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教育事业继续发展心得体会报告(模板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0 13:23:41 页码:10
最新教育事业继续发展心得体会报告(模板8篇)
2023-11-20 13:23:41    小编:ZTFB

对心得体会的总结,可以让我们更加全面地认识和理解自己。在写心得体会时,要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性,注意避免使用俗语成语等陈词滥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心得体会,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参考。

教育事业继续发展心得体会报告篇一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创新,教育事业也在不断提升和发展。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材,教育对于每个人都至关重要。以下是我在教育事业继续发展方面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教育多元化。

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多元化。过去,传统教育模式注重死记硬背和内容的灌输,而现在,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以往的学习内容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而现在,学习已经不再局限于课堂,通过实践和经验的积累,学生能够更综合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第二段:教育的全球化。

教育的全球化是另一个重要的趋势。随着互联网和国际交流的便利化,教育不再局限于一个国家或地区。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课程、在线教学和海外交流项目来扩展自己的教育经验。这种全球视野的培养,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其他国家和文化,也为他们今后在国际舞台上的发展提供了更多机会。

第三段:个性化教育。

个性化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又一重要方向。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的学习方式和兴趣爱好也都有所不同。个性化教育注重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最适合他们的学习环境和教育资源。个性化教育的提倡不仅能够更好地发挥学生的潜力,也能够培养他们的自信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第四段:数字化教育。

数字化教育是当前教育发展的热点。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教育也开始融入数字化的元素。通过使用电子设备、网络和在线教学平台,学生可以更便捷地获取教育资源。数字化教育不仅提供了更多学习渠道,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此外,数字化教育还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管理和评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第五段:跨学科教育。

跨学科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又一新趋势。随着知识的不断更新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跨学科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更全面地学习和理解知识。跨学科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通过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综合性的教育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应对未来社会的综合能力和适应能力。

总结:

教育事业的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育的多元化、全球化、个性化、数字化和跨学科化是当前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这些趋势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发展。未来的教育事业仍然面临各种挑战,但只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创新,就一定能够实现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教育事业继续发展心得体会报告篇二

2010年,党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召开了新世纪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进入新的阶段。教育战线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要求,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稳步实施国家重大教育发展项目和改革试点,着力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深入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取得了新进展。

义务教育。

截至2010年底,全国2856个县(市、区)全部实现“两基”,全国“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100%。

由于学龄人口的逐年减少,小学校数、在校生数继续减少。全国共有小学25.74万所,比上年减少2.28万所;招生1691.70万人,比上年增加53.90万人;在校生9940.70万人,比上年减少130.77万人;小学毕业生1739.64万人,比上年减少65.56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到99.70%,其中男女童净入学率分别为99.68%和99.73%,女童高于男童0.05个百分点。

小学教职工和专任教师略有减少,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继续提高。全国小学教职工610.98万人,比上年减少2.57万人,其中专任教师561.71万人,比上年减少1.63万人。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99.52%,比上年提高0.12个百分点,小学生师比17.70∶1,比上年的17.88∶1有所降低。

由于学龄人口的逐年减少,初中校数、招生数、在校生数和毕业生数略有减少,初中阶段毛入学率和初中毕业生升学率继续提高。全国共有初中学校5.49万所(其中职业初中0.01万所),比上年减少0.14万所;招生1716.58万人,比上年减少71.87万人;在校生5279.33万人,比上年减少161.61万人;毕业生1750.35万人,比上年减少47.35万人。初中阶段毛入学率100.1%,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初中毕业生升学率87.5%,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

全国初中专任教师352.54万人,比上年增加0.74万人。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98.65%,比上年提高0.37个百分点。生师比14.98∶1,比上年的15.47∶1有所降低。

全国普通中小学校舍建筑面积141751.0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3000.52万平方米。小学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标学校的比例为55.48%,体育器械配备达标学校的比例为52.19%,音乐器械配备达标学校的比例为48.55%,美术器械配备达标学校的比例为47.64%,数学自然实验仪器达标学校的比例为54.62%,均比上年有所提高。普通初中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标学校的比例为69.53%,体育器械配备达标学校的比例为68%,音乐器械配备达标学校的比例为62.4%,美术器械配备达标学校的比例为61.67%,理科实验仪器达标学校的比例为74.55%,均比上年有所提高。

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寄宿生的规模达到3343.52万人,比上年增加14.56万人,占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总数的21.97%。其中,小学寄宿生数为1038.08万人,比上年增加57.11万人,所占比例为10.44%;初中寄宿生数为2305.43万人,比上年减少42.54万人,所占比例为43.67%。

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中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共1167.17万人,比上年增加170.07万人。其中,在小学就读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864.30万人,比上年增加113.53万人,增长15.12%。在初中就读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302.88万人,比上年增加56.54万人,增长22.95%。

