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与法同行守护成长心得体会和感想 与法同行的心得体会(九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4 20:33:43 页码:13
与法同行守护成长心得体会和感想 与法同行的心得体会(九篇)
2023-01-04 20:33:43    小编:ZTFB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2022与法同行守护成长心得体会和感想一

大家下午好!很高兴能代表八(6)班在此演讲,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精彩人生路法律伴我行”。生命是何等的宝贵,它像彩色喷泉,是那么的美轮美奂,它像傍晚的晚霞,是那么的多彩多姿,它更像午夜盛开的昙花,是那么的绚丽而短暂。

而我们就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才能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因此法律就成了我们成长过程必不可少的朋友。

谈到法律,总会给人以神秘、威严、崇高的感觉。其实,法律与道德、习惯、宗教、纪律一样,都在规范着人们的行为。正是由于这些规范的存在,这个社会才变得有序;正是由于法律的存在,我们的权利才得到应有的保障。作为当代中学生,我们有幸生活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年代,亲眼目睹了改革开放10多年来中国法制进程的突飞猛进,300多部法律相继出台,“依法治国”被写进宪法,多么令人振奋!然而我们应该思考的是: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上如何与法同行?有人可能会说:你多虑了,我们还是未成年人,只要不杀人不放火,法律就约束不到我们。我说:不!法律离我们很近。那些轻视法律作用的人,我想是没有真正意识到法律的重要性。有一句人所共知的法律格言:“正义不仅应得到实现,而且要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加以实现。”法律,就是实现正义、体现公平、正确规范人的行为的社会准则。当今这个经济社会,人们在不断地淡化道德意识,甚至有人讨论起一些传统美德是否过时的问题。这不得不促使我们呼吁法律来维护我们的社会秩序。纽约,这个繁华的国际大都市,却是犯罪率最高的恶源。有统计表明,每5分钟,就有一场抢劫上演。而在我国学生群体中也存在着一些触犯刑法的不良现象。来自公安机关的一则统计数字表明,80年代后期到现在,未成年人犯罪呈低龄化发展趋势。在上海,14-16岁的少年犯已占未成年人犯罪的64.2%。尤其让人心惊的是,刚刚进入法定处罚年龄的14岁孩子竟占了其中的15.1%。

少年犯的行为令人震惊,而令人痛心的是他们对于暴行的麻木,对于法律的无知。事实证明,谁把法律当儿戏,谁就必然亡于法律。我们正处于身心发育的重要时期,各位同学想必曾有过这样的经历:我们会顶撞父母师长,会和自己的同学好朋友突然闹别扭,看问题片面爱钻牛角尖,有时会沉溺于幻想、心态浮躁,这正说明我们的性格、情绪、情感、思维还极不稳定、极不成熟,我们现在可以在良好的教育下走上品学兼优、健康向上的道路,也可能在不良的环境影响下走上道德败坏、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我们现在如果多学一点法律常识,懂得什么行为是违法的,什么行为是合法的,能预知某一行为所带来的法律后果,就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

对于我们青少年来讲,有两部法律显得尤为重要,《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通过学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告诉我们哪些是未成人的不良甚至严重不良行为,比如旷课、夜不归宿;辱骂他人、打架斗殴;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故意毁坏、偷窃财物;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屡教不改;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网吧、歌舞厅等场所。我们只有知道这些条文规定并且恪守它,决不越雷池一步,我们才能远离犯罪。《未成年人保护法》告诉我们,我们应该警惕坏人的威胁、教唆。如果遇到有不法分子威胁、指使、教唆你做坏事时,应坚决拒绝,同时将情况及时报告老师和家长,并在老师或家长的陪同下,到当地公安机关报案;交友要慎重,要结交志趣向上,品德良好的朋友,决不能结交不读书不就业不守法的“三不”青年。只有做到这些自我保护措施,我们才能健康成长。

法律伴我行,它塑造了社会的躯体,它构建了国家的灵魂。不要忘记,可与璀璨星空相比美的是祟高的法则,它与它所代表的公平、自由与正义,就如最璀璨的星辰铭刻在我们心中。在此,我倡议,我们每个同学都应该认真学好学校开设的思想政治课,从遵守校规校纪和理解父母师长做起,从生活的经验教训中悟出实实在在的道理和做人的理想价值,立大志,苦学成才,学法守法,做一个我们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良好公民。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2022与法同行守护成长心得体会和感想二

201x年是实施“六五”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第三年,也是实现“六五”法制宣传教育目标的关键之年。我局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以党的xx大精神为指针,以建设“法治交通、惠民交通、平安交通”为目标,深入落实“法治交通”建设,使广大交通干部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水平,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能力得进一步提高;全体执法人员更加自觉、娴熟地运用法律,有效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努力实现我县交通运输依法行政与法制宣传工作新提升。

一、紧扣交通发展主题,加大重点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力度

今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重点要突出以下四个方面:

1、抓好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的宣传教育。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基本原则、基本精神,深入学习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重要意义和基本构成,增强广大干部职工国家意识、民主意识、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

2、抓好与交通运输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加强对规范交通建设市场、运输市场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促进交通建设市场的有序发展和运输市场信用机制的建立;加大对《行政强制法》、《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省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办法》、《省道路运输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学习宣传活动。

3、抓好保障服务民生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紧紧围绕社会热点和人民群众关注焦点,深入学习宣传与收入分配、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安全生产、特别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征地拆迁、企业改制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切实把服务群众、教育群众贯穿于普法工作的全过程。

4、抓好重点对象的法制宣传教育。要始终把依法治国基本法、交通专业法的宣传教育,作为交通领导干部、机关公务员、交通行政执法人员、交通管理服务对象普法的重点,不断提高交通领导干部、机关公务员、交通行政执法人员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交通管理服务对象的手法意识和依法经营水平。

二、创新活动形式,推进交通法制宣传工作向纵深发展

1、创新交通法制宣传载体。加强与电视台、报纸等主流媒体的良性互动,利用咨询服务热线、窗口电子显示屏、触摸屏等交通法治文化宣传阵地,充分利用好交通服务工具(车、船)、服务场所(车站、渡口)、公交站台等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交通法治文化传播平台。

2、扎实开展“说理式”执法活动。以交通行政处罚文书为载体,完善交通办案过程及时沟通交流,处罚后及时回访、帮扶举措,充分发挥行政处罚文书在与行政相对人沟通交流中的桥梁纽带作用,满足新形势下行政相对人对获取法律知识的新期待。

三、加强组织领导,提升交通法制宣传工作组织保障水平

1、强化普法组织建设。将普法工作纳入交通发展总体规划,健全落实领导责任制。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普法经费,确保普法工作取得实效。

2、加强普法专业队伍建设。严格按照人员齐、素质高、结构优的要求,配齐配强普法工作人员。加强普法骨干队伍建设,适时举行业务培训和参观学习活动。

3、强化考评考核工作。明确法制宣传教育考核指标,不断强化督查力度,推进交通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2022与法同行守护成长心得体会和感想三

今天听了教育专家老师的讲座,学习了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网络培训受益不浅,感受颇深。现将自己学习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 《道德与法制》的教材特点 两位老师都分析了新课程标准下的新教材特点, 让我们对课程标准及教材 把握更准确。新教材的突出特点:

1、体现了学生喜欢,图文并茂,抽象问题直 观形象表达的卡通版面。

2、更加贴近学生生活。

3、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 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

二、 《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建议在教学上专家给出了学生观、教师观、教材观三观并存的建议,学生观重点 突出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差异,允许多样。教师观中强调了教师的三个角色 扮演即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教学目标的制定可因地制宜,课堂不再局限于 教室,它还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他生活空间,而且体现课前、课中、课后、校 内外连续完整的活动过程。教学材料的主要源泉来自儿童的现实生活。因而取舍 材料均要以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选择与儿童生活紧密相关、切实需要的内容, 以确保内容生活化,绝不再是以本为本。

