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民政便民服务心得体会总结(优秀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2 01:43:50 页码:11
2023年民政便民服务心得体会总结(优秀12篇)
2023-11-22 01:43:50    小编:ZTFB

心得体会的写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具有积极的价值和意义。总结应该客观真实,避免夸大或歪曲事实,保持审慎和严谨的态度。阅读范文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希望大家通过阅读范文,掌握一些写作技巧和方法。

民政便民服务心得体会总结篇一

在市、街道民政部门的帮助指导下,兰岭社区民政工作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充分发挥民政工作维护社会稳定,调节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的职能,兰岭社区民政工作努力为人民排忧解难,努力解决好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做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发放工作,切实维护了民政对象的基本生活权益,为兰岭社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一、基本情况。

兰岭社区现有居民2265户,人口6455人。其中低保户4户,月发放救助金6300元,残疾人39人,60岁以上老年人209人,70岁以上77人。

二、规范化管理。

根据“应保尽保”的精神,通过深入调查、摸底、核实,年享受低保的对象有4人领取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全年共发放保障金6300元/月。今年3月对所有低保户进行了复查。实现了“应保尽保、规范化管理、社会化发放”的目标。兰岭社区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在今年实施低保动态管理中,我们在市和街道民政管理部门的指导下,今年一季度针对辖区所有的低保对象家庭人中开展年度核查,进行全面核实走访,建立健全定期核查、公示、评议、评审制度做到保障对象有进有出,低保补差有升有降,管理实行分类,真正实行动态管理。在xx年一季度共取消低保1人,月保障金150元/月。变更低1人,降低标准150元/月。

三、注重五个网络建设。

兰岭社区老龄工作认真开展“五个网络服务建设”。1、养老保障网络。对社区老年低保工作做到“应保尽保”。对应享受低保户的老年人,做好摸底调查,并上报社区。对有特殊困难的老年人,根据不同需求,落实帮困措施,落实包户责任制。现社区共落实包户7户。2、医疗保障网络。兰岭社区为老年人提供医疗、保健服务,为50余名老年人体检,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做好咨询等上门服务;每年为社区老年人开展体检、监测、义诊和咨询等活动,协助、监督落实医疗求助制度,保障特困老年人的基本医疗。3、生活照料网络。社区为特殊需要的老年人提供服务;社区还与家政公司协商,为老年人提供家政服务,建立家政服务网络。4、文化教育网络。社区建有老年阅览室,设立了老年电视大学教学点。社区老年协会组织老年人开展各种有益身心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社区组织老年人到上海、太湖源等参观学习。一年来开展老年人健康知识讲座5次。走访老年人6次,慰问60岁以上特困老人10人。5、权益保护网络。社区对老年人来电来信来访热情接待及时处理,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记录,协会帮助调解纠纷1次。

兰岭社区对残疾人工作做到真心相助。为切实搞好残疾人工作,社区干部及残疾人代表,残疾家属组成的社区残疾协会。建立和健全了社区残协成员会议制度和走访制度,使社区残协工作的开展有一套完整的保障体系。一年来上门走访残疾人10余次,为残疾人的康复做出贡献。

今年兰岭社区民政工作在上级党委的关心下,在各居民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应经费不足工作还有许多不到位之处。我们本着以人为本,为民服务的工作方针,真情相助,精心服务的工作态度,尽我们最大的努力,为建设文明、祥和的和谐社区而努力工作。

民政便民服务心得体会总结篇二

民政部门是负责社会管理和民生事务的重要机构,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进行培训成为必要之举。近期我有幸参加了一次民政培训,此次培训让我收获颇丰,不仅增长了知识,更深刻地认识了民政工作的重要性。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参加民政培训的心得体会总结。

第二段:培训内容。

这次民政培训内容丰富多样,涉及了民政工作的方方面面。首先,我们学习了民政工作的基本概念和职责,明确了我们作为民政工作者的使命和责任。其次,培训中讲师详细介绍了各项民政服务的具体操作方法,如社会救助、残疾人服务、养老服务等。这让我对民政工作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也更有信心地去开展工作。此外,培训还安排了实地调研和案例分析活动,让我们更加贴近实际工作情景,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具体问题和解决方法。

第三段:学习收获。

此次培训让我受益匪浅。首先,我学到了大量专业知识和技能,比如急救技能、心理援助技能等,这些技能将有助于我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其次,培训中我们还进行了团队合作和沟通技巧的训练,这些技能不仅对民政工作有用,对个人职业发展也至关重要。此外,与其他参加培训的同事们的交流互动也让我受益匪浅,从他们的经验和教训中我学到了很多。

