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小学阅读课题阅读心得体会如何写(模板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0 23:43:44 页码:7
最新小学阅读课题阅读心得体会如何写(模板8篇)
2023-11-10 23:43:44    小编:ZTFB

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经历,从中获取经验教训,并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指导。怎样写一篇优秀的心得体会呢?首先,要准确把握心得体会的含义和目的,明确自己要总结和概括的内容;其次,要基于真实的个人经历和感悟,避免空洞和泛泛而谈;同时,要条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收获,提炼出主要观点和观点的支撑论据;此外,要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和文笔的流畅性,使读者能够理解和共鸣;最后,要注意心得体会的个人性和主观性,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权益和观点。我们特选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

小学阅读课题阅读心得体会如何写篇一

阅读是我们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在小学阶段,更是建立阅读基础的关键时期。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是每位教育者和家长关心的重要问题。在过去的几年里,我积极探索和实践了一些小学阅读方法,并获得了一些有益的心得体会。

首先,培养阅读的兴趣十分关键。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非常旺盛的,只要我们能够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他们将更乐意主动去阅读。在教学中,我通常会选用一些内容丰富、生动有趣的故事书和图画书,帮助小学生建立起对阅读的兴趣。此外,通过引入一些游戏化的阅读活动,如阅读比赛和阅读挑战等,不仅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他们的阅读技巧,还能增加他们对阅读的热情。

其次,培养正确的阅读方法也是至关重要的。小学生初学阶段,缺乏阅读和理解长篇文章的经验,因此我们要引导他们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技巧。比如,教他们善于运用上下文猜词的方法,通过前后文的内容来推测词义;同时,教他们善于找出文章的主题句和主要观点,以帮助他们理解整篇文章的内容。此外,通过培养小学生的阅读速度,他们可以更高效地阅读大量的课外读物,提高阅读的广度和深度。

再次,学会提问题也是小学阅读的关键。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可以鼓励小学生通过提问题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通过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激发他们思考文章中的细节、结构等内容,从而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例如,当小学生阅读一篇故事时,我们可以问他们:“主人公的遭遇和解决方式是什么?”或者“你对这个故事有什么感想?”通过提出这些问题,我们不仅能够引导他们思考,还能够让他们把阅读变得更加有意义。

此外,阅读影响力的培养也是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我们应该鼓励小学生通过阅读来了解各个领域的知识。通过与他们分享各类图书、资料和实践经验,我们能够让他们对不同领域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在实践过程中获得成就感。例如,当我们给小学生讲解一本科普类图书时,我们可以轻描淡写地说:“你们知道这个道理吗?这是我在阅读中了解到的。”这样一来,他们可以把阅读视为一种开拓眼界和丰富知识的方式。

总的来说,小学阶段是培养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关键时期。通过培养阅读兴趣、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问题和培养阅读影响力,我们可以帮助小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提高阅读能力,并且对未来学习和生活带来深远的影响。因此,作为教育者和家长,我们应该共同努力,为小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指导,帮助他们成为优秀的读者和思考者。

小学阅读课题阅读心得体会如何写篇二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发现越来越多的学生拿到一篇文章总是囫囵吞枣地读,不去思索;还有很多学生依赖于老师课堂上的讲解与分析,学完课文甚至读得结结巴巴。

一、课题背景及意义。

一是课程改革的需要。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核心环节,也是精神成长、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会使他们终身受益。当前《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并用具体条款要求“注意积累语言材料。”明确规定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适合儿童阅读的各类读物是现实生活中最重要的语文教育资源。“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并采取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则是极为重要的语文实践活动。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和拓展,是阅读能力训练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学过程之外的“点缀”,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县教研室提出了语文阅读计划,学校要积极创建书香校园,要求学生以书为友,和书为伴。鉴于这些,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是势在必行。

