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红岩精神读书会心得体会报告 《红岩》读书心得体会(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1 13:34:33 页码:7
红岩精神读书会心得体会报告 《红岩》读书心得体会(4篇)
2023-01-11 13:34:33    小编:ZTFB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于红岩精神读书会心得体会报告一

故事是以革命老区重庆红岩村附近的地下党和叛徒、特务、国民党作斗争的事迹为主线,来描述共产党是通过如何艰苦的革命斗争从而换来现在幸福的生活的。故事中的革命正面人物--江姐、许云峰、刘思扬、成岗等,都是意志坚定,勇敢而不鲁莽,为了革命不怕受苦受累的老实淳朴的人物;而反面的特务、叛徒--甫志刚、郑克昌之类,都是老奸巨猾心术不正狗仗人势的人物。看过这本书的人,没有人不被共产党员们在国民党质问下的坚定态度而感动;看过这本书的人,没有人不被虽在监狱里却顽强为革命作斗争的伟大精神而触动;看过这本书的人,没有人不被书中精彩的内容、曲折的故事而大为震撼!

书中的人物个个都是个性鲜明:江姐一个坚强精明的女共产党员,敌人质问下不退缩、痛苦折磨下不畏惧!她虽然对自己要求苛刻,但是对其他的共产党员却是百般关心百般照顾,她十分开朗,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信心。尽管她死了,但她的精神将永存!我相信,如果江姐看到了现在祖国人民的美好生活,也一定会露出她那张美丽、和蔼的笑脸!谁的意志能比得过她?谁能在诱惑与剧痛选择正确的方向?那就是她——江雪琴。

许云峰,一个沉着冷静的带头人,他没有在国民党的花红酒绿诱惑下做叛徒、他没有在徐鹏飞的甜言蜜语下交出共产党的机密。在他临死前,在国民党酷刑的逼迫前,他仍然没有丝毫畏惧,依然保持他的在所有共产党前树立的高大的形象,沉着冷静,共产党有这样一位领导人,无疑是件幸运的事!

成岗,这是位誓死维护党的利益的印报员、也是位意志坚强的共产党!敌人把他抓进监狱前,他义无反顾的选择了保护党的秘密,他没有逃生,而是销毁挺进报(党内部给进步青年看得进步报纸),挂好扫帚(这是让更多共产党逃离的信号),多么大公无私!在国民党的意志折磨(国民党用能够使被注射者产生幻想,说出机密的注射药剂,来折磨成岗)下,他以超强的意志力控制自己,没有泄露出党的内部消息!他超强的意志力,正是来源于对党的忠诚、对党的热爱!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的行为值得我们佩服!

楼一室的所有女共产党员,她们虽然是女共产党员,可是却丝毫不比男共产党员差!她们用女性独特的智慧,配合楼七室的共产党员,建立了渣滓洞的监狱党;她们想尽办法,与渣滓洞所有的共产党员互相联系,为所有监狱党员提供外界消息,为外界地下党提供了监狱里的消息;她们听说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成立了,国旗是五星红旗,便根据自己的想象,用为数不多的红背面做成了一面与真正五星红旗不同却同样美丽庄严的‘五星红旗’。她们,不愧是女中豪杰!

我认为,红岩中最震撼人心的一句话,就是那‘囚歌’中的前两句‘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门敞开着。’形容多么恰当,感情多么丰富!‘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你自由!我渴望着自由,但也深知道,人的躯体哪能从狗的洞子爬出!’这句话,汇集了多少忠诚的共产党员的心里话、集结了多少意志刚强不肯在诱惑面前低头的监狱党的真心话!‘我只能期待着,那一天-地下的火冲腾,把这活棺材和我一起烧掉,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这不正对应着书的结局幺!每一个勇于冲出监狱的监狱党都是勇士,他们被火焰燃烧的身躯,用血和生命唱出了革命最伟大的歌!

红岩,红岩!他们有一面红旗!

