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旅游环境规划设计心得体会如何写 旅游规划体会与评价(五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6 22:23:25 页码:14
旅游环境规划设计心得体会如何写 旅游规划体会与评价(五篇)
2023-01-06 22:23:25    小编:ZTFB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对于旅游环境规划设计心得体会如何写一

先介绍该校所处地区有关自然环境及环境保护情况。

该校属山区,水产、矿产、农副产品及旅游资源丰富,30年前这里常见的动物有虎、獾和黄鼠狼,还时有豹子出现,现在这些动物几乎见不到了。学校对面的山上树木很多,多为人工栽植,灌木很少,在唐市西北方向的深山地区还保留有一小块较为原始的森林区。

我们在此次活动的调查中,采用了问卷的方式,就预先没计的与环境及环境保护有关的26个问题,对22位居民进行了采访。被采访者的年龄在10岁到77岁,文化水平从小学到大专,有学生、教师、校长、商人、农民等。

一.100%的`人对这里的空气质量很满意。

二、91%的人认为该地区存在环境问题,但对自己居住的环境质量表示较为满意。

三、68%的人认为该地区的主要环境问题是生活垃圾,还有人认为有噪音污染和工业污染。

四、81%的人认为该地区10年来最显著的环境变化是水资源越来越少。

五、64010的人认为该地区耕地质量越来越差,其中多数人认为是使用化肥的缘故。

六、该地区几年较为重视植树绿化工作,很多人都参加过集体组织的植树活动。在第二轮土地家庭联产承包合同签订时,政府有一些相应的保护耕地的鼓励政策,农民多在自己承包的土地上栽种树木,尤其是一些有经济效益的树木,如红果树、杨树等,所有被采访的人都有植树的经历,其中有一半以上的人在近10年内种树达100棵以上,有的甚至超过千棵。

七、100%的人说该地区有非法砍树的情况发生。

八、1000/0的人认为如果自己居住的地区建起一个化工厂会污染环境。32%的人表示如果自己周围出现环境污染问题,会坚决向政府或环保部门反映,不惧繁琐和失败。18%的人回答没办法,如果自己周围出现环境污染问题只能忍着。还有表示不知道该向哪里反映的,还有的居民表示因为解决过程太繁琐,所以会放弃投诉。

九、100%的人认为有必要并欢迎在学校进行环境教育。学校反映环境教育应和本校养成教育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和培养。

一、当地生活垃圾的污染问题比较突出。居民一般都将生活垃圾随意扔在河道里,干旱的时候,垃圾随风乱飞;大水来临时,垃圾被顺水冲下,污染下游水域,而且垃圾一直无人管理。

二、该地区存在非法砍树的情况,当地称为放树。据反映,当地有的人已经成了常年以非法砍树为生的职业非法砍树者。

三、该地建有水泥厂,由于排污设备落后,生产废渣堆砌在山沟里,对土地、大气等造成了极大的污染,为当地生态环境最大的污染源之一。

一、通过调查,学校校长同意在这些学校开展环境保护教育教学活动,我们建议在该地区开展绿色希望行动的教学活动,并使之成为一项有规律的定期行动,唐市中学校长采纳了我们的建议。

二、环境保护教学活动应该丰富多彩,并结合当地环境和学生实际情况,发掘适当的教学形式。

三、提高当地农民的环保意识,使之成为大家的一种共识。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当地农民还是有一定环保意识的。

四、改善水泥厂的排污状况,避免其继续破坏当地的土地资源。

五、多建生活垃圾池,教育居民不要乱倒垃圾,派专人管理垃圾。

六、严禁非法伐木行为,对违反规定者严肃处理。保护当地森林资源,并大力倡导植树造林,提高当地绿化面积。

总之,我们希望绿色希望行动可以是一项长期的活动,环境教育只有在长期的积累中才会产生积极有效的成果。从这次社会实践中我们更加认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取得了明显的发展,但目前我国的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七大水系、部分湖泊和近岸海域污染仍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煤烟型为主的空气污染仍十分严重;全国662个城市中,大部分城市地面水、大气、城市垃圾及噪声污染严重,地下水污染有逐年加重趋势。从生态环境的总体看,一方保护多方破坏,建设的速度赶不上破坏的速度。森林、草原生态功能急剧衰退,土地退化问题突出;水生态平衡严重失调;自然灾害日趋频繁;生物多样性锐减:畜禽养殖和农业资源污染严重;近岸海域污染严重,赤潮现象频发。

