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23-11-18 00:49:01
- 小编:ZTFB
- 文件格式 DOC
写心得体会不仅可以记录下我们的成长历程,还可以促使我们不断反思和进步。写心得体会时,我们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突出自己的特色和亮点,使文章更具个性化。以下是一些经典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可以为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灵感。
论语八佾篇心得体会50篇一
学习经典三个多月,有太多的收获和感悟,收获最大的,是更具仁爱之心了。
常言道,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比如,出门坐火车,有人霸坐;旅行购物,有人哄抬物价;过年陪家人出去吃饭,被服务员洒了一身菜汤;大雪天坐公交上班,却要在寒风中等很久;网上买件衣服,图片漂亮,文字漂亮,收到的货却不漂亮等等。
学习经典后,时时以君子之德约束自己的言行,慢慢也成了习惯了。年前去青岛,一上火车,有人正躺在我的座位上睡大觉,其家人正想叫醒,我急忙说不用了。还有空位先坐会儿,等来人了我再让出来,就这样连让三次,那人也睡了个安稳觉,我觉得很开心。过年出门吃年饭,被新来的服务员洒了一身菜汤,我怕吓坏小姑娘,连忙说没关系,回家洗洗就好。去北京谭柘寺游玩,山下有个七十多岁的老太太卖野菜包子,张口要二十,没还价买了两个,这么大岁数大冬天出来不容易,就不讲价了。过完年刚上班就让加班,就当做义工做好事了,这机会找都难找,那还怨什么呀?机不可失,正好抓住这次机会,借事炼心,好好修身、修心、修性。总之,心态好了,一切都好了,境随心转。
这时候我发现这世界并不象人们说的十有八九都不如意,而是心态有多好,世界就有多好,遇到的大都是好人好事。
当我们犯了错误,而且意识到错误,我们追悔莫及,我们痛心疾首。这是我们不占理的事情。我们可以接受,也可以理解。但我们占理的时候可以做到不纠结,不生气,宽容待人待事,才是修养的高境界。关键在于不计较,不计较了世界会更加和谐,更加温暖。
我们应该感谢遇到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是他们给我们照镜子,照见那个“小我”,才使我们有机会改正自己。起好念,发好心,让身边的人感到舒服。把自己变成一道光,让大家感受你的温暖,感受你带来的光明。
论语八佾篇心得体会50篇二
前生命如穿越千年,横贯时空,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孔子的智慧。而《论语》作为被誉为“万世师表”的经典之作,一直以来都启迪着后人。八佾篇第三章是《论语》中的一段重要文字,它提到了“礼之用”,深化了人们对礼节之道的理解。在读完这段文字后,我深有感触,仿佛回溯到孔子的时代,感受到他对人伦关系、社会互动和人性追求的思考和启发。通过对这一章节的深入思考,我从中领悟到了三个方面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深刻认识到了孔子对于孝道的强调。在八佾篇第三章中,孔子说:“君子之举言也,由是而及召也;非礼勿言。”这句话意味着举止言谈需要符合礼仪规范,不合乎礼的事情不应该说出口。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孔子对于言行一致的要求。孔子追求的并不只是嘴巴上说的好听,而是要实际地去践行。这也可以让我们想到孔子在《论语》中其他篇章中对于孝道的强调。他认为孝顺父母是为人之本,是培养品德的基石和社会和谐的关键。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仍然需要将孝道放在重要的位置,因为孝道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递亲情和人性关怀的表达方式。
其次,我注意到孔子对于社交与人际关系的看法。八佾篇第三章中提到:“进不入,以言不求也。”这句话意味着我们在与他人交往时,不主动去攀附,不以言辞来索取。这与现代社会中普遍强调的人脉关系和利益交换有所不同。孔子更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和对于别人的尊重,而不是通过取悦别人来追求个人利益。这样的观点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要注重以人为本,尊重他人的价值和尊严,以诚实、宽容、真诚的态度面对他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建立起真正的人际关系,获得他人的认可与信任。
最后,我认识到孔子对于人性追求的思考。在八佾篇第三章中,孔子说:“君子犹言不及德也。”这句话意味着君子言谈中的目的不在于显示自己的才学,而在于传递德行的信息。这就需要我们明晰我们自己的追求,并将其体现在言行中。孔子的这种追求不仅在于自我修养,更在于将德行传递给他人,带动整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同样需要明确我们的人生追求,积极践行内在的德行并传递给他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人生道路上获得真正的成就。
总结起来,八佾篇第三章给我们提供了思考人伦关系、社会互动和人性追求的重要论述。在这一章节中,我认识到了孔子对于孝道、社交与人际关系以及人性追求的思考。这些思考对于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现代社会中,我们需要重视孔子的这些教诲,注重自我修养,尊重他人,追求德行,并通过言行来传递人性的关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建立起真正的人际关系,获得社会的认可与成功。
论语八佾篇心得体会50篇三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子曰:“《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
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译文。
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六十四人在自己的庭院中奏乐舞蹈,这样的事他都忍心去做,还有什么事情不可狠心做出来呢?”
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家在祭祖完毕撤去祭品时,也命乐工唱《雍》这篇诗。孔子说:“(《雍》诗上这两句)‘助祭的是诸侯,天子严肃静穆地在那里主祭。’这样的意思,怎么能用在你三家的庙堂里呢?”
孔子说:“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实行礼呢?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运用乐呢?”
林放问什么是礼的根本。孔子回答说:“你问的问题意义重大,就礼节仪式的一般情况而言,与其奢侈,不如节俭;就丧事而言,与其仪式上治办周备,不如内心真正哀伤。”
孔子说:“夷狄(文化落后)虽然有君主,还不如中原诸国没有君主呢。”
季孙氏去祭祀泰山。孔子对冉有说:“你难道不能劝阻他吗?”冉有说:“不能。”孔子说:“唉!难道说泰山神还不如林放知礼吗?”
孔子说:“君子没有什么可与别人争的事情。如果有的话,那就是射箭比赛了。比赛时,先相互作揖谦让,然后上场。射完后,又相互作揖再退下来,然后登堂喝酒。这就是君子之争。”
子夏问孔子:“‘笑得真好看啊,美丽的眼睛真明亮啊,用素粉来打扮啊。’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这是说先有白底然后画画。”子夏又问:“那么,是不是说礼也是后起的事呢?”孔子说:“商,你真是能启发我的人,现在可以同你讨论《诗经》了。”
孔子说:“夏朝的礼,我能说出来,(但是它的后代)杞国不足以证明我的话;殷朝的礼,我能说出来,(但它的后代)宋国不足以证明我的话。这都是由于文字资料和熟悉夏礼和殷礼的人不足的缘故。如果足够的话,我就可以得到证明了。”
孔子说:“对于行禘礼的仪式,从第一次献酒以后,我就不愿意看了。”
有人问孔子关于举行禘祭的'规定。孔子说:“我不知道。知道这种规定的人,对治理天下的事,就会像把这东西摆在这里一样(容易)吧!”(一面说一面)指着他的手掌。
祭祀祖先就像祖先真在面前,祭神就像神真在面前。孔子说:“我如果不亲自参加祭祀,那就和没有举行祭祀一样。”
王孙贾问道:“(人家都说)与其奉承奥神,不如奉承灶神。这话是什么意思?”孔子说:“不是这样的。如果得罪了天,那就没有地方可以祷告了。”
孔子说:“周朝的礼仪制度借鉴于夏、商二代,是多么丰富多彩啊。我遵从周朝的制度。”
孔子到了太庙,每件事都要问。有人说:“谁说此人懂得礼呀,他到了太庙里,什么事都要问别人。”孔子听到此话后说:“这就是礼呀!”
