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甘肃文化影视心得体会教师范文 韩国影视文化鉴赏心得体会(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6 17:24:24 页码:7
甘肃文化影视心得体会教师范文 韩国影视文化鉴赏心得体会(7篇)
2023-01-06 17:24:24    小编:ZTFB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关于甘肃文化影视心得体会教师范文一

宕昌人文荟萃,景观奇特。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繁衍;三国时,邓艾伐蜀过境;西晋永嘉元年(公元320xx年),羌人始建宕昌国。1935年至1936年,红军一、二、四三个方面军先后两次经过境内哈达铺,并作出了到陕北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决策,哈达铺被誉为红军长征的“加油站”。哈达铺长征纪念馆现已被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宕昌境内地形特殊,表现各异,既具北国之雄奇,又有南国之秀丽,特别是官鹅沟国家森林公园,景点繁多,风光奇特,被称为“小九寨沟”,是有名的旅游胜地。古老的宕昌国遗址、险峻的三国古栈道、闻名全国的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风景如画的官鹅沟自然风光,加上独特的风俗民情、多彩的民间艺术,使人文和自然景观交相辉映,旅游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宕昌物华天宝,资源丰富。一是生物资源富集。境内有i77万亩森林,125万亩草场,适宜多种植物生长,发展畜牧养殖得大独厚。中药材种类达692种,其中当归、党参、大黄、红芪、柴胡、黄芪等名贵药材种植达10万亩,年产量6000万公斤以上,素有“千年药乡”的美誉。著名的八马牦牛肉、车拉高山羊、松花蛋、羊肚菌、刺龙芽、野生蕨菜、高淀粉洋芋、大红袍花椒、大白蚕豆等农特产品量大质优,是天然的绿色食品。二是矿产资源储量大。境内已发现金属矿和非金属矿16种,尤其是铅、锌、金、铜、锑储量大,为优势矿种。三是水力资源开发潜力大。境内有白龙江、岷江等大小河流10多条,水能理论蕴藏量26.29万千瓦,现已开发4129千瓦,占可开发量的6.3%。四是基础设施条件良好。国道212线纵贯全境,县城距省会兰州330公里,距陇西县城200公里,可直达天水、成都等大中城市。省道直通周边各县,县乡道路四通八达。通讯设施完善,电力供应充足,专业农贸市场遍及城乡。

宕昌是一个资源富县,也是一个亟待开发的贫困山区,更是一处发展潜力巨大的开发热土。宕昌目前虽然比较贫困,但这只是现状,并不是未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宕昌这块充满生机与希望的热土,定会成为外界客商投资生财、谋求发展的理想家园。开放的宕昌将以物产丰饶之优势、能源通讯完善之地利、改革开放之天时、优惠互利之政策,竭诚欢迎海内外朋友来投资兴业,与宕昌人民一道共创辉煌,共享收获。

历史地理

宕昌县属长江流域,位于甘肃南部、陇南地区西北部,地处青藏高原边缘岷山山系与西秦岭延伸部分的交错地带,全县总面积3331平方公里,有耕地45万亩,其中山地40万亩,川地5万亩,人均耕地1.6亩,有林地127万亩,草山125万亩,荒山荒坡200万亩,森林覆盖率为29.7%。全县辖1区6镇25乡,334个行政村。有两个藏族乡,总人口28.62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27.21万人。

宕昌历史较为悠久,但建县比较迟,是一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春秋战国时为羌族居地。三国时邓艾伐蜀过境,西晋永嘉元年(公元320xx年),羌族首领梁勤建立宕昌国,直到公元566年被北周所灭,历时259年。隋初为宕州,唐天宝元年改为怀道郡,“安史之乱”后陷于吐蕃,北宋时收复置宕州。明清时由土司统治,长达561年。1935年和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三个方面军先后两次经过我县哈达铺,在哈达铺进行了一系列革命活动,党中央在哈达铺召开了重要会议,整编了红军,建立了地方武装,作出到陕北建立革命根据地的重大决策。红军在宕昌境内建立了四十六个苏维埃政权,3000多名宕昌儿女参加了红军,红军走后留下的陇南地下党组织,领导陇南人民进行了长期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哈达铺不仅是红军去陕北的决策地和中国革命的转折点,而且是红军长征的加油站。现在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被确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49年解放后,成立西固县,县址在舟曲,属武都专区。1954年6月,西固县址迁至宕昌,11月更名为宕昌县,由岷县、舟曲、武都三县边缘地带组合而成为一个新县。1958年4月划归天水专区;12月与岷县合并,划归定西专区。1961年恢复宕昌县建制,划归武都地区;1985年,武都地区更名为陇南地区。

宕昌地形地貌复杂,生产生活条件恶劣。具有亚热带、温带、寒带三种气候,县境海拔在1138—4154米之间,平均海拔2300米,县城海拔1748米,年均气温9.3℃,年均日照2085小时,降水量630.7毫米,无霜期181天。境内西北高东南低,山大沟深,海拔相对差大,地形分为山地、丘陵、河谷三大单元,气候垂直分布明显,地域性差异大,天地相对不合。光热气候资源好的河谷地区气候温暖,农作物可一年两熟,但阶地狭窄,河谷不宽,河流急剧下切,小规模岩浆活动频繁,泥石流、滑坡经常发生,水土流失严重,生产生活环境恶劣。土地资源较好的西北部丘陵和高山地区属寒温带,光热水资源严重不足,作物只能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与全国相比,仅次于青藏高原,且冰雹等自然灾害连年发生。

关于甘肃文化影视心得体会教师范文二

各位团友大家好!很高兴能与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们相聚在我们麦积山。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旅行社向各位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有句话说得好:前世几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或许相聚就是一场缘分,既然有缘就让我们彼此来认识一下吧!在我旁边的这位是司机林师父、,他有着丰富的驾车经验,在他的护航下大家进可将两颗心交给我们,一颗是“放心”交给我们的护航大使林师父,另一颗呢是“开心”就交给我吧,我是各位本次的导游……,大家叫我小郭、郭导、小导都可以,怎么顺口怎么叫吧!