关于红岩精神读书会心得体会报告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重庆这座英雄之城孕育的红岩精神,为今天的共产党人坚守政治品德提供了成功典范。”“要运用好红色资源,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养成浩然正气。”红岩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集中体现。红岩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不懈奋斗,传承和弘扬红岩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985年,原南方局领导成员邓颖超重返红岩村写下“红岩精神永放光芒”的题词,红岩精神由此冠名并传扬开去。这标志着“红岩精神”作为理论概念正式提出。红岩精神产生于抗战相持阶段和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大背景下,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南方局所进行的斗争密切相连。

(一)红岩精神的形成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中央南方局所进行的特殊斗争紧密相连

红岩精神产生于1939年至1949年的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正值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以后国民党加紧在军事、政治、思想战线上联合反共的复杂时期。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逐渐形成了两条战线、两个战场:

一个是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武装斗争,这是革命的主战场;一个是党领导的国统区地下工作战场。武汉沦陷后,国统区的中心向重庆转移。1939年1月,以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成立以后,就担负起代表中央向国民党及其他党派进行统一战线的工作,以及指导南方和大后方各省党的工作。在极其复杂险恶的政治环境中,南方局团结了一批爱国人士,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原则与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为巩固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作出了巨大贡献。

(二)红岩精神的形成与久经革命考验的中央南方局领导集体及其领导下的优秀党员群体紧密相连

红岩精神的孕育者是既有党中央重要领导又有中央南方局领导集体,以及在其领导下的国统区和部分沦陷区的优秀党员群体。南方局以周恩来、博古、凯丰、吴克坚、叶剑英、董必武六人为主要领导集体,他们的理想信念无比坚定,随时准备牺牲一切;他们艰苦朴素、大公无私;他们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他们顾全大局、善于团结。他们的人格魅力和精神风范像一个巨大的磁场,把国统区的广大工农群众和各阶层爱国人士吸引在党的周围。比如,川东特委书记廖志高、川康特委书记罗世文、川康特委军委委员车耀先,“红色资本家”卢旭章、肖林、鲁自诚等,以及情报人员沈安娜夫妇、张露萍等优秀共产党员都是红岩精神的传播者、践行者。重庆解放前夕,被关押在渣滓洞、白公馆监狱的许晓轩、江竹筠、王朴、陈然等共产党员和革命志士,积极进行狱中斗争,坚贞不屈、临危不惧,用热血和生命践行、光大了红岩精神。

正是由于红岩精神是在特殊的社会环境和特定的历史背景中形成的,这就决定它有着丰富的内涵,有别于其他革命精神的独具魅力的特点。概括地说,红岩精神的内涵和特点主要是以下四个方面:

(一)刚柔相济、锲而不舍的政治智慧

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的第二次反共高潮,制造了中外震惊的皖南事变,将国共合作抗战局面引向破裂的边缘。在凶险的形势下,周恩来领导下的南方局镇定冷静、灵活应变、化险为夷,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原则,在极为险恶的环境中保存力量,发动政治进攻,最终赢得时局好转。结果,“皖南事变反而成为国民党政治地位和政治影响逐步下降、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地位和政治影响逐步上升的轉折点。历史表明,以周恩来为首的南方局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中创造性地贯彻了党中央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和策略,体现出高超的政治智慧。”[1]

(二)“出淤泥而不染”的政治品格

这种品格的具体体现,就是在国共合作、团结抗战中,“绝不放弃马克思主义信仰”,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独立性,牢牢把握领导权;在联系群众,融入社会时,时刻坚守共产党的政治立场,不被浊流所淹没,不惧“染缸”的侵蚀,经得起灯红酒绿的考验,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比如,为党筹集经费的地下经济工作者,“红色资本家”、广大华行负责人卢绪章。据不完全统计,1949年初交给党组织的现钞100万美元,最后与华润公司合并时上交资金达200万美元。还有华益公司的创办人、共产党员肖林也是如此。肖林夫妇经营的华益公司完成使命宣告结束时,一次性向中共中央上交的资金就约合黄金12万两,其他固定资产折价达1000多万美元。卢绪章、肖林他们长期“混迹”于国统区的“大污池”中,不为任何诱惑所动,理想信念坚定,毫无保留地把一切给了党组织,保持了共产党人的坚强党性,对党无比忠诚。

