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河南德育疫情心得体会教师 疫情防控师德师风心得体会(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5 10:56:42 页码:10
河南德育疫情心得体会教师 疫情防控师德师风心得体会(7篇)
2023-01-05 10:56:42    小编:ZTFB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对于河南德育疫情心得体会教师一

殷墟是商朝后期的文化遗址,位于安阳市的西北郊。它的范围是以小屯村为中心,包括分散在村被和村西洹河两岸的一些地方,公元前1320xx年,商朝第20位国王盘庚把都城由从"奄"迁到"殷",共经历8代12王,共254年。这里成为商代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到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以后,这片土地逐渐荒芜,变成了一片废墟,史称"殷墟"。由于黄河每年都要涨水,黄河水逆洹水而西,使洹水沿岸变成一片水乡泽固。水退后,沉积一层厚厚的泥沙,年久日长,殷墟也在底下世层沉睡3020xx年,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逐渐又被人们发现。1961年经国务院有关部门的批准,在殷墟宫殿区遗址上兴建了"殷墟博物苑"。从此,殷墟也以甲骨文,青铜器和都城闻名天下 首先就是甲骨文。我们先来看看进苑的这座大门,这座门是由北京著名古建筑学专家杨鸿勋教授专门设计的,它就是仿照甲骨文的"门"字的写法建造的。

甲骨文是1899年由清朝国子监祭酒王懿荣首先发现的。当年我们脚下这片土地还是片农田,周围的村民经常在泥土中挖出一些甲骨片。但当时他们并不知道这是什么,就随便扔掉了。后来村里的剃头匠李成,为顾客剃头时,经常会划破头皮出血。他没钱买药,就用这些骨片磨成粉末涂在伤口上,发现血竟然止住了,才知道这便是一种中药,叫作龙骨。于是开始大量地卖到药店。由于当时药店大多只收购不带字的龙骨。所以许多农民只好把骨片上的字刮掉后再出售。殊不知,这么宝贵的东西都被病人喝到肚子里了。不过幸好有些带字的甲骨卖到京津两地,被王懿荣买回,恰好他又对这些甲骨上的文字非常感兴趣,便仔细进行了研究,并确认为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大家今天能有幸看到这些宝贵的文字,应当好好谢谢这位老先生了。

殷墟王陵区出土的司母戊大鼎在世界上最负盛名的青铜礼器,高达133厘米, 口长79.2厘米,重量达875公斤, 是至今世界上发现最大的铜器鼎。原件藏中国历史博物馆。殷墟博物苑为便于

游人参观,将其仿制放大露天陈列在大殿前的广场上。此鼎造型庞大雄浑,纹饰精美细腻,是中国青铜器文化中的瑰宝,美术史上的璀璨明珠,为"世界之最"。其铸法先进,青铜器配方之科学,令当今冶金专家为之叹服!铸造这样的重器,需要高度的技艺和组织劳动的经验。已有不少学者指出,这件巨大的青铜方鼎反映了商代奴隶制的发达和人民高度的创造能力。

提到殷墟闻名于世的第三个因素,无疑就是商朝的都城。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建筑在商朝都城宫殿遗址上的复原的仿殷大殿。它好似殷都的心脏,是商王议事朝拜的场所。整座建筑规模巨大、左右对称,这种宫殿建设格局反映出中国古代建筑特有的均衡感和审美意趣,我想,对建筑感兴趣的朋友也许会有意外的发现哟!

大家请跟我来这里,这里是殷商车马坑殿厅。华夏幅员广袤,畜力车是古代先民陆上最重要的交通工具。古文献中说夏代就发明了车,但是至今未发现夏代车的遗存。殷墟考古发掘的殷代车马坑是华夏考古发现的畜力车最早的实物标本。殷代车马坑不仅展示了上古畜力车制的文明程度,同时也反映了奴隶社会残酷的杀殉制度,它是国人最形象的历史教科书。

各位面前的这个建筑是妇好享堂,而这尊汉白玉雕像就再现了华夏最早的巾帼妇好生前的英姿和风采。那么妇好是何许人也?妇好是商王武丁的妻子,她能文能武深受武

丁宠爱,多次参与国家大事,为武丁的江山社稷立下汗马功劳。由于连年征战,妇好终因积劳成疾,先于武丁而亡。武丁很悲痛,破例将她厚葬于宫殿区内,并在墓坑上精筑享堂,以示纪念。你看它目光炯炯,不怒而威,披坚执锐,威风凛凛,显示了华夏最早的巾帼女将的英姿和风采。她手持的这件龙纹大铜钺,是其生前曾使用过的武器,重8.5公斤。另一件虎纹铜钺重9公斤。妇好使用如此重的兵器,可见武艺超群,力大过人。古代的斧钺主要用于治军,"钺曾是军事统率权即王权的象征。

好了,各位游客,关于殷墟的讲解到此结束,现在我们有两个小时的自由活动时间,两个小时后,我将在停车场恭候大家,请大家注意安全,我再次提醒大家注意集合时间和地点,祝大家旅途愉快,谢谢!

对于河南德育疫情心得体会教师二

河南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文化灿烂,人杰地灵、名人辈出,是中国姓氏的重要发源地;资源丰富,是全国农产品主产区和重要的矿产资源大省;人口众多,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劳动力资源丰富,消费市场巨大;区位优越,是全国重要的交通通信枢纽和物资集散地;农业领先,是全国第一农业大省、第一粮食生产大省、第一粮食转化加工大省;发展较快,经济总量稳居全国第五位;潜力很大,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阶段,发展的活力和后劲不断增强。

河南概貌

河南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因大部分地区位于黄河以南,故称河南。远古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河流纵横,森林茂密,野象众多,河南又被形象地描述为人牵象之地,这就是象形字“豫”的根源,也是河南简称“豫”的由来。《尚书•禹贡》将天下分为“九州”,豫州位居天下九州之中,现今河南大部分地区属九州中的豫州,故有“中原”、“中州”之称。

河南大部分地处暖温带,南部跨亚热带,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同时还具有自东向西由平原向丘陵山地气候过渡的特征,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复杂多样和气象灾害频繁的特点。全省由南向北年平均气温为10.5~16.7℃,年均降水量407.7~1295.8毫米,降雨以6~8月份最多,年均日照1285.7~2292.9小时,全年无霜期201~285天,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河南地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省内河流大多发源于西部、西北部和东南部山区,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560条。全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403.5亿立方米、居全国第19位;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383立方米,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20xx年末共有自然保护区32个,面积760.2千公顷,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2个。共有森林公园114个,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31个。森林覆盖率23.3%。河南的生物资源,仅高等植物就有197科、3830余种。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的有小麦、玉米、棉花、烟叶和油料等。动物418种,已知陆生脊椎野生动物520种、占全国总数的23.9%,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90种。

河南地层齐全,地质构造复杂,矿产资源丰富,是全国矿产资源大省之一。目前已发现的矿种142种,已探明资源储量的矿种109种,已开发利用的矿产93种。其中:能源矿产6种,金属矿产23种,非金属矿产62种,水气矿产2种。优势矿产可归纳为煤、石油、天然气“三大能源矿产”,钼、金、铝、银“四大金属矿产”,天然碱、盐矿、耐火粘土、蓝石棉、珍珠岩、水泥灰岩、石英砂岩“七大非金属矿产”。在已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中,居全国首位的有11种,居前3位的有32种,居前5位的有58种。其中煤炭保有储量居全国第8位,石油居第12位,天然气居第17位。

河南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从夏代到北宋,先后有20个朝代建都或迁都于此,长期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中国八大古都河南有四个,即九朝古都洛阳、七朝古都开封、殷商古都安阳、商都郑州。文物古迹众多,地下文物和馆藏文物均居全国首位,有记载着人类祖先在中原大地繁衍生息的裴李岗文化遗址、仰韶文化遗址、龙山文化遗址;有“人祖”伏羲太昊陵、黄帝故里和轩辕丘;有最古老的天文台周公测景台;有历史上最早的关隘函谷关、最早的禅宗寺院白马寺;有“中国第一名刹”嵩山少林寺和闻名中外的相国寺,等等。全省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9处。洛阳龙门石窟和安阳殷墟分别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河南还是中国姓氏的重要发源地,当今的300个大姓中根在河南的有171个,依人口数量多少而排列的100个大姓中有78个姓氏的源头或部分源头在河南,有“陈林半天下,黄郑排满街”之称的海外四大姓氏均起源于河南。近些年来,到河南寻根谒祖的海内外游客络绎不绝。

自古以来,河南大地上孕育的风流人物灿若群星。如古代哲学家、思想家老子、庄子、墨子、韩非、程颐、程灏,政治家、军事家姜子牙、商鞅、苏秦、李斯、刘秀、张良、司马懿、岳飞,科学家、医学家张衡、张仲景、僧一行,文学家、艺术家杜甫、韩愈、白居易、李贺、李商隐、司马光、褚遂良、吴道子,佛学家玄奘等,还有现当代史上的抗日英雄吉鸿昌、吴焕先、杨靖宇,革命先辈邓颖超、彭雪枫、许世友,“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等。

河南既是历史文化资源大省,也是自然景观荟萃之地,山川壮美,风光秀丽,融南秀北雄于一体。全省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8处,省级23处。郑州的嵩山,洛阳的龙门山、白云山,信阳的鸡公山,焦作的云台山,济源的王屋山,平顶山的石人山,安阳的太行大峡谷,南阳的宝天曼、老界岭,鹤壁的云梦山,驻马店的嵖岈山等均属山水奇观;黄河自西向东流经河南,出三门峡后经小浪底流入黄淮平原,郑州至开封段河床高出地面,形成地上悬河的独特自然景观。郑汴洛沿黄“三点一线”和南太行景区成为国内外知名旅游品牌,伏牛山生态旅游整体开发全面启动。红色旅游迅速发展,全省共有红色旅游景区26家,拥有驻马店确山县竹沟革命纪念馆、信阳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南阳桐柏英雄纪念馆、郑州二七纪念堂等4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新开发的工业旅游、农业旅游项目,也令海内外游客流连忘返。