其实旅游是件很开心的事,话说旅行不必在乎其目的,只需在乎沿途的风景及看风景时的心情,所以希望兰州的好山好水能给各位带来一份好心情,那么在整个行程中如果各位有什么需要帮助的,请尽管来找我,我会竭尽全力地为大家服务,同时也希望我的工作能得到各位的支持与配合,在此预祝大家在兰州玩的开心!希望这次行程就像我的名字一样,热烈欢迎大家的到来,然后玩的欢欢快快,吃的欢欢欣欣,享受的欢欢畅畅……,总之希望大家一切愉快,谢谢~

麦积山位于甘肃省天水市东南约45公里处,是我国秦岭山脉西端小陇山中的一座奇峰,山高只142米,但山的形状奇特,孤峰崛起,犹如麦垛,人们便称之为麦积山。山峰的西南面为悬崖峭壁,石窟就开凿在峭壁上,有的距山基二三十米,有的达七八十米。在如此陡峻的悬崖上开凿成百上千的洞窟和佛像,在我国的石窟中是罕见的。

麦积山周围风景秀丽,山峦上密布着翠柏苍松,野花茂草。攀上山顶,极目远望,四面全是郁郁葱葱的青山,只见千山万壑,重峦叠嶂,青松似海,云雾阵阵,远景近物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景,这图景被称为天水八景之首的“麦积烟雨”。在我国的著名石窟中,自然景色以麦积山为最佳。

麦积山石窟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自公元384年,后来经过十多个朝代的不断开凿、重修,遂成为我国著名的大型石窟之一,也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现存洞窟194个,其中有从4世纪到19世纪以来的历代泥塑、石雕7200余件,壁画1300多平方米。麦积山石窟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洞窟所处位置极其惊险,大都开凿在悬崖峭壁之上,洞窟之间全靠架设在崖面上的凌空栈道通达。游人攀登上这些蜿蜒曲折的凌空栈道,不禁惊心动魄。古人曾称赞这些工程:“峭壁之间,镌石成佛,万龛千窟。碎自人力,疑是神功。”附近群众中还流传着“砍完南山柴,修起麦积崖”,“先有万丈柴,后有麦积崖”的谚语。可见当时开凿洞窟,修建栈道工程之艰巨、宏大。

麦积山石窟艺术,以其精美的泥塑艺术闻名中外。历史学家范文澜曾誉麦积山为“陈列塑像的大展览馆”。如果说敦煌是一个大壁画馆的话,那么,麦积山则是一座大雕塑馆。这里的雕像,大的高达15米多,小的仅20多厘米,体现了千余年来各个时代塑像的特点,系统地反映了我国泥塑艺术发展和演变过程。这里的泥塑大致可以分为突出墙面的高浮塑,完全离开墙面的圆塑,粘贴在墙面上的模制影塑和壁塑四类。其中数以千计的与真人大小相仿的圆塑,极富生活情趣,被视为珍品。

麦积山的塑像有两大明显的特点:强烈的民族意识和世俗化的趋向。除早期作品外,从北魏塑像开始,差不多所有的佛像都是俯首下视的体态,都有和蔼可亲的面容,虽是天堂的神,却象世俗的人,成为人们美好愿望的化身。从塑像的体形和服饰看,也逐渐在摆脱外来艺术的影响,体现出汉民族的特点来。

麦积山的洞窟很多修成别具一格的“崖阁”。在东崖泥塑大佛头上15米高处的七佛阁,是我国典型的汉式崖阁建筑,建在离地面50米以上的峭壁上,开凿于公元6世纪中叶。麦积山石窟虽以泥塑为主,但也有一定数量的石雕和壁画。麦积山石窟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架和修复了1300多米的凌空栈道,使游人能顺利登临所有洞窟。 麦积山石窟的造像最高大者达16米,最小者仅为10余厘米。其中第44窟造像被日本人称为“东方的维纳斯”。西秦的78窟、128窟的造像的僧衣细致地绘出了图案。建于七十余米高的的七佛阁上塑像俊秀,过道顶上残存的壁画精美绝伦,其中西端顶部的车马行人图,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车马所走方向均不相同,堪称国内壁画构图之经典之作。

关于甘肃文化影视心得体会教师范文三

甘肃自古以来就是个多民族的聚居区,全省总人口为2237.11万人,其中,汉族人口2051.5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91.7%,少数民族人口185.6万人,占8.3%,在少数民族中,世居本省、人口在千人以上的有回、藏、东乡、裕固、保安、蒙古、撒拉、哈萨克、满等10个少数民族。此外,还有30个少数民族。东乡、裕固、保安为甘肃省特有的少数民族。