二是当前阅读现状的需要。综观当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现状,形势不容乐观,突出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选择较盲目。由于小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粗糙低劣、甚至具有较强暴力色彩的书籍进入了学生选择的领域。而一些较为高雅严肃的作品少人问津。另外,由于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存在极端功利色彩,误以为课外阅读会影响成绩,只重视与文化考试有关的参考书,一些科普以及人文性很强的作品魅力不再。再则,个别学生凭潮流看书,人云亦云,自主性不够。2、方法较陈旧。今天的学习主要不是记忆大量的知识,而是掌握学习方法——知道为何学习?从哪里学习?怎样学习?从问卷调查中发现,较多学生读书时未能根据需要有计划、有目的、有选择地看。一味从头至尾读的大有人在,而现实生活中,这显然滞后于社会高速发展的潮流。指导学生怎样阅读,为学生创造阅读交流的平台,让学生体验阅读带来的成就感却很少去关注和尝试。由此可见,方法陈旧、呆板是阻碍学生阅读水平提高的重要方面。3、研读不够深。从调查中还发现,大多数学生阅读时未能做到用心去感受、去理解、去领悟,而只是走马观花的消遣式看书,主动探究、钻研欲望不强,遇到困难就避而趋之,违背了读书的本意。4、没有统一的标准。虽然在课外阅读的开展上进行了安排,但是因为没有统一的标准,教师也没有进行相应的指导。还有就是阅读兴趣比较单一;阅读习惯和阅读量发展不平衡;课外阅读的时间的比重减少;阅读消费较少;学生的阅读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正在退化。对于如何提高引导学生阅读的效果有时还是感觉无从下手,没能形成一套操作性强收效大的引导模式。这是我县课外阅读如何深入开展所面临的一个困难。它需要教师拥有有效引导的理念,掌握有效引导的方法和策略,否则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在阅读价值日益显现的今天,探索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引领的有效性成了我们语文教师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三是学校教师发展的需要。开展课改实验以来,我校教师更多地学习了现代教学思想,教学观念不断更新,越来越觉得只注重一本教科书是封闭的教学,牺牲的是个性、是创造、是自学的能力,是对学习语文兴趣的扼杀,所以也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我们在认真审视学校师生阅读现状的基础上,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将“发展”作为总的价值追求,构建“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的研究。通过研究开阔学生的视野,活跃思维,使之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写作和阅读能力得以明显的突破;激发教师的研究热情,探究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策略,促使教师全面提高。

为此我们确立“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有效策略的研究”这一课题,本课题是根据新课程标准,借签国内相关学校的指导经验,结合我县的阅读开展实际而确定的。它的主要意义是探索新形势、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外阅读有效引领方式,对今后的课外阅读开展具有指导意义,从而提高课外阅读的有效性,增强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精神底子”。

二、课题的研究界定。

所谓课外阅读,是相对于课内,相对于教材、课文而言,就是学生利用上课以外的时间,去阅读书报等,并领会其内容。它是学生自主地、有选择地获取大量信息的学习活动,近似于生活中的自然阅读。它是为需要而阅读,为获取信息而阅读,为实用而阅读,为兴趣而阅读,它关注的是文字、文学、文化,是对生命个体精神生命的提升,并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语言的熏陶。它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特点:1、灵活性和开放性;2、自主性和合作性;3、趣味性和专题性。

所谓课外阅读指导,和一般的语文课不一样,学生有更强的自主性,老师们把阅读课的着眼点放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分享阅读的快乐,培养阅读习惯,指导阅读方法等目标上,力求使他们走出校门后仍能和好书交朋友,并源源不断地从中汲取精神的养料,健全人格的'发展。“策略”是一门艺术或技巧,是指为得到某种目的所采用的方法和手段,它既包含解决某一实际问题的教学理论,又包含解决这一实际问题的带有规律性的教学方法。

“小学课外阅读指导有效策略”是指教师从学校学情出发,给予学生必要的读书指导,也就是研究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扩大学生课外阅读量,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并保持一种积极的、主动的、愉悦的情态,投入到课外阅读中享受学习的快乐,体现阅读的个性化。“课外阅读指导策略”具有以下基本特征:第一,综合性。选择或制订指导策略必须对教学内容、媒体、组织形式、方法、步骤和技术等要素加以综合考虑。第二,可操作性。指导策略不是抽象的教学原则,也不是在某种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教学模式,而是可供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参照执行或操作的方案,有关明确具体的内容。第三,灵活性。指导策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并参照学生的初始状态,选择最适宜的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并将其组合起来,保证教学过程的有效进行,以便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

三、理论依据。

1、阅读心理学。

阅读是一种从书面言语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阅读也是一种基本的智力技能,这种技能是取得学业成功的先决条件,它是由一系列的过程和行为构成的总和。

美国著名学者诺波特指出:“谈到读书,首先应该明确目的。对读书的目的认识得越清楚,读书的信心就越坚定持久。”明确目的实在是阅读的第一要事。目的明确了,不仅给阅读增强了动力,也给计划的制定、读物的选择、方法的选定等一系列问题找到了根据,找到了出发点。这个习惯一旦养成,必将大大有利于阅读效率的提高。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内发性的学习动机,是一种最积极的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内发性的学习动机,是一种最积极的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兴趣在学习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有人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这一名言已充分证明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注意认识和研究某事物的一种心理活动,它是获得知识、开阔眼界、丰富心理生活的最重要动力。小学生好奇,求知欲强,只要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就不会满足于课堂所得。他们很想了解新事物。但他们的阅读兴趣却有着潜在的、自发的和自觉的区别。潜在的阅读兴趣是指具有诱发的可能,但还没有成为现实的阅读兴趣。自发的阅读兴趣是指按学生的意愿随时阅读,没有明确的阅读目的。自觉的阅读兴趣则是以明确阅读目的为基础,认真地进行阅读。教师应做好教育引导工作,适度拓展阅读的时间和空间。把学生潜在的、自发的阅读兴趣转变为自觉的阅读兴趣。使学生认识课外阅读对他们本身具有开阔知识面,培养和提高读写能力的重要作用。

