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对于正确消费观心得体会和感想一
(一)、总体消费水平一般,局部出现两级分化
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当今大学生消费水平较过去已有了较大改善,22.5%的同学月生活费在300元以下,47%的生活费在300-500元之间,有 27.2%的月生活费在500-1000元,同时月生活费在1000以上(包括1500或者更高)的占到9.6%。近百分之七十(69.5%)的同学月生活费用在500以内,同时有61.6%的认为周围同学消费状况比较符合实际,应该说总体处于一般水平。但同时也有近百分之十的同学月开销超过1000元,局部出现了两级分化情况,但在是由大学这种现象普遍性不高。
于此同时,和其它高校相比较,本校学生的消费水平偏低,平均水平在502元左右[①],其中92.8%同学表示在购物时在乎价格水平,也在一定层面体现了这个问题。
(二)、消费多元化特征显著
经济社会发展的多元化走向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年轻人群体重要组成部分的当今大学生也不再将消费单纯用于学习上,而逐步将目光转向了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来,如网络、通讯、交际、形象等方面,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业余生活。而且使他们的消费也转向了多方向的轨道,既缓解了大学生的紧张气氛,也为他们今后走上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购物消费途径来看也曾现出多样化特征,在我们的调查中有61.6%的同学选择超市购物,25.8%的同学会逛街砍价,同时b2c网上购物对于近9%的同学来说成为主要的购物方式,这也是顺应当代消费新概念的表征,伴随网络购物的机制成熟,这种安全快捷的新兴方式将为更多的年轻人所接受。
(三)、部分出现超支现象
虽然大学生的消费有了很大改善,消费方向也有了变化,生活方式呈现多元化。但由此也带来了一些不必要的问题。曾有人将大学生比作逃离了牢笼的小鸟,没有约束,只有自由,如今一想的确如此,调查结果表明51%的同学曾有过甚至经常向他人借钱的记录。
(四)、经济独立意识淡薄
据调查,高达65.6%的被访同学的主要生活资金基本来源于父母,说明了绝大多数的大学生暂时不具备独立的经济来源。只有34.4%的同学通过打工和勤工助学缓解家庭的经济负担(但同时我们了解到其中有近5%的同学每月打工收入超过300元,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74.1%的同学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打工或者奖助学金)满足自己的日常开销,这是当代大学生渴求自身经济独立的强烈愿望的体现,但迫于各种原因,只有34.4%的同学将之付诸实践。
(五)、理财能力亟待提高
不少同学表示自己不善于理财或者根本就没有理财的观念,对于生活费没有什么安排,表示“想用就用,没有数码安排”,对自己月开销数目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 “反正就是这样花,不够了就向家里要。”比较少(仅占9.3%)的同学会每个月给自己攒点钱,以备不时之需。但大概40%的同学没有预算或者消费计划,情况堪忧。
与此同时,作为消费计划的一项重要工作——消费记录,也只有16.6%的同学完整落实,而绝大多数同学没有详细的消费记录,处于无计划消费状态,这不利于开销的合理控制以及良好消费习惯的培养。
(六)、追求品牌时尚、个性潮流
在这次的调查中“五大件”的拥有率非常高,有84.8%的同学有mp3或者mp4,手机拥有率更是高达91.4%,此外近四成的学生有电子词典(基本是用于外语学习)。电脑拥有率为28.5%,其中高年级学生电脑拥有率高于此数字。另外被大家视作奢侈品的cd、psp游戏机以及数码照相机、摄像机等数码一族也成为不少学生的追求。通过计算,同时拥有mp3、手机、电脑三件的比例为22.1%。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数码产品的实用性、功能性,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追逐此类产品,一般月均生活费在1000元以上的同学在时尚的数码消费品上开销占比例较高。
伴随这个问题的是高额的通讯和网络支出,有六成以上同学此项开销超过40元,11.3%的同学更是超过了100元,这会产生巨大的经济压力。
此外愿意在外在形象(服装、化妆、发型)上支出较多的同学比例较高(32.2%),另外据了解女生在发型上的开支比较高,周末学校附近的理发店发型设计生意可谓是客源充足。
(七)、消费结构不合理、合理消费意识不足
调查结果显示,在消费习惯方面,很多同学都不太合理。男女生偏重也有所不同,部分女生爱逛街购物,伙食费用低于男同学,而且有很多都是见好就买从来不考虑价格;而部分男生则在上网以及恋爱方面投入了大量花费,沉醉在网络与爱情的沼泽中无法自拔,并且男生还在送礼方面特别突出。更为让人痛心的是大多数同学在学习上大花费可属少之又少。在调查中,月消费主要项目在交通、通讯方面占47.7%,主要集中在购物上的占46.4%,而用于学习的消费只占28.5%。 70%的同学每学期用于书籍的费用小于150元,也就是说,除了学期初用于购买课本的费用之外,大多数同学基本没有在书籍上的消费。据了解,平常时买报纸、杂志等也多用于娱乐,真正意义上在学业上的开支甚少。
二、成因浅析
(一)、社会环境对大学生消费观的负面影响
“遗传、教育、环境是制约人的发展的三大因素,其中,环境是影响人发展的决定因素”。[②]总体而言,大学生的消费观是不完整的,不稳定的,他们自控能力不强,所以难免受媒体宣传诱导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今天的大学生
生活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当某些大学生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老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当学生所在家庭可以在经济上满足较高的消费条件时,这些思想就会在他们的消费行为上充分体现。
(二)、高校教育对学生消费观的导向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
具体体现为:
其一,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不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真正达到有效性目的,就一刻不能缺少对学生实际行为的了解与掌握。
其二,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指导不够。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同时由于工科院校课程设置等因素,与人生观、劳动观、金钱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没有充分开展,从而也难以达到真正的指导目的。
其三,校风建设范畴中普遍缺少倡导大学生勤俭节约生活消费观的内容。高校校风主要体现的正是学生的群体心理和行为特征。在校风建设上注重塑造和强化学生良好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三、消费观导向性建议
我们认为要正确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
我们认为今后对于消费观的社科研究应当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关注,注重研究我们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我们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形成正确的消费观。
(二)、培养和加强大学生的财商
智商反映人作为一般生物的生存能力,情商反映人作为社会生物的生存能力,财商则反映人作为经济人在经济社会里的生存能力。财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培养和加强理财能力是现今的大学生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生存的必备因素。理财不是简单的四则运算,不是简单的收支平衡,它需要长期的理性基奠,是我们共同的课题。
(三)、高校校风建设任重道远
大学生良好消费风气应该成为良好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校风是师德师风和学生学习、生活作风的有机组合。其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是体现学生生活作风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把握“育人为先”的原则,重视大学生为人处世每个环节的教育,重视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学校应该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的存在是为将来培养可以为天地立新、可以为民众立命、可以为万事承重的后备人才,校风建设意义深远。
(四)、加强家庭环境教育
家庭环境对大学生的消费观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在日常生活消费的原则立场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对象,父母应该积极帮助子女培养理财和计划消费的习惯。
(五)、增强独立意识,倡导理性消费
大学生要对消费有独立的行动和理性的思考,不要人云亦云、盲目追风,但也不能一成不变、冥顽不化。就是说,在自己实际的消费能力和社会的现实状况中找到一个平衡点,合理消费、理性消费。
四、结束语
回首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差距,主要是路的差距、楼的差距、交通工具等的差距,体现在硬件设施上的表征显著。而今,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持续增长,上述差距在逐渐的缩小,越来越多的实例让我们感觉到:人的质量的差距是我们和发达国家的主要差距。作为大学生这个最具活力的群体,整体素质的提高无疑会为我国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以及社会文明建设提供持久强大的动力。