临夏有回、东乡、保安、撒拉等伊斯兰民族,有着独特的民族文化和生活方式。临夏穆斯林的先民是唐宋时期来华互市并侨居中国的阿拉伯人、波斯人和犹太人。元初蒙古大军西征时俘虏来的中亚、西亚穆斯林被安插在西北大地,临夏穆斯林遂数量大增。清政府镇压西北回民反清斗争,陕宁回民悉数入甘,幸免于难的河州地区遂成为西北地区的经堂教育中心,被誉为“中国小麦加”。

临夏穆斯林基本上属逊尼派,有着“信真主、信天仙、信经典、信圣人、信末日、信前定”六大信仰,“念、礼、斋、课、朝”五大功课。清真寺是宗教和教育活动中心,通常由礼拜大殿、经堂和水堂三部分组成。

穆斯林民族有独特的生活习惯。男子戴白帽,留长须;妇女戴盖头为最典型的服饰特征。临夏穆斯林严格遵守教义、教规,在生活、饮食方面特别讲究,喜食手抓羊肉、烩羊杂碎、炸油香、油茶、盖碗茶。开斋节、古尔邦节、阿述拉日为传统的节日。穆斯林擅长贸易,在临夏市各大街,可看到生意兴隆的农贸市场。

甘南藏族自治州自古以来即为藏族聚居区,现为藏传佛教文化发达,藏族民俗风情浓郁,政治氛围宽松,交通相对便捷的神秘的旅游区。藏传佛教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在藏区形成的主要宗教派别,为广大虔诚的藏民所信奉。主要有宁玛派(红派)、萨迦派(花教)、噶举派(白教)、格鲁派(黄教)、噶当派等各教派,各有其教义思想、习学方法和修持重点。现由格鲁派执掌藏区政教大权,尊宗喀巴为开山祖师。教义上大小兼容而以大乘为主,显、密宗兼备,尤重密宗,形成“藏密”。

藏族是生活在青藏高原及其边缘地区的古老民族,以游牧业为主,逐水草而徙。最初信仰原始宗教和苯教,现以藏传佛教为主。藏族穿藏袍,住帐篷,食物以牛羊肉、糌粑、青稞面为主,交通方便的地方以大米、小麦为主食。藏族藏传佛教文化非常发达,其生活方式以佛教信仰为中心,乐善好施。藏族人民热情好客,豪迈粗放,有独特的歌舞艺术。甘南州的每一个角落都有浓郁的藏传佛教文化氛围,民俗风情魅力独具(图片为《藏族游戏·大象拔河》)。

裕固一族为甘肃省三个特有的少数民族之一,集中聚居在肃南裕固一族自治县境内,现有一万多人,裕固一族是一个有着悲壮历史的古老民族。作为一个民族共同体,裕固一族可上溯至唐宋时期的回鹘,后历经战乱,东西迁移不定,一直到十六世纪初才迁移到祁连山下定居下来。

裕固一族因其族源和习俗差异而有东西部之别,但大都信仰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的教义。悠久的历史和几经迁徙的艰苦历程,培养了这个民族刚毅、勇敢的性格和博大的胸怀。裕固一族人民热情好客,民风淳朴,在服饰、饮食、婚嫁、丧葬等方面都保留着独具民族特点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传统,尤以能歌善舞称著于世。即以裕固一族的婚礼为例,就有《戴头面歌》、《哭嫁歌》、《送亲歌》、《迎亲歌》、《猜情歌》、《敬酒歌》等等,整个婚礼的进程中迎亲的唱,送亲的唱,新娘唱,新郎唱,独唱,对唱,合着唱,歌声起伏,不亦乐乎。

保安族是甘肃特有的三个少数民族之一,总人口约1.3万人,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少的一个民族。目前主要聚居在临夏积石山保安族撒拉一族自治县。

保安族是全民信仰伊斯兰的民族,其生活习俗、礼仪礼节、起居卫生、饮食禁忌、丧葬节庆与回族基本一致。值得一提的是热闹非凡的婚礼。保安族的婚礼,自始至终突出一个“闹“字,娶亲闹,送亲闹,迎亲闹,白天闹,晚上闹,“婚礼三天无大小”,闹得人心花怒放,闹得人流连忘返。故谓之“热闹非凡的婚礼冠军”,可以说毫不过分。与其他少数民族的“哭婚”、“唱婚”、“骂婚”等习俗相比,“闹婚”正是保安族婚礼与众不同的特点,其中充分体现了保安族直爽欢快的民族性格。

东乡一族是以世居临夏地区东乡县而得名的甘肃特有的三个少数民族之一,总人口约4万人。东乡一族的族源主体是元代来自中亚地区的撒尔塔人,在历史上是一个族教密不可分的民族。东乡一族的形成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并对东乡的历史发展、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一直产生着重大影响。东乡一族人民世世代代都是虔诚的穆斯林。其基本信仰、宗教功课、宗教礼仪等方面与回族几乎完全一致。