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中农村留守儿童共2271.51万人,比上年增加47.27万人。其中,在小学就读的农村留守儿童1461.79万人,比上年增加28.82万人,增长2.01%。在初中就读的农村留守儿童809.72万人,比上年增加18.45万人,增长2.33%。

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

学前教育较快发展。幼儿园数、在园幼儿数、幼儿园园长和教师数均有增加。学前教育毛入园率有较大提高。全国共有幼儿园15.04万所,比上年增加1.22万所,在园幼儿(包括学前班)2976.67万人,比上年增加318.86万人。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共130.53万人,比上年增加17.75万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56.6%,比上年提高5.7个百分点。

特殊教育稳步发展。全国共有特殊教育学校1706所,比上年增加34所;特殊教育学校共有专任教师3.97万人。全国共招收特殊教育学生6.49万人,比上年增加0.09万人;在校生42.56万人,比上年减少0.25万人,其中在盲人学校就读的学生4.91万人,在聋人学校就读的学生11.26万人,在弱智学校及辅读班就读的.学生26.39万人。普通小学、初中随班就读和附设特教班招收的学生为3.97万人,在校生为25.96万人,分别占特殊教育招生总数和在校生总数的61.26%和60.99%。特殊教育毕业生人数5.89万人,比上年增加0.15万人。

高中阶段教育。

全国高中阶段教育(包括普通高中、成人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共有学校28584所,比上年减少1177所;招生1706.66万人,比上年增加7.80万人;在校学生4677.34万人,比上年增加36.43万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2.5%,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其中:

全国普通高中14058所,比上年减少549所;招生836.24万人,比上年增加5.90万人,增长0.71%;在校生2427.34万人,比上年减少6.94万人,下降0.29%;毕业生794.43万人,比上年减少29.29万人,下降3.56%。

普通高中专任教师151.82万人,比上年增加2.49万人,生师比15.99∶1,比上年的16.30∶1有所降低;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94.81%,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普通高中共有校舍建筑面积39821.83万平方米。普通高中设施设备配备达标学校的比例比上年有所提高,其中,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标学校的比例为80.61%,体育器材配备达标学校的比例为81.14%,音乐器材配备达标学校的比例为76.95%,美术器材配备达标学校的比例为77.83%,理科实验仪器达标学校的比例为84.63%,建立校园网的学校的比例为76.74%。

全国成人高中654所,比上年减少99所;在校生11.50万人,比上年增加0.03万人;毕业生9.02万人,比上年减少0.78万人。成人高中教职工0.47万人,比上年减少0.14万人,其中专任教师0.35万人,比上年减少0.08万人。

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包括普通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技工学校和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共有学校13872所,比上年减少529所;招生870.42万人,比上年增加1.90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招生总数的50.94%;在校生2238.50万人,比上年增加43.34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总数的47.78%;专任教师84.89万人,比上年增加0.61万人。其中:

全国普通中等专业学校3938所,比上年增加149所;招生316.61万人,比上年增加4.90万人;在校生877.71万人,比上年增加37.28万人;毕业生264.64万人,比上年增加23.12万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教职工43.50万人,比上年增加2.37万人,其中专任教师29.50万人,比上年增加2.27万人。

全国职业高中5206所,比上年减少446所;招生278.67万人,比上年减少34.50万人;在校生726.33万人,比上年减少52.09万人;毕业生230.20万人,比上年增加1.05万人。职业高中教职工40.32万人,比上年减少2.24万人,其中专任教师30.70万人,比上年减少1.45万人。

全国技工学校3008所,比上年减少69所;招生159.02万人,比上年增加2.27万人;在校生422.05万人,比上年增加6.73万人;毕业生121.64万人,比上年增加6.11万人。技工学校教职工26.63万人,比上年增加0.66万人,其中专任教师19.05万人,比上年增加0.41万人。

全国成人中等专业学校1720所,比上年减少163所;招生116.11万人,比上年增加29.22万人;在校生212.40万人,比上年增加51.41万人;毕业生48.81万人,比上年增加9.82万人。成人中等专业学校教职工8.53万人,比上年减少0.89万人,其中专任教师5.70万人,比上年减少0.56万人。

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稳步发展。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3105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6.5%。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2723所,比上年增加34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358所(含独立学院323所),比上年增加53所,成人高等学校365所,比上年减少19所。普通高校中本科院校1112所,比上年增加22所;高职(专科)院校1246所,比上年增加31所。全国共有培养研究生单位797个,其中高等学校481个,科研机构316个。

