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法治课的心得体会范文(精选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10:15:11 页码:8
法治课的心得体会范文(精选11篇)
2023-11-11 10:15:11    小编:ZTFB

心得体会是一种宝贵的财富,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认识自己和他人。写心得体会时要注重实事求是,客观记录自己的感受和反思,不要过分渲染或夸大。小编整理了一些写心得体会的经典句子,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写作启示。

法治课的心得体会篇一

在法治课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了法律是国家的特定意志,是维护社会稳定和正义的最重要手段之一。在学习中,我们不仅需要了解法律条款的具体内容,还需要了解法律精神和社会背景,以此来应对现实世界的各种复杂情况。因此,法治课让我们身临其境地感受了法律的真正力量,增强了我们的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虽然法治课重在实践,但是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还会遇到各种挑战和困难。例如,法律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因此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需要综合各种因素,同时遵循法律规则和程序。此外,在面对繁琐的法律条款和案例时,我们也需要保持耐心和谨慎,不可轻率决策。这些都是我们在法治课实践中需要面对的难点和挑战。

第四段:加强法律意识和能力的途径。

在法治课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尝试多方面建立自己的法律意识和法律技能。例如,在学习中我们可以,注重详细、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法律内容,强化法律意义的把握;同时,积极参加模拟法庭、法律产业应用实践等活动,提高我们的综合能力和实践水平。此外,多读法律文献、法律案例文书,也有助于我们理解法律的应用和知识结构。

第五段: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

回顾我们的学习和实践,我们深刻认识到了法治的意义和价值。未来,我们仍需坚持巩固和拓宽自己的法治意识和能力,为社会、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和谐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在历史的长河中,法治既是一种传承,也是一份责任。让我们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实践,为法治的实现和发展作出自己的努力。

法治课的心得体会篇二

法治教育课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通过这门课程,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法律对于一个人以及整个社会的重要性和作用。法治教育课不仅仅教授学生法律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使其能够认识到自己作为一个公民的责任与义务,掌握正确的法律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二段:法治教育课核心内容-立法、司法、执法和宪法。

法治教育课的核心内容包括立法、司法、执法和宪法。其中,立法是指制定法律的过程和方法,司法则是指法官对于法律案件的审判,执法则是指执行法律的过程和方法,宪法则是一个国家的政治基础。在学习这些内容的过程中,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法律的本质和意义,增强自己的法律素养和意识。

第三段:法治教育课方法和形式-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

法治教育课的教学方法和形式也非常丰富多样,其中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是其中比较常见和有效的。通过案例分析,学生能够真正地感受到法律的作用和力量,了解法律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而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亲身体验法律的运用和实践,在实践中逐渐培养自己的法律意识和素养。

第四段:法治教育课对学生的影响-增强法律素养和独立思考能力。

法治教育课对于学生的影响非常深远。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们能够增强自己的法律素养和法律意识,建立正确的法律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同时,由于法治教育课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多元化的,所以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也能够锻炼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第五段:结语-法治教育课的重要性和未来展望。

总的来说,法治教育课对于学生的意义非常重大,仅仅是为了熟悉和了解法律的基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法治教育课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未来,我们需要更加注重法治教育课的教学质量,创造更好的教学环境,以期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从而建设更加法治化的社会。

法治课的心得体会篇三

我认真聆听了韩震教授的报告,让我对道德与法治新课标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思政课教师心中要有大局观,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育人功能,贯彻五大核心发展理念,不断改变育人方式,进行跨学科和大单元设计尝试;改变绿色作文网评价方式,优化终结性评价,探索增值新评价,突破纸笔考试评价,发挥评价对教育的指导和引领作用。同时,作为思政课老师,我们要不断学习,提升教育素养和专业素养,做学生成长路上的领路人,争做立德树人的好老师。

法治课的心得体会篇四

法治课是我们学校的一门必修课,通过学习法律基础知识、法治理念和法规运作等内容,使我们更加了解和尊重法律,提高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我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知识和经验,也深刻体会到法治对我们的重要性。

首先,法治课让我对法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法治课涵盖了很多方面的法律知识,例如宪法、刑法、民法等。通过听课、阅读相关法律文献和案例分析等途径,我了解到法律是为社会服务的工具,是对人民生活和行为规范的总体要求。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可以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了解了这些,我对法律的尊崇和遵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其次,法治课让我认识到法律意识的重要性。法治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法律意识是法治精神的具体表现。通过法治课的学习,我明白了法律意识对我们每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具备法律意识,才能在日常生活中更加自觉地遵守法律,不轻易违反法律规定。同时,法律意识也能够让我们更加懂得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他人的侵害。因此,培养法律意识一直是法治课的重要任务之一。

