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小学校劳动教育心得体会报告(通用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4 02:54:18 页码:14
小学校劳动教育心得体会报告(通用20篇)
2023-11-14 02:54:18    小编:ZTFB

心得体会是一种对自己学习和工作的反思和整理,有助于我们不断成长和进步。写心得体会要注意语气坦诚自然,既表达出个人真实感受,又兼顾客观客体。想要写一篇出色的心得体会,不妨阅读以下样例,或许能给你提供一些灵感和借鉴。

小学校劳动教育心得体会报告篇一

***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提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现代教育应当重视的重点,对于社会主义接班人、建设者的培養十分重要,因此教育建设应当做到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新时期下,现代大学生往往缺乏劳动意识,其原因在于现代大学教育侧重于理论知识,忽略了劳动精神的培养,同时受家庭教育影响,很多家长从小溺爱孩子,大学生自小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坏习惯,这种习惯也许会随着年岁增长淡化,但很难完全消失,代表大学生缺乏劳动精神。5月1日-5月4日对系部教师及17级、18级、19级学生分别开展劳动教育相关调查,得出以下结论;。

当前我校大学生均为95后学生,大部分学生处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状态中,从小学到大学,劳动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另外,目前我们的德育工作中也缺乏此类教育环节。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劳动以及社会实践的学时数比例远远低于在校总学时数。在学生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良习惯:

1、不尊重他人劳动成果。不尊重校内保洁及勤工俭学学生劳动成果。在学校中随处可见教室墙壁、书桌上的脚印和乱涂乱画的痕迹。随处可见的纸屑、垃圾,食堂里剩饭剩菜成堆。很多学生无视父母辛苦,在消费上大手大脚,铺张浪费,互相攀比。

2、劳动观念和劳动意识淡薄。很多大学生在学校组织的劳动活动中偷懒耍滑,一些必要的劳动比如个人清洁卫生也不愿意做,有的甚至在校期间没有打扫过寝室教室卫生,很少清洗自己的衣服和被褥,假期回家不愿意帮助家人分担家务,劳动意识淡漠,表现在学习上就是好逸恶劳,旷课违纪甚至考试时弄虚作假。

1、从家庭层面来看,独生子女政策及学业竞争压力,导致劳动在家庭教育中被忽视,学生在家里基本不参与家务劳动,家长也不主张孩子参与劳动锻炼。家长往往只关心孩子的学业成绩,只要努力学习,什么都不用干。

2、从学校层面来看,没有开设劳动教育相关课程,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培养较少。

3、从社会层面来看,学生在社会大环境影响下放松了对自身的要求,存在一些错误的思想,部分学生受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影响。一部分学生认为混张文凭只需拿到好分数,不需要有积极的劳动意识。学生之间的竞争也只是分数的竞争,没有人会对劳动的积极性进行竞争。同时受某些不劳而获错误思想的影响,导致出现看不起体力劳动、轻视劳动人民的现象。

通过调查,学生对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时代背景、重要意义和主要内容有所了解但了解不深入。学生普遍认为劳动教育有利于培养一个人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感恩意识,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培养自己的责任心,对于参与社会竞争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从小事入手,认真对待日常生活中水滴石穿的养成教育,入情入理地达到教育目的,帮助自我管理能力差、艰苦奋斗精神淡薄的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树立克勤克俭、奋发向上、开拓进取、严谨踏实的艰苦奋斗作风。倡导一种健康向上的生活理念。

2、加强劳动方面的教育。首先,加强劳动观念教育。劳动观念作为人们对劳动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人们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通过参加适当的体力劳动,树立科学的劳动观念,端正劳动态度,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当中,为弘扬中华民族热爱劳动的优良传统,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其次,进行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劳动人民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最直接创造者。国和民是密不可分的,爱国必爱民,爱民必爱国,这是爱国主义的基本涵义。再次,进行劳动技能教育。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对大学生进行必要的劳动技能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劳动技能教育不仅要通过劳动理论课教育,而且要参加适当的劳动,使大学生学会各种劳动的实际操作规程,以保证劳动的安全和劳动的质量。

3、积极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意志和品格。

劳动教育应符合学生发展特点,激发学生劳动热情。开展形式应多样化,通过社区义务劳动、三下乡活动、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军训、勤工助学等活动,让学生广泛接触社会,认识社会,在实践中培养劳动观念和热爱劳动人民的真正感情,培养全面人才,使大学生具有艰苦奋斗精神和健康向上的素质,锻炼大学生坚韧不拔、艰苦奋斗的意志品格。例如结合专业特点进行发明创造,实践操作,装扮校园,利用学校资源,开展结合社区义诊等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和绿化美化,普及校园种植。开辟专门区域种植花草树木或农作物,让班级、学生认领绿植或“责任田”,予以精心呵护。大力开展与劳动有关的兴趣小组、社团、俱乐部活动,进行手工制作、班务整理、室内装饰、勤工俭学等实践活动。广泛组织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班团队会、劳模报告会、手工技能展示,提高学生劳动意识。重视每一次劳动成果,可在班级举行成果展示,激发大家劳动热情、创造火花,体验活动乐趣。

4、完善劳动教育体制。

建立完善的劳动教育体制,使其更加规范化,日常化和习惯化。学校根据劳动教育需求,制定劳动教育计划,依照计划有序进行引导、实践教学,针对未能完成分配劳动事务或工作质量较低的学生,需要进行批评或处罚。

小学校劳动教育心得体会报告篇二

小学校劳动教育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许多方面,如劳动技能、职业道德、劳动观念等。在这次参与小学校劳动教育的过程中,我受益良多,收获颇丰。在我看来,小学校劳动教育教会了我许多珍贵的经验和技能,让我更好地了解了劳动的意义和工作的重要性。在本文中,我将分享我对小学校劳动教育的一些体会和感想。

在我还是小学生时,我第一次踏进了劳动教育的世界,那个时候我对此毫无概念,只能在师长的指导下逐渐领悟。最初的工作是清理教室里的笔屑和由毛巾做的擦拭板。在清理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一直在大声抱怨着,却无法完成任务。后来,老师注意到了我的情况,并告诉我完成任务需要发挥自己的耐心和毅力。我需要认真听从指导,并耐心地进行自己的工作。渐渐地,我开始在听从指导和认真工作中找到了乐趣,同时我也逐渐体会到了劳动的意义所在。

三、体验中感悟劳动带给我的益处。

随着劳动的进行,我渐渐地发现自己有了许多变化。首先,我比以前更勇于尝试做一些事情,不再对陌生的事情害怕。其次,在工作中我也逐渐发现了自己的潜力和优点。我平常不善于与同学相处,但在劳动过程中,我渐渐地发现自己很擅长团队协作,也越来越能够与同学合作完成任务。最后,我还体会到了劳动的快乐,从中我感受到了满足和成就感。

除了上述感受之外,我在劳动教育过程中还获得了一些珍贵的经验。最重要的一点是学会了如何发挥团队合作的优势和完善个人技能。在团队协作中,一份合力和互相支持是非常重要的,而完成自己的任务则需要熟练的技能和原则性的执行力。其次,在劳动教育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成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我们付出时间和努力、在路上不断调整。因此我也学会了如何自行调整、能够承担团队责任并在劳动过程中表现出自己的特长与能力。

五、结论。

总的来说,在参与小学校劳动教育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变得更有耐心,更有毅力,也更注重品质。通过劳动学习,我不但掌握了许多技能和知识,还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如何处理动态情况和如何安排时间。这些知识和经验不仅有助于我现在的成长,它使得我更加有信心和热情去面对未来的挑战。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也希望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和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掌握更出色的领导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成为一个更全面、自信和有价值的人。

小学校劳动教育心得体会报告篇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有用人才”“时代新人”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具备劳动的素质,能够弘扬劳动精神、崇尚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习近平总书记把劳动教育纳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之中,提出“德智体美劳”的总体要求,丰富发展了党的教育方针。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学生的劳动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劳动素质,对学生的成长和国家的发展意义深远。

加强辛勤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奋斗精神。《周易》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改善民生、创造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保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从一定意义说,学生德行的养成、奋斗精神的培养始于辛勤劳动教育。引导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能辛勤劳动并以此为荣,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信念,这是教育的重点与方向。在教材设计中,鼓励学生从小主动辛勤劳动,践行孝敬父母、尊重老师、乐于助人等德行,通过日积月累的点滴劳动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教学中,以体验式教学使学生感悟自身的变化与成长,理解辛勤劳动对于丰富和发展自我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在未来学习生活中努力奋进、自主追求与实现梦想的勇气。

加强诚实劳动教育,培养学生诚信品质。所谓“诚实劳动”,在于敬业实干,热爱并踏实做好自己的工作,充分发扬工匠精神;还在于发乎本心,遵循天道。习近平总书记在讲到“诚实劳动”对国家发展、人民生活的意义时指出,“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诚者,天之道也。”每个人要从集体利益出发,不弄虚作假、消极怠工,要诚实劳动,遵守职业道德,学习并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努力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在诚实劳动教育的实践中,重在学生“诚”的品质的培养。在教材设计中,案例式“探究与分享”栏目能够塑造劳动楷模形象,用榜样力量引导学生践行以“诚”待劳,以实干实现自身价值;设计“拓展空间”“相关链接”等栏目,将“诚实劳动”提升到劳动者的义务与使命的高度,从更深层次意义上提高学生的劳动素质。

加强创造性劳动教育,提高学生创造能力。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经济发展与科技创新紧密结合。这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通过提倡“创造性劳动”,重点培养一支专业技能过硬、自主创新能力高的新型劳动者队伍,以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实现教育、科技与经济三者协调统一发展。在教材设计中,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阅读感悟”等栏目讲述古代人民劳动创造改变生活的故事,激发学生创造的热情。

其实是学校和家长都普遍重视学习成绩,而对劳动教育关注不足。甚至,父母为了让孩子专心学习,衣来伸手,饭来找口,几乎变相剥夺了孩子劳动的权利,导致很多孩子缺乏正确的“劳动观”。不会做饭、不会洗衣服、不会料理家务、不珍惜粮食,认为父母的大包大揽天经地义,乱扔垃圾不珍惜环卫人员的劳动等等。久而久之,缺乏自理能力,不懂得自强感恩,甚至形成以体力劳动为耻的错误观念。

最近湖北省发布《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若干措施》,要求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学校要对学生每天课外校外劳动时间作出规定。各地各学校可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中安排劳动教育课程,可与综合实践活动、通用技术等课程进行必要统筹。职业院校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开展劳动教育,其中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不少于16学时。普通高等学校要明确劳动教育主要依托课程,其中本科阶段不少于32学时,并开展必要的劳动实践体验。将劳动素养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并将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作为高一级学校录取的重要参考或依据。

我国中小学劳动教育时废时兴,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当前劳动教育缺位成为中小学教育的严峻现实,在家庭中被“软化”、在学校中被“弱化”、在社会中被“淡化,现状不容乐观。