第四段:感悟与提升。

这次民政培训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民政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作为一名民政工作者,我们是社会的守护者,是弱势群体的支持者。我们要时刻保持敏感性,关注社会状况,精心策划和组织好各项民政服务,力争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培训还让我对自身有了更高的要求。我将努力提升专业能力,不断学习和培养新的技能,以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我还会与同事们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共同进步,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第五段:总结。

通过这次民政培训,我收获颇丰。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和技能,更深刻地认识到民政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我将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在工作中努力发挥自己的优势,努力提升服务水平,为社会和弱势群体做出更多贡献。同时,我会继续保持学习的态度,不断提升专业能力,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我相信,在培训和自身努力的推动下,我一定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民政工作者。

民政便民服务心得体会总结篇三

第一段:引言(100字)。

作为一个普通市民,我有幸亲身体验了我国民政部门的便民服务。在接受这项服务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民政便民服务的重要性和便利性。以下是我在体验过程中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第二段:办理婚姻登记的便民服务(250字)。

办理婚姻登记是许多人的一生大事,而民政部门提供的便民服务为这一过程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在我办理婚姻登记时,民政部门提供了在线预约、快速审核、现场服务等一系列服务,让整个办理过程变得非常简单顺利。更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民政部门工作人员的热情和耐心,他们经过专业的培训,能够及时为办理者解答各种问题,让办理者心里更加踏实。

第三段:办理社会救助的便民服务(250字)。

民政部门不仅提供婚姻登记的便民服务,还为有困难的群体提供了便民服务。在我身边,我见到了许多为贫困家庭和特殊群体提供帮助的事例。民政部门通过设立社会救助热线和开展救助申请在线预审等方式,方便了申请者与民政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帮助他们更快地得到所需的救助。同时,民政部门还组织了志愿者队伍,为老年人和残障人士提供上门服务,为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这些便民服务使得社会救助工作更加高效有序,有力地改善了困难群体的生活条件。

第四段:提高服务质量的改进措施(250字)。

为了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民政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改进措施。首先,他们加大了培训力度,提高了工作人员的业务技能和服务意识。其次,他们推行“一站式”服务,将不同的服务事项整合在一起,方便申请者一次性办理多个相关手续。此外,民政部门还加强了信息技术的应用,建立了在线申请、查询和投诉系统,方便申请者随时随地进行咨询和办理业务。这些改进措施使得民政便民服务更加高效便捷,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效率。

第五段:展望未来、总结感悟(250字)。

面对未来,我对民政便民服务的发展充满了期待。我们希望民政部门能够进一步借助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力量,提供更加智能化、便捷化的服务。我们也希望民政部门能够更加贴近人民群众的需求,针对问题及时进行改进,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能力和水平。通过持续的改进和创新,我们相信民政便民服务将能够更好地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结论(100字)。

通过对民政便民服务的体验和感受,我深刻认识到了民政便民服务的重要性。这项服务不仅方便了我们的生活,还帮助更多的困难群体得到了帮助和救助。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民政便民服务将进一步完善,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加便利和高效的服务。

民政便民服务心得体会总结篇四

社工民政培训对于我的工作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充分准备并对自己的期望进行了明确的设定。首先,我研究了培训的主题和内容,以便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培训的知识。然后,我阅读了相关的专业书籍和文章,扩展了自己的专业知识。此外,在培训前我也主动与他人交流,了解他们的期望和目标,以便与他们共同学习和进步。

第二段:培训中的收获。

在培训中,我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知识和经验。首先,我学会了如何与社会工作中的不同群体进行沟通和互动。通过培训课程中的模拟案例,我深入了解了如何与受虐待、贫困、残疾等特殊群体进行有效的沟通和支持。其次,我学习了如何进行社会工作中的心理辅导和危机干预。这些技能不仅在我现在的工作中非常有用,还对我的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第三段:培训中的互动与合作。

培训过程中,我与同事们进行了积极的互动与合作。我们互相倾听彼此的意见,分享经验和知识。通过小组讨论,我在倾听他人观点的同时也学会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在与同事们的合作中,我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效果。通过合作,我们不仅更好地理解了课程内容,还提高了自己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培训结束后,我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了我的工作中。我与我的同事一起制定了一个实施计划,以确保我们能够持续地运用所学的技能。我们互相监督和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在应用中,我发现自己对被服务群体的理解更加深入和全面,能够更好地与他们建立联系和沟通。同时,我也发现自己在解决问题和处理危机时更加冷静和专业。

第五段:对未来发展的展望。

通过社工民政培训,我明确了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和目标。我希望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社工技能,成为一个更加专业和有影响力的社会工作者。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将继续学习和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同时,我也希望能够与更多的同行进行交流和合作,共同推动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通过社工民政培训,我不仅获得了宝贵的知识和经验,还学会了更好地沟通和互动。通过与同事的互动与合作,我更加了解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效果。在应用中,我发现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专业情商得到了提高。对未来的发展,我充满信心和期待,并将继续努力。我相信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将成为一个更加优秀的社会工作者。