在这次学习中, 更加注重与孩子的沟通能力,同时也赋予老 师跟孩子之间更多的互动。在今后的教学实施中,我将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 和条件,灵活多样地运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及时地把社会中的新信息, 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收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相结合的教育基底,使教学更加精彩。

2022与法同行守护成长心得体会和感想四

甲方: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的有关规定,甲方聘请乙方的律师担任行使其在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的股东权益提供专项法律服务。

甲、乙双方按照诚实信用原则,经协商一致,立此合同,共同遵守。

第一条乙方的服务范围

乙方律师针对专项法律事务提供服务内容包括:

1、解答法律问题、依法提供建议或者出具律师意见书;

2、协助草拟、制定、审查或者修改合同、章程等法律文书;

3、应甲方要求,参与磋商、谈判,进行法律分析、论证;

4、受甲方委托,签署、送达或者接受法律文件;

第二条乙方的义务

1、乙方委派律师作为甲方专项法律顾问。甲方同意上述律师指派其他律师配合完成专项法律顾问工作,但乙方更换律师担任甲方专项法律顾问应取得甲方认可;

2、乙方律师应勤勉、尽责地完成第一条第一款所列法律事务;

3、乙方律师应当以其依据法律作出的判断,尽最大努力维护甲方利益;

4、乙方律师应当在取得甲方提供的文件资料后,及时完成委托事项,并应甲方要求汇报工作进程;

5、乙方律师在担任法律顾问期间,不得为甲方员工个人提供任何不利于甲方的咨询问题;

第三条甲方的义务

1、甲方应当全面、客观、及时地向乙方提供与法律事务有关的各种情况、文件、资料;

2、甲方应当为乙方律师办理法律事务提出明确、合理的要求;

3、甲方应当按时、足额向乙方支付法律顾问费和工作费用;

第四条法律顾问费

乙方的前期法律顾问费为四万元人民币。自本合同生效后三日内甲方向乙方先支付25000万元,20__年3月1日前支付15000万元。

乙方的后期律师费,在甲方之一或共同取得公司的营业执照、税务证和组织机构代码证,公章、财务章及公司财务账本和其他财产的控制权,并更换新的法定代表人后,以公司名义签订《专项法律服务协议》,从追回的公司财产中按照15%的比例在执行完毕3日内支付。

本合同终止后或者提前解除的,应当由双方书面确认并结清有关费用。

第五条工作费用

乙方律师办理甲方委托代理事项所发生的下列工作费用,应当由甲方承担:

1、相关行政、司法、鉴定、公证等部门收取的费用;

2、征得甲方同意后支出的其他费用。

第六条合同的解除

甲、乙双方经协商同意,可以变更或解除本合同。

乙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甲方有权解除本合同:

1、未经甲方同意,擅自更换担任甲方专项法律顾问律师的;

2、因乙方律师工作延误、失职、失误导致甲方蒙受损失的;

甲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乙方有权解除合同:

1、甲方的委托事项违反法律或者违反律师执业规范的;

2、甲方有捏造事实、伪造证据或者隐瞒重要情节等情形,致使乙方律师不能提供有效的法律服务的;

3、甲方逾期不向乙方支付法律顾问费或者工作费用的。

第七条违约责任

乙方无正当理由不提供第一条规定的法律服务或者违反第二条规定的义务,甲方有权要求乙方退还部分或者全部已付的法律顾问费。

乙方律师因工作延误、失职、失误导致甲方蒙受损失,或违反第二条第5-8项规定的义务之一的,乙方应当通过其所投保的执业保险向甲方承担赔偿责任。

第八条争议的解决

本合同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律师法》、《民事诉讼法》/《仲裁法》等法律。

甲乙双方如果发生争议,应当友好协商解决。如协商不成,任何一方均有权将争议提交北京仲裁委员会,按照提交仲裁时该会有效的仲裁规则进行仲裁,仲裁裁决是终局的,对甲乙双方均有约束力。

第九条合同的生效

本合同正本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持一份,由甲乙双方代表签字并加盖公章,自20__年1月26日之日起生效。

第十条合同的期限

本合同期满后,甲方交办的法律顾问工作延续进行的,甲方应当按照实际延续时间向乙方支付法律顾问费。

第十一条通知和送达

甲乙双方因履行本合同而相互发出或提供的所有通知、文件、资料,均以本合同首页所列明的地址、传真送达,一方如果迁址或者变更电话,应当书面通知对方。通过传真方式的,在发出传真时视为送达。以邮寄方式的,挂号寄出或者投邮当日视为送达。

甲方: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

2022与法同行守护成长心得体会和感想五

各位老师、同学们:

今天有机会能和大家面对面地交流十分高兴。谈不上演讲、做报告,只是把与同学们学习生活有关、大家又比较关注的校园治安及相关法律问题结合我日常接触、办理的一些典型案例给大家做一下讲解,我讲的主题是《关爱青春与法同行》。

“法律就在每个人周围”

说到法律,其实是无处不在、无处不用的。在当今的法治社会里,一个人如果没有基本的法律常识和法律维权意识,吃亏不可避免。因为生活中随时都有意想不到的事情让你遇上。举个简单的例子,如同学们到商场里买东西,结果出门时警报器响了,你便被怀疑偷了东西,你不但会被搜身,还可能会被脱掉衣服;你买了一件假冒伪劣商品,卖方不但不退,还可能将你臭骂你一顿。这些事不但随时会发生,而且在有些同学身上已经碰到过。遇到这些问题怎么办呢?当然可以找他们论理,可如果他们不讲理呢?你也许打算用拳头解决问题,但武力能解决一切问题吗?而你又不愿忍气吞声,那么你只有拿起法律武器,向有关部门投诉、控告、起诉,在学校你完全可以向你的老师寻求帮助。一句话,一旦你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要时刻想着从法律那里寻求帮助,这就叫培养法律意识。因为除了法律,再没有比这更好途径。

但不容回避的是,青少年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令人忧虑。一项调查显示,我国中学生对《刑法》的基本了解只有16。4%,其他一些基本法律很多学生连听都没听说过。这就反映出,目前我国青少年法律知识水平、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仍有待全面提高。目前,一方面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比较突出;另一方面,侵犯青少年合法权益和破坏青少年成长环境的违法犯罪也呈增长趋势。青少年特别是在校学生是弱势群体,他们往往容易成为犯罪分子侵害的对象,所以对同学们进行法制教育,不仅要使自己懂法、守法,而且要懂得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提高自我防范的能力,进而成长为具有良好法律素质的合格公民。

“防范校园暴力与犯罪”