从家庭层面来看,独生子女政策及学业竞争压力,导致劳动在家庭教育中被忽视,学生在家里基本不参与家务劳动,家长也不主张孩子参与劳动锻炼。家长往往只关心孩子的学业成绩,只要努力学习,什么都不用干。

从学校层面来看,劳动与技术课程开设率低,课时经常被占用,师资、场地、经费缺乏,劳动教育无计划、无考核。有些学校甚至把劳动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劳动多教育少,忽视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培养。

从社会层面来看,“学而优则仕“等传统观念及“一夜暴富”等不劳而获错误思想的影响,导致看不起体力劳动、轻视劳动人民的现象客观存在。

(一)调查目的。

本次调查我们团队在各自的家乡进行开展,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引领广大青年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锤炼过硬本领、投身强国伟业,从劳动教育开展现状以及劳动教育的普及程度等方面着手。通过微博、qq、微信等新媒体平台进行宣传,将调查得到的数据用直观的图文、表格、公益宣传片等方式展示。同时我们团队进行关于劳动教育的科普和调查问卷,旨在让更多的人了解劳动教育、重视劳动教育。

(二)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以团队成员家乡范围内的教育管理工作者、教师和学生群体,针对生源地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开展情况进行了线上云访谈和线下调研。调查对象覆盖了各个年龄阶段及不同文化层次的人群,并尽可能的扩大了调查范围,以使获得的数据更加真实有效。

(三)调查方法。

1.会议调查法:召集组员用座谈或讨论的形式,谈谈本次调查课题的情况以及他们对此课题内容的认识,提出建设性意见。

2.问卷调查法:以抽样问卷调查为主,结合文献资料的查阅来进行记录,并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形成结论。

3.访谈调查法:活动过程中结合实地访谈进行调查。政府部门以访谈为主。

4.文献调查法:结合网络资源、报刊杂志等文献资料进行调研分析。通过知网、中国期刊、万方数据库等查阅劳动教育的相关知识。

5.统计调查与综合归纳法:对问卷调查、访谈结果进行统计与总结,高度凝练、集成,提炼观点,围绕着政府的相关政策的落实情况等总结成调查报告,最终形成相关论文。

(四)问卷调查。

此次实践活动以“关注劳动教育,丰富教育内涵”为主题,并为之精心设计了问卷。全队共15人,共同选择出了内涵相对全面、覆盖面广的调查问卷。包括16道选择题以及一道主观题,选题方面比较贴切且符合当下的社会环境实际情况,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

(五)访谈调查。

(六)调查过程。

2020年7月26日,在队长的组织下于腾讯会议举行了团队的第一次会议,会议伊始,队长艾丽丝简单的介绍了一下团队调查目标和方向。随后,每个队员都进行了自我介绍,进行初步的认识,并根据大家的能力将团队分为宣传部、组织部、和秘书部三个小组并选出部长,接下来,副队长对各部门工作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队长对本次暑调活动进行前期工作的安排,对团队工作提出了相关建议。

2020年7月29日下午2点30分,组长交流会于腾讯会议成功召开,队长及各组组长参与本次会议。各组进行了前期准备工作记录汇报,秘书部负责人指出秘书部在前期进行了分工合作查阅资料,并对其归纳总结;组织部负责人表明组织部已初步拟定调查问卷;宣传部负责人则表示宣传部已完成预热活动中h5、宣传视频、海报的制作。随后各组组长对访谈内容以及形式展开讨论,确定问卷调查方向。最后,队长强调了团队纪律,并希望团队各组能通力合作,顺利完成此次任务。

2020年7月30日12点30分,劳动启航实践队第二次会议于腾讯会议顺利召开,实践队全体成员参加会议。队长确定了前期准备完成的时间,并对后面正式的工作进行了简要的安排。随后各组组长分别进行了发言,首先是秘书部负责人强调了活动过程中的礼貌问题,并表示提出的问题要由浅入深,要有针对性;接着宣传部负责人对宣传材料的相关要求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最后组织部负责人对活动纪律以及活动期间的安全问题进行了强调。在此之后,副队长对其进行了总结,并建议每次访谈后能写下自己的心得。

2020年8月1-4日,是劳动启航实践队成员正式开展社会调查,大家依据原定计划,在这4天进行线上的问卷发放和线上线下的云调查活动。因为疫情的原因,虽然大家不能同往常一样展开集体调查,在各自的家乡积极的进行着暑调活动,在这几天的调查过程中,队员们发现有很大一部分人对劳动教育并不了解,而且学校里也没有开设过相关的课程。针对这一现象,队员们在访谈的过程中也对劳动教育进行了科普。

2020年8月4日12点20分,劳动启航实践队第三次全体会议于腾讯会议成功召开,劳动启航实践队全体成员参加会议。首先,副队长对前期工作进行了总结,并鼓励大家在后期的实践中再接再厉。接着秘书部负责人针对采访对象提出相关要求;随后,宣传部负责人主要说明了照片拍摄和上传的相关问题;之后,组织部负责人再次强调了在暑调期间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注意个人安全;接下来,队长进行后期工作的安排部署,并且呼吁大家在访谈结束后,为采访者科普有关劳动教育的具体内容。

2020年8月5-7日,劳动启航实践队展开针对学校和教育机构的访谈,进行线上的问卷发放和线上线下的云调查的形式。虽然天气炎热,但是每一个队员都没有懈怠,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方案。发现相对于学生而言,老师对劳动教育的相关知识了解更加充分。8月7日,生命科学学院劳动启航实践队顺利地完成了所有云访谈任务。在这7天时间里,劳动启航实践队的成员们依照预期设想按时按量地完成了任务。

2020年8月8日上午9点,劳动启航实践队第四次会议于腾讯会议顺利开展,劳动启航实践队全体队员参加本次会议。队长对后期做出了详细的安排,强调了报告格式等具体要求,并指出了各个材料的上交时间点。随后,副队长对数据分析提出了要求,强调了图表、内容选择等细节。

本次活动因为疫情原因是各个队员在各自的家乡进行的,在调查的时候扫码填写电子问卷,回收问卷共192份,有效问卷份,总体的有效回收率为%。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采用excel进行图表分析。

(一)调查结果。

1.调查对象的性别和人员类别。

此次问卷调查及访谈对象的性别结构(如图1所示)相差有点大,主要是女性占75%,这可能与我们实践队的队员一大部分为女生有一定的关系,而男性相对较少,占有效调查的四分之一。其次,在人员年龄上(如图2所示),调查对象涵盖了不同年龄阶段的群体,其中在18-24岁之间占大多数,基本上为实践队的同龄人,有159人,其次是40岁以上的,这群人为实践队的成员父母,有12人,而其他年龄阶段的人较少,各7人。但是本次调查涉及的人员年龄正是关键时期的,青少年接受和了解信息比较全面和快速,保证了调查结果的代表性和可信性。

2.对劳动教育现状的了解程度以及通过什么方式了解的。

在调查的人群里,自认为非常了解的只有4%,有接近一半的人比较了解,占总人数的48%,还有21%的认为自己对劳动教育一点也不了解。调查对象主要是通过观看新闻和网上了解的,其次是通过老师的讲解,由此可见,学校及老师在这方面还是不够重视,最主要的还是通过新闻和上网。

3.对于出台劳动教育的相关政策和开展劳动教育最佳时间的看法。

在调查对象中,大家比较偏向于有利于提高动手和动手能力,占31%,有28%的调查对象认为有利于思维能力的全面培养,但是,这四种看法的人数相当,大家各有自己的看法。其次,有接近一半的人认为劳动教育最佳时间为12-18岁,但是也有不少认为是5-12岁,这占总人数的39%,还有10%的人认为18岁以上是最佳教育年龄,剩下的则认为1-5岁比较适宜,这符合了“教育要从小抓”的理念。

4.认为我国中小学存在的劳动教育问题。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如图7所示),很多调查对象认为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忽略和轻视劳动教育,劳动课经常被占用,还有就是把劳动作为惩罚手段。这些都会导致中小学生劳动意识缺失,以及对劳动有一种抵抗情绪,不能正确的认识劳动的意义。

5.认为高校大学生劳动观念缺失的原因。

如图8所示,经调查认为大学生劳动观念缺失主要是自己养成的懒惰习性,也有33%的人认为是因为当今的社会风气,轻视劳动的消极影响。当今社会,像环卫工人刚刚扫过地行人又扔垃圾,这种不尊重劳动的行为比比皆是,让人心寒。

在调查对象中,有大部分人认为可以通过增强劳动价值观、劳动精神等教育内容、加大劳动实践活动基地建设力度以及增强各种劳动实践活动的形式和次数等方式进行。大学生直接面向劳动、直接对接职业的劳动后备军,比中小学生更迫切地需要带着全面系统的劳动素养走上工作岗位。所以高校需要找到合适的方法对大学生进行劳动教育。

在调查中(如图所示),大家认为进行一定量的劳动实践活动和开展劳动教育技术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当然作为家庭的一份子,进行家务劳动也是职责所在,不可推卸。学校还可以举行一些手工制作活动,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大家对于劳动的兴趣。

1、要充分认识劳动教育的教育价值与时代意义。劳动教育是以劳动为载体的教育形式,重在找准劳动和教育的结合点,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培育学生的劳动观念,提升学生的劳动能力,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为成就青少年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基础。

2、要准确把握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的和谐统一关系,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劳动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形成勤俭节约、踏实肯干、意志坚定、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可以促进学生形成基本的生活生产劳动技能、初步的职业意识、创新创业意识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可以促进学生强健体鬼,形成健康身心和健全人格;可以促进学生在劳动创造中形成发现美、体验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意识和能力,从而提高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为此,要基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进-步明晰学校的办学目标与特色发展,推进立树人根本任务落实。

3、要构建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模式多样、机制健全的劳动教育体系,把劳动教育融入劳动课程、校内外劳动实践、家务劳动等各环节,促进理论学习与应用实践贯通,实现学以致用。

4、要创新劳动教育的途径及方式方法。要坚持思想引领,不仅让学生学习必要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更要通过劳动帮助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要坚持有机融入,有效发挥学科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劳动教育功能,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形成劳动光荣、劳动伟大的正确观念。要坚持实际体验,让学生直接参与劳动过程,增强劳动感受,体会劳动艰辛,分享劳动喜悦,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提高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要有正确的态度。让孩子知道是为了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培养责任感、义务感、独立性、自信心等良好品质。要放手让孩子去干,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会做。当然,成人要给以具体指导、帮助,督促孩子按时把事情做好,千万不可包办代替。

6、要提高孩子参加家务劳动的兴趣。孩子年龄小,劳动目的性不强,往往把劳动与游戏相混淆。可通过游戏来提高孩子劳动的兴趣。

另外,劳动内容要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不能太复杂,以自我服务为主;时间也不能太长,否则会使孩子过度疲劳,影响劳动效果,甚至产生厌恶劳动的情绪。