作为大学生整体素质构成的消费观只是其中的一项指标,但却能在一定层面体现这个群体的社会性格。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关注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生存能力培养,全社会共同努力打造一个积极向上、思考向前的大学环境,为即将步入社会的我们插上稳健、硬朗、执着的双翅。
对于正确消费观心得体会和感想二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提出,做好民族工作必须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物质和精神的关系,并对各个关系中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解决矛盾的目标和方法进行了深刻的阐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民族工作必须正确把握“四个关系”的重要论断,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我们必须认真学习研究和把握其精神实质。
民族问题是社会发展总问题的一部分。社会在发展变化,民族问题也随之变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条件下,民族问题具有不同的内容和性质。马克思、恩格斯在民族问题上面临的时代课题是革命党人如何处理压迫民族与被压迫民族的关系问题。基于殖民主义导致民族压迫和民族剥削越来越突出,基于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需要,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民族平等、民族自主、民族团结的基本原则。苏联在十月革命胜利后,面临的民族问题主要是如何解决大、小民族,即俄罗斯民族与其他民族的关系问题。为此,列宁提出既要反对大俄罗斯民族主义,也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但重点是反对大俄罗斯民族主义。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党面对的民族问题主要是如何处理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毛泽东同志在《论十大关系》一文中把“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作为当时关系到党和国家发展大局的主要关系之一,指出“必须搞好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巩固各民族的团结,来共同努力于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
改革开放新时期,党中央纠正了极“左”思潮将民族问题的实质定为阶级问题的错误。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命题,指出我国的民族关系“基本上是各族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此后,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内涵得以逐步丰富,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完整表述。党中央在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汉族和少数民族关系重要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民族工作中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地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将马克思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理与新时代民族工作的实践相结合、与中国文化相结合,形成了我们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在此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必须正确把握“四个关系”的重要论断。他在强调做好56个民族的团结,特别是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团结的同时,特别强调中华民族大家庭、
中华民族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理念,把56个民族层面的团结问题提升至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高度,明确提出要在尊重和包容差异性的基础上增进共同性、引导各民族始终把中华民族利益放在首位、在各民族中大力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以及正确把握物质和精神的关系,既要重视物质的力量,也要重视精神的引领。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论断,科学系统阐明了如何在工作实践中处理好民族关系,破除了当前许多思想的迷雾和认识的误区,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针对性。只有把握好这“四个关系”,才能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真正实现“四个必然要求”。
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深刻阐明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强调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民族工作“四个关系”的重要论断,对于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是有助于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新时代民族工作中的主线地位。长期以来,无论是在理论研究领域还是在实践工作层面,对于如何把握好“四个关系”,思想上仍然存在不统一、不一致的地方。一些地方和领域在不断强化民族个性、民族意识和民族差异的同时,淡化了民族发展过程中交往交流交融在民族关系实践中的导向性作用;有的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割裂开甚至对立起来;有的将中华文化窄化成传统文化,甚至窄化成儒家文化;还有的将汉族传统文化等同于中华文化,将少数民族文化自外于中华文化。思想上的不统一,必然导致工作上的方向不明,也必然难以应对民族工作领域存在的潜在风险和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新时代民族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明确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是谋长远之策、行固本之举。
二是有助于深刻理解“坚持正确的,调整过时的”党的民族工作创新发展思路。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党的民族工作创新发展,就是要坚持正确的,调整过时的,更好保障各民族群众合法权益。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民族工作取得伟大成就,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习近平总书记以“十二个必须”对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作出了精辟概括,是党的民族工作理论和实践的智慧结晶,是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面临的形势与任务同新中国成立初期相比,同改革开放初期相比,发生了巨大的、深刻的变化。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大量的少数民族群众从传统聚居区进城打工、经商、求学,各民族的交往、交流无论是深度上还是广度上都前所未有。各民族群众都渴望走向美好生活,都渴望公平公正。民族工作面临的形势发生了变化,而民族工作中的一些具体政策却是在改革开放初期甚至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制定的。这些政策符合当时实际,但在今天看来却是“过时的”。民族政策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方面面,内容繁多,如何区分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过时的”,习近平总书记的“四个关系”的重要论断为我们提供了方法论。评价一项政策时,可以看它是在增加还是减少共同性、是在强化还是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在弘扬中华文化还是在弘扬别的文化。当然,归根结底要看是否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三是有助于深刻领会民族工作向主线聚焦的路径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如何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四个关系”的重要论断,为我们提供了路径和方法。工作中我们既要增进共同性,也要尊重和包容差异性,着重在增进共同性上下功夫;既要实现好各民族具体利益,又要实现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整体利益,着重在实现好整体利益上下功夫;既要保护好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又要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着重在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上下功夫。既要加快民族地区的改革发展,又要赋予精神引领力量,着重在赋予精神引领力量上下功夫。