(三)善处逆境、临难不苟的英雄气概

南方局领导和培育下的广大共产党员和在南方局影响下的革命志士,特别是重庆解放前夕牺牲在渣滓洞、白公馆的革命英烈,如,江竹筠、陈然、王朴、刘国志、许晓轩、黄显声等共产党人临难不苟,为天地存正气,为个人全人格,实践和诠释了伟大的红岩精神。

重庆市委机关报《挺进报》的负责人陈然被捕后,特务对他施用了各种酷刑,要他交出《挺进报》的发行名单,交代上级组织。他除了承认自己是共产党员外,其他的一概不说。面对敌人酷刑,陈然威武不屈,以顽强的意志写下《我的自白书》:“任脚下响着沉重的铁镣,任你把皮鞭举得高高,我不需要什么自白,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这就是一个共产党员的自白,面对死亡毫不畏惧,至死都坚守着共产党人的信仰。重庆沙磁区学运特支书记刘国志,由于叛徒的出卖在重庆荣昌县被捕。家人两次拿重金赎他出去,敌人只要他在投降书上签字就可以释放回家,不用登报公布。但刘国志说,要释放必须是无条件的!他的哥哥跪在地上求他,他仍然坚定地摇头不让步。上刑场前,他慷慨激昂地说,“与其跪着求生,宁愿站着倒在黎明前的枪口下”“只要党还在,我就等于没有死”。红岩烈士不惧牺牲、慷慨就义,以热血诠释了信念的分量。

(四)以诚相待、团结多数的宽广胸怀

为了做好统战工作,南方局密切联系国统区的实际,制定了“勤学、勤业、勤交友”和“职业化、社会化、合法化”的政策,用“以诚待人,团结多数”的宽广胸怀将国统区各界爱国人士和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在抗日的旗帜下,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

抗战期间,周恩来与国民党谈判代表张冲的交往是红岩“和衷共济”精神的另类典范。张冲曾经是一个死硬的反共分子。1932年张冲炮制的一起“伍豪启事”,污蔑周恩来等人脱离共产党,产生了极为恶劣的影响,对周恩来的声誉更是严重的伤害。但周恩来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不计前嫌,以其人格魅力化敌为友,与张冲合作团结抗日。国民党当权派中蒋介石的嫡系势力,如张治中、邵力子、贺耀祖、陈诚等,他们虽不反对国民党一党专政,维护蒋介石的独裁政权,但主张联共抗日,对中共比较友好。周恩来同他们都有密切交往,并尽力争取,对他们的政治倾向产生了一定影响。在“以诚待人,团结多数”的宽广胸怀的感召下,农场经营主饶国模贡献出了“大有农场”,使中国共产党得以“结庐红岩”;金永华贡献了全部田产以资助革命。

(一)红岩精神为扩大执政党的阶级基础和党的群众基础提供了历史启示

抗日战争时期,以周恩来为代表的南方局,为建立坚强的国民党统治区党组织,完成好中共中央赋予的历史任务,在贯彻中共中央隐蔽精干方针的过程中,创造性的制定出“勤学、勤业、勤交友”和“职业化、社会化、合法化”的要求,使国民党统治区党的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很好地隐蔽在群众中,使得国民党特务“找不到捕捉的目标”,达到了保存党的力量的目的。而且广大共产党员在依托职业,深人社会的同时,使自己扎根于群众之中,与群众建立起血肉相依的紧密联系。与之同时,通过党员长期隐蔽于社会中,深人于群众中,而潜移默化地把许多国民党统治区青年争取过来,逐步积蓄和壮大了革命力量,极大地扩大了党组织在国统区的群众基础。当年南方局所创造的这种群众工作的方式,那些蕴含于红岩精神之中的深厚的“群众观念”与“人民意识”,对于新时代的执政党,在做群众工作时,如何更好地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化有形于无形”,真正将“群众观念”变为执政中的自觉,无不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二)红岩精神为新时代不断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提供了有益路径