7、劳动要有具体的分工。对劳动要进行具体分工,明确各自的任务,还应提倡协作。

8、适时地进行表扬。当孩子认真地做完一件家务事,要及时地给以肯定,最好的方法是让欣赏孩子的劳动成果,使他产生自豪感,或亲切的拥抱,夸-声真能干。

通过这次劳动教育的实践活动了解到,大家普遍认为劳动教育应该从小培养,从小养成一个好的习惯才是根本,当然,劳动教育是一个持续的教育过程,讲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劳动教育,是孩子全面成长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做劳动教育是为了让青少年懂得,幸福生活建来源于辛勤劳动。但可惜的是,劳动教育已经了最容易被忽视的教育,劳动与技术课程经常被占用,师资、场地、经费缺乏,劳动教育无计划、无考核;有的把劳动当惩罚手段,劳动多教育少,忽视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培养。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把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提升到了新高度。各级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加大对劳动教育的重视力度,而当务之急是要思考和研究如何让劳动教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在全社会营造关心支持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

劳动教育要落地生根,必须转变观念和评价机制。落实劳动教育,应该把学生劳动课程学习、劳动实践锻炼、创新性劳动成果以及劳动习惯养成、劳动品质形成,纳入全面的考核评价内容,以充分调动中小学校重视劳动教育、践行劳动教育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参与劳动、热爱劳动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五育本应并重,要真正夯实劳动教育,必须改变目前对教育"唯分数”的社会需求,将“育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使命,把劳育作为树德、增智、强体、育美、悦心的重要手段,让劳动教育成为孩子的"成长营养”、终身受益的法宝、撬动幸福人生的强而有力的支点。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认为大学生是劳动教育中的不可或缺的一个群体。大学生也需要通过劳动教育不断完善自己,其作为直接面向劳动、直接对接职业的劳动后备军,比中小学生更迫切地需要带着全面系统的劳动素养走上工作岗位。劳动教育可以使我们更加了解社会,提升我们的修身,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与意识,从而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大力推进劳动教育,对个体来说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对于社会来说,全社会都应该尊敬劳动模范,弘扬劳动模范精神。让诚实劳动、勤勉工作成为社会的好风气;对于国家来说,一个健康向上的民族,就应该鼓励劳动、鼓励就业、鼓励靠自己的努力养活家庭,服务社会,贡献国家。

劳动教育要落地生根,必须力求家校协同跟进。落实劳动教育除了学校精心构建劳动课程体系,有效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外,还应该把家校协同共育作为突破口,鼓励家长成为劳动教育的指导者、参与者和同行者。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所学校,也是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场所和起锚地。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更是孩子劳动启蒙教育的主导者和首席老师。家长一方面要通过日常生活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引导孩子扣好劳动教育的第一-粒扣子。另-方面要把家庭劳动日常化,有意识地安排孩子洗碗洗衣、扫地擦窗、淘菜做饭、叠被铺床、整理衣橱,让孩子有更多“童稚携壶浆”的劳动实践,让家庭发挥出劳动教育基地的最大化作用。特别是目前孩子宅家抗疫,在居家学习的同时,更应该让孩子在更多的家务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学习劳动技能,增强劳动意识,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1]劳动教育.在线汉语字典。

[2]任海滨,人民教育出版社政治室党支部,新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的意义。

[3]季平,民进黑龙江省委会,2019.03.01。

小学校劳动教育心得体会报告篇四

中学劳动教育是培养学生勤劳实干精神和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它不仅仅是一门科目,更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近期,我们班级进行了一次劳动教育报告,我深受其启发。在这次报告中,我了解到了劳动的重要性、正确的劳动态度以及劳动的成就感,这些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二段:劳动的重要性。

在报告中,我了解到劳动是人们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基础。通过劳动,我们能够获取到生活所需的物质财富,同时也能够锻炼我们的身体和意志。劳动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物质需求,更是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让我们更好地适应社会。通过这次报告,我意识到劳动是一种尊严和幸福的体验,我们应该珍惜并充分发挥劳动的作用。

第三段:正确的劳动态度。

在报告中,我了解到正确的劳动态度对于我们的成长至关重要。劳动不仅仅是一种义务和任务,更应该是一种乐趣和责任。通过劳动,我们能够体验到付出的价值和快乐,从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同时,在劳动过程中,我们需要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努力克服困难并开拓创新。只有保持正确的劳动态度,我们才能够真正从劳动中受益,并在工作和生活中取得更好的成果。

第四段:劳动的成就感。

在报告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劳动的成就感。劳动不仅仅是一种付出,更是一种回报。通过劳动,我们能够创造出一些实实在在的成果,并从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这种成就感不仅仅是对自身劳动成果的认可,更是对自身价值的肯定。通过这次报告,我深刻体会到了劳动的重要性和意义,从而更加珍惜劳动的机会,更加努力地投入到劳动中去。

第五段:结语。

通过这次劳动教育报告,我对劳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劳动是我们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我们应该珍惜劳动的机会,保持正确的劳动态度,并从中获得成就感。劳动教育不仅仅是一门科目,更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希望未来能够继续开展类似的劳动教育活动,让更多的学生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并从中受益,实现自身的价值和梦想。通过劳动教育,我们能够变得更加勤劳实干,更加自信和成功。

小学校劳动教育心得体会报告篇五

前言:劳动作为重要的技能之一,对人类历史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在城郊小学教育中,就要从培养学生劳动能力出发,明确教育重点与要点,结合当前教育发展形式,解决教育中得到问题。教师也要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掌握学生劳动能力情况,制定适合教育计划,确保教育的顺利开展。

思想的提升才能确保行动的顺利开展。因此在城郊小学教育中,就要从转变家长与教师观念入手,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将学生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一些家长在教育中认为孩子只需要学习好知识就可以了,并不需要完成家务活等。也正是受到这一思想的影响,使得许多孩子自理能力不足。所以针对这一现象,就要做好思想观念的转变工作,发挥劳动教育作用。第一,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的教育理念。通过创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在树立榜样吧的基础上做好转变工作,以理性的角度面对孩子存在的问题,采取正面积极的教育方法,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第二,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在教育中要发挥家长引导作用,保护孩子的心理健康。第三,转变家长教育观,主动帮助学校开展教育工作。学校通过开展家长会、专题讲座等方式,组织家长参与活动,在活动中转变自身态度,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1]。

(一)落实保障机制。

首先,转变城郊小学劳动教育现状,打造综合素质高与专业实力强的教育团队,保证薪资待遇等方面的合理性,确保劳动教育队伍的稳定性。同时还要结合城郊小学教育特色,邀请专业人员参与教育工作,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校中也要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培训,在更新知识的基础上提升专业实力,实现劳动教育职业化发展。其次,加大资源开发力度。由于劳动资源比较丰富,所以在城郊小学教育中就要从开发利用周边资源出发,做好场所与实践基地建设工作,展现劳动教育优势,满足劳动教育发展需求。最后,做好监督与管理。相关部门要主动落实上级要求,加大监督与管理力度,主动将劳动教育纳入到教育计划中,完善教育评价机制,获取信息反馈,整合教育内容。进行劳动教育评价就要从完善评价体系出发,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坚持从多样性与灵活性出发,真正将劳动教育落实到具体中去,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2]。

(二)明确教育渠道。

首先,从学科融入出发,展现劳动教育优势。由于劳动教育注重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所以就要主动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展现教育优势。通过将劳动教育理念融入到日常教育中,在展现劳动教育功能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锻炼学生劳动能力。如语文、品德教育有着丰富的劳动内容,所以教师需要挖掘不同学科中的劳动教育素材,实现劳动教育与艺术教育的融合,展现教育作用,挖掘教育资源,提高教育的全面性。

其次,引入劳动活动。

第一,班级作为学生参与劳动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就要采取多样化活动,如手抄报、黑板报比赛等,锻炼学生的自理能力,提升学生对劳动的认识。第二,虽然小学生主要以家庭与学校教育为主,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接受到社会教育。因此在教育中就要从加强与社会联系出发,利用公益活动等来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第三,将劳动教育与少先队活动结合在一起,展现教育优势,发挥教育作用。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街道义扫活动等,让学生感受到劳动的意义。通过开发城郊小学周边的资源,可以建设一些劳动教育设施,为城郊小学劳动教育提供有利条件,让学生的劳动和学习有一定的物质基础。例如,可以结合本地特色,因地制宜开发园艺、养殖或者种植等校本课程内容。让学生借助“农耕园”进行劳动学习。教材内容可以是本校教师编制的,能够拓展当前劳动教育的渠道,有效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提升学生的劳动参与热情。在学校生活中,培养学生劳动过程中的集体意识,让学生认识到学校是每个人的“大家庭”,班级是一个个“小家庭”,每个学生都是这个家庭中的一员,需要爱护环境并且为家庭负责,在午后放学之后安排学生负责洒水或者清扫工作,利用这种劳动教育引导学生,发挥正面效果。

最后,落实课程要求。第一,在城郊小学开展劳动教育时要确保课时的充足性,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课程作为开展学校教育的重要形式,就要结合劳动教育特点,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借助实践活动转变学生思想认识。所以城郊小学教育中需要严格按照新课标中的内容,落实相关课程,严禁出现占用等现象,同时还要制定教育计划,布置劳动内容,确保学生能够得到充分的锻炼。在学校中也要认识到课程灌流的重视度,真正将课程与课时落实得到具体中去,确保教育的顺利开展。教师在教育中需要严格按照就地取材原则,掌握学生需求,与本地具体情况进行融合,挖掘适合的教育资源。在讲述劳动知识时还要增加观念、技能与习惯等教育内容,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鼓励学生将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活动中去。第二。丰富教育内容。由于城郊小学有着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在开展劳动教育时要坚持从内容丰富与具体出发,严禁将单纯的体力劳动等作为教育重点。而是要从不同的教育形式出发,在保证内容丰富的基础上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彰显劳动教育优势[3]。

(三)开展家校合作。

在城郊小学学生劳动教育中,家庭作为重要的教育组成之一就要从展现家庭教育作用入手,利用家长的言行与观念对学生产生出积极的影响。所以在教育中需要学校主动与家庭之间进行合作,确保教育思想的准确性,为学生劳动教育开展奠定基础。家庭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基础环节,就要加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配合,对教育内容进行补充与延伸。首先,共同探讨适合的教育方法,制定科学教育方法,保证被教育全面性。其次,要建立出高效的沟通渠道,借助微信、网络等方式推送相关信息,实现资源共享,便于双方掌握堆放情况。最后,探索适合的教育机制,借助家长会等方式与家长沟通,掌握学生情况。同时还可以向家长提出教育标准与要求,发挥家长监督作用。家长只有鼓励与支持孩子参与劳动,才能转变孩子的价值观念,才能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则要及时为家长提供指导与帮助,确保教育的科学性,实现劳动教育目标。

结语:综上所述,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就要从创新劳动教育内容入手,结合城郊小学教育特点,真正将劳动教育内容纳入到教育计划中去,发挥劳动教育作用,促进学生的未来发展。教师也要主动与家长进行合作,探索适合教育方法,提高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邓晓燕.对城郊学生劳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基础教育研究,2013,(17):5-7.

