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陕西考古主题讲座心得体会报告 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心得体会(二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1 16:15:01 页码:8
陕西考古主题讲座心得体会报告 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心得体会(二篇)
2023-01-01 16:15:01    小编:ZTFB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2022陕西考古主题讲座心得体会报告一

孙思邈,今铜川市耀州区孙家原乡孙家原村人。因7岁时已能日咏千余言而被誉为“圣童”。年轻时就已熟读百家学说而声名鹊起。隋文帝曾昭其为国子监博士。唐太宗时也被授予爵位。高宗之时又被拜作谏议大夫。孙思邈却都以各种理由固辞不受,三朝不仕。当时社会名士纷纷“执师资之礼以事”。而视富贵如浮云、不囿于名利的孙思邈,于公元682年“辞病请归”,隐居故里五台山之上。年少时,因体弱多病,孙思邈立志学医。20岁之后他就已经悬壶济世,行走于乡间故里。孙思邈不仅医术精湛,且医德高尚。在医药史上是他首次提出了严谨可行的医德规范。无论患者贫富贵贱,都能一视同仁,甚至为穷者倾囊相助。因而深受百姓爱戴,在民间享有极高声誉。他悉心研究古典医学,虚心请教乡野名医,最终成为我国医药史上划时代的一代宗师,在中国医药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被唐太宗李世民在诗中称为“凿开径路,明魁大医----巍巍堂堂,百代之师”。

孙思邈一生笔耕不掇,直至“白首之年,未尝释卷”。传世著作70有余、100多卷。代表作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海上仙方》,《大医习业》和《大医精诚》等。其中《千金要方》首创复方,是我国医药技术的一项重大革新,为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百科全书,有“东方医学圣典”之美誉。而《大医习业》和《大医精诚》二书则被认为是世界医德法典的起源。682年,孙思邈去世,享年101岁。因其盛名,百姓尊崇孙思邈为“药王”。将其药方刻到碑百上,立于闹市街口以供患者参照治病。

药王山到了。这个地方就是孙思邈后来隐居之处。

药王山位于铜川市耀州区城东1.5公里处,海拔812米,面积约4平方公里。原名磐玉山,由五座顶平如台的山峦组成,故北宋时被称做“五台山”。又因与终南山的“南五台”遥相对应,亦名“北五台”。现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及风景名胜区。其石刻艺术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药王山五峰环峙,高低错落有致,山势高而不险。北台(峰)与其他诸台(峰)之间为大窒分隔,有通元、遇仙二桥相连。满山古柏葱郁,植被丰富,空中四处弥漫着中草药香。这里既有著名的隋唐摩崖造像,也有闻名遐迩的北魏及历代碑刻和药王庙等,与“药王”孙思邈有关的景点随处可见。而优美动听的历史传说在此更是比比皆是,流传至今。药王山自古就是关中渭北地区久负盛名的旅游胜地之一。

现在来到的地方叫南魔。是孙思邈的隐居之地。南腐原名静音庙,今称拜真台,又名升仙台,是北宋初期至元朝末期袍奉药王孙思邈的主要场所。占地面积为59料平方米,从南至北分布着文昌阁、金殿和元殿等建筑。文昌阁始建于明代,木质结构,重檐翘角,歇山顶,楼基为条石砌成,下有券洞山门。相传唐太宗曾由此拜见孙思邈,故名太宗御道。楼分两阁,下层有百子菩萨像。阁上有魁星点斗像,远眺可鸟瞰耀州城。请大家仔细看一下楼背面所装的避雷器。它巧妙地将道家太阴太阳学说中的“日月并来”和“无极图”结合在一起。

