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家风不正警示教育心得体会及收获 不正家风警示教育案例(六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5 20:29:04 页码:13
家风不正警示教育心得体会及收获 不正家风警示教育案例(六篇)
2023-01-05 20:29:04    小编:ZTFB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对于家风不正警示教育心得体会及收获一

这本《清风传家》通过讲故事的方式阐述了良好家风的核心内涵,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氛围。这本书挑选了25位杰出党员的家风故事进行讲述,他们都是民族的脊梁,他们的成长故事以及教育下一代的故事让人感触颇深,值得每一名党员干部去阅读学习。

杰出的人物必定有异于凡人之处,但都有着共同的特点:坚毅的性格、顽强的作风、对事业执着的追求以及对高尚品德的坚守。作为一名法律人,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书中高铭暄老师的故事。

高老师的父亲高鸣鹤身为民国时期法官,在上海沦陷后不愿为日本人卖命,毅然弃官回家。那时起高铭暄开始懂得了法官的铁骨铮铮。后其父又拿所在法院的院长郭云观清正廉洁、刚直睿智的例子教育督促高铭暄,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高铭暄逐渐形成了自己爱国、正直、节俭的价值观,并将这些高尚品德传播给自己的家人和学生。

高老师除了在事业上孜孜不倦外,生活中对子女和学生的教诲也从未中断过。这些教诲不仅是言语,更多的是一件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例如其儿子高晓东记得小时候其家门口楼道内自家码的煤永远比别人家码得高一点、窄一点,因为父亲认为这样可以给路人留下更宽的路。这件事虽然不是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但是反映出公共利益优于个人利益的高尚素养,对下一代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从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下一代的发展。除此之外,他的学生都知道高老师从来不收学生的东西、也从不接受学生的宴请,连在家里这种私人空间都这么坚持原则,更加证明了他的优良作风和高洁品格。

高铭暄将自己的家风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一部分,在与学生的日常往来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作风和家风。高老师的这些品格都是来自其父亲的言传身教,现在他又将家风继续传承和发扬,不仅让后代形成了正确的三观,无言的教诲更是使学生受益匪浅,使得一人带动了整个圈子的家风。这不禁让人想到古时候“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士人理想。“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远大理想的实现需要打好“修身齐家”的牢固基础,我们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推进正是源于千千万万个优秀中国人优良家风的带动。家风传承的道理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通用的,也是任何时候都要坚持的。

在去年疫情初期,“国士”钟南山临危受命挺身而出,赶赴抗疫一线研判疫情,指导抗疫的同时给国家提出决策建议,对抗击疫情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书中讲述了他的家风故事,让我认识到他的杰出并非天生,而是源自于其父的鞭策与教诲。钟南山的父亲是严父,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其父与其交流过程中问其岁数,当钟南山回答完,其父意味深长的说“都35岁了,真可怕”。自此,钟南山认识到自己35岁了还一事无成,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后其奋发图强努力学习,在国际医学会议上纠正了英国权威的实验结果,得到与会专家的一致认可。那次会议后,钟南山第一次得到了父亲的表扬。

由此可见,父母对孩子的高要求是为了孩子能够更好地成长,苛求并不是为难,而是苦口的良药;

严管并不是虐待,而是无言的厚爱。积极向上的家风,少不了父母的鞭策和激励。“爱之切,苛之深”是我对钟南山家风故事的深刻感悟。

虽然仅选择了两个人物的故事进行感悟分享,但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深深地触动着我的心灵,让我感悟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司法机关工作人员,必须将家风建设作为遵守生活纪律的重要保障,将这些优秀人物的品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看了那么多家风故事,不禁想到了我的外公。外公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他在世时用言传身教的方式教导家人生活要节俭、工作要努力踏实。去世前他留下了家训诗“勤工重读传家久,守法循规不染尘。孝悌慈严崇善举,家和旺健乐天伦。”虽然他已经不在了,但是之前他的言传身教让我谨记了他的做人之道。我会将他的教诲继续付诸于行动,将他的优良品质发扬光大,继续传承下去。家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对于家风不正警示教育心得体会及收获二

人生需要良好的家风来照亮指引,家风的内涵很丰富,但这三点不可少。

第一个是“善良”。

有了善良之心,有了感恩之心,有一颗关怀体恤之心,才会爱这个世界,爱周围的人,爱所有的生命。一个人活在世上,不过是向人世借几十年光阴而已,要在有限的时光里成己达人,才对得起自己的一生。善良可以说是我家的第一个家风。爷爷奶奶就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他们曾这样谆谆告诫子女:“做人千万不要去做恶事,作恶多端,会有报应。”这样的家风也深深地影响了我,无论在哪里无论和谁打交道,我都与人为善,不做违背良心之事。

