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唐诗里的黄鹤楼心得体会及感悟 游黄鹤楼的感想(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1 19:20:15 页码:8
唐诗里的黄鹤楼心得体会及感悟 游黄鹤楼的感想(9篇)
2023-01-11 19:20:15    小编:ZTFB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于唐诗里的黄鹤楼心得体会及感悟一

《春望》

年代:唐 作者: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作品赏析

【注解】:

1、国破:指国都长安被叛军占领。

2、感时句:因感叹时事,见到花也会流泪。

3、浑:简直。

4、不胜簪:因头发短少,连簪子也插不上。

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下唐都长安。七月,杜甫听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小安顿在鄜州的`羌村,去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俘获,带到长安。因他官卑职微,未被囚禁。《春望》写于次年三月。

诗的前四句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后四句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开篇即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司马光说:“‘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温公续诗话》)诗人在此明为写景,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创造了气氛。此联对仗工巧,圆熟自然,诗意翻跌。“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国破”的颓垣残壁同富有生意的“城春”对举,对照强烈。“国破”之下继以“山河在”,意思相反,出人意表;“城春”原当为明媚之景,而后缀以“草木深”则叙荒芜之状,先后相悖,又是一翻。明代胡震亨极赞此联说:“对偶未尝不精,而纵横变幻,尽越陈规,浓淡浅深,动夺天巧。”(《唐音癸签》卷九)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一般解释是,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堕泪惊心。另一种解释为,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两说虽则有别,其精神却能相通,一则触景生情,一则移情于物,正见好诗含蕴之丰富。

诗的这前四句,都统在“望”字中。诗人俯仰瞻视,视线由近而远,又由远而近,视野从城到山河,再由满城到花鸟。感情则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在景与情的变化中,仿佛可见诗人由翘首望景,逐步地转入了低头沉思,自然地过渡到后半部分──想望亲人。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自安史叛乱以来,“烽火苦教乡信断”,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战火仍连续不断。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这时的一封家信真是胜过“万金”啊!“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远方的惨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颓败之景,不觉于极无聊赖之际,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短发,几不胜簪。“白发”为愁所致,“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则更增一层悲哀。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写得铿然作响,气度浑灏,因而一千二百余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历久不衰。

关于唐诗里的黄鹤楼心得体会及感悟二

《唐诗三百首》是我的启蒙读物之一。幼时不懂内涵,只觉得平平仄仄的声韵念起来好听,父母慢慢教,诗倒也背了几首。从“鹅,鹅,鹅,曲项向天歌”到“抬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从“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到“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唐诗之美已经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脑海之中,并不只因为其朗朗上口的读音,更因为年少时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已经将这浅显的话语转化成了一幅幅动人的场景,古人的一言一行,景物的美不胜收,已然令懵懂的孩儿心生向往。殊不知,在这抑扬顿挫的声韵里,一个新世界也就此打开。

一路奔跑着成为少年,读过的书渐渐多了,走过的路也渐渐远了,这时翻读《唐诗三百首》也渐渐有了不一样的体验。唐诗是多样的,诗意存在于大千世界之间:长烟落日,黄河远去,羌笛声声呜咽,诉说着塞外没有春意的凄苦;明月照松,空山新雨,江南流水四季自是一番姹紫嫣红;机中织锦,碧纱如烟,泫然欲泣的女子在月夜思念远行的夫君;楼前雨露,长安城里,五陵年少胯下的白马发出欢乐的嘶鸣……千百年前的画面就这样经过一首首唐诗浮此刻我眼前,按照遥远的文字指点,自我竟然也能完成最豪放的想象、最幽深的思念、最入微的观察、最精细的倾听……不曾想过,年少懵懂的自我,竟然也能与高山共俯仰、与白云同翻卷、与沧海齐阴晴。唐诗让我认知了自我,更让我领悟到了万物有灵,天地之美。

手中的诗篇泛黄,少年的青涩逐渐褪去,一路与诗歌相伴而行的青葱岁月,我又获知了许许多多。提起唐朝的诗人,怎样也绕可是李白杜甫等人。而仔细品读,你会发现动人的不仅仅是词句,还有诗歌背后的情感与品格。

李白,他一生不以功名显露,以布衣之身藐视权贵,肆无忌惮地嘲笑等级秩序,批判腐败的政治现象。为此他曾发出内心的呼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又如《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既为屈死的贤士仗义抗争,也表达了对朝廷的失望和蔑视。然而诗人的乐观精神又足以使他超越和战胜忧患意识。这位伟大的漂泊者从悲伤中走出,选择用他的诗笔展现大唐的山水,来丰富当今人们的精神世界。

杜甫,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敢于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甘愿为解救人民于苦难做自我牺牲。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应对人民的苦难,“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他静静倾听,长长叹息,默默流泪,向世间发出沉痛的悲叹。他的笔墨,唤醒了当时乃至后世之人的家国情怀。

然而唐诗远不止三百首,唐代也绝不仅仅有这两位诗人。李白的自由洒脱,杜甫的忧国忧民,王维的超然物外,白居易的直白显露……诗人们的闪光点早已融入唐诗中,而当今的我们,是否读懂了什么呢?又是不是应当读懂什么呢?

唐诗三百首,是繁花云霓,也是心灵归宿。

关于唐诗里的黄鹤楼心得体会及感悟三

《经梧州》宋之问唐诗全诗赏析

《经梧州》主要描写了什么景色呢?全诗诗人寄托了自己怎样的情感?下面一起来看下!

