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葫芦岛兴城旅游心得体会及感悟 葫芦岛兴城游玩(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8 17:13:05 页码:13
葫芦岛兴城旅游心得体会及感悟 葫芦岛兴城游玩(7篇)
2023-01-08 17:13:05    小编:ZTFB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关葫芦岛兴城旅游心得体会及感悟一

大家好!欢迎前往君山风景名胜区观光游览。

乘坐游船,约半小时便可到达君山风景名胜区。大家东北面那座不等高三塔斜拉桥,就是著名的洞庭湖大桥,它是我国目前最长的内陆湖公路桥,全长9.639千米。西南面那座漂浮在水面上的小岛就是君山。君山是洞庭湖中一个美丽的小岛,古称洞庭山、湘山,后称君山,因为舜帝二妃娥皇、女英的爱情故事和伟大诗人屈原《湘君》、《湘夫人》等诗篇的巨大影响而得名;另一种说法是因为历史上的许多皇帝曾来过君山,如轩辕帝来君山铸鼎炼丹,秦始皇来君山封印,汉武帝来君山射蛟和求仙酒,乾隆帝则在君山考侍臣……因与帝王有缘,故名“君山”。传说君山72峰是蛮荒时代洪水成灾、湖中72位碧螺仙子为拯救生灵、牺牲自己变化而成。

朋友们,君山风景名胜区特色可用一个“奇”字来概括。君山的奇,表现在小、古、秀、趣四个方面。

一是小巧神奇。唐代诗人程贺(一说方千)咏道:“曾游方外见麻姑,说道君山自古无,原是昆仑山顶石,海风飘落洞庭湖。”说君山是罕世奇珍美玉,被海风从昆仑山顶吹落洞庭湖的,程贺因此诗还获得了程君山的美称。刘禹锡咏道:“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这青螺指的就是君山,说君山是晶莹剔透,可以放在案头把玩的一颗青螺。雍陶咏道:“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君山则是天仙美女头上的云髻发簪,这小如发髻的小岛,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给人以哲理的启迪。明代诗人薛宜就发出了“日月每从波底出,峰峦常在气中浮,人生忘节当如此,屹立狂澜几万秋”的感悟。山体小,景观奇,一井一台,一树一竹皆成景观,令人赏心悦目,冶情养性。

二是古迹幽奇。7000多年前,人类就在君山上繁衍生息,留下了乌龙尾、猴子洞等遗址,还有石斧、石箭、石鱼佩和大量陶器。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轩辕氏留有轩辕台、飞升亭、湘妃祠;秦始皇留下的封山印、赭树;汉武帝留下的射蛟台、酒香亭;还有柳毅井、传书亭、洞庭庙、朗吟亭、杨么寨等等。真可谓遍山是佳景,处处有故事,一些古老的神话和传说又多记载于《山海经》、《史记》、《水经注》等经典古籍。因此有人说,君山游一日,等于读了半部中国史。

三是秀美新奇。唐代大诗人李白咏道:“帝子潇湘去不还,空余秋草洞庭间,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君山是一幅美丽的图画。这里满岛翠绿,万木葱茏,更兼苇叶青青,碧竹遮天,还有漫山遍野层层叠叠的茶树,使这座绿色小岛宛若一飘逸仙子盘座洞庭湖中。宋代诗人陈与义咏道:“青眉横玉镜,色照城中楼。”君山浮黛,秀色迷人,耸苍吐翠,青翠欲滴,其景致如“云梦观荷”、“曲径林涛”、“竹隐古墓”、“响山鸣泉”等,一派清新秀雅。

四是趣味珍奇。君山钟灵毓秀,奇珍异物,比比旨是,妙趣天成,引人入胜。君山奇竹有斑竹、文竹、金镶玉竹、圣音竹等13种;奇树有半边树、伯库树、红绿叶树等8种;奇花有酒香花、卷旗花。还有三绝金龟、银鱼、银针茶:观之可饱眼福,食之饮之,既可饱口福,还能延年益寿呢!

游船已驶达君山,请诸位先从湖上欣赏君山东面的全景。自北往南,一字排开的是湘君园、洞庭庙、云梦亭、秋月桥、湘妃祠、碑林、二妃墓,还有掩映在山头绿树丛中的朗吟亭。码头右前方有国内仅存的二幅梵文字石刻,又说是秦始皇封山印。请诸位登上龙脖山参观今天游览的第一个景点——朗吟亭。

朗吟亭又名飞吟亭,占地125平方米,左右两侧附有回廊。为亭、廊、院组合式建筑,主亭两层,重檐歇山顶,始建于北宋。在君山三十六亭中,它虽称不上年代最久远,但诸亭时毁时建,或毁而不建,而朗吟亭自北宋至今延续千年,则是其他亭台无法比拟的。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既叫朗吟亭,又叫飞吟亭?原来,关于此亭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说北宋岳州知府李观得到吕洞宾诗两首,其中一首是“朝游北越暮苍梧,袖里青蛇胆气粗。三醉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吕仙憎恶尘俗污浊,飞离了岳州城。他飞到哪里去了呢?飞到了洞庭君山福地,也就是我们现在站的这个地方,亭名就源于这首诗。一说这里是吕洞宾得道飞吟升仙之处。

