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吉林日报奋斗有我心得体会报告 振兴吉林感想(七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4 19:50:35 页码:10
吉林日报奋斗有我心得体会报告 振兴吉林感想(七篇)
2023-01-04 19:50:35    小编:ZTFB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关吉林日报奋斗有我心得体会报告一

吉林雾凇以其“冬天里的春天”般诗情画意的美。同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并称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在吉林,我们通常叫雾凇为“树挂”,它是雾和水汽遇冷结冰而结成的一种气象景观,分粒状、晶状两种。吉林雾凇属于晶状类,它必须在有水汽、气温-25°c以下、不大于三级风的天气里才能形成,正因为形成的条件如此苛刻,才被列为中国的四大自然奇观之一。听到这里有的团友想问了,为什么能在吉林市形成如此规模绝妙天成的雾凇奇观呢?这是因为我们吉林市有一条东北三省唯一一条冬天不结冰的河流——松花江。哦,那位团友问了:“我们刚从哈尔滨过来,为什么那里的松花江是结冰的呢?”这是因为从吉林市沿松花江上溯15公里就是著名的丰满水电站,每到冬季,江水通过巨大的水轮发电机组,水温升高变暖,仍保持在4°c左右,所以尽管松花湖上已是千里冰封,一抹如镜,但湖下的江水却携带着巨大的热能奔腾而下,流过市区几十公里而不封冻。大量的水汽就从这不冻的江面上蒸发出来,遇冷气压而形成难得一见的奇迹般的冬季浓雾,水汽借雾飘飘洒洒,在适合的自然条件下凝结在江两岸的苍松、垂柳上,就形成了举世闻名的雾凇奇观。

细心的团友已经发现了,今天路两旁的树木和昨天不一样了,昨天还是露着黑黑的树皮,可今天已经变成白色的了。对,这就是树挂,只是由于市区内雾比较少,所以树上只挂了一层,比起江堤的景色就要差远了,是不是有的团友已经心急了,想马上赶到江边啊。早上有团友问我为什么天刚亮就起来了呢,这是因为美丽的雾凇不是每天都出现,而观赏也分三个阶段,叫做“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赏落花”。

“夜看雾” ,是在雾凇形成的前夜看江上的雾景。当夜里10点多钟时,江面上开始有缕缕雾气升起,继而越来越大,越来越浓,那大团大团的白雾从江面上滚滚而起,不停地向江岸飘流。有的雾如同一缕缕的细沙,缠绕在江堤老树上;有的雾好似一朵朵白云,漂浮在空间不动;更多的雾如同棉花团,不停地爬着很高很高的棉花山。此时的松江中路包裹在浓浓的雾中,高楼在雾中忽隐忽现,灯光也变得扑朔迷离,使人仿佛置身于九天之上的凌霄之中。冬雾弥漫江城,也是北国一大奇景。

“晨看挂”,是早起看树挂。大雾不断地附着在树上,一夜之间,眼前的树木就变成一片银白的林海,棵棵杨柳宛若玉枝垂挂,簇簇松针恰似银菊怒放,江风吹过,银针闪烁,玉菊摇曳;当东方的朝霞将红光投向树林,那千姿百态的雾凇更显得晶莹多姿。雾凇在民间还有一个“梦送”的美名。意思是说人们还在睡梦中,老天爷便送来了漫天洁白无瑕的晶莹梨花。正如唐朝诗人岑参所言:“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早起的时候大家能感觉到,今天的天气特别晴朗,空气也格外清新。这大概是因为雾中的水份流动对空气起到了净化作用,所以我才一早让大家跟我来观赏美丽的树挂,顺便还能呼吸这清新的空气。

很多中外游客看到树挂后都连声惊叹其美丽。1990年1月9日,当时的来吉林市视察时观赏吉林雾凇后,赞叹道:“寒江雪柳,玉树琼花,吉林树挂,名不虚传。”