此外,法治课还教会了我如何理性看待法律和法规。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了解到法律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需求而不断变化。法治课通过案例谈论和现实问题的讨论,让我知道法律有着较好的灵活性和可塑性。这也提醒我,作为学生和未来的公民,应该善于适应和接受法律变化,并用理性的态度对待法律问题。在法治课上,我们也了解到了法规的修改和实施可能会反映社会的进步,这进一步增强了我对法律变化的理性认知。

最后,法治课促使我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在法治课的学习中,我们从多个角度学习了法治观念的内涵和重要性。法治观念包括依法治国、平等保障和公正法治等方面,对我们的法律信仰和法制理念起到了引领作用。在学习法治课后,我认识到法治观念不仅仅是法律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更是每个公民应该拥有的思想观念。只有大家都认同法治观念,才能构建和谐的社会,实现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秩序。

总之,法治课是我们学习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学习法律基础知识和法治观念,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尊重法律,提高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通过法治课,我深刻认识到法律对我们的重要性,明白了法律意识的重要作用,学会了如何理性看待法律和法规,并树立起正确的法治观念。这些都将对我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使我能够更好地与法律相处,更好地履行自己的公民责任。

法治课的心得体会篇五

法治课程是我们学习生涯中的必修课程,它的重要性在于培养我们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使我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发展。在我的认识中,法治课是一门向我们讲述法律法规、正义和公平的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可以提升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法治意识,使我们能够成为更加合格的法治公民。

第二段:谈谈法治课对自己法律素养的提升。

在参与法治课学习过程中,我发现自己的法律素养得到了显著的提升。我开始更加了解一些基本的法律规定和适用范围,从而为自己也为他人提供必要的维权或法律援助。在此过程中,我真正感受到了法治意识的重要性,也更加认识到了法治公民的责任与义务。

第三段:探讨法治课对自己思维能力的锻炼。

除了对法律素养的提升,我还通过法治课对自己的思维能力进行了锻炼。在这门课程中,我们经常要求分析问题、判断公正、权衡利弊、制定方案等,这些都需要我们的思考和总结能力。通过深入思考,课程中教给我们的思维模式和思维方法也得到了锻炼,让我更加自信地面对生活和未来。

第四段:分享法治课的收获对未来的启示。

法治课的学习不仅在当下对自己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我们的未来生活和成长带来启示。我们的未来需要更多的法治公民,需要更多的人成为有法律素养、有法治意识和有公正判断力的人才。同时,法治课的学习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丰富的选择,让我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多一分勇气和信心。

总之,在法治课的学习中,我深深体会到了法治意识的重要性,也学会了更多的法律知识,并在其中锻炼了自己的思维能力。未来,我会更加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提高自己的法律素养和法治意识,成为一个有能力有责任的法治公民。

法治课的心得体会篇六

法治课程是我们每个人的必修课,是国家教育体系内的基础课程之一。它着重教育我们如何理解法律、尊重法律、遵守法律以及维护法律的权威。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我认为我收获颇丰。今天,我将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认识法律。

法治的基础在于认识法律。在法治课中,我学习到了很多法律的基本知识,包括法律的来源、法律的等级、法律的适用等等,这些知识为我今后的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清晰地认识到,法律是对社会秩序的保障,而保证法律的权威是每个公民维护国家权威和公共利益的责任。

第三段:尊重法律。

尊重法律是法治最重要的原则之一。在法治课堂上,我学习到了“身体力行尊重法律”的理念。这意味着,我们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都应该遵守法律、准确理解法律的含义和意义,同时尊重法律的权威和决定。

第四段:遵守法律。

法治课程最核心的目标就是让我们学会如何遵守法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习到了一些法律的实际应用技能,例如如何解决纠纷、如何起草法律文书和如何进行诉讼等。这些技能对于我今后的个人、职业和家庭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们将成为我在实践中保护自己权利和利益的重要工具。

第五段:维护法律的权威。

维护法律的权威是法治社会的基本和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在法治课中,我们学习到了如何通过互联网、传媒以及公益诉讼等手段,来积极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这些手段将让我从不同角度来支持法治建设,同时将帮助我增强对法治价值观的信仰和追求。

结语:

总之,在法治课中,我学到了很多关于法律和法治的知识,同时也开阔了视野和心胸。我深深感受到,法律是保护我们权利和利益的最强大的工具。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更加努力坚守法治精神,懂得尊重、遵守和维护法律,做一个遵纪守法、正直而又积极向上的公民。

法治课的心得体会篇七

作为一名永远在探寻知识的大学生,我一直都很关注法治教育课。在这门课程中,我们学生可以了解到法制在我们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法律知识的基本概念,这对我们未来的职业生涯和人生道路都非常有帮助。本文旨在分享我对法治教育课的一些见解和体会,希望能够对那些还不太了解这门课程的同学有所帮助。

第一段:课程介绍。

法治教育课是近几年新开设的一门大学选修课。它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案例分析、个人演讲以及小组讨论等。课程内容也不单一,涉及了法律体系、法律主体、法律人权、法律责任等方面。不仅如此,法治教育课还涉及了很多实践性的内容,比如模拟法庭,模拟行政审批等。总的来说,法治教育课在让我们学生学到很多法律知识的同时,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法制社会。

第二段:课程收获。

法治教育课让我们学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不仅仅是对法律知识的学习,同时也让我们认识到了法律的意义。通过课上的实践活动,我们不仅学以致用,理论和实践相得益彰,还意识到了自己在法治社会中应该扮演的角色,更懂得如何维权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通过课下自学,我们还有机会进一步拓展了法律专业知识,让自己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更具有优势。

第三段:课程启示。

学生们在法治教育课中也为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了基础。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们更好地理解了法律法规,知道如何去运用法律手段为自己争取权益。而且还培养了我们面对各种法律纠纷时思考问题、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这对于未来从事法律职业尤其重要。

第四段:课程互动。

同学之间在课程中的互动也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收获。通过课上小组讨论以及模拟法庭等互动形式,我们互相交流、学习彼此,相互成就。每次课程作业和课上演讲都让我们有机会提高自己的思考和表达能力,从而自信地面对面试、面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第五段:总结。

可以说,法治教育课程在我们大学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通过这一课程的学习,我们不仅仅拥有了更深层次的法律知识,还对法治社会有了更完整的认识。而且,这门课程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培养我们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为我们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我相信,通过法治教育课程的学习与实践,我们都将成为一个有法治精神的人,为建设美好的社会多做贡献。

法治课的心得体会篇八

2022版课标整合了2011年版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三个课程标准,按照学段要求进行一体化设计。它使课程标准既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又体现不同学段的特殊性和适切性,充分考虑不同学段学生随着年龄增长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发展特点,确定各学段的融入要求以及学习内容安排、载体形式,贴近学生生活、学习、思想实际。

法治课的心得体会篇九

法治课的心得体会,对于我来说,是一次全新的学习与感悟的过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深刻地意识到法治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也更加明白了法治的内涵和实践。以下是我对于法治课心得体会的五段式连贯文章。

首先,法治课的学习让我对法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法治不仅仅是一种法律的存在,更是一种文明的体现。通过了解不同国家的法律制度和法治建设的历史进程,我认识到法治的核心是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解决纠纷的有效途径。法治是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基础,是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的重要手段。这种对法治的深入理解,让我对法律和公正的力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其次,法治课的学习让我明白了法治要靠全社会共同努力来建设。法治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更是全社会的使命。无论是执法者还是被执法者,每个人都有责任遵守法律和尊重法律权威。法治建设需要法律意识的培养和法治精神的传承。只有全社会上下一心,共同努力,才能够推进法律制度的完善,构建一个公平、公正、透明、有序的社会秩序。

再次,法治课的学习让我认识到自己作为普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作为一个公民,我享有相应的权利,但同时也要承担一定的义务。通过学习宪法、法律和法规,我了解到自己有权利言论自由、信仰自由、参政议政等,并要遵守法律、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我明白了法律对我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意义,也更加懂得自己作为一个公民要履行自己的责任,为社会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此外,法治课的学习拓宽了我的视野,让我了解到了不同国家的法治建设现状和经验做法。通过学习国外的法治发展经验,我认识到了中国的法治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我明白了只有不断学习借鉴他国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本国国情,才能够为我国的法治建设提供更加有效的建议和方案。法治课的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更是开阔眼界、培养国际化视野的过程。

最后,法治课的学习让我对法治有了更强烈的信念。作为一名学生,在法治课的学习中,我亲身体会到了法律的威严和公正。当我了解到一些社会不公的案例被法治得到解决的时候,我对法治的强大力量由衷地信服。我深信只有坚持法治,才能够保证社会的稳定和公正,也才能够实现人类社会的持续进步和发展。