东乡一族人民世居交通闭塞、贫瘠落后的山区,自元以来深受历代反动统治阶级的残酷压迫和剥削,生存环境的恶劣历练着东乡一族人民吃苦耐劳、正直朴实、敢作敢为、聪明机智的民族性格。东乡一族群众的生活虽不富裕,但却特别热情好客。对远道来的客人,一般都要倾其所有热情招待。客人进门,马上请到炕上敬茶敬饭,主人则在一边殷勤招呼,自己不吃不喝以示尊敬。待客的食品多为油果、手抓羊肉与炖鸡。鸡按部位分为13块,鸡尾最贵重。只有长辈或最尊贵的客人才能吃鸡尾。东乡一族的好客,甚至达到了自己家里无米下锅,也要烧一碗开水双手端给客人的地步,其淳朴挚诚,着实令人感动。

“晒大佛”是藏传佛教寺院所举行的传统法事活动,流行于西藏自治区、甘肃、青海、四川等地农区。各地活动日期不尽相同。一般在藏历二月初、四月中旬或六月中旬举行。甘肃拉卜楞寺的晒佛活动在每年一度的正月“毛兰姆”祈愿法会上举行。

正月“毛兰姆”祈愿法会是拉卜楞寺第二世嘉木样季麦旺吾时仿效拉萨祈愿法会而兴办的,从正月初三晚开始,到十七日至。其间举行多项法事活动。“晒大佛”在正月十三日,也称“亮佛”。拉卜楞寺晒佛为释迦牟尼佛、弥勒佛、宗咯巴,佛像宽12丈,长30丈,将要晒的佛抬到河南蒙旗亲王府前南山麓,举行晒佛仪式,沿途诵经,虔诚庄重。当佛像在晒佛台展开后,僧人信徒均念沐浴经,颂赞佛陀功德。整个晒佛活动场面宏大,给人一种震撼心灵的力量。

“花儿”是流传在甘肃、青海、宁夏三省(区)广大地区的民歌。“花儿”又称“少年”。男青年唱的叫“少年”, 女青年唱的称“花儿”。据说,“花儿”至少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了。它内容丰富多彩,形式自由活泼,语言生动形象,曲调高昂优美,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乡土特色,深受回、汉、藏、东乡、土、撒拉等民族的喜爱。

莲花山位于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康乐县境内,素有“花儿故乡”之称。这里一年一度的“花儿”盛会,吸引着临夏、定西和甘南藏族自治州等地成千上万的男女歌手和群众。每年从农历六月初一在莲花山下的足古川聚会开始,经过游山对歌进入高潮,再转入王家沟门夜歌,到六月初六紫松山敬酒歌别,整整六天五夜。这期间歌手们风餐露宿,相互赛歌,交流思想和感情,极一时之盛。

在辽阔的阿克塞草原上,人们经常可以看到骠悍的小伙子在前面飞驰,美丽的姑娘扬鞭策马在后面紧追不舍。这就是哈萨克牧民特有的文化节目“姑娘追”。

“姑娘追”在哈萨克语中叫“克孜库瓦尔”,是一种青年男女十分喜爱的娱乐活动。举行这项活动时,先由青年男女中的一方发出赛马邀请,而后两人双双骑马向指定地点缓步并行。途中小伙子可以向姑娘调笑逗趣,姑娘却不能生气。但一到达指定地点,小伙子就迅速举鞭策马向回跑。此时,为了“报复”小伙子的戏谑,姑娘亦扬鞭回马,紧紧追赶小伙子,被追上的小伙要接受姑娘轻轻的鞭打。这种活动,往往会促成青年男女的爱情。

甘肃的哈萨克一族是本世纪30年代从新疆迁来的,现主要居住在河西走廊西端的阿克塞哈萨克自治县。游牧于祁连山下的哈萨克一族保留了本民族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习俗风情。“姑娘追”便是其中一项饶有风趣的文娱活动。

甘肃地处内地和西部边疆的过渡地带,生活于斯的穆斯林群众极善厨艺和饮茶之道,当地人津津乐道的风味食品大都出自他们之手。风靡大江南北的兰州牛肉拉面据称始创自清朝末年金城关回民马保子家门,其辣椒油鲜红透亮,面条光韧透黄,汤汁清碧香浓,萝卜片洁白如玉,蒜苗、香菜翠绿如鲜,有“一红二黄三清四白五绿”的称誉。遍游兰州的大街小巷,男女老少换口解馋的灰豆子、甜醅子、酿皮子等小吃现也多由回族群众经营。

近年来,“东乡手抓”、“靖远羊羔肉”、“尕面片”又成一时风尚。坐在穆斯林餐馆里,夹几块肥润香醇的羊羔肉,刮着放有春尖茶、冰糖、枸杞、桂圆、红枣的“三泡台”碗子,亲朋好友谈天说地,狂吃海喝,极尽一时之乐。

“羊皮筏子赛军舰”是广传于兰州的一个俚语,它用夸张的对比方法形容了羊皮筏子搏击风浪、激流勇进的动势和筏子客豪迈的气魄,描绘了一道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民俗风景线。

把一张张羊皮经特殊方法加工缝制后,经充气扎成气囊,按排列捆绑在数平方米的木架上,羊皮筏子就算是做成了。按筏子大小,羊皮囊一般在8~16个之间,以12个居多。羊皮筏子浮力大,变向灵便,航行快速。尤其是将总浮力分散在十数个单独的羊皮囊上,安全可靠,堪称一绝。羊皮筏子由来已久,在没有现代航渡设施的数百年间,一直是黄河上游摆渡、载货的主要工具,筏工也多是一些回族壮年,祖辈相袭,以为生计。现在,兰州一带的黄河航道彩虹飞架,汽笛不绝于耳,羊皮筏子多已销声匿迹。偶有见到,也多为满足好事者猎奇之用。