对于河南德育疫情心得体会教师三

想必大家都看过《三国演义》吧!《三国演义》中关羽以他一生践行的“忠义仁勇”的传统美德和凸显的人格魅力受到历代帝王的推崇和百姓的敬仰,10月27日,30多名小记者们来到了旅游景区“关林庙”进行参观。

到了关林庙门口,解说员阿姨笑嘻嘻的接待了我们,并且对关林庙做出了简单的介绍:它位于洛阳市南七公里,北依隋唐故城,南临龙门石窟,西望熊耳青黛,东傍伊水清流,是武圣关羽的葬首之所,也是我国唯一的“林、庙”合祀的古代经典建筑,始建于汉代,重修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占地180亩,现存明清殿宇廊庑150余间。

在关林庙大门的上方有“关林”二字,解说员阿姨说:“为明末清初洛阳有名书画家王铎老先生书写。远看这两个大字,其笔力刚劲,又不乏俊美之感,其神韵深透于匾外,颇有独到之处,令游人叹为观止。这是唐朝的一位书法家王轩亲笔题写的,因为他的笔法奇特所以人们叫他‘神笔王轩’”,“ 站在仪门的正下方,我们仰头可以看到一块大匾,上书“威扬六合”,是慈禧皇太后题写的。六合,指的是东西南北上下六方。这块匾是光绪二十六年七月八国联军侵略北京时,光绪帝率后宫奉慈禧皇太后懿旨逃往陕西,第二年九月回北京时路过河南,前来瞻礼关公,看到关帝庙破旧不堪,想到大清江山,不禁圣容黯然,回北京后即发帑银两千两,命河南太守文悌修葺关林,并书“威扬六合”,意在宣扬关羽威镇天下,远播宏宇的美誉。

大殿的前面是一条长廊,一百多个大大小小的石狮子,分列两旁,个个神态逼真,惟妙惟肖,有的怒目圆睁,有的笑容可掬,石狮子上挂满了红红的彩带,活像两条火龙。,大殿前方有两棵树,一棵是龙首柏,一棵是凤尾柏,龙首柏从上往下看,好像一个龙首;凤尾柏的根部凤凰的尾巴,所以叫凤尾柏。

进入了第一大殿,看见了一座雕像,正中为“关圣帝君像”,高6米左右。关公头戴12冕旒,身着龙袍,手持七星笏版,身边分别是周仓、王福和关羽的弟弟关平,解说员说:“关羽被百姓们称为平安神和财神,可见关羽在在百姓的心目中地位有多高。”

第二座财神殿有一把高3·5米,重3·8斤的明月刀,只有关羽才能有。在此我们会看到一块说明牌,讲述了关公作为财神在洛阳地区显灵的传说:道光初年,洛阳潘村村民毛存仁准备到外地做生意,临行到关林上香,祈求关公保佑其贸易成功,并许愿灵验后在关林大门前竖旗杆颂扬。岂料来年果然生意兴隆,天遂人愿。毛存仁便到关林来还愿,于大门前竖旗杆一对,并刻石铭记。如今旗杆已不在,旗墩却保存了下来。时至今日,民间仍保留着商铺开业要到关林拜谒,在神像前焚香祷祝的习俗。他的旁边是周仓、王福和两位老板,一位打着算盘,以为拿着称,表示,做生意不仅要精打细算,还要有诚意,这样才会生意兴隆。

到达第三座娘娘殿,中间坐着的是关羽的妻子,左右两边分别是关羽的女儿与关羽的儿子,象征着女子也能打天下的道理。

最后一座殿——春秋殿,解说员阿姨在这里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故事,在关羽刚刚来到曹操的阵营时,关羽和他的嫂子住在一间十分渺小的屋子里,只有一根蜡烛,关羽的嫂子体弱多病,而关羽又热爱读书,所以关羽决定将蜡烛分为两半,一半给自己体弱多病的嫂子,一半留给自己读书用,曹操知道了,十分敬佩他,于是就造出了关羽睡姿的雕像;他身上的棉被是老百姓的一针一线编织出来的,表示百姓对关羽的爱戴,关羽的床头上第一层有四条大龙,中间有一颗龙珠,代表真龙天子,下层有九条小龙在嬉戏打闹,代表儿孙满堂。

在关林庙的后院有一座碑亭,因为碑亭台基为八角形,所以我们也叫它“八角亭”。亭里有石碑一通,立于康熙五年。碑额是九叠篆书“敕封碑记”,碑阴记载的是修建关林的情况,碑的正面是“忠义神武灵估仁勇威显关圣大帝林”,是道光元年磨石重刻的明清两朝对关羽的最高封号。解说员说,关林的“关”字大家都知道,是关羽,“林”是皇家人世的葬身之地叫做林,这座碑代表了百姓对关羽的思念。

小记者们跟随解说员来到碑的后面,那里有一个像石门一样的东西,解说员说,这是祈福门,只要往里面投一枚硬币,如果听到“当啷”一声,就说明你们的祈福有用。我们每个人都试图的投进一枚硬币,硬币打在地上的声音好像一首美妙的音乐在不断的敲打着。

最后。我们遇到了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这棵树有几十米高,几个人都抱不过来,听讲解员说这棵树活了一千多年了,可以给人们带来齐天的洪福,很多人都往树上挂平安符,我们也挂了,祈求着来日的吉祥平安!

这次活动,让我知道了关林妙的由来,目睹了关羽的风采!理解了“忠义仁勇”的真正含义!真是受益匪浅的一次活动!

对于河南德育疫情心得体会教师四

尊敬的游客朋友,您好!欢迎您光临国家级aaaa景区、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河南省十佳景区、北国水乡重渡沟景区游览观光、度假休闲,

我是景区内的一名讲解员。我姓x,今天由我陪同大家走完重渡沟的全程,希望咱们能合作愉快,使您开心而来、满意而归。重渡沟景区位于豫西山区熊耳山腹地,距洛阳市118公里,离栾川县城48公里,周边有鸡冠洞、龙峪湾、老君山、九龙山温泉度假区等景区环抱,景区内有海明农耕文化村重渡沟漂流、滑草、滑索、滑道等历史文化景观和娱乐设施供您赏玩。重渡沟景区以特有水、竹资源在中原地区独领风骚。6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数万亩竹林常年郁郁葱葱,青翠欲滴,繁生于村边路旁,河川沟岔,形成了数千米长的竹林长廊景观。

重渡沟分为金鸡河、滴翠河、水帘仙宫三大自然景区,有大小景点200余个。植被茂密,蓄水量大,四时泉水喷涌,常年飞瀑成群,大小瀑布100余条。其中水帘仙宫瀑布、震天雷瀑布、泄愤崖瀑布、飞虹瀑布等为游人所惊叹;五彩莲池群、剑插泉、象吐泉、饮鹿泉等让游人所叹;千年菩提树、金鸡峡谷、军臣石、水帘仙宫溶洞、关公湖等被游人所赞;重渡沟漂流惊险刺激令游人所服。重渡沟被著名作家张一弓赞誉为:高峡飞瀑藏幽径,绿水秀竹怀古情;竖看山水横看竹,上听鸟语下听泉。重渡沟景区基础服务设施完善,可满足不同档次的游客需求。有300余个高中低档次不同的农家宾馆,住宿总接待量已达万人以上。原始古朴自然的农家宾馆别具特色,大家置身于充满了田园气息的农家宾馆中,可真正体会“吃农家饭、住农家院、看农家景、享农家乐”纯朴的民间生活风情。 游客朋友,您会问重渡沟这个地名的由来吗?重渡沟地名的由来众说纷纭,其中流传较广的与刘秀有关,让我简要地告诉您吧。

西汉末年,王莽篡权夺位,建立新朝,天下大乱,刘秀率兵讨伐,在南阳白河滩被王莽打败。王莽得知刘秀是汉王朝的后裔,便追杀刘秀,刘秀逃至伏牛山伊河(现潭头盆地南缘)被伊河挡道。刘秀率部下两次渡过伊河,见一无名沟口。便派部下寻找当地人,却不见人烟。刘秀说,我们两次渡过伊河来到这里,这条沟就叫做重渡沟吧。金口玉言,沿袭至今没有变过。重渡沟因此而得名。现在的重渡沟已开发成为绿色休闲会所、生态快乐车间、自然健康家园;来休闲度假的游客年年重渡,所以重渡沟已经是名副其实的重渡沟了。注意事项1.由于风景区内山高路远景点较多,请大家一定要跟好队伍,在游览时统一行动,为了大家的人身安全,没有防护设施的地方千万别去,以免发生危险。

2.对景区内的花草、树木、景点介绍标志或其它附属物不要损坏。3.为了保护和美化环境,用过的各种饮料瓶及其它的污染物,要放入固定的垃圾箱内。4.防火安全,进入景区也是洗涤心肺的场所,爱抽烟的男士也要暂时的停止您这项特长工作了。景区是绿色无污染的无烟区,谢谢合作!5.为了保护重渡沟的生态旅游资源,做文明游客,请您不要带走重渡沟的一花一草一石,只带走您在重渡沟的靓丽留影和永久的回忆。风波桥游客朋友,您现在已站在风波桥上。这里翠竹环抱,清流哗哗,是重渡沟金鸡河与滴翠河的交汇处。为什么将这座桥名命“风波桥”?与当年开发重渡沟时新旧观念的碰撞密切相关。原来这里并没有桥,两头也没有路,是成片的竹林,有一条简易公路顺河延伸。