大家眼前的这尊彩塑,就是道教全真教北五祖之一,元代尊为“孚佑帝君”的吕洞宾。看他身穿道袍,脚踏波浪,腰挎青蛇宝剑,肩背“洞庭秋”酒葫芦,左手端酒杯,右手执拂尘,一派仙风道骨超然饮酒吟诗的神态,好不自在。

各位朋友,这里就是享誉海内外的君山银针茶基地,自唐代以来银针便为贡品,清代乾隆皇帝还定下了“岁贡十八斤”的标准。君山银针的采摘要求特别讲究,有“九不采”,即雨天不采,风伤不采,虫伤不采,细瘦不采,不符合长短标准不采……1955年这茶参加国际博览会,以其“芽身黄似金,芽尖白如玉”被誉为“金镶玉”,获金质奖。它不仅饮来清香可口,益气爽神,而且冲泡中能呈现出“万笔书天”、“刀枪林立”、“菊花盛开”等三起三落的绝世奇观。

据测验,茶内含20多种氨基酸和多种有机成分,长饮此茶可起到防癌抗癌功效。

现在我们来到了二妃墓,斑竹山。提起二妃墓,朋友们自然会想到舜帝。相传上古时代,尧禅位于舜,并将二女娥皇、女英许配给他。二妃聪明仁惠,帮助舜帝治理国政,开疆拓土,建立功业。后舜南巡,她俩又追寻到君山,当听到舜逝于苍梧的噩耗时,二人悲痛欲绝,望着浩渺洞庭,抱竹痛哭,双双投水殉情,后葬于君山。大家请,这就是斑竹,又名湘妃竹,相传这是二妃的眼泪洒在竹上形成的,毛泽东主席“斑竹一枝千滴泪”的典故就源于此。

朋友们,听到这动人的美丽传说,你们有何感想?君山不仅以景感人,而更以情感人。君山,是座不沉的爱情山。接下来请大家沿着柳毅当年传书的路,去寻找那美丽的传说。现在呈现在大家面前的就是柳毅井、传书亭。唐代李朝威《柳毅传》写道:“唐仪凤年间,湖湘书生柳毅赴长安赶考,落第而归,途经泾阳,遇见一个满脸泪痕的牧羊女,自言乃洞庭龙君的女儿,嫁与泾河小龙为妻,受到残暴虐待,托柳毅传书。柳毅受托传书洞庭,按龙女嘱咐来到君山,寻到有大橘树的橘井,叩井三下,便有巡湖神,将他接到龙宫。龙君见书心情十分沉痛,洞庭龙君的弟弟钱塘君闻讯后十分震怒,化着赤龙飞抵泾阳,杀了泾河小龙,接回侄女。后几经周折,柳毅与龙女有情人终成眷属,同返洞庭水府,做了洞庭王爷。人们为了纪念仗义传书的柳毅,便将橘井改名柳毅井,又在井旁修建了传书亭。

君山有美丽的诗文、感人的爱情故事,还有珍贵的小精灵——君山金龟。大家瞧,那憨态可掬在阳光下伸拳缩腿的小家伙就是金龟。它最大的特点是:在接近腹部的甲板有道裂缝,将龟板从中间分为两段,由韧带连接两端,活动自如。它既美丽,又清洁,没有普通乌龟身上的那股臊气。据说清代吴敏树隐居君山,有一次掘得一株硕大的灵芝,同时还捉到了一只吃灵芝上露水的金龟。服用灵芝仙龟,可起死回生,所以有“千年金龟”之称。

有关葫芦岛兴城旅游心得体会及感悟二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前往君山风景名胜区观光游览。

乘坐游船,约半小时便可到达君山风景名胜区。大家东北面那座不等高三塔斜拉桥,就是著名的洞庭湖大桥,它是我国目前最长的内陆湖公路桥,全长9.639千米。西南面那座漂浮在水面上的小岛就是君山。君山是洞庭湖中一个美丽的小岛,古称洞庭山、湘山,后称君山,因为舜帝二妃娥皇、女英的爱情故事和伟大诗人屈原《湘君》、《湘夫人》等诗篇的巨大影响而得名;另一种说法是因为历史上的许多皇帝曾来过君山,如轩辕帝来君山铸鼎炼丹,秦始皇来君山封印,汉武帝来君山射蛟和求仙酒,乾隆帝则在君山考侍臣……因与帝王有缘,故名“君山”。传说君山72峰是蛮荒时代洪水成灾、湖中72位碧螺仙子为拯救生灵、牺牲自己变化而成。

朋友们,君山风景名胜区特色可用一个“奇”字来概括。君山的奇,表现在小、古、秀、趣四个方面。

一是小巧神奇。唐代诗人程贺(一说方千)咏道:“曾游方外见麻姑,说道君山自古无,原是昆仑山顶石,海风飘落洞庭湖。”说君山是罕世奇珍美玉,被海风从昆仑山顶吹落洞庭湖的,程贺因此诗还获得了程君山的美称。刘禹锡咏道:“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这青螺指的就是君山,说君山是晶莹剔透,可以放在案头把玩的一颗青螺。雍陶咏道:“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君山则是天仙美女头上的云髻发簪,这小如发髻的小岛,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给人以哲理的启迪。明代诗人薛宜就发出了“日月每从波底出,峰峦常在气中浮,人生忘节当如此,屹立狂澜几万秋”的感悟。山体小,景观奇,一井一台,一树一竹皆成景观,令人赏心悦目,冶情养性。

