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数学复习课的心得体会及感悟 数学课后的感受和体会(五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31 01:44:28 页码:13
数学复习课的心得体会及感悟 数学课后的感受和体会(五篇)
2022-12-31 01:44:28    小编:ZTFB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对于数学复习课的心得体会及感悟一

长期以来,对教师教学的要求强调领会教学大纲、驾驭教材较多,因此教师钻研教材多,研究教法多,而研究学生思维活动较少,因而选择适合学生认知过程的教法也少。学生对知识的获得一般都要经过主动探究,小组合作,主动建构过程。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让感到数学好学,把学数学当成一种乐趣,真正做初中数学的小主人。然后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分层次、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掌握各种学习方法。使我们的学生能够主动地、独立地学习,达到新课程要求标准。具体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是长期艰巨的任务,抓好学法指导对今后的学习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一谈。

学生往往不善于预习,也不知道预习起什么作用,预习仅是流于形式,草草看一遍,看不出问题和疑点。在指导学生预习时应要求学生做到:新知识的接受,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所以要特别重视课堂的学习效率,寻求正确的学习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读书的方法,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新学一个章节内容,先粗粗读一遍,即浏览本章节所学内容的枝干,然后一边读一边勾,粗略懂得教材的内容的重点、难点所在,对不理解的地方打上记号。然后细细的读,即根据每章节后的学习要求一粗读,先粗略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掌握本节知识的概貌。二细读,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反复阅读、体会、思考,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概念作出记号,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方法上可采用随课预习或单元预习。预习前教师先布置预习提纲,使学生有的放矢。实践证明,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能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差生的自信心外,更应该充分利用优等生这个教育资源,进行好生差生配对,这也是合作学习的一种方式,它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关注了差生的发展,构建了团结,合作共同发展的良好的,和谐的学习环境。同时它也弥补了教师课后辅导时间不足的缺陷。

初中新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因此,重视听法指导,使他们学会听,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

上课时要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展开思维预测下面的步骤,比较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教师所讲有哪些不同。特别要抓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课后要及时复习不留疑点。首先要在做各种习题之前将老师所讲的知识点回忆一遍,正确掌握各类公式的推理过程,尽量回忆而不采用不清楚立即翻书之举。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勤于思考,从某种意义上讲,应造成不懂即问的学习作风,对于有些题目由于自己的思路不清,一时难以解出,应让自己冷静下来认真分析题目,尽量自己解决。在每个阶段的学习中要进行整理和归纳总结,把知识的点、线、面结合起来交织成知识网络,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听教师讲课要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要注意防止“注入式”、“满堂灌”,一定掌握最佳讲授时间,使学生听之有效。这样,让学生抓住重、难点,沿着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来听课,不仅能提高听课效率,而且能使其由“听会”转变为“会听”。

数学学习是学习者在原有数学认知结构基础上,通过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新的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由于这种工作最终必须由每个学习者相对独立地完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对学生要进行思法指导,教师应着力于以下几点:使学生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在思维方法指导时,应使学生注意:多思、勤思,随听随思;深思,即追根溯源地思考,善于大胆提出问题;善思,由听和观察去联想、猜想、归纳;

要想学好数学,多做题目是难免的,但不是烂做搞题海战术,熟悉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学生课后往往容易急于完成书面作业,忽视必要的巩固、记忆、复习。以致出现照例题模仿、套公式解题的现象,造成为交作业而做作业,起不到作业的练习巩固、深化理解知识的应有作用。

在作业书写方面也应注意“写法”指导,要求学生书写格式要规范、条理要清楚。对于一些易错题,可备有错题集,写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正确的解题过程两者一起比较找出自己的错误所在,以便及时更正。在平时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让自己的精力高度集中,使大脑兴奋,思维敏捷,能够进入最佳状态,在考试中能运用自如。实践证明:越到关键时候,你所表现的解题习惯与平时练习无异。如果平时解题时随便、粗心、大意等,往往在大考中充分暴露,故在平时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教学生如何克服遗忘,以科学的方法记忆数学知识,对学生来说是很有益处的。初中新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分较多,理解记忆的成分较少,这就不能适应初中学生的新要求。因此,重视对学生进行记忆方法指导,这是初中数学教学的必然要求。

