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纪念公安英烈文章心得体会精选 公安民警缅怀先烈心得体会(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30 18:50:57 页码:14
纪念公安英烈文章心得体会精选 公安民警缅怀先烈心得体会(5篇)
2022-12-30 18:50:57    小编:ZTFB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有关纪念公安英烈文章心得体会精选一

今天是5月4日,作为广大青少年的一个节日,

大家是否知道“五四青年节”的来历,请允许我给大家做一下简单的介绍。

1920xx年5月,以北洋政府为代表的中国政府在巴黎和会上准备和帝国主义列强们签订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其中包括割让中国山东给日本等条款,严重侵犯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5月4日消息传到国内,青年学生们迅速行动起来,同中国工人阶级一起,与北洋政府和帝国主义列强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从而拉开了“五四运动”的序幕。为了继承、发扬“五四”精神,党中央把每年的5月4日定为青年节。

“五四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时光已经过去了整整90年,而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的责任已经落在了大家的肩上。所以大家应该明白什么是“五四精神”。我的理解是这样的:

“五四精神”是中国青年强烈爱国热情的体现。当时进步的青年一代,以国家的兴衰为己任,这种高尚的爱国情操是值得我们当代中学生学习的。我认为在当今社会,好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长大以后能以自己的学识和本领报效祖国,为中华之再次崛起做出自己的贡献,这就是“五四”精神在当代中国的最好体现。

“五四精神”是一种不畏艰难,顽强斗争的精神。当年面对军阀政府的逮捕和镇压,爱国青年们没有被吓倒,而是继续坚持着斗争。同样,现在我们生活在和平社会,我觉得同学们要是在生活和学习上碰到什么困难和挫折时,也千万不要动摇自己的信念。要学会坚持,要学会战胜困难,要做生活的强者!

“五四精神”是一种追求进步的精神。1920xx年前后的中国可谓内外交困,内有军阀割据,外有列强压迫,但是当时中国的青年一代们首先觉醒,他们开始追求“民主”和“科学”,反抗强权和压迫。我们从1920xx年开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之所以最后能够取得胜利,是因为从“五四”时期开始青年一代就培养了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作为新时期的中学生,我觉得大家都要有自己的人生信仰,要有一颗进步的心。对自己在思想和学习上要有更高的要求。我知道许多同学都已经光荣加入了中国共青团,这就是一种对理想信念追求的体现。同时,我也希望能有更多的同学能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加入到团组织中去。

20xx年纪念“五四”青年节演讲稿20xx年纪念“五四”青年节演讲稿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为创造中国的美好明天而努力!谢谢大家!

有关纪念公安英烈文章心得体会精选二

欢迎各位来宾到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参观。这里原系民国7年(公元1920xx年)芬兰牧士建的天主堂,3栋共15间木结构平房,四周有砖墙环护。1934年11月24日,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在任弼时、贺龙、萧克、王震等领导下,一举解放大庸县城,于26日成立临时省委,12月1日在天主堂内成立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领导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31个县的反围剿斗争,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和地方封建势力,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在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为缅怀先烈功绩,弘扬革命精神,中共张家界市永定区委和区政府于91年夏发动募捐修复湘鄂川黔省委、省军区、省革命委员会旧址,并新建纪念馆,于1993年12月26日落成开馆。

纪念馆占地面积28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东头是三堵矮墙围着的一栋木平房,三间小屋曾住过任弼时、贺龙、萧克,黑漆桌上的桐油灯作证,一代英杰曾在这里彻夜运筹。西头是可容纳200余人的省委礼堂,当时省委扩大会和省直各部门的会议均在此召开,现已辟为将军馆,166位在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留下英雄足迹的新中国将帅的照片挂满墙壁。纪念馆大门左右,一字排开11间办公室,当年3大机关13个直属部门均在此办公。庭院正中是根据我国著名雕塑家潘鹤的作品《艰苦岁月》凿制而成的一尊双人石像,小红军抱着高过头顶的步枪,依偎在横吹短笛的老红军膝头,似在入神地倾听。雕像后面是纪念馆主楼,内设三个展室,陈列着223幅大型图片和100多件革命文物,再现了根据地的光辉斗争史,反映了根据地军民艰苦卓绝的革命历程和高尚情操。萧克将军为纪念馆题写了馆名。