小学校劳动教育心得体会报告篇六

春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也是家庭团聚的时刻。然而,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变动,不少家庭的传统习俗逐渐淡化,孩子们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也不再像以往那样深入。为了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提倡劳动精神,我所在的学校特别组织了一次春节劳动教育报告。在报告中,我收获了很多,也深深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劳动精神的重要性。

首先,报告强调了劳动是人类基本的社会活动之一。报告中指出,“劳动是一种通过人们的智慧和体力创造出产品或者完成任务的有目的的活动。”这句话让我明白了劳动不仅是为了挣钱养家糊口,更是一种体验和创造的过程。劳动不仅能够磨炼人的意志和品质,还可以培养人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没有劳动就没有文明社会的进步。通过劳动教育报告,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劳动的重要性,也对劳动有了新的认识。

其次,在报告中,讲到了春节期间的传统习俗和风俗。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被视为一年之计的重要时刻,在我们的心中具有特殊的意义。通过春节劳动教育报告,我了解到了春节的源起,以及其中的一些传统习俗。比如贴对联、扫尘、剪纸、放鞭炮等等,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传统。这些习俗虽然在现代社会可能已经逐渐淡化,但是我们不能忘记它们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和智慧。劳动教育报告让我重新认识到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也激发了我研究和传承传统文化的兴趣。

接着,报告还提到了春节期间的志愿服务和慈善活动。报告中指出,“春节期间,我们应该关注弱势群体,用自己的力量和行动温暖他们的心。”这句话让我想起了以前的春节,在家人的陪伴下,我总是只安心于吃喝玩乐。然而,现在我明白了春节不仅仅是家人团聚的日子,更应该关注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劳动教育报告让我认识到了自己身处幸福的背后,仍然有无数的人需要帮助和关爱。作为新一代的青年,我们要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和慈善活动,用自己的行动去关注社会,并做出贡献。

最后,对于我个人来说,通过春节劳动教育报告,我除了对劳动和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外,还明确了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我意识到,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应该传承和创新传统文化,通过劳动实践来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我要坚持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总之,春节劳动教育报告让我对劳动和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明确了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我们应该传承和发扬下去。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使命,通过劳动和行动,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让我们共同努力,让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劳动的光芒下绽放出更加璀璨的色彩。

小学校劳动教育心得体会报告篇七

为了研究网络环境对中学生的影响,进一步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厦门市教育局专门成立了“网络德育专题调研组”。调研组采用分层随机取样的方法,以无记名方式对399名中学生(初中占34.1%,高中占65.9%)、222名中学生家长(文化程度为识不多、小学初中、高中以上的分别占4.1%、40.3%、55.2%)、257名中学教师进行了抽样调查。同时,还通过社区走访、个案访谈等方式进行调查,分别召开了中学生、家长、教师和社会各界4次座谈会。

互联网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广大中学生。调查显示,93.5%的中学生表示对网络感兴趣,并有11.4%的中学生认为“很长时间不上网是令人难以忍受的”。我市中学生的上网率高达92.1%,其中有24.5%的中学生是互联网上的常客。75.8%的中学生每月上网的总时间在10小时之内,而6.8%的“网虫”则超过了30小时。周末和节假日是中学生们上网的高峰时段;9%的中学生表示平时每天的课余时间都能够上网,21.3%的中学生上网时间并不固定;35.5%的中学生能自我约束在每次1小时内,24%的中学生每次要在网上滞留3小时以上,24.5%的中学生则不固定。

与孩子们相比,家长和教师们则大为逊色。45.2%的家长表示不了解网络为何物,没上过网的高达69.2%,只有7.7%的家长经常上网。大部分教师的上网时间少、上网经验明显不足。26.7%的教师具有3年以上的上网经历,64.4%的教师则是近一两年内才融入网络的大潮;在上网的教师中,30%表示经常上网,9.1%每天上网;51.9%每次上网时间不超过一小时。同时,还有55.7%的教师坦陈自己很少上网,有近10%的教师称从不“触网”。

2.家里是中学生上网最主要的场所,网吧的主要客源是中学生。

过去,我们对于中学生在上网方面的行为规范教育主要针对学校、网吧等公共场所。调查表明,家里才是中学生们上网的最主要场所,应当是网络行为规范教育的重点。“按照上网的时间和次数的多少,对学校、网吧、家里进行排序”一项上,68.2%的中学生首先选择“在家里上网”,远高于首先选择“在学校上网”(28.2%)和首先选择“在网吧上网”(5.8%)。

同时,中学生也是网吧的常客。调查显示,34.4%的中学生到网吧上过网。一些网吧经营者承认,附近学校的中学生是他们的主要客源。78.3%的中学生反映,网吧管理员从不查验自己的身份,穿着校服,仍能大大方方地进去;有的中学生反映,穿校服的会被安排到较偏僻的角落。去年以来,关于“未成年人不得进入网吧”的新规定实施后,情况已大为改善。

3.多数中学生对在校上网的条件不满意,家长、教师呼吁改善条件。

近年来,厦门市教育局在全国率先推出全市统一的教育宽带网,各校也纷纷加快了校园网的建设。然而,对于课余时间里在校上网条件表示满意的中学生只有19.4%,不满意率达59.2%(其中十分不满意的占40.6%)。24.9%的中学生在学校里学会了上网技巧,而38.3%的中学生则认为学校并没有把必要的网络技巧教给他们。17.9%的家长强烈呼吁校方能提供和改善在校上网的条件,43.1%的家长提出学校要在加强中学生网络知识和能力上发挥作用。同时,不少教师对于学校的网络资源现状,特别是现有资源的利用率表示不满。据教师们反映,校园网络设施和多媒体教学设备主要用于展示课件与开公开课,而未能充分运用于平时备课和课堂教学,更不能充分满足学生们在校上网的需求。

4.网上交友已成为中学生乐于交往的形式,网友主要是同龄人。

网络的发展正改变着中学生交往的方式。调查发现,42.4%的中学生拥有网友,其中,26.7%同时有5个以上,0.8%甚至有15个网友。55.6%的中学生只喜欢与同龄的网友交谈,找年龄较大、较小的网友交谈的分别只有8.2%与0.8%。同时,中学生们还承认,他们更喜欢结交异性网友。68.4%的中学生在网上聊过天,其中26.2%经常在网上聊天,“聊天室”和qq是其网络聊天的主要方式。

在网络这个虚拟社会中,大部分中学生保持了清醒的认识。调查显示,在“你觉得网上的人都是值得信赖的”一项中,完全不同意的占42.8%,比较不同意的占37.5%,二项合计占80.3%。但必须注意的是,7.3%的中学生仍相信“网上的人都是值得信赖的”,持完全相信的态度。绝大多数(83.4%)的中学生知道网友是虚拟现实的产物,选择“不见面”;同时,也有小部分(14.3%)在网下会过面。

5.多数中学生承认网上内容有健康的也有不健康的。

网络是个聚宝盆,也是个大染缸,各种色情、暴力、反动信息大行其道,需要具备基本的是非判断力。调查显示,76.6%的中学生认同“网上内容有健康的也有不健康的”,9.6%的中学生则不赞同这种看法。座谈会中,对于接触不良信息的问题,中学生们要求客观看待,不要把他们“一棍子”。他们说:“请相信我们还是有判断力和自制力的。”然而,家长们的疑虑看来难以消除,特别是那些不懂得电脑、无法进行有效监管的家长,其焦虑更甚。

小学校劳动教育心得体会报告篇八

劳动教育是培养学生勤劳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教育,它关系到学生们未来的生活和现在的成长。同时,劳动教育也是中国教育的一大特色,因此,对劳动教育的研究与调研显得尤为重要。最近,我们经过对劳动教育的多次调研与实践,对劳动教育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体会,于是编写了这篇关于劳动教育的心得体会调研报告。

第二段: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近年来,劳动教育在中国的学校越来越普及,这一趋势熠熠生辉。其实,劳动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首先,劳动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对劳动的尊重和热爱。其次,劳动教育可以促使学生养成勤劳和坚韧的品质。最后,劳动教育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精神,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我。

第三段:劳动教育的实践与问题。

尽管劳动教育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节目还是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一些学校的劳动教育与智育教育不够配平。其次,学校的劳动教育教师在知识方面需要加强,同时学校的劳动教育教材也需要全面提高。最后,在现实社会中,一些劳动教育实践还不能与社会融合,未能最大化发挥劳动教育的实效。

第四段:如何改进劳动教育。

针对前面提到的问题,我们建议在劳动教育实践中需要加强对学生实践的引导和控制,同时规范劳动教育教师队伍的能力和素质,并且加强劳动教育教材的更新和升级。此外,我们还建议在学生实践过程中实现社区、公司和学校的连接,以更好的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第五段:结语。

总之,劳动教育教育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因此,在劳动教育的实践中,学校教育和社会文化都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与支持。只有这样,劳动教育才能在未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成为培养优秀人才的必要手段之一。

小学校劳动教育心得体会报告篇九

小学时期,在学校的时间就是很美好的一段时光。这里,我们不仅学习知识,还接受到了很多的教育。在之中,《劳动教育》便是我最受益的一种教育。在这门课上,我不仅学会了很多实用的技能,还收获了很多宝贵的体验和心得。

第二段:手工制作。

手工制作是我个人最喜欢的劳动项目之一。从简单的折纸、拼图,到复杂的挂钟、手表,这些活儿让我们感受到了制作的惊喜,也让我们在工作中得到了乐趣。更重要的是,这些手工制品的成功制作不仅锻炼了我们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明白了每一个小步骤的重要性。

第三段:社会实践。

每年,学校都会组织我们去进行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这些活动的内容很丰富,比如说清洁环境、植树造林、为老人送温暖等等。在这些活动中,我们真切感受到了劳动工作的重要性以及责任感。同时,也让我们体会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第四段:园艺活动。

园艺活动是我们学校劳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要选取一个土地,将它翻耕细作,播种种植各种各样的花草,收获种植的果实。这些植物和水果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自然的美好,而且还让我们明白了劳动时间的宝贵和不易。

第五段:总结回顾。

作为学生,学习知识是我们的首要任务。但是,劳动教育也是同样重要的。劳动教育让我们在学校中接受到了全面的教育,培养了我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未来的道路上,无论碰到哪种状况,这种能力都是我们不可缺少的。我们要感恩这段珍贵的时光,更要铭记心中劳动教育对我们的帮助和指导。

小学校劳动教育心得体会报告篇十

近年来,国家对中小学生劳动教育越来越重视。为全面了解和掌握我县目前中小学校劳动教育开展情况,**在全县学校范围内有针对的开展了调查研究。

1.课程开课情况。经统计,全县*所中小学,都能将劳动课纳入课表,落实每周不少于*课时、全学段劳动专题教育不少于*课时的课程设置要求,开课率达到100%。在实际开课当中,有的学校以课堂教育为主,有的学校安排为打扫卫生、整理内务等。各校都能将学生劳动情况纳入综合素质评价。

