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青岛红景新区参观心得体会如何写 参观青岛红景新区感想(二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7 10:38:33 页码:13
青岛红景新区参观心得体会如何写 参观青岛红景新区感想(二篇)
2023-01-07 10:38:33    小编:ZTFB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对于青岛红景新区参观心得体会如何写一

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全国各地的达官贵人纷纷来到八大关购地建房外国驻青岛领事馆及侨居青岛的外国人亦在此建造别墅住宅,初步形成建筑规模。

20世纪30年代初,青岛市政府规划建设湛山特别行政区域时,八大关地区道路分为三个阶段建设,先建一条,再建六条,最后建三条。十条关路只有七条路是以关隘的命名,其他三条则是以我国古代的税关命名的。10条道路分别是韶关路、嘉峪关路、山海关路、武胜关路、函谷关路、正阳关路、临淮关路、宁武关路、紫荆关路和居庸关路,其中三条以税关命名的路是正阳关路、韶关路、临淮关路。

八大关建筑一般高度在2-3层,建筑面积多在500平方米以下。

景区里每一条道路都有一个特殊的树种为代表,春天,韶关路上碧桃花大色艳,娇艳媚人;夏天山海关路法国梧桐,枝繁叶茂,高洁美好,正阳关路,“盛夏绿遮眼,此花满堂红”,宁武关路海棠成荫,蓬勃旺盛,明艳照人;秋天,居庸关路的银杏树干通直,杏叶金黄;冬天,紫荆关路的雪松傲霜斗雪,繁茂雄伟;一年四季,临淮关路龙柏成行,其余各路则植有樱花树、杜仲树、杨树、槐树等。

八大关于__年6月荣幸的跻身首批十大“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之列。八大关又有“天然摄影棚”之称。像《到自然去》、《第二个春天》、《冒名顶替》等均在此地拍摄。

现在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是位于山海关路17号的元帅楼,是一座日本式的建筑,1940年由在青岛的日本人所建,砖混结构,两层平顶式建筑,建筑面积929.53平方米。其中一个日本式套房的墙壁上镶挂着一块樱花木。据日本人考证,该樱花木有上千年树龄,十分罕见。因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中有6位元帅曾在此居住,所以这座楼被称为“元帅楼”。

徐向前是入住该楼的第一位元帅,虽有罗荣桓、彭德怀、刘伯承、贺龙、叶剑英元帅先后住在此楼。

大家往前走,就是八大关宾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位于山海关路19号的八大关小礼堂,选用了北京人民大会堂的设计图纸,是一幢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厅堂建筑。因为一些原因,仅建成地上、地下各一层的建筑。里面设有一流的同声传译设备,可同时传译四种语言。

北京有一个钓鱼台国宾馆。八大关的贵宾楼被称为“青岛钓鱼台”。位于居庸关路19号,俗称“国宾馆”。

山海关路9号是一幢美国式建筑,该楼原为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司令柯克上将的住宅。

下面大家所看到的是八大关具有代表性的一幢典型的丹麦建筑—公主楼,位于居庸关路10号。

宋氏花园位于居庸关路14号的美国式居民建筑,曾被电视剧《宋庆龄和他的姊妹们》选作拍摄地,拍摄内容是宋氏姐妹年轻时居住美国的生活片段。

花石楼位于黄海路18号。花石楼是八大关风景区名气最大的一处别墅式建筑。他是一座欧式古堡式建筑,融合了西方多种建筑艺术风格,既有希腊式和罗马式风格,又有哥特式的特色。圆形小楼共5层。楼内用大理石砌贴,内外除用花岗岩砌筑外,还嵌砌了许多鹅卵石,因此被人们称为“花石楼”。

该楼的主人叫涞比池。日本投降后,国民党戴笠曾和白光也在此居住。

花石楼的建筑特色和优雅的环境也吸引了影视工作者的目光,他们纷纷选择花石楼作为拍摄地点。

对于青岛红景新区参观心得体会如何写二

现在我们来到的就是小青岛。小青岛位于胶州湾入海口北侧的青岛湾内,海拔仅为17.2米,面积也只有0.012平方公里。该岛小巧如螺,山岩俊秀,林木葱茏,因此得名小青岛。德国占领青岛时,将小青岛命名为“阿克那岛”,日本占领青岛时将它命名为“加腾岛”。20世纪30年代初开辟为“小青岛公园”。