经 梧 州

南国无霜霰,连年见物华。

青林暗换叶,红蕊续开花。

春去闻山鸟,秋来见海槎。

流芳虽可悦,会自泣长沙。

赏析

据《新唐书》记载,宋之问从泷州(今广东罗定)逃回后,又投靠了当政的武三思,谄事太平公主,于景龙中迁升为考功员外郎。后安乐公主权盛,他又往谐结,太平公主深恨之。当中宗将提拔他为中书舍人时,太平公主便揭发了他知贡举时贿赂,于是下迁汴州(今河南省开封)长史,未行改越州(今浙江绍兴)长史。之问在越州期间尚致力为政,且颇有政绩。但公元7(景龙三年)旧历六月,中宗崩;公元7(景云元年)睿宗即位,认为他曾附张易之、武三思,“狯险盈恶”诏流钦州(今广西钦州县)。

宋之问在唐睿宗即位的第二年春天到达桂林,同年秋天起程继续前往流放地钦州(今广西钦州县)。他乘船从漓江、桂林顺流而下,经梧州再溯浔江而上,沿途有感秀丽江山,写出了一些佳绝的旅游诗篇,如《下桂江县黎壁》、《下桂江龙目滩》、《发藤州》等,抒发了对祖国大好山河无比热爱之情怀。《经梧州》便是其中的一首。

首联“南国无霜霰,连年见物华”,五岭以南被称作南国,这里指梧州。概括地叙述了梧州的地理环境、气候物产的特征。物华:万物之菁华。《滕王阁序》有:“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圩。”梧州四季如春,万物都免受霜雪之寒,常年孕育着勃勃生机。两句诗的意境广阔,生机盎然。颔联承“物华”,着意点染景色:“青林暗换叶,红蕊续开花”。不必等候春天来临,青叶就在不知不觉中一次次生出新叶,红色的花蕊在接连不断的开放,这些都是在四季分明的中原看不到的。“暗换”、“续开”生动地表现出梧州的气候特征。它不同于北国的春枝新绿,夏木荫荫,秋叶飘零,冬雪冰封。颈联“春去闻山鸟,秋来见海槎”,梧州依山傍水,春天雏鸟新生,鸟鸣口宛啭。秋天江帆悠悠。他一个流放的远役的罪人,眼前这自由自在的欣欣向荣的景象不禁使他神伤。所以他不禁发出了“流芳虽可悦,会自泣长沙”的无可奈何的叹息。流芳这里指的是南荒的美好景色,“泣长沙”用的是西汉贾谊的典故,表明自己在流放中。面对着令人喜悦的美景,触目伤情,结尾如水到渠成,十分自然。

宋之问在梧州的时间很短暂,但他此前在泷州(今广东罗定县)任参军一年有余。罗定就在梧州的东南面,那里的自然风光当与梧州近似。他这首南国风情十足的诗篇,语言明白如话,用典自然入化。动词与虚字用得非常精当,加之偶句为流水对,音节流畅优美。宋之问因“媚附二张”,品行颇遭后人非议,历来人们对其被贬多不表同情。但宋之问集中的一些好诗大多是写于遭贬斥流放之际,此类诗的一大特点是语言平实自然,不矫揉造作,皆其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诗人一旦远离京城,步出宫廷台阁而跋涉江岭,摆脱了宫廷词臣的身份束缚,从而恢复了其独立的主体人格和自我思维,故其诗作远非昔日应制奉和之作可比。贬官生涯成就了宋之问,使他得以有更多的好诗传世。

作者介绍

宋之问(656—712)唐代诗人。一名少连,字延清。汾州(今山西汾阳县)人,父名宋令文,唐高宗时为左骁郎将,东台详正学士,善文辞,工书法,膂力过人,时称“三绝”。宋之问受其父影响,亦善诗文,与“善剖决”的韦善心并称户部“二妙”,与沈佺期齐名,并称“沈宋”。公元675年(高宗上元二年)举进士,初与杨炯分直内教,历任尚方监丞、左奉宸内供奉等职,常扈从游宴,写过不少应制诗。宋之问在创作实践中使六朝以来的格律诗的法则更趋细密,使五言律诗的体制更臻完善,并创造了七言律诗的新体,是律诗的奠基人之一。

关于唐诗里的黄鹤楼心得体会及感悟四

山塘街位于古城苏州的西北部,东连"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阊门,西接"吴中第一名胜"虎丘。全长3600米。因此被称作"七里山塘"。

七里山塘 唐宝历二年(820xx年),大诗人白居易从杭州调任苏州刺史,为了便利苏州水陆交通,开凿了一条西起虎丘东至阊门的山塘河,山塘河河北修建道路,称为"山塘街",山塘河和山塘街长约七里,叫"七里山塘"。自古山塘街有"姑苏第一名街"之称。

清乾隆帝壬午年(1762年)游江南,到七里山塘曾御笔书写"山塘寻胜";如今山塘寻胜御碑亭仍然保存完好。乾隆帝对七里山塘情有独宠,回京后在颐和园后湖仿照七里山塘的模样修建了苏州街。

七里山塘是苏州古代的金粉地、闹市区(类似南京的夫子庙),是开发的新景点。

虽然往日的繁华难以复制,但经过政府的努力,总算恢复了一条小河,几座弯月般的石桥,和两岸各一片白墙灰瓦的古宅。我们到的时候正是傍晚,河边的宅院都依次挂出红灯笼,红色的灯火同拱桥的身影一起映照在河水里,轻轻地荡漾着,让你不由得一声轻叹:这就是苏州。