教学中,首先要重视改革教学方法,抛弃满堂灌,以避免学生“消化不良”,其次要善于结合数学实际,教给学生相应的方法。总之,对初中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必须与教学改革同步进行,协调开展,持之以恒。要力求做到转变思想与传授方法结合,课上与课下结合,学法与教法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探求结合,统一指导与个别指导结合,建立纵横交错的学法指导网络,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同时要理论联系实际,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以上这些只是我个人在从事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点心得体会,说出来,与大家共勉。

本人在上学期不断地摸索和学习中进行教学。认真回顾上学期的教学工作,现对自己的观点和做法进行重新思考,将反思所得总结如下:

第一,摒弃旧的教学观念,建立全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改变了自己在以往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角角色:将要讲述的内容为自己编好“剧本”,然后自己在讲坛上尽情演绎,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而现在是给学生编好“剧本”,为学生创设学习的情境,在学生课堂上充当主角,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演绎,自主、合作地获取知识。

第二,教师应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与共同研究者,要让学生演好主角的角色就必须为学生设计好适合学生演绎的剧本。因些,本人认真钻研教材,为集体备课和学习材料的设计做好充分的准备。

第三、尊重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课标努力提倡的目标,这就要求教师要及时了解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新异,承认差异,要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差别,不挖苦、不讥讽,相反在问题情境的设置、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中,都要尽可能让全体学生能主动参与,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有所为和有所不为或有能者有大作为,小能者有小作为的练习。如在七年级第二学期,学完“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后要求学生完成一些给出方程编写联系实际的应用题,并让学生交流评议,这样有能者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理解不深者也可以仿照例题的背景通过借鉴书本完成。

第四、在课堂教学上突出了精讲巧练,做到堂上批改辅导和及时的反馈。由于人数较多,新学生的数学层次参差,有针对性的辅导还不完善。另学生学习的参与度还可以提高,体现在小组讨论、新知识的举例交流等合作学习,今后还可适当增加。七年级的学生学习方法较单一,可加强学法的指导。

第五、改变单纯以成绩高低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的传统评价手段,逐步实施多样化的评价手段与形式: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掌握,又关注学生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既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又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的角色上、教学的方式方法上、师生的评价体系上都发生了根本的转变,这都给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只有在教学的实施中,不断地总结与反思,才能适应新的教学形势的发展。因此,我觉得要想教好学生就要做到:

1、倾听学生说,做学生的知音。

2、相信学生能做好,让学做,独立思考、独立说话,教师要诱导发现,凡是学生能做的不要包办代替。

3、放下老师的“架子”和学生交朋友,来一个变位思考,让学生当“老师”。

4、教学上掌握好“度”及时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5、加强课堂教学的灵活性,用书要源于教材又不拘于教材;要服务于学生又要使不拘一格;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寻求规律的教学。这样,不仅学生学到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探究规律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

总之,今后我会更努加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欣喜地看到传统的接受式教学模式已被生动活泼的数学活动所取代。课堂活起来了,学生动起来了:敢想、敢问、敢说、敢做、敢争论,充满着求知欲和表现欲。

对于数学复习课的心得体会及感悟二

根据学校工作安排,我担任初三年级数学,本学期教学计划如下:

一、教学思想:

教育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使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的新思想。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总体来看,成绩只能算一般。在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上,整个年级已经开始出现两极分化了,对优生来说,能够透彻理解知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也较为清楚,对后进生来说,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有效的掌握,成绩较差,学生仍然缺少大量的推理题训练,推理的思考方法与写法上均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对几何有畏难情绪,相关知识学得不很透彻。在学习能力上,学生课外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较差,为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与课业负担,不提倡学生买教辅参考书,学生自主拓展知识面,向深处学习知识的能力没有得到培养。在以后的教学中,对有条件的孩子应鼓励他们买课外参考书,不一定是教辅参考书,有趣的课外数学读物更好,培养学生课外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需要得到加强,以提升学生的整体成绩,应在合适的时候补充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素质;在学习态度上,绝大部分学生上课能全神贯注,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少数几个学生对数学处于一种放弃的心态,课堂作业,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完成,少数学生需要教师督促,这一少数学生也成为老师的重点牵挂对象,课堂家庭作业,学生完成的质量要打折扣;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还不理想,预习的习惯,进行总结的习惯,自习课专心致至学习的习惯,主动纠正(考试、作业后)错误的习惯,比较多的学生不具有,需要教师的督促才能做,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这是本期教学中重点予以关注的。