浙江省经济比较发达,环境问题尤为严重。政府部门也比较重视环境保护工作。1981年以来,浙江省先后制定了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8个地方性法规和15个行政规章。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规定,排污收费、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限期治理、总量控制、排污许可证、污染集中控制等环境管理制度和措施、工业污染防治取得明显成效。全省生态村和生态农业试点已达100多个,其中萧山市山一村、鄞县上李家村、奉化市滕头村先后荣获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的全球500佳称号。全省建立自然保护区22个,森林覆盖率达到54.7%。全省环保系统共取得313项科研成果,其中18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已建立了地面水、大气、噪声、酸雨监测网络和质量保证体系。大气环境质量基本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但酸雨问题突出。我省干流水质基本稳定,但平原河网地带水污染严重,城市环境噪声污染居高不下。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任重而道远,必须更加努力,为我们美好的明天而努力!

同学们!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为了我们自己,为了我们的后代,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保护地球吧!

对于旅游环境规划设计心得体会如何写二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生产与生活的基本条件。党和政府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伴随着“基本国策”、伴随着新的世纪正迈着希望的脚步,作为地球村的重要成员,草木葱茏,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空气清新是我们梦寐以求的家园。地球是人类居住的地方,人类要在地球上安居乐业,就要爱护地球,爱护大自然。地球是茫茫宇宙间一艘载有生命的航船,我们人类是这艘船上的乘客。当船漏水的时候,谁能说拯救地球与我无关?山不孤独水孤独,所以水绕着山;梦不孤独心孤独,所以梦把心牵住;树不孤独鸟孤独,所以鸟在树上住;我们不能让水孤“独”,不能让心孤独,……自然环境是人类栖息之地,也是人类生活的物质之源,又是人们的游赏对象。古往今来的旅游者,都将观光赏景视作一种休养生息、调节生活、消除疲劳的乐事。因此,有不少的旅游者,为了能充分地享受大自然的美。他们不辞穷苦,爬山涉水、寻幽探胜,留连于清溪碧流之间、忘返于奇山异峰之中、逗留于滨海沙滩之畔、漫步于林荫绿地之下,而沉浸在优美的意境里,滋生一种超尘拔谷的情怀,自由邀翔的灵性,去尽情地领受大自然赐给人类的美,以陶冶情操、愉悦心情、启迪睿知,得到享受。可见一个群峰巍峨,清泉飞溅,林海绿浪,鸟语花香的优美环境,能吸引人们前去游玩、揽胜、搜奇和观赏。反之,一个污水横流,垃圾遍地、黑烟弥漫,嗓声刺耳的恶劣环境,怎会是人们向往的旅游之地呢?因此,保护好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先决条件。尤其在当前,随着历史的进步,时代的前进,经济建设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加激起人们的旅游兴趣。在新的旅游热潮的情况下,我们更应重视搞好环境保护工作。现就发展旅游与保护环境的关系,谈几点初浅的看法。

一、只有环境美,才有旅游价值

大自然是美的源泉,无论是山川的自然风光,还是田园的秀丽景色,或是滨海的波涛浪花,都是美好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美的环境,既可使人们留连忘返,沉浸在美的意境里,也可使人们得到陶冶情操,激发热情,充满活力。“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就是形象地说明了大自然的美对人们的精神感应作用。因此,人们通过游览风景区,欣赏自然风光,瞻仰名胜古迹,赞叹能工巧匠的高超艺术,享受大自然的美,而获得精神生活上的满足。

当然,由于旅游者的种类、年龄、性别、职业、阅历、性格及思想意识、文化素养、宗教信仰、审美水平、具体环境等的不同,对美的要求也有很大的差异,正如孔夫子所说“智者乐山,仁者乐水”那样。如有一些旅游者在游览名胜古迹时,常常会对一些古代建筑、文物古迹,以及与文化传说有联系的风物,感到特别的兴趣。对这些人文景致的欣赏,实际上包括了对古代人们改造自然,创造美好生活的赞美。旅游者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进行游览,既增长知识,又获得美的享受。这种知识的获得和美的欣赏,往往是联系一起的,从而进一步增添了游览的兴味。

