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有关复旦党校微党课心得体会如何写一
黄仁宇先生在《万历十五年》中写道,凡事可从技术上加以解决的事,不必先冠以道德的争论。中国古时,人们重道德叙事,而不从技术上加以解决,是很多悲剧的根源。
今日上海踩踏事件,同学们指责媒体,通篇皆为泛道德化指责,忽略操作而直奔操守,实在令人遗憾。
对一篇新闻报道,我们首先应明白,媒体可以报道什么。
网络时代人们对个人信息极为敏感,但往往忽略很多信息是由当事人主动公开的,并不具有隐私性质。如人人网、微博、qq空间,推特,只要当事人主动发布,这些信息不仅是对媒体的公开,而且是对每一个能联上网的人类的公开。在现今这个公开范围约为60亿,其非隐私性也不以当事人生死而变更,媒体引用无碍。
还有一部分个人信息并非当事人主动公开,但由于我们各自的社会活动必然产生信息交换,同样不具有隐私属性。比如我就读一个班级,这一信息必然为学校、班级和同学所获知,为信息交换的双方所共享,只要我的同学们愿意,也即受访者合意,媒体完全可以采用。而是否应该透露这些信息,选择权在受访者而非媒体。
现在我们回过头看相关报道,媒体引用信息无不来自当事人的公开信息,以及受访者的正式采访。记者即没有攻破死者的邮箱,也没有偷听死者亲友的电话,何错之有?
我们己讨论了媒体可以报道什么,有逻辑的同学这时已经想到了,媒体可以报道,并不代表应该报道,或者必须报道。诚然,操作之后,还是离不开操守。
然而谁来决定应不应该报道是个复杂的问题,这里不展开讨论,只说一个粗浅的结论:媒体报道应追求公共价值最大化,在不涉及公共价值时,应尊重当事人的意愿。上海踩踏事件对死者的报道,公共价值何在,这个问题可以另在讨论。重点是,对这篇报道拥有最大意见权重的,是死者的亲人。
在事件发生后,网上有贴子劝告媒体不要采访家人,以及亲友不要接受采访,名为“二次伤害”。这里要告诉大家,请不要妖魔化采访,采访并不造成“二次伤害”,不正确的采访才造成“二次伤害”。如果你们愿意倾听我们的故事,很多时候,是亲人主动向我们倾诉,他们希望遇难者被记住,而不仅仅是一场事故中的数字。
如果亲人愿意讲述,媒体理应报道,如果亲人拒绝,媒体理应不打扰。事实上,己有报道在与家人沟通后撤回了,并无技术和伦理上的暇疪。...
那么问题就来了,这个事件中关“复旦学生”什么事儿呢?“复旦学生”既没有证明记者操守有问题,也无权替死者亲人做决定,以此为主语发出的公开信,只能用一句话形容:你们可真是太矫情了。
xx年x月x日
有关复旦党校微党课心得体会如何写二
主持人、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好!很荣幸有机会在20xx复旦大学国务学院开学典礼上发言。
我时常在思考,开学为什么需要一个仪式?仪式的目的是什么?在我看来,多数仪式都是为了创造一种庄严圣洁的氛围,让人能够超越日常的琐碎事务、深刻省思自己来到此地的使命。
我要讲的题目是“未来属于创新者”。
公元1486年,一位36岁的热那亚人来到了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他此行的目的是要来寻求一笔风险投资。当他跟当时西班牙最富有的一对夫妇进行谈判后,那对夫妇对他的商业计划书始终疑虑重重,谈判以失败告终。这位热那亚人走出这对夫妇的府邸时感到无比绝望,他充满幻想的商业计划不仅在英格兰、法国、意大利、葡萄牙无法得到资助,而且在西班牙也失败了。然而,时隔六年之后,就在他感到走投无路的时刻,那对夫妇派人找到了他——他们最终决定资助他的商业计划。他,欣喜若狂。这位热那亚人名叫哥伦布,他的商业计划是要发现新大陆,那对夫妇则是西班牙女王伊莎贝尔一世和国王斐迪南二世。数月之后,哥伦布率领他的船队发现了美洲。由此,新的全球史得以展开。哥伦布,是创新者。
事实上,世界正是哥伦布这样的创新者推动的。
当查尔斯·达尔文发表进化论时,那还是一个上帝创世说主宰的世界。达尔文是创新者。
当亚当·斯密倡导自由市场经济时,欧洲还是一个盛行重商主义的时代。斯密是创新者。
当福泽谕吉力主“脱亚入欧”时,日本还在传统与变革之间摇摆。福泽谕吉是创新者。
顺便说一句,如今查尔斯·达尔文、亚当·斯密、福泽谕吉三人的头像都印制在英镑、日元的纸币上,代表了一个国家对他们的认可。
当爱因斯坦发表相对论的第一篇论文时,那还是一个牛顿力学范式所支配的物理学世界。爱因斯坦是创新者。
当孙文呼喊“创立民国”时,中国还是一个皇帝统治的国家。孙文是创新者。
当马相伯老校长1920xx年以自有资金创办复旦公学时,中国还只有官办大学与教会大学。马相伯是创新者。今天的我们,依然受惠于这种创新的恩泽。
当吴敬琏、厉以宁这一代经济学家30年前呼吁市场经济时,中国还在是否要摆脱计划经济体制的道路上徘徊。吴敬琏先生是复旦校友。吴、厉是创新者。
这些创新者要么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认知,要么直接增进了社会的福祉。
同学们,今天开学了。所以,对诸位来说,今天是一个新的起点。
作为一名复旦教师,我不担心你们的智力,你们都是千里挑一的人;我不担心你们的努力,你们早已养成了勤勉进取的习惯;我也不担心你们的能力,你们多数人都能用有限的资源去达成关键的目标。我惟一担心的是,你们是否具有成为创新者的勇气?!
如果一篇论文、一部专著和一项研究,几乎得到所有同行的赞同,那么这样的作品很可能没有提供任何新理论、新方法与新事实。要知道,新事物的诞生,通常都会遭到质疑与嘲笑,甚至被视为异端。然而,异端往往是创新的征兆。并非所有异端都是创新者,但所有创新者一开始都可能被视为异端。如今的主流,都是曾经的异端;今天的异端,也可能是明天的主流。
所以,我们大可不必因为他人的赞同而感到欣喜,因为我们或许只是附和了成见;我们也不必因为他人反对而感到沮丧,因为我们或许正在给一个领域开创新路。
短期中,创新者可能会遭遇重重阻力、面临种种挫败、甚至使自身置于险境。有人会告诉你这个不可能,那个做不到;这个不正确,那个有风险。但是,长期中,世界的未来正是创新者所形塑的。
对诸位同学来说,在既有的世界中努力奋斗,无疑也有望成为优秀的人,但这种优秀不过是在既有秩序中获得了一个较高的位置。惟有创新者,是开创新世界的人,是新事物的催生者、孕育者、推动者和成就者。长期来说,世界今天的样子,不过是一代代创新者一路行走的足迹。
今天,同学们从中国各地、世界各地来到复旦大学国务学院,坐在前排的教师们对你们都抱有很大的期待。《诗经》说:“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大学》又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今天既有的一切终将消逝,未来属于你们这一代,未来属于创新者。
谢谢大家!
