已是圆形,而且只在中秋节吃,是明代起民间盛行的中秋节祭月时的主要供品。《帝京景物略》曰:“八月十五祭月,其祭果饼必圆。”“家设月光位于月所出方,向月而拜,则焚月光纸,撤所供,散之家人必遍。月饼月果,戚属馈相报,饼有径二尺者。
月饼寓意团圆,也应该是明朝开始的。如果综合明朝有关月饼与中秋节民俗的资料来看,应该能够看出月饼取意团圆的历史轨迹:中秋节祭月后,全家人都围坐一起分吃月饼月果。因为月圆饼也圆,又是合家分吃,所以逐渐形成了月饼代表家人团圆的寓意。
中秋节心得体会级由来精选篇六
中秋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庆祝。中秋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时候,当时的人们相信这一天月亮最圆,也是农作物丰收的时候。因此,人们庆祝中秋节以表达对丰收、幸福和团圆的祈愿。
第二段:我的中秋节体验。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非常珍视中秋节这个传统节日。每年的中秋节,我总是会和家人团聚,晚上一起赏月、吃月饼,感受到亲情的温暖。此外,中秋节期间我们还会互相赠送礼物,这也成为关系更加密切的一种方式。
第三段:中秋节的食品。
在中秋节期间,一定离不开月饼。月饼是中秋节的代表性食品之一,实际上已经成为了中国美食文化中的一部分。传统的月饼口感略带甜味儿和咸味儿,外皮通常是有多种口感和风味的。此外,柚子、糖葫芦、莲蓉糕等也是中秋节期间的小吃,每一样都彰显浓厚的中秋文化特色。
第四段:中秋节的传说故事。
中秋节有很多传说故事,比如关于嫦娥奔月的故事、玉兔捣药的故事、吴刚砍桂的故事等等。这些故事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具有极高的地位,成为代表中秋节文化的一部分。通过这些故事传承,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秋节文化的内涵和精神,同时也能增加文化自信和认同感。
第五段:中秋节的祝福。
最后,在中秋节来临之际,我想向大家传达一份深深的祝福:愿你拥有幸福快乐的家庭,事业蒸蒸日上,健康美满,学业有成。同时,也祝愿祖国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中华文化传承发扬光大!让我们在中秋节这个特别的日子里,一起庆祝团圆、幸福和美好的未来。
中秋节心得体会级由来精选篇七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东亚诸国中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节是中国三大灯节之一,过节要玩灯。但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中国的主要节日之一。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南亚和东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生活在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自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5月20日,该节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嫦娥奔月】。
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后羿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没有外出。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持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已逃走,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嫦娥,这时他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思念妻子,便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嫦娥平时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吴刚折桂】。
相传月宫里有一个人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把他贬谪到月宫,每天都砍伐月宫前的桂树,以示惩处。这棵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会立即合拢。李白在《赠崔司户文昆季》一诗中写道:“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
