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消费税报税实务心得体会简短 消费税申报心得(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0 14:16:17 页码:8
消费税报税实务心得体会简短 消费税申报心得(8篇)
2023-01-10 14:16:17    小编:ZTFB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推荐消费税报税实务心得体会简短一

2、通讯开支比较合理随机问卷得到的结果,大学生几乎人人一部手机,可见大学校园手机的普及率之高。他们通信月支出在50元以下和50—100元的分别达到20%和60%,八成的同学每月都很少打电话,或者每个电话都很短。既是考虑到目前的手机普及率,大家这方面的消费还是比较合理的,这可能与在校生平时时间紧张有关。

3、消费资金基本来源于父母,少部分来源于勤工俭学

大学生的消费资金主要从哪里来呢?

通过调查发现,在生活费来源方面,基本上所有的同学要依靠父母,只有少数的同学的资金来源于各方面的困难补助,奖学金,助学金等,还有一部分来源于勤工俭学或兼职补贴日常开销。由此可见同学们主要的经济来源是父母,但来源趋向于多元化。但是生活费里不包括学费,住宿费等,要是加上这些“巨款”,我相信来自父母的资金比例将更高。因此,可以说,大学生基本还是一个纯消费者。

4、我校学生娱乐和学习消费比较均衡

通过调查,我校大学生大多数都会在娱乐方面进行适当消费,相比于饮食消费略低,但也占了不少的比重。相应地,在学习方面的消费也比较均衡。不过有少部分学生在学习面的消费远远小于娱乐消费,他们迷恋着网络游戏,有时整天泡在网吧,有时逃课去上网,荒废了学业。希望这种重娱乐轻学习的现象不要得以蔓延。

5、储蓄观念差,基本无消费计划

综合分析调查问卷,很容易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我校学生储蓄观念薄弱,基本没有费计划。对于资金的支出具有很大的随机性,没有宏观的安排,更无详细的打算。大多数同学都坦承自己是“月光族”,很容易出现“经济危机”。只有少部分同学对自己的资金有简短的计划,并且有记账的习惯。部分同学还存在超前消费的情况,一般这些消费都是用在促销品及服饰上。也有少部分同学倾心于新型的电子产品,采用超前消费的方式进行购买,缺少理财的意识。

(二)调查结果分析

1、理性消费是主流:

大学生由于很少有自我收入来源,大多数的消费金额来自与家庭,于是,大

安徽科技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学生们的消费质量就与家庭收入不可分割,诚然,现代社会的人均收入水平不断上升,然而,中等收入家庭还是占到了大多数,所以,学生们的消费也有一定的固定性,大多数学生的消费在500—1000元。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多数学生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尽量找到物美价廉的商品,把钱花在该花的地方,消费观念相对是比较理性的。

2、消费差距较大,消费结构存在不合理因素:

社会是不断进步的,我们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水品也是在不断提高的,消费结构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调查结果明显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消费存在一定的差距,有的同学每月生活费不超过400元,而有一部分同学消费超过了20xx元,虽然这两部分人的比例只占少数,但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也会越来越明显。但我们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通过网上的资料显示,大学生的生活消费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至少有一个方面是共同的,那就是以饮食和生活用品为主。而在女生中,有很大一部分人为了减肥或者其他的目的,在饮食上的花费会有所减少,在衣服、化妆品以及娱乐等方面的消费大大提高,男生则将消费逐渐偏向了通讯以及网络方面。

3、消费中的不合理现象:

网上的资料显示,大学生消费存在很多的不合理性,在了解了一部分学生以及他们身边的朋友的消费心理之后,我们小组总结出几点大学生不健康的消费行为:早熟消费,消费水平和质量超过了个人实际经济水平;畸型消费,消费项目过多过快,向高档型消费倾斜;豪华消费,追求不切实际的奢侈、气派,满足自身的社会优越感和虚荣心理;情绪化消费,把对消费品的占有、享乐作为弥补精神空虚的手段。在我们的调查报告中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消费有趋同心理,追求消费趋同化,这一行为表现为看到别人购买某种物品时,哪怕这一物品自己本身并不那么需要,也会随大流购买,以保证自己与群体的一致性;还有就是大学生中很明显的存在的攀比心理,表现在他们对高档商品的需求性,以此作为炫耀的资本,事实上这只是一种超越自我价值的自我虚构。这些不健康的心理都可能导致消费得入不敷出。

4、消费来源:

11 大学生消费支出的基本前提就是消费来源,来源渠道和来源数量的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大学生的实际消费水平。从调查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学生每月的消费大多数集中在500-1000元之间,500元以下和1500以上的只占到16.7%。

安徽科技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5我们小组的调查结果显示:我校大学生的消费支出来源于父母供应的占83.5%;学校为帮助贫困生更好的完成学业,提供了绿色通道,于是一部分学生选择了贷款上学,同时学校还提供了勤工助学岗位,调查中消费来源是贷款和勤工助学的人数占8%,勤工助学可以算是大学生自己获得消费开支的重要途径,但比例并不在多数;其次是学校每学年对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发放的奖学金或助学金等,这部分人数占到总人数5%;其他项目来源包括校外兼职打工等等。

5、消费项目:

对于大学生而言,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这就导致同学们每月可支配的钱是相对固定的,普遍的生活费用大约在500-1000元,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20xx元。大学生们也有自己相对固定的消费项目。

不论我们以何种方式付款,钱都很自然地从我们的腰包跑到了商家,学校周围到处是消费的场所,餐厅、休闲娱乐、超市都不在少数。让我们看看大学生们都把钱花到了哪里:60%以上的学生表示每月的生活费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用品;生活基本需求以外,休闲娱乐、学习也是不可缺少的消费项目,大学生是接受知识的时代,书籍等学习消费也占了一定的比例,而休闲娱乐是学习之余放松的方式,也是不能少的,这两项占到消费的20%也不足为奇;当代大学生不仅消费能力在提高,而且在消费结构方面呈现多元化的趋势,除了基本的生活消费、学习消费外,通讯和网络也成为消费的主要项目之一;另外大多数女生在大学更注重自己的形象,在服装以及化妆品上的花费占到了10%以上;调查中我们还看到了恋爱消费对于谈恋爱的人而言也是一笔不少的开销;大学生为了扩大人际关系网,于是,消费项目中就多了购买礼物、请客吃饭等等,还有同学表示,如果有某个月生病了,医药费就是另外一笔不少的消费了。

6、消费理念:

大学生被称作“天之骄子”,在中国,很多家庭里有这样的观念,只要孩子考上大学,消费就变成了理所当然,那么我们的大学生是怎样看待消费的?事实上,他们有其自己的消费理念,在学习很成长的过程中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消费观,在学生们调查表中,我们总结了以下几种消费观念。

一部分家庭条件相对困难同学以及懂得理财的同学这样认为:能省则省,够用就行,量力而行;不乱花一分钱;能节约尽量节约。另一部分人觉得钱只要花在对的地方就可以:当花的一分不少,不当花的一分不多;该花的花,该省的剩;争取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不必要的钱尽量避免。但我们看到,在现代的大学生中同样存在这样的一群人,他们生活的条件相对比较优越,于是他们也有了自己独特的消费观:及时享受;只要开心就好,花多花少无所谓。我们还了解到,安徽科技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有相当比例的一部分人存在这样的情况,每个月开始的日子过得很舒服,后面就会变得相对拮据,这部分人往往被称做“月光族”。