雾凇虽然美丽,但是只能维持几个小时,“待到近午赏落花”,就是说树挂脱落时的情景。一般在上午10点钟左右,树挂开始一片一片脱落,接着是成串成串地往下落。当微风吹起脱落的银片在空中飞舞,明丽的阳光辉映到上面,天空的背景格外湛蓝,雪片在空中开成了五颜六色的雪帘,徐徐飘下,撒落满地洁白。此时漫步在松江路上,阳光下,蓝天白雪飘洒,人们任凭树挂片片落在头上,透过雪帘远望松花江奔流如练,林立的高楼、流动的彩车和服饰艳丽的游人显得格外的清新精神,冬日里看到的分明是一幅梨花纷飞的春天图画。

好了,说了这么多,我们也要到达观赏雾淞的最好地点松江中路了。现在大家看前面的大型雕塑,这就是吉林市的市标——摇橹人,它是由花岗岩雕筑而成,上面有四个大字“激流勇进”。昨天我给大家讲过吉林市的历史,关于吉林市在清朝时是全国闻名的造船厂大家还记得吧,选择“摇橹人”作为我们的市标就是象征我们吉林市勇往直前的城市精神。

现在大家看到右面树挂中仿佛涂上一层雪的哥特式建筑,就是天主教堂,它是由法国神父禄业于1920xx年开始建造的,历时9年建成,其主体由教堂和钟楼两部分组成,高耸云天,是江边雾凇中的一景。

请大家带好帽子、手套,随我一起走近这美丽的雾凇奇观。诸位可以举起你们的照相机,把这雾凇美景拍下来,留在你们的记忆中,因为雾凇奇景不但是吉林的,同时也是属于中国、属于世界的。

有关吉林日报奋斗有我心得体会报告二

长白山天池以北被称为北坡景区,这里的景点比西坡和南坡要多,不过游客也更多。北坡景区的长白山瀑布、聚龙温泉、谷底林海都是经典的地质奇观,还可乘坐倒站车体验急速过弯道,然后在峻峭的主峰上俯瞰天池美景。

进入景区要先乘坐环保车到换乘中心,然后可选择坐倒站车走左边的路上主峰看天池,或者坐环保车走右边公路去看长白瀑布。如果上午天气好,可趁游客少先上主峰,乘坐倒站车(通常是奔驰面包车,单程20分钟)可以体验在盘山路上连续急速过弯道的刺激。

下了倒站车往山上走约十分钟就可到顶,上山分为a、b两条线路,有指示牌。通常从右边的a线路上山顶,再继续走b线路游览后下山,不走回头路。如果时间有限,则可以游完a线后直接从两条线中间的台阶路下来。

从换乘中心乘坐环保车直达瀑布停车场(单程10分钟),沿着栈道往上走一小段可看到聚龙泉和长白瀑布,长白瀑布是天池的唯一出口,68米的水流落差十分壮观。这里的温泉广场有卖口感独特的温泉鸡蛋,可以尝尝,还可以在一旁的温泉水池洗洗手,感受一下火山温泉。

从瀑布停车场坐环保车行驶五分钟可到小天池,小天池是一潭宁静的小湖泊,水面倒影着树木的优雅姿态。在此逗留几分钟就可以沿栈道折回,沿途可见二道白河在狭窄的峡谷中奔流,约行走15分钟后可到绿渊潭的入口。这里有家蓝景快餐可提供午餐,是景区内唯一的大型餐厅,但价格比较贵。

绿渊潭是一汪翠绿的水潭,一侧有瀑布顺山崖而下,看完绿渊潭沿栈道返回的途中可见到玉浆泉。回到蓝景快餐前的停车场乘车五分钟到谷底森林的入口,漫步于栈道走在原始森林中感觉很舒畅,走到尽头可俯瞰沉落谷底的森林,但目前不能下到谷底。谷底森林是离山门最近的景点。