1998年开发初期,为了选择最佳环境吸引游客,经时任潭头镇政府副镇长、重渡沟景区创始人之一马海明先生探察后,决定在此处架一座公路桥,让路从两头竹林内穿过。这一决策顿时遭到重渡沟部分村民的强烈反对。当其它路段已经修成,这里仍无动于衷,并有人扬言,谁敢砍竹林就和谁拼命!也确实有个别村民掂着斧头站在这里要与工作人员拼命。时任政府县长任建华先生到重渡沟检查工作,部分村民拦车阻扰,要求表态,不让修桥。镇村干部通过三番五次的对部分村民做思想工作,终于修成了这座桥,打通了这条道路。20xx年6月,因景区开发旅游,旅游公司欠部分村民的工程款未付清,有的人又在此处拦车阻挡,造成严重堵车现象,后经开导,保证了通行。

风波桥上的风波虽然早已沉淀在重渡沟开发史的海洋里了,但步上风波桥,可以让人们引起对重渡沟开发的思考;可以让人们认识到任何新生事物的产生发展,始终存在着新旧观念的碰撞;可以让人们牢记今天的重渡沟品牌,老百姓的火红日子是多么的来之不易!靳家楼咱们走到这里看到左手大约长300米规划整齐的便是小吃街。主要经营栾川的一些风味小吃、烧烤、山野菜等项目。靳家楼位于重渡街中心地带,方三丈,青瓦坡,土木结构,上下三层,两层八角,当地人又称八角楼。您别看这规模不大的建筑,却是重渡沟的自然风光诱人,时代风云变幻及重渡沟开发史的最好见证。靳家楼木门木窗木隔扇,正门脑上嵌有“耕读传家”四个楷体大字,可惜“文革”中被红卫兵破坏得几乎难以辨认。 站在三楼,南可望葱茏翠竹,北可观磷磷农舍。20世纪30年代,嵩县大章任岭靳姓富户,因看中重渡沟山青水秀竹翠,便在此处购地皮一处,选址建筑。为了建筑别致,靳姓派人到西安仿钟楼模样,用高粱秸扎成模型带回,让工匠建造,足看其用心。用现在话讲,就是靳家在此处建造了一座别墅。建国前后,靳家楼一直是地方行政机构的办公场所,先后有建国前的区公所、乡公所,建国后的区公所、重渡大队部、村委会两个时代的当权人物在此办公。在重渡沟开发初期,靳家楼是当时旅游公司租赁办公食宿的地方。在这座楼里,十数名工作人员缺粮断炊,顶过了饥寒交迫的困难日子;在这座楼里,决策者运筹景区的宏伟设想,动员重渡沟村民投入建设。在这座楼里,曾出现了最困难的时刻,部分工作人员人心浮动,景区开发很可能半途而废的危险局面;在这座楼里,曾踏满了讨债者的双脚,出现过激烈争吵的场面;在这座楼里,最终实现了重渡沟开发的成功!竹林重渡沟是个四时青翠欲滴的世界,这里水源丰富、土地肥沃,特别适宜竹子的生长,所以来到重渡沟仿佛置身于绿波之中。

这里的万亩竹林全是野生的,每年发笋季节,即可看到遍地紫色的竹笋破土而出。竹子是一种速生用材,三年即可采伐,年年间伐,年年有新竹长出。竹子还会开花。它开的花叫做竹花,每年春天采下竹花,可晾干泡茶,有清热解毒,润肺化痰的效用。苏东坡曾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竹子还可以加工成工艺品,竹子还是清洁高雅的象征。重渡沟的竹子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相传天女散花时,六仙女经过重渡沟,细心的六仙女看到重渡沟有长流之水,却无长青之林,显得美中不足,便从玉帝的御花园中采得一篮子竹叶,从重渡沟上空洒下,竹叶落地瞬间变成片片竹林,不仅重渡沟成了竹的海洋,连附近的沟沟岔岔也成了竹子的世界。这里美丽的景色勾起六仙女下凡的情结,准备到王母娘娘处偷绣球,下凡招亲,结果被王母娘娘发现,严加看管。 今天我们虽然无缘参加六仙女的招亲大会,但可以欣赏到青翠欲滴竹海,也算不虚此行。市场部分咱们大家走到这里看到的是最大的一个旅游购物市场,主要经营山珍土特产(香菇、木耳、猴头、拳菜、百合...)竹制纪念品、水晶工艺品、盆景、根雕、花卉等装饰品。菩提树游客朋友,欢迎您来到菩提树下。您现在看到的这棵菩提树,当地人称“桫椤树”,又名七叶树,树围3.5米,高达30余米,树龄在千年以上。它春开白花,秋结褐果。果可做佛珠,大家知道,不同材质所做的佛珠功德是不一样的,铁珠五倍,铜珠十倍,珍珠珊瑚珠百倍,木槵子珠千倍,莲子珠万倍,菩提珠无数倍。人们带在身上可保四时平安。因为佛祖释迦牟尼就是在菩提树下修成正果,这棵树也自然成了遐迩闻名的一棵圣树、神树。

关于这棵树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说为《西游记》中的沙和尚到月宫中偷砍桫椤木制作禅杖,不慎碰掉桫椤果,其中一颗落此长成大树。一说,很久以前,一高僧带菩提果云游到此,见风景秀丽,美若仙景,便将一果埋在土中。第二年,此处即长出一棵小树。若干年后,一特别信佛的牛姓之家,见到此树,已知这里是风水宝地,索性在树旁选址建房。没几年,牛家开始暴发。至民国年间,树下已是青堂瓦舍的四合大院。牛家成了富甲一方的大户。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染尘埃。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菩提原本就没有树,明亮的镜子也并非是台,本来就虚无一物,那里会染上什么尘埃?)金鸡河景区概况这条河叫金鸡河,从菩提树到泉眼处3公里。 相对高差达340米,是典型的水域风光,共有大小瀑布30余条,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瀑布群。瀑布最长达百余米,最宽达10米以上。最著名的有飞虹、泄愤崖、双叠、象牙坝、含恨泉瀑布等。另一处奇异的水域风光就是沟里的几百处泉眼,重渡沟的水在北方一反常态,不受季节和气候影响。其主要原因就是地下河水通过几百处泉眼给重渡沟提供源源不断的水源。最有名的要数剑插泉、象吐泉、含恨泉。景区内绿荫遮盖、曲径通幽,全部是顺沟而上,道路较缓,除几条大瀑布处道路险峻外,其它地段如履平地。景区内的民间传说故事极为丰富,主要有三大传说故事:天女植竹、锁蛟崖、王莽追刘秀。自然风光与民间传说交融在一起使景区形成了一幅栩栩如生的画卷。灵潭(提示让各位游客找到灵潭的位置)看,这就是灵潭。

虽说大不足脸盆,深不过盈尺,但却很灵的。这里的水一年四季不干,天再旱,里面总有水。若遇天旱,人们在潭边摆上供品,烧上三柱香,再把潭水舀干,三天之内必降甘露。据说这些泉水是虬龙悔过的眼泪。那么走过来后都可以摸摸,泉水带有灵气的,沾些灵气会带来好运的。飞虹瀑布、革面潭游客朋友,这就是飞虹瀑布。您现在看到的这条瀑布长约40米,分两级组成,上部分像抻开的白绫。“白绫”下面是深达3米的革面潭。下部分像舞动的银练。有时雨过天晴,会有一条彩虹从潭底射向云天,有虹飞千山,练舞万壑的气势,瀑布便因此而名。据传,这条瀑布又是南海观音的缚虬练。距此向上400米处,有一道悬崖名锁蛟崖。崖内有一处海眼,崖上有一石锁。北海龙王敖顺有一蛟一虬两个儿子,蛟龙虬龙依仗权势,一时兴起,打开海眼,海浪翻出,淹没田园,殃及百姓。 玉帝得知,派托塔李天王带着天兵天将下界,擒住恶蛟,锁在崖内。虬龙得知兄被惩处,怒火中烧,带着狐朋狗党,鳄鱼及乌龟夫妇到锁蛟崖救兄。虬龙撞门不开,更加怒发冲冠,冲下泄愤崖,行至此处,恰遇南海观音路过,遂从身上取出一条白练抛向虬龙,将其绑缚,而后又将其打入革面潭中。虬龙在潭中洗心革面三年,终于幡然醒悟,开始为民造福。那时重渡一带人迹稀少,交通困难,谁家办红白大事,光借瓷器家什就是一大难题。虬龙得知,便托梦让人们在潭边烧上三柱香,就将瓷器送出。时间长了有人不讲信用,借了不还,虬龙也就不再借给人间了。这个故事告诫世人,人生在世要积德行善,讲诚信。泄愤崖游客朋友,这里是泄愤崖。首先我们看到的泄愤崖三个大字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理论研究委员会委员,河南大学教授,现甲骨文研究专家郝文勉先生书写的。

泄愤崖瀑布是景区内最有代表性的瀑布,长达百米以上,有三级构成,水势逞飞、急、慢。最上面的一级是虬龙狂奔,中间的是虬龙泄愤,最下面的是余怒未消。站到这里,你可领略到气浪扑面而来。倘若是晴天水雾可弥漫到30米之外。这里的负氧离子的含量特别高,每立方米的含量达到68000个。在这里做个深呼吸,有清心洗肺醒脑的功效。特别是爱抽烟喝酒的男士,更要抓住大自然赐予健康的机会,做做深呼吸,紧张的神经系统可松弛下来,人们的嗅觉,听觉和思维活动的灵敏度也增加了许多。泄愤崖,不但是虬龙发泄愤怒的地方,更是游人直舒胸意敞开心扉的最佳场所。您喊吧!您吼吧!您心中的烦闷胸中的一切不快定倾刻之间荡然无存,因此称做为泄愤崖。(介绍传说)相传虬龙得知其兄蛟龙被压在上面的锁蛟崖下,一爪抓后,更加怒火万丈,向前狂奔,至这崖边一头栽下。

