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红楼梦心得体会薛宝钗(实用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12:17:40 页码:11
2023年红楼梦心得体会薛宝钗(实用16篇)
2023-11-19 12:17:40    小编:ZTFB

总结自己的心得体会,可以加深对学习和工作的理解和认识。那么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心得体会呢?首先,我们要明确总结的目的和对象,明确自己总结的内容和方向;其次,要结合实际,真实客观地反映自己的思考和感受,不虚假夸大,不为了凑字数而空洞敷衍;还要注重逻辑和条理,清晰地组织思路,将观点与论据有机地结合起来;此外,语言表达要简明扼要,用词准确恰当,避免冗长和啰嗦;最后,要注意审视和反思,通过总结不断改进自己的心得写作能力,提高表达的质量和水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思路。

红楼梦心得体会薛宝钗篇一

薛宝钗,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角色,以她的聪明伶俐和温柔贤淑赢得了读者们的喜爱。她是一个善良、聪明、孝顺、宽容的女子,与贾宝玉之间的感情也历经了许多的考验。通过阅读红楼梦,我深深地被薛宝钗的个性和她在生活中的种种体会所触动,下面我就来谈谈我对薛宝钗的心得体会。

首先,薛宝钗是一个善良而宽容的人。在红楼梦中,她对待每一个人都充满了善意,无论是对待亲人还是对待佣人,薛宝钗都能体现出她的善良和宽容。比如,当她得知探春和宝钗私下和平儿做了一件不该做的事情时,薛宝钗并没有责备她们,而是以宽容和理解对待她们,因为她明白每个人都有犯错误的时候,而一个尊贵的女子更应该宽容地对待别人的过失。

其次,薛宝钗是一个聪明而有智慧的人。她的智慧表现在她对待自己的抉择上。薛宝钗是一个知识丰富的女子,她喜欢读书,并对文学艺术有着高度的欣赏能力。正因为有了这样的知识储备,所以在面对各种困境时,薛宝钗总能够从容地找到解决的方法。比如,当贾宝玉因为病重而不能配合葬礼的时候,薛宝钗提出让贾母先行动手,把贾宝玉守在身边,这样既能够尽到孝道,又能够遵守规矩,得到了所有人的称赞。

再次,薛宝钗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她始终把家庭和亲情看得比一切都重要。在红楼梦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对待父母还是对待亲人,薛宝钗都表现出了极强的责任感。比如,当薛宝钗得知自己无法和贾宝玉成婚之后,她并没有消沉和自怜,而是继续保持着她对家人的关心和照顾。她任劳任怨地照顾着父亲,抚养着弟弟,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一个女子应该有的责任。

最后,薛宝钗是一个感性而坚强的人。她秉持着一个女子应有的柔情,对待自己所爱的人表现出了极为真挚的感情。比如,当贾宝玉生病的时候,薛宝钗落下了悲痛的泪水,这是一个女子对自己所爱的人的真实表达。同时,薛宝钗也是一个坚强的人,她能够在困难和痛苦面前坚持自己的信念,并且勇敢地去面对现实。比如,当她得知自己不能嫁给贾宝玉的时候,她并没有选择自杀或者消沉,而是勇敢地面对现实,用自己的行动展示了一个女子应该有的坚强。

综上所述,薛宝钗是一个善良、聪明、孝顺、宽容的女子。通过她在红楼梦中的表现,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她对待亲人的关爱、对待他人的善良、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以及对待自己的理智和坚强。她的个性和她在生活中的种种体会都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和帮助,让我在生活中学会了如何做一个善良、聪明、有责任感的人。薛宝钗,她不仅是一个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更是一位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佩的女子。

红楼梦心得体会薛宝钗篇二

煮一壶清茶,捧一本《石头记》,静坐于房檐下,细品书中内涵。世人对它的褒贬不一,各有其感。

有人道,红楼一世界,世界一红楼。鲁迅曾这样评价过,《红楼梦》是中国许多人所知道,至少,是知道这名目的书。

谁是作者和续者姑且勿论,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讲述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爱情故事。

书中描述道“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他打趣道,这个妹妹他好像哪里见过,还送了“颦颦”二字。

可见,贾宝玉对林黛玉的第一印象极好。而林黛玉对宝玉的第一印象也不错,“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

她心想在哪里见到过宝玉,没有想到宝玉先说了出来。这可见两人是一见钟情。

贾宝玉对薛宝钗没多大意思,倒是薛宝钗对宝玉有点意思。在府中,众人偏爱薛宝钗,认为黛玉的容貌和性情都比不上宝钗。

宝钗容貌美丽,品格端庄,深得下人之心;黛玉有些孤高自许,目下无尘。但在宝玉眼里,黛玉是一个柔弱风流,才情甚高的一位知己,灵魂的依靠。

为什么呢?话说宝钗和黛玉的才情不分高低,且宝钗又明事理,得人心,这是黛玉所不及的。并且宝玉也曾对薛宝钗动过情,书中描写“宝钗,生得肌骨莹润,举止娴雅。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又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可见薛宝钗长得比林黛玉还美。

可惜的是,在生活中,宝钗并不是像黛玉一样真情流露,而是常常深隐心机。她表面上端庄贤淑,完全符合封建淑女风范,但实际上她期望着“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温柔敦厚的仪范中掩盖的是“欲偿白帝”的野心。

她希望宝玉能走仕途,始终无法认同宝玉“平等、自由”,蔑视功名利禄,厌恶八股的观念,也绝不会支持宝玉反封建礼教的言行。这才导致宝玉对宝钗的感情断裂,对她没有了爱情,更多的是尊敬,选择了黛玉作为自己的人生伴侣。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好一个“金玉良姻”,好一个“木石前盟”,到最后“金玉良姻”还是抵不过“木石前盟”。“金玉良姻”是物质的,“木石前盟”是情感的;“金玉良姻”是后定,“木石前盟”是前定;“金玉良姻”是人为,“木石前盟”是天然。“木石前盟”在那个社会始终是不可能实现的,那只能是人生的一场梦,梦醒了,人生也结束了。

有个人不能忽视,那便是伺候他的丫鬟--袭人,她在《红楼梦》中出场次数比林黛玉、薛宝钗还要多,可谓重要。

袭人,本名珍珠,从小因家贫被卖入贾府,原是贾母的婢女,后又服侍史湘云几年。贾母素喜袭人心地纯良,恪尽职守,将她与了宝玉,王夫人将她作为姨娘的后备人选,后逐渐成为宝玉丫头中的领头人。

宝玉因见她姓花,故取陆游诗句“花气袭人知骤暖”之意为其改名为“袭人”。袭人对人和气,处事稳重,工作认真,富有心机,在大观园里众人是人前人后的夸奖她,是出了名的贤人。

心中亦有些痴处,她服侍谁,心里便唯有谁。她是整部书中唯一一个与宝玉发生了“云雨情”的女人,并且她还曾得到王夫人“准姨娘”的认可。

后来的两人交流仅限于生活上,心理越来越隔膜,以至宝玉在递送旧手帕给黛玉时,都特意支开她,让晴雯去送。在晴雯死后,宝玉甚至怀疑起袭人来。在“金玉良缘”成功逆袭后,袭人也很快被宝钗逐出,临别留下“好歹留下麝月”的话。

最后,袭人嫁与了戏子蒋玉菡,留下了耐人回味的判词——“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片段莫过于黛玉葬花。黛玉葬花应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爱情的高潮部分,从两人再续前缘在贾府相遇后一见钟情,再到两人的爱情终结,一路磕磕绊绊颇多。

从情侣间的小打小闹,到林黛玉的内心由稚嫩转向成熟,葬花这部分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转折点。在这之前有一个小背景,林黛玉担心贾宝玉是否被贾政责骂,便心揣不安去寻贾宝玉。

不巧,贾宝玉屋里的丫鬟正在闹情绪,叫了两次也没能等到人来开门,转眼就看到贾宝玉送薛宝钗出来,还有说有笑。林黛玉本不是个能够容忍封建制度下男性三妻四妾的女子,自然气不打一处来,回到潇湘馆后也是哭了一夜,正巧次日又是他们约定的“葬花期”。

进而就是贾宝玉听到的《葬花吟》:“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处诉。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岁闺中知有谁?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独把香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落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奴收葬,未卜奴身何日丧?奴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奴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黛玉葬花这部分内容,也是林黛玉和贾宝玉感情的一个极大的转折点,贾宝玉对林黛玉是更近一步,林黛玉对贾宝玉却开始逐渐有了嫌隙。同时,也为薛宝钗的不幸人生埋下伏笔。

《红楼梦》中人物个性鲜明,其最后的结局大都是个悲剧。王熙凤最后落得个“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的下场。

贾元春被幽闭在皇家深宫内,省亲之后,元妃再无出宫的机会,后暴病而亡。

探春对贾府面临的大厦将倾的危局颇有感触,她想用“兴利除弊”的微小改革来挽救,但无济于事,最后远嫁他乡。

贾宝玉被迫娶薛宝钗为妻,终因无法忘怀精神上的伴侣林黛玉,婚后不久,就出家当和尚去了。

薛宝钗只好独守空闺,抱恨终身。林黛玉在贾宝玉婚礼时含恨去世。贾、史、王、薛四家纷纷败落。

王家在王子腾死后,也随即消散;。

薛家在薛宝钗父亲死后就消散了,只能依附其他家族。

至此,四大家族不复往昔。

《红楼梦》让我时而高兴时而忧伤,时而愤怒时而感慨万千,也让我想到了很多,收获了很多。或许吧,事事不能完美,而不完美亦成就这完美。“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一个个痴情的女子,一个个多才的人被无情地埋没了。唉!这吃人的礼教!这吃人的社会!

“苦绛珠魂归离恨天,病神瑛泪洒相思地。香魂一缕随风散,愁绪三更入梦遥。”

红楼梦心得体会薛宝钗篇三

看完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之后,我最大的感受是:虽然大多数人都把同情心给了黛玉妹妹,可是我觉得薛宝钗这个人物形象也是很可怜的。她是闺阁的典范,是一位典型的淑女。对于她的解读,我是很浅显的,想要理解一部历史巨作,我还有很多欠缺。现在我只是想谈谈我目前对薛宝钗这个人物的理解,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闷且易怒,出语伤人,恶语相向,尖酸刻薄。不是选秀落选之因,这些转变便说不过去了。在落选以后,在元妃省亲之时,最早知道薛宝钗落选的元妃,将送给薛宝钗和贾宝玉的端午节礼是一模一样,意在为两人指婚。而她知其意却不搭理,或许是由于刚刚落选,没心思搭理,便离开。抑或是对元妃这样的做法感到不满,她还是希望自己能进宫生活。

人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薛宝钗当然不能例外。但由于她隐晦的性格,她对贾宝玉的追求显得很隐蔽。

由于受封建礼教的侵害,使她不能大胆地表露自己的情感,但是细细品味便可体会到薛宝钗对她的宝弟弟的爱。虽然她和贾宝玉之间有很多的分歧,且宝玉也有很多不成熟的表现。但薛宝钗是爱宝玉的,是真心爱着宝玉的。在一次,贾宝玉被父亲暴打以后,在怡红院养伤,薛宝钗去探望他,手里托着一药丸。叹道“早听人一句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便是我们看着心里也……”她这样一个遵守封建礼教道德规范的女子,却说出如此失态的话,于是红了脸低了头,就咽着没有继续说下去。当时的她心疼贾宝玉,哪里管得了什么封建礼教的,只想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这些都是她对宝玉的爱的表现。还有在第三十六回,宝玉的棒疮已经好的差不多了,基本上康复了。那天中午,大家在王夫人屋子里聚会吃西瓜,吃完该回自己屋里歇午觉去了,可是薛宝钗却不想睡觉,便邀黛玉一块儿去惜春那看话,但黛玉说要洗澡,所以最后宝钗最后只能一个人活动。可是她却没有去惜春的住所,而是转奔宝玉的屋子怡红院去了,一进去,看见下人们睡得横七竖八,她就径直地走进宝玉的卧室,宝玉正在午睡,丫环袭人坐在宝玉床边为他驱赶蚊蝇和绣肚兜。在宝钗看完这些情况以后,按道理她应该避开,不应该待在私密公子的屋里。但是她却没有,哪怕就待一秒钟,她也想和眼前的这个人亲近,陪着他,这就是最大的快乐。接下来,袭人出去了,就只剩下她和熟睡着的宝玉,她也该回自己的闺房去了,但她还是没有离开,而是坐在了袭人刚坐的位置上,做着袭人刚才在做的事,为贾宝玉驱蚊,绣肚兜。这可以表现出她是真心爱着贾宝玉的,她是多么地爱她的宝弟弟啊!

