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推荐大一就业双选会心得体会总结一
就业环境是指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就业环境对我们的择业有着多重的复杂的影响。
经济环境:
当前,世界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以高科技信息为主导的新型产业的崛起,带来了经济领域的一场空前革命。知识不但在这场革命中成为经济的直接驱动力,而且掀开了新时代的篇章。所以,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要想在激烈竞争的职场里享有优势地位,就应该是不断丰富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成为知识性稀缺人才。
区位选择:
由于地理和历史的原因,造成了我国东、中、西部之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格局,以珠江三角洲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环渤海地区为代表的东部沿海地区的工业经济基础较好,而中西部内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所以,沿海地区理应成为大学生们蜂拥而至的地方。
政策引导:
国家政策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单位积极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职业概况:
国际商务专业是全国就业形势良好的专业,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尤其是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的商品走向全球,。国际企业急需拥有扎实专业知识的和强适应力和用外语进行商务沟通的能力的拥有跨国领导能力的人才。
二、自我分析
1、 职业兴趣—外贸,跨国企业管理
2、 职业能力—跨国企业中企业管理及国际商务运作
3、 个人特质—性格外向,擅长交际,领导组织能力强,适应性好,英语能力突出,略通日语,在外企的环境或国际的氛围中能很好的适应。
三、职业分析
1、 行业分析
在全球化的风潮中,国际贸易已经成了势不可挡的趋势,而跨国企业在想歪扩张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优秀国际管理人才,其中能轻松掌握几门外语或是专业知识较为丰富的人才更是很受欢迎。国际商务专业是全国就业形势良好的专业,社会对国际商务专业人才需求量大,专业人才始终处于紧缺状态。岗位的酬薪比较高,精通国际商务的高素质人才缺口大,跨国企业紧缺国际商务人才。
2、 企业分析
目前世界上排名前百的跨国公司不乏涉及食品的全球性企业,如联合利华,可口可乐等。作为一个工科背景的学生,我还可以考虑往化工方面的公司发展。总之,专业不受限制。
3、 地域分析
由于涉及国际贸易,所以沿海发达城市占据了首要地位。我优先考虑的即是上海。
四、职业定位
求职目标要首先端正心态,明白自己喜欢什么,哪种职业适合自己的专业,不能盲目的随大流
1、 职业目标
从事国际商务管理
2、 职业发展策略
进入上海南京等地区跨国企业
3、 职业发展路线
积累两年管理经验,学习会计知识,转入财务部门,瞄准财务主管。
五、求职准备
1、社会实践能力
担任团队领导,培养责任感和领导才能。利用假期取得跨国企业的实习机会。
2、求职渠道
就业信息的收集通过网络、报纸、或招聘现场。
通过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就业信息网、高校组织的招聘会,国家主管部门和劳动人事部门、人才市场中介服务机构和职业介绍服务
网络、媒体
社会实践、亲朋好友等获得良好正确的就业信息
整合后,根据自身特点对号入座,进行客观的分析评价。
3、 现行准备
资格能力:
已取得英语能力认定,四六级成绩优异,获得上海市中高级口译证书,为在跨国企业工作做下充足准备。
准备跨考复旦大学国际商务专业硕士,培养自己的专业素质,文理结合,成为一个更为全面的复合型人才。
担任班级班长一职,经常组织活动,培养自己的领导和协调能力
知识就是力量,巩固自己的所学知识的同时拓宽阅读面。平时阅读南方周末等报刊杂
志关心国内外政治经济,民生百态,在开阔视野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就业优势以及升级个人素质和观念。
素质提高:
经常独立旅行,拥有基本的旅行知识和处事心态,为以后职业需要的商务旅行打下坚
实基础
扩大自己的人际交往,拓宽信息渠道,通过环境影响提高个人素质。
加大锻炼自己的求职技巧,训练自己的心理素质
树立正确的就业思想,端正自己对就业的态度,把自己放在一个合适的高度来看,做到不骄,但也不要太过悲哀,相信自己会对自己认真。一切从实际出发,树立自己的目标,朝着目标努力奋斗,做一个有上进心的人。
4.将来进行时
(一)准备求职信。
1、书写格式:开头+正文+结尾+落款
2、写作步骤
第一步: (1)我是谁(2)说明自己从何处得到招聘信息 3)如何巧用第三者(4)阐明自己要应聘什么职位
第二步: (1)描述自己对招聘公司的认识与了解(2)综合介绍自身能力(3)强调自己能为公司作出哪些贡献 第三步:表明自己非常愿意接受公司的面试
(二)准备面试。
面试前的准备:
资料准备(1)学习成绩单。(2)荣誉证书。(3)成果证明:研究成果报告、论文、专著、发明专利证书等。(4)证明具备某方面素质或能力的其他材料:歌舞大赛获奖证书、技能鉴定证书、汽车驾照等。 (5)个人简历、求职信、推荐书等
对可能谈论的问题的准备
(1)教育培训类的问题(2)求职动机类问题 3)社会实践或社会活动经历表现(4)未来计划和目标类问题(5)面试者要提出的问题
形象准备:穿着打扮、外形仪态 ;行为举止和谈吐 。
结语:
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转眼间的大学生活就将结束,在大学这几年的时光里,我对自己的能力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对未来有了更多的想法。与大一时候不同现在的我更有能力去指定一份相对实践性大并且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即将迈入社会工作的我希望通过这次认真的规划能让我对自己的将来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做好这份计划书是我在求职路上踏出的第一步。
推荐大一就业双选会心得体会总结二
尊敬的领导以及长期支持我系毕业生就业的各招聘企业领导、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们集聚一堂,隆重召开毕业生就业动员大会,到会的是我们××系20xx级四个专业的全部学生。三年前你们在众多职业院校中选择了××学院,选择了经管系,这是对我们的最大信任和支持。如今经过三年的校园生活,你们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积极践行××系“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生存”的素质目标,各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现在大家基本完成学业,即将走向新的人生阶段——就业。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关键处就那么几步,找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是同学们从学生转变为社会职业人的关键转折点,为了让大家充分认识到今年的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保持良好的就业心态,提前做好就业准备,因此今天的集中性就业指导教育就显得尤为必须和重要。
