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幼儿阅读教育家长心得体会和方法 幼儿园家长阅读心得(七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6 01:12:19 页码:8
幼儿阅读教育家长心得体会和方法 幼儿园家长阅读心得(七篇)
2023-01-06 01:12:19    小编:ZTFB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关幼儿阅读教育家长心得体会和方法一

本学期将班级新生幼儿表做详做细,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做出“不同幼儿不同对待”的教育理念,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人有礼貌;语言表达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得到较大的发展。认真规范幼儿的一日常规,加强纪律教育,努力做好班级保教工作。进一步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喜欢帮助他人;尊敬师长和同伴友爱相处的情感,使他们在自己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发展。

以《规程》为指针,贯彻《新纲要》精神,根据园务工作计划,扎扎实实做好保教工作。规范幼儿的一日活动常规,增强幼儿体质,做好品德教育工作,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的美感。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1、保育工作

督促生活教师搞好班级卫生,每天做好清洁、消毒、通风工作;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严格执行幼儿的一日活动作息制度,合理地安排好幼儿的一日生活;整理好室内外的环境布置,为幼儿创设一个清洁舒适、健康安全的生活学习环境。

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教育幼儿注意个人卫生,不能把脏东西放入嘴里,以防止病由口入。加强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学习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细心呵护幼儿成长。在日常活动中细心关注孩子的精神面貌,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教育教学工作

尊重幼儿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根据各班幼儿的兴趣和发展目标结合新的建构式课程内容增加五大领域的教学内容,制定好每月、每周教学计划,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实施,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本学期在各班都开设了英语教学,让幼儿得到全面发展。

继续加强幼儿的常规培养。常规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秩序,从而影响孩子的发展。通过晨间谈话、随机谈话、离园前谈话等,向幼儿讲清常规、要求,并采用多种形式对幼儿进行训练,严格检查常规执行情况,逐步培养幼儿能自觉遵守各项规则。

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之间的友爱、谦让、协作精神。在活动中认真观察幼儿,了解幼儿的需要,引导幼儿自主解决在活动遇到的问题。

我们始终都要把安全工作放在首要。 加强日常活动中的安全管理。重视幼儿一日活动中各个环节的安全管理工作,如晨间安全检查、游戏活动、餐前餐后、午睡前后及午睡间的巡视,保证幼儿一日活动不脱离老师的视线。在日常活动中穿插安全教育、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帮助幼儿掌握一些自我保护技能。提高自己的责任心,细心排除一切不安全因素。我们要让幼儿在安全的环境下健康成长。

各 月 工 作 安 排

九月份:

1、老生入托,开展安全、常规教育。

2、整理室内外环境布置。

3、更新早操内容,训练幼儿早操。

4、结合教师节开展“老师:您辛苦了!”主题活动。

5、落实晨检制度。

十月份:

1、结合国庆节开展“爱祖国、爱家乡”创新活动。

2、培养良好的常规活动,抓紧班级特色活动的开展。

3、训练幼儿早操,让幼儿体质得到强有力的发展。

十一月份:

1、继续完善班级环境布置。

2、组织教师相互学习,互勉互敬。

十二月份:

1、开展安全教育活动,特色活动之我说。

2、开展幼儿故事比赛,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继续完善本园各项活动。

4、交流教学经验。

一月份:

1、结合元旦开展“迎新年”活动。

2、展示幼儿个性特色成果。

3、幼儿身心发展评估。

有关幼儿阅读教育家长心得体会和方法二

1、学会有目的地阅读图书,能在自主阅读中寻找答案、发现问题,对科学故事有兴趣。

2、了解故事内容,理解人类、动物、植物需要空气,知道空气污染对地球造成的危害,懂得要保护环境。

3、尝试用紧张与愉悦的语气分别复述句型:“可怕的事情会发生吗?”“我们可以畅快地呼吸了。”

1、经验准备:了解人类的呼吸,呼出的是二氧化碳,吸进的是氧气。

2、物质准备:小书若干;动物、植物等呼吸图像;污染和绿化的录像片段。

一、在音乐下做呼吸运动,引入话题“谁需要呼吸?”

1、教师与幼儿一起做呼吸运动:“你是在用什么呼吸?”

2、猜想:不仅我们人类会呼吸,还有谁需要呼吸?地球也会呼吸吗?

二、自主阅读(p2――9),寻找答案。

1、提出问题,引导幼儿阅读。

“地球上的许多东西都会呼吸,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的这本书就叫做《地球的呼吸》,刚才小朋友提出动物、鱼、小草都需要呼吸,那他们究竟是怎么呼吸的?用什么呼吸的?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去书中寻找答案。”

2、幼儿逐页进行阅读,找到书中的答案:

提问:你在书中找到答案了吗?人类、动物、植物究竟是怎么呼吸的?用什么在呼吸?

运用图像让幼儿了解昆虫用腹部的气孔呼吸;植物是用根和叶片上的气孔呼吸的。

3、小结:地球上的人类、动物、植物都需要呼吸,“一呼一吸,不停地呼出二氧化碳,吸入空气。”只是他们呼吸的方式不一样而已。

三、 自主阅读(p10――19),发现问题。

1、引导幼儿在阅读中发现问题。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请小朋友仔细阅读p10――19的画面,把你有什么看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2、引导幼儿观察书中关键页p11,播放片段录像感受空气污染的危害。

“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的烟?”“空气被污染了,会发生哪些可怕的事情呢?”播放视频短片,“大家都怎么了?不能呼吸真的有这么难受吗?”请小朋友捏住鼻子,感受一下无法呼吸的感觉。

3、学习复述重复的句型“可怕的事情会发生吗?”

动物和人类都提出同一个问题,是什么问题?让幼儿用紧张、可怕的语气表达“可怕的事情会发生吗?”

可怕的事情指的是什么?(氧气越来越少,我们无法呼吸了)

你愿意戴着氧气罩生活吗?(我们一起学学带着氧气罩的样子)

想象戴上防毒面具有什么样的感觉?

4、互动讨论:地球上的氧气越来越少,怎么办?

播放光合作用动画,让幼儿初步了解植物的本领――帮助我们清洁空气。

四、师生共读p19――25,阅读短句“我们可以畅快呼吸了!”

“有了光合作用,会有什么改变?你发现了什么?”

谈谈取下氧气罩大家有什么样的变化。大家会用什么样心情和语气来说出这句话呢?并一起用愉悦的语气表现重复性的语句:“我们可以畅快地呼吸了。”

五、教师带领幼儿共同阅读p26――35。

“我们的地球是依靠什么呼吸?书中的小朋友是怎样保护环境的?怎样让绿色更多?”带着问题让幼儿跟着老师一起阅读。

提问:地球绿肺究竟是什么呢?我们该怎样保护环境?

六、在音乐下做“深呼吸”,感受畅快呼吸的愉悦。

“现在,我们的城市变成了一个大花园,让我们一起来畅快地呼吸新鲜空气吧!”

结束语:这本书里还有许多秘密,我们下去回到教室后可以再重头看看,把自己感到疑惑的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去解开这些未知的秘密!”