2、新课标中关于阅读教学的理论。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之间的文本对话过程,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因此,课堂不应该是一人独白,应该是双主体的交流,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自由、开放、弘扬个性的对话。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的学习方法是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这样,我们就可以将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课外阅读指导强调的正是: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

4、马斯洛的需要层级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级理论指出,需要是调动人的主体积极性的内在动力,突出了满足需要在人的发展方面的重要性。他把人的需要看成一个多层次、多水平的系统,认为只有高层次的需要的追求和满足才使人更充实、更幸福,并首次提出了超个人的动机或超越性动机的概念,认为自我超越并不是一种没有任何基础就能自发出现的心态,而是人性一种合乎规律的高度发展和执着追求。

应当指出,超个人心理学非常重视人的精神生活及其内在价值,而生命个体的精神成长是需要高品位阅读的滋养的。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对于人的精神成长而言,学校教育就相当于母乳,它把人类的一些知识,通过科学的方式整合成适合你接受的形式和内容,但是,它不能代替你的精神成长,精神的成长依赖于那些伟大的著作。阅读是改善和丰富精神营养结构的最佳手段。

四、研究目标。

1、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点燃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渴望,全面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通过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使学生会阅读、能阅读,从而拓宽视野,增加知识信息量,亲近母语,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养,丰厚语文积累,打造一个充满浓郁文化气息的书香校园,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2、通过研究,使教师形成正确的阅读教学观,养成阅读习惯,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在亲历阅读的过程中实现多重对话,初步构建集字词句积累、阅读理解、情感体验、口头表达、书面表达等多维一体的语文发展体系。指导阅读必须做到质和量相统一:既要让他们完成量的规定,更要让他们在阅读中真正受益,努力使每一次阅读都成为丰富语言和精神的有效阅读。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给予学生展示课外阅读的舞台,建立多元评价体系,让学生发展自我,实现自我,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外阅读效率。

3、通过校本研究和专家引领等途径,构建学习化教师团队,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研究氛围,帮助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使教师主动成为行动研究者,研究并形成一定的课外阅读指导策略,从而形成学校教科研特色,使“课外阅读”成为学校的课改亮点,促进实验教师人文素养的提高和专业成长。

五、研究内容。

(一)研究如何指导学生选择阅读内容。

学生生活在一个五彩缤纷的社会,学会选择,是学习与生活的必备能力。教会学生选择,是教学改革的一个“点”,也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方面。选择,首先是选择阅读的内容,给学习定向——价值取向与个性发展方向。1、辨别阅读内容的是非,培养学生自觉抵制虚伪丑恶的能力;2、辨别阅读内容的优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3、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读物,培养学生把握自己发展方向的能力;4、选择阅读的重点,培养学生果断筛选,提炼重点的能力。

(二)研究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

教师应正确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把通向语文知识宝库的钥匙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打开这扇知识的大门,走进书籍的海洋,体验自学成功的乐趣。所以教师应该思考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

1、根据阅读不同的读物,指导学生灵活掌握“三读法”

(1)浏览性的泛读。对大部分浅显易懂的书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可采取浏览法,即“随便翻翻”,以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或通过看标题、目录、内容提要、前言等,以求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2)探求性的速读。有时读书是为了达到某个特定的目的或完成某项任务,如寻求某个问题的答案,专门搜集某方面的知识等,这就要求“一目十行”。快速阅读的奥秘在于让大脑跑在眼球前面,掌握快速阅读的孩子每分钟能读200多个字,未受训练的每分钟只能读八九十字。速读能求得新知识新信息成倍成倍增长,赶上时代发展的需要。

(3)品味性的精读。对名篇名著和其他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需要静心细读,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妙词佳句,像人吃东西那样,经过细嚼慢咽,才能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有的好文章要反复地读几遍,甚至熟读成诵。

2、根据阅读的需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即“不动笔墨不读书”。

(1)圈点勾画。即用相关的符号在书或文章上记录下自己阅读时的见解、感受,或爱,或憎,或疑,或思,如用“。。。”、“?”、“===”符号分别标示重点词句、疑难困惑、偏差错误等。

(2)作批注。即在文章旁边写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可以品评遣词造句的精妙,写出自己的理解、体会和感想,可以谈谈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见解或由此引发的联想,还可以指评原文的纰漏等。