2.基地建立情况。*所中小学,已建有劳动教育基地17个,占比53%;在建基地2个,占比6%;筹建基地4个,占比13%;还有12所学校无基地。

3.师资培训情况。*所中小学,有劳动教育专职教师*人,兼职教师多由班主任和文化课教师担任,教师培训多以教师自学为主。

4.经费投入情况。*所中小学共投入年度经费约*万元,专项经费约*万元,经费都来自办公经费。

5.选用教材情况。*所学校中有*所学校有劳动教育教材,但教材版本不一,各种各样。其中以*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综合实践指南》和现代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劳动技术》两个版本居多,也有少数学校编印了劳动教育校本教材。

一是课时设置方面。虽然各校都能够按照课程标准和有关文件要求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程,但由于多种因素,导致劳动教育课流于形式,或停留在课表,或局限于课堂教学,或被其它文化课挤占,或简单将其等同于打扫卫生,难以发挥其独特的育人价值功能。

二是师资力量方面。从统计数据看,全县劳动教育课程师资力量非常薄弱,有限的专职教师也是从学校紧张的师资资源中艰难挤挪出的,也缺少真正意义上的有劳技专长的兼职教师。教师很少有机会参加专门的劳动教育培训,多是以工促学,工学结合,自学致用。

三是教材选用方面。整体上,各校缺教材,缺少统编教材,甚至无教材。教材是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没有载体,学校的劳动教育变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变得随意,缺乏计划性和系统性。

四是经费投入方面。各校的劳动教育经费投入普遍吃紧,个别学校零投入。一方面是因为条件限制,没有劳动教育基地,无法开展劳动实践,没必要投入;一方面是办公经费的确有限,无法挤出更多经费。

五是劳动实践方面。除了职教学校专门教授学生专业技术、顶岗实习外,普通中小学校的劳动实践形式多以打扫卫生、整理内务、学生在学校租种田地锄草、敬老院开展志愿服务居多,学生难以学得劳动技术。

一要充分认识劳动教育的教育价值与时代意义。劳动教育是以劳动为载体的教育形式,重在找准劳动和教育的结合点,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培育学生的劳动观念,提升学生的劳动能力,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为成就青少年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基础。

二要准确把握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的和谐统一关系,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劳动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形成勤俭节约、踏实肯干、意志坚定、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可以促进学生形成基本的生活生产劳动技能、初步的职业意识、创新创业意识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可以促进学生强健体魄,形成健康身心和健全人格;可以促进学生在劳动创造中形成发现美、体验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意识和能力,从而提高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为此,要基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进一步明晰学校的办学目标与特色发展,推进立树人根本任务落实。

三要构建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模式多样、机制健全的劳动教育体系,把劳动教育融入劳动课程、校内外劳动实践、家务劳动等各环节,促进理论学习与应用实践贯通,实现学以致用。

四要创新劳动教育的途径及方式方法。要坚持思想引领,不仅让学生学习必要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更要通过劳动帮助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要坚持有机融入,有效发挥学科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劳动教育功能,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形成劳动光荣、劳动伟大的正确观念。要坚持实际体验,让学生直接参与劳动过程,增强劳动感受,体会劳动艰辛,分享劳动喜悦,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提高动手能力和发现。

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要互相配合,保持一致。为了能够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必须互相配合,思想认识上必须保持一致。因为家庭教育是培养人、教育人的系统工程中的主要环节,是一切教育的基础。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可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只有相互协调,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和多渠道一致影响的叠加效应,才能取得最佳的整体教育效果,对于一个特定的教育目标,有时通过学校教育途径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通过家庭教育则能实现。

小学校劳动教育心得体会报告篇十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提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现代教育应当重视的重点,对于社会主义接班人、建设者的培養十分重要,因此教育建设应当做到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新时期下,现代大学生往往缺乏劳动意识,其原因在于现代大学教育侧重于理论知识,忽略了劳动精神的培养,同时受家庭教育影响,很多家长从小溺爱孩子,大学生自小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坏习惯,这种习惯也许会随着年岁增长淡化,但很难完全消失,代表大学生缺乏劳动精神。5月1日-5月4日对系部教师及17级、18级、19级学生分别开展劳动教育相关调查,得出以下结论;。

当前我校大学生均为95后学生,大部分学生处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状态中,从小学到大学,劳动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另外,目前我们的德育工作中也缺乏此类教育环节。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劳动以及社会实践的学时数比例远远低于在校总学时数。在学生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良习惯:

1、不尊重他人劳动成果。不尊重校内保洁及勤工俭学学生劳动成果。在学校中随处可见教室墙壁、书桌上的脚印和乱涂乱画的痕迹。随处可见的纸屑、垃圾,食堂里剩饭剩菜成堆。很多学生无视父母辛苦,在消费上大手大脚,铺张浪费,互相攀比。

2、劳动观念和劳动意识淡薄。很多大学生在学校组织的劳动活动中偷懒耍滑,一些必要的劳动比如个人清洁卫生也不愿意做,有的甚至在校期间没有打扫过寝室教室卫生,很少清洗自己的衣服和被褥,假期回家不愿意帮助家人分担家务,劳动意识淡漠,表现在学习上就是好逸恶劳,旷课违纪甚至考试时弄虚作假。

1、从家庭层面来看,独生子女政策及学业竞争压力,导致劳动在家庭教育中被忽视,学生在家里基本不参与家务劳动,家长也不主张孩子参与劳动锻炼。家长往往只关心孩子的学业成绩,只要努力学习,什么都不用干。

2、从学校层面来看,没有开设劳动教育相关课程,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培养较少。

3、从社会层面来看,学生在社会大环境影响下放松了对自身的要求,存在一些错误的思想,部分学生受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影响。一部分学生认为混张文凭只需拿到好分数,不需要有积极的劳动意识。学生之间的竞争也只是分数的竞争,没有人会对劳动的积极性进行竞争。同时受某些不劳而获错误思想的影响,导致出现看不起体力劳动、轻视劳动人民的现象。

通过调查,学生对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时代背景、重要意义和主要内容有所了解但了解不深入。学生普遍认为劳动教育有利于培养一个人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感恩意识,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培养自己的责任心,对于参与社会竞争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从小事入手,认真对待日常生活中水滴石穿的养成教育,入情入理地达到教育目的,帮助自我管理能力差、艰苦奋斗精神淡薄的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树立克勤克俭、奋发向上、开拓进取、严谨踏实的艰苦奋斗作风。倡导一种健康向上的生活理念。

2、加强劳动方面的教育。首先,加强劳动观念教育。劳动观念作为人们对劳动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人们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通过参加适当的体力劳动,树立科学的劳动观念,端正劳动态度,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当中,为弘扬中华民族热爱劳动的优良传统,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其次,进行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劳动人民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最直接创造者。国和民是密不可分的,爱国必爱民,爱民必爱国,这是爱国主义的基本涵义。再次,进行劳动技能教育。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对大学生进行必要的劳动技能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劳动技能教育不仅要通过劳动理论课教育,而且要参加适当的劳动,使大学生学会各种劳动的实际操作规程,以保证劳动的安全和劳动的质量。

3、积极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意志和品格。

劳动教育应符合学生发展特点,激发学生劳动热情。开展形式应多样化,通过社区义务劳动、三下乡活动、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军训、勤工助学等活动,让学生广泛接触社会,认识社会,在实践中培养劳动观念和热爱劳动人民的真正感情,培养全面人才,使大学生具有艰苦奋斗精神和健康向上的素质,锻炼大学生坚韧不拔、艰苦奋斗的意志品格。例如结合专业特点进行发明创造,实践操作,装扮校园,利用学校资源,开展结合社区义诊等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和绿化美化,普及校园种植。开辟专门区域种植花草树木或农作物,让班级、学生认领绿植或“责任田”,予以精心呵护。大力开展与劳动有关的兴趣小组、社团、俱乐部活动,进行手工制作、班务整理、室内装饰、勤工俭学等实践活动。广泛组织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班团队会、劳模报告会、手工技能展示,提高学生劳动意识。重视每一次劳动成果,可在班级举行成果展示,激发大家劳动热情、创造火花,体验活动乐趣。

4、完善劳动教育体制。

建立完善的劳动教育体制,使其更加规范化,日常化和习惯化。学校根据劳动教育需求,制定劳动教育计划,依照计划有序进行引导、实践教学,针对未能完成分配劳动事务或工作质量较低的学生,需要进行批评或处罚。

小学校劳动教育心得体会报告篇十二

近日,在春节期间,我参加了一场关于劳动教育的报告会。这次会议让我深刻体会到劳动的重要性,也让我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有了新的认识。下面我将从劳动带来的成就感、劳动与职业规划的关系、劳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劳动的意义以及劳动中的艰辛与快乐等方面,谈谈我对这次报告的心得体会。

首先,劳动给人带来了巨大的成就感。报告中提到,劳动不仅能够让我们实现自我价值,更能让我们感受到自己取得辛勤努力后的成就感。在过去的一年里,我经常在学习和工作中感到迷茫和压力,但通过劳动我发现,只有付出真正的努力,才能收获真正的成果。无论是自己栽种的花草,在春天开出绚丽的花朵,还是亲手制作的手工艺品在市场上受到欢迎,每一次劳动都让我感到无比的满足和幸福。

其次,劳动与职业规划息息相关。报告指出,劳动能够让我们认识到自己的真实能力和兴趣,从而为未来的职业规划提供参考。通过参与不同类型的劳动实践,我明确了自己对艺术设计的热爱,并意识到将来希望成为一名设计师。通过劳动锻炼,我学会了如何与他人沟通合作,提高了自己的组织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不仅对于我未来的职业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而且对于我的个人成长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三,劳动教育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报告中提到,劳动教育不仅关乎个人,更关乎社会与国家。通过参与劳动,我们能够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管理能力和创造力等,进而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在过去的劳动实践中,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和技能,还深刻感受到集体协作的重要性。劳动教育不仅能够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还能够培养我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我成为一个积极向上的人。

此外,劳动也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意义。报告中提到,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础,是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通过劳动,我们能够认识到劳动者的尊严和价值,充分体会到创造的喜悦。正是劳动让我们与自然更好地融为一体,感受到自然之美。劳动还能带给我们更多的见识,让我们更加真实地了解世界、人类社会和各行各业的贡献。

最后,劳动中既有艰辛,也有快乐。报告中提到,劳动并不是轻松愉快的过程,但正是在付出努力和克服困难中,我们能够获得真正的成长和收获快乐。在劳动中,我们不仅要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还要克服自身的惰性和舒适区,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只有经历过艰辛与付出,才能真正感受到劳动带来的快乐和自豪感。

总之,通过这次劳动教育报告,我深刻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劳动不仅能给我们带来成就感、促进职业规划,更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带来深刻的意义。劳动中既有艰辛,也有快乐,而正是在劳动的过程中,我们才能实现自我价值,体验到真正的幸福和满足。因此,我将更加珍惜劳动,不断努力,以实际行动将劳动的精神贯彻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

