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对自己所做的事情及其结果的总结和反思。在撰写心得体会时,可以从自己的感受、思考和改进方面进行展开。我写了一篇心得体会,希望能够与大家分享。
描写社会主义新时期心得体会总结篇一
社会主义新时期是新中国的重要发展阶段,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新征程。在这个时期里,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从中收获了很多心得体会。首先,社会主义新时期是开放的时期,我们必须要适应和拥抱这个开放,积极融入世界。其次,社会主义新时期是创新的时期,我们要不断创新,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进步。再次,社会主义新时期是改革的时期,我们要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积极解决矛盾和问题。最后,社会主义新时期是幸福的时期,我们要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让每个人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首先,社会主义新时期是开放的时期,我们必须要适应和拥抱这个开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走上了一条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道路。我们要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加强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吸引外国投资,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我们也要学习国外先进的科技、管理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国力。开放带来机遇和挑战,我们要善于把握机遇,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增强国家的竞争力。
其次,社会主义新时期是创新的时期,我们要不断创新,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进步。科技创新是一个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撑,我们要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一批高水平的科技创新人才,加大对科技领域的投入。同时,我们也要重视社会创新,推动社会制度和社会管理的创新,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只有不断创新,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实现国家的跨越式发展。
再次,社会主义新时期是改革的时期,我们要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积极解决矛盾和问题。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问题导向,加大改革力度,破除一切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同时,我们也要加强制度创新和创新型政府建设,推动全面依法治国,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只有深化改革,解决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才能实现中国梦,实现国家繁荣。
最后,社会主义新时期是幸福的时期,我们要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让每个人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注重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同人民共享。我们要加大对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领域的投入,不断提高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水平。只有人民过上美好生活,国家才能真正富强。
总之,社会主义新时期是一个开放、创新、改革和幸福的时期,我们要适应和拥抱开放,不断创新,推动全面深化改革,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在这个时期里,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而努力奋斗。只有共同努力,我们才能共同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描写社会主义新时期心得体会总结篇二
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春风化雨,40年跨越腾飞。作为一名80后,我虽未能见证改革开放大幕的拉开,但却真切感受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可喜变化。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爬山过坎,披荆斩棘,在改革开放的助推下,人民群众的生活日新月异、走向美好。而我家的幸福生活就是改革开放成果的一个缩影。
40年前,“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不是一句玩笑。
40年里,生活水平日益提升。
虽说孩童是“没心没肺”的,但日子越变越好,我还是能够深切感受到的。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母亲的豆腐摊生意越来越好,父亲便回家和母亲搭起了“班子”,父亲负责晚上熬夜磨豆腐,母亲负责白天卖豆腐,就这样,家里的生活条件逐渐开始改善。
家里三个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都按时去学校报到了。虽说那时条件依然艰苦,但能够上学,就是一件值得开心的事情。只是孩子永远改不了嘴馋的“毛病”,看着小卖部里琳琅满目的零食,我们姐弟三人也会不依不饶地要些零花钱,有时碰到父亲“悄悄”给我们一两块钱的“巨款”,内心的兴奋不言而喻。当然,最让我们解馋的还是父亲做的“红烧肉”,要是哪顿饭出现了这盘菜,作为大姐的我,必须要先定好规矩,每个人只能吃几块,要不然还没等开饭就能见到盘底。好在随着生活条件的慢慢改善,“红烧肉”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了,姐弟三人也能毫无顾忌地美餐一顿。
得益于父母的言传身教和悉心照顾,姐弟三人学习还算刻苦,生活上也比较节俭。在一家人的相互鼓励和努力下,我考上了大学,弟弟妹妹也开始了中专学习。这个时候,家里条件虽然算不上宽裕,但在旁人看来,能解决三个孩子一年几万块钱的学费,就已经很不错了,毕竟对于农村家庭来说,因学致贫、因贫辍学的情况还是比较常见的。
40年后,“幸福”变成了生活的“主题词”。
如今,我研究生毕业已经6年了。父母老了很多,体力也大不如前了,好在磨豆腐的技术也在不断更新,从前磨豆浆的石磨变成了豆浆机,从前烧豆浆的土灶变成了燃气蒸汽机,从前压豆腐的大石块变成了千斤顶,如今磨豆腐轻松了许多。当然,要不是因为闲不下来,父母其实可以退休了,因为现在全家人的生活已经能用“富足而幸福”来形容了。家里盖起了带院子的三层楼房,门前大马路、背后小山丘,居住起来很舒适。父母办了医保,领了退休金,生活不成问题。而姐弟三人也都在合适的岗位上努力工作,都在生活的城市买了房子,小汽车也成了生活的配置。碰到节假日,一家人都会围坐一起,聊聊家常,笑声常在。
用母亲的话说,40年的变化太大,她从女儿变成了外婆,从艰苦走向了幸福。40年的收获也太多,享受到了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看到了孩子们的学有所成、住有所居。而这些都是改革开放带给我们的幸福。
“窥一斑而知全豹”,我家生活的变化反映出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的日益美好,我家所享受到的发展红利也印证了改革开放的成果丰硕。
40年的改革开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广大人民群众凭着一股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凭着一股滴水穿石的韧劲,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这条正确的道路上,2017年,我们取得了国内生产总值迈上80万亿元人民币的台阶、城乡新增就业1300多万人、社会养老保险已经覆盖9亿多人等成绩,见证了一年内1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等奇迹,我们因“慧眼”卫星遨游太空、量子计算机研制成功等而倍感自豪,因主办了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等大型外交活动而越发自信。时至今日,改革开放让人民群众收获了太多的幸福感、获得感和自豪感。
站在改革开放40年的时间节点上,我们感慨国家发展之快,感恩人民生活之美,也必当感知改革开放之必然。“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我们应当充满信心,将改革进行到底;应当以奋斗的姿态,参与改革、推动改革。只有这样,国家的发展才能持续向好,我们的幸福才能长长久久。
描写社会主义新时期心得体会总结篇三
按照支部统一安排,我认真学习了《中国共产党简史》,重点学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历史,受益匪浅。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是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从建国初期巩固政权到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初步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这一时期成就的取得,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教育引导,使全党保持了良好的精神状态、全民形成了良好的社会风气,“抗美援朝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大寨精神”“西沟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红色精神,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新生的共和国大地,蜕变为推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强大力量。在生产资料匮乏、自然灾害频发和国际环境复杂的历史背景下,红色精神指引着中国人民,用生命和鲜血描绘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伟大画卷,成为中华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精神力量,也成为我们能够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前进的要义所在。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实现了我们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以非凡的胆识和魄力进行拨乱反正,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心及时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大势,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坚定不移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我们要胜利实现既定目标,就要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这条正确之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
学习党的历史,能够弄清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来龙去脉,汲取历史经验,传承红色基因,更好开创未来。从党走过的风云激荡的历史中,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多么不容易,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多么不容易,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正确道路多么不容易,进一步坚定对党的领导的信念,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放飞青春梦想。
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做红色精神的传承者,学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加坚定“四个自信”,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自觉把个人梦想同祖国的前途、党和人民的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做孜孜不倦的求学者,从革命先辈身上感悟成长成才之道。做道德风尚的引领者,学习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参与志愿服务,以实际行动传递青春正能量。为推动市场监管局工作再上新台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描写社会主义新时期心得体会总结篇四
根据社区党支部关于继续深入学习党史的工作要求,我认真学习了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党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顺应历史潮流,牢牢把握住了发展的主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始终把加强作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下面就谈谈几点学习体会:
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确保了改革开放沿着正确方向不断前行。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我们改革开放积累的首要根本经验。必须始终保持高度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必须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更好地发挥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顺应历史潮流、抓住用好机遇,牢牢把握了发展的主动权。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我们始终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毫不动摇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应该是科学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想,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我们坚决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践行“两山”理论,努力趟出一条生态优先、富有特色、致富百姓的高水平发展新路。
在改革开放的关键阶段,党能不能始终带领人民走在时代前列,能不能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是对党根本的考验。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总书记在继承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领导集体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时代新特点新要求,对我党的作风建设做出了新的回答。特别是他创造性的提出要按照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保持党的先进性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要求来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为了把党的作风建设扎扎实实的推向前进,他要求在全体领导干部的工作中倡导八个方面良好风气,即勤奋好学、学以致用;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艰苦奋斗、勤俭节约;顾全大局、令行禁止;发扬民主、团结共事;秉公用权、廉洁从政;生活正派、情趣健康。这八个方面的要求,其实质就是要求领导干部不断加强党性修养,改进自身作风,努力成为社会良好风气的模范实践者和积极推动者,为我党的作风建设增添了新活力和魅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始终把加强作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以“打铁还需自身硬”的鲜明态度,以猛药去疳、壮士断腕的坚强意志,认真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坚决反对“四风‘问题、始终做到“三严三实”、扎实推进“两学一做”,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坚持抓早抓小,坚持依靠群众,经常抓、深入抓、持久抓,有力推动作风建设取得显著成绩。
描写社会主义新时期心得体会总结篇五
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开拓的关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它的成功开拓和不断发展,谱写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壮丽画卷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前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力地证明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推动创新发展的不竭动力,而改革开放也深刻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平合作、开放融通、改革创新的本质特征和强大活力。我们今天已经充分感受到,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现在进行回顾,仍然感到如同邓小平所说,我们的改革有很大的风险,但很有希望成功,这个风险值得去冒。在改革开放进程中,社会主义经济会不会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中被吞掉,中国共产党会不会在开放大门打开后被腐蚀掉,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价值观会不会被西方主流意识形态根本颠覆?这些担心一直伴随着我们,但我们战胜了这些疑虑,取得了改革开放的辉煌成果。今天更值得去思考的是,我们为什么能够最终战胜这些风险,成功地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改革开放之所以是正确的抉择,就因为改革开放是中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的探索。除此之外,还有两条路,一是在强大的内外压力下被动开放,其结果必定是亡党亡国的全盘西化;另一条路是固守现状,结果必然是被时代潮流抛弃,最终如毛泽东所说,被“开除球籍”。我们的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主要是因为做到了以下三点:一是始终跟踪世界潮流,回应时代主题,追寻历史节拍,有着坚定正确的大方向;二是坚守“四项基本原则”的底线,尤其是坚定不移地坚持党领导改革开放;三是实行了正确的战略策略,包括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突破口的渐进式改革,把“三个有利于”(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检验改革成败的判断标准,建立大胆试、大胆闯和及时总结评价的试验方式及纠错机制等。
1978年12月18日,在党和国家面临何去何从的重大历史关头之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以高超的政治智慧和非凡的使命担当,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大幕,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在党的带领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过40年不懈奋斗,把中国建设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而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导致我国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人民温饱都成问题。放眼国际,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全球社会主义事业遭遇低谷。事实胜于雄辩,风景这边独好。这40年之所以能披荆斩棘、砥砺奋进,之所以能化危为机、绝处逢生,之所以能独领风骚、岿然不动,历经艰苦奋斗取得辉煌成就,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得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得益于党的科学理论指导。再看我们阳泉,正是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下取得了较好的发展,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门类,一度被誉为“小上海”,相信每一个阳泉人对这段历史都记忆犹新。可以看出,不论是从过去还是现在、国内还是国际、整体还是部分,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和伟大贡献是有目共睹的。学习这段历史,我们自然而然地更加自觉坚定“四个自信”,更加发自内心地拥护党的领导,更加坚定不移地为党和人民努力奋斗。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我们能够学会我们原来不懂的东西。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老一辈革命家带领中国人民缔造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并进行了二十多年的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邓小平同志也说过“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把握历史大势、引领时代潮流、锐意探索进取的历史担当与雄浑气魄。
一是进行了伟大的理论探索。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始终将马克思主义本土化、中国化贯彻革命建设全过程。从最初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理论探索一直没有停止。马克思主义虽然是舶来品,但在党的灵活运用和创新探索下,很好地适应了中国的国情,指引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事业一路披荆斩棘、不断发展壮大。我们作为党的干部,就是要学习这种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理论品质,克服本本主义、经验主义,注重因地制宜、联系实际,做到敢于创新、科学求证。具体推进工作中,在确保政治方向不偏离的前提下,进一步发挥创造性和预见性,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和做法,更好地发挥党的理论的强大指导作用。
二是进行了伟大的道路探索。党从成立之初就始终谋求一条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民族振兴的道路。从“农村包围城市”、“抗日统一战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结合具体形势和任务积极调整革命路线,付出了艰苦努力,历经了艰辛探索,推动中国革命和建设一路高歌猛进、气势如虹,最终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革命事业不可能一帆风顺,革命道路更不可能一成不变,只有跟上形势,才能永葆生机活力。实践证明,党的历次路线政策调整,都顺应了历史大势,有力推动了当时党的事业发展繁荣。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显著优势是其他道路无可比拟的,是带领中国走向富强、走向复兴的必由之路。
三是进行了伟大的实践探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也标志着改革开放伟大实践拉开序幕。1979年,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广东、福建两省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先行一步”,并试办出口特区。随后的10年中,又设置建立了一批经济特区。在这样的背景下,深圳应运而生,从一个小渔村一跃成为全国一线城市,仅用40年就走完了国外一些国际化大都市上百年才能走完的历程。无独有偶,上海浦东蜚声中外、雄安新区朝气蓬勃,西部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党的实践探索不胜枚举。还有前段时间播出的电视剧《山海情》,讲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甘肃西海固的人民和干部们响应国家扶贫政策的号召,完成易地搬迁,后来又在福建的对口帮扶下,通过辛勤劳动和不懈探索,将风沙走石的“干沙滩”建设成寸土寸金的“金沙滩”的故事。这恰恰是党带领贫困地区干部群众战胜贫困、奔向美好生活的实践探索,更是党接续奋斗、战天斗地的壮丽篇章。我们要从这些探索中汲取奋进力量,在工作中奋发有为、迎难而上,敢于亮剑、勇于拼搏,啃下硬骨头,打开新局面。
随着党史学习教育的深入开展,同志们要认真贯彻“学史力行”要求,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切实转化成为推动工作开展的动力,确保各项工作及时落实到位。
一要将党史学习教育与日常政治理论学习相融合。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到福建、广西、河南考察。要在完成党史学习教育各项规定动作的同时,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这既是武装头脑、增加知识储备的现实需要,更是紧跟中央、落实“四个意识”的政治要求。“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同时要加紧对各自领域专业知识的学习,增长能力本领,更好地知识新形势下的工作。
二要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要主动担当作为,把事关群众利益的事情做实、做细、做深、做透,竭尽全力解决老百姓的难事、急事。聚焦困难群众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的需求,筑牢民生根基、兜住民生底线。深入到千家万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真真正正赢得群众称赞。“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是一次检验担当和作风的有效契机,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把群众的事情办到群众心坎上。
三要围绕近期重点工作狠抓落实。今年是“十四五”开篇布局之年,加之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对我们统筹开展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任务繁重艰巨。下一步,要认真做好项目建设、疫情防控、入企服务、生态环保、教育改革、城市品质提升、优化营商环境、社区养老和康养等重点工作。结合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分步骤、分阶段稳步推进实施,坚决不能落下步子,这是底线要求,没有讨价还价余地。要发扬艰苦奋斗、夙夜在公的传统,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盯住目标不松劲的劲头,坚决完成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
同志们,让我们继续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加大力度,在聚焦“为民服务办实事”上务求实效,不断将科学理论转化成为推动工作开展的具体思路和举措,为全市“***”目标贡献力量。
根据党史学习教育方案的要求,今天我们举办学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历史专题研讨会,目的就是要深刻领会这段历史所蕴涵的伟大意义,深刻领会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带领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功绩,感悟其历史的巨大影响力和推动力,进一步凝聚共识,激发力量,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夯实坚定的思想基础。下面,本人结合学习情况,谈谈三个方面的体会。
1978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这是一次拨乱反正的会议,是一次扭转乾坤的会议,是一次划时代的会议,它是历史的转折点,它是“中国梦”的“觉醒钟”,它是“复兴号”的“航标灯”。这次会议冲破“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从此,改革开放的宏伟大幕在中华大地上徐徐拉开。
改革开放,是一次伟大的决策,是一个伟大的觉醒。实践证明,40多年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法宝,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党和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当中写下了彪炳史册的伟大功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沿着改革开放之路,接力奋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奇迹,实现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飞跃,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提升到了一个新的起点、新的高度。
在开启“十四五”新征程上,我们要高举改革开放的伟大旗帜,用新发展理念科学引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随着“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全面开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突出问题、瓶颈问题、短板问题日益凸显,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释放发展新动能、不断开辟发展新空间尤为重要。要总结好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发挥好党的创新理论,与时俱进,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正是这个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总书记用“四个伟大”高度概括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历史意义。的确,经历实践的检验,这“四个伟大”历久弥珍、历久弥新!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人民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愿望、勇敢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决心和信心。
在新发展阶段,我们要高擎改革开放的伟大火炬,坚定“四个自信”,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用党的创新理论引领各项事业的发展。新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之一,也是新起点上的一个阶段。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前所未有,但机遇大于挑战。面对新阶段的新挑战,我们要践行“两个维护”,站稳政治立场,以此次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坚定跟党走的信心,提升政治判断力,增强政治领悟力,提高政治执行力,自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忠诚人”。在学习中把牢政治方向,在实践中锤炼政治品格,在奋斗中坚定政治自信,以实际行动践行对党忠诚。
改革开放40年,缔造了实事求是的伟大真理,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伟大奇迹,铸就了改革开放的伟大精神,丰富了民族精神内涵。改革开放精神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伟力。学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历史,就是要弘扬改革开放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和党中央、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勇于开拓、革故鼎新、迎难而上、砥砺前行。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是一部当代史,我们都是亲历者、参与者和见证者。随着改革开放步伐不断加快,改革开放史的意义将不断彰显。我们要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增强信心和勇气,强化担当和作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理念,将实际行动落实到“我为群众办实事”当中。以人民利益为重、以人民期盼为念,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始终站稳群众立场,将群众的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真正将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伟大的改革开放精神,是我们奋力前行的精神动力,也是我们开启新征程的精神滋养。弘扬改革开放的伟大精神,就是要在新时代争当开路先锋,敢闯敢试,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就是要在新时代发挥示范引领、攻坚克难的作用,闯关夺隘,劈波斩浪。我们要发扬光大改革开放精神,坚持改革开放精神指引,不忘初心、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奋进新征程,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值此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系列论坛分三次,通过中央部委负责人的宣讲,向全国展示了改革以来我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优秀成果,并且利用网友答疑环节,以接地气的方式解答了最贴近人民群众生活的种种疑虑,实用性与理论性兼备。11月13日上午播出的第三场论坛解读了我国在反腐倡廉、党组织建设、宣传思想工作、政法领域以及人民军队这五个方面的改革推进,我在观看之后,思绪万千。
改革不仅改变了中国人民家家户户的生活质量,更改变了中国这一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与政治生态。是改革,使得让老百姓敢怒不敢言的贪官们被“下马”查办,干部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观念深入人心;是改革,使得党组织体系日趋紧密,党员积极性与思想高度日益提升;是改革,使得宣传思想工作形式更加多样,群众接受度、认可度持续攀升,统一全党思想、凝聚全民力量,打好了改造客观世界的意识形态基础;是改革,使得法律法规越来越趋于完善、对人民生命财产的保护更加全面完备;是改革,使得人民子弟兵的军备力量愈发强大,“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愈发掷地有声。
“将改革进行到底”不仅意味着在时间上的延续,还意味着将改革举措从宏观落实到微观。作为一名基层公务员,通过总结各部委工作推行部署的成功经验,我对基层改革措施的落地有了几点新的思考。
发现问题需要群众参与。挖掘现存问题是推行改革的第一步,而群众参与则是客观提出问题的必要条件。作为人民公仆,公务员的服务对象就是广大人民群众,而乡镇公务员就更需要与村民深入接触和沟通。只有建立符合实际的村民监督体系,乡镇工作才能做到村民的心坎里。相较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的城市居民,乡镇居民的参与形式应该更为简单和直接。在各村施行流动“镇长信箱”,以手写纸条的方式反映群众面临的问题可能比起复杂的网上信箱更加简便;在微信普遍使用的今天,微信群众监督平台可以不仅仅接受文字投稿,还可以采用语音投稿的方式,让更多村民参与到执政中来。
解决问题需要组织力量。借用论坛中张建春同志的话,“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基层作为国家方针政策的执行者,做好基层党组织体系建设就成为推行工作的重要一步。只有做好基层党建的规范化、制度化、透明化,让人人皆懂党员发展流程,让人人皆明党员管理条例,才能实现基层党组织以外力促内化的转变,才能扩大基层党组织的引领力量。与此同时,做好乡镇党的理论宣传普及工作也尤为关键。不仅要干部学理论,更要通过接地气的方式方法带动村民走进_、理解党章;不仅可以采取传统学习读本和宣讲理论的方法,更要结合实际创新创造,引入通俗读物、音频在线听书、小视频等新颖形式,带动村民学习热情。只要把宣传做到每一天每一处,只要把宣传做得丰富通俗,就一定能让党的路线深入村民心中,指导村民生活。
根除问题需要对症施策。工作推行困难在基层工作中很是常见。思想不统一、对问题认识不到位,往往会导致村内落实的走样和变形,此时需要乡镇对政策的深入宣传解读,拉近干群思想上的距离,使得双方互相理解和支持。畏难情绪会使基层工作人员固步自封,过分的自保往往加剧干群矛盾、加大推行困难,这时可以通过树立典型的方式,鼓励干部做事热情、提供干部借鉴方法。而落实力度以及落实效果的衡量,还需要上级部门的评估检查、督促问责,完善的监督体制是为政策保驾护航的有力手段。行政村“两委”班子的干事热情和办事方式,完全可以通过制度化的考评体现,进而督促村干部落实工作、保证成果。
不忘来时路,方知何处去。改革需要回头看,落实基层工作也需要回头看。每一次整点行囊,都能给予自己向前奋进的信心,也能积累向前迈步的动力,更能找到快速抵岸的技巧。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深入,从国家改革到基层推行,我们势在必行。
强军兴军动力在改革,出路也在改革。习近平主席对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高度重视,亲自决策部署、亲自指导推动,学习《习近平主席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读本》,深刻感受到习近平主席对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作了一系列精辟的、带根本性方向性的论述,为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我们一定要紧紧围绕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坚定不移把国防和军队改革推向前进。
提出“国防和军队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标志”,指明了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习近平主席强调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国防和军队改革是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标志。没有改革,国防和军队建设不可能有今天这样好的形势。不改革是打不了仗、打不了胜仗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国防和军队改革单列一部分,主要考虑是纳入全面深化改革总体布局、上升为党的意志和国家行为后,可以更好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形成合力。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体现了习近平主席从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出发,凝聚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意志力量,坚定推进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决心意志。