关于甘肃文化影视心得体会教师范文四

各位团友大家好!很高兴能与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们相聚在我们麦积山。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旅行社向各位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有句话说得好:前世几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或许相聚就是一场缘分,既然有缘就让我们彼此来认识一下吧!在我旁边的这位是司机林师父、,他有着丰富的驾车经验,在他的护航下大家进可将两颗心交给我们,一颗是“放心”交给我们的护航大使林师父,另一颗呢是“开心”就交给我吧,我是各位本次的导游……,大家叫我小郭、郭导、小导都可以,怎么顺口怎么叫吧!

其实旅游是件很开心的事,话说旅行不必在乎其目的,只需在乎沿途的风景及看风景时的心情,所以希望兰州的好山好水能给各位带来一份好心情,那么在整个行程中如果各位有什么需要帮助的,请尽管来找我,我会竭尽全力地为大家服务,同时也希望我的工作能得到各位的支持与配合,在此预祝大家在兰州玩的开心!希望这次行程就像我的名字一样,热烈欢迎大家的到来,然后玩的欢欢快快,吃的欢欢欣欣,享受的欢欢畅畅……,总之希望大家一切愉快,谢谢~

麦积山位于甘肃省天水市东南约45公里处,是我国秦岭山脉西端小陇山中的一座奇峰,山高只142米,但山的形状奇特,孤峰崛起,犹如麦垛,人们便称之为麦积山。山峰的西南面为悬崖峭壁,石窟就开凿在峭壁上,有的距山基二三十米,有的达七八十米。在如此陡峻的悬崖上开凿成百上千的洞窟和佛像,在我国的石窟中是罕见的。

麦积山周围风景秀丽,山峦上密布着翠柏苍松,野花茂草。攀上山顶,极目远望,四面全是郁郁葱葱的青山,只见千山万壑,重峦叠嶂,青松似海,云雾阵阵,远景近物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景,这图景被称为天水八景之首的“麦积烟雨”。在我国的著名石窟中,自然景色以麦积山为最佳。

麦积山石窟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自公元384年,后来经过十多个朝代的不断开凿、重修,遂成为我国著名的大型石窟之一,也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现存洞窟194个,其中有从4世纪到19世纪以来的历代泥塑、石雕7200余件,壁画1300多平方米。麦积山石窟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洞窟所处位置极其惊险,大都开凿在悬崖峭壁之上,洞窟之间全靠架设在崖面上的凌空栈道通达。游人攀登上这些蜿蜒曲折的凌空栈道,不禁惊心动魄。古人曾称赞这些工程:“峭壁之间,镌石成佛,万龛千窟。碎自人力,疑是神功。”附近群众中还流传着“砍完南山柴,修起麦积崖”,“先有万丈柴,后有麦积崖”的谚语。可见当时开凿洞窟,修建栈道工程之艰巨、宏大。

麦积山石窟艺术,以其精美的泥塑艺术闻名中外。历史学家范文澜曾誉麦积山为“陈列塑像的大展览馆”。如果说敦煌是一个大壁画馆的话,那么,麦积山则是一座大雕塑馆。这里的雕像,大的高达15米多,小的仅20多厘米,体现了千余年来各个时代塑像的特点,系统地反映了我国泥塑艺术发展和演变过程。这里的泥塑大致可以分为突出墙面的高浮塑,完全离开墙面的圆塑,粘贴在墙面上的模制影塑和壁塑四类。其中数以千计的与真人大小相仿的圆塑,极富生活情趣,被视为珍品。

麦积山的塑像有两大明显的特点:强烈的民族意识和世俗化的趋向。除早期作品外,从北魏塑像开始,差不多所有的佛像都是俯首下视的体态,都有和蔼可亲的面容,虽是天堂的神,却象世俗的人,成为人们美好愿望的化身。从塑像的体形和服饰看,也逐渐在摆脱外来艺术的影响,体现出汉民族的特点来。

麦积山的洞窟很多修成别具一格的“崖阁”。在东崖泥塑大佛头上15米高处的七佛阁,是我国典型的汉式崖阁建筑,建在离地面50米以上的峭壁上,开凿于公元6世纪中叶。麦积山石窟虽以泥塑为主,但也有一定数量的石雕和壁画。麦积山石窟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架和修复了1300多米的凌空栈道,使游人能顺利登临所有洞窟。 麦积山石窟的造像最高大者达16米,最小者仅为10余厘米。其中第44窟造像被日本人称为“东方的维纳斯”。西秦的78窟、128窟的造像的僧衣细致地绘出了图案。建于七十余米高的的七佛阁上塑像俊秀,过道顶上残存的壁画精美绝伦,其中西端顶部的车马行人图,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车马所走方向均不相同,堪称国内壁画构图之经典之作。

关于甘肃文化影视心得体会教师范文五

各位团友大家好!很高兴能与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们相聚在我们麦积山。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旅行社向各位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有句话说得好:前世几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或许相聚就是一场缘分,既然有缘就让我们彼此来认识一下吧!在我旁边的这位是司机林师父、,他有着丰富的驾车经验,在他的护航下大家进可将两颗心交给我们,一颗是“放心”交给我们的护航大使林师父,另一颗呢是“开心”就交给我吧,我是各位本次的导游……,大家叫我小郭、郭导、小导都可以,怎么顺口怎么叫吧!

