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化学检验培训心得体会实用 化学实验员培训心得(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31 18:45:23 页码:12
化学检验培训心得体会实用 化学实验员培训心得(8篇)
2022-12-31 18:45:23    小编:ZTFB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有关化学检验培训心得体会实用一

抓基础知识,就是要抓化学课本知识,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的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量减小落后面。那种为了留更多的复习时间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

抓基本技能,要抓好化学用语的使用技能和实验基本技能。平时的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了解每个实验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多给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体验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和研究的过程和乐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2)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平时教学与复习,都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简单应用的机械操练、轻问题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应该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思维方法。

近几年化学试题中出现科学探究内容,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准确把握课程改革方向,以课本知识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周围环境为参照对象,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主动学习,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3)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

近几年试题涉及环保等社会热点内容,从多角度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进行考查。这类试题的考查力度近年逐步加强。这就要求化学教学要突破单纯灌输课本知识的限制,减少机械操练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技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和认识社会,用化学视角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学以致用。

(4)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钻研教学大纲(化学课程标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教育战线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老师们都已开始研究新课程的特点,并用于指导自己得教学,因此,除了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以外,要提前在初三化学的教学中参考和渗透“新课标”的要求。

(5)加强实验教学,中考试题中,实验题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引起了我们老师的高度重视。在教学及复习中加强了这一部分的力度,就可以获得较高得分数。

总之,从实际出发,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进步与成长。首先要扎扎实实抓各学段的合格率,这样才能提高初中毕业合格率,最后取得高的升学率及较好的优秀率。

一、 以学生实际情况为出发,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备课是教师课前所作的准备工作。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它既有明确的意义又有大致的范围,因此上课前教师(尤其对新教师而言)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可以通过认真备课来了解教学大纲、熟悉教材、收集和组织材料,更应从备课活动中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分析,减少教学时的不确定感,找到一个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教学质量就会显著提高。

在我第一年的教学中,我更多的是从教材、教参出发来进行备课,很少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此在教学中时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当我自认为讲解分析清楚的时候,学生却不知所云、鸦雀无声;当我自认为内容简单、不必强调时,学生却常在此出现错误;当我自认为学生在考试中能取得较好成绩的时候,学生的成绩却让我惨不忍睹。另外,我校在初三年级实行了分层教学,将学生分成快、慢班两部分。但在第一年的教学中我错误地认为化学学科在初三年级是起始科目、任何学生都没有基础;因此对快、慢班的学生提出了相同的要求、教学上也采用了相同的进度。这样一来逐渐磨灭了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本已学习习惯、行为习惯较差的他们对新学科的学习更加失去了兴趣。

经过反思,我在第二年的教学中加以改进,备课环节更注重“备学生”。我发现我们的学生缺乏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更缺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他们更多的是寄希望于老师直接的讲解。这一点与正在实施的“二期课改”中对学生能力培养目标是背道而驰的。要让学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就得先让他们学会主动思考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我的陈述更少了、提问更多了,学生思考与回答问题的机会也就越多了。让学生在不经意中树立这种观念——想知道为什么,不能再坐等老师的讲解,自己要先行思考。对于后进生,我将教学要求适当降低、教学进度适当减缓、课后作业量适当减少,让他们觉得这门课程并不难学、并能保持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我也始终坚信——我们的后进生是“一桶金”。

二、虚心学习、加强同事间的合作两年初三教学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离不开与同事间的合作、特别是带教老师的悉心指导。新教师接受新信息、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可能要优于老教师,但缺乏教学经验是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若在教学活动只没有一位“指路人”,我想我会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要多走很多弯路。

我的带教老师——刘荣权老师——从带教我的第一天起,就毫无保留的将他多年的教学经验和资源与我分享。在互相听课、评课活动中,刘老师更是不断地为我提出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在“二期课改”背景下,从备课到上课等许多环节都与过去传统的方法有所不同,但过去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对我的影响又十分深刻,以致在课堂教学中时常出现“新教师、老教法”的局面。因此,刘老师每次听课后给予我开导,为我所上内的容进行了重新设计和策划,并主动给我上示范课。在这一次次的听课、评课活动中,我潜移默化的转变了过去的一些观念,对正在进行的“二期课改”有了新的认识。