山塘街和山塘河有典型江南水乡的风貌,家家户户前街后河,河上小船来往如梭,街上店铺林立。横跨河上的古桥有7座:山塘桥、通贵桥(又名瑞云桥)、星桥、彩云桥(又名半塘桥)、普济桥、望山桥(曾名便山桥)和西山庙桥,竖贯堤上的古桥有8座:白姆桥、毛家桥、桐桥(曾名洞桥、胜安桥)、白公桥、青山桥、绿水桥、斟酌桥和万点桥,而对岸竖贯之桥也是八座,有同善桥(小普济桥)、引善桥等。

其中山塘桥、彩云桥、便山桥和洞桥四座桥建于宋代以前。

其中通贵桥旁是明代南京吏部尚书吴一鹏的府第。星桥是昔日商业最繁盛的所在。西山庙桥南北两堍分别是花神庙和西山庙。而斟酌桥是山塘河、东山浜、野芳浜的交汇处,是当年画舫云集的所在,桥东堍的花园弄花香袭人,有不少诗词赞美斟酌桥畔的风光,例如:"斟酌桥头花草香,画船载酒醉斜阳。桥边水作鹅黄色,也逐笙歌过半塘。"、"半塘春水绿如渑,赢得桥留斟酌名。桥外酒帘轻扬处,画船箫鼓正酣声。"

苏州山塘街历史悠久,它始建于唐代宝历年间,至今已有一千一百余年。据传说乃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所建。古城苏州是著名的江南水乡,城内水港交错,街衢纵横,晚唐诗人杜荀鹤有诗云:"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

"在苏州众多的街巷之中,名胜山塘街,地位仅次于观前街,被称誉为"姑苏第一名街"。一是因其历史有1100多年;二是格局最具代表苏州街巷的特点;三是它与许多名人、名事相关。山塘街一头连接苏州繁华商业区阊门,一头连着花农聚集的虎丘镇和名胜虎丘山,自唐代以来它一直是商品的集散之地,南北商人的聚集之处。

以半塘桥为界,分为南北两段。南段以市井胜。从起点阊门渡僧桥起至半塘桥,商铺鳞次栉比; 北段以风景胜,从半塘桥至虎丘山门,水面渐宽,河边村舍简屋,绿树成阴,颇有野趣。

目前的山塘老街从渡僧桥到广济桥段共360米长,重现了当年山塘的繁盛。堪称"老苏州的缩影,吴文化的窗口"。有民歌唱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有西湖,苏州有山塘。两处好地方,无限好风光。" 街区店肆林立、会馆齐聚。既有苏州老字号采芝斋、黄天源、五芳斋、绿杨馄饨店,也有艺术家的工作室,还有刺绣、紫檀木雕、石雕、玉雕、蓝印花布等传统工艺品前店后坊式的店铺,尽展江南水乡和苏州街巷的特殊魅力。

小镇是美丽的,七里山塘就是一个古色古香的地方。

自古山塘街有"姑苏第一名街"之称,于是,我和爸爸在金秋十月来到这个美丽的小镇。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山塘街"几个大字,再往里走沿街摆着很多特色的小店铺,吆喝客人,很是热闹。

走着走着来到了白居易纪念馆。我一边参观,爸爸一边告诉我:"唐宝历二年,大诗人白居易从杭州调任苏州刺史,为了便利苏州的水路交通,开凿了一条起虎丘至阊门的山塘河,山塘河河北修建道路,称为"山塘街"。我不禁感叹:"白居易真是一位伟大的人"。

走在一块块青砖铺成的小路上,放眼望去两旁是各种纪念品的店铺,有小巧玲珑的草包,各色的糖果糕点,丝巾和旗袍~~~~~~

在热闹的街道旁是一条蜿蜒的小河,两旁的树木倒映在河中,波光粼粼的河面上洒着金色的阳光,几座古老的石桥横在小河的中央,桥上的石狮子栩栩如生,几条小木船停靠在岸边。

山塘街果真是名不虚传,真是个美丽的小镇!,是开发的新景点。

虽然往日的繁华难以复制,但经过政府的努力,总算恢复了一条小河,几座弯月般的石桥,和两岸各一片白墙灰瓦的古宅。我们到的时候正是傍晚,河边的宅院都依次挂出红灯笼,红色的灯火同拱桥的身影一起映照在河水里,轻轻地荡漾着,让你不由得一声轻叹:这就是苏州。

山塘街和山塘河有典型江南水乡的风貌,家家户户前街后河,河上小船来往如梭,街上店铺林立。横跨河上的古桥有7座:山塘桥、通贵桥(又名瑞云桥)、星桥、彩云桥(又名半塘桥)、普济桥、望山桥(曾名便山桥)和西山庙桥,竖贯堤上的古桥有8座:白姆桥、毛家桥、桐桥(曾名洞桥、胜安桥)、白公桥、青山桥、绿水桥、斟酌桥和万点桥,而对岸竖贯之桥也是八座,有同善桥(小普济桥)、引善桥等。

其中山塘桥、彩云桥、便山桥和洞桥四座桥建于宋代以前。

其中通贵桥旁是明代南京吏部尚书吴一鹏的府第。星桥是昔日商业最繁盛的所在。西山庙桥南北两堍分别是花神庙和西山庙。而斟酌桥是山塘河、东山浜、野芳浜的交汇处,是当年画舫云集的所在,桥东堍的花园弄花香袭人,有不少诗词赞美斟酌桥畔的风光,例如:"斟酌桥头花草香,画船载酒醉斜阳。桥边水作鹅黄色,也逐笙歌过半塘。"、"半塘春水绿如渑,赢得桥留斟酌名。桥外酒帘轻扬处,画船箫鼓正酣声。"