三、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五章:

第22章:二次根式;第23章:一元二次方程;第24章:中心对称;第25章:圆;第26章:随机事件的概率。

四、在教学过程中抓住以下几个环节:

(1)认真备课。认真研究教材及考纲,明确教学目标,抓住重点、难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重视每一章节内容与前后知识的联系及其地位,重视课后反思,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师生互动的细节。

(2)抓住课堂45分钟。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备课统一进度,统一练习,进行教学,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每一个环节,争取每节课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增大课堂容量组织学生人人参与课堂活动,使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使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及时反馈信息提高课堂效益。

(3)课后反馈。精选适当的练习题、测试卷,及时批改作业,发现问题及时给学生面对面的指出并指导学生搞懂弄通,不留一个疑难点,让学生学有所获。

五、不断钻研业务,提高业务能力及水平:

积极参加业务学习,看书、看报,参加学校组织的培训,使之更好的为基础教育的改革努力,掌握新的技能、技巧,不断努力,取长补短,扬长避短,努力使教学更务实,方法更灵活,手段更先进。

六、提高质量的措施:

1.认真学习钻研新课标,掌握教材。

2.认真备课,争取充分掌握学生动态。

3.认真上好每一堂课。

4.落实每一堂课后辅助,查漏补缺。

5.积极与其它老师沟通,加强教研教改,提高教学水平。

6.经常听取学生良好的合理化建议。

7.以“两头”带“中间”战略思想不变。

8.深化两极生的训导。

七、周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章节教学内容

2—3第22章二次根式二次根式的概念和基本性质,二次根式的化简及二次根式的运算。

4—5第23章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及其解法,一元二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实践与探索。

6国庆假

7第23章一元二次方程

8—10第24章,中心对称

11期中检测查漏补缺,检查激励

12—14第25章圆

15—17第26章随机事件的概率概率的概念及通过模拟实验进行概率的预测。

18—19总复习全面复习、巩固全册知识

20—21综合训练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2期末考试检测师生的教与学

对于数学复习课的心得体会及感悟三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

1、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思想和方法,增强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经历探索分数乘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进一步完善对乘除法运算意义的认识和理解,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经历认识比以及百分数意义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加深对现实问题中数量关系的理解,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通过操作,实验,观察和思考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理解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及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根据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的理解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让学生联系分数的意义,初步掌握用分数表示具体情境中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方法,能根据指定的可能性设计相应的活动方案。

二、数学思考方面。

1、在解方程以及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和价值,发展抽象思维,增强符号感。

2、在探索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的基本性质,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的过程中,能够主动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观察和操作,比较和分析,猜想和验证,归纳和推理等活动,进一步发展合情合理与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三、解决问题方面。

1、能应用在本册数学书中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能力。

2、能在理解体积含义及理解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主动解决一些有关的问题,进一步体会与他人交流的重要性,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在现实的情境中理解数学内容,利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自己身边的实际问题,获得成功的体现,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创新意识,锻炼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能理解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根据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及其计算方法的理解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2、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熟练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3、认识比和百分数增强数感。

对于数学复习课的心得体会及感悟四

第一单元

(丰富的图形世界)

复习目标

1、进一步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柱体、锥体、球体,并能对它们进行一些简单的类。

2、能了解直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等简单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想象、判断和制作几何模型。

3、能描绘出立体图形的三视图,并能根据三视图判断立体图形的形状。

4、了解截面,能想象截面的形状。

5、经历几何体的展开、折叠、切截等活动,激发好奇心、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形成和发展空间观念。

复习内容

一.基础知识填空

1、图形是由点、线、面构成的。

2、在棱柱中,任何相邻两个面的交线都叫做棱,相邻两个侧面的交线叫做侧棱,棱柱的所有侧棱长都相等,棱柱的上下底面的形状相同,侧面的形状都是长方形。

3、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几何体,截出的面叫做截面。

4、我们把从正面看到的物体的图形叫做主视图,从左面看到的图叫做左视图,从上面看到的图叫做俯视图。

5、圆上a、b两点之间的部分叫做弧,由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的端点的两条半径所组成的图形叫做扇形,圆可以分割成若干个扇形。

6、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扇形。

二.典型例题

例题1:如图,甲的图形经折叠后能否形成乙图的棱柱?如果能形成,回答:

(1)这个棱柱有几个侧面?侧面个数与底面边数有什么关系?