有关化学检验培训心得体会实用二

知识目标:

了解元素概念的涵义及元素符号的表示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了解并记忆常见的24种元素符号。

理解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

理解氧化物的概念。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及查阅资料的能力。

情感目标:

树立量变引起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元素概念的形成及理解。

难点: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教材分析:

本节要求学生学习的概念有元素、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而且概念比较抽象,需要学生记忆常见的元素符号及元素名称也比较多,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程度将是初中化学的学习一个分化点。这节课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基础课,所以在教学中要多结合实例,多做练习,使学生在反复实践中去加深理解和巩固,是所学的化学用语、概念得到比较清晰的对比、区分和归类。

化学用语的教学:

元素符号是化学学科重要的基本的化学用语,必须将大纲中规定要求记住的常见元素符号记牢,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元素符号的读法、写法和用法,它需要学生直接记忆并在以后的运用中直接再现的知识和技能。教学中应最好采用分散记忆法,在此过程中,进行元素符号发展简史的探究活动,课上小组汇报。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兴趣、丰富了知识面,又培养了学生的查阅资料及表达能力。

元素的概念比较抽象,在教学时应从具体的物质着手,使他们知道不同物质里可以含有相同种类的原子,然后再指出这些原子之所以相同:是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并由此引出元素的概念。

例如:说明以下物质是怎样构成的?

氧气→氧分子→氧原子

水→水分子→氧原子和氢原子

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分子→氧原子和碳原子

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氧原子和磷原子

这些物质分子的微粒中都含有氧原子,这些氧原子的核电荷数都是8,凡是核电荷数是8的原子都归为同一类,称氧元素。此外,把核电荷数为6的同一类原子称为碳元素;将核电荷数为15的同一类原子称为磷元素等等。这时再让学生自己归纳出元素的概念。从而也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元素的概念,此时应及时地进行元素和原子的比较,使学生清楚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注意元素作为一个宏观概念的意义及说法。

关于单质和化合物的分类过程中,学生也容易出错,关键在于理解单质和化合物是纯净物这个前提下进行分类的,即它们首先必须是纯净物。

课时安排:2课时

重点:元素概念的形成及理解

难点: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复习提问:说明以下物质是怎样构成的?

氧气→氧分子→氧原子

水→水分子→氧原子和氢原子

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分子→氧原子和碳原子

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氧原子和磷原子

以上这些物质分子的微粒中都含有氧原子,这些氧原子的核电荷数都是8,凡是核电荷数是8的原子都归为同一类,称氧元素。此外,把核电荷数为6的同一类原子称为碳元素;将核电荷数为15的同一类原子称为磷元素等等。

请同学们给元素下定义:[学生讨论归纳]

(1)元素:

①定义: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学生讨论思考]

a、判断是否为同种元素的根据是什么?

b、学习元素这个概念的目的何在?

c、元素与原子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教师引导得出结论:

a、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是判断是否为同种元素的根据。但中子数不一定相同。

b、元素是一个描述某一类原子的种类概念,在讨论物质的组成成分时,只涉及到种类的一个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c、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于联系:[投影片展示]

元素

有关化学检验培训心得体会实用三

1、石油化工的含义

石油化学工业简称为石油化工,是化学工业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指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石油产品和石油华工产品懂得加工工业。石油产品又称油品,主要包括各种燃料油(汽油煤油柴油)和润滑油液化石油气石油焦碳石蜡沥青等

2、石油化工的发展

石油化工的发展与石油炼制工业与以煤为基本原料生产化工产品及三大合成材料的发展有关。起源于19世纪20xx年代石油炼制的开始;20世纪20xx年代的汽车工业发展带动汽油的生产;40年代催化裂化工艺的进一步开发形成破具规模的石油炼制工艺;50年代裂化技术及乙烯的制取为石油化工提供大量原料;二战后石油化工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70年代后原由价格上涨石油发展的速度下降。因此对新工艺的开发新技术的使用节能优化等的综合利用成为必然趋势。