(3)写读书笔记。可作摘抄、编提纲、写体会。

(4)制作卡片。为了便于记忆和积累,鼓励学生把名言警句、精彩片断、佳词妙句等写在卡片上,以随身携带,随时翻阅、背诵。

3、根据阅读的目的,促使学生形成边读边思考的阅读意识。

(三)研究如何组织阅读的交流讨论。

阅读的交流讨论,让阅读成果得以共享,提高了阅读效率,但由于是在动态中进行的,不利于教师调控和操作,因此也成为需要研究的内容。

(1)组织学生开展课前展示活动。利用课前几分钟时间,让学生轮流上台自由表达,把课外阅读的成果向同学展示。如文本的背景、作者介绍、相关知识等等,也可以讲一个故事,出一则谜语,背诵一首诗,介绍一条标题性新闻等。

(2)组织学生开展交流讨论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读书讨论活动,在阅读后互相启发、补充、修正,完善自读的体会和认识。交流阅读中的收获,解决阅读中遇到的疑问,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组织学生开展竞赛、表演活动。鼓励学生读古诗,开展比一比谁背的古诗多;读优美的文段,进行诵读比赛;读寓言、童话,进行表演等,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4)开辟宣传园地。充分利用教室墙报、黑板报,开辟“读书角”、“阅读之星”、“向您介绍一本好书”、“读书笔记”等园地,让学生有展示阅读成果的场所。学生可以摘录并张贴从课外阅读中获得的知识,或出手抄画报,或写名人警句条幅,形式不拘一格。

(四)研究如何拓宽学生阅读的渠道。

阅读能力是一个人学习各门课程,获得终身发展的最基本的学习能力。但据统计,中国孩子的阅读量仅为欧美孩子的1/8,从学生发展的角度考虑,急需拓宽阅读渠道,丰富阅读方式,提高阅读量。

1、扩大课外阅读的阵地。

(1)立足课堂向课外拓展。语文阅读课上,在不增加师生负担的前提下,补充与教材主题相一致的课外阅读材料。

(2)充分利用图书馆(室)、教学网络等资源,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广阔天地。

(3)增设班级图书角,定期举办“换书节”,引导学生交换自己的课外读物,在交流互动中进行阅读分享,利用学生的图书资源提高阅读量。

2、丰富课外阅读的方式。

(1)学生自读。

通过创设民主、平等、对话的阅读氛围,引领学生自悟、体验,相互交流,指导并帮助学生积累、运用语言,形成良好的语感,以纠正知识灌输和理性分析式的语言阅读教学的缺损。注重学习效果,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小学阅读课题阅读心得体会如何写篇三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越来越多的孩子喜欢玩电子游戏和看动画片,而对于阅读却缺乏热情。这也成为了家长和教师们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我是一名小学教师,很幸运地参加了小学阅读课题研究。在这个过程中,我意识到阅读不仅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态度,一种追求。今天,我想分享一下我的阅读心得体会。

第二段: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是读书教育的基础。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通过让孩子观看别人的读书状况、偶尔分享一些好看的故事、漫画和诗歌等等方法可以促进孩子的阅读兴趣的培养。在阅读技能方面,我们建议孩子在了解文章的主题和结构、生词和句型之后阅读,然后了解文章的细节。我们也允许孩子使用电子设备,比如配有词典的iPad来读书,这能够激发孩子的阅读热情。

第三段:阅读能力提升。

高效率的阅读能力是提高阅读技能的关键。通过一些技巧的反复练习,如了解通读、速读和详读的区别以及阅读目录、标题、封面、扉页、目录、摘要、习题等的方法,孩子将更容易掌握阅读技能,并在阅读时既能快速捕捉文章信息的主要思想,也能更好地理解文章。

第四段:培养阅读策略。

让孩子了解如何提高阅读技能以后,我们需要培养他们的阅读策略。让孩子发现,并意识到之前他们所阅读的教材中的“大惊小怪”语、谈论、描述等各种词汇的运用方法和含义。孩子们懂得是否需要速读短文、乱序阅读或首先读懂结论等策略。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孩子深入阅读的习惯并开发出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的阅读策略。

第五段:亲子阅读与传统文化阅读。

最后,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多向学生介绍传统文化阅读,与孩子们一起读国学经典和历史小说,以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和情感价值观。同时,亲子阅读是增进家庭感情的重要方式。家长们可以一起读传统童话故事,或每个礼拜在周日与孩子一起阅读最喜欢的书籍,这将让孩子爱上阅读,和家长间建立更紧密的互动关系。