孔子说:“比赛射箭,不在于穿透靶子,因为各人的力气大小不同。自古以来就是这样。”
子贡提出去掉每月初一日告祭祖庙用的活羊。孔子说:“赐,你爱惜那只羊,我却爱惜那种礼。”
孔子说:“我完完全全按照周礼的规定去事奉君主,别人却以为这是诌媚呢。”
鲁定公问孔子:“君主怎样使唤臣下,臣子怎样事奉君主呢?”孔子回答说:“君主应该按照礼的要求去使唤臣子,臣子应该以忠来事奉君主。”
孔子说:“《关睢》这篇诗,快乐而不放荡,忧愁而不哀伤。”
鲁哀公问宰我,土地神的神主应该用什么树木,宰我回答:“夏朝用松树,商朝用柏树,周朝用栗子树。用栗子树的意思是说:使老百姓战栗。”孔子听到后说:“已经做过的事不用提了,已经完成的事不用再去劝阻了,已经过去的事也不必再追究了。”
孔子说:“管仲这个人的器量真是狭小呀!”有人说:“管仲节俭吗?”孔子说:“他有三处豪华的藏金府库,他家里的管事也是一人一职而不兼任,怎么谈得上节俭呢?”那人又问:“那么管仲知礼吗?”孔子回答:“国君大门口设立照壁,管仲在大门口也设立照壁。国君同别国国君举行会见时在堂上有放空酒杯的设备,管仲也有这样的设备。如果说管仲知礼,那么还有谁不知礼呢?”
孔子对鲁国乐官谈论演奏音乐的道理说:“奏乐的道理是可以知道的:开始演奏,各种乐器合奏,声音繁美;继续展开下去,悠扬悦耳,音节分明,连续不断,最后完成。”
仪这个地方的长官请求见孔子,他说:“凡是君子到这里来,我从没有见不到的。”孔子的随从学生引他去见了孔子。他出来后(对孔子的学生们)说:“你们几位何必为没有官位而发愁呢?天下无道已经很久了,上天将以孔夫子为圣人来号令天下。”
孔子讲到“韶”这一乐舞时说:“艺术形式美极了,内容也很好。”谈到“武”这一乐舞时说:“艺术形式很美,但内容却差一些。”
孔子说:“居于执政地位的人,不能宽厚待人,行礼的时候不严肃,参加丧礼时也不悲哀,这种情况我怎么能看得下去呢?”
论语八佾篇心得体会50篇四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於三家之堂?”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齐奢也,宁俭;丧,与齐易也,宁戚。”
开始孔子说,季氏以八佾之舞,在他的家庙庭中舞之。犹可容忍,还有何人何事不可容忍。因为这里八佾(音易)之礼节是天子才能享有的。季氏这个土军阀竟然“相维辟公,天子穆穆。”(这是雍篇中的两句诗文)。所以孔子引之,以斥责之。接下来林放出现,引出孔子关于“礼之本”的论述,礼,与其奢华,宁愿节俭。丧,与其和易,宁愿哀戚。(林放这个人后来我们福建很多姓林的都追其为祖先)。
论语八佾第三这篇里主要是讲“礼”的问题。我国素来成为“礼仪之邦”,从论语的记录来看,我国古代是十分讲究“礼”的。但同时已经有人在破坏“礼”这个人就季氏还有他的兄弟仲孙、叔孙都是鲁国的卿大夫号称三家之堂。孔子这样温良恭俭让的谦谦君子都孰不可忍受他们,可见礼在我国古代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林放的问题倒是我很想知道,可是孔子的回答似乎没有系统地给礼下个定义,那么到底什么是礼乎?在这里我也发表我浅薄的看法:
1、具体化来说,礼是国家政事与人民日常生活的礼节规范。大的方面包括国家政事外交军事,小到黎民百姓起居生活,婚丧祭庆等。可以说无处没有“礼”无时没有“礼”。
2、抽象化来说,礼是规范人类生活往社会性发展的伦理准则。因为人从出生以来具备“自然性”,会索取会吃,会不按规矩来,象动物一样的原始冲动的性质。但当人逐渐成年,就会接受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与教训,从而规范了人的社会性。这就是礼的抽象化。
当然学礼最重要的不是象我这样从概念入手。最重要的就要象林放问的“礼之本”。其实这里提出一个标准问题,就是什么是“礼”什么是“非礼”。孔子讲的十分明白礼,与齐奢也,宁俭;丧,与齐易也,宁戚。”别以为孔子不着边际的讲到丧事上去。其实孔子的讲的是“礼应该从心而来”,宁俭宁戚不从心上讲能俭能戚乎?所以孔子关于礼的标准应该是“孝”。读孔子的书要明白孔子的政治理想,就是向天下推广王道与仁政。学到这里就能稍稍的连贯一下,礼的根本是“孝弟”的具体表现,表现在日常的.行为规范。同时也是王道与仁政这个政治目标的社会规范。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基础发生变化,社会风俗也不断的演变,所以礼也在变化。很多学者认为儒家礼的标准是封建时代的标准不值得提倡因为社会不同了。其实不然,孔子的标准在孝弟,他老人家喜欢从家庭教育说起。其实我们可以进一步分析关于“礼之本”在于人的一颗孝心,赤诚报国之心。孔子虽没明说但也跃然于纸上。所以儒家的礼还是经的住时间的考验的。
论语八佾篇心得体会50篇五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学习了而时常温习,不也高兴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并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学习有仅指学习书本知识,还应包括学习生活技能、做人的道理、做事的原则等。学习的重要原则是学以致用,学了就要应用于实践中,而且要常温、常用、常练。所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方能学懂、悟透、灵活运用。在学、用、练中体会成功的快乐,体会成长的快乐,达到热爱手头上的事儿的地步,没有什么学不会的,没有什么做不好的。
志同道合、情趣相投的人远来造访,何其快乐!几千年来,真正读懂孔子的人都是他远方的朋友,跨越时空的交流,精神领域的深层对话,找到知音、找到心灵家园,那是人生最满足、最快慰的事情。
从古至今,人生一直是人们最关心最为重视的,有多少名家感叹光阴的流逝,庄子就曾经说过:”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人生就像白驹掠过,稍纵即逝。杜甫说:”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刘禹锡”人生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白居易,曹操也有类似的诗篇“人生百年内,疾速如过隙。”,“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等等。
从古人的字字句句之中,我们不难看出,生命是转瞬即逝的。所以,在这短暂的生命之中,我们更应该去合理的规划他。就在孔子感叹光阴流逝之时,他给千万代的后人描述出了这样的一种人生。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句话的大致意思就是:”我十五岁的时候立志研究学问,三十岁确立自己的理想,四十岁不为我所做的事情而迷惑,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法则,六十岁时无论听到什么,不用多加思考,都能领会其中的意思,并明辨是非。七十岁我的道德修养到了一定的程度便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事,而不逾越法度规矩。”
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大致的人生路标,在这些路标上面。有几个重要的阶段被孔子很重要的强调了出来。孔子所说的”十有五而志于学”,是他自己的一个起点,也同样是对学生的一种要求。
孔子曾经说过:”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他是说,自己并不是生下来便了解很多事情的,只不过是对古人的经历与事情非常感兴趣,而一直不断的学习。对于今天这样一个信息化的时候,需要学习的东西非常多。现在许多的孩子并不是”十五向学”了,可能上幼儿园的时候就开始学习了。但我觉得这样并不一定管用,并不一定对孩子的未来有用。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要边学边思考、还要去应用。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去最大化的利用。就在这样一种学于思的磨砺与历练之中,不断提升自己,慢慢地有所感悟。
论语八佾篇心得体会50篇六
