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留守儿童心灵夜读心得体会和感想 留守儿童读书心得体会(七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7 14:33:06 页码:7
留守儿童心灵夜读心得体会和感想 留守儿童读书心得体会(七篇)
2023-01-07 14:33:06    小编:ZTFB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最新留守儿童心灵夜读心得体会和感想一

在采访黄、李两位老师的时候,记者了解到,留守儿童在初中生的比例占到了50%,而高中生的比例只有近30%。从数据中不难看出,有将近20%的留守儿童在初中毕业后选择了放弃继续接受教育,这些孩子有些跟着父母到了大城市打工,有些选择了上职业高中,谋求一门专业技能以更快的挣钱,贴补家用。17岁,高二,小赖:“我们班高一的时候有五十多个人,现在只剩下四十个左右了。”据了解,这些辍学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留守儿童,“他们不想读书就跟爸爸妈妈说,但是隔得那么远的劝解总是有限的。最后也只能随他们了。甚至有些家长本身就心存不重视教育的念头,认为不读书照样可以挣大钱。所以就这样了。”

平江三中初中部班主任黄礼才老师,从教多年,对留守儿童的问题关注的也比较多。据黄老师介绍,班上的留守儿童大体分为两种:一类学生学习名列前茅,有志向、懂事;另一类则思想叛逆,学习成绩不好,在同学中却很有威信。对于那些学习名列前茅的学生,黄老师表示“很让人省心,不用多操心他们自己就能把学习生活安排的很好”,所以更多的心思就放在了“问题学生”的身上。“这些孩子因为父母早早外出打工,有很多事情都需要自己料理,因此在心理上都比同龄孩子成熟些。也比较有主见。所以‘漫不经心’的教育对这些孩子来说是最有效的。”

“其实他们的内心是很孤独的,”黄老师补充道:“因为从小和父母缺少沟通,他们非常渴望与他人交流,也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有时会为了引起他人的注意做些出格的事情,但孩子们的心地都不坏,重要的是我们要怎么引导他们走上正轨。”

“相较而言,高中生会比较单纯、比较专一。因为能留下来读书的留守儿童是经过了家庭和自身的考验的,在一定程度上他们会比较封闭,这就需要我们从心灵、从思想的层面上去引导他们教育他们。”李模芝老师作为高中班主任,聊起留守儿童教育方面的问题有着自己的见解。据李老师介绍,平江三中已经意识到了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上的不足,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以及制定了相关制度以帮助他们。在学生刚进校的时候,学校就会安排留守学生们接受入学教育,其中内容包括对未来的规划、入校心理指导以及对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培养等。李老师记得,在入学教育结束后,班上有一名学生写了一篇感想:“在上高中以前,我根本没有想过上学的意义是什么,也根本没想过要好好学习。而上了高中之后,我突然明白,人不仅仅要为自己活着,更要承担起一份责任和使命,就是回报社会,回报父母。”这位学生的父母都在广州打工,在他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已经离开了家,供他上学、读书。

在李老师看来高中大部分的留守学生都很懂事。方欣,学习成绩一直在班里前几名。虽然父母都在外打工,但会经常与家里和老师保持联系,老师有什么情况也能够立即向父母反应。“这个孩子思想很成熟,做事也很有目的性,很争气。”李老师说:“她还在自己的周记里这样写道:‘父母会经常打电话回来,每次都对我嘘寒问暖,但从来不提在那边的工作如何。我想,他们是不想让我们担心。父母这么辛苦,我也一定要好好学习,报答他们。’”但是还有一部分留守的青少年想法也比较大胆,也经常做一些出格的事情,对学习也提不起兴趣,甚至还有厌学、退学的情况。“其实他们只是希望有人能够注意他们,如果不能如愿,或许就会产生厌学情绪。所以我们要倾注更多的爱给他们,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更多可以自主发挥的空间。”

“你是在读书吗?”

“嗯。”

“读几年级?”

“马上就高中了,去岳阳读。”

“那你弟弟呢?”

“他也在读书,但是开学之后就会跟爸爸妈妈去深圳了。”

“你呢?你怎么不去?”

“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好。弟弟还小,让他接受更好的教育,对他将来的发展更好。”

……

这是记者和小敏的对话。这个腼腆的女孩从小就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父母常年在深圳打工,一年最多回来一次,一双儿女就交付给了孩子的祖辈。我们慢慢地聊着,小敏也没有了刚开始的拘谨,但是对话越深入,我们的心情越沉重,因为我们正在感受到一份不属于这个年纪的成熟懂事。农村的留守儿童中,很多都是姐姐被留在家里,弟弟跟着父母,女孩子不羡慕是不可能的,但是那又如何,只能尽可能的去理解父母,快快的懂事。然而这种在历练中过早出现的“懂事”却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毕竟“揠苗助长”最后得到的只剩满田的枯萎。亲情关系对孩子的行为习惯、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有直接而重要的影响。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和关怀,往往会感孤独;长期与父母分离,他们的性格亦会变得内向敏感。

“我爱奶奶”——这是小勇写在家里门板上的一句话。10岁的小勇四个月大时就一直跟着奶奶生活。我们进门时看到门上这四个幼圆的大字,便有了疑惑:“这是谁写的啊?”, “是我。”小勇看着我们一群人,有点怯怯的。当被问及是否会在门上写“我爱爸爸妈妈”时,他却低着头小声说:“不会!不想写。”小勇奶奶对孙子的学习流露出了丝丝无奈:“我知道自己的知识少,所以对小勇学习方面的帮助很少,有时候他问我一些问题,我也不知道怎么说,不过这我也没办法啊!”致富村小妹的爷爷也有跟小勇奶奶一样的无奈。“他们兄妹两个成绩不好。但是我也没办法,我自己就不识字,又怎么教他们呢?这都是因为他们爸爸妈妈不在家啊。”