【玉兔捣药】。
嫦娥身边有只玉兔。据说嫦娥身体变轻,开始升空时,惶恐中抱起了一直喂养的白兔。白兔便随她一起上了月亮。玉兔在月宫有一只捣药杵,夜晚在药臼中捣制长生不老的灵药。这个神话传到日本后,变成了玉兔在捣年糕。
中秋节心得体会级由来精选篇八
中秋节是我国比较大的节日,你知道中秋节的由来20字吗?下面,就跟随着本站小编一起来了解了解。
中秋源自《嫦娥奔月》这一传说,现在的月饼,也是嫦娥思凡,而做出的。
追溯中秋赏月的来历,据《长安玩月诗序》载:“秋之于时,后夏先冬;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之夜,又月之中。稽于天道,则寒暑均,取于月数,则蟾魄圆。”也就是说,八月十五在秋季八月中间,故曰:“中秋”。为何人们钟情中秋赏月呢?有诗道:“明月四时有,何事喜中秋?瑶台宝鉴,宜挂玉宇最高头;放出白豪千丈,散作太虚一色。万象入吾眸,星斗避光彩,风露助清幽。”
月到中秋分外明。
从时令上说,中种是“秋收节”,春播夏种的谷物到了秋天就该收获了,自古以来,人们便在这个季节饮酒舞蹈,喜气洋洋地庆祝丰收,这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描绘。从渊源上说,中秋又是“祭月节”,它源于远古人类对自然的崇拜。古代帝王的礼制中有春秋二祭:春祭日,秋祭月。最初祭月的日子在“秋分”这一天,“秋分”这个季节在八月内每年不同,所以秋分这一天不一定有月亮,祭月无月是大煞风景的,逐渐约定俗成,祭月的日子固定在八月十五日。从科学观察来看,秋季地球与太阳的倾斜度加大,华夏大地上空的暖湿空气逐渐消退,而此时,西北风还很微弱。如此,湿气已去,沙尘未起,空气即显得格外清新,天空特别洁净,月亮看上去既圆又大,是赏月的最佳时节。恰如古诗所云:“光辉皎洁,古今但赏中秋月,寻思岂是月华别?都为人间天上气清澈。”
庐山·沐月——浪漫胜地。
扬州·二十四桥明月——诗意胜地。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中秋之夜,皓月升空,驻足二十四桥桥头,仰望天上月,俯看水中月,耳畔仿佛传来若有若无的箫声。
桂林·三月——观景胜地。
每到中秋之夜,皓月当空,驾小舟驶入水月洞,呈现出“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还流”的景观。
青岛·太清水月——意境胜地。
中秋之夜,明月东升,登上青岛崂山太清宫东边的山顶,竹林荧光浮动,举目远望烟波浩渺的大海,尽情抒怀,回首眺望太清宫,心静如水。
大理·访月——风情胜地。
大理赏月最好在洱海边,洱海月色波光粼粼,神秘在优美,与苍山雪景相映,人称“银苍玉洱”。
宜宾·三江映双月——异像胜地。
“三江口”位于四川省宜宾市,每到晴朗的中秋之夜,圆月冉冉升空,三江吻合处平静无波,流沙雪白,在波光粼粼的江水中,竟可看到二轮皓月,一明一暗,美不胜收。
兰州·冷月——幽思胜地。
“天苍苍、野茫茫”的情结凝聚在西南的月色里。兰州的月色苍凉,在这样一个举家团圆的日子里,更有一种天涯孤旅的愁绪在心。
杭州·水月——玩月胜地。
杭州人中秋佳节赏月有三大去处:一是湖中三岛之一的三潭印月;二是位于凤凰山坡的月岩景点;至于岸边赏月,首推这月白风清、水天一碧的平湖秋月。
中秋节心得体会级由来精选篇九
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逄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逄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逄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逄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逄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逄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中秋节心得体会级由来精选篇十
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是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据考证,最初“祭月节”是定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这天,不过由于这天在农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圆月,后来就将“祭月节”由“秋分”调至农历八月十五日。
