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建设实践创新基地心得体会和感想(优质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05:25:51 页码:13
最新建设实践创新基地心得体会和感想(优质10篇)
2023-11-19 05:25:51    小编:ZTFB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感悟和领悟的总结。写心得体会时要避免空泛和废话,要突出重点,言简意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以下是一些关于心得体会写作的参考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

建设实践创新基地心得体会和感想篇一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已成为衡量一个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之一。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许多大学在校内建设了实践创新基地。在这个基地,学生可以参与各种各样的实践创新项目,得到真实的实践机会和锻炼机会。我有幸参与了学校实践创新基地的建设,下面是我对这一经历的心得体会。

首先,实践创新基地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真实的实践平台,让他们能够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真正应用到实际当中去。在我参与的实践创新项目中,我学到了很多实际操作的技能和知识,这些知识是在课堂上学不到的。比如,在一个创业项目中,我学会了如何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商业计划,如何寻找投资和合作的机会,以及如何把握市场需求等等。通过实践,我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学会了如何动手去做,这对我的综合能力提升有着极大的帮助。

其次,实践创新基地为大学生提供了与社会接轨的机会,让他们能够更好地了解社会的发展和需求。在实践创新项目中,我们往往需要和企业合作,了解他们的需求和问题,然后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通过与企业接触的过程,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社会经济的运行规律和企业的内部运作,对未来的就业和创业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让我认识到,只有与社会相联系,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和职业价值。

再次,实践创新基地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平台,让他们能够与其他同学一起探讨问题、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在实践创新项目中,我们一般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工作,每个小组都有不同的专业背景和技能,这样可以有效地利用每个人的优势,达到协同合作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如何发挥自己的特长,同时也从其他同学身上学到了很多新的东西。这种合作和交流的模式,让我在实践创新项目中事半功倍,提高了整体的创新效率。

最后,实践创新基地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锻炼自己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机会,让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发展和工作需求。在实践创新项目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需要我们动脑筋去解决。通过这个过程,我们不仅能够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够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时常需要思考和分析,并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案。这让我感到实践创新基地真正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锻炼自己实践能力的平台。

总之,参与学校实践创新基地的建设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经历。通过这个平台,我学到了很多实践操作的技能和知识,更好地了解了社会的发展和需求,与其他同学一起交流与合作,锻炼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相信,这一经历对我的未来发展和个人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大学生能够参与到实践创新基地的建设中来,共同提升自己的实践创新能力,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建设实践创新基地心得体会和感想篇二

在建设之初,校内创新实践基地易被误解为一个独立于实验中心的新平台、一个等同于开放实验室的新空间、一种建设实验软硬环境的新形式,因此形成了一大批功能单一、模式多样的创新实验室,以教师相对单一的专业领域研究为基础,开展零散的项目实践,仅限于单一的实践能力培养,实验室之间的孤岛效应明显,学生创新精神难以激发,创新互动难以实现,创新手段难以突破,创新能力难以达成,并未完全达到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根本目的。事实上,校内创新实践基地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物化实体空间或功能转变[4],其核心是在挖掘原有实验中心开放资源的基础上,形成学生自主实践创新的新机制。依托实验中心、实验室、开放实验室、校内实习实训基地等现有资源,利用基地相对灵活的运行机制,拓宽原有实验室开放创新的功能定位,满足实践创新活动的空间、设施、项目、师资、资金等各要素需求,并为实践创新活动和成果推广提供有效途径。因此,就计算机应用校内创新实践基地而言,既是计算机实验中心的有机组成部分,又相对独立,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模式适合课程实验、实训等第一课堂活动,基地相对灵活的运行机制则可以有效推进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等第二课堂活动。同时,基地也是实验中心与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的纽带和桥梁,可通过“校内企业”等形式延伸校外实践基地的功能和作用,构建起课内课外、校内校外一体化的实践平台。实验中心、校内创新实践基地、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三者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建设实践创新基地心得体会和感想篇三