但是,大自然的美,都与绿色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为绿色是生命之色,绿色的环境能引起人们愉快的精神状态,并使人们得到良好的休息,而保持旺盛的精力;绿色还有净化空气,改变自然环境的作用。所以通过绿色植物的生命活动,可以达到维护生态平衡,为人类创造合理的生存环境,为人们提供较多的接近自然美,享受自然美的机会。因此,保护好绿色森林资源,就是维护优美环境的关键。因为森林一旦破坏,绿色生命之美也随之销声匿迹,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将是一幅荒山秃岭、穷山恶水、垃圾遍地、嗓声刺耳的凄凉衰败的景象,是人们所不愿一顾的厌烦之地。

因而,只有环境美,才具有旅游价值。所以,我们这一代人不仅负有保护和利用好现有的环境,为开发、建设更多、更好的旅游区,发展旅游业的任务;而且更负有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更多、更好的生存、生活环境,以创造更多的旅游财富的责任。

二、开发与保护并重,才能确保环境美

要加快发展旅游业,必须一方面在修葺原有旅游景点的同时,开辟新的旅游景点;另方面在合理地开发新的旅游资源时,应注意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切忌对旅游环境进行建设性的破坏和破坏性的建设。

首先,要依照法律来保护环境。建设旅游风景区、开发旅游资源时,要充分利用现行的许多法规条例,以确保风景旅游区的环境免受污染的破坏。如利用“森林法”,既可制止对森林的乱砍滥伐,防止水土流失,又可直接保护自然环境,保护风景旅游区的旅游资源;又如利用“水污防治法”,对保护江、河、湖、海水体免受污染的危害,对维护旅游用水环境等,都有重大意义。因此,我们要充分运用法律武器,对风景旅游区的环境加强管理;以保护旅游资源,为发展旅游业创造条件。

其次,要树立防重于治的新观念。保护旅游风景区环境的目的,是为了促使风景区的自然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转化,为人类的休养生息,创造越来越好的条件。因此,必须贯彻树立防重于治的思想,做到防患于未然。要避免重走资本主义世界“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无论是山林、水体、风景名胜,只要是已辟为旅游区,或计划要开发为新的旅游区,都应事先就其环境保护方面,制定规划,采取措施,按其重要程度,实行分级管理,分级保护。不能等到问题成了堆,再来补救、治理,而处于被动局面。

再次,要加强治理已受破坏的环境。由于各种原因和条件的限制,我国有不少的旅游风景区的环境已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有许多风景名胜古迹受到程度不同的污染危害。如“奇秀甲东南”的武夷山,是典型的丹霞地貌,再配上独特的九曲溪及两岸苍翠、挺拔的植被,而成为的风景旅游区。但在前几年,人们却对武夷山上的森林,进行掠夺式的砍伐,使其精华的九曲溪的水位急剧下降,而严重威胁武夷山的旅游景观价值。所以,对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坏的环境,必须及早进行必要的治理和抢救,使之尽快地恢复其本来面貌,以适应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迎接更多的旅游者前来观赏。

三、搞好环境保护,促进旅游业发展

为了让更多的游客都能饱览我国奇妙绝伦而绰约丰姿的旅游资源,我们必须在从事旅游业工作中,注意旅游风景区环境的保护和管理,特别在当前仍有很多人尚未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时,把保护风景区环境作为发展旅游事业的一项主要工作来抓,就显得更为重要。