据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推进会上的统计,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的规模将达到699万人,比去年增加19万人,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大学生,需要就业的大学生就业数量之多可想而知,就业总量压力继续加大,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就业任务更加繁重,就业形势依然不容乐观。以我系为例,明年毕业生将达到×人,其中会电×人,电商×人,国贸×人,营销×人。国际经济形势的持续低迷,08年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还没有消除,所以整个宏观层面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就业的外部环境也更加具有挑战性。
面对就业,大学生的心理是复杂多变的。通过几年大学生活,同学们在知识、能力与人格方面有了积极的显著发展,有着强烈的就业意愿和积极的就业动机,但是经我们辅导员调查了解,我们的毕业生在面临就业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地还存在着几种心理误区。我们把目前学生中间出现的这些就业心态总结如下:
1、消极与懈怠心理
一些学生觉得自身条件比较好,自恃清高,不积极主动出击,对一般单位不屑一顾,对工作岗位挑三拣四,只要是与自己专业关系不密切的职业就不考虑,这样做只能人为地降低了自己的求职成功率。
还有的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懈怠心理,认为明年7月份拿到毕业证再找工作也不晚,所以自动放弃就业机会甚至有的在顶岗实习期间不出去实习,天天在宿舍睡懒觉、上网、打游戏,或者有的干脆呆在家里靠父母找门路求工作,这些人错过了今年11月份到明年3、4月份的就业黄金时期,等到明年拿到毕业证去找工作时,应往届毕业生的身份差异更增加了自己的就业难度。
2、焦虑与胆怯心理
对于要走出校门,没有社会经验的高职毕业生来说,大家对社会、工作认知性差,缺乏自信心,以为自己准备不充分、不敢参与竞争,尤其在遇到挫折时,很容易就产生焦虑心理,觉得自己事事不如人,甚至自暴自弃,放弃一切就业机会,过度的焦虑就使就业出现困境。
还有一部分同学大一大二正常上课期间,总是把其他事情至于学习之上,在外面搞兼职做促销,等到大三开始真正找工作步入社会了,这些同学反而胆怯了,他们留恋起大学的校园生活,而不愿投入到茫茫的求职队伍中去一展自己的才华,这些学生平时一直渴望公平竞争,但在机遇到来的时候却手忙脚乱,胆怯拘谨,无法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才能。
3、盲目与从众心理
对于进行了三年专业课学习的学生来说,即将毕业了却没有职业选择,没有职业目标,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出现盲目从众的心理。尤其对于90后的学生中,独生子女较多,传统的家庭教育使他们养成依赖性强、自我责任感缺乏、独立决策能力差,就业时容易跟风从众,人云亦云,就业扎堆。有的同学家里有一些关系和门路,提前为他们找好了工作,他们显得很悠闲,因为他们已经主动谋求了职业。
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工作还没有任何着落,所以这些同学千万不能盲目跟从。因此择业是一项认真的工作,需要毕业生全方位地进行考虑,决不能不负责任,盲目从众,这样即使找到了工作也未必适合自己。
因此在大家毕业之前,关于就业我对同学们提出几点建议和要求:
经济的持续低迷造成社会投资需求减少,高等教育的扩招造成毕业生人数的增加,这种结构性矛盾就是我们毕业生要面临的最大的就业现实,就业形势的严峻给我们的就业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但是无论形势多么复杂,就业形势多么不容乐观,我们都要清醒地认识到就业本身就是我们认识和适应这个社会的一个过程,在求职过程中遇到困难,甚至经过几次挫折才最后成功是正常的,在就业中遇到许多心理冲突、困惑,产生一些不良情绪也是正常的,越是在困难的环境中越需要同学们坚定信心、克难攻坚。
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但是每年都有就业的毕业生,每年都有就业质量高的毕业生,刚才发言的10届毕业生刘波就是一个例子,当然往届毕业生就业成功的典型也不在少数。所以同学们一定要坚定信心,在就业的过程中一定要认清形势,做到务实化和理性化。
三年前的一次高考是人生的转折点,让在座的各位缘聚济职学院经管系。
三年后的今天,我们又面临一次人生的岔路口。生活环境、家庭背景、能力性格及所碰到的机遇不尽相同,所以有的学生选择了参军入伍,有的选择专升本继续求学,大部分学生选择走向社会参加工作。从同学们升入大三的那一天起,大家就应该要先明确目标,自己想干什么工作,能干什么工作,对工作的岗位、性质甚至地域的选择都要有个清晰的思路,对选择的工作要做好长期从事的打算。
在现阶段,就业目标要实事求是,严峻的就业形势产生的结果必然是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因此,结合自身的综合实力和专业方向制定一个适中的就业目标显得尤为重要。在找工作过程中如果你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有钻劲儿、韧劲儿何愁找不到好工作呢?我们最担心的就是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目标不明确、没有长远的打算、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到头来只会事倍功半、甚至一事无成。
对于就业心态,就是避免前面提到的消极与懈怠心理、焦虑和胆怯心理、盲目和从众心理,切忌好高骛远,可根据自身情况适当放低薪酬要求,同时,提前做好步入社会的准备,多充实、提升竞争力,即便是可以“高成”也不妨先“低就”,抱着学习的心态去适应社会,从基础做起,不要眼光过高,要以健康积极的心态以实现自己的顺利就业!
每一届学生的就业工作都是我们系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所以每年毕业前夕,系部都利用各种关系资源寻求新的用人单位,或联系长期合作的就业单位来经管系招聘,通过校园网和就业公告栏发布就业信息。每个辅导员也都有各自班级的qq群、飞信等相应的信息平台去发布就业信息或进行就业指导。
当然,就业对每一个学生来说是人生大事,关系到你们的人生前途和未来发展,所以除了系部、老师帮助介绍就业单外之外,同学们也要做到不依赖,不等待,想尽办法,主动出击,经常关注一些人才招聘网(中国大学生就业网、济源人才网以及你家乡所在地的人力资源与劳动保障网),提前投简历,争取面试机会。积极联系亲戚、朋友或同学,利用这些人脉资源,多方面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几率,实现自己早就业。
有的同学总想找好工作,这当然是对的,但是,对刚出门的大专生来说,缺乏社会经验,专业技能也有待提高,所以短时间里找到好工作很不容易。
目前我们系本着全心全意为同学着想的目的,先后组织了十多家单位到学校到班里举行现场双向选择招聘会,有招会计的,管理岗位的、营销等等,今天动员后就有三家企业在此举行现场招聘会,有的单位应该说各方面都不错,有的企业待遇良好,有的发展前景良好,有的能学到很好的技能,但是有些同学却在就业机会来临时优柔寡断、犹犹豫豫,存在各种各样的担心和疑虑,结果不仅自己“有业不就”,没把握就业机会,也耽误影响了其他同学,造成“无业可就’。所以希望同学们要全面地认识自己,珍惜每一次的面试机会,主动就业,先就业再择业!
最后送上一副对联:上联是“心态好,事业成,不成也成”下联是“心态坏,事业败,不败也败”,横批是“成败在你”,在这次就业动员会上送给大家,衷心希望你们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明确目标,放平心态,主动出击,早日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
谢谢大家!