高等教育招生数和在校生规模持续增加。全国招收研究生53.82万人,比上年增加2.72万人,增长5.33%,其中招收博士生6.38万人,招收硕士生47.44万人。在学研究生153.84万人,比上年增加13.35万人,增长9.50%,其中在学博士生25.89万人,在学硕士生127.95万人。毕业研究生38.36万人,比上年增加1.23万人,增长3.31%,其中毕业博士生4.90万人,毕业硕士生33.46万人。

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共招生661.76万人,比上年增加22.27万人,增长3.48%;在校生2231.79万人,比上年增加87.13万人,增长4.06%;毕业生575.42万人,比上年增加44.32万人,增长8.34%。

成人高等教育本专科共招生208.43万人,比上年增加6.95万人;在校生536.04万人,比上年减少5.31万人;毕业生197.29万人,比上年增加2.90万人。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历教育报考965万人次,取得毕业证书62万人;非学历教育报考1103万人次。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高职(专科)全日制在校生平均规模为9298人,其中,本科学校为13100人,高职(专科)学校为5904人。

普通高等学校教职工215.66万人,比上年增加4.51万人,其中专任教师134.31万人,比上年增加4.79万人。普通高校生师比为17.33∶1。成人高等学校教职工7.71万人,比上年减少0.71万人,其中专任教师4.59万人,比上年减少0.45万人。

普通高等学校校舍总建筑面积为74604万平方米(含非产权独立使用),比上年增加2732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为2279亿元,比上年增加233亿元。

成人培训与扫盲教育。

全国接受各种非学历高等教育的学生332.89万人次,当年已结业712.56万人次;接受各种非学历中等教育的学生达5291.91万人次,当年已结业5986.37万人次。

全国职业技术培训机构12.94万所,比上年减少2.37万所;教职工47.31万人,其中专任教师24.23万人。

成人初等学校1.10万所,比上年减少0.31万所;毕业生98.04万人,比上年减少9.50万人;在校生86.58万人,比上年减少9.38万人。教职工1.54万人,比上年减少0.57万人,其中专任教师0.92万人,比上年减少0.32万人。

全国共扫除文盲90.26万人,比上年减少5.48万人;另有108.08万人正在参加扫盲学习,比上年减少6.78万人。扫盲教育教职工5.04万人,比上年减少1.12万人,其中专任教师1.95万人,比上年减少0.21万人。

民办教育。

民办教育持续发展。全国共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教育机构)11.90万所,比上年增加1.25万所;招生1300.45万人,比上年增加143.68万人;各类教育在校生达3392.96万人,比上年增加327.57万人。其中:

民办幼儿园102289所,比上年增加12985所;入园儿童711.63万人,比上年增加136.94万人;在园儿童1399.47万人,比上年增加265.30万人。

民办普通小学5351所,比上年减少145所;招生94.72万人,比上年增加10.70万人;在校生537.63万人,比上年增加34.75万人。

民办普通初中4259所,比上年减少72所;招生153.21万人,比上年增加4.74万人;在校生442.11万人,比上年增加8.23万人。

民办普通高中2499所,比上年减少171所;招生80.95万人,比上年减少0.42万人;在校生230.07万人,比上年减少0.06万人。

民办中等职业学校3123所,比上年减少75所;招生113.19万人。比上年减少14.85万人;在校生306.99万人,比上年减少11.10万人。另有非学历中等职业教育学生35.97万人。

民办高校676所(含独立学院323所),比上年增加18所;招生146.74万人,比上年增加6.60万人;在校生476.68万人,比上年增加30.55万人,其中本科在校生280.99万人,专科在校生195.70万人。另有自考助学班学生、预科生、进修及培训学生20.61万人;民办的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836所,各类注册学生92.18万人。

另外,还有其他民办培训机构18341所,929.78万人次接受了培训。

《中国教育报》2011年7月6日第2版。

教育事业继续发展心得体会报告篇三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教育事业也在不断发展和改革。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一直积极参与到教育事业的发展当中。通过这些年的实践和思考,我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和心得,下面我将结合自身的体会,谈谈教育事业继续发展的一些思考。

首先,教育事业的继续发展需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不仅是传递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在教育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更要关注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只有让学生全面发展,他们才能在工作和生活中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因此,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使其具备更高的竞争力。

其次,教育事业的继续发展需要关注教育的公平性。教育是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公平的教育是社会公平的基础。然而,在现实中,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依然存在。为了实现教育的公平性,我们需要加大对农村、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改善他们的教育条件。同时,我们还要加强对弱势群体的关爱和帮助,确保他们能够平等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第三,教育事业的继续发展需要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是教育事业最重要的力量,他们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决定着教育质量的高低。因此,我们应该鼓励和支持教师进行专业发展,提供必要的培训和学习机会,使他们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同时,各级教育部门也应该加强对教师的监督和评估,推动他们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第四,教育事业的继续发展需要关注教育体制的改革。教育体制是教育事业的基础和支撑。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我们需要不断推动教育体制的改革。首先,我们需要改革教育评价体系,从重视学科成绩向全面发展能力评价转变。其次,我们需要推动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最后,我们还要加强教育资源的共享,加大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提高教育的智慧化水平。