(一)问题

1、消费来源主要来自务农父母。数据显示,72%的大学生选择父母供给(主要是大一、大二的),23%选择打工兼职。这数据说明我校学生对父母的经济依赖程度仍是非常高。

2、生存资料消费占绝大部分。

我校大学生每月的总体消费中67%是低于500元(女生居多),且该群体用于饮食支出的一般都低于250块(家庭收入大多是1000-5000块)。每月的总体消费是500--800元的仅占23%。总体来说,大学生的消费仍然处于“温饱”阶段,即吃饭穿衣仍然是支出的主要方面;

3、存在虚荣与攀比的消费心理。

非名牌不买的比例就达13%,赞成aa制的同学只要53%。而这样的群体本身的消费主要来源也大多来自父母。由此可见,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存在虚荣与攀比心理;

4、工作的胆量与能力相对不足。

我们从网上得知,很多其他高校的大学生都有参加一定的兼职来当生活费。而调查显示,目前为止,我校62%的大学生还没做过兼职。就算是做过或正在做兼职的学生主要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在做销售员等与专业知识没太多关系的工作。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我校大学生的消费状况尚待逐步改善。他们在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与享受资料消费等诸多消费结构里面,首先考虑生存资料消费,但也注重资料消费、与享受资料消费。总的来说,我校大学生还处在相对较低的消费阶段,这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协调。而对于流行与时尚的追求似乎对大部分学生来说还是一个令人闻之色变的话题,他们也喜欢这些,可目前的消费能力不支持他们对流行与时尚的过度向往。这一定程度上造成我校大学生的自卑心理。他们勤工俭学,更多时候付出的知识体力与时间,日常消费压力仍很大。这与我们位于相对发达的城市的的高校的情况很不一样。

(二)对策

1、我们要主动承担自己的一部分生活费。

父母已经为我们付出了很多。作为一名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我想我有充分的代表性。我们的父母要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地道农民,就是出卖廉价劳动力

安徽科技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7的农民工。他们为我们这些儿女发出了半辈子的心血。我们呢,可不能总是活在他们的庇佑之下,在不影响学习的基础上适当的做点兼职。我们大学生本人要争气,要不断地追求上进,力求日后能改善自己和家庭的生活消费。当然,这也是支持推进我们全民小康的重要举措。

2、政府相关部门应增加对我校贫困生的支持。

尤其是要改善学生的饮食条件。我校学生大多来自偏远农村,严重的经济压力让学生们更容易自卑,且用于学习上的经济支出少之又少,这不利于学生们的学习进步。政府还要引导整个社会正确对待贫困生。不要过分强调他们的特殊身份。少搞一点主义,多做一点实事。采取积极的就业政策,真正为大学生提供更好的就业环境。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

3、学校家长要关注大学生的消费心理的健康成长。

时刻提醒学生们“一饭一粥,当思来之不易”,警惕自己有虚荣攀比的不正确的消费心理。如有这些心理要及时与学生本人进行沟通,循循善诱,切忌一味指责,伤害学生的感情。

4、社会与学校、家庭要引导大学生探索更美好的生活的的途径。

学校应加大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教育鼓励学生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做一些有利于提高综合能力的兼职。学校应多提供一些勤工俭学的工作岗位。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的路始终要自己走才能走好。学生们都知道,短暂的经济帮助不如一个谋生手段。学生们经验尚浅,要探索出更美好的生活的的途径离不开社会与学校、家庭的及时正确的引导。

总而言之,虽然,社会上很多人都认为,大学生健康的消费风气应成为建设“节约型”校园的一项重要内容。可我认为,我校校风建设应该不要轻视大学生投资理财方面的内容。适当培养我校大学生的赚钱方式和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以促进大学生学业的成功追求的同时自身的社会能力也得到提高。我们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提高自身素质与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

推荐消费税报税实务心得体会简短二

1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的消费市场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由于大学生年龄较轻,群体较特别,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都对他们的消费有很大影响。特殊群体自然有自己特殊的特点,同时难免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消费甚至一些消费的问题。为了调查清楚大学生的消费问题,我们决定在身边的同学中进行一次消费的调研,弄清楚大学生要花多少钱,花在了什么地方,花的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怎样改进

二、问卷情况

见附录(含调查问卷和结果分析表格各一份)

本问卷共发放 42 份,收回有效问卷 31 份。发放以我们周围的同学为主,基本上做到了随机发放。

我们在下面对有代表性的几项进行了具体分析

三、数据统计和分析

1 .总消费额

统计结果表明,消费额主要集中在 350 500 和 500 800 之间,对于一个基本上的纯消费群体,我们觉得这个结果略低。我们认为,合适的人数分布峰值应该出现在 500 800 区间,其他区间应该符合正态分布,两种极限情况 a ( 350 以下)和 e ( 1200 以上)的选择较少,倒是符合正态分布规律。

2 .恩格尔系数

由表中数据可看出,饮食方面支出居于 350 450 的人数最多,吃饭消费占总消费的比例较高,因此,大学生这一群体的恩格尔系数较高,这可能是这一群体的特点。虽然考虑到,这一数据受限于我们学校的物价水平,并且与个人饭量的关系较大,但还是可以反映福州地区大学生消费支出的大概情况。

3 、通讯开支

随机问卷得到的结果,品,相反,他们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他们非常关注的内容。

总体来说上大学生的消费仍然处于温饱阶段,即吃饭穿衣仍然是支出的主要方面;但是这种温饱已经有向小康过度的趋势了(这点由我们日益增多的手机支出,潜在恋爱支出就可以看出)。

2 .消费层次一定程度两极分化。

据调查,武汉大学生中其中年消费最高的达到 28500 元,而年消费最低的只有 2100 元。大学生年支出均值为 8383 . 96 元。这其中有 92 . 7 %的大学生把家庭供给作为最主要的经济来源,占其总消费的 70 %以上。家庭收入越高,对学生的经济供给越多,构成大学生消费的一种特殊的奢侈格局,主要表现在旅游、电脑、 call 机或手机等方面的消费上。这点在我们的调查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也比较分明,这在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下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我们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3, 丰富大脑不惜钱

调查中我们发现:由于就业单位对高学历的要求,现在一些大学生读完专科升本科、读完本科读硕士,成批量地买回参考书。还有一些学生则在读本专业的同时,辅修其他学科,为自己就业积累知识资本。在旁听课程、购买资料等消费项目上,他们出手大方,而且家长对此项消费的投入也是乐此不倦。

4 .消费结构存在不合理因素,女生更为突出

大学生的生活消费从 20 世纪 70 年代至今,至少有一个方面是共同的,即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以生活费用和购买学习资料、用品为主。在生活费用中,饮食费用又是重中之重,按照广州地区的物价水平,以学生在校每天消费十元左右用于基本饮食需要来估计,学生每月净饮食费需 300 元左右。

我们惊奇地发现,在被调查的 12 名女生中, 66 、 7% 饮食费用在 350 元以下,有的为了保持苗条身材控制自己的食欲,有的为了节约支出不顾营养需要净选择廉价的饭菜;而 19 名男生中也只有 84 、 2% 达到标准。当问及他们是否研究过自己的营养结构问题时,比如对一杯奶养起一个民族说法的认同时, 90% 的同学表示认可,但不怎么在意。当我们把饮食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在讨论会上指出的时候,他们当中,尤其是女同学很多都承认自己对健康饮食知识了解不够。

5 .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在讨论会中,一些同学指出,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6 .恋爱支出过度