作为一名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能够参与建设实践创新基地的活动是一种幸运和机遇。在这个基地中,我得以深入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培养了实际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对自己的经历和体会的总结,我认为建设实践创新基地给予我的不仅仅是技术能力的提升,更多地是培养了我的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下面我将从团队合作、专业知识、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求实精神这五个方面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建设实践创新基地给我最深刻的体会就是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基地的实践活动中,我们通常需要组成团队进行工作,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和任务。通过与队友们的合作,我认识到一个成功的团队是由每个成员的努力和相互配合所构成的。在合作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集思广益中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和取得成果。而在团队合作的过程中,互相沟通与协作的能力也得到了增强,这对于未来的工作和生活都是至关重要的。

其次,建设实践创新基地为我们提供了广泛的专业知识学习的机会。在基地开展的各种实践活动中,我们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领域和技术,也了解到了行业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通过实践,我们不仅仅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更是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这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同时也为我们未来的就业和创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素材。

再次,建设实践创新基地培养了我的创新思维能力。在实践中,我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我们去寻找创新的解决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跳出传统的思维模式,不断尝试和探索。同时,基地也提供了一系列的创新资源和创新平台,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这对于我们未来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建设实践创新基地也加强了我的实践能力。在基地中,我们除了学习理论知识之外,还要亲自动手进行各种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我们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解决中,培养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这不仅是对我们专业技能的提高,也是对我们个人能力的锻炼。通过实践,我们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实际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建设实践创新基地还培养了我对实事求是的求实精神。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面对的是真实的问题,需要我们深入了解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然后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这要求我们具备实事求是的思维态度,不断追求真理和实际效果。通过实践,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问题的本质和症结,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总之,在建设实践创新基地的过程中,我不仅仅是学到了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通过团队合作,我们学会了相互配合与沟通;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我们更好地掌握了专业技能;通过创新思维的培养,我们看到了问题的更多可能性;通过实践能力的锻炼,我们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通过求实精神的要求,我们逐渐偏离虚无主义,追求真理和实际效果。通过这些方面的培养,我们能够更好地面对未来的发展和挑战,也为实践创新基地的建设做出了贡献。因此,建设实践创新基地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建设实践创新基地心得体会和感想篇四

自古以来,教育一直被誉为是国家治理、国家兴旺的重要基础。而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更是深刻认识到独具中国特色的德育教育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对于社会的和谐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建设德育实践基地,已经成为了全国很多学校的共同选择,那么如何才能推进德育实践基地的建设呢?一段时间的切身体验,让我对基地建设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体会。

第二段:基地遴选。

首先,基地建设的第一步是基地的遴选与评估。当我们开始着手选建德育实践基地时,我们在尽可能的考虑到缩小建设规模之外,对基地的具体需求进行了彻底的调查和分析,让基地建设的目标更加的清晰明确,很好地提升了建设效果。

第三段:基地建设。

基地建设的具体内容涉及到场地平整、道路建设、建筑物注重人性化设计以及布置教具等多个方面。我们在建设过程中围绕基地主题,利用丰富而科学的教育硬件给孩子们提供了优质而合理的教育环境,这也为我们的教育工作提供了更大的舞台。

第四段:基地运营。

建设好基地之后,如何进行运营呢?首先,我们注意到了基地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于是设立了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运营机制,确保了基地的长久可用性。通过更多科学合理的教育方式,提升了基地的科学性、实际性、针对性和群众性,让基地成为广大基层群众和学生们体验和受益的平台。

第五段:总结。

德育基地建设是一项具有极高社会价值的工程,在建设过程中难免会遭遇各种困难和挑战,但是只要掌握一些经验,规避一些问题,就能建设出真正能够满足人们需求的实践基地。总之,建设德育实践基地需要过硬的技术和扎实的工作,同时更需要持之以恒的理念和坚实的动力,在不断的摸索和总结中增添不断前进的动力。

建设实践创新基地心得体会和感想篇五

建设德育实践基地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对于建设德育强校、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在我校的实践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建设德育实践基地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并在此过程中有了许多感悟与收获。

