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石河子零距离的心得体会及收获 青春石河子心得体会(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3 06:12:30 页码:14
石河子零距离的心得体会及收获 青春石河子心得体会(3篇)
2023-01-13 06:12:30    小编:ZTFB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主题石河子零距离的心得体会及收获一

从公元前17世纪到公元前7世纪,这里属孤竹国辖领,延续千年之久。著名的“古之贤人”伯夷、叔齐,就是孤竹国君墨胎氏的两个儿子。司马迁的《史记》中,人物传记的开宗明义第一篇,就是《伯夷叔齐列传》。今天,在秦皇岛市卢龙县层岩叠嶂、绿树环抱的六音山中,还存有“夷齐读书处”的遗迹。一些史学家也认为孤竹城就在今天的卢龙。

公元前7世纪,孤竹联合异族山戎攻打周王的同姓诸侯国——燕国。应燕庄公之邀,取得诸侯国霸主地位的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下,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一举灭掉了孤竹国。“老马识途”的成语故事,就发生在卢龙县境内。

战国时期,秦皇岛一带属燕国辽西郡。燕昭王筑黄金台,招贤纳士,很快使拥有“碣石之饶”的燕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当时,燕国已经建立舟师,与齐国“合纵”抗秦,并“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史记》)。可见,那时就已经开始了求仙活动。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吞并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的秦王朝。之后,秦始皇曾五次出巡。公元前215年,第三次出巡“之碣石,使燕人卢生,求羡门高誓”(《史记》)。羡门、高誓是居住在海中仙山上的神仙,手中有长生不老之药。过去,人们常说,秦始皇来到碣石,目的就是寻找长生不老之药。徐福率3000童男童女东渡扶桑的故事也因此而世代相传。其实,他在碣石还做了一件更为重要的大事业,即是他借入海方士带回的“亡秦者胡也”五个大字,调动全国人力、物力、财力,下决心修建长城,以抵御匈奴对北部边境的骚扰。他派大将蒙恬首先打退了匈奴的进犯,然后征调民夫50万,在战国时期燕、赵、秦长城的基础上,经过5年的艰苦施工,终于完成了西起甘肃临洮,东至辽东长达一万余里的宏伟的长城工程。正因为如此,千古一帝秦始皇的碣石之行,就不再是简单地为了求仙寻药,而是一次重要的政治、军事活动。也许,碣石因秦始皇驻跸而得名秦皇岛。在以秦皇岛为中心的广大地域里,发现的多处秦皇行宫遗址,正是始皇东巡至碣石的历史明证。

秦始皇和其后的汉武帝、曹操、唐太宗等许多历史名人都曾经到过碣石。可是,碣石究竟在哪里?这个问题被历史学家、地理学家争论了一两千年,至今还争得不亦乐乎。其实,他们只是对碣石所在的具体地点各持己见,对大致的区域却没什么分歧。这大致的区域就是在今天的秦皇岛市昌黎县碣石山,北戴河区金山嘴、鸽子窝,海港区东山“求仙入海处”和辽宁省绥中县姜女坟一带。近年来,这些地区也陆续发现了秦汉行宫遗址。看来,碣石有可能指的是一个地区,一个以今天秦皇岛市为主体的地区,可以称之为“碣石地域”。只要你到了这里的任何一个地方,就可以说你已经有了“东临碣石”的经历了。

公元前110年(元封元年),汉武帝刘彻封禅泰山之后,从烟台芝罘“并海北上”,来到了碣石。如今,在北戴河莲蓬山的冈峦之上,还存有汉武台的遗迹。

公元207年(建安十二年),曹操东征乌桓,凯旋而归,来到秦皇岛,观沧海,看日出,心情舒畅,踌躇满志,写下了大气磅礴、流传千古的四言诗《观沧海》。

魏武帝曹操是在秋天来到了秦皇岛。金秋时光,天高气爽,鱼肥蟹满,瓜果飘香。秋天的秦皇岛,秋光秋色,五彩缤纷,到处充满诗情画意。曹操选择了一个好季节,好季节让诗人触景生情,才思迸发,写出了千古名句。