有关复旦党校微党课心得体会如何写三
李敖:刘长乐先生感谢你,没有你我今天不会站在这儿。姜院长是我的老朋友,所以我可以开一句玩笑,他为了把我今天讲话故意的学术化,所以变成了这类样子,和他坐在一起。实在我跟大家说,他讲得太长了,并且他的普通话讲得不够好。学问一级棒,语言不好。我跟大家说,我最怕这类讲堂,缘由讲过,作为一个演讲的人,他要很礼貌地照顾每位,可是当讲堂是这个样子的时候,从左到右,从右到左,我就觉得我自己是一台电风扇。
今天我在这里很倚老卖老地说,我看过的上海你们都没有看过。远在 56 年之前,当我离开上海的时候,我看到一幅景象就是在这个外滩,在银行的眼前,上海的人人民警察察骑着大马手里拿着皮鞭打群众,群众怎样来的?清早 5 点钟戒严的时间一解开,四面八方涌向上海的银行,干甚么呢?往挤兑黄金。这些黄金是当时国民党政府搜刮了人们的财产,用金圆券搜刮人民财产,就是说你家里有黄金,除你手指上的金戒指之外,全部向政府来兑换金圆券。假如不兑换的话,黄金没收,人法办。这些黄金被国民党政府搜刮走了以后,忽然一夜之间要卖出来了,就是你买到一两以后,到外面卖可以卖 2 两的价钱,所以上海人疯了,就拼命挤兑黄金。当时上海有一组人人民警察察叫做「空中堡垒」,就是骑着大马拿着皮鞭打,打都打不散,我亲眼看到一个灭亡的政府,一个亡掉的中华在最后兵败山倒的时候是甚么样子。
我和他们一起逃到中国台湾,当时我没有选择权,由于我只有 13 岁。当我现在又回到了上海, 56 年以后我回到上海,大家知道我的感觉吗?就是我看过那末凄惨的画面,你们都没有看到,你们也不会感觉有甚么不同,可是对我而言,我才知道国家的富强是多么的重要,特别在上海我看到了,请鼓掌。
在复旦讲「尼姑思凡」
我这一次回到祖国的报告是分三场,刚才姜院长给我定的题目都是假的,我真的题目是三个定位,第一个定位是我在北京大学要讲金刚怒目,我在清华大学要讲菩萨低眉,我在复旦讲甚么,要讲尼姑思凡。为甚么要讲尼姑思凡?讲到我们理想及现实一面。
在元曲里面我们可以看到那些讥讽尼姑的话,小尼姑年方二八,正青春,被师傅削往了头发,她看到一些男青年以后,她把眼看着眨,眨巴眼看他,眉来眼往,叫思凡,就是比较务实的一面。
一个匈牙利的作家当年是共产党,后来脱离了共产党,叫卡斯利,他写了一本书叫做《下午的黑暗》。这本书里面讲到老共产党被整的时候,要枪毙他的时候,他最后和整他的年轻的共产党说,儿子,你们休想硬把天堂造出来。可是大家想想看,我们真的努力往硬造天堂,照着说法,他在 45 岁之前花了 20 年往打仗,可是在 49 年以后,我们必须承认,中国共产党很努力的往造出一个天堂。
可是说其中有 20 年的时间浪费了,为甚么浪费了?大跃进、都浪费了这些时间,甚么缘由?我们想到汉朝的一个故事,汉朝有一个天子,你们都叫他汉高祖是错的,应当叫汉高帝。汉朝的天子是高帝、惠帝、文帝、景帝、武帝、昭帝、宣帝、元帝、成帝、哀帝、平帝、光武帝、明帝、章帝、和帝、殇帝、安帝、顺帝、冲帝、质帝、桓帝、灵帝、献帝,献帝就三国了,大家知道我的记忆力是多少的好吗?汉高帝刘邦痛恨知识份子,痛恨复旦大学的学生(笑),知识份子来的时候是戴着帽子,一把把帽子抓下来放在下面撒尿,就是看不起这些人。有一个人叫陆贾,就和他讲,说怎样样治国。刘邦说,马上得天下,老子是骑着马得到天下的,谁要听知识份子讲课啊?陆贾讲了一句话,你马上得天下,你不能马上治天下,治天下需要专业人才。这个专业人才我在北京的时候是说出自北京大学清华,当我到上海的时候,就说是出自复旦。(笑)
由于没有专业人才,用爱国的热情拼命想把天堂造出来,所以我们付了代价。可是我们又回头想,我们有无机会建造一个天堂?当方法对的时候,当时来运转的时候,我们觉得有一个机会可以造出天堂。
今天是中国的大好机会
大家想想看,有一句外国话:中国人的机会,这句话是讽刺的,是看不起的,是美国过往在西部淘金时代讲的一句话,中国人的机会,就是中国人的机会是很渺茫的机会,只要你变成中国人,就没有机会。可是现在我觉得,我们中国人有机会,不但中国人有机会,中国的文化,中国的文字都有机会。
我举个例子给大家看,过往我们的呆板印象里,中文是很难学的,中文是很难认的,不是吗?我们伟大的共产党曾努力要消灭这个中文,共产党这么多年来的努力只造成了简体字成功了,可是大家知道不知道,简体字面对现代的时候,它有题目了。
题目在哪里?当中文你不往写它的时候,中文很轻易学,我告知大家,中文是全球最简单的文化,从文法而言,是非常简单的文法,东风又绿江南岸,这个绿可以是形容词当动词,我们中文有这么优秀的转变的能力,大家知道吗?这类东西大家过往说中文不利于发展,要消灭它,可是大家想想看,我们今天要消灭它,发现忽然中文咸鱼翻身,就是由于了现在的科技,当打字的时候发现一个字一个音是最好的一个输进方法。
当我们知道中文里面有很多同音字的时候,我们知道有困难,可是我们把它解决。我李敖穿的衣服的「衣」字有 156 个字的同音字,比如我李的「李」字,有的是有音没有词,怎样解决这个题目?有待于复旦大学来面对。我们中文把它发扬光大,为甚么消灭不了?它有那末厚的文化基础,为甚么?它有十万字的古书在我们的背后,它不是埃及文字,也不是巴比伦文字,中文是一个活的语言。
我们现在讲英文,英文在 14 世纪的时候是一个地方语言,它是德国式的一个土语。英国那个时候国会开会文,大学讲课文,吵架文。可是当英国人出了莎士比亚,出了约翰生,出了这些人以后使英文变得越来越强势。到今天,英文直接要挟到全球各国语言,包括法文和中文。可是当现在电脑科技出现的时候,英文要挟不到我们,我们发现有这么好的基础来发展我们的中文,并且发展我们中文的思路。所谓中文的思路就是过往由于中文的智库组经常常使用 4 个字的成语来表达思想,大家知道这个思想,可是当我们仔细想的时候,我们才知道,这个里面有很多很好的文字。假如这个屋子着火了,大家夺门而出,请留意这个夺,这个夺字很重要。我李敖讲的好,他们眼泪夺眶而出,我讲得太好了,眼泪都快出来了。打败国民党,国民党闻风丧胆,大家留意这个看字,中文有一些极好的特点。
我必须和大家说,固然你们的国文很好,的确赶不上我,为甚么赶不上我?由于你们缺少一个窍门,甚么窍门?就是我有一个本领,把任何抽象的东西具体化。
除弄数学之外,弄文学,弄语文,要把它量化。比如说我站在这里,我们描写老中青三代,我告知你我们怎样描写,我会说当我年轻的时候,我关心的是大小,当中年以后我关心的是是非,当我老年的时候我关心的是硬软。人生既然是这样分的,刚才我往 1 号,当我 60 岁的时候往了 1 号出来,大家知道我们男生的裤子前面有一个拉链,拉链前面有一个布盖盖住这个拉链,那块布英文叫做 fly ,当我 60 岁的时候经常小便出来,拉链经常没有不拉起来,当我 70 岁的经常拉链不拉就小便,用具体的方法描写我 60 ,描写我 70 ,这是多少的重要。当我们说这是女孩子,这是老头子,这不是最好的中文,当我们说这是红颜,这是白发,这才是最好的中文。
用四个字的语言说,现在我在倚老卖老,大家想想看,倚老卖老这四个字多么有趣,倚是靠着老,可是也是大模大样的,似乎坐在椅子上,这就是我所说的中文有它的好的语言,有它好的表现法,有它好的意境。并且当中文电脑化以后,我们才发现简体字不好认,繁体字好认。根据原结构出来它好认,当我们不写它的时候,它就好认。所以我们想想看,我们要不要把中文的优点用现代的科技把它开发下往,我们有很多意境是洋人所没有的。比如英文有一个 ajar ,就是门是半开的,中文没有这个字,我们可以用中文的意境,所以我们写书,写西厢记,说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这就是中文的意境。比如说,宋朝的黄山谷,他忽然说香来了,一听说香来了,每个人都这样子嗅,他说不对,他说香气这样闻就不是香气,香气是你坐在这儿,忽然一股香气到你的鼻子里了,香气是主动你是被动,这样感觉出来的香气才是香气。这么细腻的感觉在我们中国文学里面可以看到。一样的黄山谷也说,当他做官被贬官,有一次到城门楼里把他关在里面不让他动,外面在下雨,人出不往,他把脚从窗户伸出往,由于雨水淋到他的脚,他说我生平没有感觉这么快乐,大家想到这个意境吗?这是了不起的意境。所以我们在中国的语言和文字里面,中国的思想里面可以保存这么多的意境,用现在的科技我们把它发扬光大。