关于唐诗里的黄鹤楼心得体会及感悟五

山塘街位于古城苏州的西北部,东连"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阊门,西接"吴中第一名胜"虎丘。全长3600米。因此被称作"七里山塘"。

七里山塘 唐宝历二年(820xx年),大诗人白居易从杭州调任苏州刺史,为了便利苏州水陆交通,开凿了一条西起虎丘东至阊门的山塘河,山塘河河北修建道路,称为"山塘街",山塘河和山塘街长约七里,叫"七里山塘"。自古山塘街有"姑苏第一名街"之称。

清乾隆帝壬午年(1762年)游江南,到七里山塘曾御笔书写"山塘寻胜";如今山塘寻胜御碑亭仍然保存完好。乾隆帝对七里山塘情有独宠,回京后在颐和园后湖仿照七里山塘的模样修建了苏州街。

七里山塘是苏州古代的金粉地、闹市区(类似南京的夫子庙),是开发的新景点。

虽然往日的繁华难以复制,但经过政府的努力,总算恢复了一条小河,几座弯月般的石桥,和两岸各一片白墙灰瓦的古宅。我们到的时候正是傍晚,河边的宅院都依次挂出红灯笼,红色的灯火同拱桥的身影一起映照在河水里,轻轻地荡漾着,让你不由得一声轻叹:这就是苏州。

山塘街和山塘河有典型江南水乡的风貌,家家户户前街后河,河上小船来往如梭,街上店铺林立。横跨河上的古桥有7座:山塘桥、通贵桥(又名瑞云桥)、星桥、彩云桥(又名半塘桥)、普济桥、望山桥(曾名便山桥)和西山庙桥,竖贯堤上的古桥有8座:白姆桥、毛家桥、桐桥(曾名洞桥、胜安桥)、白公桥、青山桥、绿水桥、斟酌桥和万点桥,而对岸竖贯之桥也是八座,有同善桥(小普济桥)、引善桥等。

其中山塘桥、彩云桥、便山桥和洞桥四座桥建于宋代以前。

其中通贵桥旁是明代南京吏部尚书吴一鹏的府第。星桥是昔日商业最繁盛的所在。西山庙桥南北两堍分别是花神庙和西山庙。而斟酌桥是山塘河、东山浜、野芳浜的交汇处,是当年画舫云集的所在,桥东堍的花园弄花香袭人,有不少诗词赞美斟酌桥畔的风光,例如:"斟酌桥头花草香,画船载酒醉斜阳。桥边水作鹅黄色,也逐笙歌过半塘。"、"半塘春水绿如渑,赢得桥留斟酌名。桥外酒帘轻扬处,画船箫鼓正酣声。"

苏州山塘街历史悠久,它始建于唐代宝历年间,至今已有一千一百余年。据传说乃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所建。古城苏州是著名的江南水乡,城内水港交错,街衢纵横,晚唐诗人杜荀鹤有诗云:"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

"在苏州众多的街巷之中,名胜山塘街,地位仅次于观前街,被称誉为"姑苏第一名街"。一是因其历史有1100多年;二是格局最具代表苏州街巷的特点;三是它与许多名人、名事相关。山塘街一头连接苏州繁华商业区阊门,一头连着花农聚集的虎丘镇和名胜虎丘山,自唐代以来它一直是商品的集散之地,南北商人的聚集之处。

以半塘桥为界,分为南北两段。南段以市井胜。从起点阊门渡僧桥起至半塘桥,商铺鳞次栉比; 北段以风景胜,从半塘桥至虎丘山门,水面渐宽,河边村舍简屋,绿树成阴,颇有野趣。

目前的山塘老街从渡僧桥到广济桥段共360米长,重现了当年山塘的繁盛。堪称"老苏州的缩影,吴文化的窗口"。有民歌唱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有西湖,苏州有山塘。两处好地方,无限好风光。" 街区店肆林立、会馆齐聚。既有苏州老字号采芝斋、黄天源、五芳斋、绿杨馄饨店,也有艺术家的工作室,还有刺绣、紫檀木雕、石雕、玉雕、蓝印花布等传统工艺品前店后坊式的店铺,尽展江南水乡和苏州街巷的特殊魅力。

小镇是美丽的,七里山塘就是一个古色古香的地方。

自古山塘街有"姑苏第一名街"之称,于是,我和爸爸在金秋十月来到这个美丽的小镇。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山塘街"几个大字,再往里走沿街摆着很多特色的小店铺,吆喝客人,很是热闹。

走着走着来到了白居易纪念馆。我一边参观,爸爸一边告诉我:"唐宝历二年,大诗人白居易从杭州调任苏州刺史,为了便利苏州的水路交通,开凿了一条起虎丘至阊门的山塘河,山塘河河北修建道路,称为"山塘街"。我不禁感叹:"白居易真是一位伟大的人"。

走在一块块青砖铺成的小路上,放眼望去两旁是各种纪念品的店铺,有小巧玲珑的草包,各色的糖果糕点,丝巾和旗袍~~~~~~

在热闹的街道旁是一条蜿蜒的小河,两旁的树木倒映在河中,波光粼粼的河面上洒着金色的阳光,几座古老的石桥横在小河的中央,桥上的石狮子栩栩如生,几条小木船停靠在岸边。

山塘街果真是名不虚传,真是个美丽的小镇!,是开发的新景点。

虽然往日的繁华难以复制,但经过政府的努力,总算恢复了一条小河,几座弯月般的石桥,和两岸各一片白墙灰瓦的古宅。我们到的时候正是傍晚,河边的宅院都依次挂出红灯笼,红色的灯火同拱桥的身影一起映照在河水里,轻轻地荡漾着,让你不由得一声轻叹:这就是苏州。