3、石油化工的重大意义

石油化工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极高的地位。石油化工是燃料的主要供应者,是材料产业(包括合成材料有机合成化工原料)的支柱之一;促进农业的发展,如肥料制取塑料薄膜的推广及农药的使用等;对各工业部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为我们提供汽油煤油柴油重油炼厂气等燃料,成为交通业(提供燃料)建材工业(提供塑料管道涂料等建材)及轻工纺织工业等领域。

石化行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生产方法和生产工艺的确定关键设备的选型选用制造等一系列技术,都要求由专有或独特的技术标准所规定。因此只有加强基础学科尤其是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催化,化学工程,电子计算机和自动化等方面的研究,加强相关技术人员的培养,使之掌握和采用先进的科研成果,在配合相关的工程技术,石油化工行业才可能不断发展登上新台阶。

二、武汉石化厂简介

中国石化武汉石油化工厂始建于1971年。现有固定资产16亿元,炼油加工能力400万吨/年,拥有15套炼油、化工装置,为全国500家最大规模工业企业之一。黄鹤牌汽油、煤油、轻柴油、石脑油、硫磺、石油酸、聚丙烯、液化石油气等16种石油化工产品,有十种产品采用了国际标准,八种产品荣获部、省、市和国家优质产品称号。

(一)主要装置及流程

原油本身是由烃类和非烃类组成的复杂混合物,其直接利用价值较低,需要将其加工成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以及石油化工产品。原油蒸馏是原油加工的第一道工序,在炼油厂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目前炼油厂常采用的原油蒸馏流程是双塔流程或三塔流程。双塔流程包括常压蒸馏和减压蒸馏,三塔流程包括原油初馏、常压蒸馏和减压蒸馏。大型炼油厂一般采用三塔流程。

依据原油加工成产品的用途不同,原油的蒸馏工艺流程大致可分为三类:①燃料型,以生成汽油、煤油、柴油、减压馏分油以及重质燃料油为主;②燃料-润滑油型,以生成汽油、煤油、柴油、减压馏分油以及重质燃料油为主,对减压馏分油的分离精度要求较高,减压塔侧线馏分的馏程相对较窄;③化工型,以生成汽油、煤油、柴油、减压馏分油以及重质燃料油为主,汽油、煤油和部分柴油用作裂解原料,因此其分离精度要求较低。

上述三种类型的原油蒸馏流程基本相同,下面以燃料型来介绍原油蒸馏的基本流程,包括原油初馏、常压蒸馏和减压蒸馏三部分

(1)原油初馏原油经过换热,温度达到80~120℃左右进行脱盐、脱水(一般要求含盐小于10mg/l,含水小于0.5wt%),再经换热至210~250℃,此时较轻的组分已经气化,气液混合物一同进入初馏塔,塔顶分出轻汽油馏分,塔底为拔头原油

(2)常压蒸馏拔头原油经过换热、常压炉加热至360~370℃,油气混合物一同进入常压塔(塔顶压力约为130~170kpa)进行精馏,从塔顶分出汽油馏分或重整馏分,从侧线引出煤油、轻柴油和重柴油馏分,塔底是沸点高于350℃的常压渣油。常压蒸馏的主要作用是从原油中分离出沸点小于350℃的轻质馏分油

(3)减压蒸馏常压渣油经过减压炉加热至390~400℃后进入减压塔,塔顶压力一般为1~5kpa。减压塔顶一般不出产品或者出少量产品(减顶油),各减压馏分油从侧线抽出,塔底是常压沸点高于500℃的减压渣油,集中了原油中绝大部分的胶质和沥青质。减压蒸馏的主要作用是从常压渣油中分离出沸点低于500℃的重质馏分油和减压渣油(二)主要炼油工艺简介

a、联合车间

(一)常压蒸馏和减压蒸馏

常压蒸馏和减压蒸馏习惯上合称常减压蒸馏,常减压蒸馏基本属物理过程。原料油在蒸馏塔里按蒸发能力分成沸点范围不同的油品(称为馏分),这些油有的经调合、加添加剂后以产品形式出厂,相当大的部分是后续加工装置的原料,因此,常减压蒸馏又被称为原油的一次加工。包括三个工序:原油的脱盐、脱水;常压蒸馏;减压蒸馏。