民政便民服务心得体会总结篇五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加入了民政局的志愿者团队,通过参加各种志愿活动,我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体验。我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第二段:参与意义。

在我看来,作为一名志愿者,最重要的是认识到自己所做的事情是有意义的。参与民政局的志愿服务,让我深刻认识到了社会的不平等现象,也让我明白了穷人和弱势群体面临的困境和痛苦。这些经历让我更加关注社会问题,并且愿意为改善社会状况做出一份力量。

第三段:心态调整。

加入志愿者团队以来,我也经历了很大的心态调整。在做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往往只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别人,而没有考虑到对方的真正需求。经过多次的尝试和反思,我开始学会更加抱着开放、尊重的心态去做好志愿服务工作。这种心态转变,也让我感受到更多的快乐和成就感。

第四段:友谊成长。

在参加民政局的志愿服务过程中,我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一起做志愿服务,分享经历,讨论问题,不断鼓励和支持彼此。这种友情的成长,让我觉得自己不再孤单,也更加坚定了我做志愿服务的决心。

第五段:收获与感悟。

通过参加民政局的志愿服务,我不仅收获了友谊和快乐,更重要的是,我感受到了自己能够影响和帮助到他人的能力。这种感悟和认识,也让我更加珍惜生活、关注他人,努力成为一个能够真正帮助别人和影响社会的人。

结尾:

今天,我已经是一名有责任心的志愿者。我相信,只要我们发挥自己的力量,关注社会问题,为改善社会状况做出一份努力,我们一定能够让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民政便民服务心得体会总结篇六

第一段:引言(导入)。

民政部门作为政府公共服务系统的一部分,负责社会福利、慈善事业和居民基本生活保障等重要职能。为了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民政部门推行了便民服务,将服务对象置于首位,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和手段。笔者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深刻认识到了民政便民服务的重要性,并得到了许多心得体会。

第二段:描述。

首先,民政便民服务的建设十分重要。在笔者的经历中,没有便民服务的支持,居民无法享受到及时和周到的服务。然而,民政部门通过开通网上办事平台和电话咨询热线,使居民不需要再亲自到部门办事,只需在家就可以完成办事流程。这样的便捷服务令人满意并节省了大量时间和精力。

第三段:分析。

其次,民政便民服务也提醒了居民对政府的信任。曾经,一些居民对政府的工作和能力持怀疑态度。然而,通过民政部门的便民服务,居民得以更好地了解政府的工作情况,理解政府的服务态度,使他们对政府服务更加信任和支持。同时,通过便民服务,民政部门增加了居民参与的机会,可以收到居民的建议和意见,提供更好的服务。

第四段:归纳。

总之,民政部门便民服务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不仅可以优化居民的公共服务体验,更可以提高居民对政府的信任和支持。当然,便民服务也应不断努力进行改进,加强与居民的沟通和互动,提高服务的效果。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民政部门还可以继续推行创新服务模式。例如,可以推广更多在线办事的方式,并提供更多的便民服务项目。

第五段:结论。

在未来,民政部门应继续加强对居民的便民服务。通过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效率,民政部门可以更好地满足居民的需求,提高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相信通过民政便民服务的不断完善,并结合其他政府部门的改革,我们的政府服务将变得更加高效、便捷和人性化。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一美好未来的到来。

民政便民服务心得体会总结篇七

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下,民政人才的培训显得尤为重要。我参加了一次为期两周的民政人才培训,深有感触。通过这次培训,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并且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知识和技能。以下是我对这次培训的心得体会总结。

首先,在培训中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在培训的初期,我发现自己在理论知识储备方面偏弱。比如,在学习社会保障法方面,我对其中的一些概念和条款并不熟悉。此外,我在一些具体操作上也存在一定的困难,比如如何正确填写相关表格和报表等。在课后的自学和辅导过程中,我开始深入了解相关知识点,通过刻苦学习巩固了基础,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素养。通过这个过程,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并努力补充了相关知识,使自己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提升。

其次,培训为我补充了很多宝贵的知识和技能。民政人才需要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和技能来处理各类民政事务,而这次培训正好为我提供了这方面的学习机会。讲师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以案例和操作为主线,生动地讲解了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并提供了实际操作的机会。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我不仅掌握了相关法律法规,还学会了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比如,在学习社会救助方面,我通过模拟案例解决问题的训练,学会了如何根据实际情况正确判断并帮助有需要的人。这些知识和技能对我今后的工作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三,培训加强了我与同行的交流和合作能力。在培训班中,我结识了来自不同地区、不同背景的同行,我们共同学习进步,相互交流经验和想法。在小组讨论和实践操作中,我与其他同学积极合作,互相帮助。比如,在一次团队作业中,我们需要协作完成一个社会保障方面的调研报告。我负责统计和分析数据,而其他同学则负责收集数据和撰写报告。通过努力,我们顺利完成了任务,并且获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这次合作,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表达和沟通能力,还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协作,培养了团队意识。