离北坡景区约40分钟车程的二道白河镇是主要的旅游集散地,镇上有各种宾馆、商店、餐馆、酒吧,消费都不算贵。如有闲暇时间,你还可以去镇上的长白山自然博物馆参观,或者去东北风长白山大剧院看二人转演出。而附近的大戏台河、魔界等小景点也值得看看。

中国东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化石。属晚期智人。放射性碳素断代为距今35370±1850-26560±550年。安图人化石只有一颗保存完整的右下第一前臼齿。颊尖和舌尖的形状与现代人相似。长白山古代叫不咸山,不咸在蒙古语系中是神仙之意,在我国东北居住的各少数民族---慎慎、沃沮、扶余、鲜卑、高句丽、蒙古、契丹等,都对域内这座最高大的山脉景仰和神化称之为仙山。长白山有语言和文字留传下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大禹之子伯益所著的我国最早的一部地理学著作《山海经》中,就曾经有所记载。

魏晋时期的《后汉书东夷列传》中有记载曰:“昭帝始元五年(公元前82年),玄菟徙居勾丽,自单单大岭以东,沃沮貊悉属乐浪”。这里的“单单”二字,既是满语中的“珊延”之意,珊延,白色的意思;珊延大岭,即白色的大山。以后各朝代对长白山的称呼极不统一,有的叫纵太山,有的叫徙太山、纵白山、太皇山不等。直到东北的契丹族和女真族分别建立起辽王朝和金王朝之后,于它的称谓才规范化---长白山。这一点在《契丹国志》中有记载曰:“长白山在冷山东南千余里......禽兽皆白”,在《金史.本纪三十五》中记载曰:“女真地有长白山”。

女真族为主体的金王朝,一直把长白山作为他们先祖的发祥地对长白山顶礼拜,以求保佑国运昌隆帝祚永延。金世宗完颜雍刚刚登基不久便于大定十二年(公元1172)册封长白山为兴国灵应王,并命当时著名文人、翰林院修撰党怀英修撰《封长白山为灵应王册文》,又于大定十五年(公元1175)在长白山北坡的宝马建立灵应王神庙,命大臣持节备礼并带着《封长白山为灵应王册文》前去颁发诏书。

清代,对于长白山的景仰更是登封造极,把仙女圆池吞朱果而生爱新觉罗·布库里雍顺先祖的神话写进了正史《满洲实录》中,而且树立柳条封边禁锢长白山区为神山圣水,禁止民人进山放牧、狩猎和采参。康熙、乾隆、嘉庆等都曾亲自来东北吉林船厂旁的小白山遥祭祖先的发祥地长白山。清末,安图县刘建封还向朝廷上折奏请曰:"长白山为我朝发祥之地,天生圣人,削平区域于万斯年",因此他建议上山重修神庙,以供俸长白山之神。经朝迁批准,这位候补知县组织人马四次登山察视,并摄下长白山名胜之地的照片4四十余张,归后编成《长白山灵迹全影》影集呈奏于朝廷。

有关吉林日报奋斗有我心得体会报告三

吉林文庙位于风景秀丽的松花江畔,是吉林省最著名的古曲建筑群。吉林文庙南北长221米,东西宽74米,占地16364平方米。主体建筑按正南北中轴线排列。院内共有殿堂、配庑64间。建筑面积约1800平方米。吉林文庙规模之宏伟、建筑之精细、工艺之精巧,不仅在东北三省数一数二,而且在全国也相当有名。

吉林文庙的前身是乾隆元年(1736年)由乾隆皇帝亲下圣旨兴建的。1907年,吉林巡抚朱家玉和提学使吴鲁,鉴于原来的文庙殿堂简陋,不足以尊孔展敬,遂聘江苏训导管尚莹去江宁考察文庙(即南京夫子庙建筑),取回图样,在朱家宝的主持下,于东莱门外择定新址(即现址)拓地兴修,经两年多的时间,于宣统元年(1909年)文庙的主要建筑——大成殿、崇圣殿、大成门和东西配庑和围墙等全部建成。