根据总部统一学习“《论语》心得”的要求,我分社按照已上报的学习安排计划再次对“《论语》心得”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大家仔细听、用心记;在讨论过程中,大家积极发言,场面热烈。起到了再次学习“《论语》心得”成效,同时个人收益颇丰。现将个人自身的优点和缺点进行查找、总结和剖析如下:
对工作认真、负责、热情: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要继续查找个人此优点中仍存在的不足,对工作认真、负责、热情是否每一项工作都作到了,还有待完善,以后继续发扬此优点。
1、性格急、脾气暴:作为一个年青的城信人,有一点个人的性格和脾气固然是好,但是如不能克服和改正的话,对个人以后的工作和生活都不能起到积极和有利的作用。通过此次学习,对此缺点进行剖析,认知到此缺点的危害,就像“《论语》心得”中所讲的“钉钉子和拔钉子”的故事,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要主动的克服。
2、说话不讲方式:同样是一句话,有可能使人笑,也有可能使人烦,特别是我们所从事的行业,在服务至关重要的今天,更要注重自己的说话方式。此方面要多像老同志学习,多像比自己优秀的同志学习,力争使每一次沟通和交流都能形成和谐的氛围。
3、个人业务不全面,加强自身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不够。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城信社上班,由于个人认识不到位,只对所从事的业务进行了学习,对其他相关的金融知识学习不够。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加强全面学习,跟上业务发展的需要。要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重点加强对薄弱环节的学习,对管理知识的学习。
通过本次学习和对优缺点的深层次剖析,充分认知到目前自身所存在的不足,同时通过与他人的比较,认知到自身仍要继续加强的地方。最后,希望自己能够以此学习为契机,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用自身仍存在的缺点时刻提醒自己、督促自己、鞭策自己。
论语八佾篇心得体会50篇七
论语八佾篇是儒家经典《论语》中的一篇,内容涉及到一个人的责任、情感、修养等方面,是一篇非常深刻的文章。我很喜欢这篇文章,读完后深有感触,因此想与大家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二、责任。
孔子曾在八佾篇中说过:人之初,性本善。所谓善,就是人们天生就具有为社会谋福利的本性。当一个人成长起来,就应该认识到自己的责任。我们身处于一个社会之中,应该为这个社会做出贡献,造福社会。因此,我们需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认真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兢兢业业地做好自己的工作。
三、情感。
在八佾篇中,孔子也曾说过: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在我看来,这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核心价值观。人是一个社会性的动物,我们的情感世界也构成了一道奇妙的风景线。无论是我们的家庭、朋友,还是我们的同事、上司、下属,我们都应该去珍惜、去维护。只有真正做到了成人之美,才能让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四、修养。
八佾篇中提到了“孝悌忠信”等儒家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孝悌忠信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必须遵循的准则。为了有一个和谐的家庭,我们要孝顺父母;在工作中,我们需要关心同事,以友爱相处;在团队中,我们更需要忠诚、信任和诚实守信地对待自己的伙伴。只有通过这种修养,我们才能够真正地做到职责所在,成就一番事业。
五、结语。
八佾篇是一篇充满生活哲学的文章,具有非常强的社会意义。在现代社会,很多人忽略了责任、情感、修养这些重要的价值观,给个人的生活和整个社会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因此,阅读八佾篇,让我们深受感动,更进一步弘扬孔子的儒家思想,传承优秀的中华文化,让我们身负重任的每一个人,都能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造福社会。
论语八佾篇心得体会50篇八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后人记述孔子言行的语录体著作,写成于战国初期(公元前475年前后)。《论语》记述了孔子的社会政治思想、哲学思想、伦理思想、教育思想等各方面,甚至记载了他的生活习惯和细节。《论语》成书时间大约在春秋、战国之际,最后的编定者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汉代以后,被奉为儒家经典,后来成为历代文人必读的教科书。全书大体是孔子弟子及其后人所记,是研究孔子的基本资料。
历代研究《论语》的书籍很多,现存的主要有三国何晏的《论语集解》,南宋朱熹的《论语集注》是儒家学派对《论语》的代表作。
《论语》在西汉时有三种不同的本子,即《鲁论语》、《齐论语》和《古论语》。今本《论语》,系东汉郑玄混合各本而成,共二十篇。全书记录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相互谈论,多方面表现了孔子的思想和学说,故《论语》成为后人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他对我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有巨大和深远的影响。
中国最古的散文小品,应可远溯自《论语》。普通把《论语》作经书看,认为是圣人之言,不以文学论。但以文学眼光看来,《论语》一书的文学价值很高。
孔子主张“因材施教”。有一次,子路问孔子:“如果我有一个好主意,该不该马上实行呢?(闻斯行诸)”孔子说:“有父母兄长在世,应该先问问他们。”冉有也问道:“闻斯行诸?”孔子却给他肯定的回答:“闻斯行之!”公西华好奇,问孔子为什么给了他俩不一样的答案,孔子说:“冉有平时做事退缩,所以我给他打气。子路好胜,我要给他泼点冷水(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论语》是我国经典读物,涵蕴了我国的文化经典。俗话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用精短的语言告诉我们怎样和朋友交往、怎样孝敬父母、怎样解决事情、怎样……。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是在说:“孝顺父母,顺从长兄,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欢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长兄,这就是“仁”的根本。“义”是在仁的基础上理解的,即:一个人在社会中要做到为人所想,去帮助别人“礼”让我想到孔子的一句名言“克己复礼”!大家要是都谦让一点,不就好了吗?“智”我觉得就是知人之言为智!也就是明白别人的道理,使自己更好的向前发展!其实,我们现在都是在学习前人给我们留下的经验!我们只有了解了其中的道理,才会明白自己在社会上的意义!当然对身边人的意见应该是选择好的,有利于个人和社会发展接受!“信”是我们一直在提倡的诚信。从我们的先祖开始就提倡“信”,而当今社会有时却缺失了传统文化的美德!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发扬《论语》中的道理。这样我们才能做一个“少年君子”
我们要想真正的建立和谐的社会,没有仁义礼智信不行的!希望我们的国家越来越美好,社会越来越和谐!