xx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区,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边疆自治区。我们一定要对标对表党中央关于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部署要求,正确把握“四个关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我区民族工作开创新局面,在巩固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上彰显新担当。
一是在尊重和包容差异性的基础上着力增进各民族的共同性。xx市居民族有xx个,另有其他民族xx个,我们要进一步通过扩大交往交流交融,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增加各民族的“要素重叠”和“要素关联”,增进和扩大共同性。
二是在实现好各民族具体利益的基础上引导全区各族群众始终把中华民族利益放在首位。要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进一步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自觉地将本民族的自我意识服从和服务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要实现好各民族具体利益,更要实现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整体利益。
三是在xx各民族中大力弘扬中华优秀文化。要强化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深入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学习和使用。引导xx各族群众将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华文化统一起来,在各民族群众中培育中华文化、弘扬中华文化,使中华文化既根深干壮又枝繁叶茂。
四是在加快xx改革发展步伐的基础上赋予精神引领力量。要从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维护国家统一、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高度去谋划经济工作和民生工作,加快少数民族聚居区经济社会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加大对少数民族聚居区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扶持力度,深入实施新时代兴边富民行动,补齐少数民族聚居区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发展短板,在新时代促进各族人民群众共同富裕;要引导各族群众在思想观念、精神情趣、生活方式上向现代文明迈进,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对于正确消费观心得体会和感想三
当代的大学生生活在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其消费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了解大学生消费结构,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在当前十分重要。随着经济社会的纵深发展,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更为突出而直接地影响其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对其一生的品德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特殊群体自然有自己特殊的特点,同时难免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消费甚至一些消费的在校大学生问题。为了调查。现将结果归纳如下: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84份。
(一)被调查者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男性大学生占36.96%,女性大学生占63.04%,被调查者中,75.00%来自农村、17.39%来自乡镇、7.61%来自城市。
(二)大学生总体消费情况
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学生月平均生活费集中在600元以下为主体占63.04%,600-1000元占31.52%,1000元以上的占5.43%。
有64.6%的同学生活费全部来自父母,有6.23%的同学靠勤工俭学来
赚取生活费,还有3.2%的同学的生活费来源于每年的奖学金。三者兼有占25.94%,此外,少数(大约占4%)困难的大学生靠助学金来维持生活。也就是说,有绝大多数的大学生经济来源是依靠家庭。当问及到“花父母钱,心中有何想法”时,有25.6%的大学生选择了“理所当然”,有52.5%的选择了“无可奈何”,只有22.4%的大学生选择了“希望今后有所回报”。
被调查者中,吃喝、娱乐和消费品(服装、化妆品、饰品)三项,是大学生的主要消费项目。其中,吃喝占比例为47.65% 。除了吃喝方面的花费外,有29.25%的大学生把钱花在了娱乐上,而这一现象在大二以上的大学生中尤为明显。另外,27.9%的大学生(女大学生占多数,尤其是高年级的女大学生)把钱用在服装、化妆品、饰品等消费品上。
(详细情况见附表 )
现在的大学与社会已经没有了围墙,市场经济到处充满了诱惑,学生们的消费观念受到极其重大的影响。调查发现,无论是从经济来源、消费结构,还是理念和水平来看,大学生消费都呈现出超前、实用、多样化等特点,值得高校教育工作者注意。大学校园内也正在形成不同层次性的消费群体,各自拥有不同的消费观念,不同的价值取向、思维结构、客观环境等对学生们的消费观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一)价格、质量、品牌是影响大学生消费的三大主要因素。
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尽管讲牌子摆阔气等社会风气已不可避免地浸染了校园,致使部分大学生受到影响,但大多数同学的消费还是较为实际、理性的。当问及”购买商品最注重的因素”时,有57.61%的大学生选择了“质量”,有20.65%的选择了“价格”,有10.87%的选择了“品牌”。由此可见,价格、质量、品牌是影响大学生消费的三大主要因素。大学生的消费来源基本上都是父母,很多还处于“温饱”状态,没有太多额外的费用开销。所以其在购买东西时必定先考虑到商品的性价比,然后才会做出合理的选择。但消费趋势是在慢慢变化的,许多同学的消费已经在向“小康”过度,越来越多学生加入高消费行列。
(二)大学生经济独立意识较为薄弱
当代大学生已经习惯了依赖父母,调查显示,只有38.4%的大学生做过兼职,当问及“做兼职的目的”时,有44.6%的大学生选择是增长社会经验,18.97%的大学生选择渴望独立,只有28.2%的大学生是为了补贴生活费,可见现在大学生的打工目的不单纯是为补贴生活费,减轻家里负担,而更多的是为增长见识,增加社会阅历,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等。绝大多数同学的生活费来自于父母,生活费收入相对固定,使得大学生形成了一种依赖心理,消费没有太大的顾忌,经济上处于被动。正因为这样,大学生往往会不约而同地发出同样的感慨:不知道自己的钱为何用得这么快,又是用在哪些方面了。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79.6%大学生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金额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大学生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可见,大学生经济独立意识应当加强。
(三)部分学生存在攀比、奢侈和求异心理。
在个人消费品购买选择上:48.91%的学生更注意性能价格比。此类大学生对购物地点多不太在意。主要考虑是否经济实惠的占到42.39%,也有6.52%的学生是非名牌不买。在上述两类学生中,他们追求档次,崇尚名牌,展现个性。专卖店,大型超市通常是这些学生的购物首选。之所以出现上述的差别,与他们各自的家庭经济背景和消费心理是密切相关的。
(四)存在冲动型消费现象
通过数据我们可以看出:63.0%的大学生倾向于冲动型消费,女生在这方面的比例远远高于平均水平。此外,1/3的学生愿意借钱购买自己非常喜欢的东西,同时亦有近1/4的学生有或经常有为买来的东西没有用或很少用到而后悔。调查显示:只有1/3多一点的大学生们认为自己属于精打细算型消费,9.9%认为自己属于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人,大部分(55.0%)的大学生说不清自己到底属于哪种类型的消费者。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当前大学生在个人消费方面更多的是冲动和盲目的,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商有意无意的引导有着相当的关系个性自觉引起的消费自主心理导致学生消费的盲目性,部分学生消费没有计划,随意性强。
调查数据表明,35.2%的学生存在生活费超支的现象,甚至一学期的生活费被两三个月花光的情况也屡见不鲜。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在个人理财方面,当前的大学生是较为冲动和盲目的。而当生活费透支时,只有不到一成(8.1%)的同学愿意张口向父母索取。20.9%的同学愿意借同学或朋友的。大部分(61.0%)的同学更愿意节约开支及自己打工赚取。在对待属于自己的收入上,由于出发点不同,用途的分歧也较大,由于家庭经济原因而不得不兼职的学生中,近九成的被调查者选择把钱存起来以备它用,而对于那些纯粹是为了锻炼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水平的学生则把这部分收入主要用于娱乐、购物、请客吃饭以及贴补透支的生活费。
(五)大学生节约意识淡薄、浪费情况严重。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节约意识淡薄,突出的表现在两个方面:社会交际、食物浪费。社会交际(包括谈恋爱)已被大学生称为是大学里必修的一门课程。据调查,谈恋爱、交朋友的大学生每逢重要节日或是对方过生日,都会送对方礼物。每逢自己生日或是好友生日,同学会请同寝室的人或朋友吃饭,同学选择送礼物。现在大学校园中流行“人际投资”,无论是过生日、考试得高分、入选学生干部、比赛获奖都得请客,否则便被视为“不上路”不够交情,无论是朋友来了或是同学聚会都免不了请客吃饭,赠送礼物之风在大学校园蔚然成风。每餐食物浪费情况表明,大学生的浪费情况还是非常严重的,尤其是在食物浪费方面,在全社会都在倡导节约、环保的时候,大学生更应该增强节约意识.