文庙主体建筑坐北朝南,构成三进院落。院外最南面的垣墙称照壁。此墙比其余三面的墙高大、坚厚,长30米,高5米。据说当地不出状元不能将照壁辟为大门。因吉林文庙落成后已废除科举,所以清至民国年间一直没有开辟正门,人们进出文庙只能走东西辕门。照壁前面东西建成有砖楼各一,其中有“文武官员到此下马”石碑二,以示路人对孔子的尊崇。 东西辕门呈牌楼式建筑,为木柱、锡顶、瓦盖,对开红漆大门,其上分悬吉林提学使曹广桢书写的“德配天地”、“首冠古今”匾额,每年的祭孔活动都要从此门进出。 泮池,是用青砖砌成,形如弯月,故又称月牙池。状元桥,是花岗岩石构筑的单孔雕栏拱桥,横跨泮池之上,据说只有状元才有资格从此桥上通过。

棂星门,在状元桥的北面,是一座由四根花岗岩石柱组成的牌坊,每柱顶端均有“神兽”,牌坊的横梁正中有“棂星门”三字。所谓“棂星”,即是古代传说的“文曲星”,让“文曲星”和“神兽”为孔子守大门,是将孔子神化的象征。楼星门之后有石碑两通。

大成门,是棂星门北面进入主院的过厅,为五开间、歇山式庑殿顶、黄琉璃瓦屋面建筑,脊为高浮雕式龙凤脊,明柱,左右有山,前后无墙。是文庙的主体建筑之一。

大成殿,在二进院落的正中,是全庙的中心建筑。面阔11间。东西长36米,南北宽25米,高19.64米。双重飞檐、歇山式庑殿顶,错落有致,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整个建筑,可与宫殿媲美。殿内正中供奉“大成至圣先师孔子之神信朱地金字木质牌位,两侧分别供奉孔子弟子——“四配”和“十二哲”木质牌位。

崇圣殿,是孔子的家庙。供奉孔子五代祖牌以及历代衍圣及其夫人绢质绣像。

大成殿东西两侧配庑为“先贤先儒祠”分别供奉七十九先贤和六十八先儒的木质牌位。

有关吉林日报奋斗有我心得体会报告四

吉林雾凇与桂林山水、云南石林和长江三峡同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却是这四处自然景观中最为特别的一个。

每当雾凇来临,吉林市松花江岸十里长堤“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柳树结银花,松树绽银菊,把人们带进如诗如画的仙境。1991年在吉林市视察期间恰逢雾凇奇景,欣然秉笔,写下“寒江雪柳,玉树琼花,吉林树挂,名不虚传”之句。1998年他又赋诗曰:“寒江雪柳日新晴,玉树琼花满目春。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

1987年国家电影电视部决定拍《吉林树挂》,将吉林市这一特殊的自然景观搬上银幕,并送联合国对外宣传。北京科教电影制厂在吉林市政府支持下,来吉林市采访和拍摄,责成在该地从事研究树挂的气象科技工作者撰写脚本,将吉林树挂这一奇观做为旅游资源对外宣传。作者认为应该用它的学名“雾凇”为好,当时这一建议经研究被采纳了。可是那时候人们叫雾凇还不习惯,不少人感到陌生和别扭,说这种称呼不通俗,不大众化,后经过解释、宣传,被部分人所接受。在吉林市举办过几届雾凇冰雪节后,“雾凇”一词不仅被江城父老所接受,家喻户晓,而且名扬中外。

形成原因

自然条件在吉林市,每到冬季,尽管松花湖上一抹如镜、冰冻如铁,但冰层下面几十米深的水里仍能保持4℃的水温,水温和地面温差常在30℃左右,于是就形成了市区以下几十里不封冻的江面。温差使江水产生雾气,江面上白雾袅袅,久不消散。