(2)哪些面的形状与大小一定完全相同?如果不能形成,简要说明理由。

分析与解:按顺序将上、下两个五边形折叠到所在长方形同侧,然后对着五边形的边依次折下去,就能形成右边的五棱柱。

(1)这个棱柱共有5个侧面,侧面个数与底面边数相同。

(2)五棱柱的上、下两个底面一定完全相同,其侧面都是长方形,但不一定完全相同。

注意:从展开图折叠成棱柱,得到的图形是唯一的,而把棱柱展开成平面图形,得到的展开图不是唯一的。

例题2:将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剪开,能否展开成如下图所示的图形?

分析与解:解答此类问题要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也要掌握一些技巧。(2)中有五个小正方形连成一条线,正方体表面不可能展开成这种图形。(7)中有七个小正方形,这就更不可能了。一般来说,有四个小正方形连成一条线,这条“线”的两侧各有一个小正方形,都可以折成一个正方体。因此,正方体表面可以展开成(1)、(3)所示的图形。发展空间想象能力或用手折叠可知,正方体表面也可以展开成(5)、(6)所示的图形,但不能展开成(4)所示的图形。即(2)、(4)、(7)不可能,其余都可能。

例题3:请你设计一种方法,用平面去截正方体使得截口是三边相等的三角形。

分析与解:在正方体相邻的三个棱上各取一点,使这点到这三个棱的交点距离相等,连结这三个点得到三条连结线,沿这三条连结线用平面去截,所得的截口是三边相等的三角形。见下图

注意:做此类题目时,应先充分想象一下,然后操作,以保证正确性。

例题4:如图,是由几个小立方块搭成的几何体的甲、乙两个几何体的俯视图,小正方形中的数字表示在该位置上小立方块的个数,请画出它们的主视图与左视图。

分析与解:本题可根据俯视图确定主视图和左视图的列数,然后再根据数字确定每列方块的个数。

注意:从俯视图画主视图和左视图时,应从左到右找每列个数最多的作为该排的个数。

例题5:如图,是由几个一样的小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的三视图,请在俯视图中的小正方形中填上该位置上的小立方体的块数。

分析与解:由主视图可知,俯视图第2行第1列的正方形中有1个小立方体,同

理可知俯视图右上角的正方形中有1个小立方体;由左视图可知,俯视图第2列中的两个正方形中都有两个小立方体。

第二单元

(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

复习目标

1、知道线段、射线、直线、角以及平行线、垂线的含义,并能举出现实生活中有关这些的实例。

2、会画线段和角,会画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会画角等于已知角;会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会比较两个角的大小;会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和垂线。

3、了解七巧板和七巧板的使用;会根据实际需要设计简单的图案。

复习内容

一、基础知识填空

1、线段有两个端点,将线段向一端点无限延伸就形成了射线,射线有1个端点。将线段向两端点无限延伸就形成了直线,直线有0个端点。

2、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

3、若点m把线段ab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am与bm,则点m叫做线段ab的中点,这时,am=bm=ab

4、由两条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的图象叫做角。

5、1°=60′=360″

6、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的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就叫做这个角的角平分线。

7、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8、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9、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10、如果两条直线_相交成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11、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12、过a点做l的垂线,垂足为b,线段ab的长度叫做点a到直线l的距离。

二、典型例题

例题1:如下图共有几条直线,几条线段,几条可以读出的射线,分么?