我讲这些事情就是告知大家,当有一个东西出现的时候,我们就有了这个机会。美国有一个文学家马克吐温,这个孙子一生赚了很多钱,可是都糟践掉了,由于他喜欢投资发财,可是每次投资都失败。最后来了一个人说我有一个玩艺,你这么和它讲话,隔壁就听到了,就是电话。可是马克吐温说这是甚么玩艺,我不要投资,所以他就失往了这个机会,一生要投资,最后碰到一个最可以投资的他遗漏了,这就是机会的题目。我以为今天我们遭遭到一个好的机会,中国人应当面对一个机会。我经常说过往历来没有碰到这么好的机会,今天我们碰到了,我 (此 资 料 转 贴 于们要珍惜这一次机会。
有人打我李敖的主张,说你到了北京你要骂共产党才过瘾,有的人也打我李敖主张,你到了北京你要捧共产党才过瘾,我李敖是给你们玩的啊!?(笑)
我刚才在车里和刘长乐老板说,天行有常,立身有本。我们这类人该说的就要说,该说对的就要说对的,该说错的就要说错的。可是,我们知道讲话要有技能,硬梆梆的讲话是不好的。所以我给大家演讲,第一次报告是金刚怒目,第二次报告是菩萨低眉,第三次是尼姑思凡,为甚么叫做思凡?就是女的下辈子要变男的,男的下辈子要变成佛,这是佛教的整个精神。女的下辈子成男的,这是尼姑的理想,可是现实上面她觉得十丈软红,灯红酒绿,觉得很遗憾,这是现实题目。所以我的意思是说,我们现在不要再谈理想题目,可以谈一点现实题目。
有关复旦党校微党课心得体会如何写四
:
黄仁宇先生在《万历十五年》中写道,凡事可从技术上加以解决的事,不必先冠以道德的争论。中国古时,人们重道德叙事,而不从技术上加以解决,是很多悲剧的根源。
今日上海踩踏事件,同学们指责媒体,通篇皆为泛道德化指责,忽略操作而直奔操守,实在令人遗憾。
对一篇新闻报道,我们首先应明白,媒体可以报道什么。
网络时代人们对个人信息极为敏感,但往往忽略很多信息是由当事人主动公开的,并不具有隐私性质。如人人网、微博、qq空间,推特,只要当事人主动发布,这些信息不仅是对媒体的公开,而且是对每一个能联上网的人类的公开。在现今这个公开范围约为60亿,其非隐私性也不以当事人生死而变更,媒体引用无碍。
还有一部分个人信息并非当事人主动公开,但由于我们各自的社会活动必然产生信息交换,同样不具有隐私属性。比如我就读一个班级,这一信息必然为学校、班级和同学所获知,为信息交换的双方所共享,只要我的同学们愿意,也即受访者合意,媒体完全可以采用。而是否应该透露这些信息,选择权在受访者而非媒体。
现在我们回过头看相关报道,媒体引用信息无不来自当事人的公开信息,以及受访者的正式采访。记者即没有攻破死者的邮箱,也没有偷听死者亲友的电话,何错之有?
我们己讨论了媒体可以报道什么,有逻辑的同学这时已经想到了,媒体可以报道,并不代表应该报道,或者必须报道。诚然,操作之后,还是离不开操守。
然而谁来决定应不应该报道是个复杂的问题,这里不展开讨论,只说一个粗浅的结论:媒体报道应追求公共价值最大化,在不涉及公共价值时,应尊重当事人的意愿。上海踩踏事件对死者的报道,公共价值何在,这个问题可以另在讨论。重点是,对这篇报道拥有最大意见权重的,是死者的亲人。
在事件发生后,网上有贴子劝告媒体不要采访家人,以及亲友不要接受采访,名为“二次伤害”。这里要告诉大家,请不要妖魔化采访,采访并不造成“二次伤害”,不正确的采访才造成“二次伤害”。如果你们愿意倾听我们的故事,很多时候,是亲人主动向我们倾诉,他们希望遇难者被记住,而不仅仅是一场事故中的数字。
如果亲人愿意讲述,媒体理应报道,如果亲人拒绝,媒体理应不打扰。事实上,己有报道在与家人沟通后撤回了,并无技术和伦理上的暇疪。...
那么问题就来了,这个事件中关“复旦学生”什么事儿呢?“复旦学生”既没有证明记者操守有问题,也无权替死者亲人做决定,以此为主语发出的公开信,只能用一句话形容:你们可真是太矫情了。
xx年x月x日
有关复旦党校微党课心得体会如何写五
:
同为复旦的学子,令我们痛心的不仅仅是一个如花一般的生命的逝去,更是一种对于紧紧揪着她不放的媒体的心寒。在这一篇报道中,媒体大篇幅的引用了杜同学的私人资料:年龄、生源地、专业、生平喜好,甚至是生前的男友的话语,那么我想问一句,这么做的目的究竟是为了要哀痛一个生命的逝去,还是仅仅为了博得关注度的手段?
根据《准则》要求,我国新闻工作者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规范自己的职业行为:忠于职守,勤奋敬业;正确导向,注重效果;报道真实,客观公正;清正廉洁,遵纪守法;尊重群众,尊重同行;团结协作,公平竞争。
1、首先,媒体的及时报道,给了公众最为前沿的消息,将第一手资料及时整理给大家,是完全符合工作者的准则的。但是,在传播信息的同时,不仅要确保信息的时效性,还要确保真实性和正面性。一则新闻的正确导向,应该是将读者真真正正的代入事发现场,或者从中总结出经验教训,以示后人。而不是具有偏向性的,个性化的报道。
2、在媒体的报道中,外滩的踩踏事故总共造成35人(又有一说是36人)死亡,43人受伤。其中大部分是女性,并且学生青年人所占的比例非常的高。那么面对这么多失去的生命,媒体却独独抓住了复旦这一名学子,花了大篇幅的来报道。有一些网友称,逝去的生命不分高低贵贱,那么为何独独具体报道复旦女孩这一名学生?新闻报道的工作者们,面对众多失去的宝贵生命,你们是不是已经为了新闻的噱头而分出了高低?
3、在媒体的工作者的工作准则当中,有一项是:尊重群众。将心比心,一个可爱的生命已逝去,为什么还要用再一次的伤害来刺痛她亲人的心?虽然媒体的新闻报道有部分程度在于还原事件真实性,满足公众的好奇心,但是那要建立在一个度的上面。把一个女孩子的微信、qq、照片公布在网上的行为,不仅仅碾压了作为逝者的尊严和隐私权,更是将她亲人的伤疤血淋淋的揭露在了众人的面前,供大家评论,指点。换一个角度思考,想想女孩的父母,如果你是那位女孩子的父母,你还会毫不犹豫将你女儿的生平事迹和照片公布在网上以供大家评头论足吗?
4、作为复旦学子的我们,在为逝者默哀的同时,我们也不希望受害者被随意挖掘和评价。同时与受害者有关的人,也是需要保护和安慰的对象。我们拒接泄露私人信息来博取更多人的关注和同情,我们不希望她们的亲友在因此而受到第二次的打击。我们愿意用最沉重的心灵,和默默地行动来抚慰被噩耗所打击的心灵。
美丽的生命虽然失去,但是他们会活在重要的人的心理。当伤痛已经来袭,我们能够做的是尽力抚平伤口,而不是剖开他、放大他,以供别人检阅评价。
今天,一座城市在为逝去的生命默哀,今夜,还有许多人在尽最大的努力救治伤者。今日无乐,从未这样度过一个悲伤的元旦,残酷的事实告诉我们这不是一个故事、一场娱乐。今夜无眠,是需要温暖和安慰的,谨愿媒体的朋友们回归善意的初心,尊重一个生命最后的权利和这些家庭最痛的时刻,谢谢。
xx年x月x日
有关复旦党校微党课心得体会如何写六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今天起,你们成为了一个复旦人,我首先代表的全校师生员工,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你们在国内外如此众多的一流大学里选择了复旦,我要对各位表示感谢!