(六)学校教育环境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的重要影响作用
可事实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不足 “两课”教学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指导不够。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以及课程设置等因素,与人生观、劳动观、金钱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没有充分开展,从而也难以达到真正的指导目的。
另外,校风建设范畴中普遍缺少倡导大学生勤俭节约生活消费观的内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除了在个人喜好、穿着打扮等较少方面比较注重突出个性以外,他们对于时尚品牌、基本生活用品、生活费用的额度.
对于正确消费观心得体会和感想四
我国信用卡市场已经初见雏形,但与境外成熟信用卡市场相比,我国信用卡市场的市场规模还很小。不过中国信用卡的增长速度却非常惊人,以标准贷记卡为例,到20xx年中国信用卡已经突破一亿张。随着各大商业银行发卡量的不断提高,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死卡比重大、各大银行无序竞争、学生透资难以还清贷款等等。为了更好了解大学生使用信用卡情况,正确引导大学生信用卡消费,我对内蒙古财经大学09级大学生信用卡的现状、存在问题等内容进行了调查,重点对大学生信用卡消费状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本次调研活动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并采用了随机调查的方式, 共发放200份调查表,调查对象主要是目前在内蒙古财经大学09级就读的大学生。
(一)大学生消费过度
图1 大学生使用信用卡消费金额情况
从调查结果看,大多数学生每月消费额度大约为300-600,其中占了57%。但我们应该知道,在校大学生没有固定收入,大学生信用卡很容易陷入债务问题,而往往发生后,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法。大学生消费过度,普遍认为刷卡消费没有付现金的那种心疼感,消费起来大手大脚。这致使家长受累,由于大学生没有固定的经济收入,消费一般要靠父母。使用信用卡的不理性消费,不但不能培养其理财意识,反而助长了他们的过度消费行为,给家长造成经济负担。
(二)信用卡市场业务开展拓展困难
据调查显示,当前阻碍办卡的原因有12%是申请的途径不方便或手续麻烦, 11%得不到父母的同意,23%的学生认为附近可用信用卡消费的场所不多,使用不方便,54%担心刷卡引起的过度消费,引起经济困难。有很大一部分大学生是不知道国家已经建立个人信用档案,在使用中往往因为未按时还款而被记录黑名单,对将来的个人金融活动造成比较大的影响,也使大学生对使用信用卡产生反感。大学生对国有银行以外的其他商业银行的信任度不高,使其他商业银行市场拓展任务艰巨。整个信用卡业务各大银行的之间的竞争是十分激烈的。而我们在调查中发现,人们对农业银行的熟知度是最高的达45%,依次排名分别为工商、建设、中国、招商,其中中信的知名度相对而言极低,而拥有者更是少之又少,仅占2.5%。
目前,信用卡的业务仅仅局限在透支、刷卡、分期付款等方面,而当前大学生的合理花费又主要集中在学费、上补习班费及考证费用上。因此,银行应拓宽信用卡的业务渠道,使更多需要吸取知识而又一时缺乏资金的大学生能够利用信用卡进行学习,更大程度上发挥大学生信用卡的积极作用。
大学生信用卡是把双刃剑,如果处理得好,对银行既保证了一定的收入和拥有了一个潜在的优质客户而对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达到科学理财的目的;但是如果使用得不恰当,银行不仅会有一笔呆帐,而且光死卡费用就令人担忧,而大学生的过度透支、逾期不还会对他的一生产生负面影响。根据对大学生使用信用卡情况的分析,提出如下建议:
1.学校应相应地对大学生进行关于“消费道德”、“理性消费”及“诚信”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信用卡进行消费。为了避免大学生滥用信用卡造成攀比之风与拖欠款项,高校应从加强大学生的道德理念着手,开设相关课程,将“消费道德”、“理性消费”及“诚信”教育引入课堂,教育即将真正步入社会的大学生们如何正确、理性、合法地消费。
2.由于大学生对于因刷卡产生的债务,自己基本上无力偿还,建议将他们所办的信用卡,与其父母的银行卡捆绑,使其可以在刷完卡后,不必头疼还款问题。但为了防止,因此而产生的责任风险,可以根据父母或本人意愿规定其每月的刷卡总额,不论是否透支,中止刷卡功能。
3.许多学生并无能力或根本没有使用信用卡,使所办的卡成为睡眠卡,因此常为交年费而烦恼,导致有一部分学生会将信用卡注销。对此,我们建议是否根据大学生的学年,免去他们在校期间的年费,以留住潜在客户。有一部分学生因为家庭状况,对于所办的信用卡只有沉睡或注销的结果,造成很大的人力物力资源浪费,吃力不讨好,建议根据状况对一部分学生发放信用卡。并且政府、银行与学校要共同监管大学生信用卡的发放过程,努力建立有关信用卡和银行卡使用的法律环境、支付基础环境、信用风险评估和征信管理体系。
1.高校大学生信用卡市场将是一个十分具有前景的潜力市场。通过调查我们可以得出,大约只有三分之一的高校大学生持有信用卡,并且大部分都只拥有一张信用卡,所以信用卡的发展空间是相当大的。信用卡在大学生中产生与流通是不可避免的。
尽管在校大学生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职业和资产,不符合银行发放信用卡的申请标准,但是大学生知识结构高,毕业之后可以迅速补充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学生就是发展信用卡市场上的一个潜在的优质客户群,与其高风险高收益的内涵相吻合。从长远意义上看,高校大学生是未来的中高收入者,他们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较强,应用新产品的意愿也比较强,他们将成为未来银行卡持卡人的主力军。因此,从诚信角度与长远角度上考虑,高校大学生信用卡市场的开发前景相当巨大。
2.从一定意义上讲,信用卡在高校中的流通与使用,确实给高校大学生的消费结构与观念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刺激了大学生使用信用卡进行消费,扩大了总需求,刺激了经济的增长。实际上,发行真正的信用卡,其实就是对中国传统观念的挑战。而如何从正面健康地引导,树立起新一代人正确的理财与消费观念,是包括教育机构、发卡银行在内的所有社会成员应当思考的问题。
对于正确消费观心得体会和感想五
正确的动机是正确行动的精神力量,只有树立为了献身共产主义事业,为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入党动机,才能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经受住党组织的各种考验。我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愿望由来已久。这种愿望不是一时冲动,而是发自内心深处的一种执著与崇高的信念。在我成长的过程中,党每时每刻给我以关怀和温暖,共产党员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每时每刻教育、影响着我,使我明辨是非、善恶、美丑,认清方向。从李大钊到__、赵一曼、江姐,从焦裕禄到孔繁森、任长霞,从黄继光到雷锋、李向群,这些共产党员的杰出代表,以及我身边的共产党员中的“无名英雄”们,以他们高尚的情操和思想行为深深地陶冶着我,使我认识到共产党员确实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贴心人,是人民的公仆。这些,更坚定了我不断靠近党组织并为最终加入中国共产党而努力的信念。因此,我的内心深处有一个目标:“我要成为一名共产党员!我要象他们那样,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了共产主义事业献身!