大家看我们眼前的拦海大堤,是20世纪40年代日本占领青岛时修筑的,长720米,将小青岛与海岸连接。岛上最高处有一座白色灯塔,是1920xx年(光绪二十六年)德国人修造的。塔身全部由大理石构筑而成,塔高15.5米,呈八角形,塔内装有反射镜,并以牛眼形旋转式反光灯发光。1997年更换为西班牙制造的航标灯,原灯送到秦皇岛航标博物馆收藏。这座灯塔海上射程15海里,是海上过往船只进了胶州湾的重要航标。每当夜晚降临,岛上灯塔红光闪烁,勾勒出青岛一大胜景——“琴屿飘灯”。

小青岛又名“琴岛”,因为从高处俯看,形状非常像一把古琴卧在海面上。大家看眼前的这座雕塑,一位年轻女子手抚竖琴眺望大海,她就是“琴女”。

关于“琴女”,还有一个凄美的故事。传说在很久以前,天上有一位会弹琴的仙女,看上了岛上一位青年渔民,就偷偷下凡与他结为夫妻。每天早上丈夫出海捕鱼她就在家中织网,傍晚时分,她就站在海边弹琴,让丈夫寻着琴声归航。玉皇大帝知道后大为震怒,让海龙王兴风作浪,将小伙子的般掀翻了。琴女一直在海边弹着琴等丈夫归来,一等就是几十年,头发白了,眼睛也瞎了,丈夫再也没有音讯。人们为纪念琴女便塑造了这座雕像。

站在小青岛上看青岛,碧海蓝天相辉映,半城绿树半城楼,唯美绝伦。

前人写了一首描绘小青岛风情的诗,1949年后,被多种旅游类书刊收录:“领略青山不在多,水中一岛小如螺,云鬟别有飘萧态,似向风情浴晚波”。

栈桥

各位朋友们,都说天-安-门是北京的象征,外滩是上海的象征,栈桥就是我们青岛的象征,是青岛人的骄傲。它位于青岛湾,全长440米,宽8米,由海岸前伸入海,20世纪30年代,栈桥“回澜阁”曾以“飞阁回澜”这个名字名列青岛十大景观之首。驰名中外的青岛啤酒的商标便是以栈桥为图案设计的。

栈桥有着100多年的历史,她身上既刻录了青岛的屈辱岁月,也记载了1949年后青岛的建设与发展。1891年,青岛(胶澳)建置。1892年,清政府委派登州镇总兵章高元带官兵驻扎青岛,为了装卸军用物资和供北洋舰队的舰艇停泊,建了两座码头,其中一座就是现在的栈桥。原栈桥长20xx年,德国以演习为名,从栈桥所在的青岛湾登陆,武力占领青岛,栈桥成为德军侵占青岛的见证。德军占领后,重修栈桥,但仍为军用码头。1920xx年,大港第一码头建成后,栈桥逐渐失去它作为码头的历史使命,开始向游人开放。1931年,南京国民政府出巨资重建栈桥,桥身加长到440米,桥南端修建了半圆形的防浪堤,上面修建了具有民族风格的回澜阁,栈桥从此成为中国第一景。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多次拨款修栈桥。1985,1998年都对栈桥进行了大规模整修。20xx年,包括栈桥内的海滨风景区,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aaaa级风景区。

从栈桥桥头往回走,看到的是一幅充满浪漫欧陆风情的城市画卷。正如康有为先生描写的“红瓦绿树,碧海蓝天”,梁实秋的“观壮阔波澜,当大王之雄风”。

回澜阁

远处的“回澜阁”三个字由著名的书法家舒同所写。最初由原青岛市长沈鸿烈题写,被日本二次占领青岛期间掠往日本,放在日本东京陆军博物馆内展出,以显示侵华战争的“功绩”。此阁为二层八角凉亭,亭子由彩色琉璃瓦覆盖,阁上四周为玻璃窗,有“一窗一景,一景一画”之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