今年4月份,我们破获了一个持枪抢劫团伙案,缴获左轮手枪、钢珠枪、猎枪共三支,该团伙自今年1月至3月跨越淄博、东营等地疯狂抢劫作案8起,打伤3人,抢劫财物价值上万余元。令人惊奇的是,该团伙五名主要成员全部是18岁以下的青少年,最小的还未满16周岁,由于父母的娇惯,他们从小就厌倦学校的生活,白天逃学在城里闲逛,晚上也很少回家。主犯见某还在旅馆包了房间。一开始,几个人还只是以吃喝玩乐为主,日子长了,排场越来越大,手头的钱便不够用了。于是就合计着买来枪支弹药,开始着摸发财的新招。正在这个时候,李某的父亲为了能让儿子不出去惹事,就拿出积蓄买了辆出租车,本来想儿子有点事做会安份一点,没想到这辆车却给见某等人抢劫提供了方便,有枪有车,呼啸来去,见某等人简直成了人人望而生畏的魔王。附近一些无所事事的少年纷纷前来入伙,这个团伙越来越大,有男有女竟常有一二十个人在一起鬼混。案发后,几个犯罪嫌疑人的家长才如梦初醒,李某的父亲在派出所还不时地教训李某说:“等你回来,我打死你!”那时他还没意识到儿子的犯罪行为已触犯了刑法,一时半会儿是回不来了。当时一名办案民警曾惋惜地说:“这么大年龄的孩子,正是成长的关键时刻,若不加强教育和引导,很容易会走上邪路。”那么青少年犯罪的成因主要是什么呢?简单来说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心理失衡、盲目攀比。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转型期,社会贫富差异较大,不同的价值观念碰撞、裂变,拜金主义、享乐之风对青少年危害很大。青少年犯罪往往始于心理、信仰危机。某地十八岁的少年a某,羡慕大款的潇洒和一掷千金,不顾家庭拮据,盲目和同学进行吃、穿攀比,达不到目的后心理失衡,遂铤而走险。有一天凌晨,他独自手持匕首将一酒吧女老板捅死,抢走了价值5000元的财物后大肆挥霍。这就是一个很典型的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被扭曲的案例。

二是家庭溺爱,任性骄纵。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庭与家风对青少年的心理及行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从办理的多起案件中,我发现,犯罪嫌疑人大多是独生子女,有的家境并不富裕,但父母的溺爱养成了任性骄纵的性格,别人有的自己也要有,想什么就一定要得到,当满足不了时,强烈的虚荣心忌妒心驱使着他们,不计代价不计后果。曾有一名涉嫌盗窃的女学生说,她偷的5位同学都是形影不离的好友,可她看见她们的手机、mp3时,“就像变态一样,一定要去拿。”这个女孩家庭清贫,父亲已经60多岁了,一直对女儿呵护备至,竭尽所能满足她的一切要求,女儿出事后,父亲每天到街上卖冰棍,攒钱为她退赔

三是精神垃圾,诱发犯罪。现代社会多元价值观造成精神垃圾、丑恶现象屡禁不止,严重侵害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如果追寻每位劣迹青少年的犯罪历史和初始不良行为,就会发现几乎都受到过暴力文化和色情文化的感染。一方面是社会上大量不良文化的客观存在,另一方面是正面宣传教育形式的枯燥乏味,这样,生理、心理尚示完全成熟,可塑性极强的青少年便会被不良文化吸引,甚至是沉缅其中。前不久,我与几位学校校长座谈时,一位校长感叹道:“课堂教育一个钟头,不顶录像厅一个镜头”;“老师苦口婆心讲一天,抵不上学生网络转一圈”。而我在办案过程中,经常深有感触的是,很多青少年犯罪(尤其是团伙犯罪)完全是受部分带有暴力倾向的影视作品的熏染,例如某些作品里所表现出来的“唯我独尊”、“狂妄自大”、“天下无敌”的思想就对未成年人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比如说,过去同学们吵架时最爱说“我打你”,现在的口头禅都变成了“我杀了你!”。今年5月份我们破获了一个以抢劫、敲诈、伤害为手段连续作案的青少年犯罪团伙。这个团伙自去年11月份成立以来已作案20多起。据被捕的6人交待,他们经常看暴力录像,他们的团伙组织就是模仿香港某影片成立的。他们还模仿影片制定了自己的规章,如第五条是“…。在必要时,要出手毒辣,不要心慈手软,不能感情用事。”我现在这么讲给大家听,大家可能感觉很好笑,但当时我的感觉是沉重,沉重,还是沉重!

通过对校园暴力与犯罪现象诱因的分析与探讨,每个同学应认真地从下述几方面思考如何来避免和减少犯罪事件的发生。

㈠遇到挫折和问题时,要理智对待,冷静处理,否则会酿成祸端。于某是某高中的一名住校生,一天,他发现自己的存折不见了,到银行一查钱已被提走。于某便怀疑是同宿舍的张某偷走的,因为于的存折上有密码,而以前于曾对张说过存折的密码是自己的生日,况且张也知道自己的生日。但是于某没有通过正当途径向老师报告,也没有向公安机关报案,而是决定实施报复行动。于是,于某选择一天夜里张某睡觉之机,从其枕头下偷走一个存折和一个建行储蓄卡,从银行提出了20xx元钱挥霍。李报案后,于某很快被查获。最后于某因盗窃被刑事拘留。试想,如果于某采取的不是“自救”式的报复行动,而是向老师报告,向公安机关报案,结局会是这样吗?因此说,以后如果碰到了类似被盗窃、被殴打之类的事情,千万不要以牙还牙,要通过正当途径,向法律寻求帮助。

㈡多学习、掌握法律知识。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学法、懂法,晶积月累,积少成多,避免因法盲或法律知识贫乏走上违法犯罪道路而遗憾终生。案例:某校高三学生董某,学习成绩很优秀。高考结束后的一天,董某在上网时,无意访到了国家某部的内部网。按照法律规定,这是属于国家机密,未经允许,是不能随便进入的。但是,董某为了验证一下自己的计算机水平,再加上强烈的好奇心理,董某便使尽所学本领,终于侵入该部机密网,获取了很多国家机密。一个月后,董某收到了大学通知书,却因非法侵入国家事务计算机信息系统,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85条,构成了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被处以三年有期徒刑。在庭审中,当被问到“你知道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是犯罪行为吗?”答:“不知道。”看,已经实施了犯罪行为,却意识不到已经犯罪,对于一个即将步入大学的学生来说,是不是很悲哀的事情?

㈢。培养正确的业余爱好,做一个新世纪心理健康的中学生。现在,不少同学有一个共同的爱好:上网。去年7月,我曾连续接待过三名学生家长,其中一家长印象极为深刻,因为他是一名中学生的外公,已经70多岁了,他一进门就跪在我面前,求我把他外孙女“少管”起来。因为他的外孙女成天泡在网吧里,有家不回,有学不上,好不容易把她喊回家,家人请假轮流看管,她却趁家人睡熟时,从二楼窗台拴上床单跑了。她的外公对我说,你们把她关起来,总比她在外面闯祸强。还有一名家长说,因为上网,孩子已经辍学半年了,好好的前途给毁了,真是恨死网络了。其实,网络原本是良性的,是人们了解社会、学习、交友的有效途径;但随着网络的发展,它成了许多不法商人赚钱的门路,他们看准青少年思想不成熟这一特点,不断推出一些容易让青少年沉迷其中的玩意儿,使得那些自控能力差的孩子乖乖走进他们的圈套无法自拔,浪费了钱财,更荒废了学业,甚至诱发犯罪。今年3月11日晚,17岁的胡某在一网吧里玩一种用刀捅人的暴力游戏时,由于技术欠佳,胡某每次都被别人“捅”倒。坐在胡某旁边的一名少年也在玩同一种游戏,他忍不住对胡某冷嘲热讽。在网络上“杀”红了眼的胡某当即火冒三丈,抽出大半尺长的防身刀具,捅向那少年的胸口,导致受害人当场死亡,而胡某依然沉浸在暴力游戏中。直到警方赶赴现场,胡某才惊醒:我是不是杀了人,会不会坐牢?我这里还有一些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相关案例,时间的因素,不一一介绍了,希望以这些案例唤醒仍置于网络迷滩中的青少年,把握好自己的人生方向,切莫走向犯罪的深渊!