有关幼儿阅读教育家长心得体会和方法三

对于成长于文化断层年代的我们,胡适先生似乎只是历史的一个符号,他曾经走在文字改革的先端,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等,由于种种原因,难得看到胡先生的文字,对于他的了解多来自片段性的轶事或宏大感受。近日于南图觅得一本《胡适的声音》,虽然只是一册不同时期的演讲集,但也足以窥见胡先生博大精深学养的沧海一粟。

“宁鸣而生、不默而死”,是《胡适的声音》一书的卷首语,这是胡先生一生主张并奉行的人生格言,由此看来,不论在什么语境下先生都会是一个“大右派”。作为一个有深厚旧学背景,在完善的西学教育中成长起来的学者,胡先生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等诸多领域均有建树,是真正学贯中西的大家。他的文字晓畅明白,朴实自然,没有精英意识,即使现在阅读也有极强亲近感,很符合他倡导的白话文应该是“活”的文字。

书中涉猎的领域和年代跨度很大,从“五四”时期到五十年代,几乎收录了胡先生一生中不同时期的各种演讲内容,让我们看到胡先生历经学者到官员(驻美大使)直至“中央研究院”院长等不同角色转化中为人,治学的态度,可以充分体现他毕生倡言的“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言必有证”的治学方法以及"认真的作事,严肃的作人"的为人之道。

另一篇极具特色的演讲稿是关于中国禅宗的发展史,从中国哲学史的角度系统讲述了佛教在中国成长发展的过程。胡先生关于禅宗发展史的研究考证翔实,表述客观风趣。胡先生本人没有宗教信仰,他的佛教研究完全从学问的视野进入。胡先生的禅宗研究源于他编著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到他离世只完成《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禅宗史是研究的不足之处,他一直在进行这方面的弥补。胡先生对禅宗史下过很多功夫,颇有心得,在研究的基础上专门为影响很大,成为一代宗师却不识字的六祖慧能的弟子,作了一部《神会和尚传》;晚年,又花很多时间去考证《虚云和尚年谱》。虽然禅宗史只是胡先生治学一隅,但严谨的态度足以描述中国佛教发展的历史,他的研究甚至曾引发日本禅宗学者铃木大拙与他的一翻论战。胡先生对于禅宗史的研究体现了他在治学中的“不默而死”。

多看看胡先生的研究,会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交融,感受到他作为独立知识分子,用独立、理性、责任、正见、负责的言论来发表个人思考的行为特点。

如何深入的探寻与认同自己的文化,如何以独立知识分子的思维来“宁鸣而生、不默而死”,是我们需要一生探寻的问题。

翻开首页映入眼帘的就是卡森的一句话:如果一个幼儿要维持他内在的好奇心,那么他至少需要一个成人与他分享,和他一起快乐地、兴奋地探究这个神秘的世界!

作为守护在孩子身边的幼儿老师,我们都有这样的机会去分享、感受、把握这个和孩子共同快乐的机会!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帮助孩子了解所处的这个世界,而好奇心正是自然科学家的基本心态,当孩子正用尽办法去探索事物时,自然科学家的精神便已悄悄萌芽了。有位科学教育工作者曾说:“当孩子问‘为什么?’时,最好的回答便是‘那你觉得为什么呢?’”这本书便是希望唤起成人去观察、发现孩子原有的好奇心,依从孩子的好奇心,提供适当的探索环境和引导,培养孩子像自然科学家的精神和态度一样,去学习如何发现和找寻答案。这本书也是老师最佳实用指南,清楚的提供老师在自然探究前的准备,并在不同阶段的探究(开放式探究、主题探究)中,详列出探究的核心概念、教学计划、引导方法和延伸活动,以及讨论时的引导话语。也让老师能在符合个别孩子的发展、兴趣和能力之下,如何从孩子自身的经验,引发他们主动观察环境;如何提供孩子好奇、发问、探索、调查、讨论、反思自己观点的机会,进而了解孩子如何在相互学习中建构概念,发展出科学探究的技巧和态度。此外,书末附有相关资源、表格,可供老师记录孩子的发现和观点,再透过这些档案检讨和发展课程。

《与幼儿一起探索自然》一书拓展了教师在教育中所扮演的传统角色。这本综合课程能指导教师开展以探究为基础的课程,该课程是以探究为基础的课程,该课程是以幼儿对周围生物世界的自然好奇心为基础的。从在室内养育生物和种植植物,到去室外搜寻动物和他们的栖息环境,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一系列的讨论活动,教师们能学到如何为教学活动做好准备,学到如何知道幼儿通过开放式或主体式的科学活动进行学习、学会观察。

“如果一个幼儿要维持他内在的好奇心,那么他至少需要一个成人与他分享,和他一起快乐地、兴奋地探究这个神秘的世界。”这应该是《与幼儿一起探索自然》一书所秉承的理念,同时也符合《纲要》中“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一思想。幼儿对于自然有着一种天生的探索欲望:看到花草,他们总试图触摸;看到小动物,他们又会满怀好奇地观察;下雨了,他们会穿着雨具,在雨中嬉戏,找寻雨水的奥秘……我们要保护幼儿的这种好奇心,我们应该让幼儿在好奇中触摸自然,亲近自然。

在幼儿共同探究和互动的过程中,他们总会试图搞清楚所见和所做的事情。他们开始建构有关事物的概念。这时,“小小科学家系列”让教师担当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确保幼儿有关科学的游戏和想法可以受到关注、深化和挑战。在幼儿探究过程中,教师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在教室中创设一种支持和鼓励幼儿成为小小自然学家的环境与文化,而这种环境和文化的特点是:尊重生命;强调调查;分享观察的内容和观点;档案与记录;关注真实的生物。其中首要的“尊重生命”,让我特有感悟。回想到,自己在平时的自然角管理或是科学探索活动中,常常就会忽视,甚至回避这一问题。小蝌蚪死了,老师也不向幼儿说什么就把它处理掉,当他们发现小蝌蚪不见了时,来问老师,老师就会用一些非常理的话敷衍了事。久而久之,将会使幼儿形成了无视周围生物的意识。通过这次的阅读学习,我会更新自己的认识,反省自己教育中的不良问题,用全新的“自己”去带动幼儿、带动周围的成人,把尊重生命放在首位,为与我一同生活在地球上的小生命负责。

另外,我还充分体会到“家庭参与”的重要性,《与幼儿一起探索自然》一书所展示的教学案例都将家长纳入到活动的参与者中,这也能进步激发幼儿触摸自然的兴趣。我们不要总以为幼儿年龄小,不懂事,其实有时候他们脑中能闪现出成人都没有的灵感,尊重幼儿,让他们充分触摸自然,或许未来的自然学家就会在他们之中产生。这不仅仅是《与幼儿一起探索自然》一书所给予我的认识,更是应在今后的幼儿教育中贯穿始终的一种理念。


有关幼儿阅读教育家长心得体会和方法四

第1篇幼儿园观察与反思在教育过程中,经常运用表扬和批评的方法。表扬即对幼儿的长处和优点进行赞美。表扬决非吹捧、夸张和投其所好,而是实事求是、诚心诚意,以达到进一步激发和调动积极性的目的。批评则是对幼儿的第1篇幼儿园观察与反思

在教育过程中,经常运用表扬和批评的方法。表扬即对幼儿的长处和优点进行赞美。表扬决非吹捧、夸张和投其所好,而是实事求是、诚心诚意,以达到进一步激发和调动积极性的目的。批评则是对幼儿的缺点和错误的分析和否定的过程,批评决不是讽刺挖苦,抓辫子扣帽子、打击报复,而是善意、公正地帮助幼儿认识和纠正错误,接受教训,增强生机和活动。在心理教育过程中,因人因时正确运用如上表扬和批评的形式,可以使幼儿提高认识水平,强化良好的活动动机,激发积极的精神情感,促进能力的形式和发展,增强上进心和责任感。表扬和批评巧妙的结合起来,以表扬为主,适当的批评为辅,才能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

一、适时地运用表扬和批评所谓适时,就是要抓住理想的教育时机,及时地给予表扬和批评,力求达到良好的效果。

一是要善于发现时机。比如对于平时就多动调皮的幼儿,就要在日常行为表现中发现他的闪光点,并及时的给予肯定和表扬。二是要善于选择时机。比如在幼儿情绪激动哭闹的时候,跟他说道理自然远不如待其情绪稳定后进行教育引导的效果好。三是要善于创造教育契机。比如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有针对性地教育,启发幼儿扬长避短,有意为某些不足的幼儿创造行动体验的机会,并给予表扬和鼓励,达到教育幼儿的真正目的。

二、适度地运用表扬和批评“凡事有个度”。

可在幼儿教育实践中却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缺乏“度”的意识。有些家长和老师,孩子表现好就给予了带有极大夸张意味的表扬:“你真行!太了不起了!”“你太棒了,谁也比不上你!”……诸如此类表扬容易使孩子“飘飘然、昏昏然”,盲目自大,惟我独尊,时间一长,就听不得半句批评的话,这样的表扬就适得其反了。因此,我们应该强化表扬和批评这个“度”的意识。