分析与解:(1)直线有一条mn;

(2)线段有:线段ab、线段bc、线段ac;

(3)射线有:射线ab、射线am、射线bc、射线ba、射线cb、射线cn。

注意:解题过程中,做到“分类”“有序”,“分类”的原则

即不重复也不遗漏;“有序”的方法是指从某点,某条线段开

始有序地数。

例题2:(1)把25°2436"化为度(2)求80°224"×6

分析与解:

(1)度、分、秒化为度,应从秒开始,将36秒先单独列出

转化为分即36″÷60=0.6′再把24′+0.6′=24.6′转化为度即24.6′÷60=0.41,最后

得25.41。

(2)有关度数的计算与有理数的计算方法同样,只是运

算的顺序与进制不同,具体如下:

80°224"×6=80×6+2′×6+24″=480+12′+144″=48014′24″

注意:

(1)是低级单位向高级单位转化,使用的公式是1′=

1"=′;(2)的计算方法类似于有理数运算法则中的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使用的是60进制,且度分秒的互化是逐级进行的,不能“跳级”。

例题3:如图所示: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平分aod,aoc=38,求doe的度数。

分析与解:由于点c、o、d在同一条直线上可知cod是一个平角,度数为180

因为aoc=38

所以aod=142

又oe平分aod

因此doe=aod=71

注意:(1)题中有一个隐藏条件,就是cod=180,这是由直线ab、cd相交于点o得到的。

(2)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与角的和、差来考虑,由oe平分aod,可得aoe=doe=aod

例题4:学校进行校际广播操比赛,体育老师是怎样整队的?

1、全体立正,各排向前看齐,是为了什么?

2、以某一排为基准,各排向左、向右看齐又是为了什么?

3、以某一排为基准,各排成广播操队形散开(保持前后左右适当距离),这样的广播操队形整齐美观。为什么?

分析与解:(1)各排向前看齐,使每排成为一条直线;

(2)各排向左、向右看齐,使每一行成为一条直线;

(3)保持左、右适当距离,使各排和各行所在直线互

相平行,而且对角线上的所有同学所在队列也互相平行。

注意:通过学生熟悉的亲身经历体验,感受几何美,同时能对理解“平行线”的概念有一定帮助。

例题5:如图所示,过o点分别作cb、ad的垂线。

分析与解:把三角尺的一边和ab重合,同时使另一边紧靠在o点上,沿这条边画直线就是ab的垂线,同理可以过o点作出cd的垂线。

注意:在用三角尺作已知直线的垂线时,必须把三角尺的一边(理解为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重合。

例题6:我们对钟表再熟悉不过了,可是你是否注意过时钟、分针的相关位置所蕴含的数量关系呢?

(1)分针每分钟转6°,时针每分钟转0.5°;

(2)同一段时间内,分针所转的角度与时针所转的角度的比值等于12;由此,你能不能算出1点和2点之间,时针和分针什么时候重合?什么时候两针成90°的角呢?

注意:有关钟表问题计算,可以利用上述(1)、(2)两个规律来解决。

例题7:用七巧板拼图:

(1)请用两副一样的七巧板拼出两个人见面互相行礼的图形,如下图(1)

(2)请用三套一样的七巧板拼出两人打乒乓球的图形,如图(2)分析与解:对组成七巧板的各种图形的正确认识是解该题的关键。

三、课时小结

1、本章知识是在小学几何初步知识基础上,进一步对几何中的线段、射线、直线、角、平行线、垂线的含义进行研究,并结合生活常识给出了一些基本性质,使我们对几何基本图形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2、通过本章学习不仅要求同学要养成动手操作的习惯,而且要培养数形结合的思想。

四、课外作业

第三单元

(有理数及其运算)

复习目标

1、能灵活运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有理数,理解相反数、绝对值,并能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2、能熟练运用有理数的运算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计算,并能用运算律简化计算。

3、能运用有理数及其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会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乘方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复杂计算。

复习内容

一、基础知识填空

1.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4.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5.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一个数的相反数。

6.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数的总比左边的数的大;正数都大于0,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7.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8.有理数加法法则:同号两数相加,取加数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9.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10.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任何数与0相乘,积为0

11.乘积为1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

12.求几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13.中,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

14.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算括号

二、典型例题

例题1:用号连接下列各数:,-2.5的相反数,-3.8,3,-4的绝对值

分析与解:当多个有理数进行比较大小时

,往往借助数轴,利用右边的数比左边的数大来比较。可分别用字母表示各个数,再在数轴上表出字母对应的数。

a:0b:-2.5的相反数c:-3.8d:3e:-4的绝对值

所以-4的绝对值-2.5的相反数0-3.8

注意:比较两个以上的数的大小可借助于数轴这一重要工具,把这5个数字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从大到小的排序就自然完成了。