公元645年(贞观十九年),唐太宗李世民东征高丽,来到秦皇岛,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传说。他“芝罘思汉帝,碣石想秦皇”,写了一首著名的诗篇《春日观海》。唐太宗是在春天来到秦皇岛的。秦皇岛的春天,清新温柔,“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嫩柳吐绿,芳草萋萋,桃花绽放像火一样红,天空晴朗像海一样蓝,那才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如果有人想来秦皇岛旅游,真该学一学唐太宗,当春天的脚步刚刚响起的时候,就背起背包,吟咏着唐太宗的诗句,向着大海,缓步走来。

北魏、北齐时期,也都先后修过长城,今天,在秦皇岛市的北部山区和孟姜女庙还能见到北齐长城的遗迹。

到了宋代,秦皇岛没有划入北宋的版图,属于辽金管辖。辽代在今山海关设置了迁民县。而卢龙县的经幢,就是金大定年间修建的,至今保存完好。

明代,秦皇岛进入了一个重要的时期。1381年(洪武14年),明太祖朱元璋派开国元勋中山王徐达主持修建了界岭、永平、山海32关。徐达以一个军事家的雄才大略和远见卓识,在辽西走廊西端山海交汇处,“因险制塞”,修建了山海关关城。从此,山海关成了明代扼守边塞、经略蓟辽的雄关重镇。1567年(隆庆元年)抗倭名将戚继光在边防废弛、京师几度危急的情势下就任蓟镇总兵,十六年间,练兵练将,加固边墙,修建自山海关至居庸关长城之上空心敌台1017座,重整蓟门边垣二千余里,在京师大门筑起了一道铜墙铁壁,保证了此后几十年的边境安全。戚继光在山海关老龙头修建了入海石城七丈,在这里,他曾写出“曾经泽国惊鲵息,更倚边城氛祲消。春入汉关三月雨,风吹秦岛五更潮”的诗句,吟诵了当时的和平景象。

到明代后期,努尔哈赤统一了东北各部,建都盛京以后,对大明政权连续发动攻势,山海关成为拱卫京师的最后一道屏障,也成为清政权入主中原的必争之地,必夺之城。山海关,系天下安危于一垣,得之者昌,失之者亡。明王朝倾全国之力,屡派名将重臣镇守。熊廷弼、孙承宗、袁崇焕等都曾以兵部尚书的身份,驻守山海关,督师蓟辽。

公元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是中国历史上风云突变、一波三折的一年。新年伊始,正月初一,李自成在西安正式建国,号大顺,改元永昌。三月十九日,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进了北京,崇祯帝吊死煤山,明王朝一朝覆灭。四月二十二日,吴三桂投降多尔衮,开关迎清兵,李自成兵败石河西岸,清王朝从此入主中原。公元1644年,中国农历甲申年,风云际会,瞬息万变,山海关就是历史的转折点。今天,我们抚今思昔,该有多少思考,该留下多少感叹。

清代前期,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和道光五位皇帝到关外拜谒祖陵并祭祀满族的发祥地长白山,途经山海关,澄海楼是他们观海赋诗的必去之地。1840年之后,外强侵入,清王朝衰落,皇帝们再也没有心思拜谒祭祀。1898年,秦皇岛港启锚开运,津榆铁路(天津—临榆。临榆县治在山海关)通车,北戴河被清政府宣布为“允许中外杂居”的避暑地。这一年,是秦皇岛的开埠之年,从此,秦皇岛港逐渐成为北煤南运的重要港口,津榆铁路延伸为京津通往东北的大动脉,北戴河成为闻名遐迩的风景区;与此同时的是战乱频仍,争斗不止,军阀混战,外敌侵略,使秦皇岛的人民饱受战争之苦,秦皇岛的山山水水被整整蹂躏了半个世纪。1900年八国联军从老龙头登陆,山海关成了帝国主义列强侵华的据点。1922年和1924年,在山海关爆发了两次直奉战争。1933年元旦,日本帝国主义一手制造了“榆关事件”,中国军民被迫打响了悲壮的抗战第一枪。

今天的秦皇岛市,是河北省的省辖市,是最早的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是我国著名的“优秀旅游城市”。秦皇岛港是我国大陆的第二大港,是世界最大的能源输出港。耀华玻璃厂始建于1922年,是我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现代化玻璃生产厂家,秦皇岛市因此得名“玻璃城”。山海关桥梁厂于1894年投入生产,人称我国“桥梁之母”,秦皇岛市成为我国著名的桥梁生产基地。现在,秦皇岛市的262万人民正以高山一样坚定的意志,以大海一样宽广的胸怀,以万里长城所赋予的勤劳、勇敢、智慧,建设自己美丽的家乡,迎接国内外四面八方的友人。