(1)分寸适度。一切从幼儿的客观实际出发。表扬,不是言过其实的乱吹捧。对孩子言过其实的表扬,会使孩子形成不切实际的自我认识,一旦这种认识与现实生活中他人恰当的评价发生冲突,幼儿的心理就会失去平衡。批评,也是善意的,不是呵斥和恐吓,更不应把后果严重化,断定一个幼儿可怕的未来,比如说他是长大没有出息等。无论表扬还是批评,都得把握好分寸,别忘了,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无知而渴知的幼儿。

(2)频率适度。表扬和批评,都不是多多益善,关键是恰到好处,二者结合运用,针对具体对象适时的调适,绝不能凭个人的情绪因素把孩子定格了,更不能对自己喜欢的孩子,就毫无休止的表扬,对自己不喜欢的孩子就一味的批评,要知道,每个孩子都是可爱的。

(3)语言适度。语言不仅要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同时还要注意到幼儿的认知和兴趣特点,力求形象、生动,批评的语言要富于亲切感,具有激励性、启发性,让幼儿明白为什么能这样做而不能那样做。

三、适法地运用表扬和批评在对幼儿进行表扬和批评时候,要强调方法在具体情况中要力求做到用之有方,行之有效。

(1)表扬和批评并重互为调节。立足于深层次的爱,从事实出发,是非分明地给予适当的表扬和批评,使二者互为调节,互促互动,这才是科学的方法。

(2)表扬和批评要因人因事而异。孩子有近似的共性特点,也有和不相同的个性特点,对他们运用表扬和批评是既要注意某些共性特点,也不可忽视个性特点,因人因事不同,就应进行不同的表扬和批评,在运用时,仔细斟酌,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3)表扬和批评要选择相宜的环境。如有的宜在集体面前进行,有的宜在个别谈话中体现,有的可在游戏、劳动、参观等活动中渗透,有意识地启发,使教育者的表扬或批评隐含其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要努力争取家长的配合。绝大多数家长对宝贝们都是滥用表扬,也有少数家长把孩子捧惯得“无法无天”了,就一反常态地跳到滥用批评的极端。这种家庭教育既有碍于幼儿的健康成长,也会给幼儿老师带来矫正的极大困难。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平时的家园联系等渠道,努力提高家长的家教水平,只有使家园教育共同配合,才会有理想的教育效果。

表扬可以使孩子心情愉悦,信心倍增,批评可以让孩子保持清醒的头脑,充分认识自己的不足。表扬和批评巧妙的结合起来,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但要以表扬激励为主,批评要注意方式方法,尽量婉转含蓄,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体现了“热爱孩子、尊重孩子“,才会让孩子们在教育的海洋里激情无限!

第2篇幼儿园观察与反思

活动开始部分我采用了谈话的形式,通过孩子们已有的生活经验来谈谈,自己在寒冷的冬天是怎么让身体暖和的。在这一环节主要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来说,这样有利于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又给幼儿创造了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的环境。

接下来我进行了第二环节,我创设了故事情境,出示了一只大恐龙(挂图),请幼儿们为恐龙想想办法,让他身体暖和起来,孩子们纷纷争着抢着为大恐龙出主意,有的说拿衣服给他穿,有的说帮他穿上鞋子,围上围巾,有的说帮他带上手套,帽子等等。在这一环节中,我还特别注重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紧接着是活动的第三环节。这个环节主要是借助故事,来帮助大恐龙想出更多更好的办法,让大恐龙的身体暖和起来。在幼儿听完一遍后,我就提出了问题,这时候我觉得效果不是很明显,因为许多幼儿们还都沉浸于观看挂图上的内容,都还没有反应过来,我灵机一动,再次分段来听故事,并听完后提出问题,这一下小朋友就能够回答上来了。

总的来说,我认为这个活动的目标基本上已经达到了,只是在活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孩子们课堂发言积极,但是有小部分孩子只听不发表意见,回答不够积极。有的孩子没有举手发言的习惯,活动中会抢着答。

今后的活动中,我想要多培养孩子的课堂回答习惯,这样才有助于整体幼儿的发展。

第3篇幼儿园观察与反思

在《歌声与微笑》活动中,我创设情境,让孩子们在音乐声中互送微笑,大部分孩子找到了自我的好朋友相互赠送着微笑。有小朋友说:“我把微笑送给你让你欢乐!”还有个异常善于交往的孩子找到了听课教师,微笑着说:“教师我喜欢你,祝你欢乐!”一个小女孩走到一位教师的身边,微笑着说:“教师,你教我唱歌比赛得了三等奖,所以我要把微笑送给你。”……

从此次活动中能够发现:情感交流有利于进一步丰富孩子们的生活经验,音乐又能给人欢乐和一种美的享受。让孩子们在优美、富有节奏的《歌声与微笑》的音乐声中互送微笑,体现了“情感与音乐”的交融,使活动在简便、愉快、温馨、和谐的氛围中进行,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让孩子们从内心深处感受到了微笑的完美和所蕴涵的力量。

这次突发事件,使我悟出一个道理:同情心离孩子们已经越来越远了,孩子们被大人的爱包得水泄不通,不懂得怎样去同情、关心别人,事事以“自我”为中心,在生活中也缺乏谦让、友爱、团结的精神,常常为了玩具你争我夺,不会谦让。可孩子们总会长大,总会离开父母筑造的窝,他们要生存,不仅仅靠一技之长,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与人交往,如何同情、关爱别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作为幼儿教师,培养幼儿高尚的道德品质是幼儿教育目标之一,要抓住日常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把握教育的契机,方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第4篇幼儿园观察与反思

一次教学观摩活动,主题是“有用的调味品”。幼儿兴致很高,纷纷选择食物加入调味品,然后品尝自己调制的食物。教师随之与幼儿进行交流。

师:你加了什么调味品?吃起来怎么样?

甲:我在西红柿里放糖了,好甜!

师:是呀,放了糖更好吃了!

乙:我放了沙拉酱,真好吃!

师:是呀,调味品真好!

(许多幼儿说自己放的调味品好吃,教师都积极回应,给予充分肯定。)

丙(小声地):不好吃的,好酸!

(几个幼儿也接连应声说自己的调味品不好吃,“好成”、“好辣”……教师看看他们,没有任何反应,顾左右而言他。)

师:我们再尝尝别的调味品吧

(幼儿再次操作。)

从教师与幼儿的交流中,我们发现教师对幼儿的言语有截然不同的两种反应:对一些幼儿的言语积极反馈,而对另一些幼儿的言语却充耳不闻。是没有听见吗?

带着疑问,我仔细看了教案,顿时明白了。原来活动目标的第一条是“让幼儿感受到调味品能让食物变得好吃”。看来是这个“指挥棒”在起作用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教师念念不忘活动目标,以目标的达成为最终目的,因而在活动实施中尽量避免节外生枝,极力促使幼儿直奔目标。

那么,这些“逆耳”的言语真的有悖于目标吗?未必!调味品能让食物好吃,不假,但有前提:调味品必须使用得当。那些“逆耳”的言语给出的信息是:调味品如果使用不恰当,食物就不好吃。这不正是从另一个角度对目标的探索吗!为什么教师听着觉得不顺耳呢?因为教师片面追求目标的实现,没有准确地理解与把握目标的内涵,因而把这些有价值的言语看作背离活动目标的、没有价值的、不和谐的音符。

现实中,这种情况并不少见。教师往往会积极回应顺耳的言语,而对逆耳的言语听而不闻,甚至表示不满。无怪乎有人说,“在教育活动中,儿童很多时候在附和老师。老师希望他们说什么,他们就努力说什么,以求得到权威的认可。”

教师听不见的病根在哪里?就在于片面追求目标,只见目标、不见幼儿,急于寻求符合标准的答案,千方百计牵着幼儿顺应目标。这导致“预设”与“生成”势如水火,活动中闪现的生成“火花”也被无情地扑灭。

