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调研官僚主义事例心得体会 官僚主义案例分析(八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9 05:08:43 页码:7
调研官僚主义事例心得体会 官僚主义案例分析(八篇)
2023-01-09 05:08:43    小编:ZTFB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关调研官僚主义事例心得体会一

一、xx村发展的现状

1、基本村情现状。xx村位于xx县xx镇北部,距镇政府约30公里,距县政府约88公里,是典型的偏远高山村。版图面积约70平方公里,由过去的4个村和1个林场合并而成,全村旱地4426亩,水田325亩,共有5个村民小组。xx村村内主要资源有闪长岩、石煤、黑板石、魔芋、猕猴桃、蜂蜜和烟叶等。

2、贫困人口现状。全村共340户,1339人,其中户口在本村但早已在外地安家约300人,实有劳动力825人,贫困人口177户673人,贫困人口超过50%。在贫困人口中五保户20人,低保户86人。可以说,留在村里的大多是贫困户。根据走访了解到的情况,除了35户烟农收入较为稳定外,其他贫困家庭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

3、基础设施现状 。xx村交通不便,全村水泥路9公里,通组公路60余公里,路面较差,遇到雨天,大多数道路无法通车。村民居住分散,除2家房屋是新建的两层小楼外,其他农户房屋均是土坯房,居住条件极差。村内无学校,孩子均在外村和镇上上学,目前有8名在读大学生和6名高中生。村内无卫生室,村民看病去30公里外的xx镇,因交通不便,很多村民小病都是能忍则忍。村党员活动中心是4间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土墙房,办公环境差。因环境限制,该村电力资源短缺,经常晚上供电,停电的情况时有发生。当前没有网络,很多地方没有手机信号,通讯极其不便。

4、产业发展现状。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以种烟、种粮、发展林特产业和打工为主,20xx年人均收入4242元。烟叶种植是该村主导产业,在烟叶公司支持下,种植面积达到850亩,有烤房22座。由于条件所限,招商引资相对困难。20xx年引进一家石材加工厂,因交通不便,运输成本高,目前处于停产状态。

5、基层组织现状。xx村现有党员22人,村两委班子5人,年龄结构较为合理,但村支书、村主任、村会计3人长期不在本村居住,村妇联主任是一名20多岁年轻女性,很少参与到村集体事物中来,村两委作用的发挥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

二、市质监局帮扶的情况

1. 加强领导,组建帮扶工作机构。市委政府“精准扶贫”活动专题工作会议召开后,市质监局迅速成立了以局长曾勤为组长,局班子成员,各分局局长及直属事业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迅速召开专题会议,制定 “结穷亲、帮穷户、拔穷根”精准扶贫工程实施方案,同时成立了以党组成员、副局长欧阳华同志为队长,抽调6名同志为成员的“精准扶贫”工作队,为“精准扶贫”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2、走访调研,摸清村内基本情况。我局扶贫工作队迅速深入联系村逐户走访,全面调研。工作队员共驻村180人次,走访入户80%以上的村民及所有贫困户家庭,先后4次与xx镇党委政府领导座谈商讨xx村扶贫计划, 5次召开村民大会,详细了解xx村的基本情况,并将走访了解的详细情况归类建档。通过调查,在177户贫困户中,有烟农35户,全家在外打工6户,仅留老人在家23户,伤残户3户,老年户3户。经统计,需要重点帮扶的困难户共96户354人,致贫的主要原因是劳动力不足,同时村民思想保守、缺乏技术和资金。通过走访调查,确定了扶贫的重点对象,真正做到底数清、问题清。在走访过程中,工作队员积极宣传党的惠民政策,争取村民对 “精准扶贫”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为下一步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3、明确职责,全员参与结对帮扶。按照市委政府“干部包户(人)”的要求,结合贫困村的实际,建立了县级领导干部包户和一般干部包人责任制。我局县级干部13人,帮扶13户共计48人,一般干部206人,共计帮扶81户306人,剩余贫困群众由工作队兜底帮扶。任务确定后,通过春节慰问、组织活动等方式,组织干部职工分批前往xx村,走访、慰问、帮扶困难户,为各户脱贫致富出谋划策。其中在20xx年春节前夕,局党组成员以及二级单位负责人走访慰问了该村老党员和一批困难群众,共计为该村177户结对帮扶户提供了价值1.2万元的慰问品,同时为14名在校高中生和大学生每人提供500元的助学金,支持他们克服困难完成学业。

4、结合实际,帮助制定脱贫计划。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产业扶贫是村民彻底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经实地走访,该村蜜蜂养殖、猕猴桃和中药材种植有一定的产业基础。目前有30余户村民散养蜂蜜200多箱,但缺乏技术和龙头企业带动,蜜蜂养殖未能形成规模,产量也较低,多数蜂蜜养殖户年收入只有100多元。该村地处高山,很适合猕猴桃生长,已有几户村民正在发展猕猴桃,其中村主任朱磊建有60亩猕猴桃基地,其中20亩已挂果,年收入超过10万元。通过调查,后与村两委沟通,决定以产业扶贫为主导,将蜂蜜养殖、猕猴桃和中药材种植作为该村新的经济增长点,予以重点扶持,做到户户有产业,人人能脱贫,同时联系龙头企业,帮助建立产业合作社,推行“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以产业扶贫彻底实现脱贫致富。为加快发展壮大猕猴桃产业,局主要领导专程赴全国最大的猕猴桃基地——陕西省眉县考察猕猴桃标准化示范县建设,了解猕猴桃的种植、加工、储藏、销售、发展前景等情况,帮助xx村制定了科学、详细的猕猴桃产业发展计划。每亩猕猴桃年产3000-5000斤,每斤2-3元,每户种植3-5亩,可收入1-2万元。力争通过5年努力,该村猕猴桃发展至500亩,收入达到200万元。为发展蜂蜜产业,我们先后5次到湖北神农蜂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调研,得知当前新的养蜂技术每箱年产50公斤左右蜂蜜约800-1000元,且在第二年1箱蜜蜂可分箱为3-4箱,第三年可分箱到十几箱。1箱蜜蜂在第二年经分箱后年产值可达到3000-4000元,第三年分箱后的收入可达一、两万元。同时,该产业对劳动力要求不高,属于“懒人”产业,老弱病残均可发展。我们将了解到的信息及时该村两委沟通,帮助该村成立了蜜蜂养殖合作社,与湖北神农蜂语公司签订合作协议,争取在2-3年将该村蜜蜂发展至1000箱,年收入达到80万元。

5、筹措资金,启动扶持产业发展。为加快xx村脱贫步伐,市质监局通过多种渠道筹措资金。年初,局党组号召全局干部职工每人集资捐款400元,共募集到9万多元启动蜜蜂养殖产业,计划为110户困难村民每户免费提供1箱蜜蜂。我局已与湖北神农蜂语公司签订合作协议,由神农蜂语公司提供蜜蜂种群和技术指导,近期已有6箱蜜蜂送到村民手中。为改善该村医疗卫生条件和产业合作社的发展,局党组计划每年想办法筹措一定的资金,支持该村“一中心三室”建设(党员活动中心、产业合作社办公室、卫生室、文化室)。目前已筹措10万元资金,计划为该村村民每户提供1亩猕猴桃苗木,并聘请陕西眉县的技术人员,定期为该村猕猴桃种植户提供技术指导。

6. 广泛动员,邀请企业参与扶贫共建。扶贫是一项社会责任,我局积极动员企业参与共建,借助企业的资金、市场,帮助联系村脱贫致富。经沟通,目前已有湖北世纪中远集团、十堰福堰钢铁公司、葛洲坝公司十堰办事处、湖北帕菲特工程机械公司、湖北神农蜂语公司、十堰海亿魔芋食品公司以及市液化气公司等8家企业愿意参与到xx村的扶贫工作中来。其中,湖北神农蜂语公司已先后2次派技术员前往xx村讲解传授蜜蜂养殖技术,葛洲坝公司十堰办事处愿意为xx村移民搬迁工程免费提供水泥100吨。

三、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

1、村民素质不高。在扶贫开发之中,劳动力资源是最关键、最活跃的因素。但xx村村民文化素质低,思想保守,给精准扶贫增加了难度。目前有一定能力的已经迁出村外,年轻人常年在外打工,留守的多是老、弱、病、残、小,劳动能力有限,无法有效参与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导致贫困村缺乏“造血”功能。

2、资金投入不足。是极度贫困的村庄,需要建设的项目多,需要扶持的资金多。该村一直致力打造的猕猴桃产业,200多亩土地流转已经到位,但前期每亩近3000元基地建设费用成了门槛,村民缺乏资金投入,只能望地兴叹。目前政策扶贫资金有限,村民自筹资金无来源,帮建部门零基预算,也无资金投入。加之农业产业投入大、周期长,市场风险也很大,村民无法承担投入成本,资金制约成为扶贫的最大障碍。