原油的脱盐、脱水又称预处理。从油田送往炼油厂的原油往往含盐(主要是氯化物)、带水(溶于油或呈乳化状态),可导致设备的腐蚀,在设备内壁结垢和影响成品油的组成,需在加工前脱除。常用的办法是加破乳剂和水,使油中的水集聚,并从油中分出,而盐份溶于水中,再加以高压电场配合,使形成的较大水滴顺利除去。 催化裂化是在热裂化工艺上发展起来的。是提高原油加工深度,生产优质汽油、柴油最重要的工艺操作。原料范主要是原油蒸馏或其他炼油装置的350 ~ 540℃馏分的重质油,催化裂化工艺由三部分组成:原料油催化裂化、催化剂再生、产物分离。催化裂化所得的产物经分馏后可得到气体、汽油、柴油和重质馏分油。有部分油返回反应器继续加工称为回炼油。催化裂化操作条件的改变或原料波动,可使产品组成波动。

催化重整(简称重整)是在催化剂和氢气存在下,将常压蒸馏所得的轻汽油转化成含芳烃较高的重整汽油的过程。如果以80~180℃馏分为原料,产品为高辛烷值汽油;如果以60~165℃馏分为原料油,产品主要是苯、甲苯、二甲苯等芳烃,重整过程副产氢气,可作为炼油厂加氢操作的氢源。重整的反应条件是:反应温度为490~525℃,反应压力为1~2兆帕。重整的工艺过程可分为原料预处理和重整两部分。 加氢裂化是在高压、氢气存在下进行,需要催化剂,把重质原料转化成汽油、煤油、柴油和润滑油。加氢裂化由于有氢存在,原料转化的焦炭少,可除去有害的含硫、氮、氧的化合物,操作灵活,可按产品需求调整。产品收率较高,而且质量好。 延迟焦化是在较长反应时间下,使原料深度裂化,以生产固体石油焦炭为主要目的,同时获得气体和液体产物。延迟焦化用的原料主要是高沸点的渣油。延迟焦化的主要操作条件是:原料加热后温度约500℃,焦炭塔在稍许正压下操作。改变原料和操作条件可以调整汽油、柴油、裂化原料油、焦炭的比例。

原油一次加工和二次加工的各生产装置都有气体产出,总称为炼厂气。就组成而言,主要有氢、甲烷、由2个碳原子组成的乙烷和乙烯、由3个碳原子组成的丙烷和丙烯、由4个碳原子组成的丁烷和丁烯等。它们的主要用途是作为生产汽油的原料和石油化工原料以及生产氢气和氨。发展炼油厂气加工的前提是要对炼厂气先分离后利用。炼厂气经分离作化工原料的比重增加,如分出较纯的乙烯可作乙苯;分出较纯的丙烯可作聚丙烯等。

(二)、催化裂化装置

催化裂化工艺在石油炼制工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技术和经济上有许多优越性,是用于二次加工生产高质量燃料油的主要手段。

催化裂化装置是炼油工业的核心装置,与大乙烯裂解装置、大化肥合成氨装置同列为中国石化总公司的三大支柱装置。从经济效益看,它占总公司利税的30%左右,从加工能力看,占总公司原油加工能力的1/3。

催化裂化装置包括三大反应过程:反应再生过程、分馏过程、吸收稳定过程。

反应再生过程

催化裂化反应是指大分子的烃类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在微球催化剂的孔道内进行化学键的断裂反应,从而生成小分子烃类(但同时也生成焦炭)的化学反应。包括重油催化与常规蜡油催化。催化裂化操作参数包括反应温度、剂油比、原料预热温度、反应时间、再生催化剂含碳量等。