中秋祭月仪式是一种古老的祭祀礼仪,表达人们祈求月神降福人间的一种美好心愿。
祭月,古代重要祭礼之一。天子于每年秋分设坛祭祀月神。《管子·轻重己》:“秋至而禾熟,天子祀於大惢,西出其国百三十八里而坛,服白而絻白,搢玉揔,带锡监,吹埙箎之风,凿动金石之音。朝诸侯卿大夫列士,循於百姓,号曰祭月。”《礼记·祭法》:“王宫,祭日也;夜明,祭月也。”郑玄注:“夜明,月坛也。”孔颖达疏:“夜明者,祭月坛名也。”《史记·封禅书》:“祭日以牛,祭月以羊彘特。”《史记·孝武本纪》:“祭日以牛,祭月以羊彘特。泰一祝宰则衣紫及绣。”
祭月,是中国古代重要祭礼之一。古代帝王的礼制中有春秋二祭:春祭日,秋祭月。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礼记》中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描述了中国古代帝王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
所谓“日者,阳之主”,“月者,阴之宗也”。在先人的观念中,日月代表着阴阳两极,两者和谐是万物正常生长的保证。《礼记·祭义》中记载:“日出于东,月出于西,阴阳长短,终始相巡,以至天下之和。”所以先人十分重视祭祀日月。
《礼记·祭义》有“祭日于坛,祭月于坎”。即按日月所代表的阴阳关系,祭日于高台,祭月于坑穴。《史记·封禅书》还记载:“祭日以牛,祭月以羊彘特。”即用牛祭日,用羊猪祭月。
秦汉时期祭月在皇室礼仪中继续传承。秦时,各地均建有日月祠,山东有日主祠、月主祠。秦始皇祭日于成山,祭月于莱山。汉武帝时,则“夕夕月则揖”,行朝日夕月之礼。北魏、隋唐直至明清历代沿用秋分祭月礼仪。明世宗时,还在北京修建夕月坛,专供天子于秋分设坛在夜晚祭祀月神,这就是现在的北京月坛公园。《明嘉靖祭祀》记载:“秋分祀夜明于夕月坛。”又曰:“夕月坛每三岁一祭。祭以丑、辰、未、戌年行事。朝日则遣文臣,夕月则遣武臣。”即每三年一大祭,遇丑、辰、未、戌年皇帝亲自在月坛祭月。其他年份则派文臣代祭日,遣武臣代祭月。
祭月活动在民国期间仍然风行,只是四九年后才因形势的变化而逐渐消失,所以现代人中秋节只知吃月饼而不知祭月。然而,近几年来又重新开始出现由官方或民间组织的祭月活动。
中秋节之夜有一大特色赏月活动叫“走月”。皎洁的月光下,人们衣着华美,三五结伴,或游街市,或乏舟秦淮河,或登楼观赏月华,谈笑风生。明代南京建有望月楼、玩月桥,清代狮子山下有朝月楼,都是游人“走月”时的赏月胜地。中秋夜出游赏月,上海人叫做“走月亮”。
祭月,在中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实际上是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拜祭月神。自古至今,在广东部分地区,人们都有在中秋晚上拜祭月神(拜月娘、拜月光)的习俗。拜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在月下,将“月神”牌位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祈求福佑。祭月赏月,托月追思,表达了人们的美好祝愿。祭月作为中秋节重要的祭礼之一,从古代延续至今,逐渐演化为民间的赏月、颂月活动,同时也成为现代人渴望团聚、寄托对生活美好愿望的主要形态。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圆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回娘家的媳妇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圆满、吉庆之意。文字记载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俗。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
说到有关中秋佳节的诗词,您想到哪些呢?最让您难忘的哪几首呢?
1.《水调歌头》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望月怀远》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3.《木兰花慢》宋·辛弃疾。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
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
光影东头?
是天外,空汗漫,。
但长风浩浩送中秋?
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
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
玉殿琼楼。
虾蟆故堪浴水,。
问云何玉兔解沉浮?