3、技术服务不够。xx镇党委政府及xx村两委十分重视产业发展,先后发展了烟叶、魔芋、猕猴桃、蜜蜂养殖、玄生种植等产业,只有烟叶公司技术服务到位,发展较好。可烟叶种植面积900亩已基本饱和,无发展空间。其他产业发展水平仍然较低,村里曾大力发展中药材——玄参,因村民缺乏种植技术,辛苦一年,收入不及成本,加之缺乏龙头企业兜底,结果村民都放弃了玄参种植。村里还发展过莲藕、核桃、魔芋等产业,但都是原始的粗放经营,广种薄收,陷入停滞状态,根本问题是缺乏技术指导。

4、联动帮扶不力。xx村贫困面大,返贫率高,每年因灾、因病、因学等原因当年返贫的人口居高不下。加上缺项目、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扶贫攻坚任务非常艰巨。目前市委政府安排我局和浙江海天建设集团共同帮扶xx村,我局也积极争取其他8家企业从不同层面参与到xx村扶贫中来。但总体感觉是企业积极性不高,特别是市里统一安排的浙江海天建设集团至今还没有实质性行动,社会联动帮扶的效果也不是太好,单靠一个部门的力量难以完成艰巨的脱贫任务。

四、今后扶贫的主要措施

1、结对帮扶增强干部责任。今后认真贯彻落实市委政府“结穷亲、帮穷户、拔穷根”精准扶贫精神,扎实开展“双包双建双带双促”活动,细化干部一对一帮扶的任务,强化干部责任。加强督导检查,督促帮扶干部与包联户沟通联系,有针对性地制定贫困户脱贫计划。建立考核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减贫项目精准,帮扶措施精准,帮扶效果明显。

2、资金帮扶增添基础设施。市质监局将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通过多种渠道筹措资金,帮助xx村启动 “一中心三室”建设,改善村两委办公条件,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积极争取政策扶贫资金,协调相关单位,逐步解决道路交通、供水、供电、通信等设施问题,从根本上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

3、产业帮扶增加农民收入。帮助贫困户因地制宜地选择产业,重点发展蜜蜂养殖和猕猴桃产业,帮助群众连片规划建设,着力优化品种,努力提升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经营水平,尽快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在此基础上引进企业拉升产业链,提升产品的附加值,提高质量和效益,增加村民收入。帮助xx村建立蜂蜜合作社,通过合作社与龙头企业合作,发展壮大蜜蜂养殖产业。帮助发展猕猴桃产业,免费提供猕猴桃树苗,力争在明年春季推广种植200亩。事先做好与十堰市新合作超市沟通合作,开辟猕猴桃销售渠道。

4、联动帮扶增进村企共建。结合xx村实际,引进符合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通过村企合作,互助互动,借助企业的技术、资金,壮大产业规模,拉长产业链,降低农民发展产业遇到的市场风险,实现互利共赢。计划引进猕猴桃、魔芋、蜂蜜产业龙头企业各一家,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合作社发挥作用。同时争取市文明办等有关部门,大力开展结对共建美丽乡村和“两创”(创文明新村、创“十星级文明户”)活动,加快建设文明新村。

5、迁移帮扶增快脱贫进程。积极争取政策支持,以居住在高山、边远以及水电路不通、资源匮乏、灾害频繁、生存环境恶劣的贫困户为重点,实行生态搬迁工程,解决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的问题。目前该村已规划两个搬迁安置点,有18户村民有搬迁意愿。通过搬迁让村民集中居住,同时配套基础设施,从根本上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6、教育帮扶谨防代际传递。积极开展“雨露计划·金蓝领”助学培训,以贫困家庭“两后生”职业技能培训和农村劳动力短期就业创业技能培训为重点,鼓励村民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贫困劳动力技能水平和新生劳动力的能力素质,为扶贫攻坚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为防止出现因学返贫的情况出现,市质监局继续对该村在校高中生和大学生进行助学帮扶,帮助学生完成学业,增强致富能力,巩固扶贫成果。

五、扶贫工作的几点建议

1、加大规划统揽力度,提升精准扶贫效率。农业产业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一县一业,一乡一品的规模化种植、养殖和经营是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有效手段。虽然秦巴山区地形复杂、气候各异,动植物品种多样,难以形成大规模的经营,但结合实际分片进行规划,以几个乡镇或几个村为单元,明确产业方向,形成适度规模的“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还是切实可行的。如xx镇周边乡镇,或xx村及周边几个村,都发展弥猴桃,形成规模,集约化经营,这样就可以降低生产、销售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价值。因此,建议市级统筹指导,县乡科学规划,分片区对产业发展、道路交通、村级公益设施进行规划,以提高扶贫效率。

2、加大资金捆绑力度,提升整体发展能力。扶持资金数额决定扶贫计划任务的落实,没有资金投入,任何规划、计划都是空中楼阁。如果仅靠帮扶单位支持,难以完成艰巨的脱贫目标。现在xx村到底能投入多少扶贫资金、项目资金,村集体和帮建单位都不清楚,计划干多少事,心中没底。建议根据市、县扶贫规划,将政策扶贫资金、有关项目资金等计划下达到乡、下达到村,加上帮建单位扶持资金、社会捐献资金、村级组织自筹资金等,将所有资金捆绑使用,有计划的谋划、规划,每年干几件大事、实事。

3、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提升自我造血功能。当产业扶贫项目确定之后,农民急需的是科学种植、养殖技术,可这些技术大多数帮建单位是无法提供的。当前xx村蜜蜂养殖、弥猴桃种植,需要培养几户技术带头人。建议市、县牵头,安排农业、林业、畜牧、科技等部门技术机构或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分门别类地组织在相应片区开展相关实用技术培训,村级组织组织产业对口的农户参加,以提高其创业能力和技术素质。

4、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提升模范带动作用。贫困村的脱贫致富,村级组织,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及两委班子成员发挥着关键作用。xx村党支部书记明平涛坚决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带领村民自力更生,新修公路,发展产业,收到一定的效果。但要想彻底抓好精准扶贫工作,必须进一步加强村党员干部和致富能人的培养、挖掘工作,力争培养一批年青有为、敢想敢干、勇于开拓的党员干部和致富能手,形成有凝聚力、有战斗力的致富创业团队,带动贫困村脱贫致富。

5、建立综合协调机制,形成扶贫帮建合力。精准扶贫涉及多个单位,如乡镇党委政府、村级组织、帮建单位、帮建企业、产业合作社等,结构较为复杂,甚至各有各的想法和计划。如果职责不清,任务不明,各自为阵,就会大大影响扶贫效率。建议建立和完善协调机制,明确主导单位和责任主体,分解具体任务,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会加速脱贫进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关调研官僚主义事例心得体会二

尊敬的领导:

为了推进专业建设更加符合社会产业结构调整及未来发展趋势,进一步加强校企联系,学习贵单位的管理模式,调查企业用人要求及中职毕业生培养目标达标情况,推动国家中职示范校机电应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我校机电应用专业调研组拟到贵单位开展调研工作。现将有关事项函告如下:

一、调研时间年月日

二、调研内容1. 2. 3. 4.

三、调研工作安排1. 与调研单位人力资源部门和汽车专业人员进行访谈交流;2. 发放调研问卷;3. 回收问卷。

四、调研小组组长: 成员: 衷心感谢贵单位的大力配合。

x学校

年月日

有关调研官僚主义事例心得体会三

成都市各工业(产业)园区、开发区及相关园区:

为进一步了解成都市各园区产业规划、入驻企业专业人才需求,尤其是重点企业人才需求结构,以便做好学院专业结构调整和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为企业输送专业对口的合格人才,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现由学院组织相关人员对成都市各园区开展调研,现将有关事宜函告如下:

1、调研方法

本调查采用面访调研方法,采用上门拜访形式进行。

2、调研时间

10月12日---11月30日

3、调研人员

各教学单位专业负责人及相关人员。调研人员同时持此公函及相关身份证明,本公函可在学院官方的网站查询

xx职业学院

有关调研官僚主义事例心得体会四

调研报告讲求事实。它通过调查得来的事实材料说明问题,用事实材料阐明观点,揭示出规律性的东西,引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调研报告的基础是客观事实,一切分析研究都必须建立在事实基础之上,确凿的事实是调研报告的价值所在。因此,尊重客观事实,用事实说话,是调研报告的最大特点。写入调研报告的材料都必须真实无误,调研报告中涉及的时间、地点、事件经过、背景介绍、资料引用等等都要求准确真实。一切材料均出之有据,不能听信道听途说。只有用事实说话,才能提供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方法,研究的结论才能有说服力。如果调研报告失去了真实性,也就失去了它赖以存在的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下面是应届毕业生网小编收集整理的调研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欢迎借鉴阅读。

