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北师大单元集训心得体会及感悟 北师大教育集团培训心得体会(三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0 14:32:43 页码:12
北师大单元集训心得体会及感悟 北师大教育集团培训心得体会(三篇)
2023-01-10 14:32:43    小编:ZTFB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关于北师大单元集训心得体会及感悟一

一、直接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诺曼底”号遇难记》。

二、情感铺垫:

当灾难突然降临,船上的秩序怎么样?(乱得不可开交)。

这样的场面往往会导致什么样的结局?(船毁人亡)。

但是,结局不是这样的,(师板书:井然有序)

谁起了关键性的作用?让我们一起喊出他的名字。(ppt屏2,哈尔威船长图片,白板--屏幕工具--拉屏功能)

三、走进画面,深入感悟船长品质:

如果把遇难记化作一幅悲壮的长卷,哪几幅画面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镇定自若的画面:

1、(屏3)师引读:就在船上一片混乱的时候,传来了船长的一声吼喝--

就在人们惊恐万状的时候,传来了船长的一声吼喝--

就在情况万分紧急的情况下,传过来了船长的一声吼喝--

你从这段话中读到了什么?(生:镇定自若)。

2、你还从这段话中读到了什么?(保护妇女的绅士风度)

看来,同学们都走进了课文里。

3、(投影:有数字的自然段,圈出数字,白板--屏幕工具--摄像头)这个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出现了好几个什么?(生:数字)

作者为什么把这些数字呈现给我们,他想说什么?想告诉我们什么?

时刻牢记身边的人,却唯独忘了自己。这是一种怎样的品质啊?(生:舍己为人。)

师:让我们一起读出自己的感动。(生齐读,再齐读。)

4、雨果要这样评价哈尔威船长,(屏4:在英伦海峡上,没有一个任何一个船员能与他相提并论。)生齐读。

追问:不能与船长相提并论的是什么?

生:镇定自若、绅士风度、舍己为人

(二):简洁有力的对话画面

1、请注意,咱们现在是在徐徐下沉的诺曼底号上,请注意,此时,船上一片嘈杂。

这位男生一脸的严肃和威严,咱们可以合作吗?

亲爱的同学们,咱们一起来合作。

2、师:请问船长,当你得知还有二十分钟的时候,当你说“够了”的时候,你指的是什么够了?

什么时间够了?

20分钟救多少人的时间够了?

船长,你心里最清楚,20分钟救出60人,时间够了,但是前提是,人们在撤离的时候 ,必须--,不能--,不能--,不能--,不能像一窝蜂那样

因此,你心里边最清楚,因此,你下达了一道死命令,你下达了一条看似无情却有情的死命令。一起读--(屏5:“哪个男人胆敢抢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

师:这是一段简洁有力的对话。我们能从中体会到船长的:

生:镇定自若、绅士风度、舍己为人

师:正因为这样,所以,雨果要如此评价船长,(屏6:在英伦海峡上,没有一个任何一个船员能与他相提并论。)生齐读。

不能与他相提并论的,是船长的    、    和    。

(三)与船同沉的画面

正是因为船长的镇定自若、绅士风度、舍己为人,让不可开交的场面变得井然有序,船员和乘客都顺利脱险了。此时,师读(屏7)

这是悲壮的与船同沉,这是惊天地,泣鬼神的与船同沉。让我们静静地凝望这幅画面,让每一个字深深地刻在我们的心中。有的同学眼眶湿润了,我们都被船长深深地打动了。

此时,相信同学们有许多问题要问船长。

是呀,船长,人为什么不走呢?你为什么选择了与船同沉?

凝望着这样一幅画面,你有有什么问题要问问作者雨果呢?

是呀,雨果你为什么把船长比作“黑色的雕像”?薄雾为什么那么阴惨惨的?

船长他坚守着这样一句诺言:船在人在,船亡人亡。我相信同学们已经感悟到他的另一品质:

生:坚守岗位。

师:正因为如此,雨果这样评价船长,(屏8)生齐读。

师:不能与船长相提并论的是什么?

生:镇定自若、绅士风度、舍己为人、坚守岗位。

四、拓展延伸:

1、这篇文章还有一个副标题:真正的强者是有自制力的人。

2、除了船长,课文中还有哪些人是强者?