沿江那十里长堤,苍松林立,杨柳抚江,就在一定的气压、风向、温度等条件的作用下,江面的大量雾气遇冷后便以霜的形式凝结在周围粗细不同的树枝上,形成大面积的雾凇奇观。 由于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所以吉林雾凇又具有持续时间长、厚度大、出现频率高的特点。每年从12月下旬到翌年2月底,都是在吉林市观赏雾凇的最佳时节,最多时一年可出现60余次。在冰封时节的吉林,草木都已凋零,万物也失去了生机,然而雾凇奇观却总能“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地降临北国江城。那琼枝玉叶的婀娜杨柳、银菊怒放的青松翠柏,千姿百态,让人目不暇接。

人为条件

冬季的吉林市气温在-20℃以下的天数长达六七十天,奇妙的是穿城而过的松花江水,居然可在冬日严寒时同样奔流不息。原来,从吉林市溯流而上十五公里就是著名的丰满水电站。

水电站大坝将江水拦腰截断,形成了巨大的人工湖泊——松花湖,近百亿立方米的水容量使得冬季的松花湖表面结冰,但水下的温度却仍然保持在0℃以上。特别是湖水通过水电站发电机组后温度有所升高,江水载着巨大的热能顺流而下,于是就形成了几十公里江面严寒不冻的奇特景观,同时也具备了形成雾凇的两个必要而又相互矛盾的自然条件:足够的低温和充分的水汽。

编辑本段雾凇特点

江水与空气之间产生了巨大的温差,松花江源源不断释放出的水蒸气凝结在两岸的树木和草丛之间,形成厚度达到40至60毫米的“树挂”现象,远远超过国内其他地区的普通树挂的厚度(多为5至10毫米)。而“吉林雾凇”又是雾凇中厚度最大、密度最小和结构最疏松的雾凇品种——毛茸形晶状雾凇,观赏起来格外晶莹剔透,所以吉林雾凇更堪称为雾凇极品中的极品。

“一江寒水清,两岸琼花凝”是吉林雾凇奇观那仪态妖娆、独具丰韵的典型概括。当雾凇出现的时候,漫漫江堤,披银戴玉,仿若柳树结银花,松柏绽银菊一般。一时间,雾凇奇景便把人们带进如诗如画的仙境之中,这让许多有幸身临其境的中外游客赞不绝口。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就是雾凇出现和退去时的突然性特征。吉林雾凇说来就来,说走就走的“性情”,难免让人偶遇之下陶醉其中。更有人苦盼数日却难觅芳踪。其实,只要稍加了解雾凇的脾气,游者便可轻松与之相逢。

编辑本段雾凇作用

在美丽之外,吉林雾凇也有很多实际的用处。北方也有一些地方偶尔也有雾凇出现,但其结构紧密,密度大,对树木、电线及某些附着物有一定的破坏力。而吉林雾凇不仅因为结构很疏松,密度很小,没有危害,而且还对人类有很多益处。

净化空气

吉林雾凇可是空气的天然清洁工。人们在观赏玉树琼花般的吉林雾凇时,都会感到空气格外清新舒爽、滋润肺腑,这是因为雾凇有净化空气的内在功能。空气中存在着肉眼看不见的大量微粒,其直径大部分在2.5微米以下,约相当于人类头发丝直径的四十分之一,体积很小,重量极轻,悬浮在空气中,危害人的健康。据美国对微粒污染危害做的调查测验表明,微粒污染重比微粒污染轻的城市,患病死亡率高15%,微粒每年导致5万人死亡,其中大部分是已患呼吸道疾病的老人和儿童。雾凇初始阶段的凇附,吸附微粒沉降到大地,净化空气,因此,吉林雾凇不仅在外观上洁白无瑕,给人以纯洁高雅的风貌,而且还是天然大面积的空气“清洁器”。