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县委关于扎实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总体部署,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根据xx党委、政府的安排和要求,我对xx村村情进行了实际调研。为了掌握村里在组织建设、农民思想状况和文化程度、村集体经济收入以及道路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等各方面的具体情况,我采取与村干部座谈会、实地考察、走访农户等形式,深入开展调研活动。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xx村基本情况

xx村位于东部川区,全村共有5社135户540口人,其中贫困户44户,五保户2户,贫困人口168人;耕地面积3685.43亩,其中川地1528.62亩,山地2156.83亩,人均耕地6.82亩(川地2.83亩、山地3.99亩)。该村地处灵新路沿线,距离街道约2公里,位于达溪河川区,自然条件较差,基础设施滞后,生产生活条件极为不便。

1、村组织建设情况

xx村“两委”班子成员共8人,其中村党支部书记一人,村委主任1人,村党支部副书记1人,委员8人,计生专干1人,平均年龄45岁;文化程度:大学文化1人,高中文化1人,初中文化6人。全村党员人数共有43人, 其中流动党员10人,其中困难党员6人。村的党组织及村的行政管理组织基本健全,能够正常开展党组织活动及村务管理工作。

2、劳动力资源状况

全村共有劳动力184人,其中男103人,女81人。劳动力中小学文化程度者居多。今年外出务工者53人,42人从事建筑行业,11人从事服务业,年人均收入1.8万元。留守劳动力基本从事传统的种植业和养殖业,养殖业效率下滑。

3、农村经济发展情况

全村以种植业、劳务输出为主导产业,主要种植豆类、小麦、玉麦等作物,饲养牛、生猪、家禽等。近年来,由于党的政策好,落实到位,加之上级党委和政府的关怀,该村在基础设施上有所改善,全村各社都通有有线电视,自来水入户率达到30%以上,有四社已经通了硬化路面,医疗卫生室1所,村级活动室1所。20xx年底,xx村种植业收入占经济总收入的54%;养殖业收入占经济总收入的19.4%;二三产业收入占经济总收入的26.5%。从产业比重看,xx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种植业。而外出务工人员及从事二、三产业者,养殖业者偏少,经济收入来源单一,经济总量偏小,贫困面较大。

种植业:xx村种植业主要以玉米等经济作物为主,年均种植玉米2360亩,占全村耕地总面积的83%。另种植少量小麦、豆类、蔬菜约477亩。

草畜产业:目前,全村共有牛存栏112头,户均0.8头;羊存栏240只,户均1.7只;猪存栏30头。

4、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全村5个社133户通电;由于该村自然条件所限,群众用水均在各社建有饮水池,全村于20xx年两社接通自来水;通讯设备基本普及,全村现有固定电话12部,移动手机150部;“村村响”工程覆盖全村;全村尚有纯窖洞住户8户,21人,22孔;有房有窑洞户36户,132人,房屋间数130间,窑洞37孔;纯土木结构房屋户数34户,130人,194间;纯砖混结构房屋户数15户,72人,104间;楼房户数1户,1人,四间;彩钢房户数2户,6人,4间。

5、公共服务设施

村部建筑面积七间105平方米;目前村级卫生所、文化广场等配套设施基本齐全。

贫困现状:(20xx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不足3826元的贫困户44户,涉及人口168人,贫困面居全乡偏中水平。全村享受低保政策的农户有32户116人,社会保障水平远不能达到群众的期望值。全村现有60岁以上老人68名,全部享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每人每年可领取养老金660元。)

6、计划生育工作情况:全村计生人口500人,共有育龄妇女89人,其中无孩6人,一孩40人,独生子女户3户,二孩44人,二女户10户,多孩12人。落实节育措施89人,其中放环31人,结扎58人。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xx村在目前的发展过程中,主要存在着以下困难和问题:

一是该村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作为主要经济来源,但由于自然条件所限,山地、台地、陡坡地居多,机械化程度低,土壤品质差,水土流失严重,广种薄收的现象比较突出,玉米亩产量约500公斤左右,小麦亩产量不超过220公斤,种植业经济效益微薄。群众养牛多为耕役用,黄牛品质差,黄牛养殖以散养居多,饲养方式比较粗放,年出栏量偏少,未形成规模,经济效益及不明显。

二是由于该村地处偏僻,全村总户数仅为133户,并且人户分离户居多,人口稀少,项目建设很少涉及,致使全村基础设施建设因资金短缺、条件太差而长期停滞不前,目前村社道路全为土路,且沟壑纵横,溪流蜿蜒曲折,地形复杂,遇阴雨天气群众出行困难,全村房屋大部分系80年代土坯房,年久失修,抗灾害度较差。

三是由于该村位于偏僻山区,环境封闭,对外交流机会少,信化工程难以落实,群众思想保守,安于现状,脱贫致富的欲望不强,人口文化素质相对较差,青壮年小学文化程度者占80%;对新生事物接受能力低,缺乏致富技术,这些问题直接制约着村域经济的健康向前发展。随着近年来国家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深入实施,以及我乡牛产业发展的进一步推进,少部分农户已通过发展养牛业自力更生,提高了生产生活水平,实现了脱贫致富。但大部分群众目前家庭经济状况需要进一步改善。水自然灾害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障碍,突发性暴雨和洪水给群众造成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姚家湾社全社有纯山地530亩,全社有5户25口人全住半山腰,饮水、生产、生活、文化教育、政策落实难以发展,水土流失浪费资源,人口素质越来越差,如不移民,难以发展。

(二)发展前景和优势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基本条件,提升牛产业。根据该村实际,重点应抓好温棚牛舍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达到户户养牛,乡村道路硬化建设、群众文化活动设施建设,从基本面对群众生活生产现状进行加固和提升,从而为脱贫致富打好坚实的基础。一要提倡和推广温棚养牛,真正做到科学养牛,全面提升经济效益。二要加强村内道路建设,俗话说:“要想富先通路”,要全面提升村内道路建设和外界交通连接建设,促使村内有能力,有资源的农户大力发展运输业,拓宽家庭收入来源。三要加强村卫生所、文化书屋建设,通过配备必须的医疗设备和药品,选用德才兼并的村医,配备专业的农业技能书籍、配备全面的信息传播设备,实现小病不出村就能得到有效医治,知识不出村就能得到深入学习,信息不出村就能得到全面收集的效果。通过上述措施的落实,真正达到改善该村农户生存环境,降低生产生活成本的目的。

2.大力发展养牛业,增加群众经济收入,实现脱贫致富。虽然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牛产业在该村农户经济收入中已经占有较大比重。但目前全村实有5社23户养牛,牛存栏112头,其中基础母牛98头,能繁母牛87头,依然处于“原始”阶段;出售依然单靠上门贩子拉运,农户对周边市场无掌握。因此,要在省、市、县、乡支农惠农政策的引导下,按照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的整体思路,精心组织,科学规划,建立养牛专业合作社,建立完善销售网络。确保产出、销好、收益。同时,要充分利用农闲时机组织村内部分群众外出考察效益养殖学习,解放思想,转变思路,实现规模养殖。

3.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户整体素质,实现小康生活。一要推进基层组织建设,深化“和谐五星”创评活动。将“五星”户逐步将其培养成入党的积极分子,进一步壮大村级党员队伍。同时加大对村上干部和农村党员的培训,使他们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常用的法律法规、致富信息等知识。要持之以恒的把培训农户、提高素质作为治本之策,着力增强农民的致富本领,把简单的“需输血”变为“能造血”。二要通过谈心、交友等方式,向农户讲解知识的重要性和读书学习的必要性,使农户转变观念,重视学校教育,从长远上提高农户家庭整体素质,为全家生活水平的中长期改善打好基础。三要加大种植业、养殖业等各行业实用技术知识的培训,为农户发展多种增收产业、扩大就业渠道提供智力支撑。

三、对策及建议

(一)因户制宜,合理采用增收措施

该村的低收入户,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可造血型”,另一类是“需输血型”。 “可造血型”低收入户是指家庭中有劳动力,有能力通过自身的劳动脱贫。对这类低收入户,主要考虑从就业、创业方面进行帮扶。帮助就业有两种可用形式。1、充分利用本村的种养大户,给予他们更多的优惠政策,增加他们对低收入农户中的劳动力就业帮扶的积极性,让低收入农户中的劳动力能从当地得到稳定收入。这样即帮助了低收入户通过自身劳动解决贫困问题,同时又能促使他们掌握一到两门实用技术,为有条件的低收入户的创业积累经验。2、对外劳务输出,对低收入户家庭中哪些能外出打工,又找不到途径的劳动力,把他们组织起来,根据用人单位的需要进行岗前培训,统一管理、安排就业。“需输血型”低收入户是指家庭中没有劳动力的低收入户。这类低收入户多为“五保户”,还包括部分因“病残”、“因小孩上学”致贫的低收入户,他们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无生存的本领,无经济来源。对这类低收入户的帮扶,着重从政策方面进行帮扶。第一、政府的民政部门要向他们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做到应保尽保,并不断提高最低标准。第二、政府还要通过财政预算、向社会募捐等方式,为他们建立各类生存保障基金,不断提高这部分低收入户的生活待遇和生活质量,让他们“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学有所教”。