最后,我用两句话来结束今天的演讲:“前世之事,后世之师”。关爱青春与法同行。

2022与法同行守护成长心得体会和感想六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很荣幸能够参加这次普法演讲活动,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精彩人生路,法律伴我行”。

谈到法律,总会给人以神秘、威严、崇高的感觉。也许很多同学会觉得法律对于身处校园的我们来说,似乎还是那么的遥远;也许很多同学会觉得我们一直都没有做过什么违反法律的事,我又不犯法,知道那么多干嘛?;也许还有很多同学想要知道,究竟为什么我们要遵纪守法?在回答大家的疑问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几则真实的案例。

据大洋网-广州日报报:连州法院对沉迷网络伤害亲人致死的华某辉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六年。据广西新闻网-南国早报报:南宁市土产公司一宿舍区,原本斯斯文文的潘某,自从迷上了网络游戏后,由一个正常人变成了“疯子”,到最后六亲不认,索钱玩网络游戏无果后,竟将亲生母亲砍倒在血泊中。还有,在南京警方抓获了一名年仅14岁的吸毒女孩,这个女孩由于多次吸食摇头丸,被警方送到戒毒所强制戒毒。然而,她仅仅因为吸毒可以减肥这一原因,就轻而易举地吸上了。她错误地认为新型毒品没有危害,或者危害很小。其实,一旦新型毒品成瘾,那它对人体的损害比普通毒品还人之初,蒙昧无知,天法无天。一个个令人心酸的故事,一件件令人不甚一目的场景,不得不让我们深思。多少青年无知的面孔出现在法庭上,那伤心的泪水已无法挽回昔日的平静,那一栋栋铁墙割断了本应向父母撒娇的年岁,也毁了他们的一生。面对他们的是那冷冰冰的法条,他们悔恨、呼喊,希望能回到从前但已无法实现,为什么他们会走到如此田地?因为……因为他们不懂法。一句句“不知道“让法官感慨,让老师痛心,也让父母悔恨,而稚嫩的他们又应如何面对呢!人生的精彩在他们身上从此灰飞烟灭。

事实也证明,谁把法律当儿戏,谁就必然亡于法律。青少年年少气盛,正处于人生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时期,还没有形成健全的人格,说话做事往往缺乏理性的思考,不计后果,如果受到不健康社会现象的影响,就可能逐步由违反社会公德、触犯法律、直至犯下不赦之罪。这难道不充满暴力和血腥吗?难道不令人触目惊心吗?难道不发人深思,催人警醒吗?各位同学想必曾有过这样的经历:我们会顶撞父母师长,会和自己的同学好朋友突然闹别扭,看问题片面爱钻牛角尖,有时会沉溺于幻想、心态浮躁,这正说明我们的性格、情绪、情感、思维还极不稳定、极不成熟,我们现在可以在良好的教育下走上品学兼优、健康向上的道路,也可能在不良的环境影响下走上道德败坏、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我们现在如果多学一点法律常识,懂得什么行为是违法的,什么行为是合法的,能预知某一行为所带来的法律后果,就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法律和我们每个人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从个人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到企业的生产运营、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都离不开法律。正如交通公益广告中说的那样:“没有红灯的制约,便没有绿灯的畅通。”

其实,法律与道德、习惯、宗教、纪律一样,都在规范着人们的行为。正是由于这些规范的存在,这个社会才变得有序;正是由于法律的存在,我们的权利才得到应有的保障。作为当代青年,我们有幸生活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年代,亲眼目睹了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法制进程的突飞猛进,300多部法律相继出台,“依法治国”被写进宪法,多么令人振奋!然而我们应该思考的是:在成长道路上我们如何与法同行呢?

一、对于我们的青少年来讲,《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是我们必须学习的法律。通过学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告诉我们哪些是未成人的不良甚至严重不良行为,比如旷课、夜不归宿;辱骂他人、打架斗殴;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故意毁坏、偷窃财物;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屡教不改;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网吧、歌舞厅等场所。我们只有知道这些条文规定并且恪守它,决不越雷池一步,我们才能远离犯罪。《未成年人保护法》告诉我们,我们应该警惕坏人的威胁、教唆。如果遇到有不法分子威胁、指使、教唆你做坏事时,应坚决拒绝,同时将情况及时报告老师和家长,并在老师或家长的陪同下,到当地公安机关报案;交友要慎重,要结交志趣向上,品德良好的朋友,决不能结交不读书不就业不守法的“三不”青年。只有做到这些自我保护措施,我们才能健康成长。

二、教学中渗透法,教师行为中体现法。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有人说教师是园丁,是红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r22;r22;韩愈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但随着法治时代的到来,我认为,新的社会赋予了我们老师们新的工作内涵,即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除了传道授业解惑外,还要知法,懂法,守法。只有我们认真遵守了法律规定的各项条文,切实履行了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后,才能真正成为学生们的示范和楷模,用一言一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让学生们也做到知法、懂法、守法,彻底的让法律在校园里生根发芽,成长壮大。到那时,构建和谐社会就真的指日可待了。也许也只有到了那一天我们才真的能够挺直腰杆,对所有人说:“作为一名老师,我无愧于心。”法律伴我行,它塑造了社会的躯体,它构建了国家的灵魂。法律是生活的百科全书,它告诉我们处世之方、待人接物之法、安身立命之道。

我们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必须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要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做到知法、懂法、守法,以免误入岐途,走上犯罪的道路,法律允许的才去做,法律不允许的坚决不做,也要同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作坚决的斗争。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此,我倡议,我们每个同学都应该认真学好学校开设的思想政治课,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学法守法,与法同行。生命是何等的宝贵,它像彩色喷泉,生命是那么的美轮美奂,它像傍晚的晚霞,生命是那么的多彩多姿,它更像午夜盛开的昙花,是那么的绚丽而短暂。我期待着有那么一天,法律的精神信仰会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姿态悄然进入我们广大青少年的内心深处,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直至成为华夏大地全体公民的精神支柱。相信因信仰而存在的法治之花会更加美丽!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2022与法同行守护成长心得体会和感想七

尊敬的老师,同学们:上午好!

很高兴站在这里进行简短的演讲。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与法同行。

提起法律,给人以神秘、威严、崇高的感觉。其实,法律与道德、宗教、纪律一样,都在规范着人们的日常行为。正是由于这些规范的存在,这个社会才变得有序。正是由于法律的存在,才使我们的权利得到应有的保障。

作为大学生,我们有幸生活在改革开放的时代,亲眼目睹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法制进程的突飞猛进发展,先后出台了300多部法律,依法治国成为时代的最强音,多么令人振奋!更有许许多多像詹红荔这样的司法工作者用爱心诠释专业法律的尊严和光辉!

詹红荔是南平市延平区人民法院少年庭庭长,从事少年刑事审判工作7年以来,先后审结涉及未成年人刑事案件487件,涉及1120人,这些案件无一发回重审、无一错案、无一投诉、无一上访。她帮助315名失足少年重返课堂,开启新的人生之路。她真正做到了用爱心去温暖,用真诚去感化,用良知去教育,用行动去挽救,走出了一条用司法程序,全方位、多层次地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特色审判之路。

多年来,詹红荔同志怀着对人民司法事业的无限忠诚,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对社会和谐的坚定追求,将少年审判工作不断向庭前,庭后和庭外延伸,挽救了众多失足少年,化解了众多社会矛盾;她走进社区、学校、看守所,凝聚社会力量,创新法制教育模式;她廉洁公正执法,无声地影响着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挽救一个孩子就挽救了一个家庭,挽救一个家庭就增添了一份和谐。詹红荔同志被称为法官妈妈,体现了她对人民群众的爱心,用心,恒心和公心。她不仅做好审判工作,更重要的是化解未成年人犯罪背后的种种不安定因素,詹红荔同志对每个失足少年都不离不弃、悉心关照,不断通过爱与温暖感化教育失足少年,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感恩社会。