第一部分 湘鄂川黔边根据地的初创

193年11月,由于王明“左”倾路线错误和敌人的大举进攻,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全部丧失,红三军在湘鄂西中央分局夏曦、贺龙、关向应的领导下不得不转战鄂川边。

12月19日,湘鄂西中央分局听湖北咸丰大村召开会议,决定“创建湘鄂川黔边新苏区”。此后,红三军在湘鄂川黔边转战,寻找立足点。

1934年5月,红三军西渡乌江,进入贵州。6月19日,湘鄂西中央分局在贵州沿河枫香溪召开会议,决定在黔东创建根据地。7月21日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成立。黔东根据地的建立,为红二、六军团会师和湘鄂川黔根据地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第二部分 湘鄂川黔边根据地的全面形成

1934年10月,红六军团经过艰苦转战,进入黔东,24日,与红三军在印江木利会师。会师后红三军恢复红二军团番号,两军团联合行动,由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统一指挥。

红二、六军团会师后,为了策应中央红军长征与建立湘鄂川黔边根据地,决定发动湘西攻势。

1934年10月28日,红二、六军团从四川南腰出发,向湘西挺进。11月7日,攻克永顺县城,湘敌何键急令湘西军阀陈渠珍派兵堵剿,陈纠集三个旅,约一万人的兵力向永顺扑来。红军决定采取诱敌深入、聚而歼之的作战方针,主动放弃永顺县城,退至城北90里的十万坪地区设伏。16日黄昏,尾追之敌进入伏击圈,我军奋起痛击,歼、俘敌3000余人。我军乘胜追击,24日占领大庸、桑植。12月7日,进击沅陵,17日包围常德,攻下桃源。

由于湘西攻势的胜利,促进了新区工作的发展,红二、六军团控制了永顺、大庸、桑植的大部和龙山、保靖、桃源、慈利、常德等县的一部,并占有大庸、桑植、永顺等县城,开辟了湘鄂川黔边根据地。

第三部分 根据地省委的成立并领导人民开展革命斗争

1934年11月26日,奉中共中央电示,在大庸成立了中共湘鄂川黔省委,任弼时为省委书记,贺龙、关向应、夏曦、王震、萧克及张子意、刘士杰(后叛变)、周玉珠为省委委员,同时成立省军区,贺龙为军区司令员,任弼时为政委。还成立了省革命委员会,贺龙为主席,夏曦、朱长清为副主席。至此,以大庸为中心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正式形成。

苏区省委成立之后,即着手领导开展建党建政、土地革命和扩红等项工作,同时还进行了必要的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等方面的建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推动了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

第四部分 反围剿的激烈战斗

湘鄂川黔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特别是红军的主动出击,给国民党政府造成了新的威胁,蒋介石惊恐万分,下令调集湘鄂两省的军队,集中了11个师又4个旅,共40多个团,约11万人的兵力,编成6个纵队,在地方保安团的配合下,对根据地发动“围剿”。

针对敌人的疯狂进攻,我根据地军民,同仇敌忾,严阵以待。1935年1月,敌军向根据地进攻,我红军主力班师大庸休整。2月上旬,红军在慈利设防正面阻击郭汝栋纵队失利,在大庸被李觉部乘机侵占。红军回师在大庸后坪鸡公垭设伏再打李觉部纵队失利,郭汝栋纵队乘机占领桑植。两个月的反“围剿”作战,由于对指示的“实行运动战,选择敌人弱点,在运动中各个击破之”的作战方针理解不深,而是从正面迎击敌人,以至一再受挫,根据地不断缩小,红军处境日益困难,二、六军团领导决定向北转移。4月12日,红军从塔卧、龙家寨向北撤退。这时,鄂军第五十八师第一七二旅进驻陈家河与我军遭遇,该敌贪功冒进,孤军深入,红军抓住战机,于14日予以全歼。敌师部和第一七上旅慌忙逃窜。次日红军又在桃子溪地区,将南逃之敌第五十八师师部和第一七四旅全歼,乘胜收复了桑植县城。红二、六军团因形势二转,决定放弃北撤计划,仍留原地坚持斗争。4月下旬红军主力东进,攻占江垭,红军主力又西云湖北,在咸丰忠堡歼敌第四十一师,活捉敌纵队司令兼师长张振汉。8月3日,红军设伏于板栗园歼敌八十五师师部和两个团,击毙敌师长谢彬。8月8日在芭蕉坨一举击溃陶广纵队10个团。至此,湘鄂敌军被迫转入防御,敌军对湘鄂川黔根据地的“围剿”遂以失败告终。8月下旬,红二、六军团主动出击,先后占领石门、澧州、津市、临澧等县城,根据地和红军进一步扩大。1935年9月,湘鄂川黔根据地中心区域和游击区已扩大到东至洞庭湖西岸,西至四川酉阳,西北至湖北咸丰、恩施,南至沅陵,北至鹤峰,加上黔东和鄂川边两个游击区,人口约200万。红二、六军团发展到4个师12个团,约2万人。

