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历史游戏化教学心得体会总结 课程游戏化的实践与思考心得体会(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30 15:59:13 页码:12
历史游戏化教学心得体会总结 课程游戏化的实践与思考心得体会(5篇)
2022-12-30 15:59:13    小编:ZTFB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最新历史游戏化教学心得体会总结一

一、总体目标:

以我校教学计划为指导,形成先进的课程教学理念,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弘扬中国和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在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对话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学的境界;实施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以应对中考为主。包括世界近代史部分的第四、第六、第七、第八单元,世界现代史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七、第八单元。使用的是《世界历史》(人教版),以英、法、美、德、俄、日等世界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为线索。教材最显著的特点是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更加侧重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史。

三、学生情况分析:

九年级学生的心理、生理处于变化时期,其思想波动幅度大,对于学习历史学科的兴趣不高,缺少一定的积极性和向学性,需要老师采取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从上学期的学生学习状况来看,综合来看,大多数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比较好,就是个别学生手懒,不愿写,针对这种情况,本学期采取提优补差措施,提高优秀率是当前最主要的,使学生的成绩快速提高。另外,教材所述知识为世界历史,内容宽泛并有时间的跨度,有中考的任务,在动员学生思想方面,促使其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历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应经常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与思想状况,以便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切实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真分析其学习状况,发现其长短处,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从大多数同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也要兼顾两头。使所有学生在中考中都能取得一个良好的成绩。

四、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首先是备好课,在备课中真正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坚持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努力开发每个学生的特长和潜能,,要坚持基础性和科学性原则,准确传授基础知识,切实加强基本技能训练。

2、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只有切实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才能大面积的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教学坚持以培养学生能力为重点,优化课堂教学,以提高课堂效率,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积极参与意识,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在主动的探索中获得知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课堂教学坚持整体性原则,教学过程中始终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的全面整合,使学生全面发展,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和实践。寻求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模式。

4、教学语言规范,精神振奋,按时上下课,关心学生,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乐于学习。使学生逐步掌握历史和认识历史的一些基本技能和方法,例如:识别和运用与教学有关的历史地图、图片、图表;搜集和整理与历史学习相关的材料;叙述重要的历史事实;解释重要的历史概念,分析和评论重要的历史问题等。

5、教学中从学生的认识水平出发,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同时,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从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启发学生对历史的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减轻学生的负担。

6、有效的作业,是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发现教学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在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的前提下,布置有效的学习任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学习任务,争取在课堂中完成习题。对于考试和作业做到及时批改和反馈。查漏补缺。

五、自我提高

1、认真完成学校的教育教学任务,积极参加组内组织的学习活动,对于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最好归纳和总结。

2、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积极参加听课活动。

最新历史游戏化教学心得体会总结二

尊敬的领导:

这个学期,为了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还是要踏踏实实地做好教学计划,认真执行教学的各个环节,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把培优与补差工作纳入常规教学中。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保护学生;同时注重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学习,努力进取。还要发扬教学民主,使学有所得,教有所长;更要发挥集体的智慧,使教师与教学共同成长。下面谈谈我们的做法:

一、备课与听课

①认真钻研课标和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注重处理教材的能力的使用及提高;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及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③考虑教法,解决三维目标,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导课及学生活动。

④每人听课人不少于15节,本学科的必须参加评课。

二、上课与交流

①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创造生活情境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如临其境。课堂语言简洁明了,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

②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堂训练,精心准备题目,提倡原创,尤其是材料解析题。

③面对全体学生。初中的孩子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或帮助整理衣服。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后进生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

三、教研与比赛

①利用各种机会加强业务学习和教科研理论学习,做好学习笔记。

②针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课前积极组织同年级教师进行集体备课,或突破重难点,或选择教法和学法,或设计作业,或营造情景.各年级集体备课15-20节。(集体备课的具体内容待各年级安排后再作表上报)

③围绕校教学教坛新秀评比活动,历史教研组极参与,组织好青年教师的汇报课,从备课到听课,再到评课,认认真真. (汇报课的具体内容待各年级安排后再作表上报)

④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市级省级的教学比赛活动,锻炼,增识,多学习,为校增光。

⑤积极参与小课题研究,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成绩与反思

(一)成绩:______获市说课一等奖;市课堂比赛一等奖;省说课二等奖;省课堂比赛一等奖。

______获市说课一等奖;市课堂比赛二等奖。

李蕾蕾获市说课二等奖。

(二)反思:如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他们的自主性学习实际上受到的重视还不够,同时教学的有效性又受限于大班教学的弊端。在平时的课堂中,我们关注了学生的不同智力类型?关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处境与感受?而这恰恰是最实际最难的。在课堂上,更多的时候我们只是关注把问题答得好的同学,而忽略了“弱势”群体。在评价方式单一的情况下,这些同学就不幸地成为了“落后面”。所以,我们总要信心百倍的去寻找,去实践, 以期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最新历史游戏化教学心得体会总结三