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感化和拯救工作,是全社会的问题,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她要引导社会中更多的人来关心支持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工作。她说:每一天的多一点,每一个法官的多一点,每个案件的多一点,与人民群众的感情距离就近一点。詹红荔坚信没有坏到骨子里的孩子,只要耐心,加上正确的引导方法,所有的孩子都可以变好。为此,工作中的詹红荔总是多走一点,更加全面地了解案件的背景和当事人的司法需求。七年来,在她的帮助下,70多名失足少年出狱后找到了工作,315名失足少年得以继续在校完成学业。

詹红荔同志凭着对人民司法事业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用实实在在、点点滴滴的日常工作,交上了一份令人民群众满意的答卷。她比别人多走一点,多想一点,多做一点,注重从源头上化解矛盾纠纷。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努力实现司法审判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的有机统一。

认认真真办案、干干净净做人、清清爽爽做事、开开心心工作,这是詹红荔的真实写照。也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心中的天平永远不失衡。詹红荔同志用一种执着的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她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折射出当代法官不断探索、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她把人民群众当亲人,以人民满意为标准,真心真情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努力找准情、理、法的结合点,真正实现案结事了人和。人民的信任是无言的丰碑,詹红荔的工作也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认同,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法官,全省十佳法官等荣誉称号。我们赞美詹红荔,更要从中思考道德和法律的力量。

在当今全球化的信息时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似乎道德的约束不断被人们所淡忘,甚至有些人在讨论传统美德是否过时的问题。这促使我们更加呼吁用法律来维护社会的秩序。纽约,这个世界最繁华的都市,却是犯罪率最高的恶源,有统计表明,每5分钟,就有一场抢劫上演。犯罪,无疑永远在威胁着人们安定的生活。但是,我们应当坚信,法律永远维护正义!诚然,就我国现阶段的法律体制而言,的确存在一些疏漏和不完善。不可否认,有一些人背离职业道德,背离良心,钻法律的空子,为是金钱和利益。但我仍要说,我们的法律正在不断地健全,完善之中。我们应当坚信法律的正义性,并坚决地捍卫它,这也是在捍卫国家的尊严,捍卫自己的尊严。

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常常讲要遵纪守法。遵纪是基础,从认真听课做起,从保证每一节自习课纪律开始,相互监督、严格自律。从被动约束到主动养成遵纪的习惯,从杜绝抄袭作业开始到自觉抵制社会不良思想、风气做斗争。同学们,我们不能忽视遵纪的作用。如果你认为违反学校的纪律没有什么大不了,只要我以后不违法就行,情你快点打消这个念头吧!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现在小小的放松很可能会酿成将来一次大的失足,何苦要尝到法律的制裁才悔恨呢?所以我们在校园里只有做一名守纪、勤学、上进的大学生,当我们走出校园,融入社会这个大集体后,才能真正成为一名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公民。

总之,法律在我们一生中是维护自己权利的武器,同时又是规范自己行为的社会准则。

同学们、朋友们,从今天起,让我们携手共进,踏上与法同行的成长道路吧!

谢谢!

2022与法同行守护成长心得体会和感想八

20xx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我局全体司法行政干警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司法局的关心指导下,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紧紧围绕县政府中心工作,认真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以实现执法权限法定化、执法责任明晰化、执法行为规范化、执法程序公开化、执法监督完善化为目标,以人民满意为标准,通过加强业务学习、规范执法行为、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促进我局依法行政工作健康发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推进依法行政工作

我局充分认识到依法行政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对依法行政工作的组织领导,把依法行政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列入年初制定的全局工作计划,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向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运行转变。一是成立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以局长为组长、副局长及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统一组织领导全局依法行政工作。二是依法行政工作由一把手主抓,依法行政领导小组坚持召开例会,研究分析依法行政工作情况,提出下一步的工作要求。三是完备执法人员的主体资格。对公证、律师、法律援助、社区矫正、人民调解等相关岗位加大培训和考核力度。四是严格执法制度。在严格执行制度过程中,不断充实和完善相关制度。真正做到了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真正做到了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二)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活动中采取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形式,结合“六五”普法要求,先后组织全体干警学习了《宪法》、《刑法》、《律师法》、《劳动合同法》、《法律援助条例》等法律法规。通过学习,增强全县系统干警对依法行政和规范执法的理性认识,进一步提高司法行政队伍整体素质,端正规范执法和法律服务行为。

(三)推进政务公开,提高司法工作认知度

首先,在政府网站上及时、准确公开部门的机构设置、管理权限、主要职责、执法依据、行政处罚及其他行政行为。坚持全面、真实、及时、便民的原则,坚持把群众普遍关心涉及切身利益的问题作为公开的重点内容。其次,在社区矫正与安置帮教股、法律援助中心和公证处等服务窗口设置宣传栏,印发《工作指南》等宣传册,公开了办事依据、办事要求、办事程序、办事时限、办事人员的责任和办事结果。通过当面答复、电话答复等多种形式,按时解答、处理群众咨询和提出的问题,使每一位来咨询办事的当事人都能开心而来,满意而归。

(四)依法行政,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

1.拓宽渠道创新方式,推进普法宣传进程。“六五”普法以来,全县普法宣传教育工作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突出重点,创新形式,丰富载体,发挥普法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普法宣传教育工作连续多年受到中省市的表彰奖励。20xx年3月,我县被全国普法办评为全国“六五”普法中期先进县。以“法律六进”活动为载体,重点做好青少年的普法教育。坚持把法制教育作为青少年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做到法制教育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开展学法用法实践活动。先后在我县11所中小学开展了“上一堂法制课,开一次主题班会”为内容的活动,同学们各抒己见,谈心得、说体会,使大家对青少年犯罪有了深刻的认识;组织了13次法制报告会,其中在祥塬学校举办了我县首场“预防儿童性侵、保护儿童安全”知识讲座,迅速填补了我县在小学生法制教育工作中,预防“儿童性侵”方面的空白和盲区。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以“五城联创”活动为契机,由我局牵头,打造完成了法治环境专业组中心广场南墙百米宣传墙;以法治文化品牌建设为抓手,通过法治文化长廊、法治宣传栏、路灯法治文化牌等不断完善蒲城紫荆法治文化公园和煤化工业园法治文化大道。搭建媒体宣传平台,创建qq普法群,依托公交移动电视网络,在公交移动电视和出租车固定屏上滚动播放法制宣传语,在新浪网和腾讯网开通“法治蒲城”官方微博,基本做到电视上有影、电台里有声、报刊上有版、网络上有页。全年我局共发放法律法规宣传资料19900份,法律法规读本18000册,《中国司法》宣传画、法律服务便民卡、普法报纸3100份,解答法律咨询560余人次,出动宣传车86余台次,举办法治讲座22场次,受教育人数达6万多人次。扎实开展12.4法制宣传活动,组织公职人员向宪法宣誓、送宪法进基层活动,召开学宪法报告会,通过多种形式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在国家首个宪法日设立之际,我县通过无纸化系统参加考试的单位107个,参考人数1100余人,无纸化考试网络基本实现了全覆盖。12月4日,我局统筹安排县级机关部门集中开展以“弘扬宪法精神,弘扬法治中国”为主题的“国家宪法日”宣传活动,县上四大班子领导同志亲临活动现场指导检查,并给予了充分肯定。