二是古迹幽奇。7000多年前,人类就在君山上繁衍生息,留下了乌龙尾、猴子洞等遗址,还有石斧、石箭、石鱼佩和大量陶器。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轩辕氏留有轩辕台、飞升亭、湘妃祠;秦始皇留下的封山印、赭树;汉武帝留下的射蛟台、酒香亭;还有柳毅井、传书亭、洞庭庙、朗吟亭、杨么寨等等。真可谓遍山是佳景,处处有故事,一些古老的神话和传说又多记载于《山海经》、《史记》、《水经注》等经典古籍。因此有人说,君山游一日,等于读了半部中国史。

三是秀美新奇。唐代大诗人李白咏道:“帝子潇湘去不还,空余秋草洞庭间,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君山是一幅美丽的图画。这里满岛翠绿,万木葱茏,更兼苇叶青青,碧竹遮天,还有漫山遍野层层叠叠的茶树,使这座绿色小岛宛若一飘逸仙子盘座洞庭湖中。宋代诗人陈与义咏道:“青眉横玉镜,色照城中楼。”君山浮黛,秀色迷人,耸苍吐翠,青翠欲滴,其景致如“云梦观荷”、“曲径林涛”、“竹隐古墓”、“响山鸣泉”等,一派清新秀雅。

四是趣味珍奇。君山钟灵毓秀,奇珍异物,比比旨是,妙趣天成,引人入胜。君山奇竹有斑竹、文竹、金镶玉竹、圣音竹等13种;奇树有半边树、伯库树、红绿叶树等8种;奇花有酒香花、卷旗花。还有三绝金龟、银鱼、银针茶:观之可饱眼福,食之饮之,既可饱口福,还能延年益寿呢!

游船已驶达君山,请诸位先从湖上欣赏君山东面的全景。自北往南,一字排开的是湘君园、洞庭庙、云梦亭、秋月桥、湘妃祠、碑林、二妃墓,还有掩映在山头绿树丛中的朗吟亭。码头右前方有国内仅存的二幅梵文字石刻,又说是秦始皇封山印。请诸位登上龙脖山参观今天游览的第一个景点——朗吟亭。

朗吟亭又名飞吟亭,占地125平方米,左右两侧附有回廊。为亭、廊、院组合式建筑,主亭两层,重檐歇山顶,始建于北宋。在君山三十六亭中,它虽称不上年代最久远,但诸亭时毁时建,或毁而不建,而朗吟亭自北宋至今延续千年,则是其他亭台无法比拟的。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既叫朗吟亭,又叫飞吟亭?原来,关于此亭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说北宋岳州知府李观得到吕洞宾诗两首,其中一首是“朝游北越暮苍梧,袖里青蛇胆气粗。三醉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吕仙憎恶尘俗污浊,飞离了岳州城。他飞到哪里去了呢?飞到了洞庭君山福地,也就是我们现在站的这个地方,亭名就源于这首诗。一说这里是吕洞宾得道飞吟升仙之处。

大家眼前的这尊彩塑,就是道教全真教北五祖之一,元代尊为“孚佑帝君”的吕洞宾。看他身穿道袍,脚踏波浪,腰挎青蛇宝剑,肩背“洞庭秋”酒葫芦,左手端酒杯,右手执拂尘,一派仙风道骨超然饮酒吟诗的神态,好不自在。

各位朋友,这里就是享誉海内外的君山银针茶基地,自唐代以来银针便为贡品,清代乾隆皇帝还定下了“岁贡十八斤”的标准。君山银针的采摘要求特别讲究,有“九不采”,即雨天不采,风伤不采,虫伤不采,细瘦不采,不符合长短标准不采……1955年这茶参加国际博览会,以其“芽身黄似金,芽尖白如玉”被誉为“金镶玉”,获金质奖。它不仅饮来清香可口,益气爽神,而且冲泡中能呈现出“万笔书天”、“刀枪林立”、“菊花盛开”等三起三落的绝世奇观。

据测验,茶内含20多种氨基酸和多种有机成分,长饮此茶可起到防癌抗癌功效。

现在我们来到了二妃墓,斑竹山。提起二妃墓,朋友们自然会想到舜帝。相传上古时代,尧禅位于舜,并将二女娥皇、女英许配给他。二妃聪明仁惠,帮助舜帝治理国政,开疆拓土,建立功业。后舜南巡,她俩又追寻到君山,当听到舜逝于苍梧的噩耗时,二人悲痛欲绝,望着浩渺洞庭,抱竹痛哭,双双投水殉情,后葬于君山。大家请,这就是斑竹,又名湘妃竹,相传这是二妃的眼泪洒在竹上形成的,毛泽东主席“斑竹一枝千滴泪”的典故就源于此。