龙冠上的一颗龙珠飞落,掉在了这里,后被宝蛮子盗走了龙珠,只留下了这深深的龙珠窝。虽然龙珠被人挖走,但是到月圆之夜,月亮光照的角度适宜,可以看到龙珠窝内发出幽幽的蓝光,请大家上台阶的时候注意安全,因为雾太大,终年潮湿,特别光滑。(君有多少疾俗愤,万古千秋泄到今;我劝天公重抖擞,飞瀑吟唱人间春王怀让为泄愤崖瀑布提词。虬爪潭这里是虬爪潭,咱大家看一下这个潭有什么不同之处?大家数一数有五道爪印组成。(介绍传说)据说是虬龙为了救出它哥哥,最终没救成,非常的生气。从那上边直冲下来在这里腾空而起的时候抓了一把,留下了五道爪子的痕迹。锁蛟崖游客朋友,欢迎来到锁蛟崖。您所看到这道悬崖高100余米,宽150米。

崖上布满钟乳石,有的像苍鹰,有的像双塔,有的像如意,有的像铜鞭,有的像腿,有的像脚...构成了一幅无与伦比的天然石壁浮雕。据说这些都是托塔李天王带领天兵天将锁蛟时留下的镇蛟之物。大家请看壁上的渗水处就是通往北海的大门,里面与北海龙宫相通。渗水处上方的一大块钟乳石叫石锁,专锁这海眼的大门。相传这里的海眼直接北海龙宫,北海龙王有一蛟一虬两个儿子,暴虐无常,无恶不作,蛟龙不知道从哪里打听到六仙女在重渡沟植竹,蛟龙贪恋六仙女的美色已非止一日。于是,从北海来到这里,然而不巧的是六仙女植竹完毕已回到天庭,虽蛟龙无缘以亲六仙女的芳泽,但是重渡沟的美丽景色还是把它吸引到这里。可美丽的景色也终究改变不了它无恶不作的恶性,经常打开海眼兴风作浪,白浪翻山,淹没田园,玉皇大帝得知后派托塔天王率领天兵天将下凡,用天锁将海眼锁上。

为了永远制服恶蛟,托塔天王命令天将每人留下一镇蛟之宝,于是就形成了这幅神秘壮观的天然浮雕,看上面有双塔、玉如意、雷公脚、电母腿、仙翁、天锁、个个栩栩如生,可以引起您无限的暇想。(走过锁蛟崖后约50米,回头看锁蛟崖左侧上方有一蛇形石崖)请大家顺我手指的方向看,那象什么?蛇昂着头,蛇蜿蜒在石崖上缠爬。据说是蛟龙被锁后北海龙王来此探视而留下的身影。其实按照现代科学的解释这里也是喀斯特地形地貌的典型特征。银纱缠锈球你看:绿波之上,浮着一个硕大的“绣球”,绿藤挂在绣球上,右边金鸡河水象一团银纱缠着球底,所以取名为银纱缠绣球。(介绍传说)前边就向大家介绍过六仙女盗锈球,引起了王母的疑心,四仙女、七仙女先后下凡,六仙女也思凡心切,难道人间真比天堂好?王母就背着玉帝来到了重渡沟,不看不知道,一看王母心也动了,这里山青水秀,瀑美竹翠,男耕女织,自然风光胜人文物候过天堂美景,王母也决意下凡,但她又想到,母女争相下凡,会让天下人耻笑,干脆把定情之物的绣球藏到了这里。

双叠瀑布游客您好!欢迎您来到双叠瀑布处。咱面前这条瀑布是双叠瀑布,长约50米,每两级为一叠,金鸡河左冲右穿形成四级飞泻下来,因此而得名双叠瀑布,看完后沿右边的爬梯走,经过中间一个自然形成的贵人低头处可看到藏在后边的一条小瀑布“藏秀瀑”。它象一淑女怕见生人那羞羞答答的样子,秀气之极,真是“养在深闺人未知,行到此处见芳姿”。鳄鱼滴泪及双龟弄涛游客朋友,欢迎您来到鳄鱼滴泪处。现在您看到凸出沟心的这块巨石像鳄鱼的头,上面常年滴水流淌,恰似鳄鱼的眼泪。鳄鱼石的上边不远处,河边又有两块凸向河心的巨石,恰似乌龟在戏水弄涛,故叫双龟弄涛。这两处巨石,都与蛟虬兄弟的故事有关。相传蛟龙被锁在崖内,虬为救兄,带着鳄鱼和乌龟夫妇行至此处。 鳄鱼忽听到托塔李天王擒蛟时擂动的天鼓余音仍响彻云霄,吓得不敢前往,想到返回虬龙也不会饶了他的后果,不觉流出了眼泪。这一流泪不打紧,鳄鱼顿时化成了一块巨石。乌龟夫妇正行间,见前面鳄鱼不知怎的变成了石头,又一猛听得天鼓余音,也不敢前往,想顺水逃走,怎奈天怒难犯,欲逃不能,也化做了两块巨石。这则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为虎作伥者绝没好下场!金鸡引路(歇一歇)(分开讲)游客朋友,欢迎您来到金鸡引路的歇一歇景点处。从这里往前面至金鸡谷瀑布处的每一个景点,又都与王莽撵刘秀的故事有关。相传刘秀率队进了重渡沟,行至此处,已是五更时分,众将士人困马乏,迷失方向,便在此处歇息。刘秀就靠在路旁这块石头上。这时候,队伍里面开始人心浮动起来。 有人悄悄议论:咱们跟着刘秀南北征战了几年,现在叫王莽追得精疲力尽。刘秀这人到底有无雄心大志,将来能不能得天下。若有,我们紧跟一趟也不枉;若无,不如趁早散伙。一个大臣提议:诗最能反映一个人的胸怀,咱们不如叫刘秀作一首诗。大家都认为这个主意好,纷纷提议让刘秀作诗。刘秀开始思考起来。这时,忽然前面传来一声鸡鸣,刘秀随口吟出:鸡叫头遍歇一歇。刘秀这一语出,众将士心凉一半,这叫啥诗?是顺口胡溜。有的人想离开队伍,提议作诗的大臣拦住说:他毕竟只吟出了一句,下面还有没吟完。等他吟完了再定不迟。于是,大家不情愿地随刘秀继续赶路。前面没有人烟,为啥会有鸡鸣?原来这鸡是玉帝派下帮助刘秀完成帝业的金鸡,给刘秀指引道路。

(如一次讲完可以这样讲)(走到这儿,首先恭喜大家走了半儿路程),由于这条沟内栖息过金鸡,金鸡帮刘秀完成帝业,金鸡河由此而得名,刘秀行到此处,天已五更,人困马乏,迷失方向,刘秀就背靠在这块石头上歇息,所以这块石头就叫靠背石。刘秀的手下跟刘秀征战数年,也不知刘秀有无雄才大略,提议让刘秀做一首诗,此时,前面谷内一声鸡鸣,刘秀随口吟道:“鸡叫头遍歇一歇。”众人一听心凉半截。有人想离去,跟随他多年的将军说,他只做了一句,看他后面怎么做,部队人马跟着他继续前进,又走了很久,大家提议让他再做诗,这里鸡又叫了,刘秀又随口吟道:“鸡叫两遍歇两歇”。众人一听心想刘秀并无雄心大志。不准备跟随他打天下,准备散伙,又想,事不过三,如他还是做不出来的话我们就不再跟随他打天下,就心情沉闷又向前走。

这时东方微露朝霞,鸡鸣声又起,刘秀站起来迎着着朝霞,随口吟道:“鸡叫三遍红日现,扫尽满天星和月。”此语一出如石破天惊!他把自己比做红日,有扫尽星月的气势,将来必得天下,大家才齐心协力,帮助刘秀得了天下。咱们走到这儿也比较累了,不防学他在这儿感受一下这个靠背石,很有灵气的,俗语说的好:“靠一靠十年少”,对于咱们老百姓还祝福说:“一靠官运,二靠财运,三靠桃花运。”希望大家不要错过了这次机会,在此给大家留几分钟拍照时间,靠完靠背石之后是第二部分,就是让咱们大家感受比较原始、古朴、自然的感觉,沿路大家可逐一看到他当年休息做诗的地方。歇两歇游客朋友,欢迎您来到歇两歇处。相传刘秀带领人马走到这里,又开始歇息。

大家又纷纷提议让刘秀作诗。刘秀坐在一块石头上,忽听前面又传来一声鸡鸣,刘秀又随口吟出:鸡叫两遍歇两歇。这一下,众将士的心全凉了!此人肯定无雄心壮志,不如趁早散伙。还是提议作诗的大臣拦住道:咱们等着他把诗做完,若真无雄心,我也离队而去。大家又都极不情愿地跟着刘秀继续赶路。歇三歇游客朋友,欢迎您来到歇三歇处。刘秀率队来到这里,天已大亮,东方彩霞满天,红日欲出。大家又坐下来歇息,提议刘秀将诗吟完。刘秀蹬到一块石头上,面向东方。这时,前面再传来鸡鸣声。刘秀随口吟出:鸡叫三遍红日现,扫尽满天星和月。这后两句语出,只见红日从彩霞中冉冉升起,照亮了山谷。顿时,众将士一扫灰心之气,精神大振。刘秀把自己比做红日,有扫尽星月的气势,这个人将来肯定能得天下!于是,大家开始信心十足地随着刘秀继续赶路了!金鸡谷瀑布游客朋友,欢迎您来到金鸡谷瀑布处。