1、要应用美学观点,搞好旅游风景区的环境规划

一个良好的旅游风景区,必须是风光秀丽,环境未受破坏和污染,能满足旅游者观赏和行动的心理活动环境。因此,必须应用美学的观点搞好环境规划。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园林、建筑、地质、地理、生态、气象、环保、文物、历史、经济、管理、旅游和美学等多种学科协同配合,对风景区环境进行综合考察、评价、预测合理的旅游规模等,从而提出旅游风景区的环境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方案。这个方案,一定要从美学的观点出发,按规划的要求,提出严格禁止在风景区范围内大兴土木,建工厂企业;严格控制在风景区兴建各种楼、堂、馆、所和旅游饭店,使风景区环境免受不必要的污染。并提出在必要地段,实行封山育林,确保风景区生态平衡,以努力把风景区建设成为一个有益于人类健康,构成为一个适合于康乐消费的舒适、优美的旅游环境,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2、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游客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发展旅游业,虽可以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很多的效益。但也产生一些旅游污染等消极因素。如当游人到一些风景名胜区去,有的人对那些维妙维肖、栩栩如生的象形俏物,都喜欢自觉或不自觉地用手抚弄、拍打,一不小心就会碰伤景物;有的人看到风景区内的花草树木长得逗人喜爱,便信手攀折、摘取而独自欣赏,甚至有的人为了爬山省力,就随意拆树砍竹以充当拐杖之用;有的人不仅在风景区到处乱扔果皮杂物,甚至随地大小便;有的人还在风景区的显眼之处,随意刻上“×××到此一游”的标志,惜以“留芳百世”等不文明行为。

对上述这些不文明的人为破坏、污染风景区环境前景物、植被和环境卫生等,均会降低风景区的旅游价值。因此,为了创造舒适优美的旅游环境,一方面要加强宣传教育,努力提高游客自觉地爱护风景区旅游资源、保护风景区旅游环境;另一方面要制定切实可行的风景区旅游环境的保护措施。如为了保持风景区环境的清洁卫生,应在风景区内相应地增设一些果皮箱,就可减少,甚至避免游客随地乱扔果皮杂物;为了保护风景区的景物,特别是对那些反映我国悠久历史和精湛艺术水平的重点文物和景物,应增设钢网护罩加以妥善保护,既使游客能够透过网罩进行观赏,而获得精神上的享受,但又摸不着,以确保重点文物和景物不受损坏。而对那些已损坏的景物和已受污染的环境,要加以整理修复,使其尽快恢复原来面貌,以接待更多的游客。

3、要研究环境容量,保证旅游资源得以永续利用

众所周知,旅游风景区的环境,对于污染物的净化能力,以及对于旅游人群的承接能力,都有一定的限度。因此,一旦游客人数过于拥挤,人流疏散不开,必然会产生践踏风景区的绿化地、花圃、园林,甚至也往往会造成对旅游设施、荷塘水榭、花草树木、亭台楼阁的破坏。同时,游人过多伴之而来的,是抛撤的垃圾狼籍满地,噪声超过标准等。可见,人流超过了环境的正常允许限度,就必然会产生对旅游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而且也包藏着危及旅游者的人身安全的隐患。因此,为了顺利地发展我国的旅游业,必须加强对旅游环境容量的研究,根据每个风景区的具体情况,提出可容纳游客的限量指标,来控制门票的出售量,以确保风景区环境的良性循环。同时要设法维持旅游区道路的通畅,以便及时疏散人群,降低对环境的压力。并做好旅游指导工作,使游客的不规律的活动,变为比较易于控制的行动,以缓和旅游人群对旅游热点的冲击。

总之,为了让更多的海内外游客都能饱览我国风景旖旎的自然环境和奇妙绝伦、丰姿绰约的旅游资源,必须保护好我国的旅游资源——自然环境不受污染,璀璨文化不受破坏,这是发展旅游业的基础。所以,在开发我国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必须注意抓好环境的保护工作,才能使有限的旅游资源得以永续利用,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为迎接更多的国际旅游者,增进我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作出应有的贡献。保护旅游资源、创造优美的生活娱乐环境,不仅是我们这一代人为发展旅游业的任务,而且也是为我们子孙后代创造良好的生存生活条件。

一般来说,社会调查报告的格式应该包含以下一些内容:调查的目的、调查的方法、调查的时间、样本的情况、调查的内容、调查表的分析、分析结果、提出自己的看法等等。

社会调查报告是针对社会生活中的某一情况、某一事件、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然后把调查研究得来的情况真实地表述出来,以反映问题,揭露矛盾,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向人们提供经验教训和改进办法,为有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为科学研究和教学部门提供研究资料和社会信息的书面报告。

调查报告的特点体现为:

真实性:

它的真实性就是要以事实为根据,不仅报告中涉及的人物、事件要真实,就是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过程、原因和结果也必须真实。

客观性:

客观性,指客观地反映事实,忠于事实,不带有调查者的主观随意性。不能对客观事实随意引申,或不切实际地渲染。

针对性:

社会调查报告就是要有针对性地调查研究一些社会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回答广大群众关心的问题,解决“面”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效性:

评价性:

社会调查是课堂教学的沿续和补充。教师帮助学生针对实际情况、学校所在的地区特点、不同时期的社会热点、疑点,或联系教材的内容问题展开调查,通过组织学生撰写社会调查报告,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解决疑问。这样有利于开拓学生视野,挖掘学生潜力,培养思维方法,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等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调查前教师要引导学生如何确定社会调查的内容,让学生明确拟定社会调查计划,制定可行的社会调查方案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实施社会调查计划,如何从调查对象处获取有用的资料。调查内容由学生自选调查课题,教师审查把握原则问题,学生以个人为单位,也可以自愿四至五名同学结合成一个小组,发现身边的一些问题,进行社会调查,有目的地的去采访、调查。学生还可以通过家长,深入到各行各业进行小范围的社会调查,调查结果才有足够的说服力。

调查活动结束后将个人的调查、小组的调查、班级的调查等多种形式的调查相结合。教师应辅导学生整理社会调查笔迹,撰写社会调查报告,并且要组织学生搞好社会调查的汇报与交流,教师对调查报告要进行点评,选择优秀调查报告或具有代表性的报告汇编成册或成书,承认其劳动成果以之鼓励,这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对于旅游环境规划设计心得体会如何写三

我的家乡阳山山清水秀,是个旅游的好地方。美好的环境还需要人们的爱护。

阳山有个漂亮的朝阳广场,特产水蜜桃是广场的标志。美丽的音乐喷泉在夜幕降临时翩翩起舞,为家乡的人们提供了一个休闲的好场所。广场的一侧有个美丽的湖泊――阳山湖。阳山湖像一块硕大的绿翡翠,绿得发亮。周围的花草树木使阳山湖更美了。难道它不美吗?

在广场的西面是座大阳山,绿树成荫,是人们晨练的好地方。这美的环境难道不需要人们爱护吗?

需要。环境需要人们爱护。在美的'环境这儿扔一个方便袋,那儿吐一口痰,这儿扔一团纸,那儿扔一块果皮……美的环境变成了“垃圾场”。

现在,工厂不断冒黑烟,广场卫生越来越坏……,轻的则生些小病,重的则引起酸雨、飓风。

捡起一团纸,拾起一个果皮,扫扫地,擦擦椅子,为爱护环境做点事。

另外,爱护环境不是一个人的事。用过的旧电池应该扔入专门的电池回收站果皮纸屑扔进垃圾筒,不要乱扔,垃圾不能从楼上扔下,否则,容易砸到人,脏水会乱溅。不能乱摘花草树木……爱护环境不仅靠大家,还要靠个人的自觉。

地球养育了我们,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地球呢?我们应该争作环保小卫士,珍惜和爱护地球资源,减少和避免环境污染。我们可以在学校及社区范围内开展环保知识讲座,加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并倡导环保活动的普及和实施,从每一个家庭,每一件事做起。而爱护环境不是一时的事,需要……我们每天坚持,并随时随地付出实际行动。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行动起来,就一定能拯救我们生存的家园――地球。

衣服破了可以补桌子坏了可以修鞋子脏了可以洗。可是地球妈妈病了,就无药可救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像爱护生命一样,爱护我们的地球妈妈。

我们少年儿童是跨世界的公民,21世纪的主人。21世纪的地球属于我们,也属于我们的子孙。为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让我们张开小手,共创绿色的环境,让蓝天更蓝,让清水更清,让地球妈妈更可爱、更生机勃勃吧!

对于旅游环境规划设计心得体会如何写四

爸爸告诉我一个好消息,在今年十一期间,带我去北京旅游,我听了这个息,激动得好几夜没睡着觉。

其实我想去北京的原因只有一个,登上八大岭,爬上“好汉坡”。

因为“不到长城非好汉”。

飞机在高空上飞翔,而我的心早就飞到了长城上边。

期待看到这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期待看到八达岭美丽的风景。

“磁——随着汽车的刹车声,我们到达了长城。

长城真长啊!远远看去,崇山峻岭,像一条健壮敏捷的长龙横卧在崇山峻岭上,登上长城,我感觉有一股莫名的吸引力,吸引着我向上攀登。

到了好汉坡,看到一块石碑上写着“不到长城非好汉”。

我想:“幸好我到了好汉坡,不然就被别人说成非好汉了。”伫立在宽阔的城垣上,极目远望。

在广阔的天宇下,这古老的砖墙随着群山万壑绵延伸展,跌宕起伏。

那高大的城堡,有的像奋起的勇士,傲视长空;有的像沉思的巨人,默对苍穹。

我脑海里浮现的是伟大、雄浑。

多么难忘的画面啊!