第二段:建设实践。

我校为了建立德育实践基地,领导班子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建设方案,如优先支持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扩大教学资源,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同时,还使教学、科研和实践相互融合,形成了以德育为主线、以专业基础为依托、以技能提升为目标的实践教育体系。这样的建设方案,大大提高了德育实践基地的施工效率和建设质量,并且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三段:实践成果。

德育实践基地的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教师队伍的素质明显提高,学科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得到了进一步推进,良好的实践教育氛围日益浓厚,学生综合素质稳步提升。同时,我们也意识到,德育实践基地建设只有始终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目标,注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才能取得更为明显的效果和成果。

第四段:问题及思考。

在建设德育实践基地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如经费的不充足、场地的匮乏、人员的短缺等,这些限制了我们的发展。同时,我们也发现,目前一些学校将德育实践基地仅仅作为实践教育的场所,对其本身的德育特色与价值认识不足,影响其发挥作用。因此,我们需要认真反思这些问题,继续探索创新,着眼长远打造更为优秀的实践基地。

第五段:总结与展望。

建设德育实践基地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需要持续投入,不断完善。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发挥德育实践基地的特色优势和价值作用,广泛宣传其功能与成果,实现德育和实践相互融合,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奠定坚实基础。同时,也希望能够加强校际合作,共同推动德育实践基地建设的深入发展,为推进我国素质教育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建设实践创新基地心得体会和感想篇六

近年来,随着新一轮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学校德育工作也更加注重实践探索,建设德育实践基地已经成为多数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人所在的某中学作为一所骨干学校,也积极响应上级部门的号召,着手建设德育实践基地,并在实践过程中取得了不少收获。本文将结合作者的亲身经历,就建设德育实践基地的心得体会进行阐述。

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德育实践基地是学校德育工作从理论研究向实践转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德育教育有力促进的原因之一。在这里,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学生的特点和特长,学会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和社会实践能力,同时,也为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科学化、现代化、系统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建设德育实践基地的过程中,学校本着充分调研、科学规划、精心设计、全面实施的原则,细致、全面地开展了各项赛事、实践、活动等工作。为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全面参与,在这个过程中,学校还依据各个年龄层次的学生特点,设计了不同的活动内容,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充足的锻炼和发展。

在多次活动中,学生的德育观念更加深入,对各项实践活动也愈发重视,建设德育实践基地的效果愈发显著。学校的德育工作也在不断地提升。同时,建设德育实践基地也让我们理解到,不止是理论教育,实际操作更重要,学校德育工作就应该适时适地地注重实践操作,营造出更好的教育环境。

第五段:建议与总结。

建设德育实践基地的过程虽然较为繁琐,但收获也是不可估量的,学校应该继续对其进行完善和巩固。同时,建设者们也应该根据学生的需要,精心设计活动,大力宣传活动,发扬实践精神。相信在基地实践的不断完善和实践展示中,德育工作者们能够朝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前进。

建设实践创新基地心得体会和感想篇七

摘要:计算机应用教育对学生计算机知识结构的搭建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笔者研究如何运用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单元课型教学法;案例项目驱动教学法;自主探究学习法;现代信息技术。