从今天起,复旦将成为你们学习、生活和成长的地方。但是,我相信有一个问题你们还来不及思考,那就是你们到复旦来到底学什么,或者说到底怎么学?我们从刚才学长们和导师们的视频当中,听到了、看到了一些他们的感悟。所以,今天我并不想发表一个热情洋溢的讲话,而是要跟大家来分享一下我们对你们到复旦来到底学什么的思考。
韩愈说过“古之学者必有师”。一般来讲,自学成才,几乎不可能存在。任何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必定会有一个导师。他还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所以,哪怕你不是复旦大学的教师,但如果你在发挥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那你就是一个老师。对于学生来讲,来到复旦自然就是为了悟道、受业以及释惑。虽然你们最终会被归到某一个专业,或学科,会学习很多相应的专业知识,这或许就是我刚才提到的受业。然而英国的哲学家、数学家和教育家怀特海德曾经批评上世纪30 年代的美国教育,他说大学教育的目的已经卑微到只教学生某些学科的一部分的专业知识,因为你不可能把专业也教完;而不是像古代书院里那样,哲学家们传递给弟子的是一种智慧。其实,当时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以他的切身体验发出呼吁,他说仅仅靠知识和技能并不能使得人类获得快乐而又有尊严地生活。虽然通过专业教育可以使他成为一部有用的机器,但不能造就和谐的人格。他同时也指出,学生必须对美和良好的道德有深切的感受,否则仅有专业知识的学生,不过更像是一条经过良好训练的狗。此话有点粗,但是爱因斯坦不是一个讲粗话的人。
然而,由于现代职业极度分化、多元化,随之也导致高等教育的过度专业化。各类明确的职业指向使各种专业如雨后春笋般地应运而生,让教育的意义变得越来越窄。教学的内容设定只是为了“就业”这个唯一的目标。这似乎是为了适应和满足当前社会的需求,为社会提供一种及时的服务,但这样的教育其实是在自弃,不是育人。它严重地违背了以人为本的教育基本原则,因为人不应仅仅是社会当中的一个部件而已。事实上,现在的大学包括复旦大学的毕业生的职业和所学专业的对口程度已逐年下滑,而且已经降到非常低了。也就是说你学这个专业,毕业后所从事的职业并不一定是跟这个专业有关的。因此,这就迫使我们对高等教育的理念、方法、内容进行新的思考,并做出相应的改变。必须有一点是十分清楚的,综合性的大学,包括复旦大学必须有别于通常的职业学校。大学不能沦为金耀基先生所批评的那种职业的培训所。专业知识固然是重要,大家固然必须去认真地学习,但是你们在复旦仅仅做这点是不够的。按照怀特海德的说法,如果你仅仅只想学一些专业技能的知识,那么你是非常卑微的。因为纯粹的专业知识的学习,并不能够保证你真正能够学好专业,有时反而会扼杀你的文化生活和专业精神的基础。虽然专业知识是必须学习的,但是来到大学作为学生来讲,更重要的实际上是一个悟道的过程。
何为“道”?“形而上谓之道”,“道”首先是一套价值系统。儒学经典《大学》当中有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我们中国人认为智慧是以善为基础的,因而道自然也就包含了善。不仅如此善还是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是道的终极目标。然而就现实来看,如果一个人对人类的存亡一点都不关注,对未来国家和民族将赋予你们的历史责任和担当一点都没有感觉,对崇高的价值体系没有过执着的追求,他就会缺少一个积极而又严肃的价值系统。这样的人在思想和价值多元化的时代,必定会迷失自我。因此责任和担当应该是对道的一种悟,也是道的一种具体的外在表现。我曾经多次说过,我们培养的学生要有对个人包括对自己、对整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有责任感。如果学校的教育只是重视一些专业的知识教育,而不重视德性的培养,那么很可能培养的人越有知识,越可能成为社会的祸害。
我们每一个人在对积极而严肃的价值的追求当中,都不得不去思考一些十分基本的问题,这也是建立价值系统必须要经历的一个阶段。这些问题包括人类存在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人类的终极命运到底会怎样等等。虽然这些问题很大,现在甚至于未来没有人能够对这样的问题提供一种完整的答案,但是我们必须对它进行思考。因为只有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才能获得一套崇高的价值。
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人文精神应该总是置于客观真理的发现之上,并宣示崇高的道德标准和价值体系。他对崇高的价值体系的追求远远地高于他在物理上的巨大的成就。我们复旦大学实行通识教育,就是希望通过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以及专业课程改革,使得整个教学过程融入到一种价值的追求当中去。虽然我们对这类问题不可能提供一个终极答案,但是我们至少能够提供一些思考线索,而这种思考线索的重要性在于启示人们如何让这个世界成为有道德、有精神和理智的世界,从而在充满着种种困难的现实世界当中不至于迷失。不仅如此,而且我们还要为这个世界提供新的希望和合理性。在今天的中国,这套积极而严肃的价值系统,就是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说来就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践行这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使我们更具有使命感,才能让我们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当中具有更大的担当。
习在今年的教师节讲话中指出,教师的第一要务就是传道,这个“道”就是传我们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而我们学生的第一要务就是要悟道,就是去追求,去践行这个崇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所谓的“道”也是一种智慧。智慧很难定义,在我看来,智慧是一种思考、分析和探求真理的综合能力,是掌握知识和创造新知识的方法,也包含了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认识问题的方法。因此,智慧使人能够深刻地理解世上的事物乃至社会和宇宙。与智慧相比,知识只是获取智慧和悟道的一种途径而已。我们常说的升值引以为荣的智力只是“形而下谓之器”当中的“器”而已。就获取知识而言,在今天网络时代,我们有了更多的渠道来获取知识,尤其是诸如慕课等等网络视频课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大学教育获取知识的方式。以至于有人认为,在网络教育时代,大学教师将沦为节目主持人;而更加危言耸听的是,就连我们大学存在的必要性都应该受到质疑了。其实这种担忧并非什么新鲜的事,早在上世纪60年代,哲学家罗素就指出过学习并不是一个传播知识的过程,当然其中某些东西确实需要传播,但教师不是传播中唯一起作用的人,也不是最重要的人。注意,知识传播过程中,教师并不是最重要的,因为任何一个有阅读能力的人,都可以从图书馆获取信息,现在途径更多了。如果我们把大学只是理解为课堂上的知识传授,也就是传道授业当中的授业,学生也只是去接受授业,那么上述的担忧当然就不无道理。因此当时罗素就提醒我们,说教师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教师应该做的是引导学生自己去领悟知识。如果教师只是一个知识的传播者,那么教师可能是要失业了。其实,教书育人自古就是为了使得学生的心智更加成熟、人格更加独立,惟有人格的独立,方可获得智慧。因此,教育更为重要的内涵是传授思维方法,而学习的本质那就是获取隐藏在各种知识背后的智慧。
学习一定要悟道,悟道是获取智慧的过程。但是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既然道难以言说,中国古人就说“学必悟”。因为他们认为,认识“道”的最佳方法就是“悟”。悟道这个过程我想是不太可能通过网络或者软件来完成的。网络和软件能够做什么?在我看来,只有当某些知识能够非常准确地被定义,只有当学生在学习这一类知识的进步能够非常定量地、精确地来进行表征,那么相应的课程和教材确实可以实现一种网络化、自动化。然而不是所有的课程都可以实现计算机编码,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授的能力;同样的知识,只有好的教授更能引导学生获得意想不到的洞见。
其次,网络上的论坛无法完整地复制现实当中的讨论这样一种微妙的互动关系和各种现实对话中的丰富性。除非在网络上参与讨论的每一个人,都具有小说家一样娴熟的技巧,有能力以小说或者散文的形式来重现复杂的思路和体现,这个要求是太高了。更为重要的是,悟道的过程实际上是贯穿于学生和学生、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微妙的互动关系当中的,这种微妙的互动关系才是大学教育的精髓所在。因此,除了课堂教育以外,复旦大学是通过书院的方式来创造更好的这种互动空间和方式。这种互动是任何机器所无法模仿的,不管程序编得如何先进,不管技术如何发达,人毕竟是人,学生对课堂和书院里所遇到的辩论情境,以及与他人实时接触时的思考,机器无法复制。而这些恰恰将对学生产生极其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和大学的存在,其意义不仅没有被削弱,而且在当今显得更重要。在现代技术的挑战下,大学应将教育、教学更多的转向传道意义上的智慧教育,即授人以渔,以传授思维方法为主的教育。这种转变与其说是变革,还不如说是高等教育的某种回归,回到古代、古典关于教育的定义,回到更加注重智慧传授的教育,回到中国人说的传道。从而也能够让学生在大学里的学习获得更多的智慧,获得一套崭新的、合适的思维方法。