主题石河子零距离的心得体会及收获二

秦皇岛,是渤海湾西北岸一片普通而又神奇的土地,一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浓缩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演出了一幕幕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活剧。

从公元前17世纪到公元前7世纪,这里属孤竹国辖领,延续千年之久。著名的“古之贤人”伯夷、叔齐,就是孤竹国君墨胎氏的两个儿子。司马迁的《史记》中,人物传记的开宗明义第一篇,就是《伯夷叔齐列传》。今天,在秦皇岛市卢龙县层岩叠嶂、绿树环抱的六音山中,还存有“夷齐读书处”的遗迹。一些史学家也认为孤竹城就在今天的卢龙。

公元前7世纪,孤竹联合异族山戎攻打周王的同姓诸侯国——燕国。应燕庄公之邀,取得诸侯国霸主地位的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下,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一举灭掉了孤竹国。“老马识途”的成语故事,就发生在卢龙县境内。

战国时期,秦皇岛一带属燕国辽西郡。燕昭王筑黄金台,招贤纳士,很快使拥有“碣石之饶”的燕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当时,燕国已经建立舟师,与齐国“合纵”抗秦,并“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史记》)。可见,那时就已经开始了求仙活动。

公元前220xx年,秦始皇吞并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的秦王朝。之后,秦始皇曾五次出巡。公元前220xx年,第三次出巡“之碣石,使燕人卢生,求羡门高誓”(《史记》)。羡门、高誓是居住在海中仙山上的神仙,手中有长生不老之药。过去,人们常说,秦始皇来到碣石,目的就是寻找长生不老之药。徐福率3000童男童女东渡扶桑的故事也因此而世代相传。其实,他在碣石还做了一件更为重要的大事业,即是他借入海方士带回的“亡秦者胡也”五个大字,调动全国人力、物力、财力,下决心修建长城,以抵御匈奴对北部边境的骚扰。他派大将蒙恬首先打退了匈奴的进犯,然后征调民夫50万,在战国时期燕、赵、秦长城的基础上,经过5年的艰苦施工,终于完成了西起甘肃临洮,东至辽东长达一万余里的宏伟的长城工程。正因为如此,千古一帝秦始皇的碣石之行,就不再是简单地为了求仙寻药,而是一次重要的政治、军事活动。也许,碣石因秦始皇驻跸而得名秦皇岛。在以秦皇岛为中心的广大地域里,发现的多处秦皇行宫遗址,正是始皇东巡至碣石的历史明证。

秦始皇和其后的汉武帝、曹操、唐太宗等许多历史名人都曾经到过碣石。可是,碣石究竟在哪里?这个问题被历史学家、地理学家争论了一两千年,至今还争得不亦乐乎。其实,他们只是对碣石所在的具体地点各持己见,对大致的区域却没什么分歧。这大致的区域就是在今天的秦皇岛市昌黎县碣石山,北戴河区金山嘴、鸽子窝,海港区东山“求仙入海处”和辽宁省绥中县姜女坟一带。近年来,这些地区也陆续发现了秦汉行宫遗址。看来,碣石有可能指的是一个地区,一个以今天秦皇岛市为主体的地区,可以称之为“碣石地域”。只要你到了这里的任何一个地方,就可以说你已经有了“东临碣石”的经历了。

公元前120xx年(元封元年),汉武帝刘彻封禅泰山之后,从烟台芝罘“并海北上”,来到了碣石。如今,在北戴河莲蓬山的冈峦之上,还存有汉武台的遗迹。

公元220xx年(建安十二年),曹操东征乌桓,凯旋而归,来到秦皇岛,观沧海,看日出,心情舒畅,踌躇满志,写下了大气磅礴、流传千古的四言诗《观沧海》。

1954年7月下旬,毛泽东来到北戴河。在此之前,他从北京曾给先期到达的两个女儿李敏和李纳写信说:“北戴河、秦皇岛、山海关一带是曹孟德到过的地方。他不仅是政治家、也是诗人。他的碣石诗是有名的。”毛泽东还挥毫书写了曹操的《观沧海》和《龟虽寿》两首诗。毛泽东说曹操的诗“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是真男子,大手笔。”毛泽东曾经对人说:曹操统一北方,创立魏国,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还督促开荒,推行法制,提倡节俭,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这难道不该肯定?难道不是了不起?说曹操是白脸奸臣,这个案要翻。(孙志升《大雨落幽燕》)。应该说,毛泽东的这一段评价是实事求是的。今天,曹操在中国人民心中的形象,已经不再是一个白脸奸臣,而是一个颇有成就的大政治家、大军事家,一个才华横溢的大诗人。