当年,以周恩来为代表的南方局,为完成历史赋予的维护国共合作抗战大局,巩固和发展抗日战争民族统一战线的神圣使命,在与国民党顽固派的政治较量中,以斗争求团结,以团结促抗战,用高超的政治智慧开展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以相忍为国的坚韧毅力坚持重庆阵地。正是以周恩来为代表的南方局始终以“民族大义”来判断政治形势,调整斗争策略,才可能几度力挽濒临破裂的国共关系,维护国共合作大局直至抗战胜利。与此同时,以周恩来为代表的南方局,还善于在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即政治阵线)“画最大的圈子”,把团结争取一切爱国中间力量作为统一战线的重要任务,并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宽广胸襟,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坦荡人格,去与他们交朋友,尊重爱护、关心支持他们的利益和诉求,逐步与他们建立起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关系,成为党政治路线的拥护者和支持者,最终与党一道共同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从而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开创了我们党统一战线工作的新境界,为新中国建立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冶协商制度莫定了基础。当前,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利益诉求之复杂前所未有,就更需要弘扬“海纳百川”的精神,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发展壮大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不断扩大统一战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努力画出新时代最大最美同心圆。

(三)红岩精神为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历史镜鉴

抗战时期,南方局始终把强化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和个人政治修养,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周恩来撰写的《怎样做一个好的领导者》和制定的《我的修养要则》所展示的人格力量;董必武为六角钱向中央作检讨所体现的崇高的自律精神,在周恩来、董必武等南方局领导人的率先垂范下,广大国民党统治区的普通党员都能自觉在革命斗争实践中不断增强自身的理想信念,加强个人的政治理论修养,从而才能在国统区这一特殊环境中,经受住金钱美色的诱惑,生与死的严峻考验。历史证明,正是有周恩来、董必武等人的言传身教和榜样力量,使当年在红岩受其影响而成长起来的共产党员,在以后几十年的人生道路上,无论顺境还是逆境,无论是革命还是执政,都能经受住各种诱惑与考验,永葆了一名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同样,那些被囚禁在歌乐山集中营的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以对党的忠诚和对革命事业的高度责任感,用献血与生命总结出“狱中意见”,对党组织慎重提出“防止领导成员腐化;加强党内教育和实际斗争的锻炼;不要理想主义,对组织也不要迷信;注意路线问题,不要从右跳到‘左;切勿轻视敌人;重视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经济、恋爱和生活作风问题;严格进行整党整风”[2]等八条真知灼见。“狱中八条”对今天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仍然具有很深刻的警示意义。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推行从严治党,党的建设一步步迈向制度化、规范化。红岩烈士们的谆谆嘱托转化为思想建党和制度建党的有机结合,中国共产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不断增强,焕发出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关于红岩精神读书会心得体会报告三

早就听说有一本叫《红岩》的书了,却一直都没有时间看,趁这次征文活动的机会,我去新华书店买来了这本书,细细的品读书中的每一个细节……

《红岩》是罗广斌、杨益言所著,他们从隐没在灰蒙蒙的雾海里揭示了抗战胜利的纪功碑,它被长江,嘉陵江汇合处的山城,被浓云迷雾笼罩着。当我翻开书页的时候。它便把我带进了那个动荡的年代。

《红岩》这是一部中国军事文学名著。它描写了众多的共产党人在艰苦的环境下和反动势力作生死斗争的故事。许元峰、江雪琴等地下党的领导人为革命出生入死,坚持在党需要他们的岗位上,他们都是这么的勇敢,那么的坚强。可是也有甫志高这样的软骨头,甘愿认贼作父,迫害自己的革命同志。许云峰、江雪琴等地下党人就是在叛徒甫志高的出卖后被捕的。以毛人凤、徐鹏飞为首的反动头目,对他们施行软硬鉴施的手段,企图降服他们,但是这些反动派怎么能理解共产党人的胸怀呢。在审讯室里,毛人凤诱逼许云峰:说什么“你从被捕的那一天起就脱党了,你和我们的关系是个人和政府的关系……”许云峰不动声色地瞧了他一阵,说:“我们之间是你死我活的革命与反革命的阶级斗争关系。毛人凤逼上前去挥动手臂:你们这套马列主义阶级斗争学说早已陈腐不堪。马克思主义死了多少年,列宁死了多少年……”许云峰突然打断毛人凤的话,“可是,斯大林还活着,斯大林继承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事业在全世界建成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你们听了他的名字都浑身发抖!”毛人凤又说,你们除了马恩列斯还有谁呀?许云峰说:“毛泽东!”,正是毛泽东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极大丰富了马列主义,使无产阶级学说更加光辉灿烂,光照全球!马列主义永远不会过时,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所向无敌,必须消灭一切反动派,包括你们这群美帝国主义豢养的特务!”