悟道必须坚持持续的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就是思考和思想。只有经过思考才能达到释惑,也才能解决你心中长久存在的一些迷惑的问题。曾经有人说过,没有经过谨慎慎思的生活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这也表明思考的重要性。当然“思”还是思想,我们虽然习以为常地说这个世纪是一个知识的时代,这似乎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然而我在这里要强调的是仅有知识是不够的,我们更需要的是思想。脱离了思想,脱离了对道德的知识,无论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还是其它任何什么学科,一定都是一把双刃剑,可能造福于人类,也可能祸害甚至毁灭人类。要让知识真正服务于人类未来的命运,我们更需要的是思想和智慧,也就是中国人常说的道,以及对道本身的思考,思考人类的大道,思考我们每一个专业学科中的专业之道。人类近一两个世纪的巨大发展,基本上是基于20世纪中叶思想家们和哲学家们的思想而来的。人类在近一两个世纪以来,由于在技术上的巨大成功,也包括社会科学知识的巨大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自然法则、社会法则对人类自由的限制。但是我认为它同时也带来了一个思想极度贫乏的时代,因为我们现在所依据的所有思想,其原初和原形基本上都是在中世纪时候所诞生的。因此我更加希望在新世纪初时,将知识的时代转换成为一个思想的时代,转换成一个一流的思想家和哲学家辈出的时代,转换成一个在各个学科领域的学术思想家辈出的时代,因为科学也需要思想家。我曾经说过,一个国家有再强的经济军事,若没有一流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就成不了一个真正的世界强国,它最多是一个武装到牙齿的国家而已。同样,如果人类出不了一流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我们就很难解决当今和未来人类所面临的各种重大而又复杂问题的挑战。
复旦的先贤们为我们选择的校训十分深刻,我认为它是对传道授业解惑的一种具体阐述。“博学而笃志,切问近思,仁在其中矣”,所以我最近在对校训有关的诠释当中提到,我们的校训当中其实还有一个内在的重要逻辑,也就是唯有博学方可笃志,惟有切问方有近思,这样去做了,你们与别人包括与社会自然就形成了一种和谐的关系。也就是仁就在其中矣。
最后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你们来到复旦学习一定是正确的选择,但是这也意味着你们将开始痛苦而又快乐的学习和思考的过程。我为什么要把痛苦放在前面? 从我个人来讲,我不相信那种所谓快乐学习的说法,这就是刚才陈思和老师讲的,只有当你热爱它了,那么乐就在苦中。若你们在复旦悟得了这个“道”,那么在你们离开的时候,你们不仅具备了专业知识,而且你们将变得更加智慧、更有思想,对国家民族就会更有担当,对整个全人类也会更有担当。我希望大家成为这样的人!
谢谢大家!
有关复旦党校微党课心得体会如何写七
各位同学:
大家来到复旦数学科学学院,应该都是自己主动的选择。研究生就不必说了,今年本科新生127人,其中10人是20xx年入学、因为热爱数学特地从其他专业转过来的;新入学的117人中,绝大多数是按第一志愿录取的,少数虽最初报考的是经管类等其他专业,但经招办协调后也是自觉自愿进数学学院的。
没有数学?今天的社会不得动弹!
数学是绝大多数人一生中学得最多的一门功课。大家通过多年的学习,已经对数学增加了了解,并且产生了兴趣。但是,中学里学习的数学,大体上属于初等数学的范畴,是四百年前的数学,甚至是2320xx年前欧几里得时代的数学;而大学本科所学的高等数学,是以牛顿、莱伯尼兹在十七世纪创立的微积分为标志的,不少内容也是二百多年前的数学。根据这些内容对数学的了解与感悟,应该说还是很不够的。作为一名数学类专业的大学生与研究生,一定要通过认真的学习,进一步走近数学,深入地了解数学、认识数学,努力提高学习数学这门科学的主动性、自觉性和迫切性。
数学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不容易在这个开学典礼上用三言两语完全说清楚。概括地说,数学是在相当广泛的意义下研究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它剔除了客观事物的种种质的属性,只从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角度研究问题,因而具有了高度的抽象性,同时具有了广泛的应用性。
数学,是一门精妙绝伦、博大精深的科学,到目前为止,已形成了一个包括纯粹数学、应用数学以及众多交叉学科在内的庞大的科学体系。同时,数学又是通用的科学语言,是各门科学的重要基础,在自然科学、工程科学、人文科学及社会科学等方面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很多场合起着举足轻重、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数学科学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已形成了一种普遍的、可以实现的关键技术——数学技术,成为当代高新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技术本质上是一种数学技术”的提法,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们的共识。不少重要科学领域的数学化趋势,也已呼之欲出或初见端倪。
数学更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坚实支柱,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一直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数学的发展史是和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发展史交融在一起的。现代科学技术的种种奇迹,从手机到电视,从列车时刻表到医用扫描仪,从摩天大楼的建造到宽体喷气式客机的设计,从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到核武器的研制等等,数学无不在幕后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数学,今天高度发达的社会根本无法运作。
正应为这样,数学科学的重要性现在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同。好多年来,数学类专业的录取分数线在复旦一直名列前茅、甚至数一数二,也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大家能够以数学作为自己的专业,能够进复旦数学科学学院学习,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更应该感到庆幸和充分珍惜。
学数学就像食堂打饭,不能“插队”!
现在话要说回来,进了复旦的数学科学学院,就一定能保证大家学有所成,将来都成为数学家吗?当然不能简单地这么说。取得了复旦学子的身份,不等于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复旦这个成长与进步的平台,不等于在复旦将会一帆风顺,不等于在毕业时能毫无悔色地面对自己的一切,不等于能为自己一生的发展打好一个坚实的基础,更不能自动转化为你们今后的成功与辉煌。希望大家务必珍惜这个珍贵的起点,用加倍的努力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那些进了复旦就觉得自己壮志已酬的人,看中的只是复旦的这块招牌,而不珍视与这个招牌相应的真才实学的内涵,是很难走得远的。有人一考入复旦,就急着想下一步到哪儿去,就又在为自己设计一个新的前程(例如出国、找一个好的工作等等),甚至不务正业,忙着为进入下一阶段进行种种自认为必要的准备。这样做看来很精明,但实际使自己沦为一个匆匆来去的过客,人在复旦,却心浮气躁,放松了正规的学习和严格的训练,将来难免愧对在复旦虚度的岁月,这是很不明智的。只有脚踏实地,认真地把握现在,才是对未来发展最好的铺垫和准备,才有光辉的未来。
希望大家要充分珍惜在复旦的学习时光。二年、三年、四年、五年,看起来时间很长,但如果不抓紧,一晃就会过去。本科新生中的大多数同学在中学阶段经过了漫长的应试教育的训练,想必是相当累了。到了大学,没有老师盯得你们紧紧的,课业表面上也不太重,你们中的一些人还可能相当缺乏自制的能力,很容易在一开始处于一种松垮的状态,优哉游哉一下,甚至沉醉于上网、玩一些无聊的游戏等等。这一放松,时间很快就过去了。等到发觉大事不好,想要抢救过来就难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除了一般性的道理之外,更是由数学的特点决定的。人类的许多发现就像过眼烟云,很多学科是从推翻前人的结论而建立新的理论的;然而,数学却不是这样,它的结论往往具有永恒的意义。古往今来数学的发展,不是后人摧毁前人的成果,而是每一代的数学家都在原有建筑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再添加一层新的建筑。数学这个学科逻辑性强,整个体系十分严谨,一环扣一环,前面没有很好掌握和理解,后面学习就会有本质上的困难。形象地说,学习数学和在食堂里打饭不同,是不能“插队”的!一开始放松,就很难抓得回来,就可能永远被动下去,甚至一蹶不振。一开始不抓紧,往往就可能输在起跑线上!