我叫),毕业于牡师范学院政法系历史专业。毕业前曾做为实力派选手到重点中学——实验中学实习。实习伊始便从教导主任手中接过了8个班的教学工作。一个半月的实习中校长主任都曾深入班级听课,课后给预了高度的评价。实习结束时校长找我谈话:问我毕业去向有何打算?。我坦然相告:城市人才济济,有无我都无足轻重,但农村却不同,有了我可能日月换新天,没有我就可能永久的愚昧。假如我留在城市,可能只是一支默默无闻的蜡烛而已,而在农村则可能成为太阳照亮希望的田野,照亮孩子的心,为缩小农村与城市的距离做贡献,当然在农村也可能实现我人生的最大价值。(现在想来我那时是多么的天真,十足的傻冒)

于是,1996年我被分配到繁荣乡中学,1998年调到龙安桥中学。由于教学工作的需要,毕业以来告别历史专业一直从事语文教学工作。教了4年初一后跟班到了初三。由于所学非所用,在教学上走了不少弯路。虽说是文史不分家,但毕竟是隔行如隔山。为了能胜任这份工作,我不断的充实自己,查阅资料,钻研教材,向老教师请教,并自费订购与教学有关的刊物。六年来的语文教学工作虽说是不算丰硕,但也很可喜。在第五届全国语文教师“四项全能”竞赛中,被授予“四项全能”称号。并荣幸手到邀请参加“获奖 成果报告会”。经我指导的郑英姿、李翠铃等同学多次在省级刊物上发表文章,并在国家赛事上获奖。

在告别繁荣第一届迟疑学生时学生在临别的赠言中写到:“我很荣幸成为您的学生,我在您的身上看到了什么是‘渊博’”。在告别最后一届初三的学生时(我被专业对口的理由改教历史)学生给我写到:“此时此刻,我喜忧掺半,喜的是我曾经被您教过,忧的是您没有能把我带到毕业......有首歌唱到金奖银奖不如百姓的夸奖,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我觉得,我能给学生留下如此的感觉,这是我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的最大的收获。

xx年10月份,我通过了全省申请学士学位的俄语四级资格考试,xx年我开始和初一学生一起学习英语,学生们知道我俄语过了四级又学习英语时,脸上充满了敬佩之情,有一名学生还悄悄的对我说:“老师,你让我明白了什么是学无止境。”

xx年暑期我从语文战线上撤下来,奔赴历史前沿,据说这是教改的结果,专业对口,大势所趋,我不古哦是先行者。(其实我心理明白的很,这是我曾经跟现任的主任在语文试题上较真,让他大失颜面的结果)终于回到了久违的历史专业上有了打展身手的天地。我通过精心研究教材,结合一些教改信息尝试了一种独创的教学方法,而不是让学生去死记硬背历史。目的是让我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与能力双重提高,情感与态度价值观方面均有收获。我运用探寻式、研讨式和情景再现法与学生一起根据史料追寻历史、研讨历史、感受历史,并运用移时换位法去评价历史事件与人物,借以达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的情感价值的教育目的。这样,每堂课,同学们都能用心去品味历史的沧桑巨变,无论是哪一类学生都能在态度和思想上有所收获。一学年下来效果还真不错,在期末的全镇统考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本学期的期末考试中有两个班的成绩创造了全优的记录。而且在本学期还成功策划了依次全校的诗歌朗诵会。

我在和孩子们一起研讨历史的同时也在教会孩子学习历史的方法,教会孩子们通过各种文献资料、文物、去探寻分析历史,从而总结经验,结合时事为己所用。培根曾说过:史鉴可以明智。我或古人也说过:以史为鉴可以明得失。毛泽东与蒋介时在重庆谈判前偶遇每人手中一本史书就足以说明这点。我要让我的学生走 上社会都能成为人中之杰。

有许多人认为历史是小学科,无关痛痒。我却不敢苟同。我想历史是以其博大精深承载着哺育国民灵魂的精髓。和数理化相比,它也许知识性不强,但其字里行间所显现出来的民族辉煌与自豪及其所激起的爱国热情是任何一门学科所不能代替的。我想,这一点从美国人把历史作为中学的中心课本并且外过人申请加入美国国籍必靠美国历史;日本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撰改历史这两个例子就可见一斑。所以我说从教书育人来讲历史同数理化一样是殊途同归的绝无大小之分。