(二)积极引导,大力提倡自主创业

继续扩大养殖规模,改进黄牛饲养方式,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品种,不断提高牛产业经济效益。村内80%以上的农户养牛在3头以上。目前该村存栏基础母牛98头,以计划增购能繁母牛50头以上,总体达到能繁母牛150头。按照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的整体思路,建立养牛专业合作社,建成养殖示范点2处,温棚牛舍50栋,完善销售网络。通国家扶持,出台一些行之有效的奖补政策,确保温棚养牛人均年增收3000元。

从长眼看,低收入户的脱贫应以自主创业为主。根据目前现状,帮助低收入户自主创业的最佳办法是“政府投入、农户承包、公司销售”。对一些能够自主创业的低收户家庭,政府要为他们提供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便利的条件,不断提高他们自主创业的主动性。政府应采用优惠的政策,依托本地区的农业企业、种养大户,建立一批种植、养殖小区,将本地区的低收入户集中起来,共同创业,并为他们提供产前的生产资料供应、产中的技术指导、产后的销售等一条龙的高效、优质服务。

(三)积极争项改善基础条件

一是该村3社农田水土流失严重,耕作非常困难,致使产量逐年下滑,争取水保部门分年度列项整修标准化梯田1500亩;二是该村姚家湾社现还居住在山顶,全社7户实际居住不到4户,饮水、生产生活都很困难,积极争取移民搬迁项目。

(四)抓好农业科技文化的培训、推广

一方面加大利用科技文化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力度,要积极推广运用各种集约、高效、节约型农业技术,提高农业资源和投入品的使用效率。如积极推广配方施肥等农业科技实用技术。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农村劳务的开发,全面实施外出打工人员培训工程,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积极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增加农民的收入。

有关调研官僚主义事例心得体会五

当代中国正经历着空前广泛的社会变革,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是摆在我们每个党政工作人员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作为一名老干部工作者深切感到,老干部工作与社会管理创新不仅关联度强而且责任重大,如果能够更加重视和进一步做好老干部工作,调动好、保护好、发挥好广大老干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于不断提升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不断开创社会管理新局面,都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老干部群体是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依靠力量

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根本要义是与时俱进地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在这其中,必须始终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开创社会管理新局面。而那些置身于人民群众之中的离退休老干部就势必成为依靠力量当中的重要力量。

截至20xx年底,霍城县有离退休干部2459名,其中离休干部57名,退休干部2402名。剔除年事已高的离休干部和身体不好以及在外地居住的退休干部800余名,在本县居住还可以参加一定社会工作的老干部至少还有1600余名,而且退休干部的数量每年都是增加的。这是加强社会管理应该充分开发利用的一大块十分宝贵的人力资源。

老干部有着“政治、经验、威望、亲情、时空”等优势。这些老干部大多出生在建国前后,他们受党培养教育几十年,亲身经历过重大社会变革,亲身参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理想信念坚定,对党绝对忠诚。现在他们虽然身不在工作岗位,但心始终没有离开党的事业,时刻都在关注党和国家大事,关注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并且都渴望力所能及地参与一些社会事务,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再尽一份心力,使老年生活更有意义和价值。他们还大都担任过不同层次领导职务,有些还担当过地方、部门和单位主要领导工作。他们善于从规律层面研究思考问题,在解决复杂矛盾和问题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这些老干部在职时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退出工作岗位后仍有着广泛的社会联系,言谈举止有着很强的社会影响力。他们还是令人敬重的长者,是亲朋族友的榜样和楷模。他们对孰是孰非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洞察能力,其亲身经历和丰富实践,是对当地亲人、朋友进行说服教育的生动教材。特别是他们整天生活在社会群众之中,最了解社会舆情,最掌握群众心态,与广大群众有着深厚感情。如果他们从“平民”的角度帮助党委政府做群众工作,势必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老干部退休后也有了充裕的时间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事务管理工作。

二、组织老干部参与社会管理及其创新的基本路径

(一)组织老干部当好“咨询员”,为党委政府建言献策。

老干部群体人才济济,在他们当中有的曾担任各级领导职务,有的曾是各行业各领域的骨干,有的曾是脚踏实地的实干家,应积极组织他们围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文明建设、法制建设等方面开展调查研究,建言献策,为党和政府提供决策参考。近年来霍城县加大了老干部情况通报会、开通了老干部建言献策直通车、定期发放意见建议征求表、组织老干部分层次分领域参观工农业生产建设,极大地提高了老干部建言献策的积极性,他们为霍城县的经济转型、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城镇化建设、交通、水利、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方面都推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得到县委和政府的肯定。

(二)组织老干部当好“宣传员”,宣传党和政府的决策。

老干部在地方工作时间长,有很好的群众基础,有一定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熟悉群众语言,善于与群众沟通。组织老干部担任宣传员,向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群众更容易接受。可以通过他们把党的方针政策更好地传递下去,又把群众的愿望和诉求更好地反映上来,使之成为畅通社情民意、做好群众思想工作的一条重要渠道。

(三)组织老干部当好“调解员”,协助排解社会矛盾纠纷。

社会管理的重点、难点在基层。老干部人脉广、公信度高,有一套做群众思想工作的方法,有些矛盾纠纷请他们出门调解纠纷,群众更易于接受。也可以通过他们的言传身教和咨询点拨,帮助基层干部增强管理社会事务、开展群众工作、激发社会活力、处理各种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本领。

(四)组织老干部当好“监督员”,帮助构建良好社会环境。

有许多老干部还是社会管理领域某些方面的专门人才,不仅乐于、敢于而且善于做社会监督工作。在选拔任用干部、在党风廉政建设、在群众关注的领域等方面都可以聘请老干部担任监督员,多听取老干部的意见,真正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鼓励和支持老干部参加党风廉政和反腐败斗争,认真行使党内监督和民主监督的权利,推进廉政文化建设。通过聘请老干部担任社会监督员、定期召开老干部座谈会征求意见、组织老干部参加视察和检查等有效方式和途径,切实加强对行政执法、社会治安、公共安全、城乡建设及其管理、生态建设、环境保护、民生改善、社会保障等重点领域的监督工作,及时发现并督促有关部门解决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强化管理、改进工作,推动整个社会管理工作朝着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向健康发展。近年来霍城县有百余名老干部被聘请为各个方面和领域的监督员,例如在今年的农村“三资”清查中,许多涉农单位都聘请了本单位的老干部作为监督员:一是通过他们积极宣传清查政策;二是他们在单位工作时间长家底清,在清查时可以省时省力;三是他们已经退了下来,可以放开手脚监督。

(五)组织老干部当好“维稳员”,为民族团结做贡献。

新疆作为少数民族地区,民族分裂和反分裂斗争日益突出,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日益重要。广大老干部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具备的坚定的立场和信念、丰富的智慧和经验、崇高的精神和风范、优良的传统和作风,形成了他们独特的政治优势,他们是在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中一支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可以根据老干部的特长和身体状况,为他们设置政策宣传、信息收集、治安巡逻、结对帮教等岗位,并积极搭建工作平台。

(六)组织老干部当好“辅导员”,关心教育下一代。

老干部与广大青少年有着天然的亲情关系,他们很乐意为下一代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可以依托老干部的“五大”优势,对青少年进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题的思想教育。一是可以聘请老干部担任校外辅导员,利用团队日,定期开展红色传统教育活动。例如霍城县关工委这几年组织老干部进校园开展“讲一讲家乡变化,讲一讲边疆历史,讲一讲老一辈童年”的“三个讲一讲”、“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心向党、讲品德、见行动”为主题的教育活动都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二是开展帮教活动。组织老干部配合相关部门对失足青少年和有劣迹青少年等群体开展“一对一”、“多对一”等形式多样的帮教活动和心理疏导,最大程度地救助边缘青少年。三是配合有关部门净化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组织老干部积极参与与青少年身心和身体健康有关行业的监督工作。四是积极参与家长学校建设。组织老教师积极参与家长学校的建设,提升家长学校的品质,丰富家长学校的内容,提高家长自身素质,促进家庭教育水平的提高。

(七)组织老干部当好“传播员”,弘扬先进民族文化。

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熏陶,使不少老同志们在戏曲、书法、绘画、舞蹈等方面爱好多样,各有特长。近年来如霍城县退休干部冯达、卜照孔、李仰文等老同志书法作品在有关刊物上多有发表和获奖、在各种书画交流中也获得赞誉,激发了很多人学习书画的兴趣。霍城县的老干部摄影班也培养了许多摄影爱好者,他们将美好的事物、改革开放的成果定格在永恒。老干部艺术队排练的舞蹈经常参加群众广场、基层组织建设、三下乡、兵地之间的汇演。老干部合唱团经常参加县上的文艺演出。老干部地方戏曲协会对挖掘、创造、传承、弘扬地方曲艺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这些都对提高群众性文化活动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乡镇调研的时候,了解到很大一部分乡镇的文化站都没有很好地利用起来,大部分时间都是闲置的,究其原因无非是缺少管理人员,经费紧张。这和老年人普遍缺少活动场所又是相矛盾的,可以从住在本地的退休干部中聘请一名老干部来管理,同时以老干部为核心成立一些老年人自管文体协会,再适当地举办一些文体活动加以引导,这样花钱不多还可以用活这个阵地,也满足了老年人的需要。