推荐大一就业双选会心得体会总结三
本人所学习的是文秘专业,生活态度积极、待人真诚,有爱心、上进心,有团体意识、高度责任心,身体素质良好、兴趣爱好广泛。
珍贵的三年大学已接近尾声,回首三年的大学校园生涯和专业实训生活,有渴望、有追求、有成功也有失败,通过这三年的大学生活,我成长了很多。在即将毕业之时,我对自己这三年来的收获和感受作一个小结,并以此为我今后行动的指南。
在学习方面,我觉得大学生的首要任务还是学好专业的文化知识,可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所以在学习上我踏踏实实,一点也不放松。一份耕耘一分收获,只要你有决心,没有什么事是不可能的。在校期间,参加秘书中、高级秘书资格证书考试,并已获得秘书中级证书。在大一学年分别获得校三等奖学金、“久立”二等奖学金。
当然,我的英语、计算机等方面的等级考试已达标。因为有就业忧患意识,为了跻身于当今社会不被淘汰,故准备在校期间报考教师资格证。
在思想品德上,我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大一时就已经向党组织提交了入党申请书,并积极地写思想汇报以便让党组织及时了解我的思想,对我进行考核。大二我有幸被推荐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并参加了几次党校培训。大三更荣幸的被推荐为一名光荣的预备党员。
在班级工作中,三年来我有幸一直以团支书的名义为同学服务。在生活中,我最大的特点是成熟稳重,热心待人。注重配合其他学生干部出色的完成各项工作,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肯定.由于平易近人待人友好,所以一直以来与同学相处甚是融洽,和同学团结一致。同时,我也是分院团委学生会的主席,协调各个部门的工作,做好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并且组织开展学生活动,落实学生工作,比如组织开展了分院特色活动文明女生文化节、第二节楹联大赛等。一方面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三年的暑假期间,20xx年7月至9月,在要德火锅象山店做服务员两个月。20xx年7月至9月在北京四中网校象山分校担任助教,帮助老师整理资料,管理学生。20xx年8月至9月,在北京四中网校象山分校担任课程教师,主要教授机器人课程。在20xx年7月, 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楹联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几年的暑期实践让我懂得了许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
三年的大学生活是我人生中美好的回忆,同学们就像兄弟姐妹,我们一起学习,一起娱乐,互帮互助,和睦的相处。集体的生活使我了解到要主动去体谅别人和关心别人,也使我变得更加地独立。大学校园就是一个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生活需要自己来勾画,不一样的方式就有不一样的人生。
在这将挥手告别的美好大学生活和踏上社会征途的时候,我整军待发,将以饱满的热情、坚定的信心、高度的责任感去迎接每一个新的挑战,攀登新的高峰。
求职意向:
愿到企事业单位、高新技术企业、中小型企业,希望从事秘书工作、行政管理工作、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行政助理、教育类等工作。
推荐大一就业双选会心得体会总结四
尊敬的校院领导:
你好,我是xx大学的教授。我非常高兴地向你推荐我的学生xx,并且相信他能够出色的完成在贵校硕士课程的学习。
自从他进入大学以来,常常表现出与年纪不相符的成熟和稳重。由于班上的大部分同学都来自其他省市,这第一次的出门离家的经历使得他们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适应这个完全陌生的新环境。但我注意到,相比之下,xx同学很快的调整好了心态,积极主动地融入到这个新环境之中。
大学的课程与中学有很大不同,偏重在自学能力,而且专业课程的学习要求另一种思维方式。因此,在大一、大二,很多同学都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不适应,不知道该如何学习大学的课程。但是,xx同学适应能力很强,很快摸清了xx专业课程的关键,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掌握了学习方法,而且其他任课老师都表示他对于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很强,新学的知识他马上就能消化,当堂就能理解掌握。可以这么说,班里的部分学生是拿着极其出色的高考成绩走进了我们学校,而xx同学凭借的则是他极强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方法。这一点,在每学期的期末考试上得到了很好地体现,尤其是在专业课的期末考试中取得极其优秀的成绩,他对学习的热情和毅力是最让我感动的。
xx同学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秀,具备了较为完善的知识结构和理论水平。能够对语言灵活运用,进行深入分析,并能对所做工作进行阶段总结和撰写有一定学术价值的学术论文,反映出该生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
鉴于该生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培养前途,且本人有进一步深造的强烈要求,特推荐该生报考贵校研究生。
我希望贵校能给他一个机会,让他在贵校严谨的学风和良好的学习环境中继续发挥他的特长,进一步提高专业知识,拓宽视野。望贵校考虑他的申请。
推荐人:xxx
xx年xx月xx
推荐大一就业双选会心得体会总结五
一、毕业生当年就业率(近三年)
整体来说全国的情况不是很好,也就大约 70%左右,相比之下,全国的211高校,985高校的就业情况要好点,可以达到80%以上!
据教育部的统计,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559万人,比增加64万人。而全国高校毕业生总量压力还将继续增加,“毕业大学生实际就业率不到70%。”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说。
“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87%。”在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简称人保部)召开的四季度新闻发布会上,人保部发言人尹成基表示。
二、大学生就业趋势的研究
多数学生对于“务实”有新的认识,就业期望趋向现实,主要表现在工作单位、工作区域等方面。
(1)就业方向:先就业后择业成为第一选择
大学生在职业取向方面优先考虑的前三项是“先就业后择业”、“先择业后就业”、“继续深造”,它们分别为41.76%、28.57%、27.84%。调查显示,在面得就业压力时,多数学生表现出特有的自信与成熟。
在此问题的选择中,特别值得关注的现象是“继续深造”,这选项占27.84%,有过四分之一学生希望继续学习,而且此风近年经久不衰,且越演越烈。究其原因:一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影响和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二是就业竞争激烈,优越的职业需要优秀的高层次人才;三是心理因素,有的大学生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回避即时就业等因素。这一现象值得认真分析研究,其利与弊何在?其利在于缓解就业压力,促进人才素质的提高,改善我国人才结构,增强我国高级人才的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忧虑的是它反映出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欠缺,社会压力的承受力不够,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有相当部分的大学生选择了回避的方式,职业期望趋于“非风险化”。这种现象还可以从学生对就业前景的评价中看出。22.92%的同学对就业前景持有“不容乐观”的评价,这里除了客观实在的因素影响外,更多的是学生的心理素质因素问题。由此可见,高校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心理辅导工作是必要的。
(2)就业取向:就业地区首选经济发达地区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在选择就业地区时,选择经济发达地区占66.54%。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经济发达地区除了有较可观的工作待遇外,经济发达地区与国际接轨更便捷,更能为就业者提供再学习提高的机会,这与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密切相关。二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就业机会较其他不发达地区的高,且就业岗位多元化,这是吸引学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3)职业价值:结合专业特色,务实肯干
作为师范院校的学生在选择就业岗位上,更多的是趋向于“学校或科研机构”、“行政机关或事业单位”
三、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
1、客观原因
导致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人认为根本性的原因在于现行就业制度、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结构、用人单位现状及用人单位的陈旧观念、以及大学生本身存在的问题等等。客观认识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正确分析大学生就业的障碍,寻求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是应对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办法。
(1) 政策方面的原因
第一,劳动、人事制度、户籍、档案管理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不到位、不完善是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客观原因。尽管我国己进入市场经济时期,但目前的人事管理制度仍然有较强的计划经济色彩,使不少缺位以待的用人单位受到用人的限制。据调查,不少中小型私营(股份)企业急需大学水平的管理技术人员,却因没有申报用人指标的途径,不能解决大学生的派遣、户口、编制、档案管理等问题,导致一些大学生担心丧失自己的“身份”而望职兴叹,企业也就招不到人。就业的部委属高校毕业生到教学科研等事业单位为31.6%,到国有企业为31.5%,到民营三资企业为26.2%,其他就业为10.7%。而从当前城镇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状况看,个体私营和股份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己经占60%,但是,由于很大一部分个体私营企业不能解决“三险一金”(三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工伤保险;一金:住房公积金)而被大学毕业生放弃。