提倡目标意识有其积极意义,但把握不好也有一些负面作用,如一切围着目标转,过分追求目标达成等。那么,要不要关注目标呢?回答是肯定的,但决不能片面地理解。

一不能死扣目标。既定目标终究是预设的,还需在活动中检验。检验的依据就是幼儿的反应。教师要从幼儿的实际出发,及时修订目标顺应幼儿,而不是强求幼儿符合目标。

二不能目标在前,幼儿在后。教师不能片面以目标的达成为“终点”,而应该“幼儿在前,目标在后”。也就是说,目标要来自幼儿,追随幼儿,顺应幼儿。

三不能片面评价活动的成败。评价是杠杆,起导向作用。目前,对活动的评价往往以目标是否达成为基点,以成败论英雄,这导致教师唯目标是从。因此我们要改变这种评价取向,关注教师对活动的组织和把握,对活动中“生成”价值的捕捉和利用,以及对幼儿行为的引导与反馈。

第5篇幼儿园观察与反思

这堂课我觉得幼儿做得很不错,关键成功的地方在于两点:开始部分以小朋友们自己将接触的事物引入,幼儿对此兴趣很高;对于细节处我作了很好的准备:首先是孩子活动的组织,要点和关键的地方我作了强调:比如蘸色的要求,合作的要求等等,我考虑到孩子可能会抢,对此也作了说明强调,同时准备工作也比较充分,我事先自己试了试就发现了很多问题,蘸色的颜料水分很多,水就在纸上流来流去,搞得一塌糊涂,我就比较注意,调色时保持水分较少,颜色较浓,还教给幼儿蘸好后在碗口刮一下,这样印的时候就比较容易成功.我们的纸吸水性差,因此不能小看这点小小的改变,如果水一多肯定是搞得很脏,孩子没了兴趣就有可能没心思,弄得一团糟,另外我在自己尝试的过程中发现一些蔬菜的横切面是圆形的,但是都是类似的形状也不好看,我发现花菜蘸了颜料后印出来的是星星点点的,效果非常好,另外还有纸团,但是发现纸团容易烂掉,不太适合,我就去掉了纸团,由于材料的提供也比较有目的。

因此幼儿的活动非常顺利,虽然是第一次跟颜料打交道,但是每组上都干干净净的,孩子的衣物等等也保持得较干净,作品也完成得不错,看来同样是一样的设计,有的小细节不注意可能也会带来大问题,有句话说“勿因恶小而为之,勿因善小而不为”,看来做人是如此,上课也是如此,记得曾在教研活动中将好课比作珍珠,我想假如珍珠当中镶了一到两粒劣珠,胡乱穿起,那这串项链的.质地绝对是大打了折,我们上课要对每粒珍珠基本都要有个数,要有自己的眼光和思考,不能拿着人家的教案,想都不想就用了.《小稻秧脱险记》是一篇科普性的童话故事,很适合儿童阅读和欣赏.整篇课文充满童趣,将科学常识寓于童话故事中,生动的语言,有个性的对话,有趣的情节都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供了很好的凭借.进入三年级阶段,随着学生能力的增强,学生对于课堂教学各环节的参与度也与日俱增.具体体现在朗读训练中,以前总是由学生读,教师加以点评.现在学生在正确把握与理解课文的前提下,对于用怎样的语气,语调来表达课文的思想内容已经有了一定自己的体会.我将这篇文章看作是增加学生自信心,提高表达能力,进一步激励学生自我欣赏,并自我改进的一个好机会.具体操作方法是:让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由组内自行决定分工.基本上由三个角色(小稻秧,杂查,喷雾剂大夫)一个旁白组成.而且每人的“工作量”也基本均衡.不会在小组合作中出现“无所事事”或是“包打天下”的人出现.因此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相当高,每个人都尽力想把自己的角色演好,真正把时间都用到了读书中去,不像以往那样往往在分工或一些琐事上花费很多时间,而真正用来读书的却只有一小部分.在大组交流过程中,由于有了充分准备,而且每个小组成员在读时也已经互相提过意见,所以当在全班范围交流时,基本上起来表演的学生水平都比以往个人独立发言时高.在此基础上,我先要求同学说说他们的切身感受,可以是围绕说说自己觉得成功的地方,也可以说说自己要改进的地方.如果是评论他人的,要求说一条缺点之前必须先说一条优点.这样就有效地组织他们仔细倾听,实事求是地分析,并且取长补短的作风.总的来说,营造一个“和谐,民主,活泼,真实”的课堂气氛是提高课堂发言水平,提高学生思维水平的一个重要保证.由此可以带来一系列的“副产品”.如陈怡雯在日记中说道“听卢云清嗓子变调是一种享受,是那么有趣而又夸张,却又把'喷雾剂大夫'给演活了.还组织意犹未尽的同学写了一篇童话”续集"——《小稻秧再次历险》来写写小稻秧后来在生长过程中再次遇到的危险和困难,让学生模仿与积累语言,其中不乏佳作.第6篇幼儿园观察与反思

案例

(出示4个相同正方体摆成的物体)

师:添一个小正方体,从正面看形状不变,应怎样摆?

学生思索片刻后,尝试操作。

教师走进学生中欣赏、倾听、个别指导。

师:好多同学都尝试着不同的摆放,这种探索精神非常棒。有谁愿意先来介绍一下你的智慧成果?其他同学注意边听边摆放,以验证其正确否。

生1:我是这样摆的,在前面这个正方体右边添一个。(边说边演示)

生2:我有不同摆法,我把这个正方体添在后面那排第一个的背后。

生3:我添在前面那个的'前面也可以的。

生4:在后面那排第二个后面也可以加这个正方体。

……

师:噢!原来有那么多种摆法啊!你们能尝试着找到一个如何摆放的规律吗?

生1:我发现在它的前面或后面对齐着放就可以了。

……

师;要使它从前面看形状不变,只要在前面或后面对齐着放一个就可以了。那猜猜看,如果要从上面看形状不变,该怎样摆?

生1:可以在上面或下面对齐着放。

生2:下面不好放的。

(众笑)

师:那就只能在上面放,是吗?不妨一起来验证一下这个猜想。

学生开始摆放验证。

反思

空间观念是建立在对周围环境感知基础上的、对空间与平面相互关系的理解和把握,这种理解和把握,以对周围环境的感知为基础,包括观察、想象、比较、综合、抽象分析等活动,在空间与平面之间往复铺排。在课堂学习中,教师把直接操作的体验作为发展空间观念的基础和重要途径,把操作、观察与想象、判断甚至推理有机结合。第一次操作的一开始也许是盲目的,也可能以失败告终,但是,当往复几次摸索了一些门道之后,操作起来容易多了。接着又让学生发现规律进行归纳,进而猜想探索“从上面看形状不变的摆法”。这里既培养了归纳能力保护了学生的猜想,又遵循猜想验证的逻辑,注意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模式与学习习惯。另外课堂中,教师也注意了让学生把对同伴想法的倾听与亲身实践结合起来,跟上步伐,作验证。因为只倾听是不够的,只有亲身实践才能不盲目,才能真正改正完善自己的想法,才能增加属于自己的体验。

第7篇幼儿园观察与反思

为固体胶而争吵

“送货员”游戏中的“货物牌”是将吸管粘在塑封图片后面而制成的。游戏玩了一段时间后,孩子们发现很多“货物牌”上的吸管脱落了。大家议论开了:用什么方法可以把吸管粘住呢?

幼儿a:“可以用固体胶把它粘住。”

幼儿b:“固体胶粘不牢的!我试过了,过一会儿又会掉下来的。”

幼儿c建议说:“可以用双面胶!”

幼儿a有点不高兴:“固体胶可以的,你们说的不对!”

三个人开始为“什么东西可以把吸管粘住”而争吵。

幼儿的争吵焦点是:什么东西可以把吸管粘在塑料片上,用固体胶行不行?幼儿a坚持可以使用固体胶,因为固体胶是幼儿在幼儿园一直甚至是“唯一”使用的粘贴工具,当幼儿需要粘贴东西时,会很自然地想到使用固体胶。对于反对使用固体胶的幼儿b,我了解到他有使用固体胶粘贴塑料的直接经验,经验告诉他,使用固体胶不会成功。当问及幼儿c“为什么使用双面胶”时,他的回答是“看到爸爸用过”,他只是依靠间接经验来猜测的。

幼儿的观点分别反映出:认为固体胶是“万能”的;对其他材料的粘贴经验较少;知道一些其他粘贴工具,但没有使用过。此时,我可以直接告诉幼儿用什么材料粘住塑料片比较合适,但是考虑到能吸引幼儿的兴趣,我决定让他们亲自动手试一试,比较哪种“胶”能够粘住吸管和塑料片,以此获得直接经验,让幼儿的问题成为探究活动的起点。

把个别幼儿的问题变为大家讨论的问题

三个幼儿的经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所以,我把他们的问题带到了集体中,我给大家提了两个问题:你认为用什么材料可以把吸管粘在塑料片上(多选)?你认为哪一种材料粘得最牢?