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中秋节心得体会级由来精选篇十一
众所周知,中秋节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你知道中秋节的由来20个字吗?相信不少人都不是很清楚吧,下面本站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中秋节的由来20个字,感兴趣的一起来看看吧!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主要节日之一。
一赏月(玩月):文人月下吟诗对诗,赏月,喝酒,聊天。民间月下踏歌,月下歌舞、月下。
三赏桂:桂树下赏月,吟诗,喝酒。
四拜月:妇女拜月。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拜月亭》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拜月全家拜还是只有妇女拜。《新编醉翁谈录》记述拜月之俗:“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眼眼饰之,登楼或中庭焚香拜月,各有所朝;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
陆启泓《北京岁华记》载:“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宫符象,符上免如人立;陈瓜果于庭,饼面绘月宫蟾免;男女肃拜烧香,旦而焚之。
五拜月老:求爱情,求偶,爱情如月满。
六吉祥物兔爷(兔君):在老北京,每逢八月十五中秋节都有拜兔爷的习惯。兔形玩具,穿人的衣服。或用泥,或用面做。《花王阁剩稿》:”京中秋节多以泥抟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祀而拜之。“到了清代,兔儿爷的功能已由祭月转变为儿童的中秋节玩具。
七焚香:焚以桂花香。妇女用桂花油,桂花香粉。
灯谜,是我国民间文学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人民在长期劳动实践中的智慧和结晶,它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也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智力活动游戏。它吸引着天南地北各行各业的爱好者,使人在增长知识,启迪智慧的同时,又获得美妙的享受。
中秋节灯谜由来在我国源远流长,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了“隐语”,这是灯谜的雏形。到了汉代“隐语”开始分化为两个方向。一类以描写特征为主的事物谜;另一类以文字形义为主的文义谜。到了魏代,则称为“。
谜语。
”。隋唐时期随着诗歌的兴盛,诗谜大量出现,并成为主流。从宋代开始,一些文人学士常在元宵之夜,将谜条张贴在各种花灯之上,吸引行人猜射,“灯谜”就是这样而来的。清中叶以后,谜风大盛,涌现了许多谜师。辛亥革命后,灯谜形成了南宗北派两种风格,到了旧社会,由于谜家大都是士大夫阶层,有些文人自命清高,片面强调风雅,排斥民间灯谜。解放后,在党的“百花齐放”的文艺方针指引下,灯谜活动更加蓬勃发展,谜材谜作日益完善丰富,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目前,在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都有灯谜活动及灯谜学术交流。
中秋节心得体会级由来精选篇十二
中秋又称“团圆节”,你知道中秋节的由来吗?下面本站小编精心整理了中秋节的由来的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你!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所谓“日者,阳之主”,“月者,阴之宗也”。在先人的观念中,日月代表着阴阳两极,两者和谐是万物正常生长的保证。《礼记·祭义》中记载:“日出于东,月出于西,阴阳长短,终始相巡,以至天下之和。”所以先人十分重视祭祀日月。
春秋末年《周礼》记载:“中春昼,击土鼓,龡《豳诗》,以逆暑;中秋夜迎寒,亦如之。”描述的是先人在中秋夜击鼓奏乐,祭月迎寒的场面。《礼记·祭义》有“祭日于坛,祭月于坎”。即按日月所代表的阴阳关系,祭日于高台,祭月于坑穴。《史记·封禅书》还记载:“祭日以牛,祭月以羊彘特。”即用牛祭日,用羊猪祭月。
秦汉时期祭月在皇室礼仪中继续传承。秦时,各地均建有日月祠,山东有日主祠、月主祠。秦始皇祭日于成山,祭月于莱山。汉武帝时,则“夕夕月则揖”,行朝日夕月之礼。北魏、隋唐直至明清历代沿用秋分祭月礼仪。明世宗时,还在北京修建夕月坛,专供天子于秋分设坛在夜晚祭祀月神,这就是现在的北京月坛公园。《明嘉靖祭祀》记载:“秋分祀夜明于夕月坛。”又曰:“夕月坛每三岁一祭。祭以丑、辰、未、戌年行事。朝日则遣文臣,夕月则遣武臣。”即每三年一大祭,遇丑、辰、未、戌年皇帝亲自在月坛祭月。其他年份则派文臣代祭日,遣武臣代祭月。
