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福建马术素质教育心得体会总结 幼儿素质教育心得体会总结(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9 09:16:38 页码:14
福建马术素质教育心得体会总结 幼儿素质教育心得体会总结(7篇)
2023-01-09 09:16:38    小编:ZTFB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新福建马术素质教育心得体会总结一

大家好!现在看到土楼就是和贵楼了,座落在云水谣古镇景区内。和贵楼——建于清雍正十年(1732年)。20xx年6月被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xx年7月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楼高5层,前楼高17.08米,后楼高17.95米,面宽36.6米,进深28.6米,每层28间,*1547平方米,建筑面积3574平方米。底层夯土墙厚1.4米,往上逐层收缩0.1米,墙体高厚比例达到13:1,是夯土建筑极限了!是土楼王国最高大方形土楼了!

过去,这里是一片沼泽地——在沼泽地上建高楼!在将近320xx年前技术;这也太不可思议了吧!!天下名楼众多,此楼看来也有其神奇之处喔!待会到里面好好瞧瞧!

(大门)和贵楼名,顾名思义为古训“和为贵”,是优良传统。请看门扇有藏头联:

和亲既康禄,

贵子共贤孙。

古代哲学——富是一般追求!富后还要求“贵和贤”,这些都要建立在——“和”基上,只有在和环境与人际关系下,才可能——健康、富裕、高贵、贤达!

所以,我们通过这副对联可以看出————和贵楼博大与深奥!

(进入门厅)和贵楼大门两扇门板是用可耐火“咬冬木”制成,厚达10多厘米。在门厅正上方,设有三个灌水道。若遇盗匪用火攻门,可灌水灭火。整幢楼底层不开窗,二层只开一条不足20厘米通风口,三层至五层窗洞也是内大外小,防御能极强。

(来到楼内天井)我们迎面看到一块“进士”牌匾。这是清朝道光进士、工部屯田司主事简逢泰*名份,工部屯田司主管天下农垦。简逢泰就是这幢楼主简次屏孙子,自幼聪明好学,12岁考中秀才。据说当年赶考因路途遥远,小逢泰骑在肩上走进考堂门口。主考官在门口观察考生——看他身穿红长衫,头发又结了个辫子,便嘲讽地说:“福建来了只红鬃马”。

小逢泰看到主考官脚上穿着黑官靴,听说主考官是山东人,于是脱口回道:“山东出了个黑脚驴。”

主考官暗想:“好厉害!”接着问:“是你考还是你考啊?你读了多少年书?”

小逢泰说:“可以吗?不多不少读了20xx年。”

主考官看他还是个小毛孩,问:“你今年几岁啦?”

小逢泰回答:“12岁。”

主考官问:“那你一生下来就读书了?”

小逢泰说:“7岁才读书。”

主考官说:那你在胎就读书啦!

小逢泰说:“我读6年,夜读6年,如此不正好20xx年!”

主考官一听,其言在理,思索他骑着而来,担心有,于是说:“你下来向前走三步。”他毫不犹豫地向前走三步。主考官又说:“你后退三步。”小逢泰这时却屹立不动。

主考官问他为何不退,小逢泰回答:“大丈夫有进无退!”主考官拍案,说道:“聪敏好口才!”当场授以秀才。

几年后,简逢泰赴京考得进士,后官至两广分巡道。

对联“贵子共贤孙”果然应验!

(走进楼内院)这是一座“三间一堂式”学堂,供楼内和族里小孩读书用。大家看,左边墙上悬着是当时林森颁发、简羡强立“兴学敬教”牌匾;右边悬着是二十六年十月由侨务会长陈树林赠送、简羡强立“兴学利侨”牌匾。简羡强是什么人呢?他就是长教简氏第19代孙,早年生活艰苦,20岁跟人一起到缅甸谋生,勤劳发家致富,后担任缅甸救济总会负责人、海外侨务会副。他还发动海外侨胞支持祖国,在家乡兴办崇文学校,荣获勋章。1939年,南靖有名匪首张河山带人进了和贵楼,扬言要把楼烧掉。后来,见到林森颁发*牌匾,知道惹不起,落荒而逃。是这块匾保住了和贵楼。

(走到天井,体验“沼泽浮城”)南靖土楼,很多楼都各有各特点?比如说,裕昌楼就叫“东歪西斜”,怀远楼就叫“书香弥漫”。我们今天参观和贵楼,则叫“沼泽浮楼”。

大家在这天井里,不妨试一试,用力跳一跳,似乎整个地面在晃动。谁有兴趣可以跳一下。如果用一根长长铁线,可随意从天井石缝向地里穿*3-4米深(示范),可见地质之柔软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这块方圆3000平方米地是沼泽地,在建房选址时,选基是大事。据说,长教简氏第13世简次屏是个读书人,看到这个地形像肚腰兜,就去请教先生,这位先生说——是块宝地!