南庵中院为金殿,面阔7间,始建于1059年,后于金大定九年 (1169年)扩建,故名“金殿”,是药王山现存最早的建筑。殿内现陈列一口石棺。核石棺发现于19料年,由棺底、棺床和石棺三部分组成,上刻大量荷花等具有佛教风格的花纹和青龙、飞虎等动物雕饰,雕刻精细,生动传神。为我国石刻艺术中的珍品。金殿后侧即为斗拱攒集、样式奇特的元殿。元殿建于元代至元二年(1265年),原是药王的寝宫。东边殿内两侧有两幅《帝后出行图》壁画。画面构图严谨,场面宏伟,线条流畅,色彩艳丽,共绘有皇帝、摈姐及侍从等各类人物12组80余人,人物大小几近真人,个个形象传神逼真。金殿西端有棵高大挺拔的柏树,粗约4米,高近15米,相传为药王亲手所植,距今虽已有1400多年,但仍生机盎然,苍翠迎人。南庵西侧的碑廊陈列着由宋到民国时期的碑石共31通,可谓此处最有价值的文物。这些碑石多为颂扬孙思邈或游山题诗之作,对研究药王山的历史变革提供了实物数据。其中尤以《龟蛇二宇碑》和《宋徽宗御书碑》两通碑石最为有名。南庵西侧约100米处还有一晒药场,据传曾为孙思邈晾晒草药之处。

看过南庵,沿这个石径拾级而上,经170多个台阶可至北洞。眼前大门为北洞山门,俗称“一天门”。门额上“灵佑门”三个字为明代礼部尚书王图题刻。门旁石碑上“五台山”三个大字则为明代知州江从春所题。

进入山门,我们就来到了北洞。北洞亦称太玄洞或药王大殿,是明代以后人们为纪念孙思邈而修建的另一处殿宇。因此,当地百姓常说“先有南魔,后有北洞”。北洞建于明代,占地约1137平方米。其外观古朴壮观,细部雕刻精致。药王坐殿是北洞古建的主体。殿内正中塑有药王孙思邈彩像一尊,像高3米,身穿杏黄长袍,头披方巾,温和端庄,和蔼可亲。彩像背后有一石洞,长约20公里,名日“穿龙洞”。传说该洞为一龙王所钻,药王在此曾为其治病。后来,约王也在此处化羽成仙。因而此处香火甚旺,常年不断。当地百姓有“前洞烧香,后洞冒烟”之说。

出坐殿,在大殿院内可见石碑数通。此碑为 《千金宝要》碑,在院内碑中最为有名。《千金宝要》是北宋通奉大夫郭思摘孙思邈《千金要方》之精华而选编的一部药书,内容涉及妇、儿、内、外各科中的一些常见病和多发疾病。1572年,为使其广为流传以达到治病救人之目的,秦王朱守中以小楷形式将《千金要方》刻于碑石之上。碑中收录药方9000多个,分六卷十一科,是一部简化了的《千金要方》版本,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医方碑。因其所载药方简单、便利、行之有效且药品价格低廉,所以各方百姓常手抄拓印,带回家中以备应急。这通碑名叫《海上方碑》,同为明时秦王朱守中所刻。它采用歌谣形式,集药王的《枕上记》、《养生铭》和其他100多个民间药方为一体,内容主要涉及养生保健等知识。因传是龙王为感谢药王救子之恩而赠之药方,故名《海上方》。

药王坐殿对面这座殿宇为十大名医殿。我们现在看到殿内这些坐像为我国古时著名的十大名医。他们分别是歧伯、雷公、扁鹊、仓公、张仲景、华伦、王叔和、皇甫谣、葛洪和陶弘景。每个坐像前都有标牌注明每个名医的姓名和其功绩以供游人怀念瞻仰。