也许有人认为历史这一学科谁都能教,而我去认为恰恰相反。历史学科包罗万象,无论哪一学科都在历史中留有发展的足迹,所以,我说教历史的若不是个专家就必须是个杂家或者说是博学家。很难想象没有一点天文地理知识如何能讲清楚张衡、哥白尼;没有一点文学知识如何能讲清楚苏轼、辛弃疾;没有一点图书知识如何去讲《永乐大典》......以为过去那种在书上画重点然后强行让学生去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在当前的教学改革中已无立锥之地了。我们要培养的是具备永久性学习的人才而非背书虫的高分低能者。

大家都认为我专业对口是竞争本岗位的最大优势,而我则认为,我对历史学科本身的认识及对历史教学已经走在了教改的的前列才是我竞争本岗位的最大优势。

如果我今后仍从事历史教学我将继续尝试我的探寻、研讨、体验的教学方式,与学生共同探究历史,我要教会孩子们利用史料文物去探寻历史;让孩子们形成用自己的思维去研讨历史,并在学习历史的基础上思考当今社会。一句话,我绝不仅仅让孩子们记住历史事件与人物,我更要让他们在探寻历史的过程中开辟出通往现今的路。我要让其明白历史上之所以有盛世局面是因为皇帝励精图治、勤于政事、善于用人;大臣廉洁奉公;政府轻徭薄赋的结果。而皇帝贪图享乐,不理朝政,官员奢侈腐败,阳奉阴违,民不聊生则是一个朝代走向没落的原因。从而让其明白:”逸豫可以亡身,忧患可以兴国“的道理。我还要告诉学生:刘邦文不如萧何,武不如韩信而能君临天下是因其善于用人。蒋介石以数百万军队而败走中国台湾是因其失去民心党内腐败。

总之,我要通过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形成完善的人格,为其以后参与公众生活做准备,让其以后无论从事任何工作都能成为人中之杰。

述职人:

x年xx月xx日

最新历史游戏化教学心得体会总结四

本学期开学以来的教学工作在教学计划的指导下紧张有序的进行,如何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高质量地完成历史教学任务,是我一直以来在思考的一个问题。现将本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还不成熟的做法反思如下:

1、通过研读2013年考纲预测今年历史科的命题趋向。在平时的练习、测试中我们采用中考试题,同时也研读最新的考纲,了解中考试卷的分布。

2、全面理解和把握考点。精心备好每一堂课,目前正在进行第二轮复习。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我们的工作目标是让学生牢牢掌握基础知识,构建历史知识框架。加强对学生的督促,促其完整的理解和掌握课本基础知识。最后,加强落实、检测,每天的材料题训练要做到检查,督促,评语,给分,最后修改至答案符合中考要求。

中考受考试形式的局限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在完成基础知识复习后,要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归纳、整理,并从中发现规律、总结认识,将知识升华。同时可以将相应的、与课堂教学相关的小专题渗透进去,使学生在第一轮复习完成之后,就已有一个较完整的知识框架和知识体系。

训练是对基础知识的延伸,也是对学习质量的检测以及调控学习过程的手段。因此,在初三的教学中,适当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是相当关键的一环,下面就这一问题谈几点:

1、做选择题时,既要保证正确性,又要节省时间。因此就应找准中心词,再慎审待选答案,对不确定的可以第一感觉为主。答题卡的涂写最好在做非选择题前进行。

2、对非选择题也就是主观题部分,这在中考复习中是需要下大力气训练的。纵观近几年中考,由于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出现了各地教材版本不一的现象问题,为体现中考的公平、公正,中考命题者在主观题命题时,往往会先给出一段材料,依据材料设置问题。为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尽可能多的利用材料对历史事件加以说明、解析,同时,在练习或者是考试中也相应加强练习。

3、在训练基础上还应该加强对学生解题方法的指导。历史材料的题材是多种多样的,有纯文字材料题、有图形的、有图表等。因此必须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解析材料题的方法。如:文字题材,首先看问题带着问题读材料,做到有的放矢,其次看材料出处,再判断对解题是否有效。第三看时间,后将之转化为事件。最后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联系课本,将问题、材料与课本相关知识挂钩作答,许多材料题的答案都可以在材料中找到。答题要规范,问什么答什么,做到“论从史出”。必要时还应注意材料中出现的省略号,一个省略号前后叙述的是一个事件的不同方面。材料中也常出现表格式的材料题,要注意横向纵向,将二者联系比较,找出其反映的现象、趋势等。