总之,同学们,我的阅读体验告诉我,阅读不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态度。而我们的孩子们是未来的精英,我们必须让他们发现阅读的乐趣和价值,真正掌握优秀阅读策略,不断提升自己的阅读技能,提高他们对生命和文化中事物的理解和感悟,创造更为丰富多样的人生。

小学阅读课题阅读心得体会如何写篇四

阅读是小学生学习的基础,通过阅读可以拓宽视野、增加知识、培养思维能力。然而,阅读对于小学生来说并不容易。在我多年的阅读实践中,我总结出一些心得和体会,希望能够与大家分享。

第二段:培养阅读兴趣。

阅读首先要培养起对书籍的兴趣。小学生阅读经验有限,对于不了解的书籍常常抱有抵触心理。我们可以从孩子已经喜欢的题材入手,帮助他们选择适合他们阅读水平的书籍,让阅读成为他们的习惯。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家长的示范影响他们,尽量将阅读渗透到日常生活中。

第三段:注重阅读技巧培养。

阅读不仅是理解文字,还需要培养一些基本的阅读技巧。首先是阅读的快慢掌握,小学生在阅读时往往速度过快或者过慢,导致理解能力降低。我们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引导他们掌握适当的阅读速度。其次是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包括提问、总结、推理等技巧。通过帮助他们理解文本,在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中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第四段: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阅读环境对于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首先,我们需要提供足够的书籍资源,让孩子有更多的选择。同时,我们也应该创造舒适的阅读氛围,例如安静的阅读角落、温馨的家庭氛围等。另外,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也是培养阅读环境的重要方向,通过利用电子书、学习软件等方式,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第五段:与老师以及同学互动。

阅读不仅仅是孤立的活动,还应该注重与老师和同学的互动。老师可以通过针对性的指导和讨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所读的内容。而同学之间的交流也能够激发阅读的兴趣,分享心得和体会,相互鼓励。

结尾段:总结。

通过培养阅读兴趣、技巧,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与老师和同学互动,小学生可以更好地进行阅读。阅读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作为家长和老师,我们需要一起努力,让小学生在阅读中茁壮成长。

小学阅读课题阅读心得体会如何写篇五

小学时期是培养阅读习惯和提高阅读能力的关键时期。在小学阶段,我积极参与阅读活动,并从中汲取了许多宝贵的心得体会。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小学阅读中获得的体验,包括品味文学的乐趣、培养阅读兴趣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的实践、提高阅读理解的技巧以及对写作的启发。

首先,小学时期我意识到阅读是一种探索新世界的方式,能够给我带来乐趣和启迪。在阅读中,我欣赏到作家们的用词精确、构思巧妙以及描写生动的能力。我喜欢沉浸在故事中,与角色一同历险。这种体验让我懂得了不同的文学类型,从而培养了对文学的独特品味。通过阅读,我也学会了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尽量生动地描绘一个场景,使读者能够感同身受。

其次,为了培养阅读兴趣,我采用了几种方法。首先,我经常参加学校和公共图书馆的阅读活动。这些活动包括阅读比赛、读书分享会和作家交流会等,让我有机会与其他热爱阅读的人交流,并从他们那里得到灵感。其次,我在家里建立了一个小图书馆,让自己的书籍不断更新。我和家人分享我读过的书籍,互相推荐,并且定期举行家庭阅读时间。通过这种方式,我发现了更多的好书,进一步培养了阅读的兴趣。

第三,积极扩大阅读范围也是小学时期的重要体会之一。除了阅读故事书和绘本,我开始阅读科普、历史、地理等非小说类书籍。这些书籍不仅帮助我积累了更多的知识,也开阔了我的视野。我逐渐对各种领域产生了兴趣,并深入了解了很多以前不熟悉的领域。通过这种多元化的阅读经历,我感受到了文字的魅力和无穷的可能性。

第四,小学阅读中我也尝试了许多提高阅读理解的技巧。其中一个重要的技巧是,在阅读时我会做读书笔记。这不仅帮助我整理思路,加深对内容的理解,还可以在以后的学习中作为参考资料。此外,我还学会了阅读中的假设和推理,通过从文本中找到暗示和线索,推测事情的发展和结局。这些技巧让我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并在考试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最后,小学阅读对我的写作启发也是不可忽视的。通过阅读大量优秀的作品,我学会了如何构思故事、塑造角色以及运用丰富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我开始尝试写作,不断琢磨如何将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生动地传达给读者。在写作的过程中,我也不断改进自己的组织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渐渐地,我发现写作不仅是一种表达自己的方式,也让我更深入地理解了所读的内容。

总之,小学阅读经历给予了我丰富的心得体会。通过品味文学的乐趣、培养阅读兴趣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提高阅读理解的技巧以及对写作的启发,我在小学阅读中得到了成长与启发。这些经验对我日后的学习和生活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使我成为一个更有见识和创造力的人。

