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陕西榆林心得体会八百字和感想 八百心得体会300字(二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31 02:06:28 页码:11
陕西榆林心得体会八百字和感想 八百心得体会300字(二篇)
2022-12-31 02:06:28    小编:ZTFB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有关陕西榆林心得体会八百字和感想一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华清池参观,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讲解这里的山、这里的水,以及曾经发生在这里并流传了千年的爱情故事。

(第一部分:骊山得名,峰火戏诸侯,关中八景之一)

华清池,位于陕西省临潼区(县)骊山北麓华清宫的故址,西距西安 30 公里,东与秦始皇兵马桶相毗邻,南依骊山,北临渭水。大家请看前方山峦,这就是著名的骊山。由于从远处看,尤如一匹青苍色的骏马,因此得名“骊山”。“骊”在下汉语里是黑色骏马的意思。每当夕阳西下,骊山在斜阳的影子中,好像披上了艳丽的红装。“入暮晴霞红一片,疑是烽火自西来”,令人误以为当年烽火还在燃烧,故有“骊山晚照”之称,也成为关中八景之一。

大家请看骊山山峰最这一处,这就是坐落在骊山西秀岭上的峰火台。大家都知道,峰火台是古代发信号调兵遣将的一种报警设置,就在公元前 779 年,也就是周朝末期,褒国为取悦周幽王,进献美女褒姒,褒姒进宫后幽王便不理朝政,集众爱于褒姒一身,不但废了皇后,而且立了褒姒之子伯服为太子。可是褒姒却终日闷闷不乐,为博得美人一笑,幽王说“谁能使王妃一笑,赏金千两。”于是奸臣出计,点燃骊山的峰火,各路诸侯见到狼烟四起,赶来救驾,此时褒姒见惊恐万分的各路诸侯,却嫣然一笑,幽王惊喜若狂。公元前 771 年,当真正的战事来临时,幽王再次点骊山燃峰火时,各诸侯却以为仍是在为取悦,无人救驾,西周就此灭亡。这也就是我们曾听说过的“周幽王峰火戏诸侯,褒姒一笑值千金”的典故。

(第二部分:九龙湖,飞霜殿)

好了,各位游客,现在我们一边一向前走一欣赏。我们面前的这片碧波荡漾的水面叫做九龙湖,它属于华清池的西区。大家一定会问这里为什么以“九龙”为名呢?其实这个湖分成上下两个区域,中间有长堤东西横贯。谢下伸一大龙头,龙日泉水淙淙,长年不绝,堤壁间有八龙吐水,与大龙头合为九龙之数,因而以九龙命名。

我们再来看这尊雕塑,不用问,这就是此处的主人公杨贵妃了。唐玄宗和杨贵妃正是在这里演绎了一段人间最浪漫的爱情故事。现在我们就来看看他们当年在华清池建造了怎样的宫殿。这个飞檐翘角、红墙绿瓦的唐式建筑就是飞霜殿,唐玄宗每年十月至年底,都偕杨贵妃沐浴华清池,他们就住在这座充满神秘色彩的宫殿中。这里红柱挺立,回廊环绕,雕梁画栋,富丽堂皇,东西两殿即“沉香”、“宜春”,主次井然,错落有致,加上门前石龙盘阶,石狮和石牛相衬,再配以龙凤大缸及花木点缀,更显示了皇家建筑的气派。

(第三部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海棠汤,莲花汤,星辰汤,尚食汤,温泉水源。)

说起杨贵妃,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她名叫杨玉环,出生在陕西华阴, 17 岁便长得如花似玉、美若天仙。公元 735 年,她被唐玄宗册封为他的儿子寿王李瑁的妃子。 5 年后,由于唐玄宗的爱妃武惠妃病逝,后宫三千粉黛无一人令唐玄宗中意,他便下令在温泉宫召见杨玉环,这样便拉开了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罗曼史的序幕。公元 745 年,杨玉环被册封为贵妃,从此,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成为千古绝唱,甚至于两人终日厮守,置其他嫔妃于不顾。白居易在他的《长恨歌》里就这样写道:“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直到安史之乱,唐玄宗偕杨贵妃逃至马嵬坡前,将士相逼,玄宗不得不赐死杨贵妃,那时杨贵妃才 38 岁。据史载,天宝年间,也就是公元 742 年至 756 年的 14 年间,唐玄宗偕杨贵妃驾临华清宫达 43 次之多,可见华清池的出名和唐玄宗、杨贵妃的“长恨歌”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刚才我们提到了,唐玄宗和杨贵妃每年秋冬来到华清池,是为了享受温泉沐浴的。那么,我们现在就去看看一千多年前的皇家浴池吧。