金鸡在继续引路。您经过的这条狭谷叫金鸡谷。面前这状若鸡胸的水绣石叫金鸡石,相传为金鸡化成。当金鸡飞到这里时,见一绝壁挡住去路。金鸡想到:刘秀到此肯定上不去绝壁,若王莽追至,刘秀必遭全军复没。玉帝派给我的任务完不成,咋回天庭交差?天下生灵涂炭的日子何时结束?我不若化做石头,帮刘秀人马避过此难吧!金鸡随即头碰石壁,一声惨叫,化做一块松软的水锈石。刘秀率队正行间,忽听前面一声鸡的惨叫,又见一朵五色祥云升起,急忙赶到此处,审视两边绝壁,再看这块松软的石头,心中已经明白,对着石头三叩九拜,吩咐众将士用铁器在石头上剜起脚窝,上了绝壁。游客朋友,您看这瀑布从洞内涌出,装在金鸡的胸腔之内,极象少女扭动着婀娜的身姿,配之于瀑底清潭,又叫玉女出浴。

剑插泉、象吐泉游客朋友,欢迎您来到金鸡河的发源地剑插泉、象吐泉处。相传刘秀人马出了金鸡谷走到这里,众将士饥肠辘辘,疲困至极点,不由分说,扑通通都倒在这半坡之上。人饥饿到极点的时候往往变成了渴。众将士这时是嘴唇干裂,喉中冒烟。刘秀也照样如此。要是有点水该多好啊!他环视四周,又来回察看了几步,抽出宝剑,对准此地,猛插进去,在抽剑的同时,大喝一声“来水!”。果然,剑一拔出,真的涌出一股泉水。就在这里涌水的时候,离此不远的下面状若象牙的石根也涌出了泉水。众将士立马起身,跑到泉眼处,抢喝起来。谁知时候不大,泉水突然中断。刘秀又环顾四周,透过丛林发现南边有一道黑色峭壁,又一深思,得知里面肯定有妖作怪。刘秀又抽出宝剑,随着一声大喝,将剑抛向空中,直刺黑色峭壁。

就在剑尖碰住峭壁的瞬间,咯吧吧一阵晴天霹雳。宝剑霎时化成一座尖尖的石峰矗在那里,泉水又涌了出来。众将士喝足了水后,又跟着刘秀继续赶路。后来,人们把剑插出的泉叫剑插泉。剑插泉下的泉叫象吐泉。那座尖尖的石峰叫截水剑。水帘仙宫游客朋友,欢迎您来到水帘仙宫处。水帘仙宫景点由水帘仙宫瀑布、五彩莲池、水帘仙宫溶洞三部分组成。水帘仙宫瀑布是重渡沟三大标志性瀑布之一。如果说泄愤崖瀑布是阳刚之美,那么水帘仙宫瀑布则是阴柔之。您看,长满像绿色绣球状青苔的崖上,布满了长长短短、粗粗细细、断断续续的水线,像穿珠的水帘挂在那里。若夏季晴朗的午时左右,瀑底的青苔上会飞起一条彩虹,随着人们的来回走动而上飘下移。秋季,崖上布满红叶,配之以青苔水线,令人顾盼流连。

冬季,这里冰柱倒挂,有的像蟾蜍;有的像乌龟;有的像布幔;有的像玉柱;有的像菊花;有的像牡丹,一片白玉般的世界。水帘仙宫瀑布下面这一大片大大小小的钙化池,象一面面镜子平放在这半坡之上,完全可以和四川的黄龙媲美,这是迄今为止中原地区唯一的钙化池群。水帘仙宫溶洞内,钟乳石千姿百态,有玉狮望瓜、金龙缠柱、佛爷打坐、莲花倒挂等景观,在五彩灯光的照耀下,显得光怪陆离,晃若仙景。常年累月里面如下雨一般,游客进洞非得披雨衣打伞不可。从洞内透过蜂窝状的洞孔,可看到洞外的水帘。君臣石、缅忠亭游客朋友,欢迎您来到缅忠亭。您别看这草木结构的亭子,它可是为纪念赵国大将张忠而建的。缅忠亭南面的山上,有根石柱,离石柱不远有一小块石头,叫君臣石。 相传战国时期,天下大乱,强大的楚国攻打弱小的赵国。赵国君王一命鸣乎。无奈,赵国大臣张忠背着不满三岁的幼主逃到这熊耳山腹地。楚兵在后面紧追不舍。当张忠跑到这石灰窑沟时,喉咙里已渴得要冒烟,用脚跺出泉水没喝上几口,追兵已到跟前。张忠一边护着幼主同楚兵拼杀着,一边向山上奔去。他上到半山腰,刚同下面的楚兵拉开距离,却见大队楚兵又从山顶压了过来。张忠将幼主放到地上,跪下,泪流满面自言自语道:赵国亡矣!说罢,要拔剑自刎。这时楚兵一边高喊着“抓活的,抓活的!”一边跑到张忠跟前,突然间,天空中响起一声炸雷,张忠和幼主及楚兵顿时都变成了石头。现在您所看到的君臣石后面的石崖,据说都是楚兵变的,叫楚兵崖。震天雷瀑布游客朋友,欢迎您来到震天雷瀑布处。 震天雷瀑布是重渡沟的三大标志性瀑布之一。长满绿毯样青苔的崖上,两条激流如天河直泻,其中一条泻入两米深井样的洞内,又从洞壁的孔中流出,一弯三折,穿石而下。瀑声隆隆震天作响。据传,每遇大旱之时,西海龙王钦奉玉帝之命行云布雨,出门之时,总要放三声大炮,看到的是刺人双眼的闪电,刮得是天昏地暗,飞崖滚石,大树拔根,房倒屋塌的狂风,听得是天崩地裂的响声,接着便是倾盆大雨。百姓怨声载道,纷纷向凡界山神、河神、土地神等烧香祷告,祈求风柔些,雷小些,雨缓些。诸神奏知玉帝。玉帝对西海龙王问了惊扰百姓之过,要他送个地方放炮起驾。西海龙王派龟丞相到凡界选址,选中了这瀑布下井筒样的深潭。后来,每遇西海龙王出行,便将三声大炮放在这里。

这井筒里每响一声,便激起丈把高的水柱,震天雷也由此而名。每遇大旱,当地老百姓只要听到这瀑底有放炮的声音,便知道马上要下雨了。龙曳磨游客朋友,欢迎您来到龙曳磨景点处。龙曳磨其实是以水为动力的粮食加工设备。因水与龙密不可分,有的地方水也就成了龙的代名词,龙曳磨又名水打磨。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总结了水的落差可以转化为动力为其服务的经验,并运用于实践之中。龙曳磨以水轮传动再带石磨转动为原理。用石磨磨出的白面麦香扑鼻;磨出的糁子颗粒均匀滚圆,做成的饭粘而带香。相传旧时这里磨的粮食曾做为贡品献给皇上。龙曳磨分卧轮传动和立轮传动两种。您现在看到的这盘石磨为卧轮传动,适应于低落差,耗水量大。这是重渡沟内唯一幸存的一盘卧轮龙曳磨,还仅有一盘立轮传动的龙曳磨在农耕民俗文化村内。

对于河南德育疫情心得体会教师五

各位游客:

大家好,孔夫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天,我正是怀着这种情绪来接待各位朋友的到来的。

洛阳,是中外闻名的历史名城。她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众多的文物古迹。为使各位来宾在洛阳期间能对这座古老城市的历史文化和古迹有进一步的了解,在乘车去景点参观的途中,我将洛阳的历史及龙门石窟的大致状况,向大家做简单的介绍。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中游的南岸。因地处洛河北岸而得名,意为洛水之阳。

洛阳在历史上曾是众多朝代建都的城市,素称“九朝古都”。在这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洛阳曾长时光地作为中国的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这天,我们去参观的举世闻名的龙门石窟便是众多的文物古迹之一。

龙门石窟,在洛阳市南郊的龙门山口处,距市区12。5公里,从北魏太和十九年开凿,迄今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它和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岗石窟,共同组成我国著名的三大石窟艺术宝库。

龙门,在春秋战国时期称“伊阙”,香山(东山)与龙门山(西山)东西对峙,伊水从中流过,构成一座壮丽的门阙。后因处于隋唐帝国之南,又称龙门。

所谓“石窟”,就是在石壁山崖上开凿的洞直,或是天然构成的石洞,用以藏身或贮藏食物和东西。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已利用天然石洞描绘动物形象和生活情景,然而以石窟寺的现象出现并作为佛教信徒、僧侣礼佛和修行的场所,却是在古印度兴起佛教后出现的。

由于山林的幽静、神秘、石窟的冬暖夏凉,依山雕凿石窟比用砖石筑的寺院便利耐久,所以在古印度出现了集建筑、绘画、雕凿艺术之大成的石窟寺。这种石窟寺艺术,随着僧侣的传教活动传入我国的边疆和内地,同我国民族特点和传统的各种艺术技法风格融合交汇,成为我国的一种特有的雕刻、彩绘工艺。我们这天要看的龙门石窟就是我国众多寺群中的瑰宝之一。

龙门石窟群的雕刻,除了前面所说的有利条件外,还有个不可忽视的自然条件。伊水两岸的山崖都属于古生代寒武纪和奥陶纪的石灰岩层。其石质坚硬、结构紧密,不宜风化和大面积脱裂,很适合于艺术造像,与其他砂岩石相比,有着宜于保存的有利条件。