与父母长期分开,导致孩子与父母感情疏离,而隔代教育,在对孩子的早期教育方面往往又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的确,留守儿童的是个大问题,对政府而言也是个包袱。但是我们不会抛弃他们,我们正在行动。”这是长寿镇副镇长朱劲松代表长寿镇政府作出的承诺。“学校的温馨赏识教育”“建立健全留守学生档案”“积极发挥团组织作用”“办好家长学校”……朱镇长给我们翻看着手中厚厚的一沓资料,我们能看到:为了留守儿童的教育,长寿镇政府正在行动。

留守儿童由祖辈或者亲戚照管,总会有不周到的地方。有时候放假的时间他们知道的不确切,这就给了孩子们一个自由行动的时间,他们进出网吧、游戏厅、娱乐场所,没了束缚、多了诱惑,心的沉沦有时候难以避免。“为了肃清周边环境,由教育部门牵头,加上公安局、卫生等相关部门,隔段时间会对周围的娱乐场所进行检查。”朱镇长满脸严肃:“孩子们的教育是大事情,我们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留守儿童,这是一个广泛的社会问题,留守儿童的教育,也足以影响中国未来的发展。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不仅是家庭、学校、政府,更是全社会的责任,也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去解决的长期问题。因此,我们这群未来媒体人向世界发出疾呼,希望孩子的父母,留守孩子的临时监护人,社会各界的有志之士都来关注、关心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的群体,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让他们健康的成长起来,撑起这个世界的未来。

最新留守儿童心灵夜读心得体会和感想二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x大精神,落实"三关"工程的实施意见,切实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做好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结合我校的实际,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认真贯彻党的xx大精神和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围绕让农村劳务输出人员家庭的儿童得到更多关爱、得到更多扶持、得到更多锻炼,探索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及管理机制,努力营造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全面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和谐家庭、建设新农村服务。

二、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领导,学校成立"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肖金武

副组长:王凯平、王伟

成员:张文舫、姜华山、刘乾、朱圣昱

三、对留守儿童实行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学校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2、生活上优先照顾

。学校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食堂要注意营养搭配均衡,有益身体发育。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要指导留守儿童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活动上优先安排。学校要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要通过图书阅览等形式,丰富留守儿童的文化生活,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四、活动内容及安排:

1、3月份,启动关爱留守儿童主题教育活动,学校少先队大队部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学校开通一部亲情电话,设立专线,将电话号码公开(2742376),为留守儿童在课间、休息时、双休日或节假日与家长联系、沟通提供方便,增进学生与家长的感情。

结合校教务处开展的"教学管理月"辅导学生活动,在师生之间开展"手拉手、同成长"为主要形式的结对互助活动(同伴结对、师生结对)。并结合学校开展的学雷锋活动,引导留守儿童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2、4月份,各班教师每周与3-5名留守儿童谈一次心,了解他们近期的学习、生活、情绪、交友、身体等方面的情况,交流感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

3、5月份,打开留守儿童心灵之窗,为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学校开设心理咨询,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心里话。

4、6月份,教师组织班级学生和留守儿童一起参加校艺术节展演活动,并优先让留守儿童参加书法,手抄报等到系列比赛活动,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关心和温暖。

5、教师在班上要大力开展赠一张生日贺卡、写一篇生日感言、送一句生日祝福,逢假日还可以举行生日party、卡拉ok、讲故事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简便易行、温馨祥和的活动,让每位留守学生过一个快乐的生日。

五、活动要求

1、全校广大教职工要充分认识这项活动的重要性、紧迫性和现实意义,要从办人民满意教育、提高全民素质、构建和谐社会、服务新农村建设,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和高度出发,扎实抓好关爱留守学生工作。

2、各年级各班要结合本方案制定相应的活动计划,确保活动有序进行。

3、广大教职工要积极配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确保活动收到实效,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让我校所有留守学生都得到温馨的关爱,和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

4、不断总结经验,突出特色,大力宣传,扩大活动的社会影响,让更多的社会有识之士关爱留守学生。

最新留守儿童心灵夜读心得体会和感想三

当前,农村越来越多的家庭夫妻双双远家离乡,陆续走上了外出打工、经商的行列,有些儿童的家长不可避免地尽不了家长监护的责任,而他们的孩子只能留守在家庭,由家中的老人或亲戚代养,这部分远离了父母亲有效监护的留守儿童便成了农村特殊群体。这一特殊群体的成长、教育已成为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如果没有一个健康和谐的优良环境,势必影响他们的每一步成长,只有创造优良的环境,才会让他们在健康和谐的环境中茁壮成长。为此,特制定本期计划。

一、 指导思想

以共创美好未来为落脚点,奉献一片爱心,让留守儿童在健康和谐的环境中茁壮成长。根据上级有关大力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文件精神,结合我校留守儿童成长状况及实际需求,更好地发挥学校实践育人的功能,深入推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二、工作目标

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完善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广大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使留守儿童建档率达100%;

2、留守儿童巩固率达100%;