第五部分 胜利实现战略转移

我红二、六军团的节节胜利,宣告了蒋介石利用湘鄂两省敌军“围剿”红军的计划已经失败。蒋介石气急败坏,以更加狠毒的手段布置新的“围剿”,于1935年10月8日,下令成立宜昌行辕,派陈诚任行辕参谋长,代行他的职权,以便统一指挥。宜昌行辕所辖兵力,达22个师又5个旅,130个团,20余万人,加上地方保安团队,共约30万之众。

当时,我红二、六军团主力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是总兵力也只有两万多人。在敌我力量相当悬殊的情况下,为了保存革命力量,省委和军委分会决定退出根据地,采取声东击西战术,直插湘中,突破敌人的围攻线后,再转移至敌人力量较薄弱的湘黔边,争取在贵州的石阡、镇远、黄平地区创建新的根据地。1935年11月19日,红二、六军团分别在桑植刘家坪和瑞塔铺举行了红军突围誓师大会,除留湘鄂川黔特委和红十八师坚持根据地的斗争,牵制敌人之外,主力部队于当晚开始了突围行动。经过一个多月的转战,我红二、六军团于1936年1月进入贵州。留守在湘鄂川黔根据地的湘鄂川黔特委和红十八师,经过浴血奋战,完成了掩护主力转移的任务后,也突破重围,于1月9日到贵州江口与六军团主力会合。一月下旬,二、六军主力继续西征,二月初,占领了黔西、大定、毕节地区,并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从此,结束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光辉历史。

第六部分 先烈们的丰碑永存

在创建、发展、扞卫根据地和突围转战斗争中,我红二、六军团指战员舍生忘死,前仆后继与敌人浴血奋战,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动人篇章。红军撤离根据地后,国民党反动派卷土重来,对革命力量进行疯狂镇压。面对敌人的血腥屠杀,我革命干部、群众英勇顽强、宁死不屈,表现出对革命事业的无比忠贞,其英名永垂青史,风范长励后人。牺牲在湘鄂川黔边根据地的部队团级、地方县级的干部烈士就有53名,这就是他们的英名录(介绍图片)。

第七部分 老区大庸在中央领导和革命前辈关怀下的巨大变化

60多年过去了,昔日苏区省府大庸,自新中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全会以来,旧貌换新颜,尤其是开发旅游,张家界奇山异水大放光彩,使这里发展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央领导频频莅临视察,革命前辈纷纷故地重游,表达了对老革命根据地人民的无限深情和建设事业的密切关注。

有关纪念公安英烈文章心得体会精选三

同学们、老师们:

今天让我给大家重复一段故事,1931年9月18日的深夜,东北军的士兵们被一声爆炸声惊醒,日本关东军轰炸了沈阳柳条湖附近的一段铁路,并诬告为中国军队所为,以此为借口,轰炸了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占领了沈阳城,半年之后,东北三省全部沦陷。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侵略中国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不能忘记的国耻。