第二,就业程序复杂、就业渠道不畅,阻碍了大学毕业生的顺利就业。我国人事制度改革相对滞后,整个社会缺乏顺利就业的软环境,影响毕业生就业市场中供需主体的体制性、机制性的障碍仍存在。很多地方对于录用大学生有户口、用人指标的限制,有的还有干部身份的要求;民营、外资企业不能根据需要招聘大学生,企业的用人自主权没有到位;有些高校毕业生还面临出地出系统等要交费的障碍;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不成熟,供需见面会还很不完善,处于“粗放”的运作和初级的中介形式。缺少统一平台的互联网信息发布渠道,信息化管理手段得不到充分利用。
(2)高校方面的原因
第一,高校大规模扩招,造成就业市场“供大于求”。造成目前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很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情况,许多人认为是因为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的人太多了,用不完了,过剩了。其实,我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仅占总人口的5%左右,而发达国家的这个数字己经达到1/3。因此,我国的人才过剩是相对过剩。而且,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跟不上高校教育扩招的步伐,也为高校毕业生“供大于求”制造了假象。我国的大学毕业生在大城市、大企业、大公司,人才济济,人满为患,是过剩了。而一些中小企业,事业单位,偏远地区,经济不发达地区则是人才稀疏,人才缺乏。
第二,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层次结构、课程内容、教学水平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在大学生就业己经市场化的情况下,大学的专业设置和调整却显得十分滞后,致使毕业生专业结构与市场供求出现了错位,从源头讲,这已成为制约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原因。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滞后于社会的发展是教育的特点,但没能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规划并主动调整,进一步放大了专业及课程设置的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供给结构严重失衡。不少学校专业划分过细,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一些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缺乏特色,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竞争优势。
(3)用人单位方面的原因
首先,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进行的机构改革大大冲击了大学生就业。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曾经是接收大学毕业生的主渠道,主力军。1998年以后,随着政府机关进行机构改革,精简人员。精简下来的人员多数要流向事业单位,而事业单位本身也在进行定编定员,另外,国有大中型企业多数存在冗员过多,超编运转,包袱过重的问题,继而实行分流下岗,减员增效。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是“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许多企业由于经营不善也在面临着破产倒闭。面临着自身的生存危机,接纳大学毕业生的容量相当有限,很难给大学生就业提供畅通的就业之路。
其次,多数用人单位都走入了重“名牌”轻“一般”、“惟学历是瞻”的怪圈。随着大学生就业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化为“买方市场”,用人单位也逐渐提高了用人的标准。他们将目光锁定在少数的名牌大学毕业生身上,放在了研究生、博士生身上。相对于名牌、重点院校的大学生而言,不少一般本科院校、专科院校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存在一定的“品牌劣势”。从中国高等学校的发展现状分析,高等学校之间的资源分配不均,办学质量差异较大,导致了用人单位对重“名牌”轻“一般”的怪现象找到理由和借口。
2、 主观原因
(1)不切实际的就业期望值
不切实际的就业期望值,是导致就业难的主观原因,毕业生就业期望值始终居高不下。非大城市、大机关、大公司、大院所、大企业不去,希望能去的单位名声好、工作条件好、待遇好、甚至有出国机会等等。举个例子:《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对全国28所大学、3万多名大学生作过“您最想到下列哪个城市工作?”的调查。在列出的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八大城市中,想到上海发展的大学生最多,获选率为32.3%,紧随其后的是北京(27.7%),两个城市的获选率之和达到了60%,成为大学生心目中发展事业的最理想城市:另外,像深圳这样的特区城市也较受欢迎,获选率为12.1%:但是一些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和内陆开放程度较小的城市则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很小,只有0.94%和0.52%的大学生愿意到重庆和武汉去上作。而目前实际最需要毕业生的恰恰是那些边远地区的中小城市和基层一线的中小单位。毕业生想去的单位去不了,而能去的单位毕业生又不予选择。于是出现了“有人无业、有业无人”的现象。
(2)自身综合素质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
毕业生的能力素质与用人单位的要求也存在较大差距,加大了毕业生就业难度。现在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敬业精神、职业道德、思想道德觉悟和能力素质水平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毕业生诚实守信,勤奋敬业,而且还要求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也是用人单位看好的主要方面。用人单位重视人品和能力,对专业的要求反而有所淡化。不少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持“宁缺勿滥”的态度。因此,学生干和学生党员以及那些综合素质好、动手能力强、敬业精神好以及“一专多能” 的毕业生越来越受欢迎。用人单位看重的是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3) 大学生诚信缺失造成就业危机
诚信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的基本要求。在就业情况日趋严峻的形势下,毕业生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为了能够在社会中寻求一席立足之地,有些学生不从筑高自身的实力出发,而是挖空心思如何包装自己。正常的包装无可厚非,但是失真的包装会演变成伪装。这样一来就业诚信缺失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使得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实际能力产生怀疑,结果只能是大学生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15]。
四、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措施
1、 改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
改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必须加大人事制度、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力度。要加大用人机制、单位编制等制度的改革,扩大机关、事业、企业单位的用人自主权,使用人单位真正做到有用的人进,无用的人能出;加强户籍制度的改革,为边远地区、小城镇、农村的大学毕业生开方便之门,使人才能合理流动;要建立起完善的与毕业生就业相关的社会保障制度,成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对未就业的大学生提供服务。
2、 调整高校专业和课程设置
在当前飞速变化的时代,大学要适应时代的要求,就必须把握时代的脉搏,不断调整课程结构和内容。当今世界正由工业化社会走向市场、信息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各国间生产、流通、运输、资讯领域的相互依存关系日益紧密,整个世界将如同一个地球村,谁都无法完全正确的预料未来世界的变化。这就决定现代大学必须是面对未来开放式的,其课程也应从过去那种封闭状态走出来。
在课程布局上,应适当减少某些必修课,增加选修课的比重。一方面,让学生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发挥他们的所长。另一方面,这也有利于向学生提供反映社会文化各个领域发展的最新成果。因为现代社会知识急剧增加和迅速老化,选修课的开设有助于弥补必修课无法及时反映这一动态的缺陷。
3 、把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始终
当前我国很多高校的就业指导课都是针对毕业生开设的,通过几次的座谈会、报告会、讲座等等就算完成就业指导上作了。
对于一年级的新生,应该着重进行心理指导,重点帮助大学生尽快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结合入学的专业思想教育,逐步引导他们根据自身的特点初步设计职业发展的方向。在这个阶段,要向他们介绍本专业就业的大致情况,让他们了解自己所学专业及适应职业的特点和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引导他们尽早适应大学学习生活,养成独立思考、自觉学习、努力奋斗的良好习惯。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应着重综合能力的培养。在这个阶段,要通过对社会各种职业的全面了解,帮助他们分析自我的能力、优势和存在的缺陷,引导大学生要根据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完善自己,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打好专业基础,建立合理知识和能力结构。要对其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激发成才意识和行为。