在游览完后我开始往回走。

长城上的游客陆续开始散去。

这时我注意到“好汉坡”上打包成小山般的垃圾在移动,却不见环卫工的影子。

再一看才看一对清洁工夫妇穿着亮眼的橘色工作服低头穿梭在人群中背垃圾。

我先入了深深的思考。

若果每个人都把自己制造的垃圾带下去?

再看看别的,土地沙化,空气质量下降,水污染严重,无一例外这都是不注意环境惹下的祸。

对于旅游环境规划设计心得体会如何写五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县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县。近期,我局组织人员对全县生态环境建设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

黎平县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边缘,地处湘、黔、桂三省(区)交界处,东接湖南靖州、通道县,南连从江县和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西倚榕江县,北靠锦屏县、剑河县,系侗乡腹地、侗族文化的中心。全县辖23个乡镇和2个街道,共403个行政村,面积4441平方公里,总人口54万人。境内自然资源丰富,全年四季分明、雨量充足、地方山清水秀,具有大量人文景观及自然景观。黎平境内两岸杉木映印,一江巨筏长流,故有杉木之乡之称,属贵州省十大林区县之一,森林覆盖率达71.43%。

黎平县先后荣获全国退耕还林先进县(2003年)、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4年)、全国农业标准示范区(2006年)、全国绿色小康县(2007年)、林业科技示范县(2008年)、 全国绿化模范单位(2010年)、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011年)及2015年中国生态魅力县等荣誉称号。

(一)生态创建稳步推进。2015年,我县被评为中国生态魅力县,是全国为数不多(25个)的县份之一;共完成2个省级生态乡镇(德凤街道、德顺乡)、5个省级生态村(朱冠村、八舟村、述洞村、平善村、四寨村)创建申报工作。

(二)生态工程进展顺利。一是推进国家生态示范区创建活动,落实生态示范区目标责任制。二是推进生态家园创建活动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严防工业污染源向农村转移。目前,我县共建成县城污水处理厂2座,特色小城镇污水处理厂1座,生活垃圾填埋场1座、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1座;在建城乡污水处理工程2座、医疗废物处置中心1座。建成特色小城镇1个,完成农村环境整治项目13个。获批省级生态村3个(三什江村、平甫村、流芳村),获批省级生态乡镇1个(茅贡乡)。

2014年,共淘汰6300kva冶炼炉4台,关停整治木材加工企业26家,整治关闭县城周边五小企业12家,占全省关闭黑烟囱总数的63%;县城环境质量稳定达标、污染减排任务按时完成、饮用水水质达标率100%。

(二)生态绿化成效明显。一是优化开发空间布局。优化空间结构,加快人口和产业集聚,因地制宜发展旅游业、农产品加工业等特色产业,严禁不符合主体功能和生态功能定位的开发活动。二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以黎平国家级森林公园和八舟河国家级湿地公园为重点,设立生态安全保护区,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严格控制破坏生态安全的活动。三是加大生态屏障建设。进一步推进公益林、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等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加强林地保护和公益林管护。强化交通沿线、旅游景区、城镇周边、重点民族村寨的绿化带建设,加强工业园区、校园、社区等公共区域绿化工程建设,努力提升城市绿化覆盖率。四是加强生态环境修复。扎实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建设,扩大工程实施范围,减少水土流失。

黎平县先后荣获全国退耕还林先进县(2003年)、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4年)、全国农业标准示范区(2006年)、全国绿色小康县(2007年)、林业科技示范县(2008年)、 全国绿化模范单位(2010年)、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011年)等荣誉称号。