提出“国防和军队改革进入了攻坚期和深水区”,指明了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面临的阶段性特征和现实紧迫性。习近平主席以宽广敏锐的视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强调指出,当前,国际形势正处在新的转折点上,各种战略力量加快分化组合,国际体系进入了加速演变和深刻调整的时期。世界主要国家都在加快推进军队改革,谋求军事优势地位的国际竞争加剧。这些年,我军改革迈出了新步伐,取得了明显成效,但面临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解决。百舸争流、千帆竞渡,必须到中流击水,不改不行,改慢了也不行,畏首畏尾,犹豫彷徨只会错失良机。这些重要论述,科学分析了当前国防和军队改革所处的阶段性特征和所面临的紧迫形势,对于我们以强烈的责任感紧迫感,以深化改革为动力,抓住机遇,乘势而上,缩小同世界强国在军事实力上的差距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提出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重在“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指明了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指向和目标。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发展和中国日益走向世界,中华民族的和平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国家安全和发展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习近平主席站在战略全局的高度,适应战争形态加速演变新趋势、适应国家由大向强发展新形势、适应军队使命任务拓展新要求,强调指出,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主要是解决制约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深入推进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没有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就没有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这些重要论述,既是对长期以来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深刻总结,又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指向和目标。
提出“坚持用强军目标审视改革、以强军目标引领改革、围绕强军目标推进改革”,指明了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聚焦点和着力点。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是习近平主席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的核心思想,拎起了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总纲,为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主席指出,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是党中央从全局上对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的战略筹划和顶层设计,指明了军事创新的方向、任务、重点,明确了军事创新的实现路径和检验标准。关于军队建设和改革,至关重要的是,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我们这支军队能不能始终坚持住党的绝对领导,能不能拉得上去、打胜仗,各级指挥员能不能带兵打仗、指挥打仗。要着眼实现强军目标,准确把握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指导原则。要牢牢把握能打仗、打胜仗这个聚焦点。这些重要论述,为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指明了前进方向,是我们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根本着力点。
提出国防和军队改革“必须牵住牛鼻子”“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指明了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重点。习近平主席明确指出,国防和军队改革千头万绪,必须牵住牛鼻子。要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战斗力,进一步解放和增强军队活力,为实现强军目标提供体制机制和政策制度保障。要下决心在重难点问题上进行突破。要把领导指挥体制作为重点,联合作战指挥体制是重中之重。要优化结构、完善功能,把军队搞得更加精干、编成更加科学。要重点加强新型作战力量建设,限期把老旧装备数量压下来,为新型作战力量腾笼换鸟。要深化军队政策制度改革,军事人力资源政策制度是重头戏,还要把钱和物管好用好,提高军事经济效益。要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在国家层面加强统筹协调,发挥军事需求主导作用,更好地把国防和军队建设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体系。这些重要论述,抓住了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为我们在解决改革重点难点问题上下功夫求突破提出了明确具体要求。
提出“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正面临一个难得的机会窗口”“要牢固树立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指明了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使命担当。习近平主席指出,现在,改革到了一个新的重要关头,推进改革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一点都不亚于30多年前。强军的责任历史地落在我们肩上,我们要挑起这副担子,必须敢于担当,以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坚决推进军队各项改革。改革面临的矛盾越多、难度越大,越要坚定与时俱进、攻坚克难的信心,越要有进取意识,越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要敢于啃骨头,敢于涉险滩,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坚决拥护改革,积极支持改革,自觉投身改革。这些重要论述,明确指出了在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中应具备的历史自觉和使命担当。
提出“要坚持用战斗力标准衡量和检验改革成效”,指明了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根本的标准。习近平主席强调,军队是为打仗而存在的。军队建设必须把提高战斗力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牢固确立战斗力这个的根本的标准。强调战斗力标准,是有效履行我军根本职能的要求,也是提高军队建设质量和效益的要求。坚持把战斗力标准贯彻到全军各项建设和工作之中,这是我们在工作指导上需要把握的一个带全局性、方向性的问题。要坚持用战斗力标准衡量和检验改革成效,使各项改革同军事战略方针的指向和要求一致起来,提高改革筹划和实施的科学性。这些重要论述,鲜明体现了我军的根本职能和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本质要求,对于用战斗力标准统一改革思想、凝聚改革共识,衡量改革得失、检验改革成效,保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效益,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提出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指明了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原则和方法。习近平主席指出,国防和军队改革是系统工程,必须加强统筹谋划,协调推进,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要牢牢把握坚持改革正确方向这个根本,处理好借鉴地方和外军改革经验与保持我军特色优势的关系,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这个根本制度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根本宗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要把改革主攻方向放在军事斗争准备的重点难点问题上,放在战斗力建设的薄弱环节上。这些重要论述,揭示了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特点和规律,是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和科学方法。
提出“要真枪真刀推进改革”“一张蓝图干到底”,指明了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关键。习近平主席指出,现在的关键,是要狠抓落实,把改革的蓝图变为现实。要注重做到五个到位:实施方案要抓到位,抓住突出问题和关键环节,找出体制机制症结,拿出解决办法,重大改革方案制定要确保质量;实施行动要抓到位,掌握节奏和步骤,搞好统筹协调,使相关改革协同配套、整体推进。督促检查要抓到位,强化督促考核机制,实行项目责任制,分兵把守,守土有责,主动出击,贴身紧逼;改革成果要抓到位,建立健全改革举措实施效果评价体系;宣传引导要抓到位,继续加大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宣传引导,积极宣传改革新进展新成效。这些重要论述,体现了我们党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抓住了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关键。
提出“对改革工作实施坚强领导”“强化集中统一领导”,指明了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根本保证。习近平主席指出,全面深化改革任务十分艰巨,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确保改革取得成功。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对改革工作实施统一坚强领导。各级党委要切实履行对改革的领导责任,把各项改革举措落到实处。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不断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改革能力。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引导广大党员积极投身改革事业。这些重要论述,明确了加强改革工作领导的具体职责要求,从组织领导上为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提供了有力保证。
习近平主席关于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重要论述,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关于军队改革的思想,深刻揭示了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新特点新规律,体现了党中央、习近平主席改革强军的深谋远虑,蕴含着居安思危的战略清醒、治国安邦的远见卓识、锐意改革的创新精神、实干强军的务实作风,谱写了党的军队改革理论创新发展的崭新篇章。我们必须紧贴实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主席关于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重要论述,坚持知行统一、笃信践行,在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上见成效,在强化担当提高能力上见成效,在攻坚克难、解决问题上见成效,切实掌握用好这个强大思想武器,通过深化改革奋力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
若干年以后后,当我们回首往事,我们会发现,改革开放这一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对于中国的发展影响极其深远,对于中华民族的复兴意义不可估量。
充分表明,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在现代化建设的全程中,改革开放必须始终贯穿、全面推进。
这30多年,改革开放犹如春风化雨,推动着历史性巨变,使中国从贫穷落后跃至经济总量世界第二,使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使中国的综合国力有了大幅度跃升,使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
把这30多年,放在党的90年里来考察,放在1840年以来的170多年中来把握,放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来观照,改革开放都是一座不朽的丰碑,具有划时代意义。通过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一条适合中国国情、指引中国进步的现代化道路。这条“中国道路”的成功,对于共产党人来说,意味着找到了通往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对于近代以来的仁人志士来说,意味着上下求索而矢志不移的现代化梦想有了一条清晰的路径;对于世界上那些探索现代化之路的培训通一直关注您的学习,国家来说,也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尽管我们已经取得了伟大成就,但同我们的远大目标、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还有距离。尽管我们已经开辟了前进的道路,但前进的道路上依然不会平坦。只有改革开放,才能继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注入强大动力。只有在欢迎访问中国最专业的通推进改革开放中走好“中国道路”,中国才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人民才能更加普遍和以更高水准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
在推进改革开放中如何走好“中国道路”?总书记同志在讲话中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这就是: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继续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道路;继续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继续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继续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定不移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这四个方面的部署,是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遵循,是实现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实现人民福祉的根本保证。
前进的道路上,还会有这样那样的艰难险阻,还会有这样那样的矛盾问题,只要我们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就一定能够不断扫清前进道路上的障碍,不断开辟通往成功的道路。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短短几十年的发展,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这一切巨变,源于1978年12月中央召开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打开了尘封几十年的国门,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国策。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开始,也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进一步探索。
作出改革开放重大决策,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当时,我国社会经济结构不合理,制约了经济发展,民生更加困难,国际形势更加复杂。邓小平同志曾说:“就整个经济形势而言,实际上是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的状态。”因此,中国必须通过改革开放恢复社会主义的生机活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
同时,从国际上看,与国外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相比,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越来越明显,我国经济面临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要赶上时代,这是改革的目标。”因此,中国必须赶上世界经济通过改革开放发展的步伐,让人民过上期盼已久的美好生活。
改革开放就是要激发中国经济活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改革开放有目标、有方向。符合中国实际、能够解决中国发展问题、维护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就是我们改革的目标。凡是有利于生产力发展、有利于国家综合国力增强、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事情,都是我们发展的方向。以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基本路线,才能保证我国的长期发展和稳定。
一是改革开放的启动和全面展开。这一阶段完成了三个转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封闭到扩大开放,从固守陈规到大胆改革,这是改革的思想准备和理论创新阶段。首先,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成功的。在城市,推行了企业承包制,扩大企业自主权。开展了综合和专项改革试验。取得了初步成效,积累了有益经验。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从经济领域拓展到政治领域、科技教育等社会生活领域。改革的深度和广度取得重大进展。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以改革开放和思想解放为特征的全面改革探索阶段。
二是改革开放的攻坚持续推进。1988年9月,中共中央作出整顿深化改革的决定。这是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调整完善政策,也是十年改革经验的总结。我们建立和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更加科学全面的改革思路使中国的改革事业更健康、更稳妥、更顺利地向前推进的时期。
三是改革开放的新阶段(1992年初邓小平发南方谈话至20xx年10月党的十六大召开)。这一时期,可以概括为:一篇谈话(就是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一部著作(《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三次代表大会(就是党的十四大、十五大和十六大召开)、一个重要决定(《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一个战略规划(《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xx年远景目标》)和两x论成果(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和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标志改革开放进入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核心内容的综合改革阶段,也就是攻坚阶段。
四是改革开放继续推进(20xx年10月党的十六大至今)。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顺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发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精神,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着力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中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五是全面推进改革开放时期。20xx年党的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实践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坚定不移地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制定全面推进改革开放事业的宏伟蓝图,显著增强了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展开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壮丽画卷。准确把握十八大以来改革开放的重要特征,对于顺利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使中国驶进了一个高速前行的快车道。
习总书记说过“改革开放极大的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这40余年我们不仅完善了中国的经济,同时对世界经济影响也非常之大。我们跟世界学会了互动,我们学会了开放,我们学会了欣赏别人,学会了尊重别人,通过欣赏和尊重,我们被尊重,我们被欣赏。其实改革开放就是改革了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开放了我们对自己的认识。
毛主席说过,“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的第一步,如果这也值得骄傲,那是比较渺小的,更值得骄傲的还在后头。”我没有经历过战争的洗礼和国家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艰难险阻,因此我们要更深入地学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历史,才能真正了解党走过的峥嵘岁月,体会党在革命和奋斗中的艰难历程,从党的光辉历程和伟大业绩中获得强大动力,始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学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历史,就要坚持新思想的引领。要坚持用新思想指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解决改革开放理论和实践问题,扫除改革开放道路上的思想障碍。学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历史,就要坚持解放思想、敢为人先的精神。要坚定改革开放定力,弘扬改革开放精神,讲究改革开放方法。要坚定不移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推动思想再解放。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回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历史,我们党带领人民以艰苦卓绝的努力、胼手胝足的奋斗,完成了一个又一个“不可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难以置信的奇迹。
风雨多经人不老,关山初度路犹长。船到中流、人到半山,尤须同时间赛跑、与时代并进。让我们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永怀人民至上的赤子之心,以时不我待的奋进姿态,在新改革路上书写更新更美的时代篇章,创造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光荣业绩!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党的纪律检察机关恢复重建40周年。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纪检监察机关与党和人民共奋进、与改革开放共命运。改革的行动指南就是党与时俱进的创新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旗帜鲜明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的统一领导,改革的方法路径就是坚持问题导向立行立改,改革的主要任务就是完善党和国家自我监督体系,改革的评判标准就是党长期执政的群众基础是否不断巩固,并就下一步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的考虑、持续深化作风建设、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等。
回顾40年来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党员干部头脑、全党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不断夯实,大力培养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持续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党的执政根基不断巩固,着力做好知识分子和人才工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强大人才支撑等。
在改革开放4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伐、与党和国家事业共进步。改革开放40年,是坚持不懈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的40年;是坚持不懈巩固壮大主流舆论,主旋律更加响亮、正能量更加强劲的40年;是坚持不懈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40年;是坚持不懈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全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的40年;是坚持不懈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的40年。
改革开放40年来,人民军队在党的绝对领导下,圆满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任务,已经成为基本实现机械化、加快迈向信息化的强大军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军队全面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在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上迈出坚定步伐,国防和军队建设进入了新时代。
而作为一名党员,在经过此次的学习后,不仅对于我党的最新政策有了详细的了解,更坚定了共产主义信念,也让我们看到了国家对改革的决心。我们更应该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生活、工作中坚持听党话跟党走,争取做一名更加合格的党员。
值此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系列论坛分三次,通过中央部委负责人的宣讲,向全国展示了改革以来我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优秀成果,并且利用网友答疑环节,以接地气的方式解答了最贴近人民群众生活的种种疑虑,实用性与理论性兼备。11月13日上午播出的第三场论坛解读了我国在反腐倡廉、党组织建设、宣传思想工作、政法领域以及人民军队这五个方面的改革推进,我在观看之后,思绪万千。
改革不仅改变了中国人民家家户户的生活质量,更改变了中国这一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与政治生态。是改革,使得让老百姓敢怒不敢言的贪官们被“下马”查办,干部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观念深入人心;是改革,使得党组织体系日趋紧密,党员积极性与思想高度日益提升;是改革,使得宣传思想工作形式更加多样,群众接受度、认可度持续攀升,统一全党思想、凝聚全民力量,打好了改造客观世界的意识形态基础;是改革,使得法律法规越来越趋于完善、对人民生命财产的保护更加全面完备;是改革,使得人民子弟兵的军备力量愈发强大,“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愈发掷地有声。
“将改革进行到底”不仅意味着在时间上的延续,还意味着将改革举措从宏观落实到微观。作为一名基层公务员,通过总结各部委工作推行部署的成功经验,我对基层改革措施的落地有了几点新的思考。
发现问题需要群众参与。挖掘现存问题是推行改革的第一步,而群众参与则是客观提出问题的必要条件。作为人民公仆,公务员的服务对象就是广大人民群众,而乡镇公务员就更需要与村民深入接触和沟通。只有建立符合实际的村民监督体系,乡镇工作才能做到村民的心坎里。相较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的城市居民,乡镇居民的参与形式应该更为简单和直接。在各村施行流动“镇长信箱”,以手写纸条的方式反映群众面临的问题可能比起复杂的网上信箱更加简便;在微信普遍使用的今天,微信群众监督平台可以不仅仅接受文字投稿,还可以采用语音投稿的方式,让更多村民参与到执政中来。
解决问题需要组织力量。借用论坛中张建春同志的话,“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基层作为国家方针政策的执行者,做好基层党组织体系建设就成为推行工作的重要一步。只有做好基层党建的规范化、制度化、透明化,让人人皆懂党员发展流程,让人人皆明党员管理条例,才能实现基层党组织以外力促内化的转变,才能扩大基层党组织的引领力量。与此同时,做好乡镇党的理论宣传普及工作也尤为关键。不仅要干部学理论,更要通过接地气的方式方法带动村民走进_、理解党章;不仅可以采取传统学习读本和宣讲理论的方法,更要结合实际创新创造,引入通俗读物、音频在线听书、小视频等新颖形式,带动村民学习热情。只要把宣传做到每一天每一处,只要把宣传做得丰富通俗,就一定能让党的路线深入村民心中,指导村民生活。
根除问题需要对症施策。工作推行困难在基层工作中很是常见。思想不统一、对问题认识不到位,往往会导致村内落实的走样和变形,此时需要乡镇对政策的深入宣传解读,拉近干群思想上的距离,使得双方互相理解和支持。畏难情绪会使基层工作人员固步自封,过分的自保往往加剧干群矛盾、加大推行困难,这时可以通过树立典型的方式,鼓励干部做事热情、提供干部借鉴方法。而落实力度以及落实效果的衡量,还需要上级部门的评估检查、督促问责,完善的监督体制是为政策保驾护航的有力手段。行政村“两委”班子的干事热情和办事方式,完全可以通过制度化的考评体现,进而督促村干部落实工作、保证成果。
不忘来时路,方知何处去。改革需要回头看,落实基层工作也需要回头看。每一次整点行囊,都能给予自己向前奋进的信心,也能积累向前迈步的动力,更能找到快速抵岸的技巧。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深入,从国家改革到基层推行,我们势在必行。
按照支部统一安排,我认真学习了《中国共产党简史》,重点学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历史,受益匪浅。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是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从建国初期巩固政权到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初步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这一时期成就的取得,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教育引导,使全党保持了良好的精神状态、全民形成了良好的社会风气,“抗美援朝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大寨精神”“西沟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红色精神,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新生的共和国大地,蜕变为推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强大力量。在生产资料匮乏、自然灾害频发和国际环境复杂的历史背景下,红色精神指引着中国人民,用生命和鲜血描绘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伟大画卷,成为中华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精神力量,也成为我们能够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前进的要义所在。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实现了我们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以非凡的胆识和魄力进行拨乱反正,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心及时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大势,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坚定不移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我们要胜利实现既定目标,就要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这条正确之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
学习党的历史,能够弄清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来龙去脉,汲取历史经验,传承红色基因,更好开创未来。从党走过的风云激荡的历史中,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多么不容易,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多么不容易,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正确道路多么不容易,进一步坚定对党的领导的信念,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放飞青春梦想。
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做红色精神的传承者,学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加坚定“四个自信”,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自觉把个人梦想同祖国的前途、党和人民的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做孜孜不倦的求学者,从革命先辈身上感悟成长成才之道。做道德风尚的引领者,学习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参与志愿服务,以实际行动传递青春正能量。为推动市场监管局工作再上新台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前几日,我有幸参加了区委党校组织的科级干部理论培训班,课上我认真听取了教授对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发展历程的回顾和对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形式的分析讲解,使我受益非浅。通过切身体会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身边发生的巨大变化,使我对我国的改革开放更加充满了信心。
改革开放三十年,每个人都能看到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经济而论无疑是大大发展大大进步了,人们的衣食住行无疑得到了极大改善,也似乎更现代化了。但是,弊端渐渐显露,保障缺失已成众矢之的。对于如何看待中国改革开放30年,这个看起来本不应该成为问题的问题,事实上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话题。因为,这些年来,不管是社会上还是党内,人们对过去近30年的改革开放,在认识上并不是很一致的。有的人甚至把改革开放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简单地都归咎于改革开放本身。持有这些观点的人虽然是很少的,但在社会上产生的影响却是不容忽视的。在一定意义上说,中国能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达成对改革的共识,重聚改革的人气,将直接影响着未来我国国家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也关系到能否真正把坚持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坚持为实现小康目标而奋斗的党的工作大局落到实处。
众所周知,近30年的中国改革开放,是在中国实行了30年计划经济的基础上展开的,改革开放既要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又要对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一系列陈规陋习进行变革,在没有任何可资借鉴样板的环境下进行探索,其难度可想而知。因此,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重构经济和社会秩序,同步加快体制转轨与社会转型。这就决定了,中国的改革必将是一个波澜壮阔的巨大社会工程,涉及面广,难度大。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探索从拨乱反正、实现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起步,紧紧围绕市场化改革、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这个中心,展开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和实践。
因此,我们要用发展的视野和战略,总结、观察和俯瞰30年的改革开放。大量的事实和数据,证实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发生的历史性变化,突显了改革开放的划时代意义,以及对中国经济、社会,对普通民众所带来的巨大变化。中国在改革开放中出现的一些突出问题,虽然与我们渐进式改革的推进策略有一定联系,但最主要的是由于一些关键性的改革还没有深入、到位所致。因此,继续深化改革,特别是深化一些关键领域的改革,如政府自身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就显得十分重要,也是化解我们前进道路上遇到问题的惟一途径。用这样的视野、高度来分析认识改革开放,不仅可以清晰地分析大势,研判大势,保持清醒的头脑,也不会由于过多地纠缠一些具体的细微末节,影响对改革开放的总体评价。这正像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所说的,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停顿和倒退是没有出路的。这在一定意义上是对近30年改革开放最好的概括。
回顾总结改革开放的历程,无疑是为了更好地把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进行到底。在某种意义上说,中国未来改革开放能否继续深入发展,不仅关系到我们所面临的一系列深层次社会经济问题的解决,也关系到中国未来的前途和命运。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具体来说,要按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加快推进市场化改革;按照城乡统筹协调的要求,加快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按照提高开放型经济质量和水平的要求,更加积极地推进对外开放;按照社会和谐的要求,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按照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要求,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时代总是在进步的,倒退没有出路!在当前的国际政治和经济形势动荡的时期,我们更应该充满信心,团结一致,坚定不移地走我们中国特色的改革开放路子。我相信我们的党有能力让中国普通老百姓衣食无忧、安居乐业;有能力让中国的各类社会福利保障与世界接轨,让最广大同根同源的老百姓们也能共同分享改革收获的成果!