讨论后得出了以下结论:固体胶、双面胶、热胶枪、透明胶可以粘贴塑料片,而且大家对热胶枪的黏性和牢固度比较认可。

讨论中孩子们提出了透明胶和热胶枪。虽然孩子们并没有使用过热胶枪,但是他们曾经看到老师在教室里使用过,而且是粘体积较大的物品,所以他们想当然地认为热胶枪是最厉害的。

为此,我和孩子们一起商量,如何证明哪一种工具最具黏性。经过讨论,大家一致同意亲自实验一次,我们决定分三步来做:第一步“粘贴操作”,请持不同观点的孩子分别使用不同工具,将吸管粘在塑封图片背后。第二步“验证”,请2~3名孩子做“公证员”,检验操作的结果。第三步“得出结论”,请孩子观察用不同工具粘贴的塑料牌,表述结论。

实验反映

固体胶:“一点也不牢。”“马上就掉了。”“干了就粘不住了。”“粘住了,但是只要拿起货物牌就马上掉下来了。”

双面胶:“能粘住一点点。”“把货物牌拿起来就坏了。”“轻轻一碰就会掉的。”

透明胶:“全包住了。”“很牢。”

热胶枪:“很牢。”

探究需要孩子们自己动手,体验过程、操作工具、观察材料变化、表述结论等。这些环节都是教师不可替代的,探究的过程就是幼儿亲历寻找答案的过程。过程中幼儿分成了四组,按自己的观点选择认为粘得最牢的工具进行尝试。这让幼儿有机会验证自己的想法,在此过程中强化正确的观点,继而形成新的经验。

反思

◆鼓励幼儿交流和讨论

当发现几个幼儿为了固体胶争吵时,引导他们亲自“找答案”,得出问题的结论。为此,我把个别幼儿的问题让大家一起来讨论。

三个好处:

第一,幼儿有机会确认和表达自己的想法。当讨论开始后,幼儿就会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思考这个问题,直至有一个“答案”。这个答案可能是个理由充分的观点,也可能是个假设或猜想。重要的是,讨论让每个幼儿有机会思考和梳理有关“粘贴”的问题。

第二,幼儿有机会倾听别人的想法,在不同想法的碰撞中扩展自己的思考。当幼儿有了自己的观点后,别人的想法就是对自己观点的支持、补充或反驳。这样的碰撞能让幼儿审视自己的观点,并且扩展思考。比如,一个没有使用双面胶经验的幼儿,听到别人说起双面胶时可能会有兴趣了解双面胶是如何使用的。

第三,对于教师来说,幼儿的讨论能够让教师知道他们对哪些粘贴工具有了解,这些了解是直接的、正确的认识还是间接的经验,或者是有错误的。这样能让教师了解多数幼儿关于“粘贴”的经验水平,帮助教师设计“如何支持他们寻找答案”。

◆让幼儿亲自验证结论

集体讨论产生了四种不同的结论,如果活动到这里就结束了,那幼儿对“如何把吸管粘牢”的认识仍然停留在讨论层面。我想传递这种精神,所以在得出有争议的.结论后,我让幼儿尝试做小实验,并和他们共同商量和确定实验方案,这样做的好处是激发幼儿寻找答案的主动性,让幼儿自己设想怎么来验证结论,我则在幼儿的基础上进行补充,以让每个幼儿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

他们直接获得的感受与原先坚持的想法进行了碰撞,当实验结果与想法一致时,幼儿对粘贴塑料的认识得到了强化和巩固,提升了经验;当实验结果与想法不一致时,便打破了幼儿原有的经验,他们会继续在实验中观察,直到获得正确的答案,这是产生新的认识和经验的过程。

◆探究重在“跟”着幼儿

探究活动可以不是教师刻意设计的,它可以是在幼儿游戏、讨论、做事中自然发生的。因为幼儿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探究外部世界是他们的需要。幼儿的问题随时都会产生,探究是满足幼儿好奇心的好办法之一。科学探究最重要的意义在于让幼儿亲身体验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探究是属于幼儿自己的——从幼儿感兴趣的问题、想要知道答案的问题开始,让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形成类似于头脑风暴似的讨论,幼儿亲自动手、亲眼观察,围绕问题展开行动。要形成这样的探究,教师必须“蹲下来”倾听幼儿的声音、观察幼儿的行动。教师了解了幼儿的想法,才能想办法根据他们的需求准备材料及进行知识储备。

教师要做的是和幼儿一起寻求答案,而不是告诉或教授幼儿答案。我们经常会说让幼儿成为探究的主人,但这不代表让幼儿任意地玩、随意地探究,教师要有步骤地引导幼儿探究,成为幼儿探究的支持力量。当幼儿产生了想要探究的问题时,教师所要做的是“跟”着幼儿,将他们的活动不断推向深入。

第8篇幼儿园观察与反思

快要临近六?一儿童节了,为了帮孩子们编排好看的舞蹈,我借了很多有关儿童舞蹈的vcd回班挑选。在看的过程中,很多孩子都跑过来观看,充满了好奇。当我放到踢踏舞的vcd时,唐鼎盛说:“这是踢踏舞,我妈妈带我看过这个表演的,就是用脚在地下敲。”说着就跺起脚来。其他孩子都笑了起来,表现欲望强的孩子边笑就边跟着跳起来。教室的地板是木头的,被他们的小脚敲的咚咚响,他们非常快乐,有些能力强的孩子已经开始跟着电视上的小朋友学起来了。我看他们这么有兴趣就随口问道:“你们想不想跳踢踏舞?”得到的回答是一致的。于是我和班里的丁老师就决定给孩子们编一个踢踏舞用于六?一节表演。

在排舞之前,要先让孩子们有所感受,所以我选择了一首孩子们曾经学过的一个打击乐活动的音乐做为这个韵律活动的音乐。这首曲子节奏感非常强,四段乐曲节奏分明,在上打击乐课的时候,孩子们就对这首乐曲非常感兴趣,一听到音乐立刻就要拍手打节奏。有了这个前期的经验准备,让孩子们听着熟悉的音乐跳出这些节奏,我想这对孩子们来说应该不会太难。

这个活动的三个目标我在课里是这样完成的。第二个目标在活动过程中的第三个大环节中完成,欣赏踢踏舞片段和看小脚先生表演,可以让孩子们感受踢踏舞幽默、诙谐、极富表现力的艺术魅力。第一个目标在第四个大环节中完成,用分段学习的方法,让孩子初步学会用全脚、脚掌、脚跟等部位打击地面的要领,并跟随音乐进行舞蹈。第三个目标在第五个大环节的最后一部分完成,请孩子选择一位同伴共同进行舞蹈,体验与同伴共同舞蹈的快乐。

在上课的过程中,我在第四个大环节中做了一些调整。原来的设计是请孩子从第一段开始创编动作,然后集体学习,学会了再创编第二段动作,继续学习,一直到第四段。但是在课上,我让孩子们自己创编动作的时候,林睿明第一个举手,他设计的是脚跟脚尖跑跑跑,这个动作和第三段的节奏很能配得上,我想如果坚持从第一段排起的话,还得多请几个孩子来创编,到有舞步符合第一段节奏了再考虑其他人设计的舞步是否符合第二、第三、第四段,这样做1、会打击创编动作孩子的积极性;2、课的过程太死板;3、等第一、二段编排好并学会舞步后,再把林睿明设计的舞步“捡”起来,孩子们有可能会遗忘,而要老师从新提出来,那这就不再是来源于孩子的东西,而是老师灌输给孩子的东西了。所以,林睿明创编完后我就问孩子们,他的舞步适合这四段节奏的`那个节奏型?孩子们都认为应该配第三段,于是我就顺着孩子们的回答,让他们尝试舞步与节奏的匹配,最后帮助他们作了些小改动,使舞步更好地配上节奏。后来我们创编的顺序是第二段、第四段、第一段,这个顺序是跟据孩子们自己创编动作的先后而定的。