隔离噪音

吉林雾凇是环境的天然“消音器”。噪音使人烦躁、疲惫、精力分散以及工作和学习效率降低,并能直接影响人们的健康以至于生命。人为控制和减少噪音危害,需要一定条件,并且又有一定局限性。吉林雾凇由于具有浓厚、结构疏松、密度小、空隙度高的特点,因此对音波反射率很低,能吸收和容纳大量音波,在形成雾凇的成排密集的树林里感到幽静,就是这个道理。

有关吉林日报奋斗有我心得体会报告五

各位游客朋友,欢迎大家来向海景区观光旅游。向海景区位于吉林省西部通榆县境内,总面积1055平方千米。区内沙丘蜿蜒起伏,湖泊波光潋滟,黄榆婆娑起舞,苇海蒲草荡漾,草原碧波万顷。向海属于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于1986年被评定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2年,被列人《国际重要湿地名录》;1993年,纳人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20xx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xx年,入选“吉林八景”之一;20xx年,被评为“国家低碳旅游示范区”;20xx年,被认证为“中国丹顶鹤之乡”。1992年,李鹏总理曾把电视风光片《家在向海》带到了世界环发首脑会议上播放。在外国人的惊叹声中,向海逐步走向了世界。

各位朋友,“向海”之名源于一庙,这庙便是今天的“香海庙”。清朝康熙初年(公元1662年),在向海建了一座喇嘛庙,取名“青海庙”。1784年,乾隆帝私访下榻于此,因感于“青海庙”的“青”比“大清国”的“清”字少了三点水,而视为有削去半壁江山之意,遂将此庙赐名为“福兴寺”,并亲笔以满、汉、蒙、藏4种文字书写匾额,并留有“云飞鹤舞,绿野仙踪”和“福兴圣地,瑞鼓祥钟”两块碑文。后来因水患庙宇坍塌,藏人瑞安活佛云游至此,易地又重修新庙,取名“福兴寺”。此后福兴寺庙会年年热闹非凡,平日进香祈福者也络绎不绝,加之乾隆皇帝前后两次光顾,使得福兴寺声名远播。1920xx年,西藏六世班禅额尔德尼来寺传经说法,汇聚喇嘛1080人,前来听经受法者不计其数,寺里日日香烟缭绕,弥漫如海,因而得名“香海寺”。随着抗日战争的烽火燃遍东北,1945年前后,香海寺成了军营和难民营。破除迷信又使“香海寺”在1946年3月改名为“向海庙”。当时的向海庙已成为无主的空庙。1972年,向海庙在“破四旧”的声浪中被彻底毁掉。1994年,向海庙这一历史名迹又被重新修复,时任国家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将其题名为“香海寺”。修复后的这座庙宇,无论是规模还是工艺,都无不向人们展示着它昔日的辉煌。

各位朋友,向海保护区内有三大水系交汇贯通:南有霍林河,西有额尔泰河,北有洮儿河引水系统,从而形成向海水库和兴隆水库2个大面积的芦华沼泽区。多样的植被、丰富的资源使向海成为百鸟繁衍生息的安乐窝和春秋迁徙的必经之地。保护区内共有各类珍禽293种,其中对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而被称为“湿地指示物种”的鹤类就有6种。目前一类保护珍禽丹顶鹤全世界仅有1500多只,在这里繁衍生息的就有200多只。所以说向海是鹰飞鹤舞、珍禽荟萃的百鸟乐园。

各位朋友,由于特殊的地理资源和特征,向海自然保护区形成了以丹顶鹤为主的湿地珍禽景观,以蒙古黄榆为主的天然榆林景观,以苇荡蒲草为主的水生植物景观,以沙滩泳浴为主的人文景观,以蒙古包“手把肉”为主的民俗景观,以苍榆古庙为主的历史遗迹景观。