论语八佾篇心得体会50篇九
近日阅读了《论语》,其中八佾篇第三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一章主要谈论人与礼的关系,对于我们如何以礼待人以及身心修养有着重要的启示。在我的理解中,这一章教导我们要尊重他人,以礼待人,才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接下来的讨论中,我将从内心的修养、以礼待人的原则、社会秩序、家庭价值观、国家民族的和谐等方面,分别进行探讨。
首先,内心的修养是以礼待人的基础。孔子在《论语》的八佾篇第三章中强调了内心修养的重要性。他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这句意味深长的话语,告诉我们在人际交往中,首先要知道身份和职责的界限,遵守自己的分内之事。只有心怀敬畏之心,才能真正做到以礼待人。此外,孔子还提到了自律和谦逊的原则:“子曰:‘君子不器。’”这意味着一个真正的君子不会过分追求功名利禄,而是注重自身修养和品德。只有心胸开阔,不忘本心,才能以大义和深情待人。
其次,以礼待人的原则对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和谐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论语》中提到的“子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这一句话表明了以礼待人对于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在我看来,以礼待人不仅是对他人基本的尊重,更是维护社会秩序、凝聚社会力量的重要途径。只有每个人都能以礼待人,尊重他人的存在和权益,社会才能实现真正的和谐与稳定。
此外,以礼待人的原则也在家庭中有着重要的价值观。孔子曾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为基,而仁爱为本。”这段话表明了孝悌与以礼待人的密切关系。以礼待人不仅体现在对他人的尊重,更体现在对家庭的责任和孝敬。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一个健康和谐的家庭对于社会的稳定和进步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家庭成员能够以礼待人,互相尊重,才能营造出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
最后,以礼待人的原则对于国家民族的和谐和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孔子曾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句话告诉我们,尊重他人的存在和不同,能够促进和谐的共处。在建设一个和谐的国家民族时,我们需要尊重、欣赏和包容不同的文化、宗教、价值观和习俗。只有不同的个体和群体之间能够相互尊重、相互包容,才能形成一个和谐共存的社会。
综上所述,八佾篇第三章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关于以礼待人的重要教诲和启示。只有我们尊重他人,以礼待人,才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通过内心的修养、在社会秩序中的体现、在家庭和谐中的实践以及在国家民族和谐的推动中,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一个使社会更加公平、和谐和繁荣的人。让我们共同努力,倡导以礼待人的原则,为构建美好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论语八佾篇心得体会50篇十
阅读,不一定使我们变得更加富有,但一定可以使我们变得更加智慧;不一定改变我们的长相,但一定可以改变我们的品位和气质;不一定能延长我们生命的长度,但一定可以改变生命的宽度,增加生命的厚度,提升生命的高度;不一定能实现我们的人生梦想,但一定可以使我们更接近人生的梦想。
后勤分会读书活动现场
湖南省结防所工会组织的“我读书给你听”活动,从4月23日至6月30日,以分工会为单位,组织职工共读一本书,共同创作一本有声书,为世界读书日打call。
今天的《我读书给你听》是来自后勤分会的《于丹论语心得》
《论语》创作于战国时期,距今已有2500多年,是儒家经典之一,其厚重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一直影响着世世代代的中国人。《于丹论语心得》紧扣21世纪人类面临的心灵困惑,结合古典文化,运用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从中国人的宇宙观、心灵观、处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养之道、理想和人生观等七个方面,以独特的个性视角解读《论语》。
读《于丹论语心得》,能帮助我们解读当今社会面临的心灵困惑,以经典诠释智慧,以智慧诠释人生。
论语八佾篇心得体会50篇十一
赏析。
宋代著名学者朱熹对此章评价极高,说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本章这三句话是人们非常熟悉的。历来的解释都是:学了以后,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也高兴吗等等。三句话,一句一个意思,前后句子也没有什么连贯性。但也有人认为这样解释不符合原义,指出这里的“学”不是指学习,而是指学说或主张;“时”不能解为时常,而是时代或社会的意思,“习”不是温习,而是使用,引申为采用。而且,这三句话不是孤立的,而是前后相互连贯的。这三句的意思是:自己的学说,要是被社会采用了,那就太高兴了;退一步说,要是没有被社会所采用,可是很多朋友赞同我的学说,纷纷到我这里来讨论问题,我也感到快乐;再退一步说,即使社会不采用,人们也不理解我,我也不怨恨,这样做,不也就是君子吗?(见《齐鲁学刊》1986年第6期文)这种解释可以自圆其说,而且也有一定的道理,供读者在理解本章内容时参考。
此外,在对“人不知,而不愠”一句的解释中,也有人认为,“人不知”的后面没有宾语,人家不知道什么呢?当时因为孔子有说话的特定环境,他不需要说出知道什么,别人就可以理解了,却给后人留下一个谜。有人说,这一句是接上一句说的,从远方来的朋友向我求教,我告诉他,他还不懂,我却不怨恨。这样,“人不知”就是“人家不知道我所讲述的”了。这样的解释似乎有些牵强。
总之,本章提出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这些思想主张在《论语》书中多处可见,有助于对第一章内容的深入了解。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论语八佾篇心得体会50篇十二
原文。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
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曰:“焉知贤才而举之?”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子曰:“鲁卫之政,兄弟也。”
子谓卫公子荆,“善居室。始有,曰:‘苟合矣。’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子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诚哉是言也!”
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冉子退朝,子曰:“何晏也?”对曰:“有政。”子曰:“其事也。如有政,虽不吾以,吾其与闻之。”
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曰:“一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
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远者来。”
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踁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善夫!”“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子路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切切偲偲,怡怡如也,可谓士矣。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
子曰:“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
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译文。
子路问怎样管理政事。孔子说:“做在老百姓之前,使老百姓勤劳。”子路请求多讲一点。孔子说:“不要懈怠。”
仲弓做了季氏的家臣,问怎样管理政事。孔子说:“先责成手下负责具体事务的官吏,让他们各负其责,赦免他们的小过错,选拔贤才来任职。”仲弓又问:“怎样知道是贤才而把他们选拔出来呢?”孔子说:“选拔你所知道的,至于你不知道的贤才,别人难道还会埋没他们吗?”
