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重庆南山黄桷古道心得体会总结 重庆黄桷古道游玩攻略(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2 02:44:57 页码:10
重庆南山黄桷古道心得体会总结 重庆黄桷古道游玩攻略(9篇)
2023-01-12 02:44:57    小编:ZTFB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推荐重庆南山黄桷古道心得体会总结一

缙云山,雄峙重庆市北碚区嘉陵江温塘峡畔,是七千万年前“燕山运动”造就的“背斜”山岭,古名巴山。山间白云缭绕,似雾非雾,似烟非烟,磅礴郁积,气象万千。早晚霞云,姹紫嫣红,五彩缤纷。古人称“赤多白少”为“缙”,故名缙云山。缙云山与嘉陵江小三峡、合川钓鱼城一并被定为国家级自然风景名胜区。

缙云山总占地面积76平方公里,海拔350米—951米,山间早霞晚云,姹紫嫣红,五彩缤纷。古人观云雾之奇,称“赤多白少为缙”,故名缙云山。

景区古木参天,翠竹成林,环境清幽,景色优美,素有“小峨眉”之称,是观日出、览云海、夏避暑、冬赏雾,饱览自然风光的最佳去处。景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树木葱茏,森林面积达13平方公里,植物资源丰富。共有植物246科,922属,1966种,其中有桫椤、水杉、银杏、红豆杉、伯乐树、无刺冠梨和果上长有两翅的飞蛾树等国家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45种;有缙云槭、缙云四照花、缙云黄芩等特色植物38种,是长江中上游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区和植物物种基因库。山上竹林茂密,品种多达十余种。 有节肢动物2纲,20目,147科,1264种;陆生野生脊椎动物共4纲,21目,51科,189种。先后被国家有关部门授予“中国中小学绿色教育行动野外实习基地”、“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重庆市环保教育基地”、“重庆市绿色教育基地”等称号。

缙云山从北到南有朝日峰、香炉峰、狮子峰、聚云峰、猿啸峰、莲花峰、宝塔峰、玉尖峰和夕照峰等九峰。其中玉尖峰

最高,海拔1050米;狮子峰最险峻壮观,其余各峰亦各具风姿。

缙云山系全国自然保护区。该山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有森林1300余公顷,生长着1700多种亚热带植物。其中有猴欢喜、无刺冠梨、缙云琼楠、伯乐树、银杏、红豆和果上长有两翅的飞蛾树等珍稀植物。山中还有世界罕见的活化石树—水杉,此树是1.6亿万年前即存在的古生物物种。

素有“小峨嵋”之称的缙云山,堪称观日出,览云海,夏避暑,冬赏雾,以及观赏常绿阔叶林自然景观的绝佳去处。

缙云山又是具有1500多年历史的佛教胜地。山中缙云寺,始建于南朝刘宋景平元年(420xx年),后曾称“相思寺”、“崇胜寺”、“崇教寺”,曾受到历代帝王封赐。寺中自古办学,名为“缙云书院”。寺内现存有宋太宗诵读过的24部梵经。寺外石照壁上“猪化龙”浮雕,为六朝文物。另有出土的石刻天王半身残像,据传是梁或北周作品。

推荐重庆南山黄桷古道心得体会总结二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北碚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重庆缙云山地处东经106°17′-106°24′,北纬29°41′-29°52′,海拔200-952.5米,位于重庆市北碚区嘉陵江小三峡之温塘峡西岸,距重庆市中心35公里;为华莹山腹式背斜山脉分支的一段。

缙云山位于重庆市北碚区嘉陵江温塘峡畔,古名巴山。是七千万年前"燕山运动"造就的"背斜"山岭。山间白云缭绕,似雾非雾,似烟非烟,磅礴郁积,气象万千。早晚霞云,姹紫嫣红,五彩缤纷。古人称"赤多白少"为"缙",故名缙云山。

缙云山与嘉陵江小三峡、合川钓鱼城一并被定为国家级自然风景名胜区。缙云山总占地面积76平方千米,海拔350米-951米。缙云山景色宜人,植物资源丰富,素有北有缙云、南有石笋之美誉。

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质构造属川东褶皱带华蓥山帚状弧形构造。褶皱带由明显的北北东-南南西走向的三个背斜,两个向斜构成,构造单元由西北向东南分别为牛鼻峡背斜,温汤峡背斜和观音峡-中梁山背斜组成,背斜之间有宽缓的澄江向斜和北碚向斜谷地,嘉陵江由西北向东南横切三个背斜和两个向斜,因而形成三个险峻的峡谷,即牛鼻峡、温汤峡、观音峡。

峡谷两侧山高岩陡,峭拔幽深,形势险要,其雄奇瑰丽之势,犹如长江三峡的缩影,故素有"嘉陵江小三峡"之称。褶皱带在白垩纪末期第三纪初的四川运动形成。地层有三迭纪、侏罗纪和第四纪地层,而缙云山属于三个背斜的中间一支温汤峡背斜的一部分,与小三峡山下相映,风景秀丽,海拔200-952.2米,相对高差752.2米。

缙云山的南段为箱形山脊,顶部平缓。全山西翼较缓,坡度20°左右,东翼较陡,坡度60°~70°,因此两翼植物和植被有所不同。

缙云山岩层为砂、泥页岩相间组合,上层为厚砂岩,下层为泥页岩,泥页岩积水。岩层越厚,积水越多。在砂岩和泥页岩接触面,有接触水流出。采煤后的煤洞有煤洞水,岩体在这些流水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以山脊线为分水岭。在东南翼和西北翼上发育的许多平行排列的顺向河及冲沟,构成了缙云山的梳状水系。

冲沟长度一般为0.7~1公里,最长者1.8公里,最短者0.5公里,大多属于幼年冲沟,其弯曲度不明显,多为直线型冲沟,而沟谷为"v"字型。谷宽10~50米,也有几米宽的,由于山体蓄水量较大,冲沟大多数(12条)有常年性流水,成为山泉,满足职工、村民以及游客的生活用水,并且煤洞水还成为地势较高的丘陵地的灌溉用水。所有这些流水最终流入嘉陵江。保护区范围内,有人工挖掘的堰塘,溪沟筑成的大小水库共计11个。

缙云山的土壤以三迭纪须家河组厚层石英砂岩、炭质页岩和泥质砂岩为母质风化而成的酸性黄壤及水稻土。山麓地区为侏罗纪由紫色砂页岩夹层上发育的中性或微石灰性的黄壤化紫色土。

缙云山土壤分为黄壤和水稻土两大类,并有少量零星分布的紫色土。黄壤大类又分为黄壤和黄泥土两亚类,二者各有一属,即冷砂黄壤土属和冷砂黄泥土属,其中冷砂黄壤土属有6个土种,冷砂黄泥土属有4个土种。水稻土大类只有1个亚类,1个土属,3个土种。\

其中重庆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7600公顷,核心区1235公顷,缓冲区1505公顷,实验区4860公顷。

缙云山森林覆盖率达96.6%。保护区内有大面积的常绿阔叶林,有多种具代表性的生态系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的天然本底,是一个典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生态综合体物种基因库。缙云山物种多样性丰富,有长江流域保存较好的典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和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保存了许多古老的分类上孤立的形态特殊的植物。

保护区具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13.6℃,最热月(八月)平均气温24.3℃,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3.1℃,极端最高温36.2℃,极端最低温-4.6℃,10℃年积温为4272.4℃;相对湿度年平均87%,水汽压年平均14.9毫巴;年平均降水量1611.8毫米,最高年降水量1783.8毫米,冬半年(十至三月)降水量368.0毫米,占全年的22.8%,夏半年(四至九月)降水量1243.8毫米,占全年的77.2%;年平均蒸发量777.1毫米,月平均蒸发量64.7毫米,七、八两月蒸发量共255.4毫米,占全年的32.8%;雾日数年平均89.8天,年平均日照时数低于1293小时。缙云山林内最高月平均气温(八月)24.5℃,最低月平均气温(二月)3.7℃,月均温年较差20.8℃;林外空旷地最高月均气温25.8℃,最低月平均气温3.3℃,月均温年较差22.5℃,比林内年较差高1.7℃,最热月均温林外比林内高1.3℃,最冷月均温林外比林内低0.4℃。

缙云山名之由来有多种传说。

一说,黄帝时有缙云氏后裔居此,故称缙云山。据郡志载宋灵成侯庙碑云;"此山出于禹别九州之前,黄帝时有缙云氏不才子曰混沌,高辛氏亦有不才子八人投于巴(宗)以御魑魅,名基于此",故得山名,这是一种传说。

二说,因缙云寺而得名。另据《重庆府志》描述渝州十二景,有王尔鉴的《缙岭云霞》诗,其序云:"缙云山九峰争秀,色赤如霞。缙,赤色也"。缙云山间云雾缭绕,气象万千,云霞时常变得色赤如火,姹紫嫣红,五彩缤纷。古人以赤多白少为缙,故名缙云,遂为山名,这又是一种传说。