描写社会主义新时期心得体会总结篇六
我党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标准是1978年12月,中共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从那以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开始了历史性的篇章,写了中华民族自强、顽强奋进的新壮丽史诗。我们要珍惜,长期坚持改革开放的珍贵实践经验,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
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力,确保改革开放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我们改革开放积累的第一根本经验。要始终保持高度思想意识、政治意识、行动意识,加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实践两个维护,始终坚持党管理党,严格管理党,更好地发挥党委统一全局,协调各方领导的核心作用。
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们顺应历史潮流,抓住机,牢牢把握发展主导权。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首要任务。我们始终坚定不移地扭转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坚持不懈发展是硬道理,发展应该是科学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想,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我们坚决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践两山理论,努力走出生态优先、特色、富人高水平发展的新途径。
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基层的初心,激发隐藏在大众中的无限潜力,创造伟大力量。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发展的主力军。要始终坚持现、维护、发展大众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起点和立足点,为大众、一切相信大众、一切依赖大众,获得大众最广泛的支持和支持,使人民更加自觉地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大众幸福的同频共振、同步提高。
改革开放新时期,党和国家在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带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重点关注人民的获得感,多方面、多角度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而奋进。首先,我国人民整体生活水平显着提高。另一方面,从生活的实际体验来看,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例如,互联网和电子支付的发展使外出无钱包支付成为现实。其次,党与国家积极促进地区间均衡发展。例如,近年来,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总体增长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快,充分反映了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趋势。全面打造小康社会新目标要求,即在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在党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很快就能成为现实。
描写社会主义新时期心得体会总结篇七
根据党史学习教育方案的要求,今天我们举办学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历史专题研讨会,目的就是要深刻领会这段历史所蕴涵的伟大意义,深刻领会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带领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功绩,感悟其历史的巨大影响力和推动力,进一步凝聚共识,激发力量,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夯实坚定的思想基础。下面,本人结合学习情况,谈谈三个方面的体会。
1978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这是一次拨乱反正的会议,是一次扭转乾坤的会议,是一次划时代的会议,它是历史的转折点,它是“中国梦”的“觉醒钟”,它是“复兴号”的“航标灯”。这次会议冲破“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从此,改革开放的宏伟大幕在中华大地上徐徐拉开。
改革开放,是一次伟大的决策,是一个伟大的觉醒。实践证明,40多年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法宝,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党和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当中写下了彪炳史册的伟大功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沿着改革开放之路,接力奋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奇迹,实现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飞跃,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提升到了一个新的起点、新的高度。
在开启“十四五”新征程上,我们要高举改革开放的伟大旗帜,用新发展理念科学引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随着“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全面开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突出问题、瓶颈问题、短板问题日益凸显,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释放发展新动能、不断开辟发展新空间尤为重要。要总结好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发挥好党的创新理论,与时俱进,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正是这个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总书记用“四个伟大”高度概括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历史意义。的确,经历实践的检验,这“四个伟大”历久弥珍、历久弥新!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人民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愿望、勇敢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决心和信心。
在新发展阶段,我们要高擎改革开放的伟大火炬,坚定“四个自信”,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用党的创新理论引领各项事业的发展。新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之一,也是新起点上的一个阶段。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前所未有,但机遇大于挑战。面对新阶段的新挑战,我们要践行“两个维护”,站稳政治立场,以此次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坚定跟党走的信心,提升政治判断力,增强政治领悟力,提高政治执行力,自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忠诚人”。在学习中把牢政治方向,在实践中锤炼政治品格,在奋斗中坚定政治自信,以实际行动践行对党忠诚。
改革开放40年,缔造了实事求是的伟大真理,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伟大奇迹,铸就了改革开放的伟大精神,丰富了民族精神内涵。改革开放精神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伟力。学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历史,就是要弘扬改革开放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和党中央、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勇于开拓、革故鼎新、迎难而上、砥砺前行。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是一部当代史,我们都是亲历者、参与者和见证者。随着改革开放步伐不断加快,改革开放史的意义将不断彰显。我们要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增强信心和勇气,强化担当和作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理念,将实际行动落实到“我为群众办实事”当中。以人民利益为重、以人民期盼为念,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始终站稳群众立场,将群众的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真正将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伟大的改革开放精神,是我们奋力前行的精神动力,也是我们开启新征程的精神滋养。弘扬改革开放的伟大精神,就是要在新时代争当开路先锋,敢闯敢试,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就是要在新时代发挥示范引领、攻坚克难的作用,闯关夺隘,劈波斩浪。我们要发扬光大改革开放精神,坚持改革开放精神指引,不忘初心、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奋进新征程,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代表全党以鲜明的语言高度评价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以毫不含糊的立场向全国和全世界宣示,中国将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他说:“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是“新时代最鲜明的特点”,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认,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同志这些掷地有声的话,表明中国共产党继续奉行改革开放路线、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也是对一个时期以来那些怀疑和非议改革开放方向和道路的种种杂音的回应。
改革开放的成效和功绩,举国举世有目共睹,每个有改革开放前后经历的中国人,只要稍微想想过去,看看现在,都可以从切身的感受中随便拣来无数实例加以证明。过去一些看似做不到的事情,因为改革开放一一做到了;看似解决不了的“老大难”问题,因为改革开放已经解决或正在解决;一些看似奢望的梦想,因为改革开放已经变成或正在变成现实。
近年来出现的一些对改革开放的怀疑论,根据无非是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经济与社会之间出现了发展和收入不平衡,部分社会人群贫富差距有所扩大,干部队伍中出现了一些腐败分子,以及在发展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应该说,这些问题中有一些是改革过程中难以完全避免的,而且所有这些问题中央和全党是高度重视的,决无丝毫掉以轻心,并已经或正在采取各种举措逐步加以解决,而且党和政府有信心、有能力逐步解决这些问题。
对改革开放持怀疑态度的人动机和诉求是不同的。有的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心态有些不平衡,有怨气,这可以理解;有的思想僵化,观念仍停留在过去的计划经济时代,总是这也不顺眼,那也看不惯,这在任何一次大变革中是常见现象,也不奇怪;有的人则常以人民“代言人”自居,经常利用网络媒体匿名发表煽动性言论,从根本上反对和否定改革开放,企图开历史倒车,他们的心术不正,动机很值得怀疑。
党和政府在改革开放中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正如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所说的:“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每遇特殊历史关头或发展中出现某种曲折的时候,怀疑论就会冒出来。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时,有些人出来质疑改革方向,主张开倒车;近年来当出现某些贫富差距扩大、地区和行业发展不平衡现象以及某些贪污腐败现象的时候,又有些人以为找到了反对改革开放的最好借口。但是全党和全国人民是不会听他们的。
改革开放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文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和实现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目标的不二法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通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国家繁荣富强的康庄大道。历史不允许我们丢掉这样的法宝,离开这条胜利道路。那些对改革开放持怀疑态度的人,应该从党的十七大看清中国未来发展的方向和路径,从改革开放中凡事必问“姓社姓资”的思维定势中解放出来,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新时代开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历史学习教育,要注重把握历史规律,领悟其中包蕴的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要注重形成历史共识,认识中国道路开拓的历史,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长的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成长的历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成长的历史;要做好史论结合,明确时代使命,破解现实问题,开拓新的历史。
1978年12月18日,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自那时起,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改革开放已经经历了40多年,在这40多年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中华大地,让新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改革开放带给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家乡道路交通的不断发展。小时候,外出都只有一条道路能够走。大概在10年前后,开始有道路修到我的家乡。如今,从我的家外出旅行、上学,有很多道路可以选择,而且道路更宽更舒坦,到达所需要的时间也大大缩短。更可喜的是,年底我的家乡将开通高铁,这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的便利。
正值2021年,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年,是国家脱贫攻坚的关键年,这是改革开放结出的成果。令人担忧的是,去年突发的疫情,对我国改革开放的进展有所影响。我国一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同比下降了6.8%,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最低的季度增幅。但危机和机遇往往相伴相生,每一次危机的发生往往也是催生深层改革的动力。在全球格局深刻变化、国内面临巨大挑战的形势下,唯有更大的力度推进改革开放,才能有效的应对风险和挑战。
40多年,不短不长,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积极面对着各种挑战、依靠着不懈的努力,书写了许许多多壮丽的篇章。正如总书记在十九大的报告中所说,“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发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号召。从那时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推动着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推动着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全所未有地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1978年12月18日,在党和国家面临何去何从的重大历史关头之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以高超的政治智慧和非凡的使命担当,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大幕,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在党的带领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过40年不懈奋斗,把中国建设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而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导致我国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人民温饱都成问题。放眼国际,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全球社会主义事业遭遇低谷。事实胜于雄辩,风景这边独好。这40年之所以能披荆斩棘、砥砺奋进,之所以能化危为机、绝处逢生,之所以能独领风骚、岿然不动,历经艰苦奋斗取得辉煌成就,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得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得益于党的科学理论指导。再看我们阳泉,正是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下取得了较好的发展,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门类,一度被誉为“小上海”,相信每一个阳泉人对这段历史都记忆犹新。可以看出,不论是从过去还是现在、国内还是国际、整体还是部分,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和伟大贡献是有目共睹的。学习这段历史,我们自然而然地更加自觉坚定“四个自信”,更加发自内心地拥护党的领导,更加坚定不移地为党和人民努力奋斗。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我们能够学会我们原来不懂的东西。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老一辈革命家带领中国人民缔造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并进行了二十多年的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邓小平同志也说过“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把握历史大势、引领时代潮流、锐意探索进取的历史担当与雄浑气魄。
一是进行了伟大的理论探索。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始终将马克思主义本土化、中国化贯彻革命建设全过程。从最初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理论探索一直没有停止。马克思主义虽然是舶来品,但在党的灵活运用和创新探索下,很好地适应了中国的国情,指引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事业一路披荆斩棘、不断发展壮大。我们作为党的干部,就是要学习这种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理论品质,克服本本主义、经验主义,注重因地制宜、联系实际,做到敢于创新、科学求证。具体推进工作中,在确保政治方向不偏离的前提下,进一步发挥创造性和预见性,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和做法,更好地发挥党的理论的强大指导作用。
二是进行了伟大的道路探索。党从成立之初就始终谋求一条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民族振兴的道路。从“农村包围城市”、“抗日统一战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结合具体形势和任务积极调整革命路线,付出了艰苦努力,历经了艰辛探索,推动中国革命和建设一路高歌猛进、气势如虹,最终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革命事业不可能一帆风顺,革命道路更不可能一成不变,只有跟上形势,才能永葆生机活力。实践证明,党的历次路线政策调整,都顺应了历史大势,有力推动了当时党的事业发展繁荣。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显著优势是其他道路无可比拟的,是带领中国走向富强、走向复兴的必由之路。
三是进行了伟大的实践探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也标志着改革开放伟大实践拉开序幕。1979年,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广东、福建两省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先行一步”,并试办出口特区。随后的10年中,又设置建立了一批经济特区。在这样的背景下,深圳应运而生,从一个小渔村一跃成为全国一线城市,仅用40年就走完了国外一些国际化大都市上百年才能走完的历程。无独有偶,上海浦东蜚声中外、雄安新区朝气蓬勃,西部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党的实践探索不胜枚举。还有前段时间播出的电视剧《山海情》,讲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甘肃西海固的人民和干部们响应国家扶贫政策的号召,完成易地搬迁,后来又在福建的对口帮扶下,通过辛勤劳动和不懈探索,将风沙走石的“干沙滩”建设成寸土寸金的“金沙滩”的故事。这恰恰是党带领贫困地区干部群众战胜贫困、奔向美好生活的实践探索,更是党接续奋斗、战天斗地的壮丽篇章。我们要从这些探索中汲取奋进力量,在工作中奋发有为、迎难而上,敢于亮剑、勇于拼搏,啃下硬骨头,打开新局面。
随着党史学习教育的深入开展,同志们要认真贯彻“学史力行”要求,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切实转化成为推动工作开展的动力,确保各项工作及时落实到位。
一要将党史学习教育与日常政治理论学习相融合。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到福建、广西、河南考察。要在完成党史学习教育各项规定动作的同时,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这既是武装头脑、增加知识储备的现实需要,更是紧跟中央、落实“四个意识”的政治要求。“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同时要加紧对各自领域专业知识的学习,增长能力本领,更好地知识新形势下的工作。
二要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要主动担当作为,把事关群众利益的事情做实、做细、做深、做透,竭尽全力解决老百姓的难事、急事。聚焦困难群众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的需求,筑牢民生根基、兜住民生底线。深入到千家万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真真正正赢得群众称赞。“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是一次检验担当和作风的有效契机,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把群众的事情办到群众心坎上。
三要围绕近期重点工作狠抓落实。今年是“十四五”开篇布局之年,加之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对我们统筹开展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任务繁重艰巨。下一步,要认真做好项目建设、疫情防控、入企服务、生态环保、教育改革、城市品质提升、优化营商环境、社区养老和康养等重点工作。结合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分步骤、分阶段稳步推进实施,坚决不能落下步子,这是底线要求,没有讨价还价余地。要发扬艰苦奋斗、夙夜在公的传统,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盯住目标不松劲的劲头,坚决完成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
同志们,让我们继续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加大力度,在聚焦“为民服务办实事”上务求实效,不断将科学理论转化成为推动工作开展的具体思路和举措,为全市“***”目标贡献力量。
改革开放与科学发展的辩证关系,概括的讲就是,深化改革开放是推进科学发展的动力和保证,推进科学发展是深化改革的方向和目的。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
一、这是从我们党近30多年来理论体系建设的历史经验中获得的重要启示。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最新理论成果,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全部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在联系即一般规律性上把握,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科学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强大动力和重要保障。
二、这是破除科学发展道路上的阻力和障碍、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现实需要。现实中,在人们的头脑里还存在着很多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在体制机制方面还存在着很多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转变思想观念,完善体制机制,最根本的要靠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比如河北省在“干部作风建设年”中出改革重拳为科学发展清障,最为典型的就是对房地产行政审批和收费项目的集中清理,由原先的166枚审批公章一下子“砍”到26枚。破除“公章围城”,打开科学发展之门。
三、这是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科学发展、推进和谐发展的共同心声和强烈愿望。广大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改革开放,关心和参与科学发展,这是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繁荣兴盛的力量源泉和希望所在。顺民心、应民意,就必须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深化改革,不断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切实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扩大公民有序参与,使科学发展始终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在科学发展征程上能够集中更多的群众智慧,凝聚更多的社会力量。
总之,只有继续深化改革开放,不断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改革措施的协调性,才能切实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才能有效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才能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进而为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的体制保障和不竭的动力源泉。
今天,我围绕党史学习教育“改革开放新时期”专题研讨作如下交流。
人类社会总是在曲折中发展和进步。千百年来,这是铁的事实。中国共产党至1921年成立以来,就在艰难曲折中探索前行,走过了极不平凡的五十多年历程后,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征程。1978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这一历史性决策,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学习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与发展阶段历史,深刻体会到:近代以来的中国在面临亡国、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历史紧要关头,成功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实际的发展道路,之后在无数仁人志士和有识之士、爱国将士等付出艰辛努力乃至生命的代价下,推动中国共产党不断迈步前行、重新屹立在世界东方,实属来之不易,值得每一个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共产党员深刻学习、深入践行,在新时代前进道路上赓续好、传承好这一阶段的历史,对于建工新时代、共筑中国梦意义深远。
学懂中国改革开放史,需要详细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至改革开放时期共产党走过的这段艰辛探索史。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中国人民在经历近代以来饱受战乱、灾难重重的痛苦之后,坚持痛定思痛,坚决捍卫祖国尊严,始终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1921年7月,一个中国人民不能忘记的夜晚,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秘密开幕,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完全新式的无产阶级政党诞生了。从此,中国人民有了主心骨,救亡图存有了新方向。
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让中国人民的生活从贫穷到温饱并即将买进全面小康的新时代;改革开放40年的进步,让中国社会实现了由封闭、贫穷、落后和缺乏生机到开放、富强、文明和充满活力的历史巨变。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综合国力大大提升跃成为世界第大经济体;民生得到显著改善,物质文明同精神文明双规并行,得到了极大丰富;科技成果屡见新突破,无数领域的科研成绩,从“跟跑”到“领跑”;国际地位重回高峰,外交成绩斐然,拥有着绝对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世界瞩目的成绩来之不易,源于党和国家领导人纵观历史的治国智慧。改革目标和方向明确,立意深远,符合中国实际,能够解决中国发展问题,能保障中国人民根本利益。
若干年以后后,当我们回首往事,我们会发现,改革开放这一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对于中国的发展影响极其深远,对于中华民族的复兴意义不可估量。
充分表明,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在现代化建设的全程中,改革开放必须始终贯穿、全面推进。
这30多年,改革开放犹如春风化雨,推动着历史性巨变,使中国从贫穷落后跃至经济总量世界第二,使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使中国的综合国力有了大幅度跃升,使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
把这30多年,放在党的90年里来考察,放在1840年以来的170多年中来把握,放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来观照,改革开放都是一座不朽的丰碑,具有划时代意义。通过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一条适合中国国情、指引中国进步的现代化道路。这条“中国道路”的成功,对于共产党人来说,意味着找到了通往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对于近代以来的仁人志士来说,意味着上下求索而矢志不移的现代化梦想有了一条清晰的路径;对于世界上那些探索现代化之路的培训通一直关注您的学习,国家来说,也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尽管我们已经取得了伟大成就,但同我们的远大目标、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还有距离。尽管我们已经开辟了前进的道路,但前进的道路上依然不会平坦。只有改革开放,才能继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注入强大动力。只有在欢迎访问中国最专业的通推进改革开放中走好“中国道路”,中国才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人民才能更加普遍和以更高水准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