第四,培训让我意识到民政工作的重要性和责任感。培训的过程中,讲师讲述了一些感人的事例,并就一些社会问题展开深入讨论。这使我更加认识到民政工作对于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性。民政人才需要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意识,必须关心和帮助弱势群体,不断提升服务意识。通过培训,我真切地感受到了民政工作的使命和责任,决心将来能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最后,我认为这次培训是我职业生涯中的一次宝贵经历。通过这次培训,我不仅增加了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了综合能力,还拓宽了视野,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职业素养。我相信,这次培训对我未来的工作和发展将有着重要的影响。

总而言之,民政人才培训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补充了宝贵的知识和技能,增强了与同行合作的能力,强化了对民政工作的责任感。这次培训经历将成为我未来职业生涯的重要财富。我将坚定信心,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为民政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民政便民服务心得体会总结篇八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对民政便民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民政部门在政策和服务方面也不断努力,开展“放管服”改革,提升服务效能,从而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福利。本文将从个人角度出发,介绍一些在民政便民服务中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加强公益事业的服务意识。

作为民政服务人员,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加强公益事业的服务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民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在工作中,我们要时刻注意司法公正、客观公正、公益性,严格遵循服务规范,实现便民服务的初衷。如此一来,即使在面对一些不可抗力的困难时,仍然能够正确、积极的为群众服务。

第三段:加强服务能力的提升。

为了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民政服务人员应该不断加强自身的服务能力和素质提升。这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了解应用相关法律法规、掌握专业技能、适应新时代服务要求。同时,我们要积极主动为群众提供助力,积极引导他们正确求助,及时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努力实现更高更好的服务质量。

第四段:加强服务方式的改进。

服务行业的发展亟需不断创新。随着信息化和现代化的发展,传统的服务方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代人的需求。民政服务人员应该加强服务方式的改进,把握当代服务特点和需求趋势,积极采用网络技术和现代通讯工具,进一步拓宽服务渠道,以更加快捷、高效的方式来为群众服务。

第五段:加强服务与群众沟通的互动。

民政服务是与人民利益息息相关的,加强服务与群众沟通的互动,可以更好地增进服务质量以及满足群众的需求。在该方面,民政服务人员应该做好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处理和反馈群众的投诉和反映,更好地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因地制宜的制定工作方案,增加服务的针对性,使服务成果更易被接受和满意。

结语。

在民政便民服务中,民政服务人员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的重要角色。只有通过持续地改进自身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和加强服务与群众的沟通互动,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努力为民,让百姓们感受到民政改革和服务的实实在在的便利和好处。

民政便民服务心得体会总结篇九

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民政部门的具体指导下,我区的民政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年初既定的工作目标,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实现了时间过半、完成任务过半,多项工作取得了新突破。

(一)以保障低收入群众的基本生活为出发点,进一步完善了社会救助体系。

1、救灾工作有序开展。一是深入开展冬春期间灾民救助工作。及时下拨冬令春荒救济款1万元、面粉1200袋、棉衣160套,棉被440床,救济困难群众三千余户。同时发放募捐衣服500余件。及时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了灾民和困难群众的手中,有力的维护了我区的社会稳定。二是进一步完善全区自然灾害应急预案体系。我局于今年年初制定并下发了《灞桥区民政局地震灾害应急预案》,对工作职责、组织体系、临震应急措施和震后应急行动等方面做了详细规定,给我区的灾害救助工作提供详尽的政策依据。三是做好防震减灾宣传活动。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三个“防震减灾日”,当天上午,由我局牵头,四棉社区等社区参加,在四厂十字设立了宣传点,对过往行人广泛宣传防震减灾的知识和技巧。据统计,当天的宣传活动共制作宣传展板近百幅,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万余份,有3万人参加了这项活动。

2、城乡低保工作扎实有序。一是及时发放城乡低保资金。1至6月已发放城市低保资金2195万元、农村低保资金497.4万元,城乡低保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了有效保障。二是积极开展了城乡低保对象大排查工作。按照省、市统一按排,我局认真组织、实施了城乡低保大排查工作,经查,现有城市低保户6079户、12186人,提标16户、调标56户,新增43户;现有农村低保户2505户,7783人,共停发10户,调标23户,新增3户。在低保排查工作的基础上,我们积极开展了社会救助动态监控系统的录入工作,为城乡社会救助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全面、扎实的准备。