最后,教育事业的继续发展需要关注家校合作。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辅相成。因此,我们要加强和家长的沟通和交流,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家长要关心孩子的学习和成长,积极参与孩子的教育,与教师共同培养孩子的能力。同时,学校也要积极主动地与家长合作,共同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总之,教育事业的继续发展是一个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事业。只有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改革教育体制、加强家校合作,才能够推动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将继续努力,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育事业继续发展心得体会报告篇四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教育事业愈发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我国推动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和基石。教育是一个国家的未来,也是一个民族的未来。恰恰因为如此,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以下是本人从事教育工作这几年所体会到的心得。

一、从本地实际出发,让教育更贴近群众。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首先应该从本地实际出发,让教育更贴近群众。这一点我在我的工作中有着深刻的体会。在过去的工作中,我接触到的无论是小学生、中学生,还是家长,都对教育的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时刻关注基层的教育状况,了解群众的需求和意愿,从根本上改进我们的教育模式和方法。让教育真正成为群众对品质的期望和追求的体现。

二、加强教育事业的投入,提升教育质量。

另一点我深受触动的就是加强教育事业的投入,提升教育质量。在增加教育质量的背景下,我们不得不增加对教育事业的投入。教育投入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首要条件。发展教育事业不仅需要加大经费支持,还需要更多的高素质教师的加入。更需要推进教育对外开放,融入国际潮流,发挥国际合作和交流的积极作用。只有加强对教育的投入,才能真正地为国家、为教育事业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推进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高素质教师。

教育事业的高效发展就需要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就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高素质的教师。同时,要大力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和职业发展规划,改进教师职业评价和激励机制,进一步激发教师的教育热情和工作积极性。只有建立一流的师资队伍,才能真正的改善教育品质,满足人民对教育的新要求。

四、注重教育内容的创新,培养优秀人才。

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必须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强化职业教育特别是面向产业的实际教育,注重教育内容的创新。我们应该构建以创新性人才培养为基础的教育模式,完善以学生为中心、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培模式,培养一批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和现代化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教育内容的创新需要我们师生的共同努力,同时政府也应该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保障。

五、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机制,推进教育公平。

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机制也十分必要。我们应该以教育公平为核心理念,注重发挥教育测评的作用,对教育质量和教育资源进行科学的评估。同时,应该建立全球权威的教育评价排名机制,提高中国教育评价的全球影响力,推动中国教育公平和国际地位的进一步提升。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确实是人民群众的一个大生活问题,是促进整个国家和全民族社会进步的关键所在。在今天和未来,在任何时间节点,我们都应该始终牢牢把握教育事业这个重要的主线,通过举办科技公园、创新创业基地等活动,积极开展社区教育,充分发挥社区、家庭和学校的联动作用,共同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教育事业继续发展心得体会报告篇五

教育是国家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推进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保障。在当前国家发展的关键时期,我认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至关重要。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推动社会和谐,促进经济发展。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可以大量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提高社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此外,教育还能帮助人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推动社会公正和平等,促进社会和谐。而教育事业的优先发展也能为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

然而,教育事业发展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师队伍质量不高,教育体系滞后,教育质量参差不齐等,这些问题制约了教育事业的发展。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需要解决这些问题。

针对教育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大教育投入,实现教育资源均等化;提高教师待遇和水平,提高教师的敬业精神和责任心;加快教育体系改革,加强教育科技创新;加强教育质量监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五段:结语。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是推动国家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关键措施。我们应该深刻认识教育事业的重要性,发挥教育在国家发展中的核心作用,全面提升教育事业的质量和水平。这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共同推动。

教育事业继续发展心得体会报告篇六

近年来,我国的教育事业一直保持着蓬勃发展的势头。通过不断的改革和创新,我国的教育制度逐渐完善,教育资源得到了更加均衡的分布,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作为一名从教多年的教育工作者,我深深感受到这一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和进步,下面是我对教育事业继续发展的心得体会。

首先,教育改革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的教育改革不断取得新的成果。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从课程设置到教育评价,我国的教育改革覆盖了各个层次和领域。这些改革的推进,使得我国的教育更加贴近实际、更富有活力。例如,新的课程改革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到了重要位置,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改革的推进,注重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得教育真正成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过程。