我这样说,决不是危言耸听。去年本科入学129人,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学得主动深入,表现十分突出,老师们也非常满意和赞赏,但另一方面,第一学期有和第二学期都有少数人若干课次不及格。今年应该毕业的学生中,实际按期完成学业的只占不到九成。前几年的情况也大体如此。
为什么一些中学时代的“龙”,到大学却变成“虫”了呢?!难道不应该从自身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方面认真找一找原因吗?!难道不值得引起大家强烈的警惕和注意吗?!
在你们刚进校的时候就告诉你们这些使人丧气的信息,就是要提醒你们:留给你们的时间不多了!一定要有一种紧迫感,对在复旦的学习岁月加倍的珍惜。时不可失,机不再来。决不可掉以轻心,使时光虚度,岁月蹉跎,将来后悔莫及。
少慢精深,习题不能一“刷”了事!
下面,为了在复旦这一段有限的时间中能认真地学好数学,给大家提出下面一些建议:
第一,从中学到大学,从本科生到研究生,学习要求和学习环境都有重大的变化,但大家一开始可能没有感觉,而一旦感觉到了,往往为时已晚。建议大家认真体验、讨论与总结,将自觉地改变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作为开始阶段的第一(注意,不是第二、第三,而是第一!)要务,力争在转折点处掌握先机,抓住学习的主动权。
第二,从学习态度的层面,要坚持认真、刻苦的学习,不能松懈。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这是永恒的真理,数学更不能例外。将自己的身心献给数学的数学家,面对着丰富多彩、广阔无垠的数学世界,面对着百思不得其解的数学课题,面临着即将取得突破的关键时刻,是没有星期六、星期天的。他们享受这样的生活节奏,感受到生命的充实,为之深深地陶醉,也造就了他们的事业。
要学好数学,不出气力,玩小聪明,偷工减料,含糊敷衍,都是不行的。在我们学院,有很多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奋力拼搏的同学,已经为大家树立了榜样,要认真地向他们学习。但也有少数研究生,学习不刻苦、不投入,平时的办公室在晚上往往是乌灯熄火,到了周末,办公室里更是很少见到他们的身影。他们的劳动强度不要说远远比不上那些发愤图强的同学,甚至远远不如我们一些年纪大的老师,对此,我们是很有意见的。这样的师兄师姐,不应该成为你们的榜样。
第三,从学习方法的层面,要掌握学习数学的诀窍,达到事半功倍、举一反三的效果。我们有些同学,学习积极性是很高的,劲头来了,胃口很大,总希望学得更多一些,学得更快一些。他们选修了很多课程,甚至外加了很多额外的负担,把时间排得满满的;同时追求那种一目十行、七步成诗的高速度和才子风范,但效果往往不好,甚至适得其反,越搞越被动。这不是一个学习数学的正确方法。
我在和一些同学的谈话中,针对他们在学习上贪多求快、不求甚解的情况,曾经总结了一个学习数学的“四字诀”,现在告诉大家。哪四个字呢?少、慢、精、深。我觉得,数学学习的好坏要看是否理解深入、运作熟练及表达简明这三个方面,关键是要深入的理解,达到精深的地步。而为了达到精深,不能多、快,只能少、慢。
要学好微积分,一本真正好的教材就够了,用不着像文科那样博览群书、一口气看上好多本。平时的学习也不宜平均分散力量,要集中力量打歼灭战,打下一个据点就牢固占领一个据点。这样,虽然一开始不贪多,但日积月累就会根基扎实地积少成多,实现由少到多的转化,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范围。而只有慢,不片面地追求速度,才能细嚼慢咽,反复思考,才能深入的理解,透彻的领会,真正掌握数学的真谛。
少、慢的目的是要达到精、深。怎样达到呢?需要大家不断地总结经验。我这儿只向大家介绍华罗庚先生提倡的一个读书方法:由薄到厚,由厚到薄。首先要由薄到厚。要反复思考、分析有关内容的关键和重点,抓住论证的核心和要害,了解材料的来龙去脉,读出自己的体会,读出书本及教师没有直接说出来的深刻的内涵,也包括提出自己的问题与困惑,等等。这样读书,书自然由薄到厚,认识也逐步走向深入了。但这不是全部,还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抓住问题的本质和核心,做到由厚到薄。真理总是朴素的,本质的东西往往是简明扼要的,到了一定阶段,通过认识的升华,就会发现你所面对的这一大堆东西其实很简单,三言两语就可以点出它的本质,这就由厚转向了薄。这样的薄,经过了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已与原来的“薄”有了本质的不同,可以说,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达到融会贯通的地步了。这样做,应该说是符合复旦校训“切问而近思”的要求的。
第四,学好数学,要重视严格的数学训练,其中很重要的一环,是要认真做好习题。苏步青先生说他曾经做过一万道微积分题,他功底扎实,再烦再难的推导及计算都不在话下,决不是偶然的。你们平时看书、听课,有些东西一时弄不明白,有些习题一下子做不出来,并不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是很正常的,深入思考一下或过一定的时间,学到后面,往往会自然得到解决。但是,有一件事却是很不光彩的,就是依赖市场中贩卖的“习题解答”,做不出的题目一抄了事,甚至自己可以做的题目也一抄了事。
现在同学中有一种“刷题”的说法,不少的人以每天刷了多少题而自豪。据说一些网站更为在其上刷了多少题建立指标、给以奖励。其实,做习题不能简单地一“刷”了事,而要结合课程内容深入地思考,严格、客观地检查自己的认识程度和理解深度,更不能用照抄习题解答的形式来“刷题”,使老师布置的训练要求,使严肃的学习任务,统统化为泡影,自己更得不到应有的锻炼与考验,自欺欺人,害人不浅。……我在这里郑重地希望大家,将这些“习题解答”像学习上的毒品那样坚决予以抵制与抛弃,像过街老鼠人人喊打那样与之作坚决的斗争,以净化我们周围的学术和学习风气,努力学到一些货真价实的本领。
第五,希望同学们通过学习数学,启迪心智,使自己变得更加聪明,更具智慧,更有充分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决不要把数学仅仅看成一堆定义、公式、定理和证明的堆积,死记硬背,费尽心机地把它们灌输到自己的头脑中去,而是要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它们的来龙去脉,发现数学与生动活泼的现实世界之间的血肉联系;要掌握数学的精神实质和思想方法,学到数学的精髓,对数学有真正的领悟;还要发掘数学的人文内涵,了解数学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所起的关键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自觉地接受数学文化的熏陶。这样,大家就一定能真正走近数学、了解数学、领悟数学并热爱数学,大家对数学的学习一定会有持续的积极性,而且更有成效。
最后,学习贵在创新。对数学的学习,不仅不应生吞活剥、死记硬背,也不能只提倡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注意培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希望大家的脑筋一直处于一个活跃的状态,不断对老师、对书本、也对自己提出种种问题,努力促进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努力培养自己成为一个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从这个意义上说,鸦雀无声、座无虚席的听、讲课的状态,不是一个理想的状态。要勇于质疑,大胆提问,使讨论和争论成为风气,你们的成才才有可靠的保证,数学的发展才有真正的希望。
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有关复旦党校微党课心得体会如何写八
:
同为复旦的学子,令我们痛心的不仅仅是一个如花一般的生命的逝去,更是一种对于紧紧揪着她不放的媒体的心寒。在这一篇报道中,媒体大篇幅的引用了杜同学的私人资料:年龄、生源地、专业、生平喜好,甚至是生前的男友的话语,那么我想问一句,这么做的目的究竟是为了要哀痛一个生命的逝去,还是仅仅为了博得关注度的手段?