魏武帝曹操是在秋天来到了秦皇岛。金秋时光,天高气爽,鱼肥蟹满,瓜果飘香。秋天的秦皇岛,秋光秋色,五彩缤纷,到处充满诗情画意。曹操选择了一个好季节,好季节让诗人触景生情,才思迸发,写出了千古名句。

公元645年(贞观十九年),唐太宗李世民东征高丽,来到秦皇岛,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传说。他“芝罘思汉帝,碣石想秦皇”,写了一首著名的诗篇《春日观海》。唐太宗是在春天来到秦皇岛的。秦皇岛的春天,清新温柔,“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嫩柳吐绿,芳草萋萋,桃花绽放像火一样红,天空晴朗像海一样蓝,那才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如果有人想来秦皇岛旅游,真该学一学唐太宗,当春天的脚步刚刚响起的时候,就背起背包,吟咏着唐太宗的诗句,向着大海,缓步走来。

北魏、北齐时期,也都先后修过长城,今天,在秦皇岛市的北部山区和孟姜女庙还能见到北齐长城的遗迹。

到了宋代,秦皇岛没有划入北宋的版图,属于辽金管辖。辽代在今山海关设置了迁民县。而卢龙县的经幢,就是金大定年间修建的,至今保存完好。

明代,秦皇岛进入了一个重要的时期。1381年(洪武20xx年),明太祖朱元璋派开国元勋中山王徐达主持修建了界岭、永平、山海32关。徐达以一个军事家的雄才大略和远见卓识,在辽西走廊西端山海交汇处,“因险制塞”,修建了山海关关城。从此,山海关成了明代扼守边塞、经略蓟辽的雄关重镇。1567年(隆庆元年)抗倭名将戚继光在边防废弛、京师几度危急的情势下就任蓟镇总兵,十六年间,练兵练将,加固边墙,修建自山海关至居庸关长城之上空心敌台1017座,重整蓟门边垣二千余里,在京师大门筑起了一道铜墙铁壁,保证了此后几十年的边境安全。戚继光在山海关老龙头修建了入海石城七丈,在这里,他曾写出“曾经泽国惊鲵息,更倚边城氛祲消。春入汉关三月雨,风吹秦岛五更潮”的诗句,吟诵了当时的和平景象。

到明代后期,努尔哈赤统一了东北各部,建都盛京以后,对大明政权连续发动攻势,山海关成为拱卫京师的最后一道屏障,也成为清政权入主中原的必争之地,必夺之城。山海关,系天下安危于一垣,得之者昌,失之者亡。明王朝倾全国之力,屡派名将重臣镇守。熊廷弼、孙承宗、袁崇焕等都曾以兵部尚书的身份,驻守山海关,督师蓟辽。

公元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是中国历史上风云突变、一波三折的一年。新年伊始,正月初一,李自成在西安正式建国,号大顺,改元永昌。三月十九日,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进了北京,崇祯帝吊死煤山,明王朝一朝覆灭。四月二十二日,吴三桂投降多尔衮,开关迎清兵,李自成兵败石河西岸,清王朝从此入主中原。公元1644年,中国农历甲申年,风云际会,瞬息万变,山海关就是历史的转折点。今天,我们抚今思昔,该有多少思考,该留下多少感叹。

清代前期,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和道光五位皇帝到关外拜谒祖陵并祭祀满族的发祥地长白山,途经山海关,澄海楼是他们观海赋诗的必去之地。1840年之后,外强侵入,清王朝衰落,皇帝们再也没有心思拜谒祭祀。1898年,秦皇岛港启锚开运,津榆铁路(天津-临榆。临榆县治在山海关)通车,北戴河被清政府宣布为“允许中外杂居”的避暑地。这一年,是秦皇岛的开埠之年,从此,秦皇岛港逐渐成为北煤南运的重要港口,津榆铁路延伸为京津通往东北的大动脉,北戴河成为闻名遐迩的风景区;与此同时的是战乱频仍,争斗不止,军阀混战,外敌侵略,使秦皇岛的人民饱受战争之苦,秦皇岛的山山水水被整整蹂躏了半个世纪。1920xx年八国联军从老龙头登陆,山海关成了帝国主义列强侵华的据点。1920xx年和1920xx年,在山海关爆发了两次直奉战争。1933年元旦,日本帝国主义一手制造了“榆关事件”,中国军民被迫打响了悲壮的抗战第一枪。1945年11月的山海关保卫战,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早日解放东北奠定了基础。1948年11月27日,秦皇岛解放,秦皇岛人民获得了新生。