(八)组织老干部当好“管理员”,帮助做好老年人工作。

霍城县同样存在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而老干部是社会老年群体的中坚和骨干,他们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和生活姿态,在社会老年群体中起着引领和导向的作用,产生着群超效应。在加强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中,应充分发挥老干部在社会老年群体中领头雁和带头羊的作用,把更多的老年人凝聚和吸引在党的周围。一是大力发展老年体育事业。可以老干部为主体,成立老年体育协会,最大限度地动员组织社会老年人参加多样化的体育健身活动,使更多的老年人能够真正增强体质,远离疾病困扰,健康轻松地享受晚年生活。二是大力发展老年教育事业。以老干部为主体,以老干部大学为依托,深度开发老年教育资源,组织引导更多的社会老年人参加学习,不断提升他们的知识层次和思想境界,使晚年的精神生活更加充实。霍城县的老年大学常年开设的班已有7个,但是由于资源和经费的限制,还远远达不到老年人的需求,精品课也不多,今年搬迁至新的活动中心后,给老年大学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空间。三是大力发展老年文化事业。以老干部为主体,以老干部书画、摄影、艺术团等自管协会为依托,广泛吸纳社会老年人中的书画、摄影、合唱、舞蹈艺术等方面的爱好者积极参与其中,使更多的老年人修养心性,陶冶情操,晚年生活更加富有情趣,生活更愉悦。例如芦草沟镇的老干部工作以老干部党支部为核心,以文化室为阵地,成立了书画、舞蹈、合唱、地方小曲等五个老年人自管组织,他们中间的带头人都是老干部,天天都有活动,不仅使老年人积极地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中,还带动了全镇的群众文化生活。

三、充分调动老干部参与社会管理及其创新的积极性

(一)要进一步加强对老干部的教育和引导。

一是在政治上要多关心。落实好老干部阅读重要文件、参加重要会议、听取工作报告等相关制度,使他们及时准确地把握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及重大决策部署,思想观念真正与时俱进。二是在生活上要多关照。凡是政策规定老干部应享受的生活待遇,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凡是干部职工享受的福利待遇,对老干部要优厚安排;要根据老干部实际需要,尽最大可能多办好事和实事,解除他们生活上的后顾之忧。三是在思想上要多沟通。要经常与老干部保持热线联系,及时了解和掌握他们思想情绪的变化和心理活动的脉波,多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使他们心情舒畅地学习、工作和生活。四是在工作上要多请教。要以老干部为师,决策重大事项前要注意倾听老干部的意见和看法,解决复杂矛盾和问题时要请老干部帮助出主意,使老干部切实感受到组织上对他们的厚爱和敬重。

(二)发挥老干部作用要把握二个原则。

一是个人志趣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的原则。在引导老干部参与社会管理工作时应该注意到,老干部发挥作用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局限性。因此,要实事求是,既要考虑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志趣的老干部的特点,又要根据社会需求,不断创新老干部发挥作用的方式,努力把丰富老干部的精神文化生活和发挥老干部作用有机结合起来,调动老干部的积极性,达到两全其美的效果。二是自觉自愿与量力而行相结合的原则。老干部是推动改革、发展和稳定不可缺少的力量。然而,老干部毕竟年事已高,不宜从事高难度的工作,应从实际出发,坚持以人为本,“健康第一”,在老干部自觉自愿的前提下,根据他们的身体情况力所能及地开展工作,利用一切适合于自已情况的方式,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老干部工作部门要做好服务。

一是要合理建立老干部人才资源库。坚持自愿和量力而行的原则,根据精力、专长、志趣等因素进行分类。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就要拿出一支队伍。二是加强宣传,选树典型。要深入总结和宣传老干部参与社会管理及其创新的好经验、好做法,大张旗鼓地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形成正确的舆论和行为导向,激励和引导更多的老干部在参与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为党和人民再立新功。

加强社会管理就是要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因而发挥老干部这个独特的群体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中的独特作用,是摆在老干部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求实创新,拓宽渠道,搭建平台,加强引导,发挥优势,调动各族老干部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积极性,激发各族老干部“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热情,引导广大各族老干部为建设幸福和谐新霍城发挥余热、贡献力量。

有关调研官僚主义事例心得体会六

按照县委组织部通知要求,我镇党委对农村21个党支部发展党员情况进行调研,摸清底数和存在问题,采取全面统计与抽样调查、座谈会与入户访问、典型调研与重点调查相结合的形式,对我镇农村发展党员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基本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镇农村党员队伍的现状:我镇有21个农村党支部,农村党员1373人,其中男性党员1054人,占76.8%;女性党员319名,占23.2%。按年龄划分,党员平均年龄54.5岁。35岁以下的党员173名,占12.6%;36岁至45岁的党员156名,占11.4%;46岁至54岁的党员239名,占17.4%;55岁至59岁的党员158名,占11.5%;60岁以上的党员647名,占47.1%。按文化程度划分,初中文化及以下文化程度的798名,占58.1%;高中(中专)文化程度的504名,占36.7%;大专文化程度的64名,占4.7%;本科文化程度的7名,占0.53%。按从业或流动性划分,在家务农的党员925名,占67.4%;外出务工的党员78名,占5.7%;外出经商的党员5名,占0.4%,其他流出的党员86人,占6.3%。

二、我镇近三年来发展农村党员工作情况 :发展党员坚持标准,保证质量。近年来,我镇党委从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出发,坚持入党自愿,个别吸收的原则,成熟一个,发展一具。坚持把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积极分子吸收到党组织中来,把发展党员工作当成一项经常性的重要工作。每年对农村党支部发展党员纳入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要求农村农技员,计生专干、后备干部、素质较高的能人吸收入党的组织。注重年轻化、知识化和多元化的培养方式,两年不发展党员的党支部,镇党委纳入后进支部管理。发展党员实行公示制,对新发展的入党积极分子接受广大党员群众的监督,不经公示的积极分子一律不发展。2019年以来,我镇共发展农村党员80名,其中35岁以下的青年党员56名,占70%;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村党员45名,占56%;女党员35名,占43.8%;农村经济能人党员6名,占7.5%。

三、近三年来发展农村党员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与解决办法 这次专题调研,全镇农村党员通过经常的教育,管理素质得到逐年提高,能按照党委的要求做好党员应尽的义务,思想上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持一致。但是,对照党委要求,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和不相适应的问题。

(一)农村党员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先锋模范作用仍有一定差距。当前,农村党员纪律观念、大局意识、宗旨意识还比较淡薄,有的党员事不关已,高高挂起;有的党员碌碌无为,思想滞后;有的党员参加组织生活观念较淡薄。农村占多数的老党员身体条件限制,难以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等。

(二)青年党员流动较多。我镇农村党员在家务农925名,占67.4%,其余的基本上是年轻的党员出外务工或经商。在今年推荐年轻党员入村支委班子时,发现年轻有为,思想上进的党员留家的不多。

(三)农村党员结构比例不够合理。一是年龄老化。农村35岁以下党员仅173名,占12.6%,60岁及以上党员647名,占47.1%:二是文化程度偏低,初中文化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党员798名,占58.1%。

四、发展党员工作的对策与措施

(一) 采取灵活多样的学习教育方式,全面提高农村党员的综合素质。一是丰富内容。学习培训要做到“四个结合”,确保“四个重点”,即政治理论与党的基本知识相结合,以《党章》为重点;科技知识与实用技术相结合,以实用技术为重点;法律知识与政策知识相结合,以法律知识为重点;先进性教育和“理想、责任”能力形象教育相结合,以先进性教育为重点。通过学习培训达到增强党性、丰富知识、懂法律、懂技术、想发展、会发展的目的。二是创新方式。首先要走出去学。分批组织党员到农业生产先进地区考察学习,吸收先进单位的经验,达到换脑筋、转观念、长知识、增才干的目的。其次要利用培育科技基地及示范户带,充分发挥典型引路作用。再次要灵活科教方式。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和科普书籍的作用,大力宣传党的政策、法规,大力推广农村实用技术和农村党员的科技至富经验。

(二)加大流动党员管理的力度,提高党建管理工作的水平。面对党员去向难,掌握、管理难,落实、教育难,适应、活动难开展等实际问题。一是认真做好外出党员的管理工作。对外出务工党员由所辖支部建立台帐,澄清去向、流出时间、外出期限、联系方式等,并约定管理责任;对外出务工党员比较集中的,可以建立临时党小组,明确负责人,制定管理办法,加强管理。二是认真做好流入流出地党员管理的衔接工作。双方党支部要相互开具转出和接收的信件、信函,明示责任,避免“挂空”。