3、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开展顺利。一是及时发放五保供养金。截止5月底,全区在册五保户219人,共发放五保供养金37.03万元。二是做好集中供养五保老人相关工作。与各街办签订了《五保集中供养协议》,根据五保对象的个人具体情况,对自愿入住敬老院且符合集中供养条件的及时办理入院供养,对不愿入住但需要有人照顾的,由村委会协调人员给予生活照料。采取入院进院自由,由五保对象自行选择供养方式,灵活解决五保户的生活照料问题。三是认真做好五保户医疗救助工作。今年因病住院的五保户有15名,一方面安排陪护人员,同时将其参合报销后的医疗费用予以全额解决,截至目前已支出医疗救助金6.4万元。

4、城乡医疗救助工作在缓解困难群众看病难问题上起到了积极作用。上半年,我区城市医疗共救助1173人次,发放医疗救助金81.38万元。其中门诊救助937人次,支出34.1万元。

5、城乡居民临时救助工作充分发挥了“及时雨”作用。xx年春节前,按照社区(村、组)评议、街道审核上报,区民政局审批的程序,为1100户城乡低保边缘困难家庭按每户300元标准发放一次性救助金,共支出33万元,上半年对54户因重病、突发事件等原因的困难家庭实施了临时救助,共发放救助金6.15万元。

6、组织安排形式多样的走访慰问活动。一是由区委、区政府组织、我局牵头,开展区级领导慰问困难群众活动。元月19日至27日,由我区四大领导班子成员带队,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对全区9个街道的162户困难群众进行了走访慰问,共送去米162袋(5公斤/袋)、面162袋(5公斤/袋)、油162桶(5升/桶),送去慰问金48600元;二是开展向城乡困难群众送温暖活动。春节前夕,我们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向城乡低保户、农村五保户、城乡低收入群众及困难残疾人送温暖活动。共为6237名城市低保户及低收入群众每人发放价值100元的购物卡一张,总价值623700元;为3229名农村低保对象、农村五保户及农村低收入群众每人发放价值200元的慰问品,总价值645800元。三是积极开展慰问社会福利机构活动。为了更好的促进我区福利事业的发展,年前,我们对核锻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六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汽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灞桥区敬老院、东临敬老院和洪福敬老院进行了慰问,共送去价值3万余元的慰问品。

民政便民服务心得体会总结篇十

近年来,中国民政部门不断改革创新,推行便民服务,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民生服务。作为一名积极参与者,我对民政便民服务有着深切的体会和感受。本文将总结我在参与民政便民服务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首先,民政便民服务的初衷是解决实际问题。民政部门深入了解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不仅设立了便民服务中心,还将服务网点延伸到社区、乡镇等基层单位,使百姓享受到更加贴心的服务。在我参与的过程中,我亲眼目睹了许多民政部门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他们倾听民众心声,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无私奉献的精神让我深受感动。无论是为老人申请福利补助,还是处理儿童教育问题,民政部门都能够提供专业的指导,并迅速帮助解决问题。这种关注人民群众实际需求的初衷,是民政便民服务得以有效实施的关键。

其次,民政便民服务的优势在于减少了群众办事的时间和精力。传统的办事模式往往需要人们排长队、填长表,耗费时间和精力。而通过民政便民服务,群众可以通过电话、互联网等渠道与民政部门进行联系,便捷高效地解决问题。我曾经亲身经历过这种便利。去年,我的母亲突然因病住院,我急需办理临时福利补助。在民政部门的指导下,我通过电话就办妥了相关手续,彻底摆脱了传统办事模式的繁琐。这种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的民政便民服务,既省时又省力,极大地提高了办事效率。

再次,民政便民服务的改革创新是与时俱进的体现。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问题日益复杂,人民群众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为了更好地满足广大市民的需求,民政部门积极推行改革创新,不断提高民政便民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例如,近年来,民政部门引入了互联网+的理念,建设了“电子社保卡”,实现跨部门信息共享,使办事流程更加简化便捷。此外,民政部门还积极推行智慧社区建设,为市民提供更加智能化的服务。这种与时俱进的改革创新正是民政便民服务推进的核心。

最后,民政便民服务的改进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尽管民政部门在服务过程中做出了很多努力,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方面,由于人员和资源的限制,民政部门在某些基层单位的服务网点设置不够完善,使得部分市民尚不能享受到便利的服务;另一方面,与民政部门的信息系统缺乏联动,使得办事的流程相对独立,给群众带来了一定的麻烦。这些问题和挑战需要民政部门进一步加强改进和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总之,民政便民服务在解决实际问题、减少群众办事时间和精力、改革创新、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方面都取得了积极的进展。我们应该积极参与民政便民服务,为民政工作的改革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们也期待民政部门能够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民政服务。