在调查和讨论会上我们发现,一部分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 100-200 元左右,最少的也有 50 元左右,最高的达到 500 元(比如送名贵礼物给对方)。他们大多承认为了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这是让人感到忧虑的方面。有趣的是,传统意义上谈恋爱的费用支出一般由男方承担的局面已经完全被打破,而出现三种情况,即男方全部承担、男女方共同承担和女方主动全部承担,女生的恋爱支出如何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生存,那独立理财能力就成了重中之重。理财不是简单的四则运算,不是简单的收支平衡,它需要长期的理性基奠,个人盲目的冲动不是独立,是任性的表现,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脑中有独立的概念,更迫切的是独立的行动和理性的思考。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

2 .克服攀比情绪

攀比心理的形成不可避免。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呢?首先,我们应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给自己理性的定位。大学生的确需要竞争意识,但并不是所有的事物我们都需要争,生活上次于别人,并不可耻,没有必要抬不起头来。

通过这次调研,我们基本掌握了当代大学生消费心理趋势及现状。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大体上是现实的、合理的。但离散趋势明显,个体差异大,这主要是生源来自全国各地,由于家庭情况的不同和消费习惯的差异造成的。在以寄生性消费为主的大学生中,培养独立的理财能力、科学的价值观应是当务之急。

3 .形成大学生良好消费风气

良好校风是师德师风和学生学习、生活作风的有机组合。其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是体现学生生活作风的重要部分。一旦良好的消费习惯得到培养和加强,就会对良好校风的塑造起促进作用,并形成校风助学风的良性循环。因此,应该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以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促进良好生活作风的形成,进而促进良好学风、校风的巩固与发展。

2

调查目的:在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大学生的消费支出逐年增加,且增幅越来越大,大学生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特殊消费群体。本次调查主要是了解目前我校大学生消费状况及消费心理,分析学生的消费构成,引导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

调查内容:学生收支情况,学习支出情况,一是消费情况,电子通讯情况,电子通讯消费情况,消费观念。

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形式,针对在校大学生可能出现的消费现象设计问卷调查内容,并对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

调查结果与分析:

1、月消费总额有一定的差距。目前在校大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城市占比重较小,大学生总体的月消费额主要集中在400元~500元和500元~800元这一幅度,少于400元或多于1200元的两极分化现象比较少。而备案贫困生的消费额基本是少于400元。贫困生的生活标准与消费能力与普通学生差距较大。

2、饮食方面开销大。饮食开支在消费总额中占了绝大部分,这是符合健康的消费构成的。调查发现,大学生中还兴起一股外出聚餐和请同学吃饭的热潮,这方面的开支虽然不算大,但也是造成大学生消费高的一个原因,这说明大学生已经逐渐有了社会交际方面的消费。

3、平常购买学习资料的钱。在校大学生每学期购买学习资料的钱,10元以下的占41.5%,10元~50元占49.5%,50元~100元占6%,100元以上占3%。可见大学生平时买书的并不多,除了一部分考研、考各种资格证的学生外,一般不买教科书以外的书。

4、通讯网络费用过高。被调查人群中,对手机的拥有率为100%,mp3使用率70%以上,调查发现,大部分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集中在30元~80元,也有14%的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高达100元以上。电脑的普及率在学校中也是较高大概在30%左右,按照学校网费预算,每月收取网费20元,没有电脑的同学每月的上网费用也差不多20元以上。

5、当手中有余钱时最愿意选择的消费项目。吃喝,旅游,穿着打扮占比重最大,30%选择储蓄,5%选择买书,1%选择其他。可见民以食为天,吃喝还是主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大学生们也重视自己的穿着打扮,追求时尚成为部分学生的副业。女生中购买化妆品衣服的比重较大,男生用在交际娱乐方面占比重偏高些。

6、在校大学生在购买衣物,生活用品方面,品牌意识有所增强,更多的学生愿意购买品牌较好的用品,特别是女生对衣饰化妆品方面。这也表明大学生的消费水平整体上有所提高。品牌虽然很重要,但是不能盲目的只相信品牌,我们要结合自身的情况,以自身的需求为主,以质量为主。

7、日常资金来源和家庭收入。调查发现,大学生主要的经济来源是家里提供。其中勤工俭学的人数比普通学生多出十个百分点。而有些学生对于外出兼职比普通学生有更热切的期望,也会付出更多的努力。家庭月收入方面,大学生家庭月收入整体上以1000元~4000元居多,而有些同学的家庭月收入以800元~2000元居多,有8%还是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

分析结果:调查发现目前大学生消费情况呈现出这样两个主要特征:一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带动了大学生消费水平的提高,表现为数量和结构两方面的变化;二是大学生群体内部的消费情况存在明显差异。

大学生的消费构成跟与社会发展逐渐接轨。从调查中可至,大学生外出聚餐、请朋友吃饭、外出旅游、通讯网络方面的费用较多,俨然大学生圈子也成了一个小社会,大学生更多地意识到了要提早接触社会上的一些新的生活消费方式,进而提早融入社会。而银行卡、信用卡等消费方式逐步得到认可和接受,可见,大学生作为社会上一个活跃的群体,虽然在经济实力上未能跟上社会,但消费意识上却早已和社会发展同步。

理性消费仍为消费主流。大学生的绝大部分支出是用于饮食方面,而娱乐方面的支出不算多。由此可见,大学生还是清楚知道自身的使命还是以学习知识为主,而不会沉迷于玩乐。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消费时都会较为谨慎,尽量精挑细选,不会一味求贵,或者只注重便宜的价格而不注重质量。所以较为理性的消费是大学生消费的主流。

消费呈现向多元化发展。大学生在实现温饱的同时,也在服饰装扮这一方面明显消费。而作为饱读圣贤书的天之骄子们,学习之余也会不忘逛逛学习用品店和书店,为取得各类证书的补课充电也成了大学生的一个消费热点。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取向逐渐向多元化发展。

合理理财和储蓄观念仍十分淡薄。调查中,极少数的大学生会有规划自己的消费组成的意识。他们大多会在不知不觉中地追随了流行于校园中的消费大潮,而缺乏了一定的规划。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大学生都感觉钱不够花,有许多的东西需要购买,只有少数的学生能够有一定的积蓄。

对策与建议

针对大学生中存在的不合理消费,提出如下建议:.合理规划自身消费构成,增强理财意识。做好开支计划,控制自己的消费,养成节俭的好习惯。注意克服攀比心理,不要盲目追求高消费。正视自身消费现状,养成良好的消费心态,注重精神消费,养成健康习惯。把握消费时机,学会利用很多大商场换季时衣服的低折扣销售。生活费由父母按月给,不至于开学第一月就成为“月光族”。

如果自己是控制不住花钱欲的人,出门前最好根据当天需购品的大致价格带定量的钱。理性消费意识需加强,学会合理利用银行卡,相对限制住自己的盲目消费。不要盲目追求所谓的“高品位”,这会引起高消费,不适合学生的实际。

推荐消费税报税实务心得体会简短三

一、调查结果总结

(一)家庭平均月收入

经调查,家庭平均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学生占10%,1000-3000元占22%,3000-8000元占44%,8000元以上24%。

(二)月平均消费金额

月平均消费金额600元以下的占8%,600-800元占20%,800-1500元占48%,1500元以上占24%。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的月平均消费金额为500-1500元,每月消费金额超过1500元的只占13%,社会上一些舆论认为大学生代表着高消费,代表着奢侈浪费的看法是片面的。