2.依法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着力维护社会稳定。千斤重担齐心挑,探索就地化解矛盾新模式。以我县开展的“干部回原籍”活动为契机,利用回原籍干部人熟、地熟、情况熟,在处理矛盾时更容易在第一时间找出症结,进而把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的优势,指导全县1699名党员干部深入基层,变上访为下访,变被动为主动,调处化解各类矛盾,筑起社会和谐“第一道防线”。此举在陕西日报、西部法制报、渭南日报等进行了专题报导。实现人民调解与法律服务的对接,我局制定了《关于建立法律服务与人民调解有效衔接工作机制的安排意见》,提出了两个衔接机制,一是矛盾纠纷联调工作机制,要求司法所在调处矛盾纠纷过程中,对经调未果的,告知双方当事人有权邀请律师或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主持调解一次,并提供“蒲城县律师或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服务卡片”,由当事人从中进行选择,司法所负责联系。二是讲做评联动工作机制,要求做好“三个一活动”:每个法律服务单位每年至少对司法所或基层人民调解组织进行业务培训或指导1次、每年至少为社区矫正人员做法律道德辅导1次、每年至少参与司法所调解点评1次。在我县开展的人民调解现场观摩活动中,采用电话联系咨询或邀请到场参与处理的方式,听取包联律师的法律意见,全年共组织现场调解观摩活动10场,以现场说法的形式向人民群众普及法律。着力强化队伍能力建设。在市局选出的“十佳人民调解员”、“百名优秀人民调解员”名单中,我县1名“十佳人民调解员”和13名“优秀人民调解员”位列其中。每季度组织案卷赛展一次,并实行案卷“回头望”大检查活动。在市局组织的全市人民调解案卷评查中我县被评为第一名。弘扬和践行“枫桥经验”,持续推进“走基层、抓化解、促和谐”司法为民百日专项活动,重点抓好特殊敏感时期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积极创建“无矛盾纠纷上交司法所和无矛盾纠纷上交政府”。全年共调解案件总数2219件,调处成功案件2152件,调处成功率为97%以上,有效实现了“三不出、五下降”的工作目标。

3.社区矫正工作逐步规范化。落实《社区矫正实施细则》,建立和完善社区服刑人员衔接、教育、监督、奖惩、解除等工作制度,在平时工作中推行以“每周一次电话汇报、每月一次思想汇报、每月一次集体教育、每月一次社区服务、每月一次走访”为内容的“五个一”工作法和以“在入矫后必访、重大节日必访、有思想波动时必访、遇到困难时必访、受到奖惩时必访、解除矫正后必访”为内容的“六必访”工作制度,努力实现“无缝衔接”“无缝监督”和“无缝监管”。制定了我县《社区矫正人员集体公益劳动和教育学习制度》,全县分为5个片区,每月各片区司法所长轮流作为组织者具体组织实施。同时要求包联律师协助司法所做好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工作,采取举办法制讲座、开展法律座谈等形式,通过讲法律、指方向、心理疏导、公民道德教育等多种方式,增强社区矫正对象、刑释人员的法制观念及法律意识。加强了对社区矫正人员的gps监控管理。一是明确了监控定位人员的分类,二是县局与各司法所长签订了《社区矫正工作责任书》;三是县局组织工作人员不定期对被监控人员进行抽查、检查,确保不脱管、漏管。全年累计接收社区服刑人员470人,解除168人,现在矫302人,重新犯罪率为零。加强安置帮教工作信息化管理,推行“三联单”网上通知,确保刑满释放与帮扶教育无缝衔接;搞好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全年共接收刑释解教人员255名,全部建档建册,逐人制定了帮教措施,跟踪服务到位,未有脱管现象,有力维护了县域社会稳定。

4.围绕中心,优化服务,提升法律服务质量,实现服务“零投诉” 一是律师工作。深化律师担任政府、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农民专业合作社、重点建设项目等专项法律服务顾问团工作,发挥律师普法讲师团的作用,做好“三个一”:每月一个电话联系、提供一次法律服务、记好一个笔记。以解决影响稳定的涉法涉诉案件为重点,深化律师参与涉法涉诉、信访工作。在涉及到涉法涉诉案件、群体性案件的处置时,包联律师做到全程关注、及时参与,在必要时直接参与矛盾纠纷问题的调处,充分发挥律师熟悉法律法规的优势,提高调解工作质量,确保化解矛盾依法规范进行。每月在《民生直播室》制作1—2期以法律讲座、以案释法等形式的公益普法节目,邀请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对发生在百姓身边的典型案例和社会热点问题,通过“以案说法”“以法析理”的形式加以细化分析,为老百姓提供解决法律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既达到了普法宣传效果,律师也向社会推介了自己,同时也是对法律服务质量的监督,实现了“互利共赢”。整合司法行政资源,积极开展“百名律师连千所,法律服务到前沿”主题实践活动,律师与基层司法所工作人员一起到乡镇、进街道、入社区开展以“优服务、讲法治、调纠纷、解心结、帮民困”为主要内容的法律服务、法制宣传、人民调解、社会帮扶、法律援助等活动,思路新、措施实、方法活、效果好,在百姓心中树立了蒲城律师的良好形象,受到基层群众的普遍欢迎。全年律师共办理各类案件1131件次,参与县级领导接访51次,参与涉法信访处理19起,担任政府、重点项目建设法律顾问76家;法律服务工作者共办理案件445件,担任法律顾问12家。二是法律援助工作。依托各镇、工会、妇联等单位,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139个,并在全县360个村设立法律援助公示栏,着力打造“半小时法律服务圈”,实现法律援助“无盲点”。围绕规范化服务窗口创建活动,加强各援助工作点场所建设,配齐服务设施,完善人员配备,合理设立岗位,健全各项制度,规范业务台账,提高了法律援助服务水平,方便了困难群众获得优质高效的法律援助服务,被陕西省司法厅评为“陕西省规范化法律援助服务窗口”单位。开通交通事故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实现法律援助与人民调解的相互对接。在县交警大队设立了法律援助工作站,对交通事故中的当事人,同意当场调解的,立即调解,全年共援助该类案件62起,大大减少了受援人诉累,市局在7月组织调研中对我县的工作方法给予了充分肯定。在县电视台《与法同行》节目中播出法律援助《以案说法》4期,真正实现了讲解一案,教育一片的良好局面。深入开展“法律援助质量规范管理年”主题实践活动,增加案件数量,提高案件质量,全年受理法律援助案件298件,较去年增长25%,超额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三是公证工作。以在全省公证行业开展的“扩公证、防矛盾、促和谐”活动为契机,组织公证人员上街、进村开展公证法律咨询活动,广泛宣讲公证法律制度意义和作用,让公证深入人心。开展公证质量检查和评比活动,重点把握受理、审查、审批、收费、出证等五个环节,规范公证服务秩序。全年办理公证事项486件,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6件,无假证、错证现象发生,使公证职能作用得到了有效发挥。

(五)加强内部监督,促进依法行政

我局切实加强对行政执法工作的监督、检查,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结合今年在全县司法系统开展的政风行风评议工作,采取公开投诉电话、聘请监督员等多种形式,畅通监督、举报和投诉的途径,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认真受理群众反映存在问题,及时查处、及时整改、及时将调查查处情况回复给反映人。

今年来,我局依法行政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还存在一定问题。主要体现在:

(一)司法行政队伍的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基层规范化建设经费不足,基层司法所硬件设施建设无法开展,制约基层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

(三)由于律师资源缺乏,律师进村居工作受到严重制约。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相对局限,新领域有待进一步拓展。

今后,我局依法行政工作开展打算有如下几方面:

(一)继续加强宣传教育,增强依法行政意识。进一步推进普法工作,采取多形式多渠道进行普法宣传,一方面提高执法队伍的依法行政水平,另一方面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

(二)继续加强制度建设,完善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加强完善政务公开、法制宣传、人民调解、法律服务等方面管理监督制度。

(三)继续加强行政执法人员培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进一步深入开展学法活动,规范行政队伍的执法行为。

(四)加强监督管理,完善监督机制。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建立和完善司法行政队伍工作规则,形成行政执法管理体系,促进司法行政系统及其执法人员依法行政。

2022与法同行守护成长心得体会和感想九

2017年,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省司法厅的指导下,坚持以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以打造人民满意的服务型司法行政机关为总目标,以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为总抓手,以全面深化司法行政改革为主线,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成效,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成效显著