其次,教育资源的平衡发展是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过去,我国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够均衡,城乡差距、区域差距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教育公平。然而,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和投入的增加,教育资源的平衡发展逐渐得到了改善。如今,越来越多的教育资源被配置到了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和偏远地区,教育条件逐渐改善,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机会。这一平衡发展的趋势使得每个孩子都有了平等受教育的权利,为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再次,教育质量的持续提高成为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目标。我国的教育事业不仅仅注重教育的普及,更加注重提高教育的质量。通过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学校的教育水平和教育科研的力度,我国的教育质量不断提高。近年来,我国的学生在国际比赛中的优异表现就是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体现。这种优秀的表现的背后是教育改革的积极推进、优秀教师的努力付出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育质量的持续提高将为我国的教育事业走向更加广阔的未来奠定基础。

最后,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趋势。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教育国际化成为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开始注重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学校之间的交流合作、教师的国际培训和学生的海外留学等活动逐渐增多。这种教育国际化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会,也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总的来说,教育事业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推进、不断完善的过程。通过教育改革、教育资源的平衡发展、教育质量的持续提高和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正朝着更加繁荣的方向发展。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将继续努力,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同时,我也期待教育事业能够继续发展,为每个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培养更多有才能、有担当的未来人才。

教育事业继续发展心得体会报告篇七

教育事业是社会发展中最为重要的领域之一,它承载着培养人才、增强国家实力的重任。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是我国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促进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在这个过程中,作为一名从事教育事业的工作者,我有着深刻的体会和心得,想与大家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2.教育事业是支撑国家未来的“根基”

教育事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是培养人才的垫脚石,也是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一方面可以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和综合素质,使每一个人都能够成为有用之才,另一方面还可以增强国家的竞争力和实力,使我们的国家更加强大、富强。因此,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牢记这个责任,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3.教育改革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有效保障。

教育改革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通过改革,才能够破除教育事业中的各种弊端,解决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促进事业的发展。在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增强教育思想、规划、设计、执行等方面的能力。此外,我们还需要不断地时刻关注教育市场的变化,了解学生和家长的需求,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经验,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知识体系,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4.爱岗敬业是教育工作者的基本素质。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学科水平,认真负责地为学生做好教学工作。同时,我们需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优秀人才,为国家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5.结语。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该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思路,修正自己的错误,不断进步、创新、拓展教育领域的新天地。同时,我们还应该团结一致、协作配合,共同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共同创造出更为美好的教育未来!

教育事业继续发展心得体会报告篇八

(一)发展环境。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新世纪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明了教育科学发展的方向,描绘了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各级党委、政府更加重视教育,各条战线更加支持教育,教育系统以饱满的热情投身于教育事业,教育改革发展开启了全新的历史篇章,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为时期教育改革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以来,我市教育改革发展成绩显著,全面实现了规划目标。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落实全面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教育经费投入持续增长,城乡教育统筹发展。义务教育提升工程顺利实施,“双高普九”和“教育强县”创建走在全省前列。高中阶段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育质量稳步提升。职业教育多元化发展,创建学习型社会取得初步成效。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入推进。高学历教师比例明显提升,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率先在全省实施了义务教育寄宿学生“蛋奶工程”,率先建立全覆盖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教育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跨入了教育大市向教育强市迈进的历史征程。

(二)战略重点。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关键五年。坚定不移地实施教育兴市、教育立市战略,在关天经济区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教育强市是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教育优先发展、率先发展,实现科学发展,更好的为在关天经济区率先崛起服务,是时期我市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重点。

教育要发展,关键靠改革。推进教育科学发展迫切要求把重大教育制度的改革创新作为重要着力点,全面推进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大胆冲破一切不利于教育科学发展的观念和体制,积极引领教育的变革和转型。

教育要发展,人才是根本。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迫切要求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摆在教育工作全局的突出位置,切实加强教师专业化建设。到年,初步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

教育要发展,条件是基础。增强教育的发展实力,迫切需要按照办一流教育、出一流人才的要求,加大对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投入,加快实施教育重大工程项目,推进学校标准化、信息化、现代化建设,加快实现人民群众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转变。

(三)战略主题。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坚持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能力为重,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坚持全面发展,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基本思路。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全面落实党的xx届五中全会、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切实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和人才强市战略,加快建设人力资源强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全面实现全市规划目标服务。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把育人为本作为根本要求,把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任务,把优先发展和改革创新作为根本保障,坚持尊重规律、科学发展的原则,正确把握和处理好优先发展和服务全局、促进公平与注重效率、扩大规模与提高质量、整体推进与分类指导、改革发展与维护稳定等重要关系,完善标准体系,推动改革试点,实施重大工程,不断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

(二)主要目标。

总体目标。全面提高教育服务和支撑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的能力,着力增强教育发展实力,为到年前率先在关天经济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基本建成教育强市。

教育事业发展目标。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城镇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全市学前三年幼儿毛入园率达到70%;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义务教育完成率力争达到97%以上,适龄儿童接受优质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程度进一步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8%,普通高中教育和职业高中教育协调发展。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0%以上。