1954年7月下旬,毛泽东第二次来到北戴河。这一年八月份,秦皇岛一带天降大雨,海天一色,迷迷茫茫。毛泽东在北戴河,写下了著名的诗篇《浪淘沙·北戴河》: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渔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诗词中说的“魏武”指的就是魏武帝曹操,“东临碣石有遗篇”中的“遗篇”指的是曹操写的四言古诗《观沧海》。毛泽东抚今思昔,感慨万端:久经战乱的中国,终于走向稳定,贫穷饥饿的中国人民,终于获得了新生。毛泽东发出了胜利的欢呼:“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浪淘沙·北戴河》是毛泽东代表中国人民高奏的一首凯歌,也是赠送给秦皇岛人民的一份珍贵的礼物。为了纪念毛泽东和他在北戴河创作的这首诗篇,北戴河区政府在鸽子窝公园,竖立了毛泽东塑像和诗碑各一座,愿一代伟人英名长在,绚丽诗篇千古流传。

今天的秦皇岛市,是河北省的省辖市,是最早的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是我国著名的“优秀旅游城市”。秦皇岛港是我国大陆的第二大港,是世界最大的能源输出港。耀华玻璃厂始建于1920xx年,是我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现代化玻璃生产厂家,秦皇岛市因此得名“玻璃城”。山海关桥梁厂于1894年投入生产,人称我国“桥梁之母”,秦皇岛市成为我国著名的桥梁生产基地。现在,秦皇岛市的262万人民正以高山一样坚定的意志,以大海一样宽广的胸怀,以万里长城所赋予的勤劳、勇敢、智慧,建设自己美丽的家乡,迎接国内外四面八方的友人。

主题石河子零距离的心得体会及收获三

秦皇岛,是渤海湾西北岸一片普通而又神奇的土地,一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浓缩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演出了一幕幕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活剧。

从公元前17世纪到公元前7世纪,这里属孤竹国辖领,延续千年之久。著名的“古之贤人”伯夷、叔齐,就是孤竹国君墨胎氏的两个儿子。司马迁的《史记》中,人物传记的开宗明义第一篇,就是《伯夷叔齐列传》。今天,在秦皇岛市卢龙县层岩叠嶂、绿树环抱的六音山中,还存有“夷齐读书处”的遗迹。一些史学家也认为孤竹城就在今天的卢龙。

公元前7世纪,孤竹联合异族山戎攻打周王的同姓诸侯国——燕国。应燕庄公之邀,取得诸侯国霸主地位的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下,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一举灭掉了孤竹国。“老马识途”的成语故事,就发生在卢龙县境内。

战国时期,秦皇岛一带属燕国辽西郡。燕昭王筑黄金台,招贤纳士,很快使拥有“碣石之饶”的燕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当时,燕国已经建立舟师,与齐国“合纵”抗秦,并“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史记》)。可见,那时就已经开始了求仙活动。

公元前220xx年,秦始皇吞并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的秦王朝。之后,秦始皇曾五次出巡。公元前220xx年,第三次出巡“之碣石,使燕人卢生,求羡门高誓”(《史记》)。羡门、高誓是居住在海中仙山上的神仙,手中有长生不老之药。过去,人们常说,秦始皇来到碣石,目的就是寻找长生不老之药。徐福率3000童男童女东渡扶桑的故事也因此而世代相传。其实,他在碣石还做了一件更为重要的大事业,即是他借入海方士带回的“亡秦者胡也”五个大字,调动全国人力、物力、财力,下决心修建长城,以抵御匈奴对北部边境的骚扰。他派大将蒙恬首先打退了匈奴的进犯,然后征调民夫50万,在战国时期燕、赵、秦长城的基础上,经过5年的艰苦施工,终于完成了西起甘肃临洮,东至辽东长达一万余里的宏伟的长城工程。正因为如此,千古一帝秦始皇的碣石之行,就不再是简单地为了求仙寻药,而是一次重要的政治、军事活动。也许,碣石因秦始皇驻跸而得名秦皇岛。在以秦皇岛为中心的广大地域里,发现的多处秦皇行宫遗址,正是始皇东巡至碣石的历史明证。