(三)每月的生活费

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来自于家庭,也有一部分学生经过打工赚取生活费甚至学费。感觉生活费月月有余的学生占6%,感觉刚好够花的占51.5%,感觉不够花的占42.5%。可见接近一半的当代大学生用钱缺乏计划性,缺乏理财本事。

(四)消费方式

大学生在消费时选择能省则省的占11.5%,有计划消费的占6.5%,想花就花的占36%,选择其他的占46%。可见许多大学生的消费方式比较随意,缺乏计划性,所以导致钱不够花。

(五)每月的饮食开支

每月饮食开支在600元以下的学生占12%,600-800元占20%,800-1000元占38%,1000元以上占30%。每月饮食开支在600元以下意味着每一天的饮食开支仅有20元左右,在目前学校食堂价格条件下,这样的学生基本上吃不到多少肉。而每月饮食开支在600元以上的学生,除了正常的就餐外,几乎天天买饮料喝。

(六)平常购买学习资料的钱

大学生每学期购买学习资料的钱,200元以下的占36%,200-300元占34%,300-600元占16%,600元以上占14%。可见大学生平时买书的并不多,除了一部分考研、考各种资格证的学生外,一般不买教科书以外的书。

(七)每月与恋爱相关的开支

在每月与恋爱相关的开支中,选择单身的占50%,选择100元以下占5%,100-300元占21%,300元以上占24%。由此可见谈恋爱的学生,每月在恋爱方面要比其他学生平均多支出200元以上。

(八)当手中有余钱时最愿意选择的消费项目

29.5%的大学生选择吃喝,24%选择旅游,17.5%选择穿着打扮,16%选择上网吧,7%选择储蓄,5%选择买书,1%选择其他。可见民以食为天,吃喝还是主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大学生们也重视自我的穿着打扮,追求时尚成为部分学生的副业。外出观光旅行,发展的势头强劲,大学生已经成为青年旅游者中的主体。

二、数据分析

(一)体现出来两大思想趋势

1.理性消费是主流。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研究的因素是价格和

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一样,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我兼职挣钱的不多,这使我们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300-8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3000元,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用品开销的。由于消费本事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

2.追求时尚和名牌仍是不老的话题。20岁左右的青年仍是大学学校的绝对多数,我们站在时代前沿,追新求异,敏锐地把握时尚,惟恐落后于潮流,这是我们的共同特点。

(二)反映出来的问题

1.储蓄观念淡薄,仍需培养和加强。无论贫困生还是非贫困生,对于自身的消费现状,三分之二的人表示是觉得刚刚好的,而剩下的同学则认为自身的消费现状是偏高的,同学们普遍都有在不知不觉中花了钱的体验,但大多数的同学都没有切实地想过要如何去正视自身消费过高的问题以及想出应对措施。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大学生每月的生活费用都超出了预计,仅有极少数的学生能够在银行帐号上拥有自我的一笔积蓄。大部分同学外出兼职,也只是为了给自我增加些零花钱,而不是为了存进银行、作为储蓄。由此可见,大学生还未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和成熟的消费观。

2.消费差距拉大,出现两极分化。在关于月平均消费一栏的调查中,有8%的同学在600元以下“勉强过得去”的生活线上坚持学业;有48%的同学在600-800元之间,有27%的同学在800-1500元之间,有13%的同学在1500元以上。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也比较分明,这在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下有必须的必然性。

3.恋爱费用支出过高。大学生刚开始恋爱为稳固恋情和讨恋人欢心所付出的“恋爱费”比较高,这是大学生消费中很不合理的一部分支出,因谈恋爱而每月的生活费入不敷出的大学生大有人在。

(三)问题出现的原因

当前大学生在消费上出现无计划消费、消费结构不合理、攀比、奢侈浪费、恋爱支出过度等问题,既与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关,也与家庭、学校教育缺乏正确引导不无关系。1.今日的大学学校是全方位与社会接触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随时有可能侵袭我们,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教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我们很容易构成心理趋同的倾向。2.父母在日常生活消费的原则立场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对象。家庭在培养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普遍对正确消费观念的教育不足3.学校教育环境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的重要影响作用。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以及课程设置等因素,消费观的专题教育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没有充分开展。另外,校风建设范畴中普遍缺少倡导大学生勤俭节俭生活消费观的资料。

三、结论与提议

综合以上分析,针对大学生在消费中产生的问题,我们提出的.几点提议:

(一)增强独立意识,培养和加强理财本事。现今的大学生需要懂得如何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生存,那独立理财本事就成了重中之重。理财不是简单的四则运算,不是简单的收支平衡,它需要长期的理性基奠。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脑中有独立的概念,更迫切的是独立的行动和理性的思考。

(二)克服攀比情绪攀比心理的构成不可避免。我们应当如何应对呢?我们应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给自

己理性的定位。在以寄生性消费为主的大学生中,培养独立的理财本事、科学的价值观应是当务之急。

(三)构成大学生良好消费风气良好校风是师德师风和学生学习、生活作风的有机组合。其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是体现学生生活作风的重要部分。一旦良好的消费习惯得到培养和加强,就会对良好校风的塑造起促进作用,并构成校风—助学风的良性循环。所以,应当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以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促进良好生活作风的构成,进而促进良好学风、校风的巩固与发展。

(四)注重精神消费,养成健康习惯对于尚未有固定经济来源的大学生而言,精神消费不但能弥补物质生活上的不足,还能让大学生有更深的精神内涵和更丰富的精神生活。

推荐消费税报税实务心得体会简短四

协步入大学,我们都不再是中学里衣食住行全部都由父母来承担的孩子,离开了家庭,应对一个人的生活,就要学着照顾自我。此刻社会的提高是无法预计和形容的,我们作为新一代的期望,同时也背着多重的身份站立在这个社会中,其一就是消费者。在大学里,我们的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对我们今后在价值观、世界观的构成和定位上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关注我们大学生的消费状况,洞察我们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特征,及时培养在消费上正确的观念和方法,成为了当代各界人士相当关注的话题。

按时所以,此次特地做了以“大学生消费观调查”为主题的采访调查对象是我校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的在校大学生,我们主要以随机采访的方式记录了我校大学生的生活消费实际情景,并整理分析成文。

采访问题设置

1.每月生活费为多少

2.主要消费项目有哪些

3.生活费的主要来源途径

4.是否使用网络平台贷款,如花呗,借呗等惆怅长岑长惆怅长岑长惆怅

5.平时有没有理财的习惯?

6.对购买奢侈品的看法

主要观点

一、理性消费是主流

在我们的周围,有着来自不一样地方的有着不一样家境的同学,这在必须程度上也体现出我校学生基本具有较为理性的消费观。在普通人群中,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从我们的问题设置中能够看出,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研究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一样,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我兼职挣钱的不多,这使我们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300-8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20__元,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用品开销的。由于消费本事有限,大多数的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还是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我们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这种.种的现象表示,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状况整体呈理性趋势发展。

二、攀比心理着实存在

采访中我们发现有不少同学都开通了花呗等网上贷款服务,而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攀比现象着实存在在我们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当中,个别者还较为严重。

在采访中,一些同学指出,为了拥有一双名牌鞋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或者买上一部电脑、相机等,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我的其他必要开支。而有的同学明明明白自我的金钱并不宽裕的时候,当自我是一个人的时候,会很注意自我的花销,尽量节俭,可适当与同学朋友在一齐消费的时候就表现的很不一样,出现了“大手大脚”、“浪费”、甚至是“奢侈”的现象。这些现象都能够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构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其实人存在适度的攀比心理是十分正常的一个现象,没有比较,没有发现,又怎样会有提高呢。可是,所有的事物都需要有个度,超过了这个适宜的度,往往就会出现一些不合理的现象,就如我们今日所看到的各种例子,在他不合理性质的基础上,往往会给我们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或者心理行为带来不良的影响,甚者还会影响深远,波及一生。