教育服务社会目标。初步建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城乡教育发展一体化,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教育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中小学入网率达到100%;家庭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不断完善,家庭困难学生资助面得到进一步扩大;年前,新建5所特殊教育学校,全面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

教育支撑经济发展目标。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并举,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衔接;继续教育参与率大幅提升,基本形成远程开放教育体系和公共教育服务平台;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3.3年,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22%,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2019年。

教育制度建设目标。基本建立起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建立保障教育优先发展制度,完善教育公平促进机制,健全统筹有力、权责明确的教育管理体制。

(三)基本思路。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主题,以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为主线,以服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发展方式,积极发展学前教育,优质发展基础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支持发展高等教育,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和特殊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坚持均衡化、优质化、科学化、法制化战略,积极推进办学体制改革、管理体制改革、人才培养体制改革、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以“双高普九”和创建“教育强县”为总抓手,积极推进县域教育现代化建设。

抓住人才这个关键要素,加强办学条件这个基本保障,大力实施教育振兴八大工程,发挥教育信息化的先导作用,着力增强教育发展实力。

三、完善现代教育体系。

(一)加快学前教育普及发展。落实政府发展学前教育责任,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城市以普惠性幼儿园为主体,农村以公办幼儿园为主体,加大对民办园的扶持力度。县级政府制订学前教育机构布局规划,将学前教育切实纳入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规划并实施。市财政设立幼儿园建设专项资金,实行以奖代补,支持城镇小区幼儿园和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县财政要设立相应的专项建设资金。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设立专门机构,对学前教育实行统一归口管理。严格执行幼儿教师资格标准,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

(二)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把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探索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实施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际交流制度,探索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到区域内初中学校的办法,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和寄宿制学校管理的体制机制。实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考核和评估制度,继续推进“双高普九”工作,到年全面提高普及水平,实现全市县域“双高普九”全覆盖。

(三)突出高中教育优质发展。

优化布局。按照每20万人口设置一所、主要设置在县城或重点镇的原则,优化普通高中布局。到年,全市所有“2019年一贯制”学校和完全中学实行初中、高中分离。

改善条件。积极加强普通高中标准化建设,加大农村薄弱高中改造,缩小城乡之间普通高中办学水平的差异。年前,全市70%普通高中创建成省级标准化普通高中。鼓励有条件的县区率先实行免费高中教育。

提高质量。以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教育质量提升工程为载体,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全面落实课程方案,深化普通高中课堂教学改革。创造条件积极开设选修课,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指导。促进全市普通高中注重内涵、提高质量、打造特色。

(四)强化职业教育创新发展。

强化统筹管理。强化政府管理职能,将基础职业教育纳入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作为充分就业、改善民生、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基础。健全“政府统筹,分级管理,地方为主,社会参与”的管理体制,加大统筹力度,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规划,打破县域、行业、部门、学校类型界限,通过“合并、共建、划转”等方式,优化整合教育资源。协调发展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两类教育招生规模大体相当。

增强基础能力。继续实施县级职教中心建设工程、省级实训基地建设工程,开展省级示范院校建设工程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工程,全面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提高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水平。组织实施“精品(示范)专业建设计划”,引导学校根据区域产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优化专业结构和布局。推进“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行动计划”,努力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到年,高等职业教育招生总数达到7000人,在校生达到2万人以上;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规模稳定到6万人以上,规模在3000人以上的县级职业教育中心达到6所。

扩大培训规模。深入实施“人人技能工程”、“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工程”以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等,大力开展新型农民、农村实用人才和进城务工人员培训,提高劳动者综合素质。期间,新建1-2个国家级社区教育示范区和20所省级示范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年均为社会培养5万名技能紧缺人才,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30万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0万人。

(五)支持高等教育内涵发展。

支持文理学院建成综合性大学。加强高等教育合作与交流,吸引省内著名高校来办学或与我市合作办学。支持文理学院新增硕士学位点,发展研究生教育,办成省内和西部地区同类院校一流水平的综合性大学。根据市域经济发展需要,开设支柱产业和重点领域急需的专业,重点发展机械制造、航空航天、电子信息、采矿、建筑、旅游等专业群,探索与高新区、开发区、工业区联动发展的机制,促进人才培养链、科技创新链和产业链紧密结合。

推动职业技术学院特色发展。按照“突出重点,形成特色,创新模式,提升服务”的发展思路,重点建设好5个省级重点高职专业及相关专业群,搭建省级综合实验实训基地、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加快向高职本科教育发展步伐,建成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

发挥资源优势,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依托广播电视大学办学系统,构建市、县、乡(社区)、村一体化终身教育组织体系。适应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建设需求,发挥高等教育学校网络教育、继续教育资源优势,构建现代开放大学。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平台,实行优质课程资源共享,搭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大平台,满足学习型社会建设需要。