现在我们位于北洞门外的西侧。面前这个巨石上的两个百盆内常年积水,旁边可见 “石盆仙迹”四字。相传孙思邈常在此淘洗所采集的草药,因此得名“洗药池”。

我们面前就是有名的药王山碑林。它始创于清末,最初为保护河中发现的两通《四面干佛造像碑》而建立。以后此处又陆续收集了散落在耀州的碑石。到1934年时逐渐形成规模并被命名为“耀县碑林”。当时共收集碑石63件,其中一些魏碑碑石拓片散落到了各地,引起著名书法家、国民党元老于有任先生和来西安讲学的文学家鲁迅先生的注意。次年,《中国博物馆汇报》以“耀县大批魏碑”为题进行了报道,耀县碑林从此名声大噪。经过多次搬迁,碑林于1989年搬至药王山北洞现在这个位置。此处原为药王山集谋宫遗址。现碑林共收藏有各类碑石300余通,数目位列全国第五。其中有北魏、西魏、北周及隋唐时期的碑石近100通,尤以北魏时期的碑石收藏最多,达35通。魏碑俗称"孩儿体。,在外地鲜有收藏。它处于汉字书法由隶书向楷书过渡的时期,往往是隶中有楷,楷中存隶,其历史价值不言而喻显得弥足珍贵。尤其是面前这通《魏文郎造像碑》,此碑刻于公元420_年,比云冈石窟早期五窟还早30多年,为佛道合雕造像碑,是我国已知最早的道教天尊形象。与其相邻的为《姚伯多造像碑》刻于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年(496年),为一道教四面造像碑。碑上刻字古朴有力,浑厚苍劲,被誉为“三绝”。这些魏碑不仅具有相当的艺术价值,它们还为古耀州宗教历史发展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就是药王山摩崖造像。它主要分布于药王山的东南隅。游客到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山坡上这一巨石,名日“醉翁石”。石面自上而下分别刻着“拂云”、“悟石”、“二水在望”、“醉翁石”和“眠仙石”等宇,字体大小不一,书法各异。大字如桌面,小字似茶盘。行、楷、草体皆有运用。笔法或遒劲有力,或端庄秀丽,实为字中上品。相距“醉翁石”不远处可见“关帝庙石刻”,为关平牵马浮雕。马为关羽驰骋疆场时的坐骑赤兔马。关羽义子关平站立马前,披甲戴盔,威武异常。马后雕有松、猴、蜂、鹤、鹿等图形,既寓意“封侯挂印”,又沤歌关帝赤胆忠义的高风亮节。此浮雕是在1839年修建关帝庙时所刻。接下来就是药玉山摩崖石刻。在长约叨米的崖面上凿有7座洞窟、23个佛拿、45尊造像和20余处摩崖题记,为北周、唐、五代、宋、元和明代的杰作。这些作品向我们展示了当地宗教的发展历程和其艺术水平。其中第六窟之坐佛,高4.06米,凿于明代,为摩崖造像中最大的一座,无论其造型和艺术工艺都已具有典型的“中国化”的特征。第一、第五和第七、第八、第九尊怎菩萨像造型风格基本相同,都为唐代作品。其中尤以第五宝中的佛与菩萨像雕工最为细腻,形象饱满,神态逼真,衣饰线条流畅,肌肤隐约可见,实属药王山摩崖造像之佳作。而第二窟中的弥勒佛像高3,3米,为北周时期的作品,是这里雕琢最早的一尊佛像。从其雕刻艺术上来看,它己摆脱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作品的神秘色彩而趋于世俗化。

每年农历二月初一至十一期间耀州药玉山都举办热闹非凡的庙会,前来烧香拜祭药王孙思邈的百姓人头攒动,络绎不绝。

2022陕西考古主题讲座心得体会报告二

各位游客朋友,欢迎大家到金丝峡景区游览观光。金丝峡景区位于商洛市商南县东南部新开岭腹地,距商南县城40千米,距金丝峡镇18千米。景区内有白龙峡、黑龙峡、青龙峡、石燕寨和丹江源五大景区,100多个景点。峡谷总长度20.5千米,纵深10多千米。金丝峡景区是秦岭地区罕见的最完整的嶂谷地质构造。这里有多处垂直陡峭的山峰,谷壁直起直落,上下等宽的幽深大峡谷,岭与谷相对高差可达1300米,还有各种各样的溶洞及洞内的钟乳石、石笋、石林、石幔,有多处深潭、深谷以及十三级流泉瀑布等一些最完整的嶂谷地貌景观,在目前众多的国家地质公园中是十分罕见的。20xx年金丝峡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各位游客朋友,商南地处陕西秦岭东南麓的秦、豫、鄂三省接合部,古称“秦头楚尾”、“百二雄关”的商于之地,是中国古代秦文化和汉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也是早期楚文化的中心。至春秋时代,楚国迅速发展壮大,兼并了长江中游许多大小邦国,成为足以与整个中原相抗衡的力量。楚庄王为春秋五霸之一,一度有北取中原之志。战国时期,楚国吞灭吴越,其势力西抵汉中,东临大海,在战国诸雄中,版图最大,人口最多,一度有“横则秦帝,纵则楚王”的说法,意谓秦、楚二国,最具统一全国的可能。最后楚为秦所灭