综上所述,通过法治课的学习,我对法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明白了法治要靠全社会共同努力来建设,认识到了自己作为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拓宽了视野,同时也对法治有了更强烈的信念。法治课的学习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法治对于一个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也让我明白了作为一个普通公民应承担的责任。我会将法治课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积极遵守法律,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为法治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法治课的心得体会篇十

摘要: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的修订,旨在回应时代之问,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服务。新修订的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界定了课程性质,阐明了课程理念,凝练了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和责任意识五大核心素养,对课程内容进行了一体化设计,并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同时,为了保证课程标准的有效实施,还对教学、考试评价、教材编写、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师培训与教研进行了具体论述。

关键词:铸魂育人;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课程标准;核心素养;

作者简介:石芳,法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修订组秘书;;韩震,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

2011年,教育部印发了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十余年来,2011版课程标准在推进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提升我国义务教育质量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国内外课程改革的推进,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及其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课程标准也存在一些与之不相适应的地方。2019年1月,教育部启动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工作。在总结我国课程改革成功经验和汲取国际课程改革有益成果的基础上,修订组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进行了一体化的修订。修订后的课程标准由三本合为一本,统称为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以下主要从课程标准的修订背景与思路、主要内容与变化等方面进行解读,以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领会和落实新课标。

一、修订背景与思路。

(一)体现新时代人才培养新要求,强化课程育人功能。

课程体现党和国家的意志,是重要的育人载体,直接关系人才的培养方向和质量,涉及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1]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2]6“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2]15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面对国家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面对党和人民对青少年的殷切期望,道德与法治课程必须回应时代之问,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强化课程的育人功能,引导学生认知、领悟、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等,增强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为培养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

(二)深入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这一时期心智逐渐健全,思维进入最活跃状态,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3]。其后,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指出坚持党对思政课建设的全面领导,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统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建设形成协同效应,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全面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等要求。2020年12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印发《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根据学生成长规律,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按照循序进、螺旋上升的原则,构建了大中小学一体化思政课课程目标、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材体系。围绕思政课教师的培养问题,2019年9月,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力求通过一系列政策举措,切实配齐建强师资队伍,打造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名师辈出的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与此同时,教育部强化重大主题教育整体设计,研究制定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指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等指导性文件。

上述关于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讲话和相关文件,为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的修订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政治思想、道德规范和法治观念教育,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要基于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需要,统筹设计一至九年级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标准等;要积极促进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师德修养、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和思政课专业素养、教育教学能力,结合教学内容,提供可操作的教学建议,引导教师采用和探索议题式、体验式、项目式、启发式等教学方法,促进教师的成长发展。

(三)与党的理论创新同步推进,发挥课程的思想引领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各项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时代的变化、社会的发展要求思政课积极回应和体现党和国家高度关注的重要问题,反映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科技发展的新成果,与党的理论创新同步前进。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的修订,注重体现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充分反映党的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帮助学生理解党的初心使命,领悟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了解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决定性成就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远大理想。

(四)汲取国际课程改革有益成果,开阔研究视野。

自20世纪末以来,关于核心素养及其评价的研究,成为世界范围内教育改革的热点与潮流。时代在变化,知识形态也在发生相应的变化。在知识经济、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和全球化时代,很多国家、地区和组织不约而同地将教育发展的目标和课程改革的重心指向了核心素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欧盟、美国、法国、澳大利亚、芬兰、日本、韩国等,纷纷开启了关于核心素养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研究,深入探索了核心素养的内涵,创造性地提出了符合本国、本地区实际的素养框架模型,并启动了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课程、教学、教材和评价综合改革,开发了pisa等国际大型素养测评项目。

二、主要内容与变化。

(一)凝练了五大核心素养,确立了课程培养目标。

2011年版课程标准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阐述课程目标的。新课标实现了对三维目标的传承与超越,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和细化,依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4],结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学生发展需要,凝练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着力培养的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五大核心素养,这是本次课程标准修订的一个主要变化。

1、彰显课程的育人价值。

上述五大核心素养是在深入分析道德与法治课程性质的基础上,总结课程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方面的突出贡献后凝练而成的,体现了课程在促进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上的独特价值。“政治认同”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具备的思想前提;“道德修养”是立身成人之本;“法治观念”是行为的指引;“健全人格”是身心健康的体现;“责任意识”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内在要求。课程标准对每个核心素养从内涵、主要表现和培养意义三个方面进行了具体阐述。这五个核心素养各有侧重、各有指向,也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