毛人凤见软的不行就用硬的,于是对革命者动用了残酷的刑具,灌辣水,坐老虎橙,火铁烙等。但是共产党人不怕抛头卢洒热血,他们的信念就是我做就是到党教导我们的一切,死而后已。

吕杰的绝笔,我们学过今天读来更感激情。

为人进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山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

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躯怎能狗洞子里爬出?

我希望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

将我连这活棺材一起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合上书本,仿佛他们的英勇事迹还一幕幕的在我眼前浮现:成岗的临危不惧,视死如规;许云峰英勇斗敌,舍已为人;江姐受尽酷刑,坚贞不屈;刘思杨出身豪门却投身革命中渣滓洞难友团结奋斗,敌人丧胆;白公馆志士奋勇突围,迎来黎明……看完这些故事,我心里不禁觉得我们目前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其实都是这些革命烈士用生命换来的呀!

炮声隆隆震撼大地,晨星闪闪迎接黎明,东方地平线上渐渐透出一派红光,那是无数烈士的鲜血染成的呀!东方红、太阳升迎来了新中国的彻底解放。

读了这本书让我更加珍惜今天的生活,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更加敬仰革命先烈。

关于红岩精神读书会心得体会报告四

炮声隆隆,震撼大地。晨星闪闪,迎接黎明。林间,群鸟争鸣,天将破晓。东方的地平线上,渐渐透出一派红光,闪烁在碧绿的嘉陵江上。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绚丽的朝霞,放射出万道光芒。

红是革命的颜色,岩石是十分坚硬的物质;而革命者在狱中也坚持斗争,坚韧不拔。《红岩》,鲜血染红了五星红旗。我敬佩江姐的坚贞不屈;我敬佩许云峰的视死如归,我敬佩成岗的临危不惧,我敬佩所有大义凛然、舍身取义的革命烈士。

江姐,一位巾帼英雄,她舍小家顾大家,为了完成党托付给她的任务,她受尽严刑拷打,却从不畏惧丝毫不屈服。当敌人用竹签子钉她的手指时,她强忍疼痛,坚强地说:“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做的!”

当许云峰将要被特务密裁时,他毅然地说了一句:“死亡,对于一个革命者,是多么无用的威胁。”他神色自若地蹒跚地移动脚步,拖着锈蚀的铁镣,不再回顾两旁的特务,径自跨向石阶,应对着步步逼近的鬼门关,许云峰没有表现出丝毫的畏惧,反而革命信念更加坚定,即使海枯石烂、天崩地裂,也始终不会动摇。

刘思扬出身豪门却投身革命,当他被囚白公馆。他的亲友利用上层社会关系营救,但他却表示“决不背叛革命”,宁愿放弃去美国留学,他说:“我死了有党,等于没有死;我如果背叛组织,活着又有什么意义!”

江姐、许云峰、刘思扬,虽然已为革命事业光荣牺牲,但他们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他们的感人事迹、光辉形象永不倒下。

伟大的……已经走过了90年的光辉历程,以往有无数革命先辈为了我们今日的幸福生活,赴汤蹈火,抛头颅,洒热血,英勇献身。他们的精神就像岩石一样顽强,他们的形象就像五星红旗那样光辉!

让我们永远牢记这些革命烈士的名字:江竹筠、刘国志、许晓轩、成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