王广赐
大学生正确入党动机范文三
大学生为了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为了更好的就业,努力学习,提高专业技能,积极参加各项活动提高综合素质,积极要求进步,增强政治素质向党组织靠拢,这都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入党动机一旦产生偏差,就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影响。社会心理学认为,动机是产生行为的直接动力,并决定行为的发展方向。只有在正确的入党动机下,才能使党员的思想和行为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因此,必须采取切实措施,对大学生入党动机偏差进行矫正。
首先,组织大学生加强理论学习,加深对党的理性认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员的行动指南。它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展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光明前景,是唯一正确的科学理论。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开始形成阶段,具有反复性和不稳定性。只有通过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才能坚定起共产主义信念,增强对党的认识,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认识能力,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念。
其次,经常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人们改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环节,是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大学生人生经历少,社会经验缺乏,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变革的历史和现状认识不足,看问题往往出现片面、偏激,思想波动较大。因此要积极发挥实践育人的功能,为大学生创设多层次的实践途径,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如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大学生走向社会,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等等。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党组织了解考察递交了申请书同学的入党动机,全面分析考察每个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状况和行为表现,切实掌握他们思想发展脉络和入党的真实动机,区别对象,有针对性地进行入党动机教育。比如对从众型的同学要加以正确引导,对功利型的要加强思想教育,端正思想认识。
再次,把握各个环节,帮助入党积极分子克服功利思想。加强团员推优、群众评议等各个环节,在与积极分子密切接触的党员和群众中了解其思想状况,并关注其入党动机是否纯洁,是否有偏差,并及时帮助其端正。在支委会讨论、党员大会讨论以及党委审批时,并在讨论和表决时引导党员注意考虑被表决者的入党动机的情况。在组织员谈话时,组织员也应特别重视学生的入党动机。对经过考察和教育,确实不能端正入党动机的同学,不能发展其入党。
总之,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凸显,对学生入党动机产生的影响不可避免,对高校的组织发展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要适应新形势,研究大学生组织发展与人才培养的关系,努力为培养真正的跨世纪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对于正确消费观心得体会和感想六
从表面上看,消费是个人行为,但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说,消费心理、消费意向、消费意识、消费嗜好是一种精神文化现象。从这一意义上说,校园里出现的不良消费所造成的消极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它不仅加重了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影响了家长和学生的感情;还在某种程度上扭曲了校园人际关系,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对学生个人来说,这一时期形成的道德观念可能会影响他一生的消费行为,并且与其人生观、价值观、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完善密切相关。所以,中国当代大学生消费问题值得重视,而且刻不容缓!
本调查旨在分析大学生特别是贫困生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了解他们目前的消费情况,以期挖掘潜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有效的改善措施,促进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观。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笔者对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汕头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广东商学院、广东工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等面向全国招生的普通高等院校的大学生进行随机性匿名问卷调查和访谈。接受调查共320人,平均年龄20.8岁,平均年级为2.1年级。
2.方法:一是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内容是根据大学生消费的相关情况自行设计,经预试、反复修改后形成,问卷题型主要采用选择题的形式。本次调查共收回问卷发145份,有效问卷138份;二是网络问卷调查,通过qq、email、留言板等方式让各大高校的部分学生网上答卷。填写网上调查问卷的人数 110人,问卷做到了随机发放;三是一对一谈话或座谈会等形式获取信息,进一步了解被调查者的消费心理和价值取向。访谈的方式随机选择了愿意接受访问的 65人.三种形式形成互补,相互促进,使我们的研究更具客观性。
3.资料处理:全部原始数据采用exel 2019进行分析和统计。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月消费总额贫富差距大。大学生总体的月消费额主要集中在350元~500元和500元~800元这一幅度,少于350元或多于1200元的两极分化现象比较少。而备案贫困生的消费额基本是少于350元。贫困生的生活标准与消费能力与普通学生差距相当大。(见图1)
2.饮食方面开销大。无论是否贫困生,饮食开支在消费总额中占了绝大部分,这是符合健康的消费构成的。调查发现,大学生中还兴起一股外出聚餐和请同学吃饭的热潮,这方面的开支虽然不算大,但也是造成大学生消费高的一个原因,这说明大学生已经逐渐有了社会交际方面的消费。
3.通讯网络费用过高。被调查人群中,对手机的拥有率为92%,其中70%的贫困生也拥有手机。调查发现,大部分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集中在50元~100元,贫困生的手机费用一般能控制在50元以下。也有14%的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高达150元以上。
4.“游玩费”、“恋爱费”逐渐增长。随着旅游的概念进入现代消费,大学生也逐渐有了这方面的花费。据了解,大学生平均一年内会出游两次,跟集体出游或是与三两好友同游。另外,调查中占30%的大学生在谈恋爱,他们每月用于恋爱的费用都是200元~350元之高。这是当代大学生中出现的一种不甚合理的消费。学生思想活跃,对新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追求新潮,消费的趋附性强,娱乐消费占全部消费额的比重很大。(具体见图2)