山塘街和山塘河有典型江南水乡的风貌,家家户户前街后河,河上小船来往如梭,街上店铺林立。横跨河上的古桥有7座:山塘桥、通贵桥(又名瑞云桥)、星桥、彩云桥(又名半塘桥)、普济桥、望山桥(曾名便山桥)和西山庙桥,竖贯堤上的古桥有8座:白姆桥、毛家桥、桐桥(曾名洞桥、胜安桥)、白公桥、青山桥、绿水桥、斟酌桥和万点桥,而对岸竖贯之桥也是八座,有同善桥(小普济桥)、引善桥等。

其中山塘桥、彩云桥、便山桥和洞桥四座桥建于宋代以前。

其中通贵桥旁是明代南京吏部尚书吴一鹏的府第。星桥是昔日商业最繁盛的所在。西山庙桥南北两堍分别是花神庙和西山庙。而斟酌桥是山塘河、东山浜、野芳浜的交汇处,是当年画舫云集的所在,桥东堍的花园弄花香袭人,有不少诗词赞美斟酌桥畔的风光,例如:"斟酌桥头花草香,画船载酒醉斜阳。桥边水作鹅黄色,也逐笙歌过半塘。"、"半塘春水绿如渑,赢得桥留斟酌名。桥外酒帘轻扬处,画船箫鼓正酣声。"

关于唐诗里的黄鹤楼心得体会及感悟六

山塘街位于古城苏州的西北部,东连"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阊门,西接"吴中第一名胜"虎丘。全长3600米。因此被称作"七里山塘"。

七里山塘 唐宝历二年(820xx年),大诗人白居易从杭州调任苏州刺史,为了便利苏州水陆交通,开凿了一条西起虎丘东至阊门的山塘河,山塘河河北修建道路,称为"山塘街",山塘河和山塘街长约七里,叫"七里山塘"。自古山塘街有"姑苏第一名街"之称。

清乾隆帝壬午年(1762年)游江南,到七里山塘曾御笔书写"山塘寻胜";如今山塘寻胜御碑亭仍然保存完好。乾隆帝对七里山塘情有独宠,回京后在颐和园后湖仿照七里山塘的模样修建了苏州街。

七里山塘是苏州古代的金粉地、闹市区(类似南京的夫子庙),是开发的新景点。

虽然往日的繁华难以复制,但经过政府的努力,总算恢复了一条小河,几座弯月般的石桥,和两岸各一片白墙灰瓦的古宅。我们到的时候正是傍晚,河边的宅院都依次挂出红灯笼,红色的灯火同拱桥的身影一起映照在河水里,轻轻地荡漾着,让你不由得一声轻叹:这就是苏州。

山塘街和山塘河有典型江南水乡的风貌,家家户户前街后河,河上小船来往如梭,街上店铺林立。横跨河上的古桥有7座:山塘桥、通贵桥(又名瑞云桥)、星桥、彩云桥(又名半塘桥)、普济桥、望山桥(曾名便山桥)和西山庙桥,竖贯堤上的古桥有8座:白姆桥、毛家桥、桐桥(曾名洞桥、胜安桥)、白公桥、青山桥、绿水桥、斟酌桥和万点桥,而对岸竖贯之桥也是八座,有同善桥(小普济桥)、引善桥等。

其中山塘桥、彩云桥、便山桥和洞桥四座桥建于宋代以前。

其中通贵桥旁是明代南京吏部尚书吴一鹏的府第。星桥是昔日商业最繁盛的所在。西山庙桥南北两堍分别是花神庙和西山庙。而斟酌桥是山塘河、东山浜、野芳浜的交汇处,是当年画舫云集的所在,桥东堍的花园弄花香袭人,有不少诗词赞美斟酌桥畔的风光,例如:"斟酌桥头花草香,画船载酒醉斜阳。桥边水作鹅黄色,也逐笙歌过半塘。"、"半塘春水绿如渑,赢得桥留斟酌名。桥外酒帘轻扬处,画船箫鼓正酣声。"

苏州山塘街历史悠久,它始建于唐代宝历年间,至今已有一千一百余年。据传说乃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所建。古城苏州是著名的江南水乡,城内水港交错,街衢纵横,晚唐诗人杜荀鹤有诗云:"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

"在苏州众多的街巷之中,名胜山塘街,地位仅次于观前街,被称誉为"姑苏第一名街"。一是因其历史有1100多年;二是格局最具代表苏州街巷的特点;三是它与许多名人、名事相关。山塘街一头连接苏州繁华商业区阊门,一头连着花农聚集的虎丘镇和名胜虎丘山,自唐代以来它一直是商品的集散之地,南北商人的聚集之处。

以半塘桥为界,分为南北两段。南段以市井胜。从起点阊门渡僧桥起至半塘桥,商铺鳞次栉比; 北段以风景胜,从半塘桥至虎丘山门,水面渐宽,河边村舍简屋,绿树成阴,颇有野趣。

目前的山塘老街从渡僧桥到广济桥段共360米长,重现了当年山塘的繁盛。堪称"老苏州的缩影,吴文化的窗口"。有民歌唱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有西湖,苏州有山塘。两处好地方,无限好风光。" 街区店肆林立、会馆齐聚。既有苏州老字号采芝斋、黄天源、五芳斋、绿杨馄饨店,也有艺术家的工作室,还有刺绣、紫檀木雕、石雕、玉雕、蓝印花布等传统工艺品前店后坊式的店铺,尽展江南水乡和苏州街巷的特殊魅力。