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优势,着力做好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工作。围绕产业强市战略,积极开展“法企同行”活动,走访企业32628次,发放企业法律服务手册4.98万册,组建各类法律服务团(组)107个,建立服务企业联系点243个,收集排查企业法律风险服务需求4120项,帮助企业化解风险、解决问题9337件,发布防控举措和法律建议157条,挽回企业经济损失愈3.37亿元。围绕全面开放战略,开展“走出去”企业专项走访行动,梳理150家无锡境外投资重点企业,全面摸清境外投资企业发展状况、法律服务需求和经营发展风险,形成专项汇报,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推动省司法厅、市人民政府和红豆集团签署《共建江苏驻柬埔寨“一带一路”法律服务中心框架协议》,为中资企业在柬投资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协同相关部门举办资本输入输出、跨境并购、知识产权等法律讲座500余场次,为无锡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围绕维护大局安全稳定,组织开展“两会”、“一带一路峰会”、“江苏发展大会”、“党的十九大”等重大活动期间安保维稳工作,强化措施落实,筑牢社会安全稳定防线。组织骨干律师作为第三方力量,参与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国安局涉法涉诉信访事项化解和代理工作,化解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保护、民生建设等重点领域重大矛盾纠纷200余件,参与化解市县两级党政领导包案信访积案115件。组织全市律师到各级信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老年人活动中心等部门(机构)窗口,开展免费法律服务5000余次,协助化解矛盾纠纷千余件次。

(二)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迈上新台阶

围绕加快建设“均等普惠”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召开全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会,出台《关于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意见》,成立协调办公室,统筹资源,规范标准,进一步提升公共法律服务质效。一是积极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覆盖城乡的四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体系建设,明确各级平台功能定位,规范功能设置和岗位设置,完善工作制度和服务要求,探索建立评价与改进机制。加大7×24小时“12348”法律服务热线宣传力度,累计接听解答群众咨询3万余件次,实现同比增长30%。建立31家军人军属法律服务站,开展送法进监狱、送法进军(警)营等活动117场次。建成259个公共法律服务社会组织,累计开展各类活动2000场次。二是全力提升法律服务能力。实施法律援助“名优工程”,建立包括24名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的法律援助名优律师团,有力提升法律援助办案质量。加强法律服务行业监管,推进法律服务行业规范化、专业化、品牌化建设,实施无锡名优律师人才培养工程,将律师、公证员、司法鉴定人纳入太湖人才计划,不断提升法律服务行业能力水平。会同市人才办出台《关于在全市组织开展人才创新创业法律服务行动的实施意见》,组建市、市(县)区人才创新创业法律服务团和园区法律服务驿站,为我市人才引进、培养、管理和人才创新创业提供便捷、精准、专业的法律服务。2017年全市法律服务行业担任企业法律顾问14306家,代理各类案件41125件;办理各类公证77718件;出具鉴定意见书9647件;受理法律援助案件5413件。二是认真做好为民办实事项目。

进一步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提请将劳动关系、土地流转合同纠纷、遭受家庭暴力主张权利等8项事项纳入法律援助补充事项范围;进一步完善“智慧普法”工程,对“无锡智慧普法”项目进行全面升级,打造“一平台四中心”(即无锡智慧普法平台、普法需求中心、普法产品研发中心、在线法律咨询中心和联动机构共建中心)。使其基本具备民众法律需求数据搜集分析、法律知识推送、在线法律服务供给、法律需求智能匹配响应等基础功能。项目被列为无锡市智慧城市建设和信息惠民工程,并荣获法治无锡建设实施工程项目优质奖。三是深入落实司法行政惠民举措。出台司法行政聚力发展、聚焦富民20项惠民举措,开辟特殊群体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发布法律风险提示3200余条,设立流动人口“法律诊所”86家,建立后续照管服务站88个,建成“法治书屋”115个,减少公证证明材料693件,减免公证收费70余万元。扎实推进村(社区)法律顾问制度,实现全市1155个村(社区)法律顾问全覆盖。

(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取得实效

一是全面规范行业性专业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在医患纠纷调解组织全覆盖基础上,着力推动劳动、交通、消费、物业、知识产权等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发展。加强基层常设性沟通渠道建设,厘清各方职责,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的衔接机制。借鉴“派驻式”人民调解工作室经验,持续推进“诉调对接”、“检调对接”工作。培育个人调解工作室,以品牌效应提升人民调解影响力。目前,全市已建成各类人民调解组织1613个,拥有专(兼)职人民调解员6209人。在法院法庭设立人民调解工作室15个,在公安派出所设立人民调解室132个,设立交通事故调委会32个,专业性、行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和人民调解工作室规范化建成率均超过95%,初步形成了覆盖城乡、专业多元的“3n31”人民调解组织体系。2017年,全市各级各类人民调解组织共排查社会矛盾纠纷17940次,受理矛盾纠纷57192件,调处成功矛盾纠纷57180件,调解率100%,调处成功率99.99%。涌现出无锡市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和刘强、陈云华、陆夏忠等全国模范人民调解组织和调解员。

二是全面提升特殊人群管理成效。全面贯彻落实社区矫正工作标准,进一步树立社区矫正精细化管理理念,推动社区矫正工作者依法履职、规范执法,严厉打击不服从管理和对抗管理的行为。2017年,全市共撤销缓刑收监21人,对暂予监外执行人员收监3人,警告235人,提请治安处罚8人,追回在逃社区服刑人员1名,查处不假外出人员171人次。在严格执法的同时,积极推进社区矫正损害修复工程,聚焦家庭、被害人、社会“三位一体”的社区矫正模式,积极修复已损害的社会关系。开展教育矫正“三个专项活动”,通过开展形式丰富多彩的主题特色活动,进一步提高教育矫正效果。出台《关于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刑、刑释和解戒人员帮教工作的实施意见》,鼓励、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帮教工作,促进特殊人群顺利融入社会。深入推进安置帮教“前置化、协议制、社会化”改革,推行人员衔接留痕管理和备案制度,建立“释放难”等重点人员衔接问题预警机制和处置流程,积极协调将重点人员管理纳入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协调公安派出所将需要“必接必送”等具有明显重新违法犯罪倾向的人员,以及人户分离人员列为重点人头,制定管控方案,落实管控责任。进一步加大远程亲情视频会见系统社会宣传和应用管理,扩大视频会见系统的知晓面和使用率。截止11月底,全市累计完成远程视频会见预约69次,成功会见33次。积极开展特殊人群及其未成年子女专项帮扶活动。排查走访社区服刑、刑释和解戒人员特困家庭448户,联合相关部门,逐步建立长效帮扶机制。持续推动后续照管工作措施落到实处。健全市、县、乡三级后续照管服务网络,基本实现后续照管工作“网格化”和照管对象全覆盖。进一步加强与强戒机构合作,完成人员信息对接传送406人,签署后续照管协议392份,帮助21名照管对象找到适合的工作岗位,对487名照管对象展开心理咨询、纠纷化解、应急救助等相关帮扶服务。

(四)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有序推进

坚持立足实际、创新形式、丰富内容,通过扎实开展“七五”普法,推动在全社会凝聚“法治”的价值共识,切实推进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提质增效。一是完善工作机制,优化法治宣传教育运行体系。以市委市政府两办名义印发《无锡市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实施办法》,制定出台《无锡市国家机关“七五”普法责任清单》,明确61家机关部门的普法职责任务,进一步优化部门分工负责、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普法工作格局。二是积极开展普法宣传,营造浓厚法治氛围。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深入开展宪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宣传教育,弘扬宪法精神,增强宪法意识,形成崇尚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权威的社会氛围。重点宣传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以案释法等方式,引导全体公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三是深入开展“法律六进”活动,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在全体党员中深入开展党章和党内法规学习教育,明确基本标准,树立行为规范。健全普法宣传教育机制,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把法治教育纳入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建活动。