三说,缙云山在远古时代叫做巴山。山上松翠花香,山下嘉陵碧流,在这一带,居住着两个勤劳而善良的氏族,一个是巴族,一个是賨族(音丛)。他们和睦相处,靠打猎和捕鱼为生。山上有一个石穴,终年翻涌着一股暖人心脾的温泉水。这水,据说是王母娘娘的玉液池裂了一条缝,流淌到巴山来的仙水,巴山上的人喝了这仙水,岁数都活得很长很长;洗了这仙水,从不生疮染病。巴、賨两个氏族过得十分快乐。到了轩辕皇帝打败了炎帝,统一了中原以后,大封功臣,把一个掌管驱疫、驱鬼的臣子封为夏官、赐了他一个姓氏,就叫缙云氏。缙云氏生了一个名荼的儿子,性情暴躁,常在外为非作歹,涂炭生灵。老百姓控告到皇帝那儿,皇帝大怒,准备下令把荼处以极刑。缙云氏十分恐惧,他想起了同朝共事的高辛氏也有八个不成器的儿子,便去找他商量主意。他们终于盘算出了一个办法,向皇帝汇报说,巴山有一个仙泉,恳请皇帝批准由他们的儿子带兵到巴山一带去征服当地的氏族,夺取仙泉,将功赎罪。皇帝想占有仙水,于是,缙云氏之子荼为帅,高辛氏八子当先锋,率领上万兵士,溯江而上。一路上烧杀抢掠,巴族、賨族英勇抵抗。终因寡不敌众,最后剩下九位年轻的勇士退到嘉陵江边的巴山上,以喝巴山仙水补充精力,坚持奋战了七天七夜,进攻者死伤数千人,荼帅气得两眼喷出火花,将巴山的树木烧光了,岩石熔化了,鸟儿飞走了,老虎被烧死了,连巴山上空的云朵也被烤成绯红绯红的,待满山大火熄灭,九位勇士化成九座雄伟高大的山峰,挡着进攻者的去路,它就是现在的缙云九峰。从那时起,巴山上空的云彩,一早一晚,总是绯红绯红的,古时称赤色为缙色,于是人们便逐渐把巴山称为缙云山了。

四说,地方志记载,4720xx年前,华夏始祖轩辕黄帝就在此山修道炼丹,因为丹成之时天空出现非红非紫的祥云,轩辕黄帝遂命名为缙云,缙云山因此而得名。《大明正统道藏》"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中也记载:'轩辕黄帝往,炼石于缙云堂,于地炼丹时,有非红非紫之云现,是曰缙云, 因名缙云山'。

缙云山是具有1500多年历史的佛教圣地,与四川青城山、峨眉山并称为"蜀中三大宗教名山"。

缙云山从北到南有朝日峰、香炉峰、狮子峰、聚云峰、猿啸峰、莲花峰、宝塔峰、玉尖峰、夕照峰9峰横亘,其中玉尖峰最高,海拔1050米。景区有佛光岩、相思岩、舍身崖、黛湖、白云竹海等众多优美的自然景观。缙云山人文资源十分丰富,有缙云寺、温泉寺、白云观、绍龙观、复兴寺、石华寺等8大古刹和晚唐石照壁、明代石牌坊、宋代石刻等名胜古迹。有世界佛学苑汉藏教理院(1932年)遗址和狮子峰寨、青龙寨等古寨遗迹;还是具有1500多年历史的佛教胜地,有50年代中共西南局领导夏季办公旧址(贺龙院和小平旧居)等;现新建有白云观、绍龙观等道教文化园区和景点。景区每年举办缙云登山节和"缙云论剑"武林大会。

缙云寺是国内唯一的迦叶古佛道场,始建于南朝刘宋景平元年(420xx年),后曾受到历代帝王封赐。唐高祖李渊(620xx年)曾亲笔题名"禅真宫"。唐大中元年(847年),唐宣宗赐寺额为"相思寺",系山有相思岩、相思竹、相思鸟之故。唐乾符元年(874年),定济和尚重建寺庙。971年慧欢禅师主持修葺殿宇。998年,宋真宗将宋太宗读过的240卷梵经送到这里,供奉在寺中。宋景德四年(1020xx年),真宗赐名"崇胜寺"。明永乐五年(1420xx年),明成祖皇帝敕谕"缙云胜景"。明天顺元年(1462年),明英宗皇帝又赐名"崇教寺",万历三十年(1620xx年),明神宗皇帝下令改为缙云寺,赐题"迦叶道场"。明末清初,寺毁于火灾。现存寺庙是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由破空和尚主持修复的。

温泉寺始建于南朝刘宋景平元年(公元420xx年),古为缙云寺下院,庙宇辉煌,石雕甚众,寺内香火兴旺。后经北周武帝和唐武宗两度灭佛,毁坏严重,唐顺宗时期重建庙宇,并在后山岩间刻摩崖佛像。北宋景德四年(1020xx年),温泉寺受朝廷封赐为"崇胜禅院"。明、清时期,可算是温泉寺的黄金时代,庙宇得重新修建,同时在寺前建造了接官亭,寺后迎流砌池,广方四丈,上翼以亭,无论天晴落雨,游人均可下池沐浴,并利用温泉水源和地形,修建了戏鱼池、半月池等,供游人观赏。

唐代诗人陈玉白、王维、杜甫、李商隐等,都曾游历或下榻过温泉寺。唐进士司空图、北宋宰相丁谓、理学家周敦颐、南宋状元冯时行、清康熙大学士张鹏翮以及黄炎培、林森、冯玉祥、老舍、田汉、夏衍等都曾留下佳篇。

1259年2月蒙哥兵临合川钓鱼城。蒙哥东征西讨,所向披靡,然而在钓鱼城主将王坚与副将张珏的顽强抗击下,却不能越雷池半步。 1259年7月,蒙哥被城上火炮击伤,后逝于温泉寺。

缙云山位于重庆市郊,是嘉陵江边一处避暑游览胜地。最高峰海拔980米,九峰挺立,拔地而起,山上古木参天,翠竹成林,环境清幽,景色优美,因而有“小峨眉”之称。

缙云山的主峰叫狮子峰,峰顶狭窄,在一块比较平坦的岩石上,用铁栏杆围起一个览胜台。在这里往下看,是悬崖峭壁;往远处看,是峰峦起伏;山脚下,嘉陵江在缓缓流过。缙云山有两万多亩森林,生长着1700多种亚热带植物,是著名的植物宝库和森林公园。例如飞蛾树,为稀罕的树木之一,它的果实生有两个羽翼,果体上有金黄色的绒毛,形状象蝴蝶,十分名贵。山上的竹林亦很茂密,有的竹子粗如碗口,高达几十米。竹子品种多达十几种。

缙云山是佛教胜地,原有寺庙10多座,现存缙云寺、温泉寺。缙云寺坐落在“狮子”、“聚云”两峰之前,背依峻岭,前临幽谷,四周古木参天,翠竹成林,是一座雄伟壮观的深山古寺。游人可以乘汽车沿盘山公路,直达寺前。缙云寺始建于南朝宋景平元年(420xx年),历代修葺扩建;盛极于宋,明末毁于兵火。现存庙宇为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重修。

推荐重庆南山黄桷古道心得体会总结三

南岳忠烈祠坐落在香炉峰下,是我囿建筑时间最早、规模最大的抗日战争纪念地之一,也是圄民政府在大陆惟——处保留下来的纪念坑战烈士的大型陵园。忠烈祠蒡建于1938年,1940年破土动工,1943年落成,历时3年,陵园仿茼京中山陵样式建造,坐南朝北,依山而筑,左右对称,层次分明。它沿中轴线共分为牌坊、纪念碑、纪念堂、致敬碑和享堂五部分,长320米,宽约60米,占地面积234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890平方米。在这里,长眠着围民党第九战区和第六战区的部分抗日阵亡将士,是圄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朋友们,眼前的这座二拱单檐牌坊就是忠烈祠的正门。这是由花岗岩石砌成的,正上方的汉白玉石匾上镶嵌着原圄民党湖南省政府主席兼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题写的“南岳忠烈祠”五个镏金大字。

步入牌坊,便来到一个平坦而又开阔的广场上。有的朋友也许会觉得奇怪:中围如此之大,为什么要选择在南岳衡山修建忠烈祠呢?要说明这个问题,就不得不谈一谈当时的时代背景了。抗日战争爆发庸,华北、华东和华茼大部分地区相继沦陷,国民党政府迁都重庆,衡山成了抗日前线大本营之一。1938年11月,蒋介石在衡山主持召开了高级军事会议,中共代表周恩来、叶剑英等也参加了这次会议。在会上,蒋介石听取了各战区指挥官的汇报后,鉴于“阵亡将士,多暴尸战场”,指示要尽快将烈士遗体设法掩埋。经过讨论,会议决定由中央下拨巨款,第九战区、第六战区和湖南省政府出资并接受社会各界捐款,在南岳名山修建忠烈祠和烈士公墓,安葬阵亡将士的遗骸,以告慰烈士在天英灵。这便是修建忠烈祠的由来。

来到广场的中心,大家肯定会被这个造型奇特的雕塑所吸引,,这便是“七·七纪念塔”。它是由五颗倒立的石制炮弹组成,炮弹四大一小,代表着我国的五大民族——汉、满、蒙、回、藏9雕塑的正面和左右两侧,都嵌有汉白玉砌的“七七”两个字,象征着从1,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共御外侮.掀起的全民抗日的民族怒潮。塔的背面刻写着薛岳将军所题写的《七七纪念碑铭》。这些炮弹倒立在地上、直指蓝天、直指太阳就是喻意着“抗日”。