三、消费分化两极端严重

在同一个团体之中,不一样同学的每月的生活费不尽相同,但大体维持在较为合理的范围内,可是最低和最高的两种消费中能够看出,此刻的消费分化两极端还是很严重的一个问题,我想,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此刻经济体制和我们国家的居民收入现状整体呈“贫富差距大”的局面不无关系,大学生此刻的经济来源大多还是由父母供给,每个人的消费状况大多都会结合自我家中情景进行适度消费,源于家庭本身就有较大的差距,随之而来的,大学生消费整体呈两极分化严重的现象也不无道理。

四、储蓄观念淡薄

大多数大学生在此次调查当中反映,当月的消费状况并不是很清楚,只是平时花该花的钱,做该做的消费,而整体共消费多少钱财,心中并无概念,同时,进行消费后记账的同学更少,而大多数同学每次到去取钱的时候才发现钱已经不多甚至透支,而每到这种时候,就只能向家人、朋友、同学求救。在应对如何处理金钱或者生活费的时候,很少有周全合理的计划安排。可见,大学生的储蓄观念仍处淡薄状态,有待加强。

五、学生消费观需引导

大多数家长在给孩子寄送生活的时候,会采取两种方法,一个是每月寄送定额生活费,限制孩子的花销,一个是把钱交给孩子任其支配,待不够用的时候再寄送。从这些现象中我们能够发现家长对孩子的消费还是缺乏引导的,究其原因,能够归结到教育方法和体制上,父母不是限制孩子或者放纵孩子花钱消费,而是,父母在批评或者教导孩子的时候没有发现引导的重要性,要试着让孩子能够主动的进行合理消费,结合自我的实际情景,培养正确的消费观。甚者,农村里的家长为了不让孩子在大学里受委屈,会砸血本会孩子购置物品,完全超出了本事范围之外,而城市里的家长也会放纵孩子的消费,可见,家长间也存在不一样程度的攀比心理,而正是这些种.种,造成了对大学生构成正确消费观的障碍。

我们的提议:

1、调查大学生的消费心理

职协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栋梁,引导大学生继续坚持正确健康、勤俭节俭的消费观念,反对奢侈浪费、盲目攀比、过高消费等不良消费风气,加强大学生健康的消费观念的培养与塑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期望教师在思想理论教学中,使用调查研究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科学方法,使理论教学真正摆脱空洞无物的说教。我们认为今后教师应当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关注,注重研究我们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从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忙我们养成健康消费心理,构成正确的消费观。

2、培养大学生的理财本事

所谓理财,它是指一个人在财务方面的处理本事,即对钱财的理性认识与运用。为此,专家提出了“财商”的说法,财商的概念是与智商、情商并列的现代社会三大不可缺少的素质,也是现代教育不可忽略不宜回避的话题。能够这样理解,智商反映人作为一般生物的生存本事,情商反映人作为社会生物的生存本事,财商反映人作为经济人在经济社会里的生存本事。财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资料: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本事;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本事。我们提议教师围绕这两方面的资料,在“两课”教学活动中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以到达教育目的。

03、注重校风对消费的提倡

职协良好校风是师德师风和学生学习、生活作风的有机组合。其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是体现学生生活作风的重要方面。环境的力量是无穷的,当学生生活在一个质朴、节俭、善修的环境当中的时候,也会不由自主的作出良好的行为,所以,学校要在这一方面有所提倡和侧重,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发生之后,一切就会变得容易多了。在大学生实实在在存在的若干不良现象中进行深入的工作,如如何克服在消费上出现无计划消费、消费结构不合理、攀比、奢侈浪费、恋爱支出过度等问题,都是校方应当关注的方面。

推荐消费税报税实务心得体会简短五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的消费市场中,随着经济社会的纵深发展,我们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我们的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更为突出而直接地影响我们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对我们一生的品德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培养和提高我们的“财商”,在当前就成为我们当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由于大学生年龄较轻,群体较特别,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一方面,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都对大学生的消费有很大影响。特殊群体自然有自己特殊的特点,同时难免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消费甚至一些消费的问题。为了调查清楚大学生的消费问题,我们决定在身边的同学中进行一次消费的调研。

二、问卷情况

本问卷共发放150份,收回有效问卷146份。发放以我们周围的同学为主。

三、数据统计和分析

1.总消费额

统计结果表明,消费额主要集中在400——800,对纯消费群体,我们觉得这个结果略低。我们认为,合适的人数分布峰值应该出现在500——800区间,其他区间大概符合正态分布

2.恩格尔系数

由表中数据可看出,饮食方面支出居于250-350的人数最多,“吃饭消费”占总消费的比例较高,因此,大学生这一群体的恩格尔系数较高,这可能是这一群体的特点。虽然考虑到,数据受限于学校的物价水平,但还是可以反映大学生消费支出的大概情况。

3、通讯开支

随机问卷得到的结果,拥有手机的同学居然占到被调查总人数的100%,可见大学校园手机的普及率之高。月花费高于50元的占到43%,已经接近一半。以我们的感觉,似乎大一的时候电话方面支出较多,而大二除了极个别人外似乎这方面的支出锐减,而我们的数据也基本反映了这个特点,,接近八成的同学每月都很少打电话,或每

4.打工目的方面个电话时间较短。即使考虑到目前的手机普及率,大家这方面的消费还是比较的合理。

最高的选项是增长社会经验,可以看出,大部分人做家教的目的不在于经济方面,而只是为增加社会阅历,由这点也可以看出大家普遍的经济状况较好,有足够的资金应付日常支出。

5.生活资金来源及家庭收入

九成以上的被调查者资金主要是由父母或家庭提供这个数据还是说明了一些问题,这种情况是大学生的普遍情况。很多社会因素我们无法改变,但是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很多人居然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即使做家教,也不是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或是尽早经济独立,大家经济独立意识之差可见一斑。

6.自我评价

结果显示,71%的被调查者认为花销较大,与自己的预期不符。可是,大家又一直保持着这种花费势头,这也算是大学生消费心理脆弱的一定表现。

四.思考

综合以上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目前正受到社会的影响,具有多种经济状况和消费能力的个体,区分程度相对稳定。但是大学生作为一个群体在消费方面是有一些共性的特点。

a、当代大学生消费新概念

1.理性消费是主流

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同,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这使我们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300-8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2019元,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用品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我们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开始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们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我们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我们非常关注的内容。

2.追求时尚和名牌是不老的话题

即使在取消高考年龄限制之后,20岁左右的青年仍是大学校园的绝对多数,我们站在时代前沿,追新求异,敏锐地把握时尚,惟恐落后于潮流,这是我们的共同特点。最突出的消费就是使用手机。当代大学生们的消费中普遍增加了手机的消费项目。本次调查中发现学生手机拥有率已达到每班不低于60%。此外,电脑及相关消费也是我们的追求,小至一张几十元的上网卡,大至电脑都是当代大学生的宠物,用计算机系同学的话来形容,我们简直就把电脑当成自己的“情人知己”。再次是发型、服装、饰物、生活用品,大学校园中都不乏追“新”族。调查资料也印证了这一点,就所占比例来看,“是否流行”紧随价格、质量之后,成为大学生考虑是否购买的第三大因素。至于名牌产品,当问到“如果经济许可,会否购买名牌产品”时,80%的学生表示肯定。以上充分体现了大学生对追求高品质、高品牌、高品位生活的需要。

b、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存在的问题

1.储蓄观念淡薄,财商需培养和加强

财商”一词的提出者罗伯特•清崎曾经说过:“财商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调查中,当问及对“财商”概念的认识时,很多同学表示陌生。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个别同学有储蓄的意识。可见,当前大学生的财商需要培养和加强。