唐华清宫背靠骊山,面向渭水,倚骊峰山势构筑,规模宏大,建筑壮丽,楼台宫殿,遍布骊山上下。正如白居易诗中所说:“高高骊山上有宫,朱楼紫殿三四重。”唐华清宫充分利用有利地形,构筑成一个庞大的宫殿建筑群,主要殿舍以温泉为中心。这里保存着 5 座从地下挖掘出来的大小不一的古浴池。

“海棠汤”又名“芙蓉汤”,俗称“贵妃池”,因池平面呈一朵盛开的海棠花而得名。一方面用海棠花的艳丽衬托贵妃的娇美,另一方面用海棠花的造型形象比喻杨贵妃丰腴的形体。整个汤池呈现了唐代的协调的美学观念。不仅如此,汤池的供水系统也设计得非常科学合理,池底正中有一直径为 10cm 的进水口,进水口上装莲花喷头,寓意为海棠花蕊,下接陶制水管道,与温泉总源相通。温泉因自然压力从花蕊中自动喷洒出。

莲花汤,是专供唐玄宗李隆基沐浴的,是唐华清宫御汤遗址中最有气势,最具代表性的汤池,也称“御汤九龙殿”。宫殿面积达 400 多平方米,有内殿外殿之分,御汤可储水 100 近立方米。俨然一座庞大的室内游泳池,充分显示出唐代追求恢弘大气的社会风尚及皇权神授的至高无上和唯我独尊。莲花汤造型独特,呈写实的莲花状,这自然与宗教观念相融合,将沐浴看作是与自然的沟通,最终实现“天人合一”,这也是唐人心目中沐浴的最高境界。也深刻反映出玄宗皇帝对人间现实的肯定和感受、憧憬和执着。

星辰汤,是唐太宗李世民“汤泉宫”的文化遗存,专供唐太宗所用。原名“御汤”,是目前国内发现的最大的御用汤池,信奉“天人合一”说的唐玄宗便将酷像北斗七星的“御汤”更名为“星辰”汤。很显然,这些用意就是想企求苍天斗保佑李氏王朝,永固帝位。

尚食汤,形制小,工艺简单,并无奇特造型,相对于前面的御用汤池,显然沐浴者的地位不及前者。据推断,尚食汤在华清宫可解释为皇帝赏赐给等级较高的随行内待宫员的沐浴场所。

还有一个汤池是太子汤,顾名思义,是东宫的皇太子沐浴的地方。

其实,在华清池沐浴温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老的原始社会,并以其天然温泉吸引了在陕西建都的天子帝王,周、秦、汉、隋、唐历代封建统治者,都视这块风水宝地为他们游宴享乐的行官别苑,或砌石起宇,兴建骊山汤,或周筑罗城,大兴温泉宫……华清池,现浴池面积约有 3000 平方米,可供 400 余人同时沐浴。温泉水每小时流量 110 余吨,水温达 43 度。其水质优良,颇具医疗功效,极适宜沐浴。它既是一座国内罕见的大型温泉池,又是可供游人游览的文物保护场所。一旦完浴后可谓“冬走十里不凉,夏走十里不热”。

(第四部分:环园——西安事变,五间亭,兵谏亭)

华清池不仅在中国古代史上享有盛名,中国近代史上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也发生在这里。我们现在就来看一看西安事变的旧址——环园。

1936 年 12 月 12 日 ,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也叫“双十二事变”。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战议和、联共抗日、释放政治犯等条件。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发动的西安事变以及中国共产党促成的这次事变的和平解决,对推动国共再次合作、团结抗日,起了重大的历史作用。