第二个是“勤俭”。

父亲教育我,端正勤俭,是居身良法。“量其所入,度其所出。”“能不为息患挫志,自不为安乐肆志;在官无傥来一金,居家无浪费一金。”“振乃家声,好就孝悌一边做去;成些事业,端从勤俭二字得来。”不能投机取巧、不劳而获,铺张浪费。父亲在当地农行工作,勤勤恳恳干了一辈子,不贪不占,年年被单位评为先进工作者。为了养育我们6个孩子,母亲起早贪黑干着生产队里的重活累活苦活。

第三个是“学习”。

学习无止境,向书本学习,向社会学习,向他人学习,不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父亲常对我们兄弟姐妹说:“知识从哪里来,就是从学习中来。”父亲只读了两年私塾,后来他能够在工作上有所成就,就是因为刻苦学习,向同事学,向书本学,向实践学。现在老父已经80多岁了,还天天坚持读书看报,可以说“活到老,学到老”。

心灵的家风也是生命的家风,心灵的家风越亮,生命的道路越长,生活的道路越平坦。为此,我要不断为家风加油加薪一代一代相传,千万不能让它们熄灭了。

对于家风不正警示教育心得体会及收获三

家,给人以温暖。它是人们的唯一定所,是人们的避风港湾。但是,家要有家的样子,不能乱七八糟,没有规矩。有句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如果一个家庭,没有规则,只有溺爱与包庇,那请问这是一个家吗?家原本是一棵参天大树,是一座巍然耸立的大山,万一。他忽然倒了,塌了。请问,这是谁造成的?是我们。爸爸没有威严,妈妈全是溺爱,我们变成一个个蛮横无理的人。家这棵参天大树一倒,大山塌了,我们后悔了,懊恼了,可惜晚了。

我记得寒假临近过年时,电视上出现了一种许久未听过的新词“家风”。这一词是新闻联播上所播出的,他们派出记者,随机提问,“家风是什么?家教是什么?”行人的答案各不相同。

家风,我认为是家里人的一种行为,是好是坏。我认为我家的家风是热情,爽快和执着,因为家中的每个成员都十分热情好客,遇到困难不退缩,说到做到,很少食言。

家教,我认为是家人的素质,是深是浅。家人如果不学习,将得不到知识,学不到文明。教育,是尤其重要的一点。从小,父母教育我们要认真做事,知错就改。现在老师教导我们分清黑白,认真做人,踏踏实实。将来,会是社会教育我们坚持不懈,守法牢记。每一天,我们都学到东西,学到知识,学会了文明,懂得了道理。

家训,我认为是家人的教训,是严是松。如果每个人都官官相护,隐藏事切,我认为就要使用杀手锏了。如果每个人都坦诚相待,大公无私,我认为规则没有必要了。家训,该用的时候,一定不能手下留情,不该时千万不要用,否则会铸成大错。

一个家,既要有令,也要有暖,二者不可缺。

对于家风不正警示教育心得体会及收获四

快餐店的生意不错,饭点的时候居然座无虚席,来了母子两个和我们拼桌,妈妈点了儿子最爱吃的排骨饭,吃到最后,偏就剩下饭中精华的几块排骨,我笑着对小孩说:“好东西不要浪费了。”谁知小孩瞪起眼睛:“我爱怎么吃,关你什么事?”妻子拽拽我的衣角,我明白妻子的意思:不要跟这种“犯头七”的嗦。看着人模狗样的,原来没家教。如果,我小时候也这般“礼数”,大概是欠揍了。

老扬州人特别注重礼貌,我家要加一个“更”字,在诸多的家风中,这一条给我的印象最深刻。

小时候,俺娘就教俺“喊人”,什么伯伯、叔叔、大大、大妈的,见人必须“嘴甜”,还要大声点,不许哼在喉咙里。更亲一些的,要喊姨娘、干娘、张姨娘、王大妈、李奶奶、赵先生、师傅(出家人)、老太爷、大少爷,喊老师就更不要说了。被喊的人要说一句:“细伢不丑”,俺娘心里一定乐滋滋的。

被喊的如果是娘的同事或家里亲戚,自然少不了要给点小吃、糖果什么的犒劳一下,这可犯了大忌,俺娘不让拿别人的东西,别人夸奖一、两句小孩子会“谦礼”、“懂事”的话,俺娘觉得倍有面子。