参观了“七·七纪念塔ⅱ,便来到了忠烈祠的第三进建筑——纪念堂。正门上的原匾“纪念堂”是由原圄民政府主席林森所书,后被毁,现匾是前民革中央副主席屈武题写的。纪念堂的正中竖着一块高达6米的汊白玉石碑,上面刻有薛岳将军撰写的《南岳忠烈祠纪念堂碑记》,记述了建祠的历史背景和经过。堂的两侧现在开辟为展览室.陈列着关于南岳与抗战的一些图片文字资料。

从纪念堂的后门走出,大家可以看到两排石阶依山势而上。石阶共有276级,代表着抗战时期牺牲的276位将官。两排石阶的中间为精心设计的绿地,其中用大理石片镶嵌着“民族忠烈千古”和“民族、民权、民生”的大字。石阶共分九大层,第六层之上有一座“致敬碑亭”。致敬碑亭也称“安亭战役纪念碑亭”,是为了纪念在上海淞沪会战胸最后一战安亭战役中牺牲的将士所修建的。在亭内树有记述安亭战役的石碑,亭左还有一面石碑,上面刻着“游人到此,脱帽致敬”ノ吁个字,就像古代达官贵人府门前的“下马石”—样,要求无论官民,到了这里必须肃立低首,脱帽致敬,缅怀英烈们的丰功伟绩。

拾级而上,就来到了忠烈祠最后也是最主要的建筑——享堂。在享堂正门上方悬挂着镏金巨匾“忠烈祠”,这是蒋介石的真迹3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有没有发现这块匾一土的字有什么特别之处?

从享堂出来,大家请看两侧的山坡,这是抗日英烈的公墓区。整个墓区占地逾200亩,共有37军60师、70军19师等集体墓葬7座,胡鹤云、郑作民等将军个人墓葬10座。这些公墓冖都掩映在苍松翠柏之间|有的华表相望,墓阙凌空;有的碑碣成行,塔尖插云。其气象之肃穆9隐现夷烈之忠魂,令人景仰,让人钦佩!

推荐重庆南山黄桷古道心得体会总结四

各位团友:

1、山水是我们心灵的归宿,每一片叶、每一棵树、每一朵云彩、每一缕阳光都可能会让大家演绎一份心情故事。朋友们抛却心中的承载,共同分享四面山带给我们心情的释放。首先我给各位介绍一下四面山概况。

2、四面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以山、水、林、瀑为一体的天然园林。它以森林为基调,以瀑布为特色,以丹霞地貌、溪流、湖泊等自然景观为主要内容,集山景、水景、林景和动植物景观于一身,秀山、悬瀑、峭岩、幽林各领风骚。以高距152米的全国第一高瀑——望乡台瀑布为代表的“四面山飞瀑群”已成为重庆新巴渝十二景之一。它处在距重庆主城西南135公里处,幅员面积213、37平方公里,属云贵高原大娄山北翼余脉,东西两面分别与綦江县和四川省合江县相邻,南面与贵州省习水县接壤,为重庆市与贵州省之间的界山。四面山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3、7摄氏度,降雨量1522、3毫米。成因上属侵蚀剥蚀向斜倒置山地。山体由产状近于水平的白垩系夹关组砖红色砂岩夹薄层页岩组成,故可称为丹霞地貌。山体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长17千米,宽12千米,面积约300平方千米。一般山峰海拔1000米--1700米,最高峰蜈蚣岭海拔1709、4米,最低处海拔900米,平均海拔1300米。地势南高北低,呈三级台阶下降,河谷深切,重力地貌发育,多裂点,嶂谷、崩塌现象。森林覆盖率达95%。由于地质运动和水流侵蚀,区域内地形山高谷深而又纵横交错,沟长坡陡,悬殊的地形高差,使河流比降高,形成了众多瀑布,构成了特有的自然景观。

3、四面山的山,峻美而有灵性,圆锥形的山峰峰峰相连,山山相靠,如竹笋拔地而起,绵亘百里,故因此得名。

4、四面山的林,虽没有大兴安岭那样连绵千里,但却是地球同纬度地区仅存的亚热带阔叶林区,水土和植被都保存完好,是天然的动植物宝库,拥有植物种类1500多种,珍稀植物有中华双扇蕨、桫椤、鹅掌揪、银杏、香果树、红豆杉等20余种,其中中华双扇蕨属史前植物,与恐龙同代,在地球上濒于绝迹。桫椤是地球上唯一幸存的木本树蕨之一,是最古老的“活化石,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四面山有动物80多种,其中一、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有云豹、毛冠鹿、猕猴、大灵猫、弹琴蛙、金鸡等23种,因此四面山有“动物基因宝库之称。

5、四面山的瀑布,千山万壑四面飞瀑交相呼应。置身四面山,飞瀑四面来。瀑布众多灵性不一,形态各异。据查,四面山有上百挂飞瀑,100米以上高度的有5挂,80米以上高度的有8挂,30米以上高度的有23挂,因此,四面山也以“瀑布之乡的美誉名扬天下。

6、四面山的湖泊,虽没有洞庭湖的浩瀚和千岛的曲折,却有处女湖的幽娴与宁静。湖水清明如镜,绿影婆纱,倒影如画。近万米长的洪海湖,扭曲着水蛇般的腰身,静卧在青山峻岭之间,被多才子雅士所钟爱。龙潭湖、林都湖、珍珠湖等8个湖泊,撒动着珍珠般的银光,如深山莽林中的8颗璀璨明珠,四面山因此被称为巴渝的九寨沟。

7、这些各具特色的山、林、瀑、湖、雾浑然天成,野趣迷人。不同的季节,幻化出不同的神韵。现已开发出一林二河三滩四坪五岭六沟七湖八洞九峰十岩、二十八挂瀑布、一百二十八个景点。春天,百花怒放、千鸟竞鸣,是回归大自然的理想去处;夏天,山静水幽,四面葱茏,是休闲、避暑的港湾;秋天,层林尽染,山水如画,是养精蓄锐的疗养胜地;冬天,银妆素裹,天地合一,是领略南国“北国风光”的天然场所。四面山为长期生活在“水泥森林”空间的市民提供了一个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良好生态自然环境。

四面山的人文景观也很有特色,最令人叫绝的是建于北宋建隆年间的集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朝源观两座山门上的两副楹联,千百年来难倒无数文人墨客和宗教界人士,至今无人破解,老将军魏传统见了此联后,仅留下了“长乘胜迹联何解,留得通家过此关”的耐人寻味的诗句。 另一处人文胜景是长163米,高9米的灰千岩摩崖壁画,它有着5020xx年历史,造型独特、形态各异的飞禽走兽栩栩如生,给人一种震撼的古老力量,是凝聚着原始巴人劳动、生活、文化和智慧的结晶。它填补了川渝摩崖壁画的空白。

(1)头道河

头道河景区面积为35.47平方公里,由龙潭湖、卧龙沟花果山花岩栈道峡谷等主要景点构成,具有幽壮奇险的特点.整个游程需要10个小时.现在我们看到的这条小溪河叫头道河,也是四面山的第一条溪河.河中有一只巨蛙蹲卧溪中,它体大过象,腹胀如鼓,挺胸抬头,圆目大睁,身着红装,仪态威严.人们都说它是缔造四面山的神仙们封的四面山守护神。

(2)龙潭湖

这碧波荡漾的湖就是龙潭湖.它是天然形成的一个高山湖泊,长2600多米,宽60~100米,深约20米.据地方志记载,丙寅年(1927)5月17日夜半,半边月亮刚从东山升起,山涧轮廓隐约可见,山上异常闷热,人们想开门换换气.但是,门却打不开.”哗_”,突然一声巨响,顿时天昏地暗,人们站立不稳.这是一次罕见的山体大滑坡,巨量的山石泥土被推到山下,地壳顺山走向断裂,纵横约700米,垂直下降100余米,滑动40余米,泥土添平深谷,垒起高坝,无数小溪被堵塞,汇聚而成了如今的这个湖泊.当初在这里的庙宇沉入水底,成了神奇的水下龙宫.后来有人把这件事实说”神”了,据亲历着说:过去在头道河北岸,有一个庙宇,不知是谁,在墙上用木炭画了一条龙,龙身飞腾,远观近瞧,活灵活现.1920xx年5月17日那天,一个在溪边放牧的牧童在龙身上撒了一泡尿,龙受辱发怒,,于是雷雨大作,泥石惧下,堵住了小溪,形成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个湖泊,原溪边的庙宇也遭灾受淹.于是在四面山留传开了一句话;”这才是真真的水淹龙王庙,自家人不认自家人.”大家抬头看,碧水悠悠的龙潭湖中段西岸,在峭壁六绿荫间,有一巨石,高约10米,宽约8米,如同一个天然猴头俯视龙潭,尖嘴猴腮,活灵活现,就像孙大圣再世.据说,孙悟空师徒去西天取经路经四面山时,被奇峰美景和满山野果吸引,便将猴身隐于山中,露出猴头观赏湖光山色,品尝美味佳肴,人称”猴王探海”.大家再顺着我手指的方向看那龙潭湖北段西壁,两岩叠立百丈,中间被一峰阻隔,宛如一对恋人,咫尺天涯,对目相思,人称”相思岩”.从这峡谷处我们上岸,就到了卧龙沟。

3)卧龙沟

这里是卧龙沟.它是一条地貌奇特,保持着原始生态,充满自然野趣的神奇山谷.这里有5群共350只猴子.大家看左面这间石头砌成的房子,是养猴人住的,右边这两个大铁笼里关着一些淘气的猴子,其它300多只猴子到林间觅食去了.