小学阅读课题阅读心得体会如何写篇六

阅读是人在获取知识和阅历中重要的一环,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在小学阶段,孩子们开始接触到更多的书籍和文学作品,需要通过阅读来获取信息,同时还需要通过阅读来提高语文能力和素养。在开展小学阅读课题的过程中,我深刻地认识到了阅读的重要性,也获得了很多宝贵的阅读心得体会。

一、学会品味书中的韵味。

在小学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已经能够看懂文字,但是我们却很少能够真正品味到书中的韵味。我们读书时不能只是为了了解书中的情节,更要用心去感受书中的美好。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要善于通过语言的美感来感受书中的内涵,以达到全面理解的效果。

二、不断地探寻新知识。

阅读不是固定模式的积累,而是需要不断地探寻新的知识。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想要得到更多的知识就需要学会推理。我们需要通过书中的探究和想象,逐步理解和推理出文本要表达的意思。只有掌握了推理的方法,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书中的内容。

三、多角度进行思考。

在阅读中,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都会影响到他对书的理解。在小学阶段,我们需要学会从多个角度来进行思考和分析,以达到更深入的解析。我们可以将书中的情节和自己的生活经历相结合,产生更为深刻的感悟。

四、理解不一定要得出单一答案。

在小学阅读课题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理解书中的意义并不一定要得出单一的答案。人的思维方式不同,理解方式也就不同,有时候同一本书,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合理的互动和对话,增强我们的理解和形成属于我们自己的看法。

五、在阅读中实现自我提升。

阅读需要个人的主观动力,也需要阅读物的人性魅力,这两个也相辅相成。在小学阅读课题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理解阅读教育的本意,将阅读和个人的兴趣相结合,让阅读成为自我提升和丰富自我生活的必备元素。在阅读中寻求美感,探寻知识,获得快乐。这也是小学阶段我们需要掌握的读书技巧。

通过小学阅读课题活动,我们不仅学会如何阅读,更重要的是感觉到了阅读的魅力。在阅读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知识的力量,也更加加深了我们的人生体验。我希望,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更加珍视这种学习方式,以达到全面的自我提升。