大家看到的这一字排开的 5 间房屋,就是蒋介石当年住的五间厅。著名的西安事变就发生在这小小的五间厅中。我们可不能小看这五间房子,当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时,慈禧西逃时就住过这里; 1934 年修葺后,这里又成国.民党高官游览休想的场所; 1936 年 10 月、 12 月蒋介石两次到陕西来,都以华清池为“行辕”,就住在五门厅。他在这里策划高级军事会议,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因而引起张学良、杨虎城的强烈不满,导致了门月 12 日凌晨 6 时的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酣睡中的蒋介石突闻枪响,仓惶在两名侍卫搀扶下从华清池五间厅后窗逃跑,藏于半山腰一虎斑石东侧石峡洞内,后来被搜山部队发现,扶掖下山,送往西安。今天,在五间厅内,各门办公室使用的桌子、椅子、床、沙发、茶具、火炉、地毯、电话等均按原貌复制摆放,我们仍然能看到当年激战时在玻璃上留下的子弹孔痕迹。

“西安事变”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座高 4 米,宽 2.5 米的石亭,建于 1946 年 3 月,由胡宗南发起,黄埔军校七分校全体士官募捐而成,当时名曰“民族复兴亭”、“正气亭”;解放后,该亭更名为“捉蒋亭”; 1986 年 12 月在纪念“西安事变” 50 周年前夕,再次易名为“兵谏亭”。

好了,今天我们华清池景区的讲解就到这里了,谢谢大家!

有关陕西榆林心得体会八百字和感想二

今天我带大家去参观的是瀛湖。风景如画的瀛湖是陕西省重点风景区,位于安康城汉江上游18公里处,是安康水电站建成以后形成的陕西最大的人工淡水湖,也是西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因这个人工湖是建立在汉江之上的,所以我就先给人家介绍一下汉江的情况吧。

大家可能知道,汉江又称汉水,古称湾水。汉江是长江的最大支流,发源于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踏家山,《山海经》记载说:“磻冢之山,汉水出焉。”汉江全长1700公里,流域面积达17.43万平方公里,被人们誉为“中国的莱茵河”。汉江从汉中市的西乡县流入安康市区,由石泉县左溪河口入境,经石泉、汉阴、紫阳、岗皋、汉滨区、旬阳、白河7个县区,从白河县石河口附近出境奔腾东去直到湖北,经丹江口进武汉汇入长江。

汉江安康段过境历程长,沿途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目不暇接,且颇具古风。唐“安史之乱”后,德宗皇帝一度下驾汉中,还曾乘舟顺江而下,驻足安康。安康镇江寺码头就是德宗建中元年(780年)修建的。当代的一些著名的文人墨客来到安康,对绚丽多姿的汉水风光倍加称赞,留下了许多烩炙人口的诗篇。清代志书中所言八景,大都与汉水有缘,如“汉水晴波”、“长滩渔火”直接赞颂汉江的晴景与夜景;“天柱危峰”倚江而立,倒映水中,山水一色,妙不可言;“牛山叠障”人停船头,凭栏远眺,更现“金州第一峰”的雄伟壮观。至于“五风焚钟”近观远闻皆相宜,舟人闻此钟声自然浮想联翻,如同亲临“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美好境界;“石梯远渡”更为汉江增添异彩。当今乘舟泛江,就更有一番情趣,漏湖湖面开阔,水平如镜,半岛峰蝶,是旅游观光、度假休闲的理想场所。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座电站就是安康水电站。

安康水电站是陕西省最大的水电站,位于安康城区西18公里处的汉江火石岩。安康水电站1975年筹备兴建,1978年正式开工,于1992年12月,整个电站建成投产。工程总投资24.7亿元,总工期15年。

安康水电站以发电为主,兼有航运、渔业、旅游、防洪等综合效益,为陕西省骨干电源,主要担负系统的调峰、调频及备用容量作用。它的建成为陕西省的工农业生产和襄渝线、阳安线、西康线电气化铁路提供了可靠的动力。

水库建成以后,形成了长128公里、总面积77·5平方公里的广阔水域,成为全省最大的人工湖----瀛湖。瀛者大海,有浩翰_之意。溉湖湖区烟波浩渺,碧水荡漾,沿途水光山色、名胜古迹及开发建成的翠屏岛、金螺岛和瀛湖动物园等景致给游客带来无穷乐趣,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大家再往溉湖南岸山梁上看,那儿有一块黑色巨石隔江相望,这就是有名的织女石和牛郎石。提及牛郎织女石,这里还有一个生动的民间传说故事。