例题2:把下列各数填在表示相应集合的大括号中

正数集合:{┄},分数集合:{┄}

负整数集合:{┄},非负数集合:{┄}

自然数集合:{┄},有理数集合:{┄}

分析与解:明确非负数,自然数、负整数和有理数等概念,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非负数包括0和正数,自然数包括0和正整数,题中的小数可以当作分数对待。

注意:各个集合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务必弄得清清楚楚,才能保证集合中的数准确无误。

例题3:计算:

分析与解:本题可先把加减混合运算统一成加法,再写成简化的代数式,然后利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注意:应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时一定要注意每个数的性质符号不能改变,根据问题特点,灵活选择合适的解法是解题关键。

例题4:计算

分析与解:将题中的除法运算转化为乘法运算以后,可发现本题能利用乘法的运算性质简化运算。

注意:对于计算题,应仔细观察题目的特点,尽量使用简便方法。

例题5:计算(-0.25)20--×42004的值

分析与解:当发现一个题算起来比较麻烦时,我们就应该细观察,多动脑,尽可能找出简便的方法来此题若直接求(-0.25)20--和42004比较难,但细观察可以发现这就是提醒我们利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就比较容易求出结果16。

第四单元

(字母表示数)

复习目标

1、进一步经历探索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能用字母与代数式表示出来。

2、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代数式的含义,会分析和解释一些简单代数式的实际背景或几何意义,体会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3、掌握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的法则,会进行计算。

4、会求代数式的值,能解释值的实际意义,能根据代数式的值推断代数式反映的规律。

复习内容:

一、基础知识填空

1、用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而成的式子叫做_代数式;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_代数式。

2、在代数式中,字母前的数字因数叫做它的_系数______。

3、所含_字母_相同,并且相同_字母的指数__也相同的

项叫做同类项,把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就叫做_合并同类项_.

4、合并同类项法则:__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5、去括号法则:__括号前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后,原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不改变;括号前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后,原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要改变

二、典型例题

例题1:用字母表示下面实际问题:

(1)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a、b、c,那么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表面积是多少?

(2)某服装标价为a元,按八折优惠出售,那么出售价是多少元?

(3)下列每个图是由若干盆花组成的形如三角形的图案,每条边(包括两个顶点)有n(n1)盆花,每个图案花盆的总数是s。按此规律,推出s与n的关系。

分析与解:(1)由长方体体积公式=长×宽×高,表面积=六个小面积的和,可得长方体体积是abc,表面积是2(ab+bc+ac);(2)所谓的八折指得是按标价的百分之八十出售,因此出售价是0.8a元;(3)由于每条边上都是n盆花,这样三条边上花盆的总和为3n,其中重复地计算了顶点上的花盆数,因此,花盆总数应为3n-3。因此当n=2时,花盆总数是2×3-3=3;

当n=3时,花盆总数是3×3-3=6;

当n=4时,花盆总数是4×3-3=9;

当每条边有n个花盆时,花盆总数s=3n-3

注意:(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实际问题时,必须弄清楚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2)数字与字母相乘,或数乘以含有字母的式子,一般省略乘号,并把数字写在前面;

(3)字母和字母相乘时,可以把“×”写成“·”,或不写。

例题2:求下列代数式的值:

分析与解:(1)先要找准同类项,然后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2)此题可以直接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最后求值,但仔细观察可以发现每

个括号里的式子都一样,所以可以像合并同类项一样对这几个式子直接合并。

注意:一般地在求代数式的值时,我们都要先看代数式是否可以合并同类项,如果可以,我们应先合并,再求值。

例题4:在如图所示的20--年1月份的日历中,用一个方框圈出任意3×3个数。

第五单元

(一元一次方程)

复习目标

1、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能熟练地解一元一次方程,并能利用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体会运用方程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抓住等量关系,认识方程模型的重要性。

复习内容

一、知识填空

1、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2、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是1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3、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代数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等式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4、把原方程中的某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这种变形叫做移项。

5、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是: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等步骤,把一个一元一次方程“转化”成的形式。

6、本金+利息=本息和,利息=本金×利率×期数。

二、典型例题

注意:①解一元一次方程应认真观察其特点;②去分母时,不能漏乘无分母的项;③分数线不仅表示除号和比号,还起着括号的作用,因此去分母时,要去分数线,应将分子作为一个整体,加上括号,然后再去括号。

例题3:某同学用十字形框子套住日历中某个月的5个数,这5个数的和是125可能吗?为什么?