2.消费差距拉大,出现两极分化

在关于月平均消费一栏的调查中,有15.2%的同学在400元以下“有点痛苦”的生活线上坚持学业;有28.3%的同学在400-550元之间 “勉强过得去”,有34.4%的同学在550-900元之间“稍为有点爽”,有14.6%的同学在900-1400元之间“比较自由”;有7.5%的同学月消费1400元以上可以说是“跟着感觉走”——无忧无虑。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也比较分明,这在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下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我们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3.消费结构存在不合理因素,女生更为突出

大学生的生活消费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至少有一个方面是共同的,即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以生活费用和购买学习资料、用品为主。在生活费用中,饮食费用又是重中之重,按照青岛地区的物价水平,以学生在校每天消费十元左右用于基本饮食需要来估计,学生每月净饮食费需300元左右。

我们惊奇地发现,在被调查的197名女生中,83.7%饮食费用在300元以下,有的为了保持苗条身材控制自己的食欲,有的为了节约支出不顾营养需要净选择廉价的饭菜;而192名男生中也只有66.4%达到标准。当问及他们是否研究过自己的营养结构问题时,比如对“一杯奶养起一个民族”说法的认同时,90%的同学表示认可,但不怎么在意。当我们把饮食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在调查中指出的时候,他们当中,尤其是女同学很多都承认自己对健康饮食知识了解不够。

4.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在调查中,一些同学指出,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5.恋爱支出过度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一部分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100-300元左右,最少的也有50元左右,最高的达到1000元(比如送名贵礼物给对方)。他们大多承认为了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这是让人感到忧虑的方面。有趣的是,传统意义上谈恋爱的费用支出一般由男方承担的局面已经完全被打破,而出现三种情况,即男方全部承担、男女方共同承担和女方主动全部承担,女生的恋爱支出甚至有超过男方的情况。传统与现代生活方式在当代大学生中被充分演绎。

c、当前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偏颇的原因分析

当前大学生在消费上出现无计划消费、消费结构不合理、攀比、奢侈浪费、恋爱支出过度等问题,既与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关,也与家庭、学校教育缺乏正确引导不无关系。今天的大学生生活在“没有围墙”的校园里,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当某些大学生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老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在校风建设上注重塑造和强化学生良好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d、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建议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激烈的社会转型过程中,虽然社会经济与以往比较已经取得卓越的成就,但是放眼世界,我们离工业化发达国家的距离还很遥远。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栋梁,引导大学生继续保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反对奢侈浪费、盲目攀比、过高消费等不良消费风气,加强大学生健康的消费观念的培养与塑造,在当前国情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正确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

推荐消费税报税实务心得体会简短六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的消费市场中,随着经济社会的纵深发展,我们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我们的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更为突出而直接地影响我们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对我们一生的品德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培养和提高我们的“财商”,在当前就成为我们当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由于大学生年龄较轻,群体较特别,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一方面,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都对大学生的消费有很大影响。特殊群体自然有自己特殊的特点,同时难免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消费甚至一些消费的问题。为了调查清楚大学生的消费问题,我们决定在身边的同学中进行一次消费的调研。

二、问卷情况

本问卷共发放150份,收回有效问卷146份。发放以我们周围的同学为主。

三、数据统计和分析

1.总消费额

统计结果表明,消费额主要集中在400——800,对纯消费群体,我们觉得这个结果略低。我们认为,合适的人数分布峰值应该出现在500——800区间,其他区间大概符合正态分布

2.恩格尔系数

由表中数据可看出,饮食方面支出居于250-350的人数最多,“吃饭消费”占总消费的比例较高,因此,大学生这一群体的恩格尔系数较高,这可能是这一群体的特点。虽然考虑到,数据受限于学校的物价水平,但还是可以反映大学生消费支出的大概情况。

3、通讯开支

随机问卷得到的结果,拥有手机的同学居然占到被调查总人数的100%,可见大学校园手机的普及率之高。月花费高于50元的占到43%,已经接近一半。以我们的感觉,似乎大一的时候电话方面支出较多,而大二除了极个别人外似乎这方面的支出锐减,而我们的数据也基本反映了这个特点,,接近八成的同学每月都很少打电话,或每

4.打工目的方面个电话时间较短。即使考虑到目前的手机普及率,大家这方面的消费还是比较的合理。

最高的选项是增长社会经验,可以看出,大部分人做家教的目的不在于经济方面,而只是为增加社会阅历,由这点也可以看出大家普遍的经济状况较好,有足够的资金应付日常支出。

5.生活资金来源及家庭收入

九成以上的被调查者资金主要是由父母或家庭提供这个数据还是说明了一些问题,这种情况是大学生的普遍情况。很多社会因素我们无法改变,但是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很多人居然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即使做家教,也不是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或是尽早经济独立,大家经济独立意识之差可见一斑。

6.自我评价

结果显示,71%的被调查者认为花销较大,与自己的预期不符。可是,大家又一直保持着这种花费势头,这也算是大学生消费心理脆弱的一定表现。

四.思考

综合以上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目前正受到社会的影响,具有多种经济状况和消费能力的个体,区分程度相对稳定。但是大学生作为一个群体在消费方面是有一些共性的特点。

a、当代大学生消费新概念

1.理性消费是主流

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同,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这使我们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300-8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2019元,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用品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我们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开始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们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我们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我们非常关注的内容。

2.追求时尚和名牌是不老的话题

即使在取消高考年龄限制之后,20岁左右的青年仍是大学校园的绝对多数,我们站在时代前沿,追新求异,敏锐地把握时尚,惟恐落后于潮流,这是我们的共同特点。最突出的消费就是使用手机。当代大学生们的消费中普遍增加了手机的消费项目。本次调查中发现学生手机拥有率已达到每班不低于60%。此外,电脑及相关消费也是我们的追求,小至一张几十元的上网卡,大至电脑都是当代大学生的宠物,用计算机系同学的话来形容,我们简直就把电脑当成自己的“情人知己”。再次是发型、服装、饰物、生活用品,大学校园中都不乏追“新”族。调查资料也印证了这一点,就所占比例来看,“是否流行”紧随价格、质量之后,成为大学生考虑是否购买的第三大因素。至于名牌产品,当问到“如果经济许可,会否购买名牌产品”时,80%的学生表示肯定。以上充分体现了大学生对追求高品质、高品牌、高品位生活的需要。

b、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存在的问题

1.储蓄观念淡薄,财商需培养和加强

财商”一词的提出者罗伯特•清崎曾经说过:“财商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调查中,当问及对“财商”概念的认识时,很多同学表示陌生。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个别同学有储蓄的意识。可见,当前大学生的财商需要培养和加强。

2.消费差距拉大,出现两极分化

在关于月平均消费一栏的调查中,有15.2%的同学在400元以下“有点痛苦”的生活线上坚持学业;有28.3%的同学在400-550元之间 “勉强过得去”,有34.4%的同学在550-900元之间“稍为有点爽”,有14.6%的同学在900-1400元之间“比较自由”;有7.5%的同学月消费1400元以上可以说是“跟着感觉走”——无忧无虑。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也比较分明,这在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下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我们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3.消费结构存在不合理因素,女生更为突出