5.先进的消费方式悄然成风。大部分学生购物都喜欢现金消费,三分之一左右的同学喜欢银行卡信用卡消费方式。可见,一些比较先进的消费方式已经进入了大学生的生活中。大大小小的校园卡、银行借记卡会成为大学生钱包里的必备品。学生使用信用卡也逐渐悄然成风。
6.男女生间的消费差异。调查结果显示:现代的大学生中,男女方恋爱支出基本成持平趋势,部分女生恋爱支出还甚至超过了男生。在建立和培养自己人际关系方面,男生的开销远比女生大,而在形象包装方面,女生又会略胜一酬。在对于是否会计划月生活费的这一项调查中,选择有计划的女同学仅为28.4%,男同学则为37.1%。(具体差异见图3)
7.日常资金来源和家庭收入。调查发现,大学生主要的经济来源是家里提供。其中贫困生勤工俭学的人数比普通学生多出十个百分点。而贫困生对于外出兼职比普通学生有更热切的期望,也会付出更多的努力。可见,贫困生有着更迫切地锻炼自己、早日投入社会的意识。家庭月收入方面,大学生家庭月收入整体上以 1000元~2019元居多,而贫困生的家庭月收入以500元~1500元居多,有25%还是月收入在500元以下的特困户。(详细可见表)
8.大学生对自身消费现状的看法。无论贫困生还是非贫困生,对于自身的消费现状,三分之一的人表示是觉得刚刚好的,一成的贫困生觉得自身消费现状偏低。而剩下的大部分,都是认为自身的消费现状是偏高的,同学们普遍都有在不知不觉中花了钱的体验,但大多数的同学都没有切实地想过要如何去正视自身消费过高的问题以及想出应对措施,可见,大学生还未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和成熟的消费观。
三、结论与讨论
1.结论
(1)大学生的消费构成跟上社会发展的潮流,与社会接轨。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外出聚餐、请朋友吃饭、外出旅游、通讯网络方面的费用较多,俨然大学生圈子也成了一个小社会,大学生更多地意识到了要提早接触社会上的一些新的生活消费方式,进而提早融入社会。而银行卡、信用卡等消费方式也受到大学生们欢迎,可见,大学生作为社会上一个活跃的群体,虽然在经济实力上未能跟上社会,但消费意识上却早已和社会发展同步。
(2)理性消费仍为消费主流。大学生的绝大部分支出是用于饮食方面,而玩乐方面的支出不算多。由此可见,大学生还是清楚知道自身的使命还是以学习知识为主,而不会沉迷于玩乐。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消费时都会较为谨慎,尽量精挑细选,不会一味求贵,或者只注重便宜的价格而不注重质量。所以较为理性的消费是大学生消费的主流。
(3)消费呈现向多元化发展。大学生在实现温饱的同时,也在服饰装扮这一方面明显消费。而作为饱读圣贤书的天之骄子们,学习之余也会不忘逛逛学习用品店和书店,为取得各类证书的补课充电也成了大学生的一个消费热点。部分手头宽余的学生还手头上还会拥有一些如照相机、mp3等数码产品。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取向逐渐向多元化发展。
(4)恋爱费用支出过高。大学生刚开始恋爱为稳固恋情和讨恋人欢心所付出的“恋爱费”比较高,这是大学生消费中很不合理的一部分支出,因谈恋爱而每月的生活费入不敷出的大学生大有人在。这种不合理的消费也会导致一种错误价值观的形成,容易让大学生们认为爱情是建立在金钱之上的。所以,恋爱支出过高的现象应制止。
(5)贫困生的消费水平虽然偏低,但消费构成比较合理。贫困生因为消费能力有限,他们日用的资金来源除了家里提供之外,还有国家、社会资助和勤工俭学等途径。正因为他们的钱得来不易,故他们会对生活的各种开支精打细算。他们主要的花费在于饮食、生活用品和学习充电方面。另外,由于对接触社会的要求更为强烈,他们能够把握到社会一定的消费动向,而能否择优地去跟随。
(6)合理理财和储蓄观念仍十分淡薄。调查中,大部分的大学生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消费组成不很合理,但极少数的大学生会有规划自己的消费组成的意识。他们大多会在不知不觉中盲目地追随了流行于校园中的消费大潮,而缺乏了自我判断和自主意识。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大学生每月的生活费用都超出了预计,只有极少数的学生能够在银行帐号上拥有自己的一笔积蓄。
2.大学生消费构成不合理的因素分析。大学生本身的心理素质还不成熟,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成熟。容易被一些错误的价值观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迷惑。但笔者认为,当前大学生中出现的这种种消费不合理现象,不仅仅与大学生本身这个特殊的消费群体的特性有关,还与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密不可分。
(1)社会不良消费风气影响。首先,学生的高消费很大部分原因是因为社会整体消费结构不合理。目前,社会上重视高消费,这种导向错误的助长了学生之间的攀比风。另外,现今社会上流行着透支的消费方式,大学生是对社会潮流有敏锐触角的群体,加之相对缺乏自主判断力,若没有得到适当的引导,很容易就会从此走进了消费的误区。
(2)校园错误消费氛围的催化。学校也是一个消费习惯与方式迅速传播的一个介体。大学里面一般都是同龄群体,对大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它的群体规模和价值往往被大学生作为个人行为的重要参考系。一旦攀比之风,追求名牌之风,请客之风在同学之中有了苗头,大学生们就会竟相效仿。加之高校教育中普遍缺乏对树立大学生正确消费观的教育。就算有类似的教育,但一般都是深度不够或教育意义不强。
(3)家长不当消费观念的延伸。家庭在培养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普遍对正确消费观念的教育不足。传统的家庭教育首先注重的是孩子德育的培养,现代的家庭教育注重的是德,智,体多方面的培养,但一直以来,家庭教育中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是对孩子消费的培养。另外,许多家长自身没有一个健康的消费观念。家长们怕比别人差,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让孩子与其他孩子一样穿好,吃好,玩好,从而助长了孩子大手大脚的消费习惯。
四、对策与建议
1.合理规划自身消费构成,增强理财意识。要在社会的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学生们对自身的消费现状需要有更理性的思考,在大学生活中就要注重养成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良好的消费习惯。要强调“合理和适度”消费,提倡“量入为出”有计划的消费。注意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自觉抵制不良消费风气影响。
2.注意克服攀比心理,不要盲目追求高消费。大学生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所以在消费的过程中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要选择适合大学生群体的消费标准,而不能因为攀比而一味追求名牌和高标准、高消费。要克服这种心理,大学生们就应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给自己理性的定位。
3.贫困生应正视自身消费现状,养成良好的消费心态。贫困生们作为大学生中一个特殊的群体,消费能力是相对落后的,但是他们的消费欲望并没有衰减。所以,贫困生更要注重正视自身的实际情况。调查中一位贫困生说过这样一句话:“在清扫校道时,我会对走过的每个人微笑,因为我知道,靠自己双手挣的钱是最光荣的”。这是一种很好的心态,贫困生应积极地面对自身情况,按切身实际分配消费。
4.注重精神消费,养成健康习惯。对于尚未有固定经济来源的大学生而言,精神消费不但能弥补物质生活上的不足,还能让大学生有更深的精神内涵和更丰富的精神生活。所以,大学生应通过各种教育和文化活动,把娱乐和知识摄取结合进行,以陶冶性情,获取知识。另外,要注意强调绿色消费,反对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消费行为。
5.大学校园应形成更好的消费氛围。学校氛围的影响对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消费习惯至关重要。但是,针对大学生年龄和消费行为的特点,在校内开展消费道德教育不应是单纯的说教,而应该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加以引导。所以,我们在此呼吁学校方面应注重对大学生消费方面的引导和教育,同时可以把勤俭节约这项中国的传统美德加以发扬,能够在校规、校训上加以体现。这样的措施不仅能使大学生们重新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还能从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抓起,从而使广大学生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而形成良好的学风、校风。