面对着侵略者的枪炮,我们的先烈们,进行了英勇的抗战,这一战,就是2019年。

每当到这个时候,曾经沦陷的沈阳城内汽笛长鸣,警钟长响。2019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华民族付出了人类历史上空前的代价,用3500万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一个大国的尊严,铺就了民族复兴之路。那是一场惨烈的、悲壮的战争,中国人,人不分老少,地不分南北,第一次进行全民族的反侵略战争。无数先烈以血肉之躯,抵抗凶暴异常的敌人。中华民族在这最危急的时刻,沉淀在民族文化深处的力量爆发出来了,这种力量就是对安宁、和平和正义的追求。

今天,我们纪念这段历史,就是为了不要忘记那些曾经为民族牺牲的先烈。那些抛弃家庭、走上战场的先烈,愿意用生命来换取民族的生存,这是我们不得不以崇敬的心情来纪念的。

今天,我们纪念这段历史,也是为了不要忘记那些发动战争的恶魔,他们企图用暴政来统治世界,妄想用别的民族的鲜血满足自己的欲望。

今天,我们纪念这段历史,就是要让我们不要做胸无大志、庸庸碌碌混日子的学生。我们深深地明白:真正的爱国行动不是单纯的耻辱记忆,也不是简单的纪念仪式,更不是偏激的仇恨,而是居安思危,把我们浓浓的爱国热情融入到建设国家、发展经济、强盛民族的实际行动中去;因为只有经济不断发展、国力不断增强,国家的安全与和平才能得以保障,才能够避免“九一八”那样的历史重演,才能延续我们的民族血统。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写道: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愿先辈们用热血和信念点燃的民族复兴之火,永远照亮我们!谢谢大家!

有关纪念公安英烈文章心得体会精选四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战国时期,楚秦争夺霸权,诗人屈原倍受楚怀王器重,但是屈原的主张却遭到了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不断在楚怀王的面前诋毁屈原,使得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有着远大抱负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怀着难以抑制的忧郁悲愤,写出了《离骚》、《天问》等不朽诗篇。

公无前220__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冒死进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楚怀王如期赴会,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悔恨交加,忧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国。

楚顷衰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衰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郢城。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城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

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此风俗日后演变成赛龙舟)人们纷纷拿出家中的粽子、鸡蛋投入江中,让鱼吃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尸身。还有郎中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

过不了多久,水面上浮起了一条昏晕的蛟龙,龙须上还沾著一片屈大夫的衣襟,人们就把这恶龙拉上岸,抽了筋,然后把龙筋缠在孩子们的手、脖子上,又用雄黄酒抹七窍,有的还在小孩子额头上写上一个“王”字,使那些毒蛇害虫都不敢来伤害他们。从此,每年五月初——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喝雄黄酒,以此来纪念诗人,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又称端阳、重阳、端午节。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兰而沐”的习俗。但今天端午节的众多活动都与纪念我国伟大的文学家屈原有关。

屈原离世已有两千多年了,今天我们来纪念他,主要是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与日月争辉”的人格。屈原的精神是不朽的。不管时光如何变迁,他会永远生活在岁月的长河里,永远铭记在人们的心中!

让我们怀着对伟大爱国之士的敬爱之心和珍爱之情来看待中华的每一个传统佳节吧!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留存着华夏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聆听!

有关纪念公安英烈文章心得体会精选五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我今天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端午节之屈原。

战国时代,楚秦争夺霸权,诗人屈原很受楚王器重,然而屈原的主张遭到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不断在楚怀王的面前诋毁屈原,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有着远大抱负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怀着难以抑制的忧郁悲愤,写出了《离骚》、《天问》等不朽诗篇。

公无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冒死进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楚怀王如期赴会,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悔恨交加,忧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国。

楚顷衰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衰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郢城。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城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

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人们纷纷拿出家中的粽子、鸡蛋投入江中,让鱼吃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尸身。还有郎中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

过不了多久,水面上浮起了一条昏晕的蛟龙,龙须上还沾著一片屈大夫的衣襟,人们就把这恶龙拉上岸,抽了筋,然后把龙筋缠在孩子们的手、脖子上,又用雄黄酒抹七窍,有的还在小孩子额头上写上一个“王”字,使那些毒蛇害虫都不敢来伤害他们。从此,每年五月初——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喝雄黄酒,以此来纪念诗人,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又称端阳、重阳、端午节。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兰而沐”的习俗。但今天端午节的众多活动都与纪念我国伟大的文学家屈原有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