在推进改革开放中如何走好“中国道路”?总书记同志在讲话中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这就是: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继续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道路;继续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继续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继续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定不移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这四个方面的部署,是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遵循,是实现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实现人民福祉的根本保证。
前进的道路上,还会有这样那样的艰难险阻,还会有这样那样的矛盾问题,只要我们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就一定能够不断扫清前进道路上的障碍,不断开辟通往成功的道路。
按照党支部对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的统筹安排和学习计划,我认真系统的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历史时期进行了学习。结合思想和工作实际,谈几点认识体会。
第一,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探索史”中坚定理想信念,加强政治建设,践行“两个维护”。在历史中汲取理想信念的养分。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也是百年党史中一段非常重要的时期,创造性地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此基础上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开启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从1956年至1976年的20年间,虽然经历了“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时期的重大曲折,但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加强政治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积累了极其宝贵的经验教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做了充足准备。历史证明,只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才能“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的深、把的准”。在现实中必须筑牢理想信念的思想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信仰信念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作为新时代的医保人,必须深刻领会党领导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中华民族在艰难曲折中昂扬奋起、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必须始终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坚强的革命意志,自觉做共产主义理想的忠实信仰者和坚定实践者,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深学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第二,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人民史”中感悟为民情怀,牢牢植根人民,密切联系群众。要时刻铭记人民群众始终是历史发展的推动者。新中国成立后,面对西方国家的军事威胁和封锁禁运,中苏关系破裂后苏联施加的巨大压力以及国内发生的严重自然灾害与经济困难等重重困难和严峻考验,党和国家紧紧依靠和带领人民群众,通过三大改造、镇压反革命、土地制度改革等一系列措施,铲除了面临的种种威胁,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改变了旧中国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历史证明,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能忘,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不能丢。要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做好党史学习教育,就是要坚持“学与思”“学与行”同步,把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为群众办实事”上。在具体工作中,我将始终坚持人民至上、践行初心使命,进一步树牢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医保发展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兵团医疗保障制度,在落实基本医疗保险、大病救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体系建设上,在巩固提升医保脱贫攻坚成果上,在重拳打击欺诈骗保、保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保命钱”“看病钱”上努力作为,在为广大人民群众医保精细化服务上下大力气,真正实现病有所医的医保目标,进一步增强师市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第三,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革命史”中加强作风建设,增强自律意识,保持清正廉洁。优良作风是中国共产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不二法宝”。党的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保证。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之所以能够战胜各种困难、打赢一场又一场硬仗,靠的就是优良作风这个制胜法宝。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八届二中全会上也曾说“艰苦奋斗是我们奋斗的政治本色”。我国正是有了一大批如雷锋、焦裕禄一样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典型,才从一个贫困落后的国家发展成现在的发展中国家。优良作风必须长期坚持一以贯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党的作风正,人民的心情顺,党和人民就能同甘共苦。我将按照新时代加强作风建设的新要求,带领医保部门扎实落实师市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各项举措,对照党章党规,对照先进典例、身边榜样,认认真真找差距,切切实实把好用权“方向盘”,系好廉洁“安全带”,时刻以严格标准要求自己,以党的精神和制度要求约束自身行为,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严守纪律底线,做到不越雷池、不踩红线,清正廉洁,一心为民。
第四,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斗争史”中强化责任担当,激发干事热情,努力开创新局。在历史中积累斗争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经验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从书本上抄来的,而是我们党在历经艰辛、饱经风雨的长期摸索中积累下来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在迅速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使中国这个当时占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如果没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积累的重要思想、物质、制度条件,积累的正反两方面经验,改革开放也很难顺利推进。历史经验弥足珍贵,光明前景催人奋进。立足新发展阶段担当新使命,我将从党的历史中汲取奋进力量,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贯彻落实兵团党委、师市党委决策部署,提高政治站位,凝聚奋进动力,围绕师市党委中心工作,认真履职尽责,不断提高医保基金监管、医保扶贫兜底、医保待遇落实、医保政策宣传、医保融合发展、医保精细化服务等方面工作质量和水平,为师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医保贡献。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改革开放史是一部当代史,我们都是改革开放的亲历者、参与者和见证者。正是由于改革开放,新中国迎来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正是由于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战胜了各种风险挑战,不断与时俱进,永葆生机活力;也正是由于改革开放,我们在世界上把社会主义的旗帜举住了、举稳了。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这一创造性的伟大实践,深刻改变了中国经济社会的面貌,使国家走向了富强,人民实现了富裕。从1978年到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3624亿元提高到超过100万亿元,跃居世界第二位;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均gdp从226美元上升到10000美元,贫困人口从2.5亿减少到基本为零,人均期望寿命提高到78岁。所以,40多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使我们的国家富强起来了,踏入中等发达国家的门槛,使我们的人民生活达到了小康水平,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如果说,我们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辟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国历史新纪元,那么,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则开辟了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来,我们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立足国情,在逐步摆脱苏联模式的基础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这期间改革开放每前进和深入一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明确和清晰一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逐渐形成,这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理论结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我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起来,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给人民带来更多福祉,使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当然,改革开放也是有成本和代价的,没有不付出成本的改革。改革是一个利益调整的过程,从长期看改革会让所有人受益,但短期可能会让一部分人承担代价。改革是一场试验,凡试验都可能有对有错,有成功有失败。每一阶段改革都是为了解决当时突出的矛盾,但同时可能引出新的矛盾,因此,需要与时俱进、不断调整。中国改革开放是一个不断总结经验、纠正失误、与时俱进的过程。
实践证明,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没有中国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把改革开放贯穿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就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作为,作为一名光荣的纪检监察干部,我要把“改革开放史”学习教育作为提升党性修养、提高工作能力的重要契机。通过学习改革开放史,融会贯通,学思践悟,切实把“四史”学习教育融入到纪检监察工作中,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厚植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纪律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自身建设,时刻做到打铁必须自身硬,要敢于迎难而上,突破攻坚,认真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使命,以改革开放精神,为推动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白驹过隙,岁月不居,在时间的尺度上,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时间里,中国发展迅速,在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能够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改革必须全面深化。
回顾40年前开启的改革开放征程,让中国走向世界、融入世界,从一个相对封闭、贫困落后的国家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段历程带给我们最强烈的启示是,中国的发展从来都是在攻坚克难中前进,都起始于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的重大突破;每一次解决发展难题,都是依靠党带领全体人民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中国经过短短几十年的发展,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中国人民的生活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的跨越式转变;中国社会实现了由封闭、贫穷、落后和缺乏生机到开放、富强、礼貌和充满活力的历史巨变。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进一步提高;民生得到显著改善,人民生活总体上到达小康水平,市场供求关系实现了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历史性转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进取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打破单一公有制经济格局,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发生了深刻变化;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利用外资成效显著;科技教育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提高;中国社会先进生产力不断发展;经济政治文化建设成效显著;主人翁意识显著增强;受教育水平和礼貌程度明显提高,社会整体礼貌程度大幅提升;融入了世界主流礼貌,锁定了中国的发展道路。
40年来,改革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展开,逐步深化。对外开放的大门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循序打开,全方位推进。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进取性,使社会主义在中国真正活跃和兴旺起来,使社会主义制度在除弊创新中不断完善和发展,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使中国驶进了一个高速前行的快车道。
习总书记说过“改革开放极大的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这40余年我们不仅完善了中国的经济,同时对世界经济影响也非常之大。我们跟世界学会了互动,我们学会了开放,我们学会了欣赏别人,学会了尊重别人,通过欣赏和尊重,我们被尊重,我们被欣赏。其实改革开放就是改革了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开放了我们对自己的认识。
毛主席说过,“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的第一步,如果这也值得骄傲,那是比较渺小的,更值得骄傲的还在后头。”我没有经历过战争的洗礼和国家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艰难险阻,因此我们要更深入地学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历史,才能真正了解党走过的峥嵘岁月,体会党在革命和奋斗中的艰难历程,从党的光辉历程和伟大业绩中获得强大动力,始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学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历史,就要坚持新思想的引领。要坚持用新思想指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解决改革开放理论和实践问题,扫除改革开放道路上的思想障碍。学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历史,就要坚持解放思想、敢为人先的精神。要坚定改革开放定力,弘扬改革开放精神,讲究改革开放方法。要坚定不移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推动思想再解放。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回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历史,我们党带领人民以艰苦卓绝的努力、胼手胝足的奋斗,完成了一个又一个“不可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难以置信的奇迹。
风雨多经人不老,关山初度路犹长。船到中流、人到半山,尤须同时间赛跑、与时代并进。让我们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永怀人民至上的赤子之心,以时不我待的奋进姿态,在新改革路上书写更新更美的时代篇章,创造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光荣业绩!
强军兴军动力在改革,出路也在改革。习近平主席对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高度重视,亲自决策部署、亲自指导推动,学习《习近平主席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读本》,深刻感受到习近平主席对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作了一系列精辟的、带根本性方向性的论述,为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我们一定要紧紧围绕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坚定不移把国防和军队改革推向前进。
提出“国防和军队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标志”,指明了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习近平主席强调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国防和军队改革是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标志。没有改革,国防和军队建设不可能有今天这样好的形势。不改革是打不了仗、打不了胜仗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国防和军队改革单列一部分,主要考虑是纳入全面深化改革总体布局、上升为党的意志和国家行为后,可以更好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形成合力。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体现了习近平主席从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出发,凝聚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意志力量,坚定推进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决心意志。
提出“国防和军队改革进入了攻坚期和深水区”,指明了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面临的阶段性特征和现实紧迫性。习近平主席以宽广敏锐的视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强调指出,当前,国际形势正处在新的转折点上,各种战略力量加快分化组合,国际体系进入了加速演变和深刻调整的时期。世界主要国家都在加快推进军队改革,谋求军事优势地位的国际竞争加剧。这些年,我军改革迈出了新步伐,取得了明显成效,但面临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解决。百舸争流、千帆竞渡,必须到中流击水,不改不行,改慢了也不行,畏首畏尾,犹豫彷徨只会错失良机。这些重要论述,科学分析了当前国防和军队改革所处的阶段性特征和所面临的紧迫形势,对于我们以强烈的责任感紧迫感,以深化改革为动力,抓住机遇,乘势而上,缩小同世界强国在军事实力上的差距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提出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重在“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指明了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指向和目标。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发展和中国日益走向世界,中华民族的和平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国家安全和发展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习近平主席站在战略全局的高度,适应战争形态加速演变新趋势、适应国家由大向强发展新形势、适应军队使命任务拓展新要求,强调指出,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主要是解决制约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深入推进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没有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就没有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这些重要论述,既是对长期以来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深刻总结,又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指向和目标。
提出“坚持用强军目标审视改革、以强军目标引领改革、围绕强军目标推进改革”,指明了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聚焦点和着力点。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是习近平主席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的核心思想,拎起了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总纲,为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主席指出,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是党中央从全局上对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的战略筹划和顶层设计,指明了军事创新的方向、任务、重点,明确了军事创新的实现路径和检验标准。关于军队建设和改革,至关重要的是,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我们这支军队能不能始终坚持住党的绝对领导,能不能拉得上去、打胜仗,各级指挥员能不能带兵打仗、指挥打仗。要着眼实现强军目标,准确把握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指导原则。要牢牢把握能打仗、打胜仗这个聚焦点。这些重要论述,为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指明了前进方向,是我们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根本着力点。
提出国防和军队改革“必须牵住牛鼻子”“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指明了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重点。习近平主席明确指出,国防和军队改革千头万绪,必须牵住牛鼻子。要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战斗力,进一步解放和增强军队活力,为实现强军目标提供体制机制和政策制度保障。要下决心在重难点问题上进行突破。要把领导指挥体制作为重点,联合作战指挥体制是重中之重。要优化结构、完善功能,把军队搞得更加精干、编成更加科学。要重点加强新型作战力量建设,限期把老旧装备数量压下来,为新型作战力量腾笼换鸟。要深化军队政策制度改革,军事人力资源政策制度是重头戏,还要把钱和物管好用好,提高军事经济效益。要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在国家层面加强统筹协调,发挥军事需求主导作用,更好地把国防和军队建设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体系。这些重要论述,抓住了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为我们在解决改革重点难点问题上下功夫求突破提出了明确具体要求。
提出“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正面临一个难得的机会窗口”“要牢固树立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指明了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使命担当。习近平主席指出,现在,改革到了一个新的重要关头,推进改革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一点都不亚于30多年前。强军的责任历史地落在我们肩上,我们要挑起这副担子,必须敢于担当,以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坚决推进军队各项改革。改革面临的矛盾越多、难度越大,越要坚定与时俱进、攻坚克难的信心,越要有进取意识,越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要敢于啃骨头,敢于涉险滩,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坚决拥护改革,积极支持改革,自觉投身改革。这些重要论述,明确指出了在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中应具备的历史自觉和使命担当。
提出“要坚持用战斗力标准衡量和检验改革成效”,指明了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根本的标准。习近平主席强调,军队是为打仗而存在的。军队建设必须把提高战斗力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牢固确立战斗力这个的根本的标准。强调战斗力标准,是有效履行我军根本职能的要求,也是提高军队建设质量和效益的要求。坚持把战斗力标准贯彻到全军各项建设和工作之中,这是我们在工作指导上需要把握的一个带全局性、方向性的问题。要坚持用战斗力标准衡量和检验改革成效,使各项改革同军事战略方针的指向和要求一致起来,提高改革筹划和实施的科学性。这些重要论述,鲜明体现了我军的根本职能和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本质要求,对于用战斗力标准统一改革思想、凝聚改革共识,衡量改革得失、检验改革成效,保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效益,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提出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指明了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原则和方法。习近平主席指出,国防和军队改革是系统工程,必须加强统筹谋划,协调推进,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要牢牢把握坚持改革正确方向这个根本,处理好借鉴地方和外军改革经验与保持我军特色优势的关系,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这个根本制度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根本宗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要把改革主攻方向放在军事斗争准备的重点难点问题上,放在战斗力建设的薄弱环节上。这些重要论述,揭示了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特点和规律,是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和科学方法。
提出“要真枪真刀推进改革”“一张蓝图干到底”,指明了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关键。习近平主席指出,现在的关键,是要狠抓落实,把改革的蓝图变为现实。要注重做到五个到位:实施方案要抓到位,抓住突出问题和关键环节,找出体制机制症结,拿出解决办法,重大改革方案制定要确保质量;实施行动要抓到位,掌握节奏和步骤,搞好统筹协调,使相关改革协同配套、整体推进。督促检查要抓到位,强化督促考核机制,实行项目责任制,分兵把守,守土有责,主动出击,贴身紧逼;改革成果要抓到位,建立健全改革举措实施效果评价体系;宣传引导要抓到位,继续加大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宣传引导,积极宣传改革新进展新成效。这些重要论述,体现了我们党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抓住了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关键。
提出“对改革工作实施坚强领导”“强化集中统一领导”,指明了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根本保证。习近平主席指出,全面深化改革任务十分艰巨,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确保改革取得成功。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对改革工作实施统一坚强领导。各级党委要切实履行对改革的领导责任,把各项改革举措落到实处。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不断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改革能力。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引导广大党员积极投身改革事业。这些重要论述,明确了加强改革工作领导的具体职责要求,从组织领导上为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提供了有力保证。
习近平主席关于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重要论述,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关于军队改革的思想,深刻揭示了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新特点新规律,体现了党中央、习近平主席改革强军的深谋远虑,蕴含着居安思危的战略清醒、治国安邦的远见卓识、锐意改革的创新精神、实干强军的务实作风,谱写了党的军队改革理论创新发展的崭新篇章。我们必须紧贴实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主席关于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重要论述,坚持知行统一、笃信践行,在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上见成效,在强化担当提高能力上见成效,在攻坚克难、解决问题上见成效,切实掌握用好这个强大思想武器,通过深化改革奋力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
国际部党支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的第三次集中领学,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专题学习中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必须与本国国情相结合。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活的灵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中的精髓。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改革开放从十一届三中全会起步,经历了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从经济体制的改革到各方面体制的改革,从对内搞活到对外开放的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坚持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砥砺奋进,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改革开放起步阶段(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至1982年8月)。