我们沿山谷继续前行,大家看,前面那块巨大的岩石上有一棵奇树.树高20余米,母树像一条龙,扭曲着身躯,5棵子树像5个嗷嗷待哺的龙儿,依偎在母树上,这就是以奇特闻名的”母子连环树”

大家再看,右边峭壁上有一条凿刻的在凹岩上的龙,长7米,蟠龙昂首,腾云驾雾,跃然欲飞,我们称它为云龙,接下来还有水龙,盘龙,喷水龙,卧龙.5条栩栩如生的龙给这幽静神秘的山谷,增添了无穷乐趣.这是1993年根据卧龙沟的传说和岩石上的自然龙形图案,请石刻工艺师雕刻而成的.我们在白瀑织成的素绢和青绿织成的翠锦中攀援,犹如踏着青云直登天际

(4)花果山

翻过这座山梁,就是花果山了,大家看,那成坡成片的梨树,桃树.正挂着的青里泛黄的梨子和毛绒绒的猕猴桃.地上一垅垅圆鼓鼓的西瓜,各位可以亲手采摘,过秤后就可尽情享用了.

(5)花岩沟栈道

顺山脊下来,两峰夹峙的山谷突然断道,我们已来到豁口处.朝下看,深不可测,看似无路可下,但古人硬是在这绝壁凿出一条脚窝来,天长日久,形成了这条雄伟,险峻的栈道.朋友们,让我们来体验一下古人留下的惊险刺激吧.

(6)响水滩景区

响水滩景区面积为30.4平方公里,由望乡台、珍珠湖、林都湖、响水滩、大洪湖、小洪湖、界碑等景点组成,以幽静、秀美的水资源为主要特色。可供游览的水域面积达34公顷,整个游程需要8~10个小时。

(7)土地岩景区

我们现在到了土地岩。大家看那陡峭伟岸的赤壁上,经过千百年风雨洗礼,留下了千姿百态的2公里长的天然图案,有的像敦煌飞天,戈壁的沙丘,有的像朝晖下的层层云海,大洋上的惊涛骇浪。这就是著名的土地岩壁画,它被艺术大师们誉为是“当今印象派的艺术杰作”。

回过头来看,那是土地岩瀑布,它高90米,三面赤壁。瀑布翻卷升腾,化为无数透明碎珠,形成节节梯形水帘,斜飘深谷,景象万千

(8)望乡台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幅雄奇壮观、水声如雷的巨瀑就是望乡台瀑布。它瀑高152米,宽40米(比贵州的黄果树瀑布高出一倍多),是国内迄今为止发现的第一高瀑,被誉为“神州第一瀑”。1997年2月22日,望乡台瀑布在中央电视台“全国著名瀑布”专题节目中首次亮相,名扬天下。高悬的瀑布像一面水晶帘子,又像一团团下坠的浓烟,落入潭中,激起碎玉万千,瀑声如雷,慑人心魄。遇晴日,上午9时许,瀑跌潭动,紫雾腾腾,朝阳斜照,如纱如霞的水雾便架起一座七色彩虹,若海市蜃楼,变幻万千,令游人心旷神怡,荡气回肠。

相传人死三天后要还魂,鬼魂要站在望乡台上最后看看阳间的一切后,便魂归地府,等待投生。而望乡台瀑布的传说,却是另有说法。大家抬头看,瀑布左上端有一块凸起的岩石。传说那是一个少女的化身。她士一个山外人家的美丽姑娘,与母亲两人相依为命。当地一个财主的公子见到姑娘后,派奴才将姑娘抓走,想霸占她。姑娘拼死反抗,被毒打后关起来。晚上,姑娘趁雷雨天气逃进四面山,过着野人一般的生活。姑娘每天站在断壁顶上眺望家乡,想念母亲,地久天长,便化成那块岩石,他流下的泪水,便化成瀑布,“望乡台”因此得名。

望乡台是四面山的标志景点,有“不看望乡台不到四面山”的说法。我们现在沿着栈道等上瀑布顶。大家注意看,瀑布下面有三个雕刻再石头上的字。第一个字为“丹”,即丹霞地貌;第二个字为“玉”,即落水如玉珠飞溅;第三个字为“翠”即周围青山绿水衬托。这三字概括了望乡台的地貌和环境。我们走在栈道上,大家可以从不同角度欣赏彩虹。朝阳斜照,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闪动在白练与黛山之间阳光从裂开的苍穹缝隙间撒下缕缕金丝,射进望乡台壑谷间。朋友们,现在我们到了瀑布内。从瀑布内观看瀑布,水如白纱,从我们眼前飘下,“望乡披纱”由此得名。穿过引水隧道,我们来到了瀑布顶端,站在万丈悬崖边,朋友们,你会不会有“登山始觉天地广,到海方知浪渺茫”的感觉。

(9)林都湖

朋友们,这环抱青山,像大写的“c”字的湖泊就是林都湖。每到晚秋时节,枫叶染红湖畔,满湖流光异彩,鸳鸯、绿头鸭在湖中嬉戏,给人以动画般的美感。

这两台相连的瀑布就是响水滩。它的上台高约3米、宽约20米,形成跌水,发出“唢呐呐,唢呐呐”有节奏的悠扬声响,入夜更加优美动听。朋友们,这不正是在为欢迎你们而喜奏迎宾曲么?

洪海又名林海,是林区人民用了3年零1个月时间(1970~1973)建成的高山人工湖泊。它全长6850米,宽60-200米,深12米,蓄水4 10万立方米。十里洪海,青山隐隐,绿影婆娑,湖水清澈,了无纤尘,如一块晶莹宝镜,镶嵌在翡翠的世界中。在湖上乘船往返,湖平波静,山上绿树红花,湖中倒影清晰可辨,被称为四面山的“地下森林”。现在让我们坐船去领略这充满诗情画意的美景吧!

(太子洞)大家顺着这条小溪沟进去,抬头仰望,可见一天然岩洞伏壁临空,外观岩洞口约有6米大,洞内黑森森一片深不可测,足可以驾车走马出入其间。传说某朝皇帝在一次乱战中,流落到四面山深山野林里,遇一美貌村姑相救,羁留幽谷,二人相爱,生了一个龙子。可叹这位皇帝老倌回朝后却把这段露水恩情给忘掉了。20xx年后龙子起兵造反,兵败后逃到此洞过隐居生活,“太子洞”名称由此而来。

大家看,右边这个湖水包围的小岛名叫桃花岛。对面山顶上,那几棵大树天然构成猴子形状,左边一棵圆形小树成球状这一景被称为“猴子戏球”

(界碑)大洪海尽头,是川黔渝三地界碑。朋友们,我们去感受一下脚跨三省市的滋味吧。

(小洪海)朋友们,这就是小洪海,它比大洪海更幽深、俊秀,被称为湖中之湖、海中之海。我们坐船游览。大家看,右岸石壁自然风化后形成一颗针,这是大自然的艺术杰作—碧海藏针。左边,一块像儿童身子的石头露在水边,多像“顽童戏水”啊!再看右边石壁上,巉岩风化后形成了一道圆形,因与印度电影《芝麻开门》中的一道皇宫门相似,所以被称为“芝麻开门”。“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对开”。朋友们,洪海湖的水是这样的澄清平帖,两岸高耸的翠绿都争着把它们的影子投到水面来,把整个洪海湖织成了一幅色彩怡人的立体画卷。我们返回时,大家再一次用心去感受这幅浓墨重彩的山水画的韵味吧!

(10)水口寺景区

水口寺景区面积为38.42平方公里,由 三倒拐、鸳鸯等瀑布和朝源观等景点组成,以瀑布群为主体,以壮观、幽深、神秘为特色,整个游程需要8~12个小时。

下车后,我们就就进入水口寺景区了。大家看,流经水口寺的这条河是飞龙河。传说很久以前,一个住在这里的老和尚梦见一条巨龙对他说:“我要到东海去,明日中午起程。”老和尚担忧地问它:“前有千丈水口岩,你过得去吗?”巨龙自信地回答:“我自有办法。”第二天中午,天昏地暗,雷鸣闪电,一条巨龙飞身跃下了水口岩。后来人们都说这里是吉祥之地,于是修筑庙宇,纪念飞龙,并命名为“水口寺”。

沿着九倒拐栈道下去。在拐了9个弯,踩过818步梯坎后,我们便来到水口寺瀑布下了。水口寺瀑布是四面山风景区的第二高瀑,瀑高94米,宽20米。瀑口宛如硕大无朋的天然洞穴,四周古崖陡立,藤蔓蔽日,仰望天宇,只剩蓝天一片;瀑帘从洞顶天缝吐出,如烟似雾弥漫洞谷;瀑下谷潭,几尊褐石酷似寿龟数只,甜甜地添着从天而降的琼浆。

在10公里的峡谷内,水流落差有300米,形成了水口寺、三倒拐、三倒河、小洪门、小寨门、血千岩、鸳鸯等多层瀑布,一瀑连结一瀑,瀑布成群,蔚为壮观。(乘车眼公路在十里峡谷中游览观赏瀑布群)