小镇是美丽的,七里山塘就是一个古色古香的地方。

自古山塘街有"姑苏第一名街"之称,于是,我和爸爸在金秋十月来到这个美丽的小镇。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山塘街"几个大字,再往里走沿街摆着很多特色的小店铺,吆喝客人,很是热闹。

走着走着来到了白居易纪念馆。我一边参观,爸爸一边告诉我:"唐宝历二年,大诗人白居易从杭州调任苏州刺史,为了便利苏州的水路交通,开凿了一条起虎丘至阊门的山塘河,山塘河河北修建道路,称为"山塘街"。我不禁感叹:"白居易真是一位伟大的人"。

走在一块块青砖铺成的小路上,放眼望去两旁是各种纪念品的店铺,有小巧玲珑的草包,各色的糖果糕点,丝巾和旗袍~~~~~~

在热闹的街道旁是一条蜿蜒的小河,两旁的树木倒映在河中,波光粼粼的河面上洒着金色的阳光,几座古老的石桥横在小河的中央,桥上的石狮子栩栩如生,几条小木船停靠在岸边。

山塘街果真是名不虚传,真是个美丽的小镇!,是开发的新景点。

虽然往日的繁华难以复制,但经过政府的努力,总算恢复了一条小河,几座弯月般的石桥,和两岸各一片白墙灰瓦的古宅。我们到的时候正是傍晚,河边的宅院都依次挂出红灯笼,红色的灯火同拱桥的身影一起映照在河水里,轻轻地荡漾着,让你不由得一声轻叹:这就是苏州。

山塘街和山塘河有典型江南水乡的风貌,家家户户前街后河,河上小船来往如梭,街上店铺林立。横跨河上的古桥有7座:山塘桥、通贵桥(又名瑞云桥)、星桥、彩云桥(又名半塘桥)、普济桥、望山桥(曾名便山桥)和西山庙桥,竖贯堤上的古桥有8座:白姆桥、毛家桥、桐桥(曾名洞桥、胜安桥)、白公桥、青山桥、绿水桥、斟酌桥和万点桥,而对岸竖贯之桥也是八座,有同善桥(小普济桥)、引善桥等。

其中山塘桥、彩云桥、便山桥和洞桥四座桥建于宋代以前。

其中通贵桥旁是明代南京吏部尚书吴一鹏的府第。星桥是昔日商业最繁盛的所在。西山庙桥南北两堍分别是花神庙和西山庙。而斟酌桥是山塘河、东山浜、野芳浜的交汇处,是当年画舫云集的所在,桥东堍的花园弄花香袭人,有不少诗词赞美斟酌桥畔的风光,例如:"斟酌桥头花草香,画船载酒醉斜阳。桥边水作鹅黄色,也逐笙歌过半塘。"、"半塘春水绿如渑,赢得桥留斟酌名。桥外酒帘轻扬处,画船箫鼓正酣声。"

关于唐诗里的黄鹤楼心得体会及感悟七

瑶里最为秀丽的景色当数汪湖生态游览区和梅岭休闲度假区,那里山峭林密,景色雄奇,95科648种木本植物在这里茁壮生长,数百种野生动物在林内繁衍生息。那里既有流泉飞瀑、奇石洞天;又有千年樟群、原始森林;集山、水、岩、林为一体,聚险、奇、峻、秀于一身,汇四季景色变幻为一时,是一处寻幽探奇的旅游佳境。

位于汪湖生态游览区的南山瀑布群,由南山瀑、石花瀑、飞龙瀑、飘锦瀑等四段瀑布组成。瀑布群全长400多米,落差达220米,主瀑宽70米。一水四瀑,首尾相接,从大到小,先急后缓,若断若续,时隐时现。四瀑景致,瀑瀑不同。

汪湖生态游览区的另一处景点——原始森林、天河谷,气候湿润,植被完整,从阔叶林到针叶林,从藤蔓乔木到花草灌木,色彩斑斓,层次分明,俨然一座天然植物园。

瑶里风景名胜区集山岳、林海、瀑布、峡谷等自然风光和古镇、古窑址等人文景观为一体,山水、人文俱美,原始、古朴、清静,一年四季气候适宜,是享受大自然洗礼的绿色家园,是访古探幽、感悟天人合一的佳境。

主要景点

明清商业街、程氏宗祠、狮冈胜览、宏毅祠、陈毅旧居。

明清商业街

是徽饶古商道上最为繁华的商业街之一,全长一千多米,分为上街头、中街头、下街头三部分。整条街共有上百幢店铺,鳞次栉比地分布在街道两旁,大部分保存得非常完好。窑里曾有民谣这样描述这条街:“上街头,下街头,街长不见头;丝绸缎,糖醋油,店面八百九”,生动的再现了唐诗中“浮梁歙州,万国来求”盛世景象。

程氏宗祠

又名“惇睦”堂,背靠狮山,面临瑶河,始建于明代中叶,清代道光年间重新整修过。由于风水的缘故,其建筑风格不同于其他祠堂,上、中、下三堂的朝向各不相同。建筑内砖雕、石雕和木雕的题材丰富、玲珑剔透、层次分明、栩栩如生,显示了雕刻工匠高超的艺术才能。一九三八年初,开国元帅陈毅同志来瑶里主持新四军改编,曾在祠堂内召开抗日动员大会。