(六)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认真贯彻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和《省民办教育管理条例》,不断深化民办学校办学体制改革,依法管理各级各类民办学校。规范发展民办非学历高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稳步发展民办基础教育,积极发展民办学前教育。进一步完善民办学校法人治理结构,提高学校民主化、科学化管理水平。将民办学校招生、考试、学籍管理、教研活动、教学评估、师资培训、表彰奖励和教师编制等纳入统一管理。进一步规范民办学校教师人事代理制度,保障民办学校教师待遇,在资格认定、职称晋级、业务培训、社会保险等方面享有公办教师的同等待遇。严格准入制度,建立风险防范和信息公开制度,健全变更、退出机制。建立民办学校督导员制度。加强对民办教育的督导评估,规范办学行为。不断加大规范办学力度,依法对民办学校违法、违规办学行为进行查处,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改善民办教育发展政策环境,保持民办教育在全省的优势地位。

(七)推进特殊教育快速发展。把特殊教育纳入全市教育发展总体规划,各级各类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接收残疾人入学,不断提高残疾人受教育程度。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建立特殊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逐步提高特殊教育专项补助费,制定并提高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和特殊教育教师津贴。年前,建成市特殊教育学校和扶风县、眉县、岐山县、凤翔县特殊教育学校,改扩建陈仓区特殊教育学校。创造条件在市特殊教育学校设立残疾儿童学前班。适龄的视障、听障、智障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70%。

(八)引导终身教育协调发展。政府成立跨部门的继续教育协调机构,将终身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创新跨部门协调工作机制,整合全市教育资源,促进形成全民学有所教、学有所成、学有所用的终身教育体系。加快各级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建立终身学习制度,满足群众个性化学习和发展需要。

四、深化教育制度改革。

(一)建立教育“三个优先”制度。

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夯实政府发展和管理教育的责任,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充分发挥教育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

完善教育优先规划制度。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确立人力资本投资优先于物力资本投资,教育发展适度超前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则。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规划教育发展,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城乡统筹规划,社会资源分配要优先安排教育。认真落实关于推动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政策,组织实施好教育发展的重大项目。

完善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制度。统筹、优化财政收支结构,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

建立教育优先发展激励机制。完善县区党政领导干部履行教育优先发展职责督导评估与考核制度;开展教育优先发展县区评选,建立教育优先发展的表彰奖励制度。

(二)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健全完善教育经费管理体制。建立责权一致,事权、财权相统一的教育经费管理体制,由教育行政部门对教育经费安排提出计划,会同同级财政部门下达执行。

健全统筹有力、权责明确的教育管理体制。建立“省市统筹、以县为主、县乡共管”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注重发挥乡镇政府在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中的作用;依法完善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落实各级政府责任;完善“市县两级办学、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普通高中教育管理体制;健全“政府统筹、以市为主、行业参与、社会支持”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完善“省、市两级办学,以省为主”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

切实转变政府教育管理职能。履行统筹规划、政策引导、行业准入、资金拨付、信息服务等方面的职责,改变直接管理学校的单一方式,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依法保障学校行使办学自主权。建立教育决策公示、听证制度,重大教育政策出台前要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

(三)完善教育公平促进机制。

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坚持以输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完善资助管理体系。建立覆盖全学段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加大资助力度,做到“应助尽助”。强化各级学生资助机构行政职能,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提升监管效能。

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根据生源分布,合理规划、调整中小学布局,住宅区开发同步建设配套义务教育学校。规划教育布局时,要考虑周边环境,切实维护学生身心健康和保证正常教学活动开展。继续实施蛋奶工程,逐步扩大覆盖面。建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加快薄弱学校改造,着力提高师资水平,切实缩小城乡和校际差距,着力解决择校问题。

(四)推进人才培养体制改革。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的原则,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以发展学生的能力为重点,积极实施“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教改项目,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实践、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加大教育科研力度。以课改环境下课堂教学、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教育教学评价研究为重点,引导学校和教师积极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教育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兴趣特长,推进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工作向纵深发展。组建教育研究院。支持县区标准化教研室建设,构建市、县(区)、学校三级教研工作网络,充分发挥教育科学研究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先导性作用。

强化教育质量评价。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学、多样的教育教学评价标准,政府、学校、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参与教育质量评价活动。改进人才评价及选用制度,强化人才选拔使用中对实践能力的考查,建立以。