但要在沼泽上建楼,当地乡亲都在嘲笑他头脑有问题!这座建在方圆3000平方米沼泽地上土楼,初建第一层时,因负荷过重而下沉,但是简次屏一心要建楼,请来上百个帮工上山砍松木,用20厘米直径*200多根松木,打桩、铺垫,其次,外墙用石砌1米多高墙脚,底层夯土墙厚1.34米,往上逐层收缩10厘米。楼夯筑到4层后停工一年。一年以后,简次屏看楼基稳固,又往上建了第5层。这座“沼泽浮楼”历时三年才建成,耗资15000两银子,竖柱架梁全用人工,体现了能工巧匠艰辛、坚韧和聪明才智!

当然——现在科技这么发达,在海上建城、太空中建空间站都成可能了,说明人类在文明历史长河中,着聪敏智慧和坚忍不拔精神——一定会有类似壮举——不断激励和感染着我们!我们向此楼开基先祖敬礼!

(走出学堂,见到天井中阳井)各位团友,在沼泽地上建造如此高大土楼,一定称得上“世界奇迹”吧!不过,和贵楼除此之外,还有一奇:那就是楼中两口水井。这两口井,相距只有10来米,但水质却截然不同。左边水井,清亮如镜,水质甘甜,可以饮用。而在右边那口水井,却是混浊不清,不能饮用。这两口井被人称为“阳井”。为什么会这样呢?据考证,这两口井泉眼分别位于两条不同水脉,一清一浊,因此会形成“阳井”奇特现象。

(前院护厝)和贵楼——还有建筑上“楼厝环抱一说”

你们看——这是和贵楼前院,也叫护厝,深11米。在我们这个地方,有句谚语叫着:

厝包楼,儿孙贤;

楼包厝,儿孙富。

厝(cuò),闽南大屋,类似北方四合院,叫闽南大厝。护厝是按中轴对称、建在大厝两边厢房。土楼护厝就叫“厝包楼”,而我们刚才在楼里看到*学堂,则叫“楼包厝”。这种“厝包楼、楼包厝”奇特建筑结构,是闽西客家民系文化和闽南福佬民系文化结合,从中还反应出——黄河流域文明到闽海文化变迁历史。

(笔架山)各位贵宾,我们到大门口参观——和贵楼选址很注重自然环境。背虎背岭,门对笔架山。大家看一下远处——像不像“笔架”呢?据说,山上尖峰是简氏族人用畚箕担土,历时三年,一担一担堆积而成。他们认为这样可以使楼里人丁兴旺、人才辈出。过去楼里就出了进士简逢泰、华侨简羡强、时还出了个总司令简国瑞,等等。

(*活动)好,和贵楼讲解到此为止,请大家*活动15分钟,等会我们前往——云水瑶景区参观。

最新福建马术素质教育心得体会总结二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我们现在已经到了福建省内最大的寺庙——泉州开元寺。开元寺占地面积78000 平方米。它规模宏大,构筑壮观,景色优美,曾与洛阳白马寺、杭州灵隐寺、北京广济寺齐名。开元寺初名“莲花寺“,后改为“兴教寺”、“龙兴寺”。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9年)唐玄宗下令全国各州建一座开元寺,遂改现名。

人们常说“自古名山僧占多”,其实是冤枉了出家人。与世无争的僧人隐身在高山峻岭之上,本意是修心养性,却常成为德高望重的高僧,因而山以僧名,闻名遐迩。而泉州开元寺就座落在平平无奇的鲤城区西街,与凡世的隔绝只靠山门前这堵象征性的屏障一紫云屏,这无形中缩短了尘世与佛门的距离。缺少名山大川的陪衬,却多了善男信女的亲近,这就是泉州开元寺的独特之处。

泉州开元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福建省“十佳”风景区,或许大家想知道,开元寺何以能够闻名海内外呢?那就让我们一起慢慢领略、细细品味吧。