在贾母去世以后,王夫人嫌弃且讨厌林黛玉,黛玉更是遭受到赵姨娘算计,最后在其药里添加慢性毒药使病情加重最后泪尽而亡。那“金玉良缘”便水到渠成,薛宝钗终于完成了她的“金玉良缘”,但是和一个不爱她的人结婚,薛宝钗的结局是值得同情的。并且一个是遵守封建礼教的典型,而另一个却是反抗封建礼教的典型,他们之间存在着严重的思想分歧,又怎能有幸福可言。一曲《终身误》便点出了宝钗在爱情中的无奈:“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 ,她最后什么都没得到,没有得到贾宝玉的心,更丧失了贾宝玉的身。宝钗嫁给宝玉之后,两人相敬如宾,没有正常的婚姻生活,但是作为一个妻子,她是想得到丈夫的爱的,希望有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但是结果却没能如愿,贾宝玉最终出家,宝钗独守空闺、晚景十分凄凉。

1、薛宝钗

薛宝钗是中国著名的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她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她是宝、黛、钗爱情悲剧的主人公之一,而且还在于这一艺术形像所蕴含的丰富内容,以及这一形像的创新性。

对于薛宝钗这一人物形像,历来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尊薛而抑林,有的则尊林而抑薛。历代所引邹弢与其友许伯谦因争论激烈而“几挥老拳”的故事,就是一典型事例。即使到今天,仍然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林黛玉尖酸刻薄,心胸狭窄,爱使小性儿,而宝钗端庄稳重,温柔敦厚,豁达大度。有人则认为,宝钗性冷无情,虚伪奸险,是个“女曹操”。同一人物形像,竟然有截然相反的看法,一则固然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原因,同时也说明这一形像的复杂性、丰富性和描写的客观性。那么,到底怎样看待这一人物形像呢?首先必须摒弃个人的偏见和爱恶,而从作品的描写刻画中进行具体分析。

2、人物刻画

从《红楼梦》对薛宝钗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曹雪芹所塑造的薛宝钗形像,是封建社会中一位典型的标准的淑女。这一形像的基本特征,表现为她是封建礼教忠诚的信仰者、自觉的执行者和可悲的殉道者。然而这一封建淑女形像又是复杂的、丰富多彩的。

薛宝钗一出场,作者就描写了她的美貌和品格。她穿着“不见奢华,惟觉淡雅”,她“品格端方,容貌美丽”;“罕言寡语,人谓装愚;随分从时,自云守拙。”这就概括地写出了她谨守封建礼教,顺应环境的个性特点,勾勒了一个封建淑女的'轮廓。

这个人物的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她忠诚地信奉封建礼教;特别是强加在妇女身上的奴隶道德。她曾多次规劝贾宝玉走“仕途经济”、“立身扬名”之道,以至引起贾宝玉的极大反感,说她说的是“混帐话”,并说“好好的一个清白女子,也学的沽名钓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她也多次向黛玉、湘云进行“女子无才便是德”、“总以贞静为主”之类的封建说教。这些都足以说明,在大观园的贵族少女中,她是受封建正统思想、封建道德观念毒害比较深的一个。但是也不能因此将她与贾政、王夫人、王熙凤等人等同看待,一律说成封建统治者。她虽然属于“主子”的阵营,但是,她不但谈不上什么统治权力,而且,作为封建社会的一位少女,连自己的命运也掌握不了;一切都得听从封建家长的摆布。一方面是“主子”,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另一方面,又处在封建礼教的压迫之下,这就是薛宝钗社会关系的特殊性。正是她的特殊社会地位,决定了她的思想性格与贾政、王夫人、凤姐等的本质区别。那种将薛宝钗与贾政、王夫人等人等同看待的观点是错误的。

3、性格特点

薛宝钗另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很世故,即很会做人和处世。在贾府这个派系复杂、矛盾重重的大家族中,她一方面抱取“事不关己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另一方面,她又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和各方面的人保持着一种亲切自然、合宜得体的关系;正如脂评所说:“待人接物不亲不疏,不远不近,可厌之人末见冷淡之态,形诸声色;可喜之人亦未见醴密之情,形诸声色。”而在这种貌似不偏不倚的处世态度中,她特别注意揣摩和迎合贾府统治者的心意,以博取他们的好感,而对于被人瞧不起的赵姨娘等人,也未尝表现出冷淡和鄙视的神色,因而得到了贾府上上下下各种人等的称赞。贾母夸她“稳重和平”;从不称赞别人的赵姨娘也说她“展洋大方”。就连小丫头们,也多和她亲近。

在薛宝钗的性格中,确实也有虚伪和矫情的一面。她喜欢讨好人和奉承人。贾母要给她做生日,问她爱听什么戏,爱吃什么东西。她深知老年人喜欢热闹戏文,爱吃甜烂食物,就按贾母平时的爱好回答。她还当着面奉承过贾母。她说:“我来了这么几年,留神看起来,风丫头凭她怎么巧,也巧不过老太大去。”结果是贾母大夸奖她:“提起姊妹”,“从我们家四个女孩儿算起,全不如宝丫头。”金钏儿投井自杀后,王夫人心里不安。她安慰王夫人说:金钏不会自杀;如果真是自杀,也不过是个糊涂人,死了也不为可惜,多赏几两银子就是了。王夫人说,不好把准备给林黛玉做生日的衣服拿来给死者妆裹,怕她忌讳,薛宝钗就自动地把自己新做的衣服拿出来交给王夫人。这—段文字不但是写她讨好王夫人,而且还显示出这个封建主义的信奉者是怎样的冷酷无情。“寿怡红群芳开夜宴”那一回,写她掣得的酒令牙签上画着牡丹,上有午句诗:“任是无情也动人”。按照封建社会的标准,薛宝钗被称做群芳之冠,但又说“无情”。“无情”,是指她是封建道德的信奉者和实行者;“也动人”,却不过说她的貌美。丸说冷香,可能暗指她非热心人的意思。但“无情”和非热心并不等于奸险。水亭扑蝶,自然可以看出她有心机。但其目的是让小红、坠儿以为她没有所见那些私情话,并非有意嫁祸林黛玉。借衣金训,也并非有意识让王夫人嫌弃林黛玉。她这样做,完全是遵循封建主义的明哲保身的哲学,自然也就表现了她的虚伪和自私。她的思想言行所表现出来的虚伪,主要是由于封建道德本身的虚伪。她的头脑里浸透了封建主义思想,她是一个忠实地信奉封建道德和封建礼教的淑女。她认为按封建道德规范去做是天经地义的事,是最道德的;所以她很自然地做到了“四德”俱备。人有说薛宝钗是“大奸不奸,大盗不盗”,恐伯就是指的她对封建道德的忠实情奉和执行;因为这种道德本身就是虚伪的。她得到了贾府上下的放心,并最后被选择为宝玉的妻子,也主要是她这种性格和环境相适应的自然的结果,而不应当简单地看作是由于她或者薛姨妈的阴谋诡计的胜利。那种认为薛宝钗的一切活动都是有意识地有计划地争夺宝玉的看法,既不得合书中的描写,又缩小了这一人物的思想意义。事实上,她的性格特点并非奸险,并非事事时时处处都有心机,而是她按照封建正统思想去做,而且做得又是那样浑然不觉。那样如鱼得水。人们从她身上看到的虚伪正是封建道德虚伪的体现。薛宝钗的有心机与凤姐的两面三刀是截然不同的。

薛宝钗性格的复杂性和丰富性,还表现在她所具有的一些美好的品格。比如,她处事周到,办事公平,关心人,体贴人,帮助人。一次,袭人想央求湘云替她做点针线活,宝钗知道后,马上对她讲明史湘云“在家里一点做不得主”,“做活做到三更天”,“一来了就说累得慌”的苦衷,责怪她“怎么一时半刻不会体贴人”,并主动接去了要湘云做的活计。还有一次,湘云要开社作东,宝钗因伯她花费引起她婶娘报怨,便资助她办了螃蟹宴。因此,这位心直口快、性情豪爽的小姐,曾经真心地这样称赞宝钗:“这些姐妹们,再没有一个比宝姐姐好的,可惜我们不是一个娘养的——我但凡有这样一个亲姐姐,就是没了父母,也是没妨碍的。”对于寄人篱下的林黛玉,家境贫寒的邢岫烟,也都给过种种帮助。即使对大观园的下人,她也能体贴他们的起早睡晚,终年辛苦的处境,为他们筹划一点额外的进益。

4、作者原诣

作者塑造薛宝钗这个形像,绝非仅仅写出一个沽名钓誉的国贼禄鬼和八面玲珑的势力小人;更不是要塑造一个虚伪奸隐的“女曹操”;甚至也不止是塑造一个标准的封建淑女形像;而是在薛宝钗这个形像中,寄托着作者复杂的感情,深深的感慨:既赞美这位美丽少女的聪明才智,同情她不幸的悲剧命运;又痛惜她奴隶般地信奉封建礼教,批判她“随分从时”的处世哲学。因而,他要塑造的是一个品格端庄,容貌美丽,才华出众,学识渊博的青春少女,被封建礼教所毒害以至毁灭的过程。正因为如此,作者对薛宝钗性格的发掘,并没有到此止步,而是用细腻的笔触,多方面地展现她性格中美好的、健康的因素与陈腐的、窒息的成分之间似乎矛盾然而又是奇妙的统一。这就是薛宝钗这一典型形像的根本特点。作者对这个根本特点表现得愈深刻,愈充分,便愈是深入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对这个少女精神上的毒害和摧残,便愈是尖锐地批判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在对封建社会批判的深刻性上,这一形像并不比贾宝玉、林黛玉的形像差,只不过前者的毁灭是叛逆者的悲剧,后者的毁灭是殉道者的悲剧。然而,他们都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薛宝钗的悲剧虽然不值得人们同情,但它所显示的批判意义却是非常深刻的。曹雪芹横绝一代的卓识,正表现在这里,作者塑造薛宝钗这一形像的匠心,也表现在这里。只有从这个根本特点出发,才能真正认识这二艺术形像。

《红楼梦》在塑造人物形像时,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即抓住人物性格的基本特征进行反复描写和刻画,以使其突出鲜明外,还绕围这一基本性格特征展开其他方面的描写和刻画,使人物性格更加复杂和丰富。薛宝钗的形像也是这样塑造出来的。

5、博学多识

薛宝钗这个封建淑女的典型,除了她作为封建礼教的信奉者、执行者和殉道者这一基本点之外,她的性格还表现在其他许多方面。

薛宝钗不仅品格端方,容貌美丽,而且天质聪慧,博学宏览。幼年时富有文化教养的家庭环境和聪慧的心灵,造成她深厚的艺术修养和广博的知识。她对文学、艺术、历史、医学以至诸子百家、佛学经典,都有广泛的涉猎和渊博的知识,连以“杂学旁收”著称的贾宝玉也远非所及。如元妃归省时,对宝玉诗中“绿玉”改“绿腊”的指点,以及对湘云问“棔”树的解释。她对艺术创作有着深刻的理解,发表过精辟的见解。如她在论画时指出,艺术家在创作前必须心中先有丘壑,才能对素材进行精当的剪裁和处理,才能达到真实地再现生活的目的;她在诗歌创作中提出要“各出己见”,“不与人同”,“要命意新奇,另开生面”,她反对跟着别人脚踪走去的摹拟和模仿的见解,无疑是颇有见地的。显然,在这些地方,作者是将自己对艺术的独到见解赋予了这位才华出众的少女。

她自己的诗歌创作,也颇具特色。在大观园的诗人中,只有林黛玉可以跟她抗衡。在多次诗歌比赛中,她是经常夺冠的。她的诗构思新颖,意境深邃,具有雍容典雅,含蓄浑厚的风格。这样,作者又赋予薛宝钗的形像以浓郁的书卷气和优美的诗人气质。在这些地方,作者对她是赞赏的。

红楼梦心得体会薛宝钗篇四

论文摘要:

《红楼梦》是一部流传最广、意义最深远且文学价值也是最高的章回小说之一。书中,作者对女儿之美的敬爱与歌颂是这部名著的一大特色。本文聚焦“金陵十二钗”之一的林黛玉形象进行分析,力图从黛玉的“外貌、性格、爱情”三方面挖掘她自身所散发的艺术魅力。

一、林黛玉的外貌。作者对黛玉的外在美描写并没有花费太多的笔墨,但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黛玉——一个美貌出众,清新脱俗的女子跃然纸上。

二、林黛玉的性格。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形象有血有肉,文中的她纯真率直、实话实说;心地善良、待人真诚;文中的她又时而多疑、小性、爱发脾气,总之她是一个立体的形象。

三、林黛玉的爱情。黛玉与宝玉的恋爱是全文中的经典恋情,黛玉用眼泪去浇灌爱的花朵,无奈的是眼泪并没有挽回他们的婚姻。本段通过两个方面分析宝黛二人爱情破灭的主要原因。

曹雪芹的一部《红楼梦》不知倾倒了多少代人,这是一部流传最广、意义最深远且文学价值也是最高的章回小说之一。作者将他一生辛酸的血泪史,将他的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和感受,借作品中这一虚拟贾府的兴荣衰败折射出来。在这样一个大观园里,上演着人间百态,其中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都像是发生在我们身边,让我这样的初级红迷如痴如醉。不管你有怎样的生活经历、兴趣爱好,只要你愿意去读,便可以享受到其中不同层次的艺术魅力。

书中作者对女儿之美的敬爱与歌颂是这部名著的一大特色,在百花争艳的女儿国大观园里,有着妩媚丰美的薜宝钗,有直爽天真的史湘云,有文采精华的贾探春,有才貌不亚于其姐的宝琴等等众多人物。曹雪芹笔下的女儿个个如花似玉,他毫不吝惜地赞扬她们每一个人身上的美好品质,休凉着她们的不足与过失,最终发出“女儿是水做的骨肉”这一千古绝唱。曹雪芹这位“造物主”,也只将“精华灵秀”钟情于女儿,并特别多地钟于林黛玉这一角色。

黛玉,小说中的女主角,“金陵十二钗”之一,贾母的外孙女,林如海与贾敏之女,宝玉的姑表妹,也是他毕生难忘的恋人。这是一位集美貌、灵性,才华于一身,纯真率直又敏感多思的女子。她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精心塑造的典型人物之一,许多年来,黛玉身上所散发的魅力折服了很多读者。

为什么这么多人挚爱林黛玉,挚爱这位身体不好,脾气不好的侯们千金小姐呢?到底她的身上有什么可贵之处,吸引那么多人为她笑,为她哭,为她狂。基于这些问题的思考,本文从“外貌、性格、爱情”三个方面浅析这一人物形象,试图找到问题的答案。

一、林黛玉的外貌:

黛玉是小说中最有思想,最清醒的一位。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此处的“我”当然不区分男女性别,但事实上真正有思想的女人从来就不多。更有哗众取宠者说什么“漂亮的女人没思想,有思想的女人不漂亮”未必,不过凭心而论,在有思想的女人中,不漂亮的比漂亮的要来得多,而我们这位“造物主”,将这为数不多的可能性统统给了他笔下的林黛玉。

在通篇《红楼梦》中,作者对林黛玉的外在美描写并没有花费太多的墨水。然而,就是那不经意的描写却给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美丽印象。我们可以从开篇的“绛珠仙草”得“受天地之精华,复得甘露滋养,脱了草本之脱换得人形。”这些词句中体会到“仙草化身”的一种超凡脱俗的清秀非凡之美,作者虽没有直接描述黛玉的美,但相信在读者心中早已对这“仙草修成的女休”心仪已久了!就连雨村也说:“我这女学生言语举止另是一样,不与凡女子相同,度其母不凡,故生此女,今知为荣府之外孙,又不足罕矣!”