在第五个大环节的第三个小环节中,原先设计的是师生共同讨论两人舞蹈的上肢动作并确定下来。在课上我并没有把这个环节提出来,因为考虑到这堂课孩子们学的东西已经挺多的了,要让他们记住舞步,还要配上节奏跳,再要他们创编上肢动作就太难记了。所以在两人舞蹈时,我和一名孩子一起跳时,我带着她加了一些上肢的动作,目的只在起一个暗示作用,并不强制规定,如果愿意学就跟着做,不愿学就按原先学的跳。另外,这样做可以让这个舞生动些,不至于跳几遍都一样,这样孩子们会觉得枯燥乏味的。

我觉得这节课成功的地方在于:

1、音乐选取的比较好,孩子们熟悉而喜欢,学起来不觉得是在接受一个完全陌生的东西;

2、能随着孩子来调整活动设计,并最终很好地完成这个活动,达到原定的目标;

3、能善于发现孩子的一些好的反馈行为。如在创编完第四段动作后大家一起坐在座位上练习舞步,跳完后我发现陈一粟和别人跳的不一样,她是先两脚一起着地,再用一只脚做脚跟脚尖,于是我就说出了她的创编动作并表扬了她。在创编过程中,她一直都没举手,但这也是她的创编。当引起教师的重视后,她跳得更加起劲。有些孩子不是外向型的,但老师也不能乎视他们的存在,反而要善于观察和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

4、与孩子之间的互动较好。

这节课不足的地方在于老师没能把所有孩子的兴奋点调动起来。只有一半的孩子在积极地创编动作,还有一半只是跟着学。另外老师的语言不够有激情,不太能煽动孩子的情绪,如果语言再抑扬顿挫些,说关健词的语调再强些,再慢些,效果会更好。

这个活动结束后我们将让孩子尝试加上上肢的动作,并鼓励孩子们自己创编六?一儿童节的舞蹈。

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敢想、敢说、敢做,这对今后上其他领域的课都会有帮助的。在今后的任何活动中,我都会鼓励孩子们勇于想、勇于探索、勇于说、勇于做,让他们觉得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学到了知识本领,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这对即将升入小学的他们是绝对有好处的。

第9篇幼儿园观察与反思

所思所悟

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个体的差异也是不同的,让孩子通过观察和比较自己以及同伴,了解和发现自己以及同伴不一样的地方,感受到自己与别人的不同,以及其中的奇妙之处。教师的经验再丰富,设计活动也应当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应当自然的真实的,而不是教师眼里的,这样的情境是不真实的,应当多尊重幼儿个性化,不要成人化。幼儿需要发自内心的认可,不能够去灌输,孩子也想在集体中得到认可,在同伴之间得到认可,每个人都需要有价值的体现。

教学评价

这是一个有趣的故事,通过分段欣赏,让孩子们理解内容。孩子们在活动中都能认真倾听,回答问题时各抒己见。理解故事实质内涵后,引导孩子了解和发现自我,认识到自己的'长处,能很好地激发自信心。在最后的谈话环节中,我鼓励幼儿大胆地进行自我评价,并用欣赏的眼神和赞扬的语言给幼儿以充分的肯定和鼓励。最后我们一起大声喊出“我,喜欢我自己”。

对于个别性格较内向的幼儿也大胆鼓励他们积极发言,挖掘其优点,使其能自我欣赏,产生积极的情绪。

动听的故事、丰富的人物、富有意义的内容和漂亮的图片,让幼儿更加认真、用心地倾听、发言、吸收精华……

第10篇幼儿园观察与反思

活动设计时,我给活动预设了两个目标:

一、观察各种洗涤用品在水里溶解的现象,激发幼儿对溶解现象的好奇心。

二、尝试用洗涤用品制作能吹出泡泡的水,从而体验科学活动的快乐。

考虑到小班幼儿的理解能力,我将材料的准备缩减成为比较常见的生活洗涤用品。

分为三种状态的活动材料:一块块的肥皂,一颗颗的洗衣粉,一滴滴的洗洁精。

第一环节时用神奇的泡泡枪打出的泡泡成功的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引发幼儿回忆各自不同的游戏经验,唤起幼儿大脑皮层原有“暂时联系”通道的觉醒,激发每个幼儿参与探索活动的积极性,回忆起在哪看到过泡泡。并且初次尝试用清水吹泡泡。让幼儿在实践中了解沾清水并不能吹出泡泡,从而为下一环节做铺垫,引发幼儿的'思考:在清水里面加什么能吹去泡泡呢?由于之前给孩子们提供了经验回忆环节,孩子们马上能联想到:用洗手的肥皂,洗衣服的洗衣粉和洗碗用的洗洁精。考虑到幼儿的控制能力有限,可能会不小心吸进泡泡水,所以活动时,在每次幼儿动手操作前,我都会提醒幼儿拿到吸管以后请你拿着吸管在泡泡水里搅一搅,沾一沾,吹一吹。“aba”的重复语句,小班的幼儿特别容易理解和接受。第二次念时,孩子们都自觉地跟着边念边做了。

第二环节引导幼儿观察各种洗涤用品在水里的溶解现象,我把每一种材料分别放在了每一个桌子上,在我的带领下在不同的桌子上观察和实验,这样的设计可以让幼儿对每一种材料有针对性的认识,而且全部的幼儿和老师围在一起讨论做实验的氛围更加的轻松和谐。本次环节重点让幼儿观察溶解现象,但由于发放给幼儿的仍然是吸管,我强调着“只是搅一搅,现在还不能吹噢”,有些孩子还是控制不住,拌好以后就直接吹了。

课后,有老师和我说:“我自己拿着吸管,也是跃跃欲试,搅好以后就想吹呢,何况孩子呢!这里把吸管换成筷子搅一搅不就行了。”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啊,我怎么就没想到呢!看来,作为新教师的我,需要前进的路还很长呢!由于在幼儿操作的材料上准备不充足,幼儿在进行操作时偶尔出现争抢的现象,虽然课堂上我即兴想出交替操作的办法来解决,但对于幼儿操作环节来说,最好还是人手一份,让每个幼儿都有同时操作的机会。

第三环节吹泡泡,体验泡泡水的效果。在吹泡泡之前,先让孩子们猜一猜我们刚刚溶解的泡泡水哪种最容易吹出泡泡来,通过猜一猜让幼儿进行有目的性的操作行为。安排尝试操作的环节,为幼儿提供猜想、操作、发现的机会,让他们在这过程中,满足自主操作、试验的需要,满足表现的愿望和相互认同的心理需要,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最后,教师总结幼儿实验后得出的结论,并让幼儿认识到洗涤用品中都含有一种产生泡泡的化学品。所以小朋友在使用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千万不能吃到嘴巴里,并以拍泡泡的游戏带领幼儿走出活动室,自然的结束本次活动。

以往我们总认为小班的孩子因为年龄小,经验少,语言表达能力差,所以开展探究活动会比较困难。但这样的活动让我们看到,只要我们选取孩子感兴趣的内容,又遵循他们探究事物的特点,同样能在小班很好的开展科学活动!