随着时间的推移,原先为朝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的祭月礼仪,也逐渐流传到汉族民间。礼仪式的皇家祭神行为变成了大众化的功利性民俗活动,并逐渐形成了一种风俗沿续下来。同时,祭月的日子,也由秋分日移到了离秋分最近的满月日----中秋。
宋代起秋祭月习俗开始成为求月神赐福,男人求功名利禄,女人则求貌美如仙。宋代金盈之《新编醉翁谈》卷四“八月”中记载:“中秋,京师赏月之会,异于他郡。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饰之登楼或在中庭拜月,各有所期:男则愿早步蟾官,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颜如皓月。”
明清时期,中秋祭月形成了一套相对固定的祭拜仪式。明代刘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记述了明朝北京的中秋风俗:“八月十五祭月,其祭果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之,如莲花。纸肆市月光纸,绘满月像,趺坐莲花者,月光遍照菩萨也。华下月轮桂殿,有兔杵而人立,捣药臼中。纸小者三寸,大者丈,致工者金碧缤纷。家设月光位于月所出方,向月而拜,则焚月光纸,撤所供,散之家人必遍。月饼月果,戚属馈相报,饼有径二尺者。女归宁,是日必返其夫家,曰团圆节也。”描述的是中秋节夜世人面月出方位设祭案,案呈月饼月果等圆形供品,对月拜祭。而后焚毁月光纸,分食祭祀供品。
祭月活动在民国期间仍然风行,只是四九年后才因形势的变化而逐渐消失,所以现代人中秋节只知吃月饼而不知祭月。然而,近几年来又重新开始出现由官方或汉族民间组织的祭月活动。
中国素以“礼仪之邦”而着称。孔夫子有“不学礼,无以立”的庭训。祭祀礼仪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排在我国传统“五礼”首位的吉礼,就是祭祀天地神灵之礼。
所以说,祭月活动重新受到重视应该说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因为祭祀礼仪是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每年清明节祭祀黄帝陵、端午节祭祀屈原、中秋节祭月以及孔子诞辰日(八月二十七日)的祭孔大典等活动,将会成为中华民族传承千年中华文明的主要礼仪。
明清时期祭月仪式,即如《帝京景物略》所述,是一种以家庭为单位的祭祀活动,这也是唐朝后根据“中秋月圆”而发展出的以“家人团圆”为主题的汉族民间祭月活动。
祭月要持肃敬之心。《论语》有“祭如在,祭神如神在。”之说,即祭神要敬神如在身边。祭月前最好要能够沐浴更衣,以示对月神之敬意。
中秋夜家人团聚一堂,面对月出方向设祭案,案前高挂月神像(俗称月光纸),案上放置月饼、祭酒、西瓜(切成莲花状)或其他水果、以及其他食品作为祭祀供品,外加红烛两支、小型祭香插座(或香炉)一个,酒杯(或酒爵)三只。如行跪(汉代又称经坐,即膝盖并紧,臀部坐在脚跟上,脚背贴地)拜礼,则需在案前铺设跪拜席位。
家人中选主祭一位(明清逐渐有“男不祭月”的习俗,故主祭一般是家中女性长者。但现代祭月可以不考虑明清的这一习俗。另外,为了培养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热爱,主祭之职也可由家中年幼者担任。习俗可承可破,不必一味拘泥。),其职责是代表并引领家人行使祭月的礼仪。另选赞礼一位,主导祭月的过程。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下独酌》。
【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八月十五夜月》。
【唐】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中秋节心得体会级由来精选篇十三
关于中秋节的由来,有很多的传说,那么,你了解的有多少呢?以下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秋节由来。
作文。
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他除了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后羿找不到嫦娥,悲痛欲绝,夜晚跪地痛哭,却意外发现今晚的月亮格外明亮,而且月中的人影也酷似嫦娥,无奈,就摆上香案跪拜月亮,希望嫦娥可以重新回到他的身边。这一天正好是农历的八月十五,从此以后,为了纪念这对善良的夫妻,每年的今天人们都纷纷拜月,吃一种又甜又圆的点心,预示着后羿嫦娥团圆甜蜜,这种点心就是今天的月饼。
中秋节有许多习俗,比如吃月饼,但是你知道中秋节的由来吗?