我们再看黛玉居住的潇湘馆,“一进门,只见两边翠竹夹路,土地下苍苔布满,中间羊肠一条石子漫的甬路。”“金陵十二钗”中唯有黛玉的住处有竹相伴。竹子,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表示着文人的刚直不阿,有节气、有骨气,这也预示着这名封建弱女子的不凡。走进潇湘馆看一看,“窗下案上设着笔砚,书架上放着满满的书。”粉香和脂香被这满屋子的墨香和书香代替,难怪刘老老道:“这必定是那一位哥儿的书房了”,“那里像个小姐的绣房?竟比那上等的书房还好呢!”这样的潇湘馆也只有超凡脱俗的林黛玉居住最为适合了。在读者初见黛玉时,作者也没有大手笔从头到脚的直接描写,而是巧借凤姐的嘴及宝玉的眼来突出黛玉的美丽。心直口快的凤姐一见她便惊叹:“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儿!我今日算看见了!”这话虽没有直接写黛玉的美丽。却给读者在心里留下了一个“绝美”的形象,一句“竟有这样标致的人儿!”给人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我们再从宝玉的眼来看黛玉的形象: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作者有意将林黛玉的外貌与西施联系起来,又借宝玉的口给她取名“颦颦”,更显得黛玉楚楚动人,一个“神仙似的妹妹”已跃然纸上,宝玉因这样一个神仙妹妹没有和自己一样的“通灵宝玉”。将其怒而掷之,清新脱俗的女子谁不喜欢呢!

黛玉超群出众的天生丽质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同样,她的内涵更不能忽视。

二、林黛玉的性格:

1、多疑、小性、爱生气。

一直以来,人们都习惯性的将多疑、小性、爱生气,目无下尘等等这样的评价用于黛玉。

看第八回“探宝钗黛玉半含酸”:

“一语未了,忽听外面人说:‘林姑娘来了。’话犹未了,黛玉已摇摇摆摆的进来,一见宝玉,便笑道:‘哎哟!我来的不巧了。’宝玉等忙起身让坐,宝钗笑道:‘这话怎么说?’黛玉道:‘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宝钗道:‘这是什么意思?’黛玉道:‘什么意思呢:来呢一齐来,不来一个也不来;今儿他来,明儿我来,间错开了来,岂不是天天有人来呢?也不至于太冷落,也不至太热闹。姐姐有什么不解的呢?’”

富有的皇商家的小姐薜宝钗容貌美丽、温柔大方,赢得了贾府上下的一片称赞,鲜明地表现了宝钗在婚姻问题上的绝对优势,这无疑让黛玉那原本就不松的心弦绷得更紧了。所以不安的她赶到梨香院,当她看见宝玉和宝钗在一起时,心里是不高兴的。她本能找宝玉泄气,可又不好直说,到底是大家闺秀,用了一个较为含蓄的表达方法,让宝玉也明白是在说他,宝钗问起来,她给的回答也可以自圆其说。都说爱情是自私的,不要说黛玉多疑小气,如果换了别人也会有这样的心理反映,至于是否处理的比她好就不得而知了。

再看第十七回:

“少时黛人倒了茶来,见身边佩物一件不存,因笑道:‘带的东西必又是那起没脸的东西们解了去了。’黛玉听说,走过来一瞧,果然一件没有,因向宝玉道:‘我给你的那人荷包也给他们了?你明儿再想我的东西,可就不能够了!’”

这事还得从“大观园试题对额”说起,宝玉得以大展其才,贾政的小厮们上来闹着玩,将宝玉身上的佩物一起解了去讨赏。黛玉以为她送给宝玉的荷包也被人拿走了,所以生气。也许有人会不理解:这幸好是一场误会,就算是真给别人拿走了,宝玉身上的佩物又不差一个小小的荷包,谁都不闹不气的,偏偏黛玉生气,不是她爱生气是什么。依我看,一个最后可以将自己的情敌当成好姐妹的女子,气量是不会小的,她对情故都可以坦露心扉,姐妹相称,却唯独不放过一个小小的荷包,这其中必有原因。我个人认为归根结底,便是一个“情”字,除了宝玉,她还送给别人亲手做的小饰品吗?没有,只是宝玉一人。虽然荷包谈不上什么定情信物,可我们按照常理分析,黛玉有可能是借荷包来试探宝玉。荷包虽小,情意深重。如果宝玉真将黛玉看来如此贵重的试情之物随便送给他人的话,那么黛玉有充分的理由生气,气宝玉,也气自己。“你连我送的东西都不在乎,对我的人也就更不在乎了!”

多疑、小性、爱生气,这些在黛玉这一角色中多有体现。可我们看问题不能只看表面,更不能用一种世俗的眼光去点评经典名著中的人物形象,这对这个人物角色分析本身是不客观,对作者也是不尊重。我们说,分析人物要将人物和当时的环境相联系。

让我们看看黛玉的生活环境。她是独身女,聪明可爱,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她原来的生活非常幸福,但她的幸福生活到她母亲病逝后就结束了。父亲认为女儿在外祖母身旁能有个照应,即使黛玉不愿意去,仍安排她住进了与众不同的贾府。小小年纪,单身外出,又寄人篱下,那种害怕、孤单、紧张的心情可想而知。再加上贾府又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仕宦家族,处事要小心,她时刻以“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要多说一句话,不可多行一步路”来要求自己。在这种压力下,她的这种复杂矛盾的个性也就形成了。

2、纯真率直、实话实说。

在那么一个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荣国府里,每天都发生着“坐山观虎斗”、“借刀杀人”、“推倒油瓶儿不扶”的事情。小姐探春说得好“咱们倒是一家子亲骨肉呢,一个个都像乌眼鸡似的,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在森严等级制及家长制的控制下,能保持一片纯真之情、玉洁之心的恐怕要数黛玉最能代表了。

第四十八回“慕雅女雅集苦吟诗”:

“香菱因笑道:‘我这一进来了,也得了空儿,好歹教给我作诗,就是我的造化了。’黛玉笑道:‘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香菱笑道:‘果然这样,我就拜你作师,你可不许腻烦的。’黛玉道:‘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的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

“‘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百二十首老杜的七言律……’”

香菱是个十分可爱的姑娘,无奈被无情的命运玩弄股掌之中,一段学诗的日子,也便是她唯一的阳光明媚的生活了。

原来很简单,当她怀着激动的心情向宝钗说出心中所想时,宝钗不但没有支持,反而给她泼冷水,讥笑她是“得陇望蜀”,“你本来呆头呆脑的,再添上这个,越发弄成个呆子了。”香菱为做诗着了迷,乃至“茶饭无心,坐卧不定”在宝钗看来可笑透顶,与她相比较,黛玉对香菱的态度就显得可亲可近,随和多了。

香菱来到潇湘馆,将她的这一迫切想法告诉黛玉,黛玉立刻以诚相待。她给香菱讲解诗的作法和要求,并将自己的诗集本借给香菱“你只看有红圈的都是我选的,有一首念一首,不明白的问你姑娘,或者遇见我,我讲与你就是了。”此外,她还耐心地批改香菱的习作,堪称“诲人不倦”。习作中好的地方给予肯定,不足之处当场指出,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她可不会像宝钗评香菱的诗那样,说话说半截“这个不好,不是这个做法。你别害臊,只管拿了给他瞧去,看他怎么说。”黛玉的纯真透明如一泓清泉,有这样一位老师,香菱当然愿意请教了!

黛玉的才华在大观园里是有目共睹的,她是个不折不扣的才女,一个诗化了的才女。这和她的家世,是有关系的,父亲是前科探花,母亲是侯们千金,黛玉自幼充养子,受到过极好的文化教养。在元妃省亲宝玉做诗,宝玉眼看就要江郎才尽之时,黛玉略一思索,便欣然替他作了首《杏帘在望》向元妃交了作业。没想到这道诗竟成了宝玉所做四首诗之冠,深得元妃赞赏。诗一直陪伴着她,她也用诗来发泄和悲愤,用诗去抒发欢乐和爱情。诗让她拥有与众不同的迷人气质,如果没有诗,黛玉也将是不完整的。这里,我们仍可以从做诗中看到黛玉的纯真率直。

第七十六回,黛玉和湘云在凹晶馆赏月,两个女孩子无拘无束的即景联诗。沉浸在创作冲动中的她已忘了自己孤苦伶仃的处境,她的兴致极好,神采飞扬,每每张口先笑。当湘云对了一句好诗,她便真诚的回应“好对!比我的却好。”对到忘情之处是“又叫好又跺足”这些夸张的举动正是黛玉纯真可爱的真情自然流露。当她集中思维,全力以赴对出“冷月葬诗魂”的好诗句,湘云拍手称赞时,黛玉也十分自然坦率的笑道“不如此,如何压倒你?只为用工在这一句了。”

总之,在黛玉的生活里找不到半点虚假成分。如果将那位人见人爱,懂得为人处事的薜宝钗作为圆滑的代表,假的象征,那么黛玉便是真的化身了!

3、心地善良、待人真诚。

黛玉的善良,我们可以从她与宝钗之间的相处便能了解。起初黛玉对宝钗是存有敌意的,因为她们都爱上了同一个男人,更何况那“脸若银盆,眼同水杏;唇不点而含丹,眉不画而横翠。”十分妩媚的宝姐姐在才貌方面与黛玉不相上下,再加上宝钗又有黛玉最为忌讳的“金锁”,更是让黛玉心存警惕。

如第二十九回的金麒麟事件:

“贾母因看见有个赤金点翠的麒麟,便伸手拿了起来,笑道:‘这件东西,好象是我看见了家的孩子也带着一个的。’宝钗笑道:‘史大妹妹有一个,比这个小些。’宝玉道:‘他这么往我们家去住着,我也没看见。’探春笑道:‘宝姐姐有心,不管什么他都记得。’黛玉冷笑道:‘他在别的上头心还有限,惟有这些人带的东西上,她才是留心呢。’”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只需宝玉、黛玉、宝钗三人在一起,黛玉便会找机会打趣对方,不是宝玉便是宝钗。可这两名女子的关系越往后相处越好,直到最后像姐妹一般,就连宝玉也感到吃惊,这全在于宝钗对黛玉的略表关怀,善用心计的宝钗分二步实现她的计划。书中第四十二回,黛玉在行酒令时,一时不甚将《牡丹亭》、《西厢记》中的“良辰美景奈何天”脱口而出,被宝钗记下,闹着玩的要审她,将个黛玉羞的“满脸飞红,满口央告”。宝钗见时机已成熟,便不往下问,款款的告诉她道:“你当我是谁?我也是个淘气的。诸如这些《西厢》、《琵琶》以及《元人百种》无所不有。”聪明的宝钗找到两人的共同爱好,一下拉近了二人的距离,逐渐瓦解黛玉对她的敌意。再以一种长者的口吻规劝黛玉“咱们女孩儿不认字的倒好。”可怜的黛玉顿时感受到亲人抚爱般的温馨感,虽说她在荣国府里一直有外祖母的疼爱,可外祖母身边的人毕竟太多,与人交际又不是她的强项,要让黛玉挤入那是非,也是不可能的事。再说黛玉姓林,不姓贾,这样细致入微的话怎么着也用不到贾母来说,所以黛玉平日里很难听到这样暖人心的话。不仅如此,宝钗还仔细分析了她的病,认认真真提供了进补的方法。心地善良的黛玉不由感叹起来,她说“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有心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谢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怪不得云丫头说你好。我往日见他赞你,我还不受用。昨儿我亲自经过,才知道了。比如你说了那个,我再不轻放你的,你竟不介意,反劝我那些话,可知我竟自误了。若不是前日看出来,今日这话,再不对你说。”

别人的几句软话,几两燕窝便滋润了黛玉的心田,她将平时里对宝钗的陈见一一推翻,一枝烛光般的温暖竟化开了她心头的薄冰。尽管两人在平日里为情所累而有些磨擦,而至后来待宝钗“竟更比他人好十倍”,还把宝钗让她“每日吃上等燕窝一两以滋阴补气”当作是宝钗对她的体贴。这些我们在感叹黛玉的痴情之余,更欣赏她内心的天真善良。

此外,我们还可以从前面所提到的她教香菱作诗以及她的葬花之举中同样可以看出她内心的善良。

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形象是有血有肉,一个立体的形象。文中的她美貌出众、清新脱俗;文中的她纯真率直、实话实说、心地善良、待人真诚;文中的她又时而多疑、小性、爱生气,作者立求在人物的塑造上驱于完美。他没有忘记,从古至今,爱情是永恒的主题。女子可以没有沉鱼落雁的美貌,可以不用才思敏捷,但一定不能没有爱情,尤其是有思想的女人,她们更懂得感情。

三、林黛玉的爱情:

黛玉与宝玉的恋爱,是全文中的经典恋情,从二人的初次见面感觉便非同一般。一个心中想到“好生奇怪,倒象在那里见过的,何等眼熟。”一个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到的。”二人这“远别重逢”似的感觉注定了他们之间要有一场惊天动地的爱情即将发生。更何况黛玉那孤独无依的生存状态为她的爱情提供了理想的场所和心境。她没有父母的指教监护,黛玉可以与宝玉忘形的亲呢,相对自由地发展他们心中的爱情,这微妙细腻的感情一直缠绕着他们。在第十九回“意绵绵静日玉生香”的场景里,让我们充分感受到宝黛之间的亲呢无忌。两小无猜的一双小儿女,脸对脸地躺在床上说那小耗子的故事。宝玉巧妙的借小耗子的嘴称赞他爱慕的小表妹是“最标致美貌的一位小姐”却又是一个“极小极弱的小耗子”听的黛玉翻身爬起来,又笑又拧,好不热闹,二人的爱充满了无邪的天真。

秋窗风雨夕宝玉挑灯而至,临别时,刚刚披裳戴笠的出去了,又翻身进来,问道:“你想吃什么呢?你告诉我,我明儿一早回老太太,岂不比老婆子们说的明白?”他经常刚下台阶,又复翻身回来,几个重复地问着:“你夜咳嗽几次?醒几遍?”这种繁琐重复的语言不仅黛玉听懂里面所包含的不寻常的爱,连读者也能从中体会到那不同的份量。

第三十四回,晴雯把宝玉的旧手帕放下后,冰雪聪明的黛玉马上就体会出宝玉赠绢的意思。有人认为作者在写宝玉赠帕情节与明代冯梦龙所编《山歌》中的一首歌词有关。歌曰:“不写情词不写诗,一方素巾寄心知,知心拿了颠倒看,(1)横也丝(谐音“思”)来竖也丝,这般心事有谁知!”我个人认同这种解释,黛玉领会其意,便提笔在帕上写了三首诗,第一首有泪,第二首有泪,第三首仍有泪,她要用眼泪去浇灌爱的花朵。