2017年,全市累计发放各类宣传手册、服务卡230万份,走访居民(村民)35万户。四是坚持德法共建,推动法治宣传与道德教育相结合。组织开展“德法同行”、“德法相伴”系列活动,推进法治文化与传统文化、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法治建设与精神文明创建、法治实践与社会公益服务四项结合。先后举办各类法治文艺演出、法治电影巡展、法治家规家训征集、法治楹联书画巡展、法治童谣传唱、崇德尚法社区创建等活动4000余场次。建立省级法治文化示范点27个,市级法治文化示范点321个,各类法治文化特色团队350余个,探索出一条具有无锡地域特征的法德融合之路。五是强化实践引领,推动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把立法、执法、司法、法律服务等作为最直接的法治宣传,组织50余家专业法部门、法律服务机构积极开展各类广场服务实践活动,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法治建设。组织开展村规民约、社区公约专项梳理活动,引导公民在日常生活中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深入开展基层民主“双创”活动,全市有7个村(社区)被命名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529个村(社区)被命名为“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六是规范行政执法程序,全面提升依法行政水平。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深化简政放权优化服务,清理行政权力事项87项,依法办理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和其它行政服务事项371件,上报典型案例82件。严格落实相关法律法规,认真落实规范性文件和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程序,出具法律意见审查书5件。切实做好投诉案件办理工作,处理“12345”投诉交办件200余件次,办理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案件6件,办理法律服务行业投诉81件次。

(五)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

围绕“打铁必须自身硬”的新标准,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进一步加强组织队伍建设。一是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健全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强化党组中心组学习的示范引领作用,制定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工作方案,制定实施《无锡市司法局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工作意见》。二是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加强年轻干部的培养使用。提升3名正科职、5名副科职年轻干部,对20名干部进行了轮岗交流。全面启动司法行政人才“155”工程、青年后备人才成长引领工程、行业高端人才开发培养工程、社会化人才引智工程,为司法行政工作全面协调发展提供组织保证。三是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结合特殊节假日,组织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宣讲辅导,定期开展党风廉政建设主题教育,发送廉政微信、信息。每季度对全系统干警思想动态进行分析研判,推动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四是深入开展大走访活动。围绕创建人民满意的司法行政机关,结合司法行政特点,重点针对特殊人群和困难群众开展“连心富民、联企强市”大走访活动,共收集有效工单1000多张,走访特殊人群和困难群众1600人次。

虽然在2017年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掣肘司法行政工作进一步发展。

(一)机制不健全制约公共法律服务发展。各地法律服务资源分布不均,供需不对称矛盾突出;各服务中心业务间联动融合不足,服务依然呈零散化、碎片化;部分地区公共法律服务尚未纳入政府采购目录,经费保障不足。

(二)司法所体制理不顺掣肘基层基础建设。基层政法专编仍未完全落实,司法所人员力量薄弱,年龄结构日趋老化,能力素质与信息化发展要求不相匹配。

(三)社区矫正执法主体不明确成为制约特殊人群服务管理的瓶颈。社区矫正执法力量不足,许多工作由社工担负,不符合刑罚执行要求;执法保障不足,无专用警械、警车,追逃、押送难度较大;后续照管工作保障机制不健全,对强制戒毒人员社会接纳度低,社会力量参与不够。

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的主旨要求,深刻把握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以打造人民满意的服务型司法行政机关为总目标,以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为总抓手,全面推进司法行政工作开创新局面。

(一)围绕“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新任务,大力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努力为群众提供普惠性、公益性、可选择的公共法律服务。

进一步推进公共法律服务标准化建设,完善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热线平台、网络平台建设。进一步整合律师、公证、司法鉴定、法律援助等服务资源,构建“一站式”“综合化”的服务模式。进一步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信息化建设,以法律服务微信群建设为重点,推动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实现有效覆盖,促进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向农村和基层延伸,实现城乡公共法律服务广泛覆盖,逐步实现公共法律服务均等化。进一步加强刑事辩护法律援助全覆盖工作,开发应用试点“在线刑事法律援助”系统。进一步创新公共法律服务体制机制和供给模式,通过与“律兜”app深度合作,充分利用“无锡智慧普法”平台,实现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不断提高公共法律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二)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目标,以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为重点,努力提供优质高效的专业法律服务。

持续开展“法企同行”活动,组织引导律师创新服务产品,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创新战略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保障我市产业强市战略。推进人才创新创业法律服务行动,为我市人才引进、培养、管理和人才创新创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汇编无锡律师涉外服务典型案例,为政府及有关部门和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决策提供参考和借鉴。推进公证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公证行业良性竞争。推动各级党政机关和人民团体普遍设立法律顾问、公职律师,企业设立公司律师,促进依法决策、依法行政和依法办事。

(三)围绕“加大全民普法力度”“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的要求,健全普法宣传教育机制,扎实推进普法依法治理工作。

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推动在执法中普法,在服务中普法,使普法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按照“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要求,广泛开展党内法规学习宣传,以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的示范带头作用,引导全社会提高法治素养。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核心,推动法治文化建设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优秀传统(地域)文化、公民道德实践、群众生产生活“六个深度融合”。按照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原则和“讲品味、讲格调、讲责任”的方针,制定出台《关于深化法治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积极打造与城市发展相协调、与生态环境相融合、与公共文化服务相互补的法治文化新阵地。进一步深化基层法治实践,深入开展“美好生活·德法相伴”专项活动,通过帮助梳理村规民约、培树“崇德尚法”新型村(社区)等多种方式,引导群众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切实将法律与道德的元素导入基层自治之中。

(四)围绕“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要求,发挥人民调解在预防化解社会矛盾中的基础作用。

深化医疗、交通、劳动、物业、消费、商事等纠纷多发领域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围绕重大活动、重要节点组织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行动,切实防止群体性事件、个人极端事件、民转刑等重大恶性案件的发生。强化法律在维护群众权益、化解社会矛盾中的权威地位,加强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衔接联动,深化律师、公证等参与纠纷调解的做法,提高基层群众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自我解决纠纷的能力。深化律师参与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化解工作,探索律师代理涉法涉诉案件流程化管理模式,不断提高律师参与化解和代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质效。

(五)围绕“建设平安中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的要求,全面落实治本安全观。

积极推进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推动社区矫正工作由“不跑人”的底线安全观向输出“合格产品”的治本安全观转变。持续深化恢复性司法实践,把恢复性司法的理念融入社区矫正的全过程,重视社区矫正对象、被害人、社区之间的沟通与互动,促成被害人、社区、矫正对象之间达成谅解协议,动员社会力量和社区群众参与罪犯和刑释人员帮教活动,加强被损害关系修复,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最大化。积极推进安置帮教“前置化、协议制、社会化”改革,推行人员衔接留痕管理和备案制度,建立“释放难”等重点人员衔接问题预警机制和处置流程,加强过渡性安置帮教工作,促使刑满释放人员顺利回归社会。进一步理顺强制隔离戒毒管理体制, 着力打造以1个“需帮尽帮,一个不漏”帮扶救助总原则,三级站和服务社等4个专业机构,为照管对象提供就业、住房、养保、家庭关系修复等n种帮扶服务内容的“1+4+n”菜单式精准帮扶服务品牌。

(六)围绕“打铁必须自身硬”的新标准,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全力打造司法行政忠诚铁军。

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按照中央统一部署,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增强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强化党的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推动纪律教育融入日常,抓早抓小、防微杜渐,从严从实从细抓好队伍纪律作风,将无锡司法行政队伍打造成一支忠诚铁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