洛阳龙门石窟的开凿是继甘肃的敦煌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岗石窟之后由皇室开凿的又一大型石窟寺群,建于北魏太和年间,先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五代延至清代。前后400多年。其中大规模、有效率的营建约计150年左右,分别出此刻北魏(占40余年)和隋唐(约占120_年左右)时期。龙门石窟的大大小小的佛龛、石像沿伊水两岸星罗棋布的在龙门东西两山的崖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

各位朋友,我们在龙门石窟参观约用1。5—2小时的时光,在此,我们每分钟能够看到1000余尊大大小小的佛像。据1962年龙门文物保管所统计,两山现存窟龛2100多个。大小造像10万余尊,佛塔40余座,造像题记碑文约2870多块。造像以北魏(东魏、北齐)、隋、唐为主。北魏约占百分之三十左右,隋唐占百分之六十左右。龙门石窟最大造像为奉先寺的卢舍那大佛。龙门石窟群,大部分集中在伊水西岸的崖壁上,其中有7个大型洞窟。因龙门东山的岩层比西山的薄,不便雕凿大型造像。在龙门石窟中,北魏时期的洞窟具有代表性的是古阳洞、宾阳中洞、莲花洞等。隋代作品的代表是宾阳南洞。唐代具有代表性的洞窟有:潜溪寺、宾阳北洞、万佛洞、奉先寺等。

龙门石窟造像,既是历代劳动人民和艺术家无穷智慧和血汗的结晶,又是外来文化和我国文化结合而成的一朵奇葩。这些雕刻匠师,承担着为神佛和帝王造像的使命,却又大胆地突破了宗教和礼教的“仪轨”束缚。在雕刻过程中融进了超多的现实生活,活生生表现了各种人物造像的动人情景。如喜悦、慈祥、威严、矜持、苦痛,以至作为至高无量主宰的佛之庄严肃穆,胁侍人和供养人的虔诚宁静,无一不是艺术家们对现实的“人”的深刻观察,运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加以高度概括集中的结果。真可谓是在雕刻艺术上将佛祖和人表现的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而构思布局的完整,气势的贯注,整体的坚实有力,性格变化的多样,面部表情的生动逼真,衣纹线条的流畅优美等等,更是在千百年艺术实践传统的基础上,超多借鉴外来文化,在技法、风格上精心创造、超多创新、突破传统、刻意经营的结果。富有才华的古代工匠和雕刻设计艺术家,应对光秃的悬崖峭壁,运用着简单的锤凿,雕出如此巍峨壮观又精工细致的群体佛像,这在当时生产力和生产工具十分落后的条件下,确实令人叹为鬼斧神工。

龙门石窟象一个丰富多彩、包罗万象的大博物馆,为我国的历史、宗教、文化、艺术、医药等研究,带给了极为珍贵的资料。

好了,各位朋友,我们已来到了龙门石窟,此刻请大家下车,跟我走,去参观石窟。在参观石窟的过程中,我给各位朋友重点讲解一下龙门石窟种的几个主要洞窟

(在潜溪寺)

这是潜溪寺,它是我们进入龙门西山北端第一个大石窟。潜溪寺洞高、宽9米多,进深近7米,建于唐代初期,距今约1300多年的历史,因在凿洞时地下有源源不断流出的溪流而得名。据说唐代有位叫李潘的宰相曾在此建过别墅。清代时洞外修建有木构窟檐等建筑物,所以又称“斋拔(fú)堂”。窟内洞顶漕进为一朵潜刻大莲花,洞内所供主像为阿弥陀佛,佛身高7。38米,面额丰满,胸部隆起、衣纹斜垂座前,身体各部比例匀称。神情睿智,整个姿态给人以静穆慈祥之感。两侧为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个性是南壁的大势至菩萨,造型丰满敦厚,仪态文静,与主佛造像为龙门石窟唐代石雕中最优美的两尊。洞内前侧两壁各雕一护法天王,高颧大目、体魄雄壮、孔武有力、身披销甲,是唐代高级武将的形象。踩在脚下的夜叉,也塑造的十分生动传神

(前往万佛洞)

我们离开宾阳三洞拾级而上,即可看到万佛洞。万佛洞的形状是方形平顶,顶上雕一莲花藻井,莲花藻井周围刊刻楷书大字:“大唐永隆元年(公元680年)十一月三十日成,大监姚神表,内道场云禅师,一万五千尊佛龛。”洞口过道北侧上有“沙门智运,奉天皇太后太子诸王敬造一万五千尊像一龛”的题记。两个题记互为补充,说明什末人,为什末发愿造像的原因。永隆为高宗李治的年号。太监为宫中的女官。沙门智运和内道场运单师,指比丘尼智运的号。因该洞为智运奉旨修造,所以又叫“智运洞”。天皇指唐高宗,天后指武则天,因洞勺刻有15000尊佛像,又叫“万佛洞”

该洞主尊名阿弥陀佛,有圆光和身光,结跏跌坐在印覆莲束腰须弥座上,一手贴身斜举胸前,一手抚膝。这种手势说明阿弥陀佛在向弟子信徒说法,故称“说法印”。束腰莲花座中间雕刻四个赤膊季节袒胸、筋肌突起、体朵勇猛的力士承托室座。佛背光以上崖壁上雕刻有54朵莲花,每枝上坐一菩萨,姿态生动、富于变化、造型别致、独具匠心。此外,在南北壁上雕有伎乐人,分;乐伎和舞伎。乐伎手执乐器有瑟、竺、拔、茎溪、笛子、西腰鼓等,这是唐代宫廷的“坐部”乐队。舞蹈者或吹、或弹、或拨弄琴弦,彷佛会奏出优美的旋律。将唐朝宫廷中的舞乐场面表现得活灵活现,真可谓工匠们的神工之处。

原洞外除浮雕的二力士之外,还有两尊石狮,即龙门唐代浮雕的精品,在30年代被盗。现存于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和堪萨斯城纳威尔逊艺术博物馆内。

(在宾阳洞)

我们透过潜溪寺后,在路旁右侧有一敞口石龛,正壁上嵌有一块宋代陈挎写的“开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龙”草书石匾。这是北宋道士陈传所书。那末,陈传又是神末人呢。他是一个仕途落魄,以隐居修行而深得帝王赏识的传奇式人物,先后在武当山、华山等地修炼。我们看过石匾,南行数十步,进入一座幽静的院落,院中有并排坐西向东三座石窟,即宾阳三洞(中洞、北洞、南洞的俗称)。以中洞为代表,中洞在北魏时称灵岩寺,明清以后才改称宾阳洞,传说是根据道教八仙之一吕洞宾之字(洞宾)和号(纯阳)的末两字相加而命名的。此洞从北魏宣武帝景明元年,就是公元520_年开始雕凿到正光四年,即公元520_年6月完工,历时达20_年之久,用工802366个。宾阳三洞我们还能够理解为“寻为宾阳盖寅宾日出之义”,即朝阳或向阳之意。虽宾阳洞耗费工时金钱如此之多,但三洞的全部工程并未结束。延昌四年,就是公元520_年宣武帝崩。年仅7岁的孝明帝(元诩)即位,其政权实握在他母亲胡太后手中,由于宫廷发生内乱,故宾阳的雕刻工作实际停止。所以北魏皇室经营的大型洞窟—宾阳三洞,实际上只完成了一个宾阳中洞。而南北两洞则由以后的隋唐两朝完成的。宾阳三洞是由三个朝代雕刻成的,所以所雕的佛像在造型和表情上各有不一样。那

末如何辨别呢?请大家跟我来,我先从宾阳中洞给各位讲。

宾阳中洞是一座三世佛窟。北魏由于受“法华经”影响较大,除了信仰释迦、多宝外,还信仰的对象便是三世佛了。在龙门石窟仅此一例。宾阳中洞高9。8米,进深和宽均为11。10米。正面是以释迦牟尼佛像为主的五尊雕像。释迦结中国跌坐(为佛教中修禅者的坐法即:两脚交结,脚背挨着左右股上),身着褒衣博带式袈裟,通高8。4米,面部清秀、神情饱满、高鼻大目、微露笑意。左手向下屈三指,右手向前仰伸,这种手势表示说法印,本尊坐前有两只昂首挺胸、姿态雄健的石狮。胸毛左右分向后披,这是北魏雕刻狮子的特征。释迦左右侍立着二弟子、二菩萨(左文殊、右普贤)。二菩萨含睬若笑、温雅敦厚,给人以亲切感。南北两壁还各有造像一铸,都是一佛、二菩萨,着褒衣带袈裟,立于覆莲座上。在宾阳洞诸像的后座上,雕饰着众菩萨、弟子闻法浮雕像。窟顶做琼隆形,中央雕刻着重瓣大莲花构成的莲花宝盖,莲花周围有八个伎乐和两个供养天人。我们称供养天人为飞天。飞天在佛教艺术中被称为“香音神”,是能歌善舞、满身香气的美丽仙人。这就是《法华经》中所述的“诸天伎乐,百千万神,于虚空中一时俱作,雨众天华”的场景。中洞内前壁的南北王侧,自上而有四层精美的浮雕。以前游人能够进去看。此刻为保护这些珍贵的文

物不再受到侵坏,所以在洞前加铁栏杆。期望各位朋友能够理解。宾阳中洞外南侧,依崖镌刻一碑,即著名“褚遂良碑”,即《伊阙佛龛之碑》,记载唐太宗第四子魏王泰,为其死去的母亲文德皇后长孙氏做功德开窟造像的一篇法愿文(贞观20_年即公元641年)。此碑文已严重腐蚀,难辨其文。