遗憾的是,眼泪并没有挽回她与宝玉的婚姻,像其它作品一样,如此美丽,圣洁的爱情之爱被无情的蹂孽,最终枯萎调谢。没有成功的主要原因我想来自两个方面,首先是他们心中所向往的爱情是一种建立在相互了解的基础上,这与当时的封建社会的婚姻制度相矛盾。“结婚是一种政治的行为,是一种借新的联姻来扩大自己势力的机会。”(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贾母与王夫人处心积虑策划了一场骗局,硬是把薜宝钗嫁给宝玉,无非是为了使联络有亲的四大家族,亲上加亲,便于扩大自己的政治势力,一旦到了维护自己利益的关键处,贾母即使将自己的命根子,心肝宝贝置于死地也在所不惜。

第二十五回,凤姐借吃茶说笑话,赤裸裸地将黛玉和宝玉放在一起比较出来:“你给我们家作了媳妇还亏你么?”“你瞧瞧人物儿配不上?门第儿配不上?根基儿家私儿配不上?哪一点玷辱你?”这分明是从各方面拉开两个人的差距门第、根基家私这些个法砝顿时使宝黛的爱情天平失去了平衡。黛玉的才华学识,在以贾母为首的封建家长眼里,又值得了多少,他们需要的是门当户对,这一条黛玉就通不过。

其次,宝玉是一个精神叛逆的典型,作为大观园里的富贵闲人,他自然有许多公子哥儿的习性,在他身上深深打着贵族地主阶级的烙印。但是,他同贾琏、薜蟠之流相比,确实别是一样的性情,他不走所谓读书应举,出任做官,立身扬志,光宗耀祖的所谓正道。反而攻击那些热中于功名利禄,仕途经济的人,骂薜宝钗等劝他留心仕途经济的话是“混帐话”,更是做出翻案的文章“天地间灵淑之气,只钟与女子,男儿们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以。”他甚至怨恨自己“为什么生在侯们之家?绫锦纱罗池不过衰了我这枯株朽木;羊羔美酒,只不过填了我这类窟泥沟,富贵二字,真正把人荼毒了!”这些思想与行为和封建正统观念是相对而立的,而黛玉和宝玉的思想可以说是一脉相承,她从来不认为宝玉说的是混帐话,也从来不说宝玉所讨厌听到的混帐话,她认宝玉为知己,他们的爱情也是建立在这种共同的叛逆精神基础上的。因此贾母是不会成全他们的,她还希望宝玉身边有一个能将他引入正途的人,很显然,林黛玉不是。

多少年来,黛玉那无力表达自己要求时,拿着绢子,指着箱子,喘成一处也说不出话来,只得闭了眼的形象。还有黛玉那接到诗帕,瞧也不瞧,挣扎着伸出另一只手来,狠命地撕那绢子,却只有打颤的分儿,那令人心酸的样子是如此强烈震憾,弥留的黛玉决意不给负心的宝玉和冷酷的世界留下任何一点儿属于自己的东西。最终,她完成了最后的反抗,痴情的黛玉在莫大的遗恨中熄灭了自己的爱情之火,凄然离去。

这便是曹雪芹笔下命运多难的凄美形象,在黛玉的身上有很多优点,最为可贵的便是她的率直和真诚。其实任何事物都是一把双刃剑,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优点也会是缺点。正因为她的率直,说话直来直去,才会在不经意间得罪了人;也正是因为她的率直,也就注定她不可能像王熙风、薜宝钗那样的八面玲珑、圆滑世故。

(2)成为一种世界性共名。”

总而言之,曹雪芹在黛玉身上倾注了所有的爱心,他既没有把她写成完人,也没有夸大她的缺点,我想这可能是为什么《红楼梦》中的人物描写都给人真实感的原因吧!今天我关注黛玉,今后我将会继续关注下去。黛玉是真实而又虚幻的,她是我们的一个理想,她代表我们心底的某种呼声,那个在我们心灵深处时时会响起的一个声音。若不是,我们又怎么会在这样一个《红楼梦》的世界里邂逅的一个黛玉,找到了这样一条回家的路。

尾注:

(1)、蔡义江著《红楼韵语》第24页(2)、邸瑞平著《红楼撷英》上编。

典型形象鉴赏。

第25页。

参考书目:

2、《红楼韵语》。

5、中国青少年新世纪读书网《悲哀的林黛玉》点评:

该同学以林黛玉形象为研究对象,题目大小适中,论文观点鲜明,严格遵照论文规范,结构严谨,逻辑层次清晰,语言表达能力较强。但对黛玉诗才的表现稍显薄弱。综观全文,不失为一篇较好的本科毕业论文。

红楼梦心得体会薛宝钗篇五

芳园筑向帝城西,华日祥云笼罩奇。

高柳喜迁莺出谷,修篁时待凤来仪。【庚辰双行夹批:恰极!】。

文风已着宸游夕,孝化应隆遍省时。

第22回:更香谜。

朝罢谁携两袖烟,琴边衾里总无缘。晓筹不用鸡人报,五夜无烦侍女添。

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

谜底:更香。

第37回:白海棠咏。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每句评语如下:

【庚辰双行夹批:看他清洁自厉,终不肯作一轻浮语。】。

【庚辰双行夹批:好极!高情巨眼能几人哉!正“鸟鸣山更幽”也。】。

【庚辰双行夹批:看他收到自己身上来,是何等身份。】。

第38回:忆菊。

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空篱旧圃秋无迹,瘦月清霜梦有知。

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痴。谁怜为我黄花病,慰语重阳会有期。

第38回:画菊。

诗余戏笔不知狂,岂是丹青费较量。聚叶泼成千点墨,攒花染出几霜痕。

淡浓神会风前影,跳脱秋生腕底香。莫认东篱闲采掇,粘屏聊以慰重阳。

第38回:螃蟹咏。

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

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需姜。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

第70回:临江仙柳絮。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第5回:金陵十二钗判词之一: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按:作者借此诗暗示钗、黛的命运。

第8回:金玉姻缘赞:

古鼎新烹凤髓香,那堪翠斝贮琼浆?莫言绮縠无风韵,试看金娃对玉郎!

按:作者借此诗表达了对宝玉、宝钗之金玉良姻的赞誉之情。

第22回:山门寄生草:

漫揾英雄泪,相离处士家。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

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那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

按:此曲为宝钗所最爱。宝钗在自己生日这天,将此曲推荐给宝玉,也是宝钗本人的一种禅悟。

第63回:邯郸梦扫花赏花时:

翠凤毛翎扎帚叉,闲为仙人扫落花。

您看那风起玉尘沙。猛可的那一层云下,抵多少门外即天涯。

您再休要剑斩黄龙一线儿差,再休向东老贫穷卖酒家。

您与俺眼向云霞。

洞宾呵,您得了人可便早些儿回话;

若迟呵,错教人留恨碧桃花。

红楼梦心得体会薛宝钗篇六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其中薛宝钗作为众多妙人之一,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聪明美丽,聪慧过人,受到了无数读者的喜爱。通过阅读红楼梦,我对薛宝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感悟。她的故事给我带来了许多心灵上的启示和思考。以下是我对薛宝钗这个角色的心得体会。

首先,薛宝钗是一个对自己的感情和未来有着清晰规划和远见的女子。在整个故事中,她对自己的婚姻有着极高的责任感,不轻易被感情左右。尤其是在与贾宝玉的感情纠葛中,她一直保持着淡然的态度,没有被感情的波动所动摇。她清楚自己的身世背景和贾宝玉的太虚幻境,所以选择了成全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感情,决不自私地将自己的幸福放在首位。她的这种高度自控和婚姻观念让我十分钦佩,也在某种程度上启发了我的思考。

再者,薛宝钗在与林黛玉的相处过程中显示了她的胸襟和宽容。她既能理解黛玉的自尊和敏感,也能够包容她的任性和冲动。尤其是在她知道自己将被贾母选为宝玉之妾的时候,她没有表现出丝毫的嫉妒和争风吃醋。相反,她照顾和安慰黛玉,鼓励她继续坚持自己的价值,这种宽容和友善让人钦佩。她从不和黛玉争斗,她知道选择了一种宽容的方式去处理两人之间可能存在的矛盾,她愿意与黛玉和平相处,这种胸襟和气度给我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

最后,薛宝钗给我敲响了警钟,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对财富和地位的追求。在整个故事中,薛宝钗对自己的身世从不以贵贱论英雄,她看重的是自己的内心,而不是外在的财富和地位。她始终保持一种超脱的姿态,对待世俗人情和物质追求保持着适度的距离。通过薛宝钗的塑造,我也意识到了自己应该放下对物质的过度追求,从内心去追寻真正的幸福和满足。

在红楼梦这座小说里,薛宝钗为我展示了一个智慧、善良和谦逊的女子形象。她的品质让我感到震撼和感动,她的故事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薛宝钗的稳重、宽容、聪明和远见不仅给予了我对人生、爱情和家庭关系的新的思考,也让我在今后的生活中从她身上汲取智慧和力量。我相信,只有像薛宝钗一样保持内心的宁静和清明,我们才能够真正地走进红楼梦中的美丽世界,体会到红楼人物的智慧和道德力量。

红楼梦心得体会薛宝钗篇七

对薛宝钗的性格分析,处事淡然,做事无情;稳重平和,恭顺体谅;圆滑隐忍,深明大义。

一、处事淡然,做事无情。

比如金钏儿的死:

王夫人为头等大丫头金钏儿的死有些心疼,宝钗知道后就赶过来进行了一番巧妙的劝慰。王夫人说:金钏把我的一件东西弄坏了,我一时生气,打了她几下,撵了她出去,原想过几天就叫她上来,谁知她气性这么大,投井死了,岂不是我的罪过。宝钗听后很会说话,她知道王夫人经常吃斋、信佛,劝道:“姨娘是慈善人,固然这么想。据我看来,她并不是赌气投井,多半是她下去玩,或是在井跟前憨玩,失了脚掉下去的,岂有这样大气的理。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王夫人叹道,话虽然如此,到底我心不安。宝钗叹道:“姨娘也不要老念念于此。十分过不去,不过多赏几两银子发送她,也就尽了主仆之情了。”她切实安慰了姨妈,让王夫人不但不用不安,而且还认为自己是慈善的。但金钏儿的死,在宝钗眼里,如同一缕青烟一样轻飘,多给几两发送银子就足够了,可见她的无情。

二、稳重平和,恭顺体谅。

1、贾母让宝钗点戏。

贾母让宝钗点戏,问她爱吃什么。书中写道:“宝钗深知年迈之人,喜欢热闹戏,爱吃甜烂食物,于是照说了,贾母果然更加喜欢。”让她点一出戏,她点的是《西游记》,后来又让她点,她又点了《鲁智深醉闹五台山》。惹得从不忍心让女孩子生气的宝玉直抱怨:“你只好点这些热闹戏。”宝钗不但懂得揣摩老太太的心理,她也有办法让宝玉也喜欢这戏。她说,你要说这出戏热闹,那你就是不知戏了。这出戏的节奏韵律都是好的,里面的一首《寄生草》辞藻极妙。宝玉就央求:好姐姐,念给我听听。宝钗念道:“慢搵英雄泪,相离处士家,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宝玉听了,果然好词。

2、史湘云海棠诗社做东。

史湘云快人快语,性情豪爽。在三十七回,湘云偶然兴起,说要做东邀一起海棠诗社。她就没有想自己从小没有了父母,在家只能听叔叔婶子的,花钱做不得主。

1、行酒令时黛玉的诗句。

在四十回大家团团围坐行酒令时要求说一句诗和一句现成话,黛玉说了两句话:良辰美景奈何天,纱窗也没有红娘报。这两句是出自西厢记和牡丹亭,在那个对女子限制繁多的`时代,大家闺秀不能看这个,更不能当众说出来。别人对黛玉的话都没有在意,而宝钗是很在意了。宝钗当时的反应是,扭头看了黛玉一眼,没言语,但记在心里。就她们两个的时候,宝钗玩笑似地说:你跪下,我要审你。好个千金小姐,好个不出闺门的女孩儿,满嘴里都说的是什么!看黛玉蒙了,没有了平时的伶俐尖刻,宝钗就拉她坐下,款款给她讲大道理:我们女孩子啊,不要看那些杂七杂八的书,乱了心性。如果真是这样,就不如不识字的好。既然识了字,该看正经书。看些杂书,乱了性情,就不可救了。女孩子的正经事还是针线纺织,这才是正理。黛玉感动宝钗没有当众揭穿她,给她难看。

2、对薛蟠和赵姨娘的周到。

宝钗对自己的哥哥也不护短,而是深明大义。薛蟠被柳湘莲打了以后,对薛宝钗的性格分析薛姨妈着急地要下人们找柳湘莲报复,宝钗就说:他们喝酒,酒后翻脸是常情,谁醉了,多挨几下也是有的。况且咱们家无法无天,也是人所共知。今儿偶然吃了一次亏,妈就这样兴师动众,显得倚着亲戚之势欺压常人。说得薛姨妈消了火气。宝钗对人见人烦的赵姨娘也是礼节有加。宝钗的哥哥薛蟠从南方带来很多的土特产,分派送人的时候,宝钗并没有忘记给赵姨娘准备一份。这个从没有被别人正眼看过的人心里就念叨开了:还是人家宝姑娘会做人,即展样,又大方,要是林姑娘,连正眼都不会看我们。

宝钗性格温柔大方,周到得体,柔韧而有弹性。她进退有据、刚柔有度、行止得体,是温良恭让的典范。

红楼梦心得体会薛宝钗篇八

比如金钏儿的死:

1、贾母让宝钗点戏。

1、行酒令时黛玉的诗句。

宝钗对自己的哥哥也不护短,而是深明大义。薛蟠被柳湘莲打了以后,对薛宝钗的性格分析薛姨妈着急地要下人们找柳湘莲报复,宝钗就说:他们喝酒,酒后翻脸是常情,谁醉了,多挨几下也是有的。况且咱们家无法无天,也是人所共知。今儿偶然吃了一次亏,妈就这样兴师动众,显得倚着亲戚之势欺压常人。说得薛姨妈消了火气。宝钗对人见人烦的赵姨娘也是礼节有加。宝钗的哥哥薛蟠从南方带来很多的土特产,分派送人的时候,宝钗并没有忘记给赵姨娘准备一份。这个从没有被别人正眼看过的人心里就念叨开了:还是人家宝姑娘会做人,即展样,又大方,要是林姑娘,连正眼都不会看我们。