对于正确消费观心得体会和感想七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无论是对人对事,对于生活中的一切,忆一忆他们带给你的力量,想一想他们为你的付出,去珍惜,去紧握。怀揣着这样一颗赤诚的心,让感恩成为我们永远的习惯。
惯于感恩挫折。“生活就像心电图一帆风顺,一帆风顺只能说明这人没了心跳。”我曾听过一段名为《命运》的交响曲,黑白琴键撞击出生命的悲壮乐章,而这一切出于一个26岁因伤寒而失聪却想要“扼住生命咽喉”的德国音乐家贝多芬。一味的埋怨没有任何作用,没有耳朵,却感谢上帝没有夺去自己的对音乐的创作激情和挑战命运的强大意念,心存感恩就不耿耿于失去,而去感谢拥有,再燃斗志,感谢曾经走过的泥泞的路,让我们一步一步走向成熟;谢那些伤害过我们的人。让我们可以一点一点接近本真;感谢生活中负面的一切,让我们可以爱的名义看清这个世界。成长是一种美丽的疼痛,于是我们惯于感恩挫折,不断成长。
惯于感恩时代。《时间简史》的作者霍金无疑是幸运的,因为他通过自己非常人能及的才智和理论得到了人们的尊重。他生于一个出色的,一个不会因为身体上的缺憾而被厌弃的时代。而反观旧朝,仅诗词便可知无数难酬壮志的才士,看一代文豪杜子美,因参加由人操控的考试而落弟回偃师,后至长安,献赋上书却落空,十载长安,历经辛酸,不禁让人为之惋惜道“时不与我”。而生在现今,这个平等而以才德为重的时代,这个人才济济,千里马辈出的时代,生而逢时,何其幸运!
趁着还年轻,让我们青春为伴,共享孟子所言之“君子三乐”,感恩同行——生命无时不美好,吾辈已化感恩为习惯。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感恩与我同行》。每年11月的第4个星期四是感恩节。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生活。
同学们,我们静下心来想想,生活中值得我们感激的人和事真是太多了。拥有一颗感恩之心,你就会拥有打开幸福之门的金钥匙,你会发现许多美好的事物与情感,体味到许多不同寻常的快乐和幸福!
我们永远不要忘记父母对我们的爱,对我们的呵护和关怀。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我常常这样问自己。哪怕是为他们捶捶肩,洗洗碗,给他们唱段曲儿,陪他们逛逛街,散散步,我们也会感到内心的安慰……我们尽我们所能给父母留下最难忘的美好时光,让他们开心,让他们骄傲。
同样,与我们朝夕相处的老师,我们学会感恩他们了吗?有一位教师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我们不需要太多的荣誉和赞美,我们只喜欢“老师”这两个字,这些质朴的言语无疑是教师们共同的心声,是他们内心世界最真实的情感流露。我们感谢老师们辛勤的教育,感恩于他们的谆谆教诲,然而,再多赞美的言语,仰慕的辞藻,也比不上我们用爱和行动来感恩老师。
感恩,是值得你用一生去珍视的一次爱的教育。感恩,让生活充满阳光,让世界充满温馨。学会感恩,应该是学会做人的一条最基本的标准,你我学会感恩,让我们从今天开始,从生活中的点滴开始。
我的国旗下讲话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对于正确消费观心得体会和感想八
一、消费现状分析
(一)、总体消费水平一般,局部出现两级分化
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当今大学生消费水平较过去已有了较大改善,22.5%的同学月生活费在300元以下,47%的生活费在300-500元之间,有 27.2%的月生活费在500-1000元,同时月生活费在1000以上(包括1500或者更高)的占到9.6%。近百分之七十(69.5%)的同学月生活费用在500以内,同时有61.6%的认为周围同学消费状况比较符合实际,应该说总体处于一般水平。但同时也有近百分之十的同学月开销超过1000元,局部出现了两级分化情况,但在是由大学这种现象普遍性不高。
于此同时,和其它高校相比较,本校学生的消费水平偏低,平均水平在502元左右[①],其中92.8%同学表示在购物时在乎价格水平,也在一定层面体现了这个问题。
(二)、消费多元化特征显著
经济社会发展的多元化走向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年轻人群体重要组成部分的当今大学生也不再将消费单纯用于学习上,而逐步将目光转向了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来,如网络、通讯、交际、形象等方面,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业余生活。而且使他们的消费也转向了多方向的轨道,既缓解了大学生的紧张气氛,也为他们今后走上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购物消费途径来看也曾现出多样化特征,在我们的调查中有61.6%的同学选择超市购物,25.8%的同学会逛街砍价,同时b2c网上购物对于近9%的同学来说成为主要的购物方式,这也是顺应当代消费新概念的表征,伴随网络购物的机制成熟,这种安全快捷的新兴方式将为更多的年轻人所接受。
(三)、部分出现超支现象
虽然大学生的消费有了很大改善,消费方向也有了变化,生活方式呈现多元化。但由此也带来了一些不必要的问题。曾有人将大学生比作逃离了牢笼的小鸟,没有约束,只有自由,如今一想的确如此,调查结果表明51%的同学曾有过甚至经常向他人借钱的记录。
(四)、经济独立意识淡薄
据调查,高达65.6%的被访同学的主要生活资金基本来源于父母,说明了绝大多数的大学生暂时不具备独立的经济来源。只有34.4%的同学通过打工和勤工助学缓解家庭的经济负担(但同时我们了解到其中有近5%的同学每月打工收入超过300元,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74.1%的同学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打工或者奖助学金)满足自己的日常开销,这是当代大学生渴求自身经济独立的强烈愿望的体现,但迫于各种原因,只有34.4%的同学将之付诸实践。
(五)、理财能力亟待提高
不少同学表示自己不善于理财或者根本就没有理财的观念,对于生活费没有什么安排,表示“想用就用,没有数码安排”,对自己月开销数目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 “反正就是这样花,不够了就向家里要。”比较少(仅占9.3%)的同学会每个月给自己攒点钱,以备不时之需。但大概40%的同学没有预算或者消费计划,情况堪忧。
与此同时,作为消费计划的一项重要工作——消费记录,也只有16.6%的同学完整落实,而绝大多数同学没有详细的消费记录,处于无计划消费状态,这不利于开销的合理控制以及良好消费习惯的培养。
(六)、追求品牌时尚、个性潮流
在这次的调查中“五大件”的拥有率非常高,有84.8%的同学有mp3或者mp4,手机拥有率更是高达91.4%,此外近四成的学生有电子词典(基本是用于外语学习)。电脑拥有率为28.5%,其中高年级学生电脑拥有率高于此数字。另外被大家视作奢侈品的cd、psp游戏机以及数码照相机、摄像机等数码一族也成为不少学生的追求。通过计算,同时拥有mp3、手机、电脑三件的比例为22.1%。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数码产品的实用性、功能性,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追逐此类产品,一般月均生活费在1000元以上的同学在时尚的数码消费品上开销占比例较高。
伴随这个问题的是高额的通讯和网络支出,有六成以上同学此项开销超过40元,11.3%的同学更是超过了100元,这会产生巨大的经济压力。
此外愿意在外在形象(服装、化妆、发型)上支出较多的同学比例较高(32.2%),另外据了解女生在发型上的开支比较高,周末学校附近的理发店发型设计生意可谓是客源充足。
(七)、消费结构不合理、合理消费意识不足
调查结果显示,在消费习惯方面,很多同学都不太合理。男女生偏重也有所不同,部分女生爱逛街购物,伙食费用低于男同学,而且有很多都是见好就买从来不考虑价格;而部分男生则在上网以及恋爱方面投入了大量花费,沉醉在网络与爱情的沼泽中无法自拔,并且男生还在送礼方面特别突出。更为让人痛心的是大多数同学在学习上大花费可属少之又少。在调查中,月消费主要项目在交通、通讯方面占47.7%,主要集中在购物上的占46.4%,而用于学习的消费只占28.5%。 70%的同学每学期用于书籍的费用小于150元,也就是说,除了学期初用于购买课本的费用之外,大多数同学基本没有在书籍上的消费。据了解,平常时买报纸、杂志等也多用于娱乐,真正意义上在学业上的开支甚少。