小学阅读课题阅读心得体会如何写篇七

中小学教师如何撰写教育叙事――校本研修专题之三(下)(2010-06-0911:25:52)标签:校本研修教育叙事研究教育分类:精雕细刻-师训四、教育叙事研究报告的撰写(一)撰写教育叙事研究报告的目的撰写教育叙事研究报告有明确的目的:一是记录自己教育工作的感悟心得,作为反思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升境界的素材;二是记录教育教学事件,记录学生和自己的成长历程,作为备忘和纪念;三是发挥教育叙事的交流、沟通作用,以报刊、博客或其他手段为平台,和学生、家长、同事建立互动机制,帮助自己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二)撰写教育叙事研究报告的特点1、具有教师的亲历性:教师应把自己以及身边的人和事作为观察、思考与探究的对象,讲述自己亲历的故事,阐述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在教育叙事研究中,教师既是讲故事的人,也同时在故事里扮演着某个角色。2、具有故事的生动性:生动性是指所叙之事生动具体,尤其具有鲜活的细节,因而具有一定的感染力,而不是简单的铺叙或描述。3、具有案例的典型性:教育叙事不可能只叙一事,往往几个方面的事例同时呈现。因而要求所述之事例(案例)具有典型性,各有所证。4、具有意义的启发性:通过个人对自身教育教学方面的叙述,有目的的梳理个人专业成长之路,既能提升理论与实践的层面,又能让他人能从中受到教益、得到启发。5、具有评价的科学性:通过自身的教育叙事,教师既能比较客观地展示个人教育业绩及成果,也能让他人做出科学而正确的评价。(三)撰写教育叙事研究报告的基本原则1、自我评价原则:自我评价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自我反思、自我教育、激发内在动因的过程,渗透整个教育叙事之中。2、评价的真实性原则:要求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可信性和有效性,既不过分自谦而贬抑自己所取得的成绩,也不虚夸自己所取得的成绩。3、叙事的典型性原则:所叙之事从“质的研究(即定性的研究)”方面具有典型意义,并能有效地反映教师的教育教学业绩。4、评价的反思性原则:教师通过人生经历表达自己的教育理想与信念,通过教育故事再现专业发展的心路历程,通过教育教学行为诠释自己的业绩成果,通过自我反思表达对教育教学的理解和感受。(四)如何撰写教育叙事研究报告教育叙事研究报告的内容由“教育叙事+教学反思”两部分构成,结构由“标题+正文+结尾”三部分组成。1、标题部分:由标题、署名、摘要、关键词等构成。1)标题:不求严谨、规范,但强调新颖、生动、吸引人,能突出中心。可以是单标题的形式,如《关于××的叙事研究》、《××的故事》、《教育叙事:我和blog有个缘》等;也可以是由“主副式”构成的双标题,主标题用形象化的语言呈现主旨,副标题则说明研究的对象、方法,如《学校春秋:一位小学校长的'笔记》。2)署名:注明作者单位全称、个人姓名;如是××学科小组等研究的集体则应根据研究贡献大小按先后顺序将所有参与人员逐一列出。3)摘要:又称概要、内容提要,即用简炼的文字概括主要内容的短文,让读者看后一目了然。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4)关键词:从论文中精选出来的用以表示主题的单词或术语,能揭示论文的主要内容、鲜明直观地表达主题。2、正文部分:通常包含四个基本要素:故事背景、情境描述、问题解决结果及效果的描述、反思或评析。1)故事背景: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但不必面面俱到,关键在于说明故事发生有何特别原因和条件。如正文之前有引言或绪论,则本内容可略。2)情境描述:选择真实故事情节,凸现焦点,能反映一个鲜明的问题或矛盾。要有细节描写,力求生动、引人入胜。先描述后分析,可叙议结合,或夹叙夹议。3)问题解决结果或效果的描述:用一句或几句简单的话,描述问题解决的结果或效果,以突出、强调,让人们进一步理解、感悟其典型的教育意义。4)反思或评析:反思、评析是对教学教育行为的成败上升到理论层面进行的分析。反思是指教师把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本身作为研究的对象,多角度地进行审视、深思、探究与评价;评析是从观察者的角度对他人的教学叙事进行的分析和思考。正文部分是教育叙事研究的核心内容,它决定了论文质量的高低与品位。郑金州教授将这一部分浓缩为“三要素”,即:典型事件(包括人物、事件、情境对话和氛围的现场情境)、问题叙事(有关与问题的产生、解决方法与结果)和反思(对教育事件的理性思考,以阐述某中教育理论、观点、方法或策略)。3、结尾部分:由参考文献或注释、参考书目、附录等构成。1)参考文献或注释:补充说明文章内容、注明资料来源和引文出处。引注文献应标明作者、书名、出版社、出版年月、页数;引注期刊应标明作者、标题、刊名、期数或卷数、页数。2)参考书目:参考有关资料的总目录。3)附录:即文章最后所附的资料。如调研问卷、访谈提纲、量表、测验等,重要的统计数据、旁证性资料等都可以作为附录放在结尾部分。当然,简单的教育叙事结尾部分可以忽略。我国教育叙事研究的“始作俑者”华东师大教科院院长丁刚教授曾对教育叙事给出过最高标准,其公式是:“好的叙事=生动的故事+精彩的内心活动”。优秀的教育叙事要注:内容真、理念新、情节精、感悟深、主题明。总之,教育叙事研究报告的主体既可以是教师本人,也可以是其他教师;既要突出情节的完整,更要凸现情节的冲突;既要描写人物的言语行动,更要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既可以撰写成功的案例,也可以反映失败的案例。一部好的教育叙事研究,不仅是教师自身心路历程的真实反映,同时也是其他教师借以反思自身的基础和对照学习的镜子。在呈现教育叙事研究报告时,上海师大专家岳龙博士指出,叙事角度可以灵活多变,随心所欲地转换,这是教育叙事研究报告的一大特色。撰写时可用听闻、查阅文件、采访、转诉等等方法来调度。常用的教育叙事方法主要有顺叙、倒叙、插叙。撰写教育叙事研究报告还可以采用深描的写作方式,其作用是使叙事显得真实、可信而且富有情趣。深描即详细介绍教育问题或教育事件发生与解决的整个过程,留意一些有意义的具体细节和情境,引入一些原汁原味的资料,如学生的作品、学生的日记、某一教师对该学生的评价,隐藏在学校建筑中的语言,等等。(五)应避免的误区和禁忌撰写教育叙事研究报告应避免四大误区、六大禁忌。1、四大误区。误区一:纯粹叙述故事(没有个人的反思、评价,无个性化的想法)。误区二:叙述感人至深的事情(未能在一些平凡的故事中蕴含教育的真谛)。误区三:陷于自我表彰或自我忏悔(那些源于平凡的教学生活、能体现先进教育理论的事件却未记录)。误区四:仅记录课堂中发生的事情(教师教育活动范围内发生的事情,如校园生活、学校管理等却没有反映)。2、六大禁忌。一忌平淡乏味:未选取一个好的题材、内容,缺乏冲突性的情节、戏剧化的结局。流水帐式的教育教学叙事,平淡肤浅的故事,失去研究价值与教育意义。二忌虚假编造:随心所欲地“编故事”,以为故事愈离奇曲折,就愈感人。真实才是教育叙事的生命,但也并不反对适当加工故事的真实细节,但须确保重要内容和本质的真实、原生态。三忌东拉西扯:没有中心、东拉西扯、漫无边际的故事。应如散文的写作做到“形散神不散”。四忌肤浅说教:叙事往往先入为主、生搬硬套,刻意图解某种理论或进行道德说教。故事内容力求真实,拒绝虚假的感情、思想。五忌一味拔高:总结时喜欢夸大其词、一味拔高,随意扩大它的适用范围。其实,任何教育叙事研究得出的结论或理论都是特殊的、情境性的,只供借鉴和参考,并不能简单套用。六忌千篇一律:文体结构往往千篇一律,受制于人。应少用或不用学术语言,回归生活,采用活生生的带有鲜明色彩的、富有情感性的生活语言,增强可读性。五、教育叙事研究对农村教师的意义开展教育叙事研究对农村教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指导意义。(一)有利于教学反思从“自发”到“自觉”无论研究者是否为教师本人,教育叙事研究的过程都贯穿了自觉反思:众多的教育教学问题或事件,需要教师反思、筛选;教育教学问题的解决方式,需要教师反思;教育教学问题解决后的效果如何,得到什么启示、经验、教训,更需要教师反思……因而,开展教育叙事研究活动能深化农村中小学教师对教育教学行为的反思,并且形成了自觉的行为。(二)有利于教育科研走向“平民化”由于经济条件差,设施设备简陋、奇缺,师资不足、水平不高,农村中小学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困难很多。但是,开展操作简单、不需要什么资金和设施设备的教育叙事研究活动,只要中小学教师具备热情与恒心,就完全可以胜任,而且能有力促进教育教学的改善。教育教学研究的下移,实现、促进了教育科学研究的“平民化”。(三)有利于农村教师的成长教育叙事研究能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成长。主要表现于四个方面:1、能促进教师科研意识和素养的形成。通过大量的教学反思、经验总结,农村中小学教师逐步形成了科研意识,具备了一定的科研素养,为以后从事更高效、更复杂的教育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2、能促进教师有效处理师生关系和师师关系。教育叙事研究体现了教师对自己和学生生活世界的关注,于细微处研究并了解学生,更多地与学生对话、沟通、交流,实现了师生双方的深入理解。而且,教师群体也能在交流彼此的心声中得到进一步的理解和感悟,实现共同合作、互动成长。3、能促进教师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哲学。经常开展教育叙事研究活动,必然能促进教师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观点、教育教学哲学。4、能促进教师成就感、使命感的形成。在教育叙事研究过程中,农村教师不断激发出生命的激情和感性的灵光,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全面释放,教育教学效果得到提高,成就感的获得,也必然会促进使命感和责任感的形成。二一年六月九日