宝钗性格温柔大方,周到得体,柔韧而有弹性。她进退有据、刚柔有度、行止得体,是温良恭让的典范。

红楼梦心得体会薛宝钗篇九

摘要:薛宝钗美丽多才,是封建正统教育下的标准淑女,也是一个被束缚了思想、扭曲了灵魂的“冷美人”。全书不着一句褒贬之词,通过细节描写呈现出了她复杂的性格特征和悲剧结局。该人物形象寄托了作家的美学思想、爱憎倾向以及对封建社会深沉有力的控诉和抗议。

关键词:束缚扭曲性格特征悲剧结局。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成就最高的一部长篇小说,也是我国古典小说中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得最好的一部。在这部巨著中,曹雪芹寥寥数笔就构造出薛宝钗、林黛玉、史湘云、王熙凤等一大批独特的女性形象,为我们塑造人物形象提供了借鉴。

在这里,我就谈谈对薛宝钗的一己之见。出身于皇商之家的薛宝钗,在贾府这样一个人事关系错综复杂的环境中,以袭人之奸猾、湘云之豪放、黛玉之聪慧、凤姐之狡诈,宝钗都能与之和谐相处,其容人之量非一般人可比。宝钗接受的是封建正统教育,处处以封建卫道者的面目出现。贾宝玉的叛经离道,宝钗是极其不满的,她劝贾宝玉讲究仕途经济、应酬世务,将来好“金殿对策”。小说中的薛宝钗口口声声“女子无才便是德”、女子“只该做些针黹纺织的事才是”,作者却着力描写宝钗懂得禅机、深知戏曲曲词之妙,精通绘画之道。没有半句游离于人物性格之外的褒贬词汇,宝钗为人之虚伪,读者尽收眼底。

狄德罗指出:“人们的性格要根据他们的处境来决定。”薛宝钗依靠着“会做人”的诀窍,周旋在荣国府那样复杂的环境里,和周围上下老幼,无不相处得八面玲珑,尽得人心。在她的“容貌美丽”、“端庄贤淑”的外表下,掩盖着一个封建主义信奉者极为虚伪的性格。她很善于奉承、迎合,而又做得自然。寄居在贾府,她首先博得了贾母的欢心。在贾母替她做生日时,她投其所好地点了几出贾母爱听的戏,取得了贾母的“更加喜欢”。元春从宫里送出来一个灯迷,她明明觉得“并无甚新奇”,但却要“少不得称赞,只说难猜,故意寻思”。在滴翠亭边,她偶然偷听了小红和坠儿的私心话,引起了她内心对一连串封建大道理的联想,但为了自身的利害,却使‘金蝉脱壳’的法子,嫁祸于林黛玉。所有这些,都是薛宝钗这个人物性格的自然流露,她时时注意隐蔽自己,保全自己,“装愚守拙”,以求得“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薛宝钗父亲早亡,哥哥又不成器,过早地走进了世俗生活,有一定治家理财能力。在薛家,宝钗起着与王熙凤在贾家同样的作用,但她不象王熙凤那样以敛财为乐事,她处处注意维护自己大家闺秀的形象。

薛宝钗颇有经济头脑,善于用小恩小惠拉拢人。宝钗便出钱出物为史湘云设东摆螃蟹宴,宴请贾府上下人等。此举既拢络了性格豪爽的史湘云,博得了贾母的称赞,又实践了她“既要自己便宜,又不得罪了人,然后方大家有趣”的生活理想。精明能干的探春为了家族的利益进行各项改革,宝钗却立场中庸,致力于小恩小惠收买人心而并不注重收到什么改革的功效,“小惠全大体”。此处“无一贬词而情伪毕露”(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在《红楼梦》中,一方面作者借众人之口夸赞宝钗为人厚道、明白道理,另一方面又不着一字褒贬,通过细节描写揭露其心口不一的性格特征。闻听尤三姐剑刎而亡、柳湘莲出家做了道士后的反映;怂恿薛姨妈说娶林黛玉给薛蟠做妻子;金钏投井自杀后面带微笑去对王夫人所说的“安慰”话,都充分暴露了薛宝钗冷酷无情的一面。

曹雪芹把生活中个别、片断、零散的现象集中起来,提炼出来,汇成了一个整体形象,使之更深刻、全面、普遍地反映生活的本质规律,反映生活的真理。作家对宝钗的性格特征并无一句褒贬之词,只是刻画了她在不同场合、不同生活事件中的不同反映,而且笔墨零散,不经人意,分散是片言只语,汇合则血肉丰腴。作家没有对之发表任何议论,仅写她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却给人留下挥之不去的印象。正是“极炼如不炼,出色而本色”(刘熙载《艺概》)。作家大匠运斤,斧凿无痕,塑造了这样一个中外文学史上独特的女性形象。

“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而不应当特别把它指点出来”(恩格斯《致敏·考茨基》)。作者将薛宝钗放在贾府这个特定的空间和封建社会这个特定的时间相交汇的特定架构上,根据其生活经历、教养和所追求的生活道路,在封建家族衰亡过程中和宝、黛爱情悲剧的矛盾冲突中的地位和境遇,写出了她独特的行动和语言,用春秋的笔法刻画了其复杂而又饱满的性格特征。

《红楼梦》给我们塑造的薛宝钗这个客观艺术形象,这个中国封建正统教育陶冶出来的皇商之后,不仅外貌是美的,而且内心追求“淡极始知花更艳”的`生活情趣,有着“任它随聚随分”的胸怀。作为封建道德的忠实维护者,她处处自觉或不自觉地维护着传统的观念和道德;作为年轻漂亮的少女,她具有天真浪漫的一面;作为走向衰落的皇商之女,她具有一定的治家理财能力;作为文明国度的炎皇子孙,她又有广博的知识。然而,作为封建末世的贵族子女,她身上也毫无例外地带有一些旧时代的气味和色彩,显然是落后的、自私的。因此,薛宝钗的形象呈现出人格二重性。

作者在描写宝钗时,利用对人物和故事的概括交待,掩盖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倾向。薛宝钗和林黛玉明明是两个对立的典型形象,曹雪芹却故意采用“合传”的办法混淆其善恶,把她们写得一样完美,双峰对峙,皆为薄命。

年轻美貌的薛宝钗,一方面恪守着封建道德,另一方面又对爱情不无憧憬,时不时地向贾宝玉透露出一点心灵的秘密。她称贾宝玉为“无事忙”、“富贵闲人”,便是流露出了对贾宝玉痴情于林黛玉的哀怨和不满。宝钗追求爱情,是发自一个女性内心的合理而正当的要求,并不乖离于青春少女的人生愿望,有其合理的一面。

“蘅芜君兰言解疑癖”一段,写宝钗规劝黛玉。薛宝钗表面上句句肺腑之言,实际上却是害怕林黛玉看了杂书后夺了贾宝玉,心口不一,乃小人惯说君子话也。这里充分揭示了其奸诈性格和道学面孔。同是有悖于封建道德之举:薛宝钗坐在熟睡的贾宝玉的床边做女红,林黛玉见了只是一笑而已,并未效仿薛宝钗将其叫去教训一顿。袭人为林黛玉倒了一杯茶,薛宝钗抢先接过去漱口,一向被人认为“小心眼”的林黛玉毫不介意地将她用剩下来的半杯茶吃了解渴。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忠伪至此已无悬念。在“宝钗借扇机带双敲”一段话中,宝钗锋芒毕露、咄咄逼人,这是她少有的一次真面目的显现。作者设计“蘅芷清芬”、牵藤引蔓的蘅芜院,并让宝钗居住其中,也有助于映衬薛宝钗附庸攀援的鲜明个性。

曹雪芹对薛宝钗的描写,是“言犹尽,意未终”。和尚道士让宝钗戴上金锁,当是贾宝玉出生之后;贾宝玉的宝玉上有“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宝钗的金锁上就錾上了“不离不弃,芳龄永继”与之配成一对。宝钗进京,名为“待选”,进京之后却再未提起;薛家从未揭示佩戴金锁的真正原因,更没有交代佩戴金锁与“待选”这两件事之间的关系。作者巧妙地掩盖了薛家必欲将宝钗匹配于宝玉的动机,同时也隐蔽了自己对薛宝钗这个封建“淑女”的憎恶之情。

《红楼梦》的作者还善于深入到日常生活中,通过人物在生活琐事中的言行举止,用对比的方法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宝玉被打事件发生后,薛宝钗探视时叹曰:“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这一番话,既亲切稠密有深意,又极合其身份及教养,“早听人一句话”之“人”字,既指贾母、王夫人,又将自己涵于其中,关切之情溢于言表,希望籍此之际,将宝玉爱慕黛玉的心肠移些许到自己的身上。,袭人说的是:“我的娘,怎么下这般的狠手!你但凡听我一句话,也不得到这步地位……”此乃受主子恩宠、与贾宝玉有私情的得意奴才的粗俗之语,“你但凡听我一句话”之“我”字与薛宝钗“早听人一句话”之“人”字,仅一字之差,所要表达的意思相去不远,但所反映出来两个人的教养却有着天壤之别。宝玉被打,不同的人物自然有不同的反映,作者笔下的这些人物语言,非常自然,非常符合人物各自的身份教养,又非常切合当时的情势!百炼钢化为绕指柔,功夫不到是再也写不出来的。

作者从多个侧面对薛宝钗的性格进行间接描写,这样刻画,使该人物形象显得更生动、更鲜明。

《红楼梦》是一部对时代生活深感痛绝的书,是一曲响彻云霄的叛逆者的颂歌、爱情的颂歌、美的颂歌。同时又为那个没落阶级奏起了一阕挽歌。曹雪芹复杂矛盾的思想在小说中的人物身上留下了鲜明的印记,即使在他所厌恶的封建淑女薛宝钗身上也寄托了自己的美学思想。

实际生活中,人物是独特、复杂、具体的。成功的典型应该是具有独特性、复杂性的形象,是带有缺陷的活生生的真人。“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罗丹《艺术论》)。宝钗的形象正由于写出了其人性美、人情美的一面和悲剧性的性格特征,才更为逼真动人。

作为金陵十二钗之一的薛宝钗,作者在她的身上是花了不少笔墨的,是将其作为主要人物既正面描写她的音容笑貌,又从各个侧面描写了她的性格特点,使之成为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美学形象。她以其感情丰富、复杂真实的典型,在金陵十二钗中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薛宝钗这个人物形象有别于世界文学作品中的任何一个女性形象,是老黑格尔所说的“这一个”,以其独特的性格特征长久地屹立于世界文学作品人物画廊之中。

对贾宝玉没有爱情的薛宝钗,虽然最终在贾府掌权人物的支持下登上了宝二奶奶的宝座,但是并没有得到幸福的生活,陷入了“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的尴尬境地。薛宝钗的不幸是她生活的时代造成的,是那个腐朽没落的社会制度造成的,她的悲剧只会让人更加痛恨不合理的封建制度。

贤孝才德四者皆备的薛宝钗倘或生于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她也许会象班婕妤、曹大姑等人那样有所作为,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生于封建末世的薛宝钗,即使“待选”成功,也只能象元春一样白白浪费自己的青春,最终内心备受爱情与理性矛盾的煎熬而死。她虽然嫁给了贾宝玉作正妻,可是贾宝玉并不爱她,终于弃她而去。她的结局只能和封建社会的命运一样,是悲剧性的。

作者在作品中设计薛宝钗这一人物形象的意义有三个方面:

首先,这一人物形象具有普遍意义。薛宝钗接受的是正统教育,是封建大家庭培育出来的“四德俱全”的标准淑女,是唯一能挽救贾府这一死而不僵的封建大家庭的希望所在。薛宝钗最终没有能够得到贾宝玉的爱情,伤心欲绝的贾宝玉出家作了和尚,贾府后继无人走向灭亡,她没有能够挽救贾府衰败的命运,也没能为自己争取到应有的幸福生活,没能走出自己的悲剧命运。薛宝钗和她所代表的那一类女性的悲剧结局,充分揭示了封建社会的必然崩溃的发展趋势。

其次,在书中刻画薛宝钗这个人物形象,也是为了表现《红楼梦》反封建主题的需要。为了维护封建秩序,薛宝钗始终站在林黛玉、晴雯等人的对立面,只要是有悖于封建道德,她都极力反对。黛玉死于风刀霜剑,迎春死于悍夫毒手,尤三姐死于流言蜚语,这是旧时代的悲剧。宝钗这个悍卫封建正统的卫道者,也同样是封建制度和礼教的牺牲品,是貌似喜剧的悲剧角色。她一方面作为“金玉良缘”去破坏宝黛的叛逆爱情,另一方面,本身又被封建社会无情地扼杀了青春。她不仅是卫道者,还是一个不自觉的“殉道者”。薛宝钗的悲剧结局,充分显示了在封建社会里,各种性格类型女子的命运都只能是“千红一窟”、“万艳同杯”,这既是客观必然现象,又倾注了作家对广大薄命女儿满腔的同情和对封建理性的批判,体现了作家反封建的进步思想。

再次,在十二钗中,薛宝钗起着与别人相互映衬、相互补充的作用。宝钗和袭人同是封建正统的忠实维护者,但袭人是没有受过多少教育的封建统治者的忠实奴才,而宝钗却是受过封建正统教育的大家闺秀,其教养与身份和袭人相去甚远。她与黛玉同是受过教育的贵族少女,黛玉是封建道德的叛逆者,宝钗是卫道者。宝钗和迎春皆是封建正统教育下的淑女,迎春善良懦弱,宝钗极富心机。薛宝钗的修养与元春极其相似,元春的生活经历是宝钗奋斗的理想和目标,宝钗的现在就是元春的过去,这两个符合封建道德规范的女性,都头脑清醒,具有远见卓识,最终也都入了“薄命司”。小说通过这两个相互补充的被束缚了思想、扭曲了灵魂的“冷美人”的复杂性格和悲剧结局,暴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从而对封建社会进行了深沉有力的控诉和抗议。

美的本质就是事物的典型性,就是事物的个别性显著地表现着它的本质规律。写出人物形象的复杂性,能表现生活中的真人,加强典型的客观性,又突破了传统的写作方法,有助于表现悲剧的崇高美,丰富美学宝库,同时还可以蠡测到作家的思想倾向。因此,曹雪芹塑造出的薛宝钗形象,是美学史上的一座丰碑。薛宝钗这个艺术形象也将异彩夺目,风流千古!