子路(对孔子)说:“卫国国君要您去治理国家,您打算先从哪些事情做起呢?”孔子说:“首先必须正名分。”子路说:“有这样做的吗?您想得太不合时宜了。这名怎么正呢?”孔子说:“仲由,真粗野啊。君子对于他所不知道的事情,总是采取存疑的态度。名分不正,说起话来就不顺当合理,说话不顺当合理,事情就办不成。事情办不成,礼乐也就不能兴盛。礼乐不能兴盛,刑罚的执行就不会得当。刑罚不得当,百姓就不知怎么办好。所以,君子一定要定下一个名分,必须能够说得明白,说出来一定能够行得通。君子对于自己的言行,是从不马马虎虎对待的。”
孔子说:“把《诗》三百篇背得很熟,让他处理政务,却不会办事;让他当外交使节,不能独立地办交涉;背得很多,又有什么用呢?”
孔子说:“自身正了,即使不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会去干,自身不正,即使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不会服从。”
孔子说:“鲁和卫两国的政事,就像兄弟(的政事)一样。”
孔子谈到卫国的公子荆时说:“他善于管理经济,居家理财。刚开始有一点,他说:‘差不多也就够了。’稍为多一点时,他说:‘差不多就算完备了。’更多一点时,他说:‘差不多算是完美了’。”
孔子到卫国去,冉有为他驾车。孔子说:“人口真多呀!”冉有说:“人口已经够多了,还要再做什么呢?”孔子说:“使他们富起来。”冉有说:“富了以后又还要做些什么?”孔子说:“对他们进行教化。”
孔子说:“如果有人用我治理国家,一年便可以搞出个样子,三年就一定会有成效。”
孔子说:“善人治理国家,经过一百年,也就可以消除残暴,废除刑罚杀戮了。这话真对呀!”
孔子说:“如果有王者兴起,也一定要三十年才能实现仁政。”
孔子说:“如果端正了自身的行为,管理政事还有什么困难呢?如果不能端正自身的行为,怎能使别人端正呢?”
冉求退朝回来,孔子说:“为什么回来得这么晚呀?”冉求说:“有政事。”孔子说:“只是一般的事务吧?如果有政事,虽然国君不用我了,我也会知道的。”
鲁定公问:“一句话就可以使国家兴盛,有这样的话吗?”孔子答道:“不可能有这样的话,但有近乎于这样的话。有人说:‘做君难,做臣不易。’如果知道了做君的难,这不近乎于一句话可以使国家兴盛吗?”鲁定公又问:“一句话可以亡国,有这样的话吗?”孔子回答说:“不可能有这样的话,但有近乎这样的话。有人说过:‘我做君主并没有什么可高兴的,我所高兴的只在于我所说的话没有人敢于违抗。’如果说得对而没有人违抗,不也好吗?如果说得不对而没有人违抗,那不就近乎于一句话可以亡国吗?”
叶公问孔子怎样管理政事。孔子说:“使近处的人高兴,使远处的人来归附。”
子夏做莒父的总管,问孔子怎样办理政事。孔子说:“不要求快,不要贪求小利。求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叶公告诉孔子说:“我的家乡有个正直的人,他的父亲偷了人家的羊,他告发了父亲。”孔子说:“我家乡的正直的`人和你讲的正直人不一样:父亲为儿子隐瞒,儿子为父亲隐瞒。正直就在其中了。”
樊迟问怎样才是仁。孔子说:“平常在家规规矩矩,办事严肃认真,待人忠心诚意。即使到了夷狄之地,也不可背弃。”
子贡问道:“怎样才可以叫做士?”孔子说:“自己在做事时有知耻之心,出使外国各方,能够完成君主交付的使命,可以叫做士。”子贡说:“请问次一等的呢?”孔子说:“宗族中的人称赞他孝顺父母,乡党们称他尊敬兄长。”子贡又问:“请问再次一等的呢?”孔子说:“说到一定做到,做事一定坚持到底,不问是非地固执己见,那是小人啊。但也可以说是再次一等的士了。”子贡说:“现在的执政者,您看怎么样?”孔子说:“唉!这些器量狭小的人,哪里能数得上呢?”
孔子说:“我找不到奉行中庸之道的人和他交往,只能与狂者、狷者相交往了。狂者敢作敢为,狷者对有些事是不肯干的。”
孔子说:“南方人有句话说:‘人如果做事没有恒心,就不能当巫医。’这句话说得真好啊!”“人不能长久地保存自己的德行,免不了要遭受耻辱。”孔子说:“(这句话是说,没有恒心的人)用不着去占卦了。”
孔子说:“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
子贡问孔子说:“全乡人都喜欢、赞扬他,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这还不能肯定。”子贡又问孔子说:“全乡人都厌恶、憎恨他,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这也是不能肯定的。最好的人是全乡的好人都喜欢他,全乡的坏人都厌恶他。”
孔子说:“为君子办事很容易,但很难取得他的欢喜。不按正道去讨他的喜欢,他是不会喜欢的。但是,当他使用人的时候,总是量才而用人;为小人办事很难,但要取得他的欢喜则是很容易的。不按正道去讨他的喜欢,也会得到他的喜欢。但等到他使用人的时候,却是求全责备。”
孔子说:“君子安静坦然而不傲慢无礼,小人傲慢无礼而不安静坦然。”
孔子说:“刚强、果敢、朴实、谨慎,这四种品德接近于仁。”
子路问孔子道:“怎样才可以称为士呢?”孔子说:“互助督促勉励,相处和和气气,可以算是士了。朋友之间互相督促勉励,兄弟之间相处和和气气。”
孔子说:“善人教练百姓用七年的时候,也就可以叫他们去当兵打仗了。”
孔子说:“如果不先对老百姓进行作战训练,这就叫抛弃他们。”
论语八佾篇心得体会50篇十三
学习了孔子“八佾”,主要是孔子为复“礼”而做的一些论述。孔子终身为天下和平而游说诸侯,希望通过复“周礼”而实现各阶层“守其序,司其职”,从而天下太平。但在弱肉强食的春秋纷争时代并不被统治者接受。这可以理解,那时代的诸侯趁周天子势微,都想借此机会强大自己,没人想做狼群中的羊,弱者意味着灭亡,强者才能生存。这时候孔子的“礼教强国”之路必然不合时宜,“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条路对于竞争日趋激烈时代而言,对于急于求成的各路诸侯而言,太过漫长。但他们并不否认这条路的可行性,所以诸侯对儒家一行敬重但不重用,他们更看重法、墨、兵、纵横家之类能快速帮其强国称霸的实战派。所以孔子终身比较落迫,也曾自嘲“累累若丧家之狗”。
如此这般,孔家学说没用么?然而并非如此,虽然当时儒家不受待见,但我们不可否认,在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的统治思想都是儒家思想及其演化,包括现在!这是相当伟大的,世界上甚至把儒家与三大宗教相提并论可想,儒家思想不仅对中国,对世界都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近代遍布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更是印证了儒家在世界的地位。
孔子的思想,在战乱年代不被接受有其根本原因,那就是人性的特点。孔子的理想化治理国家的手段是更多是建立在精神层面,但人性的基本需求是先物质后精神,即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不知道的自己百度)。所以,在物质需求有保证的时代下,儒家思想自然大行其道,首先它非常符合统治阶级利益,儒家倡导的“修齐治平”“君臣兄长父子”理念完美的规划了社会的层次与制度,保证了社会这个大熔炉有序安定,同时也为各阶层之间的规划好了发展路径,保证了社会有序和平稳定幸福的发展。所以,和平时代需要儒家思想!