2、坚持课程目标的一体化设计。

从学段来看,在提炼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所要培养的核心素养时,体现了一体化的设计思路。这五个核心素养既符合义务教育阶段的育人规律和学生发展特征,同时也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要求培养的核心素养保持有机衔接,体现出循序渐进性。

“政治认同”在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目标中,均作为首要的核心素养提出,体现了思政课培养目标的一致性。同时,考虑到小学生和初中生的认知水平与行为能力,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提出了“法治观念”和“责任意识”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与对思想更为复杂、行为更为独立的高中生的“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核心素养培养要求形成进阶。此外,结合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特点和本阶段学生发展的需要,强调了“道德修养”和“健全人格”的培养。

3、形成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新课标以培育核心素养为纲,描述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研制学业质量标准、提出教学建议和规定考试命题原则。具体来说,基于学科本质及育人价值,提炼了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围绕核心素养描述了课程目标;基于核心素养及其水平,选择和确定课程内容;基于课程目标、依托课程内容,形成促进核心素养发展的议题式、体验式、项目式、启发式等教学方法;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进行刻画,形成了学业质量标准;基于学业质量标准形成素养导向的考试评价原则,实现核心素养培养在课程中的有效落实。

4、体现总目标与学段目标的有机统一。

课程标准围绕五大核心素养,用具有统摄性、深刻性的大概念,描述了学生学习本课程后应该达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提出了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总目标。同时,考虑到义务教育阶段的年级跨度大,为了更好地将总目标进行分解和落实,帮助各学段明确落实五大核心素养培养的具体目标,课程标准按照一至二年级、三至四年级、五至六年级、七至九年级制定了学段目标,形成了学段间有序衔接、层层递进的目标阶梯,有效落实了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目标一体化设计的要求。

(二)更新了课程内容,建立了更加清晰的框架。

与2011年版课程标准相比,修订后的课程内容有较大变化。课程内容反映新时代发展的伟大成就,框架和线索更加清晰,形成了学段间循序渐进的内容体系。

1、反映党和国家重大实践和理论创新成果,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党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的产物,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行动指南。道德与法治课程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课程内容充分反映新时代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反映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呈现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和理论探索,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国国情和世界发展大势,关心国家发展,关注公共事务。以学生的真实生活为基础,增强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和现实性,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建立了主题鲜明、线索清晰的内容框架。

课程内容以道德与法治教育为框架,有机融入国家安全教育、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劳动教育以及信息素养教育、金融素养教育等相关主题,强化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革命传统和法治教育。同时,道德与法治课程以“成长中的我”为原点,将学生不断扩大的生活和交往范围作为建构课程内容的基础,依据我与自身,我与自然、家庭、他人、社会,我与国家和人类文明关系的逻辑呈现教育主题。

3、坚持一体化设计思路,形成了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内容体系。

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按照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的思路,统筹小学与初中的课程内容,构建起四个学段围绕主题内容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课程内容体系。这样既避免了学段间的交叉重复,形成学段间层层深入的学习进阶,又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有机衔接,有效落实了思政课课程内容一体化的要求。

(三)新增了学业质量标准,引导树立科学的学业质量观。

2011版课程标准没有学业质量内容,新课标则在第五部分专门论述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业质量,体现了教—学—评一体化的思想。在“双减”背景下,学业质量标准承担着减负提质的功能,对于提升基础教育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

课程标准界定了学业质量的内涵。学业质量标准通常也叫“学业成就标准”,是指学生在完成本阶段课程学习任务后应该具备的核心素养及其表现水平。学业质量标准与课程目标直接相连,反映课程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基本要求。同时,学业质量标准作为学生学业成就水平表现的质量标准,是教育质量的重要体现,也是衡量教育质量高低的关键指标。

课程标准概括了学业质量标准的功能。学业质量标准能够引导教师转变育人方式,树立科学的学业质量观。学业质量标准不是传统的知识本位的内容标准,不是衡量学生知识点掌握的多少和深浅,而是以素养为导向,全面反映学生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关键能力,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因此,素养导向的学业质量标准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的重要手段,能够促进教师形成科学的质量观和人才观。同时,学业质量标准也是指导评价与考试命题、教材编写、教学与课程资源建设的基本依据。

核心素养具有综合性、内隐性,一般不能直接观测,需要通过将其转化为具有操作性、可观测的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的行为表现。这些行为表现要具有“够清晰”“易辨识”“可操作”的特点。学业质量标准通过描述学生学习课程后能够做什么的关键特征,反映课程目标的达成度,即:在什么情境条件下,学生能够做什么、完成什么,表现出什么素养。与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一样,学业质量标准也采取分学段描述的方式,形成了清晰的水平梯度。