2014年,肇兴景区被列入国家4a级景区,被评为2014年中国最具价值文化旅游目的地景区和全省十佳特色旅游城镇景区,黎平八舟河获国家林业局批准试点湿地公园;全县天然林面积达1392478.2亩、公益林面积达1832415亩、退耕还林共计6.8万亩,治理水土流失2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提升到74.68%。

(三)生态宜居持续推进。一是按照绿色低碳城镇建设标准,坚持规划引领,尊崇自然风貌,突出民族特色,建设绿色城镇。加大风景名胜区、旅游景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及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功能区生态景观保护与开发利用,建设绿地景观系统。在市政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中使用节能技术,推行绿色建筑建设;加强水源工程和管网建设,强化管网节水改造,完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收运处置系统建设和废物综合利用工程。二是加强民族传统村寨的规划与保护,加大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物古迹、名镇名村、古树名木保护力度,特别是加大对重点民族村寨的保护,建设美丽乡村。三是推动城乡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统筹土地利用和城乡建设,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提升城镇化水平。

完成了125个行政村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和第一批43个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编制。实施示范村建设27个、推进村建设44个,新农村建设向前推进。德凤、高屯实现镇转街道,全县城镇化水平达35.5%。

(四)生态产业加快发展。一是发展绿色低碳工业。全面落实国家、省、州产业政策,推进农林产加工等传统产业向生态化方向发展;民族医药、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向高端化发展;特色食品加工、特色旅游商品等特色产业向规模化发展。二是发展现代高效农业。以农业产业园区和茶叶、油茶、中药材等产业为重点,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有机的现代农业。三是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以肇兴景区为龙头,古城翘街、八舟河景区、重点民族村寨为节点,科学规划和布局核心景区景点,精心设计旅游线路,大力实施以肇兴景区、古城翘街、八舟河景区为重点a级景区提升工程,着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原生态民族文化精品旅游。加快推进文化综合旅游改革试点工作,理顺旅游发展体制机制。

2014年,华新建材、宏宇芳香药业、黔香园油脂、裕丰米业投产运行;一批食品加工企业加快成长,清洁化、环保型工业企业崭露头角。水口天香谷被列为省级农业与旅游双百示范园区,高屯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中潮山核桃产业园建设继续推进,新增茶叶基地4.2万亩、油茶基地2.1万亩、中药材基地3万亩。肇兴景区被列入国家4a级景区,被评为2014年中国最具价值文化旅游目的地景区和全省十佳特色旅游城镇景区侗族大歌实景实现试演。翘街古城墙修复工程继续推进。堂安、四寨、铜关、地扪、黄岗、述洞等民族村寨旅游景点培育有序推进,旅游综合收入达14.9亿元。

(五)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黎平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雨水充沛,水热同季,海拔高差大,植物垂直地带性分布明显,优越而多变的自然环境条件孕育了黎平丰富的物种资源。目前,黎平县已建立太平山州级自然保护区1处,弄相山等县级自然保护区11处,保护区面积达31551公顷,占全县国土总面积的 7.1 %。同时,以国家林业局林木良种繁育中心黎平县东风林场为依托,认真做好以珍稀树种收集保存为重点的东风林场树木园建设,建成国家级林木良种繁育中心基地面积 8 公顷,现已收集保存各类树种资源80科380余种。

(一)加强组织领导。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契机,建立并完善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积极推进规划环评、政策环评、战略环评,在城市规划,能源资源开发利用,产业结构调整、土地开发建设等重大决策过程中,优先考虑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充分评估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对可能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城市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重大决策行使环保一票否决权,避免出现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性影响的决策失误。

(二)加大资金投入。优先保障生态环境公共财政支出,统筹好上级拨付资金的管理使用,加强对挤占、挪用生态文明建设资金的监管力度。抢抓国发2号文件、省政协帮扶黎平同步小康、李克强总理视察黎平带来的重大机遇,积极向上争取专项资金,建立鼓励发展的生态产业、环境保护产业目录,对鼓励发展的产业给予政策优惠,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和政策支撑。

(三)夯实队伍建设。加强生态环保机构队伍建设,充实生态环保执法力量,抓紧培养和引进生态文明建设急需的拔尖人才和专业人才,着力打造创新型生态环保人才队伍,为城市规划、能源开发、资源利用,生态保护、产业调整、土地开发等重大决策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技术和人才支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