二、成因浅析
(一)、社会环境对大学生消费观的负面影响
“遗传、教育、环境是制约人的发展的三大因素,其中,环境是影响人发展的决定因素”。[②]总体而言,大学生的消费观是不完整的,不稳定的,他们自控能力不强,所以难免受媒体宣传诱导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今天的大学生
生活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当某些大学生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老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当学生所在家庭可以在经济上满足较高的消费条件时,这些思想就会在他们的消费行为上充分体现。
(二)、高校教育对学生消费观的导向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
具体体现为:
其一,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不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真正达到有效性目的,就一刻不能缺少对学生实际行为的了解与掌握。
其二,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指导不够。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同时由于工科院校课程设置等因素,与人生观、劳动观、金钱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没有充分开展,从而也难以达到真正的指导目的。
其三,校风建设范畴中普遍缺少倡导大学生勤俭节约生活消费观的内容。高校校风主要体现的正是学生的群体心理和行为特征。在校风建设上注重塑造和强化学生良好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三、消费观导向性建议
我们认为要正确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
我们认为今后对于消费观的社科研究应当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关注,注重研究我们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我们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形成正确的消费观。
(二)、培养和加强大学生的财商
智商反映人作为一般生物的生存能力,情商反映人作为社会生物的生存能力,财商则反映人作为经济人在经济社会里的生存能力。财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培养和加强理财能力是现今的大学生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生存的必备因素。理财不是简单的四则运算,不是简单的收支平衡,它需要长期的理性基奠,是我们共同的课题。
(三)、高校校风建设任重道远
大学生良好消费风气应该成为良好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校风是师德师风和学生学习、生活作风的有机组合。其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是体现学生生活作风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把握“育人为先”的原则,重视大学生为人处世每个环节的教育,重视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学校应该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的存在是为将来培养可以为天地立新、可以为民众立命、可以为万事承重的后备人才,校风建设意义深远。
(四)、加强家庭环境教育
家庭环境对大学生的消费观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在日常生活消费的原则立场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对象,父母应该积极帮助子女培养理财和计划消费的习惯。
(五)、增强独立意识,倡导理性消费
大学生要对消费有独立的行动和理性的思考,不要人云亦云、盲目追风,但也不能一成不变、冥顽不化。就是说,在自己实际的消费能力和社会的现实状况中找到一个平衡点,合理消费、理性消费。
四、结束语
回首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差距,主要是路的差距、楼的差距、交通工具等的差距,体现在硬件设施上的表征显著。而今,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持续增长,上述差距在逐渐的缩小,越来越多的实例让我们感觉到:人的质量的差距是我们和发达国家的主要差距。作为大学生这个最具活力的群体,整体素质的提高无疑会为我国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以及社会文明建设提供持久强大的动力。
作为大学生整体素质构成的消费观只是其中的一项指标,但却能在一定层面体现这个群体的社会性格。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关注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生存能力培养,全社会共同努力打造一个积极向上、思考向前的大学环境,为即将步入社会的我们插上稳健、硬朗、执着的双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公共卫生值日心得体会精选(大全12篇)
- 2023年5s仓库员工心得体会范文(通用13篇)
- 2023年5s仓库员工心得体会(通用11篇)
- 最新大一听党课心得体会及感悟(通用10篇)
- 2023年实验心得体会哔哩哔哩及收获(汇总18篇)
- 标准化工地建设心得体会及收获(大全9篇)
- 最新奉献章争章心得体会50(实用10篇)
- 学生拍微电影的心得体会和感想(通用11篇)
- 2023年学生拍微电影的心得体会报告(模板11篇)
- 最新公共卫生值日心得体会如何写(实用10篇)
- 探索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重要性(汇总14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体会与收获大全(20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实用指南(热门18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模板(优秀12篇)
- 个人简历电子版免费模板推荐(通用20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制作教程(模板17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通用23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重要性范文(19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核心要点(专业16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申请流程(热门18篇)
- 法制教育讲座心得体会大全(17篇)
- 教育工作者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模板18篇)
- 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案例(专业13篇)
- 教师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精选18篇)
- 单位趣味运动会总结(模板21篇)
- 礼品店创业计划书的重要性(实用16篇)
- 消防队月度工作总结报告(热门18篇)
- 工艺技术员工作总结(专业18篇)
- 大学学生会秘书处工作总结(模板22篇)
- 医院科秘书工作总结(专业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