传说以前后羿到山里去寻友访道,看见西王母路过此地,就向西王母求到一包不死药。回到家后,后羿舍不得撒下妻子嫦娥,就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保管。但这正好被徒弟蓬蒙看到了,蓬蒙就起了坏心眼。
有一次后羿带着徒弟去打猎,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后羿一走,蓬蒙就拿着宝刀闯进房间里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没有办法,突然她灵机一动,把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因为嫦娥心里牵挂着丈夫,所以嫦娥飞到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后羿回来后,发现嫦娥在天上对他说:“今天晚上月亮会变圆,你晚上做一块面团在屋子东北角,等到午夜时我们夫妻二人就团圆了。”后羿按照嫦娥说的做,到了午夜,夫妻二人终于团圆了。两人离别时嫦娥对后羿说:“每年的8月15这天,你都要做好面团,等到午夜时分我回来了之后再走。”每年都做好面团,等着嫦娥回来。后来,这个习俗被大家继承下来,发展成为现在的中秋节,中秋节吃月饼也就成了习俗。
我非常喜欢这个神话,也非常喜爱中秋节。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在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所以称中秋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网到魏晋时,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之这一天,天上的圆月分外明亮特别的大特别的圆,所以这一天被看着是团圆的大好日子,也被人们喻为最有人情味、最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有人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这一份思念当然会更深切,尤其是一轮明月高高挂的时刻,不要忘了,让真情贺卡给远方的亲人朋友一个问候祝福团圆之夜,明月高悬。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们的游子,更是以月寄托深情。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夜今白,月是故乡明。”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春风有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现在中秋节这一天,全国人民还可以享受一天的假期,合家团圆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一次学团课心得体会初中及收获 第一次团课的感想(6篇)
- 第九期贵州大讲堂心得体会简短(优秀10篇)
- 七一演讲心得体会一分钟报告 七一讲话心得演讲稿(三篇)
- 小学六年级心得体会和感想(优秀8篇)
- 高中政治第一课心得体会范本(优质8篇)
- 最新初中学生上体育课心得体会精选(优秀12篇)
- 制作四层楼模型的心得体会和感想 楼房模型制作怎么做(6篇)
- 直播第一天心得体会模板及感悟(实用17篇)
- 红色基地一年级心得体会简短(实用18篇)
- 这一年的个人心得体会高中怎么写 高中的心得体会范文(9篇)
- 探索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重要性(汇总14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体会与收获大全(20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实用指南(热门18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模板(优秀12篇)
- 个人简历电子版免费模板推荐(通用20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制作教程(模板17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通用23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重要性范文(19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核心要点(专业16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申请流程(热门18篇)
- 法制教育讲座心得体会大全(17篇)
- 教育工作者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模板18篇)
- 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案例(专业13篇)
- 教师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精选18篇)
- 单位趣味运动会总结(模板21篇)
- 礼品店创业计划书的重要性(实用16篇)
- 消防队月度工作总结报告(热门18篇)
- 工艺技术员工作总结(专业18篇)
- 大学学生会秘书处工作总结(模板22篇)
- 医院科秘书工作总结(专业14篇)
相关文档
-
中 秋 节 祝福语(实用20篇)50下载数 705阅读数 -
传统
节 日中 秋 节 演讲稿小学生 传统节 日中 秋 节 演讲稿(大全16篇)45下载数 541阅读数 -
公司
中 秋 节 活动策划 公司中 秋 节 活动策划书(实用13篇)28下载数 309阅读数 -
2023年
中 秋 节 节 日邀请函(模板12篇)30下载数 478阅读数 -
中 秋 节 传统节 日致辞(大全19篇)18下载数 477阅读数 -
中 秋 节 碰上国庆节 的句子(汇总17篇)44下载数 626阅读数 -
中 秋 节 活动通知(精选15篇)11下载数 460阅读数 -
中 秋 节 的家书(优质14篇)41下载数 580阅读数 -
中 秋 节 散文(大全11篇)16下载数 255阅读数 -
2023年
中 秋 节 的诗句古诗三年级中 秋 节 的古诗句(实用14篇)25下载数 915阅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