生:机械师

生:所有的乘客

生:“玛丽号“上所有的人

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抄写。(投影:第37段,红笔勾画重点兔子,白板--屏幕工具--摄像头--标注)

3、(屏9:船长像,白板--屏幕工具--拉屏功能或者聚光圈功能)让我们再次用雨果的话来评价船长,生齐读雨果评价。

师:这是一个与海同眠的船长!

生:这是一个舍己为人,镇定自若的船长!

生:这是一个没有任何人可以与他相提并论的船长!

[《诺曼底号遇难记》第二课时课堂实录(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

关于北师大单元集训心得体会及感悟二

诺玛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能正确读写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以读促悟,感受哈尔威船长牺牲时场面的壮美及他的美好心灵。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会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镇定自若、指挥有方、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和学习船长临危不惧、镇定自若、指挥有方、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教学方法】:讨论交流   答记者问

【教学准备】:ppt课件   音频、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好,上课之前,我先请大家欣赏一段海难电影片段。【播放视频】

2、谈话:电影中的这艘船叫泰坦尼克号,194月15日,它在纽芬兰海域撞上了冰山,船上当时有多人,除了几百人逃生,其余1513人全都葬身在了冰冷的海水里。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有关海难的文章,它的结局却和刚才的情况相反,大家想不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呢?那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诺曼底”号遇难记》。

二、明确目标,了解作者

1、学习目标【课件出示】

2、作者简介【课件出示】

雨果,十九世纪法国文学大师,诗人、小说家、剧作家、思想家。被誉为“法兰西的民族诗人”。代表作有《九三年》、《笑面人》、《悲惨世界》和《巴黎圣母院》等。

三、预习检测,整体感知

1、正确读写下列词语。【课件出示】

2、谈话:看来大家预习的很扎实,老师还有一个问题想考考大家,看看大家是不是会思考、会学习的孩子。老师课件上出示的是一份法国海事法庭的事故调查表,下面老师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替调查员完成这个表格。

2、出示表格,学生快速完成。【课件出示】

3、交流后小结:61人中60人获救,这样的结局确实与泰坦尼克号的结局大不一样,看得出大家也急切的想知道这是为什么,那就让我们从“诺曼底”号幸存者乘客布朗,大副奥克勒福,水手克莱芒三人的口中寻找答案吧。

四、创设情境,答记者问

事故发生后不久,身为法国“真实”报社记者的我,奉命采访了乘客布朗,大副奥克勒福,水手克莱芒,【课件出示采访问题】

1、采访乘客布朗

(1)请问那天天气状况怎样?

(2)请你简要说说被撞时的情形?

(3)那么被撞后船上是怎样的?

2、采访大副奥克勒福:

(1)刚才听布朗先生说,船被撞后一片混乱,那为什么后来又变得井然有序了呢?

(2)教师提示:从对哈尔威船长的语言描写方面回答。

3、采访水手克莱芒

(1)听说你是最后一个被救出的,请你说说你被救出后的情形?

(2)教师提示:从课文最后对哈尔威船长的动作描写进行分析。

五、句段赏析,感悟品质

1、通过对他们三人的采访,我们终于知道是船长改变了一切,我们真该感谢船长!那课文中哪些描写哈尔威船长的句子最让你感动呢?

2、学生自己找出后,说说理由

3、指导朗读

4、看来雨果先生的这篇小说的确感动了大家,也包括我,那么我们来总结一下作者刻画了怎样的船长形象呢?(沉着冷静、镇定自若、临危不惧、勇于决断、忠于职守、舍己救人、敢于牺牲……)

六、拓展延伸,感情升华

1、此时此刻,你想对哈尔威船长说些什么?请你按照“实话实话”节目的做法对哈尔威船长说句心里话。

2、结合自己的阅读积累说说古近中外为着理想和信念而奋斗的英雄。

3、教师小结: 大家说得很好,大家想不想知道老师心中的英雄?