3、关爱留守儿童,在班级实行帮扶活动。

三、主要措施

㈠健全机制,发挥班级主阵地的作用

制订具体工作计划,实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计划,加强领导,总结经验,树立典型,推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使班级真正成为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主渠道。

1、成立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分工。成立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组长:戴厚嘏、王善魁

组 员:孙芮红、杨霞、吴东、陈敏、魏龙恩、刘克田、张亚楠、卞士林。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其基本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地址,学校安排负责学籍档案管理的人员对留守儿童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有关内容。加强班级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学校设立留守儿童亲情电话,电话号码:

3、真情关爱,“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班级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

(2)生活上优先照顾。教师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食堂要注意营养搭配均衡,有益身体发育。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要指导寄宿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活动上优先安排。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4、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

在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配对帮扶教师要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凡寄宿在校的留守儿童,教师要不时与留守儿童互相交流、沟通,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生活情况;非寄宿的儿童,教师要定期走访与其他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儿童的情况,帮助做好儿童的思想工作。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5、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的谈心制度

学校要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要求班主任每月与“留守儿童”谈心一次,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涉嫌违法的“留守儿童”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开展人文关爱活动。让留守学生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通过定期举行主题班会、团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6、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学校要着重开设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明确职责,努力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1、加强寄宿班级的建设与管理

通过广泛宣传,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尽最大努力,动员留守儿童寄宿,抓好寄宿生的晚辅导、住宿、就餐等日常工作,让寄宿生能够安心、舒心,让家长放心。让农村留守儿童得到应有的教育、管理、照顾与关爱。同时,结合农村留守儿童日益增多的现状,转变办学理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加强对贫困留守儿童的资助工作

班级要对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特别的照顾,以确保他们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3、建立留守儿童之家,为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活动场所。成立各类兴趣小组,活跃和丰富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

四、附行事历

最新留守儿童心灵夜读心得体会和感想四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城镇化进程推进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加快转移过程中出现的社会现象。**县作为劳务输出大县,留守儿童问题较为突出,目前0—17岁少年儿童15、73万人,占总人口数的17、69%。其中留守儿童4、45万人,占全县少年儿童总数的28、29%。其中留守女童2、16万人,占留守儿童总数48、51%;留守男童2、29万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51、49%。留守儿童中,由祖辈抚养照顾2、67万人,占60、08%;由父母一方抚养照顾1、47万人,占33、06%;寄养在亲戚或朋友家0、3万人,占6、85%。

20xx年2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为贯彻文件精神,**省印发专门工作方案,在全省部署了农村留守儿童摸底排查工作。本文结合全县留守儿童摸底结果和走访调查,揭示了留守儿童的现状及存在主要问题;分析了问题产生的经济社会原因。结合国家政策导向,进一步提出了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措施建议。为全面掌握我县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现对相关村镇、学校200名儿童进行了走访和问卷调查,有关调查情况具体如下:

按照相关文件规定,本调查报告中的农村留守儿童界定为:因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无法与父母正常共同生活的不满16周岁农村户籍未成年人。

留守流动儿童的父亲在外省务工的占22、6%,母亲在外省务工的占22、5%,而父母双亲都在外务工的54、9%。留守流动儿童父母亲的文化水平、技术水平普遍不高,具有初中、中专(含高中)和大专以上三类文化程度的分别占65、6%、20、5%、2、9%,从外出务工人员的就业岗位情况来看,从事技术工的占19、9%,从事中、高层管理工作的只占1、8%,而从事体力劳动的占78、3%,他们因缺少知识和技术,往往只能在建筑、运输等部门干体力活。

1、 留守儿童的生活质量相对较低。调查走访发现,一方面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状况较差。6、5%的留守儿童连一日三餐的基本生活条件得不到保障,52、1%的留守儿童月生活费不足300元。7、8%的留守儿童生病时没人照顾。另一方面,外出务工家长的探访频率的严重偏低。59、4%的家长一年仅回家探访一次,12、8%的家长回家探访频率超过一年。此外,留守儿童长期无法与法定监护人共同生活。59、1%的留守儿童与祖辈亲人共同生活,13、9%的留守儿童在学校寄宿,11、3%的留守儿童与哥姐一起生活或寄居亲戚朋友家中。

2、留守儿童的意外伤害比例更高。在笔者调查走访的对象中,过去两年内有51%的留守儿童遭遇过意外伤害,比非留守儿童高7个百分点,遭遇割伤、烧伤烫伤、被猫狗抓伤咬伤、坠落摔伤和蛇虫咬伤、车祸、溺水、触电、中毒、火灾、自然灾害等各种意外伤害的留守儿童比例都高于非留守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源于留守儿童安全防范意识和知识的缺乏,但更多的是父母及监护人履责不到位。一些农村大龄留守儿童离开了学校,脱离了正规组织的管理,处于无人监管、自行其事的状态,容易侵害他人或受到侵害。

3、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相对较差,学习兴趣相对不足。留守儿童学习成绩较差,有20、4%的留守儿童自评学习成绩偏下,82、1%的人有过成绩下降的情形。留守儿童学习不良行为较多:没完成作业(49、4%)、上学迟到(39、6%)、逃学(5、5%)的比例分别比非留守儿童高8、6、4和1、3个百分点;不想学习(39、1%)和对学习不感兴趣(43、8%)的比非留守儿童高5、6和3、2个百分点。