眼前这座别致的建筑就是开元寺的山门,也叫天王殿。它建于唐武则天垂拱三年(公元687年),前后已经过几次火灾烧毁与重建,现存建筑是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修建的。大家先请看这石柱:上下端略细,中部较粗,呈梭子状,学名梭柱,据考证为唐朝的石柱风格,年代已十分久远了。石柱上还悬挂有一木制对联“此地方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这是南宋大理学家朱熹所撰,近代高僧弘一法师所写的。它是泉州这个具有浓厚宗教文化色彩的古城风貌的真实写照。分坐在天王殿两旁的是按佛教密宗规制所配置的密迹金刚与梵王。它们怒目挺胸,状极威严,与一般寺庙所雕塑的四大金刚有较大差别,有人谑称它们为“哼哈二将”。

跨过山门就到了拜亭。站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拔地而起的东西塔和宽敞明亮的东西两廊对称地排列在两旁,而我们所在的位置就在开元寺的中轴线上。佛教传入我国巳有一千多年历史,并在中国落地开花,与中国文化融为一体。开元寺的布局就突出了我国古建筑的南面为尊和中轴线为主的特点。

拜亭前的这个大石庭,是个“凡草不生”的拜庭,供古今官民朝拜和活动。每逢农历二十六日,这里人山人海,梵呗声声,一派泉南佛国景象。石庭两边分列着八棵200至800岁的大榕树,阴翳蔽日,盘根错节,增添了开元寺静寂、庄严的气氛。树下排列着11座唐、宋、明时期不同形式的古经幢、小舍利塔,以及两只贔屃。庭中还置立着一座3米多高的石雕焚帛炉,盖钮雕蹲狻猊,炉身周雕幡龙、祥云、莲瓣、蔓草等纹饰,形制优美,雕工精妙。焚帛炉稍后两侧,还有两座南宋绍兴十五年(公元1145年)泉州南厢柳三娘捐建的印度萃堵波的方形石塔,塔上刻有萨锤太子舍身饲虎的故事,是印度教在南宋时留下的痕迹。

在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就是眼前这座大雄宝殿。因传说建殿之时有紫云盖地,所以又叫紫云大殿。大殿上方这块巨匾写有“桑莲法界”四个魏碑风格的大亨,以应桑开白莲之说。早在唐朝初期,泉州已盛产丝绸。这片地原是大财主黄守恭的桑树园,后来捐给匡护大师建寺。关于这件事,有一个很动人的传说:一天,黄守恭梦见有一个僧人向他募地建寺,他说等桑树开白莲花后就献地结缘。几天后,满园桑树果然都开出白莲花,黄守恭深被无边佛法所感动,果然把这片桑树园捐献出来。其实,黄守恭本为乐善好施之人,桑开白莲之说乃是人们敬慕佛祖,附会而成,但这一神奇的传说却为泉州人民所津津乐道,世代相传,因而开元寺也得了“桑莲法界”的美称。

大雄宝殿始建于唐朝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先后经过唐、南宋、元、明几次受灾与重建,现存建筑物是明代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遗物。大殿通高20米,面宽九间,进深六间,面积达1387.75平方米,大殿出拱深远,外观雄浑,保存唐朝宏模巨制、巍峨壮观的建筑风格。

大殿正中供奉的是御赐佛像毗卢遮那佛,汉译大日如来,是佛教密宗的最高神抵。其两旁是五代王审邽修大殿时增塑的四尊大佛,依次为东方香积世界阿閦佛,南方欢喜世界是宝生佛,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北方莲花世界成就佛,合称五方佛,也叫五智如来。这五尊大佛金光闪烁,衣纹清晰,神容慈祥,法相庄严,双手分别作说法、施与、接引、禅定等相,工艺精巧,令人叹绝。五方佛的胁侍有文殊、普贤、阿难、迦叶以及观音、势至、韦驮、关羽、梵王、帝释等诸天菩萨、护法神将共10尊。在大殿后正中供奉着密宗六观音的首座圣观音以及善才、龙女和两翼神态各异的十八罗汉。开元寺历代住持皈宗不一:有法相宗、律宗、净土宗、密宗、禅宗等宗派,而大殿却能保持这种罕见的规制,这既值得夸耀,也是值得研究的。