第二阶段:改革开放全面展开(1982年党的十二大召开到1991年底)。
第三阶段:改革开放的新阶段(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至2001年)。
第四阶段:改革开放持续推进(2002年党的十六大至党的十八大召开前)。
当然,改革开放也是有成本和代价的。没有不付出成本的改革。改革是一个利益调整的过程,从长期看改革会让所有人受益,但短期可能会让一部分人承担代价。改革是一场试验,凡试验都可能有对有错,有成功有失败。每一阶段改革都是为了解决当时突出的矛盾,但同时可能引出新的矛盾,因此,需要与时俱进、不断调整。中国改革开放是一个不断总结经验纠正失误、与时俱进的过程。
实践证明,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没有中国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把改革开放贯穿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就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所以,通过学习党史,我们要敢于迎难而上,突破攻坚,掀起深化改革开放的新热潮,奋力创造新时代改革开放新奇迹。
正如“邓小平同志这样说过: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我们中国人民至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我们今天同样应当说,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我们党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标准是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从此,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开启了历史性的的篇章,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我们要倍加珍惜、长期坚持改革开放弥足珍贵的实践经验,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确保了改革开放沿着正确方向不断前行。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我们改革开放积累的首要根本经验。必须始终保持高度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必须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更好地发挥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描写社会主义新时期心得体会总结篇八
人类社会总是在曲折中发展和进步。千百年来,这是铁的事实。中国共产党至1921年成立以来,就在艰难曲折中探索前行,走过了极不平凡的五十多年历程后,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征程。1978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这一历史性决策,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学习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与发展阶段历史,深刻体会到:近代以来的中国在面临亡国、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历史紧要关头,成功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实际的发展道路,之后在无数仁人志士和有识之士、爱国将士等付出艰辛努力乃至生命的代价下,推动中国共产党不断迈步前行、重新屹立在世界东方,实属来之不易,值得每一个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共产党员深刻学习、深入践行,在新时代前进道路上赓续好、传承好这一阶段的历史,对于建工新时代、共筑中国梦意义深远。
学懂中国改革开放史,需要详细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至改革开放时期共产党走过的这段艰辛探索史。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中国人民在经历近代以来饱受战乱、灾难重重的痛苦之后,坚持痛定思痛,坚决捍卫祖国尊严,始终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1921年7月,一个中国人民不能忘记的夜晚,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秘密开幕,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完全新式的无产阶级政党诞生了。从此,中国人民有了主心骨,救亡图存有了新方向。
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让中国人民的生活从贫穷到温饱并即将买进全面小康的新时代;改革开放40年的进步,让中国社会实现了由封闭、贫穷、落后和缺乏生机到开放、富强、文明和充满活力的历史巨变。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综合国力大大提升跃成为世界第大经济体;民生得到显著改善,物质文明同精神文明双规并行,得到了极大丰富;科技成果屡见新突破,无数领域的科研成绩,从“跟跑”到“领跑”;国际地位重回高峰,外交成绩斐然,拥有着绝对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世界瞩目的成绩来之不易,源于党和国家领导人纵观历史的治国智慧。改革目标和方向明确,立意深远,符合中国实际,能够解决中国发展问题,能保障中国人民根本利益。
描写社会主义新时期心得体会总结篇九
今天和同志们一起学习了《中国共产党简史》第五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从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同志的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宣告了经历28年抗战,中国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到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伟大的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华民族的发展进步从此进入了新纪元。
但与此同时,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还有很多丞待解决的困难。军事上,人民解放战争还未完全结束,国民党残余势力仍然在许多地区负隅顽抗;经济上,生产萎缩,民生困苦。国民党统治时长期存在的通货膨胀,以及导致的物价飞涨、投机猖獗;国际上,妄图称霸全球的美国,在其“扶蒋**”政策失败后,仍然不肯放弃与中国人民为敌的立场,拒绝承认新中国,阻挠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面对复杂形势和种种考验,党采取一系列积极稳健的政策措施,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满怀信心地迎接挑战。军事方面,人民解放军以雷霆万钧之势进军华南,西南,西北各地,相继解放各地,并于1951年解放大陆最后一个地区——西藏,在各地建立起人民政权;经济方面,没收官僚资本,在经历“银元”和“米棉”之战后,稳定了市场和物价;国际上,与人民民主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通过学习发现,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党和人民共同攻坚克难,使得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我们的社会更加安定祥和,我们的人民安居乐业,身处21世纪新时代,作为当代青年,更作为学生党员,必须有能力,有毅力,有信心接下老一辈共产党人创造的业绩,继续奋进,为新时代的中国谱写更加壮丽的华章。
描写社会主义新时期心得体会总结篇十
人类社会总是在曲折中发展和进步。千百年来,这是铁的事实。中国共产党至1921年成立以来,就在艰难曲折中探索前行,走过了极不平凡的五十多年历程后,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征程。1978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这一历史性决策,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学习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与发展阶段历史,深刻体会到:近代以来的中国在面临亡国、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历史紧要关头,成功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实际的发展道路,之后在无数仁人志士和有识之士、爱国将士等付出艰辛努力乃至生命的代价下,推动中国共产党不断迈步前行、重新屹立在世界东方,实属来之不易,值得每一个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共产党员深刻学习、深入践行,在新时代前进道路上赓续好、传承好这一阶段的历史,对于建工新时代、共筑中国梦意义深远。
学懂中国改革开放史,需要详细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至改革开放时期共产党走过的这段艰辛探索史。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中国人民在经历近代以来饱受战乱、灾难重重的痛苦之后,坚持痛定思痛,坚决捍卫祖国尊严,始终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1921年7月,一个中国人民不能忘记的夜晚,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秘密开幕,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完全新式的无产阶级政党诞生了。从此,中国人民有了主心骨,救亡图存有了新方向。
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让中国人民的生活从贫穷到温饱并即将买进全面小康的新时代;改革开放40年的进步,让中国社会实现了由封闭、贫穷、落后和缺乏生机到开放、富强、文明和充满活力的历史巨变。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综合国力大大提升跃成为世界第大经济体;民生得到显著改善,物质文明同精神文明双规并行,得到了极大丰富;科技成果屡见新突破,无数领域的科研成绩,从“跟跑”到“领跑”;国际地位重回高峰,外交成绩斐然,拥有着绝对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世界瞩目的成绩来之不易,源于党和国家领导人纵观历史的治国智慧。改革目标和方向明确,立意深远,符合中国实际,能够解决中国发展问题,能保障中国人民根本利益。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新时代开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历史学习教育,要注重把握历史规律,领悟其中包蕴的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要注重形成历史共识,认识中国道路开拓的历史,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长的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成长的历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成长的历史;要做好史论结合,明确时代使命,破解现实问题,开拓新的历史。
1978年12月18日,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自那时起,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改革开放已经经历了40多年,在这40多年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中华大地,让新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改革开放带给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家乡道路交通的不断发展。小时候,外出都只有一条道路能够走。大概在10年前后,开始有道路修到我的家乡。如今,从我的家外出旅行、上学,有很多道路可以选择,而且道路更宽更舒坦,到达所需要的时间也大大缩短。更可喜的是,年底我的家乡将开通高铁,这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的便利。
正值2021年,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年,是国家脱贫攻坚的关键年,这是改革开放结出的成果。令人担忧的是,去年突发的疫情,对我国改革开放的进展有所影响。我国一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同比下降了6.8%,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最低的季度增幅。但危机和机遇往往相伴相生,每一次危机的发生往往也是催生深层改革的动力。在全球格局深刻变化、国内面临巨大挑战的形势下,唯有更大的力度推进改革开放,才能有效的应对风险和挑战。
40多年,不短不长,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积极面对着各种挑战、依靠着不懈的努力,书写了许许多多壮丽的篇章。正如总书记在十九大的报告中所说,“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发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号召。从那时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推动着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推动着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全所未有地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根据安排,今天,我围绕党史学习教育“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与发展时期”专题研讨作如下发言,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人类社会总是在曲折中发展和进步。千百年来,这是铁的事实。中国共产党至1921年成立以来,就在艰难曲折中探索前行,走过了极不平凡的五十多年历程后,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征程。1978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这一历史性决策,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学习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与发展阶段历史,深刻体会到:近代以来的中国在面临亡国、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历史紧要关头,成功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实际的发展道路,之后在无数仁人志士和有识之士、爱国将士等付出艰辛努力乃至生命的代价下,推动中国共产党不断迈步前行、重新屹立在世界东方,实属来之不易,值得每一个中国人尤其是共产党员深刻学习、深入践行,在新时代前进道路上赓续好、传承好这一阶段的历史,对于建工新时代、共筑中国梦意义深远。
改革开放40年,不仅仅带来生产力的巨大提升,并且培育和塑造了伟大的改革开放精神。向那段活力燃烧的岁月致敬,最好的致敬是继承和弘扬改革开放精神,为推动改革开放再出发供给精神动力。三十而立,四十不惑。40年改革实践,我们更直观、更深刻地体会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确性、科学性。40年沧桑巨变,改变的是贫穷的面貌,不变的是对梦想的追求,改变的是落后的生产力,不变的是对完美生活的向往。我国国防装备的自主化水平提升,看到了一个个大国重器的诞生、列装,变化的是技术、本领,不变的是坚守国门、守护人民的意志与雄心。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我们能切实感受到,中国每一座城市、每一处乡村、每一个家庭都发生着巨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
这次在党员活动室观看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直播,看到的是一段难忘的历史,40年年来党中央推进改革开放的关键抉择,40年前伟大的设计师邓小平提出了震惊世界的改革开放,从此打开了中国与世界沟通的大门!从那一刻开始,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样变化。
改革开放成为中国发展新时期的最鲜明特点。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挡的展开了;从沿海到内陆,从东部到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这场历史上从来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进取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到今日,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所以,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作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就应当努力,不断地去努力。
描写社会主义新时期心得体会总结篇十一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中国经过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动乱,积累下来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中共xx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果然,会议召开后,中国开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党和政府发出了新时代的总动员令:改革!开放!中国从此迈开崭新的步伐,意气风发地走进新时代!
我们清楚地记得:深圳,一个紧邻香港的小渔村,改革开放,短短几年时间,深圳就高楼林立,英姿勃发。继而浦东开放,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西部大开发……神州大地遍地开花!赛江南的美景在新世界造就,古老的山川今天到处披锦绣。
我们惊喜地看到:一百多年前,被帝国主义列强掠走的两个孩子——香港和澳门,重新回到了他们的生母——祖国母亲的怀抱。一国两制,紫荆盛开,荷花绽放,海峡两岸也踏上和平统一的阳光大道!
我们惊奇地看到:一条条高速公路、铁路交错纵横,通江达海,织成一个硕大无比的中国结;大漠戈壁上空腾起的蘑菇云,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前无古人的青青藏铁路,嫦娥探测卫星的顺利发射,以及中国宇航员成功登上太空,中国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惊天奇迹!
我们惊喜地看到:20年,中国人不仅成功举办了历届最好的奥运会,中国运动员还创下了金牌第一的好成绩。昔日的“东亚病夫”如今个个身强体壮,精神抖擞。
改革开放xx我们的综合国力已经名列前茅,所有这些无一不向世人昭示:中国人民是勤劳的,中国人民是智慧的,中国共产党是照耀中国前进的太阳!
xx年啊,中国的发展日新月异,这得益于全国各民族的大团结,得益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xx年啊,弹指一挥,这只是历史长河的一瞬。虽然我们今天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我们深深知道,我们只不过是迈出了万里长征中的第一步,我们还要继续艰苦奋斗!
我们站在这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上,抬头捕捉透过云层洒下的光芒,我们的身影被笼罩在光辉之下,前方,一片光明。
描写社会主义新时期心得体会总结篇十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过短短几十年的发展,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而这一切巨大的变革,源于1978年12月中央召开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打开了尘封几十年的国门,做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国策。中国的改革开放开始了,同时也是我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进一步探索。
做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其时,中国社会经济结构不合理,制约了经济发展,民生较为艰难,国际形势又趋复杂。邓小平同志曾说:“就整个经济情况来说,实际上是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状态。”所以,中国必须通过改革开放,恢复我国社会主义的生机活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
同时,在国际上,与国外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快速向前发展相比,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越发明显,中国经济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要赶上时代,这是改革要达到的目的。”所以,中国必须要通过改革开放,追赶世界经济发展的步伐,让人民过上期待已久的美好生活。
改革开放就是要激发中国的经济活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开放是有目标和方向的,凡是符合中国实际的,能够解决中国发展问题,能保障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就是我们改革的目标。凡是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就是我们发展的方向。把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作为基本路线,就能保障中国的长期发展与稳定。
一、改革开放的起步和全面展开。这一阶段完成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封闭转变到扩大开放,从固守陈规转变到大胆改革的三个转变,是改革的思想准备和理论创新阶段。首先在农村实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得了成功,在城市对扩大企业自主权实行企业承包制,进行了综合和专项改革试点,取得了初步成效,积累了有益经验。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从经济领域扩展到政治领域、科技教育及其他社会生活领域。改革的深度和广度都有显著进展。这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以改革开放、思想解放为鲜明特色的全面改革探索阶段。
二、改革开放的攻坚与持续推进。1988年9月中共中央作出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决策。这是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调整完善政策,也是十年改革经验的总结。建立和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更加科学全面的改革思路,推动能够持续健康发展的经济改革。
三、改革开放的全新期。总书记曾说:“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周年,这是党和国家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时刻,承载了全国人民的殷殷期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要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改革开放40多年来多年,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人民的生活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的跨越式转变;中国社会逐步实现了开放、富强、民主、文明的巨大进步。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跻身世界前列;民生得到显著改善,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加强;积极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发生了深刻变化;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利用外资成效显著;科技教育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中国社会先进生产力不断发展;经济政治文化建设成效显著;受教育水平和文明程度明显提高,社会整体文明程度大幅提升,融入了世界主流文明,拓宽了中国的发展道路。改革开发是中国的时代精神,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通过对相关资料的学习,我深刻认识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义义现代化建设符合党心民意,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正确的,成效和功绩是显著的。在改革开放越发关键的时刻,就象总书记指出的,要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高的目标要求、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全面开放,加快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而我们,就要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紧紧跟随党的指引,看准方向,坚定不移的为国家富强民主,人民幸福乐业而努力奋斗。
1978年12月18日,在党和国家面临何去何从的重大历史关头之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以高超的政治智慧和非凡的使命担当,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大幕,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在党的带领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过40年不懈奋斗,把中国建设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而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导致我国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人民温饱都成问题。放眼国际,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全球社会主义事业遭遇低谷。事实胜于雄辩,风景这边独好。这40年之所以能披荆斩棘、砥砺奋进,之所以能化危为机、绝处逢生,之所以能独领风骚、岿然不动,历经艰苦奋斗取得辉煌成就,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得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得益于党的科学理论指导。再看我们阳泉,正是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下取得了较好的发展,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门类,一度被誉为“小上海”,相信每一个阳泉人对这段历史都记忆犹新。可以看出,不论是从过去还是现在、国内还是国际、整体还是部分,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和伟大贡献是有目共睹的。学习这段历史,我们自然而然地更加自觉坚定“四个自信”,更加发自内心地拥护党的领导,更加坚定不移地为党和人民努力奋斗。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我们能够学会我们原来不懂的东西。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老一辈革命家带领中国人民缔造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并进行了二十多年的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邓小平同志也说过“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把握历史大势、引领时代潮流、锐意探索进取的历史担当与雄浑气魄。
一是进行了伟大的理论探索。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始终将马克思主义本土化、中国化贯彻革命建设全过程。从最初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理论探索一直没有停止。马克思主义虽然是舶来品,但在党的灵活运用和创新探索下,很好地适应了中国的国情,指引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事业一路披荆斩棘、不断发展壮大。我们作为党的干部,就是要学习这种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理论品质,克服本本主义、经验主义,注重因地制宜、联系实际,做到敢于创新、科学求证。具体推进工作中,在确保政治方向不偏离的前提下,进一步发挥创造性和预见性,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和做法,更好地发挥党的理论的强大指导作用。
二是进行了伟大的道路探索。党从成立之初就始终谋求一条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民族振兴的道路。从“农村包围城市”、“抗日统一战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结合具体形势和任务积极调整革命路线,付出了艰苦努力,历经了艰辛探索,推动中国革命和建设一路高歌猛进、气势如虹,最终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革命事业不可能一帆风顺,革命道路更不可能一成不变,只有跟上形势,才能永葆生机活力。实践证明,党的历次路线政策调整,都顺应了历史大势,有力推动了当时党的事业发展繁荣。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显著优势是其他道路无可比拟的,是带领中国走向富强、走向复兴的必由之路。
三是进行了伟大的实践探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也标志着改革开放伟大实践拉开序幕。1979年,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广东、福建两省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先行一步”,并试办出口特区。随后的10年中,又设置建立了一批经济特区。在这样的背景下,深圳应运而生,从一个小渔村一跃成为全国一线城市,仅用40年就走完了国外一些国际化大都市上百年才能走完的历程。无独有偶,上海浦东蜚声中外、雄安新区朝气蓬勃,西部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党的实践探索不胜枚举。还有前段时间播出的电视剧《山海情》,讲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甘肃西海固的人民和干部们响应国家扶贫政策的号召,完成易地搬迁,后来又在福建的对口帮扶下,通过辛勤劳动和不懈探索,将风沙走石的“干沙滩”建设成寸土寸金的“金沙滩”的故事。这恰恰是党带领贫困地区干部群众战胜贫困、奔向美好生活的实践探索,更是党接续奋斗、战天斗地的壮丽篇章。我们要从这些探索中汲取奋进力量,在工作中奋发有为、迎难而上,敢于亮剑、勇于拼搏,啃下硬骨头,打开新局面。
随着党史学习教育的深入开展,同志们要认真贯彻“学史力行”要求,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切实转化成为推动工作开展的动力,确保各项工作及时落实到位。
一要将党史学习教育与日常政治理论学习相融合。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到福建、广西、河南考察。要在完成党史学习教育各项规定动作的同时,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这既是武装头脑、增加知识储备的现实需要,更是紧跟中央、落实“四个意识”的政治要求。“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同时要加紧对各自领域专业知识的学习,增长能力本领,更好地知识新形势下的工作。
二要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要主动担当作为,把事关群众利益的事情做实、做细、做深、做透,竭尽全力解决老百姓的难事、急事。聚焦困难群众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的需求,筑牢民生根基、兜住民生底线。深入到千家万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真真正正赢得群众称赞。“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是一次检验担当和作风的有效契机,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把群众的事情办到群众心坎上。
三要围绕近期重点工作狠抓落实。今年是“十四五”开篇布局之年,加之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对我们统筹开展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任务繁重艰巨。下一步,要认真做好项目建设、疫情防控、入企服务、生态环保、教育改革、城市品质提升、优化营商环境、社区养老和康养等重点工作。结合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分步骤、分阶段稳步推进实施,坚决不能落下步子,这是底线要求,没有讨价还价余地。要发扬艰苦奋斗、夙夜在公的传统,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盯住目标不松劲的劲头,坚决完成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