参考文献。

1、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4、刘熙载.《艺概·诗概》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版。

5、狄德罗.《狄德罗文集》,商务印书馆,第1版。

红楼梦心得体会薛宝钗篇十

薛宝钗,是《红楼梦》中的一个关键人物,也是林黛玉的挚友。她的性格稳重、温和,为人亲切、善良。在林黛玉感情难测的世界中,薛宝钗给了读者一个不同的感受。从薛宝钗的一些细节中,我们可以看到她深刻理解人性、懂得如何与人交往,在处理人际关系中具备了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下面我将从薛宝钗待人接物、处世智慧、善解人意、从容自信以及她的智慧与美貌这五个方面,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在薛宝钗待人接物上我深受启发。薛宝钗和林黛玉的性格有着天壤之别,然而她却能宽容理解林黛玉的任性和刚烈。当林黛玉情绪低落时,她总是会用自己的温柔和笑声来为林黛玉找回快乐。她从不主动争执,也不会过分计较别人的得失。在家族中,她对所有人都是平等对待,愿意帮助那些冷落的人。她对人的待遇无论贫富,没有偏心之处。这种待人接物的态度让我深感敬佩。与她相处,人们感到无比舒心,她的处事原则直接影响了大家对她的看法。

其次,薛宝钗在处理人际关系时的智慧也令人敬佩。薛宝钗明白,维护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她在处理家族事务时,总是能够若无其事地找出解决问题的好办法。薛宝钗对待不同的人会采取不同的策略。她懂得在与人沟通时,倾听对方的观点,与人进行平等对话。她总是能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用智慧而不失公平。她的智慧和灵活性使她在家族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支持。

再者,薛宝钗善解人意的品质也是我学习的榜样。在林黛玉的情绪波动时,她总是能用自己的言语和行动来安抚她。她知道什么时候需要用温柔来安抚,什么时候需要用鼓励来激励。她善于察言观色,能够准确把握人们的情绪和需求。在家族中,她对年长的人待之恭敬,对年轻的人则和蔼可亲。她深谙与人相处的原则,展现出极高的情商和人际交往能力。

此外,薛宝钗的从容自信也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她独立自主地生活,有着自己的事业和追求。她相信自己的判断力和能力,从不乞求别人的认同或赞赏。她在家族中,面对各种困难和艰辛都能够坦然面对,不退缩,也不动摇。这种从容自信的心态,让她在困境中不失信心和勇气,并且取得了成功。

最后,薛宝钗的智慧和美貌也是她的特点之一。在与宝玉相处时,她总是能够运用自己的智慧和聪明才智来制胜。她用自己的柔情和智慧引领着宝玉,使他能够正确面对自己的情感和人生的挑战。她的美貌更是独特,虽然她有着堪比林黛玉的姿色,但她却能够以智慧和温柔超越外貌的束缚,将美貌转化为内心深处的智慧与品质。

总之,薛宝钗在《红楼梦》中展现出了她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智慧。她与众不同的待人接物、处世智慧、善解人意、从容自信以及智慧与美貌的结合,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在当下的社会中,我们应该学习薛宝钗的宽容、智慧、善解人意等品质,去适应和处理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只有通过学习她的优点,我们才能够在社交场合中更好地与人交往,在处理困难和挑战时也能够坦然面对,取得成功。

红楼梦心得体会薛宝钗篇十一

薛宝钗是《红楼梦》中的一位重要女性角色,她聪明、善良、贤淑,被誉为“书中第一才女”。通过阅读《红楼梦》,我深深地被薛宝钗的形象所吸引。她的品质和处世之道对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成长和处事方式都有着启发和借鉴的意义。下面是我对薛宝钗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薛宝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平和”印象。她在《红楼梦》中的命运颇为坎坷,但她常常保持着平静的心态面对变故。当贾宝玉的心思渐渐转向其他女子时,薛宝钗没有选择哀伤或愤怒,而是以开朗、积极的态度对待。她不追求权势,只想保持与自己的初心,并且对待别人始终都是宽容和善良的态度。薛宝钗的平和心态对我而言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对象,它告诉我,在面对困境和挫折时,保持内心的平静是如何重要。

其次,薛宝钗的为人处世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她是一个富有正直、善良之心的人。在贾宝玉感冒发烧时,因为薛宝钗的关心和照顾,才没有给贾宝玉的身体造成更大的伤害。她并不计较金钱和地位,只是默默地为别人着想,用她的善意和微笑温暖身边的人。薛宝钗告诉我,在与人相处时,我们应该学会拥有一颗善良与宽容的心,懂得关心他人,尽力帮助他人。这样的为人处世之道,让我感觉到了真正的人情味和温暖。

再次,薛宝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纯真”印象。她是一个温婉、贤淑的女子,对待婚姻和家庭都有一种执着的追求。在面对贾宝玉与其他女子的纠葛时,她从不利用手中的优势去伤害别人,而是选择了自愿的退出。这种纯真和善良是当代社会中很少见的,而又是我们应该去追求的。她教会我,要追求内心的纯善和无私,真正做到不以恶报恶、以德报怨。

第四,薛宝钗的智慧给我的感悟。她懂得察言观色,适时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她对待事物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深入的思考,能够从中看出人心的善恶。她在《红楼梦》中,对待家里的事务也是琢磨得非常透彻,善于处理各类复杂的关系。这种智慧是我非常向往的,她教会了我如何在复杂的社交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以及怎样善于分析问题得出恰当的判断。

综上所述,薛宝钗的品质和处世之道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的平和、善良、纯真、智慧和追求幸福与价值的思考都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些是我在《红楼梦》中学到的宝贵的人生经验。通过对薛宝钗的学习,我也希望能够在自己的生活中做一个更优秀的人。

红楼梦心得体会薛宝钗篇十二

论点:通观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一出中国古代封建家族、封建社会衰败没落,“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巨大悲剧;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悲剧,只是贯串其中一支主要的咏叹调对唱,却也是注定的不可逆转的人生悲剧。由伟大作家曹雪芹栽培和浇灌,宝玉黛玉的爱情之花,具有一种永远的凄艳之美。林黛玉的性格特征是民主主义的萌芽,是作者真善美的寄托,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其爱情形象的悲剧魅力,永远留在读者的心中。

本论:总述。

一、林黛玉主要性格特征类型。

1、林黛玉小气纯真的性格特征。

2、林黛玉既自尊又自卑的性格。

3、林黛玉小气多疑的性格特征。

二、造成林黛玉复杂性格的原因。

三、林黛玉一生的爱情悲剧。

结论:林黛玉的思想性格有其鲜明的阶级烙印和时代烙印;她的初步民主主义思想并没有脱离封建主义的思想而独立。而后这种情况又是与当时虽有资本主义经济萌芽,但这种萌芽尚不能脱离封建主义经济母体而独立发展的状况相一致。

目录。

一、林黛玉主要性格特征类型„„„„„„„„„„1。

1、林黛玉小气纯真的性格特征„„„„„„„„„1。

2、林黛玉既自尊又自卑的性格„„„„„„„„„2。

3、林黛玉小性多疑的性格特征„„„„„„„„„4。

二、造成林黛玉复杂性格的原„„„„„„„„„„5。

[内容摘要]林黛玉的思想性格,既有尊重自我、敏感、尖刻、孤高、脆弱的一面,又有尊重别人、篤实、宽厚、谦和、坚强的一面。前者是外在的,后者是内在的,二者在她身上是辩证的统一。其内在联系是:从人生哲学上说,就是黛玉的谁尊重我,我就尊重谁的处事原则,这种处事原则饱含着近代平等观念的萌芽。从政治思想上说,就是黛玉的坚持叛逆本阶级给青年一代所指定的人生道路和价值观念。从婚姻观上说,就是黛玉的坚持婚姻必须以爱情为前提,而爱情又必须以共同的叛逆思想作基础。这三者,也就形成了林黛玉的思想性格的本质特征。

[关键词]。

脆弱;坚强;叛逆;小气;宽厚;自尊又自卑;

[正文]《红楼梦》众多女性中作者塑造最好,也是作者极力赞颂的一个人物,她出身于姑苏钟鼎世家,父亲林如海是前科探花,官至兰台自大夫,又被钦点为扬州盐御史。母亲贾敏是贾母的女儿,贾政的妹妹。因母亲去世,又无亲生姐妹兄弟作伴,外祖母怜其孤独接来荣国府抚养。黛玉从小聪明清秀,与诗字相伴,进入京城后,便长住贾府与宝玉相亲相爱。她生性孤傲,纯洁率真,小气多疑,是封建的叛逆者。她藐视功名权贵,和宝玉有共同的理想和志向,真心相爱,但爱情被王夫人等残忍的扼杀了。林黛玉德才兼备,天生丽质,便到头来既在无奈中香消玉损,留下千古遗愿。为什么造成这样的悲剧?下面就分别从林黛玉的性特征表现等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

一、林黛玉主要性格特征类型。

(1)林黛玉小气纯真的性格特征。

有三分不是,姑娘倒有七分不是。”当然此类事情中,紫娟有许多不明就理的,但林黛玉也却一声也不责怪她。在这些方面,被人们视之为“小心眼”,“行动爱恼人”的林黛玉表现得非常豁达和宽容。《红楼梦》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中,当宝钗提出给她送燕窝时,林黛玉忙笑道:“东西事小,难得你多情如此。别人不知,还以为林黛玉真是个多心的人。其实,林黛玉怀疑薜宝钗是有原因的,薜宝钗确实对林黛玉奸诈过。林黛玉对她怀有戒心是很自然的。而当林黛玉处在孤苦、愁闷的心境下,薜宝钗给她捎来一点燕窝说几句悄悄话之后,就把心都全盘掏出来给薜宝钗,把内心的秘密都说给了薜宝钗。在这里,林黛玉仅凭几件小事就相信了薜宝钗,不仅改变了对她的看法,还把自己过去对她不尊敬的看法也直率地告诉了对方。这一切并不是她幼稚不知,而正是反映了她朴实纯洁而直率的美德。

(2)林黛玉既自尊又自卑的性格。

要细加分析,就可以看出她的这种“小心眼”后面,遮住的正是她美好品德,正是她那要求爱情专一,要求尊重人,维护人的尊严的强烈自尊心,是这种强烈自尊心的表现。[1]在《红楼梦》第二十六回林黛玉到怡红院敲门,刚好碰到晴雯生气,没听清是林黛玉的声音,而不开门,林黛玉就错疑在贾宝玉身上,就“独立墙角边花阴下,悲悲戚戚呜咽起来。”回去后,又“倚着床栏杆,两手抱着膝,眼睛含着泪,好似木雕泥塑一般,直坐到二更多天。”薜宝钗史湘云都曾受过贾宝玉不留情面的顶撞,她们也不过是满脸通红而已,而林黛玉却只因一点误会受了点委屈就撕心裂肺的痛苦,实可见其自尊心的强烈了。要列举林黛玉为捍卫自己的自尊心而表现的事例太多了。但最能说明问题的是莫过于林黛玉在处理爱情问题表现出的尊严,生命与爱情皆可抛了。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中,林黛玉发现宝玉看的是《会真记》后,把花具且都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看„„”并也笑道:“果然有趣”。可当贾宝玉借机说出:“我就是一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来表达自己的爱意是,林黛玉听了,不觉带腮连耳通红,顿时竖起两道似蹙非蹙的眉,瞪了两只似睁非睁的眼,微腮带怒,薄面含嗔,生气地指着宝玉说:“你这该死的的胡说,好好的把淫词艳曲弄了来,还学了这些混话来欺负我。我告诉舅舅舅母。说到欺负时,早又把眼睛弄红了,;转身就走。这一切,可见林黛玉的自尊心是何等的强烈了。总而言之,对林黛玉来说,自尊和自卑原不过是一对孪生姐妹,前者是后者的外化,后者是前者的内涵。与贾府门第差异,又寄人篱下,使她产生了深深的自卑,所以,她时时刻刻在人面前要极力维护她的自尊,是为了用自尊掩饰她内心的自卑。

(3)林黛玉小性多疑的性格特征。

持一下,生怕被别人取笑了去。而紫娟对林黛玉却是忠心耿耿,甚至为了她不惜顶撞贾府“正经主子”。林黛玉对自己身边贴心的人尚且如此防备,可见其生性多疑。还有一次林黛玉夜访怡红院的时候,正遇着晴雯和别的丫头拌嘴,没听出她的声音,林黛玉叫门不开,便一面想,一面又滚下泪珠来了„„只听见里面一阵笑语之声,细听一听,竟是宝玉宝钗两人。林黛玉心中越发动了起,左思右想,忽然想起早起的事来,必竟是宝玉恼我告他的原故„„然后越想越觉伤感,便也不久苍台露冷,花径风寒,独立墙角边花阴之下,悲悲戚戚,呜咽起来。在这里,林黛玉不仅多疑,想象力更是丰富,可以将完全不相干,不合情理的事情掺杂在一起,从而坐实了贾宝玉的无情的罪名。而在此之前,宝玉就对她说过,掏心窝子的话“你这么个明白人,难道连‘亲不隔疏,后不僭先’也不知道。我虽糊涂,却明白这两句话。头一件,咱们是姑舅姐妹,宝姐姐是两姨姐妹,论亲戚也比你远;第二件,你先来,咱们两个一桌吃,一床睡,从小儿一处长大的,她是才来的,岂有个为她远你的呢?这样掰开揉碎的明白话,都不能打消她心头的疑虑,可见林黛玉实在是一个不明白的人了。再从逻辑上推敲,就算是现在单元楼,站在门外也不可能听到里面人们正常的音量的对话声,再加上宝玉宝钗都不是会大声喧哗的人,林黛玉站在大门外,是绝对不可能听到。里面一阵笑语之声,细听一听,竟是宝玉宝钗两人,这些只不过是林黛玉疑心病发作引起的幻听而已。这跟林黛玉生性多疑是分不开的。