(三) 加大优化党员队伍结构的力度,提高党员队伍的战斗力。目前,党员老龄化。党员文化程度偏低是党员队伍缺乏战斗力的主要表现。今后一是加大在年纪轻、有文化、至富能力强的青壮年中发展党员力度,同时注重发展女党员,注重发展在勤劳至富的先进典型入党,以增强党员队伍的活力。二是严格入口,疏通出口,保持党组织的纯洁性。

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不仅靠党的指导思想和路线的正确,还要靠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针对我镇农村党员当前的实际情况,农村基层组织工作任重而道远.镇党委将坚持从实际出发,以改革的精神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现实问题,认真做好宣传党的政治主张和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扩大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队伍,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有领导、有计划地发展农村党员,使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充满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有关调研官僚主义事例心得体会七

农村扶贫工作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xx大精神,深入实施我市 创业富民、创新强市 的决定,加快推进 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 十万农民异地转移工程 等系列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市政协把农村扶贫工作列为今年重点调研课题,并成立调研组,于今年2-6月份开展了调研。调研采取市、县联动的方式进行,庆元、云和县同时开展。调研组在认真听取市农办等10个部门有关农村扶贫工作开展情况通报的基础上,先后赴遂昌、青田等6个县及乡镇村,全面了解了各县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近年来开展农村扶贫工作的主要措施、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困难及建议,广泛听取了基层干部、群众对农村扶贫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调研组还于5月26日召开了委员约谈会,征求部分委员的意见、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扶贫工作的主要成效

近年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坚持 真扶贫、扶真贫 ,以实施 三大工程 为载体,不断推进扶贫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领导重视,政策支持,不断推进扶贫工作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扶贫工作。20xx年市第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把人均纯收入1500元以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奔小康问题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积极推进贫困户脱贫致富奔小康进程。20xx年9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贫困人口扶贫工作的指导意见》;12月,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又提出了具体措施到村、到户、到人的明确要求。从20xx年至20xx年连续5年,市委1号文件都是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尤其是20xx、20xx年分别出台了市委1号文件《关于实施低收入农户增收工程,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快农民异地转移促进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扎实推进低收入农户增收工程和农民异地转移工程,有力地推动了我市农村扶贫工作。同时,市政府还出台了《丽水市发展来料加工业的若干意见》和《关于促进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市人行、市财政局联合制定下发了《关于推广小额贷款支持低收入农户增收的意见》。这一系列文件的出台,明确了全市扶贫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思路、奋斗目标、扶持政策、工作举措,对指导我市扶贫工作,确保扶贫实现预期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因地制宜,狠抓 三大工程 ,不断深化扶贫工作

全市各级组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政策,结合本地实际,以欠发达乡镇奔小康、低收入农户增收和农民异地转移等 三大工程 为抓手,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居住环境,增加农民收入,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通过实施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到20xx年底,全市欠发达乡镇通乡公路硬化率达到100%,等级公路通村率达到81.9%,通村公路路面硬化率达到72.2%;20户以上自然村广播电视通村率达到76.6%;安全卫生饮用水普及率达到58.74%;实现贫困家庭学生九年义务教育免费入学和高中段免收学费、代管费;积极实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鼓励和引导低收入农户 走出去 输出去 考出去 ,拓展创业空间。通过实施农民异地转移工程,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集聚,从20xx-20xx年底,全市已累计建立下山移民小区166个、点189个,安置下山迁移农民3.78万户、14.28万人。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实施低收入农户增收工程。到20xx年底,年人均纯收入低于1500元的人口从20xx年底的18.1万人减少到8.5万人,净减9.6万人,加上4万低保人口,全市低收入农户脱贫或达到最低生活保障的比例为75%。20xx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373元,比上年增长13%,增加504元,处于历史最好水平。

部门协作,结对帮扶,不断促进扶贫工作

部门各尽其职,深化项目引导,增加农民收入。5年来,全市欠发达乡镇实施开发农业和产业化扶贫项目2580个,投入开发资金5.57亿元,各级财政扶持资金7269.8万元。新建农业基地56.9万亩,培育农业龙头企业91家,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224家,覆盖行政村1441个,带动农户11.7万户。全面实施 一户一策一干部 和 一村一计一部门 帮扶机制,通过单位结对村、干部结对户的办法,把帮扶工作做到村、做到户、做到人。20xx年,全市31421名干部结对33761户低收入农户,资助资金1217.4万元,帮扶项目10590个,项目资金2032万元。同时,不断深化 六个双百 活动,充分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合力共建新农村、合力扶助低收入农户。20xx年,百家民营企业扶百村结对帮扶115个村,落实帮扶资金1369万元。1055家文明单位与940个村结对,落实帮扶资金533万元。55名侨胞、27个侨团结对帮扶76个村,共捐资761万元。青田县还开展 百个侨团助百村 千名华侨扶千户 活动,共有327名华侨以各种方式参与农村低收入农户结对帮扶,共落实帮扶资金81.2万元。

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几年来不懈的努力,全市农村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我们不能不看到工作中还存在的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重视和关注。

制约低收入农户增收的外在因素还较多。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村立地条件差、生产性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我市耕地量少、块小、分散,而且生产性基础设施落后,不少己年久失修,制约了我市农业发展和低收入农户脱贫致富。二是特色产业扶贫水平较低。全市农业龙头企业总量少、规模小、设备差,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带动农民增收的能力弱。三是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全市农民合作组织规模小,资金实力弱,再加上技术、人才等方面因素制约,专业合作社组织从事种养业的比例高,粗放经营的多,从事农产品深加工的少,产生的经济效益低,带动作用不明显。四是低收入农户增收渠道单一。城镇产业规模小,三产业发展慢,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不足,难以让低收入农户从第第三产业获得更多的收入。五是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向下延伸不够,低收入农户对市场信息和市场行情缺乏了解,对农业结构调整方向不明确,致使农业生产难以与市场对接,加之部分农村文化阵地萎缩,公共文化体系缺失,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不强,影响了低收入农户自我发展能力的提高。六是一些村级组织自我发展能力较弱,缺乏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无法带领低收入农户脱贫致富。

制约低收入农户脱贫致富的自身因素也不少。扶贫工作要靠 内治外帮 , 低收入农户脱贫致富最终要靠自身的努力,只有把他们的潜力挖掘出来,才能抓住扶贫工作的 牛鼻子 。目前影响他们脱贫致富的自身因素主要有三个: 一是一些低收入农户满足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给自足的传统生产模式,离开土地的脱贫致富能力较弱,有的仍未摆脱 养猪为过年,养牛为犁田,养鸡养鸭为了找点油盐钱 的自然经济状态,他们的商品意识、科技意识和市场开拓能力都很低。二是由于受科技文化素质等因素影响,一些低收入农户生产仍带有较大的盲目性和传统的自然习惯,部分农民接受科技知识和适应市场经济能力较差。三是部分低收入农户 等、靠、要 思想较为严重,具有强烈的依赖性。过去长期实施 送钱、送粮、送衣 的扶贫方式,致使一些地方的低收入农户产生了靠政府靠社会救济度日的依赖心理,失去了改变贫困的信心,存在着一种比物质贫困更严重、更难治愈的 志气 贫困。

扶贫的方式方法还需改进。一是强调经济的多,重视人的精神、文化因素的少。有些地方往往强调的是增加 物 的因素,而忽视 人 的因素,一谈到扶贫就强调加大资金投入、发展项目等等,对于树立自强自立、艰苦奋斗的精神宣传不够。二是缺乏对症下药、分类指导。有些扶贫资金、项目,采用平均分配办法,直接影响了扶贫的效益和效果;机关干部在帮扶中,下去的人多,但帮助分析贫困原因、指导脱贫办法的少;在帮扶措施上,有些地方对不同类型贫困户缺乏有针对性的帮扶,采用的办法不多、措施单一。三是有些地方基础工作不够扎实。主要反映在一些基础数据上,包括低收入农户、低保对象的确定,有些就由于人为因素造成不够准确、真实、可靠。比如有些贫困户是由于家庭成员不承担或少承担赡养和扶养义务造成的,但这类情况在一些地方仍把他们列入扶贫对象,以致造成不良影响。