大雄宝殿还有一个“百柱殿”的雅称。全殿原计划设立柱子一百根,后来因为需要放置佛像和腾出给佛教徒朝拜的地方,便加长了珩梁,减少了立柱,成为86根柱子的“百柱殿”。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右参政、按察使曾樱与总兵郑芝龙重修开元寺紫云大殿时,将其中木柱全部换成石柱。百柱殿的柱子形式丰富多彩,有宋、元、明各时期的海棠花式柱、圆柱、方柱。楞梭柱、蟠龙柱等。尤其是殿后廊檐间那对16角形辉绿岩石柱,雕刻着古代印度和锡兰流传的古印度教大神克里希那的故事和花卉图案24幅,引起中外学者的极大兴趣。它与殿前月台须弥座束腰处的72幅辉绿岩狮身人面像和狮子浮雕,同为修殿时从已毁的元代主印教寺移来的。它们是宋元时期泉州海外交通繁荣发达,中外文化友好交流的历史见证。

最新福建马术素质教育心得体会总结三

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美丽的“榕城”福州,我是旅行社导游。

福州有句古话“左旗右鼓,全闽二绝”,今天,我们就游览这其中的一绝——鼓山。鼓山位于福州东南部,是我省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山,也是省级十佳风景区之一。相传峰顶有一巨石形状象鼓,每当风雨交加,雨水拍打在石头上就会发出“咚咚”像敲鼓一样的声音,因此而名鼓山。还记得昨天我们在厦门鼓浪屿看到的鼓浪石吗?也是因为海浪拍打岩石发出“咚咚”的鼓声而得名的。它们还真是“天设一对,地造一双啊!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在鼓山留下了“天风海涛”的文坛佳话,林则徐也留下了“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的千古绝唱。自宋代以来历代文人墨客在山上留下的摩崖石刻多达480多处,各种字体全有,琳琅满目,犹如一座天然石刻书法宝库,被誉为“东南碑林”。

朋友们,现在让我们进入这满壁生辉的书法艺术殿堂去一饱眼福吧!看!洞口的“灵源深处”4个字是清代住山僧元贤所题,表面文意指示地名,而内在深意却是告诉后人,这一带的题刻是前人心灵深处的感情抒发,是高雅的文化殿堂的展现。

沿着陡峭的石阶而下,大家可以看到周围山势迥异,景色清幽,仿佛到了人间仙境,世外桃源,来深吸一口气,是不是有心旷神怡的感觉呢?

在灵源洞一带最著名的摩崖题刻莫过于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蔡襄的手迹,看这“忘归石”,这也是鼓山最早的石刻。蔡襄是福建仙游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书法家,在他任福州知府时,十分喜欢游玩鼓山,每每流连忘返。有一次,他流连山中美景忘了时间,待从一再催促,才知道天色已晚,于是写了“忘归石”,这3个字已表达自已依依不舍之情。如果待会儿哪位游客留连忘返,也找块石头留下墨宝,那可不行哦!

好了,现在我们在这块岩壁上看到刻有三个大字,谁来念念?这位小朋友说太简单了,是喝水的地方,还问怎么没有水呢?其实啊,这个字不念喝水的喝,为什么呢?听我给你们讲个小故事:相传古时涌泉寺开山祖师神晏法师在此诵经,嫌涧下泉水喧哗,影响诵经,便大喝一声止住流水,从此涧水改道东流,这里的溪涧也就干涸了。所以,这三个字念“喝水岩”。当然这只是民间传说,其实这时的地形按地质学上说是岩层断裂带,由于地壳运动,形成断裂面,地表水沿断裂面渗漏到地下去,当然就没水了,而不是一个人能喝水倒流的。这里到底是有水好还是无水妙呢?历代文人墨客在这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宋代文人徐锡之在他的石刻诗上阐明了观点,看这块石碑上写到:“重峦复岭锁松关,只欠泉声入座间,我若当年待师侧,不教喝水过他山。”他认为此处重峦叠嶂,不可无水,当年要是他在,就会劝法师不要让溪水改道。近代文学家郁达夫到此曾大发感慨,他说“怪他活泼源头来,一去千年竟不回。”我们今日到此,不知大家是否有同感呢?但是,为了弥补这一大遗憾,不知哪位古贤别出心裁,在此石旁题刻“无水亦佳”,真令游客回眸一笑,意味无穷。

鼓山灵源洞一带,石谷深邃,这是地貌上的谷中谷景观。先贤们充分利用这里的石壁题诗刻字,使整个景观得以完整地保留,为鼓山增色生辉!1982年春,刘海粟大师87岁高龄时游览灵源洞,题了“胜于天竺”4个大字,赞美这里的风景和碑林。