根据《准则》要求,我国新闻工作者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规范自己的职业行为:忠于职守,勤奋敬业;正确导向,注重效果;报道真实,客观公正;清正廉洁,遵纪守法;尊重群众,尊重同行;团结协作,公平竞争。
1、首先,媒体的及时报道,给了公众最为前沿的消息,将第一手资料及时整理给大家,是完全符合工作者的准则的。但是,在传播信息的同时,不仅要确保信息的时效性,还要确保真实性和正面性。一则新闻的正确导向,应该是将读者真真正正的代入事发现场,或者从中总结出经验教训,以示后人。而不是具有偏向性的,个性化的报道。
2、在媒体的报道中,外滩的踩踏事故总共造成35人(又有一说是36人)死亡,43人受伤。其中大部分是女性,并且学生青年人所占的比例非常的高。那么面对这么多失去的生命,媒体却独独抓住了复旦这一名学子,花了大篇幅的来报道。有一些网友称,逝去的生命不分高低贵贱,那么为何独独具体报道复旦女孩这一名学生?新闻报道的工作者们,面对众多失去的宝贵生命,你们是不是已经为了新闻的噱头而分出了高低?
3、在媒体的工作者的工作准则当中,有一项是:尊重群众。将心比心,一个可爱的生命已逝去,为什么还要用再一次的伤害来刺痛她亲人的心?虽然媒体的新闻报道有部分程度在于还原事件真实性,满足公众的好奇心,但是那要建立在一个度的上面。把一个女孩子的微信、qq、照片公布在网上的行为,不仅仅碾压了作为逝者的尊严和隐私权,更是将她亲人的伤疤血淋淋的揭露在了众人的面前,供大家评论,指点。换一个角度思考,想想女孩的父母,如果你是那位女孩子的父母,你还会毫不犹豫将你女儿的生平事迹和照片公布在网上以供大家评头论足吗?
4、作为复旦学子的我们,在为逝者默哀的同时,我们也不希望受害者被随意挖掘和评价。同时与受害者有关的人,也是需要保护和安慰的对象。我们拒接泄露私人信息来博取更多人的关注和同情,我们不希望她们的亲友在因此而受到第二次的打击。我们愿意用最沉重的心灵,和默默地行动来抚慰被噩耗所打击的心灵。
美丽的生命虽然失去,但是他们会活在重要的人的心理。当伤痛已经来袭,我们能够做的是尽力抚平伤口,而不是剖开他、放大他,以供别人检阅评价。
今天,一座城市在为逝去的生命默哀,今夜,还有许多人在尽最大的努力救治伤者。今日无乐,从未这样度过一个悲伤的元旦,残酷的事实告诉我们这不是一个故事、一场娱乐。今夜无眠,是需要温暖和安慰的,谨愿媒体的朋友们回归善意的初心,尊重一个生命最后的权利和这些家庭最痛的时刻,谢谢。
xx年x月x日
有关复旦党校微党课心得体会如何写九
各位同学:
大家来到复旦数学科学学院,应该都是自己主动的选择。研究生就不必说了,今年本科新生127人,其中10人是20xx年入学、因为热爱数学特地从其他专业转过来的;新入学的117人中,绝大多数是按第一志愿录取的,少数虽最初报考的是经管类等其他专业,但经招办协调后也是自觉自愿进数学学院的。
没有数学?今天的社会不得动弹!
数学是绝大多数人一生中学得最多的一门功课。大家通过多年的学习,已经对数学增加了了解,并且产生了兴趣。但是,中学里学习的数学,大体上属于初等数学的范畴,是四百年前的数学,甚至是2320xx年前欧几里得时代的数学;而大学本科所学的高等数学,是以牛顿、莱伯尼兹在十七世纪创立的微积分为标志的,不少内容也是二百多年前的数学。根据这些内容对数学的了解与感悟,应该说还是很不够的。作为一名数学类专业的大学生与研究生,一定要通过认真的学习,进一步走近数学,深入地了解数学、认识数学,努力提高学习数学这门科学的主动性、自觉性和迫切性。
数学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不容易在这个开学典礼上用三言两语完全说清楚。概括地说,数学是在相当广泛的意义下研究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它剔除了客观事物的种种质的属性,只从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角度研究问题,因而具有了高度的抽象性,同时具有了广泛的应用性。
数学,是一门精妙绝伦、博大精深的科学,到目前为止,已形成了一个包括纯粹数学、应用数学以及众多交叉学科在内的庞大的科学体系。同时,数学又是通用的科学语言,是各门科学的重要基础,在自然科学、工程科学、人文科学及社会科学等方面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很多场合起着举足轻重、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数学科学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已形成了一种普遍的、可以实现的关键技术——数学技术,成为当代高新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技术本质上是一种数学技术”的提法,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们的共识。不少重要科学领域的数学化趋势,也已呼之欲出或初见端倪。
数学更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坚实支柱,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一直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数学的发展史是和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发展史交融在一起的。现代科学技术的种种奇迹,从手机到电视,从列车时刻表到医用扫描仪,从摩天大楼的建造到宽体喷气式客机的设计,从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到核武器的研制等等,数学无不在幕后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数学,今天高度发达的社会根本无法运作。
正应为这样,数学科学的重要性现在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同。好多年来,数学类专业的录取分数线在复旦一直名列前茅、甚至数一数二,也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大家能够以数学作为自己的专业,能够进复旦数学科学学院学习,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更应该感到庆幸和充分珍惜。
学数学就像食堂打饭,不能“插队”!
现在话要说回来,进了复旦的数学科学学院,就一定能保证大家学有所成,将来都成为数学家吗?当然不能简单地这么说。取得了复旦学子的身份,不等于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复旦这个成长与进步的平台,不等于在复旦将会一帆风顺,不等于在毕业时能毫无悔色地面对自己的一切,不等于能为自己一生的发展打好一个坚实的基础,更不能自动转化为你们今后的成功与辉煌。希望大家务必珍惜这个珍贵的起点,用加倍的努力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那些进了复旦就觉得自己壮志已酬的人,看中的只是复旦的这块招牌,而不珍视与这个招牌相应的真才实学的内涵,是很难走得远的。有人一考入复旦,就急着想下一步到哪儿去,就又在为自己设计一个新的前程(例如出国、找一个好的工作等等),甚至不务正业,忙着为进入下一阶段进行种种自认为必要的准备。这样做看来很精明,但实际使自己沦为一个匆匆来去的过客,人在复旦,却心浮气躁,放松了正规的学习和严格的训练,将来难免愧对在复旦虚度的岁月,这是很不明智的。只有脚踏实地,认真地把握现在,才是对未来发展最好的铺垫和准备,才有光辉的未来。
希望大家要充分珍惜在复旦的学习时光。二年、三年、四年、五年,看起来时间很长,但如果不抓紧,一晃就会过去。本科新生中的大多数同学在中学阶段经过了漫长的应试教育的训练,想必是相当累了。到了大学,没有老师盯得你们紧紧的,课业表面上也不太重,你们中的一些人还可能相当缺乏自制的能力,很容易在一开始处于一种松垮的状态,优哉游哉一下,甚至沉醉于上网、玩一些无聊的游戏等等。这一放松,时间很快就过去了。等到发觉大事不好,想要抢救过来就难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除了一般性的道理之外,更是由数学的特点决定的。人类的许多发现就像过眼烟云,很多学科是从推翻前人的结论而建立新的理论的;然而,数学却不是这样,它的结论往往具有永恒的意义。古往今来数学的发展,不是后人摧毁前人的成果,而是每一代的数学家都在原有建筑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再添加一层新的建筑。数学这个学科逻辑性强,整个体系十分严谨,一环扣一环,前面没有很好掌握和理解,后面学习就会有本质上的困难。形象地说,学习数学和在食堂里打饭不同,是不能“插队”的!一开始放松,就很难抓得回来,就可能永远被动下去,甚至一蹶不振。一开始不抓紧,往往就可能输在起跑线上!
我这样说,决不是危言耸听。去年本科入学129人,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学得主动深入,表现十分突出,老师们也非常满意和赞赏,但另一方面,第一学期有和第二学期都有少数人若干课次不及格。今年应该毕业的学生中,实际按期完成学业的只占不到九成。前几年的情况也大体如此。
为什么一些中学时代的“龙”,到大学却变成“虫”了呢?!难道不应该从自身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方面认真找一找原因吗?!难道不值得引起大家强烈的警惕和注意吗?!
