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运算教学改革培训心得体会和方法 运算教学的思考与实践(三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0 13:46:30 页码:12
运算教学改革培训心得体会和方法 运算教学的思考与实践(三篇)
2023-01-10 13:46:30    小编:ZTFB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描写运算教学改革培训心得体会和方法一

1.加法的意义;

2减法的意义;

3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4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5减法和加法之间的关系。按教学参考书上的安排,要求一节课把这几个知识点全部学完。因为是开学的第一天,部分学生的学习状态不好,还沉浸在假期悠闲的生活中,所以,我们组商量着第一节课只学习1、3两个知识点。上学开始后,按照惯例介绍青藏铁路,顺势出示例题,找条件问题,画图,学生很轻松的列出了算式。然后我问:这道题为什么用加法?学生不加思索说:因为是求“一共的”,所以用加法。看来学生对加法的理解只停留于字面上。继续追问:求“一共的”一定用加法吗?思考片刻后,有学生说求“一共的”也有可能用乘法。

其他学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这是我引导说:看来很多求“一共的”运算大多都是用的加法,但也可以用乘法。继续追问:是不是所有的加法题,问题中都有“一共”两个字呢?请举例说明?这个问题可难住了部分学生,一分钟后,大约有20位学生举手,一学生说:小明有10本书,小华比小明多5本,小华有几本书?这道题用加法。根据条件,我画图,学生列式,并说明为什么用加法?学生回答说:因为有个“多”字,小华比小明多5本,所以用加法。

我追问:看到“多”字就用加法,看到“少”字就用减法吗?生摇头,这是一学生立刻举出带有“少”字的加法题:小明有10本书,比小华少5本,小华有几本书?从孩子们诧异的表情看,对此类的加法应用题很陌生。打破了他们思维的惯性。接着,我让学生观察这三个加法应用题的线段图,找出共同点:由此顺利总结出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反过来,只要是加法计算,一定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至此,加法意义学习完美收官。这节课这个点也是我从教20多年来首次突破,原来教学也只是停留在表面,没有真正深刻领会加法的含义,学生学完加法后,按照思维惯性,还是认为“多”了就加,求“一共”的就用加法。所以遇到解决问题就会出错。教学完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从学生的作业上看,有两个问题是我没有预料到的。

1.根据203+147=350,写出另外两个等式。有学生写成:147+203=350和350-147=203。

写成147+203=350可以吗?这个问题我也拿不定主意,和组内的成员讨论,朱玉老师认为正确,是根据加数+加数=和得来的,李丽和焕业认为不对,那是根据加法的交换律,不是根据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两个观点都有道理。后来我又仔细研读教材,发现教材这两个题。

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教学反思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教学反思从这里看出,教材导向是要把一个加法算式改写成两个减法算式,可能怕有学生改写成加法算式,所以先出示一个例子。所以加法算式也不算错,但改写成两个减法算式研究这样才有意义的吧。

2.根据67-55=12,写出另外两个算式,我要求写出为什么可以这样写。有学生写:12+55=67(根据加数+加数=和),晕……,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答案,我想我可能没有给他们讲清这两个算式的“母子”关系。67-55=12是母亲,各部分名称已经固定,而12+55=67是孩子,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根据差+减数=被减数,不知道我这样讲对不对,希望同仁们看到切磋切磋。有了以上的经验教训,在教学《乘除法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式》时,相对轻松了一点,特别是根据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写出其他两个等式类型题出错的也较少了。第一单元最后一节课是四则运算,关于小括号中括号的学习,课前备课,预设的是四则运算的格式学生会出错较多,于是课堂是除了把运算的顺序当作重点外,运算的递等格式也是强调了又强调。可是从作业上看出,部分学生运算顺序背的滚瓜烂熟,可应用时又不按运算顺序来计算。这部分的内容只有加强练习,学生才能熟练掌握哦。

描写运算教学改革培训心得体会和方法二

六年级共有49人,其中优生14人,中等生17人,学困生18人这班级从总

体上看,成绩较差的学生占的比重较大:体现在优生不够尖,后进生的基础太差,连简单的也不会做,而且有部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不大。

这一册教材包括:分数乘法,位置与方向(二),分数除法,比,圆,百分数(一),扇形统计图,数学广角—数与形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5、能在平面图纸上标出所给地点位置,会画路线示意图。

6、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的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7、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改革课堂教学,坚持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

生自己动口、动脑、动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加强基础知识教学,重视发展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能力。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通过学生操作观察演示,实验的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使学生乐于学习,以全面提高全班学生的数学,注重培养和发展学习的空间观念,注重逻辑教学,让学生多实际操作。

4、采用少讲多练的方法,以严密的教学逻辑,抓住教材中的难点和疑点,由易到难,由浅到深,循循善诱地讲解,适当拓宽加深对学生作业认真批改(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和练习)。

5、认真做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在教会学生数学知识的同时,把工 作重点放在学生如何会学,且注重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要求学生学会知识不仅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6、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业务能力。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从而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7、注重因材施教,进一步做好培优补差工作。让学优生和学困生结对,达到手拉手同进步的目的。张怡冰—张晓越 张思钰—张博妍 胡伟—姜宇豪 张芝婷—章心悦 刘奕鹏—聂博宇 张哲—姜浩林张语晴—张羽香 刘科源— 张瑞轩 张雨豪—刘崔帆...

8、踏踏实实做好教学常规工作,以自己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满腔热情的工作作风,虚心向同事学习,同时争取家长的配合,共同做好对学生的培养。

1、每节课前用五分钟时间对学生前一天的知识进行巩固。

2、通过学生每天的作业,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检测,对自己出现的难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3、每单元结束后利用单元过关题进行有效地单元检测和评价。 4、每月末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分层检验及评价。

5、对学生进行阶段性检测和评价,让学生进行及时反思和改正。6 、以平时评价为主,以期中评价为辅;7 、以综合性评价为主,以单项测试评价为辅。

第1-3周 第一单元 分数乘法

第 4 周 第二单元 位置与方向第6-7周 第三单元 分数的除法第 8 周第四单元 比第9-11周 第五单元圆 第12-13周 复习及期中考试

第14-15周 第六单元 百分数(一) 第 16周第七单元 扇形统计图第 17 周 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数与形 第18-19周 总复习

第20-22周模拟测试及期末考试

描写运算教学改革培训心得体会和方法三

经过了一个暑假,宝宝们又重新回到幼儿园学习,生活和游戏。新学期,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为促进幼儿的整体发展。根据班级的整体情况和幼儿的年龄特点制定了本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如下:

1、教幼儿学习10以内各数的分解和组成。引导幼儿体验总数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2、教幼儿学习10以内的加减,正确迅速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引导幼儿理解加法、减法的含义。

3、 用不同的方法分解(或组成)一组物体(5以内),发现总数与部分数之间的关系,部分数与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和互换关系。

4、 学习用自然物测量物体,会比较高矮、长短、粗细、轻重等。

5、引导幼儿学习序数,单、双数、相邻数等知识,学习顺倒数6、有基本的空间方位概念,能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左、右,能依据一定的特征辨别目标位置。

7 、有一定的时间观念。认识时钟,学习看整点、半点。学习看日历,知道一星期有七天。

8、 积极、主动地参加数学活动及数学问题的讨论。

9、在活动中,幼儿能与同伴友好、合作地进行数学游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