朋友们,由于时间有限,还有很多景点没看到。希望大家有机会再到鼓山来,听那没听完的故事,看那没看完的美景,再度分享快乐的一刻!谢谢大家。

最新福建马术素质教育心得体会总结四

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美丽的“榕城”福州,我是旅行社导游。

福州有句古话“左旗右鼓,全闽二绝”,今天,我们就游览这其中的一绝——鼓山。鼓山位于福州东南部,是我省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山,也是省级十佳风景区之一。相传峰顶有一巨石形状象鼓,每当风雨交加,雨水拍打在石头上就会发出“咚咚”像敲鼓一样的声音,因此而名鼓山。还记得昨天我们在厦门鼓浪屿看到的鼓浪石吗?也是因为海浪拍打岩石发出“咚咚”的鼓声而得名的。它们还真是“天设一对,地造一双啊!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在鼓山留下了“天风海涛”的文坛佳话,林则徐也留下了“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的千古绝唱。自宋代以来历代文人墨客在山上留下的摩崖石刻多达480多处,各种字体全有,琳琅满目,犹如一座天然石刻书法宝库,被誉为“东南碑林”。

朋友们,现在让我们进入这满壁生辉的书法艺术殿堂去一饱眼福吧!看!洞口的“灵源深处”4个字是清代住山僧元贤所题,表面文意指示地名,而内在深意却是告诉后人,这一带的题刻是前人心灵深处的感情抒发,是高雅的文化殿堂的展现。

沿着陡峭的石阶而下,大家可以看到周围山势迥异,景色清幽,仿佛到了人间仙境,世外桃源,来深吸一口气,是不是有心旷神怡的感觉呢?

在灵源洞一带最著名的摩崖题刻莫过于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蔡襄的手迹,看这“忘归石”,这也是鼓山最早的石刻。蔡襄是福建仙游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书法家,在他任福州知府时,十分喜欢游玩鼓山,每每流连忘返。有一次,他流连山中美景忘了时间,待从一再催促,才知道天色已晚,于是写了“忘归石”,这3个字已表达自已依依不舍之情。如果待会儿哪位游客留连忘返,也找块石头留下墨宝,那可不行哦!

好了,现在我们在这块岩壁上看到刻有三个大字,谁来念念?这位小朋友说太简单了,是喝水的地方,还问怎么没有水呢?其实啊,这个字不念喝水的喝,为什么呢?听我给你们讲个小故事:相传古时涌泉寺开山祖师神晏法师在此诵经,嫌涧下泉水喧哗,影响诵经,便大喝一声止住流水,从此涧水改道东流,这里的溪涧也就干涸了。所以,这三个字念“喝水岩”。当然这只是民间传说,其实这时的地形按地质学上说是岩层断裂带,由于地壳运动,形成断裂面,地表水沿断裂面渗漏到地下去,当然就没水了,而不是一个人能喝水倒流的。这里到底是有水好还是无水妙呢?历代文人墨客在这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宋代文人徐锡之在他的石刻诗上阐明了观点,看这块石碑上写到:“重峦复岭锁松关,只欠泉声入座间,我若当年待师侧,不教喝水过他山。”他认为此处重峦叠嶂,不可无水,当年要是他在,就会劝法师不要让溪水改道。近代文学家郁达夫到此曾大发感慨,他说“怪他活泼源头来,一去千年竟不回。”我们今日到此,不知大家是否有同感呢?但是,为了弥补这一大遗憾,不知哪位古贤别出心裁,在此石旁题刻“无水亦佳”,真令游客回眸一笑,意味无穷。

鼓山灵源洞一带,石谷深邃,这是地貌上的谷中谷景观。先贤们充分利用这里的石壁题诗刻字,使整个景观得以完整地保留,为鼓山增色生辉!1982年春,刘海粟大师87岁高龄时游览灵源洞,题了“胜于天竺”4个大字,赞美这里的风景和碑林。

朋友们,由于时间有限,还有很多景点没看到。希望大家有机会再到鼓山来,听那没听完的故事,看那没看完的美景,再度分享快乐的一刻!谢谢大家。

最新福建马术素质教育心得体会总结五

清源山位于泉州北郊,故俗称北山;又因峰峦之间常有云霞缭绕,亦称齐云山。面积62平方公里,主景区距泉州城市区3公里。清源山是闽中戴云山余脉,峰峦起伏,岩石遍布盎然成趣,多处胜景天成,为572米,山脉绵延20公里,象形岩石,千奇著名自然景区,有“闽海蓬莱第一山”之美誉,为泉州四大名山之一。