对于三年级的同学,要给予一定的实习和锻炼的机会,让他们直接地去体会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帮助他们认清专业所适应的工作领域,并与自己的特点和能力相对照,继续培养和发展与其职业目标相适应的素质优势,对其原定的职业目标做出适当的调整。对于大三的学生,还有一个重要指导内容就是要逐渐分析整个社会及大学生就业形势,对大学生进行就业观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对毕业生的指导是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点,这一阶段,指导的重点在于传达就业方针政策、分析预测就业形势、指导大学生作好如何获取就业信息、如何进行面试,如何克服心理障碍等就业准备,处理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临时性问题。
推荐大一就业双选会心得体会总结六
本人生活态度积极、待人真诚,有爱心、上进心,有团体意识、高度责任心,身体素质良好、兴趣爱好健康。
珍贵的三年大学已接近尾声,回首三年的大学校园生涯和专业实训生活,有渴望、有追求、有成功也有失败,通过这三年的大学生活,我成长了很多。在即将毕业之时,我对自己这三年来的收获和感受作一个小结,并以此为我今后行动的指南。
在学习方面,我觉得大学生的首要任务还是学好专业的文化知识,可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所以在学习上我踏踏实实,一点也不放松。一份耕耘一分收获,只要你有决心,没有什么事是不可能的。在校期间,参加中、高级秘书资格证书考试,并已获得证书。在大一、大二学年分别获得三等奖学金、二等奖学金。
我知道,单单学好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而对于我们文秘专业的学生来说,办公自动化在日后的学习工作应用中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我努力学习并参加了一些计算机的等级考试,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因为我深知未来是计算机网络时代,因此,我学习了多种计算机软件应用与操作,如word、excel、powerpoint等办公软件,photoshop等图形设计软件,熟悉internet explorer、outlook express等上网工具。我认为不论做什么事情都需要有智慧、毅力和恒心。在当今这个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我们只有不断汲取新知识,才不会落伍。 当然,我的英语、计算机等方面的等级考试已达标。因为有就业忧患意识,为了跻身于当今社会不被淘汰,故在校期间自考出了会计从业资格证。
在思想品德上,我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并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关注国家的时势要闻,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使我对我们党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在校期间,并用真诚的热心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志愿者活动,去关心和帮助他人! 有很强的上进心,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也要求自己不断进步,大一时就已经向党组织提交了入党申请书,并积极地写思想汇报以便让党组织及时了解我的思想,对我进行考核。大二我有幸被推荐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并参加了几次党校培训。大三更荣幸的被推荐为一名光荣的预备党员。 在班级工作中,三年来我有幸一直以生活委员的名义为同学服务。在生活中,我最大的特点是诚实守信,热心待人。注重配合其他学生干部出色的完成各项工作,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肯定.由于平易近人待人友好,所以一直以来与同学相处甚是融洽,和同学团结一致。, 三年的大学生活是我人生中美好的回忆,同学们就像兄弟姐妹,我们一起学习,一起娱乐,互帮互助,和睦的相处。集体的生活使我了解到要主动去体谅别人和关心别人,也使我
变得更加地独立。大学校园就是一个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生活需要自己来勾画,不一样的方式就有不一样的人生。
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 我深知三年的大学生活所奠定的只是走向社会的基础,在未来我将面对很多的挑战。但我会以实力和热诚的心面对这些挑战,从中吸取经验,丰富自我,从而更好的实现人自己在这个社会上的人生价值。
在这将挥手告别的美好大学生活和踏上社会征途的时候,我整军待发,将以饱满的热情、坚定的信心、高度的责任感去迎接每一个新的挑战,攀登新的高峰。
求职意向:
愿到企事业单位、高新技术企业、中小型企业,希望从事秘书工作、行政管理工作、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信息处理工作、行政助理、财务会计类等工作。
推荐大一就业双选会心得体会总结七
一、毕业生当年就业率(近三年)
整体来说全国的情况不是很好,也就大约 70%左右,相比之下,全国的211高校,985高校的就业情况要好点,可以达到80%以上!
据教育部的统计,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559万人,比增加64万人。而全国高校毕业生总量压力还将继续增加,“毕业大学生实际就业率不到70%。”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说。
“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87%。”在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简称人保部)召开的四季度新闻发布会上,人保部发言人尹成基表示。
二、大学生就业趋势的研究
多数学生对于“务实”有新的认识,就业期望趋向现实,主要表现在工作单位、工作区域等方面。
(1)就业方向:先就业后择业成为第一选择
大学生在职业取向方面优先考虑的前三项是“先就业后择业”、“先择业后就业”、“继续深造”,它们分别为41.76%、28.57%、27.84%。调查显示,在面得就业压力时,多数学生表现出特有的自信与成熟。
在此问题的选择中,特别值得关注的现象是“继续深造”,这选项占27.84%,有过四分之一学生希望继续学习,而且此风近年经久不衰,且越演越烈。究其原因:一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影响和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二是就业竞争激烈,优越的职业需要优秀的高层次人才;三是心理因素,有的大学生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回避即时就业等因素。这一现象值得认真分析研究,其利与弊何在?其利在于缓解就业压力,促进人才素质的提高,改善我国人才结构,增强我国高级人才的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忧虑的是它反映出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欠缺,社会压力的承受力不够,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有相当部分的大学生选择了回避的方式,职业期望趋于“非风险化”。这种现象还可以从学生对就业前景的评价中看出。22.92%的同学对就业前景持有“不容乐观”的评价,这里除了客观实在的因素影响外,更多的是学生的心理素质因素问题。由此可见,高校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心理辅导工作是必要的。
(2)就业取向:就业地区首选经济发达地区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在选择就业地区时,选择经济发达地区占66.54%。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经济发达地区除了有较可观的工作待遇外,经济发达地区与国际接轨更便捷,更能为就业者提供再学习提高的机会,这与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密切相关。二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就业机会较其他不发达地区的高,且就业岗位多元化,这是吸引学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3)职业价值:结合专业特色,务实肯干
作为师范院校的学生在选择就业岗位上,更多的是趋向于“学校或科研机构”、“行政机关或事业单位”
三、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
1、客观原因
导致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人认为根本性的原因在于现行就业制度、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结构、用人单位现状及用人单位的陈旧观念、以及大学生本身存在的问题等等。客观认识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正确分析大学生就业的障碍,寻求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是应对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办法。
(1) 政策方面的原因
第一,劳动、人事制度、户籍、档案管理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不到位、不完善是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客观原因。尽管我国己进入市场经济时期,但目前的人事管理制度仍然有较强的计划经济色彩,使不少缺位以待的用人单位受到用人的限制。据调查,不少中小型私营(股份)企业急需大学水平的管理技术人员,却因没有申报用人指标的途径,不能解决大学生的派遣、户口、编制、档案管理等问题,导致一些大学生担心丧失自己的“身份”而望职兴叹,企业也就招不到人。就业的部委属高校毕业生到教学科研等事业单位为31.6%,到国有企业为31.5%,到民营三资企业为26.2%,其他就业为10.7%。而从当前城镇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状况看,个体私营和股份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己经占60%,但是,由于很大一部分个体私营企业不能解决“三险一金”(三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工伤保险;一金:住房公积金)而被大学毕业生放弃。