大学生的生活消费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至少有一个方面是共同的,即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以生活费用和购买学习资料、用品为主。在生活费用中,饮食费用又是重中之重,按照青岛地区的物价水平,以学生在校每天消费十元左右用于基本饮食需要来估计,学生每月净饮食费需300元左右。

我们惊奇地发现,在被调查的197名女生中,83.7%饮食费用在300元以下,有的为了保持苗条身材控制自己的食欲,有的为了节约支出不顾营养需要净选择廉价的饭菜;而192名男生中也只有66.4%达到标准。当问及他们是否研究过自己的营养结构问题时,比如对“一杯奶养起一个民族”说法的认同时,90%的同学表示认可,但不怎么在意。当我们把饮食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在调查中指出的时候,他们当中,尤其是女同学很多都承认自己对健康饮食知识了解不够。

4.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在调查中,一些同学指出,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5.恋爱支出过度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一部分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100-300元左右,最少的也有50元左右,最高的达到1000元(比如送名贵礼物给对方)。他们大多承认为了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这是让人感到忧虑的方面。有趣的是,传统意义上谈恋爱的费用支出一般由男方承担的局面已经完全被打破,而出现三种情况,即男方全部承担、男女方共同承担和女方主动全部承担,女生的恋爱支出甚至有超过男方的情况。传统与现代生活方式在当代大学生中被充分演绎。

c、当前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偏颇的原因分析

当前大学生在消费上出现无计划消费、消费结构不合理、攀比、奢侈浪费、恋爱支出过度等问题,既与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关,也与家庭、学校教育缺乏正确引导不无关系。今天的大学生生活在“没有围墙”的校园里,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当某些大学生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老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在校风建设上注重塑造和强化学生良好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d、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建议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激烈的社会转型过程中,虽然社会经济与以往比较已经取得卓越的成就,但是放眼世界,我们离工业化发达国家的距离还很遥远。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栋梁,引导大学生继续保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反对奢侈浪费、盲目攀比、过高消费等不良消费风气,加强大学生健康的消费观念的培养与塑造,在当前国情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正确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

推荐消费税报税实务心得体会简短七

协步入大学,我们都不再是中学里衣食住行全部都由父母来承担的孩子,离开了家庭,应对一个人的生活,就要学着照顾自我。此刻社会的提高是无法预计和形容的,我们作为新一代的期望,同时也背着多重的身份站立在这个社会中,其一就是消费者。在大学里,我们的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对我们今后在价值观、世界观的构成和定位上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关注我们大学生的消费状况,洞察我们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特征,及时培养在消费上正确的观念和方法,成为了当代各界人士相当关注的话题。

按时所以,此次特地做了以“大学生消费观调查”为主题的采访调查对象是我校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的在校大学生,我们主要以随机采访的方式记录了我校大学生的生活消费实际情景,并整理分析成文。

采访问题设置

1.每月生活费为多少

2.主要消费项目有哪些

3.生活费的主要来源途径

4.是否使用网络平台贷款,如花呗,借呗等惆怅长岑长惆怅长岑长惆怅

5.平时有没有理财的习惯?

6.对购买奢侈品的看法

主要观点

一、理性消费是主流

在我们的周围,有着来自不一样地方的有着不一样家境的同学,这在必须程度上也体现出我校学生基本具有较为理性的消费观。在普通人群中,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从我们的问题设置中能够看出,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研究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一样,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我兼职挣钱的不多,这使我们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300-8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20__元,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用品开销的。由于消费本事有限,大多数的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还是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我们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这种.种的现象表示,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状况整体呈理性趋势发展。

二、攀比心理着实存在

采访中我们发现有不少同学都开通了花呗等网上贷款服务,而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攀比现象着实存在在我们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当中,个别者还较为严重。

在采访中,一些同学指出,为了拥有一双名牌鞋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或者买上一部电脑、相机等,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我的其他必要开支。而有的同学明明明白自我的金钱并不宽裕的时候,当自我是一个人的时候,会很注意自我的花销,尽量节俭,可适当与同学朋友在一齐消费的时候就表现的很不一样,出现了“大手大脚”、“浪费”、甚至是“奢侈”的现象。这些现象都能够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构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其实人存在适度的攀比心理是十分正常的一个现象,没有比较,没有发现,又怎样会有提高呢。可是,所有的事物都需要有个度,超过了这个适宜的度,往往就会出现一些不合理的现象,就如我们今日所看到的各种例子,在他不合理性质的基础上,往往会给我们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或者心理行为带来不良的影响,甚者还会影响深远,波及一生。

三、消费分化两极端严重

在同一个团体之中,不一样同学的每月的生活费不尽相同,但大体维持在较为合理的范围内,可是最低和最高的两种消费中能够看出,此刻的消费分化两极端还是很严重的一个问题,我想,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此刻经济体制和我们国家的居民收入现状整体呈“贫富差距大”的局面不无关系,大学生此刻的经济来源大多还是由父母供给,每个人的消费状况大多都会结合自我家中情景进行适度消费,源于家庭本身就有较大的差距,随之而来的,大学生消费整体呈两极分化严重的现象也不无道理。

四、储蓄观念淡薄

大多数大学生在此次调查当中反映,当月的消费状况并不是很清楚,只是平时花该花的钱,做该做的消费,而整体共消费多少钱财,心中并无概念,同时,进行消费后记账的同学更少,而大多数同学每次到去取钱的时候才发现钱已经不多甚至透支,而每到这种时候,就只能向家人、朋友、同学求救。在应对如何处理金钱或者生活费的时候,很少有周全合理的计划安排。可见,大学生的储蓄观念仍处淡薄状态,有待加强。

五、学生消费观需引导

大多数家长在给孩子寄送生活的时候,会采取两种方法,一个是每月寄送定额生活费,限制孩子的花销,一个是把钱交给孩子任其支配,待不够用的时候再寄送。从这些现象中我们能够发现家长对孩子的消费还是缺乏引导的,究其原因,能够归结到教育方法和体制上,父母不是限制孩子或者放纵孩子花钱消费,而是,父母在批评或者教导孩子的时候没有发现引导的重要性,要试着让孩子能够主动的进行合理消费,结合自我的实际情景,培养正确的消费观。甚者,农村里的家长为了不让孩子在大学里受委屈,会砸血本会孩子购置物品,完全超出了本事范围之外,而城市里的家长也会放纵孩子的消费,可见,家长间也存在不一样程度的攀比心理,而正是这些种.种,造成了对大学生构成正确消费观的障碍。

我们的提议:

1、调查大学生的消费心理

职协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栋梁,引导大学生继续坚持正确健康、勤俭节俭的消费观念,反对奢侈浪费、盲目攀比、过高消费等不良消费风气,加强大学生健康的消费观念的培养与塑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期望教师在思想理论教学中,使用调查研究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科学方法,使理论教学真正摆脱空洞无物的说教。我们认为今后教师应当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关注,注重研究我们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从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忙我们养成健康消费心理,构成正确的消费观。

2、培养大学生的理财本事

所谓理财,它是指一个人在财务方面的处理本事,即对钱财的理性认识与运用。为此,专家提出了“财商”的说法,财商的概念是与智商、情商并列的现代社会三大不可缺少的素质,也是现代教育不可忽略不宜回避的话题。能够这样理解,智商反映人作为一般生物的生存本事,情商反映人作为社会生物的生存本事,财商反映人作为经济人在经济社会里的生存本事。财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资料: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本事;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本事。我们提议教师围绕这两方面的资料,在“两课”教学活动中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以到达教育目的。