民政便民服务心得体会总结篇十一

为贯彻落实第十三次全国民政会议精神,筹备召开2012年全国民政工作年中分析会,挖掘发达地区民政工作好的经验做法,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选取上海市作为代表,成立调研组于4月24日至27日赴上海开展调研,形成如下报告。

上海市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和东北亚航运中心,经济和社会发展均处在全国前列。2011年统计显示,上海市占全国0.06%的领土,1.72%的人口,完成财政收入占全国33%,港口吞吐量占47.6%,口岸货物进出口总额占29.3%,人均生产总值达到82560元,位居全国第一。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上海市民政工作在全国也处于较高的发展水平,呈现出以下几个鲜明特点:

一是民生保障水平高。上海市以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不断探索建立完善各类民生保障政策,1993年建立城市低保制度,1994年建立农村低保制度,2000年试点推行城镇低保家庭廉租房制度,2001年开始实施与基本医保改革相配套的大病重病医疗救助制度,2004年建立养老服务补贴制度,2006年将符合条件的高龄无保障老人统一纳入社会保障,2007年将城镇重残无保障人员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这7项制度均是在全国率先建立。近年来,上海市还建立完善了“支出型”贫困群体的发现、监控和预警机制,使“支出型”贫困群体生活得到了制度性的保障。上海市城镇低保标准570元/月,农村低保标准5160元/年,农村五保供养标准7216元/年,农村社会散居孤儿养育标准每人每月1400元,机构孤儿养育标准每人每月1600元,这些保障标准也均为全国最高。

二是社会管理创新力度大。上海市按照“居民自治、社区共治”的原则,在居委会层面建立了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在街道层面建立了政府机构、驻社区单位、社会组织协同合作、共同参与的社区共同治理机制。探索完善特大型城市基层社区管理体制,在川沙新镇等地开展了“镇管社区”试点。在全国率先对村(居)委会界线进行核定,填补了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空白。创新社会组织培育机制,建设社会组织孵化基地,通过推动政府向社会组织转移和委托职能,建立了政社互动的新型合作模式,目前,上海市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数达到7个;获得专业资质证书社工人数达到1.3万名,占全国获得资质证书总人数的24%,社会工作服务从民政领域拓展到了司法、人口计生、教育、信访、医疗卫生、民族宗教等领域。

三是社会服务走在全国前列。上海市不断创新基层政务服务机制,在全市所有街镇均建立了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以“三一两全”(一门办理、一头受理、一口管理、全年无休、全市通办)为目标,将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民政救助、医疗保险、计划生育等近200项行政事务集中“一门办理”。积极打造为民服务平台,开通962200社区服务热线,直接面向居民提供各类服务;与上海人民广播电台联手打造“空中一门式”为民服务平台,通过每天两小时的空中互动,使一对一的热线解决方案通过电波惠及众多碰到类似问题的听众。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动社会养老服务,上海市享受社会养老服务人数已占到全市户籍老年人口10%以上,其中享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人数达到26.2万人,占全市户籍老年人口7.5%;养老床位总数达到10.2万张,占到全市户籍老年人口的3%,率先实现了国家《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30张”的目标要求。

二、上海市民政工作创新发展的启示。

通过调研我们感受到,上海市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发挥区域优势,将创造性的改革作为提高行政效率、改善服务质量、增进公共利益的基本手段,在民政工作创新发展方面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富有成效的新路子。尽管由于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基础不同、区域条件差异较大等因素的存在,其它地方不能照搬上海工作,但我们认为上海市创新发展理念,建立政府、市场、社会三方互动模式,营造开放、包容、参与的民政工作环境的做法,对全国的民政工作都具有启示价值,值得其它地方借鉴。

(一)注重加快民政部门政府职能转移。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需要转变政府职能,加快创建多元社会主体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新格局。近年来,上海市民政部门在转变政府职能方面进行了大胆试验,通过尝试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整合资源、重构关系。目前,全市民政部门正积极探索转移的职能有:福利企业管理工作,老年福利机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老年人助餐点、老年活动室的运营工作;社会组织咨询、接待、登记材料初审、宣传、培训、调研、公益服务等工作;优抚对象的政策宣传及解读、典型材料搜集整理、特困生活帮扶、就业指导、权益维护等工作;流浪乞讨人员的引导护送、慈善救助政策法规咨询宣传、慈善救助志愿者招募和培训及受助对象的档案登记管理等工作;部分地区还将社区治理、基层社区社会组织的管理和服务等工作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交由社会力量去做。