分析与解:由日历上的数字排列规律:上下两数相差7,左右两数相差1,因此设中间的数为-,则另外4个数分别为:--1,-+1,--7,-+7得方程(--1)+(-+1)+-+(--7)+(-+7)=125,解得-=25,所以-+7=32,因32>31,不合要求,所以这5个数之和是125是不可能的.

注意:先按常规方法求出这5个数的大小,再检验是否合乎常理就行了。

例题4:有甲、乙两个容器,甲容器是长方体,底面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高为3;乙容器是圆柱形,底面半径为1,高为3,如果甲容器装满水,将其中一部分水倒进乙容器,使两个容器内的液面一样高,求此时液面的高。(为3.14,精确到0.01)

分析与解:①长方体的体积:v=abc,圆柱体的体积:②甲容器的容积=甲容器中水的体积+乙容器中水的体积。由以上两点可列出方程。设此时液面的高为-,由题意得,得-=1.68。

注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找出等量关系:两个容器里的水的体积之和等于甲容器的容积。

例题5:某城市按以下规定收取每月煤气费,一个如果不超过70m3,按每立方米0.9元收费,如果超过70m3,超过部分按每立方米1.1元收费,已知某用户5月份的煤气费平均每立方米0.95元,那么5月份这个用户应交煤气费多少元?

分析与解:

因为五月份的煤气费平均每立方米0.95元,介于0.9元到1.1元之间,由此可知该用户5月份的煤气使用量超过70m3,煤气费应由两部分组成。所以可设该用户5月份用了-m3煤气,由题意得70×0.9+1.1(--70)=0.95-

解之得-≈93.3∴0.95-=89

即5月份这个用户应交煤气费89元。

三、课时小结

1、一元一次方程是方程知识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习一元二次、一元多次及二元一次、二元二次等其它方程的奠基石;

2、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也是其它方程解法的基础,其它方程的求解最终会转化成求一元一次方程的解;

3、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可以通过建立方程的模型来解决。

四、课外作业

对于数学复习课的心得体会及感悟五

通过总复习,把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使学生对所学的概念、计算法则、规律性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代数思想、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得以进一步发展,获得自身数学能力提高的成功体验,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1、小数的乘法与除法:

进一步巩固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结合具体情境,根据数量关系,综合运用小数乘、除法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让学生根据具体的题目说一说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乘、除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再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要重点复习计算中比较容易出错的地方。然后复习用小数乘、除法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涉及到理解数量关系,运用运算定律、求结果的近似数,要引导学生灵活选择解题策略,根据实际需要处理运算结果。

2、简易方程:

要结合等式的性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解方程的方法。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复习重点是让学生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并根据数量关系确定未知数,列出方程,同时根据自己的理解列出形式不同的方程,以培养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

(1)、复习数字与字母之间的乘号可以省略不写,数字要写在字母的前面,一个数的平方的意义和写法。

(2)、借助等式的性质理解解方程的原理,提高解方程的技能。

(3)、引导学生抓住题中的数量间最基本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

3、多边形的面积:

重点复习多边形的面积的计算。记住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培养综合运用各种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

4、观察物体:

观察的物体以立体几何形体为主,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和空间想象等方式来辨认一个和多个几何形体在不同方向的投影和相对位置。复习时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上。

5、可能性:

借助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从“量化”的角度来求出可能性的值,再进行比较,体会游戏中的公平原则。另外再补充相关练习对中位数等概念进行复习。

20xx年1月5日——20xx年1月19日

1、本册教材中章节较多,因此必须注意要根据不同内容,选择不同的复习方式。

2、尊重学生的差异,对于学得较好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自己进行整理总结,给他们一些稍难的习题做,使他们得到进一步提高;对于程度稍差的学生,则要帮助他们把主要的内容掌握好,使他们都能到达基本的要求。

3、精选习题,给学生练习的习题必须有针对性,既要考查学生的知识,又能反映学生的能力。

1月5日—1月10日:以书本总复习为基础,进行知识梳理。

1月11日—1月15日:组织学生复习竞赛,穿插测验考试。

1月16日—1月19日:重点对差生和疑难题目进行查漏补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