然而,有八成多留守儿童认为学习重要,其学习态度与状态的差异,一方面缘于普通农村学校培养目标单一与留守儿童教育需求多元化的矛盾,学习知识一旦脱离自身的发展基础和需求,学习兴趣自然就会大打折扣;另一方面与留守儿童自身的情况有关,因为缺少有效监督和应有的学习辅导,自我约束和管理能力较差,问题积累多了,势必影响学习的自信心。有62%的留守儿童表示在学习上遇到问题没人帮助,比非留守儿童高出7个百分点。

4、留守儿童社会支持较弱,心理健康问题相对更突出。留守儿童的家庭支持弱化,“你最信任的人是谁”“你和谁最亲近”“你的心里话主要跟谁说”“遇到困难你会向谁求助”“谁经常鼓励你表扬你”5种情况的平均百分比,非留守儿童排前三位的依次是母亲、父亲和同学朋友,留守儿童则是母亲、同学朋友和父亲。母亲仍是留守儿童最重要的社会支持,但可以看到,留守儿童来自父母的支持较弱,而朋辈性倾向明显,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值得警惕。30、5%的留守儿童认为校园里或周边有不良帮派团伙,25、7%认为有同学加入不良帮派团伙,分别比非留守儿童高4、3和1、4个百分。老师对留守儿童的支持更多地体现在学习辅导上,情感支持相对欠缺。此外,还有17、6%的留守儿童表示社会支持主要来源是自己,这表明他们感知不到社会支持。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经济社会原因。

1、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动与城乡壁垒存在矛盾是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社会体系根源。**县是人口大县和劳务输出大县,近年来,全县流动人口的数量不断扩大,家庭化流动的趋势日益明显。但城乡二元结构使进城打工的农民工无法长期将子女带在身边给予照顾。原因在于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与这种户籍制度相伴而生的子女免费或低收费入学、必须在原籍所在地中考、高考等制度形成的壁垒。农民工无法承担子女入学的高昂费用问题、在简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入学无法解决升学考试问题、各地教材的选用不同使得这些群体的子女在转学后面临两地教育内容不能衔接的困境等问题,直接推动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产生。

2、父母在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是离手儿童问题产生的家庭背景根源。为了改善家庭生活,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到城市里务工谋生。他们希望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也希望给下一代成长提供更充裕的经济支持。但在外出务工与子女就学、教育之间产生冲突时,他们往往选择前者。据一份调查数据显示:劳动力不外出的原因中“怕影响子女上学”仅占第一、第二选择的6、7%。这其中,既有生活压力的原因、也有教育意识的原因。但不同原因导致的结果却是相同的,即:使儿童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长,在流动——留守——流动的变动中长大。

3、家长的教育能力与孩子教育需求之间形成落差是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现实条件根源。外出务工的家长整日忙于打工,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困惑、需求、交往、兴趣的关注就更少了,在家里的父亲或母亲忙于操持家务,对孩子的教育关注仅限于让孩子完成作业,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的中小学生,对学习、生活、自身的变化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但家庭不能充分给予他们以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识上的解答。

4、课程设置与儿童身心发展不相适应是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教育体系根源。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与问题,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需要通过教师、通过集体的温暖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但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这些教育内容不但对留守儿童是必要的,对生活在社会飞速变化,媒体迅猛发展这一时代的所有儿童都是必要的。

5、关爱服务体系不够完善是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制度体系根源。家庭监护主体责任未能确立,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未能强制依法履行到位;基层政府和组织的统筹协调、督导监督、宣传引导、摸底排查、帮扶联系等工作职责未能有效落实到位;教育部门和学校关爱保护力度不够,相关义务教育和教育资助政策落实不到位,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不深入,安全防范和动态管理机制不完善;此外,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关工委等群团组织的行业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工作的全面性还有待加强。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重点在于实施源头治理,关键在于构建长效关爱机制。

(一)加强农村儿童留守现象源头治理。推进农民工市民化,为其监护照料未成年子女创造更好条件,在落户准入、住房保障、医疗保障、子女就学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和便利措施。可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制定和落实财政、金融等优惠扶持政策,落实定向减税和普遍性降费政策,为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提供便利条件。加大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政策宣传力度,加强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创业技能培训,推荐用工岗位信息或创业项目信息。

(二)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责任体系。一是强化家庭监护主体责任。父母应依法履行对未成年子女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对监护、教育职责不到位,造成重大伤害的,要依法追究监护主体责任。二是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将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列入政府重要工作内容,建立和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形成齐抓共管、各司其职的工作格局。特别是教育主管部门应落实免费义务教育和教育资助政策,确保农村留守儿童不因贫困而失学;支持和指导中小学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心理、人格积极健康发展,及早发现并纠正心理问题和不良行为。三是发挥群团组织优势。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关工委等群团组织可以发挥自身优势,依托现有服务阵地,积极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假期日间照料、课后辅导、心理疏导等关爱服务。四是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加快孵化培育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机构、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志愿服务组织。

(三)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机制。一是建立强制报告和应急处置机制。对发现的农村留守儿童脱离监护单独居住或失踪、监护人丧失监护能力或不履行监护责任、疑似遭受家庭暴力、疑似遭受意外伤害或不法侵害等情况,应实施行强制报告制度,未能履行报告职责的应严肃追责。二是建立评估帮扶机制。相关部门要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处境、监护情况、身心健康状况等进行科学调查评估,有针对性地安排监护指导、医疗救治、心理疏导、行为矫治、法律服务、法律援助等专业服务。对于监护人经济困难且符合有关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政策的,应将其纳入保障范围。三是建立信息共享管理机制。发挥电子信息管理功能,健全信息报送机制,尽快建成运行农村留守儿童信息数据库。整合现有民政部门救助管理信息系统、教育部门中小学生学籍管理系统、卫生计生部门妇幼卫生信息系统、公安部门人口基础信息系统,完善农村留守儿童信息管理功能,实现数据信息互通互联,做到精准定位、动态管理。