据泉州府志记载,清源山最早开发于秦代,唐代“儒、道、释”三家竞相占地经营,兼有伊斯兰教、摩尼教、印度教的活动踪迹,逐步发展为多种宗教兼容并蓄的文化名山。自古以来,清源山就以36洞天,18胜景闻名于世,其中尤以老君岩、千手岩、弥陀岩、碧霄岩、瑞象岩、虎乳泉、南台岩、清源洞、赐恩岩等为胜。

山门,老君岩的山门,曲尺型的上下两级平台,是阴阳太极八卦的变型图案,正前耸立的这方天然石头上镌刻着“青牛西去,紫气东来”八个篆字,还有这幢以盘根错节为窗饰挂落的石构山门,充满了山野气息,把老子“崇尚自然”的思想烘托得淋漓尽致,令人有进入物外仙境的快意之感。

老君造像,被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是我国道教石刻中独一无二的艺术瑰宝。它刻于宋代,历经千年风雨沧桑,依然栩翎如生,神采奕奕。据清代乾隆年间编纂的《泉州府志》记载:“石像天成,好事者略施雕琢。”说明它是一块形状肖似老翁的天然巨岩,是巧夺天工的民间工匠略施技艺,把它雕刻成春秋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道教开山鼻祖老子的坐像。

千手岩,千手岩又名观音寺,它是因为供奉观音像而得名。千手岩处在清源山的左峰,寺宇红墙素瓦,显得格外清新。大殿正中靠后供奉的是宋代石雕佛教创始人释伽牟尼坐像,石像工艺精湛,惟妙惟肖,是清源山宋代石雕艺术佳作之一。石像前的千手千服观音塑像慈眉善眼,神态极佳。两旁壁上的十八罗汉画像,神态各异,有呼之欲出之感。千手岩寺中常年暮鼓晨钟,香火不绝,寺前苍松翠柏,峰石嶙峋,别有一番情趣。

弥陀岩,是清源山风景名胜区幽谷梵音意境区内的主要景点之一。。过了千手岩,沿古道拾级布上,经振衣亭即到弥陀岩山门,门柱镌有明代书法家张瑞图撰写的一对楹联:每庆安澜堪纵目,时观膏亩可停骖,可见这里是登高望远,把酒临风的好去处。弥陀岩的仿木石构石室,建于元顺帝至正二十四年(公元老派1364)。室内的元代石雕阿弥陀佛立像,就天然崖壁雕凿而成,高5.77米,宽2.5米,头结螺髻,足踏莲花,左手平胸,右手下垂,造型端庄大方,慈祥和善。

三世佛,三世佛并排结咖跌坐于仰覆莲花座上,主像通高约2.5米,左右二像稍低。佛像保存完好,皆为土蕃式样:佛发螺鬓,上置宝严。面相上宽下窄,双耳垂肩,肩宽腰细,均着袒右肩袈,并以袈裟一角搭于左肩上。衣纹用凸雕线条表示,虽历经沧桑而线条依然明显。石像均有圆形头光及身光。中尊为释迦像,又称现在佛。左尊称为药师佛,即过去佛。右尊叫弥陀佛,是未来佛。

舍利塔,1952年在清源山风景名胜区弥陀岩西侧兴建“弘一大师之塔”,塔内安放着大师的舍利子。整座石塔与周围空间、摩崖石刻、环境绿化浑然一体,更显得庄严、肃穆,使前来瞻仰的人们倍生怀念之情。1991年3月公布为福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百丈坪,亦名遵岩、星台岩。位于清源洞东南。《闽书》载:宋高僧可遵所构,其地巨石偃亘,周数百武,故名。历史上曾建有“枕云亭”及3座石塔。明万历间,泉州太守姜志礼书“百丈坪”三个大字,十分壮观。

清源天湖,其内大坝坝顶海拔368米,为双曲石拱坝,坝高30米,坝顶长140米,宽2。8米,总库容11。5万立方米,最大水面12000平方米。清源天湖既是蓄水工程,更是景观工程。大坝雄伟壮观,水面波光粼粼,湖畔山峰林木倒映湖中,蓝天白云,湖光山色,交相辉映。