第二,就业程序复杂、就业渠道不畅,阻碍了大学毕业生的顺利就业。我国人事制度改革相对滞后,整个社会缺乏顺利就业的软环境,影响毕业生就业市场中供需主体的体制性、机制性的障碍仍存在。很多地方对于录用大学生有户口、用人指标的限制,有的还有干部身份的要求;民营、外资企业不能根据需要招聘大学生,企业的用人自主权没有到位;有些高校毕业生还面临出地出系统等要交费的障碍;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不成熟,供需见面会还很不完善,处于“粗放”的运作和初级的中介形式。缺少统一平台的互联网信息发布渠道,信息化管理手段得不到充分利用。
(2)高校方面的原因
第一,高校大规模扩招,造成就业市场“供大于求”。造成目前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很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情况,许多人认为是因为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的人太多了,用不完了,过剩了。其实,我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仅占总人口的5%左右,而发达国家的这个数字己经达到1/3。因此,我国的人才过剩是相对过剩。而且,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跟不上高校教育扩招的步伐,也为高校毕业生“供大于求”制造了假象。我国的大学毕业生在大城市、大企业、大公司,人才济济,人满为患,是过剩了。而一些中小企业,事业单位,偏远地区,经济不发达地区则是人才稀疏,人才缺乏。
第二,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层次结构、课程内容、教学水平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在大学生就业己经市场化的情况下,大学的专业设置和调整却显得十分滞后,致使毕业生专业结构与市场供求出现了错位,从源头讲,这已成为制约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原因。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滞后于社会的发展是教育的特点,但没能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规划并主动调整,进一步放大了专业及课程设置的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供给结构严重失衡。不少学校专业划分过细,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一些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缺乏特色,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竞争优势。
(3)用人单位方面的原因
首先,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进行的机构改革大大冲击了大学生就业。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曾经是接收大学毕业生的主渠道,主力军。1998年以后,随着政府机关进行机构改革,精简人员。精简下来的人员多数要流向事业单位,而事业单位本身也在进行定编定员,另外,国有大中型企业多数存在冗员过多,超编运转,包袱过重的问题,继而实行分流下岗,减员增效。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是“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许多企业由于经营不善也在面临着破产倒闭。面临着自身的生存危机,接纳大学毕业生的容量相当有限,很难给大学生就业提供畅通的就业之路。
其次,多数用人单位都走入了重“名牌”轻“一般”、“惟学历是瞻”的怪圈。随着大学生就业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化为“买方市场”,用人单位也逐渐提高了用人的标准。他们将目光锁定在少数的名牌大学毕业生身上,放在了研究生、博士生身上。相对于名牌、重点院校的大学生而言,不少一般本科院校、专科院校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存在一定的“品牌劣势”。从中国高等学校的发展现状分析,高等学校之间的资源分配不均,办学质量差异较大,导致了用人单位对重“名牌”轻“一般”的怪现象找到理由和借口。
2、 主观原因
(1)不切实际的就业期望值
不切实际的就业期望值,是导致就业难的主观原因,毕业生就业期望值始终居高不下。非大城市、大机关、大公司、大院所、大企业不去,希望能去的单位名声好、工作条件好、待遇好、甚至有出国机会等等。举个例子:《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对全国28所大学、3万多名大学生作过“您最想到下列哪个城市工作?”的调查。在列出的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八大城市中,想到上海发展的大学生最多,获选率为32.3%,紧随其后的是北京(27.7%),两个城市的获选率之和达到了60%,成为大学生心目中发展事业的最理想城市:另外,像深圳这样的特区城市也较受欢迎,获选率为12.1%:但是一些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和内陆开放程度较小的城市则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很小,只有0.94%和0.52%的大学生愿意到重庆和武汉去上作。而目前实际最需要毕业生的恰恰是那些边远地区的中小城市和基层一线的中小单位。毕业生想去的单位去不了,而能去的单位毕业生又不予选择。于是出现了“有人无业、有业无人”的现象。
(2)自身综合素质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
毕业生的能力素质与用人单位的要求也存在较大差距,加大了毕业生就业难度。现在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敬业精神、职业道德、思想道德觉悟和能力素质水平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毕业生诚实守信,勤奋敬业,而且还要求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也是用人单位看好的主要方面。用人单位重视人品和能力,对专业的要求反而有所淡化。不少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持“宁缺勿滥”的态度。因此,学生干和学生党员以及那些综合素质好、动手能力强、敬业精神好以及“一专多能” 的毕业生越来越受欢迎。用人单位看重的是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3) 大学生诚信缺失造成就业危机
诚信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的基本要求。在就业情况日趋严峻的形势下,毕业生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为了能够在社会中寻求一席立足之地,有些学生不从筑高自身的实力出发,而是挖空心思如何包装自己。正常的包装无可厚非,但是失真的包装会演变成伪装。这样一来就业诚信缺失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使得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实际能力产生怀疑,结果只能是大学生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15]。
四、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措施
1、 改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
改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必须加大人事制度、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力度。要加大用人机制、单位编制等制度的改革,扩大机关、事业、企业单位的用人自主权,使用人单位真正做到有用的人进,无用的人能出;加强户籍制度的改革,为边远地区、小城镇、农村的大学毕业生开方便之门,使人才能合理流动;要建立起完善的与毕业生就业相关的社会保障制度,成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对未就业的大学生提供服务。
2、 调整高校专业和课程设置
在当前飞速变化的时代,大学要适应时代的要求,就必须把握时代的脉搏,不断调整课程结构和内容。当今世界正由工业化社会走向市场、信息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各国间生产、流通、运输、资讯领域的相互依存关系日益紧密,整个世界将如同一个地球村,谁都无法完全正确的预料未来世界的变化。这就决定现代大学必须是面对未来开放式的,其课程也应从过去那种封闭状态走出来。
在课程布局上,应适当减少某些必修课,增加选修课的比重。一方面,让学生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发挥他们的所长。另一方面,这也有利于向学生提供反映社会文化各个领域发展的最新成果。因为现代社会知识急剧增加和迅速老化,选修课的开设有助于弥补必修课无法及时反映这一动态的缺陷。
3 、把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始终
当前我国很多高校的就业指导课都是针对毕业生开设的,通过几次的座谈会、报告会、讲座等等就算完成就业指导上作了。
对于一年级的新生,应该着重进行心理指导,重点帮助大学生尽快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结合入学的专业思想教育,逐步引导他们根据自身的特点初步设计职业发展的方向。在这个阶段,要向他们介绍本专业就业的大致情况,让他们了解自己所学专业及适应职业的特点和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引导他们尽早适应大学学习生活,养成独立思考、自觉学习、努力奋斗的良好习惯。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应着重综合能力的培养。在这个阶段,要通过对社会各种职业的全面了解,帮助他们分析自我的能力、优势和存在的缺陷,引导大学生要根据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完善自己,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打好专业基础,建立合理知识和能力结构。要对其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激发成才意识和行为。