狮冈胜览

建于清代,是一幢中西合璧的徽派合院式民居建筑,融高雅、简洁、富丽为一体,整个建筑精美如诗。内部的梁门、窗上有一百多幅木雕,题材均取材于中国古代名著和戏文,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极高的艺术价值。

宏毅祠

是吴家祠堂的分祠,是吴氏分支进行祭祀祖先和从事其它宗族活动的地方。一九三八年初,参加瑶里新四军改编的红军游击队曾驻扎此地,进行文化和纪律教育。现为江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陈毅旧居

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国元帅陈毅同志1937年-1938年来到瑶里指导新四军的改编工作生活过的地方。现为陈毅图片展览馆,集中介绍了新四军瑶里改编的过程和陈毅同志的简要生平,是一处人们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革命先辈思想熏陶的场所。

关于唐诗里的黄鹤楼心得体会及感悟八

《明河篇》宋之问唐诗

《明河篇》是唐代诗人宋之问的作品。此诗以神奇瑰丽的笔调,咏赞了秋夜银河的美好,在扑朔迷离的氛围中,抒写了天上、人间的离愁别恨。

明河篇

八月凉风天气清,万里无云河汉明。

昏见南楼清且浅,晓落西山纵复横。

洛阳城阙天中起,长河夜夜千门里。

复道连甍共蔽亏,画堂琼户特相宜。

云母帐前初泛滥,水晶帘外转逶迤。

倬彼昭回如练白,复出东城接南陌。

南陌征人去不归,谁家今夜捣寒衣?

鸳鸯机上疏萤度,乌鹊桥边一雁飞。

雁飞萤度愁难歇,坐见明河渐微没。

已能舒卷任浮云,不惜光辉让流月。

明河可望不可亲,愿得乘槎一问津。

更将织女支机石,还访成都卖卜人。

【创作背景】

唐代孟棨《本事诗·怨愤》记载:“宋考功(即宋之问),天后(即武则天)朝求为北门学士,不许,作《明河篇》以见其意,末云:‘明河可望不可亲,愿得乘槎一问津。更将织女支机石,还访成都卖卜人。’则天见其诗,谓崔融曰:‘吾非不知之问有才调,但以其有口过。’盖以之问患齿疾,口常臭故也。之问终身惭愤。”所载未必属实,但诗中的确蕴含着某种怨愤情绪。

【赏析】

此诗开始四句,以写景落笔。仲秋之夜,风清气爽,在万里无云的高朗星空中,那条横贯中天的银河(即明河),显得分外明亮。日暮时分,它出现在“南楼”上空,清澈浅显;清晨,它斜挂在“西山”之上,似纵却横。这里,“南楼”、“西山”借用了两个典故。《世说新语·容止》载:“庾太尉在武昌,秋夜气佳景清,使吏殷浩、王胡之之徒登南楼理咏。音调始遒,闻函道中有屐声甚厉,定是庾公。俄而率左右十许人步来,诸贤欲起避之。公徐曰:‘诸君少住,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因便据胡床,与诸人咏谑,竟坐甚得任乐。”另《世说新语·简傲》载:“王子猷作桓车骑参军。桓谓王曰:‘卿在府久,比当相料理。’初不答,直高视,以手版拄颊云:‘西山朝来,致有爽气。’”诗人借用这两个典故,抒发自己希望象魏晋名士那样,纵情山水的心愿,寄寓着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这短短的四句诗中,先是以风凉、气清和万里无云,来衬托河汉的“明”;接着,把银河比作一条清浅的河流,还赋予它以“纵复横”的动势,使之更显清莹可爱,而典故的运用,使诗意更为深厚,所抒之情更加含蓄、婉转。

接着八句,诗人描绘在洛阳城中观看明河的情景。洛阳城中高大的宫殿直抵云霄,长长的银河照临宫室。但是,因为天桥和屋脊的遮蔽,却看不见完整的银河,只有在别的精美的居室中观看,才最为相宜。那银河的柔光照着以云母片作装饰的帐幔,银光闪烁,仿佛天上之水流淌到人间;走到“水晶帘”外,举头一望,那耿耿银河显得更加明亮,在空中弯曲绵延不断,与满天星斗相辉映。它象一条纯洁白绢,从东城一直连接着辽远的南郊。在这八句中,诗人以“画堂琼户”、“云母帐”、“水晶帘”等华美的辞藻,使各种富丽堂皇的景象接连呈现,既表现了帝都特有的风物,也与明澈的银河相映照,在一片柔光中,给帝都蒙上了一层朦胧、幽深而又神秘的色彩,使天上、人间连为一体。

接着诗人在以下的八句中,想象在银河的映照下,“南陌”思妇对于征人的思念,同时也抒发了自己的感慨。诗人从万户捣衣声中,想到了一去不归的征人,并进而想到了正在“鸳鸯机”上刺绣的女子,从点点萤光中,抬头看到了空中明亮的银河,勾起对征人的无尽思念。此时,一只孤雁正从牛郎、织女相会过的“乌鹊桥”边飞过,发出哀怨悲鸣,更使思妇的离愁难以平息,她痴痴地坐望天河,默念征人,直到银河渐渐地隐没在晓天之中。这明河似乎懂得舒卷屈伸、出处进退之道(《关尹子·三极》:“云之卷舒,禽之飞翔,皆在虚空中,所以变化无穷,圣人之道则然。”),在黎明渐晓之时,任由浮云的遮蔽,毫不吝惜地将自己的光辉让给那晓月的流光,悄然隐去。而思妇的眷怀之情,却无法停歇!这一段,是上文的转折和深入,它由单纯对明河的赞美,转入对人事的感叹,进一步把人间、天上融为一体。那捣衣之声与雁飞萤度相交织,冷清、凄切之感,无穷的相思之情,将伴着耿耿长河,无终无了。特别是诗人在“已能舒卷任浮云,不惜光辉让流月”两句中,赋予明河以人的崇高感情,使得它本来就美好的风彩更为美好。这里采用十分婉曲的手法,进一步赞美了明河,也为最后四句埋下了伏笔。