宾样中洞原为北魏雕凿,由于宫廷发生内乱而止。故半途而废。该洞是北魏至淌初的过渡洞。该洞高9米、宽8米多、进深9米。主像是唐代流行的阿弥陀佛,高8米多,脸型稍长、嘴唇厚大、颈有横纹、胸部隆起。木尊两侧侍立二弟子,其中左侧的迪叶雕像,刻工十分逼真。他满脸皱纹、目不斜视、严谨持重、深谙世故。左右弟子外侧侍立的菩萨,披巾、璎珞厚重,造型古朴、典雅,具有北魏的风格。在洞内的四壁上,布满大小150余个佛龛,其中有隋大业和唐贞观年的佛龛多个。宾阳南洞体现的艺术风格,上承北魏时期的刚健雄伟,下启盛唐时期的生动活泼。

宾阳北洞,此洞完工于唐代初年。洞中所供主像为阿弥陀佛,高近10米,结跏跌坐,双手平分指天、地。称作“施无畏印”即天地之间唯我独尊。就是佛祖释迦牟尼出生后站在莲花上,一手指天、一手指地所说的“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左右两侧南北浮雕二天王。其造型威武,刚强有力

(往奉先寺)

在登几十步台阶就到奉先寺了,龙门石窟最大的佛像就在这个寺内,奉先即奉供祖先之意。奉先寺是龙门石窟中雕刻最大、艺术最精、气势最磅礴、最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洞窟。

奉先寺东西深约40米,南北宽约36米,卢舍那佛(披身佛)左侧的《大卢舍那像龛记》记载:大唐高宗天皇大帝之所建也,佛身通光,高85尺,二菩萨高70尺,伽叶、阿难、金刚神王各高50尺。奉先寺的建造时光,据有关资料和专家推测,约始建于武则天被立为皇后的永微六年,就是公元655年之后。完工于上元二年,即公元675年乙亥十二月三十日,费时约20_年左右。

请看奉先寺的布局: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二力士,另外还有两个供养人。主佛梵名“卢舍那”,按佛教说法,佛有三身:法身是佛的本来之身;报身即佛经过长期修行而获得的“佛果”之身;应身即佛为“超度众生”而显现之身。卢舍那即所谓报身佛,译名“净惭”。主尊像为结跏跌坐中央的卢舍召晰,全像通高17。14米,其中头部高4米,两耳为1。9米高,为龙门石窟最大的佛雕。其面容丰腴典雅、眉若新月、双目含情、笑意微露、慈祥外溢。她那智慧的双眼,稍向下俯视,目光恰好和礼佛朝拜者的仰视目光交汇,可引起人们感情上的震颤。由此可见设计者的匠心和艺术魅力所在。两侧侍立的二弟子,老者伽叶形象严谨持重,少者阿难形象丰满圆润、眉清目秀。各恃立菩萨头戴宝冠、身挂璎珞、肩搭帔(pei)帛、下衣长裙有出水之势。这一铺雕像刻画出一种端庄而美丽又动人的风貌。奉先寺的整个布局,使人感觉象是皇帝在宣召文武百官的场面。

一般说来,在佛学的教义里,佛、菩萨均为男性,而在龙门奉先寺的主佛却女性化,这是唐武则天出于政治的需要,而别出心裁,破天荒将卢舍那大佛塑造成中年妇女特有的形象。传说武则天集上述美德与卢舍纳大佛的形象几乎完全吻合。可见卢舍那的形象在必须程度上就是武则天形象的真实写照。

从艺术上看,奉先寺造像布局谐调均称。大佛像五官刻画合乎比例,这一巧夺天工的辉煌成就,具有永不磨灭的艺术魅力。是唐代宗教艺术的概括,是我国雕刻史上伟大范例之一。

(在莲花洞)

那里为什末叫“莲花洞”呢?听我给大家解释:莲花洞是继宾阳中洞之后开凿的又一大型北魏石窟。因洞顶雕有大型飞天环绕的大莲花藻井图案而得名。莲花是佛教象征的名物,意为出淤泥而不染。因此,佛教石窟顶藻井多以莲花为饰,但像这样大型的莲花,雕刻的如此精美,在龙门石窟中这不多见。此洞开凿于北魏孝昌年间即公元526—520_年前后,属于北魏后期作品。此洞高6。10米,深6。15米,主尊释迦高6米(为立佛)。两侧为胁侍菩萨,佛与菩萨之间,为侍立的伽叶、阿难二弟子。其左的伽叶,身披厚重的袈裟,显示着艰辛跋涉、风尘仆仆的苦行僧形象。他右手执锡杖,这是龙门石窟造像中所独有的。莲花洞南北两壁上方各有似为“法华经”所指十方分身佛的小千佛浮雕,每个高度仅有2厘米左右。他们就是龙门石窟中雕刻最小的佛像。在坚硬的石壁上雕刻如此小的佛,而又刻得如此精工细作,确实为龙门一绝。洞口北侧上方有一块平面下凹的碑记,上刻两个大字“伊阙”,原为唐刻陀罗尼经,后复刻明代河南巡抚的“伊阙”二字,说明龙门的原称

(在古阳洞)

古阳洞开凿于北魏太和十六年,就是公元493年迁都洛阳之际。洞内雕刻90%以上是北魏时期的作品,是龙门石窟群中开凿最早、资料最丰富的一座洞窟。全洞平面呈马蹄形,顶似穹隆。由于此洞时北魏皇室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得一窟。由此也看出北魏皇室崇佛的气氛。洞内两壁井然有序的雕凿成三列佛龛。这些小龛都十分精细华丽,龛额装饰细致灵巧,图案花纹丰富多彩,在龙门石窟中堪称集北魏雕刻、绘画、书法、建筑、图案造型艺术之大成。

古阳洞的造像,以其风格、特征而论,代表了迁都洛阳后北魏后期的一些变化。由北魏前期粗旷、雄健、挺实变为清秀、美丽、开始摆脱前期的作风。面部表情刻画也由严峻变得比较温和,给人以亲切之感。

那里值得一提的是:古阳洞四壁及窟顶镌满佛龛造像,这些龛像多有造像题记,记录了当时的造像者的姓名、年月及早像缘由。这些都是研究北魏书法艺术及雕刻艺术的最珍贵资料。在金石碑刻艺术中负有盛名的《龙门二十品》中,有十九品在古阳洞内。《龙门二十品》代表了魏碑体,字形端正大方、气势刚健有力,结体用笔在隶、楷之间,是隶书向楷书过渡中一种比较成熟的独特字体。《龙门二十品》能够说是龙门石窟碑刻书法艺术的精华,所以千百年来为书法家所称道。

由于时光关系,龙门石窟(西山)主要洞窟的讲解就到此结束。此刻给各位留一点时光照相。待一会儿我们将车开过龙门桥,跨过伊河,到河对岸观赏龙门西山兰貌。多谢各位!

对于河南德育疫情心得体会教师六

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老城以东12公里处,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为中国第一古刹,世界著名伽蓝,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现存的遗址古迹为元、明、清时所留。寺内保存了大量元代夹纻干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将、十八罗汉等,弥足珍贵。

1961年,白马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汉传佛教重点寺院。20xx年1月,白马寺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首批aaaa级景区。

东汉永平七年(公元64年),汉明帝刘庄(刘秀之子)夜宿南宫,梦一个身高六丈,头顶放光的金人自西方而来,在殿庭飞绕。次日晨,汉明帝将此梦告诉给大臣们,博士傅毅启奏说“西方有神,称为佛,就像您梦到的那样”。汉明帝听罢大喜,派大臣蔡音、秦景等十余人出使西域,拜求佛经、佛法。

永平八年(公元65年),蔡、秦等人告别帝都,踏上“西天取经”的万里征途。在大月氏国(今阿富汗境至中亚一带),遇到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见到了佛经和释迦牟尼佛白毡像,恳请二位高僧东赴中国弘法布教。

永平十年(公元67年),二位印度高僧应邀和东汉使者一道,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同返国都洛阳。汉明帝见到佛经、佛像,十分高兴,对二位高僧极为礼重,亲自予以接待,并安排他们在当时负责外交事务的官署“鸿胪寺”暂住。

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汉明帝敕令在洛阳西雍门外三里御道北兴建僧院。为纪念白马驮经,取名“白马寺”。“寺”字即源于“鸿胪寺”之“寺”字,后来“寺”字便成了中国寺院的一种泛称。摄摩腾和竺法兰在此译出《四十二章经》,为现存中国第一部汉译佛典。

在摄摩腾和竺法兰之后,又有多位西方高僧来到白马寺译经,在公元68年以后的一百五十多年时间里,有一百九十二部,合计三百九十五卷佛经在这里译出,白马寺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第一译经道场。

曹魏嘉平二年(公元250年),印度高僧昙柯迦罗来到白马寺。此时佛教也从深宫走进了市井民间。随后,昙柯迦罗在白马寺译出了第一部汉文佛教戒律《僧祗戒心》。同一时期,安息国僧人昙谛,也在白马寺译出了规范僧团组织生活的《昙无德羯磨》。至此,戒律和僧团组织章程都已齐备,一条中土有缘人出家持戒修行的道路铺就,为中土戒律之始。

曹魏甘露五年(公元260年),一场受戒仪式在白马寺举行,这是一个注定要深深印刻在中国佛教史上的事件。这一天,朱士行依《羯磨法》登上戒坛,长跪于佛祖面前,成了中国汉地第一位正式受过比丘戒的出家人。自此,儒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的古老传统被打破了。

佛教在中国扎根、传播最初的二百年,整个过程都与白马寺息息相关。这里是中国第一次西天求法的产物,是最早来中国传教弘法的僧人的居所;这里诞生了第一部中文佛经和中文戒律,产生了第一个中国汉地僧人……总之,白马寺是与中国佛教的许许多多个“第一”紧紧联在一起的,这让它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

对于河南德育疫情心得体会教师七

游客们,你们好!我是__行社的导游小__我们现在位于洛阳市的龙门石窟,由我带领大家进入龙门石窟窟内,愉快的龙门石窟一日游开始了!