同志们,让我们继续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加大力度,在聚焦“为民服务办实事”上务求实效,不断将科学理论转化成为推动工作开展的具体思路和举措,为全市“***”目标贡献力量。
今天和同志们一起学习了《中国共产党简史》第五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从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同志的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宣告了经历28年抗战,中国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到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伟大的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华民族的发展进步从此进入了新纪元。
但与此同时,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还有很多丞待解决的困难。军事上,人民解放战争还未完全结束,国民党残余势力仍然在许多地区负隅顽抗;经济上,生产萎缩,民生困苦。国民党统治时长期存在的通货膨胀,以及导致的物价飞涨、投机猖獗;国际上,妄图称霸全球的美国,在其“扶蒋反共”政策失败后,仍然不肯放弃与中国人民为敌的立场,拒绝承认新中国,阻挠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面对复杂形势和种种考验,党采取一系列积极稳健的政策措施,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满怀信心地迎接挑战。军事方面,人民解放军以雷霆万钧之势进军华南,西南,西北各地,相继解放各地,并于1951年解放大陆最后一个地区——西藏,在各地建立起人民政权;经济方面,没收官僚资本,在经历“银元”和“米棉”之战后,稳定了市场和物价;国际上,与人民民主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通过学习发现,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党和人民共同攻坚克难,使得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我们的社会更加安定祥和,我们的人民安居乐业,身处21世纪新时代,作为当代青年,更作为学生党员,必须有能力,有毅力,有信心接下老一辈共产党人创造的业绩,继续奋进,为新时代的中国谱写更加壮丽的华章。
1978年12月18日,在党和国家面临何去何从的重大历史关头之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以高超的政治智慧和非凡的使命担当,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大幕,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在党的带领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过40年不懈奋斗,把中国建设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而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导致我国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人民温饱都成问题。放眼国际,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全球社会主义事业遭遇低谷。事实胜于雄辩,风景这边独好。这40年之所以能披荆斩棘、砥砺奋进,之所以能化危为机、绝处逢生,之所以能独领风骚、岿然不动,历经艰苦奋斗取得辉煌成就,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得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得益于党的科学理论指导。再看我们阳泉,正是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下取得了较好的发展,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门类,一度被誉为“小上海”,相信每一个阳泉人对这段历史都记忆犹新。可以看出,不论是从过去还是现在、国内还是国际、整体还是部分,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和伟大贡献是有目共睹的。学习这段历史,我们自然而然地更加自觉坚定“四个自信”,更加发自内心地拥护党的领导,更加坚定不移地为党和人民努力奋斗。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我们能够学会我们原来不懂的东西。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老一辈革命家带领中国人民缔造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并进行了二十多年的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邓小平同志也说过“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把握历史大势、引领时代潮流、锐意探索进取的历史担当与雄浑气魄。
一是进行了伟大的理论探索。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始终将马克思主义本土化、中国化贯彻革命建设全过程。从最初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理论探索一直没有停止。马克思主义虽然是舶来品,但在党的灵活运用和创新探索下,很好地适应了中国的国情,指引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事业一路披荆斩棘、不断发展壮大。我们作为党的干部,就是要学习这种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理论品质,克服本本主义、经验主义,注重因地制宜、联系实际,做到敢于创新、科学求证。具体推进工作中,在确保政治方向不偏离的前提下,进一步发挥创造性和预见性,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和做法,更好地发挥党的理论的强大指导作用。
二是进行了伟大的道路探索。党从成立之初就始终谋求一条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民族振兴的道路。从“农村包围城市”、“抗日统一战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结合具体形势和任务积极调整革命路线,付出了艰苦努力,历经了艰辛探索,推动中国革命和建设一路高歌猛进、气势如虹,最终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革命事业不可能一帆风顺,革命道路更不可能一成不变,只有跟上形势,才能永葆生机活力。实践证明,党的历次路线政策调整,都顺应了历史大势,有力推动了当时党的事业发展繁荣。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显著优势是其他道路无可比拟的,是带领中国走向富强、走向复兴的必由之路。
三是进行了伟大的实践探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也标志着改革开放伟大实践拉开序幕。1979年,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广东、福建两省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先行一步”,并试办出口特区。随后的10年中,又设置建立了一批经济特区。在这样的背景下,深圳应运而生,从一个小渔村一跃成为全国一线城市,仅用40年就走完了国外一些国际化大都市上百年才能走完的历程。无独有偶,上海浦东蜚声中外、雄安新区朝气蓬勃,西部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党的实践探索不胜枚举。还有前段时间播出的电视剧《山海情》,讲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甘肃西海固的人民和干部们响应国家扶贫政策的号召,完成易地搬迁,后来又在福建的对口帮扶下,通过辛勤劳动和不懈探索,将风沙走石的“干沙滩”建设成寸土寸金的“金沙滩”的故事。这恰恰是党带领贫困地区干部群众战胜贫困、奔向美好生活的实践探索,更是党接续奋斗、战天斗地的壮丽篇章。我们要从这些探索中汲取奋进力量,在工作中奋发有为、迎难而上,敢于亮剑、勇于拼搏,啃下硬骨头,打开新局面。
随着党史学习教育的深入开展,同志们要认真贯彻“学史力行”要求,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切实转化成为推动工作开展的动力,确保各项工作及时落实到位。
一要将党史学习教育与日常政治理论学习相融合。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到福建、广西、河南考察。要在完成党史学习教育各项规定动作的同时,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这既是武装头脑、增加知识储备的现实需要,更是紧跟中央、落实“四个意识”的政治要求。“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同时要加紧对各自领域专业知识的学习,增长能力本领,更好地知识新形势下的工作。
二要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要主动担当作为,把事关群众利益的事情做实、做细、做深、做透,竭尽全力解决老百姓的难事、急事。聚焦困难群众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的需求,筑牢民生根基、兜住民生底线。深入到千家万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真真正正赢得群众称赞。“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是一次检验担当和作风的有效契机,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把群众的事情办到群众心坎上。
三要围绕近期重点工作狠抓落实。今年是“十四五”开篇布局之年,加之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对我们统筹开展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任务繁重艰巨。下一步,要认真做好项目建设、疫情防控、入企服务、生态环保、教育改革、城市品质提升、优化营商环境、社区养老和康养等重点工作。结合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分步骤、分阶段稳步推进实施,坚决不能落下步子,这是底线要求,没有讨价还价余地。要发扬艰苦奋斗、夙夜在公的传统,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盯住目标不松劲的劲头,坚决完成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
同志们,让我们继续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加大力度,在聚焦“为民服务办实事”上务求实效,不断将科学理论转化成为推动工作开展的具体思路和举措,为全市“***”目标贡献力量。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改革开放史是一部当代史,我们都是改革开放的亲历者、参与者和见证者。正是由于改革开放,新中国迎来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正是由于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战胜了各种风险挑战,不断与时俱进,永葆生机活力;也正是由于改革开放,我们在世界上把社会主义的旗帜举住了、举稳了。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这一创造性的伟大实践,深刻改变了中国经济社会的面貌,使国家走向了富强,人民实现了富裕。从1978年到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3624亿元提高到超过100万亿元,跃居世界第二位;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均gdp从226美元上升到10000美元,贫困人口从2.5亿减少到基本为零,人均期望寿命提高到78岁。所以,40多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使我们的国家富强起来了,踏入中等发达国家的门槛,使我们的人民生活达到了小康水平,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如果说,我们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辟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国历史新纪元,那么,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则开辟了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来,我们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立足国情,在逐步摆脱苏联模式的基础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这期间改革开放每前进和深入一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明确和清晰一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逐渐形成,这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理论结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我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起来,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给人民带来更多福祉,使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当然,改革开放也是有成本和代价的,没有不付出成本的改革。改革是一个利益调整的过程,从长期看改革会让所有人受益,但短期可能会让一部分人承担代价。改革是一场试验,凡试验都可能有对有错,有成功有失败。每一阶段改革都是为了解决当时突出的矛盾,但同时可能引出新的矛盾,因此,需要与时俱进、不断调整。中国改革开放是一个不断总结经验、纠正失误、与时俱进的过程。
实践证明,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没有中国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把改革开放贯穿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就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作为,作为一名光荣的纪检监察干部,我要把“改革开放史”学习教育作为提升党性修养、提高工作能力的重要契机。通过学习改革开放史,融会贯通,学思践悟,切实把“四史”学习教育融入到纪检监察工作中,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厚植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纪律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自身建设,时刻做到打铁必须自身硬,要敢于迎难而上,突破攻坚,认真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使命,以改革开放精神,为推动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开拓的关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它的成功开拓和不断发展,谱写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壮丽画卷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前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力地证明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推动创新发展的不竭动力,而改革开放也深刻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平合作、开放融通、改革创新的本质特征和强大活力。我们今天已经充分感受到,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现在进行回顾,仍然感到如同邓小平所说,我们的改革有很大的风险,但很有希望成功,这个风险值得去冒。在改革开放进程中,社会主义经济会不会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中被吞掉,中国共产党会不会在开放大门打开后被腐蚀掉,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价值观会不会被西方主流意识形态根本颠覆?这些担心一直伴随着我们,但我们战胜了这些疑虑,取得了改革开放的辉煌成果。今天更值得去思考的是,我们为什么能够最终战胜这些风险,成功地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改革开放之所以是正确的抉择,就因为改革开放是中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的探索。除此之外,还有两条路,一是在强大的内外压力下被动开放,其结果必定是亡党亡国的全盘西化;另一条路是固守现状,结果必然是被时代潮流抛弃,最终如毛泽东所说,被“开除球籍”。我们的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主要是因为做到了以下三点:一是始终跟踪世界潮流,回应时代主题,追寻历史节拍,有着坚定正确的大方向;二是坚守“四项基本原则”的底线,尤其是坚定不移地坚持党领导改革开放;三是实行了正确的战略策略,包括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突破口的渐进式改革,把“三个有利于”(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检验改革成败的判断标准,建立大胆试、大胆闯和及时总结评价的试验方式及纠错机制等。
根据安排,今天,我围绕党史学习教育“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与发展时期”专题研讨作如下发言,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人类社会总是在曲折中发展和进步。千百年来,这是铁的事实。中国共产党至1921年成立以来,就在艰难曲折中探索前行,走过了极不平凡的五十多年历程后,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征程。1978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这一历史性决策,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学习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与发展阶段历史,深刻体会到:近代以来的中国在面临亡国、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历史紧要关头,成功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实际的发展道路,之后在无数仁人志士和有识之士、爱国将士等付出艰辛努力乃至生命的代价下,推动中国共产党不断迈步前行、重新屹立在世界东方,实属来之不易,值得每一个中国人尤其是共产党员深刻学习、深入践行,在新时代前进道路上赓续好、传承好这一阶段的历史,对于建工新时代、共筑中国梦意义深远。
改革开放40年,不仅仅带来生产力的巨大提升,并且培育和塑造了伟大的改革开放精神。向那段活力燃烧的岁月致敬,最好的致敬是继承和弘扬改革开放精神,为推动改革开放再出发供给精神动力。三十而立,四十不惑。40年改革实践,我们更直观、更深刻地体会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确性、科学性。40年沧桑巨变,改变的是贫穷的面貌,不变的是对梦想的追求,改变的是落后的生产力,不变的是对完美生活的向往。我国国防装备的自主化水平提升,看到了一个个大国重器的诞生、列装,变化的是技术、本领,不变的是坚守国门、守护人民的意志与雄心。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我们能切实感受到,中国每一座城市、每一处乡村、每一个家庭都发生着巨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
这次在党员活动室观看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直播,看到的是一段难忘的历史,40年年来党中央推进改革开放的关键抉择,40年前伟大的设计师邓小平提出了震惊世界的改革开放,从此打开了中国与世界沟通的大门!从那一刻开始,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样变化。
改革开放成为中国发展新时期的最鲜明特点。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挡的展开了;从沿海到内陆,从东部到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这场历史上从来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进取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到今日,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所以,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作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就应当努力,不断地去努力。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百业待兴,机关党建同样面临恢复的任务,尤其是1979年3月邓小平同志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发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后,加强和改善党对机关工作领导,推动党的政治路线在机关贯彻落实变得更加迫切。为了解决领导体制和机构的问题,1979年8月,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中央直属机关领导体制问题的通知》规定,中央直属机关建立部务会议和部长办公会议制度,实行集体领导,不再成立部党委,另在部内选举产生机关党委,管理本机关党的日常工作。中央国家机关也陆续建立了机关党委。1980年4月,党中央批准成立中央直属机关临时党委(1982年4月,中央直属机关第八次党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第八届党委),5月,批准成立中央国家机关临时党委(1982年6月,中央国家机关第五次党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第五届党委)。1982年9月,十二大党章提出,各级党政机关中党的基层组织,不领导本单位的业务工作,它应当对包括行政负责人在内的每个党员进行监督,协助行政领导改进工作,并及时上报有关情况,这是党章第一次针对机关基层党组织职责功能作出明文规定。1988年2月,党中央批转《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央党政机关党的工作的意见》,将中央直属机关党委和中央国家机关党委分别改为中央直属机关工委和中央国家机关工委,作为党中央派出机构,不再履行一级党委的职能和基层党组织的活动形式,而是按照党中央要求,指导基层党组织搞好党的建设。
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后,两个党委在思想上、政治上进行拨乱反正,多方面入手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服务党中央工作大局。据1982年5月中央国家机关临时党委写给中央的报告记载,这两年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组织党员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主要组织学习了一九八一年的中央一、二号文件,《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及中央负责同志近两年来的历次重要讲话。”“除组织在职干部的理论学习以外,还创办了中央党校国家机关分部,采取各部委分散办学的办法,举办了三期轮训班,轮训了五千三百余名局处级党员干部。”“发动各级党的组织学习和贯彻执行《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督促中高级党员干部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对党员进行监督,配合中纪委处理几起违反党纪的重大案件。”同时,两个党委积极服务保障1982年初的中央党政机关机构改革,下发通知要求,督促各单位机关党委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1981年9月,胡耀邦同志在与两个党委负责同志谈话时指出“如果头不动,头脑不起作用,上肢、下肢、身子就动不起来”,强调所有在中央机关工作的党员干部要把“成为全国表率”当作指导自己言行的战斗口号。中央和国家机关积极在“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中作表率,成立专门机构,推动活动的深入开展,尤其是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作出《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后,开始探索“文明机关”创建工作,涌现出了一大批典型人物。在80年代中期的整党工作中,采取党员集中学习、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提高党员觉悟,查处了一批党员干部严重违法乱纪的案件,为推动机关改革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80年代中后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当前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若干问题的通知》,旗帜鲜明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一定程度上波及党员干部的思想。为抵制不良社会思潮的侵袭,党中央于1989年8月印发《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通知》要求,“党政机关要为机关党组织开展工作创造必要的条件,切实改变机关党的建设薄弱的情况”,“各级党委把党的建设工作列入重要日程,党委书记要把抓党的建设作为自己的首要职责,切实把我们党建设成为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强核心”。同年10月,江泽民同志在接见参加中央国家机关第四次党的工作会议的同志和中央国家机关党委书记研究班第三期学员时指出,“机关党的工作是极其重要的工作,机关党的建设是整个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要切实抓好”。为进一步明确部门党组(党委)抓机关党建的责任,1994年6月,中央组织部转发了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关于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党组指导机关党委工作的意见》。中央直属机关工委印发《关于中直机关部委主要负责同志带头抓机关党的建设若干意见》,不断夯实部门“一把手”的党建责任。
这一时期,党中央不断强化对机关党建的顶层擘画,为机关党建工作明晰了方向。1992年10月,中央组织部组织召开机关党的建设工作座谈会,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召开全国性研究机关党建工作的专门会议。1997年4月,中央组织部召开全国机关党的建设工作座谈会,胡锦涛同志讲话强调,党和国家机关中的党的建设必须走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前头,领导机关领导干部要做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表率。1998年3月,党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对基层党组织的设置、职责,党员的教育、管理和发展,党内监督,思想政治工作,党务工作人员队伍建设,对机关党的基层组织工作的领导和指导等内容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规定。这是党的历史上第一个关于机关党的基层组织工作的系统性规范性党内法规。两个工委陆续制定了贯彻落实的实施办法,通过抓班子、抓制度、抓活动、抓培训,进一步强化了基层基础。
理论武装和思想政治工作一直是机关党建的重点。1998年6月,党中央印发《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的通知》后,中央和国家机关迅速掀起了学习热潮。自1998年11月起,结合“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党性党风教育,两个工委积极探索建立了党组(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领导干部在职自学制度和干部理论学习考核制度等,要求党组(党委)要做学习理论及理论指导实践的表率。1999年9月,党中央印发《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2000年6月又召开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两个工委围绕贯彻落实《意见》要求和江泽民同志在工作会上提出的“四个如何认识”深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印发实施办法。
这一时期,党中央印发了一系列强化党员领导干部监督管理的规定文件,比如,1997年3月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试行)》,1997年7月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制止奢侈浪费行为的若干规定》等,有力推动了机关党风廉政建设。两个工委不断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监督管理,保持廉洁自律,加大查处违纪案件的力度。
随着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党的理论也在持续创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成为党的指导思想。为抓好理论武装工作,两个工委从抓党组(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入手,强化领学带学作用,推动建立部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领导干部脱产进修和轮训制度、在职自学制度、理论学习考核制度等4项制度,并对部门党组(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定期向中央汇报。通过不断完善学习制度,中央和国家机关逐步建立了以部门党组(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为龙头、局处级干部和青年干部为重点、党支部抓落实的理论学习工作格局。
2006年6月,党中央印发《关于建立健全地方党委、部门党组(党委)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的意见》,明确规定“部门党组(党委)对本部门基层党建工作负总责,书记是抓基层党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2009年5月,全国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召开,这是党中央第一次召开研究机关党建工作的专题会议,会议前夕,胡锦涛同志作出了“机关党建必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走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前头”的指示。2010年6月,根据形势任务变化,在吸收基层党建工作经验基础上,党中央对《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进行修订,将服务中心、建设队伍明确为机关党建的核心任务,标志着机关党建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再上新台阶。两个工委严格落实党中央部署要求,结合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创先争优”等主题教育活动,着力抓好机关党的组织建设和党员干部教育工作。制定了关于机关党委和机关纪委书记、副书记选拔任用的工作办法等,规范党务干部管理使用。坚持以“两委”书记、党支部书记为重点开展培训,不断提升业务能力。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3月至9月,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开展“走进基层党支部、总结支部工作法”活动,形成了12个基层组织工作法。习近平同志对此作出了“继续做好支部工作法的提炼、交流、推广和运用工作”的重要批示。
2001-2004年,党中央相继印发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等,对党风廉政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结合贯彻落实党中央文件要求,两个工委通过强化对党员监督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监督,建立谈话提醒制度,健全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开展纪检巡视工作,集中开展党风党纪廉政建设专题教育活动等,强化党员干部的纪律意识。
(一)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必须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永葆政治本色。讲政治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回顾这段历史,我们可以看到,每当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遇到波折时,只有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才能把准政治方向,进而转危为安。从文革结束后确立“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政治要求、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确立党的政治路线,到1989年政治风波后印发《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通知》、强化党的政治领导、清理清查政治风波中重点人重点事、对县处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强化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基本理论的教育以确保队伍和思想的纯洁性,再到1999年4月进行反对“法轮功”邪教组织政治斗争后强化全党的政治工作,党的政治建设贯穿党的建设始终,在生死攸关的历史时刻发挥着“定海神针”的作用。