其实旅游是件很开心的事,话说旅行不必在乎其目的,只需在乎沿途的风景及看风景时的心情,所以希望兰州的好山好水能给各位带来一份好心情,那么在整个行程中如果各位有什么需要帮助的,请尽管来找我,我会竭尽全力地为大家服务,同时也希望我的工作能得到各位的支持与配合,在此预祝大家在兰州玩的开心!希望这次行程就像我的名字一样,热烈欢迎大家的到来,然后玩的欢欢快快,吃的欢欢欣欣,享受的欢欢畅畅……,总之希望大家一切愉快,谢谢~

麦积山位于甘肃省天水市东南约45公里处,是我国秦岭山脉西端小陇山中的一座奇峰,山高只142米,但山的形状奇特,孤峰崛起,犹如麦垛,人们便称之为麦积山。山峰的西南面为悬崖峭壁,石窟就开凿在峭壁上,有的距山基二三十米,有的达七八十米。在如此陡峻的悬崖上开凿成百上千的洞窟和佛像,在我国的石窟中是罕见的。

麦积山周围风景秀丽,山峦上密布着翠柏苍松,野花茂草。攀上山顶,极目远望,四面全是郁郁葱葱的青山,只见千山万壑,重峦叠嶂,青松似海,云雾阵阵,远景近物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景,这图景被称为天水八景之首的“麦积烟雨”。在我国的著名石窟中,自然景色以麦积山为最佳。

麦积山石窟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自公元384年,后来经过十多个朝代的不断开凿、重修,遂成为我国著名的大型石窟之一,也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现存洞窟194个,其中有从4世纪到19世纪以来的历代泥塑、石雕7200余件,壁画1300多平方米。麦积山石窟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洞窟所处位置极其惊险,大都开凿在悬崖峭壁之上,洞窟之间全靠架设在崖面上的凌空栈道通达。游人攀登上这些蜿蜒曲折的凌空栈道,不禁惊心动魄。古人曾称赞这些工程:“峭壁之间,镌石成佛,万龛千窟。碎自人力,疑是神功。”附近群众中还流传着“砍完南山柴,修起麦积崖”,“先有万丈柴,后有麦积崖”的谚语。可见当时开凿洞窟,修建栈道工程之艰巨、宏大。

麦积山石窟艺术,以其精美的泥塑艺术闻名中外。历史学家范文澜曾誉麦积山为“陈列塑像的大展览馆”。如果说敦煌是一个大壁画馆的话,那么,麦积山则是一座大雕塑馆。这里的雕像,大的高达15米多,小的仅20多厘米,体现了千余年来各个时代塑像的特点,系统地反映了我国泥塑艺术发展和演变过程。这里的泥塑大致可以分为突出墙面的高浮塑,完全离开墙面的圆塑,粘贴在墙面上的模制影塑和壁塑四类。其中数以千计的与真人大小相仿的圆塑,极富生活情趣,被视为珍品。

麦积山的塑像有两大明显的特点:强烈的民族意识和世俗化的趋向。除早期作品外,从北魏塑像开始,差不多所有的佛像都是俯首下视的体态,都有和蔼可亲的面容,虽是天堂的神,却象世俗的人,成为人们美好愿望的化身。从塑像的体形和服饰看,也逐渐在摆脱外来艺术的影响,体现出汉民族的特点来。

麦积山的洞窟很多修成别具一格的“崖阁”。在东崖泥塑大佛头上15米高处的七佛阁,是我国典型的汉式崖阁建筑,建在离地面50米以上的峭壁上,开凿于公元6世纪中叶。麦积山石窟虽以泥塑为主,但也有一定数量的石雕和壁画。麦积山石窟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架和修复了1300多米的凌空栈道,使游人能顺利登临所有洞窟。 麦积山石窟的造像最高大者达16米,最小者仅为10余厘米。其中第44窟造像被日本人称为“东方的维纳斯”。西秦的78窟、128窟的造像的僧衣细致地绘出了图案。建于七十余米高的的七佛阁上塑像俊秀,过道顶上残存的壁画精美绝伦,其中西端顶部的车马行人图,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车马所走方向均不相同,堪称国内壁画构图之经典之作。

关于甘肃文化影视心得体会教师范文六

尊敬的各位朋友们:

大家好、我是嘉峪关关城讲解员×××,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巍巍雄关耀中华。这里,曾上演过一幕幕民族征战的历史话剧;这里,流传过一篇篇各民族人民和睦相处,团结奋斗的动人故事。巍巍雄关耀中华,古老的嘉峪关,就象一位历史老人,六百多年来,离合悲欢的往事,沧海桑田的巨变,映在它古老的青砖上,刻在它厚重的土墙里。