龙门石窟的发现年代、建造年代十分复杂。龙门石窟由成千上万个洞窟组成,有潜溪寺,有莲花洞,有药方洞,有古阳洞,还有香山寺、白园、万佛洞,数也数不清。

我们先来看看莲花洞,“莲花洞”这个名字也是有来头的。您看,窟顶雕刻着一朵硕大精美的高浮雕莲花,“莲花洞”这名字就是根据这朵莲花取的。莲花是佛教象征的名物,意思为:出污泥而不染。洞内有一佛二弟子二菩萨。您能看见,左侧弟子的头部没有了,是因为头部早年被盗,现在只能在法国吉美博物馆里见到了。大家看莲花洞南壁上方,有一个个小小的佛像,它是龙门石窟最小的佛像,仅有2厘米高,这些高不盈寸的小千佛栩栩如生,可以想到,当时的雕刻技艺是多么精湛啊!

看完莲花洞,我们又来到了药方洞。药方洞因窟门刻有诸多唐代药方得名。它始凿于北魏晚期,经东魏,北齐,到唐代仍有雕刻,药方洞的药方是中国最早的石刻药方。

龙门石窟现在已经遭到严重的破坏。除了极少数的佛像外,大多数佛像的头部均遭到破坏,难以其整体造型。但是剩下的部分足以说明艺术水平之高超、神态之曼妙,我希望大家好好保护这些文物。

龙门石窟还有个传说呢。相传远古时期,洛阳南面有一大片烟波浩淼的湖水,周围青山苍翠,芳草萋萋。人们在山上放牧,在湖里捕鱼。村里有个勤劳的孩子,天天到山上牧羊,常常听到从地下传来“开不开”的奇怪声音,回到家便把这件事告诉母亲,母亲想了想,告诉他,如果再听到这种声音就回答“开”!谁知一声未了,天崩地裂,龙门石窟顷刻从山中间裂开,湖水顷出,奔腾咆哮着绕过洛阳城,流向东海。水流之后,龙门石窟就出现了。

游客们,愉快的一天就这么快结束了,希望你们玩得开心哟!让我们下次再见!

游客朋友们,我们现在要参观的是洛阳龙门石窟,你知道它为什么叫“龙门”吗?这要从地形说起,这里的地形为三山夹一水,远远望去,犹如一道天然的门阙,所以古称“伊阙”。隋炀帝建都洛阳后,因为宫城门正对伊阙,古代帝王又都以真龙天子自居,因此,隋炀帝时改称“龙门”。

龙门石窟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后(大约493年),经历了东魏、西魏、北齐、隋、唐和北宋等朝代,断续雕刻达400余件,现有窟龛2345个,碑刻题记2800块,佛塔80座,造像10万尊,内容除佛像外,涉及建筑、服饰、音乐、书法等,如同包罗万象的艺术博物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景区,20_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龙门石窟中雕刻最大、艺术最精,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唐代开凿的奉先寺了。那么现在,我带领大家前往奉先寺参观。

大家抬头请看,几个台阶之上的正是著名的奉先寺,它是唐高宗所建,为政治需要,武则天曾捐2万贯脂粉钱。历时三年零九个月于675年竣工。寺内有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二力士及二供养人等一铺十一尊大像。造像布局匀称,俨然一个佛国朝廷,大家请看,这就是主佛“卢舍那”,它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面相丰满圆润,方额广颐,美若弯月,双目俯视,炯炯有神,您看它略带微笑,仿佛给人已深深的同情和殷殷的关切。整尊造像,给人一种庄严肃穆之感,应是理想化的圣贤形象,我们来仔细端祥它,你有没有发现无论你站在他面前的那个位置,他都在注视着你呢?石刻的眼睛为什么这么传神?对了,这正是雕像的画龙点眼之处,卢舍那的双目,采用阴刻方法,把眼球雕洞浅凹进去,又保持瞳孔的突出,利用光线反差也就造就出了大佛睿智深邃的目光,配以少垂的佛首,使朝拜者的目光与大佛目光交汇时,畏而不惧,可亲可敬。

在卢舍那佛的左侧是弟子迦叶,一位饱经风霜的老僧形象;右侧阿难,他年轻睿智,整个一帅小伙子,旁边衣着华丽端庄矜持,二天王严肃威武硕壮有力,力士们坚毅勇猛,性格暴躁,以及那无所畏惧倾力承托的地鬼。无不形神兼备,惟妙惟俏,整个布局反映了唐代高超技艺,折射出当时佛教的繁荣和唐朝国力的强大。

出了奉先寺,我们再来参观北魏的代表作——莲花洞。因洞顶雕有一大浮雕莲花而得名。莲花是佛教象征的名物,意为出淤泥而不染,因此,佛教石窟窟顶多以莲花作装饰,但像莲花洞窟顶这样硕大精美的高浮雕可并不多见,洞内正壁为尊式造像。主佛释迦牟尼身穿袈裟,衣襟简洁明快,这是释迦牟尼的游说像,释迦牟尼外出讲经说法时就是这种形象。两侧弟子是浅浮雕,左侧迦叶深目高鼻手持锡杖,似一西域苦行僧形象,龙门石窟中最小的佛象2厘米高,这些高不盈寸的小千佛如此生动细致雕于莲花洞坚硬的石壁,实为龙门一绝!洞口北壁崖壁有“伊阙”二字,这是明代河南巡抚赵岩所题词,证明了“龙门”的原称。

好了,各位游客,由于时间关系,先讲到这里,请大家自由参观,谢谢!

朋友们,现在我们面前的这三座洞窟合成为宾三洞。它是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统一规划、有计划开凿的,因并排布局而得名。“宾阳”来源于《尧典》中的“寅宾日出”意为迎接初升的太阳。可能有的朋友已经发现了,南北二洞和中间的主窟风格迥异,截然不同,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呀,在开凿的过程中北魏宫廷突然发生了内乱,打断了宾阳洞的雕刻工作,所以,北魏皇室经营的大型洞窟——宾阳三洞,实际上只完成了一个中洞,而南北两洞则由以后的隋唐两朝完成。这三座洞窟开凿的时间最长,历时长达20_年还未完工,用工多达80多万。宾阳中洞是北魏宣武帝为其父母孝文帝及文昭皇太后祈福做功德而开凿。主尊为现在世佛释迦牟尼,在它左边是过去世燃灯佛,右边是未来世佛弥勒佛。其实在洞中有两幅壁画可谓精美绝伦,就是在洞口内壁两侧,原各有一副大型浮雕分别是《皇帝礼佛图》和《皇后礼佛图》,展现当时宫廷佛事活动的场面,可惜这两处浮雕在20世纪30年代被盗走,现分别藏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和堪萨斯州纳尔逊艺术博物馆。大家请随我继续往前走,再登几十步台阶就到奉先寺了,举世闻名的卢舍那大佛就在寺中。奉先寺顾名思义,就是供奉祖先的意思,开凿于唐高宗咸亨三年,即公元672年,于675年完工,皇后武则天曾捐脂粉钱两万贯用来加速工程的完工。它是龙门石窟中雕刻最大、艺术最精、气势最磅礴、最具代表性的重要石窟。好了,各位游客,现在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尊大佛就是卢舍那大佛了。“卢舍那“是梵文音译,即光明普照的意思。卢舍那大佛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为什么不零不整偏偏是17.14米呢?其中暗藏不少玄机:因为7是佛的数字,天的数字,佛语有曰:“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我们看,这17.14米,包含了一个10,意十全十美,而14拆开正好是两个7,再加上第一个7,就有三个7了,拥有三个7的卢舍那大佛就是无限大、无限尊崇,功德圆满了!

有人把卢舍那大佛比作东方的“蒙娜莉萨”,说她是善良和美貌的化身。的确如此,不信,您看,她的嘴角微微上翘,目光下垂,略作俯视态,两道弯眉如钩似月,满脸的笑意,一派慈眉善目的神韵。每次看到卢舍那大佛的微笑,总会让人感到如沐春风,无论您从哪个角度看她,她的目光都会和您有所交流,仿佛智者的询问,长着的关切,母亲的慈爱!在这里,我们感受到了无限的情亲和慈爱,这种由天上到人间,由出世到入世,从虚幻到现实的转变,不正是中国儒家思想在雕塑艺术上的折射反映吗?这是艺术的觉醒,人性的觉醒,中国佛教艺术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在唐代终于完成了它的中国化进程,中国佛教艺术在洛阳龙门奉先寺也达到了一个光辉的顶点,所以,李泽厚先生才会说:卢舍那大佛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最高典范。在20_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时候,所有的评委都认为是咱们卢舍那大佛的微笑征服了全世界。另外大家看卢舍那两侧站立的二弟子,左为迦叶,严谨庄重,饱经风霜;右为阿难,聪明温顺,擅长记忆。他们的旁边分别站立的是菩萨、天王、力士以及供养天人,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整个奉先寺造像主次分明,比例浑然一体,既注重形式美,又注重准确表达思想内容。奉先寺以其流利的线条,高潮的技艺,玄秘的宗教幻化为一首壮丽的交响乐章,与自然混合,夺人心魄。好了,各位朋友,参观了这么雄伟的雕刻,是否也让你的心灵受之震撼了呢,那么请拿起您手中的相机,留下这份心情。景区的主要讲解到这里就结束了,接下来的时间留给大家自由活动,11点钟我们准时在这里集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