在新形势下,中央和国家机关必须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统筹谋划机关党建各项工作,不断强化政治机关意识,创建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要带头筑牢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不断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永葆鲜明政治本色,走好践行“两个维护”的第一方阵。
(二)加强思想建设必须强化理论武装,坚定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始终确保正确方向。回顾这段历史,我们可以看到,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经常强调一靠理想二靠纪律对于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性,尤其强调理想信念的重要作用。这一时期,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党的指导思想的指引下,中央和国家机关不断强化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筑牢思想防线,不断增强党员干部队伍凝聚力战斗力。历史表明,坚定不移地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已成为我们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前进的制胜法宝。
新时代机关党的思想建设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终身必修课,坚持自觉主动学、及时跟进学、联系实际学、笃信笃行学,真正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三)加强组织建设必须牵住党建工作责任制“牛鼻子”,夯实基层基础,推动机关党建工作落地生根。回顾这段历史,我们可以看到,机关党建工作的质量有赖于部门党组(党委)的高度重视,有赖于基层党组织作用的充分发挥。江泽民同志曾多次强调部门党组(党委)抓机关党建的重要性,指出“加强机关党的工作,首先是党组书记要重视,要亲自抓,切实支持机关党委的工作,帮助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如果部长不重视党的工作,党组书记不带头,单单让机关党委去做,那是不行的”,“机关党委书记要把党组书记牢牢抓住”。“领导抓党建、党建抓领导”是这一时期加强机关党建的一条重要经验。同时,两个工委还不断抓好专兼职党务干部队伍建设,强化基层党组织作用的发挥,使得机关党建形成了强大组织合力,不断夯实基层基础。
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机关党的组织建设必须牵住党建工作责任制这个“牛鼻子”,推动落实党组(党委)主体责任、党组(党委)书记第一责任人职责、班子成员“一岗双责”。要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等法规文件要求,充分利用中央和国家机关“支部建在司局、小组建在处室”的特点,发挥司局在统筹资源上的优势,强化分类指导,推动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要选好用好专兼职党务干部队伍,加强教育培训,将党务干部培养成为政治上的明白人、党建工作的内行人、干部职工的贴心人。
(四)加强作风建设必须持续纠治“四风”,密切联系群众,严肃监督执纪问责。回顾这段历史,我们可以看到,机关党员干部的作风直接关系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中央和国家机关的干部作风更是关系党中央形象。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快速腾飞,党面临新的挑战和考验,党内不正之风滋生,人民群众对腐败现象存在不满情绪。党的十二大指出,党风问题是关系执政党生死存亡的问题,要切实纠正不正之风,大力加强党同群众的密切联系。这一时期,中央和国家机关通过不断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完善反腐败制度体系、建立拒腐防变长效机制等,努力从行动上转变工作作风、源头上防治腐败。
在加强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上,中央和国家机关必须从自身抓起、自身改起,注重从思想观念、工作作风和领导方法上找根源、抓整治,密切联系群众,听民情、知民心、解民忧,切实为基层松绑减负、为群众办实事。在监督执纪问责上必须坚持更高要求、更严标准,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努力铸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党员干部队伍。
(五)加强制度建设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强化制度执行。回顾这段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制度建设贯穿机关党建的各方面,是推动机关党建和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机关党的制度建设也随着时代发展在不断改进,比如,《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在1998年3月出台后,根据新的形势任务变化,于2010年6月进行了修订(后于2019年11月再次修订)。这一时期,两个工委制定相关制度,都是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形成的。比如,1996年1月,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印发《关于党组织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监督的若干意见》前,就专门对领导干部监督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普遍性问题组织调研,撰写了专题工作报告,对制度运行的科学性进行了有效评估,为制度执行奠定了基础。
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机关党的制度建设必须瞄准机关党建工作实际需要,在增强制度的科学性规范性实效性上下功夫,提高制度的运行质量。同时,必须强化制度的执行,加大督促检查机制的建立,推动机关党建各项制度得到充分执行。
描写社会主义新时期心得体会总结篇十三
社会主义新时期是我国发展进步的新阶段,对我们来说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在这个新时期中,我们切实感受到了各方面的变革和发展,我也有了一些体会和感悟。
首先,社会主义新时期让我深刻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到来,为我们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和制度的确是适应中国国情,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在这个新时期,我看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势,如党的领导、人民民主、社会主义法治、均衡发展等,使得中国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其次,社会主义新时期让我深刻体会到改革开放的力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推进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的明显改善,都离不开改革开放的推动。而在新时期,改革开放更是以全新的态势和力度推进,我们看到了一系列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改革的出台。这些改革的实施,让我看到了自己国家的不断进步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再次,社会主义新时期让我深刻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已经日益凸显。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开始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通过治理污染、推动绿色发展、加强环境保护等一系列措施,我国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在这个新时期,我也在自己的生活中更加注重环境保护,积极倡导节约资源、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
最后,社会主义新时期让我深刻体会到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不断提高。经济的快速发展让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际交往日益频密。我也注意到,在国际事务中,我国的声音越来越重要,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重视,这让我感到骄傲和自豪。
描写社会主义新时期心得体会总结篇十四
第一段:引言(150字)。
创新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创新时期的建筑理念和实践中,我有幸参与了一些项目,深刻体会到了创新对于建筑的重要性。在这篇文章中,我将结合自己的经验,总结并谈谈在创新时期的建筑实践中得到的一些心得体会。
第二段:响应社会需求的创新(250字)。
创新时期,建筑不再只是满足人类基本的居住需求,它需要同时响应社会、经济和环境的需求。在建筑设计中,创新的关键是要找到解决现代社会问题的新途径。比如,通过利用清洁能源、智能化设计和绿色建筑材料等措施,建筑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并创造更加宜居的空间。同时,建筑设计还可以考虑社会的可持续性,为人们提供更加方便舒适的生活条件。
第三段:技术创新的应用(250字)。
在创新时期的建筑中,技术的应用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师可以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来推动建筑的创新。比如,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可以用于建筑的设计、施工和管理过程中,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并确保建筑质量。另外,3D打印技术、物联网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等也为建筑领域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实现建筑形式的创新,更可以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第四段:创新设计的体现(250字)。
在创新时期的建筑设计中,建筑师需要不断尝试和创新,打破传统设计的束缚,勇于突破现有的设计模式。创新设计可以体现在建筑外观的形式上,如对象建筑、异形建筑等,也可以体现在建筑结构与空间布局的创新上,如独特的结构系统、舒适的室内环境等。此外,创新时期的建筑设计还需要注重文化传承,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创造出富有独特魅力的建筑。
第五段:思考与总结(300字)。
创新时期的建筑实践给我们提出了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首先,创新与传统之间并非对立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相互融合的关系。在创新时期的建筑实践中,我们应该既保持创新的劲头,又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时,创新设计需要注重整体规划与细节设计的统一,不能只追求形式上的独特,而忽视了使用者的需求和空间的舒适性。最后,创新时期的建筑需要注重可持续性发展,关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效率,以满足未来的可持续发展需求。
结论(100字)。
在创新时期的建筑实践中,我们应当充分利用科学技术的进步,响应社会需求,大胆尝试与创新,保持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注重整体规划与细节设计的统一,并关注可持续性发展。只有如此,创新时代的建筑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人类提供更好的居住环境。
描写社会主义新时期心得体会总结篇十五
社会主义新时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进入新的时期。在这一时期里,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信仰、勇往直前,不断开拓进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我在这一时期里,深刻领会到了社会主义新时期的伟大意义和实践要求,也感受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巨大发展成就。以下就是我对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心得体会。
首先,社会主义新时期注重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思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党的根本宗旨,强调人民的利益至上。在这一时期里,我国深化改革,不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卫生事业,加快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等,无不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我深受其启发,认识到只有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其次,社会主义新时期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在这一时期里,我国经济保持了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影响力也日益显著。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经济稳中向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显著,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推进。同时,文化、教育、科技、军事等领域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我深切感受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发展潜力。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坚定信心,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一定能够继续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第三,社会主义新时期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在这一时期里,中国共产党始终牢记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决维护党的一个中心、核心的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这一理念在我国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充分贯彻实施。我深入思考后认识到,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重要的保障,是我国制度优势所在。只有牢牢把党的领导摆在第一位,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中,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不断推动我国事业发展向前迈进。
第四,社会主义新时期要坚决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在这一时期里,我国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其中包括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等。通过这些改革,我国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优化营商环境,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我深感改革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源泉,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才能保持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最后,社会主义新时期要加强党的建设。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只有党始终保持先进性、纯洁性,才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在这一时期里,我国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坚决反腐倡廉,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果。我认为,党的建设是具有全局意义的,只有党始终保持先进性、纯洁性,才能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这需要每个党员无论职位高低都要自觉践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锤炼党性修养,提高党员素质,做到真信实行、忠诚于党。
总而言之,在社会主义新时期,我深刻领会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重要性,感受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巨大发展成就,坚信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明白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性,也认识到了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性。我为能够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希望和机遇的时代而感到骄傲和自豪,我将始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描写社会主义新时期心得体会总结篇十六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都是人类进步的社会历史产物。它们的性质根本对立,社会主义的兴起就是旨在建立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消除资本主义的种种矛盾和弊病。
以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并建立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的长期实践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则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成功地解决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过渡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毛泽东思想,这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是全党智慧的结晶,这是对马克列宁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集体领导,总结建国以来正反方面经验,重新恢复和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在不断探索中,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本质作了总结性的理论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新时代,我们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
在文化上,建立了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红色革命文化为基因,同时吸收传统文化和世界先进文化中积极内容的文化制度。
经过实践的证明以及时间的见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已经成熟,有力促进了国内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经受住了国际复杂形势的考验。因此,我们充满了新时代的自信心与自豪感。
描写社会主义新时期心得体会总结篇十七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使中国驶进了一个高速前行的快车道。
习总书记说过“改革开放极大的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这40余年我们不仅完善了中国的经济,同时对世界经济影响也非常之大。我们跟世界学会了互动,我们学会了开放,我们学会了欣赏别人,学会了尊重别人,通过欣赏和尊重,我们被尊重,我们被欣赏。其实改革开放就是改革了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开放了我们对自己的认识。
毛**说过,“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的第一步,如果这也值得骄傲,那是比较渺小的,更值得骄傲的还在后头。”我没有经历过战争的洗礼和国家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艰难险阻,因此我们要更深入地学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历史,才能真正了解党走过的峥嵘岁月,体会党在革命和奋斗中的艰难历程,从党的光辉历程和伟大业绩中获得强大动力,始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学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历史,就要坚持新思想的引领。要坚持用新思想指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解决改革开放理论和实践问题,扫除改革开放道路上的思想障碍。学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历史,就要坚持解放思想、敢为人先的精神。要坚定改革开放定力,弘扬改革开放精神,讲究改革开放方法。要坚定不移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推动思想再解放。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回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历史,我们党带领人民以艰苦卓绝的努力、胼手胝足的奋斗,完成了一个又一个“不可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难以置信的奇迹。
风雨多经人不老,关山初度路犹长。船到中流、人到半山,尤须同时间赛跑、与时代并进。让我们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永怀人民至上的赤子之心,以时不我待的奋进姿态,在新改革路上书写更新更美的时代篇章,创造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光荣业绩!
改革开放1500字论文。
描写社会主义新时期心得体会总结篇十八
习总书记说过“改革开放极大的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这40余年我们不仅完善了中国的经济,同时对世界经济影响也非常之大。我们跟世界学会了互动,我们学会了开放,我们学会了欣赏别人,学会了尊重别人,通过欣赏和尊重,我们被尊重,我们被欣赏。其实改革开放就是改革了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开放了我们对自己的认识。
毛主席说过,“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的第一步,如果这也值得骄傲,那是比较渺小的,更值得骄傲的还在后头。”我没有经历过战争的洗礼和国家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艰难险阻,因此我们要更深入地学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历史,才能真正了解党走过的峥嵘岁月,体会党在革命和奋斗中的艰难历程,从党的光辉历程和伟大业绩中获得强大动力,始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学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历史,就要坚持新思想的引领。要坚持用新思想指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解决改革开放理论和实践问题,扫除改革开放道路上的思想障碍。学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历史,就要坚持解放思想、敢为人先的精神。要坚定改革开放定力,弘扬改革开放精神,讲究改革开放方法。要坚定不移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推动思想再解放。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回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历史,我们党带领人民以艰苦卓绝的努力、胼手胝足的奋斗,完成了一个又一个“不可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难以置信的奇迹。
风雨多经人不老,关山初度路犹长。船到中流、人到半山,尤须同时间赛跑、与时代并进。让我们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永怀人民至上的赤子之心,以时不我待的奋进姿态,在新改革路上书写更新更美的时代篇章,创造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光荣业绩!
习总书记说过“改革开放极大的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这40余年我们不仅完善了中国的经济,同时对世界经济影响也非常之大。我们跟世界学会了互动,我们学会了开放,我们学会了欣赏别人,学会了尊重别人,通过欣赏和尊重,我们被尊重,我们被欣赏。其实改革开放就是改革了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开放了我们对自己的认识。
毛主席说过,“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的第一步,如果这也值得骄傲,那是比较渺小的,更值得骄傲的还在后头。”我没有经历过战争的洗礼和国家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艰难险阻,因此我们要更深入地学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历史,才能真正了解党走过的峥嵘岁月,体会党在革命和奋斗中的艰难历程,从党的光辉历程和伟大业绩中获得强大动力,始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学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历史,就要坚持新思想的引领。要坚持用新思想指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解决改革开放理论和实践问题,扫除改革开放道路上的思想障碍。学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历史,就要坚持解放思想、敢为人先的精神。要坚定改革开放定力,弘扬改革开放精神,讲究改革开放方法。要坚定不移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推动思想再解放。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回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历史,我们党带领人民以艰苦卓绝的努力、胼手胝足的奋斗,完成了一个又一个“不可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难以置信的奇迹。
风雨多经人不老,关山初度路犹长。船到中流、人到半山,尤须同时间赛跑、与时代并进。让我们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永怀人民至上的赤子之心,以时不我待的奋进姿态,在新改革路上书写更新更美的时代篇章,创造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光荣业绩!
前几日,我有幸参加了区委党校组织的科级干部理论培训班,课上我认真听取了教授对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发展历程的回顾和对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形式的分析讲解,使我受益非浅。通过切身体会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身边发生的巨大变化,使我对我国的改革开放更加充满了信心。
改革开放三十年,每个人都能看到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经济而论无疑是大大发展大大进步了,人们的衣食住行无疑得到了极大改善,也似乎更现代化了。但是,弊端渐渐显露,保障缺失已成众矢之的。对于如何看待中国改革开放30年,这个看起来本不应该成为问题的问题,事实上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话题。因为,这些年来,不管是社会上还是党内,人们对过去近30年的改革开放,在认识上并不是很一致的。有的人甚至把改革开放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简单地都归咎于改革开放本身。持有这些观点的人虽然是很少的,但在社会上产生的影响却是不容忽视的。在一定意义上说,中国能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达成对改革的共识,重聚改革的人气,将直接影响着未来我国国家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也关系到能否真正把坚持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坚持为实现小康目标而奋斗的党的工作大局落到实处。
众所周知,近30年的中国改革开放,是在中国实行了30年计划经济的基础上展开的,改革开放既要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又要对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一系列陈规陋习进行变革,在没有任何可资借鉴样板的环境下进行探索,其难度可想而知。因此,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重构经济和社会秩序,同步加快体制转轨与社会转型。这就决定了,中国的改革必将是一个波澜壮阔的巨大社会工程,涉及面广,难度大。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探索从拨乱反正、实现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起步,紧紧围绕市场化改革、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这个中心,展开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和实践。
因此,我们要用发展的视野和战略,总结、观察和俯瞰30年的改革开放。大量的事实和数据,证实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发生的历史性变化,突显了改革开放的划时代意义,以及对中国经济、社会,对普通民众所带来的巨大变化。中国在改革开放中出现的一些突出问题,虽然与我们渐进式改革的推进策略有一定联系,但最主要的是由于一些关键性的改革还没有深入、到位所致。因此,继续深化改革,特别是深化一些关键领域的改革,如政府自身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就显得十分重要,也是化解我们前进道路上遇到问题的惟一途径。用这样的视野、高度来分析认识改革开放,不仅可以清晰地分析大势,研判大势,保持清醒的头脑,也不会由于过多地纠缠一些具体的细微末节,影响对改革开放的总体评价。这正像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所说的,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停顿和倒退是没有出路的。这在一定意义上是对近30年改革开放最好的概括。
回顾总结改革开放的历程,无疑是为了更好地把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进行到底。在某种意义上说,中国未来改革开放能否继续深入发展,不仅关系到我们所面临的一系列深层次社会经济问题的解决,也关系到中国未来的前途和命运。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具体来说,要按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加快推进市场化改革;按照城乡统筹协调的要求,加快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按照提高开放型经济质量和水平的要求,更加积极地推进对外开放;按照社会和谐的要求,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按照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要求,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时代总是在进步的,倒退没有出路!在当前的国际政治和经济形势动荡的时期,我们更应该充满信心,团结一致,坚定不移地走我们中国特色的改革开放路子。我相信我们的党有能力让中国普通老百姓衣食无忧、安居乐业;有能力让中国的各类社会福利保障与世界接轨,让最广大同根同源的老百姓们也能共同分享改革收获的成果!