岗位职责。

为基础,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科学化、社会化人才评价发现机制。

(五)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的新型关系。明确政府管理权限和职责,明确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权利和责任,完善学校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机制。以公办学校财政拨款制度、人事管理制度改革为重点,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落实学校法人财产权,保障教师和学生的民主管理权。加强中小学校管理能力建设,推动中小学全面设立家长委员会,并使家长委员会有重大事项知情权、参与决策权、评价权、质询权、监督权。以服务为导向,完善各类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把育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到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加强学校常规管理、教学管理、预算管理和安全管理,切实提高学校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狠抓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倡导教师为人师表,关爱学生,严谨笃学,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研究制定师德师风考核评价办法,规范教师职业行为。树立师德典型,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健全教师管理制度。认真执行国家制定的教师资格标准,建立中小学教师队伍编制动态化管理机制和中小学教师队伍常态化补充机制。中小学教师采取“以县为主、县管校用”的管理体制,由市县两级教育行政部门实行统一管理、聘用、调配和职称(务)评聘。探索校长职级制改革,制订校长任职资格标准,促进校长专业化发展。编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要在教师编制和人事政策上给予保障;各级政府教育督导机构要将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纳入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定期进行专项督导检查。

完善教师激励机制。制定、推行中小学校长和教师跨区域定期校际交流政策、农村骨干优秀教师最低服务年限政策,建立到艰苦贫困地区从教的利益导向机制,对在农村和边远地区从教人员上浮基本工资的10%,鼓励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严格执行幼儿教师资格标准,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加强幼儿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将幼儿教师纳入中小学教师培养培训体系。

一、加强教育督导问责。

二、

发挥教育督导作用。坚持督政与督学、评估与监测、监督与指导并重,加强对县级政府和市级相关部门教育工作督导。开展对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的督导检查。加强对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双高普九”的督导检查,继续实施学校发展水平督导评估“316工程”。建立督导检查结果公告制度和限期整改制度。

健全教育督导机构。成立市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设置相对独立的教育督导机构,加强专职督学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加快县级政府教育督导机构标准化建设,到年全面完成建设任务。

严格实行问责制。主动接受和积极配合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对教育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以及司法机关的司法监督。加强对教育经费使用、教育重大建设项目的监察和审计。市委组织部、市政府教育督导室要完善县区党政领导干部履行教育优先发展职责督导考核机制,督导考核结果作为提拔任用、年度工作考核和问责的重要依据。

七、加大教育经费投入。

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各级政府统筹各项收入,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依法确保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年初预算和预算执行中的超收收入分配都要体现教育支出法定增长的要求。提高预算内计划投资用于教育支出的比例,从年起,市级预算内基本建设项目投资安排教育的比例不低于20%。确保市、县财政教育拨款占财政一般性预算支出的比例高于政府核定比例。完善财政、税收、金融和土地等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捐资、出资办学。完善捐赠教育激励机制,落实个人教育公益性捐赠支出在所得税前扣除规定。制定并切实落实教育建设项目减免收费的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企业资金投入教育,形成多元化的教育投资机制。

提高教育经费保障水平。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县级政府按规定足额预算拨付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管理和使用好中省生均公用经费补助。非义务教育实行以政府投入为主、受教育者合理分担、其他多种渠道筹措经费的投入机制,将学前一年教育纳入各级财政保障范围,提高普通高中财政投入水平,大力推行免费中等职业教育。

依法管好用好教育经费。建立责权一致,事权、财权相统一的教育经费管理体制,教育行政部门对教育经费安排提出计划,会同同级财政部门下达执行。加大对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和薄弱学校经费统筹支持力度。发挥财政资金导向调控作用,通过实施重大工程项目和改革试点,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加强教育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和提高效益。建立科学化、精细化预算管理机制,加强学校国有资产管理,提高使用效益。加强对教育经费分配和使用全过程的监督与审计,提高经费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规范办学行为,加强收费管理,严禁乱收费。坚持勤俭办学,反对铺张浪费,建设节约型学校。

三、加强组织领导。

四、

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推动教育优先发展、科学发展作为重要职责,及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逐级落实领导干部履行教育优先发展责任。建立各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定点联系学校制度。

加强和改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的作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加强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牢牢把握党对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加强民办学校党的建设,成立市属民办学校党的委员会,在市教育局党组领导下开展工作。在规模较大的民办学校建立党代表制度。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办学治校能力。注重党员培养和发展工作,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完善体现教育系统特点的惩治和预防腐朽体系,突出抓好教育行业的纠风工作,严肃查处用权力谋私己等腐朽行为。重视学校工会、共青团、少先队及学生会工作。

维护教育系统和谐稳定。建立稳定安全工作长效机制,完善各种。

规章制度。

落实目标责任。推进“平安校园”创建活动改善学校稳定安全设施积极开展安全教育增强师生安全防范意识。推进“警务进校园”工作保障校园安全与稳定。建立矛盾纠纷和安全隐患定期排查整改机制、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提高学校应急管理水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