小学阅读课题阅读心得体会如何写篇八

小学阅读课题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阅读不仅是传递知识的一种手段,更是培养学生思考、判断、表达等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我参加小学阅读课题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阅读的乐趣,也体验到了挑战和成就感。通过这一课题的学习,我不仅扩大了阅读面,深入了解了更多的知识,还提高了自己的阅读能力。

第二段:提高阅读技能的重要性。

阅读是基础能力,加强或提高阅读技能对学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而学习小学阅读课题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阅读技巧和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发现生活中很多有趣的事情,并能更好地加深对一些课外书籍的了解,提升学习综合素质。在阅读中,不仅需要了解词汇和语法知识,还需要具备思考、推理和表达的能力等,这次小学阅读课题的学习,让我更全面地了解了阅读知识的各个方面。

第三段:如何提高阅读能力。

要提高阅读能力,首先需要多读书,不断积累阅读经验,慢慢增强自己的阅读技能。在阅读之前,我们也可以通过预习来为自己打下良好基础,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同时要注意,在阅读中积累新的语言表达和语法知识,加强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另外,还可以通过辅助工具来提高阅读速度,如定时读,使用字典等。

第四段:阅读的好处。

阅读的好处不仅局限于扩展知识面,更在于能够通俗简单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以及更好的理解他人的想法。阅读可以锻炼我们的语言表达和思考能力,让我们更了解这个世界,也可以改善我们的情感状态,让我们的心灵得到放松和升华。小学阅读课题更是为学生提供了多样性的阅读素材,既有经典名著,也有时下流行的文学作品,丰富了学生的阅读体验。

第五段:结论与展望。

通过小学阅读课题的学习,我对阅读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我将更加热爱阅读,通过不断积累,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更好地拿捏文章的内涵,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面,为自己的发展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作为一名学生,我也会更努力地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的阅读能力,也希望其他小伙伴们也能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阅读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种享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