今天和同志们一起学习了《中国共产党简史》第五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从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同志的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宣告了经历28年抗战,中国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到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伟大的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华民族的发展进步从此进入了新纪元。
但与此同时,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还有很多丞待解决的困难。军事上,人民解放战争还未完全结束,国民党残余势力仍然在许多地区负隅顽抗;经济上,生产萎缩,民生困苦。国民党统治时长期存在的通货膨胀,以及导致的物价飞涨、投机猖獗;国际上,妄图称霸全球的美国,在其“扶蒋反共”政策失败后,仍然不肯放弃与中国人民为敌的立场,拒绝承认新中国,阻挠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面对复杂形势和种种考验,党采取一系列积极稳健的政策措施,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满怀信心地迎接挑战。军事方面,人民解放军以雷霆万钧之势进军华南,西南,西北各地,相继解放各地,并于1951年解放大陆最后一个地区——西藏,在各地建立起人民政权;经济方面,没收官僚资本,在经历“银元”和“米棉”之战后,稳定了市场和物价;国际上,与人民民主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通过学习发现,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党和人民共同攻坚克难,使得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我们的社会更加安定祥和,我们的人民安居乐业,身处21世纪新时代,作为当代青年,更作为学生党员,必须有能力,有毅力,有信心接下老一辈共产党人创造的业绩,继续奋进,为新时代的中国谱写更加壮丽的华章。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党的纪律检察机关恢复重建40周年。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纪检监察机关与党和人民共奋进、与改革开放共命运。改革的行动指南就是党与时俱进的创新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旗帜鲜明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的统一领导,改革的方法路径就是坚持问题导向立行立改,改革的主要任务就是完善党和国家自我监督体系,改革的评判标准就是党长期执政的群众基础是否不断巩固,并就下一步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的考虑、持续深化作风建设、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等。
回顾40年来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党员干部头脑、全党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不断夯实,大力培养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持续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党的执政根基不断巩固,着力做好知识分子和人才工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强大人才支撑等。
在改革开放4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伐、与党和国家事业共进步。改革开放40年,是坚持不懈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的40年;是坚持不懈巩固壮大主流舆论,主旋律更加响亮、正能量更加强劲的40年;是坚持不懈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40年;是坚持不懈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全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的40年;是坚持不懈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的40年。
改革开放40年来,人民军队在党的绝对领导下,圆满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任务,已经成为基本实现机械化、加快迈向信息化的强大军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军队全面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在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上迈出坚定步伐,国防和军队建设进入了新时代。
而作为一名党员,在经过此次的学习后,不仅对于我党的最新政策有了详细的了解,更坚定了共产主义信念,也让我们看到了国家对改革的决心。我们更应该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生活、工作中坚持听党话跟党走,争取做一名更加合格的党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过短短几十年的发展,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而这一切巨大的变革,源于1978年12月中央召开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打开了尘封几十年的国门,做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国策。中国的改革开放开始了,同时也是我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进一步探索。
做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其时,中国社会经济结构不合理,制约了经济发展,民生较为艰难,国际形势又趋复杂。邓小平同志曾说:“就整个经济情况来说,实际上是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状态。”所以,中国必须通过改革开放,恢复我国社会主义的生机活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
同时,在国际上,与国外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快速向前发展相比,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越发明显,中国经济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要赶上时代,这是改革要达到的目的。”所以,中国必须要通过改革开放,追赶世界经济发展的步伐,让人民过上期待已久的美好生活。
改革开放就是要激发中国的经济活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开放是有目标和方向的,凡是符合中国实际的,能够解决中国发展问题,能保障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就是我们改革的目标。凡是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就是我们发展的方向。把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作为基本路线,就能保障中国的长期发展与稳定。
一、改革开放的起步和全面展开。这一阶段完成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封闭转变到扩大开放,从固守陈规转变到大胆改革的三个转变,是改革的思想准备和理论创新阶段。首先在农村实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得了成功,在城市对扩大企业自主权实行企业承包制,进行了综合和专项改革试点,取得了初步成效,积累了有益经验。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从经济领域扩展到政治领域、科技教育及其他社会生活领域。改革的深度和广度都有显著进展。这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以改革开放、思想解放为鲜明特色的全面改革探索阶段。
二、改革开放的攻坚与持续推进。1988年9月中共中央作出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决策。这是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调整完善政策,也是十年改革经验的总结。建立和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更加科学全面的改革思路,推动能够持续健康发展的经济改革。
三、改革开放的全新期。总书记曾说:“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周年,这是党和国家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时刻,承载了全国人民的殷殷期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要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改革开放40多年来多年,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人民的生活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的跨越式转变;中国社会逐步实现了开放、富强、民主、文明的巨大进步。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跻身世界前列;民生得到显著改善,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加强;积极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发生了深刻变化;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利用外资成效显著;科技教育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中国社会先进生产力不断发展;经济政治文化建设成效显著;受教育水平和文明程度明显提高,社会整体文明程度大幅提升,融入了世界主流文明,拓宽了中国的发展道路。改革开发是中国的时代精神,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通过对相关资料的学习,我深刻认识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义义现代化建设符合党心民意,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正确的,成效和功绩是显著的。在改革开放越发关键的时刻,就象总书记指出的,要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高的目标要求、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全面开放,加快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而我们,就要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紧紧跟随党的指引,看准方向,坚定不移的为国家富强民主,人民幸福乐业而努力奋斗。
按照支部统一安排,我认真学习了《中国共产党简史》,重点学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历史,受益匪浅。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是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从建国初期巩固政权到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初步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这一时期成就的取得,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教育引导,使全党保持了良好的精神状态、全民形成了良好的社会风气,“抗美援朝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大寨精神”“西沟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红色精神,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新生的共和国大地,蜕变为推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强大力量。在生产资料匮乏、自然灾害频发和国际环境复杂的历史背景下,红色精神指引着中国人民,用生命和鲜血描绘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伟大画卷,成为中华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精神力量,也成为我们能够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前进的要义所在。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实现了我们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以非凡的胆识和魄力进行拨乱反正,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心及时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大势,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坚定不移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我们要胜利实现既定目标,就要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这条正确之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
学习党的历史,能够弄清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来龙去脉,汲取历史经验,传承红色基因,更好开创未来。从党走过的风云激荡的历史中,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多么不容易,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多么不容易,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正确道路多么不容易,进一步坚定对党的领导的信念,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放飞青春梦想。
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做红色精神的传承者,学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加坚定“四个自信”,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自觉把个人梦想同祖国的前途、党和人民的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做孜孜不倦的求学者,从革命先辈身上感悟成长成才之道。做道德风尚的引领者,学习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参与志愿服务,以实际行动传递青春正能量。为推动市场监管局工作再上新台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强军兴军动力在改革,出路也在改革。习近平主席对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高度重视,亲自决策部署、亲自指导推动,学习《习近平主席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读本》,深刻感受到习近平主席对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作了一系列精辟的、带根本性方向性的论述,为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我们一定要紧紧围绕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坚定不移把国防和军队改革推向前进。
提出“国防和军队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标志”,指明了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习近平主席强调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国防和军队改革是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标志。没有改革,国防和军队建设不可能有今天这样好的形势。不改革是打不了仗、打不了胜仗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国防和军队改革单列一部分,主要考虑是纳入全面深化改革总体布局、上升为党的意志和国家行为后,可以更好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形成合力。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体现了习近平主席从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出发,凝聚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意志力量,坚定推进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决心意志。
提出“国防和军队改革进入了攻坚期和深水区”,指明了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面临的阶段性特征和现实紧迫性。习近平主席以宽广敏锐的视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强调指出,当前,国际形势正处在新的转折点上,各种战略力量加快分化组合,国际体系进入了加速演变和深刻调整的时期。世界主要国家都在加快推进军队改革,谋求军事优势地位的国际竞争加剧。这些年,我军改革迈出了新步伐,取得了明显成效,但面临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解决。百舸争流、千帆竞渡,必须到中流击水,不改不行,改慢了也不行,畏首畏尾,犹豫彷徨只会错失良机。这些重要论述,科学分析了当前国防和军队改革所处的阶段性特征和所面临的紧迫形势,对于我们以强烈的责任感紧迫感,以深化改革为动力,抓住机遇,乘势而上,缩小同世界强国在军事实力上的差距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提出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重在“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指明了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指向和目标。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发展和中国日益走向世界,中华民族的和平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国家安全和发展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习近平主席站在战略全局的高度,适应战争形态加速演变新趋势、适应国家由大向强发展新形势、适应军队使命任务拓展新要求,强调指出,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主要是解决制约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深入推进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没有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就没有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这些重要论述,既是对长期以来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深刻总结,又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指向和目标。
提出“坚持用强军目标审视改革、以强军目标引领改革、围绕强军目标推进改革”,指明了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聚焦点和着力点。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是习近平主席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的核心思想,拎起了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总纲,为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主席指出,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是党中央从全局上对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的战略筹划和顶层设计,指明了军事创新的方向、任务、重点,明确了军事创新的实现路径和检验标准。关于军队建设和改革,至关重要的是,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我们这支军队能不能始终坚持住党的绝对领导,能不能拉得上去、打胜仗,各级指挥员能不能带兵打仗、指挥打仗。要着眼实现强军目标,准确把握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指导原则。要牢牢把握能打仗、打胜仗这个聚焦点。这些重要论述,为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指明了前进方向,是我们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根本着力点。
提出国防和军队改革“必须牵住牛鼻子”“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指明了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重点。习近平主席明确指出,国防和军队改革千头万绪,必须牵住牛鼻子。要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战斗力,进一步解放和增强军队活力,为实现强军目标提供体制机制和政策制度保障。要下决心在重难点问题上进行突破。要把领导指挥体制作为重点,联合作战指挥体制是重中之重。要优化结构、完善功能,把军队搞得更加精干、编成更加科学。要重点加强新型作战力量建设,限期把老旧装备数量压下来,为新型作战力量腾笼换鸟。要深化军队政策制度改革,军事人力资源政策制度是重头戏,还要把钱和物管好用好,提高军事经济效益。要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在国家层面加强统筹协调,发挥军事需求主导作用,更好地把国防和军队建设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体系。这些重要论述,抓住了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为我们在解决改革重点难点问题上下功夫求突破提出了明确具体要求。
提出“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正面临一个难得的机会窗口”“要牢固树立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指明了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使命担当。习近平主席指出,现在,改革到了一个新的重要关头,推进改革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一点都不亚于30多年前。强军的责任历史地落在我们肩上,我们要挑起这副担子,必须敢于担当,以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坚决推进军队各项改革。改革面临的矛盾越多、难度越大,越要坚定与时俱进、攻坚克难的信心,越要有进取意识,越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要敢于啃骨头,敢于涉险滩,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坚决拥护改革,积极支持改革,自觉投身改革。这些重要论述,明确指出了在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中应具备的历史自觉和使命担当。
提出“要坚持用战斗力标准衡量和检验改革成效”,指明了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根本的标准。习近平主席强调,军队是为打仗而存在的。军队建设必须把提高战斗力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牢固确立战斗力这个的根本的标准。强调战斗力标准,是有效履行我军根本职能的要求,也是提高军队建设质量和效益的要求。坚持把战斗力标准贯彻到全军各项建设和工作之中,这是我们在工作指导上需要把握的一个带全局性、方向性的问题。要坚持用战斗力标准衡量和检验改革成效,使各项改革同军事战略方针的指向和要求一致起来,提高改革筹划和实施的科学性。这些重要论述,鲜明体现了我军的根本职能和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本质要求,对于用战斗力标准统一改革思想、凝聚改革共识,衡量改革得失、检验改革成效,保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效益,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提出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指明了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原则和方法。习近平主席指出,国防和军队改革是系统工程,必须加强统筹谋划,协调推进,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要牢牢把握坚持改革正确方向这个根本,处理好借鉴地方和外军改革经验与保持我军特色优势的关系,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这个根本制度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根本宗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要把改革主攻方向放在军事斗争准备的重点难点问题上,放在战斗力建设的薄弱环节上。这些重要论述,揭示了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特点和规律,是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和科学方法。
提出“要真枪真刀推进改革”“一张蓝图干到底”,指明了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关键。习近平主席指出,现在的关键,是要狠抓落实,把改革的蓝图变为现实。要注重做到五个到位:实施方案要抓到位,抓住突出问题和关键环节,找出体制机制症结,拿出解决办法,重大改革方案制定要确保质量;实施行动要抓到位,掌握节奏和步骤,搞好统筹协调,使相关改革协同配套、整体推进。督促检查要抓到位,强化督促考核机制,实行项目责任制,分兵把守,守土有责,主动出击,贴身紧逼;改革成果要抓到位,建立健全改革举措实施效果评价体系;宣传引导要抓到位,继续加大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宣传引导,积极宣传改革新进展新成效。这些重要论述,体现了我们党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抓住了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关键。
提出“对改革工作实施坚强领导”“强化集中统一领导”,指明了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根本保证。习近平主席指出,全面深化改革任务十分艰巨,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确保改革取得成功。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对改革工作实施统一坚强领导。各级党委要切实履行对改革的领导责任,把各项改革举措落到实处。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不断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改革能力。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引导广大党员积极投身改革事业。这些重要论述,明确了加强改革工作领导的具体职责要求,从组织领导上为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提供了有力保证。
习近平主席关于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重要论述,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关于军队改革的思想,深刻揭示了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新特点新规律,体现了党中央、习近平主席改革强军的深谋远虑,蕴含着居安思危的战略清醒、治国安邦的远见卓识、锐意改革的创新精神、实干强军的务实作风,谱写了党的军队改革理论创新发展的崭新篇章。我们必须紧贴实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主席关于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重要论述,坚持知行统一、笃信践行,在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上见成效,在强化担当提高能力上见成效,在攻坚克难、解决问题上见成效,切实掌握用好这个强大思想武器,通过深化改革奋力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
根据安排,今天,我围绕党史学习教育“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与发展时期”专题研讨作如下发言,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人类社会总是在曲折中发展和进步。千百年来,这是铁的事实。中国共产党至1921年成立以来,就在艰难曲折中探索前行,走过了极不平凡的五十多年历程后,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征程。1978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这一历史性决策,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学习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与发展阶段历史,深刻体会到:近代以来的中国在面临亡国、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历史紧要关头,成功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实际的发展道路,之后在无数仁人志士和有识之士、爱国将士等付出艰辛努力乃至生命的代价下,推动中国共产党不断迈步前行、重新屹立在世界东方,实属来之不易,值得每一个中国人尤其是共产党员深刻学习、深入践行,在新时代前进道路上赓续好、传承好这一阶段的历史,对于建工新时代、共筑中国梦意义深远。
改革开放40年,不仅仅带来生产力的巨大提升,并且培育和塑造了伟大的改革开放精神。向那段活力燃烧的岁月致敬,最好的致敬是继承和弘扬改革开放精神,为推动改革开放再出发供给精神动力。三十而立,四十不惑。40年改革实践,我们更直观、更深刻地体会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确性、科学性。40年沧桑巨变,改变的是贫穷的面貌,不变的是对梦想的追求,改变的是落后的生产力,不变的是对完美生活的向往。我国国防装备的自主化水平提升,看到了一个个大国重器的诞生、列装,变化的是技术、本领,不变的是坚守国门、守护人民的意志与雄心。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我们能切实感受到,中国每一座城市、每一处乡村、每一个家庭都发生着巨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
这次在党员活动室观看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直播,看到的是一段难忘的历史,40年年来党中央推进改革开放的关键抉择,40年前伟大的设计师邓小平提出了震惊世界的改革开放,从此打开了中国与世界沟通的大门!从那一刻开始,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样变化。
改革开放成为中国发展新时期的最鲜明特点。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挡的展开了;从沿海到内陆,从东部到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这场历史上从来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进取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到今日,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所以,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作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就应当努力,不断地去努力。
国际部党支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的第三次集中领学,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专题学习中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必须与本国国情相结合。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活的灵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中的精髓。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改革开放从十一届三中全会起步,经历了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从经济体制的改革到各方面体制的改革,从对内搞活到对外开放的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坚持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砥砺奋进,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改革开放起步阶段(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至1982年8月)。
第二阶段:改革开放全面展开(1982年党的十二大召开到1991年底)。
第三阶段:改革开放的新阶段(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至2001年)。
第四阶段:改革开放持续推进(2002年党的十六大至党的十八大召开前)。
当然,改革开放也是有成本和代价的。没有不付出成本的改革。改革是一个利益调整的过程,从长期看改革会让所有人受益,但短期可能会让一部分人承担代价。改革是一场试验,凡试验都可能有对有错,有成功有失败。每一阶段改革都是为了解决当时突出的矛盾,但同时可能引出新的矛盾,因此,需要与时俱进、不断调整。中国改革开放是一个不断总结经验纠正失误、与时俱进的过程。
实践证明,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没有中国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把改革开放贯穿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就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所以,通过学习党史,我们要敢于迎难而上,突破攻坚,掀起深化改革开放的新热潮,奋力创造新时代改革开放新奇迹。
正如“邓小平同志这样说过: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我们中国人民至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我们今天同样应当说,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根据党史学习教育方案的要求,今天我们举办学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历史专题研讨会,目的就是要深刻领会这段历史所蕴涵的伟大意义,深刻领会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带领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功绩,感悟其历史的巨大影响力和推动力,进一步凝聚共识,激发力量,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夯实坚定的思想基础。下面,本人结合学习情况,谈谈三个方面的体会。
1978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这是一次拨乱反正的会议,是一次扭转乾坤的会议,是一次划时代的会议,它是历史的转折点,它是“中国梦”的“觉醒钟”,它是“复兴号”的“航标灯”。这次会议冲破“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从此,改革开放的宏伟大幕在中华大地上徐徐拉开。
改革开放,是一次伟大的决策,是一个伟大的觉醒。实践证明,40多年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法宝,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党和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当中写下了彪炳史册的伟大功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沿着改革开放之路,接力奋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奇迹,实现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飞跃,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提升到了一个新的起点、新的高度。
在开启“十四五”新征程上,我们要高举改革开放的伟大旗帜,用新发展理念科学引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随着“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全面开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突出问题、瓶颈问题、短板问题日益凸显,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释放发展新动能、不断开辟发展新空间尤为重要。要总结好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发挥好党的创新理论,与时俱进,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正是这个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总书记用“四个伟大”高度概括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历史意义。的确,经历实践的检验,这“四个伟大”历久弥珍、历久弥新!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人民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愿望、勇敢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决心和信心。
在新发展阶段,我们要高擎改革开放的伟大火炬,坚定“四个自信”,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用党的创新理论引领各项事业的发展。新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之一,也是新起点上的一个阶段。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前所未有,但机遇大于挑战。面对新阶段的新挑战,我们要践行“两个维护”,站稳政治立场,以此次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坚定跟党走的信心,提升政治判断力,增强政治领悟力,提高政治执行力,自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忠诚人”。在学习中把牢政治方向,在实践中锤炼政治品格,在奋斗中坚定政治自信,以实际行动践行对党忠诚。
改革开放40年,缔造了实事求是的伟大真理,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伟大奇迹,铸就了改革开放的伟大精神,丰富了民族精神内涵。改革开放精神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伟力。学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历史,就是要弘扬改革开放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和党中央、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勇于开拓、革故鼎新、迎难而上、砥砺前行。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是一部当代史,我们都是亲历者、参与者和见证者。随着改革开放步伐不断加快,改革开放史的意义将不断彰显。我们要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增强信心和勇气,强化担当和作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理念,将实际行动落实到“我为群众办实事”当中。以人民利益为重、以人民期盼为念,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始终站稳群众立场,将群众的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真正将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伟大的改革开放精神,是我们奋力前行的精神动力,也是我们开启新征程的精神滋养。弘扬改革开放的伟大精神,就是要在新时代争当开路先锋,敢闯敢试,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就是要在新时代发挥示范引领、攻坚克难的作用,闯关夺隘,劈波斩浪。我们要发扬光大改革开放精神,坚持改革开放精神指引,不忘初心、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奋进新征程,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今天,我围绕党史学习教育“改革开放新时期”专题研讨作如下交流。
人类社会总是在曲折中发展和进步。千百年来,这是铁的事实。中国共产党至1921年成立以来,就在艰难曲折中探索前行,走过了极不平凡的五十多年历程后,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征程。1978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这一历史性决策,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学习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与发展阶段历史,深刻体会到:近代以来的中国在面临亡国、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历史紧要关头,成功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实际的发展道路,之后在无数仁人志士和有识之士、爱国将士等付出艰辛努力乃至生命的代价下,推动中国共产党不断迈步前行、重新屹立在世界东方,实属来之不易,值得每一个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共产党员深刻学习、深入践行,在新时代前进道路上赓续好、传承好这一阶段的历史,对于建工新时代、共筑中国梦意义深远。
学懂中国改革开放史,需要详细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至改革开放时期共产党走过的这段艰辛探索史。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中国人民在经历近代以来饱受战乱、灾难重重的痛苦之后,坚持痛定思痛,坚决捍卫祖国尊严,始终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1921年7月,一个中国人民不能忘记的夜晚,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秘密开幕,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完全新式的无产阶级政党诞生了。从此,中国人民有了主心骨,救亡图存有了新方向。
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让中国人民的生活从贫穷到温饱并即将买进全面小康的新时代;改革开放40年的进步,让中国社会实现了由封闭、贫穷、落后和缺乏生机到开放、富强、文明和充满活力的历史巨变。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综合国力大大提升跃成为世界第大经济体;民生得到显著改善,物质文明同精神文明双规并行,得到了极大丰富;科技成果屡见新突破,无数领域的科研成绩,从“跟跑”到“领跑”;国际地位重回高峰,外交成绩斐然,拥有着绝对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世界瞩目的成绩来之不易,源于党和国家领导人纵观历史的治国智慧。改革目标和方向明确,立意深远,符合中国实际,能够解决中国发展问题,能保障中国人民根本利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学习新型物流的心得体会 物流实践的心得体会(八篇)
- 主题学习重庆罗旦华心得体会及感悟(二篇)
- 煤矿vr实训心得体会样板 煤矿实景教学实训体会(九篇)
- 2023年世界卫生日心得体会及感悟(精选11篇)
- 种植绿植心得体会及感悟(大全17篇)
- 创新小发明的心得体会(通用18篇)
- 最新敬老院社会实践报告表现 敬老院社会实践报告(优秀8篇)
- 教师在线上教育的心得体会及收获(模板17篇)
- 工程量清单实验心得体会精选 工程量清单实例(6篇)
- 湿地保护的心得体会和方法(大全16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