二、造成林黛玉复杂性格的原因。

人’给我些香不成?便是得了奇香,也没有亲哥哥亲兄弟弄了花儿,霜儿,雪儿替我泡制,我有的是那些谷香罢了。”当宝玉识趣地避开话题后,她又说:“我有奇香,你有‘暖香’没有?”害得宝玉一时解不下来,就问:“什么‘暖香’?”她却笑道:“蠢才,蠢才,你有玉,人家就有金来配你,人家有‘冷香’,你就没有‘暖香’去配?”后来还是宝玉解得围。大家都知道,《红楼梦》中有“冷香”的就是薛宝钗一人,而林黛玉说的那个“人家”当然就是指宝钗了。从这里比方出来,一句一句。这‘母蝗虫’三字,把昨儿那些形景都画出来了。亏他相的确良倒出快!”这一番明褒暗贬的话,倒是着实刻画出了林黛玉的小气多疑。从林黛玉这么多的生活事情来分析,我们可以知道造成这样复杂性格的原因。林黛玉生活的贾府是一个典型传统势力十分顽固的封建没落家族。在这里我可以找到,许多封建社会的不合理现象。比如正是这种觉醒了的人的价值观念,所以她挚着地追求着实在的人生和真正的爱情,热恋着“心王熙凤“戏效彩斑衣”那样令人恶心的“孝心”。宝钗在饮食、穿衣、点戏、猜谜等各个方面对贾母所献的殷勤和在作诗方面对元妃的奉承以及在丫环面前的所作所为。王夫人在人面前的假慈悲,“薜姨妈的爱语慰痴颦”等封建社会的遗毒。寄人篱下的林黛玉虽是个弱女子,但她选择的却是“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绰渠沟”的人生道路。这样她那高洁的不肯折节媚俗,孤极傲世的性格就必然和世俗隔隔不入。因此,由于林黛玉坚持其固有的高洁本性,因而就不见容于这污绰世俗的更大不满。就是这些原因,循环往复的作用,形成林黛玉性格与现实尖锐的矛盾冲突,这些冲突就形成了林黛玉丰富复杂格特征。

三、林黛玉一生的爱情悲剧。

笼罩在他们的爱情空上,而乌云的制造者是贾母,贾母对她的心肝宝贝宝玉的配偶的选择是长期萦绕于心的重要问题。林黛玉成为她安排中的一个牺牲品,林黛玉小心眼儿,在大观园中得罪了周围很多人,婚姻之事也没有替她着想,她的性格孤傲,对别人没有一点而顾忌,直率惊人,林黛玉性格上的缺陷掩盖她的叛逆思想,当她的爱情幸福被扼杀时,表现得是那样的勇敢绝决绝,她以死向黑暗的社会表示强烈的反抗。此外,她强烈的自尊心也是造成她爱情悲剧的重要原因。比如,在第二十六回“萧湘馆春困发幽情”一节中表现得也很充分。当宝玉当着林黛玉的面对丫环紫鹃笑道:“好丫头,‘若共你多情小姐同鸳帐,怎舍得叠被铺床’?”时,林黛玉是气得“登时撂下脸来”,还哭着说:“如今新兴的,外头听了村话来,也说给我听;看了混帐书,也来拿我取笑儿。我成了爷们解闷的。”哭着下床往外就走。林黛玉为什么这样大发作呢?当宝玉来时就明明听到林黛玉在床上忘情地长叹“每日家情思睡昏昏”,这足以说明林黛玉心中对宝玉的爱恋是无限火热的。每日都为宝玉神昏不定,思曲缠绵,而且自己口中说的就是那所谓的“混话”。本来宝玉话中的内容、词语的实质是可以带给林黛玉爱情的喜悦的,但宝玉表达爱情的方式却伤了她的尊严,令她无法接受,可见,她这种强烈的自尊心注定了她的爱情悲剧。这样一个美丽、柔弱、勇敢的悲剧形象,永远铭刻在读者的心中,屹在中国文学史上。[2]总之,《红楼梦中》的林黛玉的性格特征具有丰富性、深刻性,多侧面性。其性格特征是时代所赋予的,是在与污绰的世俗斗争中形成的。她的艺术形象深入人心,打动读者,令人同情。但这个形象又是鲜活的。她那纷繁复杂的性格明显的弱点,和敢于反抗,追求爱情的鲜明个性组成了一个活生生的个体。使我们感到,她就是我们所熟悉的人,是成为我们深深喜爱的人。《红楼梦》既是女性的颂歌,又是女性的悲剧。就是这些作者所极力赞颂的优秀女性,却成了“薄命司”册子上注定没有好结局的人物,作者用她们的悲剧的泪水酿成了芳醇甘冽的艺术美酒,这就是书中说的“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成了千古惊心动魄的爱情悲剧。

注释:

[1]马建华:《一个封建礼教的回归者------林黛玉性格之我见》,红楼梦学刊,199901期。

[2]何大堪:论《红楼梦》的人物系统,全国红学会学术讨论会文选,1985年。

参考文献:

[1]张锦池:《中国四大古典小说十二讲》。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2月第一版。[2]曹雪芹:《红楼梦》,岳麓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

[3]田兴爱:《林黛玉人物的思想品格》,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002期。[4]刘继保:《红楼梦》评点研究,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度期。

红楼梦心得体会薛宝钗篇十三

红楼梦是一部经典的中国古代小说,以其深刻的思想和写实的描写闻名于世。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角色,薛宝钗以她的聪明才智和深情厚意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阅读过程中,我对薛宝钗这个角色有许多的心得体会。她的聪慧和善良深深地感染了我,也让我对她的命运深感惋惜。以下是我对薛宝钗这一人物角色的五段节选。

首先,薛宝钗展现出了她卓越的聪明才智。她不仅才思敏捷,富有深度,而且待人接物也非常得体。薛宝钗在情感生活上的独立思考和行动,使她在红楼梦中成为了一个独具魅力的人物。她总是能够准确地洞察事物的本质,从而能够做出明智的决策。她聪明地分析了自己与贾宝玉的关系,充分认识到两人的身份差异与家族的利益冲突。她选择了放弃爱情,让贾宝玉与林黛玉成婚。这种聪明和理智的做法,不仅体现了薛宝钗的为人原则,也表明了她对家族的忠诚与负责。

其次,薛宝钗给人留下的印象是温柔善良。她出色地展现了她对他人的关心和体贴。她始终尊重并支持贾府的守旧传统,同时也照顾着其他人的感受。在与贾宝玉的交往过程中,薛宝钗不仅以她的聪慧和才情征服了对方,更是以她的善良和贤淑赢得了贾宝玉的尊敬和爱慕。她对待丫鬟和贾家女子,也总是充满了关爱之情。她默默地承担着家中的各种责任,用她的善良和宽容为家族成员们带来温暖与关怀。

然而,薛宝钗的命运却并不如她的才情与善良所预示的那样幸福。她虽然身世尊贵,但从一开始便注定了她的悲剧命运。她成为了贾府为数不多的有才学的女子,但却无法改变她作为妾室的身份。她被迫接受了这一命运,与贾宝玉只能成为秘密的情侣。然而,拥有才情和善良的薛宝钗并不能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待遇。她的才情只能被埋没和忽视,她的美貌只能被囚禁在深闺之中。薛宝钗的悲剧命运让我感受到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束缚,使我深感惋惜。

尽管如此,薛宝钗依然坚持着她自己的原则和价值观。她始终保持着内心的悲壮和高尚,坚守着她对贾宝玉和家族的忠诚。她选择了默默地付出和忍受,而不是抱怨和报复。她在贾府中用她的智慧和贤淑为家族服务,尽管无法获得公正的对待,但她的善良和美丽影响了身边的每一个人。薛宝钗的坚守和牺牲彰显了她那崇高的人格,为那个封建社会中的家族做出了巨大贡献。

综上所述,薛宝钗这一角色在红楼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她的聪明才智和善良赢得了读者的喜爱,使她成为红楼梦中一个永恒的传世人物。她的命运虽然悲剧,但她的坚守和牺牲令人敬佩。通过阅读薛宝钗这一人物角色,我深刻地理解了传统封建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束缚,也更加珍惜现代社会中女性的自由与平等。

红楼梦心得体会薛宝钗篇十四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以其深刻的描绘人性、丰富的故事情节和精湛的艺术成就而闻名于世。其中的各个人物形象都栩栩如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在众多的人物中,薛宝钗是我最为喜爱和感悟的一个。薛宝钗的聪明、善良和坚强使她成为红楼梦中最令人钦佩的人物之一。

首先,薛宝钗的聪明才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小的素质教育上可以看出,薛宝钗天生聪明悟性极高,这种聪明既表现在她的学业成绩上,也表现在对人性的洞察力上。她在金陵十二钗中最喜欢书法、绘画和音乐等传统艺术,她在融通中西文化方面展示出的独特才华,使她成为了红楼梦中的女学究,深得众人的赞誉和尊敬。她与贾宝玉有着相似的兴趣和学识,在读书、讲学上往往能互相切磋,惺惺相惜,成为了一对知己。

其次,薛宝钗的善良和宽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小薛宝钗就表现出充满同情心与怜悯心的一面。她为人谦和,善良而宽容。她对贾宝玉抱有深深的感情,甚至在贾府人人都知道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感情时,她并未因此而生嫉妒之心。相反,她一直尽力维护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感情,并且在红楼梦的结尾她依然对贾宝玉持有宽容和理解的态度。她的善良和宽容令人敬佩。

此外,薛宝钗的坚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红楼梦的故事情节中,薛宝钗的遭遇可谓是一个巨大的磨难。她被贾母带回家为父亲拜祭,却在去世后被贾母留下。然而,尽管面对如此的不幸,薛宝钗从未垂头丧气,反而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仅将家族的事情处理得尽善尽美,还成功地帮助贾宝玉处理了许多家务事。她的坚韧不拔和勇敢面对困境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最后,从薛宝钗个人角度出发,她对我来说更像是一个朋友或者姐姐。她与我同年龄,她的思想和行为很受我喜欢。在红楼梦的故事中,薛宝钗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可爱、乖巧的人。她面对爱情、梦想和人生的追求,给了我莫大的勇气和鼓舞。在她身上,我看到了一个坚定追求真爱、明理做事的女性榜样。

总的来说,薛宝钗在红楼梦中是一个聪明、善良和坚强的女性形象。她的聪明才智,善良和宽容,以及坚强的意志力,让我深受感动和启发。薛宝钗以她的独特魅力和品质成为了红楼梦中最令人民众敬重和喜欢的一个人物。她的形象将激励我们尽力追求自己的梦想、坚定自己的信念,并且在不可避免遇到挫折的时候,要勇敢地面对并坚持下去。我相信每一个读过红楼梦的人都会对薛宝钗心生敬佩,并从她身上学到许多宝贵的品质和智慧。

红楼梦心得体会薛宝钗篇十五

看完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之后,我最大的感受是:虽然大多数人都把同情心给了黛玉妹妹,可是我觉得薛宝钗这个人物形象也是很可怜的。她是闺阁的典范,是一位典型的淑女。对于她的解读,我是很浅显的,想要理解一部历史巨作,我还有很多欠缺。现在我只是想谈谈我目前对薛宝钗这个人物的理解,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薛宝钗有一个金锁,说是她小时候癞头和尚送的,等以后与有玉的男子配成一对,这便是“金玉良缘”。跟随母亲来到京城,目的是参加选秀,希望自己可以进宫生活。她来的时候,并没有想过与贾府里面的人有什么未来,她只是一心想着自己的“金玉良缘”。‘玉’之贵人,她希望这些贵人是拥有玉玺的皇帝,或拥有佩玉的王爷,更或是王子或公主,她想追求更好的生活。她不甘于过现在的生活。但是最终她落选了,其原因有人说是她是包衣身份,未满足皇室想保留纯正血统的条件,还有另一种说法是她的背景不够强大,也就是说朝中无人,故没能顺利进入皇宫。但是薛宝钗落选之事作者并没有明显地表现出来,而是委婉地暗示。在第29回,她的性情忽然转变,变得烦躁、郁闷且易怒,出语伤人,恶语相向,尖酸刻薄。不是选秀落选之因,这些转变便说不过去了。在落选以后,在元妃省亲之时,最早知道薛宝钗落选的元妃,将送给薛宝钗和贾宝玉的端午节礼是一模一样,意在为两人指婚。而她知其意却不搭理,或许是由于刚刚落选,没心思搭理,便离开。抑或是对元妃这样的做法感到不满,她还是希望自己能进宫生活。

人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薛宝钗当然不能例外。但由于她隐晦的性格,她对贾宝玉的追求显得很隐蔽。

由于受封建礼教的侵害,使她不能大胆地表露自己的情感,但是细细品味便可体会到薛宝钗对她的宝弟弟的爱。虽然她和贾宝玉之间有很多的分歧,且宝玉也有很多不成熟的表现。但薛宝钗是爱宝玉的,是真心爱着宝玉的。在一次,贾宝玉被父亲暴打以后,在怡红院养伤,薛宝钗去探望他,手里托着一药丸。叹道“早听人一句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便是我们看着心里也……”她这样一个遵守封建礼教道德规范的女子,却说出如此失态的话,于是红了脸低了头,就咽着没有继续说下去。当时的她心疼贾宝玉,哪里管得了什么封建礼教的,只想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这些都是她对宝玉的爱的表现。还有在第三十六回,宝玉的棒疮已经好的差不多了,基本上康复了。那天中午,大家在王夫人屋子里聚会吃西瓜,吃完该回自己屋里歇午觉去了,可是薛宝钗却不想睡觉,便邀黛玉一块儿去惜春那看话,但黛玉说要洗澡,所以最后宝钗最后只能一个人活动。可是她却没有去惜春的住所,而是转奔宝玉的屋子怡红院去了,一进去,看见下人们睡得横七竖八,她就径直地走进宝玉的卧室,宝玉正在午睡,丫环袭人坐在宝玉床边为他驱赶蚊蝇和绣肚兜。在宝钗看完这些情况以后,按道理她应该避开,不应该待在私密公子的屋里。但是她却没有,哪怕就待一秒钟,她也想和眼前的这个人亲近,陪着他,这就是最大的快乐。接下来,袭人出去了,就只剩下她和熟睡着的宝玉,她也该回自己的闺房去了,但她还是没有离开,而是坐在了袭人刚坐的位置上,做着袭人刚才在做的事,为贾宝玉驱蚊,绣肚兜。这可以表现出她是真心爱着贾宝玉的,她是多么地爱她的宝弟弟啊!