在你们刚进校的时候就告诉你们这些使人丧气的信息,就是要提醒你们:留给你们的时间不多了!一定要有一种紧迫感,对在复旦的学习岁月加倍的珍惜。时不可失,机不再来。决不可掉以轻心,使时光虚度,岁月蹉跎,将来后悔莫及。
少慢精深,习题不能一“刷”了事!
下面,为了在复旦这一段有限的时间中能认真地学好数学,给大家提出下面一些建议:
第一,从中学到大学,从本科生到研究生,学习要求和学习环境都有重大的变化,但大家一开始可能没有感觉,而一旦感觉到了,往往为时已晚。建议大家认真体验、讨论与总结,将自觉地改变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作为开始阶段的第一(注意,不是第二、第三,而是第一!)要务,力争在转折点处掌握先机,抓住学习的主动权。
第二,从学习态度的层面,要坚持认真、刻苦的学习,不能松懈。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这是永恒的真理,数学更不能例外。将自己的身心献给数学的数学家,面对着丰富多彩、广阔无垠的数学世界,面对着百思不得其解的数学课题,面临着即将取得突破的关键时刻,是没有星期六、星期天的。他们享受这样的生活节奏,感受到生命的充实,为之深深地陶醉,也造就了他们的事业。
要学好数学,不出气力,玩小聪明,偷工减料,含糊敷衍,都是不行的。在我们学院,有很多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奋力拼搏的同学,已经为大家树立了榜样,要认真地向他们学习。但也有少数研究生,学习不刻苦、不投入,平时的办公室在晚上往往是乌灯熄火,到了周末,办公室里更是很少见到他们的身影。他们的劳动强度不要说远远比不上那些发愤图强的同学,甚至远远不如我们一些年纪大的老师,对此,我们是很有意见的。这样的师兄师姐,不应该成为你们的榜样。
第三,从学习方法的层面,要掌握学习数学的诀窍,达到事半功倍、举一反三的效果。我们有些同学,学习积极性是很高的,劲头来了,胃口很大,总希望学得更多一些,学得更快一些。他们选修了很多课程,甚至外加了很多额外的负担,把时间排得满满的;同时追求那种一目十行、七步成诗的高速度和才子风范,但效果往往不好,甚至适得其反,越搞越被动。这不是一个学习数学的正确方法。
我在和一些同学的谈话中,针对他们在学习上贪多求快、不求甚解的情况,曾经总结了一个学习数学的“四字诀”,现在告诉大家。哪四个字呢?少、慢、精、深。我觉得,数学学习的好坏要看是否理解深入、运作熟练及表达简明这三个方面,关键是要深入的理解,达到精深的地步。而为了达到精深,不能多、快,只能少、慢。
要学好微积分,一本真正好的教材就够了,用不着像文科那样博览群书、一口气看上好多本。平时的学习也不宜平均分散力量,要集中力量打歼灭战,打下一个据点就牢固占领一个据点。这样,虽然一开始不贪多,但日积月累就会根基扎实地积少成多,实现由少到多的转化,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范围。而只有慢,不片面地追求速度,才能细嚼慢咽,反复思考,才能深入的理解,透彻的领会,真正掌握数学的真谛。
少、慢的目的是要达到精、深。怎样达到呢?需要大家不断地总结经验。我这儿只向大家介绍华罗庚先生提倡的一个读书方法:由薄到厚,由厚到薄。首先要由薄到厚。要反复思考、分析有关内容的关键和重点,抓住论证的核心和要害,了解材料的来龙去脉,读出自己的体会,读出书本及教师没有直接说出来的深刻的内涵,也包括提出自己的问题与困惑,等等。这样读书,书自然由薄到厚,认识也逐步走向深入了。但这不是全部,还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抓住问题的本质和核心,做到由厚到薄。真理总是朴素的,本质的东西往往是简明扼要的,到了一定阶段,通过认识的升华,就会发现你所面对的这一大堆东西其实很简单,三言两语就可以点出它的本质,这就由厚转向了薄。这样的薄,经过了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已与原来的“薄”有了本质的不同,可以说,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达到融会贯通的地步了。这样做,应该说是符合复旦校训“切问而近思”的要求的。
第四,学好数学,要重视严格的数学训练,其中很重要的一环,是要认真做好习题。苏步青先生说他曾经做过一万道微积分题,他功底扎实,再烦再难的推导及计算都不在话下,决不是偶然的。你们平时看书、听课,有些东西一时弄不明白,有些习题一下子做不出来,并不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是很正常的,深入思考一下或过一定的时间,学到后面,往往会自然得到解决。但是,有一件事却是很不光彩的,就是依赖市场中贩卖的“习题解答”,做不出的题目一抄了事,甚至自己可以做的题目也一抄了事。
现在同学中有一种“刷题”的说法,不少的人以每天刷了多少题而自豪。据说一些网站更为在其上刷了多少题建立指标、给以奖励。其实,做习题不能简单地一“刷”了事,而要结合课程内容深入地思考,严格、客观地检查自己的认识程度和理解深度,更不能用照抄习题解答的形式来“刷题”,使老师布置的训练要求,使严肃的学习任务,统统化为泡影,自己更得不到应有的锻炼与考验,自欺欺人,害人不浅。……我在这里郑重地希望大家,将这些“习题解答”像学习上的毒品那样坚决予以抵制与抛弃,像过街老鼠人人喊打那样与之作坚决的斗争,以净化我们周围的学术和学习风气,努力学到一些货真价实的本领。
第五,希望同学们通过学习数学,启迪心智,使自己变得更加聪明,更具智慧,更有充分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决不要把数学仅仅看成一堆定义、公式、定理和证明的堆积,死记硬背,费尽心机地把它们灌输到自己的头脑中去,而是要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它们的来龙去脉,发现数学与生动活泼的现实世界之间的血肉联系;要掌握数学的精神实质和思想方法,学到数学的精髓,对数学有真正的领悟;还要发掘数学的人文内涵,了解数学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所起的关键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自觉地接受数学文化的熏陶。这样,大家就一定能真正走近数学、了解数学、领悟数学并热爱数学,大家对数学的学习一定会有持续的积极性,而且更有成效。
最后,学习贵在创新。对数学的学习,不仅不应生吞活剥、死记硬背,也不能只提倡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注意培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希望大家的脑筋一直处于一个活跃的状态,不断对老师、对书本、也对自己提出种种问题,努力促进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努力培养自己成为一个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从这个意义上说,鸦雀无声、座无虚席的听、讲课的状态,不是一个理想的状态。要勇于质疑,大胆提问,使讨论和争论成为风气,你们的成才才有可靠的保证,数学的发展才有真正的希望。
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最新主题教育活动后心得体会及收获(通用16篇)
- 教育提升心得体会如何写(精选12篇)
- 运动功能评定的心得体会如何写 运动能力评价怎么写(九篇)
- 学习创业知识的心得体会及感悟 认识创业的心得体会(六篇)
- 2023年出纳职业素养心得体会和方法(优秀9篇)
- 学习微机原理的心得体会(模板9篇)
- 医护支援白色的心得体会和方法 医护支援海南心得体会(七篇)
- 科学命题考试培训心得体会和方法 科学命题考试培训心得体会和方法分析(6篇)
- 2023年入党注意事项心得体会怎么写(精选8篇)
- 有关教育不要太功利心得体会如何写(二篇)
- 探索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重要性(汇总14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体会与收获大全(20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实用指南(热门18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模板(优秀12篇)
- 个人简历电子版免费模板推荐(通用20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制作教程(模板17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通用23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重要性范文(19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核心要点(专业16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申请流程(热门18篇)
- 法制教育讲座心得体会大全(17篇)
- 教育工作者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模板18篇)
- 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案例(专业13篇)
- 教师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精选18篇)
- 单位趣味运动会总结(模板21篇)
- 礼品店创业计划书的重要性(实用16篇)
- 消防队月度工作总结报告(热门18篇)
- 工艺技术员工作总结(专业18篇)
- 大学学生会秘书处工作总结(模板22篇)
- 医院科秘书工作总结(专业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