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文化遗产标准解读心得体会和感想 感受文化遗产,培育人文情怀心得体会1000字(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9 16:27:30 页码:7
文化遗产标准解读心得体会和感想 感受文化遗产,培育人文情怀心得体会1000字(3篇)
2023-01-09 16:27:30    小编:ZTFB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主题文化遗产标准解读心得体会和感想一

2. 要有好的灌溉,才有好的成果

3. 要想不被淘汰,只有跑在前面。

4. 要领导好别人,首先要领导好自己。

5. 严格遵守开始最大的破产是绝望

6. 严格管理精益化,规范管理科学化,创新管理全员化。

7. 学习——始终保持学习心态,不断完善提升自我。

8. 需要理解的是客户,需要改进的是自己。

9. 信心永远是成功的第一把钥匙。

10. 心态正,事业成,不成也成

11. 心量狭小,则多烦恼,心量广大,智慧丰饶。

12. 先做文化,再做管理。

13. 先做人,再做事。

14. 细心、精心、用心,品质永保称心

15. 五湖四海聚一厂,情同手足友谊长。

16. 我与公司荣辱与共,公司与我共同发展。

主题文化遗产标准解读心得体会和感想二

看过一个科普节目,讲的是宋室风筝的传承者宋天亨,节目记录了他制作二百多米龙形风筝的过程。但其中触动我的,不只是那奇迹般的风筝,而是节目结尾时博物馆馆长倪宝诚叹的那一句:“没有传承,人亡艺绝,这些传统手艺就真的没有意义了。”

宋室风筝曾经装点了北宋的天空,但现在却和豆面印花、佛山金箔锻造等非遗一起,即将消失在历史的洪流中。设想一下,如果没有国家的保护,若干年后,连“宋锦蜀绣”这家喻户晓的,都可能沦为今天的“木牛流马”,空留书中的博引供后人瞻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值得传承的东西太多,非遗也只是冰山一角,连列入重点保护的非遗都传承不下去了,更别谈其他的文化了。但目前看来,因为传承非遗收入低,补贴少,人们的认同感也不高,迫使多数非遗继承人只把传承当副业。这不得不让人发问:这样的继承,还能延续几代?

炎黄文化延续至今,如果按如今这种方式继承传统,若干年后,可能留下的只有汉字了。可汉字的传承就顺利吗?汉字的发展从占卜祭祀的甲骨文,到刻写汗青的小篆、隶书,再到流传至今的楷行草书,在传承中不断创新。但现在涌现的“你造吗?”、“表这样”等所谓的精简的流行语,是不是有异化汉语之嫌?有人在大学生中进行调查,发现近七成的大学生写不好字,但耍起手机来却可以得心应手,打的比说的还快。这样传承下去,真怕有一天,汉字被异化了,甚至被抛弃了,这又让我们引以为傲的文化载体何去何从呢?

不止非遗、汉字这些“大件儿”面临着传承问题,近代后起的文化在传承中也变了味。《边城》中描绘的凤凰古镇里,生活是那么闲适,民风是那么淳朴。可当我怀抱一本《边城》,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车到古镇时,想象中瓦巷篱墙的凤凰古镇,此时却充斥着灯红酒绿,纸醉金迷。古镇的“面子”没变,但“里子”已经染上了浮世的烟酒气,不再是梦中的那个干净的地方了。连凤凰这样显名不过百年的古镇,都已被现代人糟蹋的面目全非,其中的文化内涵早已异化成了俗不可奈的金钱至上。由此观之,这上下五千年的传统文化还没有被完全异化,或许是个奇迹吧!

在物质文化日渐异化的今天,精神文化也难以“明哲保身”。古人崇尚“仁义”、“孝悌”、“谨信”,现如今的确被大力倡导,但骨感的现实破碎了美好的初衷。“仁义”成了人际交往的镜花水月,奈何虚与委蛇,笑里藏刀;“孝悌”成了短视频里的逢场作戏,只求博人眼球,赚取流量;“谨信”成了官场职场的羊皮外套,多少阿谀奉承,贪污行贿?这不仅是传承的异化,更是异化的传承。

进入新时代,国人也渐渐认识到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从《汉字听写大会》到《中国诗词大会》,将综艺娱乐与文化传承相结合,用竞赛的形式完美诠释了中华文化的魅力,而且在直播机制的监督下,巧妙的规避了功利主义,使文化传承的骨血脱离癌变,焕发新生。

诗词汉字是中国人的精神礼赞,以这种大会的形式让其穿越时代来浸润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在或浮躁纷扰或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保持心中的一份恬淡宁静。大会更是创新传承的标杆,随之《国家宝藏》接踵而来,用场景演绎的方式还原国宝的前世今生,借以向匠人和国宝传承者致敬。国人向文化之心日炽,掀起了传统与娱乐结合的文化热潮,文化传承当以此为契机,传承接创新,在为国人献上精神盛宴的同时,让文化传承更具生长力和持久力。

传承文化秉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理念,实属根本,在传承中不断创新改造并且规避异化,才是最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让这泱泱五千年文化再传承个五千年,我们不反对创造新文化,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不可等闲视之。

五千年后,或许《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上第一项写着:“炎黄文化”,抑或华夏文明会和其它三大文明古国一起“载入史册”,谁又知道呢?


主题文化遗产标准解读心得体会和感想三

做一名快乐的读书人。

尊重文化权利,担当文化民生。

走!到文化中心学电脑去。

走!到文化中心去看书去。

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主题,年年创品牌。

知识丰富人生,文化改变命运。

争做一流文化市民,共创一流文化来宾。

增强城镇文化魅力,提升人民生活品质。

阅读丰富人生,知识改变命运。

遇到困难怎么办?图书室里找答案。

以四在农家为载体推进农村文化建设。

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文化资源共享,惠及城乡群众。

文化图书博物馆,人人免费去参观。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文化让生活更精彩。

文化乐民,文化育民,文化富民。

文化惠民遍城乡,舒适生活乐万家。

文化惠及城乡,老少喜闻书香。

文化馆,和谐家,免费进,惠大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