1活用单元课型教学法,实现教学最优化。

课堂教学中,应大力提倡“师生互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思想,努力创造启发式、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边上课、边实践,带着问题学,带着理论实践,增强求知欲,提高学习能力。根据不同教学内容、要求和特色,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将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规划成若干个教学单元,每个单元按相应课型进行教学。课型分为以下几种。(1)自主学习课。教师课前精心准备学生自主探究提纲、导学案和任务书,提供恰当的阅读材料和思考线索,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在已有知识、技能基础上,自觉主动地通过读书、观看微课视频、实验等方式获取新知识、新技能。(2)启发引导课。教师围绕并突出单元重点及难点,采用精讲、典型实验、课堂讨论、演示、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场景模拟教学、现场教学等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讲清学生自主学习课上尚未理解透彻的知识点,启发学生深度思考,培养创新能力。(3)复习巩固课。将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进行纵、横向归类,系统整合知识,形成结构化体系。精心设计教学环节,通过忆、清、析、练、评,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探究实践课。其一般步骤是:问题—假设—实验—分析—总结—应用。教师创设情境、引发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对比、综合、类推等方法不断提出假说并围绕假说进行推理;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分析结论,关注拓展,对实验现象、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进一步拓展与探究;进行实验教学的评价,编制评价量表对实践教学的效果进行量化评价;指导学生将所学知识灵活、综合运用于实际,培养实践能力。(5)纠错提高课。指导学生分析作业和实验操作中错误的原因,举一反三,进一步加深理解、巩固新知。针对薄弱环节,紧扣知识的.易混点、易错点进行巧妙设计,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实践证明,活用单元课型教学法,是一个不断学习、探索、创新、提高的过程。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等具体情况,科学选用不同的课型教学法,并结合实际将几种方法巧妙、有效结合,对提高教学质量、提优补差成效显著,实现了教学最优化。

2运用案例项目驱动教学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案例项目驱动教学法[1]是以“案例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创造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开放式、互动式新型教学模式。精选具有典型性、启发性、相关性、实践性、紧密联系实际的案例项目作为被剖析的对象,以“项目”为线索,以“案例”为模块,精心组织教学内容,把整个学习过程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项目,设计出一个个教学案例,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案例的分析、讨论,共同寻求实现途径,教师采用相应的激励、监督、评价机制,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归纳、总结,析疑解难,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不仅仅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包括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能力、接纳新知识的学习能力以及与人协作的能力等。教学过程包括:情景导入,明确任务;收集资料,制订方案;自主协作,具体实施;点拨引导,过程检查;展示成果,修正完善;评估检测,拓展升华。整个过程中教师始终扮演引路人和鼓掌者两个角色,激励学生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结合项目实际,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2]。

3应用自主探究学习法,培养创新思维。

自主探究学习法,采用“问题导学,互动探究”的教学模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提倡以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为宗旨的学习法[3]。教师课前精心准备学生自主探究提纲,在导学案、任务书上明确自学的内容、方法、时间、需要解答的问题、自学结果的测验,并提供恰当的阅读材料和思考线索,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预习、初步感知。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去大胆假设,提出自己的猜想。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特征,组织学生有目的地观察、交流、讨论、操作等,通过实践来验证自己的假设、猜想,进行思维发展训练。精心设计与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和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考试题型类似的习题与实训课题,学生通过网上自测,分层次、分步骤训练,实时检验、评价学习效果,并自我检查和反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敢于挑战困难,敢于提出问题,敢于创新。例如,学习《photoshop软件图形编辑》时,搜集、展示知名大公司的标志图,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独立思考和设计,绘制出各式各样的原创标志图,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学习《word图文混排》时,教师先演示各类型编辑精美、个性鲜明的校报,引起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设计灵感。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以“附件”中“录音机”的录音、效果等的学习为载体,使学生学会操作“窗口”“菜单”等。

4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提高学习效率。

目前,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已全面深入教学过程中。要有效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实现教学优化。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合理选择、灵活运用各种教具、学具、投影、视频、音频等媒体,集光、形、色于一体,利用其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直观形象、新颖生动的特点为学生创设情境、设疑探究。例如,讲授《计算机发展史》这一章节时,把“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四代计算机”和“超级计算机”三部分内容通过播放图文兼备的幻灯片、视频进行讲解,学生直接获取全面、直观的知识,提高了教学效率。讲授《word操作》时,图文混排既是这一课的重点,又是难点。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应用多媒体网络平台,按步骤轮流演示,其他同学观看、评价,使学生们在操作与互评中提高实践水平,同时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精神。在《计算机组装》这一节中,利用多媒体光盘直接演示视频,同步配合音频介绍,使学生能多角度、直观、立体看清楚计算机全部构造。在《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循环结构章节教学中引入微课。实践证明,将现代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情感激励工具和丰富的教学环境创设工具,灵活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并结合、借鉴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和经验,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相互补充,发挥最大效益,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5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平台,开展互动式教学。