很久以前,岗河区玉岗乡平凉山脉,有一个地方叫七彩石,是女娲娘娘补天时留下的。千百年的风霜雨雪,千百年的人世沧桑,给七彩石注入仙的精灵,人的情欲。有一年,一块彩石不甘寂寞,投入凡间,做了当地一个有钱人家的女儿,取名明珠。十几年后,明珠长成了一个美若天仙的姑娘,她不恋,不贪万贯家财,唯喜欢居家织锦。同样是普通的丝线,经她织的美锦,谁家得到了就会逢凶化吉,祛病解忧。因此,方圆数百里,提起明珠姑娘无不称赞。

这一天,明珠姑娘带着刚染色的丝线到江边漂洗,忽来一股狂风将她掀大江中,眼看着就要被江心大浪吞掉时,一只渔船劈波斩浪,冲向前去,船上渔夫一把将明珠救上船来,又亲自把她送回家中,明珠父母提出要把一半家财相送,渔夫婉言谢绝,只要了明珠亲手织的一块丝巾,就匆匆而别。

原来这渔夫也是七彩石中的一个,偷降凡间做了个船工,取名牛郎,终日在江上打鱼,帮助穷人,解救遇险船只。自与明珠相识后,二人暗自相爱,明珠每天清晨都要到江边梳洗装扮,等候与牛郎相会。后来女蜗娘娘发觉了他们的私情,盛怒之下,收回二石灵气,复变为石,牛郎在南,明珠在北,以江相隔,永不聚头。原先的七彩石成了五块石,当地群众以此作为地名,沿用至今。清代康熙年间安康名儒刘应秋有感于此,作七律《织女石》,诗云:“宝管森森立水旁,临岸翘首望牛郎。秋霖暗接当时泪,春草羞添向晓妆。千里月华舒倦眼,九回汉水浣柔肠。绩罗丛积人间妇,谁似渠心一片钢。”后来,牛郎石不知去向,唯织女石仍然仁立溉湖北岸,向着天空苍穹,向着湖水抒发着期待与偶怅,给游人留下不尽的遐想。为了不便织女失望,1997年安康市政府拨款1300万元,开发修建金螺岛时,恢复修建了牛郎石,并立碑篆刻了清代名儒刘应秋的诗词。

泛舟湖上,我们来到瀛湖重要景点之一----金螺岛。它形似海螺屹立湖中,故冠名为金螺岛。岛上房屋建筑参照苏州园林的风格修建,以螺峰塔光标志,以厅、院、廊、轩、亭、牌、泉、池巧妙搭配,层次分明,紧凑而又典雅,还营造道路、花木和匾额、楹联,构成儒雅夺人的园林景观。大家走出船舱,拾级而上,只见院门上书写的对联:云塔浮浪人声和鸟语俱喧,画船鸣榔水色与波光共漾。步人院门,淑玉泉中亭亭玉立的金螺玉女手托金体海螺喜迎游客。往右行通过龙凤石碑,有一清朝道光年间刻制的《太上感应篇》大型石碑。这块石碑历经百余年的风雨沧桑,由安康新城发掘迁移至此,吸引了很多游客。向左拾级而上,就是岛的中心建筑----螺峰塔,这是仿照杭州的雷峰塔修建的。螺峰塔共5层,26.5米高。气势宏伟,巍巍壮观。塔前为全岛游览中心,有石雕牌坊、自动喷泉、四季花卉、游乐广场和金螺玉女漱玉泉、玉韵亭、芙蓉轩造景;西有游船码头、入口门庭、曲廊、双亭;南通餐厅、娱乐厅和客房部;塔后有茶秀。登塔四望,湖光山色尽收眼底。塔下有喷泉广场,流光溢彩,既有现代气息,又有山野之趣。1998年4月读岛对外开放以来,接待量逐年增加。湖面百舸争流,岛内宾客如潮,展现出溉湖及其金螺岛崭新的风貌和诱人的魅力。

自然与社会经济资源蕴藏着巨大的潜力,使瀛湖展现出壮阔的发展前景。瀛湖不仅美丽,而且富饶。湖州群山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地面上等植物娄莽南北,挂牌收购的林特产品多达础600多种,是安康市区茶叶、蚕桑、果品的生产基地。这里土壤含硒丰富,所产的天然富硒茶已经列为世界名茶之一,闻名遐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