分馏过程

催化裂化反应油气的分离是在分馏塔内完成的,反应油气进入分馏塔的脱过热段(人字挡板下),与人字挡板上下流的循环油浆逆流接触,脱除过热、洗涤油气中夹带的催化剂粉尘,并使反应油气进行部分冷凝。首先冷凝的是沸点较高的油浆,上升的油气混合物在塔内令其温度逐渐降低,又出现部分冷凝,冷凝液为回炼油。再降低温度使其逐渐部分冷凝为柴油,最后不能冷凝的是汽油、蒸气及富气。此时,在分馏塔底得到的是最高沸点馏分(油浆),塔侧自下而上可取得回炼油、轻柴油馏分,自塔顶在油气分离罐底可取得汽油馏分,在分离罐顶得到富气组分。

吸收稳定过程

吸收是利用混合气体中各组分在液体中的溶解度不同达到分离的目的,而分馏是利用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挥发度不同来进行分离的

催化裂化压缩富气吸收过程是在填料塔内进行,解吸分离是在板式塔内进行。在吸收塔内,贫吸收油自塔顶入塔后下行,与由塔最下层塔板进塔而上升的烃类混合气体在塔板上进行多次气、液逆向接触,完成吸收过程。通过吸收和解吸操作,使吸收塔顶得到基本不含c3组分的气体(再吸收塔顶为干气);在解吸塔底得到基本不含c2的脱乙烷汽油。从而按c2、c3这两种关键组分将其分离开来。

稳定塔

将液化气(c3、c4)从脱乙烷汽油中分离出来的操作过程是在稳定塔中进行的。稳定塔操作是在压力下精馏分离液态烃和汽油的过程。

有关化学检验培训心得体会实用四

尊敬的校长先生:

您好!我是xx化学学院xx年,毕业在际,我已做好各方面的准备,有足够的信心和能力从事化学教学和教研工作。衷心希望能到贵校任教,在您麾下效力。

我的性格比较开朗,为人直爽,平时爱说爱笑爱玩爱闹,但做起事来认真投入,责任感强,思维比较活跃,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在学校期间,主修了与化学及化学教学相关的课程与实验,选修了教育学、心理学、哲学、法律基础等课程,学习认真努力,成绩优良。教育实习期间,积极深入班级、悉心研究教法,虚心向师长求教,在教学方面进步很快,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实习成绩优秀。

我对自己的能力颇有信心,曾自编自导并主演小品《青春梦里飞》,话剧《记忆青春》、还组织同学一起排演过舞蹈《快乐老家》、《茶山情歌》、《红梅赞》等,还参加过样校舞蹈大赛的演出;我积极参加学校社团的活动锻炼,自己还曾到《长春晚报》做兼职业务员,深入社会,感受颇多;大三的时候,曾创建“飞扬工作室”,为同学联系家教工作,浅尝了创业的艰辛与成功的喜悦。之后我又通过电话联系到浙江平湖去实习,期间走访了苏、杭二州,经过北京、上海、大连时也都稍作停留,进行曲了简单的实地考察,作为毕业时选择去向的参考。我是一个敢想敢做的人,犹如此刻,我想着自己的未来,也在做着自己的努力。

做一优秀的教师是我一直以来的理想;我所崇高的教育是以人为本,因人施教。教育、教师、学校应该是为学生服务的。为一切学生,为学生的一切,我愿用我毕生精力,精心培育满园桃李!

最后,感谢您百忙之中阅读我的自荐信,更希望能有机会向您当面致谢!

xxx

20xx年10月26日

有关化学检验培训心得体会实用五

1.了解熔点的意义,掌握测定熔点的操作

2.了解沸点的测定,掌握沸点测定的操作

1.熔点:每一个晶体有机化合物都有一定的熔点,利用测定熔点,可以估计出有机化合物纯度。

2.沸点:每一个晶体有机化合物都有一定的沸点,利用测定沸点,可以估计出有机化合物纯度。

1.尿素(熔点132.7℃左右) 苯甲酸(熔点122.4℃左右) 未知固体

2.无水乙醇 (沸点较低72℃左右) 环己醇(沸点较高160℃左右) 未知液体

温度计 玻璃管 毛细管 thiele管等

1.测定熔点步骤:

1 装样 2 加热(开始快,低于15摄氏度是慢,1-2度每分钟,快到-熔点时0.2-0.5摄氏度每分钟)3记录

熔点测定现象:1.某温度开始萎缩,蹋落 2.之后有液滴出现 3.全熔

2.沸点测定步骤:

1 装样(0.5cm左右) 2 加热(先快速加热,接近沸点时略慢,当有连续汽泡时停止加热,

冷却) 3 记录(当最后一个气泡不冒出而缩进是为沸点)

沸点测定现象:刚开始有气泡后来又连续气泡冒出,最后一个气泡不冒而缩进。

熔点测定结果数据记录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

沸点测定数据记录表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

平行试验结果没有出现较大的偏差,实验结果比较准确,试验数据没有较大的偏差。但在测量环乙醇的时候由于温度过高导致橡皮筋脱落,造成试验几次失败,经过重做实验最终获得了较为准确的实验数据。测量未知固体熔点时由于前一个测的是苯甲酸,熔点较高,而未知固体熔点较低,需要冷却30摄氏度以下才可进行实验,由于疏忽温度未下降30℃就进行了测量,使第一次试验失败,之后我们重新做了该实验也获得了比较满意的实验结果。

1 加热温度计不能用水冲。

2第二次测量要等温度下降30摄氏度。

3 b型管不要洗。

4 不要烫到手

4 沸点管 石蜡油回收。

5 沸点测定是不要加热太快,防止液体蒸发完。

有关化学检验培训心得体会实用六

在忙碌中一年过去了,这一年中,在学校各级领导的指导和支持下,我顺利地完成了各项教育教学任务,现将本学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运用学案式教学

在本学年,我认真学习“学案式”教学理论,并在教学中运用。改变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领悟到知识的奥妙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练习的设计上要有层次性,梯度性,题目由简到难,层层推进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能力限度来提升巩固知识点,是每个学生都有收获。每节课后认真写出教学反思,发现教学中的不足,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

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学科有它自身的优势——化学实验,它能使学生发生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我认真组织好实验教学,在演示实验中,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学会在实验中观察和考虑,引导学生了解现象与物质的实质和其变化的规律;结合教材内容,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实验探究,让学生通过亲身的探究性实验活动,激发化学学习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实质,学习利用实验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初步形成一些科学探究的能力。、

三、努力做好复习总结工作

九年级化学是中考科目,要想提高教学质量,一方面,学生要有扎实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学生的应变能力一定要强。因此必需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做好每个阶段的复习工作,对于重点知识和知识点繁杂的章节,尽量协助学生进行归纳,打印相应的复习提要;练习题、测试题都严格筛选。另外对于学生作业基本上做到全收和和时批改,在作业上针对个人提出要求和意见。再比方说培提优补差工作,是正常教学工作的有力和有效的补充,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增大课外作业的容量,加大难度,在适应中考题的同时多接触竞赛题;对接受能力较差学生,要做到耐心细致、百问不厌,利用课外时间给他们辅导。针对近几年来化学试题涉及环保等社会热点内容,在平时教学中,要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技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和认识社会,用化学视角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学以致用。多角度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进行培养。

四、缺乏和努力方向。

⑴在教学工作中对学生的要求不够严厉,对学生在掌握知识上有要求但没有很有效的落实方法,致使不自觉的学生出现脱节状况,对学习不能和时学有所得,就会逐渐出现成果滑落的现象。由于一些实际上的原因,与学生的接触时间相对较少,与学生进行推荐的时间和渠道相对较少。今后的教学中,对学生要从头到尾都充溢信心和信任,对学生要既要鼓励也要鞭笞。

⑵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拼命赶进度不可取。抓基础知识,就是要抓化学课本知识,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的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量降低落后面。那种为了留更多的复习时间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

⑶抓基本技能,要抓好化学用语的使用技能和实验基本技能。平时的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了解每个实验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多给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体验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和研究的过程和乐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有关化学检验培训心得体会实用七

本人本学期担任高二(5至8班)理科班化学老师。按照教学计划,以及新的课程标准,本人已经如期地完成了高二化学选修4的教学工作,为了总结经验,寻找不足。现将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业务学习

面临新课改,对我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课改就出现新的教学理念,这就需要紧紧围绕学习新课程,构建新课程,尝试新教法的目标,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树立了学生主体观,贯彻了民主教学的思想,构建了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观点,承认学生个性差异,积极创造和提供满足不同学生学习成长条件的理念落到实处。