开发校园网络平台,合理利用丰富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包括文本、视频、教学课件、学习工具软件、自学光盘、名师讲座、专题讲座、各种相关的网站资源链接,实现网上答疑、网上自测、网上图库、网上课件、网络教材、网上微课视频下载等,共享学习资源。在校园网上建立主页,将一些课本上没有的前沿知识发布到网上,帮助学生增加知识面、开拓视野。在bbs论坛、聊天室(教学讨论区),师生间、同学间通过文字、语音等形式实现异地实时交流。利用校园网络平台,设定各班共享文件夹,建立开放式递交作业网站,要求学生上传作品,学生们可以互相浏览作品,相互学习、修正完善,教师及时给予评价、反馈,按小组进行积分评比、分阶段统计分数。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成果的平台,充分展示学生的思想感受、独特设计、知识理解、任务成果、个性特长等。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再掀学习高潮。同时,也为收集优秀作品、参加各级各类作品比赛和本校优秀作品展示服务。

6结语。

实践证明,计算机应用教学必须采取素质培养、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三结合”的课程结构模式,坚持走“精理论、多实践、重能力、求创新”的培养道路,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生产意识和创新意识。结合专业自身特点,构建“理实一体化”课堂,将理论、实践融会贯通。在教学中不断完善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加强其优化组合的研究和实践,在教育教学中发挥重大作用。

参考文献。

[1]胡红艳.“任务驱动”模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学问:现代教学研究,2009:91.

[2]加涅.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建设实践创新基地心得体会和感想篇八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实践创新成为了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为了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推动实践创新的开展,各个城市纷纷建设实践创新基地。我有幸参与了某实践创新基地的建设工作,深刻体会到了实践创新的重要性以及在基地建设中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在实践创新基地的建设过程中,我首先参与了基地的规划和设计工作。我们团队广泛调研了市场需求,与相关企业和科研机构进行了深度合作,最终确定了基地的定位和功能布局。接着,我们着手建设基地所需的实验室、办公区域和创新项目展示空间等设施。在建设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挥创新能力,采用了先进的建筑设计理念和环保材料,确保基地的安全、舒适和独特性。此外,我们还积极开展人才培养和项目孵化工作,为实践创新提供了坚实的支持。

实践创新基地的建设不仅仅是一个建筑物和设施的堆砌,更是一种价值的传递和创新的延续。基地的建设为创新人才提供了一个沟通学术与市场的平台,使他们能够充分利用基地内的资源,深入参与创新项目并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此外,基地的建设也促进了学术、产业和政府之间的紧密合作和交流,加快了科技创新成果的推广和应用。这些成就不仅对于社会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也为实践创新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第四段:分析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在实践创新基地的建设过程中,我们也面临了一些问题与挑战。首先,基地的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的配置成为了制约基地发展的瓶颈。其次,基地的运营和管理也需要一定的技术和管理支持,基地管理团队需要具备跨学科的综合能力。另外,基地的建设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持续的投入和改进,同时也需要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和竞争对手的挑战。

尽管实践创新基地面临着一些问题与挑战,但是我相信随着社会对创新的需求不断增强,基地的发展潜力将会逐步释放。同时,地方政府和相关机构也将会加大对实践创新基地的支持力度,为基地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政策扶持。作为一名参与者,我将继续努力,为实践创新基地的建设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希望未来能够看到基地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结尾:

实践创新基地的建设是推动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建设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还要充分利用市场、企业和科研机构的资源。同时,我们也要深入分析基地建设的问题与挑战,并找到解决的方法与措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地推动实践创新的发展,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建设实践创新基地心得体会和感想篇九