鸳鸯瀑布以双瀑齐飞而闻名。雄瀑雄奇苍劲有力,瀑高110米;雌瀑娟秀潇洒,亭亭玉立。两瀑相对而立,掩面含羞,合流共欢,似一对情人无休止地诉着绵绵柔情。

我们在鸳鸯瀑布顶端的公路尽头弃车登山,翻过两座山峰,就到了朝源观。

这是一座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寺观,始建于北宋建隆年间。历经千年风雨,寺观的红墙黄瓦在莽莽林海中仍显得十分醒目。它依七个小山峦呈“七星点斗”布局,设计奇奥。

大家看山门上这两副楹联。右山门的上联是“善茅长长长长长长长长”,下联是“习三乘乘乘乘乘乘乘乘”;左山门上联是“霞友朝朝朝朝朝朝朝朝”,下联是“云朋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这被考古学家、正教人士和文史学者益为“天下第一奇联”的绝作,产生于北宋,中外游人迄今无人可解。中国楹联学会会长魏传统先生阅识后,感慨地写下绝句:

满目丛林四面山,瀑飞千尺映云天。长乘胜迹联何解?留得通家过此关。瀑布群中领奥秘,湖光山色与天齐,谁知仙境在斯处,历有文章未解题。

入关门,进下殿,殿中存祭台一座,台为整石雕成。台下有龟蛇相斗石雕图,技法古拙,工艺精湛。下殿是倚峰而建的经堂。经堂为高大石砌拱顶,石门前是4尊石像拱手相迎,历经风剥雨蚀,石像神态冷漠,毫无笑意。门右是“老君碑记”,门左是“经常碑文”,后书“皇帝嘉靖四十年岁次幸酉印文吉日”的字样,可为经堂从建的时间证明。儒、释、道三教派,六朝时曾趋于合流,以后时合时分,明朝嘉靖年间,又出现过三教共体思潮。正中为道家三清(太清、玉清、上清)圣人,头部饰以圆形光环,姿态潇洒飘逸,左右分别是执如意的儒祖孔子,持《道德经》的道祖老子,意态悠然的佛祖释迦牟尼,以及各呈仪态的五老真人。这些造像的线条、块面、形角,无不清俊超逸。瞧他们那种不可名状的深意、微笑思辨的智慧神情,给人以神秘虚幻、超凡绝尘之感。

经堂右侧便是朝源观始建人杨来霖墓,墓室正面刻有“幽谷”、含“春及三叠琴心”、“静养灵胎”等字名。墓分内外两室。室外塑有杨来霖像,侧身而卧,两边一童执书,一童捧书,侍立两旁。内室是杨来霖馆室,室中央置一巨大石缸,可储油600公斤,用以盛油点灯使墓室常明。据传杨来霖道长临终前,自谓3年后要复生,曾嘱咐弟子长明灯不能熄灭。然而,大自然地规律不容违抗,杨道长地心愿未能实现。长明灯不仅没能挽救超度者的亡灵,而且他自己终于还是熄灭了。

朋友们,我们已经游览了头道河、响水滩和水口寺这三个被称为四面山“经典之作”的景区。这里还有已开发的大锅铺景区也值得一看。

(大锅铺景区)大锅铺景区面积32.41平方公里,是原始森林保护区,以浩瀚、幽深为特色。四面山1700多种动植物主要集中在这片亚热带原始阔叶林。由于这片林区受到重点保护,目前对游人只是选择性的开放几个景点。江津已将四面山作为亚热带植物园区来规划和建设,到时候朋友们可以这方圆213.37平方公里的天然植物园内尽情游览了。下面,我们就到已开放的景点看看。

各位朋友,四面山的游览到此就结束了。四面山的山水草木留下了你们的足迹,感谢大家的合作,我们来日再相会在四面山!

推荐重庆南山黄桷古道心得体会总结五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北碚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重庆缙云山地处东经106°17′-106°24′,北纬29°41′-29°52′,海拔200-952.5米,位于重庆市北碚区嘉陵江小三峡之温塘峡西岸,距重庆市中心35公里;为华莹山腹式背斜山脉分支的一段。

缙云山位于重庆市北碚区嘉陵江温塘峡畔,古名巴山。是七千万年前"燕山运动"造就的"背斜"山岭。山间白云缭绕,似雾非雾,似烟非烟,磅礴郁积,气象万千。早晚霞云,姹紫嫣红,五彩缤纷。古人称"赤多白少"为"缙",故名缙云山。

缙云山与嘉陵江小三峡、合川钓鱼城一并被定为国家级自然风景名胜区。缙云山总占地面积76平方千米,海拔350米-951米。缙云山景色宜人,植物资源丰富,素有北有缙云、南有石笋之美誉。

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质构造属川东褶皱带华蓥山帚状弧形构造。褶皱带由明显的北北东-南南西走向的三个背斜,两个向斜构成,构造单元由西北向东南分别为牛鼻峡背斜,温汤峡背斜和观音峡-中梁山背斜组成,背斜之间有宽缓的澄江向斜和北碚向斜谷地,嘉陵江由西北向东南横切三个背斜和两个向斜,因而形成三个险峻的峡谷,即牛鼻峡、温汤峡、观音峡。

峡谷两侧山高岩陡,峭拔幽深,形势险要,其雄奇瑰丽之势,犹如长江三峡的缩影,故素有"嘉陵江小三峡"之称。褶皱带在白垩纪末期第三纪初的四川运动形成。地层有三迭纪、侏罗纪和第四纪地层,而缙云山属于三个背斜的中间一支温汤峡背斜的一部分,与小三峡山下相映,风景秀丽,海拔200-952.2米,相对高差752.2米。

缙云山的南段为箱形山脊,顶部平缓。全山西翼较缓,坡度20°左右,东翼较陡,坡度60°~70°,因此两翼植物和植被有所不同。

缙云山岩层为砂、泥页岩相间组合,上层为厚砂岩,下层为泥页岩,泥页岩积水。岩层越厚,积水越多。在砂岩和泥页岩接触面,有接触水流出。采煤后的煤洞有煤洞水,岩体在这些流水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以山脊线为分水岭。在东南翼和西北翼上发育的许多平行排列的顺向河及冲沟,构成了缙云山的梳状水系。

冲沟长度一般为0.7~1公里,最长者1.8公里,最短者0.5公里,大多属于幼年冲沟,其弯曲度不明显,多为直线型冲沟,而沟谷为"v"字型。谷宽10~50米,也有几米宽的,由于山体蓄水量较大,冲沟大多数(12条)有常年性流水,成为山泉,满足职工、村民以及游客的生活用水,并且煤洞水还成为地势较高的丘陵地的灌溉用水。所有这些流水最终流入嘉陵江。保护区范围内,有人工挖掘的堰塘,溪沟筑成的大小水库共计11个。

缙云山的土壤以三迭纪须家河组厚层石英砂岩、炭质页岩和泥质砂岩为母质风化而成的酸性黄壤及水稻土。山麓地区为侏罗纪由紫色砂页岩夹层上发育的中性或微石灰性的黄壤化紫色土。

缙云山土壤分为黄壤和水稻土两大类,并有少量零星分布的紫色土。黄壤大类又分为黄壤和黄泥土两亚类,二者各有一属,即冷砂黄壤土属和冷砂黄泥土属,其中冷砂黄壤土属有6个土种,冷砂黄泥土属有4个土种。水稻土大类只有1个亚类,1个土属,3个土种。\

其中重庆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7600公顷,核心区1235公顷,缓冲区1505公顷,实验区4860公顷。

缙云山森林覆盖率达96.6%。保护区内有大面积的常绿阔叶林,有多种具代表性的生态系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的天然本底,是一个典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生态综合体物种基因库。缙云山物种多样性丰富,有长江流域保存较好的典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和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保存了许多古老的分类上孤立的形态特殊的植物。

保护区具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13.6℃,最热月(八月)平均气温24.3℃,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3.1℃,极端最高温36.2℃,极端最低温-4.6℃,10℃年积温为4272.4℃;相对湿度年平均87%,水汽压年平均14.9毫巴;年平均降水量1611.8毫米,最高年降水量1783.8毫米,冬半年(十至三月)降水量368.0毫米,占全年的22.8%,夏半年(四至九月)降水量1243.8毫米,占全年的77.2%;年平均蒸发量777.1毫米,月平均蒸发量64.7毫米,七、八两月蒸发量共255.4毫米,占全年的32.8%;雾日数年平均89.8天,年平均日照时数低于1293小时。缙云山林内最高月平均气温(八月)24.5℃,最低月平均气温(二月)3.7℃,月均温年较差20.8℃;林外空旷地最高月均气温25.8℃,最低月平均气温3.3℃,月均温年较差22.5℃,比林内年较差高1.7℃,最热月均温林外比林内高1.3℃,最冷月均温林外比林内低0.4℃。

缙云山名之由来有多种传说。

一说,黄帝时有缙云氏后裔居此,故称缙云山。据郡志载宋灵成侯庙碑云;"此山出于禹别九州之前,黄帝时有缙云氏不才子曰混沌,高辛氏亦有不才子八人投于巴(宗)以御魑魅,名基于此",故得山名,这是一种传说。

二说,因缙云寺而得名。另据《重庆府志》描述渝州十二景,有王尔鉴的《缙岭云霞》诗,其序云:"缙云山九峰争秀,色赤如霞。缙,赤色也"。缙云山间云雾缭绕,气象万千,云霞时常变得色赤如火,姹紫嫣红,五彩缤纷。古人以赤多白少为缙,故名缙云,遂为山名,这又是一种传说。