对于三年级的同学,要给予一定的实习和锻炼的机会,让他们直接地去体会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帮助他们认清专业所适应的工作领域,并与自己的特点和能力相对照,继续培养和发展与其职业目标相适应的素质优势,对其原定的职业目标做出适当的调整。对于大三的学生,还有一个重要指导内容就是要逐渐分析整个社会及大学生就业形势,对大学生进行就业观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对毕业生的指导是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点,这一阶段,指导的重点在于传达就业方针政策、分析预测就业形势、指导大学生作好如何获取就业信息、如何进行面试,如何克服心理障碍等就业准备,处理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临时性问题。
推荐大一就业双选会心得体会总结八
我们采用问卷的调查方式对我校学生进行了大范围的调查!我们主要采取网络和走访教室、图书馆、宿舍和路边拦截的方式,发送调查问卷。团队合作为了顺利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同时也想帮助更广大的在校大学生了解当前和未来的就业形势!在采访对象中有刚迈入大学不久的大一新生10名,处在风华的大二学生23名,更有已经到了择业和继续深造的大三学生27名。能够全面地了解在校大学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的看法和了解。
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也是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30年,在这期间大学生的数量更是突飞猛进。大学生也有过去的“天之骄子”成为今日的“无人问津”!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情况,怎样才能让大学生更好的就业,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呢?带着这一问题和思考,同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我们进行了这一次调查并进行了准确统计和深入分析:
被调查的学生为我校大学生。我们采用自制的“大学生就业调查问卷”,通过qq在线、深入宿舍、自习室、图书馆和路边拦截的方式进行!共发放调查问卷70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60份。有效问卷调查者主要来自机电专业、工业设计专业、外语专业、信息专业、经管专业和金融专业!采取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男女比例24:36。从调查的数据看出,大学生未来就业形势严峻主要是由社会、学生、学校和用人单位四方面造成的。主要问题体现在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本身的工作能力和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不足和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要求严重不一致造成的。我们主要对这四方面进行了分析:
一、激烈的市场竞争情况
我们的人力资源,尤其是大学毕业生不是太多而是太少。我国7亿多庞大的从业人员中,高层次人才稀缺,受过高等教育的仅为5%左右,那为什么还出现大学生就业难呢?除了思想认识上的问题外,主要是难在就业市场机制不完善。在我们的调查中,无一人对当前形势乐观,60人之中只有2人认为当前形势还是较好,有9人占调查的15%认为还算正常的就业形势,而其他50人占总体的83%普遍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感到压力重重。现在大学生都普遍认识到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在受访者中有仅有2人不了解、一人认为其不重要,而认为重要的占到调查的75%。在当前学的专业和工作不对口的情况下,大多数人还是觉得自己的专业是有前途的,其中认为很有前途的有12位,而认为自己专业较有前途的则达到36位,占所有调查者的80%,仅有6人认为本专业很没前途。可以看出大学教育还是相当重要的。由于竞争的加剧,大多数的学生对自己有个清醒的认识,在问及毕业初的薪酬时,有31个人认为起初工资为1500元,14人认为应该为2500元,两部分加起来占总人数的75%,在物价日益增加的基础上,大学生要求这样的工资是不高的,可以看见竞争的大学生的影响。
第一,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还会不断有一些工人下岗或者失业,这批人的就业难度是非常大的。第二,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人数比较大。比如说大学生,今年应届大学毕业生将达到495万人,这也是近几年来的。今年要求职的大学毕业生在600万人左右。第三,中国农村有大量的富余劳动力要转移到城市里就业。基于这三条原因,做好就业工作,今年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当前社会普遍压迫大学生,尤其是刚毕业涉世未深的大学生,他们的能力还只浮于理论上,社会经验不足,处事和办事能力不够,况且每年有那么多大学生,供大于求从而造成当前的局面。
二、学校对安排大学生就业方面指导不足
在我们受访的大学生中,只有5人对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感到很满意,感到较满意的有24人,两者合计占48%,而感到不满意和很不满意达到52%,充分体现我们学校的就业指导还需加强,照顾到更大多数学生的情况。教育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还有很多,我们主要从以下三点进行分析:
第一,根本的问题是,教育与生产相脱离。我国现在生产模式是“世界加工厂”,主要需要的是廉价劳动力的“血汗工人”和有经验的技工,是体力劳动者,而大学教育培养的是高价劳动力的脑力劳动者。所以,要说“头脑还缺乏市场经济意识”,那不是大学生,而是指责大学生的专家、学者和自己。但这不是我们认识问题的出发点,我们认识问题的出发点应当是:中国不应该是大学生供过于求,需要降低大学生的价值体现,而是要尽快改变我国的生产模式,使大学生的价值能够充分体现;使中国能够自主创新,发展生产。党中央一再强调发展自主创新经济,但大学生就业难却成了问题,这种情况说明发展自主创新经济还没有落到实处,还是停留在文件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大学生就业的实际,可以检验党的发展方针。
第二,重要的问题是,教育之本是育人。教育产业化要“正义”,说法可以不改,但含义要矫正:教育产业化是为社会生产人才。那种为学校、校董和一些教授生产利润,应该叫做“教育资本化”;现在许多学校名曰“产业化”,实质资本化。而社会培训机构被“产业化”人士评为资本化,是为自己谋利益,却为市场化人才做出了具大贡献。像我们最熟悉的北大青鸟教育就可以称得上it教育航母。教育改革要拨乱反正,要改变对学校乱扩大升级,对学生“广种薄收”的状况;要学习培训机构,根据社会发展的进程需要,决定学校培育人才的结构,各专业的高、中、低人才要有比例。
第三、观念问题。中国是有社会主义特色的国家。因此,中国的教育应当是“公有制为主体”,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教育不应该是个人的投资,而应当是社会对发展的投入,是一种社会积累。教育费用应当由国家、社会承担,从物质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为祖国、为社会“回报”而学习的思想观念。教育费用由国家、社会承担之后,还缩小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劳动力的生产价值的个人差别。这不仅有现实的意义,而且有很深远的意义。
三、大学生自身素质因素
在谈到毕业后的打算后的打算后,50%多的人都是把考研放在首位,其次是找工作创业等,从中可以看到很多大学生是害怕面对社会竞争的,采取考研是为了更晚一点面对竞争,也是对自己以后能找个更好的工作。在问及到,毕业后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时,有15个人认为兴趣是最重要的因素,占总人数的25%,而更多的人选择最要的因素是“个人发展空间的重要性”,占总人数的61%,而其他因素则被大学生看轻。在大学生考虑工作的地方时,20个人选择留在大学所在地,10人则选择回家乡,38人则是主张去发达城市闯一番,而对于岗位过剩的西部地区则只有2人选择。在大学生所重视的素质中面试技巧和计算机因素对大学生的影响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占50%左右,而专业能力差而被普遍的看低,究其原因是现在的大学生就业是专业不对口的结果。大学生就业难不可忽视的因素是大学生自身准备不足造成的,在受访者中,有相当一般分的大三学生对所要去的企业竟然一点也不了解,占总人数的33%。调查中他们普遍感到经验不足是造成他们就业形势严峻的主要因素,约占50%。除了这些方面,我们大学生还存在以下问题:
(1)、诚信问题,不少毕业生发现求职时有一定的证书、文凭、履历能为找工作带来方便,有的大学生凭勤奋刻苦,在大学期间努力争取获得相关证书,不刻苦学生则通过投机取巧或造假来骗取企业初步信任,对大学毕业生整体形象造成一定的损害。
(2)、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由于近几年公办高校扩招,加之民办高校急增,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招生分数不断降低,加上不少大学生大学学习不认真,动手能力差,缺乏实践经验,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
(3)、大学生自身定位偏颇。都希望找收入高、待遇好的单位。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东西部地区之间、沿海地区和内地之间的差距较大,大学毕业生选择就业区域时,过度集中于北京、上海、深圳等热点地区,造成这些地区的就业压力明显增加。同时,大学生“高不成,低不就”心理定位严重影响就业。据中新网报导造成本科学就业难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是“目前本科生‘高不成、低不就’”的心理状态。
(4)、求职途径把握不准。不少大学生通过参加各种各样人才交流会“广泛撒网”的方法,或希望通过熟人“托关系”、“找门路”以捧上“金饭碗”,不善于“推销”自己,没有针对自己的切实优势,通过重点了解用人单位实际需求情况,提高就业率。
四、用人单位误区
(1)、过分关注文凭。不少用人机构认为,学历越高越好。选人学历化,造成受聘人员水平和能力与岗位不相适应,或人才浪费,比如有些单位招聘计算机软件研究生仅用于本单位的打字等简单文字处理。现实工作中有些人的能力与文凭并不能直接划等号,不少本科或大专学生的业务能力不比研究生业务能力差。