校内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要坚持以“基地搭台、学生唱戏、教师参与”为原则[5],突出学生的创新主体性。区别于面向实验教学为主的实验室管理,创新实践基地的顶层设计必须充分体现学生是创新实践活动的主体,从平台环境、实践内容、运行机制、管理模式等方面规划引导,学生真正成为基地管理、组织、设计、实施、运行的主体,教师宏观指导和专家顾问,成为隐性参与者。

2.2突出自主创新。

校内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要以“自我管理、自主创新、鼓励探索”为指导,突出学生的创新自主性。引入项目制、团队制等企业运作模式,实施学生自主管理,各学生团队在基地统一协调管理下独立运行,有序开展创新活动。积极地引导学生自主创新,从项目构思、设计、实施和运行全过程由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实践、自主运作,为学生提供激发和释放创新激情的广阔空间。创新实践内容应具备良好的开放性和扩展性,鼓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由探索,在某个特定专业领域深入研究,形成创新性解决方案和应用成果。

2.3突出多元化培养。

校内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要以“实践训练、创新活动、成果孵化”为目标,突出学生的创新多样性。计算机应用校内创新实践基地结合学科专业的实践特点,面向不同的学生需求,建立工程训练、学科竞赛、项目研发、社会实践与素质拓展、产学研合作等多元化创新实践形式,涵盖信息系统、移动应用、虚拟现实等计算机应用各专业领域的多元化创新实践内容,设置程序开发、ui设计、系统运维等多元化仿真岗位,以此来满足学生的不同实践兴趣和认知需要。

建设实践创新基地心得体会和感想篇十

计算机应用校内创新实践基地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以建立多元化创新资源为实践平台,以开展多形式创新实践项目为训练平台,以参与多类型学科竞赛为检验平台,以建设多层次创新工作室为孵化平台,致力于将基地建设成为学生自主实践中心、科技创新活动中心、学科竞赛培育中心、学生创业实践中心以及创新人才孵化中心,着力开展以“平台资源为基础,创新内容为核心,创新机制为保障”的基地建设。

3.1平台资源建设。

依据校内创新实践基地和实验中心既是有机组成又相对独立的特性,结合计算机应用相关创新活动以学生为主体,空间和设备投入较少的实情,建立实体基地,同时将基地运行机制向实验中心拓展、延伸和辐射,整合实验中心的创新资源,统筹规划,统一管理,形成“虚拟化基地”,建设实践训练、创新活动、成果孵化的一体化开放大平台。(1)实践训练平台是线上线下结合的“虚拟化基地”,主要整合计算机微机、网络工程、虚拟现实、动作捕捉等实验中心的创新资源,将实验中心的全面开放纳入基地管理,同时将中心计算云、渲染云、资源云等云端资源进行共享,设立各类开放项目,面向全体学生常态化开放,实现实验中心“时间、空间、内容”的全方位开放。(2)创新活动平台是实体基地的建设主体,主要是建立多个创新实训室,实训室将不再承担实验教学任务,为学生团队提供专属工位,面向服务外包应用创新大赛等省级及以上学科竞赛,由学科竞赛负责人统筹管理,实施学生自主管理模式下的24小时全天候运行。(3)成果孵化平台是实体基地的高级业态,主要是学生工作室、企业校内公司、学生创业团队等形式,采用企业运营模式,实施绩效考核。通过承接外包项目、社会实践、成果转化等多种形式,形成有利于科技成果孵化的良好机制。基地整个平台资源建设虚实结合,分工明晰,层层递进,充分体现集聚效应,可为学生多元化创新活动的开展提供坚实的保障条件。基地平台资源建设的整体框架如图2所示。