最后四句,诗人以神话故事,作了精彩而又富有深意的收结。如此美好的明河“可望不可亲”,因此,诗人要到天上去。晋张华《博物志》卷十载:“旧说云天河与海通。有人乘槎而去。遇一丈夫牵牛而饮。遂问此是何处。牵牛人答曰:‘君还至蜀郡访严君平(按严是汉代术士)则知之。’竟不上岸,因还如期。后至蜀,问君平,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牵牛宿。’计年月,正是此人到天河时也。”又据《太平御览》卷八引刘义庆《集林》:“昔有一人寻河源,见妇人浣纱,以问之,曰:‘此天河也。’乃与一石而归。问严君平,云:‘此支机石也。’”诗人把这两个故事揉合到一起,自然委婉地表明了自己执着地追求美好明河的强烈意愿。同时,诗情几经曲折,终于从地下跃升到了渺远的空中,天上、人间,到此合而为一,使诗歌充满了神奇、幽远的艺术魅力。自己终究希望离开那城阙阻障、复道蔽空的帝都洛阳,到自己向往的地方去,字里行间深深地隐含着诗人难以言喻的怨愤。宋之问曾经倍受宠幸,武则天时任尚方监丞,后因依附张易之,被贬到泷州(今广东罗定县)作参军,不久逃回北方,匿居洛阳。这首《明河篇》,很可能作于匿居洛阳之时。透过令人目眩神迷的表象,读者可以从诗中感受到他因仕途失意而产生的苦闷与忧愁,以及对于当时政治的不满情绪。

这首诗疏密有致,摇曳生姿,既有跨越天上人间的宏大境界,又有对思妇之情的细致剖析。在结构上变化波澜,恰到好处地使用了顶针的修辞手法,如“复出东城接南陌。南陌征人去不归”,“乌鹊桥边一雁飞。雁飞萤度愁难歇”,使得转接自然,气势流走。另外,全诗以散行为主,但却穿插了一些对句,如昏见晓落、云母水晶句,在自然中表现出精巧,显得从容整练。

关于唐诗里的黄鹤楼心得体会及感悟九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是中国古典文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唐诗对中华文明的独特影响。唐诗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唐诗三百首是唐诗中的精华。唐诗的作家上有帝王将相、下有渔夫樵人、僧道伶工;唐代诗坛上不仅涌现了初唐四杰、王维、孟浩然、白居易、柳宗元、李贺、李商隐、杜牧等璀灿的群星,而且升起了“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两位光照千秋的诗坛巨星。许多诗人对近体诗体制的掌握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

唐代诗歌流派众多,风格多样。著名诗派有山水田园派、边塞派、韩孟派、元白派等,风格上呈现出雄浑、典雅、洗炼、自然、含蓄、豪放、飘逸等多姿多态的景象,唐诗意象的选择、摄取极为广泛,凡社会生活、人物内心世界无不涉及,真实记录了有唐代的社会史实,表达了不同阶层人物的情感和愿望。唐诗以其意象的组合、意境的开拓,创造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最高审美境界,取得了后人难以逾越的艺术成就。

书,寄托着人类热切的希望;书,蕴含着人类丰富的感悟。

在书的世界里,我可以自由地驰骋,纵情快乐。在是书的海洋里,我可以随意的徜徉,尽情的陶醉。书给了我快乐,给了我充实,给了我满足。

上学后,书的世界好比一个大花园,我被里面的“花花草草”,字字句句所吸引,那时一个 懂的女孩就这样被书领进了一个别样的世界。在书的世界里,我读懂了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无奈与感伤;我体会到了苏轼“难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的超脱与豁达……书籍是思想的航船,在时代的波涛中破浪前进!

在书中,我是一只如饥似渴的小鸟,吮吸着点点滴滴的精神食粮,然后,满载着这些知识飞翔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里,有清风为我祝福,有夕阳为我做伴。书,让我变得成熟,变得理性。

培根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采,足以长才”。在书中,我是一片晶莹剔透的洁白无暇的雪花,没有心灵上的尘,没有思想上的俗,有的只是书中源源不断的高尚品质,当我将这些品质都酿成自己的果实时,我就可以如同雪花一样,纷纷扬扬地洒满大地,为枝头点缀,为屋顶披彩……书,给我无限的纯洁,陶冶了我的性情,丰富了我的人生。她是促我成熟的阳光,让我学会为人,学会处事。

书,让我走进了广阔的世界。童话故事让我领悟了生活的美丑与善恶;科普书让我领悟了神奇宇宙的奥妙;历史书让我纵观历史,放眼未来;小说教给我做人的道理,诗歌唤起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知识,良好的品德,书籍给予我如此之多,书难道不是我最真诚的伴侣吗?

书,让我跨越时间的鸿沟,体味人生精神史上的一次次辉煌。与书成长,我们在清幽的墨香中古人的智慧之音;与书相约,使我们在白纸黑字是世界感悟人生的伟大。

当读书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时,生活才刚刚开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