(二)注重利用市场机制开展民政工作。民政工作引入市场机制,就是运用市场经济方式来突破传统的民政工作模式,按照市场规律和各种要素,安排和发展民政事业,发挥市场机制在民政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上海市民政工作适应、融入市场经济,积极尝试运用市场机制和市场手段来推进民政工作。为提升民政福利服务水平,上海市大力推行市场化运作方式,利用多种手段和渠道融集发展资金,通过政策引导民间资本参与民政事业,采取承包、联合、兼并、租赁、托管、合资合作和股份制等多种形式,盘活民政资本存量,提升资源使用效率。据统计,上海市民办福利机构数量已经超过公办机构。为提高福利彩票公益金的使用效率,上海市颠覆了自上而下、由市到区县的传统的行政审批手段,借鉴招投标这一带有市场特征的手段,采取公益创投和公益招投标方式,来决定公益金的资助方式,让公益金的使用更科学、透明、高效。2009年以来,上海共采取招投标的形式,安排17907万元福彩公益金用于购买社会公益服务项目,累计资助项目484个。上海市还积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采取多种手段,在全国率先推动退役士兵面向市场就业,退役士兵自谋职业率已达到81.2%。

(三)注重发动社会组织参与民政工作。社会组织在参与社会管理、扩大公共服务,弥补政府和市场的不足方面有独特的功能,它不仅是政府联系市场和人民群众的重要桥梁纽带,也是党和政府实施社会管理和服务的重要依托。近年来,上海通过积极的社会政策和财政支持,不断加大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力度,探索与社会组织合作的新模式,初步建立了互动合作的新型政社关系。为帮助初创的公益社会组织克服资金、人才、政策扶持等方面困难,上海市建设社会创新项目和创新组织孵化园,为各类公益性社会组织提供了系统、全面、科学的支持。抓住推进社区建设、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政策出台时机,上海市加强协调,大力倡导、推动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把基本公共服务外的养老服务、社区便民服务、慈善超市和捐助管理站等交由社会组织运营;在社会组织的选择上,探索建立了以项目为导向的契约化管理模式,采取公开招标、项目发包、项目申请、委托管理等方式,由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有的区县还专门就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下发文件,如浦东新区政府出台了《关于着力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新型政社合作关系的指导意见》、《浦东新区关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实施意见》等多个政策文件;静安区出台了《关于静安区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购买(新增)公共服务项目资质的规定》,并规定由静安区社会组织联合会作为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的第三方机构。

(四)注重利用高科技提升民政工作。提高民政科技水平,是推动民政工作改革创新,提升民政行业技术水平,促进民政管理与服务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上海市民政部门根据民政业务工作和民政对象需求,大力推进民政领域科学研究、技术应用和产品开发,提升了民政工作效能。例如,委托上海一门式政务研发中心开发了居民经济收入核对系统、社会救助采集系统、电子比对交换系统、一门式行政服务中心事务受理系统,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养老服务需求评估标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规范》、《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建设规范》、《殡葬代理服务规范》等多项地方标准,显著提升了民政工作的`标准化、信息化和精细化管理水平。与上海维赛特科技网络有限公司合作,形成以车载卫星通信保障、数据中心和远程教育服务平台为基础的“天地复合型”服务专网,打造了能够服务全国的科技备灾体系。与易恩高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研发出了针对失智老人的跟踪定位器和针对独居老人的监控服务器——“智能居家宝”,为独居和失智老人打造独居“不孤独”的智能化环境,实现了“科技养老”的目标。

(五)注重多领域跨界合作推动民政工作。只有跨界合作和社会协同才能更好的整合资源,提升政府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效率。上海市积极探索政府、市场、社会跨界合作的运行模式,不仅重视部门协同,加强政府部门之间的联动,还积极与媒体、企业、社会组织等社会各界合作,共同推动民政事业发展。通过与上海人民广播电台联手打造“空中一门式”为民服务平台,开启了政府部门与媒体间创新性的跨界合作的先河。通过将具体社会事务以及专业服务职能归还、转移或委托给具有相应能力的社会组织承担,提升了政府管理和服务效能。通过举办“上海公益伙伴日活动”,搭建了政府、社会组织和企业结为伙伴关系共同回应社会需求的平台,形成了政府、社会组织和企业跨界合作推动公益事业发展的机制。另外,还积极开发志愿服务项目,号召企业员工参与,共同促进了志愿服务事业发展。

三、关于全国民政事业创新发展的政策建议。

上海民政工作发展的经济和社会基础良好,民政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同时,上海也较早触及了经济社会体制转轨过程中的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随着全国其它地区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上海民政工作遇到的机遇和矛盾,在全国其它地区也将会不同程度出现。从一定程度上说,上海民政工作为全国民政工作提供了可借鉴的发展方向,探索了可行的发展路径。立足全国民政工作发展现状,借鉴上海民政通过先行先试已经形成的经验做法,我们对全国民政事业创新发展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加强社会救助精细化管理。完善居民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和社会救助标准与物价挂钩的联动机制,探索针对不同人群的分类施保措施,提高社会救助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扩大社会救助覆盖面,采取临时救助和专项救助的方式,将救助政策的覆盖范围从绝对贫困群体拓展到相对贫困群体和“支出型”贫困群体。建立救助与就业的联动机制,出台针对性的政策激励、引导、扶持救助对象通过自身努力就业脱贫,将消极救助转变为发展型救助。