最新留守儿童心灵夜读心得体会和感想五

为了更多的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道德素质等方面,加强与留守儿童的就留,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全面发展以及增加我们的责任心,锻炼我们的能力。

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背井离乡,他们或是被交付给爷爷奶奶抚养,或是跟从父母到处流浪。从此,他们的生活比其他普通孩子少了许多,也多了许多。 现在社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外出务工人员越来越多,这导致了留守儿童数量的增加。这些儿童由于家长长期在外务工或忙于工作,他们大都由祖辈或亲戚照顾,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较少。面临着安全失保、学业失教、生活失助、亲情缺失等问题,直接影响了他们的生存、保护与发展。留守儿童由于长期被托养或寄养,缺少父母之爱容易导致他们的心理缺陷,老人溺爱或亲友疏于管教又使他们缺少正确的价值引导。他们以后的发展真的很令人担忧。于是,我便开始了自己的头脑风暴,想该怎么办,在哪里进行,如何进行,当然也从网上面借鉴了一些经验。于是在准备差不多时,属于我的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实践之旅也要开始了!我从弟弟那得知杨兴宇是留守儿童。他和他奶奶在家,父母在外务工。

第二天早上,我就去了杨兴宇的家里。他奶奶已经上山干活了,临走时千叮咛万嘱咐才放心地出去了。于是,我就和他在家一边看电视一边聊天。我主动和他说话,他好像没听到似的,脸上一片茫然,眼睛盯着电视。万事难开头,我下定决心,只要我能做到的,我一定要让他活泼开朗起来,要让他的小脸上洋溢着小孩子应该拥有的可爱笑脸。慢慢的我就和他聊起来了,我问他的年龄,他在哪里上学,以及关于他父母的一些问题,他的回答很是被动,让我不禁想到他平时肯定很少与别人沟通吧。后来我问他想不想他爸爸妈妈时,他的声音哽咽了,只看他呆呆地望着电视。他一定很想念他的父母吧!唉!没有父母陪伴在身边的孩子,他心里一定很难过吧!我又问了好多关于他学习上的一些琐碎小事,并且和他说了一些我的成长的故事,告诉他要坚强,没有父母陪在身边的我们要更坚强。看着他那带着迷茫的眼神,我很欣慰,因为我在他的眼神里看到了真诚和 对幸福的渴望。我还告诉他,父母在外打工,是为了让你更好的生活、学习、要学会理解父母,对父母感恩,如果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他们是这个世界上对我们最好的人,虽然他们现在不在你身边,但是他们的心一直陪着你,所以你要坚强勇敢点,让你的父母以你为荣!我希望他可以记得我说的话,然后我给他讲了几道题。过了一会儿,他奶奶回来了,奶奶大概60多岁了,头上白丝胜过青丝,脸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看着他我有种很心酸的感觉。又说了一会儿的话,我就准备回家了。临走时,他很不舍。他奶奶说我的到来让他快乐了不少,希望我能经常去他家,和他聊聊天。我向他保证以后有时间就会来看他。

1、留守儿童的总体现状

(1)当代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外出务工人员越来越多,这导致了留守儿童的数量大量增加;

(2)绝大多数留守儿童是单亲监护或是隔代监护;

(3)留守儿童行为习惯欠佳。

2、留守儿童面临的社会问题

(1)监护不力,九年义务教育难以保证

①80%以上的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监护。年事已高,文化素质较低的祖辈监护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

②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的局限与制约,针对留守儿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关爱力不从心,学校与家庭之间缺乏沟通。

③家庭和学校监护不力,导致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等现象。

(2)缺乏抚慰身心健康令人担忧

留守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有些人甚至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具体表现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还有的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常常将无端小事升级为打架斗殴。

3、疏于照顾,人生安全不容忽视

监护责任不落实,监护人缺乏防范意识,儿童防护能力弱,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受到意外伤害,甚至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

农村孩子是未来社会主义心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其中留守儿童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关注留守儿童就是关注农村的未来,解决好留守儿童的问题,为他们创造良好教育和健康成长的环境和空间,有利于促进学习教育和农村社会的良性发展。为了保证疏于留守儿童学生的健康成长,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加大支持力度,优化留守儿童学习成长环境,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农村基础建设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结合的留守儿童监护体系。

2、加大对社会主义心农村建设的力度,尽量从各种渠道对农村贫困家庭的经济上给予支持帮助,使一些家长多有些实践来照顾自己的子女。

3、学校加强教育管理,努力提升教学质量。学校各科老师、主要行政人员和班主任对留守儿童进行谈心、疏导教育、进行家访等达到减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目的。

4、大力开展校园活动,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

5、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要增强责任感,在孩子上小学和初中阶段,家长尽量不外出,或是留一方在家照看孩子,给予孩子亲情关怀。

这次的社会实践虽然只有我一个人,但是对我的触动很深,从一开始准备调查留守儿童情况后,到准备进行后,再到现在整理资料和分析实践的成果,感觉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少的收获。其实感觉自己算不上真正的社会实践分析调查,只是自己一个人的一次和留守儿童的相处而已,毕竟我一个人的力量真的太薄弱······但是有一点让人很欣慰,从互联网、报刊、电视等媒体上,我们看到了整个社会、整个中国,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正投入越来越多的精力!我知道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间,还有很多社会人士及大学生正在为这些留守儿童的幸福努力着。想到这里我就很开心,心里满怀希望。

留守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的希望,关注留守儿童不只是小事、家事,更是国家大事,是关系民族未来发展的大事,需要全社会广泛关注。为了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弥补情感缺失,家庭教育缺位,为了这些处在人生关键时期的孩子们能够健康成长,社会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爱心支教活动。希望用我们的努力让留守儿童不再是个问题,相信在我们大家的不断努力下,那一天会很快到来!