秦始皇和其后的汉武帝、曹操、唐太宗等许多历史名人都曾经到过碣石。可是,碣石究竟在哪里?这个问题被历史学家、地理学家争论了一两千年,至今还争得不亦乐乎。其实,他们只是对碣石所在的具体地点各持己见,对大致的区域却没什么分歧。这大致的区域就是在今天的秦皇岛市昌黎县碣石山,北戴河区金山嘴、鸽子窝,海港区东山“求仙入海处”和辽宁省绥中县姜女坟一带。近年来,这些地区也陆续发现了秦汉行宫遗址。看来,碣石有可能指的是一个地区,一个以今天秦皇岛市为主体的地区,可以称之为“碣石地域”。只要你到了这里的任何一个地方,就可以说你已经有了“东临碣石”的经历了。

公元前120xx年(元封元年),汉武帝刘彻封禅泰山之后,从烟台芝罘“并海北上”,来到了碣石。如今,在北戴河莲蓬山的冈峦之上,还存有汉武台的遗迹。

公元220xx年(建安十二年),曹操东征乌桓,凯旋而归,来到秦皇岛,观沧海,看日出,心情舒畅,踌躇满志,写下了大气磅礴、流传千古的四言诗《观沧海》。

1954年7月下旬,毛泽东来到北戴河。在此之前,他从北京曾给先期到达的两个女儿李敏和李纳写信说:“北戴河、秦皇岛、山海关一带是曹孟德到过的地方。他不仅是政治家、也是诗人。他的碣石诗是有名的。”毛泽东还挥毫书写了曹操的《观沧海》和《龟虽寿》两首诗。毛泽东说曹操的诗“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是真男子,大手笔。”毛泽东曾经对人说:曹操统一北方,创立魏国,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还督促开荒,推行法制,提倡节俭,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这难道不该肯定?难道不是了不起?说曹操是白脸奸臣,这个案要翻。(孙志升《大雨落幽燕》)。应该说,毛泽东的这一段评价是实事求是的。今天,曹操在中国人民心中的形象,已经不再是一个白脸奸臣,而是一个颇有成就的大政治家、大军事家,一个才华横溢的大诗人。

魏武帝曹操是在秋天来到了秦皇岛。金秋时光,天高气爽,鱼肥蟹满,瓜果飘香。秋天的秦皇岛,秋光秋色,五彩缤纷,到处充满诗情画意。曹操选择了一个好季节,好季节让诗人触景生情,才思迸发,写出了千古名句。

公元645年(贞观十九年),唐太宗李世民东征高丽,来到秦皇岛,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传说。他“芝罘思汉帝,碣石想秦皇”,写了一首著名的诗篇《春日观海》。唐太宗是在春天来到秦皇岛的。秦皇岛的春天,清新温柔,“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嫩柳吐绿,芳草萋萋,桃花绽放像火一样红,天空晴朗像海一样蓝,那才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如果有人想来秦皇岛旅游,真该学一学唐太宗,当春天的脚步刚刚响起的时候,就背起背包,吟咏着唐太宗的诗句,向着大海,缓步走来。

北魏、北齐时期,也都先后修过长城,今天,在秦皇岛市的北部山区和孟姜女庙还能见到北齐长城的遗迹。

到了宋代,秦皇岛没有划入北宋的版图,属于辽金管辖。辽代在今山海关设置了迁民县。而卢龙县的经幢,就是金大定年间修建的,至今保存完好。

明代,秦皇岛进入了一个重要的时期。1381年(洪武20xx年),明太祖朱元璋派开国元勋中山王徐达主持修建了界岭、永平、山海32关。徐达以一个军事家的雄才大略和远见卓识,在辽西走廊西端山海交汇处,“因险制塞”,修建了山海关关城。从此,山海关成了明代扼守边塞、经略蓟辽的雄关重镇。1567年(隆庆元年)抗倭名将戚继光在边防废弛、京师几度危急的情势下就任蓟镇总兵,十六年间,练兵练将,加固边墙,修建自山海关至居庸关长城之上空心敌台1017座,重整蓟门边垣二千余里,在京师大门筑起了一道铜墙铁壁,保证了此后几十年的边境安全。戚继光在山海关老龙头修建了入海石城七丈,在这里,他曾写出“曾经泽国惊鲵息,更倚边城氛祲消。春入汉关三月雨,风吹秦岛五更潮”的诗句,吟诵了当时的和平景象。