(四)贯彻落实“八个相统一”要求,提出具体教学建议。

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按照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要求,贯彻落实“八个相统一”的要求,增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教学目标的制订要超越双基目标、三维目标,把促进学生的素养发展置于核心位置,制订彰显铸魂育人的教学目标。结合思政课的特点,在确立教学目标时,要旗帜鲜明地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学生知行合一。

教学内容要体现时代发展的脉搏,及时跟进社会发展进程,关注国内外大事,将党和国家重大实践和理论创新成果引入课堂,引导学生了解社会生活中的现象,思考社会问题,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教学内容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教学要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的原则。教师既要把教学内容讲清楚讲透彻,也要注重启发学生,把说理教育与启发引导有机结合起来。灌输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基本方法,道德与法治课程离不开必要的灌输,但同时也要注重启发,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水到渠成得出结论。

教学要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丰富学生的实践体验,倡导案例教学和议题式、体验式、项目式等教学方式,以及参观访问、生产劳动、研学旅行等多种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扩展视野、提升能力、学以致用。

(五)发挥评价的育人作用,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对于促进教育教学的健康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指挥棒作用,克服唯分数、唯升学的功利化倾向,新课标不仅给出了具体的评价建议,还专门论述了学业水平考试的命题要求,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

评价不等于考试,评价是一个内涵和外延更为丰富的概念。核心素养导向的评价内容不是单纯考查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而是“涉及价值观念、学习态度、过程表现、学业成就等多方面”,包括学生的知、情、意、行,强调对学生核心素养的综合发展状况进行全面判断。同时,评价也不仅是在学生学习一段时间之后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而是“贯穿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的全过程和教学的各个环节”。评价伴随着整个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与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交织在一起,发挥评价改进学习、促进教学的作用。

新课标强调评价要坚持素养导向的基本原则,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通过对学生理想信念、爱国情怀、担当精神、品德修养、法治观念和日常品行表现等进行全面而综合的评价,发挥以评促学、以评促教、以评育人的功能。为了能够落实核心素养导向的评价,还提出一系列具体的评价建议:重视表现性评价,鼓励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等多方主体的参与,发挥育人合力;采取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更加多元的评价办法,综合运用观察、访谈、作业、纸笔测试等方法,全面获取学生的相关信息;抓住课堂评价、作业评价、期终评价等主要环节有效落实评价;评价结果可以采用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避免单纯以分数评价学生,可以采用等级制加评语的方式呈现,还要进行有针对性和差异化的评价。

课程标准明确了学业水平考试的命题要求,对考试性质与目的、命题原则、命题规划、题目命制等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同时,为了让教师易于理解和掌握,还给出了三道样题示例,对每道试题的命题立意和考查内容作了具体说明。

法治课的心得体会篇十一

认真学习了郭华老师的讲座《新课标:让核心素养落地》,对新课标有了全面、系统的整体感知,对于新课标的重点、亮点有了进一步认识和理解。作为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结合学科特点,谈一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注重学段的衔接。

义务教育阶段的新课标,涵盖了从一年级到九年级的学习内容,学生年龄跨度大,认知水平差异大。新课标从整体构建把握,注重学段之间的衔接。作为小学老师,格外关注幼小衔接和小初衔接。道德与法治学科,是一门与学生个人素养联系紧密的学科,一年级时注意了解收集学生幼儿时期的已知能力和素养水平,从而在学生进入新的学习环境时,尽快适应、逐步转变。同时,高年级的内容又要与初中知识相关联,从个人行为习惯、道德认知顺利过渡到社会道德与法治层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能准确把握这两个衔接点,便能很好地做到教育的连贯性和一体化。

二、注重素养的落地。

郭华老师解读道,新课标的重点和亮点是素养导向、素养落地。在讲座中,郭老师也始终将“素养”二字贯穿在整个新课标的解读当中。她指出,在教学、评价、反馈等各个环节,都要做到“目中有人”,不再是我要教授多少知识,而是要考虑我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学生学习目标不再是掌握多少知识、技能,而是通过知识技能成长为什么样的人,形成了什么素养。课标也从提供内容转为提供过程。在前一版课标中,就在探索以学生为中心展开设计和教学,注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新课标中,就将这一点深入拓展,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标,以学生的核心素养达成为导向。真正将学生的主体性落实到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