三说,缙云山在远古时代叫做巴山。山上松翠花香,山下嘉陵碧流,在这一带,居住着两个勤劳而善良的氏族,一个是巴族,一个是賨族(音丛)。他们和睦相处,靠打猎和捕鱼为生。山上有一个石穴,终年翻涌着一股暖人心脾的温泉水。这水,据说是王母娘娘的玉液池裂了一条缝,流淌到巴山来的仙水,巴山上的人喝了这仙水,岁数都活得很长很长;洗了这仙水,从不生疮染病。巴、賨两个氏族过得十分快乐。到了轩辕皇帝打败了炎帝,统一了中原以后,大封功臣,把一个掌管驱疫、驱鬼的臣子封为夏官、赐了他一个姓氏,就叫缙云氏。缙云氏生了一个名荼的儿子,性情暴躁,常在外为非作歹,涂炭生灵。老百姓控告到皇帝那儿,皇帝大怒,准备下令把荼处以极刑。缙云氏十分恐惧,他想起了同朝共事的高辛氏也有八个不成器的儿子,便去找他商量主意。他们终于盘算出了一个办法,向皇帝汇报说,巴山有一个仙泉,恳请皇帝批准由他们的儿子带兵到巴山一带去征服当地的氏族,夺取仙泉,将功赎罪。皇帝想占有仙水,于是,缙云氏之子荼为帅,高辛氏八子当先锋,率领上万兵士,溯江而上。一路上烧杀抢掠,巴族、賨族英勇抵抗。终因寡不敌众,最后剩下九位年轻的勇士退到嘉陵江边的巴山上,以喝巴山仙水补充精力,坚持奋战了七天七夜,进攻者死伤数千人,荼帅气得两眼喷出火花,将巴山的树木烧光了,岩石熔化了,鸟儿飞走了,老虎被烧死了,连巴山上空的云朵也被烤成绯红绯红的,待满山大火熄灭,九位勇士化成九座雄伟高大的山峰,挡着进攻者的去路,它就是现在的缙云九峰。从那时起,巴山上空的云彩,一早一晚,总是绯红绯红的,古时称赤色为缙色,于是人们便逐渐把巴山称为缙云山了。

四说,地方志记载,4720xx年前,华夏始祖轩辕黄帝就在此山修道炼丹,因为丹成之时天空出现非红非紫的祥云,轩辕黄帝遂命名为缙云,缙云山因此而得名。《大明正统道藏》"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中也记载:'轩辕黄帝往,炼石于缙云堂,于地炼丹时,有非红非紫之云现,是曰缙云, 因名缙云山'。

缙云山是具有1500多年历史的佛教圣地,与四川青城山、峨眉山并称为"蜀中三大宗教名山"。

缙云山从北到南有朝日峰、香炉峰、狮子峰、聚云峰、猿啸峰、莲花峰、宝塔峰、玉尖峰、夕照峰9峰横亘,其中玉尖峰最高,海拔1050米。景区有佛光岩、相思岩、舍身崖、黛湖、白云竹海等众多优美的自然景观。缙云山人文资源十分丰富,有缙云寺、温泉寺、白云观、绍龙观、复兴寺、石华寺等8大古刹和晚唐石照壁、明代石牌坊、宋代石刻等名胜古迹。有世界佛学苑汉藏教理院(1932年)遗址和狮子峰寨、青龙寨等古寨遗迹;还是具有1500多年历史的佛教胜地,有50年代中共西南局领导夏季办公旧址(贺龙院和小平旧居)等;现新建有白云观、绍龙观等道教文化园区和景点。景区每年举办缙云登山节和"缙云论剑"武林大会。

缙云寺是国内唯一的迦叶古佛道场,始建于南朝刘宋景平元年(420xx年),后曾受到历代帝王封赐。唐高祖李渊(620xx年)曾亲笔题名"禅真宫"。唐大中元年(847年),唐宣宗赐寺额为"相思寺",系山有相思岩、相思竹、相思鸟之故。唐乾符元年(874年),定济和尚重建寺庙。971年慧欢禅师主持修葺殿宇。998年,宋真宗将宋太宗读过的240卷梵经送到这里,供奉在寺中。宋景德四年(1020xx年),真宗赐名"崇胜寺"。明永乐五年(1420xx年),明成祖皇帝敕谕"缙云胜景"。明天顺元年(1462年),明英宗皇帝又赐名"崇教寺",万历三十年(1620xx年),明神宗皇帝下令改为缙云寺,赐题"迦叶道场"。明末清初,寺毁于火灾。现存寺庙是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由破空和尚主持修复的。

温泉寺始建于南朝刘宋景平元年(公元420xx年),古为缙云寺下院,庙宇辉煌,石雕甚众,寺内香火兴旺。后经北周武帝和唐武宗两度灭佛,毁坏严重,唐顺宗时期重建庙宇,并在后山岩间刻摩崖佛像。北宋景德四年(1020xx年),温泉寺受朝廷封赐为"崇胜禅院"。明、清时期,可算是温泉寺的黄金时代,庙宇得重新修建,同时在寺前建造了接官亭,寺后迎流砌池,广方四丈,上翼以亭,无论天晴落雨,游人均可下池沐浴,并利用温泉水源和地形,修建了戏鱼池、半月池等,供游人观赏。

唐代诗人陈玉白、王维、杜甫、李商隐等,都曾游历或下榻过温泉寺。唐进士司空图、北宋宰相丁谓、理学家周敦颐、南宋状元冯时行、清康熙大学士张鹏翮以及黄炎培、林森、冯玉祥、老舍、田汉、夏衍等都曾留下佳篇。

1259年2月蒙哥兵临合川钓鱼城。蒙哥东征西讨,所向披靡,然而在钓鱼城主将王坚与副将张珏的顽强抗击下,却不能越雷池半步。 1259年7月,蒙哥被城上火炮击伤,后逝于温泉寺。

缙云山位于重庆市郊,是嘉陵江边一处避暑游览胜地。最高峰海拔980米,九峰挺立,拔地而起,山上古木参天,翠竹成林,环境清幽,景色优美,因而有“小峨眉”之称。

缙云山的主峰叫狮子峰,峰顶狭窄,在一块比较平坦的岩石上,用铁栏杆围起一个览胜台。在这里往下看,是悬崖峭壁;往远处看,是峰峦起伏;山脚下,嘉陵江在缓缓流过。缙云山有两万多亩森林,生长着1700多种亚热带植物,是著名的植物宝库和森林公园。例如飞蛾树,为稀罕的树木之一,它的果实生有两个羽翼,果体上有金黄色的绒毛,形状象蝴蝶,十分名贵。山上的竹林亦很茂密,有的竹子粗如碗口,高达几十米。竹子品种多达十几种。

缙云山是佛教胜地,原有寺庙10多座,现存缙云寺、温泉寺。缙云寺坐落在“狮子”、“聚云”两峰之前,背依峻岭,前临幽谷,四周古木参天,翠竹成林,是一座雄伟壮观的深山古寺。游人可以乘汽车沿盘山公路,直达寺前。缙云寺始建于南朝宋景平元年(420xx年),历代修葺扩建;盛极于宋,明末毁于兵火。现存庙宇为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重修。

推荐重庆南山黄桷古道心得体会总结六

欢迎大家来到这里,下面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缙云山,雄峙重庆市北碚区嘉陵江温塘峡畔,是七千万年前“燕山运动”造就的“背斜”山岭,古名巴山。山间白云缭绕,似雾非雾,似烟非烟,磅礴郁积,气象万千。早晚霞云,姹紫嫣红,五彩缤纷。古人称“赤多白少”为“缙”,故名缙云山。缙云山与嘉陵江小三峡、合川钓鱼城一并被定为国家级自然风景名胜区。

缙云山总占地面积76平方公里,海拔350米—951米,山间早霞晚云,姹紫嫣红,五彩缤纷。古人观云雾之奇,称“赤多白少为缙”,故名缙云山。

景区古木参天,翠竹成林,环境清幽,景色优美,素有“小峨眉”之称,是观日出、览云海、夏避暑、冬赏雾,饱览自然风光的最佳去处。景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树木葱茏,森林面积达13平方公里,植物资源丰富。共有植物246科,922属,1966种,其中有桫椤、水杉、银杏、红豆杉、伯乐树、无刺冠梨和果上长有两翅的飞蛾树等国家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45种;有缙云槭、缙云四照花、缙云黄芩等特色植物38种,是长江中上游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区和植物物种基因库。山上竹林茂密,品种多达十余种。 有节肢动物2纲,20目,147科,1264种;陆生野生脊椎动物共4纲,21目,51科,189种。先后被国家有关部门授予“中国中小学绿色教育行动野外实习基地”、“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重庆市环保教育基地”、“重庆市绿色教育基地”等称号。

缙云山从北到南有朝日峰、香炉峰、狮子峰、聚云峰、猿啸峰、莲花峰、宝塔峰、玉尖峰和夕照峰等九峰。其中玉尖峰

最高,海拔1050米;狮子峰最险峻壮观,其余各峰亦各具风姿。

缙云山系全国自然保护区。该山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有森林1300余公顷,生长着1700多种亚热带植物。其中有猴欢喜、无刺冠梨、缙云琼楠、伯乐树、银杏、红豆和果上长有两翅的飞蛾树等珍稀植物。山中还有世界罕见的活化石树—水杉,此树是1.6亿万年前即存在的古生物物种。