最新留守儿童心灵夜读心得体会和感想六

随着城市化发展的深入,“打工潮”愈演愈烈,一批批的青壮年劳动力流入城市,农村里剩下的是他们的父母,还有那些被称为“留守儿童”的孩子们。一双双因为劳作而黑乌乌的小手,那望向陌生事物时闪烁着好奇之光的眼睛,因为羞涩腼腆而轻咬的嘴……这是我们所见到的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常年不在家,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他们教育层面上的缺失,这使得留守儿童相较于一般孩子而言更显得羞怯胆小、成绩不佳、细腻脆弱。为了更深入的去了解这样一个群体,我们在岳阳市平江县长寿镇下属村落走访了三天,采访了长寿镇主管教育的副局长朱劲松、平江三中的两位班主任老师黄礼才和李模芝,还有若干位留守儿童的监督人和一些留守的孩子。

在采访黄、李两位老师的时候,记者了解到,留守儿童在初中生的比例占到了50%,而高中生的比例只有近30%。从数据中不难看出,有将近20%的留守儿童在初中毕业后选择了放弃继续接受教育,这些孩子有些跟着父母到了大城市打工,有些选择了上职业高中,谋求一门专业技能以更快的挣钱,贴补家用。17岁,高二,小赖:“我们班高一的时候有五十多个人,现在只剩下四十个左右了。”据了解,这些辍学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留守儿童,“他们不想读书就跟爸爸妈妈说,但是隔得那么远的劝解总是有限的。最后也只能随他们了。甚至有些家长本身就心存不重视教育的念头,认为不读书照样可以挣大钱。所以就这样了。”

平江三中初中部班主任黄礼才老师,从教多年,对留守儿童的问题关注的也比较多。据黄老师介绍,班上的留守儿童大体分为两种:一类学生学习名列前茅,有志向、懂事;另一类则思想叛逆,学习成绩不好,在同学中却很有威信。对于那些学习名列前茅的学生,黄老师表示“很让人省心,不用多操心他们自己就能把学习生活安排的很好”,所以更多的心思就放在了“问题学生”的身上。“这些孩子因为父母早早外出打工,有很多事情都需要自己料理,因此在心理上都比同龄孩子成熟些。也比较有主见。所以‘漫不经心’的教育对这些孩子来说是最有效的。”

“其实他们的内心是很孤独的,”黄老师补充道:“因为从小和父母缺少沟通,他们非常渴望与他人交流,也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有时会为了引起他人的注意做些出格的事情,但孩子们的心地都不坏,重要的是我们要怎么引导他们走上正轨。”

“相较而言,高中生会比较单纯、比较专一。因为能留下来读书的留守儿童是经过了家庭和自身的考验的,在一定程度上他们会比较封闭,这就需要我们从心灵、从思想的层面上去引导他们教育他们。”李模芝老师作为高中班主任,聊起留守儿童教育方面的问题有着自己的见解。据李老师介绍,平江三中已经意识到了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上的不足,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以及制定了相关制度以帮助他们。在学生刚进校的时候,学校就会安排留守学生们接受入学教育,其中内容包括对未来的规划、入校心理指导以及对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培养等。李老师记得,在入学教育结束后,班上有一名学生写了一篇感想:“在上高中以前,我根本没有想过上学的意义是什么,也根本没想过要好好学习。而上了高中之后,我突然明白,人不仅仅要为自己活着,更要承担起一份责任和使命,就是回报社会,回报父母。”这位学生的父母都在广州打工,在他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已经离开了家,供他上学、读书。

在李老师看来高中大部分的留守学生都很懂事。方欣,学习成绩一直在班里前几名。虽然父母都在外打工,但会经常与家里和老师保持联系,老师有什么情况也能够立即向父母反应。“这个孩子思想很成熟,做事也很有目的性,很争气。”李老师说:“她还在自己的周记里这样写道:‘父母会经常打电话回来,每次都对我嘘寒问暖,但从来不提在那边的工作如何。我想,他们是不想让我们担心。父母这么辛苦,我也一定要好好学习,报答他们。’”但是还有一部分留守的青少年想法也比较大胆,也经常做一些出格的事情,对学习也提不起兴趣,甚至还有厌学、退学的情况。“其实他们只是希望有人能够注意他们,如果不能如愿,或许就会产生厌学情绪。所以我们要倾注更多的爱给他们,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更多可以自主发挥的空间。”

“你是在读书吗?”

“嗯。”

“读几年级?”

“马上就高中了,去岳阳读。”

“那你弟弟呢?”

“他也在读书,但是开学之后就会跟爸爸妈妈去深圳了。”

“你呢?你怎么不去?”