各位朋友,向海是“鸟类天堂”。从水面到天空,由沼泽至草地,自沙丘到苹塘,鸟儿铺天盖地,无处不在。最美的还数丹顶鹤,中国古代的《相鹤经》描述了丹顶鹤的特点、习性。丹顶鹤除两翼前端羽毛是黑色,通体洁白如雪,头顶呈红色,鸣叫响亮,有“鹤鸣于九皋,声闻九天”之说。在民间,丹顶鹤是吉祥长寿的象征,所以有“松鹤延年”之说。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它一直与神仙相伴,故有“仙鹤”之称。

各位朋友,如果您想在园中观鸟,可以到向海百鸟园去,这座建于20xx年的百鸟园是目前亚洲规模最大的一个百鸟园,占地面积3.8万平方米,园中直径220米,中心柱高45米,边柱26米,共32根,共投资1070万元。现在园中共词养鸟类60余种。如果您想饱览珍稀鸟类的英姿,就请到保护区管理局所在地西南4千米处的仙鹤岛。仙鹤岛,三面环水,一面临山。岛上植被多样,灌木葱茏;环岛水域内,蒲草苇荡高可过人、茂密连片。良好的生态环境,优雅的山水风光,给珍禽的饲养驯化提供了极好的条件,给鸟类爱好者提供了与鸟嬉戏拍照、洞察珍禽奥秘的“世外桃源”。岛上笼舍,造型古典雅致、别具一格。

各位朋友,向海是大自然的杰作。寒冬乍过,百鸟回巢,相舞相恋;碧水游鱼,绿草连天;黄榆芦苇,层林尽染;雁鸣鹤唳,恍若仙境。向海是大自然的珍品,是对所有生命的礼赞。走近向海,就是走近生命;走近向海,就是走近我们人类自己。

向海也是植物王国,珍稀树种蒙古黄榆,一株株,一簇簇,一排排,一层层,千姿百态,令人满眼苍翠。杏花林更是清香十里,迎客送宾。真可谓“黄榆簇簇含晨露,杏花十里映朝霞。”向海更是动物王国,最能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当数人与动物和平共处。“东有长白,西有向海”,向海已经成为吉林省重要的旅游胜地,与名闻天下的长白山旅游区珠联璧合。

有关吉林日报奋斗有我心得体会报告六

松花湖在吉林市的东南,距市中心24公里。是拦截松花江水建设丰满水电站,叠坝成湖形成的。松花湖像一串闪光的珍珠。这串“珍珠”长200公里,最宽的地方10公里,最深处是75米。湖区面积500平方公里,最大蓄水量108亿立方米。1988年松花湖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风景区。面积达700平方公里。松花湖以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四季分明的气候条件、明媚秀丽的湖光山色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

松花湖市内交通:从吉林火车站前乘专线车,30-40分钟即到。

松花湖风景区的主体是水、林、山。

松花湖的美,美在水旷:百里湖区碧波荡漾,白帆点点宽处洇波浩淼,万顷一碧;窄处两面巨石,倒影如黑。周围山环水绕,因而多数时候湖面风平浪静,山影浑沉,具有中国山水画般恬静的柔情。

松花湖的美,美在山幽。湖区群山环抱,层峦叠嶂,千米以上的峰有几十座;这里石壁挺拔、悬崖峻峭、千姿百态、形茂;群山抱绿水,碧波绕青山,深山幽谷,引人入胜;140种野生动物在这里栖息繁殖,为湖区增添了无限生机。

松花湖的美,美在林秀。湖区的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覆盖率达70%以上,形成了特有的秀丽景色:初春,林木吐翠、万物复苏;盛夏,绿树成荫、鸟鸣幽谷;金秋,漫山红叶、层林尽染;隆冬,玉树琼花,银装素裹。百里湖区,到处是松韵惊涛、欢歌鸟语,引人入胜。松花湖美景

松花湖以其绮丽的自然山水风光吸引着都市里的人们。国内外的许多摄影家到了松花湖,无不为这里的水之静、山之奇、林之秀、石之异而叹为观止。著名诗人贺敬之在游览松花湖后,感慨地写下了“水明三峡少,林秀西子无,此行傲范蠡,输我松花湖”的诗句。1994年6月,江来到这里,欣然题词:“青山绿水松花湖”。