朋友们,听到这动人的美丽传说,你们有何感想?君山不仅以景感人,而更以情感人。君山,是座不沉的爱情山。接下来请大家沿着柳毅当年传书的路,去寻找那美丽的传说。现在呈现在大家面前的就是柳毅井、传书亭。唐代李朝威《柳毅传》写道:“唐仪凤年间,湖湘书生柳毅赴长安赶考,落第而归,途经泾阳,遇见一个满脸泪痕的牧羊女,自言乃洞庭龙君的女儿,嫁与泾河小龙为妻,受到残暴虐待,托柳毅传书。柳毅受托传书洞庭,按龙女嘱咐来到君山,寻到有大橘树的橘井,叩井三下,便有巡湖神,将他接到龙宫。龙君见书心情十分沉痛,洞庭龙君的弟弟钱塘君闻讯后十分震怒,化着赤龙飞抵泾阳,杀了泾河小龙,接回侄女。后几经周折,柳毅与龙女有情人终成眷属,同返洞庭水府,做了洞庭王爷。人们为了纪念仗义传书的柳毅,便将橘井改名柳毅井,又在井旁修建了传书亭。

君山有美丽的诗文、感人的爱情故事,还有珍贵的小精灵——君山金龟。大家瞧,那憨态可掬在阳光下伸拳缩腿的小家伙就是金龟。它最大的特点是:在接近腹部的甲板有道裂缝,将龟板从中间分为两段,由韧带连接两端,活动自如。它既美丽,又清洁,没有普通乌龟身上的那股臊气。据说清代吴敏树隐居君山,有一次掘得一株硕大的灵芝,同时还捉到了一只吃灵芝上露水的金龟。服用灵芝仙龟,可起死回生,所以有“千年金龟”之称。

有关葫芦岛兴城旅游心得体会及感悟三

《我要的是葫芦》是一篇寓言故事。《我上完这节课,有优点也有不足之处。

整堂课,我起先设计的是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因为在学习了两篇寓言故事的基础上,孩子们已经初步掌握了一点寓言故事的学习方法。而这篇课文拿来练习方法的使用是最合适不过的课。但是我可能高估他们了。当我发现我不提问,他们就冷场了。于是,迫于无奈,我还是继续提问。但整堂课仍然是我点拨,学生读说练。

这节课做得最好的我想应该是朗读这一块。上课伊始,我用谜语导入,学生们似乎早就已经猜到了答案。而学生初读前,我播放了课文录音。接着,进入了课文的学习。而我通过自由读,再到个别朗读。总体感知学生预习情况。在朗读方面,我重点指导了以下几句话。

1、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这句话重点指导学生付出种葫芦的人的喜爱之情。

2、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心里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有的学生在读这句话的时候给了我很多惊喜,读完我问学生,如果你是那个种葫芦的人,你心里会怎么想?那该怎么读呢?

学生回答说希望葫芦快点长大,应该读出焦急的情感,读出渴望葫芦快点长大,早点丰收的心情。

3、一个邻居看见了,对他说:“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那个人感到很奇怪,他说:“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在这一段话的朗读中,我抓住了两个反问句,提醒学生注意这是什么句子?为什么连用两个这样的句子,它该怎么读?学生们有开始了新的一轮抢读的环节。而我们班朱邵祺和吴子韩读得最好,然后我抓住契机,问学生,你们从他们的朗读中感受到了什么?有的学生回答,种葫芦的人认为葫芦上的蚜虫不用治,而邻居劝他赶紧治。

我接着问,谁说得对呢?学生马上回答。邻居。他没有治蚜虫,结果怎么了?我再出示最后一段。学生读,读完后,同学说,这个种葫芦的人肯定后悔了,这个种葫芦的人是寒号鸟,不听别人劝告。

紧接着我说,从这个种葫芦的人身上。你明白了什么?学生很多人回答,要听别人的劝告。

而我又提问,那这个叶子和果实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我们班的汪永晟说:“我认真。叶子就像传输员,把水分和养分输送给果实。”这句话赢得了全班同学的掌声。而后,我播放了光合作用的短片给同学们看,同学们一下就明白了叶子和果实之间的关系。我接着问,那叶子和果实到底什么关系?有同学总结出来,密不可分的关系。而我接着问。仅仅是叶子和果实密不可分吗?还有别的事情密不可分吗?学生举了很多例子。最后总结:本课告诉我们要听从别人的劝告,还要认识到世界上的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

通过这一节课。我发现同学们可以读得绘声绘色了,这节课我才用了以读促悟,以读促思。

而我发现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当老师真正关注学生的时候,才发现一堂课的目标设定,重点难点的确定一定要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要看一堂识字教学是否成功,重点要看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学习下层面的学生,在他们原有的的基础上有没有多大新的收获。

在第一课时,为了完成6个会认的二类和8个会写的生字的学习任务,担心课堂的时间不够,指导学生记字时,忽略了识字方法的多样性,忽略了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记字方法记字,导致学生说出的记字方法比较平凡不创新。因此,面对这些不足之处,我在思考,要克服不足之处,必须扎根以下理念:

1巧设情境,激发童趣

语文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者。特别是低年段语文老师,更要“有耐心引导他们掌握学习方法”。我们的教材是立足于儿童的情趣、思维,结合儿童的需要,联系儿童的经验编写的。很多内容让孩子的心弦为之拨动。我们一定要抓住儿童的特征展开教学。要想取得理想的认字效果,使学生对要认的字产生强烈的、深刻的印象……

二是采取多种方式复现,力求做到要认的字当堂学生都能认得准。要及时复习巩固”。同时运用多种手段突出识字重点,突破识字难点。教学中我们能发现规律,把握规律,就能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把本课的生字编到新的文段中认读巩固,既巩固了生字,又培养了良好的语感。

有关葫芦岛兴城旅游心得体会及感悟四

阅读教学应立足于培养孩子阅读文章的兴趣,引导孩子品味语言,积累语言,发展语言,从而达到自能读书的目的。因此,这堂课我始终把语言的学习、体会、感悟作为重点,注重学生的语言感受。

而语言感受最重要的手段就是“读”。

学生在教师有目的的设计和引导下,针对性地多读是很重要的。多读可以训练学生的语感,可以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可以丰富孩子的想象。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用实物“葫芦”让学生感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利用课文形象的插图,让学生观察、说话,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观察听说能力。从而让学生了解葫芦的生长过程,感受植物生命的繁衍不息。

抓重点段,引导学生带着中心问题:“长得那么好的葫芦,为什么会变黄、落了呢?”质疑,使学生产生强烈求知欲。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种葫芦人和邻居的不同态度,最后,让学生在理解文本,感悟语言的基础上懂得植物的生长需要各环节的联系。

抓关键词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通过评读、个人读、分角色读、齐读、赛读、范读等不同方式的阅读,比较句子中的不同语气,从多个角度引导孩子体会种葫芦人的心态,以读悟文,品析词句。

利用多媒体投影仪,播放课文插图,让学生在观察中走进课文情境,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小葫芦的可爱,学生发自内心地对小葫芦产生喜爱之情,朗读时自然地加入了自己的真实情感,为后文与邻居的对话情感打好铺垫。

教师范读时的情感就直接调动了学生的情感,一些朗读的技巧渗透到教师的读中,学生在无意模仿中就学会了朗读的技巧和技能。

不足之处是:

1、提问多了些,散了些,学生回答的面不够广,有些话老师带学生回答了,以后要在优化提问上下功夫。

2、让学生用“自言自语”练习说话时,学生只注重说:我自言自语的说,老师并没有及时训练学生“他自言自语的说”,这样的话,就对课文中种葫芦的人的语气体会的不是特别的到位。

3、对反问句变陈述句的句子指导的不够到位,以至于在老师说出的几个句子时,学生没能理解其意思,说的也不明白。

在以后的教学中,虚心向他人请教,及时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多多聆听其他老师的课,以取长补短。

有关葫芦岛兴城旅游心得体会及感悟五

我们知道,植物生长一般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前一环节直接影响着后一环节,要想得到好果实,就得细心呵护植物各部分的生长,不能只注意结果。做任何事都得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版教材第三册第四组中的一篇看图学文,这篇寓言故事生动有趣,共有四个自然段,简短精悍。讲一个人种葫芦,眼睛只盯着葫芦,不听邻居的劝告,不去管理叶子上的蚜虫,却只想得到葫芦。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葫芦慢慢变黄,最后葫芦都落了,课文通俗易懂,但意义深刻。

我所教授的是二年级的孩子,他们聪明活泼。领悟能力强,善于表现自己,好奇,对于新鲜事物刨根问底,抓住这一特点,创设情境,让学生当文本中的主人公,体会种葫芦的乐趣,从情境中围绕“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这一问题展开教学,让学生在趣味中学习本文。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课堂是学生学习、活动、发展的重要场所,是他们自己的课堂。把课堂给学生,课堂是他们自己的课堂。《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故事性强,考虑到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认识水平,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了情景创设法,以“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 这一问题为突破口,采用变序阅读等教学方法。先学习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再重点朗读中间两段,感悟问题的原因: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而不管叶子,他不知道事物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他所犯的错误,可以从他的语言看出来。因此?可抓住文中的人物语言朗读体会,理解课文内容。既使学生的语感得到训练、个性得到张扬、创造性也得到了培养,又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把课堂还予学生,教师做好巧导,让语文学习真正成为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1、写好“言、每、棵、怪、慢”6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悟,体会种葫芦人的心态。体会反问句,感叹句及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学会带着问题读课文,读中感悟,看图与学文相结合。

3、懂得当自己做错事情时一定要听别人的劝告。懂得做任何事

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1、写好“言、每、棵、怪、慢”6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悟,体会种葫芦人的心态。体会反问句,感叹句及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学会带着问题读课文,读中感悟,看图与学文相结合。

懂得当自己做错事情时一定要听别人的劝告。懂得做任何事

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通过读读、找找、想想、说说、编编、画画等方法让学生充分阅读,自主探究。另外,由于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学生很喜欢读,因此,教学中采用不同形式的读,如(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师读生评价、分角色读)再加上自主探究等学习方法能使学生更好的去理解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以及所蕴含的道理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人物的神态、语言都通过看图和朗读得到充分的感悟。

游戏导入——学习一、四自然段——学习第二、三自然段——拓展延伸

第二课时

一、课前游戏,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找不同画面。

2、学生认真观察图片,找出不同。

3、请学生带着游戏中的仔细观察和认真思考开始我们今天的学习。

(设计意图:激发兴趣,为后文找出课文插图的不同做好铺垫。)

二、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4课《我要的是葫芦》。

2、学生齐读课题,教师质疑:从课题中你们读懂了什么?