小学校劳动教育心得体会报告篇十三

在春节期间,我有幸参加了一场劳动教育报告会,这让我对劳动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通过听报告和参与实践,我了解到了劳动的重要性,感受到了团结合作的力量,也明白了劳动对于个人和社会的意义。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春节劳动教育报告的心得体会。

首先,劳动的重要性是我在报告中得到的第一个启示。在报告中,演讲者讲述了劳动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劳动不仅能够培养我们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它还能够提高我们的责任感和自我价值感。通过劳动,我们可以感受到付出的艰辛和收获的满足,这对我们的成长和人生道路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其次,团结合作的力量是我在劳动实践中得到的宝贵体验。在这次劳动教育中,我们组织了一次集体劳动实践活动,每个人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无论是搬运重物、清理垃圾,还是为他人提供帮助,我们的团队紧密合作,互相支持,完成了各项任务。这让我意识到,只有在团结合作的环境中,我们才能够不断进步,创造更好的成果。

此外,劳动对于个人和社会的意义也使我深感动容。在报告中,演讲者强调了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劳动不仅是为了满足个人的生活需求,更是为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劳动是推动社会稳定的基石,没有劳动的付出,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在劳动实践中,我亲身体验到了自己的劳动所带来的成果和意义。我明白了劳动是一种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只有通过劳动,我们才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为社会的繁荣做出贡献。

最后,我还意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劳动教育是一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教育方式,它能够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通过劳动教育,我明白了劳动对于人生成长的价值,也知道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劳动教育让我明白了劳动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领悟到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更加珍惜劳动,努力付出,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通过参与春节劳动教育报告和实践活动,我对劳动教育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劳动的重要性、团结合作的力量、劳动对于个人和社会的意义都让我深感震撼。同时,我也明白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它能够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个人的责任感和自我价值感。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参与劳动,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劳动教育是培养新时代人才的重要途径,希望更多的人能够意识到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将劳动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之中。

小学校劳动教育心得体会报告篇十四

近年来,中学劳动教育在我国教育系统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劳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劳动意识。在最近的一次劳动教育报告中,我收获了很多,让我对劳动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首先,这次劳动教育报告让我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在报告中,专家详细介绍了劳动对个人发展的重要作用。劳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思维,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理论知识的应用。同时,劳动还可以教会学生如何与人合作,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我深刻意识到,劳动不仅是一种体力活动,更是一种智力活动,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其次,劳动教育报告中提到的学生劳动参与率的问题也给我带来了很大的警示。报告指出,目前中学生劳动参与率低,很多学生对劳动表现出了不愿意和不喜欢参与的态度。这让我反思了自己对劳动的态度。以前,我总是把劳动看作是一种负担和浪费时间的事情,从来都没有认真对待过。但是,通过这次报告,我明白了劳动的重要性和意义,意识到劳动不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更是一种对生活的负责和热爱,从而改变了自己对劳动的态度。

再次,劳动教育报告中提到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学校社区服务活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校社区服务活动就是通过学生的劳动参与,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如冬季搬家服务、春季大扫除等。这种模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劳动意识和责任感,还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我觉得这种模式非常好,通过学生的劳动参与,可以将学校和社区更好地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最后,劳动教育报告中提到的劳动实践学分的制度,让我对中学生劳动教育产生了更大的兴趣。学分制度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增强学生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通过劳动实践学分的奖励,可以更好地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劳动,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这种制度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同时也使学生对劳动教育更加认同和愿意参与。

综上所述,中学劳动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劳动教育,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劳动意识。劳动教育报告让我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并改变了我对劳动的态度。学校社区服务活动和劳动实践学分制度更是为劳动教育增添了新的活力。我相信,只要我们认真对待劳动教育,积极参与其中,一定会在劳动中找到自己的兴趣和潜能,实现全面发展。

小学校劳动教育心得体会报告篇十五

劳动教育是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的一项教育。在劳动中,人们不仅能够掌握实用的技能,更能培养自己的毅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对学校劳动教育实践的调研及自身体验,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劳动教育对学生的意义,以及如何有效地推动学校劳动教育的开展。

意义。

劳动教育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在劳动实践中,学生可以接触、认识不同的劳动技能,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价值观,提高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的能力。同时,劳动也能够培养学生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精神,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实践。

通过对学校劳动教育实践的了解,我们发现目前学校劳动教育开展不够完善,很多同学对于劳动缺乏了解和参与。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学校劳动教育的开展,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参与其中。举例来说,学校可以增设劳动课程,鼓励学生参与到校内工作岗位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

方法。

学校推进劳动教育需要探究并找到适合学生们的学习方式。我们发现学生们更加喜欢类似五分钟工作法这样的简短、富有乐趣的学习方式。这种方法要求学生在五分钟内创造出一个小产品,再与同桌一起展示,交流不足和改进意见,提高学生对于学习劳动技能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

影响。

劳动教育能够影响学生的一生。通过学习劳动,学生不仅可以学会如何生存和生活,更能够学会如何合理安排时间,如何获得成功。这些技能和经验将在学生的一生中发挥重大的作用,一步一步地帮助学生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结尾。

劳动教育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劳动教育,学生们能够学到很多实用的技能和经验,更重要的是,他们还能够通过劳动教育来培养自己的品质和气质。只有通过加强学校劳动教育的开展,才能让更多的学生从中受益,从中成长。

小学校劳动教育心得体会报告篇十六

劳动教育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自觉献身于社会的教育方式。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劳动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次调研是为了深入了解劳动教育在学生中的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提高劳动教育效果。通过这次调研,我们深刻认识到了劳动教育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

第二段:整体情况。

我们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到,学生对于劳动教育的态度普遍积极。同时,我校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劳动实践的机会,而且将其纳入了课程体系中。但是,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劳动教育并不能真正起到教育作用。这是因为一些学生在现实中对劳动失去了热情,没有克服对劳动的恐惧和不适应,很难真正体会到劳动教育的理念和价值。

第三段:问题分析。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劳动教育在初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缺乏足够的实践机会,劳动内容不够丰富,缺乏生动的劳动教育形式。严肃的教育形式和老师传授的技能知识与生活脱节,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而对于一些学生来说,他们对劳动缺少认识和理解,对劳动抱有恐惧和排斥的态度,如果不及时引导,他们将很难真正了解和体会到劳动的意义。

第四段:解决方案。

我们认为,学校应该通过改进劳动教育的方式,将劳动技能和知识融入到生活中,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和体会劳动的意义。更好的劳动教育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实现,如安排实践课程、组织文化体验、鼓励参与劳动竞赛等。让学生从多维度的体验中,了解到劳动的艰辛和重要性,从而在实践中慢慢接受劳动、喜爱劳动。此外,学生对于劳动的认知和理解,需要由政策倡导、家庭教育、社会宣传等多方面来共同进行。

第五段:结尾。

总之,开展劳动教育是学校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自觉献身于社会的必要措施。学生应该从小学到大,一直到他们成为独立的个体,都应该在劳动中寻求自我发展。希望学校各部门加强合作,在教学中将劳动教育的理念融入其中,并且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创造更好的环境,让学生在劳动中真正地感悟生命的意义。

小学校劳动教育心得体会报告篇十七

***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有用人才”“时代新人”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具备劳动的素质,能够弘扬劳动精神、崇尚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总书记把劳动教育纳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之中,提出“德智体美劳”的总体要求,丰富发展了党的教育方针。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学生的劳动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劳动素质,对学生的成长和国家的发展意义深远。

加强辛勤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奋斗精神。《周易》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改善民生、创造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保证。正如***总书记指出的,“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从一定意义说,学生德行的养成、奋斗精神的培养始于辛勤劳动教育。引导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能辛勤劳动并以此为荣,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信念,这是教育的重点与方向。在教材设计中,鼓励学生从小主动辛勤劳动,践行孝敬父母、尊重老师、乐于助人等德行,通过日积月累的点滴劳动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教学中,以体验式教学使学生感悟自身的变化与成长,理解辛勤劳动对于丰富和发展自我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在未来学习生活中努力奋进、自主追求与实现梦想的勇气。

加强诚实劳动教育,培养学生诚信品质。所谓“诚实劳动”,在于敬业实干,热爱并踏实做好自己的工作,充分发扬工匠精神;还在于发乎本心,遵循天道。***总书记在讲到“诚实劳动”对国家发展、人民生活的意义时指出,“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诚者,天之道也。”每个人要从集体利益出发,不弄虚作假、消极怠工,要诚实劳动,遵守职业道德,学习并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努力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在诚实劳动教育的实践中,重在学生“诚”的品质的培养。在教材设计中,案例式“探究与分享”栏目能够塑造劳动楷模形象,用榜样力量引导学生践行以“诚”待劳,以实干实现自身价值;设计“拓展空间”“相关链接”等栏目,将“诚实劳动”提升到劳动者的义务与使命的高度,从更深层次意义上提高学生的劳动素质。

加强创造性劳动教育,提高学生创造能力。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经济发展与科技创新紧密结合。这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通过提倡“创造性劳动”,重点培养一支专业技能过硬、自主创新能力高的新型劳动者队伍,以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实现教育、科技与经济三者协调统一发展。在教材设计中,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阅读感悟”等栏目讲述古代人民劳动创造改变生活的故事,激发学生创造的热情。

其实是学校和家长都普遍重视学习成绩,而对劳动教育关注不足。甚至,父母为了让孩子专心学习,衣来伸手,饭来找口,几乎变相剥夺了孩子劳动的权利,导致很多孩子缺乏正确的“劳动观”。不会做饭、不会洗衣服、不会料理家务、不珍惜粮食,认为父母的大包大揽天经地义,乱扔垃圾不珍惜环卫人员的劳动等等。久而久之,缺乏自理能力,不懂得自强感恩,甚至形成以体力劳动为耻的错误观念。

最近湖北省发布《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若干措施》,要求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学校要对学生每天课外校外劳动时间作出规定。各地各学校可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中安排劳动教育课程,可与综合实践活动、通用技术等课程进行必要统筹。职业院校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开展劳动教育,其中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不少于16学时。普通高等学校要明确劳动教育主要依托课程,其中本科阶段不少于32学时,并开展必要的劳动实践体验。将劳动素养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并将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作为高一级学校录取的重要参考或依据。

我国中小学劳动教育时废时兴,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当前劳动教育缺位成为中小学教育的严峻现实,在家庭中被“软化”、在学校中被“弱化”、在社会中被“淡化,现状不容乐观。

从家庭层面来看,独生子女政策及学业竞争压力,导致劳动在家庭教育中被忽视,学生在家里基本不参与家务劳动,家长也不主张孩子参与劳动锻炼。家长往往只关心孩子的学业成绩,只要努力学习,什么都不用干。

从学校层面来看,劳动与技术课程开设率低,课时经常被占用,师资、场地、经费缺乏,劳动教育无计划、无考核。有些学校甚至把劳动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劳动多教育少,忽视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培养。