各位游客朋友,金丝峡由五大景区构成,接下来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白龙峡景区。白龙峡,俗称七里峡、北峡,长2.5千米。景区的主要自然景观是河流冲刷、侵蚀作用及其他地质作用共同形成的嶂谷隘谷地貌、侧蚀洞穴、陡壁跌水等河流地质地貌遗迹。峡口左侧山峰叫作凤山,犹如凤凰展翅;右侧山峰叫猴山,山头有一石猴,有仙猴戏凤之说。左侧山坡上还有一个拔地而起的奇石叫仙人石,亦称仙人峰。坡上怪石嶙峋,青藤倒挂,自然景观妙趣横生。峡谷内小河如白龙蜿蜒于南北,峡谷两边险峰耸天连绵起伏。

各位请看,马刨泉是白龙峡的名景之一,又称白雪泉。白雪泉乃天然矿泉水,富含人体所需的钙、铁、锌、硒等十多种微量元素,被当地人称为“神泉'马刨泉的形成,得益于泉眼北面有断层,断层阻挡了地下岩溶泉水的正常流动,在此地沿一条岩层裂隙流到地表形成了白雪泉。这股泉水大雨不浊,大旱不涸,常年不断,日均流量每秒约0.39立方米,汛期流量每秒可达1立方米。泉眼有拳头那么大,大泉眼四周有无数个小泉眼,泉水争先恐后地垂直往上冒,泛出一个又一个大大小小的水泡。每年盛夏时节,雨量充沛,泉水喷涌而出,水柱达1米多高,非常壮观。

各位游客朋友,现在我给大家介绍一下黑龙峡景区的金狮洞。金狮洞位于黑龙峡,距金丝峡景区门口约5千米,是一个发育完善的天然地表大溶洞。洞口距谷底50多米,主洞宽97米,洞高78米,洞深55米,总面积有5000平方米,可容千人以上。因洞内有一块“方解石”石狮睡卧洞中,形象逼真而取名。洞内有天然方解石形成的形态逼真的石狮、石龟、鳄鱼、石狮、石佛、石花生、石阳、莲花座等人文景观,还有千姿百态、晶莹剔透的石笋、石柱、石花、石幔、钟乳石等地质遗迹,是一处天然的地质宝库。金狮洞外谷底深潭边的石壁上,有一弥勒佛像,藏于浓密的草木间。

各位游客朋友,我再向大家介绍一下丹江源景区。这个景区主要是以丹江源水体为主的观光科考游览区,丹江源全长3千米,面积8平方千米。景区流水景观呈阶梯状分布,有十三级瀑布和形状各异的碧潭以及流量较大的岩溶泉组成,涓涓溪流汇入丹江,是南水北调工程中的水源地之一。景区内以幽深的峡谷、瀑布群为主要特色。

主要景点有双溪瀑布和丹鱼湖,先看双溪瀑布。瀑布飞泻而下被山石分为两缕,故名双溪瀑布。二瀑虽隔树相望,但相距不足百米,水在树林中相汇,声在空中相和,一唱一和。而丹鱼湖是一个人工湖泊,蓄水1万立方米,它既具有垂钓、游览的娱乐功能,又具有拦截泥石流、调节下游瀑布流量的功能。

各位游客朋友,最后我向大家介绍一下石燕寨景区。因为这个景区的山上有一寨,人称“石燕寨"。石燕寨有险如华山之称,走势呈南北走向,东、西、南三面均为悬崖绝壁,只有北坡狭路一条。山寨由五大台阶构成。第一台阶悬崖峭壁,两面临空,是上山道路的关隘。人称南天门的主寨在第二台阶,是道教圣地,建有玄武神庙。第五台阶为玉皇顶。极顶远眺,楚天空阔,豫水旖旎,峡区数十里山水风骚各异。这个景区的主要景点有莲花洞和螺洞,前者:因形似莲花花瓣而得名。洞口古松横空,洞内钟乳石千姿百态,洞底形似莲花花瓣。地势险要,只有一条栈道可通行,守住洞口,纵有千军万马也无法进人。而蟒洞是一条又细又窄的峡谷缝隙里的一个洞穴。站在洞中向上望,有一条狭长的缝隙看到天空,就像是雷电劈开的痕迹。洞中有一形似巨蟒的钟乳石侧卧在洞中,故名癖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