在贾母去世以后,王夫人嫌弃且讨厌林黛玉,黛玉更是遭受到赵姨娘算计,最后在其药里添加慢性毒药使病情加重最后泪尽而亡。那“金玉良缘”便水到渠成,薛宝钗终于完成了她的“金玉良缘”,但是和一个不爱她的人结婚,薛宝钗的结局是值得同情的。并且一个是遵守封建礼教的典型,而另一个却是反抗封建礼教的典型,他们之间存在着严重的思想分歧,又怎能有幸福可言。一曲《终身误》便点出了宝钗在爱情中的无奈:“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她最后什么都没得到,没有得到贾宝玉的心,更丧失了贾宝玉的身。宝钗嫁给宝玉之后,两人相敬如宾,没有正常的婚姻生活,但是作为一个妻子,她是想得到丈夫的爱的,希望有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但是结果却没能如愿,贾宝玉最终出家,宝钗独守空闺、晚景十分凄凉。

红楼梦心得体会薛宝钗篇十六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成就最高的一部长篇小说,也是我国古典小说中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得最好的一部。在这部巨著中,曹雪芹寥寥数笔就构造出薛宝钗、林黛玉、史湘云、王熙凤等一大批独特的女性形象,为我们塑造人物形象提供了借鉴。

1、在这里,我就谈谈对薛宝钗的一己之见。出身于皇商之家的薛宝钗,在贾府这样一个人事关系错综复杂的环境中,以袭人之奸猾、湘云之豪放、黛玉之聪慧、凤姐之狡诈,宝钗都能与之和谐相处,其容人之量非一般人可比。宝钗接受的是封建正统教育,处处以封建卫道者的面目出现。贾宝玉的叛经离道,宝钗是极其不满的,她劝贾宝玉讲究仕途经济、应酬世务,将来好“金殿对策”。小说中的薛宝钗口口声声“女子无才便是德”、女子“只该做些针黹纺织的事才是”,作者却着力描写宝钗懂得禅机、深知戏曲曲词之妙,精通绘画之道。没有半句游离于人物性格之外的褒贬词汇,宝钗为人之虚伪,读者尽收眼底。

狄德罗指出:“人们的性格要根据他们的处境来决定。”薛宝钗依靠着“会做人”的诀窍,周旋在荣国府那样复杂的环境里,和周围上下老幼,无不相处得八面玲珑,尽得人心。在她的“容貌美丽”、“端庄贤淑”的外表下,掩盖着一个封建主义信奉者极为虚伪的性格。她很善于奉承、迎合,而又做得自然。寄居在贾府,她首先博得了贾母的欢心。在贾母替她做生日时,她投其所好地点了几出贾母爱听的戏,取得了贾母的“更加喜欢”。元春从宫里送出来一个灯迷,她明明觉得“并无甚新奇”,但却要“少不得称赞,只说难猜,故意寻思”。在滴翠亭边,她偶然偷听了小红和坠儿的私心话,引起了她内心对一连串封建大道理的联想,但为了自身的利害,却使‘金蝉脱壳’的法子,嫁祸于林黛玉。所有这些,都是薛宝钗这个人物性格的自然流露,她时时注意隐蔽自己,保全自己,“装愚守拙”,以求得“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薛宝钗父亲早亡,哥哥又不成器,过早地走进了世俗生活,有一定治家理财能力。在薛家,宝钗起着与王熙凤在贾家同样的作用,但她不象王熙凤那样以敛财为乐事,她处处注意维护自己大家闺秀的形象。

薛宝钗颇有经济头脑,善于用小恩小惠拉拢人。宝钗便出钱出物为史湘云设东摆螃蟹宴,宴请贾府上下人等。此举既拢络了性格豪爽的史湘云,博得了贾母的称赞,又实践了她“既要自己便宜,又不得罪了人,然后方大家有趣”的生活理想。精明能干的探春为了家族的利益进行各项改革,宝钗却立场中庸,致力于小恩小惠收买人心而并不注重收到什么改革的功效,“小惠全大体”。此处“无一贬词而情伪毕露”(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在《红楼梦》中,一方面作者借众人之口夸赞宝钗为人厚道、明白道理,另一方面又不着一字褒贬,通过细节描写揭露其心口不一的性格特征。闻听尤三姐剑刎而亡、柳湘莲出家做了道士后的反映;怂恿薛姨妈说娶林黛玉给薛蟠做妻子;金钏投井自杀后面带微笑去对王夫人所说的“安慰”话,都充分暴露了薛宝钗冷酷无情的一面。

曹雪芹把生活中个别、片断、零散的现象集中起来,提炼出来,汇成了一个整体形象,使之更深刻、全面、普遍地反映生活的本质规律,反映生活的真理。作家对宝钗的性格特征并无一句褒贬之词,只是刻画了她在不同场合、不同生活事件中的不同反映,而且笔墨零散,不经人意,分散是片言只语,汇合则血肉丰腴。作家没有对之发表任何议论,仅写她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却给人留下挥之不去的印象。正是“极炼如不炼,出色而本色”(刘熙载《艺概》)。作家大匠运斤,斧凿无痕,塑造了这样一个中外文学史上独特的女性形象。

2、“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而不应当特别把它指点出来”(恩格斯《致敏·考茨基》)。作者将薛宝钗放在贾府这个特定的空间和封建社会这个特定的时间相交汇的特定架构上,根据其生活经历、教养和所追求的生活道路,在封建家族衰亡过程中和宝、黛爱情悲剧的矛盾冲突中的地位和境遇,写出了她独特的行动和语言,用春秋的笔法刻画了其复杂而又饱满的性格特征。

《红楼梦》给我们塑造的薛宝钗这个客观艺术形象,这个中国封建正统教育陶冶出来的皇商之后,不仅外貌是美的,而且内心追求“淡极始知花更艳”的生活情趣,有着“任它随聚随分”的胸怀。作为封建道德的忠实维护者,她处处自觉或不自觉地维护着传统的观念和道德;作为年轻漂亮的少女,她具有天真浪漫的一面;作为走向衰落的皇商之女,她具有一定的治家理财能力;作为文明国度的子孙,她又有广博的知识。然而,作为封建末世的贵族子女,她身上也毫无例外地带有一些旧时代的气味和色彩,显然是落后的、自私的。因此,薛宝钗的形象呈现出人格二重性。

作者在描写宝钗时,利用对人物和故事的概括交待,掩盖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倾向。薛宝钗和林黛玉明明是两个对立的典型形象,曹雪芹却故意采用“合传”的办法混淆其善恶,把她们写得一样完美,双峰对峙,皆为薄命。

年轻美貌的薛宝钗,一方面恪守着封建道德,另一方面又对爱情不无憧憬,时不时地向贾宝玉透露出一点心灵的秘密。她称贾宝玉为“无事忙”、“富贵闲人”,便是流露出了对贾宝玉痴情于林黛玉的哀怨和不满。宝钗追求爱情,是发自一个女性内心的合理而正当的要求,并不乖离于青春少女的人生愿望,有其合理的一面。

“蘅芜君兰言解疑癖”一段,写宝钗规劝黛玉。薛宝钗表面上句句肺腑之言,实际上却是害怕林黛玉看了杂书后夺了贾宝玉,心口不一,乃小人惯说君子话也。这里充分揭示了其奸诈性格和道学面孔。同是有悖于封建道德之举:薛宝钗坐在熟睡的贾宝玉的床边做女红,林黛玉见了只是一笑而已,并未效仿薛宝钗将其叫去教训一顿。袭人为林黛玉倒了一杯茶,薛宝钗抢先接过去漱口,一向被人认为“小心眼”的林黛玉毫不介意地将她用剩下来的半杯茶吃了解渴。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忠伪至此已无悬念。在“宝钗借扇机带双敲”一段话中,宝钗锋芒毕露、咄咄逼人,这是她少有的一次真面目的显现。作者设计“蘅芷清芬”、牵藤引蔓的蘅芜院,并让宝钗居住其中,也有助于映衬薛宝钗附庸攀援的鲜明个性。

曹雪芹对薛宝钗的描写,是“言犹尽,意未终”。和尚道士让宝钗戴上金锁,当是贾宝玉出生之后;贾宝玉的宝玉上有“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宝钗的金锁上就錾上了“不离不弃,芳龄永继”与之配成一对。宝钗进京,名为“待选”,进京之后却再未提起;薛家从未揭示佩戴金锁的真正原因,更没有交代佩戴金锁与“待选”这两件事之间的关系。作者巧妙地掩盖了薛家必欲将宝钗匹配于宝玉的动机,同时也隐蔽了自己对薛宝钗这个封建“淑女”的憎恶之情。

《红楼梦》的作者还善于深入到日常生活中,通过人物在生活琐事中的言行举止,用对比的方法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宝玉被打事件发生后,薛宝钗探视时叹曰:“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这一番话,既亲切稠密有深意,又极合其身份及教养,“早听人一句话”之“人”字,既指贾母、王夫人,又将自己涵于其中,关切之情溢于言表,希望籍此之际,将宝玉爱慕黛玉的心肠移些许到自己的身上。,袭人说的是:“我的娘,怎么下这般的狠手!你但凡听我一句话,也不得到这步地位……”此乃受主子恩宠、与贾宝玉有私情的得意奴才的粗俗之语,“你但凡听我一句话”之“我”字与薛宝钗“早听人一句话”之“人”字,仅一字之差,所要表达的意思相去不远,但所反映出来两个人的教养却有着天壤之别。宝玉被打,不同的人物自然有不同的反映,作者笔下的这些人物语言,非常自然,非常符合人物各自的身份教养,又非常切合当时的情势!百炼钢化为绕指柔,功夫不到是再也写不出来的。

作者从多个侧面对薛宝钗的性格进行间接描写,这样刻画,使该人物形象显得更生动、更鲜明。

3、《红楼梦》是一部对时代生活深感痛绝的书,是一曲响彻云霄的叛逆者的颂歌、爱情的颂歌、美的颂歌。同时又为那个没落阶级奏起了一阕挽歌。曹雪芹复杂矛盾的思想在小说中的人物身上留下了鲜明的印记,即使在他所厌恶的封建淑女薛宝钗身上也寄托了自己的美学思想。

实际生活中,人物是独特、复杂、具体的。成功的典型应该是具有独特性、复杂性的形象,是带有缺陷的活生生的真人。“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罗丹《艺术论》)。宝钗的形象正由于写出了其人性美、人情美的一面和悲剧性的性格特征,才更为逼真动人。

作为金陵十二钗之一的薛宝钗,作者在她的身上是花了不少笔墨的,是将其作为主要人物既正面描写她的音容笑貌,又从各个侧面描写了她的性格特点,使之成为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美学形象。她以其感情丰富、复杂真实的典型,在金陵十二钗中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薛宝钗这个人物形象有别于世界文学作品中的任何一个女性形象,是老黑格尔所说的“这一个”,以其独特的性格特征长久地屹立于世界文学作品人物画廊之中。

对贾宝玉没有爱情的薛宝钗,虽然最终在贾府掌权人物的支持下登上了宝二奶奶的宝座,但是并没有得到幸福的生活,陷入了“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的尴尬境地。薛宝钗的不幸是她生活的时代造成的,是那个腐朽没落的社会制度造成的,她的悲剧只会让人更加痛恨不合理的封建制度。

贤孝才德四者皆备的薛宝钗倘或生于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她也许会象班婕妤、曹大姑等人那样有所作为,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生于封建末世的薛宝钗,即使“待选”成功,也只能象元春一样白白浪费自己的青春,最终内心备受爱情与理性矛盾的煎熬而死。她虽然嫁给了贾宝玉作正妻,可是贾宝玉并不爱她,终于弃她而去。她的结局只能和封建社会的命运一样,是悲剧性的。

作者在作品中设计薛宝钗这一人物形象的意义有三个方面:

首先,这一人物形象具有普遍意义。薛宝钗接受的是正统教育,是封建大家庭培育出来的“四德俱全”的标准淑女,是唯一能挽救贾府这一死而不僵的封建大家庭的希望所在。薛宝钗最终没有能够得到贾宝玉的爱情,伤心欲绝的贾宝玉出家作了和尚,贾府后继无人走向灭亡,她没有能够挽救贾府衰败的命运,也没能为自己争取到应有的幸福生活,没能走出自己的悲剧命运。薛宝钗和她所代表的那一类女性的悲剧结局,充分揭示了封建社会的必然崩溃的发展趋势。

其次,在书中刻画薛宝钗这个人物形象,也是为了表现《红楼梦》反封建主题的需要。为了维护封建秩序,薛宝钗始终站在林黛玉、晴雯等人的对立面,只要是有悖于封建道德,她都极力反对。黛玉死于风刀霜剑,迎春死于悍夫毒手,尤三姐死于流言蜚语,这是旧时代的悲剧。宝钗这个悍卫封建正统的卫道者,也同样是封建制度和礼教的牺牲品,是貌似喜剧的悲剧角色。她一方面作为“金玉良缘”去破坏宝黛的叛逆爱情,另一方面,本身又被封建社会无情地扼杀了青春。她不仅是卫道者,还是一个不自觉的“殉道者”。薛宝钗的悲剧结局,充分显示了在封建社会里,各种性格类型女子的命运都只能是“千红一窟”、“万艳同杯”,这既是客观必然现象,又倾注了作家对广大薄命女儿满腔的同情和对封建理性的批判,体现了作家反封建的进步思想。

再次,在十二钗中,薛宝钗起着与别人相互映衬、相互补充的作用。宝钗和袭人同是封建正统的忠实维护者,但袭人是没有受过多少教育的封建统治者的忠实奴才,而宝钗却是受过封建正统教育的大家闺秀,其教养与身份和袭人相去甚远。她与黛玉同是受过教育的贵族少女,黛玉是封建道德的叛逆者,宝钗是卫道者。宝钗和迎春皆是封建正统教育下的淑女,迎春善良懦弱,宝钗极富心机。薛宝钗的修养与元春极其相似,元春的生活经历是宝钗奋斗的理想和目标,宝钗的现在就是元春的过去,这两个符合封建道德规范的女性,都头脑清醒,具有远见卓识,最终也都入了“薄命司”。小说通过这两个相互补充的被束缚了思想、扭曲了灵魂的“冷美人”的复杂性格和悲剧结局,暴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从而对封建社会进行了深沉有力的控诉和抗议。

美的本质就是事物的典型性,就是事物的个别性显著地表现着它的本质规律。写出人物形象的复杂性,能表现生活中的真人,加强典型的客观性,又突破了传统的写作方法,有助于表现悲剧的崇高美,丰富美学宝库,同时还可以蠡测到作家的思想倾向。因此,曹雪芹塑造出的薛宝钗形象,是美学史上的一座丰碑。薛宝钗这个艺术形象也将异彩夺目,风流千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