有关幼儿阅读教育家长心得体会和方法五

一、指导思想

更新观念,以《指南》为指导,自觉遵守园的规章制度,服从上级领导安排,做好本职工作,加强政治学习,提高自我思想政治素质,树立良好的形象和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使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保教工作方面

(一)继续深入学习《纲要》,并根据〈纲要〉中精神,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对幼儿进行全面培养。

(二)在教学中为幼儿创设简便、愉快的学习环境,结合主题加强环境与教育的互动与结合。

(三)创设良好的语言氛围,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我的见解,使幼儿想说、敢说,发展幼儿的发展幼儿的交往本事和语言表达本事。

(四)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及其他工作安排,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让幼儿在愉快游戏中学习,培养幼儿学习兴趣。

(五)抓好幼儿日常生活常规工作,在各项环节中,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及自立本事,让幼儿身心得到全面健康和谐发展。三、保育工作方面

孩子健康,是一切目标实现的关键。本学期我会更加与两位教师做好班级幼儿卫生工作,合理组织好幼儿一日活动,加强室外体育锻炼:(一)做好班级的各项消毒,以防病毒感染。

(二)培养好幼儿的各种生活习惯,以防幼儿病从口入。

(三)开展多样的户外活动,要求活动中要坚持动静结合,让幼儿有足够的活动量。(四)做好幼儿活动的护理工作。根据天气的变化给幼儿增减衣服,活动前注意提醒幼儿喝水等。(五)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教育。活动时教师要先讲规则,并教幼儿一些自我保护的技能。

四、自身素质的提高

教师应当是一名教育者,而不是教师匠.他们的区别,就在于是否有所追求卓越,有目标。教师应当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人,应当是一个教育为上的有心人。有心就能成功。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

在本学期,我会有意的做到如下几方面:

(一)结合幼儿普遍存在的情景,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二)多给幼儿讲一些互相帮忙、互相合作的故事,用潜移默化的方法渗透到幼儿的内心当中。

(三)多开展合作性的活动,比如合作画、合作表演等,让幼儿体验合作的愉快性。

(四)学习制定班团体规则,明白自我是大班小朋友,应当遵守自我制定的规则。

(五)在活动中,能基本独立完成交给的任务;会正确评价自我,了解自我主要的缺点和优点;学习恰当地评价别人,愿意学习别人的优点,不计较别人的缺点和缺陷。

五、家园共育方面

了解幼儿的家庭教育环境,耐心听取家长合理正确的意见和提议,互相配合共同教育幼儿,使幼儿的健康成长。

(一)充分利用入园和离园的短暂时间,进取主动地与家长沟通,使家长了解自我孩子在园的情景,在家长的配合下实现家园共育,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利用宣传栏、家园联系手册、电话等途径,与家长沟通联系,及时向家长反馈幼儿在园的学习、生活情景。

(三)组织家长开放活动、家长时课堂活动,增进家长对幼儿园和本班工作的了解,取得家长对班上工作的支持。

(四)充分挖掘家长资源,协作完成教学、活动等工作。

幼儿教师的工作是琐碎的,然而幼教工作每一件都是重要的,我要有敏锐的观察力,注意观察幼儿的言行、举止、神态,并且要永远用一颗童心去感受幼儿心灵的深处,这是我自我做好幼儿教育工作的前提。期望在领导与同事的帮忙下能够圆满地完成计划,会和孩子们一齐愉快、顺利地度过大班的第一个学期。

[由整理]

九月已经悄然来临,新的学期也随即拉开帷幕。为了使本学期自我的工作更有序有效的地进行下去,特制定如下个人计划

一、思想工作

在新的学期里必须要学习领会教师道德行为规范,并在工作中不断地鞭策自我,以饱满的热情参加到工作中去,时刻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来要求自我。

二、本事发展

期望能在各方面都有新的提高:教学方面,我将认真准备幼儿活动所需材料;写好每一次教案;多学习,把先进的幼儿教育经验运用到自我的教学中;多反思,结合自我班幼儿情景实施收效好的教育方法;多到平行班级走走、看看、听听、取长补短,促进幼儿发展;多和经验丰富的教师交流。生活中,热情待人,友爱助人,谦虚为人,团结向上,与同事互帮互助。针对班级里特殊幼儿,制定特定个人的教育方法,正确引导,发现优秀并鼓励幼儿更快更好的适应幼儿园。班务工作中,严格要求自我,以身作则地做好班主任工作。

三、努力方向

本学期我制定了以下目标及措施

1)尽快提高自我对中班幼儿的管理和教学本事。

2)努力提高自我的专业素质,认真学习、钻研业务,尽快了解、掌握中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发展特点。

3)继续加强家长工作的开展,做到与家长适时、有效的沟通。

措施:

1)多向富有教学经验的搭班教师学习,注重榜样借鉴、内化,争取尽快提高自我对中班年龄幼儿的管理和教学本事。

2)自从幼儿园网站建立以来我与家长们的关系更进了一步,本学期将继续努力。除了及时关注外,还要加快家园联系窗资料的更换频率,为家长供给更优质服务。除此之外,我还必须做到每周向家长反馈幼儿在园的情景,经常了解家长的需求,努力使自我做的更好,成为家长心目中的好教师。

3)主动关心国内外学前教育信息和专业理论,并经过多种途径:幼教刊物、多媒体技术、观摩、听讲座等,吸取教育学科的新知识、新技能。

四、出勤方面

严格要求自我,保证工作时间,做到一学期不请假,不无故迟到,不旷工;用饱满的热情对待工作。

五、家园共育方面

家长工作由为重要,家长工作是接洽家与园的有用桥梁,仅有做好家长工作,才能促进班团体的管理,我将踊跃和家长取得接洽,和家长共同探讨制定适合每个幼儿的教育方法,使家园结成教育伙伴,充分发挥教育的潜能.认真听从家长的意见和提议,满足家长的合理要求,起劲缩短家长和教师之间的距离,还要加快家园联系窗资料的更换频率,为家长供给更优质服务。除此之外,我还必须做到每周向家长反馈幼儿在园的情景,经常了解家长的需求,努力使自我做的更好,成为家长心目中的好教师。

以上,是我本学期的计划及目标,我必须努力去完成,也期望各位同事及领导加以督导和指正。期望在园领导的培养下、在自我的努力下,有所收获有所成长。

有关幼儿阅读教育家长心得体会和方法六

随着幼教界对早期阅读的关注。早期阅读已成为世界性的潮流,20世纪80年代开始,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把儿童智力发展的重点转移到阅读能力的培养上。当前,幼儿潜能开发与早期教育已成为世界性的热点,它主要是围绕着21世纪的可持续发展而进行的人才竞争而展开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要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的技能。纲要主张把幼儿语言作为一种终身技能来培养,开发幼儿阅读智力潜能,要求幼儿园应加强早期阅读的培养,否则将延误幼儿语言的学习。研究表明,3—8岁是人的阅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儿童需要养成阅读的习惯、形成阅读的能力,在阅读学习过程中能够独立思考,尽管他们不识字,但他们能够自己与书对话,成为自主的阅读者。因此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孩子,认真培养孩子的早期阅读习惯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

我们知道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抓好这个时期幼儿早期阅读的培养对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和顺利地完成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的过渡,对进入小学学习书面语言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幼儿早期阅读水平,探讨研究有效的教学方法,特提出本课题的研究。

早期阅读:是指学前儿童从低幼读物(图画书或图夹文图画书)中获取信息,理解读物内容的过程,是学前儿童学习接触书面语言的行为表现与行为能力,是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的前期读写准备。

幼儿早期阅读教育:是指学前儿童通过图画书(或图夹文图画书)的阅读或成人生动形象的朗读,学习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并获得前阅读、前书写和前识字的经验,达到语言、思维和想象个性等协同发展的过程。

(一)研究的目标

1.理论目标

通过本课题研究,试图从教育理论与实践上探索幼儿园阅读教学,使幼儿在阅读过程中找到合适的途径,积累阅读经验,建立良好的自主阅读能力和习惯,丰富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及思维能力。

2.培养目标

(1)提高幼儿学习书面语言的兴趣,积极主动接近书面语言的愿望,帮助幼儿获得热爱书籍,养成自觉阅读的良好习惯,乐意观察图书中的各种符号,对文字有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

(2)幼儿初步知道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的关系,并有所了解书面语言的重要性。

(3)帮助幼儿掌握早期阅读的技能,提高他们的书面语言的敏捷水平。

(二)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如何选择早期阅读活动内容(前阅读、前识字、前书写)