3、学生自主交流。

4、带着自己的理解再读课题。

(设计意图:自主交流从课题中读懂了什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生更能体会种葫芦人的心情。)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图文结合,体会葫芦的可爱。

(1)、出示葫芦图片,引导学生评价葫芦。(可爱 )的葫芦

(2)、出示:( 可爱 )的葫芦 多么可爱的葫芦哇!

(3)、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比较感叹句的语气。(赞美)

过渡:这么可爱的葫芦,书中是怎样描写的?

(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体会葫芦的可爱。

(5)、指名朗读描写葫芦可爱的语句,抓住重点词语“细长的、满、雪白的、可爱”;齐读。

过渡:这么可爱的葫芦,同学们喜欢吗?种葫芦的人呢?

2、朗读体会种葫芦的人对葫芦的喜爱。

(1)、出示: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引导学生体会“每天、几次”这两个词语的表达效果。

(2)、引导学生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让生从多次的朗读中深深感受到种葫芦的人对小葫芦的喜爱之情。朗读指导不需多讲术语,只要引导孩子入情入境,身临其境,感情自然会出来。)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出示:小葫芦变黄了落了。

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2、学生读中比较句子意思的不同。

3、引导学生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体会种葫芦人的心情。(伤心)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体现种葫芦的人当时的心理活动。)

4、多媒体出示文中两幅图进行比较,找出不同之处。

①人的表情不一样: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

②葫芦的叶子不一样:一是绿绿的叶子,一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

③葫芦不一样: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过渡:找出了这么多的不同,同学门脑子里有什么疑问吗?指名交流。(“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全落了呢?”)让我们带着这样的问题朗读课文的2、3自然段。

(设计意图:通过文中两幅图画的比较,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紧紧抓住“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全落了呢?”进行展开教学,在学生的头脑中留有充分思考的余地,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求知欲。)

五、学习第二、三自然段,探究葫芦落地之谜。

(一)学习第二段

1、种葫芦的人看到叶子上长了一些蚜虫,那个人是怎么想的

(板书:一些蚜虫 变黄了)

多媒体出示: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用怕。

师:谁知道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指名)这两个句子的意思是一样的,你觉哪一句更能说明不可怕呢?请大家把这两句读一读。

2、是的,他要的是什么?不要什么?(要葫芦 不要叶子)我们来听听他是怎么说的?朗读指导。(理解“盯着、自言自语”)

3、是啊,他多希望葫芦长得快些,长得大些呀,根本不管叶子上长虫了。你听了他的话,想对他说什么呢?(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

(二)学习第三段

1、种葫芦的人这样做,难怪他的邻居也实在看不下去了,来劝他。请大家读第三段。画出他不要叶子的句子。

2、多媒体出示: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知道这话的意思吗?这两句的意思也是一样的,你觉得哪个句子更加肯定地说叶子上的虫子不用治呢?再读读这两句。

3、如果你是那个邻居,接下去还会怎么劝告他呢?(指名)

是啊,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全落了呢?任何植物的生长都要经历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每一个环节都会互相影响。要想得到好果实,就要细心呵护每部分的生长。

我们做事情也一样,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不能只注重结果。板书:叶和果有联系

4、全班齐读二、三段。

5、分角色朗读对话,说说你喜欢谁?为什么?

6、朗读全文。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议,读中悟,把课文的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采用课后的反问句和陈述句进行朗读指导,使学生得到再认识,再创造,从而达到理解、积累、感悟文本之目的。教学中设紧紧围绕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有效性得到了加强。)

六、拓展延伸。

1、想一想:学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种葫芦的人看到葫芦都落了,他会想些什么?

2、编一编: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些葫芦… …

(设计意图:通过指导学生续编故事来内化课文中的语言,这样对他们进行一次人文教育,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3、画一画:你能画出长大后的葫芦吗?

七、写字指导

1、出示“言、每、棵、怪、慢”6个字

2、指导学生观察发现:

言和每为独体字,后3个字为左右结构的字。

结合“母”字指导“每”字的笔画顺序,师范写

“言”字第一横长,下面两横短。

复习“忄”的写法,师范写“慢”

3、生描红书写

4、点评

有关葫芦岛兴城旅游心得体会及感悟六

盈盈月光,掬一杯最清的,落落余晖;拥一缕最温暖的,灼灼红叶,拾一片最热的。漫漫人生,采撷离成功最近的。

——题记

著名科学家爱迪生曾经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而尝试却是自信的基础,没有起点,何谈开始。在人生的道路上,尝试着努力去做件事情某件事,是一门必修课,正如我们尝试着去学习物理,努力去克服数学难题,努力去……虽然每一次不一定成功,但至少一定会有所收获,至少我们努力过,奋斗过,也会留下了那一抹快乐的回忆。正如《宝葫芦的秘密》中的主人公小宝。

