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关于静脉输液个人心得体会和感想(三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9 12:06:00 页码:12
关于静脉输液个人心得体会和感想(三篇)
2023-01-09 12:06:00    小编:ZTFB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于静脉输液个人心得体会和感想一

二、输液室护士主动、热情、耐心仔细的接待每位患者,认真核对药物、注射证明,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并为每位输液患者安排合适座位。

三、护士为患者安排输液流程正确、便捷、合理,尽量做到避免人员拥挤,合理分散病员。

四、护士配置补液应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及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五、护士注射时应该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为患者合理选择静脉,尽可能做到一次成功。

六、输液室护士应加强巡回工作,经常巡视于补液区间,及时更换补液。密切观察输液患者的面色和病情变化,倾听患者的主诉,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进行处理。

七、护士做好备用药品、物品的清点保管工作,完善室内各仪器和物品的消毒工作及维修保养。

八、输液室护士需完善止血带、输液椅、地面及各类物品消毒隔离工作。

九、认真落实下班前5分钟的安全保卫检查工作,严防盗窃、火灾事故发生,确保平安。

关于静脉输液个人心得体会和感想二

静脉输液改进措施

输液是临床护士最基本的工作之一,虽然绝大多数护士均能顺利完成输液,但静脉输液实际操作的细小环节中,有许多我们日常不注意的问题,给患者带来额外痛苦甚至影响到输液安全。针对少部分患者输液中出现的加药后输液瓶中产生大量气泡影响加药量、加药针头堵塞或瓶塞微粒进入输液瓶、微量空气进入静脉、一次穿刺不成功、拔针后出现疼痛和滴血污染皮肤与被单等问题,结合操作规范,体会到通过输液方法的某些改进,问题均可得到解决。

通过总结发现,抽取药液时应将针头全部浸入药液中,缓慢抽取减少气体吸入,加药前排尽针内空气,将液体瓶倾斜以使针头没人液体中,缓慢将药液直接注入液体,就不会产生大量气泡,从而保证药物的剂量。

减少此类问题关键在配制瓶装粉剂时,不要将空针垂直穿入瓶塞,可使空针与瓶塞保持30°斜角,以针头顶部面积最小最锐利的针尖部分顺瓶塞凹迅速穿过瓶塞,可明显减少针头堵塞率,减少瓶塞微粒的污染。

两步排气法是有效的解决方法,即排气时当液体流至输液管下端时关闭开关,消毒皮肤后再缓慢打开开关,均匀排放液体直至输液管及针头内空气排尽,关闭开关。需要注意的是第二次排气时应用手轻轻弹击输液管终端滤器,使贮存在此处的空气全部排除。细小的动作可以给患者带来心理的安慰。

4.1 一次穿刺不成功及拔针后按压方法不对产生疼痛、皮肤青紫、滴血污染皮肤、被单也是临床输液中常常出现的问题。多次穿刺给患者造成痛苦,有时虽然难以完全避免,但精心操作,还是可以明显减少的。良好的静脉血管充盈是保证一次穿刺成功的关键。止血带的绑扎位置应距穿刺点10cm为宜,并且保持松紧适宜,做到既能保持上肢动脉灌注,又能完全阻断表浅静脉的回流。对长期输液患者,可辅以轻拍静脉、热敷,以迅速扩张表浅静脉提高穿刺成功率。拔针前将输液调节器移至输液器终端滤器上缘处夹闭,拔针时不易回血,拔针后也不会滴血,可有效防止回血滴出针头,污染患者皮肤及被单,造成患者不适。

4.2 浅静脉输液后拔针疼痛,探索拔压方法的改进临床输液技术虽然容易掌握,但要真正做好仍有许多细节值得我们不断探索和改进。经多年来的临床摸索,采用拉紧皮肤拔针再按压和大鱼际按压法两种拔针法可减少疼痛。

4.2.1 拉紧皮肤拨针法:揭开固定针头的输液贴,保留带有小纱布块的1条,左手将进针部位的皮肤向下绷紧,右手迅速拔出针头,再用左手拇指按在盖针眼的小纱布块上,按压针眼及其上方的皮肤,这时再松开左手嘱咐患者继续按压3min一5min的方法来取代用棉签按压拔针疼痛的改进,因棉签按压,压力主要作用于竹签上,皮肤与血管壁受力的面积较小,压强则较大,也就是传统用棉签按压拔针法时,产生这种较大的压强是造成血管壁和真皮被损伤的重要原因。而用输液贴上的小纱布块按压,压力作用皮肤和血管壁的面积较大而均匀,单位面积上的压强较小。这样减轻已被穿刺损伤的血管壁和真皮的刺激强度,减轻患者的疼痛和不足。

4.2.2 大鱼际肌按压法:护士用左手食指在针尖上方2厘米处绷紧皮肤,右手持针柄并抬高 l0一l5角度快速拔针,拔针后迅速用左手大鱼际肌按压法按压,按压力度中等。将按压方法、要领教会病人,按压时间平均3min,由护士完成按压或由护士短暂按压后嘱病人用对侧手大鱼际按压针眼及上方皮肤继续按压至3min。有关浅静脉输液拨针后,按压多久时间,目前尚无明确规定。有人认为至少3min,才能有效地防止皮下出血。

关于静脉输液个人心得体会和感想三

鄂州红十字医院

静脉输液管理措施

1.认真做好三查七对工作。

2.治疗室液体配好后按序摆放,一目了然。 3.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2.配液前检查药品及液体有无过期,液体有无混浊及沉淀,瓶身有无裂痕及瓶口有无松动。 3.严格消毒输液用具,定期更换。 4.药物现配现用。

5.如出现输液反应立即停止输液,更换液体及输液器并保留所用输液器和药物,以各送检。

1.静脉穿刺时选择好穿刺针头及血管。

2.头皮针、套管针、中心静脉导管应牢固固定。 3.对血管脆性大的更应加强固定。 4.加强巡视病房,及时发现。

5.对皮肤弹性差或有水肿的病人,应与对侧肢体对比,如有液体外渗及时更换穿刺部位。

1.穿刺成功后根据输液药物的性质及病人的年龄、病情、心功能情况调节好输液速度。

2.更换液体时要注意调节速度。

3.加强巡视和健康教育,指导患者不要自行调节滴速。

1.输液前认真检查输液是否排气成功,管内有无气泡。 2.加强巡视,防止液体输空。

3换液时如液体输至墨菲氏滴管下方,一定要重新排气,防止只看上方,忽略下方。 4.使用三通时要连接紧密。

5.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病人,更换管路时要注意防止空气进入。

护 理 部 2016年3月9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