一些政策、措施还不尽科学合理。一是资金投入不足,诱发新的债务。如下山脱贫中,生活在偏远山区的部分农民由于自然条件差,致富门路缺,原始积累少,而异地转移成本较高,农民除了政府补助的部分之外,自己还要支付一笔不小的费用,特别是低收入农户难以承担,导致部分下山移民负债。又如康庄工程对村级配套资金要求较高,我市地处高山的村级经济一般都较薄弱,有的村由于实施康庄工程导致村集体背上了债务,甚至有些村还存在因筑路而返贫的。二是资金渠道多头分散、门槛高,受益难。据了解,近年来中央、省、市各级财政投入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资金也不少,但这些资金各有各的主管部门,各有各的投向,各有各的管理方式,造成项目规划、实施、验收不好统筹协调,增加乡镇村的操作成本、农户的生产成本。其中很多扶贫项目资金都是以 以奖代补 的形式下发或申请条件要求较高,而低收入农户由于无资金、无能力进行启动实施,根本无法争取项目资金,所以扶贫效果收效不大。再是有些规划项目不尊重群众意愿和不切合实际,有的地方农民想做的项目,相关部门没有规划,就不能申请扶持资金,而部门规划的项目不一定适合在当地实施,但为争取资金又必须申报,最终效益不好。三是低保扩面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低保 提标扩面 将能更有效解决农村最低贫困群体的生活问题。但 提标扩面 下达比例指标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一是低保对象难确定。由于分配到乡镇、村的指标是固定的,造成部分农村出现 粥少僧多 或者 粥多僧少 ,引发农村一些新的不稳定因素。二是部分乡镇因财政困难,配套资金难落实,对这项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出现落实不到位情况。

扶贫的机构、力量有待加强。一是扶贫的主管机构不健全。目前市本级和大部分县(市、区)扶贫办没有独立(青田、云和除外),大多与农办或农业局合署办公,而且办公室没有专职工作人员(或很少),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市农村扶贫工作的开展和深入。二是扶贫的资源、力量有待整合。扶贫工作要求多部门协作,但当前的协调主要在资源动员上比较有效,在资金和项目的管理上部门间的协作明显不足,形成职能部门单打独斗的局面,没有很好地将部门的资源、资金整合运用,形不成合力,造成各方面都在抓,而各个方面又都出现资金缺口、项目效益不明显的问题。而且多数县(市、区)缺乏统筹兼顾、有效整合的机制,降低了扶贫的效率。

对策与建议

做好农村扶贫工作任重道远,我市必须在认真总结过去扶贫工作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狠抓工作落实,完善工作机制,扎实有效推进扶贫工作,对此,提出以下建议:

理清思路,加强扶贫工作的针对性

各级党委、政府要在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认真贯彻实施市委[20xx]1号文件的同时,进一步理清扶贫工作思路,把扶贫开发看作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前提和基础,抓住扶贫关键环节,用统筹的眼光看扶贫,综合的手段抓扶贫,真正把扶贫开发作为一个系统工程,纳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整体框架之中。

一是加大生产性基础设施投入。根据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和生态农业、高效特色农业的需要,统筹规划,加大对生产性基础设施的投入,努力改善农林生产条件,为可持续发展打实基础。

二是狠抓农民异地转移工程。认真贯彻执行市委生态移民的决定,把高山远山立地条件太差的农户 请 下山。充分考虑就近就业、就医就学等各方面因素,选准移民点(如工业区附近、中心镇等),做到 搬得下 稳得住 富得起 。要提高低收入农户特别是特困农户搬迁的补助标准,以及搬迁后的帮扶工作和后续管理工作,降低移民户的搬迁费用。

三是进一步规范扶贫对象的审定。扶贫对象的确定必须坚持标准,规范程序,规避人情因素,确保准确、真实、可靠,把真正符合条件的低收入农户纳入建档立卡对象,扶贫项目与低收入农户对接到位。

四是加强扶贫分类指导工作。要继续向开发性扶贫、救济性扶贫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三管齐下的方式转变。要积极开展信息帮助、产业扶持等开发性扶贫。目前我市贫困对象中近三分之一是老、病、残等几乎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不适宜 造血式 的扶贫,对这部分人员应纳入政府低保救济。要进一步做好低保 提标扩面 工作,尽量减轻乡镇的负担,对欠发达乡镇要给予特别的照顾,以更好地调动乡镇干部的积极性。

明确责任,提高扶贫工作的实效性

一是完善扶贫工作组织。市本级、各县(市、区)要尽快建立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健全扶贫工作机构,加强对扶贫工作的领导。进一步落实市、县、乡、村及相关部门的扶贫责任,明确目标任务,贯彻好 以人为本 开发式扶贫的工作方针,帮助有发展能力的贫困人口走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路子。落实 一把手 负责制,统筹抓好扶贫工作的各个环节,确保扶贫工作扎实推进,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立足本地、本部门实际,做足 农 字文章,加大引导、指导、帮扶的力度。

二是加强乡镇党委政府和村两委班子扶贫工作力度。乡镇党委政府和村两委是基层扶贫工作的生力军,要强化乡村两级领导班子的责任。乡镇扶贫工作要有专门组织、专人负责,协助村领导想办法、抓落实,发挥好基层扶贫的主体作用。同时,进一步加强县主管部门和帮扶部门的责任,扎扎实实协助乡镇党委政府搞好扶贫工作。

三是建立扶贫工作考核管理体系。建立科学严谨的扶贫工作考核管理体系,准确评价扶贫工作的成效,努力避免以表面的数字统计成果取代实际增收效果,用考核促使 真扶贫、扶真贫 落到实处。

政策扶持,拓宽低收入农户增收的渠道

加大投入,完善政策,拓宽融资渠道,大力促进信贷扶贫,增加低收入农户增收实力。一是积极争取上级扶贫政策。在用足用活现行上级扶贫政策的同时,继续努力向省委、省政府争取扶贫政策和补助资金,对一些不尽科学合理的扶贫政策,要在深入调研研究的基础上加以修改。二是进一步降低项目门槛。为加快各类扶贫项目的实施,充分发挥项目的带动作用,应进一步降低项目门槛,引导农民产业发展方向,推动农民增收致富。特别是对低收入农户应给予特别优惠政策。三是全面推广农户联保贷款。大力推进林权抵押贷款,形成林农小额循环贷款、林权直接抵押贷款和担保贷款等贷款方式优势互补的格局。积极探索农村房屋抵押贷款和小额担保贷款管理新模式,扩大贷款范围,开展农村社区资金互助组织的试点。鼓励龙头企业、工商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其他个人为低收入农户提供小额贷款担保。

提高素质,增强低收入农户增收的能力

扶贫先要 扶志 和 扶智 ,才能增强低收入农户增收能力。首先要典型引导,增强脱贫致富的主动性。要从扶贫开发工作的成功典型中,发现规律,汲取经验,不断丰富完善工作思路和措施,要大力弘扬基层群众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和社会环境,建立奋发图强、勤劳致富的激励机制,增强广大低收入农户勤劳致富的光荣感。其次,坚定不移地提高农民素质,实施科教扶贫。要紧紧抓住提高贫困农民素质和产业科技含量,深化科教扶贫。要引导低收入农户积极参与劳动力素质培训,提高劳动技能,增强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创新培训方式,在利用培训基地集中培训的同时,积极采用流动式培训、乡村培训等灵活多样方式,尽量方便群众参与。以科研院校为依托,引进人才和技术,采取 请进来、送出去 的办法,引进新技术,培养新人才,定期邀请专家、技术人员为低收入农户讲课、传经送宝。要认真组织好农民职业实用技术培训,本着 实地、实用、实效 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加强科普知识和农业实用技术的培训,努力使每个有能力脱贫的贫困农民至少掌握1-2门实用技术。要充实县乡农技推广队伍,完善技术服务手段,普及推广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加强对低收入农户使用农业先进实用技术的辅导。

科学帮扶,完善扶贫工作长效机制

一是大力加强村级组织建设。要从愿意为村里作贡献的致富能手、务工经商能人中培养村干部,配齐配强村级班子,对他们加强政策、法规、技术的培训,提高其政治素养,增强其工作能力;逐步提高村干部待遇,重奖优秀村级干部,激励他们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同时,要充分发挥农村工作指导员的作用,对工作成效显著的,要予以表彰奖励,提拔重用。

二是积极推进互惠式产业扶贫。制定优惠政策引导业主、龙头企业在农村建立基地,大搞农业综合开发,调优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带动农民增收。在方式上,多扶持与扶贫项目相关的龙头企业,龙头企业与低收入农户签订生产合作合同,项目主管部门与龙头企业签定产业扶贫合同,项目风险由企业承担。当企业保证了低收入农户的利益、实现了预期的增收目标时,项目主管部门及时给企业兑现项目资金,使低收入农户利益得到充分保证。

三是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要把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卫生事业作为重要工作来抓,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职业技术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医疗救助制度,继续落实农村低保五保 集中供养、贫困家庭学生教育救助、残疾人扶贫等救助政策,确保特困群众的困难救助落到实处。要建立贫困群众法律援助机制,及时为贫困群众排忧解难。

四是不断改善结对帮扶机制。要根据 真扶贫、扶真贫 的要求,做实、做细结对帮扶工作,切实构建有效的 一户一策一干部 和 一村一计一部门 的帮扶机制。要提倡和鼓励送项目造血的长效办法。真抓实干,通过领导联系、单位结对、企业帮扶,突出到村到户,注重分类指导,真正促进低收入农户持续增收,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有关调研官僚主义事例心得体会八