明代石室,矗立在天柱峰上的瑞像岩石室,创建于宋元祜二年(公元1087年),初为木构,明成化十九年(公元1483年)改为仿木石构建筑。石室内的宋代石雕释迦瑞像,以天然崖璧雕凿而成,高4。62米,宽2米,作立状。佛像庄严大方,端庄慈祥,雕工精湛。穿过石室左侧的崖洞,豁然开阔,只见三块巨石恰似三条大蟒蛇,伸头出洞,故谓“三蟒出洞”。古时在山崖的平台处,建有“望州亭”,可俯瞰古城胜景。崖璧上显眼的“忘归”石刻二字,道出了如此美妙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使人流连忘返。

灵山圣墓,中国现存最古老、最完好的伊斯兰教圣迹,在清源山风景名胜区灵山景区内。唐武德年间(公元618-626年),穆罕默德遣四贤徒来华,一贤传教广州;二贤传教扬州;三贤沙仕谒、四贤我高仕传教泉州,卒葬灵山。葬后是山夜光显发,人异其灵圣,故名曰圣墓,山曰灵山。

最新福建马术素质教育心得体会总结六

20__年1月26日,我们一家驱车前往深圳市,福建云水谣古镇是我们途中的第一个景区。

我们先来到了云水谣古镇的一座很有名的土楼————和贵楼。

和贵楼,顾名思义就是劝人以和为贵,因为一座土楼就像一个大家庭。它最鼎盛时,曾住过300多人,同在屋檐下,以和为贵显得至关重要。

和贵楼建于1732年,清朝。楼高21。5米。不要小看这21。5米,它可是一个世界之最。21。5米的和贵楼是所有已知的福建土楼中最高的楼。它的建筑面积达6450平方米,墙体上薄下厚,最厚处竟达1。5米。

和贵楼还是动画电影《大鱼海棠》中的取景地呢!难怪,我觉得这样绕成口字型的土楼挂着灯笼那么眼熟。土楼里的热心居民说,五楼的南边第二个房间就是《大鱼海棠》中湫的家!

我们爬上土楼,寻找湫的家。土楼已经很老旧了,我感觉我每走一步,土楼都在摇晃,好像随时要塌掉一样。上了五楼,我们连北都找不着,更别说找南2了。我趴在一家的窗户上往里看(因为门锁着),发现里面其实非常破旧。许多人家绿色门都锁着。我们没有找到湫的家,有点遗憾。

从和贵楼上下来,我发现了两口井。它们的水质截然不同:一口井里的水清亮如镜,水质甘甜,可以饮用;而另一口井的水却是混浊不清。这两口井被人称为阴阳井。据专家考证,这两口井的泉眼分别位于两条不同的水脉,一清一浊,因此才会形成阴阳井的奇特现象。

出了和贵楼,我们直奔第二座有名的土楼:怀远楼。

在前往怀远楼的路上,我遇到了好几棵百年榕树,最老的有600多岁呢。

沿途遇到一条小溪,上面搭着好多块方方正正的平整石头,排得整整齐齐,踩在上面,可以通到对岸。这让我想起了课文《搭石》。我在上面走了好几个来回,好好体验体验走搭石的感受。

走了两公里,终于来到了怀远楼。怀远楼建于1905到1909年,清朝。它占地1384。7平方米,建筑面积3468平方米。和和贵楼不一样的是,它是双环圆土楼。楼高13。5米,四层,每层34间。我们没有爬上怀远楼。

我参观了动画电影《大鱼海棠》的取景地兼5a景区,这个上午挺有意义!

最新福建马术素质教育心得体会总结七

福建省闽中山水奇秀以武夷山为第一,而武夷之魂在九曲溪,九曲溪澄澈清莹,经星村镇由西向东穿过武夷山风景区,盈盈一水,折为九曲,因此得名。

九曲溪发源于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桐木关的西北角,全长62.8公里,流域面积(汇水面积)526平方公里,自西向东流至武夷宫汇入崇阳溪。

526平方公里的流域面积列入自然保护区范围的有125平方公里,列入风景名胜区范围的有37平方公里,以及九曲溪生态保护区364平方公里。

武夷宫前,睛川一带为一曲。

一曲就在九曲溪的最下游景色畅旷豁达,附近有大王峰、幔亭峰、狮子峰和观音岩。

大王峰雄踞溪北,摩霄凌云,雄伟壮观,为武夷36峰之首。

山峰顶大腰小,四周崖壁如削,唯有从峰南一条裂缝中攀援木梯才能到达峰顶。

登顶四望,武夷36峰皆朝拱此峰,俨然“王者到尊”,难怪古人云:“不登大王峰,有负武夷游”。

与大王峰相连者是幔亭峰,这里有一块叫汉祀台的方石,据说是汉武帝遣使臣来此祭祀武安君之处。

主要景点有:大王峰、幔亭峰、铁板嶂、水光石等;