(2)、存在性别歧视。女大学生明显处于劣势,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女大学生生理因素、婚姻因素、成就动机,以及生育保险费和女工劳动保护费用等。同等情况下女大学生将来工作成本比男大学生大,这是女大学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3)、生源地域歧视。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到本单位的业务情况与当地联系紧密程度,希望招聘的大学生熟悉当地方言及风俗,甚至有一定的人际关系网等,选用人才时优先考虑本地人才。甚至一些地方政府招聘公务员时也存在生源地域歧视,实行地区保护主义,不利于大学生公平竞争。
(4)、过分看重工作经验。经验不足是大学毕业生的劣势,不少用人企业经营有困难,急于招聘某一方面能人,并且希望很快给企业带来变化,而一般大学生则无法满足用人单位要求。用人单位忽视大学生的潜力和可塑性,其实经验总是在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大学生有较高理论水平,只要经过短期实践即能胜任工作岗位。
就是以上种种原因导致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太乐观。
在我们的调查中,可以很清楚的发现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并在大学生之中形成了一种“谈就业色变”的状况。但是从另一方面,大学生对自己和就业形势有了一个很清晰的认识和认真思考,这对他们以后他们的努力方向和激励都是很好的。总之,大学生就业形势已清楚的摆放在面前,学校、社会和大学生们应该找到合作点,达到共赢。
1、学生应努力提升综合素质。
(1)、注重专业学习。专业强、基础实、理论深、技能佳,是每个用人单位渴望的人才标准。大学期间的专业学习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基础,大学生在校期间必须注重加强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苦练内功,提升素质,培养能力,掌握技巧,为顺利就业打基础、创条件、做准备。
(2)、加强实践锻炼。从进入大学起就要有意识的进行就业规划,通过各种途径寻求实践机会,为将来的就业竞争增加砝码。要在加强专业学习的基础上,重视校内和校外的社会活动,这些活动特别是社会兼职可以引导大学生走向社会,加强实践学习,熟悉工作流程,丰富社会经验,拓宽人际关系,是大学生进行能力锻炼、施展个人才华的重要舞台。
(3)、调整就业心态。对于大学生自身来说,首先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直面压力和挑战。“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亘古不变的真理,特别是我国现阶段,社会的转型和转变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在不能改变社会的情况下,要逐步调整自己的心态,适应社会的要求。改变过去那种“一步到位”的就业心理,放弃“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旧知识分子偏激心理,不把考研、考公务员当成“救命稻草”(毕竟能如愿的只是极少数),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健康观念,先争取工作岗位,为社会和家庭“减负”,再在工作中磨练自己,寻找机会进行突破。
(4)、还应在大学时全面关注社会动态,早早做好职业规划,并不断朝着这个方向奋斗。同时在不影响学业的情况下,适当的做些兼职工作,增加对社会的认识和经验的积累。充分利用大学的资源,全面掌握知识,以便在各行各业都能够快速接手工作。同时大学生们也应避重就轻,不要总涌往发达城市,西部地区更有利于发挥大学生的抱负和才能,而且薪酬待遇普遍高于东部,为西部发展做出贡献。
2、单位:切实纠正用人偏见。
用人单位一方面要与学校加强互动交流,多了解学校里各专业的特色,还可以借鉴大学生见习制度的思路,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寒暑假实习基地,既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也有助于企业考察人才。另一方面,用人单位要进一步转变思想,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切实纠正用人选材的偏见。一个单位要想得到可持续发展,既要使用好人才,也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从我们的调查情况来看,多数学生充满激情、有闯劲,富有创新精神,而且理论功底扎实,接受新鲜事物快,可塑性强,如果对他们适当加以培训,一定能为企业带来更好更长远的发展。所以,企业不能只图眼前的短期利益,过分看重工作经验,而要有长远的人才战略眼光,要改变唯经验论、唯文凭论的做法,还要纠正性别上和地域上的用人偏见,切实做到不拘一格招揽人才,实现企业与人才的双赢。首先,用人单位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改变唯经验论、唯学历论,摒弃用人歧视,鼓励人人都作贡献,人人竞相成才。其次,选人标准要合理。用人单位要根据自身规模、性质、发展状况、岗位实际,制定相关岗位说明书,细化岗位职责,按照岗位的要求,制定合理选人标准,确定招聘人员质与量。再次,确定科学招聘程序。要确定招聘考核的程序,制定考核内容,在按程序进行考核后,择优录用。
3、高校提高大学生就业对策。
(1)、应该努力提高办学水平。高校应转变观念,把握教育国际化的潮流,加强世界高教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全面提高办学水平。高校应树立正确的教育目标,积极培养大学生知识和能力,培养具有不断追求真理、追求科学精神,能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以上的综合素质优秀的大学生。
(2)、不断进行教育改革,高校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快调整高校专业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以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现有科类结构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升级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能完全适应,必须适时调整。
(3)、建立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高校要尽快建立和完善集教育、管理、指导和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建立以服务为主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机构,并能独立开展工作,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信息服务,咨询服务,指导服务,培训服务等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的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为大学生确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择业观,掌握竞争技巧,积极参与人才市场的竞争创造有利条件。
(4)、学校应该实行积极的大学生安排就业政策,不仅在未来的发展方面,而且在心理调节上面,减轻大学生的就业焦虑心理。同时老师们应该对学生们加强教育,并进行积极暗示,多增加学生们的锻炼机会(别出现面试事心里紧张表达不清等情况)。
4、社会及政府其他对策——应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还须政府社会共同努力。
政府社会必须进行相应总体性调整。大学生就业状况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高等教育的发展及人们对高等教育价值的判断。政府要通过努力发展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尤其是建立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业水平,来增加对人学毕业生的吸纳能力,使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和社会的人才使用衔接好,这是政府和社会的责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毕业班班会的心得体会和感想(精选12篇)
- 如何做好政工工作心得体会(优秀12篇)
- 轻人廉洁从税心得体会和方法 税务人员廉洁自律心得体会(八篇)
- 坚持抓落实干实事心得体会及收获 做抓落实的实干者心得体会(八篇)
- 诚信高效合作共赢心得体会如何写 诚信服务,合作共赢(六篇)
- 公正执法秉公办案心得体会报告(实用9篇)
- 2023年参观学校锅炉房的心得体会怎么写(实用8篇)
- 2023年儿童会情感培养心得体会(大全18篇)
- 2023年航空安全心得体会精选(实用14篇)
- 读懂孩子第五章心得体会及收获 发现孩子第六章读后感(4篇)
- 探索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重要性(汇总14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体会与收获大全(20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实用指南(热门18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模板(优秀12篇)
- 个人简历电子版免费模板推荐(通用20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制作教程(模板17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通用23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重要性范文(19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核心要点(专业16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申请流程(热门18篇)
- 法制教育讲座心得体会大全(17篇)
- 教育工作者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模板18篇)
- 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案例(专业13篇)
- 教师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精选18篇)
- 单位趣味运动会总结(模板21篇)
- 礼品店创业计划书的重要性(实用16篇)
- 消防队月度工作总结报告(热门18篇)
- 工艺技术员工作总结(专业18篇)
- 大学学生会秘书处工作总结(模板22篇)
- 医院科秘书工作总结(专业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