素有“小峨嵋”之称的缙云山,堪称观日出,览云海,夏避暑,冬赏雾,以及观赏常绿阔叶林自然景观的绝佳去处。

缙云山又是具有1500多年历史的佛教胜地。山中缙云寺,始建于南朝刘宋景平元年(420xx年),后曾称“相思寺”、“崇胜寺”、“崇教寺”,曾受到历代帝王封赐。寺中自古办学,名为“缙云书院”。寺内现存有宋太宗诵读过的24部梵经。寺外石照壁上“猪化龙”浮雕,为六朝文物。另有出土的石刻天王半身残像,据传是梁或北周作品。

推荐重庆南山黄桷古道心得体会总结七

欢迎大家来到这里,下面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缙云山,雄峙重庆市北碚区嘉陵江温塘峡畔,是七千万年前“燕山运动”造就的“背斜”山岭,古名巴山。山间白云缭绕,似雾非雾,似烟非烟,磅礴郁积,气象万千。早晚霞云,姹紫嫣红,五彩缤纷。古人称“赤多白少”为“缙”,故名缙云山。缙云山与嘉陵江小三峡、合川钓鱼城一并被定为国家级自然风景名胜区。

缙云山总占地面积76平方公里,海拔350米—951米,山间早霞晚云,姹紫嫣红,五彩缤纷。古人观云雾之奇,称“赤多白少为缙”,故名缙云山。

景区古木参天,翠竹成林,环境清幽,景色优美,素有“小峨眉”之称,是观日出、览云海、夏避暑、冬赏雾,饱览自然风光的最佳去处。景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树木葱茏,森林面积达13平方公里,植物资源丰富。共有植物246科,922属,1966种,其中有桫椤、水杉、银杏、红豆杉、伯乐树、无刺冠梨和果上长有两翅的飞蛾树等国家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45种;有缙云槭、缙云四照花、缙云黄芩等特色植物38种,是长江中上游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区和植物物种基因库。山上竹林茂密,品种多达十余种。 有节肢动物2纲,20目,147科,1264种;陆生野生脊椎动物共4纲,21目,51科,189种。先后被国家有关部门授予“中国中小学绿色教育行动野外实习基地”、“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重庆市环保教育基地”、“重庆市绿色教育基地”等称号。

缙云山从北到南有朝日峰、香炉峰、狮子峰、聚云峰、猿啸峰、莲花峰、宝塔峰、玉尖峰和夕照峰等九峰。其中玉尖峰

最高,海拔1050米;狮子峰最险峻壮观,其余各峰亦各具风姿。

缙云山系全国自然保护区。该山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有森林1300余公顷,生长着1700多种亚热带植物。其中有猴欢喜、无刺冠梨、缙云琼楠、伯乐树、银杏、红豆和果上长有两翅的飞蛾树等珍稀植物。山中还有世界罕见的活化石树—水杉,此树是1.6亿万年前即存在的古生物物种。

素有“小峨嵋”之称的缙云山,堪称观日出,览云海,夏避暑,冬赏雾,以及观赏常绿阔叶林自然景观的绝佳去处。

缙云山又是具有1500多年历史的佛教胜地。山中缙云寺,始建于南朝刘宋景平元年(420xx年),后曾称“相思寺”、“崇胜寺”、“崇教寺”,曾受到历代帝王封赐。寺中自古办学,名为“缙云书院”。寺内现存有宋太宗诵读过的24部梵经。寺外石照壁上“猪化龙”浮雕,为六朝文物。另有出土的石刻天王半身残像,据传是梁或北周作品。

推荐重庆南山黄桷古道心得体会总结八

四面山风景区位于重庆市江津区境内四面山镇,距重庆市区140公里,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是一颗集山、林、水、瀑、石于一身,融幽、险、奇、雄、怪、秀为一体的天然绿色明珠。

四面山风景区以原始森林为基调,众多溪流、湖泊、瀑布点染于苍山绿树之间,丹霞地貌丰富其自然色彩,目不暇接的动、植物更为景区增添盎然生机。

四面山风景区主要看点

★“倒置山”——四面山风景区之得名

四面山风景区山势南高北低,最高峰蜈蚣岭海拔1709.4米,最低处海拔560米。系地质学上所谓“倒置山”,因山脉四面围绕,故名。

★四季型的旅游胜地——128个风景点

景区面积240平方公里,是一个四季型的旅游胜地。山雄林茂,湖媚瀑奇,浑然天成,野趣迷人,区内有28处常年瀑布、8个高山湖泊,总计有大窝铺、八角尖、坪山、吊桥、花果山、水帘洞、骆驼山、象鼻岭、猴子山、老虎嘴、倒流水、和尚山、摩天岭等128个风景点。

★“天然物种基因库”——3.5亿年前古热带和温热带植物

四面山风景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均气温13.7℃,降水量1522.3毫米。区内至今完好地保存着第三世纪以来的植被,有42万亩地球同纬度地区唯一幸存的原始常绿阔叶林带,森林面积2.2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95.4%。

生长着3.5亿年前古热带和温热带植物,容纳了3700余种动植物。树种繁多,藤萝缠绕,蕨类丛生,被联合国生态保护专家确定为地球上难得的“天然物种基因库”。

★“瀑布之乡”——极具魅力和观赏价值

四面山风景区由于地壳运动的结果,形成了28处大小瀑布,极具魅力和观赏价值,故又被称为“瀑布之乡”。大大小小的瀑布、湖泊、溪流,为天下妙笔,赋予四面山风景区秀媚和雄奇。

在这里,水的姿态或静卧,或站立,或穿行于密林深谷之间,皆一样品质纯洁,意境空灵,我们将手伸进四面山的水,就能触摸到四面山的灵魂。

推荐重庆南山黄桷古道心得体会总结九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北碚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重庆缙云山地处东经106°17′-106°24′,北纬29°41′-29°52′,海拔200-952.5米,位于重庆市北碚区嘉陵江小三峡之温塘峡西岸,距重庆市中心35公里;为华莹山腹式背斜山脉分支的一段。

缙云山位于重庆市北碚区嘉陵江温塘峡畔,古名巴山。是七千万年前"燕山运动"造就的"背斜"山岭。山间白云缭绕,似雾非雾,似烟非烟,磅礴郁积,气象万千。早晚霞云,姹紫嫣红,五彩缤纷。古人称"赤多白少"为"缙",故名缙云山。

缙云山与嘉陵江小三峡、合川钓鱼城一并被定为国家级自然风景名胜区。缙云山总占地面积76平方千米,海拔350米-951米。缙云山景色宜人,植物资源丰富,素有北有缙云、南有石笋之美誉。

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质构造属川东褶皱带华蓥山帚状弧形构造。褶皱带由明显的北北东-南南西走向的三个背斜,两个向斜构成,构造单元由西北向东南分别为牛鼻峡背斜,温汤峡背斜和观音峡-中梁山背斜组成,背斜之间有宽缓的澄江向斜和北碚向斜谷地,嘉陵江由西北向东南横切三个背斜和两个向斜,因而形成三个险峻的峡谷,即牛鼻峡、温汤峡、观音峡。

峡谷两侧山高岩陡,峭拔幽深,形势险要,其雄奇瑰丽之势,犹如长江三峡的缩影,故素有"嘉陵江小三峡"之称。褶皱带在白垩纪末期第三纪初的四川运动形成。地层有三迭纪、侏罗纪和第四纪地层,而缙云山属于三个背斜的中间一支温汤峡背斜的一部分,与小三峡山下相映,风景秀丽,海拔200-952.2米,相对高差752.2米。

缙云山的南段为箱形山脊,顶部平缓。全山西翼较缓,坡度20°左右,东翼较陡,坡度60°~70°,因此两翼植物和植被有所不同。

缙云山岩层为砂、泥页岩相间组合,上层为厚砂岩,下层为泥页岩,泥页岩积水。岩层越厚,积水越多。在砂岩和泥页岩接触面,有接触水流出。采煤后的煤洞有煤洞水,岩体在这些流水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以山脊线为分水岭。在东南翼和西北翼上发育的许多平行排列的顺向河及冲沟,构成了缙云山的梳状水系。

冲沟长度一般为0.7~1公里,最长者1.8公里,最短者0.5公里,大多属于幼年冲沟,其弯曲度不明显,多为直线型冲沟,而沟谷为"v"字型。谷宽10~50米,也有几米宽的,由于山体蓄水量较大,冲沟大多数(12条)有常年性流水,成为山泉,满足职工、村民以及游客的生活用水,并且煤洞水还成为地势较高的丘陵地的灌溉用水。所有这些流水最终流入嘉陵江。保护区范围内,有人工挖掘的堰塘,溪沟筑成的大小水库共计11个。

缙云山的土壤以三迭纪须家河组厚层石英砂岩、炭质页岩和泥质砂岩为母质风化而成的酸性黄壤及水稻土。山麓地区为侏罗纪由紫色砂页岩夹层上发育的中性或微石灰性的黄壤化紫色土。

缙云山土壤分为黄壤和水稻土两大类,并有少量零星分布的紫色土。黄壤大类又分为黄壤和黄泥土两亚类,二者各有一属,即冷砂黄壤土属和冷砂黄泥土属,其中冷砂黄壤土属有6个土种,冷砂黄泥土属有4个土种。水稻土大类只有1个亚类,1个土属,3个土种。\