右折,从浴香潭北上,是为二曲。

二曲一段幽深险峭的峡谷,武夷36峰中最迷人的玉女峰就在二曲西侧,与大王隔溪相对伫立在溪水旁。

玉女峰南边有武夷山胜景“一线天”,它在灵岩伏义洞深处。

主要景点有:玉女峰、仙榜岩、仙馆岩等;

经雷磕滩,溪水折而向南,形成一人湾环,是为三曲。

三曲南崖的小藏峰有闻名于世的“架壑船棺”。

据考证,船棺大约出自距今3400多年前的青铜器的时代,它是古越族人的一种葬俗。

架于千仞绝壁之上,未知是如何架上去的,谜也。

主要景点有:小藏峰、仙游岩、升日峰等;

由卧龙潭,向北至古锥滩,为四曲。

四曲胜景是隔溪对峙地两座巍巍巨岩,东为在藏峰,西为西钓台。

然大藏峰横空盘立,倒影碧波,飞翠流霞。

巨岩、幽洞、深潭。

是大藏峰的三绝。

西钓台临溪而立,形如一仙翁在溪边垂钓。

主要景点有:大藏峰、仙钓台、御茶园、小九曲等;

从题诗岩、小九曲北上至平林渡口,是为五曲。

五曲是九曲中最为开阔的地方,这里有林木葱郁的平林洲,洲上有隐屏峰、接笋峰,玉华峰等名峰。

隐屏峰下有著名的紫阳书院,是南宋理学家朱熹讲学处。

玉华峰与隐屏峰相峙而立,风姿独秀。

在隐屏峰之西有断续三霍截的接笋峰,峰下有“铁象石”,这里是进 入茶洞、攀登接笋峰门户,在峰顶可见天游峰瀑布。

在五曲“接笋峰”和六曲“仙掌峰”之间有“云窝”。

这里依崖临水,奇石盘错,每当晨昏,云雾飘泊。

主要景点有:云窝、武夷精舍、茶洞、隐屏峰等;

由此经北至老鸦滩为六曲。

六曲是九曲溪中最短的一曲,但其景色又为最胜,被称为“武夷山第一胜地”的天游峰即在此。

天游峰高出群峰,巍然耸立,峰顶常有云雾弥漫,登峰顶,犹如天上游,故名。

峰顶有一览亭,纵目四望,溪、山全势一览无余。

这里也是观云海、看日出的最佳处。

六曲北岸苍屏峰下有水流迅疾的“松鼠涧”。

沿溪上行500米即可到达武夷洞天佳境的桃源洞,宋代陈石堂、吴正理等曾隐居在此。

诸曲唯此曲行程最短。

主要景点有:天游峰、晒布岩、仙掌峰、响声岩等;

经老鸦滩,至百花庄附近的獭控滩,是为七曲。

七曲其北岸有武夷山风景区最高峰——三仰峰,海拔754米。

在峰顶四望武夷全景,座座山峰皆翘首向东,千山万壑尽皆匍匐脚下。

主要景点有:三仰峰、天壶峰、琅岩等;

芙蓉滩东西为八曲。

八曲水天空阔,碧水中怪石争奇斗巧,有上水狮石、下水龟石等石景。

此曲有“水上动物园”之称。

主要景点有:上水狮石、上、下水龟石、象鼻岩、骆驼峰、猫儿石、海蚧石等;

从幛岩附近的浅滩至齐云峰下的星村镇,是为九曲,九曲尽头是星村,放眼四望,平畴沃野,豁然开朗。

主要景点有:齐云峰、白云岩、双狮戏球石等。

自崇桐公路开通后,游古人游九曲溪,是从武夷宫按曲序逆流而上。

武夷宫前,晴川一带为一曲,从此逆流而上直至齐云峰下的星村镇,是为九曲。

沿途无处不成景。

所乘之舟为8~9根去皮毛竹烤后扎成。

吃水浅、浮力大,游人乘坐安稳舒适,视野开阔,可见山景,能赏水色,漂流而下,当地人又把武夷山称为"四菜一汤",这起其中的"一汤"代表的就是九曲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