人们在满足了物质生存需要之外,呼唤精神满足与幸福感的提升。不可否认我们的物质条件较40年前有了非常大的提升,但是因为思想约束的不到位,社会上出现了很多不良的现象,这也是为什么这些年大家感慨、报怨的原因,因为不幸福。孔子克复“周礼”,其实是在克复一种和谐的社会准则和规范,或者讲是规则。礼只是行为规范和规则的外在表现形式。我们经常讲“无规矩不成方圆”,其实是一个道理。做人要讲忠孝节义,做事要讲智信仁勇,人活一世,修身齐家,立已成人,服务社会……这些道理在我们前几十年一心注重经济建设的时代慢慢遗忘了,丢失了!更恐怖的我们差点永远失去它们,我们的孩子,80后的我们被社会教导理想是科学家、教师、工人,长大服务人民,那时候感觉人生很精彩,社会很精彩,前途很光明,我们的人民币上印的是农民与工人,因为他们是我们最尊敬最羡慕的人,劳动最光荣,奉献最光荣!90后呢?他们被教导的是超女,网游,早恋,富二代、炫富……一切向人民币看齐,只不过这时的`人民币上已不再是农民与工人!
还好,中华民族是最聪明的民族,5千年历史的经验让我们的人民,让我们社会,保持着时刻反省与改进的好习惯,世界4大文明古国只剩中华民族屹立不倒体现的是中华民族的智慧!感恩社国,改革开放不到40年,我们完成了外国佬100年才能达到的小康水平。今日,我们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我们开始发掘自己的先进文化,重温传统优良思想,重塑中华之魂。感恩我们的祖国,感恩我们的政党,我们的小初高开始推行国学教育,我们的媒体开始宣传中华瑰宝,我们的社会开始觉醒,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自发的加入到中华传统文化回归与建设的服务当中。虽然现在我们的时代仍然金钱至上,虽然我们的青年仍然哈韩哈美,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时代的趋势不容改变,国学的发扬必然不容改变。儒家“礼”是现时代我们最需要的工具,做一个知礼,懂礼,身体健康精神富足的时代幸福者,我们愿意与孔子同行!
论语八佾篇心得体会50篇十四
1、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译文】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六十四人在自己的庭院中奏乐舞蹈,这样的事他都忍心去做,还有什么事情不可狠心做出来呢?”
2、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译文】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家在祭祖完毕撤去祭品时,也命乐工唱《雍》这篇诗。孔子说:“(《雍》诗上这两句)‘助祭的是诸侯,天子严肃静穆地在那里主祭。’这样的意思,怎么能用在你三家的庙堂里呢?”
3、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实行礼呢?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运用乐呢?”
4、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与其易也,宁戚。”
【译文】林放问什么是礼的根本。孔子回答说:“你问的问题意义重大,就礼节仪式的一般情况而言,与其奢侈,不如节俭;就丧事而言,与其仪式上治办周备,不如内心真正哀伤。”
5、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无也。”
【译文】孔子说:“夷狄(文化落后)虽然有君主,还不如中原诸国没有君主呢。”
6、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汝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若林放乎!”
【译文】季孙氏去祭祀泰山。孔子对冉有说:“你难道不能劝阻他吗?”冉有说:“不能。”孔子说:“唉!难道说泰山神还不如林放知礼吗?”
7、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译文】孔子说:“君子没有什么可与别人争的事情。如果有的话,那就是射箭比赛了。比赛时,先相互作揖谦让,然后上场。射完后,又相互作揖再退下来,然后登堂喝酒。这就是君子之争。”
8、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以言诗已矣。”
【译文】子夏问孔子:“‘笑得真好看啊,美丽的眼睛真明亮啊,用素粉来打扮啊。’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这是说先有白底然后画画。”子夏又问:“那么,是不是说礼也是后起的事呢?”孔子说:“商,你真是能启发我的人,现在可以同你讨论《诗经》了。”
9、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译文】孔子说:“夏朝的礼,我能说出来,(但是它的后代)杞国不足以证明我的话;殷朝的礼,我能说出来,(但它的后代)宋国不足以证明我的话。这都是由于文字资料和熟悉夏礼和殷礼的人不足的缘故。如果足够的话,我就可以得到证明了。”
10、子曰:“谛,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译文】孔子说:“对于行e礼的仪式,从第一次献酒以后,我就不愿意看了。”
11、或问谛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译文】有人问孔子关于举行e祭的规定。孔子说:“我不知道。知道这种规定的人,对治理天下的事,就会像把这东西摆在这里一样(容易)吧!”(一面说一面)指着他的手掌。
12、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译文】祭祀祖先就像祖先真在面前,祭神就像神真在面前。孔子说:“我如果不亲自参加祭祀,那就和没有举行祭祀一样。”
13、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也。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译文】王孙贾问道:“(人家都说)与其奉承奥神,不如奉承灶神。这话是什么意思?”孔子说:“不是这样的。如果得罪了天,那就没有地方可以祷告了。”
14、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译文】孔子说:“周朝的礼仪制度借鉴于夏、商二代,是多么丰富多彩啊。我遵从周朝的制度。”
15、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译文】孔子到了太庙,每件事都要问。有人说:“谁说此人懂得礼呀,他到了太庙里,什么事都要问别人。”孔子听到此话后说:“这就是礼呀!”
16、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译文】孔子说:“比赛射箭,不在于穿透靶子,因为各人的力气大小不同。自古以来就是这样。”
17、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译文】子贡提出去掉每月初一日告祭祖庙用的活羊。孔子说:“赐,你爱惜那只羊,我却爱惜那种礼。”
18、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译文】孔子说:“我完完全全按照周礼的规定去事奉君主,别人却以为这是诌媚呢。”
19、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译文】鲁定公问孔子:“君主怎样使唤臣下,臣子怎样事奉君主呢?”孔子回答说:“君主应该按照礼的要求去使唤臣子,臣子应该以忠来事奉君主。”
20、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译文】孔子说:“《关雎》这篇诗,快乐而不放荡,忧愁而不哀伤。”
21、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译文】鲁哀公问宰我,土地神的神主应该用什么树木,宰我回答:“夏朝用松树,商朝用柏树,周朝用栗子树。用栗子树的意思是说:使老百姓战栗。”孔子听到后说:“已经做过的事不用提了,已经完成的事不用再去劝阻了,已经过去的事也不必再追究了。”
22、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译文】孔子说:“管仲这个人的器量真是狭小呀!”有人说:“管仲节俭吗?”孔子说:“他有三处豪华的藏金府库,他家里的管事也是一人一职而不兼任,怎么谈得上节俭呢?”那人又问:“那么管仲知礼吗?”孔子回答:“国君大门口设立照壁,管仲在大门口也设立照壁。国君同别国国君举行会见时在堂上有放空酒杯的设备,管仲也有这样的设备。如果说管仲知礼,那么还有谁不知礼呢?”