松花湖风景区分十个相对独立的景区。以大坝分为东西两岸,建设了各种疗养院,称为疗景区;从松花湖丰满码头向湖区走,有骆驼峰、凤舞池、五虎岛、卧龙潭、石龙壁、摩天岭、额赫岛等旅游区。有的景区已经开发,有的正在开发,有的景区还保留着原始风貌。

有关吉林日报奋斗有我心得体会报告七

吉林是满族的发祥地(原为吉林省省会所在地),先秦时期,吉林市附近可称为人烟稠密的地方,明代以前的吉林市,虽然为历朝所领,但并未得到充分开发。直至明永乐年间,辽东都指挥使刘清奉命率军来吉林市建厂造船运粮之后,吉林市成为明朝通往黑龙江地区以至更远地方的一个中转站,其政治、经济、军事上的地位日益显著。

清入关后,为了加强对东北地区的统治,顺治十年(1653年)在宁古塔(今黑龙江安宁)设昂邦章京镇守黑龙江、松花江广大地区,吉林市为其下属。由于军事和经济上的需要,顺治十三年(1656年)宁古塔昂邦章京沙尔虎达在吉林建船厂造船(吉林市又名船厂),后又设水师营训练水师。

康熙元年(1662年)改昂邦章京为镇守宁古塔等处将军。康熙十年(1671年)移副都统一人进驻吉林,管理吉林军政事务,这是清政府在吉林设行政长官之始。

康熙十二年(1673年)又在吉林建城垣。康熙十五年(1676年)宁古塔将军移驻船厂,设将军衙门,当时的政治、军事、经济中心也由宁古塔移到船厂,船厂从此称吉林乌拉,为满语名称。吉林遂成为清政府统治松花江、乌苏里江、黑龙江流域的边疆重镇。康熙指挥对俄的雅克萨战役坐阵吉林督促造船、训练官兵,留下千古绝句《松花江放船歌》。

吉林建城之初尚无孔庙,据《吉林通志卷一•圣训志一》记载,雍正二年(1720xx年)七月,办理船厂事务的朝廷官员给事中赵殿最上奏皇帝,请求在吉林建文庙,遭到了雍正皇帝的严厉训斥:“我满洲人等,因居汉地,不得已与本习(武备)日以相远,惟赖乌拉(当时的吉林)宁古塔等处兵丁,不改易满洲本习耳……。”由此可见,清王朝对吉林乃至整个关外一直实行封闭政策,反对建庙兴学。

随着满汉文化的不断交融,直至乾隆元年(1736年),乾隆皇帝钦命修建永吉州文庙(吉林文庙的前身),再三叮嘱:“务令崇尚朴诚勤修武备之至意,实当永远钦尊”。据《吉林外纪》载,“乾隆七年(1742年),永吉州知州魏士敏建庙宇黉宫,诸制略备。”永吉州文庙建成后,兴办学校之风日盛,为满汉子弟读书求仕铺设了通道,儒家文化得到了迅速传播,推动了关东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永吉州文庙建成之初,在正殿悬有康熙皇帝御书“万世师表”匾额,此匾额应系康熙十九年(1680年)以后,由康熙皇帝书成,存于宫内的。此外,在嘉庆年间,又由嘉庆皇帝赐御书“圣集大成”匾额一块,悬正殿。

光绪三十二年(1920xx年),升祭孔为国之大祀。光绪三十三年(1920xx年),吉林改设行省,巡抚朱家宝和提学使吴鲁认为原有文庙简陋,不足崇礼,乃聘江苏训导管尚莹去关内考察文庙,决定在东莱门外(即今址)拓建新庙(即现吉林文庙)。

宣统元年(1920xx年)新庙落成,其大成门、大成殿、崇圣殿及围墙均以以黄琉璃瓦覆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