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因建在嘉峪关西麓的嘉峪山上而得名,它比"天下第一关"山海关早建九年。这里地势险要,南是白雪皑皑的祁连山,北是连绵起伏的黑山,两山之间,只有30华里,是河西走廊西部最狭窄的地方,被称作"河西第一隘口"。关西的大草滩,黄草平沙,地域开阔,素为古战场,关东是丝路重镇酒泉,紧靠关东南坡下,有著名的峪泉活水,"九眼泉"冬夏澄清,终年不竭,可供人马饮用,并可灌溉良田。这些优越的自然条件和险要的地理位置,是这里建关的主要原因。早在汉代,就在距关城北七里的石关峡口设有玉石障,依山凭险,设共防守,据史料记载,明代以前,这里一直是"有关无城"。

明王朝建立后,为了加强河西的军事防御,征虏大将军冯胜收复河西后,在此选址建关,以控制西去的交通要道。据历史记载,嘉峪关"初有水而后置关,有关而后建楼,有楼而后筑长城,长城筑而后关可守也"。嘉峪关从建关到成为坚固的防御工程,经历了一百六十多年的时间。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首筑土城,周长220丈,高2丈许,就是现在的内城夯筑部分,当时只是有关无楼。明弘冶八年(公元148年),肃州兵各道李端澄主持在西罗城嘉峪关正门项修建嘉峪关关楼,也就是说,嘉峪关关楼守城建成一百多年之后方修建的,史书上记载说:"李端澄构大楼以壮观,望之四达",又过了20xx年,也就是明正德元年(公元1520xx年)八月至次年二月,李端澄又按照先年所建关的样式、规格修建了内斥化楼和柔远楼,同时,还修建了官厅、仓库等附属建筑物。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尚书翟銮视察河西防务,认为这里必须加强防务,于是大兴土木加固关城,在关城上增修敌楼、角楼等,并在关南关北修筑两翼长城和烽火台等。至此,一座规模浩大,建筑宏伟的古雄关挺立在戈壁岩岗之上,它像一队威武雄壮的战士,屹立在两山之间、伸出双臂,牢牢地守卫着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公元1873年当时的陕西直隶总督左宗堂在收复伊犁时速经嘉峪关,面对雄伟壮观、气势磅榜的关城,提笔写下"天下第一雄关"的巨匾悬挂于嘉峪关楼上,为雄关又添了几分威严、几分雄壮。清末因禁烟而被贬赴伊犁的爱国将领林则徐于1842年10月11日途经嘉峪关时,面对巍巍雄关和大漠风光写下了著名的诗篇出嘉峪关感赋)其中一首写道:

严关百尺界天西,万里征入驻马蹄。

飞阁造连秦树直,综垣斜压陇云低。

天山峭摩肩立,瀚海苍茫人望迷。

谁道堵函千古险,目看只见一九泥。

一生酷爱古诗词和书法艺术的毛泽东同志曾手书过这首著名的诗篇。

雄关关城布局十分合理,建筑也很得法,适合战争防御的需要,关城有三重城廊,多道防线,城内有城,城外有壕,形成重城并守之势,如果敌兵来犯,可确保万无一夫。

嘉峪关建关六百多年以来,由于风雨侵蚀,曾进行过大规模的修缮。尤其是在1986年,嘉峪关市委、市政府响应邓小平同志"爱我中华、修我长城"的伟大号召,倡导各界人士捐款集资,恢复关城。当时,嘉峪关按照国家文物局杨烈等同志指示"修旧如旧、恢复原貌",经过多方努力,嘉峪关楼终于又屹立于雄伟的关城之上,站在嘉峪关楼上看着关外,由于岁月侵蚀而变的沧桑的丝路古道,诸多感慨涌上。回头,曾有这样一幅对联记载关楼的沧桑历史:

历明清经民国毁于风雨岁月空留遗址、静观世事沧桑:

爱中华修长城建在升平年代恢复原貌、再睹华夏春色。

更值得一提的是长城学专家罗哲文老先生也诗兴大发;口占七绝一首:

嘉峪山前起煤城,墙台高峙气萧森

雄关天下今谁主,游客登楼话古今。

是的,雄关本身的防御意义早已成为了过去,而今登上这座气宇轩昂的关城,人们不仅为它的气势、它的雄壮、为祖辈们的智慧所折服,更多的是在思索和寻找。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如何使这座关城焕发出无比的生命力,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谁说春风不度玉门关?改革开放的春风早己吹绿了关城内外。大开发的春风为关城的建设推波助澜。使机遇与挑战同时摆在我们面前。侍守着祖辈留给我们的这笔财富而满足于现状,还是积极探索、寻找差距、开拓进取?事实是最好的口答;关城作为人类重要的文化遗产、当之无愧地被授予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九九六年被授予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今天在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宏伟战略中,雄关又在争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活动中找差距、定措施,这些都意味着关城人正以"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精神赋予关城以新的意义。

关于甘肃文化影视心得体会教师范文七

尊敬的各位朋友们:

大家好、我是嘉峪关关城讲解员张敏,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巍巍雄关耀中华。这里,曾上演过一幕幕民族征战的历史话剧;这里,流传过一篇篇各民族人民和睦相处,团结奋斗的动人故事。巍巍雄关耀中华,古老的嘉峪关,就象一位历史老人,六百多年来,离合悲欢的往事,沧海桑田的巨变,映在它古老的青砖上,刻在它厚重的土墙里。