03、注重校风对消费的提倡

职协良好校风是师德师风和学生学习、生活作风的有机组合。其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是体现学生生活作风的重要方面。环境的力量是无穷的,当学生生活在一个质朴、节俭、善修的环境当中的时候,也会不由自主的作出良好的行为,所以,学校要在这一方面有所提倡和侧重,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发生之后,一切就会变得容易多了。在大学生实实在在存在的若干不良现象中进行深入的工作,如如何克服在消费上出现无计划消费、消费结构不合理、攀比、奢侈浪费、恋爱支出过度等问题,都是校方应当关注的方面。

推荐消费税报税实务心得体会简短八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的消费市场中,随着经济社会的纵深发展,我们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我们的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更为突出而直接地影响我们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对我们一生的品德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培养和提高我们的“财商”,在当前就成为我们当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由于大学生年龄较轻,群体较特别,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一方面,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都对大学生的消费有很大影响。特殊群体自然有自己特殊的特点,同时难免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消费甚至一些消费的问题。为了调查清楚大学生的消费问题,我们决定在身边的同学中进行一次消费的调研。

二、问卷情况

本问卷共发放150份,收回有效问卷146份。发放以我们周围的同学为主。

三、数据统计和分析

1.总消费额

统计结果表明,消费额主要集中在400——800,对纯消费群体,我们觉得这个结果略低。我们认为,合适的人数分布峰值应该出现在500——800区间,其他区间大概符合正态分布

2.恩格尔系数

由表中数据可看出,饮食方面支出居于250-350的人数最多,“吃饭消费”占总消费的比例较高,因此,大学生这一群体的恩格尔系数较高,这可能是这一群体的特点。虽然考虑到,数据受限于学校的物价水平,但还是可以反映大学生消费支出的大概情况。

3、通讯开支

随机问卷得到的结果,拥有手机的同学居然占到被调查总人数的100%,可见大学校园手机的普及率之高。月花费高于50元的占到43%,已经接近一半。以我们的感觉,似乎大一的时候电话方面支出较多,而大二除了极个别人外似乎这方面的支出锐减,而我们的数据也基本反映了这个特点,,接近八成的同学每月都很少打电话,或每

4.打工目的方面个电话时间较短。即使考虑到目前的手机普及率,大家这方面的消费还是比较的合理。

最高的选项是增长社会经验,可以看出,大部分人做家教的目的不在于经济方面,而只是为增加社会阅历,由这点也可以看出大家普遍的经济状况较好,有足够的资金应付日常支出。

5.生活资金来源及家庭收入

九成以上的被调查者资金主要是由父母或家庭提供这个数据还是说明了一些问题,这种情况是大学生的普遍情况。很多社会因素我们无法改变,但是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很多人居然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即使做家教,也不是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或是尽早经济独立,大家经济独立意识之差可见一斑。

6.自我评价

结果显示,71%的被调查者认为花销较大,与自己的预期不符。可是,大家又一直保持着这种花费势头,这也算是大学生消费心理脆弱的一定表现。

四.思考

综合以上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目前正受到社会的影响,具有多种经济状况和消费能力的个体,区分程度相对稳定。但是大学生作为一个群体在消费方面是有一些共性的特点。

a、当代大学生消费新概念

1.理性消费是主流

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同,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这使我们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300-8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2019元,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用品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我们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开始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们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我们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我们非常关注的内容。

2.追求时尚和名牌是不老的话题

即使在取消高考年龄限制之后,20岁左右的青年仍是大学校园的绝对多数,我们站在时代前沿,追新求异,敏锐地把握时尚,惟恐落后于潮流,这是我们的共同特点。最突出的消费就是使用手机。当代大学生们的消费中普遍增加了手机的消费项目。本次调查中发现学生手机拥有率已达到每班不低于60%。此外,电脑及相关消费也是我们的追求,小至一张几十元的上网卡,大至电脑都是当代大学生的宠物,用计算机系同学的话来形容,我们简直就把电脑当成自己的“情人知己”。再次是发型、服装、饰物、生活用品,大学校园中都不乏追“新”族。调查资料也印证了这一点,就所占比例来看,“是否流行”紧随价格、质量之后,成为大学生考虑是否购买的第三大因素。至于名牌产品,当问到“如果经济许可,会否购买名牌产品”时,80%的学生表示肯定。以上充分体现了大学生对追求高品质、高品牌、高品位生活的需要。

b、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存在的问题

1.储蓄观念淡薄,财商需培养和加强

财商”一词的提出者罗伯特•清崎曾经说过:“财商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调查中,当问及对“财商”概念的认识时,很多同学表示陌生。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个别同学有储蓄的意识。可见,当前大学生的财商需要培养和加强。

2.消费差距拉大,出现两极分化

在关于月平均消费一栏的调查中,有15.2%的同学在400元以下“有点痛苦”的生活线上坚持学业;有28.3%的同学在400-550元之间 “勉强过得去”,有34.4%的同学在550-900元之间“稍为有点爽”,有14.6%的同学在900-1400元之间“比较自由”;有7.5%的同学月消费1400元以上可以说是“跟着感觉走”——无忧无虑。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也比较分明,这在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下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我们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3.消费结构存在不合理因素,女生更为突出

大学生的生活消费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至少有一个方面是共同的,即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以生活费用和购买学习资料、用品为主。在生活费用中,饮食费用又是重中之重,按照青岛地区的物价水平,以学生在校每天消费十元左右用于基本饮食需要来估计,学生每月净饮食费需300元左右。

我们惊奇地发现,在被调查的197名女生中,83.7%饮食费用在300元以下,有的为了保持苗条身材控制自己的食欲,有的为了节约支出不顾营养需要净选择廉价的饭菜;而192名男生中也只有66.4%达到标准。当问及他们是否研究过自己的营养结构问题时,比如对“一杯奶养起一个民族”说法的认同时,90%的同学表示认可,但不怎么在意。当我们把饮食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在调查中指出的时候,他们当中,尤其是女同学很多都承认自己对健康饮食知识了解不够。

4.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在调查中,一些同学指出,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5.恋爱支出过度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一部分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100-300元左右,最少的也有50元左右,最高的达到1000元(比如送名贵礼物给对方)。他们大多承认为了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这是让人感到忧虑的方面。有趣的是,传统意义上谈恋爱的费用支出一般由男方承担的局面已经完全被打破,而出现三种情况,即男方全部承担、男女方共同承担和女方主动全部承担,女生的恋爱支出甚至有超过男方的情况。传统与现代生活方式在当代大学生中被充分演绎。

c、当前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偏颇的原因分析

当前大学生在消费上出现无计划消费、消费结构不合理、攀比、奢侈浪费、恋爱支出过度等问题,既与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关,也与家庭、学校教育缺乏正确引导不无关系。今天的大学生生活在“没有围墙”的校园里,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当某些大学生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老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在校风建设上注重塑造和强化学生良好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d、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建议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激烈的社会转型过程中,虽然社会经济与以往比较已经取得卓越的成就,但是放眼世界,我们离工业化发达国家的距离还很遥远。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栋梁,引导大学生继续保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反对奢侈浪费、盲目攀比、过高消费等不良消费风气,加强大学生健康的消费观念的培养与塑造,在当前国情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正确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