23、子语鲁太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徼如也,绎如也。以成。”
【译文】孔子对鲁国乐官谈论演奏音乐的道理说:“奏乐的道理是可以知道的:开始演奏,各种乐器合奏,声音繁美;继续展开下去,悠扬悦耳,音节分明,连续不断,最后完成。”
24、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译文】仪这个地方的长官请求见孔子,他说:“凡是君子到这里来,我从没有见不到的。”孔子的随从学生引他去见了孔子。他出来后(对孔子的学生们)说:“你们几位何必为没有官位而发愁呢?天下无道已经很久了,上天将以孔夫子为圣人来号令天下。”
25、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译文】孔子讲到“韶”这一乐舞时说:“艺术形式美极了,内容也很好。”谈到“武”这一乐舞时说:“艺术形式很美,但内容却差一些。”
26、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译文】孔子说:“居于执政地位的人,不能宽厚待人,行礼的时候不严肃,参加丧礼时也不悲哀,这种情况我怎么能看得下去呢?”
论语学而篇第一论语为政篇第二论语八佾篇第三论语里仁篇第四论语公冶长第五论语雍也篇第六论语述而篇第七论语泰伯篇第八论语子罕篇第九论语乡党篇第十论语先进篇第十一论语颜渊篇第十二论语子路篇第十三论语宪问篇第十四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论语季氏篇第十六论语阳货篇第十七论语微子篇第十八论语子张篇第十九论语尧曰篇第二十
论语八佾篇心得体会50篇十五
【原文】。
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
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闵子侍侧,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鲁人为长府,闵子骞曰:“仍旧贯如之何?何必改作?”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
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
子张问善人之道,子曰:“不践迹,亦不入于室。”
子曰:“论笃是与,君子者乎,色庄者乎?”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子畏于匡,颜渊后。子曰:“吾以女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
季子然问:“仲由、冉求可谓大臣与?”子曰:“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问。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今由与求也,可谓具臣矣。”曰:“然则从之者与?”子曰:“弑父与君,亦不从也。”
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夫人之子。”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子曰:“是故恶夫佞者。”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译文】。
孔子说:“先学习礼乐而后再做官的人,是(原来没有爵禄的)平民;先当了官然后再学习礼乐的人,是君子。如果要先用人才,那我主张选用先学习礼乐的人。”
孔子说:“曾跟随我从陈国到蔡地去的学生,现在都不在我身边受教了。”
德行好的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善于辞令的有:宰我、子贡。擅长政事的有:冉有、季路。通晓文献知识的有:子游、子夏。
孔子说:“颜回不是对我有帮助的人,他对我说的话没有不心悦诚服的。”
孔子说:“闵子骞真是孝顺呀!人们对于他的父母兄弟称赞他的话,没有什么异议。”
南容反复诵读“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不玷,不可为也。”的诗句。孔子把侄女嫁给了他。
季康子问孔子:“你的学生中谁是好学的?”孔子回答说:“有一个叫颜回的学生很好学,不幸短命死了。现在再也没有像他那样的了。”
颜渊死了,(他的父亲)颜路请求孔子卖掉车子,给颜渊买个外椁。孔子说:“(虽然颜渊和鲤)一个有才一个无才,但各自都是自己的儿子。孔鲤死的时候,也是有棺无椁。我没有卖掉自己的车子步行而给他买椁。因为我还跟随在大夫之后,是不可以步行的。”
颜渊死了,孔子说:“唉!是老天爷真要我的命呀!是老天爷真要我的命呀!”
颜渊死了,孔子哭得极其悲痛。跟随孔子的人说:“您悲痛过度了!”孔子说:“是太悲伤过度了吗?我不为这个人悲伤过度,又为谁呢?”
颜渊死了,孔子的学生们想要隆重地安葬他。孔子说:“不能这样做。”学生们仍然隆重地安葬了他。孔子说:“颜回把我当父亲一样看待,我却不能把他当亲生儿子一样看待。这不是我的过错,是那些学生们干的呀。”
季路问怎样去事奉鬼神。孔子说:“没能事奉好人,怎么能事奉鬼呢?”季路说:“请问死是怎么回事?”(孔子回答)说:“还不知道活着的.道理,怎么能知道死呢?”
闵子骞侍立在孔子身旁,一派和悦而温顺的样子;子路是一副刚强的样子;冉有、子贡是温和快乐的样子。孔子高兴了。但孔子又说:“像仲由这样,只怕不好死吧!”
鲁国翻修长府的国库。闵子骞道:“照老样子下去,怎么样?何必改建呢?”孔子道:“这个人平日不大开口,一开口就说到要害上。”
孔子说:“仲由弹瑟,为什么在我这里弹呢?”孔子的学生们因此都不尊敬子路。孔子便说:“仲由嘛,他在学习上已经达到升堂的程度了,只是还没有入室罢了。”
子贡问孔子:“子张和子夏二人谁更好一些呢?”孔子回答说:“子张过份,子夏不足。”子贡说:“那么是子张好一些吗?”孔子说:“过分和不足是一样的。”
季氏比周朝的公侯还要富有,而冉求还帮他搜刮来增加他的钱财。孔子说:“他不是我的学生了,你们可以大张旗鼓地去攻击他吧!”
高柴愚直,曾参迟钝,颛孙师偏激,仲由鲁莽。
孔子说:“颜回的学问道德接近于完善了吧,可是他常常贫困。端本赐不听命运的安排,去做买卖,猜测行情,往往猜中了。”
子张问做善人的方法。孔子说:“如果不沿着前人的脚印走,其学问和修养就不到家。
孔子说:“听到人议论笃实诚恳就表示赞许,但还应看他是真君子呢?还是伪装庄重的人呢?”
子路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有父兄在,怎么能听到就行动起来呢?”冉有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公西华说:“仲由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你回答说‘有父兄健在’,冉求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你回答‘听到了就行动起来’。我被弄糊涂了,敢再问个明白。”孔子说:“冉求总是退缩,所以我鼓励他;仲由好勇过人,所以我约束他。”
孔子在匡地受到当地人围困,颜渊最后才逃出来。孔子说:“我以为你已经死了呢。”颜渊说:“夫子还活着,我怎么敢死呢?”