小宝是个慵懒的孩子。一天,他钓鱼时幸运的得到了宝葫芦,从此以后,他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宝葫芦帮他写作业,剪指甲,刷牙洗脸……无微不至的照顾他,满足他的一切愿望,然而没有头脑的宝葫芦也带来了一堆麻烦。最终,小宝下定决心,尝试着离开宝葫芦,并且他也尝试着摆脱宝葫芦的帮助,靠自己的力量成功。终于,他取得了游泳比赛的胜利。

他让我知道了努力尝试对于成功的必要性,对于现在的我们,依赖的太多,老师,父母,朋友,亲人……而这些关心却让我们快要在雾中迷失了自己,他们总是给我们结果,而我们却欣然的不断接受,让我们失去了体验美好过程的机会,努力地快乐。去摆脱他们的依靠吧!用我们自己的力量,努力尝试的过程,我想,这会比结果更有意义。

如果小宝不去尝试离开宝葫芦,那么或许他永远也得不到自己真正的成功吧!尝试真的是一个重要的选择。而尽你最大的努力是一种心态,完美的将两者融合,那么,成功正在向你驶来!

尝试吧!努力吧!小溪努力尝试漂流,最终得到了苍茫大海,流星努力尝试着飞翔,最终得到了转瞬即逝的永恒,小鹰努力尝试翱翔,最终得到了搏击长空的自信与勇敢,爱迪生经过上万次努力尝试之后终于发明了电灯还有居里夫人,钱学森……他们都创造了生命的价值。现在,在属于我们的时代里,努力去尝试属于我们的成功吧!

漫漫人生,让我们一起努力去尝试,欣赏未来一路的旖旎风光吧!

有关葫芦岛兴城旅游心得体会及感悟七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前往君山风景名胜区观光游览。

乘坐游船,约半小时便可到达君山风景名胜区。大家东北面那座不等高三塔斜拉桥,就是著名的洞庭湖大桥,它是我国目前最长的内陆湖公路桥,全长9.639千米。西南面那座漂浮在水面上的小岛就是君山。君山是洞庭湖中一个美丽的小岛,古称洞庭山、湘山,后称君山,因为舜帝二妃娥皇、女英的爱情故事和伟大诗人屈原《湘君》、《湘夫人》等诗篇的巨大影响而得名;另一种说法是因为历史上的许多皇帝曾来过君山,如轩辕帝来君山铸鼎炼丹,秦始皇来君山封印,汉武帝来君山射蛟和求仙酒,乾隆帝则在君山考侍臣……因与帝王有缘,故名“君山”。传说君山72峰是蛮荒时代洪水成灾、湖中72位碧螺仙子为拯救生灵、牺牲自己变化而成。

朋友们,君山风景名胜区特色可用一个“奇”字来概括。君山的奇,表现在小、古、秀、趣四个方面。

一是小巧神奇。唐代诗人程贺(一说方千)咏道:“曾游方外见麻姑,说道君山自古无,原是昆仑山顶石,海风飘落洞庭湖。”说君山是罕世奇珍美玉,被海风从昆仑山顶吹落洞庭湖的,程贺因此诗还获得了程君山的美称。刘禹锡咏道:“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这青螺指的就是君山,说君山是晶莹剔透,可以放在案头把玩的一颗青螺。雍陶咏道:“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君山则是天仙美女头上的云髻发簪,这小如发髻的小岛,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给人以哲理的启迪。明代诗人薛宜就发出了“日月每从波底出,峰峦常在气中浮,人生忘节当如此,屹立狂澜几万秋”的感悟。山体小,景观奇,一井一台,一树一竹皆成景观,令人赏心悦目,冶情养性。

二是古迹幽奇。7000多年前,人类就在君山上繁衍生息,留下了乌龙尾、猴子洞等遗址,还有石斧、石箭、石鱼佩和大量陶器。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轩辕氏留有轩辕台、飞升亭、湘妃祠;秦始皇留下的封山印、赭树;汉武帝留下的射蛟台、酒香亭;还有柳毅井、传书亭、洞庭庙、朗吟亭、杨么寨等等。真可谓遍山是佳景,处处有故事,一些古老的神话和传说又多记载于《山海经》、《史记》、《水经注》等经典古籍。因此有人说,君山游一日,等于读了半部中国史。

三是秀美新奇。唐代大诗人李白咏道:“帝子潇湘去不还,空余秋草洞庭间,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君山是一幅美丽的图画。这里满岛翠绿,万木葱茏,更兼苇叶青青,碧竹遮天,还有漫山遍野层层叠叠的茶树,使这座绿色小岛宛若一飘逸仙子盘座洞庭湖中。宋代诗人陈与义咏道:“青眉横玉镜,色照城中楼。”君山浮黛,秀色迷人,耸苍吐翠,青翠欲滴,其景致如“云梦观荷”、“曲径林涛”、“竹隐古墓”、“响山鸣泉”等,一派清新秀雅。

四是趣味珍奇。君山钟灵毓秀,奇珍异物,比比旨是,妙趣天成,引人入胜。君山奇竹有斑竹、文竹、金镶玉竹、圣音竹等13种;奇树有半边树、伯库树、红绿叶树等8种;奇花有酒香花、卷旗花。还有三绝金龟、银鱼、银针茶:观之可饱眼福,食之饮之,既可饱口福,还能延年益寿呢!