从社会层面来看,“学而优则仕“等传统观念及“一夜暴富”等不劳而获错误思想的影响,导致看不起体力劳动、轻视劳动人民的现象客观存在。

(一)调查目的。

本次调查我们团队在各自的家乡进行开展,为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引领广大青年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锤炼过硬本领、投身强国伟业,从劳动教育开展现状以及劳动教育的普及程度等方面着手。通过微博、qq、微信等新媒体平台进行宣传,将调查得到的数据用直观的图文、表格、公益宣传片等方式展示。同时我们团队进行关于劳动教育的科普和调查问卷,旨在让更多的人了解劳动教育、重视劳动教育。

(二)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以团队成员家乡范围内的教育管理工作者、教师和学生群体,针对生源地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开展情况进行了线上云访谈和线下调研。调查对象覆盖了各个年龄阶段及不同文化层次的人群,并尽可能的扩大了调查范围,以使获得的数据更加真实有效。

(三)调查方法。

1.会议调查法:召集组员用座谈或讨论的形式,谈谈本次调查课题的情况以及他们对此课题内容的认识,提出建设性意见。

2.问卷调查法:以抽样问卷调查为主,结合文献资料的查阅来进行记录,并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形成结论。

3.访谈调查法:活动过程中结合实地访谈进行调查。政府部门以访谈为主。

4.文献调查法:结合网络资源、报刊杂志等文献资料进行调研分析。通过知网、中国期刊、万方数据库等查阅劳动教育的相关知识。

最终形成相关论文。

(四)问卷调查。

此次实践活动以“关注劳动教育,丰富教育内涵”为主题,并为之精心设计了问卷。全队共15人,共同选择出了内涵相对全面、覆盖面广的调查问卷。包括16道选择题以及一道主观题,选题方面比较贴切且符合当下的社会环境实际情况,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

(五)访谈调查。

(六)调查过程。

进行初步的认识并根据大家的能力将团队分为宣传部、组织部、和秘书部三个小组并选出部长接下来副队长对各部门工作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队长对本次暑调活动进行前期工作的安排对团队工作提出了相关建议。

2020年7月29日下午2点30分,组长交流会于腾讯会议成功召开,队长及各组组长参与本次会议。各组进行了前期准备工作记录汇报,秘书部负责人指出秘书部在前期进行了分工合作查阅资料,并对其归纳总结;组织部负责人表明组织部已初步拟定调查问卷;宣传部负责人则表示宣传部已完成预热活动中h5、宣传视频、海报的制作。随后各组组长对访谈内容以及形式展开讨论,确定问卷调查方向。最后,队长强调了团队纪律,并希望团队各组能通力合作,顺利完成此次任务。

2020年7月30日12点30分,劳动启航实践队第二次会议于腾讯会议顺利召开,实践队全体成员参加会议。队长确定了前期准备完成的时间,并对后面正式的工作进行了简要的安排。随后各组组长分别进行了发言,首先是秘书部负责人强调了活动过程中的礼貌问题,并表示提出的问题要由浅入深,要有针对性;接着宣传部负责人对宣传材料的相关要求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最后组织部负责人对活动纪律以及活动期间的安全问题进行了强调。在此之后,副队长对其进行了总结,并建议每次访谈后能写下自己的心得。

2020年8月1-4日,是劳动启航实践队成员正式开展社会调查,大家依据原定计划,在这4天进行线上的问卷发放和线上线下的云调查活动。因为疫情的原因,虽然大家不能同往常一样展开集体调查,在各自的家乡积极的进行着暑调活动,在这几天的调查过程中,队员们发现有很大一部分人对劳动教育并不了解,而且学校里也没有开设过相关的课程。针对这一现象,队员们在访谈的过程中也对劳动教育进行了科普。

2020年8月4日12点20分,劳动启航实践队第三次全体会议于腾讯会议成功召开,劳动启航实践队全体成员参加会议。首先,副队长对前期工作进行了总结,并鼓励大家在后期的实践中再接再厉。接着秘书部负责人针对采访对象提出相关要求;随后,宣传部负责人主要说明了照片拍摄和上传的相关问题;之后,组织部负责人再次强调了在暑调期间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注意个人安全;接下来,队长进行后期工作的安排部署,并且呼吁大家在访谈结束后,为采访者科普有关劳动教育的具体内容。

2020年8月5-7日,劳动启航实践队展开针对学校和教育机构的访谈,进行线上的问卷发放和线上线下的云调查的形式。虽然天气炎热,但是每一个队员都没有懈怠,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方案。发现相对于学生而言,老师对劳动教育的相关知识了解更加充分。8月7日,生命科学学院劳动启航实践队顺利地完成了所有云访谈任务。在这7天时间里,劳动启航实践队的成员们依照预期设想按时按量地完成了任务。

2020年8月8日上午9点,劳动启航实践队第四次会议于腾讯会议顺利开展,劳动启航实践队全体队员参加本次会议。队长对后期做出了详细的安排,强调了报告格式等具体要求,并指出了各个材料的上交时间点。随后,副队长对数据分析提出了要求,强调了图表、内容选择等细节。

本次活动因为疫情原因是各个队员在各自的家乡进行的,在调查的时候扫码填写电子问卷,回收问卷共192份,有效问卷份,总体的有效回收率为%。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采用excel进行图表分析。

(一)调查结果。

1.调查对象的性别和人员类别。

此次问卷调查及访谈对象的性别结构(如图1所示)相差有点大,主要是女性占75%,这可能与我们实践队的队员一大部分为女生有一定的关系,而男性相对较少,占有效调查的四分之一。其次,在人员年龄上(如图2所示),调查对象涵盖了不同年龄阶段的群体,其中在18-24岁之间占大多数,基本上为实践队的同龄人,有159人,其次是40岁以上的,这群人为实践队的成员父母,有12人,而其他年龄阶段的人较少,各7人。但是本次调查涉及的人员年龄正是关键时期的,青少年接受和了解信息比较全面和快速,保证了调查结果的代表性和可信性。

2.对劳动教育现状的了解程度以及通过什么方式了解的。

在调查的人群里,自认为非常了解的只有4%,有接近一半的人比较了解,占总人数的48%,还有21%的认为自己对劳动教育一点也不了解。调查对象主要是通过观看新闻和网上了解的,其次是通过老师的讲解,由此可见,学校及老师在这方面还是不够重视,最主要的还是通过新闻和上网。

3.对于出台劳动教育的相关政策和开展劳动教育最佳时间的看法。

在调查对象中,大家比较偏向于有利于提高动手和动手能力,占31%,有28%的调查对象认为有利于思维能力的全面培养,但是,这四种看法的人数相当,大家各有自己的看法。其次,有接近一半的人认为劳动教育最佳时间为12-18岁,但是也有不少认为是5-12岁,这占总人数的39%,还有10%的人认为18岁以上是最佳教育年龄,剩下的则认为1-5岁比较适宜,这符合了“教育要从小抓”的理念。

4.认为我国中小学存在的劳动教育问题。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如图7所示),很多调查对象认为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忽略和轻视劳动教育,劳动课经常被占用,还有就是把劳动作为惩罚手段。这些都会导致中小学生劳动意识缺失,以及对劳动有一种抵抗情绪,不能正确的认识劳动的意义。

5.认为高校大学生劳动观念缺失的原因。

如图8所示,经调查认为大学生劳动观念缺失主要是自己养成的懒惰习性,也有33%的人认为是因为当今的社会风气,轻视劳动的消极影响。当今社会,像环卫工人刚刚扫过地行人又扔垃圾,这种不尊重劳动的行为比比皆是,让人心寒。

6.对于高校加强劳动教育的建议。

在调查对象中,有大部分人认为可以通过增强劳动价值观、劳动精神等教育内容、加大劳动实践活动基地建设力度以及增强各种劳动实践活动的形式和次数等方式进行。大学生直接面向劳动、直接对接职业的劳动后备军,比中小学生更迫切地需要带着全面系统的劳动素养走上工作岗位。所以高校需要找到合适的方法对大学生进行劳动教育。

在调查中(如图所示),大家认为进行一定量的劳动实践活动和开展劳动教育技术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当然作为家庭的一份子,进行家务劳动也是职责所在,不可推卸。学校还可以举行一些手工制作活动,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大家对于劳动的兴趣。

1、要充分认识劳动教育的教育价值与时代意义。劳动教育是以劳动为载体的教育形式,重在找准劳动和教育的结合点,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培育学生的劳动观念,提升学生的劳动能力,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为成就青少年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基础。

2、要准确把握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的和谐统一关系,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劳动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形成勤俭节约、踏实肯干、意志坚定、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可以促进学生形成基本的生活生产劳动技能、初步的职业意识、创新创业意识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可以促进学生强健体鬼,形成健康身心和健全人格;可以促进学生在劳动创造中形成发现美、体验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意识和能力,从而提高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为此,要基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进-步明晰学校的办学目标与特色发展,推进立树人根本任务落实。

3、要构建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模式多样、机制健全的劳动教育体系,把劳动教育融入劳动课程、校内外劳动实践、家务劳动等各环节,促进理论学习与应用实践贯通,实现学以致用。

4、要创新劳动教育的途径及方式方法。要坚持思想引领,不仅让学生学习必要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更要通过劳动帮助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要坚持有机融入,有效发挥学科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劳动教育功能,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形成劳动光荣、劳动伟大的正确观念。要坚持实际体验,让学生直接参与劳动过程,增强劳动感受,体会劳动艰辛,分享劳动喜悦,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提高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要有正确的态度。让孩子知道是为了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培养责任感、义务感、独立性、自信心等良好品质。要放手让孩子去干,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会做。当然,成人要给以具体指导、帮助,督促孩子按时把事情做好,千万不可包办代替。

6、要提高孩子参加家务劳动的兴趣。孩子年龄小,劳动目的性不强,往往把劳动与游戏相混淆。可通过游戏来提高孩子劳动的兴趣。

另外,劳动内容要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不能太复杂,以自我服务为主;时间也不能太长,否则会使孩子过度疲劳,影响劳动效果,甚至产生厌恶劳动的情绪。

7、劳动要有具体的分工。对劳动要进行具体分工,明确各自的任务,还应提倡协作。

8、适时地进行表扬。当孩子认真地做完一件家务事,要及时地给以肯定,最好的方法是让欣赏孩子的劳动成果,使他产生自豪感,或亲切的拥抱,夸-声真能干。

通过这次劳动教育的实践活动了解到,大家普遍认为劳动教育应该从小培养,从小养成一个好的习惯才是根本,当然,劳动教育是一个持续的教育过程,讲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劳动教育,是孩子全面成长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做劳动教育是为了让青少年懂得,幸福生活建来源于辛勤劳动。但可惜的是,劳动教育已经了最容易被忽视的教育,劳动与技术课程经常被占用,师资、场地、经费缺乏,劳动教育无计划、无考核;有的把劳动当惩罚手段,劳动多教育少,忽视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培养。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把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提升到了新高度。各级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加大对劳动教育的重视力度,而当务之急是要思考和研究如何让劳动教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在全社会营造关心支持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