最繁琐的要数“出人情”。俗话说“请抓周,自拜寿”,其他事情接到邀请才去,唯独过生日不需要请,够交情自己去。谁谁谁过生日可不能忘了,“生日一览表”就贴在大衣柜的门后面。收过人家的礼物,“债”就拉下来了,人家有事就必须去。否则,就是不懂道理。“搬人情”搬到头大,却不能有丝毫疏忽。

逢年过节,家里人也要送礼,条件好了,送的礼物就高档些,俺娘舍不得自己用,我知道她瞒着我们送人了。“不能‘刻苦’别人”,“待人好,强如待自己好”是娘挂在嘴边上的话。

老姐嫡传了这一套,我帮她个忙,她也要“情”,跌苦要请我吃一顿“下午”,二两锅贴够我吃晚饭了,吃个下午,她至少要买一斤锅贴,还要看着我吃完,这个任务比帮她的忙要难。俺娘要留她吃顿饭,改日,她一定会拎一大包东西回去。

俺娘的工作一直很辛苦,58年参加工作就“大跃进”,没日没夜的赶指标,不但为了“多劳多得”,更是为了“集体荣誉”。年终写总结“评功摆好”,偏要得到那个“先进工作者”的称号才满意。

后来,娘当了部门负责人,积极性更高了,什么吃苦的事情都带头干,她经常骑三轮车帮客户送东西到湾头,这在当时和现在都是不可思议的,这都是为了大家的利益做的份外事。

到了盘点轧~的时候,就“犯愁肠”了,好像责任都在她一个人身上,从不叫同事有半点压力。爬高上梯,翻箱倒柜,直到分毫不差,~轧平了,心里的一块石头才落地。

昨天,我接到能动学院谢老师的电话:“十万火急的事情请你帮个忙,这事只有你能解决。”我这一辈子就是被忽悠的,说归说,几公里路赶过去,花几个小时把问题解决了,开水都没喝一口。

曾经,有一位新来的领导调侃我:“‘谁介绍某人给我认得?’回答是:‘院子里最晚熄灯的那间屋,自己去找’”。他也许暗示我“不要只顾低头拉车,要抬头‘看路’”啊。

想想自己一辈子做过那么多好事,教过那么多人,帮助过那么多同事,辅佐过那么多领导,自己却无意索取,把生活中的一些小礼节,当成了做人的大原则。哎,谁叫家风如此呢?

家风没有写在纸上,而是刻在我的心里,融化在血液中,养成了一种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秉性。

对于家风不正警示教育心得体会及收获五

周总理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得助于深刻的家风;三曹的建安风骨得助于睿智的家风;李清照的清新婉约的词锋亦得助于严格的家风。由此可知,家风不但有深刻的内涵,亦会对人产生巨大的影响。

家风是严格的,它能助人养成良好的习惯。“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史俱扬。”想必大家对窦燕山的故事必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了,他生活在战乱不断的五代,一般的人家可能认为能够在战乱中得以生存并衣食无忧便是谢天谢地了。可是他却不向命运低头,从小严格教育子女,最终成就五子登科的美谈,更被当时文学大家称之为“燕山窦十郎,教子以义方。灵椿一株老,仙桂五枝芳。”经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严格的家风,有助于人养成良好的习惯。

家风是睿智的,它有助于人取得最后的成功。诸葛亮这一人物,想必是妇孺皆知了吧。但大家可能只知道其风光的历史成就,却不知其也有着辛酸的发家史。诸葛亮在刘备还未发现他的时候,亦有着数载发奋苦读,想必一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便是对其家风的诠释了吧。

但是我们可以这样想,要是诸葛亮在刘备还未找到其便放弃了自己的理想或是贪图快乐不在苦读,想必他非但不能成为千古名相,恐怕连衣食也有很大的问题了。

到那时,真会应了他的那句名言“苟求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了吧。也真的会是一条“卧龙”了。由此可知,睿智的家风,有助于人取得成功。

家风是深刻的,它有助于培养人的个性品质。一代词女李清照,想必也是大家也是耳熟能详了,可是大家可能只知道她风华绝代、才艺过人的外表,却不知其在小的时候也是一位天真可人的女孩子,只不过是受到良好的教育和深刻的家风的教导和熏陶罢了。相反,如果她没有以上两种东西的帮助,可能会还是一位只知道情爱的小女人而已。由此可知,深刻的家风,有助于培养人的个性品质。

现在,换个角度说说自己的家风吧!