游船已驶达君山,请诸位先从湖上欣赏君山东面的全景。自北往南,一字排开的是湘君园、洞庭庙、云梦亭、秋月桥、湘妃祠、碑林、二妃墓,还有掩映在山头绿树丛中的朗吟亭。码头右前方有国内仅存的二幅梵文字石刻,又说是秦始皇封山印。请诸位登上龙脖山参观今天游览的第一个景点——朗吟亭。

朗吟亭又名飞吟亭,占地125平方米,左右两侧附有回廊。为亭、廊、院组合式建筑,主亭两层,重檐歇山顶,始建于北宋。在君山三十六亭中,它虽称不上年代最久远,但诸亭时毁时建,或毁而不建,而朗吟亭自北宋至今延续千年,则是其他亭台无法比拟的。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既叫朗吟亭,又叫飞吟亭?原来,关于此亭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说北宋岳州知府李观得到吕洞宾诗两首,其中一首是“朝游北越暮苍梧,袖里青蛇胆气粗。三醉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吕仙憎恶尘俗污浊,飞离了岳州城。他飞到哪里去了呢?飞到了洞庭君山福地,也就是我们现在站的这个地方,亭名就源于这首诗。一说这里是吕洞宾得道飞吟升仙之处。

大家眼前的这尊彩塑,就是道教全真教北五祖之一,元代尊为“孚佑帝君”的吕洞宾。看他身穿道袍,脚踏波浪,腰挎青蛇宝剑,肩背“洞庭秋”酒葫芦,左手端酒杯,右手执拂尘,一派仙风道骨超然饮酒吟诗的神态,好不自在。

各位朋友,这里就是享誉海内外的君山银针茶基地,自唐代以来银针便为贡品,清代乾隆皇帝还定下了“岁贡十八斤”的标准。君山银针的采摘要求特别讲究,有“九不采”,即雨天不采,风伤不采,虫伤不采,细瘦不采,不符合长短标准不采……1955年这茶参加国际博览会,以其“芽身黄似金,芽尖白如玉”被誉为“金镶玉”,获金质奖。它不仅饮来清香可口,益气爽神,而且冲泡中能呈现出“万笔书天”、“刀枪林立”、“菊花盛开”等三起三落的绝世奇观。

据测验,茶内含20多种氨基酸和多种有机成分,长饮此茶可起到防癌抗癌功效。

现在我们来到了二妃墓,斑竹山。提起二妃墓,朋友们自然会想到舜帝。相传上古时代,尧禅位于舜,并将二女娥皇、女英许配给他。二妃聪明仁惠,帮助舜帝治理国政,开疆拓土,建立功业。后舜南巡,她俩又追寻到君山,当听到舜逝于苍梧的噩耗时,二人悲痛欲绝,望着浩渺洞庭,抱竹痛哭,双双投水殉情,后葬于君山。大家请,这就是斑竹,又名湘妃竹,相传这是二妃的眼泪洒在竹上形成的,毛泽东主席“斑竹一枝千滴泪”的典故就源于此。

朋友们,听到这动人的美丽传说,你们有何感想?君山不仅以景感人,而更以情感人。君山,是座不沉的爱情山。接下来请大家沿着柳毅当年传书的路,去寻找那美丽的传说。现在呈现在大家面前的就是柳毅井、传书亭。唐代李朝威《柳毅传》写道:“唐仪凤年间,湖湘书生柳毅赴长安赶考,落第而归,途经泾阳,遇见一个满脸泪痕的牧羊女,自言乃洞庭龙君的女儿,嫁与泾河小龙为妻,受到残暴虐待,托柳毅传书。柳毅受托传书洞庭,按龙女嘱咐来到君山,寻到有大橘树的橘井,叩井三下,便有巡湖神,将他接到龙宫。龙君见书心情十分沉痛,洞庭龙君的弟弟钱塘君闻讯后十分震怒,化着赤龙飞抵泾阳,杀了泾河小龙,接回侄女。后几经周折,柳毅与龙女有情人终成眷属,同返洞庭水府,做了洞庭王爷。人们为了纪念仗义传书的柳毅,便将橘井改名柳毅井,又在井旁修建了传书亭。

君山有美丽的诗文、感人的爱情故事,还有珍贵的小精灵——君山金龟。大家瞧,那憨态可掬在阳光下伸拳缩腿的小家伙就是金龟。它最大的特点是:在接近腹部的甲板有道裂缝,将龟板从中间分为两段,由韧带连接两端,活动自如。它既美丽,又清洁,没有普通乌龟身上的那股臊气。据说清代吴敏树隐居君山,有一次掘得一株硕大的灵芝,同时还捉到了一只吃灵芝上露水的金龟。服用灵芝仙龟,可起死回生,所以有“千年金龟”之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