一、调研背景

在现今的中国社会,80后与90后已经逐渐占据社会生活的主导地位,随着年轻思维方式的注入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的社会思想观念与行为方式也发生了急剧变革与更新。同时,由于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和现代交通和通讯的日益便捷,传统的“养儿防老”、“父母在,不远游”等一系列思想也不再像之前那样受到高度关注与重视,与此同时,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使得人民平均寿命普遍提高,老年人口比例的不断上升,使得我国社会的老龄化问题也在不断加剧。

目前中国已步入老年型年龄结构国家行列,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初步汇总的情况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同20__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20__年10月29日,首届全国智能化养老战略研讨会介绍,空巢老人比例很大,截至20__年底,“空巢”老年人占49.3%,城镇“空巢”老年人占54.0%,农村“空巢”老年人占45.6%。到20__年,我国临终无子女的老年人将达到7900万左右,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占54%以上,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也再次引发关注。

在空巢老人这个群体中,农村地区的空巢老人是格外值得我们关注的。随着农村外出创业、务工人员与日俱增,农村剩余劳动力外流导致留守在家的老人群体也在不断膨胀,他们的生活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困难,而且有边缘化的危险,大多数留守老人还要承担一定的劳动,单身留守老人的情况更差。而国家的各种养老保障制度还在完善中,这就导致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出现。

二、调研意义

随着大批农民工外出务工,农村空巢老人正成为日益庞大的群体,这些老人的生存状况受到社会关注。早在20__年10月,党的xx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就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使广大农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在社会老龄化程度加剧,家庭模式日趋小型化的今天,有关“空巢老人”的报道也频频见于报端,作为一个日益庞大的社会群体,“空巢老人”已经引起社会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人也意识到农村“留守老人”(即空巢老人)问题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沉重话题,是农村改革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难点。因此,我们必须切实关爱“空巢老人”,真正使“空巢老人”能够安享晚年,这既是促进农村和谐稳定的具体要求,又是加快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

三、调研内容:

(一)调研形式与方法:

先向被调研地区负责人了解该村人口年龄结构的有关数据,然后根据所提出的问题先拟好问卷,将问卷打印,到村里抽取有代表性的家庭进行调查采访,最终汇总资料撰写报告。

(二)调研基本情况

生活水平低下是空巢老人最基本的一个特征,空巢老人由于子女不在身边且收入水平较低,农村的空巢老人主要生活来源就是家中的土地,基本生活和基本医疗缺乏保障,疾病、伤残、照料问题日益突出,大部分空巢老人特别是独居老人需要长期的照顾和医疗护理。生活困难与当前社会竞争的加剧造成子女的“远游”,这些年来,许多年轻人或外出经商或外出工作,造成许多老年人留守家中,无人照顾。这样,就导致了空巢家庭的出现,虽然大部分年轻人有赡养老人的意愿,但为了获得更好的生活条件和就业机会,不得不外出务工和学习,这是空巢家庭出现的最主要原因。特别是城乡之间的差距使越来越多的农民前往沿海及大中城市务工,以期望获得更高的收入,同时,许多家庭为了孩子能得到更好的教育,举家前往城镇,这就使得农村地区空巢老人现象愈发严重,在这次调查中发现,大部分的空巢老人是由于子女在外工作和外出务工造成的。

(三)调研问卷分析:

1.缺乏子女关爱、精神生活单调

随着子女纷纷外出务工,一旦家庭“空巢化”后,家庭养老功能就被弱化,老年人需要亲情的慰藉和生活照料。子女外出后,电话成了老人与子女的交流沟通的主要方式和精神慰藉。有时甚至连这些基本的精神慰藉都没有,留守老人大多过着“出门一孤影,进门一盏灯”的寂寞生活。

2.留守老人仍需要劳动,但经济收入低、生活质量差

通过我们对农民工的问卷调查,大部分的留守老人从事体力劳动,仍然要承担农业生产的重担。由于目前绝大部分农村老年人没有社会养老保障。农村留守老人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自己劳动所得和子女微薄的补贴。老人的劳动主要是种地,由于子女不在身边,许多农活要请人,成本高,收入低.,一般子女在外一年中也挣钱不多,还要承担自己的家庭开支,能给予老人的只有很少的一部分。

3.生活缺乏照顾、孙辈抚养负担重

由于子女不在身边,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诸如提个水,有些农村留守老人而言都比较困难。尤其是老人生病,需要子女陪同上医院治疗时,子女不在身边,更显得孤独无助。例如,我们团队调查的一对老夫妻沈爷爷和周奶奶,有一次周奶奶去厕所,摔倒在厕所中,差点丧命,多亏沈爷爷及时发现,才挽救了周奶奶的生命。在农村留守老人中,诸如此类的情况经常发生,老人们没有子女在身边,只有靠老两口互相扶持。而如果老人丧偶,日子就过得更加艰难。

4.隔代教育存在问题

通过我们对外来务工人员的调查,我们发现现在外来务工人员由于经济上的问题,他们中绝大多数人还把自己的子女留在老人的身边。我们问及他们把自己的儿女放在老人身边是否放心时,有70%以上的人表现出自己的忧虑。

5.就医难、医疗费用不足问题突出

目前留守老人的健康状况整体较差,目前我国针对农村人口的医疗保障制度主要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但是由于现阶段我国财政投入水平的限制、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以及基层实施环节中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还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由于合作医疗按比例报销和封顶制度的制约,使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患大病的老年人的实质帮助非常有限。

6.女性和丧偶留守老人的生活处境更为艰难

我们在调研中还发现,留守老人中更加弱势的群体往往是女性和丧偶的群体。女性留守老人由于身体特质的原因,劳动能力相比男性来说,相对较弱,导致她们的经济收入较低,生活质量较差。而丧偶的老人,由于缺少两人之间的相互扶持,生活照料上会更差,精神上更加寂寞。

四、调研总结:

(一)政策方面

1.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台相应的政策,加大政策的执行力度,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工资待遇,敦促各企事业单位必须按时按量发放外来务工人员的工资,保证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利益。只有这样,农民工才更有能力去赡养老人,尽量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

2.根据当地情况,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的各种资源,制定相应政策,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例如,减免税收,创业初期给于经济上的补贴等等。形成本地特色的农业或工业经济产业链,使农村青壮年就近就业,减少外出的数量。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1.政府需加大财政投入,仿效现在城市居民的养老方式,农民在青壮年时期,按时交纳与农民收入相匹配的养老保险金,真正实现农村居民从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的过度。

2.政府制定政策,加大农村医疗制度的改革。例如加大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做好宣传工作,扩大覆盖面;更加切实地解决农民“就医难、费用高”的问题。

3.通过我们对城镇居民的调查问卷,分析得出:大约有90%城镇居民对农村留守老人不关注,因此必须增强社会尊老爱老的意识,政府制定政策定期向社会大众宣传尊老爱老,例如:每年评选出尊老爱老模范家庭,给于该家庭经济上帮助,给于该家庭子女就业就学上的优先选择权利等等。

(三)经济供养

2.增强子女支付养老费用的能力。“赡养老人”是每个子女应尽的义务,目前子女供养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保证,所以如果子女不在身边,就应该增加对老人的供养的费用,尤其对于那种身体状况不佳,要照看子孙,帮子女料理红白事的老人。这当然在大的方面需要国家的良好政策,加快和谐社会的进程。

3.加大对社区的经济支持。以雄厚的集体经济为基础的社区对农民养老的经济支持,是非常重要的。农村各行政村应从社区的资源(并非仅指自然资源)状况出发,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村办企业和集体经济。这样,不能下地从事重体力劳动及经济来源较少、较单一的留守老人们就可以发挥自己所长,在村办企业中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使老年人有自我保障。

(四)生活照顾

1.建立老年公寓、敬老院、托老所等。建由于打工子女家庭收入的增加,有些子女更愿意将花部分钱保证老人的生活。政府可对此进行引导,建立老年公寓、敬老院、托老所等,对于老人特别是独立生活能力较差的老人进行照顾。

2.委托或雇佣亲人或邻居对老人进行照顾。在与老人及其邻居的交流中我们发现,很多农村人都是本姓氏的居住在一起,老人的邻居大部分都是自己的亲戚、家族。由此我们考虑到,在外打工的子女可以将老人委托给邻居、亲戚照顾,并给以一定的报酬。这样,既方便照顾老人,也可联系双方的情谊,而且老人也更易接受。

(五)精神慰藉

首先,电话是留守老人与子女联系的主要交通工具,是留守老人精神慰藉的主要途径,除此就是子女逢年过节回乡探家。

其次,当地政府可以以乡镇为单位设立心理咨询机构专门为留守老人服务,定期下乡主动了解老人的内心世界,发现问题就及时解决。

最后,还应加强孝道宣传。教育外出务工人员尊重父母,时时与父母保持联系,大事与老人商量,尊重老人的意见;按时给老人寄钱送物;让老人无后顾之忧。“常回家看看”,记得挂念家庭,时常打电话回家了解父母的生活状况及身体状况,更好地敬老爱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