我的家风没有上述名人的,亦没有他们的意义深刻,而且我也认为自己也不算很优秀。但是我仍然认为家风对我也有很大的影响,这可能就是家风的魅力之一吧。因为,我的家风很简单,就是努力为祖国、人民作出属于自己的贡献,堂堂正正的做一个大写的“人"字。虽然现在自己离这个目标还有很大的距离,但是我却在一步步的努力,我相信自己总能实现的,这就是自己对家风的全部理解了。

对于家风不正警示教育心得体会及收获六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让廉洁阳光照耀我们前行》。

首先提到“家风”这个词,您会想到什么?我会想到“和谐”、“温暖”;那当提到“廉洁”的时候,您又会想到什么?这个不用说,一定是“正直”、“光明”,甚至还会想到像孔繁森、任长霞、牛玉儒这样为我们所崇敬的人民公仆。

那如果现在我把“家风”和“廉洁”放在一起,您又会有什么联想?也许这个时候,答案就各不相同了,有人会说:有关系吗?有什么关系?或者还有人说:嗯,俗话说得好嘛,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什么样的家庭就出什么样的人呗!

说到这儿,我听出来了,答案虽各不相同,但大家都认为一个家庭的素质及其文化背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性格、心理、甚至是命运。因为一个健康向上、崇尚美德、和睦温馨的家庭文化氛围以及其正面的家庭教育环境,对家庭成员的社会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是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的,在以后的人生路上也都直接或间接地起着一个指导性的作用。

那么,树立清廉的家风,建立一个和谐文明的家庭,自然是成为了我们当前反腐倡廉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家”同时也成为了我们加强教育、强化监督、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坏问题的重要阵地。领导干部能否廉洁从政,首先在自己,但同时也离不开良好的家庭环境。

近年来,腐坏行为不仅在党政机关、经济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和资源分配部门大量发生,而且在文化、教育、司法等传统上认为的“清水衙门”部门也不断出现,少数干部的人生天枰失衡,道德底线崩溃,最终在腐坏的道路上一步步滑向罪恶深渊,成了人民的罪人,民族的败类,究其原因,除了干部自身的问题外,家人对“廉洁自律”概念的无知、法律知识的欠缺,导致他们没有及时正确的纠正这些腐坏行为,没有以家庭的力量和亲情及时把他们从犯罪边缘拉回,反而在无意中助长了这种歪风邪气、就此把亲人送上了人生的“不归路”!断送了家庭的幸福,以致于一生都在悔恨和泪水中渡过。

所以,如果我们的家人不贪恋金钱且严于律己,懂得廉洁文化对家庭、对自己亲人的重要性,知道廉洁家庭教育是自己幸福家园的堡垒,时常提醒着家人,从点滴注意自己的言行,谨记“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道理,避免“温水煮青蛙”的悲剧,也许我们这个社会会多很多欢笑、少很多泪水。

因此,如果说家是预防和抵制腐坏的重要阵地,那么家庭助廉教育就是这道防线建设的基石、就是一道照亮家庭成员心灵、温暖的廉洁之光。

尤其是在当下物欲横流、纸碎金迷、享受着酒精和肉体带来刺激的时代背景下;在只看金钱、权力,只能够感受到欲望带来的快感的“潜规则”下,我们更要让我们的亲人知道:名利不是你作为人民干部该追求的,廉洁才是你作为党的干部之根基;你依然是平凡的你、依然是一个普通的党政干部。你要记得你的根在大地,当你站得越高的时候,越要回头看看这片土地,感谢它曾经给你的一切,更要明白你站得高是因为大地的支撑,不然将会被抛向那无底深渊!同时,更要清醒的认识到,高处的美丽云彩都是虚无,家庭的温暖那才真实,在这里不贪荣华富贵、不求声震朝野,只要你踏踏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那便是一种幸福和快乐。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那么党员毫无疑问就是政党的细胞,只有这千千万万个细胞健康活泼,呼吸着文明勤俭、廉洁自律的氧气,政党和国家这一庞大的肌体才会生机勃勃、充满活力,而我们的社会才能文明、纯净!

所以,让我们共同营造一个清正廉洁的家庭环境,真正筑起一道反腐倡廉的家庭防线,让家庭成为充满和睦亲情的温馨空间,成为远离腐坏的洁净港湾。让廉洁文明之光永远照耀着我们前进!

谢谢大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