其中重庆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7600公顷,核心区1235公顷,缓冲区1505公顷,实验区4860公顷。

缙云山森林覆盖率达96.6%。保护区内有大面积的常绿阔叶林,有多种具代表性的生态系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的天然本底,是一个典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生态综合体物种基因库。缙云山物种多样性丰富,有长江流域保存较好的典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和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保存了许多古老的分类上孤立的形态特殊的植物。

保护区具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13.6℃,最热月(八月)平均气温24.3℃,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3.1℃,极端最高温36.2℃,极端最低温-4.6℃,10℃年积温为4272.4℃;相对湿度年平均87%,水汽压年平均14.9毫巴;年平均降水量1611.8毫米,最高年降水量1783.8毫米,冬半年(十至三月)降水量368.0毫米,占全年的22.8%,夏半年(四至九月)降水量1243.8毫米,占全年的77.2%;年平均蒸发量777.1毫米,月平均蒸发量64.7毫米,七、八两月蒸发量共255.4毫米,占全年的32.8%;雾日数年平均89.8天,年平均日照时数低于1293小时。缙云山林内最高月平均气温(八月)24.5℃,最低月平均气温(二月)3.7℃,月均温年较差20.8℃;林外空旷地最高月均气温25.8℃,最低月平均气温3.3℃,月均温年较差22.5℃,比林内年较差高1.7℃,最热月均温林外比林内高1.3℃,最冷月均温林外比林内低0.4℃。

缙云山名之由来有多种传说。

一说,黄帝时有缙云氏后裔居此,故称缙云山。据郡志载宋灵成侯庙碑云;"此山出于禹别九州之前,黄帝时有缙云氏不才子曰混沌,高辛氏亦有不才子八人投于巴(宗)以御魑魅,名基于此",故得山名,这是一种传说。

二说,因缙云寺而得名。另据《重庆府志》描述渝州十二景,有王尔鉴的《缙岭云霞》诗,其序云:"缙云山九峰争秀,色赤如霞。缙,赤色也"。缙云山间云雾缭绕,气象万千,云霞时常变得色赤如火,姹紫嫣红,五彩缤纷。古人以赤多白少为缙,故名缙云,遂为山名,这又是一种传说。

三说,缙云山在远古时代叫做巴山。山上松翠花香,山下嘉陵碧流,在这一带,居住着两个勤劳而善良的氏族,一个是巴族,一个是賨族(音丛)。他们和睦相处,靠打猎和捕鱼为生。山上有一个石穴,终年翻涌着一股暖人心脾的温泉水。这水,据说是王母娘娘的玉液池裂了一条缝,流淌到巴山来的仙水,巴山上的人喝了这仙水,岁数都活得很长很长;洗了这仙水,从不生疮染病。巴、賨两个氏族过得十分快乐。到了轩辕皇帝打败了炎帝,统一了中原以后,大封功臣,把一个掌管驱疫、驱鬼的臣子封为夏官、赐了他一个姓氏,就叫缙云氏。缙云氏生了一个名荼的儿子,性情暴躁,常在外为非作歹,涂炭生灵。老百姓控告到皇帝那儿,皇帝大怒,准备下令把荼处以极刑。缙云氏十分恐惧,他想起了同朝共事的高辛氏也有八个不成器的儿子,便去找他商量主意。他们终于盘算出了一个办法,向皇帝汇报说,巴山有一个仙泉,恳请皇帝批准由他们的儿子带兵到巴山一带去征服当地的氏族,夺取仙泉,将功赎罪。皇帝想占有仙水,于是,缙云氏之子荼为帅,高辛氏八子当先锋,率领上万兵士,溯江而上。一路上烧杀抢掠,巴族、賨族英勇抵抗。终因寡不敌众,最后剩下九位年轻的勇士退到嘉陵江边的巴山上,以喝巴山仙水补充精力,坚持奋战了七天七夜,进攻者死伤数千人,荼帅气得两眼喷出火花,将巴山的树木烧光了,岩石熔化了,鸟儿飞走了,老虎被烧死了,连巴山上空的云朵也被烤成绯红绯红的,待满山大火熄灭,九位勇士化成九座雄伟高大的山峰,挡着进攻者的去路,它就是现在的缙云九峰。从那时起,巴山上空的云彩,一早一晚,总是绯红绯红的,古时称赤色为缙色,于是人们便逐渐把巴山称为缙云山了。

四说,地方志记载,4720xx年前,华夏始祖轩辕黄帝就在此山修道炼丹,因为丹成之时天空出现非红非紫的祥云,轩辕黄帝遂命名为缙云,缙云山因此而得名。《大明正统道藏》"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中也记载:'轩辕黄帝往,炼石于缙云堂,于地炼丹时,有非红非紫之云现,是曰缙云, 因名缙云山'。

缙云山是具有1500多年历史的佛教圣地,与四川青城山、峨眉山并称为"蜀中三大宗教名山"。

缙云山从北到南有朝日峰、香炉峰、狮子峰、聚云峰、猿啸峰、莲花峰、宝塔峰、玉尖峰、夕照峰9峰横亘,其中玉尖峰最高,海拔1050米。景区有佛光岩、相思岩、舍身崖、黛湖、白云竹海等众多优美的自然景观。缙云山人文资源十分丰富,有缙云寺、温泉寺、白云观、绍龙观、复兴寺、石华寺等8大古刹和晚唐石照壁、明代石牌坊、宋代石刻等名胜古迹。有世界佛学苑汉藏教理院(1932年)遗址和狮子峰寨、青龙寨等古寨遗迹;还是具有1500多年历史的佛教胜地,有50年代中共西南局领导夏季办公旧址(贺龙院和小平旧居)等;现新建有白云观、绍龙观等道教文化园区和景点。景区每年举办缙云登山节和"缙云论剑"武林大会。

缙云寺是国内唯一的迦叶古佛道场,始建于南朝刘宋景平元年(420xx年),后曾受到历代帝王封赐。唐高祖李渊(620xx年)曾亲笔题名"禅真宫"。唐大中元年(847年),唐宣宗赐寺额为"相思寺",系山有相思岩、相思竹、相思鸟之故。唐乾符元年(874年),定济和尚重建寺庙。971年慧欢禅师主持修葺殿宇。998年,宋真宗将宋太宗读过的240卷梵经送到这里,供奉在寺中。宋景德四年(1020xx年),真宗赐名"崇胜寺"。明永乐五年(1420xx年),明成祖皇帝敕谕"缙云胜景"。明天顺元年(1462年),明英宗皇帝又赐名"崇教寺",万历三十年(1620xx年),明神宗皇帝下令改为缙云寺,赐题"迦叶道场"。明末清初,寺毁于火灾。现存寺庙是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由破空和尚主持修复的。

温泉寺始建于南朝刘宋景平元年(公元420xx年),古为缙云寺下院,庙宇辉煌,石雕甚众,寺内香火兴旺。后经北周武帝和唐武宗两度灭佛,毁坏严重,唐顺宗时期重建庙宇,并在后山岩间刻摩崖佛像。北宋景德四年(1020xx年),温泉寺受朝廷封赐为"崇胜禅院"。明、清时期,可算是温泉寺的黄金时代,庙宇得重新修建,同时在寺前建造了接官亭,寺后迎流砌池,广方四丈,上翼以亭,无论天晴落雨,游人均可下池沐浴,并利用温泉水源和地形,修建了戏鱼池、半月池等,供游人观赏。

唐代诗人陈玉白、王维、杜甫、李商隐等,都曾游历或下榻过温泉寺。唐进士司空图、北宋宰相丁谓、理学家周敦颐、南宋状元冯时行、清康熙大学士张鹏翮以及黄炎培、林森、冯玉祥、老舍、田汉、夏衍等都曾留下佳篇。

1259年2月蒙哥兵临合川钓鱼城。蒙哥东征西讨,所向披靡,然而在钓鱼城主将王坚与副将张珏的顽强抗击下,却不能越雷池半步。 1259年7月,蒙哥被城上火炮击伤,后逝于温泉寺。

缙云山位于重庆市郊,是嘉陵江边一处避暑游览胜地。最高峰海拔980米,九峰挺立,拔地而起,山上古木参天,翠竹成林,环境清幽,景色优美,因而有“小峨眉”之称。

缙云山的主峰叫狮子峰,峰顶狭窄,在一块比较平坦的岩石上,用铁栏杆围起一个览胜台。在这里往下看,是悬崖峭壁;往远处看,是峰峦起伏;山脚下,嘉陵江在缓缓流过。缙云山有两万多亩森林,生长着1700多种亚热带植物,是著名的植物宝库和森林公园。例如飞蛾树,为稀罕的树木之一,它的果实生有两个羽翼,果体上有金黄色的绒毛,形状象蝴蝶,十分名贵。山上的竹林亦很茂密,有的竹子粗如碗口,高达几十米。竹子品种多达十几种。

缙云山是佛教胜地,原有寺庙10多座,现存缙云寺、温泉寺。缙云寺坐落在“狮子”、“聚云”两峰之前,背依峻岭,前临幽谷,四周古木参天,翠竹成林,是一座雄伟壮观的深山古寺。游人可以乘汽车沿盘山公路,直达寺前。缙云寺始建于南朝宋景平元年(420xx年),历代修葺扩建;盛极于宋,明末毁于兵火。现存庙宇为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重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