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因建在嘉峪关西麓的嘉峪山上而得名,它比"天下第一关"山海关早建九年。这里地势险要,南是白雪皑皑的祁连山,北是连绵起伏的黑山,两山之间,只有30华里,是河西走廊西部最狭窄的地方,被称作"河西第一隘口"。关西的大草滩,黄草平沙,地域开阔,素为古战场,关东是丝路重镇酒泉,紧靠关东南坡下,有著名的峪泉活水,"九眼泉"冬夏澄清,终年不竭,可供人马饮用,并可灌溉良田。这些优越的自然条件和险要的地理位置,是这里建关的主要原因。早在汉代,就在距关城北七里的石关峡口设有玉石障,依山凭险,设共防守,据史料记载,明代以前,这里一直是"有关无城"。

明王朝建立后,为了加强河西的军事防御,征虏大将军冯胜收复河西后,在此选址建关,以控制西去的交通要道。据历史记载,嘉峪关"初有水而后置关,有关而后建楼,有楼而后筑长城,长城筑而后关可守也"。嘉峪关从建关到成为坚固的防御工程,经历了一百六十多年的时间。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首筑土城,周长220丈,高2丈许,就是现在的内城夯筑部分,当时只是有关无楼。明弘冶八年(公元148年),肃州兵各道李端澄主持在西罗城嘉峪关正门项修建嘉峪关关楼,也就是说,嘉峪关关楼是关城建成一百多年之后方修建的,史书上记载说:"李端澄构大楼以壮观,望之四达",又过了20xx年,也就是明正德元年(公元1520xx年)八月至次年二月,李端澄又按照先年所建关的样式、规格修建了内城光化楼和柔远楼,同时,还修建了官厅、仓库等附属建筑物。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尚书翟銮视察河西防务,认为这里必须加强防务,于是大兴土木加固关城,在关城上增修敌楼、角楼等,并在关南关北修筑两翼长城和烽火台等。至此,一座规模浩大,建筑宏伟的古雄关挺立在戈壁岩岗之上,它像一队威武雄壮的战士,屹立在两山之间、伸出双臂,牢牢地守卫着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公元1873年当时的陕西直隶总督左宗堂在收复新疆伊犁时速经嘉峪关,面对雄伟壮观、气势磅榜的关城,提笔写下"天下第一雄关"的巨匾悬挂于嘉峪关楼上,为雄关又添了几分威严、几分雄壮。清末因禁烟而被贬赴伊犁的爱国将领林则徐于 1842年10月11日途经嘉峪关时,面对巍巍雄关和大漠风光写下了著名的诗篇出嘉峪关感赋)其中一首写道:

严关百尺界天西,万里征入驻马蹄。

飞阁造连秦树直,综垣斜压陇云低。

天山峭摩肩立, 瀚海苍茫人望迷。

谁道堵函千古险,目看只见一九泥。

一生酷爱古诗词和书法艺术的毛泽东同志曾手书过这首著名的诗篇。

雄关关城布局十分合理,建筑也很得法,适合战争防御的需要,关城有三重城廊,多道防线,城内有城,城外有壕,形成重城并守之势,如果敌兵来犯,可确保万无一夫。

嘉峪关建关六百多年以来,由于风雨侵蚀,曾进行过大规模的修缮。尤其是在1986年,嘉峪关市委、市政府响应邓小平同志"爱我中华、修我长城"的伟大号召,倡导各界人士捐款集资,恢复关城。当时,嘉峪关按照国家文物局杨烈等同志指示"修旧如旧、恢复原貌",经过多方努力,嘉峪关楼终于又屹立于雄伟的关城之上,站在嘉峪关楼上看着关外,由于岁月侵蚀而变的沧桑的丝路古道,诸多感慨涌上。回头,曾有这样一幅对联记载关楼的沧桑历史:

历明清经民国毁于风雨岁月空留遗址、静观世事沧桑:

爱中华修长城建在升平年代恢复原貌、再睹华夏春色。

更值得一提的是长城学专家罗哲文老先生也诗兴大发;口占七绝一首:

嘉峪山前起煤城,墙台高峙气萧森

雄关天下今谁主,游客登楼话古今。

是的,雄关本身的防御意义早已成为了过去,而今登上这座气宇轩昂的关城,人们不仅为它的气势、它的雄壮、为祖辈们的智慧所折服,更多的是在思索和寻找。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如何使这座关城焕发出无比的生命力,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谁说春风不度玉门关?改革开放的春风早己吹绿了关城内外。大开发的春风为关城的建设推波助澜。使机遇与挑战同时摆在我们面前。是固守着祖辈留给我们的这笔财富而满足于现状,还是积极探索、寻找差距、开拓进取?事实是最好的口答;关城作为人类重要的文化遗产、当之无愧地被授予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九九六年被授予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今天在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宏伟战略中,雄关又在争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活动中找差距、定措施,这些都意味着关城人正以"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精神赋予关城以新的意义。

嘉峪关人更是信心百倍,在市委、市政府的超常发展战略指引下,为关城未来的发展设计了新的蓝图,在这个新的定位中,创新是灵魂、墨守成规意味着被淘汰,关城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吸引海内外人士的磁石,要让这颗磁石闪烁出耀眼的光芒,让关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呈现出更加雄伟的风姿,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巍巍雄关耀中华。登临长城,凭吊嘉峪关曾经的繁华,我们将继承中华民族坚韧不拔,团结向上的优秀传统,以饱满的精神风貌,开拓未来,创造明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