季子然问:“仲由和冉求可以算是大臣吗?孔子说:“我以为你是问别人,原来是问由和求呀。所谓大臣是能够用周公之道的要求来事奉君主,如果这样不行,他宁肯辞职不干。现在由和求这两个人,只能算是充数的臣子罢了。”季子然说:“那么他们会一切都跟着季氏干吗?”孔子说:“杀父亲、杀君主的事,他们也不会跟着干的。”
子路让子羔去作费地的长官。孔子说:“这简直是害人子弟。”子路说:“那个地方有老百姓,有社稷,治理百姓和祭祀神灵都是学习,难道一定要读书才算学习吗?”孔子说:“所以我讨厌那种花言巧语狡辩的人。”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个人陪孔子坐着。孔子说:“我年龄比你们大一些,不要因为我年长而不敢说。你们平时总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你们要怎样去做呢?”子路赶忙回答:“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中间,常常受到别的国家侵犯,加上国内又闹饥荒,让我去治理,只要三年,就可以使人们勇敢善战,而且懂得礼仪。”孔子听了,微微一笑。孔子又问:“冉求,你怎么样呢?”冉求答道:国土有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见方的国家,让我去治理,三年以后,就可以使百姓饱暖。至于这个国家的礼乐教化,就要等君子来施行了。”孔子又问:“公西赤,你怎么样?”公西赤答道:“我不敢说能做到,而是愿意学习。在宗庙祭祀的活动中,或者在同别国的盟会中,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赞礼人。”孔子又问:“曾点,你怎么样呢?”这时曾点弹瑟的声音逐渐放慢,接着“铿”的一声,离开瑟站起来,回答说:“我想的和他们三位说的不一样。”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也就是各人讲自己的志向而已。”曾皙说:“暮春三月,已经穿上了春天的衣服,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去沂河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走回来。”孔子长叹一声说:“我是赞成曾皙的想法的。”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个人的都出去了,曾皙后走。他问孔子说:“他们三人的话怎么样?”孔子说:“也就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曾皙说:“夫子为什么要笑仲由呢?”孔子说:“治理国家要讲礼让,可是他说话一点也不谦让,所以我笑他。”曾皙又问:“那么是不是冉求讲的不是治理国家呢?”孔子说:“哪里见得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见方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曾皙又问:”公西赤讲的不是治理国家吗?”孔子说:“宗庙祭祀和诸侯会盟,这不是诸侯的事又是什么?像赤这样的人如果只能做一个小相,那谁又能做大相呢?”
【评析】。
孔子认为,前三个人的治国方法,都没有谈到根本上。他之所以只赞赏曾点的主张,就是因为曾点用形象的方法描绘了礼乐之治下的景象,体现了“仁”和“礼”的治国原则,这就谈到了根本点上。这一章,孔子和他的学生们自述其政治上的抱负,从中可以看出孔子的政治理想。
论语八佾篇心得体会50篇十六
论语是中国古代伟大哲学家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对于研究中国传统思想和伦理道德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八佾篇是《论语》中的一篇,其中第三章内容尤为引人深思。本文将围绕这一章节展开,从隐喻的角度出发,探讨孔子对于人们修身养性的启示和教诲,以及对于人生哲学的独到思考和深入洞察。
首先,我们可以发现在第三章中出现了关于修身的比喻。孔子说,“君子之学,文以载道,问以辨惑,有以为兴。”在这句话中,孔子将学习比作运行的车辆,道德与智慧则是文化的载体。这表明孔子认为,修身养性是一种艰深而迂回的道路,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才能达到道德的高峰。对于现代人来说,这也是一种重要的提醒,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谦虚和学习的态度,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道德和智慧水平。
其次,孔子还提到了具体的修身方法。他说,“平志于道,平道以德,平德以修,修德以敬。”这句话告诉我们,修身的关键在于始终追求道德的平衡和修养的完善。只有以道德为基准,用实际行动去践行和实现,才能真正做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教诲,我们应该时刻反思自己的行为,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努力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第三章还提到了一种重要的心态,那就是虚怀若谷。孔子说,“虚而诩之,行而告人,由也夫!”这句话意味着孔子主张以谦虚的心态面对自己的成功和成就,同时也要有勇气和能力将道德之道传授给别人。孔子的这种态度值得我们深思,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谦虚,不断提升自己,但同时也要有分享和传递的精神,将自己的智慧和道德观念传授给他人,共同促进社会的进步。
此外,在第三章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孔子对于人生哲学的思考。他说,“君子生非异也,善性也。”这句话表明孔子认为,人生的本质是善良的,人与生俱来就具备了善的品质。这给我们带来了积极的启示,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善良本性,始终秉持善良的品质和道德标准,遵循良心的声音,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总而言之,论语八佾篇第三章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思考和启示。孔子通过比喻和警示,告诉我们修身养性的重要性和方法,同时也给出了一些人生哲学的思考。我们应该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将道德和智慧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成为一个品德高尚、学识渊博的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个人的价值和社会的进步。
论语八佾篇心得体会50篇十七
《论语》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汇集,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之一。其中,八佾篇是《论语》中的第十二篇,也是较为重要的一篇。它主要记录了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在典礼上使用乐器的表现和道德规范,也着眼于人们的心态和情感,提出了一系列人生的价值和修养观念。
在《论语八佾篇》中,孔子曾强调“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提出了不看重人们地位或名望而关注他们的言谈和待人接物的道德规范。他还认为,人们应该有敬畏之心,以及对时间和父母的尊重;同时在修身方面,他强调人们应该追求仁慈、正直、公正等品质,不断完善自我。
第三段:八佾篇的实践指导。
《论语八佾篇》为我们提供了实践指导,以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它告诉我们,要做到真诚、正直,应该在言行举止中体现出来,还要关注自己的言行是否合乎道德规范。与此同时,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应该注重尊重他人,不要以身处高位而自大,做真正的君子。
第四段:八佾篇的现实意义。
对于现代社会的人们来说,我们可以从《论语八佾篇》中获得很多启示。在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极其复杂,不同的身份和地位使得人们的角色和互动更具挑战性和复杂性,因此我们必须变得更为谨慎和谦卑,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使自己在与人接触时更能站稳脚跟。
第五段:结尾。
总之,《论语八佾篇》为我们提供了珍贵的遗产,让我们理解了人生中的一些重要道理和修养之道。通过了解其中的核心思想和实践指导,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并贯彻其中的思想,修身养性,成为更好的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新疆幸福娃心得体会教师报告 幼儿教师第三次新疆工作座谈会心得体会(4篇)
- 2023年企业新型学徒制心得体会精选(优秀16篇)
- 非法占地以案学法心得体会范本 非法占地案例分析心得体会(八篇)
- 2023年幼师毕业生自荐信(优质9篇)
- 选举村干部的心得体会范文(优秀14篇)
- 2023年幸福新动力心得体会感悟及感悟(汇总8篇)
- 选举村干部的心得体会(精选18篇)
- 数据分析培训心得体会语文实用 数据分析与应用课程心得(9篇)
- 学习计算机函数心得体会报告 计算机函数总结(四篇)
- 大局意识规矩意识心得体会及感悟 讲政治守规矩顾大局心得体会(三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
相关文档
-
2023年社区科普活动方案范文(模板9篇)
49下载数 497阅读数
-
最新防溺水手抄报内容文字怎么写(通用12篇)
30下载数 885阅读数
-
打扫敬老院心得体会范文(优秀12篇)
13下载数 586阅读数
-
最新给外卖好评的句子(通用9篇)
29下载数 381阅读数
-
人员配置的报告范文如何写(汇总19篇)
10下载数 604阅读数
-
2023年财务人员自我评价简短(优秀14篇)
10下载数 517阅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