劳动教育要落地生根,必须转变观念和评价机制。落实劳动教育,应该把学生劳动课程学习、劳动实践锻炼、创新性劳动成果以及劳动习惯养成、劳动品质形成,纳入全面的考核评价内容,以充分调动中小学校重视劳动教育、践行劳动教育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参与劳动、热爱劳动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五育本应并重,要真正夯实劳动教育,必须改变目前对教育"唯分数”的社会需求,将“育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使命,把劳育作为树德、增智、强体、育美、悦心的重要手段,让劳动教育成为孩子的"成长营养”、终身受益的法宝、撬动幸福人生的强而有力的支点。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认为大学生是劳动教育中的不可或缺的一个群体。大学生也需要通过劳动教育不断完善自己,其作为直接面向劳动、直接对接职业的劳动后备军,比中小学生更迫切地需要带着全面系统的劳动素养走上工作岗位。劳动教育可以使我们更加了解社会,提升我们的修身,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与意识,从而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大力推进劳动教育,对个体来说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对于社会来说,全社会都应该尊敬劳动模范,弘扬劳动模范精神。让诚实劳动、勤勉工作成为社会的好风气;对于国家来说,一个健康向上的民族,就应该鼓励劳动、鼓励就业、鼓励靠自己的努力养活家庭,服务社会,贡献国家。

劳动教育要落地生根,必须力求家校协同跟进。落实劳动教育除了学校精心构建劳动课程体系,有效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外,还应该把家校协同共育作为突破口,鼓励家长成为劳动教育的指导者、参与者和同行者。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所学校,也是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场所和起锚地。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更是孩子劳动启蒙教育的主导者和首席老师。家长一方面要通过日常生活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引导孩子扣好劳动教育的第一-粒扣子。另-方面要把家庭劳动日常化,有意识地安排孩子洗碗洗衣、扫地擦窗、淘菜做饭、叠被铺床、整理衣橱,让孩子有更多“童稚携壶浆”的劳动实践,让家庭发挥出劳动教育基地的最大化作用。特别是目前孩子宅家抗疫,在居家学习的同时,更应该让孩子在更多的家务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学习劳动技能,增强劳动意识,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1]劳动教育.在线汉语字典。

[2]任海滨,人民教育出版社政治室党支部,新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的意义。

[3]季平,民进黑龙江省委会,2019.03.01。

小学校劳动教育心得体会报告篇十八

小学校劳动教育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劳动经验和劳动技能,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与动手能力。在我读小学的那几年,我深受小学校劳动教育的熏陶,体会到了劳动的奇妙和劳动的意义,与此同时,我也受益于劳动带来的自身成长。在本文中,我将分享我对小学校劳动教育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第二段:劳动可以锻炼人的毅力和耐力。

小学校劳动教育中最大的收获是锻炼了我的毅力和耐力。一次课余时间的劳动课,老师让我帮忙割草,开始的时候,我仅仅割了一小块,就喊累了。老师并没有责备我,反而告诉我说:“劳动是需要耐心和坚持的,你不能轻易放弃。”于是我又重新拿起了割草锄,然后看到了一个个坚实美丽的草坪,感觉到了满满的成就感。自此,我变得坚韧耐劳、不怕辛苦,知道了劳动的不易和意义。

第三段:劳动可以培养自力更生和创新精神。

小学校劳动教育还能够培养孩子们的自力更生和创新精神。一次手工课,老师要求我们创造一个小物件,我开始制作的时候,完全没有头绪。但我的同桌却不断地寻找、尝试、改进,最终创作出了一个小鸟巢。我受她的启发,也开始研究,终于创造出了自己的手工艺品。从这件事中,我发现,不要过早地放弃自己的创意和想象,通过自己的劳动实践、不断尝试创新,才有可能发现新的价值,培养创造力和创新意识。

第四段:劳动可以增强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小学校劳动教育也能够增强学生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有一次学校组织我们参加义务绿化活动,老师给我们分为若干小组,让我们到公园内打扫环境,清理垃圾,并种植树木。我们小组成员协作顺利,互相协作,因此完成了任务。这一组织也让我有了身为一个社会公民的意识,同时也让我明白了如果团队成员之间互相沟通、协作,是必要的。要取得成功,合作精神非常重要。

第五段:总结。

通过我的小学校劳动教育过程,我学会了很多,不仅是各种技能,更是对于生活的认识和对于社会的理解。劳动可以锻炼我们的毅力、耐力等品质,也可以激发我们的创新精神,让我们在后面的学习、生活中活力更旺。我希望所有的小学生都能够认真参与劳动,让劳动成为我们成长的一道风景。

小学校劳动教育心得体会报告篇十九

**中学是乡镇中学,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所以从学生角度来调查来看素质教育实施的成果,看对学生素质的提高是否真的起到作用。调查显示,初三级的学生99.5%都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各式各样课外活动,有体育、艺术、竞赛等,但是只有4.55%的学生认为自身素质确实得到了很大提高,22.73%的学生认为有一定提高,而超过一半54.55%的学生认为收获不大,18.18%的学生认为自己对学校组织的活动兴趣不大,从中得不到提高。素质教育还包括全面提高每个学生思想品德素质、道德素质。经过调查发现,45.45%的学生并不认为自身的道德思想素质有提高,甚至有18.18%的学生认为与上一辈相比,思想道德素质有所降低。笔者了解到,有些教师认为现在的初三学生缺乏远大理想,缺乏吃苦精神、缺乏甚至根本没有信仰。过去说为祖国学习、为人民服务,而现在由于社会经济的转轨,越来越多的中学生把学习与自己的命运联系起来。

素质教育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但归根到底是一个实践问题。所以**中学的素质教育的实施是受许多因素制约的,综合起来,主要有几个方面:。

一是教育观念。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是凸现学生主体性的教育,是充分开发学生潜能的教育。但现实中,农村家长们的观念常常是"读书--考大学--当官"的思想,所以把传授知识与提高素质、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考试与素质、智育与其他方面的教育分割开来。错误的观念不转变,素质教育就不可能走上正途。

二是教师队伍。素质教育不只是对学生的要求,它首先是对教师的要求。实施素质教育,关键在教师。一个素质不高、缺乏创新意识的教师不可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而教师状况的根本改变却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

三是课程建设。且不说课程的内容改革是个难题,单就课程的形式而言,要实现由教师的"教材"向学生的"学材"转变,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四是考试制度。中考作为选拔初中学生能否到高中学习的一种比较公正的手段是不能取消的,只要考试存在,应该就具有合理性。问题的关键是什么样的考试能把学生真正的素质考出来,减少偶然性和片面性,这又是一个难题。

五是教育评价。评价是检验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但属于情感和价值观念方面的内容能否评价出来?用什么方法来评价?谁来评价,是社会还是学校?如果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价手段,素质教育的尴尬局面就很难改变。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教育,是要通过努力使学生学得"自由",学得"主动",促进他们主动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造能力,以保证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通过本次调查笔者认为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进而全面提高素质教育的质量,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强化责任感教育力度,道德理论知识教育与道德责任行为教育的结合。

重视道德责任行为教育就是要在道德认识的基础上,把整个社会倡导的道德规范内化为主体的道德义务,并自觉履行这些义务。可以通过教学、共青团、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班会、班主任工作等多种活动形式来开展教育。

第二,强化责任感教育力度,应注重养成教育。

责行是责任感的外化,是责任感的最终归缩。养成教育必须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开始,如互助学习活动、参加家务劳动等。学校可建立家务劳动制度,根据学生不同情况,要求学生承担相应的家务劳动,家长给予具体安排落实,学校定期的监督和检查,并在校园里定期开展家务劳动竞赛和表演活动,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逐步具有集体、社会责任感。

第三,建立素质教育运行机制,调整和规范教育行为。

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哪些提倡做,哪些反对做,哪些禁止做,都要有章可循。修改完善中小学校的教育评估制度。切实通过评估,引导、调控和激励基础教育行为,保证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完善师生互评制度,赋予学生实在的评价权利。奖惩制度要面向全体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要改善办学条件,搞好学校建设。

第四,突出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深化课程教学改革。

学校必须按照教学计划的要求开设课程,坚决制止那些只重视开设应考学科,忽视甚至放弃那些不参加考试的课程的应试教育现象。要深化教学改革,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让学生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素质教育必须承认城市和农村、发达地区和贫穷落后山区存在的差异,在课程方面要体现出这种差异,使不同的地区有较大的选择弹性。同时,学校还可以开设活动课程和选修课程,以适应不同学生主动发展的需要。

第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面实施素质教育,对教师的素质提出许多新的要求。教师必须加强师德修养,敬业爱岗,关心、尊重和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教师必须树立素质教育思想;教师必须有比较渊博的知识和比较广泛的兴趣爱好,能对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提供帮助;教师必须努力钻研和掌握心理学、教育学知识,能够熟练地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提高教师素质的同时,必须尊重和关心教师,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和待遇,改善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小学校劳动教育心得体会报告篇二十

劳动教育是中学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日,我们班级举行了一次劳动教育报告,让我们了解到了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在此次报告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劳动的重要性,并有了一些新的体会与感悟。

首先,我明白了劳动是一种教育的方式。在报告中,学长学姐们向我们介绍了他们所在的部门和岗位,分享了他们在劳动中的经历和收获。通过他们的报告,我认识到劳动不仅可以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学会了如何与人合作、如何解决问题。从小学习劳动的种种技能,我们可以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困难,更加自立自强。

其次,劳动教育可以培养我们的责任感。在报告中,有个学长分享了他在植树活动中的经历。当他看到满校园的绿树成荫时,他感到非常自豪和满足。这个故事让我明白,劳动不仅是为了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更是一种对自己、对社会负责的态度。通过参与劳动,我们能够培养出责任感,并将这种责任感贯彻到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

再次,劳动教育能够促进我们的成长与发展。在报告中,一个学姐分享了她参加社会实践的经历。她说,社会实践让她见识了更广阔的世界,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也更加明确了自己的职业规划。从她的报告中,我明白到劳动教育不仅可以让我们发现和挖掘自身的潜力,还可以培养我们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我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另外,劳动教育有助于培养我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在报告中,学长学姐们纷纷分享了他们在团队劳动中所遇到的挑战和解决方法。通过他们的故事,我明白到劳动教育不仅注重对个人能力的培养,更看重个体在团队中的角色和责任。只有在团队中,我们才能够体验到力量的凝聚,才能真正学会与人合作,并通过合作实现共同的目标。

最后,劳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我们的终身学习能力。在报告中,一个学姐分享了她参加劳动技能培训的经历。她说,通过参加各种技能培训,她学会了很多实用的技能,并且这些技能不仅在学校有用,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也非常重要。通过她的报告,我明白到劳动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为了解决眼前的问题,更是为了培养我们的终身学习能力,让我们能够不断适应和应对未来的挑战。

总的来说,劳动教育报告不仅让我了解到了劳动的意义和价值,更重要的是让我体会到了劳动对我们的成长和发展的积极影响。通过劳动,我们能够培养出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责任感、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并且这些能力将伴随我们一生。我希望未来可以通过劳动教育,不断学习、成长,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