3.2创新内容建设。

依据实践训练、创新活动、成果孵化的三层次平台资源建设模式,结合不同学科专业的特点,体现计算机应用创新实践基地的定位和特色,主动设计创新实践活动内容,增强指向性和实效性,体现交叉性和职业岗位需求,重点建设以“实践项目为基础,学科竞赛为重点,创业训练为目标”的三层次创新内容。(1)在实践训练平台以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省级新苗计划项目、校级实验室开放项目、实验中心常设开放项目、短学期实践项目等为载体,设立选题参考和项目指南,提供各种创新实验或实践项目的研究思路和研究目的,鼓励学生自主实践,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2)在创新活动平台以服务外包应用创新竞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程序设计竞赛、多媒体作品竞赛等省级及以上学科竞赛和参与面广的全校性it技能比赛为载体,建立常态化管理、梯队化运行的竞赛团队,实施教师科研转化学科竞赛,学科竞赛引入实验教学等举措,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3)在成果孵化平台以学生工作室、合作企业校内公司、学生创业团队等为载体,将产学研合作课题引入学校,使学生了解企业创新活动和创业运作的`机制,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创新,开展关键技术研究和核心产品研发等,促进学生创业意识的达成。

3.3创新机制建设。

加强组织领导和对校内创新实践基地的管理与服务,构建有利于创新实践活动科学有序开展的运行体系,引导和激励全体师生积极参与创新实践活动,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管理、运行、投入、激励等保障机制,形成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管理机制。管理机制主要是基于基地负责人负责,全体教师参与,学生自主管理的全面开放管理模式,并通过建立基地相关管理制度,明确各方权利和责任。运行机制主要是基于视频监控、门禁管理、钉钉移动智能平台等信息化手段下的常态化运行模式,实现创新实践活动全过程智能化运行。投入机制主要是基于校内创新实践基地建设经费、学科竞赛专项经费、学生科研项目经费以及创新创业资助经费等资金的长效投入机制[4],并将全部经费用于学生创新条件改善、创新项目培育、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激励机制主要是基于课内课外相结合、教研科研等效下的绩效考核和激励政策,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实践活动的劳动付出和成果应用都以教学工作量、教研工作量、标志性业绩点等形式得以充分体现。

4初步的建设成效。

经过两年多的建设和运行,丽水学院计算机应用校内创新实践基地已经初具规模,成为计算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重要延伸和拓展。以创新第二课堂为目的,实现了实验教学内容、方法、层次的改革和创新,极大地促进了课内课外相结合、科研转化为教学内容等新型实践教学方式,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一个多元化创新实践平台。以专注创新实践活动为抓手,为实验室全面开放提供了新思路,促进了计算机实验中心20余个实验室的整合和梳理,新建了5个创新实训室,进一步扩展了现有实验中心的教学功能和开放力度,的基地开放人时数就高达10余万。以竞赛团队和工作室为媒介,吸引了一大批学生进入基地开展创新实践活动,几乎所有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都有在基地实践训练的经验。进入创新实践基地的学生,其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实践创新能力均显著提高[6]。在近3年的省级及以上学科竞赛获奖30余项,服务外包应用创新竞赛的获奖数位居全省高校前列。成功培育多个学生工作室和创业团队,开展了软件开发、倾斜摄影等方面的应用研究,成果应用推广情况良好,得到市场和风投的青睐。

5结语。

校内创新实践基地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新探索,也是进一步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新举措。随着教育专家和实践教育工作者对基地建设的认识不断深化,基地建设的内涵得以不断完善,校内创新实践基地必将成为学生实践锻炼、自主创新、创新创业最为重要和有效的平台之一。上述就校内创新实践基地的认识和思考,及计算机应用校内创新实践基地在平台建设、内容建设和机制建设等方面的探索和实践,是对过去的总结和反思。未来更需要我们的长期实践、不断探索,寻找特色途径,构建实践模式,加强校企合作,最终完善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参考文献:

[1]刘世彪,张佑祥,龚双姣,等.校内实践基地建设促进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实践与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1):111.

[2]王杰.校内创新实践基地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探析[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7):161.

[3]董德民.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运行模式与管理机制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191.

[4]赵志强.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建设思考与探索[j].中国印刷与包装研究,(4):95.

[5]李娟,陈美娟.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助推器:校内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3(10):76.

[6]王福.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思路探索[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10):46.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