到明代后期,努尔哈赤统一了东北各部,建都盛京以后,对大明政权连续发动攻势,山海关成为拱卫京师的最后一道屏障,也成为清政权入主中原的必争之地,必夺之城。山海关,系天下安危于一垣,得之者昌,失之者亡。明王朝倾全国之力,屡派名将重臣镇守。熊廷弼、孙承宗、袁崇焕等都曾以兵部尚书的身份,驻守山海关,督师蓟辽。

公元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是中国历史上风云突变、一波三折的一年。新年伊始,正月初一,李自成在西安正式建国,号大顺,改元永昌。三月十九日,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进了北京,崇祯帝吊死煤山,明王朝一朝覆灭。四月二十二日,吴三桂投降多尔衮,开关迎清兵,李自成兵败石河西岸,清王朝从此入主中原。公元1644年,中国农历甲申年,风云际会,瞬息万变,山海关就是历史的转折点。今天,我们抚今思昔,该有多少思考,该留下多少感叹。

清代前期,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和道光五位皇帝到关外拜谒祖陵并祭祀满族的发祥地长白山,途经山海关,澄海楼是他们观海赋诗的必去之地。1840年之后,外强侵入,清王朝衰落,皇帝们再也没有心思拜谒祭祀。1898年,秦皇岛港启锚开运,津榆铁路(天津-临榆。临榆县治在山海关)通车,北戴河被清政府宣布为“允许中外杂居”的避暑地。这一年,是秦皇岛的开埠之年,从此,秦皇岛港逐渐成为北煤南运的重要港口,津榆铁路延伸为京津通往东北的大动脉,北戴河成为闻名遐迩的风景区;与此同时的是战乱频仍,争斗不止,军阀混战,外敌侵略,使秦皇岛的人民饱受战争之苦,秦皇岛的山山水水被整整蹂躏了半个世纪。1920xx年八国联军从老龙头登陆,山海关成了帝国主义列强侵华的据点。1920xx年和1920xx年,在山海关爆发了两次直奉战争。1933年元旦,日本帝国主义一手制造了“榆关事件”,中国军民被迫打响了悲壮的抗战第一枪。1945年11月的山海关保卫战,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早日解放东北奠定了基础。1948年11月27日,秦皇岛解放,秦皇岛人民获得了新生。

1954年7月下旬,毛泽东第二次来到北戴河。这一年八月份,秦皇岛一带天降大雨,海天一色,迷迷茫茫。毛泽东在北戴河,写下了著名的诗篇《浪淘沙·北戴河》: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渔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诗词中说的“魏武”指的就是魏武帝曹操,“东临碣石有遗篇”中的“遗篇”指的是曹操写的四言古诗《观沧海》。毛泽东抚今思昔,感慨万端:久经战乱的中国,终于走向稳定,贫穷饥饿的中国人民,终于获得了新生。毛泽东发出了胜利的欢呼:“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浪淘沙·北戴河》是毛泽东代表中国人民高奏的一首凯歌,也是赠送给秦皇岛人民的一份珍贵的礼物。为了纪念毛泽东和他在北戴河创作的这首诗篇,北戴河区政府在鸽子窝公园,竖立了毛泽东塑像和诗碑各一座,愿一代伟人英名长在,绚丽诗篇千古流传。

今天的秦皇岛市,是河北省的省辖市,是最早的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是我国著名的“优秀旅游城市”。秦皇岛港是我国大陆的第二大港,是世界最大的能源输出港。耀华玻璃厂始建于1920xx年,是我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现代化玻璃生产厂家,秦皇岛市因此得名“玻璃城”。山海关桥梁厂于1894年投入生产,人称我国“桥梁之母”,秦皇岛市成为我国著名的桥梁生产基地。现在,秦皇岛市的262万人民正以高山一样坚定的意志,以大海一样宽广的胸怀,以万里长城所赋予的勤劳、勇敢、智慧,建设自己美丽的家乡,迎接国内外四面八方的友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