二、教学研究

1、备课深入细致。平时认真研究教材,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难重点。在制定教学目的时,非常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案编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经验教训。

2、注重课堂教学效果。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为主线,注重讲练结合。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3、在作业批改上,认真及时,虽然班级较多力求做到全批全改。

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教材挖掘不深入。

2、教法不灵活,不能吸引学生学习,对学生的引导、启发不足。

3、新课标下新的教学思想学习不深入。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缺乏理论指导。

4、后进生未抓在手。由于本学期理科学生面临会考文科压力,学生对理科的学习比较松懈。特别是后进生而言,会考对他们而言难度较大,无暇顾及其他高考科目。

5、教学反思不够。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加强学习,学习新课标下新的教学思想。

2、学习新课标,挖掘教材,进一步把握知识点和考点。

3、多听课,学习同科目教师先进的教学方法的教学理念。

4、加强转差培优力度。

5、加强教学反思,加大教学投入。

有关化学检验培训心得体会实用八

高一化学的教学任务已经进行到专题二——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从期中考情况分析来看,学生对高一化学的学习还不能掌握的很好,原因有以下几个:

一是中考制度造成学生在初中化学学习中产生基础知识不够扎实以及学习方法的缺乏。

二是初中学习中靠记忆的偏多而理解部分又少,而到了高中,理解能力要求较多。

三是初中化学课堂容量比高中的要少很多,难度也相对较低,所以学生的学习也感到比较吃力。

认真处理好初中高中课程的衔接。初中高中课难于衔接是由于教材、学习方法及课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中考的缘故,原子结构与原子结构示意图等内容初中很多学校是不讲了,而高一内容有恰恰需要,可是,必修一没有,必修二才出现。这对于化学来说,结构决定性质,结构的知识过于拖后,对于教学来说还是有难度的。酸碱盐部分,初中的要求也大为降低,到了高中,明显脱节。所以,高一伊始,做好基础知识衔接,是非常必要的;尤其对于我们学校的高一学生,实现化学平稳过渡一定要做好衔接教学。为此,备课组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化学用语。

2、原子结构与原子结构示意图。

3、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4、物质分类与酸碱盐相互的关系。

5、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与技能。

6、化学计算能力。

7、高中化学学习方法和要求介绍。

经过高一的实践,我们觉得效果还是显著的,起码让学生能够跟上学习的节奏,不至于大部分掉队落伍。

教学中注意“度”的把握。教改后高中的化学虽然整体内容略有减少,但却更注重实际知识的应用,化学和日常生活的联系,整体难度并没有降低,而是有所增加,尤其是高一年级,新课改后,在高一化学新教材中几乎安排了中学化学中全部的知识模块。新教材重实验,利于探究性学习,理论知识很少,只提供了基本框架,而相应内容必须由教师引导和补充,这就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到底补充多少知识,补充到什么程度,没有统一的标准,容易造成两个极端。对无高三经验老师因为对旧教材不熟悉,使得他们认为没什么可补充的,这样会造成容量不够,而有高三经验老师因为全面的知识积累,经常会凭借增加已有的高考复习经验,大量进行补充,这将会造成课程容量大,教学进度慢,课时不够,不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等问题。我个人认为这两种处理方式都是不可取的,折中处理,拓展不能“一步到位”。

而在专题二的教学中,由于本专题属化合物基本知识了解,所以学生实验,演示实验也较多,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较高,在教学中运用实验探究导学、归纳对比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收到比较令人满意的教与学效果,但也存在不少的问题:

一是学生在实验时,动手能力较差,只对化学反应产生的现象感兴趣。

二是化合物基本知识中需要记的内容较多而学生又偏偏赖得去记,造成很多题目不会做,从而产生高中化学难念的这一想法。

三是高中化学知识点稍微分散一点,而学生又缺乏归纳总结的能力,所以无法做到系统学习。

四是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偏差。高中学习任务重,时间又紧,若不主动学习,那学习成绩就无法保证。

总的说来,高一化学的教学需要教师与学生双方面相互配合才能创出好成绩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