4、【课件出示图片】教师解说

5月12日,里氏8级地震侵袭了四川汶川,在地震发生的瞬间,四川德阳东汽中学教学楼坍塌,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谭千秋,一位普通的人民教师,一个伟大的英雄立刻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躯死死地护住了4名学生,4名学生都活下来,而谭老师却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10月24日,湖北荆州长江大学学生为了救落水儿童,不顾个人安危,更不顾江水险恶,搭人梯救人,10分钟内,陈及时、方招与何东旭三人先后落水丧命。

七、教师寄语,总结全文

八.课外作业

搜集古近中外为着理想和信念牺牲的英雄的感人事迹.

[诺玛底号遇难记 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

关于北师大单元集训心得体会及感悟三

一、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通过近六年的学习,对语文学科的学习比较感兴趣,基础知识掌握比较扎实,平时能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开展一些语文课外实践活动,但班级中也有个别学生由于低年级时的基础不扎实,以致于现在的成绩很不理想。本学期将教给学生合理的学习与复习方法,奠定好良好的语文基础,使他们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二、教材简析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六个专题,依次是:人生感悟,民风民俗,深深的怀念,外国名篇名著,科学精神,难忘小学生活。在六组教材之后,安排了一组“古诗词背诵”,提供了10首供学生读背的古诗词。在教材的最后,还安排了“综合复习”,为教师准备了9篇复习材料以供期末复习时使用。

本册教材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六组“难忘小学生活”。这个专题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

本册教材除去第六组,共有课文21篇,其中精读课文10篇,略读课文11篇。这五组教材的编排体例与高年段前三册一致,每组由“#工作计划#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课例包括4~5篇课文。每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安排“资料袋”三次,安排“阅读链接”五次。“口语交际?习作”依然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在有的单元中提供多个角度供教师和学生选择。“回顾?拓展”由三个栏目组成,“交流平台”“日积月累”是固定栏目,另有“成语故事”“趣味语文”“课外书屋”穿插安排,不再设“展示台”栏目。其中,“趣味语文”“成语故事”各安排了两次,“课外书屋”安排了一次。

三、教学要求

课堂教学是教学改革中重要的也是最艰难的环节。在教学中,认真学习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素质教育“两全一主动”的教育思想,确立“一切为了孩子发展,一切为了发展孩子”的教育理念,在备、教、改、导、考、析等教学环节下功夫,加大力度,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和学科竞赛辅导。在教学方法上,对不同课题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分层次,分类别训练,在预习、课堂活动、课后练习、检测中,围绕趣学、乐学、学会、会学创设学生全身心参与。让学生在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在发展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总之,在深知教学是一门艺术的原则下,奉行的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要得法”的理念。

本册课文共有六个单元,全册包括“导读”“课文”“读写例话”“积累运用”(读读背背、阅读、口语交际、习作、实践活动)等内容,书后还附有6篇供选读的课文。本册要求学会100个字,每课要求学会的字,排在方格里。

1、通过本册课文的教学,要使学生了解祖国的山河壮丽,文化灿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了解革命领袖的豪迈气概和革命前辈献身革命的崇高品质,了解劳动人民在平凡的岗位上为了人类作出贡献,受到热爱党、热爱人民的思想教育;还要使学生从一些写景状物的文章中学习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正确思想方法,受到保护生态环境的启蒙教育。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能辨析学过的形近字,同音字,多音字。注意积累词语,把词语归类进行正确的搭配。

一、指导思想

本册教材构建了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中以兴趣为先导,时刻注意培养学生对语文喜欢的态度,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本学期以此为教学设计的主体理念,在分析教材、学生的基础上制定学期计划。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2)班共有学生58名,其中男生41人,__17人,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男生多给班级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学生来源于本地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弟,素质不一,基础参差不齐。上学期语文期考平均分70.68分,及格率82.76%,优秀率32.76%出现了两极分化的趋势。优生能积极主动的学习,差生基础不扎实,出现了知识断层现象。总体上分析,全班学习态度还比较端正,由于处在小学阶段的末期,面临升学,有的在积极进取,有个别学生失去了信心,有待加强思想教育。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

(一)识字与写字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会写80个字,累计会写2500个,会认3000个。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感。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并能从中捕捉信息。

3.能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

4.在阅读中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5.在阅读中,进一步学会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尤其是概括能力),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6.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10篇(段)。

7.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5万字。

8.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9.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三)习作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详略得当。

4.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5.能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6.习作要有一定的速度。课内习作8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