(二)扩大社会福利惠及范围。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积极完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服务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积极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服务业,完善社会养老服务准入、退出、监管制度。培育壮大老龄服务事业和老龄服务产业,采取无偿、低偿和有偿服务相结合的方式,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服务需求。加快探索建立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和贫困残疾人生活补助、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

(三)探索建立统一的国家优待制度。加强优抚顶层设计,探索建立优待原则充分体现、优待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统一、有序、开放的国家优待制度。继续完善面向老红军、烈士家属、现役军人家属、老复员军人、带病回乡退伍军人、军队离退休干部、退役士兵、伤病残军人、无军籍退休职工的国家优待制度,逐步将见义勇为、院士、五一劳动模范等有特殊贡献人员纳入国家优待范围,积极争取把因公死亡、致伤残的国家公务员、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一并纳入国家优待范围,增强全体公民的荣誉感和对国家的归属感、对社会的认同感。

(四)建立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加强社区基层民主建设,提高基层社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创新社区公共服务体制,加强部门联合,推广上海市社区事务“一门式”受理的做法,鼓励并培育社区公益性组织承接社区公共服务,通过政府、市场、社会三方互动的方式,实现社区政务服务、公益服务、便民服务有机结合。探索外来人口融入社区的新途径,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由户籍人口向常住人口全覆盖。

(五)创新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和培育发展机制。扩大社会组织直接登记范围,对公益慈善、社会福利、社会服务类社会组织履行登记管理和业务主管一体化职能。创新社会组织培育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引入“企业孵化器”理念,打造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对社会急需的社会组织进行专业化、多层次培育。推动政府向社会组织转移和委托职能,加快建立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机制和绩效考核评价制度。推进对社会组织开展第三方评估,促进社会组织规范健康发展。

(六)促进社会服务多元化发展。大力发展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民间运作的社区服务体系,提高社区服务的便捷度、亲和度和透明度。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充分调动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推动社工专业服务和慈善志愿服务,在殡葬、婚姻、地名、康复等民政专项服务领域开发新业务、发展新业态、建设新载体,发挥民政工作在服务民生、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提高社区社会福利服务供给能力,让社区福利服务惠及更多社区居民。

民政便民服务心得体会总结篇十二

社工民政培训是为了提高社工和民政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而开展的一项重要培训活动。通过参加这次培训,我深刻体会到了培训的重要性以及培训对我的帮助,同时也对社工民政工作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首先,培训给我带来了知识和技能的提升。在培训中,我们接触到了社工和民政工作的相关理论知识,如社会工作理论、社会政策等。通过系统地学习和了解这些知识,我对社工民政工作的本质和目标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此外,培训还注重培养我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如社工干预技巧、案例分析等。通过反复练习和实践,我逐渐掌握了一些关键的操作技能,并在实际工作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其次,培训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分享的平台。在培训班上,我有机会与来自不同社工和民政机构的工作人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讨论。这些交流不仅让我了解到各地社工民政工作的不同情况和实际问题,还让我接触到了一些优秀的工作经验和做法。通过借鉴和学习他人的经验,我发现自己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式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和提升。同时,我也有机会分享自己的实践经验和心得,得到了别人的认可和启发。

第三,培训提高了我对社工民政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培训中,我们不仅学习了社工和民政工作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还深入了解了社工和民政工作的价值和意义。社工和民政工作是为了服务社会,关心弱势群体,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通过参与培训,我对社工和民政工作的社会关注和人文情怀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我也逐渐明确了自己在这个领域的责任和使命。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积极投入到社工和民政工作中,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四,培训增强了我对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在培训过程中,我们分组完成了一些实践任务和演练。通过与其他成员共同努力,我学会了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共同制定工作计划,并合理地分工协作。这些活动锻炼了我的团队合作能力,提高了我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在实际工作中,我也更加注重与他人的沟通和合作,通过团队的力量实现共同的目标。

最后,培训使我认识到个人发展的重要性。在培训中,我不仅学习了工作上的知识和技能,还认识到了个人发展对于社工和民政工作的重要性。个人的发展不仅意味着个人素质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对于社工民政事业的进步和推动。只有不断提升自己,充实自己,才能更好地服务他人,推动社工和民政工作的发展。

总的来说,社工民政培训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收获和启发,使我对社工和民政工作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认识。通过培训,我提高了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明确了个人的责任和使命。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积极投入到社工和民政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