“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好。弟弟还小,让他接受更好的教育,对他将来的发展更好。”

……

这是记者和小敏的对话。这个腼腆的女孩从小就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父母常年在深圳打工,一年最多回来一次,一双儿女就交付给了孩子的祖辈。我们慢慢地聊着,小敏也没有了刚开始的拘谨,但是对话越深入,我们的心情越沉重,因为我们正在感受到一份不属于这个年纪的成熟懂事。农村的留守儿童中,很多都是姐姐被留在家里,弟弟跟着父母,女孩子不羡慕是不可能的,但是那又如何,只能尽可能的去理解父母,快快的懂事。然而这种在历练中过早出现的“懂事”却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毕竟“揠苗助长”最后得到的只剩满田的枯萎。亲情关系对孩子的行为习惯、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有直接而重要的影响。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和关怀,往往会感孤独;长期与父母分离,他们的性格亦会变得内向敏感。

“我爱奶奶”——这是小勇写在家里门板上的一句话。10岁的小勇四个月大时就一直跟着奶奶生活。我们进门时看到门上这四个幼圆的大字,便有了疑惑:“这是谁写的啊?”, “是我。”小勇看着我们一群人,有点怯怯的。当被问及是否会在门上写“我爱爸爸妈妈”时,他却低着头小声说:“不会!不想写。”小勇奶奶对孙子的学习流露出了丝丝无奈:“我知道自己的知识少,所以对小勇学习方面的帮助很少,有时候他问我一些问题,我也不知道怎么说,不过这我也没办法啊!”致富村小妹的爷爷也有跟小勇奶奶一样的无奈。“他们兄妹两个成绩不好。但是我也没办法,我自己就不识字,又怎么教他们呢?这都是因为他们爸爸妈妈不在家啊。”

与父母长期分开,导致孩子与父母感情疏离,而隔代教育,在对孩子的早期教育方面往往又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的确,留守儿童的是个大问题,对政府而言也是个包袱。但是我们不会抛弃他们,我们正在行动。”这是长寿镇副镇长朱劲松代表长寿镇政府作出的承诺。“学校的温馨赏识教育”“建立健全留守学生档案”“积极发挥团组织作用”“办好家长学校”……朱镇长给我们翻看着手中厚厚的一沓资料,我们能看到:为了留守儿童的教育,长寿镇政府正在行动。

留守儿童由祖辈或者亲戚照管,总会有不周到的地方。有时候放假的时间他们知道的不确切,这就给了孩子们一个自由行动的时间,他们进出网吧、游戏厅、娱乐场所,没了束缚、多了诱惑,心的沉沦有时候难以避免。“为了肃清周边环境,由教育部门牵头,加上公安局、卫生等相关部门,隔段时间会对周围的娱乐场所进行检查。”朱镇长满脸严肃:“孩子们的教育是大事情,我们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留守儿童,这是一个广泛的社会问题,留守儿童的教育,也足以影响中国未来的发展。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不仅是家庭、学校、政府,更是全社会的责任,也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去解决的长期问题。因此,我们这群未来媒体人向世界发出疾呼,希望孩子的父母,留守孩子的临时监护人,社会各界的有志之士都来关注、关心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的群体,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让他们健康的成长起来,撑起这个世界的未来。

最新留守儿童心灵夜读心得体会和感想七

随着城市化发展的深入,“打工潮”愈演愈烈,一批批的青壮年劳动力流入城市,农村里剩下的是他们的父母,还有那些被称为“留守儿童”的孩子们。一双双因为劳作而黑乌乌的小手,那望向陌生事物时闪烁着好奇之光的眼睛,因为羞涩腼腆而轻咬的嘴……这是我们所见到的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常年不在家,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他们教育层面上的缺失,这使得留守儿童相较于一般孩子而言更显得羞怯胆小、成绩不佳、细腻脆弱。为了更深入的去了解这样一个群体,我们在岳阳市平江县长寿镇下属村落走访了三天,采访了长寿镇主管教育的副局长朱劲松、平江三中的两位班主任老师黄礼才和李模芝,还有若干位留守儿童的监督人和一些留守的孩子。

在采访黄、李两位老师的时候,记者了解到,留守儿童在初中生的比例占到了50%,而高中生的比例只有近30%。从数据中不难看出,有将近20%的留守儿童在初中毕业后选择了放弃继续接受教育,这些孩子有些跟着父母到了大城市打工,有些选择了上职业高中,谋求一门专业技能以更快的挣钱,贴补家用。17岁,高二,小赖:“我们班高一的时候有五十多个人,现在只剩下四十个左右了。”据了解,这些辍学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留守儿童,“他们不想读书就跟爸爸妈妈说,但是隔得那么远的劝解总是有限的。最后也只能随他们了。甚至有些家长本身就心存不重视教育的念头,认为不读书照样可以挣大钱。所以就这样了。”

平江三中初中部班主任黄礼才老师,从教多年,对留守儿童的问题关注的也比较多。据黄老师介绍,班上的留守儿童大体分为两种:一类学生学习名列前茅,有志向、懂事;另一类则思想叛逆,学习成绩不好,在同学中却很有威信。对于那些学习名列前茅的学生,黄老师表示“很让人省心,不用多操心他们自己就能把学习生活安排的很好”,所以更多的心思就放在了“问题学生”的身上。“这些孩子因为父母早早外出打工,有很多事情都需要自己料理,因此在心理上都比同龄孩子成熟些。也比较有主见。所以‘漫不经心’的教育对这些孩子来说是最有效的。”