命题专家大多是学术界的名流学者,他们常把史学界最新的观念和最新成果渗入命题中。

以现实的热点带动历史知识。不过,一些特别热的点往往命题时表现并不明显。因此,复习中也不要太强调,以免淡化对其它基础的掌握。最后,中考的冲刺阶段结束也就是在强化训练结束之后,一定要跳出题海,回归课本。在这个阶段里,学生自主复习为主,内化教材知识,通过自主训练将知识能力化,最终构建备考系统。回归课本首先利用课本标题,形成对课本的整体把握,在此基础上,有选择地突破。由于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必然形成与其他知识点的“互动”。

最新历史游戏化教学心得体会总结五

今年,我参加了河北省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通过这么长时间的学习,对于初中历史教学如何贴近学生生活、如何更好的利用开发课堂资源,有了更深的理解,对于以后的教学将会有更大的帮助。下面将就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做一下总结。

1、首先,由个别教师轮流编写的“导学案”不一定能够保证质量。因为教师的水平有差异,缺少教学经验的教师有时竭尽全力拿出来的“导学案”也许目标、重点定位不当,内容深浅把握不准,问题设计缺少逻辑性、层次感……有的教师教学水平高,经验也丰富,但是由于责任心、事业心不强,会草草完成交差。有的教师水平高,责任心也强,但是由于“忙”,也有可能应付了事。一旦用这样的“导学案”实施教学,师生会集体“受害”。因为人都是有惰性的,在不备课已经“合法化”的前提下,会有多少人自觉备课?教师自己没有备课,没有思考,连一道习题都没有做,就拿着别人编写的“导学案”上课,怎么能履行自己的教学责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呢?教师恐怕只能实行“大放羊”“大撒把”的教学,于是干脆把自己降格为“学习者”,把教师应该完成的教学任务统统盲目随意地交给学生,并美其名曰“在教中学”。学生是受教育者,他们对教学任务不明确,教学内容不熟悉,教学过程欠思考,教学方法未掌握,怎么能取代老师发挥引导路程、把握方向、激发兴趣、正确评判的作用呢

再说,再好的“教学案”也要适合自己班级的学情,也要根据任课老师个性化的理解才能科学有效地实施到教学中去,如果只要有了一个好的“教学案”就等于教学是高质量的话,那么教学工作就是天底下最容易的工作,全国的教师只要共同打造出一个好的“教学案”,甚至汇编出一个“教学案”集,优质课就批量产生了,天下有这样的美事吗?

我认为,高质量的“一次备课”是“二次备课”、“集体备课”编写“导学案”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有效的“一次备课”,后面的所有环节都是假的、空的、低效甚至无效的。

1.批改目的不明。2.重学轻练。3.要求宽松。4.追求结果,放弃过程。

1.缺少思考。2.机械呆板。3.目标偏移。

1.展示的内容缺少选择性。“导学案”中的内容一般可以分为三部分,一部分是多数不理解的,一部分是少数不理解的,一部分是个别不理解的。展示应该是面向全班的,只有把多数同学都有教训值得吸取,有规律方法值得总结的题目拿出来展示,才能达到效益的最大化。

2.展示代表的选择没有针对性。参加展示的学生理应是代表了某题的某种错误类型的一个或几个学生,这种展示才对具有同类错误的学生具有教学作用。但是由于同样的原因,教师“两眼漆黑”,只好课上各小组组长指定代表进行课堂展示。组长盲目指定的结果,就有可能会出现该生展示的内容100%的正确,做错的学生不能从中吸取教训;也有可能全班只有一个或几个学生做错该题,让参与展示的多数学生浪费时间。

3.展示的重点内容不突出。展示时应该采用“要题入手展示法”,将最重要的题最先展示处理,以确保展示的充分性。有的教师展示不分主次,按照顺序展示,平均分配展示时间,有可能导致次要题化时太多,而重要题没有足够的展示时间。

4.展示的方式单一性。展示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多媒体屏幕展示、学习小组内容交换习题展示、学习小组以讨论方式口头展示,师生之间以问答方式展示等。

5.展示缺少深度。由于展示由学生完成的,学生的水平决定了展示层次的肤浅,即使有了其它学生的帮助,恐怕也达不到揭示错误原因并总结解题思路、方法的深度,必须依靠老师启发、引导、解析。假如教师将自己定位为“学习者”,又没有认真备课,学生的解题实践中获得的“感性认识”就一定不能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其得益和提高岂能得到保证.

一是缺乏“归纳”的意识

二是使用“演绎法”。

第三是教师越俎代庖。

第四是急于求成。

总之,教无定法,任何理论都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践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