2.促进早期阅读的有效途径

3.采用哪些方法进行早期阅读活动

以本园小、中、大三个年龄段的幼儿作为实验对象,探索通过早期阅读提高幼儿语言发展水平的有效指导策略。

1.采用文献法和小组研讨法:在大量阅读文献资料和共同探讨的基础上,理解幼儿早期阅读的意涵和结构因素,并对这一概念作出界定。采用理论学习与实际行动相交融的情景观察的调查方法,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趋势、发展的特点。

2.理性思辨和经验总结相结合的方法构建3—6岁幼儿早期阅读的培养策略。

3.采用行动反思法进行培养策略的实证性研究。

4.为了保证早期阅读活动的顺利进行,我们遵循从幼儿的身心特点出发这个总原则,依照阅读的识别、分析、联想、推理、预测五大层次的过程原理,总结和归纳了如下过程性阅读方法:

(一)自我感受法

指幼儿自主阅读、自己观察、自我感受,获得图书信息的方法,重在培养幼儿自主阅读的意识和能力,让幼儿获得有序阅读的经验。此方法经常在集体阅读教学活动中广泛运用和师幼共读时配合使用。

(二)师幼共读法

指教师和幼儿一起翻阅图书,通过教师有序地讲读帮助幼儿理解图书内容和主题的方法。此方法重在教师良好示范阅读的演示,生动活泼的讲解和开放互动的提问的运用,促使幼儿理解图文对应,明白符号与文字关系转换的重要方法。

(三)悬念提示法

即教师在指导幼儿阅读时,在图书故事情节发展的精彩处(或关键点),突然打住,促使幼儿去想象和猜想,引发幼儿的阅读期待的方法。此法重在培养幼儿的阅读预期能力,更有助于幼儿阅读兴趣的形成。可运用在每天半小时的亲子共读和幼儿阅读角活动中,也可以在集体阅读过程中使用。

(四)问题设疑法

指在开展阅读活动之前或阅读过程中,教师或幼儿提出一个难题情境,促使幼儿去阅读和思考的方法。如,带幼儿外出散步后,幼儿提问:“为什么有的树到冬天要掉叶子,有的树却不掉叶子呢?”教师可先不回答,提议幼儿到书中去寻找答案。这样做,让幼儿带着问题有意识地去阅读并理解图书信息。

(五)体验表现法

即指在阅读活动的结束阶段或延伸活动之中,教师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表情等外显行为来理解图书内容和主题的表达方法,重在幼儿生活经验与阅读内容的充分结合,有助于幼儿对图书内容的理解和阅读经验的迁移和积累,更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如,阅读《猫医生过河》一书后,让幼儿扮演书中的角色进行对话和表演。

(六)讲读法

指幼儿在自主阅读后,向教师和同伴讲述自己的阅读感受的方法,重在帮助幼儿把视觉的视图活动和听觉的读图活动结合起来,其特点是把观察、理解和表达充分相结合,在指指认认、说说讲讲中达到阅读的目的。此方法尤其适合在图书角阅读中使用。开始运用时,以单幅图片为主。熟练阅读后,可进行多幅图书的讲读。

以上方法不是孤立的,可互相结合、相互渗透、交叉运用,以达到早期阅读活动生动、有益、愉快、高效的目的,促进幼儿在阅读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研究计划

(1)逐渐形成较好的阅读常规;

(2)逐渐有主动的阅读意识,并能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知识需求选择图书进行认真阅读;

(3)听故事时,知道讲故事的人说的是书上的印刷文字。

(4)听故事和阅读图画书时注意把握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

(5)聆听故事时经常会把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故事中的人和事联系起来。要求成人反复讲同一个故事,直至记得全部的情节和用语。

(6)有较强的阅读和讲述能力;

(7)可进行简单的看图讲述和读编故事。

(8)初步学着自己编制简单的故事。

(9)能够辨认周围环境中的一些印刷文字。

(10)能够辨认一些汉字,特别是自己名字。

(11)在中班后期欣赏一些诗歌等作品后并能简单谈一下感受

(12)对涂涂写写的活动感兴趣。

(二)课题实施的步骤

1.准备阶段:(20xx年7月——20xx年9月)查阅资料、收集信息、设计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2.实施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12月)制定阶段性计划、调整实验方案、收集资料、总结经验。

3.总结阶段:(20xx年12月——20xx年2月)归纳、整理资料、撰写工作报告、实验报告。

20xx年7月以实验报告、论文、案例、光盘、自制图书、童话剧、故事会、个案跟踪等形式呈现。通过早期阅读的实验研究,提高了幼儿对阅读的兴趣,使孩子们自己能从阅读中感受到快乐的趣味。培养了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幼儿的阅读技能。丰富了幼儿掌握的词汇量,提高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了幼儿理解思考的能力,并对幼儿在记忆、思维力方面都有帮助。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的教育理念得到了更新,我的科研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认识到幼儿园的一日活动都是教育,在生活活动、游戏区活动中蕴含着丰富的早期阅读教育资源,早期阅读教育的途径绝不仅限于语言活动,还有日常的礼貌问语。

有关幼儿阅读教育家长心得体会和方法七

一、指导思想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按照“全员参与、以园为本、师生共读、亲子同阅”的思路,以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为目标,以“尽享读书之乐,书香伴我行”为主题,在校园内扎实开展教师、幼儿、家长读书月活动,努力营造书香校园,让好书陶冶教师高尚情操,伴随幼儿健康快乐成长,提高家长素质水平。

为使读书月活动开展得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进一步提升校园文化品位。

特制定此活动方案。

二、活动主题:

共赏文字之美,尽享读书之乐

三、活动对象:

全园教职工、幼儿、家长。

四、活动时间:

20xx年12月

五、活动组织:

读书月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杨景田

副组长:荆桂叶

成员:吉娅红 孟昭燕 张海鸥 陈丽霞 张忠卫

六、活动措施:

1.领导高度重视。

成立读书活动领导小组,组织全园各方力量全部参与,尽量做到内容充实、形式多样,有所创新。

同时制定《读书月倡议书》、《读书月致家长的一封信》。

2.营造校园读书活动氛围。

在校园悬挂张贴读书月宣传标语,如 “读书,为人生奠基”、“精读一本好书,点亮一盏心灯”、“读书让我们更充实”等。

充分营造全园读书氛围。

3.幼儿园图书室全力配合开展读书月活动,增加和延长图书室开放时间和次数,方便幼儿到图书室阅览图书。

4.幼儿园列出读书书目,引导教师、幼儿、家长做到精读一本好书。

5.借助学校的网站,鼓励教师积极在网站上发表自己的读书心得。

做好活动资料的收集、活动信息的发布工作。

七、活动步骤

(一)活动启动

1.成立幼儿园读书月领导小组,制定总体活动方案,明确具体任务。

2.举行读书月活动启动仪式。

宣读《读书月倡议书》。

3.发放幼儿、教师、家长阅读书目。

4.分发《读书月致家长的一封信》,鼓励家长在家中为孩子营造浓郁的家庭阅读氛围,积极参与共读活动。

(二)活动实施

1.开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活动。

推荐或自选一些书目,通过自读或师生共读及亲子阅读的形式引导幼儿参与阅读。

2.在班级与班级之间建立“好书交换站”,定期举行“好书换着看”等活动。

3.开展“我是读书小明星”评选活动,鼓励班级在读书月活动中富有创意,形成班级特色,可以通过故事会、古诗文诵读等活动展示读书成果,特别是有课题的班级可以考虑与绘本阅读展示相结合。

4.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家长读书心得、幼儿口述日记、口述故事等作品展,奖励在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幼儿及家长,并把班级中2-3名家长作品、幼儿作品上报,参加园“读书月”活动成果展。

幼儿园将对表现突出的幼儿及家长进行奖励。

5.构建教师读书网络平台,让教师可以在山东学前教育网幼儿园论坛里及博客将自己的读书随想或读书心情与大家共享。

每人提供一篇读书随笔,优秀作品参加幼儿园“读书月”活动成果展。

选出2-3名教师优秀作品在元旦表彰大会上展示。

(三)要求

1.读书心得、读书随笔必须是原创,以教育、家庭教育专著、经典文学作品为主。

2.题材不限。

3.主题鲜明,内容健康积极向上。

4.文字简练优美,真情实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