“其实他们的内心是很孤独的,”黄老师补充道:“因为从小和父母缺少沟通,他们非常渴望与他人交流,也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有时会为了引起他人的注意做些出格的事情,但孩子们的心地都不坏,重要的是我们要怎么引导他们走上正轨。”

“相较而言,高中生会比较单纯、比较专一。因为能留下来读书的留守儿童是经过了家庭和自身的考验的,在一定程度上他们会比较封闭,这就需要我们从心灵、从思想的层面上去引导他们教育他们。”李模芝老师作为高中班主任,聊起留守儿童教育方面的问题有着自己的见解。据李老师介绍,平江三中已经意识到了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上的不足,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以及制定了相关制度以帮助他们。在学生刚进校的时候,学校就会安排留守学生们接受入学教育,其中内容包括对未来的规划、入校心理指导以及对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培养等。李老师记得,在入学教育结束后,班上有一名学生写了一篇感想:“在上高中以前,我根本没有想过上学的意义是什么,也根本没想过要好好学习。而上了高中之后,我突然明白,人不仅仅要为自己活着,更要承担起一份责任和使命,就是回报社会,回报父母。”这位学生的父母都在广州打工,在他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已经离开了家,供他上学、读书。

在李老师看来高中大部分的留守学生都很懂事。方欣,学习成绩一直在班里前几名。虽然父母都在外打工,但会经常与家里和老师保持联系,老师有什么情况也能够立即向父母反应。“这个孩子思想很成熟,做事也很有目的性,很争气。”李老师说:“她还在自己的周记里这样写道:‘父母会经常打电话回来,每次都对我嘘寒问暖,但从来不提在那边的工作如何。我想,他们是不想让我们担心。父母这么辛苦,我也一定要好好学习,报答他们。’”但是还有一部分留守的青少年想法也比较大胆,也经常做一些出格的事情,对学习也提不起兴趣,甚至还有厌学、退学的情况。“其实他们只是希望有人能够注意他们,如果不能如愿,或许就会产生厌学情绪。所以我们要倾注更多的爱给他们,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更多可以自主发挥的空间。”

“你是在读书吗?”

“嗯。”

“读几年级?”

“马上就高中了,去岳阳读。”

“那你弟弟呢?”

“他也在读书,但是开学之后就会跟爸爸妈妈去深圳了。”

“你呢?你怎么不去?”

“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好。弟弟还小,让他接受更好的教育,对他将来的发展更好。”

……

这是记者和小敏的对话。这个腼腆的女孩从小就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父母常年在深圳打工,一年最多回来一次,一双儿女就交付给了孩子的祖辈。我们慢慢地聊着,小敏也没有了刚开始的拘谨,但是对话越深入,我们的心情越沉重,因为我们正在感受到一份不属于这个年纪的成熟懂事。农村的留守儿童中,很多都是姐姐被留在家里,弟弟跟着父母,女孩子不羡慕是不可能的,但是那又如何,只能尽可能的去理解父母,快快的懂事。然而这种在历练中过早出现的“懂事”却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毕竟“揠苗助长”最后得到的只剩满田的枯萎。亲情关系对孩子的行为习惯、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有直接而重要的影响。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和关怀,往往会感孤独;长期与父母分离,他们的性格亦会变得内向敏感。

“我爱奶奶”——这是小勇写在家里门板上的一句话。10岁的小勇四个月大时就一直跟着奶奶生活。我们进门时看到门上这四个幼圆的大字,便有了疑惑:“这是谁写的啊?”, “是我。”小勇看着我们一群人,有点怯怯的。当被问及是否会在门上写“我爱爸爸妈妈”时,他却低着头小声说:“不会!不想写。”小勇奶奶对孙子的学习流露出了丝丝无奈:“我知道自己的知识少,所以对小勇学习方面的帮助很少,有时候他问我一些问题,我也不知道怎么说,不过这我也没办法啊!”致富村小妹的爷爷也有跟小勇奶奶一样的无奈。“他们兄妹两个成绩不好。但是我也没办法,我自己就不识字,又怎么教他们呢?这都是因为他们爸爸妈妈不在家啊。”

与父母长期分开,导致孩子与父母感情疏离,而隔代教育,在对孩子的早期教育方面往往又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的确,留守儿童的是个大问题,对政府而言也是个包袱。但是我们不会抛弃他们,我们正在行动。”这是长寿镇副镇长朱劲松代表长寿镇政府作出的承诺。“学校的温馨赏识教育”“建立健全留守学生档案”“积极发挥团组织作用”“办好家长学校”……朱镇长给我们翻看着手中厚厚的一沓资料,我们能看到:为了留守儿童的教育,长寿镇政府正在行动。

留守儿童由祖辈或者亲戚照管,总会有不周到的地方。有时候放假的时间他们知道的不确切,这就给了孩子们一个自由行动的时间,他们进出网吧、游戏厅、娱乐场所,没了束缚、多了诱惑,心的沉沦有时候难以避免。“为了肃清周边环境,由教育部门牵头,加上公安局、卫生等相关部门,隔段时间会对周围的娱乐场所进行检查。”朱镇长满脸严肃:“孩子们的教育是大事情,我们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留守儿童,这是一个广泛的社会问题,留守儿童的教育,也足以影响中国未来的发展。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不仅是家庭、学校、政府,更是全社会的责任,也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去解决的长期问题。因此,我们这群未来媒体人向世界发出疾呼,希望孩子的父母,留守孩子的临时监护人,社会各界的有志之士都来关注、关心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的群体,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让他们健康的成长起来,撑起这个世界的未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